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阅读教学:寻求“最佳路径”
阅读教学:寻求“最佳路径”
魏星
从“悦读”始,以“悟读”兴,靠“多读”成,——这是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悦读”体现阅读的动力,“悟读”体现阅读的品质,“多读”体现阅读的数量。
一、从“悦读”使
“悦读”即有情有趣地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情趣始终是第一位的。一篇课文的教学,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唤起阅读的欲求,让学生投入地读,兴致盎然地读,这样,学生就会对阅读产生兴趣,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爱读的热情,阅读也就成为一种习惯。
这里说的“情趣”,是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形成的,是在与文本对话中发现文本本身的美、进而从美感感受中获得的,是高雅的情趣,而不是低俗的趣味。它大致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1)纯正的语文的情趣;(2)灵动、机智、幽默的语文教学风味,这种情趣来源于老师的教学灵感和教学智慧。(3)余味不绝,能够留下可持续生发扩展的语文空间,有长久效应。
同教《二泉映月》,特级教师孙双金和王嵩舟就有不同的方法:孙双金老师是从“听”切入的,-----听《二泉映月》谈感受,然后让学生“拿出笔来,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带有‘听’的句子。”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文本细读,乐曲、人物、景色融为一体,最后以小泽征尔听《二泉映月》的感受——“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进行拓展、提升。王老师则是由“景”切入,“《二泉映月》不光是一首二胡曲,实际上它还是无锡惠山的一道非常著名的风景。今天的这篇课文当中就有不少地方在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打开课文大声地朗读课文,把描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的话都找出来,行吗?”然后由景入情,沿着“发现一片风景——体验一段人生——感悟一片情怀——理解一首曲子”的思路感悟课文。
有情有趣的阅读活动是学生的阅读心境与文本语境之间的协调、同化和顺应。因此,激发孩子情趣的要点,就是要调制好学生的阅读心境和文本语境之间的“相似关系”,使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振动”。在上述案例中,两位特级教师都把握住了这种“相似关系”,学生读得入情入境。
从上面的案例还可以看出,真正从“悦读”始,必须找到一个“最佳突破口”。一篇课文,从哪里入手,对于被称作“艺术”的教学来说,是很有讲究的。有人形容:一篇课文就像一块好看的花布,高明的裁缝总是能够就着图案制成一件漂亮的衣裳,而他裁下的第一刀,对能不能缝制成一件漂亮的衣裳至关重要。成功的语文教学总是与这“切入”有着重要的关系。
任何诗文的写作必得有一个触发点,一个突破口。正如瓦雷里所说:“一个意外的事件、一个外界的或内心发生的小事:一棵树、一张脸、一个题目、一种情感、一个字就能触发人的诗情。”一个理想的突破口是诗文的核心和灵魂。同样,教学中如果把握住作者的“诗情”,找到教学的最佳切入口,意味着教学思路从混沌到有序,有助于对诗文文本的读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上面两位特级教师的案例可以看出,最佳的“切入口”要有如下特点:(1)必须紧扣课文中心,总揽全篇;(2)必须紧扣本节课的中心任务;(3)必须新鲜独特;(4)必须切题而不兜圈子。那么,如何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呢?
题目切入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题目入手进行阅读指导,往往有纲举目张的效果。最常见的办法就是“扣题质疑”,如教学《“番茄太阳”》,让学生紧扣题目生成“番茄太阳指什么?为什么加引号呢?”等疑问。还可以“添加题目”,比如教学《小露珠》,可以在题目上添加修饰的成分:“()的小露珠”。学生阅读后谈感受,再由“阅读初感”切入文本细读。除此之外,还可以从“改换题目”入手。如教学《黄河的主人》,让学生重新拟题并陈述理由,学生拟了“黄河中的羊皮筏子”、“黄河中的艄公”等。“改变题目”可以了解他们初读的水平,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在学生给课文重新拟定题目后,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如,刚才同学们给课文重新拟定了不少题目,但为什么要用“黄河的主人”作题目呢?教学自然而然地进入精读阶段,而且兴致很高。
精华切入法。根据文章的独特处、精彩处、重点段、过渡段或警句等设计。这些地方往往都是作者的着力处,当然也是表达文章意图的重要处。让学生聚焦该处,撷取精华,欣赏探究,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出奇制胜的好效果。如教学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可以抓住词中的“醉”字导读。一首(篇)诗文的内容大致由两个元素构成,“自然经验”和“人文思维”。像《清平乐 村居》中的茅檐、溪水、青草、翁媪聊天等就属于“自然经验”的部分,而词中的“醉”则是“人文思维”。老夫妇一家的生活并不富裕(从“茅檐”这个词可以看出),但为什么“醉”呢?诗人辛弃疾为什么“醉”呢?这里的解读空间特别大,在这个地方入手可以打通“自然经验”和“人文思维”,入微有趣。
原初体验切入法。就是让学生自由读书,自由说出自己的原初体验,教师直面学生真实的想法,选择恰当的介入时机,顺着学生的体验一步步引导,逐步细化、深化乃至美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教学巴金的《给家乡孩子的信》,让学生站在“家乡孩子”的角度自由读这封信,谈自己的感受。巴金的文字晓白如话,学生一般能说出“巴金爷爷在重病情况下写信让人感动”、“这封信告诉我们‘生命开花’的道理”等内容,教师抓住可以引发深层思考的内容介入,在互动对话中生成理解与感悟。由于学生的“人生阅历”和“言语图式”不足,初读中的“粗糙和偏狭”自然难以避免。重视和利用学生的“阅读初感”,依此为教学起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不断激活、丰富自己的原初体验,提升阅读初感的质量,实现与文本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这才是阅读教学的本义所在。
