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课程小学语文怎样说课
浅谈新课程小学语文怎样说课
【原创】
一、关于说课的起源、地位及作用
说课这种创新的教研形式起于1987年河南省新沂市红旗区教研室,1994年江苏省在苏州中学举行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把说课纳入比赛内容,1996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数学专委会把说课纳入了首届初中优秀青年数学教师评比与观摩活动。
由此,说课成为了进行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实验课、汇报课等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晋职、学校录用教师、优质课评选等活动中,通过说课来检测教师的教学水平已成一种趋势。各种教育教学刊物均开设了“说课”栏目,说课是目前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课题之一。
为什么如此热门?说课能检测执教者是否熟悉教材;能否驾驭教材;是否明白重难点及教学目标;是否理会教材编者的编排意图。通过说课能体现执教者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先进,学法指导是否得当。笔者就此参阅有关书籍,结合我市实际,就如何写说课案谈谈自己以下肤浅的观点,旨在抛砖引玉。
二、关于说课的基本概念
所谓说课,是指说课教师运用口头语言把自己上课的程序,运用的教学方法上升到理论的层面说给其他教师或评委听。是说课教师结合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向听课教师或评委将清楚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的理论依据的一种教研形式。
具体地说,说课主体在备好课的基础上,面对受众,根据组织者规定的时间与要求,依据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运用教学的相关理论、教学的基本要素,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的教学设想,从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实情的分析,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把握,教学程序与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板书的设计与教学设备的准备,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引导、帮助、促进、合作角色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与作用的发挥,主动性的体现与展示,结合运用相关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对教学整个构思与设计过程,用口头(说)语言为主要表达工具,述说的一种形式。
说课主体:授课教师
说课受众:同行、教研员、专家
三、关于说课案与教案、说课与上课的异同
(一)说课案与教案
1、相同处:
(1)主要任务相同。(2)主要内容相同。(3)研究方法相同。
2、不同处:
四、关于说课的板块及内容
(一)说教材
(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手段
(六)说教学过程(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练习设计
五、关于各板块说课内容、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说教材
1、要点:
(1)授课内容
(2)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常见问题:
(1)曲解编者意图;
(2)对文本主旨理解牵强附会;
(3)对授课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模糊;
3、应对策略:
(1)说清楚教材内容与呈现方式的特点(2)说清楚所教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3)说清楚学情
(4)说清楚所教内容的三维目标、重点、难点 案例1:《观潮》
教参简说:“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其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使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大潮的画面,感受到大潮的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
教材中配了两幅紧扣课文内容的图片。第一幅图片,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水面上的那条白线正向我们移来;第二幅图片,则是另一番态势,我们看到的是“两丈多高的水墙”浩浩荡荡飞奔而来的壮观景象。这两幅图片为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提供了凭借。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说课设计: 说教材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并通过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说学情16_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确定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案例2:山雾
说教材:《山雾》是西师版课标教教材二上课文第二课,是一篇文字清新,语言优美的儿童散文。课文用拟人的手法,以充满童趣的语言把山雾在清晨由山下渐渐升腾,并在山林中弥漫以及太阳出来以后,变成露珠的整个过程生动、活泼地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山雾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识字写字;二是学习朗读,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阅读习惯尚未养成,有一定的阅读困难,对大自然的美感悟能力差,需直观的、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阅读理解。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说教学目标:
1、助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把课文内容与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和感受山雾顽皮、可爱、神奇的特点,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和感受山雾顽皮、可爱、神奇的特点,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说教材这一块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依“标”扣“本”,不要脱离教材。
2、要正确理解文本主旨,不要牵强附会。
让我们来再看一组学生对文本主人公的解读与评价:《狐狸和乌鸦》──“狐狸很聪明!你看,它为了得到肉,很会动脑子”;《秦兵马俑》──“我觉得应该感谢秦始皇。如果秦始皇不为自己建造陵墓,就不会留下举世无双的兵马俑了”;《虎门销烟》──“林则徐没有环保意识!几百万斤烟渣冲入大海会造成多么严重的污染!石灰冲入大海,对大海动植物的危害更大!”这些脱离文本主旨,游离文本语境天马行空式的“独特体验”,是对文本的误解,它不仅严重偏离、曲解了课文原意和科学本质,而且还出现了价值观的偏离,从根本上扭曲了教学的方向和实质。虽然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决不会变成彼拉多。因此,教师既要激励学生进行多元体验和多元理解,又要引导学生尊重人文主旨并追求共通见解,正确处理一元标准要求与多元解释、个性解读与文本原旨领会、独特认识与共性认识、多元文化与普遍价值的关系。这才是新课程理念的真正要求。
3、要恰当制定教学目标,不要拔高降低。
无论是一篇课文的还是某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符合年段目标的,三个维度整合的,简而明的。
(1)要把握住阅读教学目标的阶段性。低年级:培养阅读兴趣;在阅读中识字、学词;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中年级:加强朗读,练习默读;学习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段;初步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初步了解一些表达方法;学习略读,粗知大意;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高年级:进一步提高阅读的速度与质量,能体会词句含义、感***彩和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和处理信息。(2)要体现目标的三个维度,更要突出语文能力。
崔峦老师于今年暑期在贵阳举行的第五届阅读观摩研讨会上说:小学语文要唱好“八字经”:识(识字)、书(写字)、读(阅读)、记(积累)、说(口语交际)、写(习作)、法(学习方法)、习(学习习惯)。要强化语言学习,落实能力、方法、习惯的培养。(3)要提出“三维”整合的、简而明的教学目标。备课时对教学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整体思考,既要明确“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又要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策略,而后用简明的、条分缕析的、策略与目标相联系的语言加以描述。如,中年级的《荷花》一课,可以提出如下教学目标:(1)识字学词,读准生字的字音,了解词义,正确书写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用朗读表达对荷花喜爱的感情。(3)从感悟作家笔下荷花的特点中,了解抓住特点、展开想象的写法。
案例3 《亡羊补牢》
一、说教材
《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安排在《揠苗助长》之后的一则寓言故事。安排本课教材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寓意包含的深刻道理,拘于本课教材的安排别巨匠心。根据中年级儿童的心理及素质的要求。我把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寓意作为本课时教学的重难点。立足教材的特点及新大纲的精神和学生实际,确定如下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就及时改正。
4、通过分小组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交际合作的能力,形成集体主义责任感和荣誉感。
案例4:《十里长街送总理》
说教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真实,具体地叙述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众聚集长安街向周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第二课时要学的第二、三段是课文抒发感情的焦点。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方面:
1、读中体会人民群众怀念、爱戴总理的思想感情,并体会随着时间迁移这种感情的升级;
2、通过读表现这种思想感情;
3、抓“不约而同”、“慈祥”的教学,通过各种手段加深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并为第三课时这两个词的造句作铺垫。
(二)说教法
1、要点:
(1)采用什么教法(2)教法分析
(3)确定某种教法的理由(由教学内容及学生客观现状分析)。
2、常见问题:
(1)生搬硬套,穿靴戴冒(2)滥用教法,不讲实效(3)堆砌术语,云里雾里
3、应对策略:
(1)据教材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学生年龄等特点选择较法;“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陶行知)做到:因文而异,因需而设,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说清楚教法的选择和为什么选择这种教法;
(3)说清楚为什么要运用这种教法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常见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或模式:
1.以培养自学能力为核心的“学、导、练”教学模式;
2.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训练朗读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教学模式;
3.以方法指导为核心的“方法渗透、领悟、小结、运用”教学模式; 4.以获取信息、积累语言为核心的略读课、自主阅读课教学模式; 5.以体验、探究为核心的“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
(三)说学法
1、要点:
(1)说明学法指导及理由(2)掌握何种学习方法(3)促进有效学习的措施
2、常见问题:
(1)忽视教学内容及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的联系;(2)滥用学法,不求实效;(3)教法与学法割裂
3、应对策略:
(1)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说清楚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何种学习方法;
(3)说清楚准备创设何种教学环境和条件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案例1: 《春天的雨点》
《春天的雨点》是义务教材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人记叙文 教法:以读代讲法,读写结合,举一反三等方法。
学法:指导学生学会在自学基础上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思考、讨论问题一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以及带题求解自学法(谈谈、划划、议议、读读)。
案例2:《十里长街送总理》
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我设计以读为突破口开展训练。如何读好,读出感情,如何激发全体同学读的积极性,是本文教学成功的关键。为了读好,我采用了以下手段:
