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荷”案例及点评解读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5 02:5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物理“电荷”案例及点评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物理“电荷”案例及点评解读》。

第一篇:初中物理“电荷”案例及点评解读

初中物理“电荷”案例及点评

摘 要: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

本文笔者将依据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五章第一节对此做一探讨。

关键词:摩擦起电 橡胶棒 玻璃棒 正电 负电 电荷

一、教学内容和任务

从教材的安排来看,本课让学生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的 基础上,知道原子可分为“探究更小的微粒”做准备,故

在教学中应给学生更多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合理科学的思维。

二、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

(一)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 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二)了解验电器的原理,会

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三)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四)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五)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过程与方法:在认识自然界中只

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研究

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难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准备

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

架两个,验电器一个,碎纸屑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提问(1):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

发,会出现什么现象?生答: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

提问(2):如果我们身上穿了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你知道上面提到的两种

现象发生的原因吗?生答:摩擦起电。

师小结:同学们,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

一些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

会经常看到。那么,带了电的物体具有哪些性质?在这一

节我们将进行探究和学习。

(二)讲授新课

(1)物体带电与使物体带电的方法的演示实验:

A、物体带电的演示实验:①先分别将橡胶棒、玻璃

棒靠近纸屑,观察现象。②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橡

胶棒靠近纸屑,验电器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③用丝绸

摩擦玻璃棒,然后将玻璃棒靠近纸屑,验电器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我们看到,先分别将橡胶棒、玻璃棒靠近纸屑时,都不具有吸引轻小纸屑,而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

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物体

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

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如在 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

起来,就是因为梳子带了电,能吸引头发的缘故。

点评:摩擦后的橡胶棒和玻璃棒能吸引纸屑,学生并

不陌生,通过演示实验再现实验现象,帮助学生回忆知识。

从而通过演示实验引出概念,理解新知识。

B、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①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

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这种方法简单、常见。②接触带电:

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③感应起电:

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两物

体带异种电荷。

点评:通过介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和演示实验,使学

生学习知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两种电荷:

个人简介:田进才,男,(1965年8 月—),一级物理教师。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论文《怎样

当好寄宿学校教师》被教育局评为三等奖。论文《如何正确理解欧姆定律》获市评比二等奖。《教

师如何重视学生作业》、《巧用数学知识解电学题》在市优秀论文评比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第二篇:初中物理元电荷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元电荷知识点总结

元电荷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把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

e=1.60×10-19C;

4、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相信通过上面对物理中元电荷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哦。

第三篇:初中物理电荷知识点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不能说成摩擦生电。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明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3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

5验电器(1)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2)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6总结归纳:两个轻小物体如果相互吸引,有两种情况

(1)两个物体带有异种电荷。(2)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若两个轻小物体互相排斥也有两种情况

(1)两个物体都带正电荷(2)两个物体都带负电荷

7、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8、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等量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电子在原子核的 引力作下绕用核高速旋转。

3、9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叫元电荷,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 荷量 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元电荷用e表示,即:e=1.6×10-19 C

10、摩擦并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从束缚电子弱的物体转移到束缚电子强的物体。得到电子 的物体显示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显示正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物体缺少电子带正电,多余电 子带负电。由于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比绸子弱,在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就 失去一部分电子而带正电荷,绸子从玻璃棒上夺取了一些电子,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上的负电荷

11摩擦起电的两个条件:(1)相互摩擦的物质的种类不同;(2)摩擦时雨外界绝缘

12判断物体是否带电有三种方法:(1)看被研究的物体是否吸引轻小物体;(2)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其他带电体是否有相互作用;(3)利用验电器检验。

13导体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石墨等。

2、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塑料、油、陶瓷玻璃等。

3、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如:①纯净的水是绝缘体,而含有杂质的水是导体。

②玻璃是绝缘体,而烧红的玻璃却能导电。

14、金属是靠自由电子导电;盐的水溶液是靠自由离子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 绝缘体内部 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1、用丝绸磨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用丝线悬挂着的通草小球,如果小球被吸引,则小球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2、甲、乙、丙、丁四个带电小球,若甲排斥乙,乙吸引丙,丙吸引丁,已知甲带正电,那么丙带

