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及学习兴趣6_通用版
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及学习兴趣6通用版
一、引言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适应新时代知识经济的挑战,教师应将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要发展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就必须注意求异思维的训练。
二、注重求异创新
教师常常有按照一定的思路、固定的模式思考问题的习惯,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会阻碍思路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说是一种有害的心理模式。小学数学第三册总复习中有这样一道题:学校食堂每天需要9棵白菜,一个星期共需要多少棵白菜?学生一般都会这样想,一个星期是7天,可以列式为9×7=63(棵)。答案真就是这样唯一的吗?这时,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引导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我就提示学生:“我们一星期上几天课?”,“周六周日的时候食堂还有人吃饭吗?”这时,学生就会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另外不同的答案。一个星期师生在校只有5天,那么食堂需要白菜的数量就可以列式为9×5=45(棵)。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教师只用一种“标准答案”评判正误,那将扼杀学生思维的多样性,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教会学生有超越的本领,从习惯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另辟蹊径。遇到问题应多想一想:为什么非要这要做?换一种做法不行吗?换一个答案有没有道理呢?保持思考的独创性和独立性。牛顿也正是挣脱了“苹果为什么一定往下落而不往上飞”的习惯意识,才发现了地球引力。
三、激发求异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一题多变、一题多编、一题多解的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例如,在教第十二册数学应用题“某印刷厂计划24天完成装订10800本练习本的任务,前8天完成了总数的2/5,照这样计算,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时,学生按一般的思路列出式子:24-10800÷(10800×2/5÷8)。我启发学生用解工程问题的思路,把工作总量“10800”用整体“1”代替,并提出问题:总数有多少个8天的工作量呢?工作总量有多少个实际每天的工作效率呢?在老师的启发下,很多学生从不同的思路想出其它的解法:24-8×(1÷2/5÷8)。又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某工厂去年前三季度完成全年计划的9/10,照这样计算,全年超过计划的百分之几?”一般学生列式为:(1)9/10÷3×4-1=20%;(2)9/10÷3/4=20%;(3)9/10×(4÷3)-1=20%;(4)9/10×4/3-1=20%。以上是分数解法的不同思路。这时我就问学生还能用其它方法解决吗?大家比一比看谁还有更好的解法?在笔者的激励下,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议论起来。有的学生说用比例解:设完成全年计划的百分之几为x,则9/10:3=x:4,x=120%,超额120%-1=20%;有的学生说用方程解:设超过x%,则1+x%=9/10÷3×4,x=20。同学们的群策群力,大有茅塞顿开之感。教学时,经常这样设计问题,以此启发学生求异思维。
四、引导求异创新
要使学生能多角度思考,用多种方法解题的关键取决于学生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程度。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经常对学生进行分析应用题数量间的各种关系的训练,帮助学生学会基本数量关系“联想”。由于数学知识结构严密,数量间存在着各种内在联系,通过“联想”,一种关系可以转化为多种关系。例如,由“黑兔与白兔只数比是7:8”,可联想到:(1)白兔与黑兔只数比是8:7,(2)黑兔只数是白兔只数的7/8,(3)白兔只数是黑兔只数的8/7,(4)黑兔只数比白兔只数少1/8,(5)白兔只数比黑兔只数多1/7,(6)黑兔占兔子总数的7/15,(7)白兔占兔子总数的8/15。学生学会基本数量关系联想,在解应用题时就容易想出不同的解法。训练学生学会从具体问题中分析数量间的不同联系。训练中,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后思考回答: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有什么联系?一个数量与其它数量有哪几种联系?有哪些数量间的联系是隐蔽的?由于坚持这样训练,学生逐渐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题中种种蕴含的联系,这就为学生能多角度思考问题,开发不同的思路提供了先决条件。
五、鼓励求异创新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全面主动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去创新,求新,求奇,求异。应用题“一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3小时行进了全程的7/9,剩下的还要几小时完成?”一般的思想是:先求剩下的路是多少,再求剩下的要几小时行完。列式是:(1-7/9)÷(7/9÷3)。有的学生列式是3÷7/9-3时,让学生回答为什么?因为先求行完全程时间,把行完全程时间看作单位“1”,就用行全程时间×7/9=3时,得出3÷7/9再减去3时。有的学生列式是3×(1÷7/9)-3时,学生答:“先求全程中有几个7/9,就有几个3时,求出全程的时间,再减去3时就求出剩下的路程要用多少小时。”三种解法,后两种更具有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保持旺盛的劲头,乐于去尝试、去探索、去创新。