1、通过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当年万人泪下的十里长街;
2、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品味“不约而同”、“牵动”这两个词的意思,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组织学生从意思、表现、程度等方面讨论不约而同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当时在场,想说些什么?”从而懂得“牵动”这一词语的丰富内涵;
3、加强读的具体指导,我们不赞成纯技巧的朗读指导,但是我们认为建立在文章内容基础上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还是必要的。注意读的层次变化,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加强读的评价,再齐读,再指导。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悟,激发情感。
加强学法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圈划,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删、换词句加强比较朗读,促进体悟;引导学生归纳一段的学法,造成迁移。案例3:《月光曲》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把语文学习的过程真正变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能力发展的训练场,我认真地分析、研究,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能力,有机地把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倒叙教学法、以读促讲、读中感悟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糅合,展开了本课的教学。
针对高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的要求,我指导学生采用课前预习法、课堂质疑问难法、合作学习法、课后延伸法、让学生在读、思、评、议、悟的过程中学习课文。案例4《科利亚的木匣》 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言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因为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地内容,“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案例5:《将相和》
本课是第12册教材第四组“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这一重点训练项目中的课文。
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说教学手段
1、说清楚教学准备,教师方面和学生方面
2、说清楚主要手段和辅助手段
(五)说教学过程(程序、设计)
1、要点:
(1)为达成教学目标,其教学步骤是什么(课前、课中、课后);(2)时间分配;(3)预设与生成
(4)简述为什么此过程符合认知规律,此过程能发挥教学的传授、培养和发展的三大职能作用。
2、常见问题:
(1)环节紊乱,条理不清(2)过程与目标错位
(3)内容与教法、学法两张皮
3、应对策略:
(1)说清楚每一步骤的意图
(2)说清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3)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常见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程序模式: 叶老:预习──报告和讨论──练习; 宁鸿彬:熟读──质疑──解疑──总结──应用;
顾黄初:定向──自读──研讨──归纳──应用──反馈; 烟台:自学──指导──练习;
崔峦说精读课文的教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
上述教学思路不尽相同,其共同点是:加强自读;抓住重点、疑点进行研讨;重视应用。
案例1:《十里长街送总理》。各位老师:
我说的课文是《十里长街送总理》。作者以凝练如诗般的语言描述了1976年1月11日,首都百万群众自发云集长安街,哭别总理灵车的动人场面,抒发了人民群众沉痛哀悼、深切怀念总理的强烈感情。全文虽仅600余字,却字字有情,句句含情,读之令人情不能已,哀恸欲绝。
评:开首即直入主题,分析教材,简洁、明了。但除了课文内容、中心及文章的语言表现特色以外,还应揭示文章的结构,说说课文由几段组成,每一段都讲了什么。因为这里说的不是整篇课文,而是其中的一段。不如此,就难以评价说课者教学内容取舍的恰当与否,也无法将说的内容放到整体的背景上去思考评析。
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本文的教学。下面就第一教时的教学分教材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三部分谈谈自己的设想,至于教法、学法都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层面之中。
先谈的是我对教材第一段的理解。文章开篇的景语描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真实写照,更烘托了人们当时的悲痛的心境,好似“天人同哀”。接着,用“挤满”极言人之多,用三个“都”强调人心齐。最后又由“面”到点,推出三个典型性的特写镜头。特别是“焦急、耐心”一对反义词,有力地表现了人们对总理的无比深厚感情。评:在对整篇教材作了剖析以后,现在又接着解剖所说课时的教学内容,很好。但由于上面说教材时没有说清课文分几段,所以这里突然说“先谈的是教材第一段的理解”,听者会感到惘然。如果能在上面“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本文的教学”这句话之后,加上“现在说的是第一课时,这课时准备教学课文的第一段”,听者就会清楚得多了。(但前面自然还得对课文分几段,每段讲什么作出交代)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五个教学目标:
评:应说清“大纲要求”是什么样的要求;“学生实际”是个什么样的实际。如果太笼统了,“根据大纲要求……学生实际”之类的话就没什么实际意义了,说了,其实也等于没有说,这是希望引起注意的。
1.学会第一段的生字新词。
2.理解句子里含义深刻的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细读课文第一段,体会“等灵车”时的感人场面,激发学生热爱并缅怀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4.学习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第一段段意。
5.指导感情朗读。
评:严格地讲,教学目标不能和教材理解、教学程序并列地单独作一块内容,教学目标是教材理解中的一部分。就像教学重点、难点隶属于教材理解一样,所以实际上本说课稿,只有教材理解和教学程序两块内容,这从总体上看,似过于简略了。
其中体会悲痛心情,指导感情朗读是本课时的重难点。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评:用“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这样一句话,将说课由说教材转入说教学过程,转得十分自然、简洁,这反映了说课者良好的说课功底和自如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第一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我以充满激情的导语,借助画像,哀乐等手段努力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意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这样做,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而后安排揭题、审题,用“课题扩充法”说课文主要内容,学生掌握快捷准确。
评:先分析学情,再说根据这个学情打算怎样教,接着说这样教的好处,如此一步步,逻辑严密,是科学的说深思路之一。
第二步,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紧接着,我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并让学生思考课文记叙了长安街上的哪几个场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样一环紧扣一环,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全文的情感基调,更好地把握了课文内容,也帮助理清了文章脉络。
评:“紧接着”这个词用得好,把第一个教学环节与第二个教学环节紧紧联在一起了。但教学过程只交代了范读课文和让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两个内容,后面的学生书面练习,练习后的反馈、交流,最后的分好段落(这些内容在教案中都有),都没说。这就使得教学过程残缺不全。试想,如果按说课中的第二步内容来评析这个教学环节,那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呢?
第三步,品析赏读,学习第一段。
先安排自学,自学后的检查反馈分两步走:先检查字词,突出“槐”的声,“妻”的形,而词义较浅显,不做逐个讲解,力求省时高效。再是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分层,切实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加强发散求异的思维训练。
第二环节在学生进入情境后,我紧扣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自由鉴赏、品析朗读,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主体作用,而且在说、读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表达、朗读等各种能力。教学时,我始终牵握“爱戴、怀念”情感线,做到“拎一点,带全面”,第一层抓2、3两句体会人多,第4句体会人悲痛。第二层还通过练习题____的____,____地等待周总理灵车的到来,引导学生推敲“焦急和耐心”。重点扶学“老奶奶”一句,放手自学写“青年夫妇”和“少先队员”两句,最后抠挖“……”延伸为“万众一心”,这样的设计,能很好地体现语言文字训练的梯度和层次。
需要指出的是,指导感情朗读,要在学生懂得怎样读的基础上,再入情入境地读,具体实施时我注意形式多变,或评或读,或指读或练读,或齐读或配乐读,在读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寓教于情的感受中。
古人云:“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这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我在教学中,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的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作者、教者、学生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第三个环节是指导学生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第一段段意,落实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此处还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议论解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最后一步,对照板书,课堂总结。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牵引学生回顾第一段的学习全过程,总结归纳学法,为下文的学习作迁移准备。
总之,我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力求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情感熏陶的有机结合,既突出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标。评:先分析学情,再说根据这个学情打算怎样教,接着说这样教的好处,如此一步步,逻辑严密,是科学的说课思路之一。这一段教学过程说的内容比一、二两个教学环节具体,在陈述“怎样教”的时候,还能结合说说为什么这样教的理由和好处,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使说课与课堂教学也统一了起来。但我们将说课和与教案对照起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2.漏掉了许多重要的内容。如学法的归纳、电教媒体的运用、生动的课堂讨论、相机的板书等等,这样也就使得说课中的课堂教学变得干巴巴的,无法客观地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状态,同时也让人无法认识到某些教学过程,原本所具有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如教案中的概括第一段大意,是分三步走的,很有层次感和艺术性,而说课时仅只用了“指导学生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归纳第一段段意”一句话。如果我们不看教案,光凭说课中的这一句话,就无法分辨出包含在这个训练过程中的设计者的独特匠心。
车老师的课上得十分精彩,以上说课的总体思路也没有什么大不当的地方。《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情感型的课文,车老师紧紧抓住这个特点处理教材,在说课中也注意突出和体现了这一特点,并且说课的语言平实、口齿清楚、功底扎实。如果要说有什么不足的话,除了上面的说及的一些以外,主要是说课的内容还欠全面一些,说理也是这样。再还有,由于教学过程也是采用客观介绍的方式,所以,教学过程这部分也说得尚不够具体和清楚,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说课的整体效果。
(六)说板书
1、要点:板书是将所教学的内容系统地、有序地设计好、规范地、简明扼要地展示在黑板上,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对文本的感悟。
2、常见问题:一空,二满,三乱,四散,五潦草,六差错
3、应对策略:
(1)说清楚板书设计的理由(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直观性、灵活性、艺术性原则);
(2)说清楚板书与教学及学习的内在联系。案例1:登山
“不必走”
“仍旧走”
列宁
为什么? 登
“往回走”
向前走
自觉
怎么?
山
“不能走”
跟着走
锻炼
结果?
