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语文儿歌说课
快乐学儿歌说课
其中我们的重点是第二板块的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就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此,我们在进行教案设计的时候,如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更多的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因此我们根据4首不同类型儿歌的特点,采取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加强我们选取的4首儿歌分别是谜语歌《大个子》,问答歌《比尾巴》,游戏歌《山上有个木头人》和《颠倒歌》。
谜语歌是孩子们最熟悉的一种儿歌形式,开学至今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因此课堂上当孩子们能读正确、读出节奏和韵味,并能猜出谜底后,我们便让孩子们交流自己积累的谜语歌,你说我猜,在说一说,猜一猜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课堂参与性得到了提高,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
问答歌是以设问作答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事物或一定道理的儿歌形式。《比尾巴》是一首典型的问答歌,它连着问了几个问题,再连着进行了回答。教学中,我们采用了问答法,师生、生生间有问有答,其乐融融,富有节奏感的韵律给孩子们带来了游戏的愉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记住儿歌,学到知识。还有一种问答歌是一问一答的形式,我们用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让孩子们进行了即兴创编,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山上有个木头人》是孩子们喜爱的、课间也经常玩的游戏,这是一首典型的游戏儿歌,节奏欢快鲜明,动作性强。教学这首儿歌时,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游戏,在欢快的游戏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就记住了儿歌的内容,寓教于乐。
《颠倒歌》是儿歌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它运用“故错”手法,故意把事物的现象说错,说反,让人觉得有趣。教学中我们通过老师的范读引导学生轻轻地拉长音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再让孩子们跟着音乐哼唱,感受它的诙谐、幽默。
第二篇:语文一年级锄禾说课设计
语文一年级锄禾说课设计
下面我重点来分析一下《锄禾》这首古诗。(出示课件画面并板书:锄禾)
《锄禾》是学生在小学课本中学到的第三首古诗。在这之前所学的《画》和《古郎月行》两首古诗,意思浅显易懂,而《锄禾》这首古诗也比较简单,但在理解意思时必须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那么,正确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也就是本课教学难点之一。从内容上看,《锄禾》的前两句描写农民在烈日下挥汗锄禾的劳动场面;后两句通过反问告诉人们粮食来之不易。
一、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使学生能够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同情。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后的练习题,同时针对我校一年级小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第一课时的五个教学目标:
1、掌握5个生字:禾、午、粒、辛、苦,着重理解“锄禾”“当”、“皆”“辛苦”这些字词的意思。(智能目标)
2、能说出这首古诗的意思。(智能目标)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练背诵古诗。(技能目标)
4、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技能目标)
5、懂得农民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情感目标)
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掌握方法”,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为了更好得完成教学目标。我作了以下的课前准备。
a、布置学生先预习古诗。尽自己能力弄懂古诗。
b、制作好《锄禾》的讲解课件以及生字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同时运用“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诵诗句”这四个步骤来学习。
2、学法
分学习小组。
三、基本教学过程
大家都知道,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是实际教学中能成功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低年级孩子,对于学古诗感到枯燥、深奥。因此,我把教学过程分为这样四个步骤(出示投影)。下面我有侧重地作个解说。
1、解诗题
首先出示锄禾的画面,引导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自行弄懂“锄禾”的意思。教师在过程中适当提问点拨,同时进行生字“禾”的教学以及检查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诗文是否正确连贯。在这里,教师可以渗透一点,如果碰到题目意思不懂的古诗,一般先理解诗题,举例说,学《悯农》这首古诗时,一般先弄懂“悯农”的意思。
2、知诗人
接着,向学生介绍本课两首古诗原题就叫《悯农》。《锄禾》原为第二首。都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同时强调李绅是我们无锡人,他的诗很有名气。
3、明诗意
我先请学生回忆一下已经学了哪些古诗以及在课外已经掌握了哪些古诗。再回忆学习古诗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因为实验班的孩子对于古诗的积累比普通班的孩子要多得多,所以,通过这一环节,激活了学生记忆仓库中的信息为今天的学习所用。
接下来,我就请学生自由读诗句,尝试理解字义。在自学基础上,请他们讨论学懂了哪些,还有哪些字词不懂?估计学生对“当、皆、粒粒、锄禾日当午”这些字句的理解有一定困难,需要在教师点拨的基础上讨论解决。“点拨”在什么地方呢?“点”在学法上,“拨”在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上。比如,我可以请他们说说学习中遇到困难怎么办?学生可能会说“查字典、请教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
学生查阅字典,联系诗句,知道“皆”的意思是“都”,而对于“当”的教学可以渗透在“锄禾日当午”这一句的教学中:
a、问“锄禾”已明白,看图,这是什么时候?(中午)从哪里看出是中午?
