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基础知识 1
说课的目的
导 入 复习旧课导入:同学们,从以往学过的课文中我们发现,抒情散文往往都是作者在受到某种事物的触动,或经历了某种心灵的震憾之后有感而发的。叫学生回答刚刚学完的《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它们的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发的呢?学生回答后导入,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紫藤瀑布》的作者又是因什么有感而发的呢?(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看预习提示)欣赏一幅紫藤萝花的画面
1、复习旧课,把握新课的阅读要点。让学生了明确本文文体特点,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看画面,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紫藤萝花,激发学生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初读课文(粗读)
1、看画面、听录音。把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
2、教师适当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强调几个易读错的字,如:淀、绽、伫、迸溅、虬、穗
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入学习重点和难点——
1、揣摩作者的感情
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说教材———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本课是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第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感知全文,提炼主旨,这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较好地体现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了《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两篇课文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同时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紫藤萝瀑布》是现代女作家宗璞1982年创作的一篇散文,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结构: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即由眼前盛开的紫藤萝花表现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并由此受到感染,想起十年前的紫藤萝花,引发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中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感叹。编排意图:按照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由浅到深进行编排,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学习课文精彩之处,通过动口动手来应用课文中学到的东西,又可和《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进行比较,扩展阅读。更好地理解有关生命的思想。
学生情况分析1、1、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
2、2、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
3、3、班级人数多(83人以上)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胆小、怕羞、自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基础知识
1、注意下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迸、伶仃、穗、淀、绽、苞、伫、虬、酿、璞
2、培养学生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精心构思与艺术概括能力。
分析理解
1、透过文章对花的描写,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2、结合练习二,品味佳言美句,并能作适当分析。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踊跃举手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
3、欣赏能力。
心理目标
1、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
2、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成就感、认同感。
3、带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
德育目标 情感渗透:领会本文在优美的语言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正确认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我们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难点及原因 重点和难点:
1、揣摩作者的感情
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1、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全文,提炼主旨。
2、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
3、揣摩语句、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也是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
4、揣摩作者的感情又是理解文章主旨前提。
5、学生没有作者的经历,较难理解文中的感情。
说教法——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说 明
多媒体 辅助教 学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马克思曾指出:“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它的物„„这样,自然物本身就成为他的活的器官。”鲁迅也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再说学生对紫藤萝花也不了解,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CAI课件,精心编辑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基本要求。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多媒体的运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实现这个重要目标。
发现点拔教学法 由于本课为散文,语言优美,初中生在已有的语文知识基础上要读懂本课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点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可采取“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点拔——学生讨论、回答”的教学环节,以发现法、点拔法贯穿全课。特别是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指导上,在学生学法指导上更应以点拔为主。点拔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教师应真正落实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过程理论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处理好教师的主导、点拔地位,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读写结合法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际的辨证途径。”因此,感知、理解、实践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形成都可以通过这一方法,以课堂训练或课外练笔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练习的设计就是围绕这一教法而设计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一步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多种方法的综合,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优化了课堂教学。
三、说学法——学法指导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学 法 说 明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养成看课文注解,自学课文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地朗读。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黎世法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诵读品味法 这一篇散文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诵读和品味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学会品味、感悟、迁移、转换,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东西来,尝到学习与创造的成功的喜悦。我国著名教育家王森然的王氏教学理论以及徐锦熙的三段教程论都特别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创造实践,日本东京文理大学的垣内松三教授的教育理论也极力推崇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足见,创造性学习法是有其较强科学性的。本课的练习设计就是围绕这一学法而设计的。
四、说程序——教学过程(本课可安排1课时也可2课时,第二课时主要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作文点评。)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布置预习1、1、利用工用工具书,把预习提示上的生字词或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重点难点突破
1、充分利用“预习提示”发现解读这篇课文的钥匙:①写作背景——异常的悲痛郁闷是产生感悟的基础;②中心——生命的永恒③优美的语言——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抓住重要语句:①“我不由提停住了脚步”。(既是心灵被震撼的明证,又造成了悬念。)②“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时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正所谓“释怀”!)③„„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从“释怀”到感悟,作者重获得轻松与活力。)
3、作者异常悲愤郁闷的心情与紫藤萝盛开的景物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和内在联系,是理解作者“睹物释怀“的关键。
4、利用多媒体播放两组画面(盛开的紫藤萝和伶仃稀疏的紫藤萝)
1、教师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时鼓励、肯定学生,以实现本课教学的各项目标。
2、多媒体较好帮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紫藤萝的命运,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主旨。
再读课文(精读)
1、指导精读,揣摩语句。①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花的?②、结合练习二体会写景的精彩之处。
2、讨论:①.“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是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言下之意是什么? ②.“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什么?为什么又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③.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什么又说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3、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
4、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1、初步欣赏感受文章中优美的语句。
2、以读促学,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
4、通过学生质疑来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克服胆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探究发现 同样是一株草,一棵树,一丛花,为什么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浮想联翩?同样是游览名胜古迹,为什么有人只感到好玩,有人却看到了文化、历史?你想过这样的问题吗?你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回答吗?
1、让学生学会发现、观察、思考、感悟身边的事。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道理。
2、学以致用。
知识迁移能力强化
1、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另加一个能揭示本文主旨的句子。例如: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生的力量。
1、2、作文:去留心观察一下小草、小花、小鸟„„想一想,从它们那里能得到什么启示,请你仿照课文,写一篇文章来抒发心中的感情吧。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爱好文学的兴趣。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总结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教学内容,由学生总结归纳,教师适当补充强调。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课重点、难点,学有所得。
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
2、熟读课文。
3、课外练笔(见上作文)。强化重点,温故知新。
评价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有些问题学生可能较难把握,教师不必强求学生面面具到。让学生课后慢慢去体会。可重点放在学生的品味精彩的语句和对全文主旨的理解上,做到一学一得。同时鼓励学生去“发现”文章的特色。发现的,可以是疑问,也可以是心得;可以是内容的把握也可以是词句的揣摩。“发现”既没有限制,又没有止境。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拔,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作文可放在课外完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感悟,从而加深对主旨的认识。
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写景 抒情 修辞手法(1)色:一片辉煌淡紫色、精神的宁静和 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 生的喜悦 比喻(2)形:像一条瀑布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主旨:花和人都会遇 一朵接着一朵。到各种各样的不幸(3)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拟人彼此推着挤着。花穗 上盛开浅紫 下待放深紫 对比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 由臭觉到视觉 通感
结束语 原因 为什么这样做
第二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化合价的本质
2、让学生掌握化合价中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熟记一些常见的化合价,并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学习能力,并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渗透定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二、教学重点:
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三、教学难点
1、化合价概念的建立和形成2、使用化合价规则确定物质的化学社会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氯化氢(HCl)、硫化氢(H2S)、氨气(NH3)甲烷(CH4)的化学式
【教师提问】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化学式的知识,请大家读出投影仪上给出的化学式,观察这四种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它们都由氢元素组成,但分子中氢原子个数不同。
【教师】形成化合物的原子数目为什么不同,我们先来看一下硫化氢的形成过程。
【投影】展示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展示氢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 以硫化氢为例让学生理解化合物形成过程,并初步建立物质在化合过程中原子数目不同的观念,并由此引申出化合价的概念
【板书】
一、化合价
(1)化合价:用来表示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左符号右数目,注意和离子的表示方法相区别(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与离子所带的电荷,通常数值相等,正负相同;位置不同,写法相反)
【练习】请写出铝离子、氯离子、氧离子的化学符号,并标出三种元素的化合价
【提问】离子所带电荷有正有负,同种原子可能形成不同离子,那么,元素的化合价有正负吗?一种元素是否只有一种化合价?
