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落花生》优质课 教学过程
《落花生》教程
刘明霞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还是许地山的笔名。介绍许地山。对这笔名有疑问么?
2.引出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板书课题。进入课文学习。
(二)检查预习。
1.回顾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
2.读两组词语:
1、多音字;
2、轻声词(本课出现较多)。正音。
3.读一个句子:“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考察“后园”、“茅亭”的读音、含义;检验是否掌握轻声的读法(吩咐),是否能读通本文中较长的句子。
(三)初读,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1.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多音字、轻声词,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2.指名回答。
(四)再读,品词析句,领会道理。
1.默读课文,就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质疑,做标记,把想法简单写在空白处。
2.自由质疑。简单的随机解决,较难、有探究价值的,整理归纳于黑板上。
预设:
(1)收获后为何用“居然”?
(2)父亲来为什么说“实在很难得”?
(3)为什么父亲说花生埋在地里“最可贵”?
„„
引导学生就父亲谈论花生的话发现问题,并作为重点问题留待解决。
4.合作解疑。提示: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其他资料;大胆猜想。问题较多时,重点问题必答,其他问题可选择讨论。
5.全班交流。
预设:
(1)居然?空地、荒着,年幼的我们,种出花生
实属意外惊喜,同时也显出花生的生命力强。指导朗读。
(2)很难得?父亲忙于公务。指导朗读。来不是为吃花生。为下文埋下伏笔。
(3)最可贵?——是说什么可贵?为什么“最可贵”?最,有比较。和之前我们兄妹说的比:有诸多好处,却深埋土里;和桃子等比,平凡、不起眼,默默孕育果实,供人挖掘收获。点出“借物喻人”。明白父亲前来的良苦用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
此外,结合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简略处不简单,朴实处却深刻。
这一环节放得开,实际形散神不散,重点仍在理解父亲的话,同时又使学生学得活、学得真。
(五)存疑,结课。
父亲说“你们要像花生”,可不可以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我”到底有没有理解父亲的话?又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六)理解“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可否像桃子等?可让学生讨论,说真话,讲理由。
教师可做类似小结:如果只是外表好看,不做正事,什么用也没有,可取么?
——不可取。过渡:我们来看看少年许地山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这句话的。
(七)理解“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体面”什么意思?讲体面有错么?只讲体面呢?不能,要有用。怎样就是有用?举例。
(八)了解父亲的话对许地山的影响
结合课文结尾及许地山生平,明白许地山为何以“落花生”为笔名以及这笔名对他做人的影响。产生敬佩之情。并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九)写字。
观察“吩、咐”及“榨、榴”,指导书写。学生自己观察仿写其它字。
(十)课后小练笔。
第二篇:落花生教学过程
《落花生》教学实录
执教者:郑金玉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落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精
神和具有内在美的品格,体会做人的道理。
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花生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 今天郑老师给你们说一个谜语,让你们猜一猜,有信心吗?
生:荔枝,石榴,花生……
师:下面请你们猜猜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什么东西来了?
生:学习用品,花生……
师:拿出花生并解释谜面:麻屋子指的是花生皮,皮上面有高低不平的纹理,好像麻绳一样,掰开花生让学生看到内皮,这就是红帐子,花生仁就是那个白胖子。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落花生》这篇课文。多媒体出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快速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围绕落花生主要写了哪些事情?
生:大声快速朗读课文并回答:课文主要写了种花生,尝花生„„
师:有哪个同学能说得更全面一些,请举手回答。
生:课文主要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板书)。
师:说得非常全面,看来同学认真预习了,不错,请坐。
三、深入文本,精读感悟
师:哪一自然段是写种花生?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第一自然段。
师:第一自然段哪句话是写种花的过程的?
生:第三句。
师:第三句中哪些词体现了种花生的过程呢?
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师:这几个词语能颠倒顺序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因为这是按种植顺序来的,不能违背这个顺序。
师:说的很有道理,请坐。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屏幕上的这个句子,一起读一读。
生:一起读。
师:同学们,句子有一个词“居然”,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他们怎样的心情呢?
生: 出乎意料,表达了他们吃惊的心情。
生:感到意外,表达了他们出乎意料,高兴的心情。
师:回答的真不错。
师:谁能把出乎意料的心情读出来?
生:读句子。
师:谁能胜过这个同学请举手?
生:读句子。
师:谁能比这个同学读得更好?
生:读句子。
师:你们读出了他们出乎意料的心情,值得表扬。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3---15自然段,并思考:说说主要讲了哪些事情?
生:尝花生,议花生。
师:下面请小组讨论:三个孩子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都谈到了哪些方面?
生:花生的味美。
师:有没有补充?
生:花生可以榨油。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花生的好处。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种水果,一起看大屏幕,认识它们吗?
生:认识。苹果,桃子,石榴。
师:看了它们,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 太诱人了!
