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实录分析(定稿)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
师:眼睛看到我这来,认识我吗?
生:认识
师:是啊,我姓什么——
生:俞
师:名字叫
生:俞国平
师:对,所以大家都叫我为
生: 俞 老师
师:对,亲热地叫我一声
生: 俞 老师
师: 俞 老师特别喜欢我们同学,我从我们同学身上感受到了好学、热情。掌声送给自己,也送给我,好吗?
生鼓掌
师: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来聊一聊,好吗?
生:好
师:放松一下啊
生:好
师:同学们,俞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礼物,那就是一张图片,仔细看看,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看到了什么呀?看到了什么?谁说?真好,看,他是勇敢者
生:我看到了,这个小男孩的手上拿着大溪地的特产。
师:都看到了吧,哦,他手上拿着的是大溪地的——
生:特产
师:你觉得这个特产是什么?猜猜看吧,很好玩的。你觉得他手上拿着的是什么?
师:小男孩,你来
生:应该是一种超长的布吧
师:超长的布,这是他的猜想。还有呢?大胆猜,猜错了都不要紧。
生:蛇皮
师:这肯定是一条蟒蛇,好长的蛇皮,有点像。还有吗?
师:这是登在报纸上的一幅图,俞 老师一看到我就乐了,这到底是什么呢?所以,报纸上还有这么一行,明日——
生:明日请期待
师:那我们就很期待了,你期待什么?
生:期待最后是什么东西
师:你期待什么?
生:我期待小男孩手上拿的到底是什么?
师:所以这么一幅画,就把我们的,你说
生:把我们的问题那个
师:让我们产生问题
生:被他讲了
师:哦,被他讲了
师:是不是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
生:是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手上拿的到底是什么?哇哦,啥东西?
生:胡须
师:哦,在大溪地——我们一起来读读,生:在大溪地曾曾曾曾曾曾曾曾曾曾祖父是很常见的特产。
师:他想说明什么呢?他想表达什么呢?
生:他想表达他们那里的人都很长寿
师:掌声送给他。具体说说
生:因为他们那一家三代,连他们的曾曾曾曾曾曾曾曾曾祖父的都还没有死掉,胡子都已经这么长了,所以他想表达他们大溪地的人都是很长寿
师:这其实是一家三代,这一家多少代都不知道,是吧。下面,你说说。
生:我觉得是要尊敬长辈。
师:是这个意思,这是你的理解
师:所以,他想表达大溪地这个地方,跟这个同学所说的,这个地方的人很
生:长寿
师:这个地方的环境
生:很好
师:这个地方吃的东西可能,生:很多
师:很多,很健康,就会使我们产生很多的 生:猜想
师:就会使我们产生很多的联想问题,是吧。所以这样的一幅图,尤其是第一幅图,让我们有很多的想法,吊足了我们很多的胃口,是吧。看完这个,我们再来看看。命运——
生:“坎坷”
师:“命运坎坷”就使我们产生一些疑问,谁的?生:谁的命运
师:怎么个?
生:坎坷
师:是不是有点吊我们的胃口。我们猜猜啊,一起读
生:八百年身世写满传奇。
师:有八百年啊,隐隐约约是不是觉得有一种很神奇,是不是很吊我们的胃口,它有没有告诉我们。我们再来看,被誉为北宋生活的全景图。是不知道一点,大家一起告诉我 生:清明上河图
师:看看,是啊,它还进入了我们
生: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镇馆之宝
师:它就是
生:清明上河图
师:当然是电子版的。听说过上海世博会吧,这就是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我们班上也有很多同学进入去看过,是不是在那排了很长的队伍,是不是等的——你说
生:那里超级地挤,经常被挤得满头大汗,而且被挤成了一张纸
师:我喜欢他说的话,听到了什么?一个关键词,那就是非常的——
生:挤
师:挤成了——
生:一张纸
师:掌声在哪里啊
师:厉害啊。是啊,孩子们,好,那我们就先聊到这好吗?笑一笑。
一进画:猜想中放飞思维
课前谈话,看似无声却有声。俞 老师以画引入,以联想为点,放飞了学生的思维,敞开了学生的心扉,既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又为新课的学习作了铺垫。
板块一:讨论《清明上河图》的表达手法
师:上课,孩子们早上好!
生: 俞 老师早上好!
师:请坐
师:孩子们,说到清明上河图啊,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学过一篇介绍它的课文,叫——
生: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师:所以前两天,老师让我们同学回去再自学了一下,请同学们把课文纸拿出来,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已经做过了。课文的每一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它又是怎样介绍的呢?没做的同学不要紧,我们来听听其他同学的,谁来大胆地跟大家交流。孩子你能说说吗?
生:第一段是总的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画长,画高,主要情景及存在的历史。
师:嗯,掌声在哪里?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同意
师:孩子们,这实际上,这些内容都是这幅画大概的一些情况,所以,我们简单地来说,介绍的就是这幅画的什么——
生:概况
师:好的,概况。第二段,谁来?我看我们同学都做了?你来
生:分别介绍了画上的人物
师:一句话说的又清楚又明白,真厉害。向我们介绍了这幅画的人物,人物有多少?
生:五百多个
师:对,因为人物是这一幅画的重点之一。你看我们同学多用心啊,多认真啊。接下去介绍了什么?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
生:介绍了街市上各种人在做的各种事情
师:用课文上的句子来说,就是街市非常地
生:热闹
师:孩子们,你看。整体上写了街市的热闹。课文中的一句话,第一句就告诉我们了,一起来读一读
生:画上的街市很热闹
师:如果说画上的街市是扫过去的一个镜头,那桥北头的这个情景就是什么?谁知道?你能说说嘛?,生:是一个具体的小镜头
师:具体的小镜头,我们就称它为特写镜头,所以,后面一段就是向我们介绍了桥北头特写的镜头,非常地动感传神。我们一起来读读吧。最有意思的是,读
生: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牧马人一下字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惊又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你看张择端的这幅画是多么传神啊!
师:你看,多富有动感啊,那个情景是非常传神地向我们介绍。孩子们,如果说第三段是整体写,实际上也是向我们介绍了整个的什么?街市上整个的?
生:画面
师:对,画面。那就是属于怎么样的介绍呢?孩子们这是什么?
生:“面”上的概括描写
师:下面这个就是
生:句点上的师:谁说,你说?
生:点明中心
师:这个还不算
生:一个具体的点
师:同意他的看法,听说过吗?孩子们,这就是点上的细致,所以这种写法就称为
生:特写镜头
师:对,上面和下面连起来就叫作
生:点面结合师:最后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谁说?最后一段,介绍的是这幅画的什么?