【板书】(3)化合价规则
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2、金属通常显正价,非金属通常显负价
3、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在化合物里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
5、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教学拓展
6、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化合价
【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金属显正价,非金属显负价
2、在化合物H2O中,氧元素显负二价,氢元素显正一价
3、在氧气中,氧元素显负二价
【投影】常见元素化合价表,要求学生背诵,学生感到非常困难
【学生活动】教师给出化合价口诀,并将常见元素化合价谱曲,要求学生合唱,这时候学生学习热情得到鼓舞,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四六硫要记清; 二三铁;二四碳;单质为零铜正二;金正非负和为零;
老师趁机提出,在化学反应中,虽然原子是最小离子,但有的原子总是作为 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原子之间不再发生变化,我们把这种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化学反应的原子集团称作原子团
【投影】六种常见原子团和化合价
顺口溜 :
一价硝酸氢氧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只有磷酸根
正一价的是铵根
【提问】我们学习化合价有什么实际应用呢
【板书】
二、化合价的应用
1、已知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步骤
(1)写出有关元素符号
(2)标出有关元素的化合价。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用最小公倍数法求出化 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
(4)验证所写化学式是否正确。
口诀:正价前,负价后,价数交叉为角数
角数若有公约数,莫忘约去要记住
【练习】
1、写出氧化铁、硫酸铝、氧化亚铁的化学式
2、已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请同学书写相应的化学式
3、判断下列化学式书写的正误
氧化铝
AlO
氧化镁 MgO
氧化钠Na 2O
氯化亚铁
FeCl3
氯化铜CaCl2
硫酸铝Al2SO4
硫酸钠NaSO4
碳酸钠Na2CO3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铜Cu OH 2
氢氧化铁 Fe(OH)2
第三篇:1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2.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8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人能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鲁迅的文章已经学过不少,大部分同学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3重点难点
1.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2.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3.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评论(0)教学目标 1.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评论(0)学时重点
1.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评论(0)学时难点
1.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并阐述理由。(有老师、父母、朋友、还有偶尔相识的陌生人)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
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先生的交往。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与我们刚才所讲的原因是不是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课文。
2.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然后说说在《从》《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间的先后顺序。
顺序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
活动2【讲授】初步理解
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
(2)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
2.明确:
(1)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心,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2)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还写到了东经等地的事情。文章中的地点变化:东京——仙台——中国。
三.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以次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划分 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
第三部分(36-38):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四.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前三段,体会鲁迅文笔特点。2.讨论交流:
(1)这部分文字所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2)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能够通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吗? 明确:
所描写的对象是“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员。对他们是一种厌恶之情,这是从他们逛公园,赏樱花,梳辫子,学跳舞等事情中可以看出。这也许也是鲁迅为什么要离开繁华的东京的原因所在。(3)一些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
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这样描写“清国留学生”:“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
这段文字在准确地形容与细致的描写的基础上,作者还把“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刻画出来了,本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则不思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恶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语夸张,将讽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4.2 第二学时 评论(0)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2.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3.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评论(0)学时重点
1.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评论(0)学时难点
1.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研读分析 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文章的主题是记叙在仙台求学及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经历,那主要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呢?说说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 明确:
文中主要写了修改订正讲义、订正解剖图、担心我怕鬼、问中国女人裹脚等四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严格要求以及对学术的孜孜不倦的求实精神。2 作者初见藤野先生时,藤野先生是什么样子的?
明确: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通过肖像描写,写了他的穿着,穿插了他穿衣服的掌故,表现了藤野先生是一个不注重穿着的人,生活朴素、简单。朗读第24-31段,思考,这一部分写了那几件事?从中可以反映出作者何种思想感情?请用文章中的语言说明。明确:
写了两件事,即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
鲁迅先生对自己到仙台学医的动机,在《呐喊》自序中写到“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有促进了国人对维新的信仰。”可见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思想选择了医学这一职业的。可是,当在学医的过程中,看到了枪毙中国人的影片后,而且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鲁迅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于是促进了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产生。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是做毫无意义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素,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首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看电影受刺激,固然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但不能理解为偶然因素,如果我们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鲁迅先生的思想转变还有起深刻的社会原因,这就是当时的社会潮流。早在弘文学院学习时,他就常和许寿裳等探讨如何改变“国民性”问题,考虑如何提高国民素质,期间还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的影响。我想现在肯定有些同学会有想法,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为何写这几件事?
明确: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滋事是给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事件是作者告别藤野先生的直接原因。总之,这些材料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有密切关系。同时还表现了作者那份强烈的爱国热情。
二、分析课文第三部分
到35段,已经完成了对藤野先生的回忆,为什么作者还要说自己回国以后的一些感想呢?
讨论明确:此部分一方面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影响之大,另一方面表现我在实践自己弃医从文的誓言。2 朗读这一部分,画出我对藤野先生思念的句子我影响之大的句子以及表现我实践自己弃医从文的句子。3 结合课后练习一,文章以回忆藤野先生为主,为什么还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我在日本的遭遇和思考呢? 从整篇文章的结构来看,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虽说也贯穿着作者的爱国注意思想感情,但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写对东京学习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到仙台,是写与藤野先生结识的前因,接下来写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上与藤野先生有关,而且作者着力正面描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匿名信的寻衅和看电影所受到的刺激,这些事或是与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或是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
所以,这样一位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也是鲁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来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从这点看,我们教材倾向于第一种观点。三、小结:
课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鲁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暗线组织材料,体现了藤野先生崇高的精神和鲁迅深切的爱国感情。文章语言精练,幽默而又犀利,抓住了人物的特征,生动而又传神,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好好借鉴,用我们的笔记住我们最怀念的人。1 藤野先生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 藤野先生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学时重点
1.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学时难点
1.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并阐述理由。(有老师、父母、朋友、还有偶尔相识的陌生人)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
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先生的交往。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与我们刚才所讲的原因是不是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课文。
2.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然后说说在《从》《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间的先后顺序。顺序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
活动2【讲授】初步理解
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
(2)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
2.明确:
(1)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心,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2)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还写到了东经等地的事情。文章中的地点变化:东京——仙台——中国。
三.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以次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划分 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
第三部分(36-38):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四.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前三段,体会鲁迅文笔特点。2.讨论交流:
(1)这部分文字所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2)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能够通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吗? 明确:
所描写的对象是“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员。对他们是一种厌恶之情,这是从他们逛公园,赏樱花,梳辫子,学跳舞等事情中可以看出。这也许也是鲁迅为什么要离开繁华的东京的原因所在。(3)一些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
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这样描写“清国留学生”:“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
这段文字在准确地形容与细致的描写的基础上,作者还把“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刻画出来了,本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则不思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恶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语夸张,将讽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第四篇:知识目标
嫦娥奔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绿线中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掌握多音字“济”,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嫦娥的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第一教时
知识目标:
学习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能力目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一、赏“月”吟诗,引入新课。
投影富于色彩感的《月之图》。
在中秋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从水面升起,作为一个受过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心中此时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让生去补)
在四年级,我们还学过一首苏轼在中秋之夜写的词……
引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是啊,在月圆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们多么盼望能和自己的亲人相聚在一起。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记得小时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常常倚在奶奶的怀里看月亮,看吴刚伐桂,看玉兔捣药,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解题:奔,奔向。
“奔”是个多音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任务:
(1)读要过关(正确地读,流利地读)
(2)自学好生字新词(会读、会写、理解),常规:比较组词、课后描红。
2、自学情况交流。
(1)认读生字词。
远古昆仑山后羿逢蒙嫦娥
敬重奸诈贪婪接济宝剑时值中秋迫不及待
威逼翻箱倒柜洒满银辉焦急树影婆娑企盼
(2)指名开火车朗读课文,不足处及时指导练习。
(3)讨论课文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归为一段。
讨论交流后总结。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段(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再让学生试着用简练的语言给三段分别列一个小标题,交流后板书: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
(4)看词语串讲课文。
师:列小标题,我们是把课文读短了,这是本领;读完课文,头脑中留下了印象,这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头脑的印象生动地讲出来,这也是本领。这节课先来个简单的,请你用上黑板上的词语将这个故事讲出来。试试吧。
同桌共练→指名讲述
三、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弟弟妹妹听;
2、采记“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有关中秋、月亮的传说。
3、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教时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情感目标:
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从图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读美丽的民间故事——(读题)《嫦娥奔月》。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什么样的画?