“太危险”
“就走”
意志
此板书设计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的。课题左边是学生质疑内容,也是抓课文主要内容的线索。中间部分抓住巴果茨基和列宁对话的四个关键点(语言文字训练点),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全文的角度,体会列宁自觉锻炼意志的精神。右边部分高度概括了学生体会到的本文的中心思想。
特别提出的是,要发挥板书的多功能作用,充分利用板书为教学服务。如可用左边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串问题答案的方法来抓主要内容。又如利用中间部分的板书,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自选一组内容,说说列宁是怎样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意志的。不仅体现了从整体着手的思路,而且重点突出,层次清晰。案例2:
28.惊弓之鸟
慢慢飞来
受过箭伤还在作痛
一声弦响
嘣的一声
拼命高飞
直往上飞
一只大雁
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伤口裂开
拍两下翅膀
边飞边鸣
掉了下来
直掉下来
(观察)
(分析)
(推理)
(实情)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惊弓之鸟》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更羸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准确分析、严密推理到情况的落实,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说课各板块网络结构图:
开场白→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手段→说教学过程→结束语 说目标 教师准备 说板书 重点 学生准备 练习设计 难点
六、关于说课的语言
说课着力点在“说”和“课”字上,说是表述形式,课是表述内容。说课的三种语言:
1、陈述性语言
适用范围: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程序 操作部分、理论依据部分 要 求:言简意明、有条有理
2、课堂语言
适用范围:教学程序环节
要 求:说课与上课角色的切换,上课语言力求现场性,注意语调语速的调控,使受众身临其境。
3、肢体语言:课堂语言是用来证明说课的理论根据的要适时而用。适用范围:整个说课过程
要 求:做好眼神交流、不溺不久倦、不媚不冷、在平等中交流。
4、说好开场白,说好结束语。
mangreng
2008-10-06 15:11:07
楼上说的好!
复选框
2009-07-28 14:11:20
一、阅读教学的任务与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专门提出阅读教学的任务,却在前言中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中阐明了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毫无疑问,阅读教学也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是阅读教学的任务。那么,培养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以及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总目标第7条一开始就明确说:“具有独立阅读能力”。
过去一提起阅读能力,老师们就会想到读懂词语,读懂句子,读懂段,读懂篇,就会想到朗读、默读和背诵,以为训练这些也就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这是对阅读能力的误解。
读懂并不错,问题是阅读能力不仅仅是读懂。《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他们机械的割裂开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看来,我们在确定阅读教学目标时,仅仅说“读懂课文……”是不行的,应该说“喜欢阅读课文,感受……理解……”,到了高年级还应该有“欣赏……”。另外,不论是否明确表述出来,教学目标都应该按照不同年段有“评价……”的内容;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把“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作为自己教学的目标。这种表述不仅仅有知识与技能,而且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包含有过程与方法,是三维一体的目标表述。从语文课程阶段目标和教学建议,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的阅读教学主要有以下要求:
——不同方式的读书:朗读、默读和诵读,背诵和复述,精读、略读和浏览;
——词句的学习;
——篇章的学习;
——为了帮助理解课文,随课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
——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培养语感;
——广泛的阅读兴趣,广泛的阅读面和一定的阅读量。
二、新课程阅读教学的目标的变化。
与传统阅读教学“教学目的”设计相比,新课程的阅读教学目标是三维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要求引导学生借助文本的阅读学习,读懂一些生字、新词、典型的句子段落的意思;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他们了解一些词句、句子段落的表达特点;完成对语言的积累。
2、通过文本的学习,掌握了解文本所承载的主要信息,包括文本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
3、学会如何识字、如何理解词语、句子段落、如何把握全篇所要向读者介绍的主要意思、如何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如何观察体验生活、表达事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情感;如何搜集积累知识和相关的资料、如何运用资料等等。技能目标即包括一般性操作性的程序性知识(知道如何做),还包括通过具体的操作实践来形成属于学生自身的阅读、写作学习技能(能够在实践中做)。
从培养学生学会读书、形成终身读书能力的角度来分析,读书技能目标是阅读教学目标的核心——教学的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读书、形成读书能力。
(二)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新课程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较之传统意义中的“道”有了很丰富的发展,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教材所选文本所承载信息中能够使学生感悟、了解、明确的“道”——思想意义;对文本所介绍人物、事物、道理的价值认识和体验;
2、学生从教材所承载信息中所能体验、感受到的情感态度信息;由此引起的对人物、事物的情感态度的积极变化;
3、学生在文本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对语文学科和语文学习的兴趣、态度,包括对“语文知识技能”积极的价值认识和体验;
4、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的积极地人际交往的情绪态度体验;对学习、交往的意志、性格方面的积极体验;学习以后的成功感等等。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只要指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实现前面所提到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所要经历的过程,所要采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的是一种学习文化,自主建构、全身心参与到学习过程、经历体验学习过程,自主探究、合作攻关、民主对话。主要强调两个方面:
1、要引导学生主动地经历学习的实践过程,也就是说,这些目标要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实践过程,来实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不是由教师传输给他们
2、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探究、合作研讨等方式来实现学习目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指导、点拨学生学习;学生和教师一起根教材进行民主对话,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个性化的自主建构。
(四)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新课程的阅读教学目标从三个方面来确定,但,他们不是孤立的、分割的,而是整合在一起的。——在教学实践中,他们不是线性或者面状排列,而是以立体交融状态存在形成一个整体。三维目标是“并生”的。学生完成知识技能目标,需要经历学习知识的过程,引用学习方法,在经历过程、实践方法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目标”,同时,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体验,从而逐渐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因此,三维目标是统一在以“求知”、“获得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体验”为主导方向目标的学习过程中的——
1、学生为了“获得基本知识,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体验”,要经历扎实、有效的学习过程,主动地投入学习实践;
2、在学习实践中学习、运用各种基本的阅读学习策略、方法,形成基本的阅读学习技能;
3、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实践过程,获得基本知识、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体验,同时强化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体验。三维目标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三维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或相互促进或相互抵制、削弱。积极的情感态度会促进学生“投入地”对过程的参与,从而形成独特的个性化价值体验,更好地实现对知识的认知、理解、掌握;深入、扎实的过程,会使知识染上个性化的情感和背景色彩(认知图式),以利于今后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解决和成功的认知,会强化学生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体验的。反之,则会相互抵触、削弱。
三、谈谈阅读教学的备课
从阅读教学来说,首先应该是学生自己和文本的对话,其次才是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的对话。离开了学生自己和文本的对话,后面的几种对话就会落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也就会落空。语文教学中剥夺学生自己阅读文本,就是剥夺学生的倾听和对话,剥夺学生和作者的心灵对话,也就是放弃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们厌恶语文课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备课的角度讲,阅读教学的备课实质上就是备对话。首先是我们自己和文本对话,不仅仅是吃透教材,更要努力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和作者的心相通。这是备好课的前提。我们要教学生学语文,自然少不了备怎样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备我们自己怎样和学生一道和文本对话,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确定了教学目标,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应该是教学流程的设计。
过去,我们确定教学流程,是以问题为线索的,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读书思考回答问题。这样的设计,往往学生还是围绕着老师的问题转。问题回答对了,教学环节也就结束了。这样的设计,不能够很好地落实三维目标。因此,我觉得,设计教学流程不应该是以问题为线索的,而应该是以任务为线索。我觉得,实现目标就是任务。但是,这些任务不是分散的,是整合的,是整合在“读懂内容”、“体会情感”“积累”这三项基本任务之中的。1.读懂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内容,低年级可能是零散的,详细地,到了中高年级,逐步变成了比较概括的。所以,阅读教学的第一个要引领学生完成的任务是“读懂内容,把握内容”。完成了这个任务,学生的阅读也就完成了一大半。
