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综合设计型实践教学课题设计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综合设计型实践教学课题设计报告
专业班级: 城规091 学号: 200911002107 姓名: 呵呵 课题名称: 我的家乡
一、综合设计概述
本次综合设计主要是实现教学管理系统中的部分功能,掌握演示文稿的创建方法,利用PPT学习、熟练操作等功能。
二、幻灯片设计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现在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东西南北 各设一门,均有城楼,四角还有角楼。解放初,城墙均被拆毁。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由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 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2 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踯躅,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大理古城为人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城的城区道路仍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结构,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南北对峙的两座城楼被修复一新。
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3
养花种树,已成为传统的习俗,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大小不等的花园,名贵的大理山茶花、杜鹃花,争奇斗艳、傲雪开放,各种红花绿划伸出墙外,连成一条条花巷,芬芳的花香四时不绝,弥漫了全城。清洌的泉水,从苍山上流进城里,穿街绕巷,经过一家家门前,洗净污垢污染,大街小巷,叮咚的水声不绝于耳,如弹奏的三弦。“家家流水,户户养花”名不虚传。
历史悠久,极负盛名的一年一度民族传统盛会“三月街”,就在城西的苍山脚下举行。
云南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的“世祖皇帝平云南碑”,就耸立在三月街街场上。
在古城西北1公里处,就是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理三塔,与古城西南角的弘圣寺一塔遥遥相对,为古城增添了一层灿烂的色彩。
大理景点先不急,先看一下大理火车站附近的风光。
大理火车站前:
五朵金花,大理是《五朵金花》的故乡: 很多建筑都喜欢顶个球,叫它夜明珠吧:
夜明珠上俯视:
(正前方为火车站)
大理的景点有古城,崇圣寺三塔,蝴蝶泉,洱海。
古城:
三塔
蝴蝶泉
洱海
三、演示文稿功能描述
幻灯片中包含各类文本、图片、剪贴画等,应用各种添加效果(飞入、强调、退出等)使其更生动的表现家乡的美。
四、总结和体会
在这次的大学计算机课中,我学到了很多,学会运用Word,Excel,PPT,Access等多种办公软件,并且比原来更熟练,这都要感谢秦卫平教授的细心栽培。当然也有自己的努力在其中,只有自己努力过才会拥有更大的收获。在以后的学习中我更应该努力学习更多关于计算机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争取获得更大的收益。
第二篇: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摘 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而学员的现状是基础差别大,操作技能悬殊。上机实践效果不佳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困境,将“探究式”学习模式从理论延伸到实践,锻炼学员的思维和设计能力,变被动为主动。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 实践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通识教育的基础课程,学习的是大量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上机实践操作。软件操作类技能的掌握和提高需要在实践中练习,融会贯通。但是目前的现状是,新学员基础差别较大,知识背景和操作技能差距悬殊。基础好的在中学阶段已经通过国家一级考试,基础差的可能键盘都还不熟悉。此外在上机实践中不少学员找不到方向和目标,每次都是基本完成作业,缺少突破,质量不高。
走出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的困境,需要从教学定位入手,明确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重新构件实践教学内容,将“探究式”学习模式从理论课堂延伸到实践课堂,使用“双线并举”等教学方法,锻炼学员的思维和设计能力,激发创造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究、自主创新。
1教学定位
实践教学是对课堂知识讲授的必要扩充,是整个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是加深知识理解,锻炼操作技能,强化动手能力,验证解决方法,检验自我学习的有效手段。计算机类课程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其概念、功能、方法等学习,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加以理解,综合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需要是最终教学目标,所以对实践教学过程应充分重视,并坚持与课堂教学同等要求,方能达到教学相长、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以工作内容为方向,以实际要求为主线,以岗位需求能力为立足点,以培养学员的综合计算机素质为目标,锻炼计算思维,完成任职能力提升。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构建,不是在书上找几道例题,或者编几个小题目就可以。首先需要对学员以后学习、工作、部队需要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解所需具备的知识、软件技能、操作技巧,以及常见问题。然后对照教学要求,设计典型应用案例、错误用例、应用技巧,最后设计出适合教学的初级任务、提高练习、综合案例。以实用、适用和够用为原则,以及工作、技术发展需要,选取教学内容,达到全面锻炼操作技能,奠定良好计算机应用基础。
3教学过程
实践教学过程不是独立进行的,需要以一定的知识点、基本操作和任务作为铺垫和倚靠。但如果把知识点和实践独立开,不但效率不高,而且容易落入“讲练结合”的旧模式。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设计中,需要把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以“先行后知”为原则安排教学顺序。以知识准备、任务准备、任务实现、要点提示、知识提炼、任务延伸、知识拓展、归纳总结等环节来设计实践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以分组完成任务的模式进行。除了必备的知识外,教师并不逐一讲解其中的操作和方法,让学员先做,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和操作技巧的过程中,锻炼了学员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之后小组间进行交流,解决方法和处理思路会激发学员的创造和创作潜能,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个性化―一般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例如在PPT制作中,以制作优秀作品为目标,分析作品的特征,在实际制作时,将过程“一般化”即优秀作品的基本要求,包括内容设计、版面设计、配色应用、动画设置等,学员利用这些技能应用到自己的作品里面,完成自己“个性化”的作品。