2、(课件出示)看,引说: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感觉怎样?(美)
3、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
4、读一读。读文字有什么感觉?(同样“美”,板书)(激发)向往美的同学一定争着读;心中拥有美的同学一定渴望读)
5、老师也想读:(老师读,不同,我们来对照读一下,到底有什么差别。)
飘飘悠悠——飘悠(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
碧蓝碧蓝——碧蓝(喜爱的情感在里面)
二、揣摩人心
1、这段文字抽出来读我们感觉很美,现在请同学们将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课文整体读一读,留意一下,当你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是画面的美吗?
2、学生轻声读课文。
3、人更美:心地的善良。能具体说说吗?先默读,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语句用线画下来。
学生读画后:同学们一定把自己的认识化为了智慧的波浪线了,我们
来交流。
先从总体上把握。体会在两点上: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
(1)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
例: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孩子们围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却一块布来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
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
(2)第二件事情是关键,这件事是因一个人而生,那个人就是——逢蒙。那是一个奸诈贪婪的小人。“奸诈”(虚伪骗人)体现在哪儿?“贪婪”呢?(“把仙药交出来!”)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读。
“周旋”,什么叫“周旋”呢?这样,我们来演一演,我来演那个奸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
逢蒙:快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仙药?什么仙药?
逢蒙:别装蒜了,你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药交给了你,是你藏起来了,说,藏在那儿了?
嫦娥:你一定听错了,那天是他采的草药卖了钱当我藏起来的。逢蒙兄弟,你缺钱吗?我送你一些。你先坐下,喝口水,我来给你拿。
逢蒙:哼,别跟来这一套,我不会听错的。(接着翻箱倒柜搜起来)
与扮演嫦娥者交流: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照应课文中的“心想”)当周旋失败后,你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进一步强化“心想”)
多善良的嫦娥啊,谁来将第5自然段来读一篇,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4、(接着学生),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读那段文字)
5、现在我们感觉这段文字美,是不是又多了一个理由,那是——因为嫦娥的心美。
6、嫦娥的心是美的,但嫦娥此刻的内心你能体会到吗?你愿意成为的嫦娥的知音吗?请你用一个词语描述嫦娥此刻的心情。
(1)欣慰——可以让乡亲们少受到伤害,救了乡亲
(2)遗憾——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
(3)留恋、不舍——留恋人间的生活,这人间有他的丈夫,那位勇猛无比的后羿。
7、如果当嫦娥身体轻起来,飞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个温馨的家,飞离了自己曾经与乡亲生活过的村庄,越飞越高,心中涌起的最强烈的情感应当是什么?这幅图有个细节是不是改一改更适当呢?(出示修改后的图)——我们是不是也把这段文字改一改。(泪眼朦胧,不时回转头来遥望大地。)
三、升华情感
1、嫦娥深爱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呢?你从课文里哪些细节得知的?读7小节,我不想听你说,我想听你读。(放音乐)
2、、后羿对嫦娥的情感,也是天地可鉴。“嫦娥!嫦娥!”这是课文中后羿唯一对嫦娥说的话,其实,后羿的心中有多少话要对嫦娥说啊。但万语千言,一切均浓缩在这连声的呼唤声中,全体男生读。
3、同学们,嫦娥奔月就意味她与丈夫……意味她美满的家庭将……意味乡亲们再不能……现在再读这段话(第六小节),你的心情怎样?(交流后)让我们带着对嫦娥的敬意,带着美好事物破裂带给我们的无奈、伤痛再来读这段话吧。
4、因为这样的美好情感,也就产生一个美好的节日,那就是——读最后一小节。
四、引疑探究
其实,《嫦娥奔月》有许多版本,李商隐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指名学生讲偷药的故事。
讨论: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纯洁的月亮,纯洁的嫦娥——美)
师:我也喜欢,但课文的故事里,我也发现了问题(指导自相矛盾处),我曾经跟大家讲过,编故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圆其说,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编得更完美呢,这个任务交给同学们课后完成。
第五篇:第二章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第二章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以及它与一般文体写作的区别,掌握应用文体写作的特点。
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应用文写作知识,并会具体运用写作知识进行写作实践。重点:
1.了解主题的含义,掌握应用文主题表现的方式; 2.学会积累材料、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 3.了解应用文的结构要素与要求;
4.理解语言运用的要求,掌握应用文专用语言。难点:
对主题的理解和应用文专用语言的掌握
[导入] 文章作为一个完整的精神产品,都是由一定的因素构成的,由它的内容和形式构成一个统一体,应用文书也不例外。各种文体的写作都要确定主题和选用材料,都要合理安排结构和表述语言。因此,文章的基本要素是主题、材料、结构、语言。主题与材料针对“写什么”,是文章的内容要素,而结构与语言解决“怎么写”,是文章写作的具体过程,是文章的形式要素。人们经常用下面的比喻来说明应用文书四要素的关系——主题是灵魂,材料是血肉,结构是骨骼,语言是细胞。
第一节 应用文的主题
一、主题的含义
写作任何文章都要有主题。主题,又称主旨、立意、中心等,具体地说,主题就是通过文章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基本观点或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和态度。不同文体对主题有不同的提法。在新闻和文学作品中一般用“主题”;在理论文章中通常称为“基本观点”或“中心论点”;在应用性文章中称为“中心思想”或“中心”等。不论哪一种类型的文章,都是作者从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材料的加工及提炼中产生出的一种思想。与一般文学作品相比,应用文的主题是十分明确直接的,主题的确立大多不是写作者有感而发,而是应客观实际的需要,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由此可以说
应用文主题就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因此应用文的主题具有以下特点:
1.主题先行性。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从生活中、从已获取的材料中提炼出来的,往往反对主题先行。而应用文主题的确立与文学作品主题的确立不同,其主题确立在全文写作之前,所谓“意在笔先”。因为应用文总是先产生了具体问题而后产生写作的需求,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结论往往也产生在文章写作之前;同时执笔者的写作行为往往也是被动的,是应解决问题而动笔,写作的过程更是确切地体现主题。如《教育部关于同意中国政法大学自主设置本科专业的批复》一文就是为答复《中国政法大学关于自主设置本科专业的请示》而写的文章,表示同意请示提出的请求事项而作,主题一定是确立在写作之前。
2.主题单一性。一般说文学作品的主题具有其复杂性,对主题的理解更呈多元化。然而应用文的主题则必须单
一、明确,读者对主题的理解不允许多元,而要求理解上的同一性,这样才利于统一认识,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如:《教育部关于加强对教育系统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的通知》一文就如何管好用好抗震救灾资金物资问题提出了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募集款物的监管、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合理使用、专项审计检查等措施,尽管涉及面广,但文章紧紧围绕“确保廉洁救灾,确保救灾款物安全有效地全部用于灾区的教育”这一中心,内容集中,一题一议,主题单
一、明确。
3.主题显露性。文学作品的主题要求含蓄、曲折,令人回味。而应用文写作就不同,要求直截了当地点明主题,表明态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对文章所涉及的各类问题,必须有明确的观点立场,应该怎么做,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都要明确地表达出来。
二、主题的要求
应用文的主题一般来自单位领导、工作实践或党政机关文件。因此,应用文的主题应做到正确、鲜明、集中、深刻、创新。