疑惑切入法。基本方法是让学生先提出疑问,然后以学生阅读中的障碍作为教学的起点,在对话探究中解决疑问,由浅入深地学习。如特级教师孙双金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在揭示课题后阅读寻疑,从学生的视角建构“问题群”:扫路人是谁?天游峰的好山好水不写,为什么去写那个不起眼的扫路人呢?游人感到累,为什么老人却说“不累不累”呢?为什么一杯茶就把作者与老人的心灵沟通了?作者两次写老人的外貌,为什么不合在一起呢?作者为什么要说30年后再去看望老人?老人能活到100岁吗?等等。面对这么多问题,孙老师让学生通过通过寻找问题之间的“相似点”确定两个主要的问题:①游人爬天游峰感到十分累,为什么70岁的老人却说不累呢?②作者为什么不写3年之后去看老人,而说30年后再去看望老人?老人能活到100岁吗?提炼出的两个问题“看似矛盾”,然而正是课文“思想的眼睛”,“情感的焦点”,很容易引发一种欲罢不能的阅读冲动,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比较切入法。该方法适用于与课内外其他作品有明显可比性的课文的教学。基本方法是让学生将所学课文与课内外某作品在某方面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拓展深化。如《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记叙了一位哲学家在生前以如何除去杂草为议题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揭示了只有用美德才能净化人们心灵的哲理。本册教材中还有一篇主题相近的哲理性课文《最大的麦穗》(主要讲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通过让弟子摘一个最大麦穗来感悟一个人生哲理的事)。在教学时,就可以将教材重组,提上来让学生利用脑中的“相似快”阅读学习:两位哲学家各想告诉弟子们什么道理?通过什么方式让弟子明白这个道理的?在比较、碰撞中强化阅读体验。
态度切入法。就是让学生自由讨论对所学课文的看法,如提出“你喜欢这篇文章吗?为什么?”“如果说这篇课文的描写是成功的,你能概括出几条‘成功秘诀’吗?”等问题,然后通过对话,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中的“切入”方法是很多的。最佳的切入点,是从文本解读中来的。教师没有独到的感悟,没有处理教材的识见、主动性和胆识,何来教学的艺术!诚如方智范教授所说的,“教师应是文本作者的知音”。语文教师的工夫就在于善于读通文本,并有能力进行二度创作,在课堂上“导演”出一幕又一幕师生共演的精彩活剧来。
二、以“悟读”兴
当前的阅读教学“读风”很盛,有人用“‘读’占鳌头”来描述。虽然读得充分,但是不少课读的质量不高,是不求甚解的读,多次重复的读,是失去悟性、智慧和人文底蕴的读。细心研读课程标准不难发现,新课程十分强调“感悟”,强调“悟性”能力的培养,强调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悟读”,是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
“悟”是悟出文本的内涵,悟出文本的滋味,悟出心中的“哈姆雷特”,悟出适合自己的人生意义。阅读教学中的“悟”具有如下特征:
是一种整体的、直觉性的“悟”。它是 “触摸”文本时产生的反应,这种反应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且常常是模糊的、莫名的、不可言传的。它可以是不自觉地获得,也可以是自觉地努力而为之,在渐进的、渗透式的阅读活动中,学生的感悟由“平缓推进”到“突发式跃进”,从而实现“顿悟”、“颖悟”和“妙悟”。
是一种带有形象性的、情感性的“悟”。无须借助线性的、严谨有序的逻辑分析,它是一种基于生活,对文本中的“事件”、“场景”、“形象”的现场情境体验,具有情境性、体验性和直观性。
是一种个性化的、带有超越性的“悟”。在阅读中,学生能动地建构文本的意义,是对文本的倾听、吸纳,也是对文本意义的发展、创新。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中的 “悟”表现在对文本一拍即合的呼应,一种心心相印的认同,一种怦然心动的体验,一种生活阅历的接轨,一种诗意情境的浸入,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漫游,一种妙不可言的内心澄明与视界敞亮„„也正是由于感悟具有以上特质——灵气闪耀的直觉性、独特的个体性、动人的形象性、强烈的情感性和深远的超越性,才使得我们充分体会到:悟读,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归宿。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说的就是“悟”带来的喜悦。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也在妙悟。”阅读教学与“禅道”“诗道”也有相近之处,重在引导学生把握意境,感受形象,品味词句,从而创造出“妙悟”之境,从语言文字中悟出情意、哲思和魅力。在具体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进行感悟呢?
(一)形成期待
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文本有了兴趣,有了期待,那么就会产生阅读的冲动,从而给学生的“悟”带来动力。因此我们要个性化地处理教材,“掏”出文本中最宝贵的可感因素,设计出富有挑战性的、有吸引力的问题和活动,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话不断形成“冲突”,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在思”的状态,这是实现“悟读”的基础。如,特级教师孙双金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先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抓住“天游峰的好山好水不写,为什么写一个普通的人呢”这个问题,促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在整体感悟后,孙老师再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深处”探寻问题,并通过“归类”的方法整合:“游人累,为什么70岁的老人不累?”“老人能活到100岁吗?为什么30年之后再去看他呢?”如此,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悟出了课文的“道”,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实现了超越,达到了读书的高峰体验状态。
(二)寻求“悟点”
“悟读”需要“支架”。一篇优秀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过渡段、文题,等等,它们或统领全文,或概括内容,或提示中心,或揭示内涵,或标明作者意图,或流露作者情感,是破解全文密码的关键所在。抓住这些“点”、“线”、“面”,同时拓展到全篇(“体”),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悟”和“整体把握”。再如特级教师孙双金教学《泊船瓜州》一诗,扣住 “还”字导读全诗,“靠家近——应该还”,“离家久——更该还”,“思家切——不得还”。一“还”而动全文,整体的功效让人颇感痛快淋漓。再如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游园不值》,抓住“怜”字(这首诗的情感密码),让学生化为诗人,想像诗人在苍苔上怎么走,“小心翼翼地踮着脚走”,“拎着衣角走”,“跳着走”,还有做出“难以下脚状”等情态,从而体会到了诗人的“心疼”;抓住“扣”字,模拟诗人如何“小扣”(同时要区分“扣”与“敲”的微妙不同)柴门,扣出了对园主人的“尊重”,扣出了对春天的“虔敬”;抓住“出”和“关”,并比较“一枝红杏”与“一树红杏”的不同,读出了“红杏有梦”,读出了生命的“渴望”和“活力”,读出了诗人“惊喜的目光”;抓住“游园不值 ”的“不值”就是“不遇”,然而“不遇”中“有遇”,“不值”就变成了“值”,读出了文字背后深层的和谐,读出了思想的美。情感化的吟诵教学、推敲式的文本细读,都是在让学生走进文本精致的情感世界,去拥抱语文的美丽。
(三)还原语境
