第一篇: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反思
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反思
目前信息技术课大多以实践操作为主,而教师也大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但由于学生的接收能力、学习习惯、个性品质(学习兴趣、动机、情绪、态度等)和家庭条件这些差异因素综合起来使学生的个性与特长都形成了差异。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及操作水平参差不齐。这必然导致学生在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布置课堂操作任务后,一些接触电脑早,基础好,学习兴趣高,接收能力强,自学能力也相当好的学生可能只用五分钟就完成了,而另一些接触电脑的机会很少,对电脑并没有什么兴趣,接收能力也相当差的学生可能直到整堂课结束也还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无疑又给教师课堂任务的设计及课堂纪律控制方面增加了难度。必然造成了“好生吃不饱”和“差生吃不了”的问题,长期如此,好生、差生都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造成了恶性循环。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在一个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评价,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它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辅导、同伴帮助、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但在具体教学中又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呢?这是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学生要分层,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分层教学首先应考虑学生层次的划分,以学生的学来定教师的教。我认为可以按学生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况、接收能力及发展空间进行分层。所分的层次不宜太多,否则将不利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很难设计出一个兼顾太多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案。经过对学生家庭情况和计算机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把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学生电脑操作基础好,接收能力强,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b层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比较一般化,课堂学习中能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c层学生双基情况较差,对电脑没有兴趣,接收能力及学习习惯都比较差。再根据“水平相近,一定差距”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水平相近的学生(ab、bc组合)分在同桌,水平有点差距的学生分在同一组(一组有四桌,两桌基础较好的,两桌基础较差的,半学期调整一次),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能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在分层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不能给部分学生造成“分层是分快慢班”、“我是差生,我要转差”的心理暗示,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要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各显神通,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目标要分层,把握全体,发挥特长 分层教学模式实质上是普及、提高、拔尖三层次教学的优化整合过程,是素质教育得以深入开展的最佳切入口。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的是如何从这些差异中找到教学切入点,给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阶段学习目标,以使不同的学生能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根据目标的总体性、层次性和系列性的原则,我分别制定总体目标和分层次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的目标大体是:初级目标:c层学生能掌握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具有初步技能,基本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中级目标:b层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级目标:a层学生则要求进一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案例1]:
在学习word章节的“使用文本框”一课中,我设置了分层教学目标为:c层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掌握修改文本框格式的方法;学会使用“颜色和线条“选项卡,修改文本框的颜色填充、线条颜色;b层学生:可在掌握初级目标的情况下使用填充效果设置文本框的背景,对于这部分的内容我将它设计为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对有问题学生个别辅导。a层学生:在初级、中级目标都已达到的情况下,我要求学生利用前段时间学过插入图片、艺术字等知识,为4.22世界地球日设计系列书签、贺卡、笔记本封面等。这主要是为了提高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还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环保意识。整堂课下来,各层次的学生掌握的都相当不错,整个课堂效果也很好,没有再出现好的学生叫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消化不了的情况。中间部分的学生也有了发展空间,课堂教学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三、教法要分层,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效率不同,课堂容量也不能要求一样,学生认识、理解能力不同,在课堂提问、范例讲解、巩固练习上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让学生从模仿中慢慢找出规律,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缓坡度、多反复的教法。但要注意不能让c层学生依赖于模仿式学习,辅导中要多鼓励他们参与自主、创造性的学习,形成c层学生能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使c层学生的目标突破成为现实。对于善于主动学习的学生,给其提出教学任务后,应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索等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适当地给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
[案例2]:
“插入艺术字”一课中,教师演示插入艺术字、修改艺术字的格式后,布置学生练习任务。此时,要重点鼓励学困生,模仿“小帮手”(教学课件)中的操作步骤,完成基本题后,要鼓励他们去尝试综合扩展题:自主设置富于变化的艺术字。适度加压,适时推波助澜,避免半途而废,在尝试中得到提高,帮助学生建立“我可以学好”和“我能学得更好”的自信心。对基础好的学生鼓励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探索个性艺术字的格式设置。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给予引导和提示,制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
四、练习要分层,自主选择,发挥能力