1.正确。正确是应用文写作最基本的要求,主要是指应用文的思想观点要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规章,符合客观实际,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符合上级机关领导的意图。因此,32 在应用文写作中,作者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从复杂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从纷繁的材料中,挖掘出本质本质和精髓,明确上级机关领导对公务活动的基本目的、基本要求和基本主张,分清现象与本质,主流与支流。阐明的观点、提出的见解、发表的主张,应能立足客观实际,正确反映真实的面貌。
2.鲜明。鲜明是指作者在应用文中要用直接明确的语言把主题揭示出来使人一目了然,马上能了解到文章的观点、目的和意图。如果主题含蓄不清,应用文的实用价值就无法实现。因此,在应用文写作中,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歌颂什么,鞭挞什么;提倡什么,制止什么,态度必须明朗,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
3.集中。集中就是一篇应用文不论长短只能有一个中心,解决一个问题。应用文讲究一文一事,围绕一个中心把问题说深说透,这是由应用文的实用性所决定的。应用文主题单
一、集中,人们才知道应该贯彻什么、执行什么、提倡什么、制止什么。因此,在应用文写作中,要贯彻“事多而寡用之,意乱而约出之”的写作原则,忌面面俱到,贪大求全,使文章失去中心。
4.深刻。深刻是文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指应用文确立的主题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开掘出深刻的思想意义。深刻的主题不仅仅表现在反映事物的真实与正确方面,还要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因此,在应用文写作中,作者要跳出具体材料的氛围,站在时代、思想的高度,高屋建瓴地把握事物的深层内涵,使写出文章“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5.创新。创新是指主题新颖,不步后尘,不落窠白。古人曰:“文贵创新。主要体现在立意上。因此。应用文的立意要新,作者要能根据时代精神立意,从文章的实用价值考虑,表现出新的认识、新的观念,善于发现新的角度、新的事物,适时提出新的措施、新的方法,给人以新鲜感。
三、主题的表现
应用文主题的表达要做到明确、显露。那么怎么才能做到主题从文章中显露出来呢? 主题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根据表现得明显与否来划分,有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两种形式。直接表现,即作者在文
章中用鲜明、概括的语言直接把主题揭示出来,观点明确,中心突出,便于读者理解与掌握其中心意思。间接表现,则是作者不直接用语言把主题揭示出来,而是把主题寄寓在人、事、物、景以及情节的自然表述中,读者在阅读中去体会、理解文章的主题。应用文多采用直接表现的方法,其具体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标题显意。即用标题概括点明主题,有时标题就是文章的主题,有时标题暗示文章的主题。如《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各地中考工作秩序的通知》,《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向抗震救灾英雄教师学习的决定》,公文标题就直接点明了主题,让人一看就大致明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十分显露。这不失为是一种使主题显现的好方法。
2.开宗明义。即开门见山,文章一开始就把主题提出来或引出来。这种方式是在文章的开头或每一段落的开头用简短的语句陈述主题,使主题凸现出来。应用文常以介词结构“为了„„”作为特征,在正文开头提出写作主题。通知、通报、通告、报告、调查报告、规章文书等常用此方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一条:“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教育法和劳动法,制定本法。”开宗明义,点明主题。
3.文中点意。即在文章的行文中自然地引出主要论点和中心思想,并用简洁的语言将它点出,以显现和深化主题。
4.篇末结意。即在文章结束时,把主题归纳出来,既收束全文,又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最后的展开,给人意味深长之感,在通讯、演讲稿、信函等常常运用。如宋庆龄1981年5月14日写的《我们的心和你们一起跳动——给“六一”国际儿童报告会的贺信》,其结尾处写到:“我不能参加这次大会,但我关怀热爱儿童和少年的心和你们一起跳动。”又如李政道的论文《基础、应用科学与生产三者关系》一文就是采用这一方法结尾。文章的结尾指出: “我再重复一下,没有基础学科就没有应用学科,没有应用学科就没有生产学科,三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非常清晰地显示了主题。
第二节 应用文的材料
一、材料的含义
材料,是作者为了某种写作目的所搜集、积累以及写在文章中表
现主题的一系列事实现象和理论根据,其内容包括人、事、景、物、情、理、数据诸方面。材料是一个总称,它的具体含义在一般文章和文学作品中是有区别的。应用文的材料,是指为了写作应用文而采取的用于提炼、确立、表现写作主题的事实和观念。它包括作者在写作前搜集、积累的各种事实、数据、意见、观点、经验、问题,以及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等,也包括经过选择,写进文稿中的表现主题的所以材料。如果从文献书籍中收集来的未经加工整理的事实和道理,通称为资料。而文学作品一般将收集来的原始材料,称为素材;把写入作品中的材料,称为题材。材料的种类,按其存在的时间分,有现实材料和历史材料;按其性质分,有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按其表现内容分,有生活材料和心理材料;按其表现手法分;有具体材料和概括材料;按其表现角度分,有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按获取途径分,有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等。写作不能没有材料。材料是构成文章内容的物质基础,是写作活动的前提。同时,材料是引发感受、形成观点和提炼主题的基础,又是说明观点、表现主题的根据。没有材料,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就无从下笔,材料贫乏,文章就失之空泛。因此,材料在文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材料的积累
积累材料是写作的第一步,是应用文写作的重要环节。总的来说,获取材料要求以多为好,以全为贵。材料多了,便于比较、鉴别,更有选择的余地;材料全面,观点才能不至于偏颇,因此,动笔之前,应当围绕主题,占有详尽而充实的材料。搜集、积累材料的途径主要有观察、感受、调查、阅读等。
1.观察。观察就是通过视觉器官,对客观事实进行仔细的查看。它是人们发现和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它可以使作者获得丰富的感情材料,与写作的关系极为密切。观察是搜集和积累材料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观察时要做到实事求是,防止主观武断、先入为主,同时要全面、系统、动态地进行观察,以获取真实、广泛、完整的材料,并能把观察所得及时整理成文字,给写作提供基础。观察的方法主要有点面结合法,即对客观事物既要有“面”(全局)的了解,又要有“点”(局部)的深入,做到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由表及里法,即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既要观察它们的各种表象,体验它们的各种情
景,又要透过现象分析、认识其本质;方位程序法,即根据客观事物的方位确定观察点进行观察。
2.感受。感受就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感触、认识和接受。即通过感觉获知对象的个别属性,再进一步了解、综合,形成事务的整体形象。要在自身及周围同事的工作实践中做个有心人,时刻关注有价值的事件及数据,如在工作中及时对做了什么工作、采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什么效果、有哪些人参与等信息及时记录收集。根据感受的方式不同,感受可分为直接感受和间接感受。直接感受是作者亲自到社会生活中去,运用感觉器官去感觉、体察、验证生活,通过直接感受搜集到手材料,对增强文章的现场感、真实感起着重要作用。间接感受是指作者非自己亲身体验而借阅读和耳闻搜集材料的一种感受。由于作者的精力有限,间接感受往往是搜集材料的主要途径。
3.调查。调查是指人们为摸清情况,总结经验或发现、解决问题而按一定步骤和方法对某一事物进行的了解行为。调查的过程,是搜集、积累、整理写作材料的过程。应用文写作尤其如此,它将调查搜集而来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之得出写作的观点和结论。个人的实践和视野总是有限的,观察也不可能做到深入细致,这样就需要走向实际、走向社会,向有关人士了解情况,做一些调查,以扩大自己的视野,获取材料上的补充。经济类的应用文,调查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如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需在调查之后,才能动笔。为收集资料而使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有采访、谈心、个别访问、考察、问卷、开座谈会、统计、检索文件等。
4.阅读。阅读是指人们通过对书籍、报刊、网络、文献档案的阅读和查阅来搜集和积累材料。这类材料不是来自对生活的直接体验,也不是生活的原貌,而是通过各种传播媒介来反映的客观事物,是人类科学文明的成果。应用文的写作,除了用调查来获取直接材料外,也常常从有关文件、正式出版物,以及会议资料中获取材料,为写入具体文章之用,因此大量查阅文献资料来获取材料,是应用文写作经常采用的方法。其主要获取材料的途径是阅读和查阅。因此,作者要注重从阅读中获取大量的材料,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传播媒介,获得更快、更新的信息材料。