以形象感悟内涵,是“悟读”教学的重要策略。文学作品是以生动、活泼、感人的形象说话的。创造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情境,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可以获得超越时空的心灵对白和审美感悟。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多种手法,如单独或综合运用语言、音乐、绘画、具体事物、多媒体等等,都能创设出逼真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新颖感、惊奇感,从而调动他们多种感官乃至全部心灵,悟出文章的真情和真意。如周益民老师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后,老师和学生伴随着音乐,诵读了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田野里的哭声》——我听到溪水像失去儿子的母亲似的在号哭„„我又听到鸟儿仿佛号丧似的在唱一首悲歌„„一只小鸟走近我,站在枝头上说:“人将带着一种该死的器具,像用镰刀割草似的把我们消灭掉„„”诵读完毕,全场一片沉默,再去朗读课文,深深的忧虑通过读传达出来了。又如周老师教学《半截蜡烛》,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你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是什么?”学生的感悟是个性化的:“是那半截蜡烛。蜡烛是贯穿整个故事的,蜡烛牵动大家的心。”“我觉得是墙上的一面钟,‘嘀嗒嘀嗒’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回响,伯诺德夫人和两个孩子的越来越紧张。”“我眼前总是闪过德国军官的阴险的眼睛。伯诺德夫人总觉得他们似乎发现了蜡烛的秘密。”„„阅读活动强调“寻言以明像”,学生一边读一边在脑中“过电影”,通过还原语境,探寻到了文本的意义。
(四)补足填充
补足,指的是补足有形和无形省略的意义;填充,指的是填充作品的艺术空框,以产生“象外之象”和“言外之意”。我国传统绘画和古典诗歌中普遍运用“留白”的艺术,这也是一切优秀作品的共同点。正如海明威所说,好的文学作品像冰山只露一角,百分之九十藏在水下。语文教材选入的大都是这类“冰山”型的短小而精美的作品。教学中,抓住这“一角”,让学生寻找和想象那“藏在水下”的百分之九十,从而悟得全文的意旨。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第八次》,安排了两次补足填空:“布鲁斯看到了蜘蛛结网心里会想些什么?” “假如你是布鲁斯王子,你想怎样动员、号召人民?”对第二次“补白”,薛老师提示开头“苏格兰的父老乡亲们,亲爱的同胞们„„”让学生进行练写,在饶有情趣的“补白”中走进英雄的内心世界。又如教学《爷爷的芦笛》,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感悟“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在一望无际的大海边,余波还在涌动。爷爷微笑着,又吹奏起芦笛来。听,笛音是那样婉转悠扬,又是那么意味深长,他仿佛在轻轻告诉我们„„”学生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生动的感悟在笔尖流淌着,“爷爷的芦笛声仿佛轻轻告诉我们,风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面对风浪的勇气。”“把困难和挫折看成一种财富吧,勇敢地面对它、战胜它,你会迎来一片光明!”“经霜的枫叶更红,雪中青松更挺拔,经受住风浪的人更坚强!”„„这样的“补白”你能不为之由衷地鼓掌吗?
(五)联想触发
联想触发,指的是在阅读中读者调动自己的经验库存,从读到的字句,联想到与其有联系的自己的经历,由一件事联想到其他的事,联想到社会和自然的各种现象等等;并且多问问为什么:作者这么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有没有道理?这样不断联想、追问,就能得到作者的真义,就能得到诗文的真味。联想触发,是读者与作者沟通的桥梁,是作者“陈迹”的读物与现实生活的通道,是新旧知识联系的纽带,是理论与实际的相互印证,也是各个学科综合贯通的渠道。
(六)潜心涵泳
涵泳,就是浸润在书中,用自己的全部感觉器官去感觉,去感受,去感知,就像“春江水暖鸭先知”那样去知其冷暖,知其流之急缓,知其味之甘苦。当前的阅读教学缺乏“静悄悄的精彩”,应给学生营造一片“静思默想”的时空,因为“感悟”除了显意识的活动外,更多的时候,还是一种潜意识的思维活动。现代心理学也研究证实:人在静思冥想状态时,大脑接受外界的信息渠道变少,潜意识活跃,众多意识域外的隐性储存信息如江河奔流,往往在无逻辑程序必要中介的情况下,豁然贯通,恍然大悟,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教学中应提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让其静静地反复品读课文,逐步领悟其中的思想和意境。对文中妙理一旦悟透,便恰如醍醐灌顶,妙不可言。
(七)汇聚比较
任何一个文本都不是一种孤立的、真空的存在。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系,是与文本对话,生成和创新意义的一个重要而饶有兴味的通道。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的“主题”,以此作为语文学习的“核”,把相关主题的文章整合成一个“集成块”,由个及类、由类及理,在更大的文化背景中进行阅读感悟。譬如教学《“生命桥”》,学生感动于老羚羊的献身精神,为这样一种壮举所震撼,但仅有此是不够的,止于感动而无理性的思考使作品的解读浮于表面。可以通过辐射阅读与《“生命桥”》主题切近的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学生更深一层地认识到爱的主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甚至生态平衡的主题,再次感悟作品,他们不仅是情感的触动,还有理性的思考:老羚羊对小羚羊、老麻雀对小麻雀的深沉的伟大的爱、猎人们为什么捕杀越来越少的羚羊、人与动物到底是什么关系、怎样相处,真正实现了一种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感悟。
(八)合作交流
感悟的个性化、主观化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不仅存在着深浅之分、宽窄之别,还会有对错之差。学生感悟到的“意义”,有的显得稚嫩,有的很有创见,有的比较褊狭,有的灵光闪现,就要求在强调个性化体验和感受的同时,还要应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和讨论,让学生的感悟在思维的碰撞中、思想的交锋中更为深刻而完满。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感悟时,教师要有强烈的“生成”意识,注意抓住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不断地实现“瞬间超越”,从而不断地深化学生的感悟,促进文本意义的动态生成。当然,感悟除了有完成的形态之外,还有相当多的处在连自己都不能描述清楚的那样的“愤悱”状态,有时处于一知半解或是混沌状态。如何处理好感悟与表达、自主感悟和引导点拨、感悟体验和讲解训练的关系,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索。
促进学生“悟读”的教学策略还有很多,如“诵读体味”、“推敲词句”等,我们可以根据感悟的特征去探究。让感悟叩开语文学习之门,使学生在阅读中享受乐趣,习得知识,陶冶情操,获得发展,更多地体会语文的魅力吧!