由于学生个体在年龄、性别、爱好、兴趣、能力等方面差异的客观存在,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必须注意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打破“大一统”的作业与练习模式,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对学生的练习灵活要求。
(1)利用网络优势,自主选择,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由于我校条件有限,所以我大多利用网页课件和教学软件组织练习。一般把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基础题: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一般适合c层学生。综合扩展题: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为目标,一般适合b层学生。聪明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一般适合a层学生。由于分层作业的难度适宜,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自主选择的练习不再有困难。即使有困难,努力一下(独立思考或请教同学、教师)也能较快完成。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无疑能激发学生向更高的层次挑战。
[案例3]:
在“建立超链接”一课中,我在网页的练习任务一栏中安排 了以下四个练习题:
(1)将网页文件夹中的两个主题为“我的家人”(文件名为“wdjr.htm”)和“我的宝贝”(文件名为“wdbb.htm”)的网页,与你主页链接。(2)在主页上链接网页文件夹中的“课程表.doc”(3)设置当前超链接、已链接的字体格式。
(4)让你的网页更丰富:除了链接网页之外,你能想链接什么? 对于上面四道题,(1)、(2)为基础题,(3)为综合扩展题,(4)为聪明题。对于这类题,不能定框框限制得太死,学生自主选择题目,优秀生可以跳过基础题直接做扩展题和聪明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便学生不断产生学习的新奇感、主动学习的愿望、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尊重,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护。更能让学生适应各自实际情况。不论操作程度的熟练与否,人人都有练习能完成;不论知识水平的高低,个个都有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
(2)按照教学要求安排几个层次的练习,每个层次的练习力求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如把练习称为“试试你的本领(a级、b级、c级)”、“过五关、斩六将”、“小小擂台赛”等。在鼠标练习中把测测你的点击准确率、测测你的应变能力两个练习内容分为a(慢速)、b(中速)、c(快速)三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由选择练习的级别,再进入更高或别的级别练习,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能充分得到发展。我还利用网络教学软件,在一些开放题练习中,生生、师生之间打破空间上的限制,分组讨论,相互探讨,以达到课堂练习的最优化。
(3)利用网络优势及时反馈,让各层次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 我在网页课件中设计交互练习,注重层层推进,即时评价,以激 励学生。如键盘练习中,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内打完要求的内容,才能进入下一层次的练习,这时课件都会以图文、动画的形式给予奖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反而提高。“不服输”是孩子的天性,当没过关时,他们会认真检查问题所在,在以后的练习中会更认真、细心,逐步达到正确、迅速的目的。学生在需要帮助时,教师也可及时了解学生练习的动态。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全班其他同学的作品,相互激励、促进。
这样的分层练习,使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确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学习,进而掌握知识,增强技能,从而让各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
五、评价要分层,尊重差异,关注情感
每个学生所存在的差异不仅指学业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再以单一的成绩标准来评价学生的话,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案例4]:
开学初,我布置了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有几种方法可以 开word?
学生经过尝试、讨论之后,纷纷举手,我请了几个同学演示,总结为两种方法:(1)直接双击桌面的word图标,(2)单击“开始”——“程序”——mcrosoft word。这些答案都是我的课堂预设,我一一给予了积极的肯定。正当我要鸣金收兵时,出现了如下一幕:突然,郭静远同学站起来:老师,我还有个方法!这时就有同学嘀咕了:“又在那捣乱了”。是啊,这可是个调皮却又不愿动手的学困生,常常被学生孤立。我用怀疑的口吻问:“真的?” “我是用键盘上ctrl边上的键打开“开始”的,不要用鼠标。”学生纷纷动手,“对啊,可以打开啊!”我真后悔刚才怀疑的态度,我赶紧说:“郭静远同学又帮我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用win键打开“开始”菜单。那你能告诉我们你是怎么想到的?”他大声的说:“我的鼠标不是很灵活,我就在键盘上乱按,突然就出现了“开始”菜单,我又试了几次,再加上方向控制键,就可以不用鼠标打开word了!”“虽然你乱按键盘是个坏习惯,但是你能在发现问题后,并且去研究它,找到了老师都没有考虑到的方法,这是个好习惯,真是太棒!同学们,我们是不是要学习他这种探索精神啊!老师奖给你一个金星”。之后他上课变得积极了,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同学也不再孤立他了。
信息技术课学生操作实践时间较长,所以教师在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要重视差异,尊重差异,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评价氛围,教师在评价时,不仅从语气,而且从眼神、态度、表情等方面都要注意调控自己,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及时、肯定性、激励性的评价,并适当地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这将有利于信息反馈的畅通和学生的自我调节,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迸发。真正地做到“赏识每一个学生,感受每一颗心灵”。
第二篇:浅议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分层教学
浅议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分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材也相应的调整,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变。从传统的授课教学方法,到近几年来的“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整合”和“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目前,我认为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中值得提倡。因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同一个班级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实际出发,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下面我从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分层教学的体会:
一、学生层次的分层
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是客观存在的,原因也是有多方面的。首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起点各不相同,有一部分学生接触电脑早,基础好,学习兴趣高,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也相当好,有了这些基础后他们的学习非常顺利的;相反的,他们接触电脑的机会少,对电脑并没有兴趣,接受能力也相当差,课堂习惯又不好。其次,学生自身能力素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如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