三、材料的选择。材料的选择,就是对材料分析、鉴定、比较、取舍,在众多材料中选其精华和具有价值的材料,成为构成文章的内容要素。应用文写作对材料是十分依赖的,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表现主题我们需要收集一系列材料,并综合或选择取舍运用到文章的写作之中,使主题真实立体地表现出来。应用文材料的选择除了与文学作品有共通之处外,更多地体现自身特点: 一般来说,材料的选择应遵循真实、切题、典型、新颖的原则。
1.真实。真实是应用文的生命。应用文在材料的选用过程中不准改变材料本身性质,必须保持材料的真实性,对材料的时间、地点、数据、事实过程及结果都不能任意改动。记人,不仅确有其人,实有其事,而且人物的姓名、籍贯、相貌特征、脾气禀性都要刻画准确;叙事,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原因、结果也都要交待准确,否则就会使材料本身的价值发生变异,导致歪曲事实的真相,弄虚作假的后果,失去应用文的主题应有的价值,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于事无补。应用文要求的真实是“绝对的真实”,也就是说所有材料要确凿无误、持之有据。不仅对搜集到的材料要反复核实,在材料的解释上,也要有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这是应用文选择材料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
2.切题。切题就是围绕主题选择材料,使材料符合表现主题的需要。材料是否切题,实质是观点和材料是否统一,材料是否能紧扣写作主题,是否能具体显示或说明观点。因此,在选择材料时要做到观点统帅材料,材料表现观点。凡是能有力地表现、说明、反映主题的材料就选留,否则坚决舍弃。
3.典型。典型是指应用文的材料必须是能反映事物本质,又具有代表性与说服力的材料。典型材料在应用文中能起到以一当
十、以斑窥豹的作用。也就是那些最能支持主题和说明问题的材料。典型材料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并非一定是重大的、惊天动地的材料,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例,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和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那些平常生活的小事,只要善于发掘,也能以小见大,反映事物的本质。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文体对典型材料有不同的选择,应用文注重典型的事例和数据,注重材料的具体性和概括性。如题为《“小解放”为何俏销湖北》的市场调查报告中,在说明“优质服务获得良好口碑”这
一经验时,采用了这样一则事实材料: “去年 10 月的一天傍晚,河南省郑州市某单位的一辆小解放牌车在去广州途径武汉时,在武汉黄鹤楼处出现问题,求助电话打到了该销售中心,中心经理立即亲自带队迅速赶到现场,发现该车是用户对后驱动桥端面螺丝没拧紧而发生齿轮油漏尽,导致差速器锥齿烧损。当维修人员在后半夜将修好的车交给用户时,用户激动地说虽然我们不属于该省管辖,又没带保用手册,并且问题又是因我们使用不当所致,你们还这样及时周到地服务,太让我们感动了!‘小解放'走到哪服务到哪,此言不虚,以后再买车,还买‘小解放'。” 这一材料就是一则很能表现主题的材料,是典型的材料。
4.新颖。新颖是指应用文的材料能反映时代气息、时代风貌、时代精神,能给人以新鲜感的材料。应用文写作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作的即时之作,其主要的材料需选取能反映现实的新颖材料。所谓现实是指,围绕文章要解决的问题所存在的事实(数据)材料而非通过联想和推论得到的材料。如在《新的消费热点:出门旅游过年》一文中,为了陈述出门旅游过年的现状,就采用了大量的事实(数据)材料: “根据国家旅游局对江苏、广东、云南、海南、北京、福建、广西、四川、黑龙江、湖南、山东、山西等 1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查,今年春节期间,这些地区直接由旅行社接待的国内旅游人次比往年至少有 15 %的增长以上 13 个省、区、市的旅行社,春节期间共接待旅游者 124 万人次,旅行社营业收入 14 亿元。” 文中采用的材料都是新近现实发生的,这是大多数应用文材料的特点。
新颖的材料大致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情或新近提出的观点,包括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产生的新信息、新成就、就观念、新思想等,这类材料往往引起人们的关注,产生较大的反响;二是虽然不是新近发生的事或新近提出的观点,但不为大多数人所知,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给人以新鲜感;三是老材料翻新意,从过去的材料中变换不同的角度发掘新意,并赋予它们时代的精神,仍能给人以新的思考和启迪。
四、材料的安排。材料的安排,是指在应用文写作中,要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按照一定会的思路合乎逻辑地组织材料,使材料和观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应用文写作安排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先亮观点,后兴材料 先用层、段、条首先概括出观点,然后列举理论材料或事实材料来陈述观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观点鲜明,引人入胜。2.先举材料,后亮观点 先举事实、列举数字或说明根据,然后推出结论,归纳出观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由事到理,说服力强。3.边举材料,边亮观点 夹叙夹议,一边举材料,一边亮观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既摆事实又讲道理,行文层层深入,容易使人理解。
第三节 应用文的结构
一、结构的含义
结构,指文章的组织形式和内部构造,也叫布局、格局或谋篇,是作者根据表意和审美需要,对材料进行的组合安排。结构是文章内容的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作者对客观事物、事理认识的反映。文章的内部结构实际上是组分为合,组局部为整体的构造艺术,如怎样开头、结尾,怎样安排段落、层次,怎样过渡、照应,安排线索、理清脉络等都是结构考虑的问题。结构在写作中十分重要,大凡优秀的文章,无不在结构上独具匠心。因为任何一个系统,往往有多重的具体存在形式,作为文章系统,能选出最佳的表现形式来构建文章,标志着作者写作能力的高低,也决定着文章的优劣。文章的结构与作者思路的关系十分密切,要使文章“言之有序”
新颖的材料大致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情或新近提出的观点,包括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产生的新信息、新成就、就观念、新思想等,这类材料往往引起人们的关注,产生较大的反响;二是虽然不是新近发生的事或新近提出的观点,但不为大多数人所知,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给人以新鲜感;三是老材料翻新意,从过去的材料中变换不同的角度发掘新意,并赋予它们时代的精神,仍能给人以新的思考和启迪。
四、材料的安排。材料的安排,是指在应用文写作中,要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按照一定会的思路合乎逻辑地组织材料,使材料和观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应用文写作安排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先亮观点,后兴材料 先用层、段、条首先概括出观点,然后列举理论材料或事实材料来陈述观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观点鲜明,引人入胜。2.先举材料,后亮观点 先举事实、列举数字或说明根
据,然后推出结论,归纳出观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由事到理,说服力强。3.边举材料,边亮观点 夹叙夹议,一边举材料,一边亮观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既摆事实又讲道理,行文层层深入,容易使人理解。
第三节 应用文的结构
一、结构的含义
结构。指文章的组织形式和内部构造,也叫布局、格局或谋篇,是作者根据表意和审美需要,对材料进行的组合安排。结构是文章内容的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作者对客观事物、事理认识的反映。文章的内部结构实际上是组分为合,组局部为整体的构造艺术,如怎样开头、结尾,怎样安排段落、层次,怎样过渡、照应,安排线索、理清脉络等都是结构考虑的问题。结构在写作中十分重要,大凡优秀的文章,无不在结构上独具匠心。因为任何一个系统,往往有多重的具体存在形式,作为文章系统,能选出最佳的表现形式来构建文章,标志着作者写作能力的高低,也决定着文章的优劣。文章的结构与作者思路的关系十分密切,要使文章“言之有序”,首先要使自己的思路清晰。思路是结构的基础,而结构则是思路的具体反映和外在表现形式上。因此,要解决文章结构的问题,必须使自己的思路清晰、连贯、正确、周密。
二、结构的要素。结构的要素,也称结构的内容或结构的诸环节。这里说的是指文章的表层结构,一般认为,文章结构包括标题、开头、层次、段落、结尾、过渡、照应等。
1.标题 标题又称题目,是文章的有机构成部分。标题要求充分体现主题,有的标题还有规范要求。这与文学作品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标题有着明显的不同。拟定标题的要求,一是要贴切,就是标题能概括文章,文章切主题;二是要简洁,即用最少的文字,概括全文的内容,做到言简意赅;三是要吸引人,就是标题要新颖别致、形象生动,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主题。应用文的标题通常有两种形式:
公文式标题。《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公文的种类,一般应当标明发文机关。”因此,公文标题的构成通常是:“发文机关 + 事由 + 文种”,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