三、靠“多读”成
课程标准有段精彩的话:“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面,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从某种意义说,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读出来的。的确是这样,书是人类精神的烂漫花朵,是生命价值的高贵寄托,是智慧灵魂的永远的栖息地!
因而,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让阅读成为学生自觉的生活。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他认为阅读书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他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教育目的。”(《给教师的建议》,P392)他曾经十分深刻地指出,一个不读书的社会就是一个牢狱,一个不读书的人就如生活在这种牢狱之中。“如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不想求知,那就是最可怕的不幸,——也是家庭的不幸,学校的不幸,社会的不幸!一个人不想求知,他就好比用一道无形的铁栅栏把自己跟广阔的天地隔离开来,然而谁知后来这道无形的铁栅栏也许回变成真正的牢狱呢!”(同上,P355)可见,学生学会阅读是他们终生的大事,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用自己的良知去思考,为了培养完整的人,培养终身可持续发展的人,为了我们民族的兴盛不衰,我组织学生读书了吗? 怎样才能让学生多读书?
首先要给学生留出读书的时间。许多学校把学生整日禁锢在教科书和各种各样的题海里,不给学会上留一点自由时间,实在是不高明的做法。“自由时间的问题,不仅是涉及教学,而且是涉及智育、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正像空气对于健康一样,自由时间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我们要使学生的生活中不单单只有学习,还要使学习富有成效,那就需要给学生自由时间。”(苏霍姆林斯基)
建立班级图书柜。要学生读书,首先要有书。有书的最简便、最易行的方法是建立班级图书柜。语文教师、班主任及各科老师带头买书、捐书,然后发动学生买书、捐书。这样,学生读起来就相当方便。
语文教师要经常给学生推荐好作品,带着学生读名著,激励学生多读名著,让学生对名著感兴趣。要把学生的兴趣从熟悉的卡通画册和作文选中“拉”到名著上来。要让学生懂得,名著经过了时代的考验,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是很有价值的。读名著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对自己的一生起决定性的作用。随着年级的增高,不能只局限于读低层次的、娱乐性的、消遣性的卡通漫画、《故事会》等低级读物了。要给学生讲一些中外名人成长与青少年时期读名著有密切的关系的例子。比如冰心,在七岁时就开始读《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等等;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黑塞,也是从很小时就读《鲁滨逊漂流记》,他经常一坐就是几个钟头,一摞摞的书都被他啃了下来„„然后再把课程标准规定的名著一一推荐给学生。
不少语文老师利用语文课、班会课及午休和下午放学后的时间为学生读书,方式有老师读、学生读、边读边议等。常年坚持下来,会读很多的书。那是令人神往的时刻:教室里弥散着一种宁静、温馨而又崇高的氛围,每一个人仿佛都可以听见其他人心脏跳动的声音,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书中那昂扬的激情、高洁的思想和伟大的灵魂。
母语教学实质上是“语境教学”,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言语“习得”环境。树立“大阅读”的观念,打破课内外的界限,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多读”机会,这对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篇:《最佳路径》教学设计
最佳路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形成自主探究意识和善思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格罗培斯的创新思维、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尊重他人、为人着想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学重难点:
通过指导学生自主读书,讨论交流,深入体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格罗培斯一丝不苟、力求完美的工作态度,学习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充分意识到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本身就是最好的选择。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解题
(一)教师导入: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只要一提起它,同学们可能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可爱的动画形象——米老鼠和唐老鸭。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迪斯尼乐园是全世界男女老少都心驰神往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就是与它有关的——《最佳路径》。
(二)齐读课题。
(三)解题。
“径”是什么意思,“最佳途径”又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句作上记号。
(二)交流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读一读。重点指导读好“催、竣、躁、筋”等字。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3.指导读好长句子。结合课文理解“微不足道、漫山遍野、绵延、任其选择”等词。
4.指名读词语。出示课件:
焦躁 大伤脑筋 格罗培斯 最佳路径
启发 任其选择 路径设计 微不足道 5.选择词语简要说说故事内容,能全部用上最棒。过渡:
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你觉得格罗培斯称得上是大师吗?
三、抓住重点,引发思考
(一)在问题的引领下,先让学生自主研读第二自然段。
(二)介绍格罗培斯。课件出示
(三)在组织交流中,课件出示重 点语句,抓住“四十多年”、“五十多次”、“微不足道”、“大伤脑筋”、“精美的杰作”等词语引导仔细品读。
(四)指导学生带着敬意朗读。
(五)你觉得格罗培斯称得上大师吗?为什么?
四、品读赏析,拓展延伸
(一)寻找“最佳设计”的设计灵感。
1.找一找:格罗培斯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的灵感来自何处?你觉得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
2.看一看:课件出示
格罗培斯不 期而遇的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的情形是怎样的?这给了格罗培斯怎样的启发?
(二)品味“最佳设计”的设计美丽。
1.说一说:格罗培斯是怎么进行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
计的?
2.议一议:格罗培斯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有哪些独到之处?