从上面两个特点,我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能力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三层次,高层:学生电脑操作基础好,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强,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中层:学生各方面都比较一般化,课堂学习中能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低层:学生双基情况比较差,对电脑没有兴趣,接受能力及学习习惯都比较差。
以前面的三层标准,每个学期前,我有意地将各层次的学生安排在机房的不同位置,对学生说明这主要目的是针对各个同学情况和老师教学设计而安排位置的,不过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教师的辅导。在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各层的学生学习,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学生吸收知识。对高层学生来说,在掌握了课本的基础知识后不应该让他们的学习活动停止,应巧妙设计,在课本基础知识之上更大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进一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对中层学生,给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还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对低层学生,促使他们打好基础,耐心辅导,多加训练。例如在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中第8课设计封面,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初级:了解封面的基本组成和布局,掌握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对中级的学生而言,可掌握初级目标以外,熟练掌握图片插入,更改图片的大小和位置,并鼓励学生达到精益求精。高级:在初级中级目标都达到的情况下,我要求学生修改色彩搭配、位置协调等,同时还要掌握好“叠放次序”调整。通过这三个目标的落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整堂课下来,各层次的学生掌握的都相当不错,整个课堂效果很好。
三、教学效果的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实施课堂教学分层的基本要求是: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得。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分层教学的目标,准备难易程度的练习。对高等水平学生进行适当扩展和补充,让学生自己摸索探究,并进行谈论;对低等学生在练习时进行个别辅导,还要手把手指导。特别是对中等学生来说,更应注意他们的学习动机,落实好大纲。
四、作业评价的分层
信息技术课的作业一般是学习了每一模块或某几个模块后,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的综合性练习或作品的制作。作业要求可分三个层次,一种就只布置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给另一种学生布置稍微有点难度的作业,可以让有余力的同学多进行思考;还有一种,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在学完word后,我布置了如下三种类型的作业:
1、提供一个图文混排的样张中所需的素材,让学生模仿着做出样张的内容。
2、提供一个内容丰富的素材库,在提供几个样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素材,参考教师提供的样张,完成自己的作品。
3、给学生提供或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具体的任务,如出一份班级学习园地的彩报,并提出格式上的技术要求,如:分栏、插图、艺术字等等,并让学生任务独立收集素材,编辑出一份精美的杂志。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学习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谨慎、谦虚、不断优越自我。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施教实质上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施教方法和内容,保护较后进者的学习信心,使他们在现有基础上尽快地弥补知识结构或学习习惯上的缺陷迎头赶上;使有潜力的学生不停滞不前,使其追求更高的目标,锦上添花,最终使全体学生都达到大纲要求。
教学论文
浅议在信息技术课中
实施分层教学
马忠正昌吉市七中
第三篇: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分层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分层教学
嫩江县临江学校
王
平
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分层教学
嫩江县临江学校
王
平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初步了解什么是信息,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应用和操作能力。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它和文化课存在着很大差异。在以往的教学与活动中,学生常常是被动学习,教学活动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致使学生在学习时总是难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心理上的满足。存在各种差异的学生接受的却是同一教学进度,为了妥善解决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使所有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都学有所获,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次上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满足学生的需要和情感体验。
分层教学主要就是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学生教师要大胆放手,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和拓展知识的能力;对于第二层学生,则实行引导学习,注重对课本中教学内容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对第三层学生要降低要求,及时点拨、启发,只要努力,每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1、对于信息技术能力超前的学生,除了通过教学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更拓展教学思路,从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出
发,利用网络等现实有效的手段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培养并提高他们的知识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2、大多数的学生人群处于中等层次,信息技术教学针对这部分学生,必须在使掌握课标规定得知识和技能以外,还需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适当增加教学内容、习题练习等环节的深度,从而最大程度的促使其向上一层次迈进。
3、教学中处于底层的学生人群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基础薄弱,甚至有的学生在初中入学前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另一种是学习态度与习惯存在一定问题。对于前一类学生,再按照教材教法、进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讲解、实践等环节需要再加工,适当降低难度,增加趣味性,一则培养兴趣,二则增强信心。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质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多种手段与设施,如各种媒体、网络等。