完成读懂内容,需要识字、需要读懂词语、需要读懂句子和段落,需要学会概括,在这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能够同时落实学习语言基本知识、练习读懂课文的基本内容。完成这个任务,需要激发学生“对读懂基本内容”的兴趣,需要引导学生产生阅读期待,这样,就需要学生去联系生活和学习实际,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作基础,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已有的阅历、经历与文本建立联系......这些,都是为“读懂基本内容服务”的,可以将“以读懂内容为基本任务联系起来的各项任务的完成”成为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够在主动资助的状态下,切实经历好“读懂词语、句子、段落、概括“等实践过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会读书。这是第一项任务。很重要的任务,为体会感情,做好积累打好基础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需要识字,需要读懂词语,需要读懂句子和段落。因此,为了完成“读懂”任务,首先要让孩子们完成读懂字、词、句、段的任务,要查字典,要反复读书,要结合句子、上下文、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那些读不懂就先读懂那些,根据学生的实际,老师给与必要的指导。这些,都是老师应该做好准备的。
这是第一个任务,完成这个任务有一些“子任务”,老师要进行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设计,思考遇到问题该怎么处理,思考完成这些任务在培养学生怎样的能力,怎么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经历这些过程。读懂内容,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来看,表现为不同的状态:
低年级,能够通过度,把课文中意思部分地了解下来(我知道了这些、我知道了那些),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内容连接起来,做到了解的完整一些。中年级,读完以后,能够比较细致地、复述性地对了文内容进行表述。高年级,能够对内容进行概括,从而抓住主要内容。
例如:根据一篇课文的具体特点设置具体情境;而不是一般性地“你读懂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所联系的内容,要能够与课文内容有密切的关系,任务,具有明确地指向课文。
其实,这个任务,就是一个学生可以通过读书来完成的探究目标。
第二篇:新课程下语文教师怎样说课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如何说课
安 徽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 朱淑仁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面对“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理念、新课程观,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就必须要由原来的‘教书匠’转变为‘全能型的教师’,要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学者型’教师,而要实现这种转变,教师就必须积极投身于教育科学研究。”„因而作为一种有效的教研形式“语文说课”就应运而生了。它自河南省新乡市l987年作为一项教改试验活动开始,已经历了20年的风风雨雨,并在全国各地生根
发芽,取得了累累硕果。但又由于它是一个新生事物,从某种程度上讲还缺乏明确的理论认识和指导,所以在有些场合语文说课还存在虽得其名,而未得其实。那么在实践中我们应如何说好语文课呢?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何为“语文说课”
从目前来看,在语文教育界,对语文“说课”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界定。第一种定义为:“所谓语文‘说课’是由执教者本人以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实际为根据,口头阐述自己开展某课题教学思路、构想和设计及其课堂运用,并对之进行可行性或自我评价性阐释与论证的一种独立的教研活动形式。”此定义基本概括了说课的特征,但没有把教后说课和中文系师范生的说课训练包括进去。第二种定义为:“所谓·说课’,就是说课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对自己的课的解说或是对别人的课的评说。它主要是在语文教学的特定场合,说课者在课前或课后,面对听课者解说自己所执教课文或课后评说被听课者所执教课文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以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目的。”此定义扩大了说课的范围,但也未触及师范生说课。第三种定义为:“语文‘说课’是师范生在
根据大纲及未来学生的特点,在对拟授课文进行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形成说课稿,然后面向听众述说自己的教学设计及这样设计依据的一种语文课堂教学的预演性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师范生语文学习的效率、教学基本功水平及各种教学能力。”此定义侧重于特殊身份的说课者。以上是前后出现的三种比较有影响的语文“说课”定义,它们各自反映了语文说课的某些特征,但概括的都不全面。笔者认为语文“说课”应是在职教师以及职前的准教师以新的课程理念和学生的特点为依据备好说课稿,然后面对全体听众,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或对所听课的教学设计及依据进行评述,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二、语文说课“说什么”
语文说课说什么呢?有人认为说课应说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也就是要说“教什么”“怎么教”。笔者认为,在说课活动中,“教什么”“怎么教”固然要说,但更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因为说课就是要着重阐释和论证自己教学设计思路和指导思想的合理性,以供别人借鉴和批评指正。否则说课就成了复述教案,就成了那种流于形式的公开课,之所以说它流于形式,就是说,听课者只看到了执教者形式上的、表面上的东西,而对“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一深层的关键之处却缺乏交流和了解。“而形式是极少可以照搬的,没有深层的、理性的理解,照搬形式,弄不好,还只能落个‘东施效颦’。”这也是许多语文教学模式没能推广的原因。许多教师往往只看见了表面现象,没有看到内在实质。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说课”除了说“教什么„‘怎么教”以外,更重要的要说出“为什么”,否则新的课程理念就得不到很好地落实。这里不妨举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乡愁》时,对教案作了如下设计:(一)让学生的自读与教师的范读相结合,让学生带着感情诵读,让学生在读中领悟作品的含义。(二)一连设置四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师适时加以指导。(1)这首诗一共有四个小节,大家觉得它们之间的顺序能够改变吗?(2)第四节中“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觉得“浅浅”用得不好,我想改为“深深的”,好吗?(3)我总觉得这首诗表达的意思较为含糊,诗人内心的思想没有明确地表达出来,我改写一下,大家评一评怎样?(4)每一段第二句都有一个“是”,把所有的“是”全部改为“像”行不行?为什么? 显而易见,我们能一目了然地看到“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但对“为什么”的问题,即为什么这样教,其合理性的依据却被隐去了,我们不得而知,而这背后的东西恰恰正是我们许多教师都务必要知道的东西,合理的要借鉴吸收,不合理的要共同讨论加以纠正,这正是我们开展教研活动的目的。此课之所以这样教,执教者在说课时给予了充分的论证。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分析领悟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而要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就要加强语感训练。语感训练在实施过程中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感实践,二是语感分析。语感实践也就是要让学生多读、多听、多背、多说、多写,这就交代了执教者在文中反复让学生多读的原因。光有实践还不行,还需要有语感分析,也就是结合具体语境品味文中语言的妙处。所以执教者给出的四个问题,除第一个问题相对简单以外,其他几个问题都需要学生动脑筋对语言进行仔细琢磨,这就很好地把语感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了。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诗,带着美感去读诗,实际上又把语感训练和审美陶冶结合起来了。在教学生关于“像”与“是”的替换问题时,又把语感训练和语言知识传授结合了起来。到此我们才明白执教者的设计是有依据的,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方法和语言知识必须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在教学中取得一种最佳张力。如果说执教者在执教时的流程是由因到果,那么说课者在说课时的流程就应由果到因,之所以这样,原因是什么?退一步说,也就是要对“为什么”进行详细地阐释和论证。
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看月食》一课时,针对学生“对月食现象发生时和月食复原时形状变化正好相反这一个问题的分歧”。让学生集体合作学习,指导学生自己演示、模拟、绘图。最后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多人配合的合作学习中明白了这一天象。这位教师面对学生的分歧之所以不采用讲述法来解释,而是采用合作学习,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因为这样得到的知识掌握得最牢固。这些在课堂上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在执教者自我评价论证时我们才能明白。执教者在疑难处让学生合作学习,是要让学生拨云见日,是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同时,集体合作学习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更落实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要由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向合作性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总之,“说课”者在说课时一定要说出“之所以然”,否则我们听课者就只能“知其然”,这样“说课”的功能就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三、语文说课“怎么说”
我们在明白说课说什么后,那么下一步就应注意怎么说了。人们常说,上课是一门“艺术”,那么“说课”又何尝不是一门“艺术”呢?要成功地说好语文课,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说教学目标要突出“适切性”。目标是行动的指南,在语文说课中,我们一定要说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说清教学目标与“课标”的关联性,说清教学目标与课文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的关联性,说清教学目标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的关联性。违背课标的教学目标是不科学的,说不清本篇课文在本册教材至本学段中所处的地位,其教学目标定位是不准确 的,不考虑学生的学情,其教学目标就难以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总之,说教学目标一定要突出“适切性”。
