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州省情(地域文化)重点复习资料1
1、贵州省情课程全面阐述了贵州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提供认识贵州的基本情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体包括绪论、特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发展历史、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坏境、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贵州。
2、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3、农业(夜郎时期的铁制农具),纺织业(秦汉时期的蜡染工艺),制陶业(汉代的制陶工艺)矿冶业(唐代的土法开采),酿造业(魏、晋时期烧酒蒸馏技术)。
4、贵州位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4`-2913`之间,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内陆山区;贵州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又自中部向北部、东部、南部三面倾斜。
5、贵州总面积是176167平方千米,地貌类型主要是山地、丘陵和盆地。其中山地和丘陵占92.5%,山间小盆地只占7.5%,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地无三里平)
6、贵州气候温暖湿润、类型多样,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贵州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气温变化幅度较小。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在3-6℃之间;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在22-26℃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
7、贵州河网密度较大。苗岭以北属长江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纂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包括南、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贵州还有丰富的地下河。
8、贵州的河流大都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形成了丰富的水力资源。同时又都位于长江和珠江的上游河段,对中、下游的泥沙含量有着决定性影响,所以河流两岸的水土保持工作十分重要。
9、贵州林地多、耕地少,没有平原支撑的耕作条件。贵州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在各类土壤中黄壤面积最大,其次是石灰土,最少的是水稻土。
10、贵州植物错综复杂、分布呈过渡性的多种植被。贵州植物种类繁多,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灌木和草丛。而且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差异和过渡性,从而相互重叠,组合复杂。丰富的植物资源,为贵州的林业、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1、自然资源,重点掌握能源、生物、矿产、自然风光四大资源的特点,突出这些资源在全国的地位。
12、水煤结合,优势突出的能源资源:(1)、水能资源,蕴藏量1874.5千瓦,居全国第6位。特点:分布均、造价低、发力高、区位优。又相对集中在乌江、南盘江、北盘江、清水江、赤水河四江一河上,其中乌江是中国著名的水能“富矿”,国家梯级开发的11个大中型水电站中贵州占9个。(2)、煤炭资源,2010年基础储量128.1亿吨,居全国第5位,超过南方12省(区、市)储量的总和,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种齐全,质量较好,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于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成为西南最大的炼焦煤基地。
13、组合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贵州已探明储量76种矿产中,有41种保有储量全国前10位。(1)、铝土矿,2010年基础储量居全国第3位。质量优良,分布集中于贵阳——清镇——修文——遵义沿线。(2)、磷矿,2010年基础储量居全国第3位,富矿储存量为华夏之冠。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于贵阳、瓮安、福泉、织金等地。(3)、重晶石,基础储量占全国1/3,达1.26亿吨,居全国第1位,质量优良,分布广泛。(4)金矿,2011年储量260.02吨,居全国第11位。是中国首先发现卡林型金矿的省份,主要分布在黔西南,被称为“中国金州”。
14、种类繁多、具有广泛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植物资源,森林覆盖率2010年达40.5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树种丰富,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山地草场较为广泛,分布最多的是威宁、水城、望谟、黎平、盘县和罗甸;农作物品种繁多,许多成为名优土特产品;药用0
0
0
0植物资源丰富,是全国四大药材产区之一,具有“黔地无闲草”的美称;野生经济植物数百种,以纤维、鞣料、芳香、油脂植物为主;珍稀植物资源地位突出,有74种珍稀植物被列入国家珍稀涉危保护植物名录。
15、动物资源:除饲养的畜禽外,贵州有近千种野生动物资源,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8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黔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云豹、豹、白鹤、黑鹤、黑颈鹤、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头鹤、蟒等1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72种。
16、贵州是古生物的王国。还是中国古人类和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考古工作者在贵州发现了大量的三叶虫、海百合、贵州龙等古生物化石群。考证认为在五六亿年前,贵州就是古生物的王国。后来科学家在对黔西县沙井乡观音洞的出土石制品和动物化石考证中发现,那时的古人类距今约24万年,并且石器加工文化独特,被命名为“观音洞文化”。与北京周口店、山西西候度齐名,分别代表了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后来还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活动痕迹。
17、贵州夜郎国的强大到“土流并治”的实行。春秋时期在北盘江上游兴起的一支濮人部落称为夜郎国,势力不断扩大,其经济已发展成为“耕田,有邑聚”的农耕社会。西汉时期,汉武帝派使者唐蒙到夜郎,夜郎候多同问“汉孰与我大”,因而留下了“夜郎自大”的典故。汉帝以子孙世袭权利等优惠条件将夜郎纳入朝廷行政统一建制,设为牂牁郡,实行“土流并治”。同时移入大量人口,带来了中原文化和巴蜀文明。
18、魏晋南北朝的战乱到隋唐时期的制度变迁。魏晋南北朝,贵州“牂牁大姓”统治,与朝廷关系时有变迁,战乱不断。这是一个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期,苗瑶、百越、氐羌几大族系进入贵州,在经济、文化上进行广泛交流。隋唐时期,仍实行“土流并治”,但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以南实行羁麼州,西部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19、宋元时期的“土”、“流”权利抗衡。宋代,基本沿袭唐代的统治方法,羁麼州大体不变,经制州大为缩减,藩国却大有发展,宋王朝对土著首领多有封赐。974年,彝族土著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现贵阳)归顺朝廷,土语“矩”与“贵”同音,宋太祖敕书称“惟尔贵州,远在要荒”,贵州名称始见文献。1119年朝廷为土著首领田佑恭加受“贵州防御使”衔,贵州正式成为行政区划名称,区域也相应扩大。元朝虽加强中央集权,但也同时遍行土司制度。形成了“府州县与土司并存”的局面。
20、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一是建省,使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朝廷为了加强西南统治,1382年在贵州设都指挥司(省一级军事机构)。1413年设布政使司(省级行政),使贵州正式成为全国第十三个行省。1417年设提刑按察司(司法)。至此实行“军政分管、土流并治”,加强了中央统治权利。二是大规模推行屯田,加快了贵州的开发,使贵州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1、清朝的封建统治与疆域范围的定型。改土归流使贵州普遍采取府、厅、州、县的行政建制,官吏由朝廷委派,贵州进入真正意义的封建社会,爆发了“乾嘉起义”与“咸同起义”,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这时对疆域作了较大调整。将四川统属的遵义府划入贵州,使贵州的土地面积增加了3万多平方千米;将毕节的永宁划归四川;将广西以北设为永丰州(后改为贞丰),与广西的荔波、湖南的平溪、天柱一并划归贵州管辖。至此,贵州的疆域面积基本确定。