扣住“有宽有窄”组织教学,指导朗读。
(三)畅谈“最佳设计”的创新启发 谈一谈:
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的做法中深受启发,获得成功。你们从格罗培斯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联系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最佳路径”。
五、深入领悟,升华情感
(一)出示课件:
1971年12月21日,在英国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大会上,获得世界最佳设计的就是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
(二)同学们,假如你是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的专家、评委,你能说说为什么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评为最佳路径吗?
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之所以被评为最佳路径,理由一:______________ 理由二:______________ 理由三:______________ 教师小结:在座的各位专家们,你们对这个设计给出了那么多的理由,看来这种设计确实是“最佳路径”。再次回
扣课文题目。
(三)你觉得格罗培斯是大师吗?
总结:大师之大,不仅在精湛的艺术,创新的思维,还在于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在于尊重他人、为人着想的人本思想。
第三篇:最佳路径教学设计
《最佳路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读准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深入读文,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的路径为什么被评为“最佳路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等问题作批注,发表自己的见解。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集交流有关“迪斯尼乐园”的资料。情意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明白任何成功并非简单,需要丰厚的底蕴、精益求精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PPT)
问:你知道这是哪儿吗?关于迪斯尼乐园你还知道些什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指名说(3-4人)(表扬:你能从乐园的建造来查阅资料真棒,真用心……)
师总:的确,这是一座梦幻般的公园,以奥兰多迪斯尼世界乐园为例,它的建造历时5年,耗资7.66亿美元,有7个风格迥异的主题公园、6个高尔夫俱乐部、6个主题酒店。但是,你知道吗?最值得一提的是迪士尼乐园里那一条条毫不起眼的小路都曾被评为过世界最佳设计。现在,就让我们沿着这一条条小路一起来走入今天的学习内容第25课《最佳路径》。
2、师:你印象中的最佳路径是什么样的路径? 让学生随意说。
师:站的角度不同,同学们的理解也不相同,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看来同学们对最佳路径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那么就让我们打开课本,从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思考:迪斯尼乐园内的最佳路径究竟是一条什么样子的小路?看看和你的理解是否一样?
二、读一读,谈一谈
1、学生自由读 师:谁来说一说?
生:有宽有窄,优雅自然。
师用手势表现宽窄。问:宽是因为……窄是因为…… 师总:看来这是一条条各取所需的小路。
2、师:就是这样一条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的小路被评为了最佳,为什么呢?
生:给人自由、任其选择。(师:你真棒,一下子就找到了文章最关键的词语。)
师:“任”是什么意思?“其”指谁?
原来这是一条所有来迪斯尼的游客自己设计出来的路径,这也恰恰印证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PPT)(先问学生,让学生说)。
师:这个方法实在高明!这位高明的设计师就是格罗培斯。(PPT出示格罗培斯头像)
3、师:让我们再次细细地读文,深入地思考,沿着这条最佳路径走进格罗培斯。(PPT:格罗陪斯为什么能设计出最佳路径?在相关语句旁写一写批注)。
生读课文,师巡视,看、指导,留意学生答案。师:谁来说说?
A.因为受到老太太启发(谁和他看法一样,有没有补充?肯定表扬)。
师:经过老太太葡萄园的人很多,也许其中也有设计师,为什么只有格罗培斯获得了启发?
生:因为用心、善于思考、举一反三。(师引导学生理解:从一个事物中获得启发,从而推想到另一个事物,这就叫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师:你就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刚才同学们从路径设计的过程这一方面说了格罗培斯为什么能设计出路径,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吗?
B.精益求精。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哪些词语最能体
现格罗培斯的精益求精?
总:正是这种追求完美的态度造就了他不同寻常的成就,除了这些,还有吗?再读书,再思考。
C.经验丰富(哎呦,你真了不起,你抓住的是这篇课文最重要的一部分)。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那些词语?
学生抓住“微不足道”“大伤脑筋”“50多次”“没有一次”等词语体会。
师的补充:格罗培斯不仅是20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设计家,还是设计教育的奠基人,他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石阶级的建筑大师,其中像我们熟悉的巴黎卢浮宫就是他的学生贝聿铭设计的。这丰厚的底蕴正是他获得最佳的源泉。
D.还有吗?如果有,肯定:你真细心,你就是格罗培斯!
4、师:现在谁来全面的介绍一下格罗培斯为什么能设计出最佳路径?
让学生试着照板书总结,教师适时指导。
师总:格罗培斯他有丰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经验作基础,并且还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所以他当他看到老太太的无人葡萄园时善于思考才会触类旁通,这就叫厚积薄发!
三、写一写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从这一条条小路当中看到了格罗培斯丰厚的底蕴、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态度、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设
计思路,这最佳路径已经不再是一条条简单的通向各景点的线路,更是一条条
的道路。(PPT)
2、学完了课文,这样一句话已经不足以表达你学完后所获得的启发,现在就赶快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自己的收获吧。
5分钟后请同学读一读,班内交流。
师总:最后,我真诚的希望同学们在追求成功的路途中能记得《最佳路径》这篇课文,能不忘格罗培斯这个人,靠自己的双手用心探寻属于自己的那份最佳!
《最佳路径》教学反思
《最佳路径》是一篇叙事性文章。课文主要讲了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而大伤脑筋,无意中从老太太打理葡萄园的方法中,受到“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启示,从而设计出了世界最佳路径。
自评:
一堂课上下来,我认为满意的地方是:
一、教学设计体现了整体性。
作为教师要学会整体把握教材,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有意识地这样安排:
课首,一组迪士尼的图片将学生带入了童话般的境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接下来的资料交流将学生的视野大开。然后,让学生通过自由读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本篇课文要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围绕两个中心问题,有所侧重的展开学习:
1、迪斯尼乐园的路径为什么被评为“最佳路径”?