b、出示“日当午”,讲“当”,请学生用“当”找朋友(当时,正当)。
c、看看图,读读句,说说“日当午”的意思。
d、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句的意思。(在这里,要告诉学生:为了使句子说得清楚、明白,可以颠倒古诗中词语的顺序,并且引导学生按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的顺序将第一句说完整)。
剩下的诗句也以此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先通过自学以及教师点拨解决字义,然后尝试串讲诗句的意思,这是教学的重点。(课件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逐步展示,生字的教学也穿插在其中)我告诉学生串讲诗句可以变换次序,也可以添加字词,我对于串讲只要求意
思基本到位,句子通顺连贯。在此过程中,学生先逐句串讲,讲后先让他们自己评议,最后我再纠正。这样通过生与生、生与师之间的交流,比较正确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从而落实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4、诵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朗读起来琅琅上口。为了使学生读出味儿来,读出感觉来,我分4步进行教学:
a、教师示范朗读,确定基调:严肃、较沉重。(教师范读)
b、采用尝试法,让学生自己标上停顿、重音记号,有感情地朗读。
c、教师进行适当的技巧指导:比如:读“谁之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一句,我要求学生重读“谁之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减慢速度进行朗读。(教师范读)
d、反复练读,采用个别读,小组读,男女读,竞赛读等多种形式,直至熟读成诵。最后,教师向学生进行归纳式提问:通过学习《锄禾》,你懂得了什么?学生可能会给教师不同层次的答案。有的是对内容的掌握,有的是对中心思想的理解,还有的会是学习古诗的方法等。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向深层次思考。当然,要求不能很高,能够大概说出意思就行了。因为毕竟才一年级,还是学习古诗的起步阶段,在今后漫长的求学道路上,他们会慢慢感悟的。
四、作业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设计作业时的“基础性、灵活性、延伸性“这几个特点,我适量地设计了这些作业:
1、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题目,巩固基础知识。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积累一些古诗词,准备进行古诗朗诵大赛。
现在我简单来讲讲第二教时的教学安排。
我先进行《锄禾》的复习检查,然后半扶半放地引导学生学《悯农》,质疑问难,对他们不懂的地方稍加点拨,要求学生能理解字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并能体会诗人对于劳动者的同情。然后我放手让学生学习《咏鹅》、《春晓》这两首古诗,让学生进一步在小组的讨论过程中掌握知识。当然,对于补充的《咏鹅》、《春晓》两首古诗,要求放宽,只要基本理解古诗意思就行了。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指教,谢谢。
附板书:
锄禾
解诗题:锄禾
知诗人:李绅(唐)
明诗意:当、皆、粒粒皆辛苦
诵诗句:严肃、较沉重
第三篇:一年级语文教学儿歌
一年级语文教学儿歌
认识四声符号: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jqx真有趣,从不和 u 在一起。jqx真淘气,见了鱼眼就挖去。
小ü见大y,脱帽行个礼,摘掉帽子还念ü。大公鸡,ooo。天天早起伸长脖。小圆圈,圆又圆,它和小球差不多。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像个e 做课间操(动作表演):小鼓敲ddd;马蹄响dadada;汽车开dididi;敲门声dududu。
小门小门n、n、n,小棍小棍l、l、l。今天学习了n和l,小伙伴们真快乐。
三拼音节拼读方法: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续不中断。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就脱帽!(配上手的动作,夸奖地树大拇指,脱下帽子)
左上半圆qqq,右上半圆ppp,左下半圆ddd,右下半圆bbb。(让孩子跟着做动作,用身体语言摆出qpdb的样子)
公鸡打鸣,嘴巴圆圆o o o。白鹅照镜,嘴巴扁扁e e e。妈妈晾衣,上下对齐i i i.。乌鸦衔食,嘴巴小小u u u。小鱼吹泡,嘴巴扁扁 üüü
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拼音休息操。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 b p m f......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a o e....站要直,坐要正,我们来背整体音节认读表zhi chi....专心听,勤动脑,学好拼音基础牢。
休息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每次选用其中的一部分。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上的“儿歌”教学举例
一、常规训练及习惯养成: 1.上课铃一响,站队快静齐。
轻声进教室,身体坐坐直。(通常用于课前组织学生)
2.(师)小小手——(生)放放好。(师)小眼睛——(生)看老师。(师)嘴巴——(生)闭紧了。(师)小腰板——(生)挺直了。
或:眼睛——看老师,腰板——挺直了。竖起耳朵——好好听。或:小腰板――挺直点!两个肩膀――放松点!小眼睛――瞪大点!