生:向我们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
师:恩,说的多好啊,掌声送给他,说得多好啊
师: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孩子们,我们把目光再来看看上面。介绍一幅画,我们可以先进行概括介绍,还可以进行点面介绍,最后我们可以说一说这幅画的艺术价值。老师建议大家,利用一点点时间,整理一下自己做的预习单,如果你没做的,也可以 从 老师这摘录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
生整理预习单
二进画,概括中感知写法。
《蒙娜丽莎之约》是一篇略读课文,俞老师处理教材大刀阔斧,以阅读为线,写法为珠,捕捉文本特点,通过互文阅读,紧扣“语用”,让阅读习作紧密联系,团结一体,互赢互利。
日常教学40分钟的时间已然有些紧凑。可俞老师却在课的伊始花了10多分钟引入三年级时学的文章《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开展教学。概括中梳理,梳理中学法,旨在阅读中感知文章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为后面的写法运用和《蒙娜丽莎之约》的写作方法学习作铺垫。
板块二:对比阅读,从理解走向表达
师:我真喜欢我们六年级的同学,真是好习惯啊,孩子们,没做完,不要紧,咱们课外的时候再去做一做。眼睛看到 俞 老师这里来,亮亮的。孩子们,我们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世界的 生:名画。
师:这一幅画也是世界名画。它的题目叫
生:蒙娜丽莎的微笑
师:外国人的名字我们可以这样读,我们也可以把他读成——蒙娜丽莎,一起来试试
生:蒙娜丽莎
师:怎么读都可以。所以,这幅画的名称,叫作蒙娜丽莎,也叫做蒙娜丽莎的微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王克楠的,读
生:蒙娜丽莎之约
师:还可以读成 生:蒙娜丽莎之约
师:很好,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没有?
生:预习了
师:读了好多遍了。接下去,我们要做这样的任务。看清楚哦,然后我们还要进行比较,看看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开始吧
(生完成,师巡视)
师:好,同学们,老师真不忍心打断你们的思考,现在我们先来交流一下大家的智慧成果。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蒙娜丽莎魅力无穷,从语言写法上都可以进行交流,开始吧。
生:同桌交流
师:为,把你的手高高举起来,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蒙娜丽莎魅力无穷,今天,俞 老师希望看到很多高高举起的小手,谁来。请这位同学先来说说。
生:我是从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看出来的。
师:好,请同学们把目光聚焦到第五自然段。
生:读第五自然段。
师:能和大家聊聊吗,你读的第五自然段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魅力。
生:
师:他说像的和真人一样,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吗?
生:栩栩如生。
师:还能再说一个吗?
生:惟妙惟肖。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特别要注意刚才我们标出来的词语:脸颊泛着红光,柔和与明亮,真的血肉,惟妙惟肖。
生:齐读。
师:下面的这段内容,谁有补充,谁能来聊聊。你有话说,是吗?请你来聊聊。
生:我找到的是第六自然段。
师:好,请大家把目光聚焦到第六自然段。
生:第六自然段是写蒙娜丽莎的微笑,读描写微笑的句子。
师:说吧。
生:作者用排比的手法说明蒙娜丽莎的微笑是非常美丽的,达芬奇的笔下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微笑有几分神秘,有几人矜持。达芬奇为了画这幅画花了很大的功夫。
师:大家听到了吗?掌声赶紧响起来。这位同学交流的时候说了几个很关键的信息,一个是达芬奇花了很大的功夫,第二说到了作者用了排比的手法,孩子们,这叫会读书啊,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微笑上来,谁再来读一读,你来。
生读。
师:孩子们,这就是作家看到蒙娜丽莎产生的联想,老师再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生读,师:读的真有感觉,他读出了变化,我们一起试一试。腰板挺一挺。目光亮一亮,我们一起试一试。
生齐读。
师:看着微笑有这么多的联想,难怪作者说这是神秘的微笑。这是作者看到微笑产生的联想,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定定的看着她,看着她,仿佛让你觉得:
生:让我感到我仿佛正面对着她。
生:让我感到高兴。
生:有时让我感到端庄,有时让我感到略微含蓄。
师:这是你的感觉,同学们,掌声。
生:这微笑让我感受到了学习的动力。
师:有人说,这微笑特别甜美慈祥,每个人看到这微笑,都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那神秘的微笑,让我们感觉到这名画的艺术魅力。同学们,和清明上河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读第五六段,注意比较区别。
生读五六段。
师:读的真好,掌声送给自己,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都用了排比的手法,生:用的都是点面结合。
师:上面这段都是整个描写,后面一段就写微笑,这叫点面结合。为什么微笑这个点要这么详细的描写,生:这幅画的名字就叫蒙娜丽莎的微笑。
生:这幅画中的微笑有百分之83的高兴,百分之二的愤怒,百分之9的哀伤,是最让人感到难以捉摸,最具有艺术魅力的。
师:看,作者抓住微笑展开特写。作者多厉害啊,用排比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微笑的魅力。同学们,除了刚才我们聊的这些,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这幅画的艺术魅力。
生:请大家和我一起看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两个终于写出了队伍之长,也让我感受到了这幅画的艺术魅力。
师:我看这位同学真会读书,从两个终于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你听到了吗,刚才她说是从侧面描写。我看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谁再来聊聊。
生:请大家跟我看第一段,队伍像一条长龙。作者通过写队伍长写出魅力之大。
师:听到没有,掌声在哪里,说得多好,如果是我,就把长龙给圈出来。继续交流。
生:请看第三自然段,把问句多好,不光关注了这个句子,还关注了句子的写法,最后一个机会
生:请大家看第五段“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近你,”迫不及待的心情跃然纸上,虽然经过了那么多年,蒙娜丽莎依然是那么淡雅,带着磁性吸引着每一位参观者,衬托出它的魅力之大。
师:他从两个近了近了,能有这么多丰富的体会,他说蒙娜丽莎是块磁铁在吸引人。多会学习呀。
师:我们把这些句子都放在上面。仔仔细细看,你有没有发现这部份写得都是作者在干嘛
排队等候,同学们刚才说了很多。
师:但是,但是,蒙娜丽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告诉我们,他为什么不告诉我们,而要这样写呢。和你的同桌讨论,找出理由,现由越多越好。
生:是设置县念,吸引读者好奇心,吊人胃口,使读者更期待往下读。
师:你听到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你们听到了刚才他说设置„„(悬念)俞 老师要请你来说一说,他怎么设置悬念。
生:作者在等待区看那幅画排队时并没有告诉我们蒙是什么样的。
第一段话有没有告诉我们蒙怎么样,他通过„„“像长龙、静静等待„„等待谁呢?谁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设置悬念
师:第二段呢
生:把灰鸽拟人化,灰鸽的好奇更衬托蒙娜丽莎的神秘
师:他并没有告诉蒙娜丽莎什么样,他只是告诉我们是一个美丽的女子。
师:是呀,这位同学刚才说到用灰鸽来衬托,显示来这的不容易,到底是怎样的一幅画呢。
继续来交流
生:下面说的是蒙娜丽莎是最著名的肖像画,师:但是他就是学告诉你蒙到底是什么样
生:人多,但是蒙娜丽莎到底是什么样,还是不知道
生:还是不知道,仍然是设置悬念
师:最后一个
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到了陈列室门口,虽然到了,他就是不告诉你他是什么样的师:这样一来,就把我们读者的胃口给吊住了,让我们读着读着就很想去看看蒙娜丽莎是什么样的。作家王就是这样设悬念,(板书,设置悬念)让我们感受到这幅名画的艺术魅力。
师:这是什么描写呀
生:侧面描写,那上面那个就是正面描写
师:孩子们,这就是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
师:哎,刚才说了这是什么地方
师:中国馆,中国馆里可有„„清明上河图,他吸引着多少人去参观,我们同学有没有去参观,谁来说说当时你是什么感受
生:看到时,感觉那一树一人都是真实的,师:你当时去排队了吗
生:排了,是长龙
师:孩子们,尽管我们很多都没有去,不过不要紧,我们虚拟。假如,你就来到了中国馆,就站在外面排队,你可能很早很早就来了,你去干什么呢?你在外面等了很长久是为了什么呢,可能等了五个小时,你可能到他边上了,你可能还没有看到他,你的心情有多么地„„
师:这样吧,孩子们,接下去,我们做一个小小的练习,请你以蒙娜丽莎的开头的写法来重写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开头部分,我们也来设置一个悬念,有困难的同学写一个,有能力的同学写三个四个,就把读者的胃口吊住。
学生练笔。
师:先把笔放下来,我看同学们至少有两个、三个悬念了。把你的手高高举起来,你很想说对吧
生:我在中国馆门口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每个人都在静静地等待着,大家都急切地想看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师:这是他做的第一个悬念,把目光聚焦到屏幕。有没有告诉你这幅画怎么样,写出了队伍之长。
生:一群鸽子在天上飞着,久久地注视着我们,可能在猜想,可是猜得到吗,那可是有有八百年历史了。
师:他采用了课文的鸽子进行衬托,可是这幅画是什么样的告诉我们了吗
生:长龙似的队伍慢慢移动着,终于踏进了中国馆的台阶,我终于看到了那幅画,那幅各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
师:他用了几个悬念,(三个)。让我们感受到清明上河图的艺术魅力,真好,活学活用。
生:我们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前排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在静静等待着
师:这是第一个悬念,还是写队伍很长。
生:汗水不断从额头流下来,这已经是第四百九十九颗汗珠了。
师:停,你们听到了
生:眼看越来越近了,我们越来越激动,知道我们等什么吗?正等着从北京首都运送过来的清明上河图。听说是经过多方协商才能暂时运送过来的。
他用了两个悬念,我觉得最好的是四百九十九颗,写出了等待地漫长。
生:这幅画就是诞生于北宋张择端笔下的,描绘了北宋首都汴梁热闹街市的清明上河图。„„其它同学还有说说吗
生:我们在中国馆面前排着队火红的太阳炙烤大地,望着情前的中国馆和想象中的清明上河图,我心中不免有一丝激动和疑惑,它到底长什么样,为什么名扬中外呢。我离入口越来越近,可却被人群遮了个严严实实,我努力张望却怎么也看不见。
师:老师很想把他的悬念投影出来,我们一起来分享。
第一个悬念,写环境,太阳的热,自已在排队,队伍像巨蟒,但是在干什么呢?