2.说教学内容要突出“重难点”。“教学内容就是指用以实现教学目的的某门语言或某门知识或某项技能。”教学内容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桥梁。由于我国传统的语文教材都是文选型的,这就无形之中给语文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弊端,以至许多教师就误认为课文就是教学内容。一节课下来。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样样包揽,导致授课者讲得口干舌燥,听课者还在云里雾里,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到底是什么,重点是哪些内容,难点又如何突破?”否则很难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同样在说课时,说课者必须讲清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务必使听者听后感到心悦诚服。说课时重点难点说得是否清楚,确定得是否准确,能看出一个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高低。3.说教法学法要突出“实际性”。“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这条人人皆知的哲学原理,在教学中也完全适合。“只有教法得当,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施教;只有学法合理,学生才会兴趣盎然地受教,要做到教学得当,学法合理,教师在备课、说课时一定要务必‘实’,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例如一位教师在说《寻找时传祥》一课时,就成功地找到了教法和学法的结合点,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说课者面对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文中所写的人和事与当今社会又有一定的距离,要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它,首先必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分明的情况下,说课者在教法上就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1)从通讯知识切入:根据新闻的语言特点,运用学过的人物传记的写法,为时传祥作传,借此既大致了解了时传祥又掌握了写作简历的要旨。在学法上就指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时传祥的不同经历,学习运用新闻语言写作,让学生明白图表对比法的好处。(2)从人物评价切入:让学生圈出不同时期人们对时传祥的不同态度评价的对比,让学生学会评价归纳法。(3)从生活实际切人:针对文中事和人与当今社会的距离,说课者指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法,即让学生站在时传祥的角度,站在幼儿园老师与小朋友的角度思考,现在已经有了化粪池,时传祥对我们的生活又有怎样的意义。由此笔者认为此说课者教法之所以成功,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是结合了学生的实际,这也使我们明白与学生距离较远的文本,教师一定要为学生作铺垫,符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四、语文说课的目的及意义 语文说课的目的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文说课有利于教学经验的推广。说课与教课最大的不同就是说课不仅要说出“然”,而且更要说出其“所以然”,而正是这“所以然”有利于广大听课者吸收经验,获得“真经”,彼此相互交流,以此推而广之,这正是平时的“教课”和过去那种矫揉造作的公开课所不容易达到的。
2.语文说课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在说课活动中,语文教师要论证自己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就必须要把语文学科相关的理论,如语文教育学、语文教育心理学、语文课程教学论等理论知识拿出来例证。这样语文教学理论就再也不是高高在上,柬之高阁的,这样语文教学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就不复存在了,这样“说课”活动也就使得理性认识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了物化。
3.语文说课有利于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要落实新的课程理论,我们务必要提高自身钻研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而说课作为一种能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的新形式,正迎合了时代的需要,教师在说课之前,必先备课,过去那种把教参、教案看做“圣经”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现状,通过说课就可以得到改变。因为教参、教案大家均熟,说课总须有新招,务必就要自己千方百计地钻研教材,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和科学理论的说课稿。随着“说课”活动的广泛开展,广大语文教师对教研活动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烈。“说课训练不仅有利于在职教师素质的提高,加强说课,也可以使师范生在逐渐掌握课堂教学技能、形成多种教学能力的同时,看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从而激励他们为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而不懈进取;可以使他们从心理上逐渐进入到教师角色中,为毕业后迅速适应教学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语文说课有利于师范生、继续教育教师和在职教师总体素质的提高,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说课的力度和效度。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师怎样说课
跟进研修
国培计划2012置换脱产研修
组 织 实 施 语 文 组 教 研 活 动
小语(1)班:蒋家燕
2012年12月
小学语文教师怎样说课
时间:2012年12月20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
主持:语文教研组组长(郑丽)主讲:蒋家燕
参加人:语文组成员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于上课前面对领导、同行或评委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
说课与上课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其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是一节课的教材。不同处在于:
1、目的不同。上课的目的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进而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会学;说课的目的则是向听者介绍一节课的教学设想,使听者听懂。
2、内容不同。上课的主要内容在于教哪些知识,怎么教。说课则不仅要讲清上述的主要内容,而且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
3、对象不同。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
4、方法不同。上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读、讲、议、练等形式完成,说课则是以教师自己的解说为主。
一、说课的内容
说课的方法有多种,有四说法、五说法、六说法,但万变不离其中,总是要说清教材、目标、重点难点、过程、教法学法、理论依据以及板书设计。
㈠说教材——明
说教材一般说三句话——
1、说课内容是什么教材的课文;
2、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本课文有什么特色。如:《去年的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鸟去找树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从而体现出小鸟对树的真挚情谊。课文结构相近,语言生动,对话居多,插图逼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㈡说目标——清
这一环节也可分二个层次表达:
1、先说一说你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依据一般有三——一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描述;二是学生的年龄特点;三是教材本身的特点。第二层就是具体描述教学目标。具体描述教学目标时,要注意目标的准确性和具体性。在描述的方法上,也有两种,一是按新课标关于目标的三个维度描述,即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去表达;二是同样从这三个方面去思考,但表达时可将这三个层次的意思整合在一起。在具体的表达时,还要时刻注意我们是在“说”课,并要照顾整个一篇文章,而不是只说一课时,但由于两课时都具体说又不可能,因此,第一课时可简要说说目标,而把重点放在第二课时上。如《去年的树》的目标可这样描述:为了顺利完成本课教学,我准备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生字词的识写,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结合中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和本文情趣性强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有滋有味的朗读全文,尤其是读好三次对话;
2、抓住重点语段,品词析句,具体感悟,理解文章意思;
3、能练习学习第一次对话的方法,自学第二、第三次对话;
4、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小鸟对树的真挚感情的道理。㈢说重点难点——准
重难点的确定要根据具体的文章而定,一般来说,徐分开表述。在确定重难点时,要注意前后联系,瞻前顾后,在教学过程中有具体的体现,重点是怎样突破的,难点是怎样分解的。、㈣说过程——实
说过程时说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要花大力气说好这一环节,就说课的时间分配而言,说过程至少要花6-7分钟时间,具体地说,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提纲挈领说框架——说过程时要注意先提纲挈领地介绍整个过程的几个主要步骤(或说成几个板块、几个层次、几大部分),然后再具体说说各个环节。
2、精雕细琢说名称——设计板块名称时,要词斟句酌,具体而言,各标题最好要做到四点:一是字数相等;二是结构相近;三是层次清晰;四是用词前卫。如:
《圆明园的毁灭》——王菘舟(1)、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2)、整体感知,敏化感悟;(3)、拓展背景,加深理解;(4)、情境写话,激荡感情。《小珊迪》——窦桂梅
(1)、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2)、通读,潜心会文动真情;(3)、参读,一字一句总关情;(4)、研读,设身处地悟深情;(5)、精读,咬文嚼字品至情;(6)、活读,妙笔且书个中情。
3、详略得当说过程——教学过程相对来说信息量大,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要让评委留下很好的印象是不容易的,因此,说过程时,一定要注意详略得当。基本环节简略说,要做到惜墨如金;重点环节(课文重点、教学重点、教学亮点、教学特色)等要具体说,要做到不惜工本,大肆宣讲,以给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
4、选准切口说理论——说设计意图,说理论依据是说课的重中之重,是说课区别于上课的重要部分。因此说理论要精心设计,找准切口。说理论依据不是多多益善,而是择其精要,点到为止,一般来说,只要选五六个关键处简要说说即可。
理论依据主要来自课程标准、教育学心理学论述以及名师名言等,下面以课程标准为例简要说说。
1、设计学生多元理解某一环节时可引用: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设计学生某一语文能力训练时可引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设计学生小组学习时可引用: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4、重组教材,课堂拓展时可引用:
语文教师应高度注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5、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时可引用: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6、设计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时可引用: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7、设计学生自读自悟时可引用: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又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8、设计学生自读自悟后交流感受时可引用: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9、设计课堂相关拓展,激发学生爱读课外书兴趣时可引用: 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为学生终身喜爱读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说板书练习——精
三、说课的要求 1.说课语言的要求
①语言表述要准确、流畅、生动、形象
说课的语言表述必须正确无误,而且做到用词恰当,句法规范、通俗、明白、简练,语言连贯,同时又生动形象。②语言要有节奏感
说课的语言应当抑扬顿挫,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该低则低,不能从开头到结束,始终一个腔调,一种语调。当然说课语气和语言节奏的变化,还应当依据说课的内容,而不能随心所欲。总之,恰当地把握好说课语言的节奏。