22、鸦片战争时期的“反洋教”斗争。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贵州成为法国的传教区,教会和外国传教士以征服者自居,藐视官府,欺压百姓,贵州先后爆发了“青岩教案”、“开州教案”和“遵义教案”三大教案。“青岩教案”是全国“反洋教”斗争的先声。在其影响下爆发了四川的酉阳教案和安徽的安庆教案等。虽然“三大教案”最终因清政府的无能而遭查办,但它震惊了全国,唤醒各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觉悟。
23、军阀统治与中国工农红军的活动。从1912年到1935年,贵州处于军阀统治时期,战乱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同时,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先后有6支红军队伍在贵州活动长达6年时间,转战南北,建立革命根据地和区、乡苏维埃政权。召开了黎平会议、遵义会议。贵州成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经地,挺近黔北,四渡赤水,南下息烽,威逼贵阳,胜利实现战略大转移,驰骋于贵州五分之四的地方,震撼了反动统治,播下革命火种。使贵州现在成为“红色旅游”的主要地区。
24、国民党统治与抗战时期的贵州。1935年4月,国民党取代军阀统治贵州,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处于低潮时期。市场混乱,物价飞涨,贵州各族人民再次陷入水火之中。抗日战争爆发,贵州成为大后方之一。随着黔桂、湘黔、川黔、滇黔4条公路与邻省连通,一些沿海地区的机关、学校、商号、企业迁入,使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战时的繁荣。抗战结束,国民党统治中心东迁,外省厂商纷纷迁出,贵州经济也随之衰落。
25、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从人口的增长过程来看,1949——1959年,解放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较快,加上全国各地的人口进入贵州、支援建设,使人口从1416.4万人增加到1743.96万人。
26、明代,贵州大约99万人,到1949年,人口增长到1416.4万人,五百多年增加了一千三百多万人。2006年贵州总人口达到3000.3万人,五十多年人口增加了二千五百多万人,现在超过4000万人,说明解放后是贵州人口的快速增长期。
27、民族构成,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贵州登记的总人口有3524.77万人,共有56个民族成分。汉族占全省总人口的62.16%,少数民族占37.84%。其中,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白、回、壮、蒙古、畲、瑶、毛南、么佬、满、羌18个民族为贵州的世居民族。
28、民族文化,在语言文字方面,贵州少数民族的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等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但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通晓汉语,而且作为交流的基本工具。
29、侗族文化,常有谚语说:“侗人文化三样宝:鼓楼、大歌和花轿”。
30、潜在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贵州国民经济现状及三次产业结构变化。2006年,贵州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267.43亿元。从1997——2006年,年均增长速度连续10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1978年相比,生产总值增长11.01倍、财政总收入增长30.60倍。但由于原来的基础较差,与全国特别是经济发达省区相比,欠发达、欠开发仍然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
31、在贵州生产总值中,1949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是83.0:12.5:4.5,三次产业的排序为一、二、三,第一产业(农业)占有绝对优势,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有了一些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最为落后。到1992年,三次产业的比例是35.7:35.9:28.4,排序变化为二、一、三。1999年,三次产业的比例为28.6:37.4:34.0,排序变化为二、三、一。2005年,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8.3:41.8:39.9,仍保持二、三、一的格局,但第一产业比例下降到20%以下,标志着贵州已经步入工业化中期。
32、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了“两免一补”。到2006年,全省“两基”教育人口覆盖率由2000年的31.0%提高到2006年的100%。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加快,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进。组建了新的贵州大学,并成功进入了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
33、贵州正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指出:贵州要进一步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即全省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34、贵州旅游特色和旅游线路,贵州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经过开发目前形成了包括高原喀斯特生态、苗侗文化生态、绿色喀斯特森林生态、丹霞桫椤生态以及民族文化、屯堡文化、长征文化、酒文化、阳明文化、夜郎故地遗址文化等在内的旅游特色。
第二篇:2015年1月(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复习资料
2015年1月“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期末复习指南
简介:2015年1月“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 期末复习指南 “贵州省情”课程是贵州省教育厅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所有大专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2015年1月“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
期末复习指南
“贵州省情”课程是贵州省教育厅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所有大专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在贵州电大开放教育教学计划贵州省情课程名称为“地域文化”,成人教学计划仍然是“贵州省情”课程名称。该期末考试由全省电大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按照本期末复习指南要求执行。
期末复习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由于学生分布广泛,课程责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直接面对面地交流相对较少,因而网上辅导和期末复习指导对于帮助同学们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巩固所学的专业技能,提高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部分 基本要求
对于“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的期末复习,首先应以文字教材为主,结合网上教学资料,要求对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有一个重点的把握,并注意结合国家和我省的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掌握。同时还必须注意复习时的学习方法,在全面系统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
1.以文字教材和网上教学资源为依据。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文字教材采用的是中共贵州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贵州省教育厅组织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贵州省高校统编通用教材《贵州省情教程》(第4版)。网上教学资源主要是由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精心制作的视频课件、电子教案、各章重点难点解析、平时作业练习以及期末复习指南等教学资源。平时面授辅导教师讲授的内容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通面授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通过看文字教材和网上教学资源,有助于全面系统地了解并把握本课程的科学体系和丰富内容,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2.要理论联系实际。