实施分层教学的核心主要是因材施教,虽然现在的初中生都是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了信息技术的学习,但是由于学生们家庭环境及学习条件的不同,还有学生个体性格差异和智力因素的不同等导致了不同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也产生了不同,这也就造成了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和技能方面的不同层次。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本内容对于那些平时接触电脑相对频繁并且对课本内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就会显得很容易,这一部分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堂练习也会很容易的就完成了,但是对于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电脑少,而且实践机会也相对少的学生来说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学习能力就会相对欠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学生采用分层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各有所获。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达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教学应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老师上完一堂课后,发现学生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完成任务的速度。要实现因材施教,必须从根源上找准学生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学生层次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知识
学生进入初中后,课程是在原有小学的课程基础上循序渐进的,但是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来自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造成他们存在认知水平的差异,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差异。我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也不断认真观察,找出学生存在的不同差异。
2.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很大差异:分为主动型、非主动型、被动型三类。不同类型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师教导方式的要求,以及完成学习任务情况均有较大差异。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分层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推进教学。
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实施分层教学,将分层教学思想很好的将传统教学理论与现代教学理论统一起来,教师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始终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分层教学正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为每个学生发展提供平等机会,把目光从少数人转向全体,把发展作为目的。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愿望,从而启发他们自觉地学习。
在分层教学中,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适度降低教学要求,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保护自尊心,通过实施不同的教学活动,保证学生达到初中信息技术课标的基本要求,教学过程中既要看到差异,也要同时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学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分层是因材施教的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教学中反映出的个体情况,以及个体情况的动态变化,掌控学生的分层标准以及教学各环节,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如在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到不同组中,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制作一个以圣诞节为题材的贺卡,要求各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自行分配任务,共同完成创作。这样同学们自动发挥各自的优点,文字输入快的录入文字,网络知识熟悉的同学寻找下载美丽的图片来装饰,排版能力的同学完成排版任务,这样,小组内团结协作,各抒己见,发挥各个学生的聪明才能,使同组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共同完成一幅幅图文并茂的美丽贺卡。
对于动手能力强,对电脑知识非常感兴趣的同学,组织他们参加信息技术兴趣班,针对常用的软、硬件知识开设课程,进一步提高优生的信息素养。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同学,组织他们参加编程的特长班,让他们的思维进一步扩展。
分层教学模式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以“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为宗旨,对学生实现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对学生实现人文关怀,既有利于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分层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更是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在社会中的普遍应用,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基础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分层教学就成为了信息技术教学中优化课堂的有效途径,我将这种分层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将一如既往将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运用到实践中去。
第四篇:分层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
分层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
“分层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实行不同步的教学进度,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达到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具体的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两个以上的层次,对知识掌握较好的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加深知识的理解、运用外,还要帮助其他同学掌握知识,进而实现全体同学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充分发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叫“分层次教学法”。
