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Yi《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将分子间作用力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子扩散与分子热运动(2)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
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在我生活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物质,比如说我们周围的空气、水、房屋等,他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当我们打开衣柜,发现放在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衣柜中有一股樟脑丸的气味,这又是为什么呢?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又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内容,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新课教学:
1.物质的构成
人类对物质的构成认知过程:
①中国古代的五行说: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或元素。
相生与相克: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金;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
②西方的元素论:地上万物由土、水、气、火四种元素构成。
③雅典的原子论:伊壁鸠鲁(公元前341-前270)发展了这一学说:原子本身不仅有形式上的差别,还有大小和重量的不同。
现代的科学研究表明:我们生活中任何的物质都是由及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分子或原子组成;比如说我们生活中的盐是由氯化钠这种分子组成的,而我们生活中金属铜,是由铜原子组成的。分子或原子是一个非常小的微粒其直径大概有百亿分之一米,科学家用光学显微镜都无法发现它的存在,直到电子显微镜的出现我们才对分子和原子的形象有感性的认识。
课外解读:其实分子和原子还不是最小的粒子,比这还有电子,中子,质子;可为什么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而不是电子,中子或者质子呢?其实我们生活中的肉眼可以看到的物体都是总
校
0757-22223508
22201877
北区分校
0757-28099568
22132782
容桂分校
0757-23279177
22132783 大良一分校
0757-22811999
22319088
龙江分校
0757-23386968
22132989
桂城分校
0757-86338928
22132938 北 滘 分校
0757-22395188
63312568
乐从分校
0757-28866441
63312561
石岐分校
0760-88852255 *** 小 榄 分校
0760-22259911
***
可以再分的,但分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就无法保持原来的化学性质了,就像一个学校可以分成几个年级,每个年级又可以分成几个班,每个班又可以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里又可以分成若干名学生,但到了学生在划分下去就没有意义了,我们把能够保持物质原来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称为分子。
板书1: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2.扩散现象
引入:刚才我们学了物质的构成,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那么在我们生活中分子和原子是不是固定不动的,安分守己的呢?还是像那么顽皮的小屁孩一样到处乱跑呢?这就是我们下面所要学习的内容?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观察思考一下几个实验?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什么叫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能发生在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吗?你能在生活中想到那些扩散现象?
问题二:物质扩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三:扩散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 教师演示实验环节:
演示1:打开一瓶香水,能闻到香味!演示2:二氧化氮扩散实验。(为什么要把二氧化氮放在下面?)
实验分析:在我们物理中,把不同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现象。上述两个实验是气态物质的扩散现象。那扩散现象能发生在固体和液体中吗?请同学们观察下面几个实验。
板书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演示3:硫酸铜与清水的扩散实验,(为什么水在上,硫酸铜溶液在下呢?)演示4:(图片)铅片和金片之间的扩散现象。
实验分析:由上面两个实验,我们知道扩散现象不但能发生在气体上,也能发生在液体和固体上。而造成扩散现象的原因就是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安分守己,在做无规则的的运动。那么分子的扩散快慢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细心观察老师下面的这个实验,自己把这个原因找出来!演示5:红墨水在热水、温水、冷水的扩散现象!
实验分析:下面请同学们总结老师做的这个实验,扩散现象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回答: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教师总结分析: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其实温度之所以会影响扩散现象,主要原因是温度会影响分子运动的快慢,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物质扩散的也越快,所以我们把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板书3: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重难点分析:1.如何区分生活中的现象是不是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是因为分子热运动,这是一种微观的现象,如果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微粒都不属于扩散现象,因为这是宏观上的。比如说,灰尘飞扬,面粉搅成浆,雪花飘扬,等等。
(2)扩散现象,至少要有两种不同的物质,而且现象要有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才是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存在间隙。(引例:有人把50ml的酒精和50ml的水混合,发现混合液的体
积小于100ml)
3.分子热运动会不会因为温度太低而停止?