生:真想吃啊!
师:老师也挺想吃的。再看一种,这是什么呢?
生:花生。
师:这几种水果和花生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生:水果诱人,花生没有那么诱人,花生很朴实。
师:说得真是好啊!还有没有不同呢?
生:水果高高挂枝头,而花生却长在地下。
师:这是从生长位置来说的,下面请同学们朗读第10自然段,看看花生的可贵之处是什么?和同学交流一下,从位置,外表,印象三个方面来完成下表。
生:学生读课文,小组交流。
师:老师看到好多同学都举手了,下面请同学说一说。
生:从位置来说,花生埋在地里,水果高高挂在枝头。
生:从外表来说,花生的外表丑陋矮矮的,水果鲜红嫩绿。
生:从印象来说,花生只有挖出来才知道,水果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通过水果与花生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呢?
生:花生很朴实,做人也要像花生一样,做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师:既然花生有这样可贵的品质,那父亲对孩子们说了些什么呢?
生: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师: 你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呢?怎样像花生学习呢?
生: 我要做个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四、跳出文本,拓展生活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像花生一样,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着的劳动者。请你结合实际生活列举一例谈一谈。
生:环卫工人,早上早早起来为我们打扫马路,给人们带来一天的清洁。他们在默默无闻的奉献着。
师:谁还能想到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呢?
生:邮递员,他们冒着严寒酷暑,仍旧为我们送信,从不耽搁时间,也在无私的奉献着。
师:你们在生活中都留心观察了,他们就像一个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但是他们的朋友遍及天涯海角。小草这首歌同学们会唱吗?
生:会唱。让我们一起唱响这首歌吧!
师:作者用花生的朴实来比喻人的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你能不能用一种事物来比喻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呢?
生:蜡烛。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自己。老师每天为我们上课,也在默默无闻的奉献着。
师: 其他同学呢?
生:蜜蜂。蜜蜂每天在忙忙碌碌的采花酿蜜,在默默无闻的工作着,不正像我们的煤矿工人吗?煤矿如此脏,但是他们为了我们的取暖,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
师:总结:老师也希望你们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的人。同学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下课!
第三篇:《落花生》优质课课件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把种花生、收花生作为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在过收获节时谈论花生作为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并在看似随意的家常谈话中,揭示出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的人生哲理。行文朴实、自然、亲切,引人深思,耐人寻味。【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难点: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以“落花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积累,已经具有一定的感情朗读能力、质疑习惯和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课堂上教师只要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语言特色,结合图片投影、音视频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好引导,学生应该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为了从根本上实现这一转变,我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把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全文思想感情。基本思路是:设疑导入,激发阅读兴趣——发挥主体,让学生自主读书—激励质疑问难,引导读中感悟,—当堂组织辩论,鼓励各抒己见——设计扩展活动,实现知识迁移。【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一)设疑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花生!你们吃过花生吗?喜欢吃吗?有谁知道花生的生长过程?出示落花生的图片它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来学许地山《落花生》。
2、多媒体出示花生的生长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落花生的由来。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根据学生课前准备资料了解作者——许地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 在文中读轻声。)
3.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四、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根据学生发言情况相机引导)
1.种花生、收花生:(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2)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① 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花生 桃、石榴、苹果 位置 埋在地里 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 矮矮地长 鲜红嫩绿 印象 挖起来才知道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 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③ 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④ 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 默地为人类奉献)(3)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重要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4)通过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的是()。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上。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五、说板书设计:
落花生 许地山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好处多:味儿美、榨油、价钱便宜
(物)最可贵:不图虚名、默默奉献(春蚕、蜡烛„„)↓(借物喻人)
(人)最高尚:实实在在、无私奉献(清洁工、老师„„)教学反思:
本人认为在激发学生思想感情与语文训练的相结合即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把握应该找到更好的平衡点,应加强书面表达训练。不论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即兴表述,还是课下的写作练习,都让我深深感受到:学生与作者的情感相通了,文章中的精神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得到了升华。我认为,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把学生的灵魂牵引到至善、至美、至高境界的语文教学,应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改进措施: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习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落花生教学设计
执教者:崔莉 指导老师:蒋运武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段。
3.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懂得做人的道理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的写法写一写身边的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教学难点: 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谜语,猜猜它是哪种植物?“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 板书)
2、(出示花生的图片)说说对花生的了解。
3、板书课题《落花生》 思考:为什么叫落花生?
(二)、朗读感悟
1、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2)、思考: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2、总结: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板书:请学生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3、你能说说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吗? 详写:议花生 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
(三)、学习“种花生、收花生”
1、自由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2、“居然”一词说明了什么?你会用它来造句吗?