多年来许多学校,针对中学生学力、基础的差异都强调了班级分层教学,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分层次变成了分“快、慢班”、“好班、差班”,并要求教师根据各班所处层次开展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全班学生,已经习惯于对学生统一要求,集体辅导,而由于每个学生接受、理解、分析、运用能力的不同,仍会出现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吃不了”的情况,容易使学生形成更大的差异,这就违背了班级分层教学的初衷,难以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这种状况尤为突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运用“分层教学法”。
一、按学生的基础层次划分学习小组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遗传、家庭及社会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接收领悟能力和思维能力会有很大的差别,从而导致了他在后天学习知识形成的知识结构上也存在着必然的差异,这就导致了人们的发展也必然有着快慢,优劣之分。就Window2000,XP而言,有的学生在进校之前,就接触过;有的学生家庭条件较好,自己拥有计算机,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有的学生在进校之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因此,在接受教学任务后,教师就要多注意了解、观察学生的接收能力,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对新知识的反映,清楚掌握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的基础、学力和学习品质,进而把学生适当地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目的是便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针对性指导。我们把班内的同学分成三部分──兴趣小组、中等生组、后进生组。并对不同的组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对“兴趣小组”的提出特别要求,进度比一般同学稍快一些,学习内容稍深一些。
二、对层次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提出不同要求
1.分层次指导学习新知识
在讲授新课时,一节课45分钟不是一味的讲授同一难易程序的内容,而是利用20分钟时间向全体学生讲授,25分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在讲授的过程中,让“兴趣小组”的同学帮助老师进行指导。在个别辅导过程中,对于优秀生,出一些提高性的题目,指导他们思考完成,对于中等生,指导他们全面复习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加以归纳总结;对于后进生,则指导他们先阅读本节教材,对重点知识做到心中有数,牢固掌握基本知识点,这样,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满足基础好的学生更深层次学习的愿望;消除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和帮助学习不自觉的学生克服惰性,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使他们感到学习并不费力,学得轻松,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各个不同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
例如:在讲授“我的电脑”部分的基础操作时,统一讲授在“我的电脑”中的复制、移动、建立、删除文件(夹),这部分内容在资源管理器中都讲过了,对兴趣小组来说,老师稍一讲,他们就明白了。在我讲授过程中,让他们帮助我指导不懂的学生。个别辅导时,对兴趣小组提出更高的要求:打开“控制面板”可用哪几种方法,“控制面板”中能完成哪些功能?教师稍加指导,让他们自己完成;中等生全面复习刚讲过的内容,并给他们讲一讲相应的快捷键,进行归纳总结;后进生,耐心给他们辅导、让他们回忆我是如何教的,掌握这节课的任务,多操作、巩固。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
2.分层次指导上机操作练习
每一节上机课都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不同的训练目标。对于兴趣小组的学生,上机操作时指导他们熟练准确地完成任务,并提出较高要求,学习感兴趣的软件;对于中等生,指导他们顺利完成任务;对于后进生指导分解单项练习,循序渐进。在分层指导中队学生每一个极小的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例如:在讲授Word文档排版时,对于兴趣小组的学生可以教他们样式和格式的使用,而一般的学生则要求掌握在格式中的“字体”、“段落”、“边框和底纹”等选项中的使用。在老师个别指导上机操作时,可以让会的同学去帮助周围的同学,或者,我课前利用Flash cam制作好本节课的操作视频,分发到每台计算机的某个盘符下,让不会的同学去观看视频,及时掌握本节课内容。
3.分层指导利用网络
对于“兴趣小组”的同学,他们对网络有一定的了解,并能上网,在网上玩游戏、用QQ聊天的,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介绍几个学习网站给他们,应该利用网络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充分利用QQ来为我们学习服务,我把自己的QQ号也告诉学生,在网上一起交流。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则给他们讲一些网络基础知识,如何上网、申请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等内容。
三、分层次检查学习效果
传统的评价方法是全体学生目标一致,每个人都要向100分去努力。我们必须承认每个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对于那些从未体验过成功的孩子来说,他们往往对学习缺乏自信心,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对学习失去兴趣。部分的成功是整体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该创造时机,为他们取得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而分层检查学习效果,可以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的学习向更高一层迈进。每个模块结束后都要进行检查和考核,如果只出一些基础性题目,兴趣小组会感到乏味简单,易产生满足的心理,失去学习的动力;而后进生会感到吃力,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单元考核或随机练习时,我实行了分层次考核,考核兴趣小组时,主要出一些灵活多变的题目,让他们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加以分析,经过思考得出答案,从而考察他们运用的能力;对后进生则多出客观题目及一些简单的操作题,主要考查他们的基本知识,及操作能力。
实践证明,分层教学能获得以下效果:
1.在课堂上能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也最大限度地提供给教师因层施导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益。
2.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分层教学课堂上学生的活动面宽,各层次学生都能参与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积极、自觉、主动的。
3.可以密切师生感情。分层教学直接面对传统教学所“遗忘”的学生。这些学生过去因学不懂,总觉得老师看不起自己,不关心自己,“提问”、“示范”等教学活动没有机会沾边,对老师感到陌生、畏惧、甚至怨恨。分层教学使这些学生不但可以学到知识,还会因为老师的关注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4.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实行分层教学后,“潜能生”会因为学得进去而信心十足,发现自己的潜能,从而努力学习,成绩不断进步,不再因学不懂而放弃。反过来又会刺激好的一层学生更加发奋学习,保持上游,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浅谈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浅谈
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普遍提高。
一、依据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对学生合理分层