分子热运动在任何温度下都是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只会影响他运动的速度大小,对他是否运动没有任何影响
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CD)A.打扫教室时,会看到灰尘飞扬; B.将面粉放在水中搅成浆状;
C.用来包铅块的纸经过较长的时间会变黑;
D.一滴墨汁落入水中,顿时变成了一长串竖直的墨迹。
(2)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D)A.煮稀饭时,看见米粒在水中翻滚; B.炒菜时,香味四处飘逸;
C.将装有NO2气体的瓶子倒扣在一个相同的空瓶上方,抽掉隔板,一段时间后发现混合均匀; D.完全不流通的房间,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
(3)通常把萝卜腌制成咸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答案: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快。
3.分子间的作用力
引入: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为什么不会分散开,而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是不是有什么力把他们拉在一起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研究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首先请同学们仔细看下老师做的这个实验。
实验演示6:教师出示两个铅块,并演示分子间的引力实验。学生疑问:铅块能够互相吸引,能承受很大拉力的原因时什么?
实验分析:其实物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它使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不会散开而保持一定的形状。
问题引导:前面我们学习扩散现象知道,分子间存在间隙?既然分子间有引力,那为什么没有把分子相互紧密接触呢?分子间存在间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教师分析: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这个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弹簧很相似,弹簧在我们压缩的时候它会有一个向外的斥力,当我们拉神的时候,这时候它又会表现为引力。其实分子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它们是同时存在的,当它们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很微弱了,可以忽略不计。重难点分析:如何区分日常中的作用力到底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还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1)分子引力:是分子自发的吸引,没有外力作用。比如说水滴合在一起,压缩后,铅块能够承受很大的拉力。(粉笔写字不是)
(2)分子间的斥力,主要表现为液体和气体的体积很难被压缩。
板书4:分子间的相互作用(1)分子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2)分子间距小时,表现为斥力; 分子间距较大时,表现为引力; 分子间距很远时,很微弱,可以忽略。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是(D)A.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
B.用透明胶带按在写错字的上面。用力把错字揭下来。C.钉子钉在墙上,钉子掉不下来。D.靠的很近的两滴水银自动结合成一滴
(2)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的是(C)A.破镜不能重圆。
B.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两块铅块就结合在一起; C.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D.气体容易被压缩。
五、课堂小结
1.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3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斥力和引力;
六、板书设计
一、物质的构成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的构成。
二、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原因: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注意: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分子永远不停运动,与温度高低无关;
说明问题:(1)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存在间隙。
三、分子间相互作用
(1)分子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2)分子间距小时,表现为斥力; 分子间距较大时,表现为引力;
分子间距很远时,很微弱,可以忽略。
课后作业:
第二篇:分子热运动和内能
一、分子热运动
1.一滴红墨水滴在一杯清水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红了,这是 现象,表明液体的分子在。
2.将10ml的水与10ml的酒精相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表明()
A.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B.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A.烟雾弥漫 B.雪花飞舞 C.香气扑鼻 D.尘土飞扬 4.一根钢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长,其原因是()
A.分子太多 B.分子间没有空隙 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5.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在一起,原因是()
A.两块玻璃分子间存在斥力 B.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 C.玻璃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 D.玻璃分子运动缓慢 6.(09绵阳)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的是()A.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B.空气容易被压缩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天更容易干 D.两块用水刚洗干净的平玻璃板叠在一起不易分开 7.(09泰安)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8.(2010江苏镇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很小
9.(2010江苏常州)机场安检过程中,防暴犬功不可没.即使隔着多层包装,防暴犬也能嗅出炸药的气味,这说明组成炸药的分子()
A.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B.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C.相互之间存在排斥力 D.相互之间存在吸引力 10.(2010年湖南湘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雪花飞舞,说明分子在运动 B.花香扑鼻,说明分子在运动
C.破镜难圆,说明了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D.一潭死水,说明了水分子是静止的
二、内能
1.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呵气”,手也会感到暖和。前者是利用 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 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2.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填序号)(1)冬天,人们用两只手掌相互摩擦取暖(2)在古代,人类钻木取火(3)冬天,人们往手心中呵气取暖(4)把烧红的铁块放到冷水中,冷水变热(5)晒太阳时感到很热(6)用锤子反复打击一些铁片,它的温度升高
1(7)多次弯折一根铁丝,弯折处会发烫
3.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烧开的水有内能
B.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有内能
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会增大 D.水结冰时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
4.下列事例中,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秧田中的水被晒热 C.磨刀时刀刃发热
B.将牛奶放进冰箱冷冻制棒 D.热开水变凉
5.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C.物体间的内能可以转移
6.如图15-3所示,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有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是通过_______方式使空气内能,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
7.一把勺子的温度升高了()A.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C.它的热量一定增加