定》。
一般文章式标题。常用于简报、调查报告、总结、述职报告等事务文书。它可分为单标题与双标题两种。如《××职业技术学校二○○七学工作总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再创佳绩——××职业技术学校二○○七学工作总结》。
2.开头。开头是文章的起始部分。应用文写作开头担负着统领全文,揭示主题或全文的作用。文章能否一下子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关键在开头。开头又是定基调的地方,能否定得准,也关系到全篇基调是否和谐统一的问题。所以,开头既重要又难写。应用文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应用文的开头必须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愈简洁愈好。开头应当点题或揭示应用文的内容走向,并领起下文。应用文常用的开头方式有: 概述式。指概括叙述有关情况或背景材料的开头方式。报告、会议纪要、总结、述职报告、调查报告等文种常常采用这种方式。目的式。指阐述发文的意义、宗旨等作为开头的方式。这种方式常用“为了”、“为”等介词构成的短语表明行文目的,也常用“根据”等句式表明行文依据。如通告、通知、计划、招标书、投标书等文种常采用这种方式。开门见山式。指开篇直入内容或主题的开头方式。如决定、意向书等文种常采用这种方式。引述来文式。指引述对方来文、来电的标题与发文字号作为开头的方式。这种写法大多用于函、批复等回复性公文。
3.层次。层次,指文章划分内容表达的顺序。层次在内容上有相对独立性,但层次之间又有意义和结构上的连贯性。安排层次主要依文章的内容和性质而定,一篇文章划分的层次是否完整、清楚、合乎逻辑,直接关系到主题的表达,并影响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应用文常用的层次方式有:总分式。指各个层次之间表现为先“总”后“分”,或先“分” 后“总”的结构形式。在报告、总结、调查报告、会议纪要等篇幅较长的文章里,常采用“总、分、总”的综合交叉形式。并列式。指各个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互为并列的结构形式。如合同、意向书、招标书、投标书等文种常用这种方式。递进式。指各个层次之间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结构形式。因果式。指各个层次之间按前因后果或前果后因顺序安排的结构形式。如请示等文种。时序式。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按照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安排层的方式。常用
于报告、总结、会议纪要、市场调查报告等。三段式。指公文常常采用的“发文缘由、事项、尾语”三层次结构形式。如通知、通报、报告、请示、计划、总结、述职报告等。
4.段落。段落是文章构成的基本单位,习惯上称作“自然段”。分段的目的,在于使文章表达条理化,把作者的思路和文章内容清晰、有序地表现出来,同时使文章有间隙、有停顿。段落在形式上有明显标志:开头空两格,另起一段要换行。一般来说,层次决定段落的划分,划分段落是为了更有条理、有步骤地表现层次。一个段落可以是一个层次,也可以是几个段落构成一个层次。应用文常用的段落方式有:提行式。指以另起行表示内容转换的方式。如会议纪要党以惯用语“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强调”作为不同段落的区分。条款式,又称条文式。指以序数为标志,按不同意思分条列项划段的方式。报告、通告、公告、调查报告、总结、合同、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种常采用这种方式。篇段合一式。指一篇文章为一段的划分方式。公文中的批复、转发、印发通知等常采用这种方式。
5.结尾。结尾是一篇文章的终结部分,是文章的归宿点和落脚点,结尾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章的质量。应用文的结尾结尾要求自然、有力,讲究言尽意尽,不留“余味”,不添“蛇足”,更不能草率。应用文结尾的目的是强化主题、明确任务,以达到预期的应用目的。应用文常用的结尾方式有:强调式。指对正文中的主要问题作强调说明,以强化读者印象的结尾方式。期求式。指在正文结束后表达期求愿望的结尾方式。常用于公文的上行文或函,如请示的结尾通常是:“当否,请批示”、“以上内容如无不妥,请批准各地执行”等。希望式。指在正文结束后向读者提出要求、号召或希望的结尾方式。该结尾方式可用于各种文体。说明式。指在文书结尾处补充说明某些内容的结尾方式。该结尾方式常出现在经济应用文中。秃尾。这是一种没有结尾的结尾方式,正文结束即告全文结束,也称自然结尾。除公文外,其他事务应用文也常采用。
6.过渡。过渡是文章上下内容、段落之间的衔接、转换。在行文中常常要从一个意思转到另一个意思,从一个段落进入到另一个段落,如果没有衔接的文字,文章就会显得突然,意脉也不会贯通。因此,过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层次、段落的穿结处,是文章的筋
节所在。应用文常用的过渡方式有: 过渡词。如“因此”、“总之”、“由此可见”、“综上所述”、“既然”、“那么”、“尽管”、“但是”等。过渡句。如:“现将具体要求通知如下”、“现就有关问题请示如下”等。过渡段。以一个独立的自然段来承转过渡。
7.照应。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的关照与呼应。文章前后内容的联系,线索、脉络的连贯,有时需要靠照应来衔接、点明,以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严密,也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的发展。应用文常用的照应方式有: 首尾照应。指文章开头与结尾照应。如总结、述职报告、市场调查报告等常采用这种方式。文题照应。包括文章内容与标题照应、文章主题与标题照应、文章开头与标题照应、文章结尾与标题照应等。行文前后照应。指围绕主题,行文中多次照应。
三、应用文结构要求
1.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和规律 客观事物本身有它的存在形式、特点及运动规律。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理所当然地要反映出这种规律和联系。如事情的变化总有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反映在文章的结构便是序幕、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叙事结构。因此,应用文的结构形式也要体现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本质联系。如写通报,无论是用于传达情况,还是用于表彰或批评,都必须把事实叙述清楚,作者要依据事件发展的过程、事物的特征来安排正文结构,以反映通报对象的内在本质及规律。
2.要为表现主题服务。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统帅,因此,结构布局要为主题服务。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分多少层次、划多少段落、选取什么样的结构方式,都必须受主题的制约,根据主题的需要来安排。如写请示,顺序上应先写理由,再叙事项,最后提出请求。详略上,理由部分应简明扼要,概括性强;请示事项部分包括意见和要求,是全文的重点,应详写并做到具体明确;最后以模式化请求语结束。
3.要适应不同文种的体式特点。凡文种都有相对稳定的结构样式,应用文写作结构安排需适应不同文体的要求。应用文具有严格的体式规范,像一些惯用格式,是不能打破的。这就要注意研究、把握应用文各种文体样式的规范。如写通知,要写工作通知的目的依据、43 通知的事项和执行的要求;写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要写基本情况、分析评价和建议;写合同就需要将合同的条款按标的、数量、质量、价款等内容分条列项地写清楚;写法规规章,要以总则、分则和附则作总体布局。
第四节 应用文的语言
一、语言的含义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它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词为结构单位,以语法为中介而构成的物质形态。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写作则建立在书面语言的体系上,即用文字符号作为它的书写符号体系来表情达意,传递信息。在写作活动中,思维和构思要借助语言来进行,将思维与构思的结果表现出来,形成文章的载体,又必须依靠语言这个工具来完成。没有语言这一基本要素,文章就失去它的物质外壳,也就没有了文章的意义。因此,语言对写作十分重要,是一篇文章成败、优劣的关键。
二、运用语言的要求
写作对语言的运用要求很高,明确运用语言的要求是写好文章的前提。运用语言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准确。准确,就是使用贴切的词语,选择恰当的句子,恰如其分地揭示客观事理,确切地反映生活,恰当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思想感情。准确是运用语言的最基本的要求。语言准确,应该具体落实在字、词、句的准确表现上,就是要根据具体事物、具体情况,恰当地表现出其独特的性质、神态、形态、情感等。应用文语言表达是否严谨有分寸,关系到对问题的判断、处理是否合理、准确。如一份处理决定,其中这样写道: “李××在 2006 年 9 月间收受×××工程公司的 50 万元的巨款。案发后李××还和×××工程公司经理及会计订立攻守同盟,妄图掩盖其过错”。文中“过错”一词有失严谨,表述与事实不符,李××的行为不是过失而是严重犯罪。
2.简洁。简洁就是简练、精练,即用较少的文字来表达较丰富的内容。语言简洁,一是要剪裁浮词,把多余的词语删去,让主体鲜明、集中,避免文章中的空话、套话;二是要锤炼语言,提取精粹
