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

时间:2019-05-15 02:5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琵琶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琵琶行教案》。

第一篇:琵琶行教案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链接2:文题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割据李师道、王承宪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妒被贬为江州司马。这一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是很沉重的。从此,他敢于政治的热情大大减退。

阅读

第一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默读一遍。检查(合上书本):

① 琶女弹奏的是什么曲子?

《霓裳》(霓裳羽衣曲)、《六幺》。

弹奏技艺如何? 高超。你怎么知道的(请用诗中语句回答)? ②本文写了几次演奏? 三次。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三次琵琶弹奏各有什么样的听众反应?(找出原文语句。)

1、主人忘归客不发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满座重闻皆掩泣。

小结过渡:一闻琵琶客船滞留,二闻琵琶让人沉浸在音乐的美妙意境中沉醉难返,如果说前两次是被美妙的音乐打动的话,那第三次就是被音乐传达的情感打动以致情难自禁了。③位同学用简练的语言来讲述一下本文的故事?

这首诗说的是元和十年,诗人被贬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听到琵琶女弹琵琶,勾起了心中没落的情感,他听了琵琶女的弹奏并为他作了一首词。

④“序”中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经过;(2)概述琵琶女的身世;(3)点明写作动机;(4)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凄切伤怀 解读

任务:再一次朗读课文,大家能不能发现文中的主旨句是什么(表达全文中心的句子),并说出理由(为什么这句是主旨?)。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的转折原因:弟走从军,阿姨身死,年长色衰;被无情的岁月抛弃。白居易的转折原因: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得罪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被贬官。总结:

这两句写出了自己与琵琶女之间身世的共同点“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之间虽然出身、经历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也有相似之处:

1、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地僻的江州;

2、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3、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相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过着冷落凄清的寂寞生活。诗人写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正是为了表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唤起人们对琵琶女的同情;而诗人写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是为了表现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郁积心中的左迁之愁、贬谪之恨。诗人通过沦落天涯的歌女的一生,来抒发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对被贬谪的满腔幽愤,对封建社会冷酷黑暗的揭露完全交织在一起.师生共同分析、欣赏: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轻柔尖细、委婉缠绵)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白居易用了许多形象新鲜贴切的比喻来描写这极难用语言描摹的美妙乐声,给了读者十分深刻具体的印象,他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比喻,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飞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之感。使读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越、或低回宛转的应接不暇的乐声,同时也体会出各种不同音色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 第二乐章“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乐章“沉思曲”: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乐章是“悲愤曲”: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和诗人的遭遇有相通之处,作者深深领悟其中的感情),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

分析环境描写: 请找出诗中关于景物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环境描写:渲染悲凉气氛,奠定全诗基调。别时茫茫江浸月” 给读者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绕船明月江水寒” 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 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第二篇: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

备课人 董志霞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

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四、分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1.“枫叶荻花秋瑟瑟”。

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2.“别时茫茫江浸月”。

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板书

“浔阳江边闻琵琶”。秋瑟瑟 忘归

无管弦 悲凉,奠下基调 忽闻水上琵琶声(惊喜)惨将别 不发 江浸月

五、第二段是“江心聆听琵琶曲”。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我们平常只是听,要描写它十分困难,然而白居易对琵琶音乐的描写却非常成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1.要求学生齐读第二段,体会作者高超的音乐描写方法。

2.要求学生找出比喻音乐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样的乐声。(下一个定语,表状态)板书:

比喻句

音乐

大弦嘈嘈如急雨 繁密(粗重)小弦切切如私语 幽细 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 宛转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入微 银瓶乍破水浆迸 激越雄壮 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

3.朗读这些句子,师生总结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写出音乐的变化,用这些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和形象比拟描绘乐声,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划成有形可感的实体。读者不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扬,或低回鸣咽的应接不暇的乐音,而且仔细欣赏起来,还可以听出这一声和那一声又有明显的音色、音调上的区别,热闹而不紊乱,复杂而有层次。听了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听完一支完整的乐曲:先从轻徐悠长开始,仿佛从沉思中唤起记忆;接着众音繁会,像波涛起伏;马上又转到幽细甚至听不见,宛似悲恸抽泣;最后以短促刚劲的音响终曲,犹如急雷破山,崩岩走石。读者从这连珠式的具体可感的乐声中还能体会出弹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难以明白的“无限事”,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对主题的表达。4.要学生找出通过写演奏者动作神态描写音乐的词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明确:“转轴拨弦”是弹奏前试弦调音的动作。“低眉信手续续弹”是弹奏的神态。“拢”、“捻”、“抹”、“挑”和“收拨”、“画”是弹奏时的指法,如此细腻地描写动作神态,交代了音乐的层次,从而更好地引导读者领会音乐,也表现了歌女技艺的熟练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乐修养。

六、小结本课内容。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学生齐读,找一个学生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琵琶女的身世。

明确:“自言”以后二十二句叙述了琵琶女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前半部写早年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妓生涯。“秋月春风等闲度”一句过渡到后半部。后半部写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弟走”两句写琵琶女生活道路发生转折的三个原因:弟走从军,阿姨身死,年长色衰。后边写她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以及嫁作商人妇后的孤苦凄凉的寂寞生活。

这一段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年轻貌美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独守空房;用昔日欢笑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作者塑造了琵琶女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江中听诉身世苦