注意灵活运用“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的有关理论和原理,分析和解决贵州目前市场经济中的实际问题。在复习中,要能够根据贵州省情的特点,进行数据分析和全面论述有关实际问题,通过平时作业中的论述以及课程实践社会调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必须注意复习方法和作答技巧。
对于应该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除对客观题进行一定的识记外,主观题切勿死记硬背,在懂得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抓住要点,然后运用教材中的理论结合自己的理解展开说明,特别对涉及现实问题的论述要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全面展开分析,要抓住要点、层次清楚、合符逻辑。
第二部分 考试形式和题型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共同构成。
平时考核是教师根据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平时作业的情况,并结合学生参加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实践、以及网上学习等情况,评定平时形成性考核成绩。该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即30分。
期末考试由贵州电大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内容以文字教材和教学大纲为依据,难度适中,题量适度。该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70%,即70分。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考试本学期采取网考和半开卷形式(由电大盖章下发一张白纸,考试时学生可以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复习重点带入考场,其他所有资料不能带入考场)。本次考试网考采用的题型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半开卷考试的题型包括填空题、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及分析题(包括简答题、论述题或小作文)。在回答上述类型的题目时有以下要求:
1.填空题要求语言简练、清楚,不能含糊不清。2.判断题是根据课程知识判断说法正确与否,要求判断清楚,不能模棱两可。
3.单项选择题与多项选择题是从所给出的若干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多选、错选均不能得分。
4.分析题中,简答题要答出基本要点,并适当进行说明;论述题和小作文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全面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说明充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特别是小作文,要求归纳整理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实际全面展开说明。
第三部分 期末复习纲要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 特定的地理条件对贵州发展的特殊影响
一、“天无三日晴”的气候特点对贵州发展的影响。掌握其有利和不利条件的影响。
二、“地无三里平”的地貌特点对贵州发展的特殊影响。掌握其有利和不利条件的影响。
三、贵州的发展必须严格遵循山区客观自然规律。这部分内容需要结合实际重点掌握。
第二节 各族人民共同为贵州的开发做出了历史的贡献 这一节主要掌握贵州人民在农业、纺织业、制陶业、矿冶业、酿造业及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突出表现。
第三节 美好发展前景
一、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掌握这部分内容。
二、“人无三分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掌握基本概况。
三、贵州在全国整体发展中处于相对落后地位。结合实际掌握。
四、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重点掌握贵州发展方向。第二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喀斯特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重点掌握喀斯特地貌的特征和类型。
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掌握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候条件的优势。
三、处于长江和珠江上游的河流水系。掌握乌江,赤水河,南、北盘江和红水河的特征。
四、类型多样、肥力不高的土壤条件。掌握贵州的主要土壤类型和耕作条件的特点。
五、种类繁多、分布呈现过渡性的生态植被。了解贵州植被的种类和分布特点。
第二节 自然资源
这一节中的能源、矿产、生物、旅游四大资源属于本章重点掌握内容,需要全面掌握。
一、水煤结合、水火电互济,优势突出的能源资源。
二、组合态势良好、开发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
三、种类繁多、具有广泛利用价值的生物资源。
四、独特优美、旅游价值极高的自然旅游资源。第三节 行政区划
一、建省前的区划沿革。了解该部分内容。
二、建省至解放时的行政区划。了解本阶段行政区划的演变。
三、解放后的行政区划。掌握贵州的行政区划现状及各市州地的区域特点。
第三章 悠久的发展历史 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 从古夜郎到贵州
一、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化。掌握“观音洞文化”的特点和
地位。
二、古夜郎的兴起。了解该部分内容。
三、郡县制在夜郎地区的建立。了解该部分内容。
四、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发展。掌握隋唐时期的“土流并治”,以及
经制州、羁縻州和藩国的概念。
五、贵州名称及区划的由来。了解该部分内容,要求知道贵州名称的由来。
第二节 从贵州建省到贵州解放
一、贵州行省的建立。重点掌握贵州行省建立的意义。
二、屯田与贵州的开发。重点掌握屯田与贵州开发的关系。
三、改土归流对贵州发展的影响。掌握改土归流对贵州所产生的影响。
四、乾嘉起义与咸同起义。了解该部分内容,要求知道两次起义的概念。
五、震惊全国的“三大教案”。掌握“三大教案”在全国的历史影响。
六、辛亥革命在贵州。了解该部分内容。
七、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掌握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重要作用。
八、中共贵州地方党组织的发展。了解该部分内容。
九、国民党对贵州的统治。了解该部分内容。
十、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贵州。了解该部分内容。第三节 贵州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一、人民政权的建立与剿匪斗争。了解该部分内容。
二、土地改革运动。了解该部分内容。
三、“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了解该部分内容。
四、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掌握“一五”计划时期贵州的工作重点和成绩。
五、“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了解该部分内容。
六、“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重点掌握“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七、“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了解该部分内容。
八、拨乱反正,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重点掌握怎样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
九、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掌握进行了哪些经济体制改革。
十、坚持从实际出发,走符合省情的发展路子。掌握贵州符合省情发展的路子是什么。
十一、实施“三大战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掌握贵州90年代制定和实施的“三大战略”的基本含义。
十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掌握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总体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十三、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结合实际重点掌握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内涵。
第四章 多民族团结互助的社会环境 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 人口发展与多民族共同繁荣
一、历史上多次人口迁徙活动与多民族社会环境的形成。了解该部分内容。