两手放好――坐正啦!(以上通常用于集中学生精力)
二、组织教学:
1.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通常体态语示范学生坐好)
2.同学们,我问你,上课应该怎么做? 身坐正,脚放平,眼看老师守纪律。3.第一第一在哪里――第一第一在这里!
(通常用于引导学生尽快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如:收拾学习用具)4.谁的眼睛最最亮――我的眼睛最最亮!(通常指提醒学生看黑板)5.快快快,动作快――我是第一坐好啦!(通常指学生下座位活动)6.谁来帮帮他――我来帮帮他!(通常用于学生回答问题需要帮助)
7.(1)火车火车开到哪儿——火车火车开到这儿。
(火车火车开开——开到我这儿来)
(2)谁来修火车――我来修火车!(通常指开火车时遇学生卡壳情况)
(3)小火车在哪里?小火车在这里。(4)师:小火车,开起来。生:咕噜咕噜开起来
师:火车头在哪里? 生:火车头在这里 师:这排火车开起来(横、竖都可)
8.(1)小老师在哪里——小老师在这里。我是x老师,请大家跟我读(小
老师领读)
(2)小老师接力棒,一传传到谁那里? 小老师接力棒,一传传到我这里。(以此循环)
9.(1)拍拍手——你真棒。
(2)xxx你真棒,我们为你鼓鼓掌。(3)Xxx再想想,我们为你加加油。
(以上通常用于评价鼓励)
三、拼音教学:
1.(师)小卡片,放桌上――一二三四五六七――看谁放得快又好
(生)看我放得快又好(通常用于的拼音卡片游戏)
2.跟我学游戏 师:“请你跟我拍拍手。” 生:“我就跟你拍拍手。”
以这样的形式进行,内容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而改。例如:请你跟我点点头,请你跟我笑一笑,请你跟我坐坐好,请你跟我听故事……小朋友们很喜欢这样的游戏(通常用于课间休息放松或者转入下一教学环节)
3.标调儿歌:
有a在,把帽戴,a要不在oe戴,要是i,u一起来,谁在后面给谁戴。
有a先找a,没a找oe,i,u谁在后,帽子戴在谁头上。
4.拼写(拼读)规律:
小ü弟弟,最懂道理,见jqx,脱帽行礼。小ü真懂礼,见了jqx,就把墨镜取。
小ü没父母,大y来帮助,小ü擦去泪,乐得笑呵呵。
i,u都有标在后,i上小点要去掉。嘴巴张大 a a a,嘴巴圆圆o o o,嘴巴扁扁e e e,牙齿对齐 i i i,嘴巴突出u u u,嘴吹口哨 ü ü ü。5.我说**,我找**。(一个孩子说拼音或字,另一个孩子找,然后交换。)
(通过常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复习巩固拼音)
6.拼音格,四条线,拼音宝宝住里面。
住上格,不顶线,住下格,一半多一点,住中格,写满顶两边。
(通常用于书写字母)
7.复韵母,真有趣,两个单韵母在一起。看前面,摆口形,口型变化要注意,快速向后滑过去,合成一音不忘记。8.声母b和韵母a,猛的一碰变成ba。b-a(带调号)爸,爸爸。(通常用于拼音音节)
9.小小魔术棒——作用可真大。(通常引导学生用手指读课文、书空和读
拼音四声)
四、书写姿势儿歌(榉园小学 矫健老师提供)
握笔姿势儿歌:
食指拇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在后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躺着。
写字姿势儿歌:
提笔就是写字时,拿起笔,要牢记: 眼一尺,胸一拳,手一寸,背直头正脚放平,端端正正来写字。
第四篇:一年级语文下册说课标演讲稿
冀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刘备寨乡山头庄小学教师刘芳蕾,今天我说课内容是冀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说课标
二、说教材
三、说建议
首先说课标,这部分内容包括:课程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总目标如下:
首先,是知识与能力目标,本册书的知识能力目标是认识汉字449个,能正确书写的生字192个,培养学生说普通话。
其次,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才能。
最后是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健康的审美情趣。
一年级语文课程的学段目标主要分为三点: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
(1)激发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乐于与人交流,认识课文中常用的标点符号。
三、口语交际
(1)让学生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荷叶伞》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有趣,故事情节贴近儿童生活,极富感染力,针对文本与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生运用己有的识字方法(借助拼音、在具体语言环境中、领读、齐读、开火车读等)识字;通过配乐读、配乐动画助读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体验,通过感情朗读、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主动关爱别人和珍惜被爱都是幸福快乐的,激发学生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给别人带去快乐。
接下来说教材。我将从:教材的特点、教材的编排体例、教材的知识整合几个方面阐述。
首先说教材的特点:这篇文章是冀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亲情和友爱”为主题,而本文的字里行间总能让人看到生活的美:美的人、美的事物、美的场景,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爱意,展示着真、善、美的情怀。课文语言生动有趣,故事情节贴近儿童生活,极富感染力