4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任务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实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成品观摩”、“双线并行”、“任务驱动”等方法应该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每个实践教学单元中,对学生应达到的知识、品性、技能等提出具体要求,每个方面都要有与实现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头脑风暴、设疑置问、操作模仿、演示交流、归纳总结等。
4.1成品观摩
在做设计,完成任务之前,先让学员大量看一些、用一些相似的、具体的、直观的成品,有了这些认知后才会有自己的思路和动手欲望。
对优秀作品的临摹是学习的最佳捷径,有了直观的成品,为实现成品而需要准备知识和锻炼的能力会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学员也能在众多知识中快速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为下一步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4.2双线并行
即教师讲A,学生做B。教师在课上演示一个题目,学生先模仿,然后再完成同类型、综合复杂的任务,这样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讲一个多条件的数据处理,学员可以照做,然后分析要求、设置条件、完成自己的数据处理,这样学员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同时将知识和技能成功迁移,而不仅仅拘泥于范例中,实现由知识、技能向思维能力转化。
4.3任务驱动
每个综合、复杂的任务可以设计若干子任务,任务之间有并行的、也有递进的。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在有限的时间中,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台阶,小步快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边做边学”或“先做后学”,提高了学习效率,也锻炼了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激发了求知欲,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感知循环,培养探究、创新的能力。
5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类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点多、散乱无序、易学易懂、难以精通。在实践教学中要按照学员的认知特点,引导学员去思考,提倡在实践中自己动脑、勤于思考,善于动手,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学员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46-56.[2] 李晓.简论实验教学的模式转换[J].计算机教育,2010(17):113-115.[3] 朱大勇.软件工程综合性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5):160-162.
第三篇: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为第二章的补充学习内容。主要介绍计算机的组成以及信息的数字化表示,参考教材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信息技术》之第一章第二节《计算机的组成》。本教材非新课程教材,主要以知识的传授即概念和原理的介绍为主。由于上一节课学生动手打开了计算机的机箱,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有了较为感性的认识,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对计算机组成的理性认识,完成电脑配件功能、价格表。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方面主要是介绍二进制、ASCII码以及存储容量。
二、教学目标描述
1、知识与技能:了解冯·诺依曼原理;掌握硬件与软件的分类;掌握二进制的概念;记住特殊字符ASCII码的十进制表示;了解字节的概念及其单位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完成电脑配件功能、价格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三、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冯·诺依曼原理;硬件与软件的分类;二进制的概念;字节的概念。
难点:硬件与软件的分类;二进制与十进制的互换。
通过多媒体展示冯·诺依曼原理,通过小组讨论对硬件与软件进行分类;通过演示与练习掌握二进制与十进制的互换。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和相关策略设计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课程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该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有独立的思维能力,接授知识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由于上一节课学生动手打开了计算机的机箱,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有了较为感性的认识,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对计算机组成的理性认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讨论法等。软、硬件准备:多媒体教室、网络环境。
五、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上一节课同学们动手打开了计算机的机箱,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有了较为感性的认识,请同学们讨论并概括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教师活动:板书所有可能的答案。明确学习的第一个主题:计算机的组成。教师活动:多媒体介绍冯·诺依曼以及冯·诺依曼原理的三大部分。(计算机结构、存储程序、二进制代码)
冯·诺依曼 冯·诺依曼,美藉匈牙利人,3岁就能背诵父亲帐本上的所有数字,6岁能够心算8位数除8位数的复杂算术题,8岁学会了微积分,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原理
1、计算机硬件结构: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存储程序:将指令和数据一起放在存储器里,并作同样处理,简化了计算机的结构,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速度。
3、二进制代码:运算速度快,用电子元件容易实现。(电子管的信号开关及信号放大)教师活动:板书计算机的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根据计算机硬件结构对各种硬件进行分类。教师活动: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最后总结归纳:
输入设备:鼠标、键盘、扫描仪、数码相机、话筒„„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箱、耳机„„ 存储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
只读、随机、硬盘、软盘、CD、DVD、闪存 运算器和控制器(CPU:中央处理器)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回答具体的软件。