2、格罗培斯是如何设计出这一“最佳路径”的?其中,第2个问题把课文的学习串了起来,我感觉整堂课的条理清楚,整体性比较强。
二、教学设计中注意了训练学生的思维。
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但是我们的语文教学缺失最多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在学习课文的的时候,我提的最多的问题便是:“你从文中读出了什么?”让学生不要着急,静下心来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样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问题,如果不经过训练,学生是回答不出来的,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从课文中找答案,不经常进行深入的思考,就不会思考了。所以经常问一问“你从哪个字、哪个词、哪一句中看出„„”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品读语言文字中读出文本背后的深刻含义。
我觉得,语文老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关注学生思考能力的训练,只有让他们的脑子动起来,他们才会越来越聪明。
三、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的交流自然和谐,教师评价真诚到位。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如果能够在课堂上自由地交谈、发表自己的看法,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愉快的事情。课堂是学生的舞台,上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所得、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关注自己的表现、听课老师的反应。因为心里装着学生,所以和学生交流
亲切自如。教师的评价对于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起到关键的作用:“你能从迪士尼的创建者来搜集资料,真是个有心的孩子!”“你关注细节,积极思考,你就是格罗培斯!”等等,这一句句的看似不起眼的话语,既给予了学生肯定,又让学生明白了这样的发言好在哪儿;这一句句的话语不是简单的程式化的任务,而是发自肺腑的一种肯定,一种指导,一种提升。
我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是:由于自己做公开课的经验不足,对于一些课堂生成没能做出及时的、恰当的处理。比如,当学生提到“闻一知十”这个词时,我没能反应过来,其实当时只需顺势让学生自己解释就能解决。看来,要想上想一节课,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有了丰厚的底蕴才可以应课堂的万变。教学不止,学习提高的步伐不止!
他评:
1、在学习课文的过程渗透写作知识,让学生学习作者“以小见大”表现人物的方法。
2、认为文章可以从人物格罗培斯切入,由人再引到事,“格罗培斯遇到难题后是怎么做的?这样的一种思路可以让学生在感悟到人物的精神品质的同时明白“遇到难题时该怎么做?”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起到实践指导的作用。
第四篇:最佳路径 教学设计
最佳路径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最佳路径》是一篇内容生动,意蕴深远的课文,文章讲述了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设计法国迪斯尼乐园的路径大伤脑筋,后来受到卖葡萄的老奶奶“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的启发,产生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设计策略,最终所形成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路径的过程。故事给人以启示: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最佳选择。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读准多音字:吆喝(he)、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
解。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集有关“迪斯尼乐园”的介绍,以“走进迪斯尼”、“迪
斯尼的故事”开展综合活动。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
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
含着巨大的价值。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方法: 读、思、议、写相结合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读准多音字:吆喝(he)、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担(dān)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的脉络结构。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脉络结构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么?大家一定对“米老鼠”“唐老鸭”这样的动画人物不陌生。(幻灯出示图片)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么?
(美国动画片大师沃尔特.迪斯尼)
2、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不但创造出了这么多个性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画人物,对于全世界热爱动画片的人来说,他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那就是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备受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喜爱,这里可以说是每个人梦的故乡,好像来到了用
梦和幻想编织的殿堂。
【设计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上课就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3、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和迪斯尼乐园有关的。【板书课题:
6、最佳路径】 请说说对课题的理解。(1)最佳:最好,最优
(2)路和径同一个意思,路径的本意是道路。(3)最佳路径:就是最好的路线。
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很想弄明白那些问题?(1)这路径指的是道路吗?
(2)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最佳路径”
(3)“最佳路径”是谁设计的?他为什么能设计出“最佳路径”
【设计说明:启发学生质疑后带着自己的问题初读课文,开始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读书情况。
正音:滨(bīn)、窄(zhǎi)、踩(cǎi)、催促(cuī cù)
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当(dāng)地 【设计说明:达成目标1】
3、理解词语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方案:工作的计划。
吆喝:大声叫喊(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喊等)
4、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设计说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浏览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
遇到难题——获得启示——完成设计——取得最佳
第一段(1——2)写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前往地中海海滨
清理思绪。(遇到难题)
第二段(3——4)写一位年迈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办法让格罗培斯从中受到启发。
(获得启示)
第三段(5——6)写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方案和过程。(完成设计)第四段(7)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最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获得最佳)【设计说明:课标中指出:第二学段学生应具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的能力。】【达成目标3】
四、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1、交流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
2、提出新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
联系”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想象、语言表达能力,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善思的品质。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
是一种最佳选择。
教学重点、难点:
紧扣“大师”,通过指导学生自主读书,讨论交流,从中发现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与格罗培斯设计方案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课文蕴含的哲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部分词语,指名读。
格罗培斯 微不足道 焦躁 任其 选择 启发 最佳路径
2、选择其中几个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过渡:同学们学得真不错!老师呀,也仔细读了课文,发现这一篇文章中有三处提到格罗培斯是大师,老师不免有个疑问:这个最佳路径是在老奶奶做法的启发下产生的,具体的路径是游人的脚踩出来的,你觉得这个最佳设计应该颁发给格罗培斯吗?他称得上是大师吗?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课文。
【设计说明:让学生读后选择其中几个连起来说说课文内容。这样既复习了词语,又巩固了课文内容,还渗透了文中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人文思想。】
二、学习课文,走近“大师”
(一)学习第2自然段,初识“大师”
1、自由读,思考:你认为他是一个大师吗?(教给读书习惯:读书做记号)
2、交流(扣词扣句)
(从“40多年、50多次、大伤脑筋、更加焦躁、”等词语引导仔细品读。引导体会格罗培斯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
3、积累词语:可以用哪些成语形容他?
4、带着敬意读课文。【设计说明:此时指导学生带着敬意读这几句话,这样真正做到了有感情朗读。】 过渡: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他是一位大师?请同学们默渎课文3-6节,用笔圈圈画
画。
(二)学习3—6自然段,感悟“大师”
1、交流。(刚刚同学们说到他从卖葡萄的老太太那儿得到启示,老太太是怎
么卖的,其他园主呢?)