然后看教材的编排体例:本册书按文化共分为八个单元。每单元由三至四篇课文和一次综合学习构成。以本单元为例,主题是亲情和友爱,一共有四篇课文,课文有《信》《荷叶伞》《花篱笆》《灯塔爷爷的朋友》综合学习主要有读读背背《妈妈是我的蓝天》和口语交际《请让我来帮助你》。
二、教材的内容:
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
本册书的知识和技能的立体整合体现在: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两个方面。
横向整合:前三个单元的设计都为后几个单元起到铺垫作用,从导语到课后练习,都凸显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教材课例的位置安排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纵向整合:在整合教材时我发现,不仅仅一年级安排了以亲近自然、亲情与友爱、探索与发现、儿童生活为主题的课文,二到六年级同样安排了此主题的课文。如:
一年级安排亲近自然主题课文是《春雨的色彩》,而二年级是《春游湖》,三年级是《春的消息》,四年级是《桂林山水》,五年级是《珍珠鸟》,六年级是《五彩池》。以亲情与友爱为主题的课文一年级安排的是《荷叶伞》,二年级是《珍妮的帽子》,三年级是《倾斜的伞》,四年级是《古井》,五年级是《猎人海力布》,六年级是《秋天的怀念》。以探索与发现为主题的课文一年级安排的是《 遥远的恐龙世界 》,二年级是《 祖先的摇篮 》,三年级是三年级《 画杨桃 》,四年级是《 龙卷风 》,五年级是《 蝉的音乐 》,六年级是《 蟋蟀的住宅》。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的课文一年级安排的是《 夜色 》,二年级是《 下雨啦 》,三年级是《 吹糖人 》,四年级是《 女孩乌塔 》,五年级是《 少年闰土 》,六年级《 阳光下的皮肤 》。教材的安排体现了教材内容循序渐进、层层上升的理念。
解读课标、分析教材的最终目的是找到好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最后说建议,我将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学建议 Ⅰ、识字与写字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使识用结合。
2、要做到写字姿势正确,指导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Ⅱ、阅读
⒈引领钻研文本,加强指导、引领和点拨。⒉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态度。⒊朗读提倡自然,摈弃矫揉做作。Ⅲ、口语交际
⒈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⒉教学活动主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采用大量口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
(二)、评价建议
Ⅰ、充分发挥 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功能,其目的是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
Ⅱ、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⒈加强形成性评价,坚持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⒉评价设计注重可行性,力戒繁琐,防止片面追求形式。Ⅲ、注重评价主体多元与互动
⒈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评价相结合。⒉加强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主体互动,自我反思。Ⅳ、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⒈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融整合。⒉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
⒊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Ⅰ、开发好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开发教材、工具书、相关配套阅读资料、其他图书、电影、广播、自然风光、民情风俗、方言土语等课程资源。
Ⅱ、开发地方资源 各地都蕴含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应大力开发。Ⅲ、多途径开发资源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我说课的内容就是这些,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五篇:一年级语文说课稿:《开学了》说课
《开学了》说课
一、说教材——起始第一课,情感有体验
第一册教材分为“听录音读课文识字”、“读儿歌识字学拼音”、“看拼音读课文识字”和“读课文识字”四个部分,《开学了》是“听录音读课文识字”部分8篇 中的第一篇,也是孩子们进入小学后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这部分课文让学生借助录音紧密结合身边熟悉的环境认识一批在学校、家庭、社区生活中常用的生字。在开 学第一天学习《开学了》,以一位一年级新生的口吻描写了开学这天所见所感,此情此景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把自己熟悉的事物和陌生的文字一一对应起来,建 立意义上的联系。
二、说学情——刚刚入学堂,基础差异大