学生本身的知识建构层次是有差别的。首先,条件好的家庭有电脑,这些学生接触电脑早,在使用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的计算机知识,他们在学习时就能比较快地掌握新知识;而其他没怎么接触过电脑的同学,他们在起点上慢了一步,接受新知识就会相对慢些。其次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也有区别,如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学习能力等。因此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学生基础差,对电脑没兴趣,接受和学习能力也比较差;B层:接触过电脑,有一定基础,接受能力较好,能基本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C层:基础比较好,接受和学习能力强,学习兴趣浓厚。我把水平相近的学生分在同桌,水平有点差距的学生分在同一组,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能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而且这三个层次的划分既是隐性的,也是动态的。我还有意地将各个层次的学生安排在机房的不同位置,这样可以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和辅导,在教学目标实施的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
二、把握分层教学的原则
(一)面向全体的原则
在教学中,着眼点和着力点始终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促使每一个人都获得成功。分层教学正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为每个学生发展提供平等机会,把目光从少数人转向全体,把发展作为目的,考试只是促进发展的一种手段。偏爱优等生,是绝大多数甚至全体教师容易做到的,而要做到厚爱后进生,视他们为迟开的花朵,给予精心的哺育,却往往是不少教师不易做到的。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各种原因产生多种不同差异,保护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愿望,从而启发他们自觉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内驱力。
(二)主体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灌输的过程。教学中要先确定好三类目标,然后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实际选择自己的要求,尽量让目标趋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教法适应学生自身需要,评价因人而异,师生情感相互沟通,因此,学生心里充实,学得轻松、愉快,主?有浴⒒?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根据不同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并组织教学活动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也不能够用统一目标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分层教学中,对后进学生适度降低教学要求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保护自尊心,通过实施不同的教学活动,保证后进学生达到初中信息技术课标的基本要求,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
(三)重视发展的原则
教学过程中既要看到差异,也要同时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学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动态的观点实施分层递进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分层也是一个相对运动的动态过程,分层是因材施教的手段,促进最优发展才是目的。因此,分层教学中层次的划分并非一劳永逸,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在教学中反映出的个体情况,以及个体情况的动态变化,掌控学生的分层标准以及教学各环节,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达到最优化发展。
三、分层教学的实践
(一)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不同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就应该要明确哪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比如,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在知识目标上,能够透彻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有较大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主要提高在理论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方面的实践能力,重点培养操作技能,通过自学掌握如书本中的开动脑筋、亲身体验或者课后的高层次习题;中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目标上,要求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略微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重点培养操作技能,掌握的知识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践上要求能模仿完成相关的操作。
(二)课堂教学的分层
课堂教学的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
例:在教学八年级《电子邮件》这一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几种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演示一种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计论、研究其他收发方式就可以了,必要时再作一些指导和点拨。而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演示一种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的方式之后,就要求列出并讲解其他一、二种收发电子邮件的详细步骤,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对低层次的学生,采用的方法则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先作一些演示和讲解,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Web方式后,再给出几个任务,让学生去尝试练习,必要时还要再做一些演示。
(三)课堂练习分层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规定,一堂课学生的操作时间要占整堂课的70%,做到多练。可见课堂操作练习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处理得好,学生的操作能力将会得到飞速提高。因此,在分层教学中笔者很注重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四)测验分层
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练习或作品制作,有时可以给出一些附加题供学生选做。
总之,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分层教学的目的在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使每一层次的学生,甚至每一个体都在原来基础上有所发展与提高,使他们每一位都有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与自信。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将有效的解决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的教学提供新的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