2.说课内容的要求 ①要求内容正确
内容正确,是说课最基本的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的分析、理解,包括教材的中心、结构、写作特色、重点、难点和通过教材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都必须说得正确无误,能够体现教材内容的高度科学性;二是在处理教材,不能出现知识性的差错,所涉及的名词、术语、概念必须诠释正确、表述无误,而且所传授的知识,也必须是反映客观事实及其规律性的知识,②要求内容完整、系统
小学语文说课的内容,该说些什么,一般都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如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学法、板书、练习设计、理论依据,都是通常说课所需要说到的基本内容,原则上都应当说到,这是因为说课内容自身是一个结构严密,彼此间具有多层次内在联系的网络系统,每一部分内容都在说课内容这个总的网络系统中,具有各自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任何一个部分内容的残缺,都有可能损害这个网络系统在完成说课目的任务中所具有整体功能。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部分内容都需要平均使用力量,恰恰相反,在说课活动中,有时由于时间的限制或突出重点的需要,有的内容不仅需要而且应当略讲、少讲,这就是处理说课内容的灵活性。但略讲或少讲,不是不讲,而且即或是略讲或少讲,也应当以不损害说课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为前提,不然就会影响说课的质量。
③要求内容有序、连贯
说课,不同于文学创作,可以任意正叙或倒叙。它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再说什么,虽然不是绝对固定,但也必须按照自身固有的内在顺序性,一步步按序述说,不能错位、颠三倒四。如说教材,总是放在说教法、说学法的前面,说学法也总是放在说教法的后面,而不能移到说教法的前面去说。换句话,也就是一般总是先说教材、再说教法、学法,然后说教学效果。这决非是刻板的程式,而是说课过程逻辑性的体现。所以在说课时,其内容要求做到有序、而且条理清楚、意思联贯、逻辑严密、结构合理、流畅自然、环环紧扣,以便为实现说课过程的全程优化,提供切实的保证。
④要求内容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突出重点,是达到最优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小学语文说课内容的重点,一般包含两个含义,一个是内容总体上的重点,另一个是所说教材教学方面的重点。所谓内容总体上的重点,指的是构成说课基本内容当中,最能反映说课本质特点的部分,即“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部分。特别是由于说课者的教学能力、水平综合反映在教材处理上,所以说课中的教学过程这部分内容更需要详说、细说。说清楚教学过程有哪些环节,这些环节是怎样一步一步安排的,每个环节又有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是怎样一步一步落实的等等;第二个说课含义上的重点是指教材教学方面的重点、难点。这些重点往往是教材中的精华,是必须要让学生掌握的内容。而难点则是学生在获取某部分知识或技能过程中由于受知识和能力局限所造成的障碍。凡是这样的重点或难点也需要详讲、细讲。说课中能否做到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不但反映了说课者说课技巧的成熟程度,也说明说课者理解教材的准确性和实际处理教材的技能。只有抓住重点,突出重点,课才会说得精彩,让人印象难忘。
3.说课中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要求
语文说课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要求”,是由小学语文说课的主要特征所决定的。小学语文说课的主要特征是强调说“理”,即不但要说“教什么”和“怎样教”,更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这个“为
什么教”就是教育理论,它涉及课程标准、教材、学情、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一系列教育的基础理论。在小学语文说课活动中贯彻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要求,保证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得以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从而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有利条件,它也使经验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上升成了一种科研型的、研究性的教学探究过程,从而使教育理论也得以可能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得到验证和发展。
要在小学语文说课活动中落实好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要求。首先必须正确认识与处理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辨证关系。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从本质上讲是统一的,但由于理论具有普遍性,而教学实践的实际情况却干差万别,所以,有时候,有些教学实践中的做法,从道理上讲是可行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却行不通,有时则道理上讲不通,而实际教学中却行得通。如果不切实际地照搬教育理论,就会成为教学中的教条主义,造成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脱节。就说课活动而言,就是要求就说的内容进行上课,并通过这种教学实践,使教育理论更接近教学实际,从而逐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其次,要处理好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是不能呆板地说教学实践,也不能孤立地谈教育理论,而要把说教育理论与说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这个“结合”,还应当是自然的,具有某种必然的逻辑联系的,不要为说理论而说理论,而要使理论为教学实践服务,成为实施教学实践的科学依据,从而使听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以达到增进说课效果之目的。此外,还要在说理论的时候把握好“深浅”的度。浅了,仅
仅点到,贴标签似的,固然不好;“深”了,不管需要不需要或有无直接联系,把可以搬出来的理论依据统统搬出来,也是应当避免的。总之,合理、科学、不勉强,在说课中做到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而且做到结合得自然,是说好课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对说课的最基本的要求。
4.说课与课堂教学相统一的要求
说课与课堂教学相统一的要求是由说课的目的任务决定的。说课的终极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这与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凡是课堂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说课也必须遵循。例如课堂教学要求目标明确,因此说课时也必须说清所说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发展哪些智能;课堂教学要求结构合理、紧凑,符合系统论的原理,说课中的教学程序也就应该一环紧扣一环,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课堂教学要求教法得当,说课在选择教法的时候,也就必须审慎对待,努力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
5.说课注意事项 ①要有创造性
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说课艺术,它贵在创造、贵在灵活、贵在说课者说出自己的特色来,这也正是同样一个内容,不同的说课者会有不同的说课效果的根本原因。如果刻板地墨守成规,死搬硬套说课的条条框框,说课也就成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图腾,没有一丝活力和毫无魅力可言了。所以,说课一定要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不违反说课原则的前提下,努力扩大创造的空间,说出自己的特色。如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若干说课的若干环节或对某些环节作些拓展,以及设计一些与众不同的精彩的导语和艺术地运用好多种教学媒体等等。
②要控制好说课的节奏
在现实的说课活动中,有时会出现三种情况:一种是规定的说课时间到了,而课还未说完,于是出现了说课的“拖堂”;二是“前松后紧”,即说课开头时慢慢吞吞,没有时间观念,后来发觉时间所剩无几,而内容还有一大截未说,于是慌里慌张地突然加快语速,一句接一句,也不管别人能否听得清楚,最后匆匆忙忙,草草收场;第三种情况与第二种情况相反,就是“先紧后松”,开始时说得快,后来内容快说完了,而时间尚剩许多,说课者只好采用东拉西扯,或故意减慢语速等手段,以期捱满时间。这些现象都会严重影响说课的整体效果。说课的过程,就像弹奏一部乐曲,自始至终都要注意控制好节奏。说课前应根据说课规定的时间,对各部分内容所需的时间,大致作一个估算,以便心中有底。在具体的说课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按计划时间说课,切忌脚踏西瓜皮,说到哪里算哪里。语速要前后一致,做到整个说课过程节奏统一、和谐、不慌乱、也不紧张,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说完该说的全部内容。
③要讲究说课的风度
要使说课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还要求说课者讲究说课的风度,如整洁的仪表,亲切、自然的教态,轻松自如的谈吐和恰到好处地运用体态语言等等。优美的说课风度,也是一种重要的说课艺术,它能给
听者以视觉和听觉上的美感,从而使说课也变得更加艺术化。说课中,说课者要轻松、自然、洒脱,但又不能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像演说一般;要庄重,但又不能拘谨、过于严肃。教师说课时的位置,一般要求相对固定,不要多走动。眼睛也不能只盯着讲稿,而要和听者建立视线上的接触,其目光和眼神也应该是十分自然的。总之,说课艺术是说课者高深教学造诣的体现,是建立在说课者个人素质修养基础之上的。它要求说课者在说课中有恰如其分的姿态、动作、神情,并能恰到好处地使用目光、表情、手势、体位之类的体态语言。努力做到庄重得体又不拘谨呆板。虽可谈笑风生,但不能流于滑稽;虽可诙谐幽默,但又不能庸俗、浅薄。
④、避免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理论联系实际是说课的基本原则,否则,既体现不出说课的理论性,也不能充分体现出说课的研究性,降低说课的水准。但在实际说课中,很容易出现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其表现有二,一是理论与实际脱节,油水分离。二是理论空洞,无具体内容。
⑤、避免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脱离。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目的,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法设计是实现目的的措施,是“过河”与“造船与搭桥”的关系,二者应是一致的。在有些说课中,二者却是脱离的,其表现有两种,一是目标与措施不一致,二是目标明确,没有实施措施。
⑥、避免各部分内容相脱节。
好的说课稿应是一篇好的文章,其结构应严谨,所以应注意各部
分内容的衔接和过渡。有位教师在说一节课时共讲了十个问题,每个问题之间互不联系,变成了答题式的。尤其是教学对象的分析,孤立地分析,不能成为其它设计的依据。
⑦、避免说课与讲课相混淆。
说课与讲课不同。有些教师在说课时仍然区分不开,突出的表现在教法设计上,讲的过细,面面俱到;单纯讲知识,理论分析少。另外,说课应是上课的预演,而不是课后总结,所以语言应注意准确性,如“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准备采取的方法”在语意上是不同的。
⑧、说课整体要流畅,不要作报告式,几个环节过渡要自然,比如,教材分析后,要确定目标时,可以这样说“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下面我侧重谈谈对这节课重难点的处理”
⑨、说课要有层次感,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将说课说得很细,我们要说的都是一些教学预案,所以要多谈谈学生学习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和教师的教学策略。这里的层次针对某一教学环节来说也是如此。比如,在重难点处理上,你设计哪些问题,如果第一套方案不行,第二套方案该如何调整等;在练习中你安排了哪些练习,有没有体现出层次性等。
⑩、说课要自信,要富有激情和个性。既然是说课,说的成分很重要。最好能说得神采飞扬,激情澎湃感染听众。同时要针对自身扬长避短,体现个性。比如擅长书法的教师可将你的整体框架进行板书,既使听众思路清晰,又能增加你的印象分,何乐而不为呢?