这 是学生进入学校生活后第一次接触课文,课堂常规没有形成,学习习惯和方法尚待培养,而且学生入学基础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已经认识上千个汉字,能独立阅读书 报,有的学生可能在学前没有任何识字基础;尤其是这一类学生,面对纷沓而来的各项要求,如果要求过高过难,则会令他们茫然不知所措,如果再例如“一”、“学生”等较为简单的字词上耗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又会忽略学生们已有的知识基础,所以要分析学生的整体状况,考虑整体,关注个体。
三、说教学目标——处处不轻视,但求有侧重
本 课的教学目标除知识与技能上要达到的能读准五个生字的字音、跟着录音朗读课文、认识笔画“横”、描写“
一、二”等要求之外,也尤为注重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达 成,例如,对学生听说读写各习惯的初步培养、联系生活环境识字的方法习得等。同时利用学生入学后的新奇感和自豪感的积极情绪,调动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 起学习愿望和兴趣。
这 些目标看起来很繁杂,是不是都要关注?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常规的形成、知识方法的传授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不断反复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各项目标都不容忽 视,例如,不能因为时间匆忙,写字姿势的教学和纠正就忽略了。总之,应该合理地制定符合该阶段特点的目标,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所侧重不放松。
四、说教法——方法要灵活,趣字来当头 对 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显得尤为重要。游戏永远是孩子们最喜欢的 活动,它可以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学到许多知识和技巧。在教学中,教师组织适当的游戏活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字宝宝点名”、“和字宝宝捉迷藏”、“给字宝宝找朋友”、“抱字宝宝回家”等系列游戏活动深得学生的喜爱,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了知识,效果比死记硬背,机械抄写不知要强 出多少倍。
学 生首次接触课文,从听入手,以听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初听课文,整体感知,听清课文主要内容;再听课文,边看书边听课文,圈出生字,听清读音;三听课文,认 清字形或是其它有针对性地带有目标关注地倾听。朗读的要求放低,并且尽可能设计多种朗读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师生赛读、男女生比读、做动作表演读等都深受 孩子们的喜爱。
关于教具的使用可依据各校条件,因为要教学生指读的方法,课文应该要通过媒体或黑板进行展现,便于教师的指导。如果能有本校的照片,录像资料加以补充会更为形象。
五、说学法——尝试合作学,习惯早培养
现 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 学会合作。来自八方的孩子汇聚在一起,要做到很好的合作还没有基础,但可以渗透合作的意识,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同桌互抽卡片认读,相互纠错、合作表演,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等互帮互学,友好竞争的机会。让学生初次体验在合作中获得新知和能力的乐趣。
在 学习生字和理解词语的思维方法上,针对本课的字词和学生的特点,记忆汉字暂时还不便用分析字形、加加减减等方法,教学时可以问: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从而 让学生懂得生活就是个识字的大课堂,可以通过联系生活环境学习字词。同时学习通过给某个字扩词的方法加强记忆,不但能做到在课文语言环境里认读,还能做到 生字搬了家在其他语境中也认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阶段只要求学生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生字,拓展识字是为了兼顾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需要,所以不要刻 意拔高要求,不必要求每个字都去扩词,甚至默写。
六、说实施——过程不拘泥,整体作安排
从 以上两份教学设计中可见,新教材的课堂教学较为强调整体感知课文,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尽可能多地设计说话练习提供口语训练的舞台,在教学设计时 注重课堂导入语的设计、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的贯彻以及复习巩固方法的游戏性等。但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又富有变化,具体的 区别在于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两种不同的生字出现方法。这两种识字方法都有其取得成效的心理学解释。第一种教学设计中进行了集中识字,在生字不多的课文中可 以采用集中识字,其优点是保护了对课文的整体理解,不会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而第二种教学设计中的分散识字则更为紧密地结合语境进行识记,识记会取得更 好的成效。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针对学生特点在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