二、当代人口发展与民族构成。掌握解放后贵州人口的增长情况;掌握当前贵州的民族构成。
第二节 贵州民族的主要特点
一、贵州民族的分布及居住特点。掌握贵州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的分布特点。
二、贵州民族的语言文字状况。掌握贵州少数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状况,以及彝族、水族的文字特色。
三、贵州民族的文化及宗教信仰情况。掌握贵州少数民族的主要文化表现形式,了解贵州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中国共产党在贵州的民族工作。了解该部分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推行。掌握目前贵州民族区域自治的现状。
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重点掌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四、贵州省“十二五”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目标。掌握其目标内容。第五章 潜力巨大的经济发展基础 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 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了解该部分内容。
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掌握贵州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三、三次产业结构趋于协调。掌握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并说明其协调 的标志和意义。
四、主要特点。掌握贵州经济发展的特点。第二节 农业和农村经不断发展
一、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掌握贵州农业生产发展的具体表现。
二、农业生产结构得到调整。贵州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及农、林、牧、渔业的发展概况。
三、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掌握贵州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表现。
四、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掌握贵州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
第三节 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稳步推进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拓宽。掌握贵州工业化的表现、结构特点、行业发展及新型 工业化道路。
二、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掌握贵州城市建设概况及城镇化表现。
三、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了解贵州信息化产业的发展特点。第四节 服务业不断发展
一、服务业稳步发展。了解贵州服务业的发展特点。
二、现代服务业继续拓展。重点掌握贵州旅游特色和线路。掌握贵州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了解贵州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及物流业的发展特点。
三、传统服务业适应能力更强。了解贵州商业和对外贸易业概况。第六章 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 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 教 育
一、教育发展概况。掌握贵州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物。掌握当代贵州教育发展阶段和特点。
二、基础教育。掌握贵州基础教育的发展成就。
三、高等教育。掌握贵州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
四、职业教育。掌握贵州职业教育的现状特点。
第二节 科学技术
一、自然科学与技术发展概况。了解贵州科学技术发展进程。掌握贵州科学技术发展现状。
二、社会科学发展概况。了解贵州社会科学发展进程。掌握当代贵州社会科学事业繁荣的表现。
第三节 文 化
一、文化发展概况。重点掌握贵州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名人和突出文化现象。
二、文化发展成就。掌握当代贵州文化发展的成就。
第四节 卫生体育事业
一、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掌握贵州卫生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二、体育事业成绩显著。掌握贵州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和竞技体育所取得的成绩。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贵州 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贵州地方组织建设
一、思想建设。掌握中国共产党贵州地方组织在思想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
二、组织建设。掌握中国共产党贵州地方组织在组织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
三、作风建设。掌握中国共产党贵州地方组织在作风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
四、廉政建设。重点掌握中国共产党贵州地方组织在廉政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贵州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政权建设
一、地方立法工作。了解贵州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所开展的地方立法工作概况。
二、人大监督工作。掌握贵州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所开展的监督工作概况。
三、人大代表作用的发挥和重大事项决定及重要人事任免工作。掌握贵州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在人大代表作用的发挥和重大事项决定及重要人事任免工作方面的工作概况。
四、地方政权建设。了解政权建设基本内容。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地方建设
一、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贵州省地方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掌握贵州的民主党派组织和工商联以及他们作用的发挥。
二、政协贵州省地方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掌握政协贵州省地方组织的职能作用。
第四节 构建和谐贵州
要求结合实际重点掌握构建和谐贵州的以下主要工作体现。
一、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二、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
三、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四、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第四部分 期末复习练习题举例
这里所提供的只是一些帮助复习、掌握课程基本知识的题型模式,不是全部考试内容的复习题,同学们要以教材和作业为依据全面复习,灵活掌握,学会举一反三,才能完全把握课程考核内容。
一、填空题
1.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乌江以南实行(),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
2.截至2011年,全省共设()个地级行政单位,()个县级行政单位。其中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六盘水市、()市和()市为地级市。3.贵州旅游网络是西南地区旅游网络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与华中华南相联。贵州境外东有()风景区、南有()、西有()、北有(),旅游发展势头良好。
4.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达488.64亿吨,居全国第()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和()。
5.《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已发展成为(“ ”)的农耕社会。