3、指导朗读(读出惊喜)。
(四)、作业:抄写生字新词和近义词、反义词。第二课时
(一)、回顾
问题: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二)、学习“尝花生、议花生”
过渡:母亲为了庆祝收获,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在收获节上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1、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三个人分别说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父亲说的好处是什么? 姐姐说它味美; 哥哥说可以榨油;“我” 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2、你最欣赏谁说的话呢?为什么?
3、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之处是什么呢 ?
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
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
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却埋在地里。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出示课件
5、有感情的朗读。
(三)、明白道理
1、这样写可以告诉我们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2、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3、再读读父亲说的话,并抄写。
4、做人的道理是什么?
5、父亲希望我们学习花生什么?
6、背诵父亲的话。
(四)、作者明白了父亲的话吗?
1、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体面”是什么意思?
3、作者明白了什么?
(五)、感情升华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思考: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是呀,我们也应将文中父亲的教诲牢牢记在心间。
(六)、交流文章写法
1、学生交流,师适当补充。
2、结合自己的生活,同桌交流我们身边的像花生一样的人或物。
(七)、拓展作业
课后的小练笔:写一写像花生一样的人或物。
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谈花生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第四篇: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质课
新城区名都小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15、落花生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揣摩重点段的含义,学习落花生默默奉献、朴实无华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以致用,试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拓展完成一个小练笔。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揣摩重点段的含义。
2、学以致用,在理解的基础上把道理运用在生活中。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和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尝花生,主要写议花生)
2、明确学习目标:
①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② 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把道理运用到生活中去。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 4
新城区名都小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3——15自然段,有什么不懂得地方用“——”画出来,并做好批注。
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
分析获得: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同学自由读之后)(默默无闻、朴实无华)②
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③
(配乐)师范读、全班读: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④
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师:讲体面,对吗?但我们做人决不能“只”讲体面,做人要做一个有用的人,那么什么是有用的人?(自由说:医生、老师、军人„ „)
三、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师:老师也来给大家介绍一个有用的人,引入许地山的资料,引读许地山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教师小结: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父亲希望孩子们能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却很有
/ 4
新城区名都小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用。课文从议花生讲到做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四、拓展练习,巩固提高
创设情景:“我”的大学有一个同学叫小宁,“宁”是淡泊宁静的宁,我们班里绝大部分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都是教职工子女,只有她的妈妈是清洁工,因此她感觉很自卑„ „
你能根据我们今天学习的做人道理来鼓励一下小宁吗? 教师寄语:同学们,老师也希望你们可以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虽然外表不一定很体面,但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贡献的人。(因时制宜:也可以说既要讲体面,也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 4
新城区名都小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
本课已经讲了第二遍了,把课文中的重点段“第十段”语句进行分析了以后还是存在问题,还有很多没讲透的地方,例如:第一句只讲了“承上”,而丢了“启下”,桃子和石榴这部分的价值观也渗透的不是很好,在课上,应该让学生多说,而不是老师一个人在表演,备学生没有备充分,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上还要慢慢反思和改进。
一堂好课应该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一堂好课应该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课堂上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能力、个性和人格的培养,这正是需要我努力探索与实践的!
/ 4
第五篇:公开课教学___落花生
公开课教学——
《落花生》教学设计与反思
南雅小学
王善才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语言朴实无华,却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等一系列活动,十分自然地揭示了主题思想:“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设计理念: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四年级初始是训练质疑的最佳时机,本课设计力求引导学生提出真问题,并教给方法帮助其解决问题,以此品析关键词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以及行文的好处、妙处,使学生真学、真想、真收获、真提高。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词语和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
4、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渗透质疑方法。
5、学习作者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
2、学习作者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3、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渗透质疑方法。教学准备:
1、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
(2)、查资料了解花生果实形成的过程。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准轻声词、多音字,理解生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尝试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
教学过程:
一、巧妙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2、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花生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知道了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解题
师:其实,落花生指的就是我们所认识的花生,那为什么把花生叫做落花生呢?老师课前查找了一段资料,咱们一块来看一下。(出示课件: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在地上开花,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了花生,所以叫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1、回顾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
2、读两组词语(多音字、轻声词),正音。
3、读句子:“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考察“后园”、“茅亭”的读音、含义;检验是否掌握轻声的读法(吩咐),是否能读通本文中较长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提出问题
师:那么这篇文章围绕着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朗读课文。
2、解决问题
师:谁来说一说?(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
3、小结
师:你看,在同学们的合作下,用小标题的形式把这篇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真了不起!这篇文章围绕着落花生写了(指板书齐读)这些事情,那你们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什么呢?为什么?(生答略)
师:是呀!种花生、收花生要几个月,可作者在这里只用了一段话,却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写父亲和我们一起谈花生,那么课文哪部分是详写,哪一部分是略写,能说说吗?