的词语,只有选择那些概括力、表现力强的词语,才能做到行文简洁。在进行叙述时要用最简短的语言陈述特定时空的信息,通过概述事实的主干,而不应纠缠于耗时费事的具体情节之中。如有一篇表彰通报是这样写的: “ ××× 在科学研究上走的是一条不平凡的路,他全心扑在科研上,而忘记了个人的事。有一次孩子病了,他妻子在家里忙着护理,打电话到 ××× 单位叫他赶回家把孩子送医院治疗。××× 接了电话答应后,电话筒一放他又埋进了实验。他妻子在家中左等右等等不到他回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又往 ××× 单位打电话,这时 ××× 正潜心做实验,电话铃声都没听见了。他妻子又急又气只好打 120 急救中心的电话,才把孩子送往医院治疗。他的小孩高烧退后,还在问他妈妈:‘爸爸又出差了吗?或者还没下班„„” 该公文将 ××× 先进事迹作为表彰决定的理由时,不懂得以最简洁的文字陈述特定时空的信息,通过快叙概述事实的主干,而仍用记叙文慢叙写话的方法表述公文事实,结果摆脱不了耗时费字的情节纠缠,公文内容冗长,不简明扼要,失去了公文的品味,违背了文约事丰的要求。
3.平实。平实,指语言平易、朴实、通俗易懂。语言平实,讲究质朴无华,忌矫揉造作、装腔作势、过分粉饰。客观真实反映现实,表意更注重单
一、准确。用自然、朴实的语言把事物的特征揭示出来,是语言运用成熟的标志。应用文的语言要求准确无误,朴实无华,简洁有力,不像有些文学作品用华丽多彩的语言去描摹事物,呈现事物的形象,而是提倡朴素美,简洁美。如一篇公文是这样写的: “ 2000 年某天深夜,乌云密布,雷声隆隆,大雨倾盆而下,刹那间,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被一片汪洋吞没。接连几天如注的暴雨,淹没了田野、冲毁了村庄和工厂,交通、电力、通讯一度中断。这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给我乡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段语言就违反了应用文语言的写作要求,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不够朴实、简洁,也有失真实。
三、应用文专用语言
应用文具有独特的专用语言,常见的有以下八类:
1.开头用语。为、为了;根据、按照、遵照、依照; 鉴于、关于、由于; 目前、当前; 兹(指现在)、兹有、兹将、兹介绍、兹
派、兹聘。
2.承启用语 根据……决定,根据……特通告如下,依据……公告如下; 为了……现决定,为……通报如下,现就……问题请示如下;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现就……问题提出如下意;经……批准(同意)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拟采取如下措施; 经……研究,答复如下。
3.引述用语 悉(知道)、收悉、电悉、文悉、敬悉、欣悉。4.批转用语 批示、阅批、审批、批转、转发、印发。
5.称谓用语 我(部)、贵(局)、你(省)、本(部门)、该(处)。
6.经办用语。经、业经、兹经、未经;拟、拟办、拟定;施行、暂行、试行、可行、执行、参照执行、贯彻执行、研究执行;审定、审议、审发、审批;会议听取了、会议讨论了、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强调指出、会议通过了、会议决定、会议希望、会议号召、会议要求、会议恳切呼吁。
7.表态用语。不同意、原则同意、同意;不可、可办、照办; 批准、原则批准。
8.结尾用语。当否,请批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妥否,请批复。(用于请示)请研究函复;盼复;请予复函;不知尊意如何,盼函告;望协助办理,并尽快见复。(用于函)请指正、请审阅。(用于报告)此复、特此专复、特函复。(用于批复、复函)特此公告(通告、通知、通报)。(用于知照性公文)[小结] 应用文同别的文体比较,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是他们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要谋篇布局、用词造句、使用标点符号,讲究条理性、逻辑性,同样使用叙述、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要求准确、鲜明、生动的文风。但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既有与一般文体写作的共通之处,更多的是其在写作知识运用上的独特性,只有掌握其独特性,才能正确、规范地写好应用文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理解了主题的含义,掌握应用文主题表现的方式;了解了积累材料、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了解了应用文的结构要素与要求;也理解了语言运用的要求。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时刻牢记应用文的这些特点,并运用在写作实践中。
[作业]
一、运用应用文专用词语填空:
1.(根据)局X字[2005]第47号请示(精神),经与XX部研究(决定)如下:
2.(依据)部领导指示精神,我局会同XX司XX办公室抽调X名同志组成了“XXX事件调查组”。
3.《XXXX办法》(经)厂务委员会讨论通过,现发给你们,望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切实)执行。
4.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部署机关单位。5.XXX来函(收悉),关于XX一事,我部完全同意(贵)局意见,特此(通知)。
6.(该)生(系)我校XX系XXX专业XX级学员。
二、选择题
1.中年知识分子一般都是中坚力量,担负着较重的工作任务。他们平均每天工作和上下班路途时间为9小时20分,比同时调查的625名其他职工多4.8%。其中,大中小学教师工作时间比工人多11.1%,女教师达10小时30分钟。宁波市的调查,教师工作时间比工人多
15.4%。他们在校加班加点;校外要辅导、访问学生;回家要备课、批改作业。
这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式是(BCD)。
A.引用说明 B.数字说明 C.举例说明 D.比较说明 2.“连锁经营主要是指在零售业、饮食服务业中若干同行店铺,以共同进货、分散销售、统一管理等方式连接起来,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这句话用的说明方法是(D)。
A.举例说明 B.分类说明 C.诠释说明 D.定义说明 3.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邓小平在谈到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时特别强调:“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这就是说,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那就只能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
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
这段文字采用的论证方法是(A)。
A.引证法 B.例证法 C.因果法 D.对比法 4.使用有机肥料,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优良传统。但近几年来,在农村出现了重化肥轻有机肥、重用地轻养地、重产出轻投入的倾向,不少地区农家肥的使用量减少,绿肥作物种植面积下降,大中城市的粪肥、垃圾也很少利用。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普遍放松了对多用有机肥料的工作的领导,没有把它摆到应有的位置;二是积造有机肥料工作的劳动强度大,手段落后,加上农民对土地使用存在短期行为,不愿多投入有机肥;三是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缺乏必要的经济扶持政策。实践证明,长期单一使用化肥,不能满足农作物对多种养分的需要。各地应十分重视有机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鼓励农民多施有机肥料,增加对土地的投入。
这段文字采用的论证方法是(D)
A.例证法 B.对比法 C.引证法 D.因果法
三、概括下列材料的主题。
1.2008年3月11日18时,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第二中学初二学生邵聪府在教室内与本班学生丁楠发生口角,被丁楠持刀刺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3月23日13时,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三岔河镇一辆沿途搭载31名周末返校初中寄宿生的拖拉机坠入道路右侧12米深沟,事故造成8名学生死亡,1名学生重伤,22名学生轻伤。3月24日17时30分,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广武中心学校按路队制组织学生放学回家途中,一辆高速行驶的大货车因司机疲劳驾驶冲入非机动车道,撞向学生队伍,当场造成4名小学生死亡。
(参考答案:这些事故暴露出个别地方安全意识依然淡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还存在严重的漏洞和隐患,教训十分深刻,特此予以通报,以引起重视。)
2.抚顺市顺城区中心小学违规收取赞助费、私设小金库。2006年秋季招生期间,该校向不符合入学年龄要求的54名新生收取了1000-
3000元不等的赞助费,共计收取73000元。2007年该校又将两单位捐资助学款14000元和学生“捐资助学”款6102.3元,合计20102.3元,全部存入个人存折,用于购买办公桌椅。另外,在2006年收取不够入学年龄新生34000元的赞助款,也全部存入会计个人存折,累计公款私存54102.3元。校长王某在任职期间,对该校乱收费、公款私存54102.3元的问题负有主要领导责任。顺城区监察局给予王某行政警告处分,对顺城区中心小学予以通报批评,将所收73000元上缴财政。
(参考答案:为严肃纪律,以儆效尤,进一步推动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要从上述案件中认真吸取教训,从维护群众利益,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加强领导,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治理教育乱收费,不断加大查处教育乱收费案件的力度,以取得令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效果。)
3.某日,某国驻广州领事馆的外交官员去珠江三角洲某市参观,市长亲自接待,但讲不好普通话请了一个翻译,本来 10 分钟就可以讲完的话,结果用了 20 分钟。此外交官用标准的普通话问:广东不是在大力推广普通话吗么?