B.一定和其他物体发生了热传递 D.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图15-3 8.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A.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 B.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
C.一块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 D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 9.下列事例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B.冬天室内使用暖气取暖 C.用锯锯木板,锯条发热 D.盆中的热水温度逐渐降低
10.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震天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飞向太空。完成任务后于次日凌晨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地区。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一段时间后,由于受空气阻力做匀速运动。返回舱匀速下降过程中()
A.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内能增加 C.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内能不变
B.机械能减少,动能不变,内能增加 D.机械能不变,动能不变,内能增加
第三篇:分子热运动、内能练习题
《13.1分子热运动》练习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1.物质是由_________组成的,分子都在_________,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力和_______力。2._________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_________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它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__地做_________的运动。
3.分子的运动跟_________有关,所以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_______。________越高,______越剧烈。
4.俗话说得是“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_____________。5.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有()
A.打扫房间时灰尘飞扬 B.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C.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一段时间生锈了 D.在一杯水中放一些盐,一会儿整杯水变咸了 6.关于扩散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气体和液体分子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C.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
D.扩散运动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
7.向装有清水的杯子里滴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成了淡红色,这是因为()
A.红墨水在清水中流动B.红墨水遇到清水会褪色C.水的无规则运动D.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8.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
A.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一个挨一个排列,没有空隙
B.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减小,斥力增大
C.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D.分子在无规则运动,抗拒压缩 9.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
A.分子的距离小 B.具有的能量大 C.分子运动剧烈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是很小
C.一粒灰尘就是一个分子 D.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的 11.物体在0℃时,分子的运动情况是()
A.全部停止运动 B.仍然运动 C.部分停止运动 D.可能运动也可能停止 1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盘子里倒一点酒精,满屋子的酒味 B.扫地时满屋子灰尘飞扬
C.腌蛋时,时间一长蛋变咸了 D.晒衣服时,衣服变干了 13.一根铁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长,其原因是()
A.分子太多 B.分子间没有空隙
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存在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14.分子的热运动是指()
A.单个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 B.少数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
C.大量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 D.以上说法都可以
《13.2内能》练习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6分)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xK b1.C om
A.烧开的水有内能
B.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有内能
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会增大
A.0℃的物体没有内能
D.水结冰时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
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C.物体间的内能可以转移
3.以下的日常生活事例,通过做功来增加物体内能的是()
A.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气筒发烫 B.放进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度升高 C.点燃的爆竹腾空而起 D.用水壶烧水,水蒸气将壶盖顶起 4.一把勺子的温度升高了()
A.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C.它的热量一定增加
B.一定和其他物体发生了热传递 D.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5.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A.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 B.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
C.一块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 D.“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
6.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震天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飞向太空。完成任务后于次日凌晨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地区。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一段时间后,由于受空气阻力做匀速运动。返回舱匀速下降过程中()
A.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内能增加
C. 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内能不变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
7.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呵气”,手也会感到暖和。前者是利用 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 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8.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填序号)(1)冬天,人们用两只手掌相互摩擦取暖(2)在古代,人类钻木取火(3)冬天,人们往手心中呵气取暖(4)把烧红的铁块放到冷水中,冷水变热(5)晒太阳时感到很热(6)用锤子反复打击一些铁片,它的温度升高(7)多次弯折一根铁丝,弯折处会发烫X k B 1.c o m
9.2003年10月15日,是中国人最自豪的日子之一,标志着中国的航天工业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神舟”五号是10月15日由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动火箭发射升入太空的,它绕地球飞行了14圈后安全返回,降落在预定的着陆场——内幕古四子王旗北的阿木古郎牧场上,“神舟” 五号飞船在减速降落的过程中,其减小的机械能转化为____能,能量的转化是通过_____方式进行的。
三、简答题(9分)
10.小明发现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里有自己未喝完的水.他想“杯子静止在桌面上,那么杯内水的动能为零,可杯内水的内能是否也为零呢?