●说课小技巧
在40分钟去准备一篇完美的说课稿是不可能的,有些教师总是说我刚写完教学目标,时间已经到了。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些技巧性的东西,我谈一些准备中的体会。
(1)要在说课前准备好各种课型的框架。这里的框架包含目标框架、理论框架。
(2)要合理安排好40分钟。目标一般10分钟要确定下来,重点去考虑教学设计的框架,以纲要的形式写下来,特别要记下学生的几种情况和你的对策。不要一字一句去写。
(3)如果遇到不熟悉的教材怎么办?这时你首先要吃准教材,目标不要定错。可以将提供给你的课文多读几遍,你就会心中有一定的底了,然后回想同种课型的课你通常是怎样处理的,可进行套用,当然这是无奈之举。
(4)因为这里的说课是课前的预案,不是课后的反思性说课,想象的空间较大,所以你可以将课堂设计的精美一些如媒体的使用、师生互动等
(5)现场答辩,一要听清,二要说明
说课前的准备
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其中说课占很大比重。通过说课这项活动,检阅了教师队伍,发现一些学科骨干,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但从说课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说课内容不清、理论功底浅薄、依据说得不充分等等。究其原因,有教师自身能力差的一面,更主要的是说课前准备不充分。那么,说课前应做哪些准备呢?归纳起来应做好知识准备、理论准备、技术准备、心理准备。
一、知识准备
知识是基础,没有比较丰富的知识,要想说好课是不可能的,所以,说课前首先要做好知识准备。知识准备的内容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教学大纲、教材知识以及其它相关知识。
1、熟悉大纲,学科教学大纲,是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教材是根据大纲编写的,这一点说课教师往往忽略。说课前,教师一定要熟悉教学大纲,掌握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以及各年级的教学要求,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尤其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分解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离开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说课就会迷失方向。例如,对学生口头表述历史的能力的要求,初一年级就不能要求学生能完整地叙述历史事件过程与历史人物活动,这是对初二学生的要求。初一学生只要求初步学会复述重要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能概述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重要内容。
2、钻研教材,熟悉所说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了解知识的承接性和延续性,对知识系统的内在联系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掌握本课在本册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明确重点难点。
3、涉猎边缘学科的知识,扩展知识视野,使之具备多学科多层次的知识结构,这样才可以在本学科这个天地里游刃有余,使说课具
有深度和广度。
二、理论准备
说课的理论因素很浓,教师商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是说不好课的。说课一定要在理论指导下去研究教学内容的分析、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否则说课就没有高度,就是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在说课前要针对教学实际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有关理论。明确教育规律,掌握所教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说本节课所要遵循的教学原则,掌握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方法及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不断提高教育理论的素质,为说课打下理论基础。
三、技术准备、明确说课的内容和要求
要想说好课,首先明确说课要说什么。关于说课的内容,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框架”,通常包括说教学目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这四项内容,其中说教学方法里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
说课要求教师不但要说出怎样教而且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大纲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依据等),使用听者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掌握说课的技巧 ①加强说的功夫
说课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目的,但却得用语言表述。要动口,就要加强说的训练,要有说的功夫。要注重语气、语量、语调、语速、语感;要进入角色,脱稿说课不能用背育的语调,要用“说”或者“讲”的语气,设计意图则用说明性语气,二者要有区别;要注意教师所处的位置,要和讲课相同,板书和淙操作等活动要自然和谐、落落大方。
②对说课的内容要分清主次,教师在说课时对说课的各方面内容,不能平均使用力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清主次。只要说清“是什么”和“为什么”既可。应把主要力量放在说教学程序上,这里是重头戏。、准备好说课所需的教具
说课前要准备好本次说课所用的尺、挂图、小黑板、卡片、幻灯片、录音录像等教学用具,以及表演和板书需要的饰品和图形。说课时根据需要做必要的介绍和演示。
四、心理准备
由于说课是一种新生事物,我们许多老师根本没有接触过。它又要求教师在短时间内谈完一节课设计的整体思路。如果说课教师心理压力过大,很容易在说课时失去心理平衡,形成心理障碍,从而影响正常水平发挥,这就需要说课教师在活动之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充分认识说课的重要性
“说课”活动是在短时间内较经济的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佳形式,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面积极勇跃地参与这项活动,由压力变动力。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认真钻研大纲、教材、教法。这就使用权教师的政府
水平和业务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再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由于说课之前已大概圈定了范围,教师已对这些内容做了准备,所以说教师要卸下思想包袱,消除紧张心理,说课时从容自如,同时要正确地估价自己的实力,使能力得到应有的发挥。、注意自我的心理调节
说课是在没有学生配合的情况下,一切靠自己完成,有时可能出现漏洞,这时需要教师具有稳定力,应变力,消除心理紧张,稳定心理状态,恰当巧犀利地弥补。这种自我控制心理能力不能一蹴面就,需要在平时就加以训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打无把握之仗”,这都说明事前准备的必要性。充分准备是说课成功的起点,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只有说课准备充分,才能提高说课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第四篇:怎样说课
怎样说课
说课这种教研形式对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的研究和反思,无疑都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具有省时、省力、能迅速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等特点,因此已被越来越多的教研部门所重视。说课是教师经过备课,在一定的场合下,把所备章节的教材分析、教学要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和设计意图,根据需要用准确的语言具体地向其他教师及有关者表述的过程。
1.1说课的意义
说课是有理论、有实践的备课表述过程,是非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这种教学活动形式对落实教学大纲精神,研究教材内容和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1.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
2.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1.2说课的内容
1.说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要根据不同年级教材的要求、教学内容,按说课的需要灵活确定。主要包括下列几项:
(1)教学内容是什么,属于何种课型,包含哪些知识点,在编写上有什么意图与特点。
(2)本教学内容在教材、单元中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作用及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3)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教材分析是根据教学需要作的必要的教学准备。通过教材分析可看出教师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的基本能力,也可透视课堂教学。因此,教材分析应准确,简明,目的性强,语言有严密的逻辑性,层次清楚。
2.说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主要包括下列几项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学目标要依据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来确定,要求明确、具体,一般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教育三方面确定。
(2)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要根据学科的教材和年级确定,要求准确无误。(3)教学难点。难点是理解重点的障碍,有时也和重点相同。处理好难点才能突出重点,课堂教学效果才会显著。
(4)教学关键。教学关键是解题的“隘口”。教材分析不透,就打不通道路,无法解题,只有抓住关键才能有正确的解题思路。
(5)教具和学具准备。这里主要是指准备本节教学所用教具和学生所用的学具。教师说课时根据需要作必要的介绍或演示。
(6)课时安排。主要是扼要交代与本节相联系的上下节内容,说明本节所属课时。
3.说教学设计 (1)整体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说课的主要内容,再辅以设计意图,就把教学过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理论指导备课,可以使教学过程、方法等有源有流、目的明确;用理论指导备课和上课,再用实践丰富完善理论,从而促进理论水平的提高。理论作用于备课,就使备课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过程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考虑教材、学生、教师本人和课堂教学环境等因素的作用。教学设计要注意科学规律,注意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导作用。 1.立足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2.说透大纲教材,讲明方法过程 3.注重认识规律,培养学生能力 4.抓住三个关系,提高教学效率 5.练就硬功在手,提高学生素质 4.说教学方法
说教学方法是说出本节所选择的教法、教法来源、采用理由及所要达到的效果,然后阐述哪些教法为主、哪些为次。在确定教法时要考虑到该课内容特点(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还是策略性知识)、学生认知状况及自身素质等。说教法时,最好说明本课教学过程中贯彻什么教学原则,采用什么教学模式,并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如果形成独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点最好单独列出。教法的选用、设计是否得当、灵活、实用,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它最能体现教师的素质水平。5.说教学程序
说教学程序是说课的重要一环,说课教师应说明整堂课的程序及时间安排、各个环节是如何组织、过渡的,即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认定与展示目标、传授知识,如何进行能力的培养、德育的渗透,如何突破重难点,如何进行练习小结、反馈矫正及作业布置。说课不是讲课,一定要有概括性、条理性、理论性。说教学程序应侧重:程序设计、知识联系及各环节的衔接过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技巧和方法;传授知识、转化能力中所遇到的障碍及所采取的相应对策。说教学程序是其他说课内容的有机结合与重现,而且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因此,它最能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反映教师从理论到实践的驾驭能力,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检验。所以说,说教学程序是说课的核心。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前面的说学生起点能力分析、说教材分析、说教学目标分析、说教学任务分析、说教学方法、说学法指导都是为了教学程序做铺垫,而说教学程序则是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形成一个科学的、可行的教学方案。
6.说设计意图
教师在说课过程中把教材分析、教学要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程序这样设计的意图向其他教师及有关者表述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其他人了解说课人对教学的理解,也有利于进一步的交流。1.3说课中需注意的问题 1.研究说课对象 教研中的说课这是为了更好教学而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说自己的处理教学内容的设想,主要谈疑问,讲创新,以期获得同行的建议,去的教学得好效果。
应聘教师时的说课这是学校为了选拔教师而进行的一种面试,一般没有教学经验的人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对教材内容不够熟悉,就愿意把功夫用在前面的铺垫上(如教材分析、教学要求、教学方法等,这些是可以提前准备套话的)这样一般效果不好,因为谁都会准备,听的人容易产生厌倦感。
因此重点还要在教学过程的分析上,重点围绕给定内容讲对教材的理解,特别是适应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要处理全部制定内容,如有章头图、章引言、问题情境等都要认真处理,这样来显示你对专业内容的掌握水平。
比赛中的说课这是为了单项评奖,或者选拔出参加讲课比赛的选手而进行的比赛,听的人一般都对说课内容有深刻的研究和掌握,重点和关键无疑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对设计意图的分析,重点在从学情出发,表达你计划授课学生的特点,为这个特点你选择的教学方法和设计的教学程序,学情分析要准,教学设计要出新,方法选择中操作性,少说套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容易有吸引力和好效果。2.把握黄金分割点
视说课时间,合理分配,10分钟说课,要有6分多说教学过程的设计,15分钟的说课,要有9分多钟说教学过程的设计,1分钟以上说这样做的意图,这样容易让听的人产生兴趣和好感。3.全面
前面强调重点是什么,现在要强调1.2说到的项目不能少,特别在“应聘教师时的说课、比赛中的说课中,因为听你说课的人都明白要点,你缺少几项会认为你不会说课。
4.不要重复内容,或者说“哎呀这个地我说错了”
没有人规定那句话是必须说的,保持流畅和连贯性,比纠正错误更重要,如果说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错了,留待结束说课前说明一下,这样会获得好效果。
第五篇:怎样说课
一、说课
(一)说课要求“六说”:即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训练、说程序。
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结点。教法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而选择的,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训练包括课内的和课外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程序则是优化教学过程和优化课堂结构的教学方案。“六说”构成说课的整体内容,也构成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二)、“六说”的具体要求
1、说课标
主要说两点:
(1)所选课题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这要依据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原则和要求,在整体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和编写意图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新选课题(章、节、课)内容特点,确定其在整体或单元教学中的地位。通过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确定其在整体或单元教学中的作用。
(2)根据“地位”和“作用”,制定本课题的学习目标,通常从三方面来制定:
A、思想教育目标①思想政治教育——如“五爱”教育,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等②学习品质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毅力、态度、方法、习惯等③思维品质教育——各学科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特点,需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数学——等价转换,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语文——学习与生活相结合;英语——交际能力。B、知识传授目标
主要指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目的和要求。C、能力形成目标
记忆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动用什么,评价什么,综合什么,在课标中要有明确的要求。
2、说教材
主要说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处理,包括理论上的理解,知识点的解析。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分析教材是常规备课的重点,也是说课的重要内容,但说课更要侧重说明处理教材的理论依据和采用的处理方法,而不对某些具体知识作更多的解释和说明。如语文的解释词义,归纳段意,数理化的概念,定理的解释等。
3、说学生
主要是分析学情,如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本课题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上、中、下三类学生的分别,以及学法指导等。学生情况是教学的重要依据,难点的确定,教法的选择,课堂训练的设计都应根据学情而定。但这是常规备课中最薄弱的一环。大多数老师习惯于精英教学,喜欢从高点来设计,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如何。说课,把说学生提出来,就是为了加强教与学的针对性,使老师的每一份努力都能作用在全部学生身上,收受实在的课堂实效。
4、说教法
主要说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问题不再于什么方法最好,什么手段最简便,而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及教学设备的情况等,来说明选择某种方法和手段的依据。有些教法不能从理论上讲是科学的,合理的,但是有选择运用它,要看学生的实际,所以说教法的选择,最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情的分析。
5、说训练
主要说明训练的目的,训练方式,训练题目的设计。训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中的训练,要根据学习目标来设计,为目标而服务。
训练一般分为①形成性②巩固性③分层能力训练三种类型。
①主要检查学生对概念、定义、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②帮助学生掌握知识③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使上中下三类学生通过此练习都有所得,培养能力。
6、说程序
说明整堂课的教学流程,即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我们常说id优化课堂结构即指教学程序的设计、说课的内容是“六说”,方法有两种。一是将材料按“六说”分六块,一一分别来说,这样说材料容易组织,条理清晰,但艺术性不强,给人以支离破碎的印象。二是综合组织,按教学程序来说,将“六说”内容分布在各教学环节中,这样说艺术性强,流畅,浑然一体,但组织材料费力,还会条理不清。总之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说课方法。
说课示范自我介绍: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_____号考生。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高中《________》第__册第__章第__节。
1、本节课分____个部分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节课贯穿了______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____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这条基本上通用)
3、本节课联系了________和_________,在以后学习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4、本节课是在学习______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___________的关键。(以上4条,灵活运用,不用全部说上就行。可以参考序言中的句子,主要是说学习本节课的意义。)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2、(只要说出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点,也是重点难点就行)
能力目标;
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处理____、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需要选择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对于教学目标,因为时间短,不一定要分成这三个目标,只要说出3点就行。)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对于重点、难点,依然是说出本节课的内容就行,可以参考本节课的
题目和各部分的标题)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4、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根据需要任意选取教法。2-3个就行。根据时间自行安排。)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学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最后我们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
用约2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部分的学习。
最后,用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或者说是,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以及布置作业。
(1、关于讲练结合,如果是理论课,练就表示做习题,如果是操作课,就表示上机实际操作
(2、我是按一节课40分钟分配,待考证。
(3、大概模式是这样的,你根据时间要求自行取舍吧。
(4、声音一定要大,语速不能太快。对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表示你说课流程的词汇要突出。但是,不要板书,浪费时间。(5、注意,偶尔要看一下评委,眼神交流。最后要说“说课完毕”
对于试讲,引出这节课,之后顺手把本节课的题目写黑板上。要用力写清楚。
如果觉得整节课讲不完,你可以说我今天主要讲____几部分。因为没有学生,所以讲的不要太散,要有思路.如果能显出你跟学生交流的过程就显一次,不然的话,就直接讲自己的。
试讲完毕
答辩如果是评委直接提问,简单想想回答即可。
如果是给你纸条自己看,你就不要读题了,普通话一般,呵呵`思考半分钟,说首先我来回答第一题。
答辩完毕,请老师多多指导。(鞠躬)
说课的整体思路,按这个,就是记不住,也能顺着说出来点东西。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有时根据需要也会说上关键点)教法和学法 导入(5分钟)教学过程 正体(20分钟)尾声(5分钟)
二、上课
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把“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的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
新课程理念突显教学的生成性,倡导人本观,课程观,教学观,生成性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创造性,教师要转变角色和教学行为。
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追求课堂活泼生动,但热闹过后,某些学生脑子一片空白,热闹中学生忘乎所以,心情无法平静,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缺乏深层思考,因而对知识没有全面深刻的理解认识。此现象屡见不鲜,而对这种状况老师应该这样:
一、把握热闹的“度”,该“热闹”时才“热闹”。从头热闹到尾的一堂课是不正常的,反之,从头到尾都不热闹的一潭死水的课也不正常。老师应是一堂课的“控制师”,如何当好“控制师”的角色是每个人都必须深入思考的。
二、老师应该给足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要让学生很快说出答案,应杜绝学生信口开河的发言习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取决于对知识的理解领悟程度。每个学生的理解力是不一样的,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作为课堂的“控制师”,老师提出的问题应从简单逐步走向复杂,循序渐进,实实在在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另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做练习认真细致的习惯。
新的教学理念追求生成性、领悟性,但违背生成规律缺乏有效的引导,也会导致学生无所是从,也是课堂的一种病态。
要想使一堂课高效完美,老师们应该这样:
1、摆正心态,自然和谐的生成,不违背规律,不拔苗助长。
2、认真钻研教材,以生成的动态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不死搬硬套,多设想几套教学方案,根据课堂变化的情况随时改变自己的教法。
3、设计问题有针对性,提问有价值的问题,提问学生感兴趣或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4、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流程,不要照本宣科,自我陶醉,要每一堂课都树立: “服务”意识——为学生的学习服务。“需要”意识——为学生的需要服务。
“生成”意识——根据课上发生的情况或某种需要,随机调整。“效果”意识——力争让学生一课一得。
总之,每位老师要做到:教学与艺术联姻,高效同乐趣俱来。
三、听课
听课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在倡导大力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今天,大力开展听课活动、研究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显得重要。然而,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学被认为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教师活动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的过程,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从而把教师活动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而且由于听课者既不参与课堂教学、也不直接参与教学内容的学习,通常被认为是与教学不发生直接关系的人员。因而在听课前无充分准备(没有去了解课标、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学生智能情况);听课过程中也就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这样的听评课,显然是有悖于课程改革精神的,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研究的效果。为此,必须依照现代教学理念,革新听课、评课。l、教师听课应该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1)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2)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3)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2、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时重点应该关注的是:
(1)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学生要学习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情感如何?)。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2)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3)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4)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步骤?如:设计了怎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安排怎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操练,使所学知识得以延伸、迁移、巩固;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等。(6)使哪些知识系统化?巩固哪些知识?补充哪些知识?(7)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地步?(8)渗透哪些教学思想?(9)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时应该关注:
(1)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2)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3)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4)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3、听课者应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
听课者要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是指听课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辅导、答疑和交流),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4、把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的关键点。
教学的本质既然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如果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平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则可以认为这就是一堂很好的课。
四、教师如何评课(不要面面具到,要有侧重点)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依据《课标》,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全面是指要从知识、能力、思想感情、学习策略、文化策略等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参见课标);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同和强化。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性、科学性,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学技法,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①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观象,看讲与练时问搭配是否合理等。②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或殴打能够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③计算学生的个
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现象。④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⑤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统一。
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要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办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
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题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教育手段。教师还要适时、适当运用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1)看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富有艺术性(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等)(2)看教态: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达成。
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