四、学习“种花生”、“收花生”的部分。
1、提出问题
师:好!我们来读一读种花生、收花生这一部分,看一看你们都能读懂什么?有什么问题?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2、学生谈收获。
3、学生质疑预设:收获后为何用“居然”?(合作解疑)
4、指导朗读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看你们能体会出什么?
你看就是这样一片荒地,又是在我们姐弟几个孩子的侍弄之下,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花生。哎呀,这多么让人兴奋哪!来,再读读这一句,读出惊喜之情来。
五、设置悬念,布置作业。
1、师:是啊,母亲也和我们一样感到高兴,于是她提议我们来过一个收获节,而且还把父亲请回来了。一家人吃花生、谈花生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2、布置作业: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摘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2、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3、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教学过程:
一、回顾“种花生、收花生”,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师:花生的意外收获令我们惊喜万分,母亲是个有心人,高兴之余,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一起过一个收获节,一方面让我们品味到花生的香甜,另一方面让我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一家如何边吃花生边谈花生,继而又如何谈论到了人生的?
二、质疑解疑,品读研析“吃花生、谈花生”。
(一)发现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吃花生、谈花生”部分,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二)、质疑解疑(生默读课文后自由质疑)
1、预设一:爹爹的到来为什么很难得?
师:你问得多好,父亲跟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对不对?可是作者却说父亲来了实在很难得。猜猜这是为什么?
师:快速地翻一翻课后的资料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他忙些什么?(师补充资料: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许地山就跟随他的父亲来到了大陆,那个时候许地山的父亲在广东一带做知县,平时为老百姓的事情奔走忙碌,所以很难跟家人在一起团聚。)而那天晚上父亲也来了,所以说——(生:实在难得)
师: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敬意来读一读这段话。
2、预设二: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这个可贵指什么?
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先得知道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问题提出来了,靠谁解决?(生:靠自己)
师:我最欣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为了更好地读书思考,老师这儿有个友情提示,先围绕问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再把自己的理解简单地批注在旁边。写完了可以和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听听别人的意见。
(生默读课文,勾画批注。)
交流: 生:我觉得花生的品格最可贵,父亲就是要我们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炫耀自己。
师:有两个词我特别喜欢: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谁能读读这段话?
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也想想:父亲说花生就说花生吧,扯上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呀?
3、预设三:也许有些同学这样认为:苹果、石榴、桃子既好看,又好吃,又善于展示自己,也很有用处,也愿做像苹果那样的人。对不同见解,也应肯定。师:大家想一想,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那儿,就是在炫耀吗?——摇头了。不是。那是它生长的特点呀,对不对?它就长在那儿!你说苹果要是长土里去那还叫苹果吗?
师:刚才这个孩子的发言有一点我很欣赏,就是她发现了父亲其实是在拿花生跟和它的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桃子、石榴、苹果比,干什么?(生:作比较)
师:聪明!对比啊!对比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 它像刚才那位孩子说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外表不好看的花生却能默默地给人带来好处,真的是更可贵,更让人钦佩。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花生的这份可贵。(练习读,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
4、父亲希望我们做什么样的人?“我”对父亲的话,听懂了没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5、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这样的人或物?结合实例来说说。(如清洁工、老师、蜡烛、春蚕、太阳等)
6、父亲的这次谈话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教师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7、许地山确实把父亲的话印在了心上,他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他曾经说过:(课件出示: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学生朗读。
8、是的,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们来看许地山的资料,让学生朗读体会许地山的成就。学到这里,你是不是对许地山油然产生敬佩之情?
三、总结全文,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重点写谈花生,是为了向我们介绍花生的好处吗?他是借花生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这种表面写物实际上赞美人的写法叫“借物喻人”,同学们在写作中可以尝试着用一用。
2、同学们,许地山在这个收获节上可以说收获颇丰,品尝到了花生的香甜,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还在父亲的引导下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这就是谈话的教育,这就是生活的教育。同学们,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让我们记住: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会给我们许多启示!
四、小练笔。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你想对落花生说些什么呢?是想再一次的赞美它?还是要给它一些另外的建议?请以“落花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种花生
收花生
不图虚名 落花生
(借物喻人)
吃花生
默默奉献
议花生
教学反思: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四年级初是训练质疑的最佳时机,课堂伊始,我就让学生自己读书,发现问题,用“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练习题问题,再将解决问题的权力大胆地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思考、合作、交流使问题得以解决,在这中间教师顺学而导,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想学、要学的欲望,真正做到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但是,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往往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学生提问,不是抓住主题,而是支离破碎,不得要领,或只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偏题、离题,甚至与主题背道而驰。这时,我们应因势利导,及时指出毛病并恰当引导,对提问提得好的学生则及时表扬。同时,对勇于提问的学生,老师要用语言、眼神、手势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赏,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
总之,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只等待老师发问的被动学习心态,能促进积极思考意识的形成。改变原有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才能形成独立自尊的健全人格,这正是我们新课标所提倡、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