第二个悬念,心中不免有一丝激动与疑惑,可是是什么呢,它长什么样呢,为什么名扬中外呢,可是告诉我们蒙是什么样子吗?
第三个悬念,我离入口越来越近,但被遮得严严实实等啊等,却怎么也看不见,你看,我们这样写才会让读者有兴趣读下去,清明上河图才更吸引人,文章才能更出色。
想不想看看 俞 老师怎么写的,俞 老师做了四个悬念。
齐读:我们在中国馆外面静静地等着,阳光眼,汢珠子密集的,脸上似乎有小在动,原来是汗水往下淌,就像长龙一般向前望去,没有尽头。等呀等,就是为了一睹他的风采,这艺术瑰宝,稀世珍宝他已经有八百多年历史了。好不容易有一阵水花漂过,可过了一会,马上又是一阵,但毕竟近了一点了,又近了一点了,我终于可以目睹他的真容了,这就是清明上河图。
„„
师:你看,你们所写的也不差 于俞 老师课外可以修改一下,有的还可以 从俞 老师这里借用一下。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介绍一件艺术品可以用点面结合,还可以用设置悬念。
三进画,对比中浅用写法
新课教学开始就放手让孩子自学《蒙娜丽莎之约》,学生的目标很明确,对比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相同和不同,交流反馈后,得出用“悬念设置”的写法来侧面描写,烘托名画的艺术魅力,进而再花了8分钟左右让学生运用此写法重写《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开头,后再交流、反馈。知法后用法,内容来自课文,形式来自课文,很好地诠释了“语用”,而我们的孩子亦是融会贯通,写得有声有色。尤其是教师的范文引领,悄无声息地在孩子心间荡起涟漪。
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本为一家。细品整堂课,首尾呼应,画中有画,读中学法,法中学法,由此,我想,我们日常的阅读教学也不应该再只是纯粹的阅读,就让我们的阅读教学也为写作教学服务吧!
一、单元习作,阅读中习作
我们的课文单元主题编排,每个单元的习作、阅读主题都是一样的。如六下第二单元,主题是了解民风民俗,体会写法。如《藏戏》,从全文看,先写形成,再写艺术特色,我们也可以让孩子们模仿写写婺剧、烧饼、九进厅等等。《和田的维吾尔》首尾呼应,中间部分从热爱土地、爱美等几个方面分述,可引导孩子模仿写写。
读中写,读写结合,千万不要再老套作文教学——将单元的习作教学置底!
二、片段练习,阅读中习作
文章,是由一句,一段组成的,要想写好文章,就必须关注片段训练。片段传神了,文章才会丰满。如:《北京的春节》,我们可以捕捉到第7自然段是总分结构,描写除夕的热闹,我们可让孩子们以“元宵节真热闹!”“重阳节真热闹!”等开头运用写法。
三、多文整合,阅读中习作
我们可以把单元中几篇文章整合阅读,写作,也可以课外搜集相关内容,相同写法或不同写法的文章对比阅读再习作,拓宽孩子们的写作思路,提高写作能力!
读写结合,让写作在阅读中盛开!
第二篇: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激趣导入,检查预习
师:美妙的乐曲让人陶醉,杰出的画作令人百看不厌,有这样一幅画,画面中人物那稍纵即逝,难以觉察的微笑,500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探寻的目光。1963年,这幅画远赴重洋,在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展出,作者王克难先生有幸看到这幅画,并用生动而细腻的笔触,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写了下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共同感受蒙娜丽莎的迷人的风姿,感受作者那细腻的笔触。
(师板书课题,读课题。)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里的几个字音,容易读错,老师摘录了出来,(多媒体出示)谁来读?
(生读:肖像。脸颊。悄然。难以捉摸。矜持。)
点评:文中虽然没有生字,但“悄、捉摸、颊”这几个字,学生在朗读中容易出现错误,教师有必要强调。
明确学习任务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为了能更深入地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编者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学习建议,你们读读连接语中的内容,看一看提出了哪些学习要求?
生: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再把课文中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对照插图多读几遍。要求进行学习。(多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生:(读)“默读课文,想一想,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书上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学)
点评:紧扣文前连接语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感受画作的魅力。给学生留下了较为充足的时间,读、悟、批注,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
感受魅力,领悟写法
师:分享是快乐的,我们来分享你们的学习成果。
生:“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她能从大洋彼岸飞来与我们相约。我猜想今天来„赴约‟的人一定很多,但队伍之长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这一句写出了这幅画的魅力。
师:你很善于发现,这几句话没有直接介绍画作,而是通过描写参观的人多衬托出画作的魅力,这样的描写方式我们称之为——
生:侧面描写。
师:还从哪些这样描写的句子中看出画作的魅力?
生:“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这是个比喻句,把参观队伍比作长龙,从前来参观的人之多,场面之盛大可以看出画作具有魅力。
师:你对语言有着较强的感悟能力!
生:“她,就是诞生于达?芬奇笔下,永远面带微笑的„蒙娜丽莎‟!”我从“诞生”这个词可以看出来,只有人出生或国家成立才能说诞生,而《蒙娜丽莎》是一幅肖像,也用了“诞生”,所以我觉得画作很有魅力。‟
师:你抓住关键的词体会,值得学习!