六、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一是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的机会;二是教师要敢于“放”,让学生思维尽情表达出来,鼓励求异思维;三是教师要“导”,重点、难点巧妙点拨,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3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4、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5、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6、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7、实习法(或称实习作业法)
实习法是学生利用一定实习场所,参加一定实习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或验证间接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式学习----重点在于学生亲自体验学习过程 , 其价值与其说是学生发现结论 , 不如说更看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自主探索式学习重视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 , 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 “ 再创造 ”。在这个过程中 , 学生不仅获得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 还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所了解 , 特别是体验和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和数学的价值。
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效益高的较少 , 有的只是流于形式。有的研究者认为 , 小组学习有独立型、竞争型、依赖型、依存型等几种类型。目前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学生独立学习后相互交流 , 真正意义上的合 作一一相互依存地来研究或者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还太少。
“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知识。
第三篇: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 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第四篇: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数学日记让学生的数学学习
——更丰富多彩阿左旗明德小学
毕秀梅
2008.11
数学日记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丰富多彩
新世纪,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迫切要求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素质培育改革的目标,充分体现知识教育的人文性。《数学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以人为本,培养创新型,可持续发展的人,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近两年,我将日记引入到学生数学作业中,尝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数学日记,是学好人文数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写数学日记,能促进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写数学日记,能促进数学学科与语文学科完美交融与整合,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写数学日记,能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写好数学日记,能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写数学日记,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策略,也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培养自我评价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数学日记 特点 作用 写法
新世纪教育改革的目标中指出:新世纪的教育应该是开放的教育,是主动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主动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努力为“知识经济”和“创新体系”服务的教育。这
样的教育目标充分体现了知识教学的人文性。下面是摘录学生的两段数学日记:
2005年10月17=15日 天气 晴
今天是10月15日星期六,我和爸爸到南大街逛商场。早上8点多钟,我们就乘车来到了南大街。正巧,站台边有一位老爷爷,他的身边有一台“会说话”的秤。看到我走过来,老爷爷笑着说:“小朋友,称体重吗? 我有点好奇地问:“称一次要多少钱呀?” 老爷爷爽快的回答:“称一次只要1元,而且还可以量出身高呢!” 我想:这真是一举两得呀!于是,我在秤上站稳。老爷爷把开关打开,只觉得有个软软的东西往我的头顶上一碰,随后,机器上打印出一张小长方形的纸条,上面写着:“体重:27.0公斤 身高132.5厘米”呀!这半年我长高了4厘米,可是体重呢? 这时,我记起数学课上老师说过,“千克”还有一个名字就叫“公斤”,没想到今天被我遇见了,而且我知道我的体重增加了2千克呢!
回来的路上,我好开心啊!我一定要把身体锻炼的棒棒的!运动中的数字
2005年11月24日 天气 晴
11月24日,我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田径有24米往返跑,60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200米,1500米,2000米,还有垒球和跳远。我发现它们都是用时间和长度做单 位计算的,输和赢都是靠数字来决定的。我们班参加四个比赛项目,800米跑、立定跳远、投沙包和接力。数学老师还要求我们统计制成统计图,开始时,都是一人统计一项,每人拿着笔记本去问同学,还要向别人回答自己的项目。教室里秩序很乱,有的同学被漏掉了。后来,班长把各组组长教导一起商量新办法。各小组做好统计分工,同学们全回到座位上,按顺序报名。有人报跳远,各组记录跳远项目的同学记录;有人报800米,各组记录800米的同学记录……这样很快就统计完了。而且数据很准确。我觉得这样真好,小组学习的时候,还要和其它小组的同学合作,这样才能把大家的事情做好。老师说,这叫全班合作!原来运动也离不开数学和合作呀!