B.机械能减少,动能不变,内能增加 D.机械能不变,动能不变,内能增加
第四篇:第一节_分子热运动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扩散现象和分子热运动;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缉毒犬,就是指经过专门训练,能够按照警犬训导员的指挥,能在各种不同场所对不同的行李物品进行查缉,从中发现隐藏有毒品的物件的专业犬。缉毒犬在国外早以被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日渐严重的毒品犯罪活动。缉毒犬以它特有的经济、快速、高效、准确的工作,被各级公安机关、海关、边防武警部队等部门列为查毒、禁毒的有器,并开始被广泛的采用,已收到了显著效果。
缉毒犬为什么能嗅到包装严密的毒品和爆炸物呢?也许你会说这是因为它具有灵敏的嗅觉。其实“嗅”与分子的运动密切相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来解开这个谜。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了解了学习目标,请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7分钟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2-5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阅读课本p2“物质的组成”,了解、知道物质的基本组成及分子的大小。2.阅读课本p3“分子热运动”,认识扩散现象,并知道扩散现象说明的分子热运动。
3.阅读课本P4“分子间的作用力”,知道分子之间存在这相互作用力,并了解固、液、气体分子作用力的不同。
利用10分钟时间,比谁能正确完成检测题。学生自学教材(师巡视)。
(二)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10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4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第4小题要写出过程,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1.【物质的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_______和_______构成的;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通常以_______m为单位来量度。
2.【分子热运动】
(1)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现象。(2)扩散现象能发生在__________之间、________之间和___________之间。(3)扩散现象表明:①_______物质的______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_运动。②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
(4)分子的热运动跟_______有关,_______越高,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越剧烈。3.【分子间的作用力】
(1)铅柱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这______力。这种力使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不致散开,因此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_______。
(2)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分子之间还存在_______力。(3)
①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变_____,作用力表现为_____力;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变_____,作用力表现为_____力。固体分子间距小,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_______和________。
②气体分子间距很远,彼此之间_______________,因此,气体具有__________,容易被压缩。
③通常液体分子间距比气体____,比固体_____,以此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_____,比气体的____。液体较难被压缩,没有确定的______,具有一定的_______,并且液体具有_______性。
三、后教环节
(一)出示学习任务和指导
1.如何理解扩散现象和分子热运动,小组交流并说出几种扩散现象的例子。2.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小组成员充分挖掘教材,组内讨论得出小组内的统一见解。然后组间展示和点评。教师疑难点拨。
(二)预设生成和点拨
四、训练环节
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完成学案上当堂检测题。10分钟完成。
(一)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春天刮起沙尘暴,飞沙漫天 B.三九寒天下雪时,雪花飞舞 C.煮稀饭时,看到锅中米粒翻滚 D.槐树开花时,周围香气弥漫 2.(2014•汕尾)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之间 B.液体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 C.固体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D.宇宙天体、分子都在不停息地运动 3.(2014•泰州)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______形成的;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
4.(2014•淮安)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5.(2014•怀化)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即使只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也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教师利用多种方式统一展示答案)
(二)学生展示,反馈矫正。
(调查学情,统计疑难问题,先让其他小组补充矫正,教师更正或点拨。)
板书
第五篇:分子热运动 内能 经典讲解 题目
热和能第三部分
分子热运动 内能
一.考点扫描
◎知识结构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热运动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做功内能改变内能的方法热传递 内能、热量和温度的关系定义
考点一
分子热运动
1.物质由______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运动,这种运动和温度有关,又叫做分子的_______。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______时,彼此__________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1)分子间有______(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_________运动.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越高,扩散越______。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和______。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_;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
表现______如果分子相距_____,作用力就变得 ________,可以忽略. 考点二
内能
4.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____运动的______和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______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能量总和,对单个分子或部分分子内能没有意义.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______ ;同种物质,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内能______。
5.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能量的又一种形式,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_______和分子间的__________情况有关;而机械能与
整个物体的_________有关.一个物体可以不具有________,但必定具有______.6.改变内能的方法有______和________两种方式.(1)热传递
①开始条件:物体间有________;结束条件:物体间温度____;
②实质:内能从__________传到_________,或者从同一物体的________传到_________的过程,即内能的转移.