生:“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她才能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从这一句可以看出,她是多么珍贵,由此可以体现出她的魅力。
师:作者不光从侧面进行描写,还直接介绍了画作,直接介绍画作的描写方式又叫——
生:正面描写。
师:你们看一看哪几个自然段直接介绍了画作?
生:我认为是第五、六、七自然段。
师:那我们就重点交流这一部分,谁先说?
生:第五自然段中“她的脸颊泛着红光……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读着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蒙娜丽莎她一头乌黑的头发,柔和的眼神和真实的嘴唇,一切都像真的一样。
(多媒体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语句)
师:你谈了自己个性的理解,就这部分内容,有补充吗?
生:读着第五自然段,看着画面,我觉得蒙娜丽莎像真人一样,看着我们。
师:如果说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达?芬奇把这幅画画得怎么样?你会用什么词?
生:似真亦幻。
生:逼真。
生:惟妙惟肖。
生:栩栩如生。
师:理解了这些内容,谁愿意读读这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们再看看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观察的?
生:他先写了随着队伍慢慢走近它,从远走到近观察这幅画。(板书:远一近)
师:你抓住了文章的细节进行交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第一句话“那幅画不大……”,看一看,这是写了画面的——
生:整体。
师:先从整体人手,又介绍了局部,就是从整体到局部描写。(板书:整体一局部)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弄清了作者的观察顺序,老师还希望大家动情地朗读屏幕上的这段话,谁愿意读?我先起个头:“她的脸颊泛着红光——”
生: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第六、七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语句表现出画作的魅力呢?
生:我觉得还有这句: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这是作者想象蒙娜丽莎的内心世界。
师:你是在提示大家关注作者采用的表达方式,是吗?
生:作者采用想象的表达方式。
师:你给大家一个思考的方向。我们就来关注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同学们,当你面对着这样的微笑,读着这段文字,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
生:那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师:你是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来!
生:我想说的是作者能观察得这么细致,说明他对《蒙娜丽莎》非常喜爱。
生:蒙娜丽莎的微笑耐人寻味和难以捉摸,我觉得这种感觉不是—般的画家所能表现出来的。达.芬奇具有高超的画技,画出这幅非常有魅力的画。
师:对呀!达?芬奇用高超的画技揭示着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王克难先生则是用动情的、诗意盎然的语言,揣摩、解读蒙娜丽莎那神秘微笑背后所蕴含着的复杂而又丰富的情感。这段话老师也很喜欢,也想读一渎,愿意听吗?
生:愿意。
(师配乐朗读后学生配乐朗读、齐读。)
师:是啊,蒙娜丽莎那成为千古奇韵、常人难以企及的微笑是达?芬奇天才想象力的表现,读——
生: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师:同学们,你们再读读这个自然段,作者仅仅写了想象到的内容吗?
生: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这是作者直接从画面看到的,我读这句话的时候,就仿佛看到蒙娜丽莎那微笑,就感觉她有话跟我说。
师:也就是说在这个自然段中,作者不光写了自己看到的,还写了自己想象到的,把看到情景和想到的融合起来,把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背后丰富情感用语言描写了出来。理解了这些内容,我们再来读一读第六自然段。
(四名学生每人一句,最后一句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蒙娜丽莎的微笑怎么样,你会用什么词?
生:难以捉摸。
生:我觉得应该是“神秘”。
(师板书:神秘)
点评:文章的第六自然段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把握住了三个层面,一是通过观察感悟画面的美,二是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三是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合作交流,尊重个性理解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重点交流了文章的第五、第六自然段,感受着画作的魅力,这篇文章里还有一些语句也表现着蒙娜丽莎这幅画作的魅力,请四人小组开始交流,特别关注一下文章的第七自然段,把你个性化的理解和同桌去分享,到目前为止没有发过言的同学,一定要争取这次机会,好,开始。
(学生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我在参与交流的过程中,有位同学说第七自然段能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生命力”,有了背景的衬托,使画中蒙娜丽莎人物的形象更加具有生命力。
师:蒙娜丽莎温婉端庄,在她的身上展现着人性美的光辉,她的美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性别,超越了地域,难怪作者会这样激动地、动情地、大声地说——
生:“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点评:对于略读课文而言,教学要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求精的部分必是文章的重点内容。本环节中,孟老师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作者描写画作的第五、六、七自然段。在体会画作魅力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作者介绍画作时的观察顺序和表达方法,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
回顾整体,揭示课题
师:你们的精彩朗读让我感动。我们再看课题,课题是《蒙娜丽莎之约》,明明是作者欣赏画,为什么课题当中要用一个“约”字?
生:排队的人那么多,想要见到《蒙娜丽莎》,需要预约。
生:我觉得作者想体现出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只有和真人在一起才能用“约”字。
师:把蒙娜丽莎当真人看待,也可以说这幅画画得逼真形象,就像跟真人一样,还有别的理解吗?
生:第七自然段说蒙娜丽莎非常具有生命力,作者说蒙娜丽莎之约就好像他和蒙娜丽莎是朋友,要约在一起相聚一样,看出了蒙娜丽莎的生命力。
生:作者看到这幅画心里非常激动,是心灵之约。
师:好一个“心灵之约”,画面的美对作者的精神引领,也尽在“约”字之中。
师:画面散发着魅力,同样这篇文章的语言也散发着魅力。请大家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感受画面的魅力和作者细腻的笔触。试着把自己喜欢的语言背下来,开始。
(生读课文并试背)创设情景,介绍画作
师: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那就是与蒙娜丽莎相约。假如中国政府和法国政府经过多次交涉,这幅画能够远渡重洋来到宁夏,就在我们上课的现场展出,假如说你就是这幅画作的解说员,你会怎么样用语言把这幅画作介绍给老师?介绍的过程中,可以介绍画面的局部,可以整体介绍,还可以结合资料进行介绍。
(学生准备后指名说,教师指导。)
拓展延伸,感受绘画艺术魅力
师:这幅画的作者是达.芬奇。(多媒体出示画像)他具有多样的才华,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杰作,我们一起来看。(配乐展示画作)
(学生观看)
师:画中人物是如此平静,一幅幅画作融入着达?芬奇的理想、智慧以及他的精神追求,一幅幅画作是达?芬奇才情魅力的展示,最后的这幅画,是最后的晚餐,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也是我们今天作业里面的一项内容。
师:今天的作业是:第一,搜集这幅画作的资料,欣赏这幅画作。第二,选择一幅画作进行介绍,可以是《蒙娜丽莎》,可以是达?芬奇的其他画作,还可以是我们喜欢的画作。第三,搜集欣赏其他艺术形式,感受艺术魅力,办一期手抄报。这三项作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项完成。下课!
点评:紧扣单元主题及课文特点,由课内引申开去,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感受绘画艺术的魅力,受到艺术的熏陶;作业没计也紧紧围绕单元训练重点,由易到难,供学生自主选择,突出了重点。
总评:
一、体现了略读教学的特点
略读课讲究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提倡给予学生更多自读和交流的实践机会。孟老师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前的“连接语”,设计了统领全文的大问题:“你从文中哪些描写中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充分放手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潜心感悟、动手批画。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虽然也融合运用了精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之处、精彩之处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品味,但始终紧紧围绕主问题展开,主线明晰,凸显重点。
二、实现了语言的积累与语言运用
孟老师将画作和文章有机整合,引导学生观察画作、赏析语言、品味写法。在短短的略读课上,给予学生较为充足的时间朗读、背诵,还创设了小解说员介绍画作的情境,鼓励运用,完成了语言“吸收”与“倾吐”的过程,提供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实践机会。
三、渗透了方法的指导
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本节课,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画作魅力的同时,渗透了“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发挥想象”“由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等写作方法的指导,为学生今后的自主阅读、读写结合奠定了基础。
四、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和延伸
为突出本单元的“感受艺术的魅力”的主题和“……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的训练重点,通过播放、欣赏达?芬奇的其他画作和有层次性的自选作业,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构建了课内外的联系,让学生在欣赏画作、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继续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艺术的情操。
最后,提出一点自己的思考,特别希望能引发孟峰老师以及自身素质较高的老师们的共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应适当地退避、更多地放手,让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学生的精彩才是课堂真正的精彩!