教师活动:对各种软件进行分类并总结归纳: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程序设计系统
应用软件:文字处理、图象处理、音频处理(cool edit)、动画设计、网页制作
教师活动: 板书二进制。计算机内部存储、处理、传输信息采用二进制。教师活动: 由十进制导出二进制。二进制由数字0、1组成,逢二进一。2005=2*10+0*10+0*10+5*10 9+6=15
(1010)2=1*2+0*2+1*2+0*2 1+1=10 111+10=1001 学生活动: 计算二进制数(110011)2相当于十进制数的多少。
03
0教师活动: 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的方法:按2的幂次项展开计算。
例:将(110.011)2转换成相应的十进制数
十进制整数转换成二进制数的方法:除以2反向求余,除到商为0。
例:将37转换成相应的二进制数 学生活动: 将48转换成相应的二进制数 教师活动:板书ASCII码。
概念: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由7位二进制代码组成。学生活动: 计算7位二进制数一共有多少组合? 教师活动:ASCII码可以表示128个字符。需要记住:
字符“0”的ASCII码(0110000)2,其十进制数为48;
字符“A”的ASCII码(1000001)2,其十进制数为65;
字符“a”的ASCII码(1100001)2,其十进制数为97;
其余数字与字符可以类推。
学生活动: 已知“A”的ASCII码十进制表示为65,求“D” 的ASCII码十进制表示。教师活动:板书存储容量。
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简称B,一个字节就是一个8位的二进制数。
学生活动: 若要在计算机中存储一个字符“a”,需要几个字节?
教师活动:所有键盘上的字符键都是一个字节。但是存储一个汉字需要2个字节。
存储容量的其它单位有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TB。
1KB=2B=1024B 1MB=2KB=1024KB 1GB=2MB=1024MB 1TB=2GB=1024GB 学生活动: 一张普通的CD光盘容量为660MB,一本《红楼梦》的字数为1百万字左右,计算一张CD光盘可以装入多少本《红楼梦》。10101010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设计
自从2001年秋季教育部要求各地区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以来,综合实践活动就成为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成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我们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教育环境中中学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的研究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好经验,摸到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但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下面就分别从课程的设计开发、管理、教学和评价等方面反思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探究其原因并给出建议,以供广大教学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借鉴。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校本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独立地设计和开发课程。然而,以课题为基础的综合实践活动所具有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就加大了课程设计和开发的难度,而且我们大多数教师非常缺乏此类经验,面临着一些困难。例如,如何设计适度的课程,以确保学生能在其“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如何才能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在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如何设计有效的活动才能保证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意的协调发展?
若要合理地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学系统设计的理念和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要求教师不能简单地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教学活动,而是应该从课题或任务出发,设计出概括性的、较为灵活的活动方案,不应该是过于严格的、统一的、线性的教学流程,也就是说,对于每一个教学设计问题都可以有多种可行的措施,而不仅仅只有一个方案。可见,现代教学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非常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该借助教学设计的力量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诸要素进行有效设计,开发出独具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此外,指导教师要与教育行政人员和社会人士通力合作,充分利用各种可挖掘、可利用的课程资源,集中多方面的力量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恰当的规划和开发。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是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以下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两个层面来讨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问题。
(一)教育行政部门对该门课程的管理机制尚未健全
有些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责不明确,教育研究部门和教育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对学校的监督、管理和支持不够,甚至有的教育行政部门认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自己的事。事实上,教师的管理、课程实施的督导和评价等都应该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内容。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把对学校的管理与指导工作结合起来,通过运用一定的评价手段进行监督、管理,为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造条件,积极促进区域性的、校际的合作交流,指导学校切实地、创造性地贯彻课程计划中的有关要求,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二)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问题 1.学校对课程资源的管理