2. 如果是你,你愿意买谁的葡萄?为什么?
(1、“无人看管”,大家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
2、直接从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鲜。
3、“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
3、由此总结延伸:
原来的商场现在几乎都改成超市了,你们知道为什么超市会比原来的商场更吸引人
呢?
【板书:给人自由 任其选择
】
4、善于观察的格罗培斯从中得到了启示,因此,引读:
5、想象说话,理解联系
出示:格罗培斯……对司机说:“快,调转车头,返回巴黎!”
哎呀,这下司机有点糊涂了,他不明白怎么回事?想一想,上车后他们会说些什么?请大家合理想象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同桌进行对话,至少两次。联系上下文,说出方案,从对话中让司机了解这一最佳路径的诞生与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司机-------------问:“------------------------------?”
格罗培斯---------说:“-----。” ……(假如我是司机,会问:两者有何联系?)【达成目标1、2】
8、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都说出来了。这么善于观察、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格罗培斯怎么不是一个建筑大师呢?
9、回到住地后,引读:(第五节)
10、电报按字收费,内容简单,施工部有点不明白格罗培斯的意图,聪明的同学们
能给他们解释一下吗?
11、你们说得真具体。让我们一起来读,体会此方案的高明。
为什么会出现“有宽有窄”呢?
现在整个空地上出现三种情况:一是长满了绿草,这说明这儿――(没有人行走);二是被踩成宽路说明这儿――(是大家必经的路);三是比较窄的路,这说明――(虽然有人走,但不是太多)。于是,第二年,(引读)
12、伟大作家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格罗培斯顺其自然,让游客们不知不觉用自己的脚步“设计”出了这条最佳路径。
(三)学习第7节,评价“大师”
1、同学们,假如你是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的专家、评委,你能说说为什么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评为最佳路径? 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之所以评为最佳路径,理由一:----------------------
理由二:---------------------------------理由三:------①这样设计的路径已经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②行人走出来的路是优雅的,格罗培斯在按踩出的痕迹铺设路径的时候,一定会施展全部本领使路径更美③这样的路径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玩的方便,快捷④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顺其自然,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迪⑤这许多小道踩出来了,但并不一律,“有宽有窄”,宽的走的人多,窄的走的人少些,却又“优雅自然”,据此铺设的人行道就没有刻板的模式,富有艺术性。……
【达成目标1】
2、专家们,那么多的理由让我们相信:这就是“最佳路径”读题。
3、你觉得他是大师吗?
总结:大师之大,不仅在精湛的艺术,还在于创新的思维,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在于他尊重他人,为人着想的人本思想。
【设计说明:最后一个问题深化认识,从更高的层次上理解了课文。】
三、拓展延伸,与“大师”对话
此时此刻,假如格罗培斯就在这里,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请拿出笔把你想说的话写
下来!
▲格罗培斯,你不愧是世界建筑大师!
▲格罗培斯,你善于向成功人士学习,我也要向你学习。▲你做细小的事情都那样一丝不苟,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同学们,我们感谢格罗培斯,他送给我们一个道理:有的时候,不知怎么办的时候,给人自由,任其选择,也许是最佳路径。在这里,老师真诚祝愿我们每一位同学能以格罗培斯为榜样,不断争取,创造“最佳”。
【设计说明:整篇教学紧紧围绕课文的核心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句自主研读,深入体会,理解课文思想内涵。】
2、作业:
【课内】(1)完成《补充习题》 【课外】(2)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的做法中深受启发,获得成功。你们从格罗培斯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呢?联系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写下自己的收获,寻找生活中的“最佳路径”。
(3)课外阅读、《不要放过偶然的现象》
第五篇:《最佳路径》教学设计
6、最佳路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集有关“迪斯尼乐园”的介绍,以“走进迪斯尼”、“迪斯尼的故事”开展综合活动。
情意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二、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激发兴趣,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阅读课文1、2自然段,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第二课时:阅读课文3——7自然段,了解相关资料,阅读同题文章,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最佳路径”。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么?大家一定对“米老鼠”“唐老鸭”这样的动画人物不陌生。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么?(美国动画片大师沃尔特.迪斯尼)
(格罗培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现代主义大师和景观建筑方面的专家,他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
2、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不但创造出了这么多个性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画人物,对于全世界热爱动画片的人来说,他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那就是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备受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喜爱,这里可以说是每个人梦的故乡,好像来到了用梦和幻想编织的殿堂。
3、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和迪斯尼乐园有关的。
【板书课题:
6、最佳路径】(最佳路径:就是最好的路线。)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最佳路径?这条最佳路径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通读全文,正音:滨、窄、踩,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3、交流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也可提出新的问题。
4、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5、理清课文层次
你能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结果来给课文分分段吗?
第一段(1——2)写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前往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遇到难题)
第二段(3——4)写一位年迈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办法让格罗培斯从中受到启发。(获得启示)
第三段(5——6)写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方案和过程。(完成设计)
第四段(7)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最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获得最佳)
分排分段朗读课文。
三、阅读课文1——2自然段
1、指导看图,带入情境
同学们看这幅图,谁在哪儿干什么呀?(一群充满童话色彩的宫殿式房子前,“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以及一些可爱的动物们在草地上讲故事。)
这就是迪斯尼乐园中的一部分。迪斯尼乐园是一座现代化的游乐园,它有着“探险世界”“未来世界”“幻想世界”“开拓之城”等主题乐园,把严肃的教育内容寓于娱乐形式之中,丰富而且有趣。那一座座建筑新颖别致,造型独特,是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精心设计的,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可是他却遇到了一个难题,是什么呢?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1、2自然段。
(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如何设计还没有具体方案。)
2、是因为到现在还没有设计吗?
(已经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3、大家能不能想象一下,格罗培斯当时是怎么想的?【指名表演】
4、读到这儿,大家有问题吗?
▲格罗培斯是一个世界建筑设计大师,从事建筑研究已经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为什么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
▲比起迪斯尼乐园的设计,路径的设计应该是微不足道的,简直可以说是“小菜一碟”,为什么会让他伤脑筋?