第三篇: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1
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是世界著名艺术殿堂卢浮宫的镇宫三宝之一,足见此画的艺术价值和重要地位。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画中人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倾倒了无数高官贵胄,文人雅士......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的永恒美。
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一、初读课文,粗知大意。先让学生速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大致理解有关词语,并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二、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第二遍布置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找到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图文对照和资料的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体会她的舒畅温柔、哀伤、亲切和矜持。引导学生重点交流从哪些具体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作者看到这幅画想到了什么。学习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蒙娜丽莎描写生动的。
作为语文教师,我知道教学时要时时关注插图,让文章的描写和插图结合起来,真正感受达。芬奇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借此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们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诠释应该是不确定的,教学中学生的感悟言之有理我都认可,并启发学生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去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但由于时间关系,没给学生充分看图的时间。所以学生的语言依然有些贫乏,蒙娜丽莎的美丽与魅力感受不够深入。
三、从1——4自然段,等待的过程感受名画的魅力。让学生找句子感悟这部分略讲,最后引出文章的结尾。
课后,我与同年级老师交流研讨,形成以下反思:
1、作品形成的年代背景及作者的经历、思想和情感以及创作的原因、过程以及人们对其的评价等这些课外资料的补充很到位,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名画。
2、学习《蒙娜丽莎》这类文本其实是高要求的看图学文,它的高就体现在从艺术角度,凭借联想和想像,透过表象洞穿其五脏六腑。如从人物的穿着打扮透视其身份地位,从人物的脸部表情、眼神、笑态等透视其丰富的情感世界。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审美,提升审美情趣,在艺术作品的赏析中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文化品位。
3、赏画赏文并举,以赏文为重。 “图”是对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对客观事物的记载,赏画是为了更深刻地赏文,赏文是为了更准确地赏画。赏文就要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品味、去思考、去发现,去领悟表达的方式,遣词练句的匠心,如相似联想,因果想像,修辞的运用,语言的风格等,从而习得方法,内化语言,提升欣赏表达的能力。
4、整堂课在时间方面把握还不够自如,结尾很匆忙。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2
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法国的卢浮宫有三件宝,其中之一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几百年来,《蒙娜丽莎》让人百看不厌。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永恒的美。
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可谓是介绍艺术品的传神之作。
课前,来自宁夏的孟峰老师安排同学去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对名画有初步的认识。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的永恒美。
初读课文,粗知大意。先让学生速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大致理解有关词语,并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这个环节应给学生提供交流时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第二遍布置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找到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图文对照和资料的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体会她的舒畅温柔、哀伤、亲切和矜持。引导学生重点交流从哪些具体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作者看到这幅画想到了什么。学习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蒙娜丽莎描写生动的。
然后当解说员,向别人介绍这幅画。
课尾引入达·芬奇的另一幅名画《最后的晚餐》,教师作简单的讲解,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
整个课堂教学设计合理,环节连贯,看得出孟老师做了精心的准备。语言简练,仪态大方,作为一个老教师,很值得我学习。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3
在我和学生课前的广泛收集下,真的找到了相关资料、我恰当的引入到课堂中、如在欣赏肖像画的面部表情感受微笑的神秘时,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出示了法国巴黎卢浮宫公布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更加具体的展示出达、芬奇天才的想象力,精湛的绘画技艺,更加体会到了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的永恒美、当学完文后,生成创新时,学生颇有感触:原来艺术有这么神气的魅力!我学会了如何欣赏名画,还知道了怎样学好这类文章。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4
《蒙娜丽莎之约》一课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文中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整篇文章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可谓是介绍艺术品的传神之作。因此,课前我安排学生广泛收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并做好资料卡。由于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在本节课中要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的永恒美。
首先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接着让学生带着这份情感朗读,理清叙述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然后围绕着“从文中的哪些具体描写中你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这个问题进行本节课的学习。课堂是每个学生的,因此,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交流了解课文内容,在感受名画魅力这部分,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他们独立的学习,找到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图文对照和资料的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体会她的舒畅温柔、哀伤、亲切和矜持。从而感受到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并且让学生在评价与朗读中充分展示自我。而作为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机会引导学生感悟、概括。学习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蒙娜丽莎描写生动的。
在理解感悟到了这幅名画的魅力之后,选择了我校优秀教师尹丽老师的作品《牧羊人》,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角度,学习并运用本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向大家介绍这幅画。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再一次的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总之,本着尊重学生,一切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的态度,在本节课中我尽量做到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习成为他们自己的事情,成为我的学习我做主的课堂,一节课上下来觉得还有好多地方做得不到位,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足之处。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5
作为语文教师我知道教学时要时时关注插图,让文章的描写和插图结合起来,真正感受达芬奇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我要要借此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和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诠释应该是不确定的,如果教学中学生的感悟言之有理均要认可,并启发学生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去看蒙娜丽莎的微笑。
我也尽力去做了。可是当这幅画出现在孩子的面前时,学生有些惊讶,接着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画面,可是几个孩子起立后又得确实呆立,后来有几个学生开始发言开始描述画面,可是那语言依然有些贫乏,蒙娜丽莎的美丽与魅力已经在个别学生的描述中荡然无存,我知道在这方面的审美,学生还不具有。看来多方面教育学生还是必要的。好在看她的面部表情时孩子们又恢复了原有的状态。
一课下来我觉得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待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有待于提到。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6
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是世界著名艺术殿堂卢浮宫的镇宫三宝之一,足见此画的艺术价值和重要地位。对于这篇课文的讲解,我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下面是我的教学反思:
1、作品形成的年代背景及作者的经历、思想和情感以及创作的原因、过程以及人们对其的评价等这些课外资料的补充很到位,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名画。
2、学习《蒙娜丽莎》这类文本其实是高要求的看图学文,它的高就体现在从艺术角度,凭借联想和想像,透过表象洞穿其五脏六腑。如从人物的穿着打扮透视其身份地位,从人物的脸部表情、眼神、笑态等透视其丰富的情感世界。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审美,提升审美情趣,在艺术作品的赏析中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文化品位。
3、赏画赏文并举,以赏文为重。 “图”是对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对客观事物的记载,赏画是为了更深刻地赏文,赏文是为了更准确地赏画。赏文就要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品味、去思考、去发现,去领悟表达的方式,遣词练句的匠心,如相似联想,因果想像,修辞的运用,语言的风格等,从而习得方法,内化语言,提升欣赏表达的能力。