学生稚嫩的语言,读来给人津津乐道的感觉,细细品味发现,学生记号数学日记的同时,还发展了其它方面的能力,学好了人文数学。由此我发现数学日记的三个特点:
1、自主性。自主即自己作主。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不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的学习不再是在教师的“扶、拉、帮”下按部就班的进行,同时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开放性,也对教师合理调控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交互性。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的难点也好,还是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也好,得到了广泛的交流。这个交流不再只局限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也能得到很好的交流。3、创造性。学生的每一个发现,每一点感想,都可以说是学生自己创造的,而且每个学生的发现和收获都会是不一样的,真正达到了“人人的数学”要求。
一、写数学日记,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促进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日记主要用来记录学生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感兴趣、并有亲身 体验的有关数学的情景,使孩子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我还要求他们有一写一,实事求是,凡是与数学有关的内容都可以写。有一点就写一点,有多少就写多少,只要把想对老师说的内容写清楚,能使老师看明白就可以了。对于一些十分优秀的数学日记,我会拿里面的材料作为上课的原始材料来编应用题,这样学生学的开心也更加贴近学生,同时,为了激励学生更好的写数学日记,我还把一些班上学生写的优秀的数学日记在教室里的学习园地里展示,或者利用数学课前的5分钟让学生上讲台朗读自己写的数学日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小菜地里的数学》:“今天妈妈要种南瓜,她买了15粒南瓜籽,每坑要种3粒,妈妈问我要挖多少个坑,我想了想,有15粒南瓜籽,每坑要种3粒籽,求挖几个坑应该用除法计算,那就是15÷3=5个坑。妈妈按照我的说法挖了5个坑,我在每坑放了3粒籽,正好放完。我心情很愉快,因为我用刚学到的知识帮妈妈解决了一个小问题。”又如:《目测高度》:“今天我和妈妈到室外目测高度,是因为我不太了解物体的高度。目测高度有一点难度,所以妈妈就让我用对比法来目测。一层楼高3米,4层楼高12米,楼房前有一棵大树,大树比楼房高一些,所以我估计这棵大树的高度应该是
15米,楼房的左边有一棵桂花树,和两层楼的高度差不多,我 判断这棵桂花树的高度应该是5米。我家楼前有一株葡团树,我 和妈妈走到树旁比了比,它比我高些,比妈妈又矮些,妈妈身高1.6米,我的身高1.3米,所以我想它应该高1.5米,还有一棵紫荆树有3层楼那么高,应该是9米。能用对比法来测量,还挺神奇的!” 还有的孩子在数学日记中写道:放学路上我看到烤羊肉串的叔叔,他准备了一箱子的小肉串。顾客大都几十串、几十串的吃,叔叔一串一串的数,忙的不得了。我站在旁边看着看着突然想到一个好办法:如果在准备的时候,每10串捆成一捆,有人吃20串就拿出2捆,吃25串就拿出3捆,再从中拿走5串,……这样就快多了,给叔叔提了建议,叔叔表扬了我,他们说明天就这样准备。
这段简短的数学日记,使人体会到数学本身并不只是“数学符号”,它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从生活中体会数学思想。长期坚持写数学日记,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人人用数学。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逐步提高。
通过写数学日记,我发现数学日记成为维系生活和数学课堂的纽带。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极有价值的数学现象。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的学生还把自己学数学后的心得体会及 新发现、新方法在日记上写下来,仔细研究,使其得到了升华,使学生养成了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好习惯,同时也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数学。
二、写数学日记,能促进数学学科与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综合素质
写好数学日记有利于学生跨学科学习,写作能力也得到提高。数学日记使数学由知识骨架变得有血有肉,饱满丰富,而又生机盎然。学生从中受到文学的感染,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情感受到熏陶,从而使思维变得更敏捷。通过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数学老师渗透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减轻了学生学数学的心理压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数学。有的学生为了在日记中使自己所写的内容表达更清楚明白,就千方百计、搅尽脑汁用恰当的词汇来表白。这样,就自然而然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同时,数学严密性、逻辑性特点,促使学生的文字表达向条理性、通畅性方向发展。这种完美的交融与整合,不仅史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语言表达能力也逐步提高,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形成了良性循环,也体系新世纪人才的特点。
例如我班一名家住电厂的学生在观看了电厂的烟囱爆破过程后,写下了这样一篇数学日记。《精确地烟囱爆破引发的思考》:“9月28日中午11点33分,我们电厂成功地爆破了目前最矮最古老的烟
囱。这是一次非常精确的烟囱爆破,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烟 囱准确无误地倒在事先挖好的沟里,没有倒在其他设备上,损失为0。这全靠专家们对烟囱的仔细分析、精密计算,放多少个炸药,放在什么位置;二是烟囱进行第二次爆破的地点是接近地面时避免了烟囱重重地砸在地上,把厂房的零件震掉,这都是因为专家学者们对烟囱的重量、高度、下落速度等经过仔细分析得出来的结果。观赏了精彩的烟囱爆破后,我想到了在生活中不管是什么事我们都应该认真地去对待,都要做到“精密”这个词,这样事情才会更圆满。我举个例子来说:“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在太空中围绕地球转几圈后成功地降落在青藏高原上,这是航天专家们事先计算好的地点,这都归功于专家们刻苦地钻研、精密地分析和计算。从这一次的烟囱爆破,我知道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去做,不能说“大概”、“差不多”这样的话,应该细心地去做,努力去获取100%的成功。”
从中我发现,学生坚持记数学日记以来,说话和写话的能力不断提高,思维也变得积极活跃,素质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水到渠成。
三、写数学日记,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