6.解放后贵州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工业体系,以()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体系,以()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7.贵州解放时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为一、二、三,农业占绝对优势。()年三次产业结构排序变为二、一、三,()年三次产业结构排序变为二、三、一,()年三次产业结构排序变为三、二、一,说明贵州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8.解放后贵州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工业体系,以()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体系,以()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9.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根据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掌握一定的(),具有一定的(),发展(),从而成为为社会服务的人。
10.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的、()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的贵州。
二、单项选择题
1.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
A、唐朝 B、清朝 C、明朝 D、元朝 2.贵州的公路建设,目前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以()为骨架,横连东西、纵穿南北的公路网。
A、高速公路 B、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
C、一、二级公路 D、高等级公路 3.在西部大开发中贵州电力工业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主要以()为主。
A、黔电送湘 B、黔电送粤 C、黔电送桂 D、黔电送沪 4.贵州作为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黑颈鹤及其他181种鸟类共同家园,成为世界十大观鸟胜地之一的地方是()。A、百花湖 B、万峰湖 C、荔波樟江 D、威宁草海
5.抗日战争期间,敌占区的部分大学迁入贵州,促进了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时迁入贵州最有影响的学校下列是()。
A、贵阳医学院 B、私立大夏大学 C、国立交通大学分校 D、国立浙江大学
三、多项选择题
1.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下列有()。
A、梵净山 B、赤水桫椤 C、百里杜鹃 D、威宁草海 2.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是()。A、北京周口店 B、黔西观音洞 C、西安半坡 D、山西西候度 3.下列民族中不属于贵州世居民族的是()。A、黎族 B、水族 C、藏族 D、畲族 4.贵州的资源深加工工业主要有下列的()行业。A、黑色冶金工业 B、有色金属工业 C、化学工业 D、建材工业 5.下列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是:()。A、镇远青龙洞 B、赫章可乐遗址 C、安顺文庙 D、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
四、判断题(在括号里用“√”和“×”表示)1.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表现了贵州的地貌特征。()3.粮食是农业的根本,贵州农业应该大力发展耕作业。()4.贵州具有岩溶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自然特征。()5.加快转型是贵州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所迫。()
五、分析题
1、试分析贵州经济发展的特点。
2、请结合实际说明贵州的矿产资源优势。
3、试述“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的基本含义。
4、试述“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5、试述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优势。
6、试述贵州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7、写一篇反映贵州省情的作文:“我的贵州印象” 或“我的家乡——贵州”。
8、结合贵州的反腐倡廉工作实际,写一篇“从反腐倡廉看贵州发展”的文章。
第三篇: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完整版2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
一、填空题
1.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高原山地)和(丘陵)。
2.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3.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4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4.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5.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6.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沼气)生产为关键,通过(生态)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7.解放后贵州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体系,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体系,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8.贵州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自然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热点地区。
9.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10.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公平正义)的、(诚信友爱)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贵州。
二、判断题
1.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对)
2.黔金丝猴是贵州的特有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对)
3.“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贵州实际现状的描述。(错)4.“十一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新一轮全国竞相发展的大潮中,贵州仍处于落后地位。(对)
5.唐代朝廷在贵州实行“土流并治”,形成经制州、羁縻州与藩国并存的局面。在三种制度中,实行“羁縻州”的地区朝廷权利比实行“经制州”和“藩国”的大。(错)
三、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D)A、红水河 B、乌江 C、北盘江 D、赤水河 2.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B)位。A、5 B、6 C、7 D、8 3.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D)。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贵州少数民族有的存在自己的文字。有一种从字形看有的类似于甲骨文或金文,有的则是仿汉字倒写或反写,被称为“反书”。它是(C)族的古老的文字。A、彝 B、仡佬 C、水 D、瑶 5.2011年贵州国民生产总值突破(C)亿元大关。
A、1000 B、4000 C、5000 D、6000 6.贵州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明显变化,2010年与1978年相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变化是:(A)A、种植业下降,林业、畜牧业、渔业上升 B、种植业上升,林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C、种植业、畜牧业下降,林业、渔业上升 D、林业上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下降
7.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贵州电力工业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主要以(B)为主。
A、黔电送湘 B、黔电送粤 C、黔电送桂 D、黔电送沪
8.清朝光绪年间向朝廷上奏《请推广学校折》,建议开设算学、外语、天文、地理、格致(理、化)、制造、农、工商、矿业、时事外交等方面的课程,推行新教育的先驱者是(A)。
A、李端棻 B、严修 C、王阳明 D、尹珍
9.清代在黔北崛起了“独领中国西南文化之风骚”的(B),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遗产。
A、清明文化 B、沙滩文化 C、黔北文化 D、西南文化 10.(B)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组织形式。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D、“一国两制”