③热传递传递的是_____,而不是温度; ④物体吸收热量,内能______; 物体放出热量,内能_____。(2)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_______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_____; ②实质:内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_______ ; ③做功和热传递对于改变物体内能是_______的.
7.热量:在________过程中,_______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第1页
温馨提示
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状态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可能是做功使其温度升高了。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多少热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描述.如果不发生热传递,也就不存在热量。
3.内能: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具有”或“含有”来表示。内能增加,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内能增加,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二.经典例题
例1.(2011·连云港)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是()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B.红墨水滴入水中很快散开
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
解析: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固体和气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红墨水散开是分子运动的结果;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只有D项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答案:D
例2.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减小的是()A.用锯锯树木,锯条发热
B.太空中的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 C.夏天,广场上的石凳因为太阳照射而发热
D.饮料放进冰箱,慢慢变凉
例3.(2011·威海)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 例4.(2010·扬州)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
B.把青菜用盐腌成咸菜
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
D.衣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例5.(2010·蚌埠)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A.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
D.破镜不能重圆
三.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
B.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C.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
D.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2.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
第2页
3.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
B.用火炉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C.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D.用砂轮磨菜刀,菜刀的温度升高
4.生活中人们常说某些食品含有的“热量”多,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这个“热量”的含义应该是()A.热量
B.内能
C.生物质能
D.温度
5.(2010·广州)用下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填“A”或“B”)瓶.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 ℃,②4 ℃,③20 ℃,④30 ℃.则在____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
6.(2011·苏州)下图甲说明: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图乙说明: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7.(2011·江西)生活中的“热”含义丰富,物理学中,“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______高;“两手相互摩擦手会发热”的“热”是指______增加. 8.下列与内能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内能的改变必须通过做功才能实现
B.同一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其内能也增加
C.内能可以通过做功转变为机械能
D.热传递一定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到内能少的物体 9.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减小的是()A.用锯锯树木,锯条发热
B.太空中的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 C.夏天,广场上的石凳因为太阳照射而发热
D.饮料放进冰箱,慢慢变凉 10.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过程是()A.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温度越高
B.消耗机械能和内能
C.消耗内能,气体温度降低 D.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温度升高
四.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1·吉林)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现象是()A.花香四溢
B.漫天沙尘
C.落叶纷飞
D.细雨绵绵
2.(2010中考变式题)(多选)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第3页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物体内能越大
C.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 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小
3.(2010中考变式题)下列生活情景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
B.冬季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
C.食品放在冰箱中,温度降低
D.铁丝被反复弯折,弯折处发热 4.(2011·湛江)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 ℃的水没有内能
B.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5.(2012中考预测题)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B.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C.粉笔蹭到衣服上,在衣服上留下粉笔痕迹
D.冬天,雪花漫天飞舞 6.(2011·河北)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7.(2012中考预测题)质量相同的0 ℃的冰、0 ℃的水、0 ℃的水蒸气中,它们的内能()A.一样大
B.冰的内能最大,水蒸气的内能最小 C.水的内能最大,冰的内能最小