4、整堂课在时间方面把握还不够自如,结尾很匆忙。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7
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是世界著名艺术殿堂卢浮宫的镇宫三宝之一,足见此画的艺术价值和重要地位。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都不同,可以说她微笑一直是个谜。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这么长的一篇课文不可能面面俱到,课文中这幅名画的描写5/6/7三个自然段是重点,于是在教学中我把重点落在了这三个自然段中。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感觉自己在以下几方面做得还可以;
一、优美的语言
这篇文章的本身的语言非常优美,如何让学生走进那幅画,真正地通过文字去读懂这幅画的内容就需要教师的语言引导。一开始,我就用抒情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花,是学生对画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一位女子她美丽而端庄,有一位女子她神秘又妩媚,有一位女子她贤淑又多情,想知道她是谁吗?你看,她款款地向我们走来了。出示图片。让我们轻轻地呼唤一下她的名字吧!”“想不想和这么美丽的女子有个浪漫的约会呀?让我们赶紧与蒙娜丽莎真诚相约吧!” 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无疑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进入了状态。
二、注重朗读。
1、教师的泛读。为了营造一种宁静淡雅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蒙娜丽莎的美,为了让学生真正进入那美妙的语言中,我配上舒缓的音乐,用自己动情的朗读把学生带进了文本。
2、指导学生朗读。在教学重点段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时,指名让学生读,体验那微笑的神秘与美丽。
3、采用多种方法读。教学中我采用各种各样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蒙娜丽莎那迷人的微笑。泛读、指名读、引读、齐读各种方法穿插进行。
三、把握了略读课文的特点。
略读课文的教学只有一课时,因此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 因此略读课文在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自主阅读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运用平时所积累的读书方法,充分享受阅读乐趣。要让学生自己读懂读会,应注重学生的阅读过程,老师只是起一个引领、点拨的作用。
在处理教材时我就重点把握了这幅画像的教学,抓住蒙娜丽莎的真、美、神秘展开教学,而把前面四段和最后一段教学简化了,只通过一个口语练习简约了,“怪不得她飞度重洋来到纽约时;怪不得……怪不得……怪不得……”。这样把重点段的教学凸显了。
反思:
1、原本在设计中也应让学生体验作者的写作方法,比如:细腻的刻画、有序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在教学中很难穿插。结果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2、在指导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时指点还不够到位,王雷英老师提出还可以让学生把那些词语画出来,通过再现,让学生一看到画马上能浮现出这个词语,有遗憾。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8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
蒙娜丽莎这幅世界名画可不是一般人欣赏了得。在办公室里与老师们交流时,也没觉得蒙娜丽莎没有多美。是呀,作者描写得太迷人了,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让通过品味语言文字之美感受艺术的魅力,这不正是我们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吗?
学习《蒙娜丽莎之约》这篇课文,我先和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了课文的顺序:等待——观赏——震撼。直奔描写蒙娜丽莎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边读边找出体现这幅画魅力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到了相关句子,尤其是蒙娜丽莎那迷人的微笑学生感受非常深刻,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继续仿写排比句:那微笑,有时让人感到有几分嘲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如阳光,充满温暖和希望;那微笑,有时又让人觉得富有生机……我们还读了关于对这幅画微笑分析的`相关资料,孩子们都能感受到达芬奇画技的高超与精湛。在分析背景以及身姿时我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地演绎了整幅画的巧妙构思,惊叹之余就不难理解作者内心的震撼了。
结束时我们还是照例提出不懂的问题,最后聚焦在关于画面中蒙娜丽莎没有眉毛的问题,孩子们猜想着:可能是那时女子以没有眉毛为美(春颖)。我把这个问题交给了他们课下查阅资料,午写时晓磊把打印好的资料交上来,全班明晰了这个问题,对这幅画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世界名画的无穷魅力,并且有了更深的探究,开始关注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的故事,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9
通常情况下课前都要作预习,因此学生对课文并不陌生,且到了高年级,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并非难事。因此,到课堂上。如果教师仍然让学生读他已经熟知了的课文,能激起学生多大的阅读热情可想而知。
我把课文的呈现形式作了改变,课文重又有了陌生感,加之配合画面和音乐。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这一点对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她,就是诞生在达芬奇笔下的──
生:蒙娜丽莎。
师:把她的名字读得好听一点──(生读)你们读出什么味道了么?
生:我读出了对“蒙娜丽莎”的敬仰。
生:我读出了等待。
师:确实,等待是一种向往,等待是一种心灵的期盼,等待就是为了这样的相遇。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的──“蒙娜丽莎之约”。(板书课题)
师:快速地朗读课文,再读正确、读通顺,想一想:课文哪几段着重向我们描绘了这一幅世界名画。(生读)
这样,能让孩子就着纽约大都会的图片轻轻地朗读课文前几自然段,更简易直接更有效扎实,学生被深深地吸引,在沉静中真正走近文字,走进阅读。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10
前两天,刚上《蒙娜丽莎之约》一课,感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美。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文字的描述和课文的插图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达芬奇名画的艺术美,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
对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解释是不确定的,作为小学生,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就达到一定的要求。当我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时,学生有些惊异,有些哗然。接着我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课文中的插图时,他们的语言显得贫乏无力,蒙娜丽莎的微笑在他们的脑中已荡然无存。我知道他们没有那么高的想象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自己的启发性教学有待于探索,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有待提高。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11
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是世界著名艺术殿堂卢浮宫的镇宫三宝之一,足见此画的艺术价值和重要地位。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画中人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倾倒了无数高官贵胄,文人雅士....
上课伊始,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抓住两个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1、这幅画有什么样的魅力(价值)?
2、请生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从整体入手,感受了画的整体美,再由面部表情和画面布局体会它的神韵美。这些环节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和交流均能圆满落实,可是如果能通过补充资料更加深入的感知这幅画的不朽价值该多好呀!
在我和学生课前的广泛收集下,真的找到了相关资料。我恰当的引入到课堂中。如在欣赏肖像画的面部表情感受微笑的神秘时,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出示了法国巴黎卢浮宫公布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更加具体的展示出达。芬奇天才的想象力,精湛的绘画技艺,更加体会到了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的永恒美。当学完文后,生成创新时,学生颇有感触:原来艺术有这么神气的魅力!我学会了如何欣赏名画,还知道了怎样学好这类文章......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12
学习《蒙娜丽莎之约》这篇课文,我先和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了课文的顺序:等待——观赏——震撼。直奔描写蒙娜丽莎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边读边找出体现这幅画魅力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到了相关句子,尤其是蒙娜丽莎那迷人的微笑学生感受非常深刻,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继续仿写排比句:那微笑,有时让人感到有几分嘲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如阳光,充满温暖和希望;那微笑,有时又让人觉得富有生机……我们还读了关于对这幅画微笑分析的相关资料,孩子们都能感受到达芬奇画技的高超与精湛。在分析背景以及身姿时我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地演绎了整幅画的巧妙构思,惊叹之余就不难理解作者内心的震撼了。
结束时我们还是照例提出不懂的问题,最后聚焦在关于画面中蒙娜丽莎没有眉毛的问题,孩子们猜想着:可能是那时女子以没有眉毛为美。我把这个问题交给了他们课下查阅资料,午休时把打印好的资料交上来,全班明晰了这个问题,对这幅画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世界名画的无穷魅力,并且有了更深的探究,开始关注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的故事,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13
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是世界著名艺术殿堂卢浮宫的镇宫三宝之一,足见此画的艺术价值和重要地位。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画中人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倾倒了无数高官贵胄,文人雅士……教学后我进行了认真反思:
一、巧设问题,引导自学。
上课伊始,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抓住两个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1.这幅画有什么样的魅力(价值)?