四、多项选择题(所列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1.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ABC)。A、珙桐 B、贵州苏铁 C、银杉 D、马尾松 2.下列矿产中,贵州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ABC)。A、重晶石 B、铝土矿 C、磷矿 D、黄金
3.下列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历史纪念胜地是(ABD)。A、黎平会议会址 B、遵义会议会址
C、息烽集中营旧址 D、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 4.下列民族中属于贵州世居民族的有(ABD)。
A、苗族 B、藏族 C、水族 D、畲族 5.贵州种植业中的经济作物主要以(BD)为主。
A、板栗 B、油菜籽 C、甘蔗 D、茶叶 6.贵州工业科技自主创新决策能力、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已开发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有:(ABCD)A、无人驾驶飞机遥测遥感技术 B、中央空调智能化节能控制技术
C、新型半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技术 D、纳米氧化锌开发技术
7.下列属于贵州特色食品的是(AC)。
A、老干妈辣椒 B、过桥米线 C、牛头牌牛肉干 D、手扒羊肉
8.抗日战争期间,敌占区的部分学校迁入贵州,促进了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时迁入贵州的学校有(ABCD)。
A、私立大夏大学 B、私立湘雅医学院 C、国立浙江大学 D、国立交通大学分校
9.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ABC)。A、侗族大歌 B、苗族蜡染 C、茅台酒制作技艺 D、彝文习俗 1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解决好的“三农”问题是指(ACD)。A、农村 B、农田 C、农业 D、农民
四、分析题
1、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答: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主要标志:一是在贵州建立了行省,使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二是在贵州大规模推行屯田,加快了贵州的开发,使贵州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结合实际说明“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答:“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与紧迫性的估计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重大战略转移。“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有:
① 改变了贵州的产业结构:经过“三线建设”,在贵州建成了航天、航空、电子三大国防技工业基地,形成了煤电结合、水火电互济的能源工业体系和以有色金属、冶金、化工、建筑材料为主的原材料工业基础,使贵州的工业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② 极大地改善了贵州的交通通信条件:在交通运输方面,在1959年初黔桂铁路全线通车的基础上,川黔、贵昆、湘黔3条铁路干线和一些省内支线、厂矿专用线相继建成通车,4条铁路干线在贵阳成十字形交汇;在邮电通信方面,建成了一级干线微波通信系统,开通了贵阳至铜仁、兴义的12路载波长途电话。
③改变了贵州生产力布局:“三线建设”以贵阳为中心沿铁路干线展开,逐步形成了六盘水、遵义、安顺、都匀、凯里等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和若干工矿集镇,从而加速了贵州城镇化进程。④极大地增强了贵州的科技实力:由于一部分科研单位、教学单位和一大批工业企业迁入贵州,给贵州带来了大批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较为先进的科研、生产设备,使贵州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3、试述贵州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①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贵州解放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省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实力大为增强,已基本形成额色鲜明的能源和资源深加工业体系。②工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业技术进步加快。③ 工业结构加快调整。
④ 工业特色行业持续发展,成为贵州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和重要力量。⑤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拓宽。
4、试述贵州的城镇发展规划。答:①城市建设成就显著,贵州根据山区实际,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小城市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②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一方面是老城镇焕发生机和活力,工矿集镇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心作用日趋明显,建制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是加强17万个自然村、1.8万多个行政村和700多个乡的村寨整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重点小市镇、小集镇的建设。
③建筑业正在崛起,贵州解放后,为了适应大规模的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全省建筑迅速发展起来,成来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先导产业,具有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建筑安装、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等4个大类行业和以少数特大型企业集团为核心、以总量适度的总承包企业为骨干、以众多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企业为依托的建筑总包分包的行业体系,从市勘测、设计、施工和维修等生产经营,完成了大量的房屋、公路、铁路、隧道、桥梁、港口、水库和矿山等建筑工程。全程建筑业低碳节能减排持续推进,加强了新建建筑物的节能,逐步停止生产使用实心粘土砖、页岩砖,采用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与新的建筑,产业创新的潜力很大。
5、结合实际说明贵州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答:贵州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⑴生产要素占有出现多元化。⑵生产要素利用的综合性强。⑶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型。⑷增长动力因素尚不均衡。⑸发展阶段进入跨越期。
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发生重大变化。
6、试述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优势。
答: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归纳起来有5个方面。
1)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既有旱地石林,又有水上石林;既有高山石林,又有洼地石林;既有灰白色石林;又有黑褐色石林„„ 2)瀑布与峡谷多而壮举。全省有大小瀑布和峡谷景观1000多处。3)洞穴类型多、数量大、洞景美。全省长度大于2000米的洞河就有1000多条,旱洞数量更多。著名的织金洞被《中国国家地理》称为“梦幻织金洞”,被诗人赞为“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
4)森林美景多。贵州山多林茂,森林物质丰富,类型多样,生态系统完整,森林美景齐全。
5)河湖、泉水景观多,水质良好,景色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个;升级风景区53个;国家A级风景名胜区79个„„
7、试述贵州构建反腐倡廉工作的“三道防线”。
答:①以教倡廉,着力构建思想道德防线: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基地建设。②以督推廉,着力构建预警纠错防线:牢固树立惩治腐败是成绩、预防腐败也是成绩的观念,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以改革推进制度创新,切实加强预防腐败制度体系建设,加大廉政风险防控力度,从源头上消除腐败现象滋生的环境。
③以查促廉,着力构建党纪法防线: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法纪没有特权、执行法纪没有例外、维护法纪没有照顾。