D.水蒸气的内能最大,冰的内能最小 8.(2011·柳州)小明闻到烟味,对爸爸说:“你一吸烟,我和妈妈都跟着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A.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8.(2011·柳州)小明闻到烟味,对爸爸说:“你一吸烟,我和妈妈都跟着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A.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9.(2011·广州)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如图所示,让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发现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其原因是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
A.摩擦力
B.分子引力
C.分子斥力
D.大气压力 10.(2010中考变式题)图中能说明分子间隔变小的是()
第4页
11.(2011·北京)(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B.温度升高越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C.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块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
D.打扫卫生时房间内尘土飞扬,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2.(2011·株洲)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表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13.(2012中考预测题)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内能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 B.0 ℃的冰熔化为0 ℃的水后,它的内能没有变化 C.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大 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内能一定增大
14.(2012中考预测题)下列过程中,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钻木取火
B.锯木头时,锯片发热
C.卫星进入大气层时外壳发热
D.热水中放入冰块,水温下降
二、填空题
15.(2011·吉林)如图所示,用铁锤连续敲打铁块,铁块变热,内能________;铁块的内能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的.
16.(2010中考变式题)如下图所示,根据分子动理论:①说明分子________;②说明分子间____________;③说明分子间__________.
第5页
17.(2011·济宁)“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宋代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一句诗.诗中描述的“花气袭人”现象表明:分子在______________.
18.(2011·连云港)冬天手冷时,我们经常将两只手相互搓搓使手暖和,这是利用________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也可以用“暖手宝”焐手,这是利用________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
19.(2012中考预测题)如图所示,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里打气,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看到瓶中出现了白雾.在“瓶塞跳出,出现白雾”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20.(2012中考预测题)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两滴水银能自动合成一大滴水银,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
21.(2011·湛江)城市中到处可见的违章“小广告”,严重影响着城市市容容貌,被称为“城市牛皮癣”,已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顽症”.在创建“宜居港城”活动中,小敏和同学们一起到街头巷尾用砂纸清除那些违章“小广告”;砂纸表面很粗糙,是为了________摩擦力(填“增大”或“减小”),过了一会儿,小敏感觉砂纸发热,是因为机械能转化为________能,这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的.
三、实验综合题
22.(2011·烟台)从物理学角度看,图中所示的情景说明_________.23.(2010中考变式题)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两瓶口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图甲),抽掉玻璃板后,最终发现两瓶内气体颜色基本相同.
(1)这是一种什么现象?__________;
第6页
(2)它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24.(2010中考变式题)改变内能有不同的方式,甲图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____________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_____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乙图是通过____________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
25.(2012中考预测题)如图所示,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里打气,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看到瓶中出现了白雾.在“瓶塞跳出,出现白雾”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26.(2012中考预测题)下图所示是王濛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500米短道速滑比赛中夺金的场景.在滑行的过程中,冰刀与冰面之间的摩擦为____________摩擦(选填“滑动”或“滚动”);冰面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__方式增加了冰面的内能.
第7页
DDCCA 附:1.《课堂练习》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分子间存在引力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B
A瓶中有红棕色气体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④
6.答案:热传递
做功 7.答案:做功
内能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C 2.专题训练
1.答案:A 2.答案:AC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B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D 11. 答案:AC 12. 答案:A 13. 答案:D 14. 答案:D
二、填空题
15.答案:增大(或增加)做功
16.答案: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有间隙 17.答案:做无规则运动 18. 答案:做功 热传递
19.答案:液化 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20.答案:斥力 引力 21.答案:增大 内 做功
三、实验综合题
22.答案: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或摩擦可以生热)23.答案:扩散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4.答案:做功 内能 热传递
25答案:液化 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26.答案:滑动 做功
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