2.请学生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从整体入手,感受了画的整体美,再由面部表情和画面布局体会它的神韵美。 这些环节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和交流均能圆满落实。可是如果
二、说写结合,培养能力。
结合本组课文的口语交际,刚好是说说身边的艺术。可以是一幅画、一首歌、一件工艺品等。所以学完这篇文章后就结合口语交际进行交流,很多孩子也讲到了达芬奇笔下的“最后的晚餐”等优秀作品。会观察的同学就会看到班级里墙壁上的同学们的作品进行描述。
也因此课后的家庭作业就是写一篇作文,身边的艺术。批改后发现他们写得很不错,学以致用,都用上了《蒙娜丽莎之约》里面的很多手法来描述。
然而,如果在学生交流,感悟画的神韵美后,教师若能通过补充资料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感知这幅画的不朽价值该多好呀!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14
我们学校里进行一次教师教学设计比赛,我们六年级老师备的课文是《蒙娜丽莎之约》,这篇课文曾听蔡爱朵老师上过一节教研课,时间也过去比较久了,也记不起她当时是怎么上的。为了完成这个设计任务,我把这篇课文读了很多次,虽有一点想法,但是还是理不出什么头绪。于是我就翻阅一些课文的相关资唐小燕料,但是资料看的越多,受到干扰也就越多。本来自己还有一点想法,被这些教材分析,教材建议一看,觉得自己那点想法很肤浅。设计又搁浅了。正当我无从下手时,忽然想起我们的教导主任彭永帆老师在我上的教研课的评课会上谈起对阅读教学的看法,他说,阅读教学应该从习作的角度来教阅读。回想他的话,我回过头再读读课文,仔细研究一下课文段落结构和写作特点,忽然有了设计思路,何不以写作的思路来教这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学时间一般为一个课时,因此教学内容的取舍尤为重要。不能面面俱到,否则只能是蜻蜓点水,华而不实;假如有所侧重,训练才有所落实,学生才有所得。基于这样想法,我觉得高年级学生的略读课文教学,不能只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更要教给学生的是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和了解作者有序观察和描写事物方法,于是我把这节课设计定位“从写作的角度来教阅读”。无论是字词的斟酌推敲,还是画面人物片段的解读,力求使人物立体鲜明。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螺旋上升,达到学语文用语文的教学目标。
于是我马上行动起来,把教学环节分为五个板块,首先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这个环节是组织学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利于课文学习,对名画有初步认识。接着环节是:明确要求,完成自学,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不能盲目去学习。第三个环节是交流自学,初识魅力。这个环节,在学生交流自我学习中,引领从文章多方面描写中感受这篇名画的魅力所在。第四个环节是感受魅力,体会写法:这部分教学是这课的重点,教学设计突出了重点,即: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教学时注意勾画出插图描写的文字,引导学生交流细节描写中感受到什么。并从中感悟写作方法和有序观察和表达。最后的教学环节是迁移写法,提高能力。这里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课文习得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迁移到描写其他的名画或其他事物,致力于学以致用;课后推荐阅读提高的美的鉴赏能力。
这样的设计,我觉得让学生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揣摩作者有序观察、描写画面的方法。并且在语言学习中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设想比较美好,不知能不能得到认可,于是拿这个教案设计参加比赛,没想到和蔡老师的教案一起得了个一等奖。既然是自己设计的教案得到认可,我于是就着手进行教学呈现,并认真地做了PPT。上课之前是胸有成竹。但是一上课,发现一节课35分钟很难完成这么多的教学任务,这个教案我上了2节课才上好,在课呈现中,发现学生对名画的欣赏兴趣不是特别高,课堂有的沉闷。
上完课,把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自己一节课的设计上成两节课的结果,与办公室的同事交流探讨。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进行思考,我觉得对学生对艺术的喜爱程度以及小学生的艺术的鉴赏能力估计偏高,现在想想,别说学生,连我这个老师对艺术也是门外汉,门外汉教学生去阅读欣赏描写这样一幅世界顶级名画文章,确实有点班门弄斧。另外,我觉得在备课时,还是从教的角度考虑的比较多,学生的实际情况想的相对少些。备课上课应该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案,才是教学真目的。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15
学生在课堂内通过多次的阅读解决了导读部分提出的两个问题“蒙娜丽莎”画的魅力和领悟作者“写实与想象结合”的写作方法,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还比较明显。可是,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堂上“精”的成份过多。新课标指出,略读课文是粗略地掌握课文内容,用所学过的方法自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解决疑难。在我的课堂上,“牵”得过多,“放”得太少。学习课文5-7自然段,通过自读、交流的方式展开,在全班交流这一环节,学生从各自的角度谈到名画的魅力,我却“平均用力”,逐处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并逐段进行朗读。在体会作者写作方法环节中,我依然重蹈覆辙,没能引导学生结合所掌握的写作方法和此文对比,而是让学生先用笔把写实部分找出来,然后进行对比朗读,体会“联想、想象”对文章表达的作用。
课后反思我的这种“不放心”是多余的,从学生精彩纷呈的课堂反应就可知,学生完全有能力自主学习。这样,使学生失去了锻炼提高的机会,挫伤了其学习积极性。
第四篇:《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蒙娜丽莎之约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是引领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还要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本文细致的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她天才的想象力。先描述了大家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画像的心情和此画到纽约展出地点不易,接着作者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最后写了欣赏画像后的感受。学习时,以“约”为线索,按顺序理清课文的段落结构,然后找出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理清观察顺序,然后感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从而学习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交涉、大洋彼岸”等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理清由上到下哦,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顺序,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观察融入想象的表述方法。
2、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魅力,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四、课前准备
网络搜集蒙娜丽莎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总结引入 课前谈话
“这个单元引领我们借助想象走进艺术的殿堂,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而杰出的画作也让人百看不厌,今天我们要去欣赏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
“看看这幅图,课前请同学通过网络搜集资料,说说你眼中所见或者你对《蒙娜丽莎》的了解。”
学生自由交流
二、介绍资料 齐读课题
几百年来,《蒙娜丽莎》这幅画几经辗转,最后被收藏在卢浮宫。它曾经先后被珍藏于不同的王宫,甚至还被拿破仑拿走,在自己的卧室里挂了好多年。1911年,一名意大利人把它偷回到了意大利。二战期间,法国人为了避免此画落入纳粹之手,曾多次转移。这幅画能够来到纽约展出是多么不容易,也是多少人渴望的事情啊!因此,作者去关上画作便像是去奔赴一个总要的约定,今天,作者终于有幸要见到这幅闻名全世界的名画
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通读课文,认读难懂的词句,想象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读生字词,正音
交涉 肖像 有朝一日 大洋彼岸 脸颊
悄然 恬静 矜持 耐人寻味 难以捉摸 转瞬即逝 联系上下文理解:交涉 矜持
多音字:肖像 有朝一日 悄然(读含“悄然”的句子)理解“大洋彼岸”:拓展:由此及彼 顾此失彼 此起彼伏
3、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你怎么归纳的?
4、给课文分段
四、感受观察顺序
1、具体描写画像的是(5-7)自然段,默读这几个段落,说说每段各自描绘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整体-主体-特写-身姿和背景)--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从主体到特写到背景
3、对比《少年闰土》的观察顺序,请个同学来背一背,(总结:不同的画面有不同的观察顺序,根据文体的不同,侧重描写点和人们视觉规律予以不同的观察顺序。)
4、出示《最后的晚餐》说说你所采用的观察顺序。
五、默读课文 体会魅力
过渡:我们随着作者的观察的顺序也细细的端详了这幅享誉全球的世界名画,看着你们眼中难掩的光彩,我知道,蒙娜丽萨的魅力也深深打动了你们?