8、试述“十二五”时期,贵州全局发展需要切实把握好的五个重大问题。答:全会强调,要着眼全局、科学谋划,切实把握好五个重大问题。① 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② 牢牢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
③ 牢牢把握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这两个关键; ④ 牢牢把握改革开放这个强大动力;
⑤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
9、写一篇学习“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的心得体会。
贵州省情学习心得体会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觉得贵州省情是一门非常有用的课程。我也非常喜欢这门课程。
我是一个兴义人,生在兴义,长在兴义,读书到工作一直在兴义,在工作中也去过省内一些地方出差,在学这门课程之前,自认为对贵阳乃至兴义还是了解的,但是学了这门课后才知道自己对家乡的了解是多么的贫乏,很多知识都不知道,让我感到很惭愧,通过学习后我对家乡了解了很多,知道了我们贵州历史悠久,自古就有很多典故,知道贵州地貌是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100米的喀斯特地貌,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全省栽培的粮食作物等有近6000种,一二级保护动植物有161种,水资源丰富,八大水系覆盖全省加上丰富的煤资源,构成了丰富的能源优势;而秀美的风景使贵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5个国家AAAA级为首的旅游景区构成了4条骨架旅游线,让游客流连忘返;贵州是一个多民族交错杂居的省份,各民族人们团结一起互助和睦。
我为生长在这片美丽的土地而自豪,贵州省情的确是一门精品课,感谢这门课程让我收获颇多。
10、结合贵州省情,写一篇“我为贵州而努力”的文章。
从 积极支持贵州发展建设的相关政策 以身作则 保护环境 保护生态等方面进行作答,努力工作,对外宣传家乡的优势,弘扬家乡的美德。
第四篇:2013年地域文化(《贵州省情》)练习题——判断
判断
1.贵州经济平稳发展,其国内生产总值在2011年突破5000大关。错误
2.贵州煤炭资源的储量相当于南方12个省(市、区)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正确
3.贵州黔西县观音洞由于出土的石器加工工艺特殊、文化特点突出,而被命名为“观音洞文化”。正确 4.贵州的季风气候夏天主要吹来自于海洋的东南风和西南风,温暖湿润。正确 5.小提琴家马思聪曾经在贵州逗留期间担任贵州省立艺术馆第二任馆长。正确
6.贵州向北的旅游路线是以长征文化、名酒文化和丹霞桫椤生态为主的贵阳—息烽—遵义—仁怀—赤水,延伸至重庆、长江三峡的黔北旅游线。正确
7.在贵州的交通运输结构中,旅客周转量以铁路为主。错误
8.“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贵州实际现状的描述。错误
9.加快转型是贵州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所迫。正确 10.贵州荣获国内油制辣椒产品唯一中国名牌称号的产品是老干妈风味辣椒。正确 1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表现了贵州的立体气候特征。正确 12.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正确
13.997—2011年贵州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已连续15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经济发展已经摆脱了相对落后的地位。错误 14.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先后有6支红军在贵州活动。从1930年4—5月,率领红七军进入贵州荔波、黎平县境内的是贺.错
15.位于贵州东北部,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留地网”成员,是我国亚热带生态系统保护较为完整的典型地区之一,被称为“镇黔之宝”的山是乌蒙山。错误 16.现在贵州的屯堡人仍然穿着清朝的服饰。错误
17.贵州有一个原始森林茂密,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拥有秃杉、红豆杉等多种国家濒危、珍稀植物,被誉为中亚热带宝贵的“物种基因库”的地方是雷公山。正确 18.贵州具有岩溶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自然特征。正确 19.黔金丝猴是贵州的特有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正确
20.“十一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新一轮全国竞相发展的大潮中,贵州仍处于落后地位。正确 21.唐代朝廷在贵州实行“土流并治”,形成经制州、羁縻州与藩国并存的局面。在三种制度中,实行“羁縻州”的地区朝廷权利比实行“经制州”和“藩国”的大。错误
22.截至2011年,贵州共有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错误 23.粮食是农业的根本,贵州农业应该大力发展耕作业。错误 24.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贵州的地貌特征。错误
25.截至2011年,贵州已探明储量的76种矿产中,有41种矿产资源储量排名全国前3位。错误 26.贵州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主要受到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和古越文化的影响。正确
27.侗族大歌、苗族姊妹节、安顺地戏和茅台酒商标属于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错误 28.赤水的丹霞地貌是贵州喀斯特地貌的一种表现形式。错误
29.1949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确定,担任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任书记的是苏振华。正确
30.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标志是在贵州建立了行省和推行屯田制度,促进了贵州的开发。正确 31.贵州森林资源丰富,在分布上西部多于东部。错误
32.贵州重晶石储量占全国重晶石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冠。正确
33.贵州日照在空间分布上最少的地区是大娄山区的遵义和务川一带。正确 34.贵州的季风气候冬天主要吹来自于内蒙古高原的西北风,寒冷干燥。正确 35.布依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有丢花包板凳操。正确 36.贵州地貌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分布。错误
37.在贵州的交通运输结构中,货物周转量以公路为主。错误
38.贵州有74种珍稀植物被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就有15种,珙桐、桫椤都在此列。错
39.贵州以青铜、陶瓷为代表的夜郎文化主要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错误
40.贵州土壤具有类型多样、地域性较强、宜林地多、可耕地数量少、质量不高、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的特点。正确
第五篇:2013年地域文化(《贵州省情》)练习题——多选
多选
1.贵州的扶贫开发工作1986年以后改进扶贫方式,实行()扶贫方针,贫困人口迅速下降。A、开发式 C、“造血”式
2.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中提到的“一府两院”是指: B、省人民政府 C、省高级人民法院 D、省检察院 3.下列属于贵州特色食品的是: A、老干妈辣椒 C、牛头牌牛肉干 4.贵州彝族主要分布在()
A、毕节市各县 B、六盘水市各县
5.贵州的资源深加工工业主要有下列的()行业。
A、黑色冶金工业 B、有色金属工业 C、化学工业 D、建材工业 5.贵州完成土地制度改革以后,逐步开展的“三大改造”是:
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贵州下列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是()。
A、黄果树风景名胜区 B、黔灵公园 D、遵义会议会址 7.贵州产业形象鲜明、经营规模较大、比较优势突出、发展后劲明显的行业,主要是: A、以西电东送等为标志的能源和资源深加工业
B、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C、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
D、以民族药品开发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
8.下列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历史纪念胜地是()。
A、黎平会议会址 B、遵义会议会址 D、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 9.贵州饮料制造业以()为重点。A、白酒制造业 B、制茶业
10.解放后,贵州开展了大量的民族古籍整理工作,搜集、整理、出版的民族古籍资料有: A、《苗族古歌》 B、《西南彝志》 C、《水书》 11.研究和认识贵州省情需要我们用哪些正确的观点:
A、系统的、全面的观点 C、用辨证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1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解决好的“三农”问题是指: A、农村 C、农业 D、农民 13.截至2011年,贵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有下列: A、荔波 D、赤水 14.贵州省主要的气候灾害有()
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
15.汉朝贵州出现的历史文化名人包括《尔雅注》作者、辞赋家和东汉教育家,他们分别是: A、舍人 B、盛览 C、尹珍
16.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人口超过百万的少数民族有下列: A、苗族 B、布依族 C、侗族 D、土家族
17.本世纪中叶,贵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争,主要有()。A、青岩教案 B、遵义教案 C、开州教案 18.根据贵州的多年气候状况,降水最多的地区是下列: A、晴隆 B、丹寨 C、武陵山东南坡
19.20世纪90年代,贵州开始制定和实施“三大战略”,具体是指:
A、科教兴黔战略 B、开放带动战略 D、可持续发展战略 20.下列矿产中,贵州2011年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A、重晶石 C、磷矿 21.贵州基础教育中的“两基”指的是:
A、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B、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22.环境保护是指为使自然环境和人类居住环境不受(),能更适合人类生活和自然界生物生存而采取的措施。A、破坏 B、污染
23.清代贵州夺魁天下的状元有下列: A、赵以炯 C、夏同龢
24.对于贵州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正确的描述是: A、医疗防疫体系初步建立。
B、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农村卫生总体水平得到提高。C、爱国卫生工作取得新成就。D、中医中药事业稳步发展。
25.贵州种植业中的主要经济作物下列有: B、油菜籽 D、茶叶
26.下列属于贵州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有:
B、布依族的丢花包、板凳操 D、水族的赛马、打手毽。
27.贵州清王朝统治时期,官府和地主勾结欺压百姓,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先后爆发了()。A、乾嘉起义 D、咸同起义
28.民族节日是贵州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集中体现,其中属于社交性节日的下列有: A、姊妹节 B、查白歌节 29.贵州土壤的耕作条件具有以下特点:
A、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B、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
C、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D、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30.贵州喀斯特地貌的表现形式包括下列:
A、石林 B、溶洞 C、瀑布 D、峡谷
多选
31.贵州流域面积在10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下列有: A、赤水河 B、綦江 D、乌江
32.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 A、珙桐 B、贵州苏铁 C、银杉 33.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下列有: A、梵净山 B、赤水桫椤 D、威宁草海 34.下列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是:
A、镇远青龙洞 B、赫章可乐遗址 C、安顺文庙 D、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 35.抗日战争期间,敌占区的部分学校迁入贵州,促进了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当时迁入贵州的学校有:
A、私立大夏大学 B、私立湘雅医学院 C、国立浙江大学 D、国立交通大学分校 36.下列关于贵州的旅游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C、增长方式已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D、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发展。37.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
A、侗族大歌 B、苗族蜡染 C、茅台酒制作技艺 38.下列民族中属于贵州世居民族的有: A、苗族 C、水族 D、畲族
39.贵州少数民族大都通用汉语,但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目前国家还帮助()等民族创制了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A、苗族 B、侗族 C、布依族
40.贵州地质结构复杂,形成了种类繁多、组合多样、地方特色鲜明的丰富自然资源,尤以()资源得天独厚、最具特色。A、生物 B、能源 C、矿产 D、旅游
41.截至2011年贵州通航机场除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外,还包括下列: A、铜仁(大兴)机场 B、安顺(黄果树)机场 C、荔波机场 42.下列哪些畜禽为贵州的优良品种()。
A、关岭黄牛 B、威宁绵羊 C、可乐猪 D、竹乡鸡
43.到2006年,贵州通过“两基”攻坚达标验收的4县(自治县)是(),使全省“两基”教育人口覆盖率提高到100%。A、威宁 B、赫章 C、紫云 D、望谟 44.贵州的医药制造业发展潜力大,特点鲜明,下列表现有:
A、黔药制造成为医药产业演进的主体。B、大中型企业崛起成为产业规模扩大的主体。C、标准化种植基地成为药材供应的主体。D、高新技术开发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45.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包括依法选举并按有关程序任免()
A、贵州省省长、副省长 B、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C、各厅、局的领导干部
46.在“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暨2011中国贵阳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评出的“贵州十大名酒”下列有: A、习酒 B、贵州醇 D、鸭溪窖酒 47.贵州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下列:
A、化工产品 B、矿产品 C、机械电子产品 D、橡胶制品 48.遵义市杂技团曾经获得全国杂技大赛金奖的演出节目是: C、《转台顶技》 D、《梅颂》
49.贵州工业科技自主创新决策能力、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已开发并已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有: A、无人驾驶飞机遥测遥感技术 B、中央空调智能化节能控制技术 C、新型半凝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D、纳米氧化锌开发技术 50.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是()。
A、北京周口店 B、山西西候度 D、贵州黔西观音洞 51.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下列有:
B、民俗风情 C、城镇风貌 D、宗教文化
52.贵州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断探索符合贵州省情的发展道路,工业重点发展的消费品生产是: C、卷烟 D、酿酒
53.贵州的电信业务目前主要有下列:
A、固定通信 B、移动通信 C、数据通信 D、图像通信
54.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对社会成员在年老、疾病、()等情况时,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A、伤残 C、遭受灾害 D、生活困难 54.“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下列有:
A、改变了贵州的产业结构。B、极大地改善了贵州的交通通信条件。C、改变了贵州的生产力布局。D、极大地增强了贵州的科技实力。55.贵州土司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B、世官 C、世土 D、土民
56.贵州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下列()河流上。A、赤水河 C、南盘江 D、乌江
57.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珍稀名贵药用植物主要有()。A、珠子参 B、三尖杉 D、冬虫夏草
58.贵州烟草制品业形成了贵州特色鲜明的(),使贵州成为全国第八卷烟生产大省。C、烟叶复烤业 D、卷烟制造业
59.贵州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8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B、黔金丝猴 C、黑颈鹤 D、华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