()

电,丁带

()

电。

3、现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带负电,A和B互相吸引,C和A 互 相排斥,则()

A、B一定不带电,C带正电

B、B可能带正电,C带正电

C、B一定带正电,C带负电

D、B可能不带电,C带负电 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由此 可鉴定()

A小球一定带正电

B小球一定带负电

5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由此 可鉴定()

A小球一定带正电

B小球一定带负电

C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带正电

D小球一定不带电

6、绸子和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这是因为()

A.玻璃棒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绸子上

B.绸子上的部分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C.玻璃棒上的一部分正电荷转移到绸子上

D.绸子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7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A.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

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D.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8、下列说法正确的()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B.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产生电荷

C.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

D.组成物质的分子都是完全固定不动的

9.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C.梳子失去一些原子核

D.摩擦创造了电荷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不能说成()

。物体有了(),就说明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自然界只有()种电荷。被()电荷叫做正电荷;被()叫做负电荷。3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4、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简称电荷,单位为(),简称(),符号为()

5验电器(1)作用:()构造()()()3)原理:()6总结归纳:两个轻小物体如果相互吸引,有两种情况

(1)---------

(2

7、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8、原子是由

()

引力作用下绕核高速旋转。、9电荷的多少叫()

电子所带的电荷量叫()任带电体所带的电 荷量 都是()元电荷用e表示,即:e=()

10、摩擦并不是创造()而是电子从()电子弱的物体转移到()强的物体。得到电子 的物体显示()失去电子的物体显示():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物体()带正电,()电 子带负电。由于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比绸子弱,在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就()电荷,绸子从玻璃棒上()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上的()电荷 11摩擦起电的两个条件:(1)()(2)摩擦时()12物体是否带电有三种方法:(1)()(2)()(3)()

13导体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

14不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

3、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如:①纯净的水是绝缘体,而含有杂质的水是导体。

②玻璃是绝缘体,而烧红的玻璃却能导电。

14、金属是靠()导电;盐的水溶液是靠(乎没有自由电荷。

10.将轻小的金属杆A用一根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判断它是否带电的各种方法中不正确

的是()

A、用验电器的金属球跟它接触,若金属泊张开,A肯定带点

B、用带点小球B靠近它,若它被吸引,则A肯定带电

C、用带点小球B靠近它,若它被推开,则A肯定带电

D、用纸屑靠近它,若纸屑被吸引,A肯定带点

11、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主要原因是:()

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

B.梳子对头发有吸引作用

C.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因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D.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因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12一个物体没有带电是因为()

A 该物体内部没有电荷

B 该物体内部没有电子荷

C 该物体内部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总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

D 该物体内部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一个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等

13、台式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保证电脑的稳定性,需要打开主机箱盖除尘,这是因为散热风扇的扇叶 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

(),可以()轻小物体,所以灰尘会

附着在扇叶上。

14.玻璃棒跟丝绸摩擦后,它们带电的情况是()。

A.玻璃棒和丝绸都带正电

B.玻璃棒和丝绸都带负电

C.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

D.玻璃棒带负电,丝绸带正电

15.一个物体带负电的原因是因为物体()。

A.物体只有电子

B.物体没有质子 C.物体得到了电子

D.物体得到了质子)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 绝缘体内部 几

16、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塑料绳就 会向四周散开,而且捋的次数越多,下端散开得越大,这是为什 么:

17、小强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碎纸片,发现纸屑先被玻璃棒吸引,接触玻璃棒 后又马上离开了。这是为什么?

18为什么运输油的 运油车有 一根铁链搭在地上,为什么 不用塑料油桶

答:用塑料桶装运汽油时,桶内汽油会不断与桶壁摩擦,使汽油和塑料桶带上等 量异种电荷。由于塑料是绝缘体,电荷不会传到地面,而是越积越多,当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会使空气电离,发生放电现象,产生电火花,使汽油燃烧,造成火灾或发生爆炸事故假如盐和 花椒面混在一起,你 如何把它们分开?