这里主要谈的是对教师的管理,因为“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1](70)但目前许多学校对这一课程资源的管理存有较大问题。我们的指导教师一般兼有其他学科的教学任务,负担相对较重,若没有相应的激励保障机制就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另外,一个课题往往需要多个指导教师,组内教师往往会因为责任不明而出现等待、推诿等情况。为保证每位指导教师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到责任分明、才尽其用,学校必须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建议学校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成立专门的教师指导小组,小组定期集体备课;组内教师合理分工,扬长避短;每位教师都应做好工作记录,记载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指导内容、知识的更新情况和教学心得等,这些工作记录将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参考。同时,学校也应该让教师了解,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将会大大提高教师个人的能力素质。这里举个实例,在我们的实验校中,2001年第一批和我们一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在2003年绝大多数成了学校的骨干教师,并在学校中担任了重要职务。可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的成长速度是非常快的。这是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对教师极富挑战性,它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充电不断地自我提高才能胜任该课程的指导工作,因此有理想有抱负的教师就能在此过程中实现自我提高、自我发展。
其次,学校对硬件设备的管理也要配套跟上,包括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信息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每项具体活动的经费配给、使用与管理等。
此外,学校还要与教育行政部门密切配合,扩大对外宣传力度,跟当地的各种机构团体加强联系和沟通,从而获得社会的广泛支持,充分开发校外教育资源,发展壮大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比如家长、社会热心人士等),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真正实现“超空间”的概念。同时,学校要注意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做好开发与管理的工作。
2.责任安全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并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价学生,它重在学生的表现,在于学生自身的进步。那么该由谁负责课程目标实现的程度,也就是谁对课程质量负责?而且,这是一门实践课程,学生的活动范围当然不会囿于学校的小小围墙,学生一般要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这就不得不考虑到安全事故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来保障课程质量和学生的人身安全。
对于课程质量的监督保障问题,可以出台一套管理规范,建立起从校领导、教师直至学生本人的责任制度,其组织责任关系可以是:校长和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教务处或课程开发办公室→年级组长→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学生项目组负责人→学生本人。[2]每一层都要明确责任,不仅是校领导和相关教师,就是学生本人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要逐渐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比如,学生项目组负责人要负责主持本小组日常活动和组内评价,及时向教师反映情况,督促组内同学的工作;学生本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明确学习目的,端正态度,积极与其他同学合作,认真做好自我评价工作等。
另外,我们还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学校各级领导和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各种安全知识,懂得在危险的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并认真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最好能为学生买上保险。
结合我校周边社区实际设计的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本学期我主要负责五、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距离我校东侧200米处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王铁庄社区。我结合王铁庄社区和学生发展
际在开学初期,设计了学校一个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课
时】:16课时 【授课对象】:学校五六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等。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教学方法及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4、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5、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将自己活动后的感想、体会写下来,并且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创造条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来写,提高写作水平。
【课程学习的内容】
为了充分发挥其个性养成功能、知识整合功能、能力迁移功能、世界观培养功能、社会综合功能,确定如下的活动主题,并将主题分解为若干活动内容:
一、活动主题
1、了解身边的事物,解决身边的问题
2、了解生活中的事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了解社会中的事物,解决社会中的问题
二、活动内容
1、我们的朋友
2、树木与我们的生活
3、水的用途
4、食物与我们的生活
5、交通与安全
6、做家务与安全
7、电话与交流
8、空气污染
9、人间自有真情在
10、温室效应与环境保护
11、文明与社会进步
上述活动内容,班级要根据具体情况有侧重地进行选择,每学期开展一两次活动。对于活动内容,在选择和设计时需要遵循的一个原则是:贴近学生生活和经验进行设计。特别是对于综合性强、主题涉及面广的内容,更需要我们在大的主题下,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有效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确立和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如,根据生活教育的主题,为低年级孩子设计“我长大了”的学习主题,通过学生寻找、展示证明自己长大的材料的活动,对比自己的昨天和今天。对于中年级以上的学生,可以利用他们每天上下学途中对学校附近道路交通的感受和经验,设计“道路与交通”的学习主题,组织学生对学校附近车流量、道路状况进行调查。通过不同于学科教学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
1、集体评价。(1)、有无具体的活动计划?计划是否得到落实;如没落实,原因在什么地方?(2)、集体内部分工是否明确、责任是否落实?彼此关系是否协调?有了矛盾通过什么办法来解决?
(3)、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的?有什么体会?(4)、活动成果的质量如何?