(参考答案:官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乎办公的效率)
四、指出下列开头所使用的方式。
1.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和我部2008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工作的部署,为提高西部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决定组织实施“西部初中骨干体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参考答案:目的式)
2.2003年6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为贯彻人才强国战略,为西部大开发输送新鲜血液,联合启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今年已是第三年。三年间,一批批大学生志愿者按照全国项目办的统一部署,奔赴西部大地。时至今日,“西部计划”进行得如何?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在西部还好吗?经过几年的实践,“西部计划”该如何发展完善,如何走得更好?(参考答案:概述式)综 合 训 练
一、基本训练项目。阅读下面的这篇演讲稿,归纳出文章的主题,并指出主题的表现方式及语言要求。
你我共创,文明校园。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要做一个真诚的人,而学生的学习也应该首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之人,学做社会中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无不遗憾的发现,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公民的文明素质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新华社10月7日报道了一则新闻:“十一”黄金周的第二天,新疆乌鲁木齐市南山旅游景区出现80多名韩国游客集体捡垃圾的场面,其中包括30多名儿童。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在游览途中看到景区垃圾遍地,便自发地组织起来清理垃圾,短短20分钟,方圆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在驱车将5个装满垃圾的纸箱送至垃圾站后,韩国游客才安心继续游玩。参加集体捡垃圾的韩国游客柳仁圭说:“野外应该是一片净土,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么漂亮的地方却有很多垃圾。” 再来看看我们的孩子们吧。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在文明礼仪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不文明的言行:在家庭中,长辈们重智力学习轻德育教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导致了他们对家人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与父母沟通,不理解家长的辛苦,不珍惜家长的钱财,不分担家庭的劳动,一味索取不知奉献;在学校里,不听从老师的教诲,说一些时髦的脏话,穿一些奇特的衣服,留着时尚的发型;不知道认真学习,在校园内大声喧哗,乱扔垃圾。这些行为直接影响同学们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孔子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文明礼仪时刻提醒我们周围还有别人的存在,我们的行为会相互影响,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一种现代化的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其实,要想成为一名“讲文明,树新风”的时代青年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讲文明语言,做文明学生,平时不讲粗话、脏话;遵守校规校纪,不旷课、不迟到早退、不打架斗殴、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吐口香糖、不乱扔垃圾;仪表整洁大方,在校期间不化浓妆、不配戴首饰、不穿奇装异服;尊敬师长,见了老师主动问好;团结同学,互帮互
助;爱护花草树木、公共设施,不在桌椅上乱涂乱画;不进网吧,提倡文明上网,科学上网;不看不健康的书籍和录像;生活俭朴,不比吃穿,不浪费 粮食。在家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体谅父母工作辛苦,生活节俭。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体现在物质的充足、技术的先进上,更需要陶冶完美的精神、高尚的人格。促进全社会成员健康人格的构建,需要重建礼仪,让人们心灵相通,友好相处,在和谐的社会生活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的满足。这就需要我们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礼仪基础上,重建新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文明礼仪,让中国在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也成为新世纪的“礼仪之邦”!同学们,让我们全校上下,携起手来,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校园的每个角落,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流的现代化名校而不懈努力吧!
二、选择训练项目
阅读下面的通知,理出该文的结构提纲。
甘肃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举行全省首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各市及白银市教育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激发中职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活力,推动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决定举办全省首届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组织
本次大赛由甘肃省教育厅主办,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承办。
二、大赛时间
全省作品会展及评审时间为2013年10月中旬。
三、参赛对象
2007年12月3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
四、比赛项目
(一)小发明小创造竞赛。竞赛的内容:具有新颖、实用、原创并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创作、自行制作的作品,特别是在工业设计和制作领域的创新性、实用性、前瞻性的作品。
(二)创意竞赛。竞赛的内容:学生创作的平面广告作品、动漫短片、住宅室内设计作品。
(三)创业计划竞赛。竞赛的内容: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的创业计划,包括创办企业、创办项目、电子商务等的创业方案。参赛作品、方案要充分体现职业学校的原创性、职业性、专业性,以专业实践技能为基础,鼓励各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和融合,鼓励教师辅导和团队协作。已获得过省级以上奖励或第三方服务设计的产品方案不得参赛。
五、参赛方式。竞赛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团队形式参赛的,可以跨专业组成。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申报日前完成的学生创新创业作品或方案,可分为个人和团队申报作品。
六、申报要求
(一)申报方式:省级比赛以设区市及义乌市为单位,在举行选拔赛的基础上统一组织申报。
(二)申报指标:各设区市申报作品总数量不超出30件,义乌市不超过10件。在选择申报项目时,要注意参赛作品的多样性,合理确定各类项目的具体申报数量。
(三)申报材料:小发明小创造提交实物1件并附阐明作品构思、原理、特点等的简要文字说明10份;广告、住宅室内设计提交图稿1份、作品和阐释创意的简要文字说明的光盘10份;动漫短片提交作品和阐释创意的简要文字说明的光盘10份;创业计划提交文字方案10份并附光盘1份。为便于评审,申报材料以作品为单位分别单独制作(光盘),不要几个申报项目打包成一个光盘。
(四)申报期限:2008年9月30日前,各地统一将申报材料送到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兰州市xx 路xx 号),逾期不再受理。
六、竞赛奖励 : 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分别按参赛作品的10%、20%、30%确定),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名。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一竞赛活动,把竞赛活动列入今年职业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广泛宣传发动,精心组织协调,确保竞赛活动的圆满成功。
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五日
三、实践训练项目。选择下面一至两个问题在同学中展开调查,52 收集相关的材料,并提炼出一个主题。
1.当今中职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材料。2.本校学生今年就业情况调查。3.当前中职学生心理问题调查材料。4.有关中职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材料。5.学生假期活动安排情况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