再次默读课文,你从哪些描写中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
1、预设
(一):三自然段
句子练习:《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改成不含否定词的肯定句。
从中你看出什么来? 请生读
小结:侧面描写,以观众的众多来突出蒙娜丽莎的魅力。
2、预设
(二):五自然段
快速浏览五自然段,你能勾画出一个最能展现这幅画的魅力的字么?——真
围绕一个“真”字,作者写出了画像的哪些部分?请生说。
打乱顺序进行排序,说说你按什么顺序进行排序的?
小结:随着观察的角度变化,行之有序
齐读这段,你从哪些地方能发现画像的“真”的特点?
师生合作朗读,你发现什么?——作者将自己所见与自己的想象融合在一起了。
师:有了自己的想象,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们驻足于画作前,借用一单元联想的方法,发挥自己的想象: 她的脸颊泛着红光,像透着 ;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如若轻风吹拂 ;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与你对眸 ;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轻轻触碰,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请生自由交流,点评:将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想的自然融合,便能将事物描绘得特点突出,栩栩如生。
3、预设
(三)六自然段
记叙交流画像魅力所在:自读六自然段,用准确的词概括出微笑的特点?
引读:那微笑——有时——有时——有时——有时—— 看看画作,你发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疑问?(你知道为什么这微笑不同的观众不同的时间会有不同的感受呢?)为什么呢,你能逐句补充么?想象作者伫立于画像前究竟看见什么才会感受笑容不同? 学生自由说
老师小结:这段话作者写出了感受,却没有写实眼中所见,孩子们的补充就让这段话更丰富了,让严重所见与心中所想融于一体。
出示网络搜集补充资料: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荷兰一所大学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出来,由法国巴黎卢浮宫公布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引读,正因为如此,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让我永生不忘。
齐读:达芬奇——
网络搜集关于达芬奇的资料
六、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引:对于我们而言,想象力也是如此的重要。我们这节课重点的延伸了一单元所学的借助所见展开联想的方式进行记叙和想象
出示《最后的晚餐》讲述故事,猜猜谁是犹大,动笔练习: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运用想象,透过网络查找先关资料,想象故事,写出。你眼中所见和心中所想 参考网址:
http://wenku.baidu.com/view/bad88d452b160b4e767fcf8a.html
http:///20120921/22489.html 板书:
蒙娜丽莎之约
想象
等待参观 侧面描写
描绘画像 印象深刻
魅力 真实
神秘
正面描写
第五篇:蒙娜丽莎之约教学案例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案例
上饶县二小
吴道财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12月26日,我和本校两位老师,来到了依山傍水的华坛山小学参加第十九次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会。虽然冬寒料峭,但是一走进校门,立刻被华小孩子热情的欢迎驱散了。参观完多姿多彩的社团和大课间展示,我聆听了王梅芬老师执教的《蒙 娜丽莎之约》一课。徐老师把教学环节分为四个板块:1.激趣导入 了解名画
2.自学导航 初识魅力 3.合作探究 感受魅力 4.体会写法 拓展迁。
一、激趣导入,了解名画
师: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卢浮宫中有三件宝,其中一件就是《蒙娜丽莎》(多媒体出示:蒙娜丽莎),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也一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成了世界上最神秘的的微笑!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在大洋彼岸一起去探访蒙娜丽莎。(板书课题:蒙娜丽莎之约)评析: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过,教学的第一锤应该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徐老师用栩栩如生的油画导入课文,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让学生伴随着轻柔的音乐静静地欣赏名画,接着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学生对这幅世界名画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起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期待。此环节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对学生一种美的熏陶。同时在书写课题的时候,老师也温馨提示学生看老师书写课题,这看似一个简单的细节,但老师规范工整地书写很好地对学生书写习惯进行了强化,可以预防学生趁机做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正如有效教育中的挤掉了泡沫。
二、自学导航 初识魅力。
自学导航单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自学生字词,二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课前老师把自学导航单发给了同学,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了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到了“蒙娜丽莎”的魅力。
评析:课堂中的自学展示,不仅检测了学生的自学效果,更是对本课生字词的强化。在“肖像、脸颊、悄然、难以捉摸、矜持、微抿”这些词语中,老师对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肖”“ 颊”“ 悄”“ 矜”“ 抿”进行了两人读、指名读、带读、全班读的多次强化,这种语言文字的训练非常扎实有效。为了让学生初步感受名画的魅力,老师在自学导航单中设计了这样的: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世界名画?如果说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达•芬奇把这幅画画得怎么样?你会用什么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去感受画的整体——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三、合作探究 感受魅力
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是本课的重难点。于是徐老师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首先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探究的问题:“课文从怎样从正面介绍《蒙娜丽莎》的魅力呢?接着呈现探究问题的方法:默读课文5—7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批注。(A先独立思考;B接着小组内相互交流,探讨后把一致想法呈现到中卡上;C最后展示汇报)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老师给出了4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的交流探究。在学生汇报之后老师进行了小结: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耐人寻味的神秘的微笑,达•芬奇用他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画笔,让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为永恒美的象征。最后老师还用 多媒体出示一下一段资料帮助学生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法国巴黎卢浮宫公布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老师给出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有效地防止了假合作。我想这就是较之曾经在课改现场会上听到的课,这堂课显得更为真实一些的原因。在小组合作中,人人有话说,听的同学也能做到认真倾听。小组交流后老师用了一句约定“欲穷千里,更上一层楼”很快地让学生安静下来,化动为静。然而,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学生的中卡上的字太小,以至于在后面听课的老师纷纷用相机拍摄,也难以看得清中卡上的字,显然其他学生也是在“空看”。徐老师总共让两个小组的学生进行汇报,这两个小组都是只推荐一名汇报员进行汇报。这是小组分工不合理的体现。而且,在表达呈现方面也很欠缺,汇报的同学羞涩、拘谨不能做到面向多数。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感受不深,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学生汇报展示之后徐老师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引入一段资料让学生对“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微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此举可谓“锦上添花”。
四、体会写法 拓展迁移
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想象)
师:也就是说在这个自然段中,作者不光写了自己看到的,还写了自己想象到的,把看到的情景和想到的融合起来,把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背后丰富情感用语言描写了出来。接着老师用多媒体出示达芬奇的另一幅名画《最后的晚餐》,让学生观察画面中的人物神态,结合自己想到的,描述画面的内容。
评析: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要以教材为例子,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的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本节课中,徐老师在引导学生通过生动传神的句子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写的训练,学生有章可循,水到渠成。
纵观本节课,徐老师的这节课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从利用“自学导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到“问题导学”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皆围绕教学重难点层层推进。在学生交流汇报后,徐老师再用课件出示课文重点句子进行朗读指导,让语文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回归语文课堂本质,蒙娜丽莎的美丽也将永远定格在学生心中。但是由于单元组训练不是很成熟,导致汇报交流形式单一,小组分工不合理。在合作探究环节老师给出的问题没有什么探究的价值,学生也只能是初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没有创造性的理解。如果把问题设计为:为什么说“作者在蒙娜丽莎面前只停留了几分钟,可蒙娜丽莎却在他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那么学生就可以从不同的向度进行探究学习,通过交流后,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