所谓的数学日记就是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把每天所看到的所遇到的事情记录下来,还要把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和感受记录下 来,让数学日记为学生提供一个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 感的机会,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遇到的困难或感兴趣之处。如刚开始我让学生在上数学课后或做数学作业时有什么疑惑和体会,或是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应用刚学过的知识编写数学应用题等等,都可以在日记中写出来,或者在课堂上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到日记里去,交给老师批阅,以便 于教师在数学学习中了解学生的真实心态和想法。例如—位学生在学了“万以内数的读法”这一节课后在数学日记中写道:“今天,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如:3003读作三千零三。这个数有2个0,却只读1 个0。我觉得很奇怪,老师告诉了我们:中间有1个0,或有2个0,都只读1个0。这真是太有趣了!”通过写数学日记,不但使学生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爱好,提高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数学日记记录的使与数学相关联的事情,事情有起因、有发展、有结局,但免不了学生就此产生联想。联想使创造的多维空间,许多新形象、新假设、新方法都在这里诞生。学生记录是数学日记的过程,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这种积极的思维形成学生的原动力,学生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创新精神得以培养和发展。例如学生有一篇日记是这样写得:
《我的意外收获》
2008年 12月 3日 天气 阴
这几天我们正在学习圆面积,今天中午放学回到家,一进门,就发现茶几上放着一盘金黄色的朝鲜梨,放下书包,我拿起一个梨坐下开始削皮,削着削着我一低头发现梨皮一圈一圈盘成一个圆,我突然灵机一动,如果完们求出了这个圆的面积,那不就是这个梨的表面积吗?我一下觉得特别的兴奋,明天我一定将这个发现告诉老师。
这段日记记述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梨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他将圆的面积的计算运用到实践生活中的过程。在吃梨的过程中积极动脑,大胆创新,找出梨的表面积的求法。可见孩子的创新意识是在不断地形成与发展。
四、写数学日记,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 相容与合作是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了小组学习。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合作学习,即使写数学日记,不但记录下同学间愉快交流、相互配合、共同学习的过程,而且即使总结经验,今后不断完善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这样的数学日记,评价数学交流的情况,可以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评价别人的数学思想、增强整体合作意识,使学生逐步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让“数学日记”成为学生 敞开心扉的场所。通过反思,可以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产生新的发现。因此,让学生将学习的情感、体验的感受等,通过写数学小日 记的形式宣泄出来、记录下来,让数学日记成为学生敞开心扉的场所,也为师生之间互相了解、交流架起一座固定的桥梁。
五、数学日记的内容
1、可以写当天数学课上学习的回顾和反思。
2、可以写在生活中用到数学的情况。
3、可以写你看到的数学现象,想到的数学问题。
4、你可以编写与数学有关的故事。
5、可以介绍在书上看到的数学知识,包括趣味数学,数学故事、数学笑话、数学家的介绍,数学游戏的玩法等等!但要注意不要照抄,要通过自己头脑的思考和整理,语言要简洁。
6、可以写出自己对一道数学题的解答思路。
7、可以写你对学习数学的心得以及学习方法。
总之,数学日记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也是不拘一格的,同学们可以写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但是要注意在写的时候一定要自己的思考,要新颖,文字要求简洁,清楚、生动,字数在200字左右为好.翻开学生的数学日记,会给人一种新奇、一种震撼,与其说它 是数学的天地,不如说它是艺术的殿堂,是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深化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开拓数学兴趣的目的。再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看到的以小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扩大学生视野,让“数学日记”成为蕴育知识的 摇篮。“数学日记”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认真总结、勤于动脑、坚持动笔的好习惯,还可以磨练学生做事持之以恒的好品质。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是现实的、是有用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学生学会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价值。同时,数学日记还可以促进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
总之,要培养学生写好数学日记,能用一双数学的眼睛观察身边事物。特别在新课标下,数学老师更应该发挥教学生写数学日记的这一好方法的作用,使它成为数学老师联系学生的桥梁,要用数学日记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论文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接轨
何海枝
内容摘要:
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关键词:数学情境、生活接轨、数学理解、数学化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接轨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9÷3=3(盘);(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接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
方案:
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元
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今天的“课堂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我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95元/个,排球50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4个排球和6个篮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5×6+50×4”,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50)×6-50×2
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为了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