2、个人评价。(1)、参与学习的态度。(2)、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3)、基本能力。主要是独立寻求信息的能力、完成任务的活动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表达能力等。
(4)、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第五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综合实践总结报告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综合实践总结报告
作者指导老师
一、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四代:
第一代:(约1946~1957年)电子管计算机,使用机器语言,主要用于科学计算,运算速度几十至几万次;
第二代:(约1957~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使用高级语言(FORTRAN、ALGOL、COBOL等),用于数据处理和自动控制,运算速度几十万次;
第三代:(约1965~1972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使用操作系统,应用到许多领域,运算速度几百万次;
第四代:(约1971年至今)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使用日益广泛,运算速度几百万至几亿次;
(二)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计算机速度继续提高;
2.计算机体积不断缩小;
3.计算机价格持续下降;
4.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走向多媒体化;
5.计算机应用进入“网络计算时代”。
(三)计算机由五部分组成: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二、Windows XP操作系统
软件包括:程序、数据和文档这三部分。
系统软件(有关管理、控制、维护计算机):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服务性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
操作系统功能:(管理所有硬件和软件,支持软件运行)cpu管理,存储器管理,外部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三、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的使用
Word软件是电子文档应用软件,提供办公文档,排版,处理数据,建立表格等多项操作功能及直观灵活、易学易用的操作环境。在现实生活当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掌握这软件的应用对于我们平时对文档的创作,修改,完结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也是
对大一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现代社会常用的文件很少有手写,大部分需要通过office完成。熟练的掌握也是大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
四、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03的使用
Excel电子表格软件提供数据运算、统计分析、图形处理等多项操作功能。通过此软件,可以使庞大的数据显得井井有条,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也可以轻易的根据自己的需要,筛选和汇总相应的数据,使数据很清晰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便于管理和使用。
五、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的使用
PowerPoint在我们平时的学习和成果展示中应用很频繁,尤其是在现在的教学中。因此,学习制作美观大方的幻灯片成为了现代学习中一项很基本的操作。此软件能够制作出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以及视频剪辑等多媒体元素于一体的演示文稿。先确定好一个主题,选择不同幻灯片,将不同的图片设为幻灯片背景,完成后编辑动画效果即可。
六、计算机网络基础及Internet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以资源共享为主要目的、以通信媒体互连起来的计算机的集合。
(二)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1、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的一个群体。
2、网络中的计算机通过一定的通信媒体互相连接在一起,彼此之间可以交换信息。
3、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是独立的。
4、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是通过通信协议来实现的。
(三)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1、资源共享
2、提高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可靠性与可用性
3、进行分布处理
4、进行实时控制或集中汇总
5、其他用途
(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按通信距离的远近分:
(1)广域网(2)城域网(3)局域网.按交换技术的不同分:
(1)线路交换网(2)分组交换网
3.按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分:
(1)总线网(2)环形(3)星形网
4.按传输媒体的不同分:
(1)有线网(2)无线网
5.其他分类:
(1)公共数据网(2)专用网(3)音频线路网(4)高速线路网等
(五)Outlook Express的配置及收发邮件的方法
电子邮件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新型通信手段,它既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通信方式,也改变了人们关于距离的概念。电子邮件(E-Mail)是Internet上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服务。
七、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2003的使用
FrontPage 2003 是一种网站创建和管理程序,可帮助您创建功能强大的网站。FrontPage 2003 提供了功能增强的设计环境、新的布局和设计工具、模板以及改进的主题 — 这一切都旨在帮助实现您的网站设想,而且您无须掌握 HTML 知识。FrontPage 2003 提供了一个功能增强的创作环境,具有新的图形功能、规则的 HTML 以及更多基于代码的控件。
八、数据库原理与Access2003的使用Access2003在很多地方得到广泛使用,例如小型企业,大公司的部门,和喜爱编程的开发人员专门利用它来制作处理数据的桌面系统。它的使用方便程度和强大的设计工具为初级程序员提供许多功能。Accesss2003能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共享数据库信息,能把数据库信息与web结合在一起,实现数据库信息的共享。同实,Access概念清晰,简单易学、实用是适合企业管理人员、数据库管理员使用的首选。我觉得学习了这个,对我参加工作后制表、创建查询、数据分析和材料演示都有很大的作用,这样,我们能更清楚的了解信息并进行分析。
九、信息安全基础
(一)病毒的危害
1. 减少存储器的可用空间;2.使用无效的指令串与正常运行程序争夺CPU时间;3.破坏存储器中的数据信息;4.破坏相连网络中的各项资源;(5)构成系统死循环;6.肆意更改、破坏各类文件和数据;7.破坏系统I/O功能;8.彻底毁灭软件系统。9.用借读数据更改主板上可檫写型BIOS芯片,造成系统崩溃或主板损坏;10.造成磁头在硬盘某些点上死读,从而破坏硬盘。计算机病毒通过这几种危害形式,给计算机造成的灾害是巨大的。这方面的事例数不胜数。
(二)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同打开了的潘多拉魔盒,计算机系统的互联,在大大扩展信息资源的共享空间的同时,也将其本身暴露在更多恶意攻击之下。如何保证网络信息存储、处理的安全和信息传输的安全的问题,就是我们所谓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是指防止信息财产被故意的或偶然的非法授权泄露、更改、破坏或使信息被非法系统辩识、控制;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信息安全包括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网络安全、病毒防护、访问控制、加密和鉴别七个方面。
大学生活让我对计算机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实践出真知,唯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