20.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

A.橡胶棒失去了质子

B.橡胶棒失去了电子

C.橡胶棒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D.橡胶棒得到了多余的质子 21.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

A.有电子

B.有质子

C.有大量自由电子

D.有大量自由电荷

22.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是绝缘体,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导电

B.只有导体才能做电工材料

C.纯净水是绝缘体

D.水银不易导电

23. 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让甲球和乙球靠近时互相排斥,让乙球和丙球靠近时相吸引,则()。A.甲球和丙球靠近时也一定相互吸引

B.甲球和丙球靠近时一定相互推斥 C.甲球和丙球靠近时一定没有相互作用

D.以上三种都可能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所带的电量相等,使它们的金属球相互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都不发生改变,这说明()。

A.两个验电器带的都是正电

B.两个验电器带的都是负电

C.两个验电器一定带同种电荷

D.两个验电器一定带异种电荷

25.A、B、C、D四个带电体,如果A排斥B,A吸引C,C排斥D,已知:B缺少电子,则C带

电,D带

电。

26.验电器原来带正电荷,当用一个物体接触它的金属球时,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变大了,则这个物体()。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不带电

27.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分别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如果把它们的金属球互相接触一下,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将()。

A.不变

B.变大一些

C.变为零

D.变小一些,但不为零

28.三只悬挂的小球,其中任意两只球靠近时,都相互吸引,这三只球的带电情况是()。

A.三只都带正电

B.两只带正电,一只带负电

C.一只带正电,两只不带电

D.一只带正电,一只带负电,一只不带电

29.A、B、C、D四个带电的小球,B球吸引A球,B球排斥C球,C球吸引D球,若C球带正电,则当A球和D球靠近时,将()。

A.相互吸引

B.相互排斥

C.不发生相互作用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0.用手直接拿一根铜棒和丝绸摩擦,则铜棒上将()。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带正电或负电不能确定

如图所示,斜面长10m,高2m,工人要沿斜面把重1500N的物体匀速拉到斜面顶端,若斜面的机械效率为75%,求:(1)工人做的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2)工人所用的拉力和物体与斜面的摩擦力。

第四篇:初中物理两种电荷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教学反思1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电荷》这节课上完了,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现在心情仍在起浮之中。本节课给我的启示是很多的,可以说教学实践中又多了一次历练,收获很大,下面就我的感想总结如下:

一、要深入挖掘教材,课前充分备课

自己从教五年了,“电荷摩擦起电”一节课以前用旧教材上过,自以为十分熟悉了,但在备课过程中,自己一遍遍地阅读研究教材,才发现新教材改了很多,把以前三节课的内容压缩成一节内容,而且把摩擦起电的原因的内容删掉了。这节课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第一节课,摩擦起电虽然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已经学过,但是在初中阶段有必要从头讲起。因为从电的发展史来看,人们首先得到的是静电知识,从电学系统来看,静电是电学的基本知识,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为以后的电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开个好头就显得非常关键了。如何上好这节课需要动一番脑筋,必须做到教学内容、实验、学生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尤其各部分知识的衔接和过度上要做到自然。

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个好的教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会方法,教师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的'习惯,以便把自己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贯穿在教学之中。课上课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点平时自己在教学中坚持得还好,课上显得比较轻松,学生学习效果也较好。让学生做实验探究时,教师要做适当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提高课堂效率,学生明白了,就无需老师再讲了。而我这节课中由于我校没有足够的实验器材,没能分组实验,只是做了演示实验,而且讲的较多,没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动手做实验去探究,这是以后要加以改进的地方。

三、要恰当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做实验,做好实验。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必须处于辅助地位。在以往作课时自己做了些幻灯片,可使用后发现效果不好,好像为了放幻灯片而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严重束缚了教学活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有时我们是不能预知的,这对教师的应变能力是一个考验,按事先准备好的课件上课,感觉教师会被课件牵着走,影响教学效果。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会使学生感到学的知识可信,且印象深刻,考虑到32中的实际情况,我放弃了课件,把重点放在了演示实验上。