(景点之间的道路设计并非如一般人所说的“微不足道”,而是与整体设计密切相关,是有机组成部分;因为他追求的不是“设计出”,而是“最佳”。)
5、读到这儿,可以看出格罗培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路径设计的要求之高,总是力求完美,追求最佳,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劳动。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严肃、精益求精)
6、指导朗读。突出:40多年、无数个、难题、微不足道、大伤脑筋、50多次、没有一次、更加焦躁。
那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如何成为最佳设计的呢?我们下一课再来探究。
四、复习生字词,学生抄写生字词。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有关迪斯尼乐园的资料。
3、阅读《创新的奇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阅读了课文第一段,初步接触了世界建筑设计大师格罗培斯,对他的工作精神十分敬佩。齐读第一段。
二、继续阅读课文
阅读第二段(3——4)
1、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不仅设计出来了,还被评为世界最佳,这是怎么回事呢?自读课文3、4自然段。
(从卖葡萄的老人那儿受到启发)
2、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一路上卖葡萄的人很多,为什么格罗培斯会从一位老人那儿受到启发?许多园主是怎么做的,年迈无力的老太太又是怎么做的?结果呢?
3、老太太卖葡萄的办法好在哪儿?
▲“无人看管”,大家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
▲直接从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鲜。
▲“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
4、大师看到这一切深受启发,他下车摘了一篮葡萄,就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了巴黎。此时,大师的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可读读5、6自然段)
是的,大师的心里已经有了一盘棋,想好了该怎么做了,他真善于从“成功者”身上得到启示。朗读3——4自然段。
阅读第三段(5——6)
1、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得到启发后,立即返回了巴黎,设计了怎样的方案?他是怎么想的?小组学习5、6自然段。
步骤一: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步骤二: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小草长出来了,草地上被游人踩出宽窄不一的小道,宽的地方说明走的游客多,于是路径就设计得宽些,窄的地方说明走的游客少些,也该设计得窄些,而没有人走的地方,自然就用不着去设计路径了。这些“优雅自然”的路径是游客自己走出来的,格罗培斯的设计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方法,可见他设计的用心良苦。
2、你对格罗培斯的设计是如何认识的?说说你的见解。
▲这样的设计给了游人以权利,是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的;
▲这样的设计是顺其自然的,看来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顺其自然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道路的设计不是用脑子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而是用脚走出来的
▲它是众多的人自由选择的结果,符合众多人的心愿„„
3、朗读第三段,体会方案的高明。
阅读第四段(7)
1、指名朗读第7自然段。
2、你认为格罗培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格罗培斯追求完美,先后修改了50多次,还不满意,最后让大家共同来创造,这样的路径已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
▲这许多小道踩出来了,但并不一律,“有宽有窄”,宽的走的人多,窄的走的人少些,却又“优雅自然”,据此铺设的人行道就没有刻板的模式,富有艺术性。
▲行人走出来的路是优雅自然的,格罗培斯在按照踩出来的痕迹铺设路径时,一定会施展全部的本领,使路径更美。
▲这样的路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游玩时的方便、快捷。
▲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顺其自然,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迪。
▲如此设计是格罗培斯从法国南部卖葡萄的农民那里获得启发,汲取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精神而完成的。
▲格罗培斯对待“微不足道”的问题同样认真对待,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3、最佳路径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
(因为格罗培斯是受当地农民卖葡萄的方法而产生路径设计方案的,两者之间有一些共同点,都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大家,让大家去寻找最适合最佳的东西,都是顺其自然的,都包含着对人们的信任、尊重„„
4、齐读第四段
三、总结延伸
1、至此,你想对格罗培斯说些什么?
▲格罗培斯,你不愧是世界建筑大师!
▲格罗培斯,你善于向成功人士学习,我也要向你学习。
▲你做细小的事情都那样一丝不苟,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的做法中深受启发,获得成功。你们从格罗培斯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呢?联系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最佳路径”。
4、布置以“走近迪斯尼”、“迪斯尼的故事”等为主题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板书设计:
6、最佳路径
时间紧迫——获得启示——完成设计——取得最佳
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最佳路径》反思
这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中的第6课,是一篇内容生动,意蕴深远的课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设计路径的故事,着重记叙了他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原主“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产生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路径设计策略,最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的过程。告诉我们;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最佳选择。
课文的二、三两段是重点部分,为了使学生理解本课所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学中我抓“对比“,促“联系”,以谋求教学的“最佳路径”:
一、“许多园主卖葡萄”与“年迈无力的老太太买葡萄”的对比:
在学生自由读完第二大段后,让学生说说法国南部有一个著名的葡萄产区,许多葡萄园主是如何卖葡萄的?“年迈无力”的“老太太”呢?他们各自卖葡萄的结果怎样?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和结果的对比朗读,让学生展开想象,谈谈如果自己作为一位买主会如何选择?思考老太太的办法好在哪里?为理解下文中格罗培斯的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二、“老太太卖葡萄”与“格罗培斯设计路径”的联系:
在教学第三大段时,首先让学生充分的读,说说格罗培斯的方案是什么?为什么撒下草种?他是怎么想的?理解“有宽有窄”的道路铺设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谈此举和“老太太卖葡萄”有什么联系?领悟其共同之处都是给人选择的自由。
三、畅谈“最佳路径”
总结课文时,让学生讨论“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经设计为什么被评为最佳设计?”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路径又宽又窄,优雅自然;有的说这种设计方法不同寻常,给人充分的自由;有的说这样的路是大家自己走出来的,保证了游玩时的方便,最科学合理。最后提出希望,希望学生能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上的最佳路径。
设计归设计,反思整节课教学,在“对比”部分牵扯的时间过多,“联系”花的气力少了点,导致有少数后进生不太明白格罗培斯撒草种的意图,有些同学不明白“有宽有窄”的道路铺设的依据,之后想一想,如果引入鲁迅曾经说过的话“„„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或许对学生的理解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