四、学无止境,不断完善提高教学水平

1、在学生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时应该让学生先讨论一下实验方法。在这点上没有设计好,应该事先做好学案,或用小黑板列成表格,在做完实验后让学生把实验现象填写下来。做课过程中的实验现象较多,学生记不住,归纳起来就显得乱了些,也容易出现偏差。

2、这次讲课中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效果不好,这主要是跟温度有关,另外再加上自己手上有些出汗,但实验效果还算不错。

3、课堂达标检测未能安排好。(在学校的试讲时安排了一组试题,并做了讲评)

4、语言上还要更精练些,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表达的时间。

5、板书书写过程中由于有些紧张出现一个漏字,还好并不影响知识的准确性,这方面以后还要加强锻炼。

总的来说,感觉这节课整体上的把握不如在我自己学校里的试讲效果好,参加这次活动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得到了历练,收获很多,对自己以后的教学提高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教学反思2

讲完《电荷》这节课,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体会:

(1)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出来。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学生是教学认知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认知的主导。在这节课上,由于我的设计和在课上的教学行为处处体现教师的行为的示范,替代了学生的意见表述、思考、讨论,没有给学生说话的时间,“让学生观察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也许正在思考,而教师就迫不及待的演示了结论,从而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

(2)实验的演示不太成功,原因是实验的准备不充分,实验的设计过于墨守成规。这节课带电物体的吸引和排斥实验,应该是三个,只做成功了一个,教师对实验的研究不透,不深,不能把这个实验设计成用其他学生常用的三角尺等工具来做,没有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学生只有亲身经历过的,对他们来说印象是很深的,是不容易忘记的。

(3)对多媒体计算机过于依赖。过于看重计算机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学生认知的是客观世界,是现实的。用Flash动画代替了学生的实验,学生只能从假象中学习,但是,对现实中的器材的操作、以及产生的现象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也可能带来失败,学生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师用计算机是好事,比以前的干巴巴的讲授要形象多了,但,对于物理这门实验科学来说,重点应该放在实验上,放在动手动脑上。

(4)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没有体现出来。关于原子结构的内容是了解性的,比较简单,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用讲授代替了,电荷相互作用实验、电荷在导体中移动实验结论是要让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完成的,教师只让个别学生总结了,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来的.及参与到探究讨论中,这些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是今后学生继续学习的重要能力,必须得到教师的重视。

(5)各部分知识点的过渡衔接过于生硬。教师在设计上,对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没有弄清楚,使上课时处理上就自然而然产生了过渡不自然的现象。教师吃透教材是教学成功的因素之一。

(6)学生自己总结学到了什么知识的环节做的比较成功。不少学生进行总结,学生讲出来,就比教师讲出来效果好。这一点做法今后值得推广。

(7)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很重要。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处理,是建立在电荷在导体中移动实验基础之上,如果再做个电荷在绝缘体中不能移动的对比实验,再进行总结效果更好。然而,我做过电荷在塑料中不能移动实验了,效果与电荷在导体中移动实验基本相同。因此,不能对比下结论。我认为导体和绝缘体概念的引入,让学生用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等材料连成电路进行检测各种物体,然后根据灯泡是否发光来分类效果会更好。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作者:合肥市永和学校

王传树

(本文曾获得合肥市优秀教案评比一等奖)

这是一堂区级公开课活动,面对全区的物理教师和部分学校领导。

上课开始,我准备了三个能敲出声音的物体,木盒、老师喝水的茶杯和一个小鼓。老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老师用细棍棒敲击其中任意一个,看谁能分辨出来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学生:情绪高昂,在觉得物理课好玩的同时,也小看这样的游戏!实践证明,学生的判别能力是过关的。老师问:声音是用什么器官来感知呢?学生答:耳朵嘛!

很简单的道具,很普通的声音,最基本的问题,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效果明显,导入课有质量!

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老师:请同学们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头上,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有振动感觉。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发现鼓面振动时,纸屑在鼓面上“跳舞”。由此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问:我们还能做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思考,学生答:手指弹动琴弦会发声,琴弦在振动;冬天的电线,狂风吹过会发出“呼呼”的声音,电线在振动(老师:很好!你能想到这一点,真棒!观察仔细!老师为你骄傲。)……。老师:老师还补充几个实验,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二胡拉动发声。但老师再做一个实验,你们看这是怎么回事。老师用手触击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立即停止,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随之停止!

教学的第三个片段,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的呢?用“声音传播演示仪”演示声音的传播。演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关于固体传声,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动手实验:同位同学,一位敲击桌面,另一位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在做这个实验时,调皮的学生热情高,他们忙于热闹,使劲敲击桌面。但动手实验起到了调动差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说明物理教学,需要尽可能地创造物理教学情景,面向全体学生。做此实验值得注意:抑制学生情绪,保持教室安静,不能误把空气传来的声音,当作桌面传来的声音。实验需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接着老师拿一个事先做好的“土电话”,(两个一次性纸杯和一根棉线制成的“土电话”),介绍“土电话”的使用,老师问:谁想上来试一试?。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效果不难预测。就此鼓励学生自制“土电话”。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教学中!一般情况下,老师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推理这个结论(我也是这样做的)。由此联想,太空中宇航员在舱外的对话途径:利用电子通信设备;用亚语;写字对话等。舱内有空气,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

教学的第四个片段,也可称为教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片段。首先带领学生学习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查看课本提供的速度数据,比较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其次,介绍信息窗,《天坛回音壁》。本环节主要是通过信息窗中的信息激发学生对声学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对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自然文化、声学水平的赞许和敬佩,引领学生认真学习物理学,树立科学学习文化知识的思想。反思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点:

反思之一:物理教学要巧用身边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利用坛坛罐罐做实验,一来实验器材学生能找到、有亲近感,做物理实验不难;二来物理实验就在身边,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兴趣高。这不仅符合新课改思想,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作为希望学生喜欢上物理课的老师,何乐而不惟呢!

反思之二:提出问题是物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有问题提出,说明学生动脑筋了,是对老师教学内容思考的结果。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充分张扬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通过师生互动,肯定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把物理和生活有机、自然联系起来了,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反思之三:把情感教育、行为教育、纪律教育与物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如:感觉声带振动,请他们说:“请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之类的话;介绍小河流水潺潺,问:河水要是被污染了,还有这个心境吗?

反思之四: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用手按住振动的鼓面,声音立即停止,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本节教学也有不够满意之处:如: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传播演示仪”的抽气效果不太好,结论几乎是教师口说和引导出来的。可以改为其他实验方式。如:用注射器对密闭的试管抽气,听音乐芯片的声音变化。

通过这节课教学实录,使笔者感觉到: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启发、引领的过程,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关注并充实教学过程,能有效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水平、情境设置能力,教学效果自然能得到长足的提高。

下载初中物理“电荷”案例及点评解读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物理“电荷”案例及点评解读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如何摸索探究进行高效的物理科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参与完整的自主学习过程,如何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每一个......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 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北城中学王桂香 教材分析: 对声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课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一步,认识声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这两个知识点,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 教法展示 上课开始,我准备了三个能敲出声音的物体,木盒、老师喝水的茶杯和一个小鼓。老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老师用细棍棒敲击其......

    初中物理案例分析

    初中物理案例分析 一、课程背景材料 2013年9月,公开课让我印象深刻,授课班级为初三。这是一节实验探究课,内容多、抽象,而且学生探究时课堂秩序不易把握,不好上。如果按照传统的......

    教学案例及点评

    《自己去吧》教学案例 《自己去吧》这节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猴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爬树;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了飞翔。......

    案例分析及点评

    案例分析及点评 一、申请受理及合同评审阶段 1、许可/资质提供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 1)××木业有限公司的产品为实木地板和竹地板,但未提供生产许可证; 2)××酒业有限公司的产品......

    初中物理教学研讨会点评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大家感谢市教研室领导——时老师,邹平教研室领导——杜老师,以及美丽的礼参中学的领导,给我们大家提供了一次绝佳的学习与交流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