前半部:色艺超群,红极一时,欢乐奢华

后半部:年长色衰、委身贾人,孤苦寂寞 对比、反衬 二、师生共同学习第四、五段。板书

同病相怜感慨多 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结合全文,让学生找出写音乐效果的句子,说明其作用。

1.“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以主人与客人的表现衬托音乐美妙惊人。2.第一次演奏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人们被音乐打动,心往神驰沉浸在音乐当中,衬托音乐高超迷人。

3.再次弹奏时:“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坐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写尽音乐的感人力量。

四、分析琵琶女的人物形象

五、分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内涵。明确:“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洲后的郁闷的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意义深刻。“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六、分析本文明暗两线,画出结构图。秋江夜送客

月夜听琵琶 凄凉话身世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江洲司马青衫湿 为君翻作琵琶行

七、解决练习

《琵琶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盛产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唐诗》走过了3000多年的曲折岁月。《唐诗》是我国诗歌的一座高峰,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灯塔,照耀着历代文人墨客。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诗人才子。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师:这位诗人是谁? 生:白居易 师:怎么知道?

生:名居易,字乐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师: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琵琶行》? 生:被贬浔阳。

三、文题背景: 这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在一个萧瑟的秋夜,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述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诗一问世,即广为传送,远扬塞外,直至今天,虽历时千载,仍传不衰。

师: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现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

四、翻译并疏理课文思路。

序言部分:交待写作动机。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五段:重问琵琶青衫湿。

五、讲析课文:

一>分析琵琶女、白居易的共同命运。

1.在这首长诗(叙事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 明确:两个:琵琶女、诗人

2.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

提示: 从乐妓与诗人的人生历程中来寻找答案。

明确:乐妓:早年的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色艺双绝); 现在的境况是“年老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

诗人:早年的境况是“身居高位、名动京师”(高官厚禄); 现在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沦落凄凉)。

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涯、境况凄凉)。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尽情地倾述了自己的悲愤之情。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4.诗人被贬到此地后基本上做到了“恬然自安”,是什么导致了他的情感波动。提示:(从小序中找)铮铮然有京都声。

5.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强烈的愤懑,忧郁之情?

明确:诗人有着伟大抱负和理想,长安城是他施展抱负的地方,他被贬之后,表面上安于现状,可是不能施展抱负一直是他心头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乐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都是非常激越雄壮的曲子,正好能释放自己隐藏在心头的深深的抑郁。也将白居易心头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达了心头激烈的情感。

6.请大家想一下,假如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调,能否激起诗人如此强烈的情感?

明确:江南小调是欢快的、流畅的感情,不能表达白居易的心情。而这首琵琶曲所表达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这种心情正符合白居易当时的心情,二者产生了共鸣。才激起了诗人内心如此强烈的感伤情感?

二>、欣赏这千古绝唱的音乐描写。

1.音乐并不象高耸入云的山峰,奔腾不息的河流,翁郁苍翠的林木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捉,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少,堪称精品的就更罕见。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自唐以来历咏不衰,实乃千古绝唱,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它。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这是诗人描写音乐的开始,音乐的魅力在其能抒发感情,琵琶女是一个演奏的高手,她通过自己的演奏诉说自己悲惨的遭遇和内心的哀愁: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而白居易则是一个听曲的高手,他通过听琵琶女的演奏,由琵琶女的遭遇联想到自己遭贬,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后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所以这两句写出了漂泊流浪之恨,写得特别入神。第二部分是“欢乐曲”: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那时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形象生动。“大珠小珠落玉盘”更使人觉得在这里落下的哪里是珠子,分明是她往日的盈盈笑语,和欢快时滚烫的泪水,让人过耳不忘。接着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写弦音像黄莺(在)花下唱着轻快婉转的歌曲,优美动听。这更进一步写出了琵琶女内心的欢快。

第三部分“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渐渐地,弦声缓慢,仿佛眼前的小溪被寒冰阻塞着,发出冷涩的低泣,诉说着琵琶女心中难以言表的苦楚。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在间歇中琵琶女心中深深的愁和怨在压抑着,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此时此刻真是无声胜有声呀。

是呀,琵琶女好景不长,“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她“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怎不肝肠寸断?

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这时她的幽愁怨恨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浆滚滚而出,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为何?

明确: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四弦一声如裂帛”,如裂帛,这是琵琶女的心的碎裂,也是诗人被贬九江之后,他的伟大抱负被撕裂,是愤激的哀号。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这一段,白居易和琵琶女,一个笔下写忧怨,一个弦上弹忧怨,他们都有一样的愁怨,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的心。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何作用?

它给我们(造成了)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美感:琵琶女的演奏停息了,东船西舫悄然无声,这是美妙绝伦的琵琶声引人入胜,引发了每一个人内心的郁闷和苦痛的结果;在茫茫的江水上,江面微波荡漾,落花慢慢漂流,只看到倒映在水中的明月,它盛满忧愁,弥漫着凉意,将人们引入一个凄清和悲凉的意境。它渲染了当时凄清的气氛又衬托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给人造成余音绕梁的感觉。

3.读了这一段,你能想到当时是怎样的社会现实?

尘世太污浊、黑暗,诗人(包括如诗人一样的有志之士)报国无门,请缨无路,他只能在诗歌世界成为士大夫。凭他的才华,他本来应该是这个尘世王国中的一个宠儿,结果却成了尘世的遗弃儿。他满怀的愁怨,就算是甘醇的杜康酒也化解不了,诗人的命运是苦楚的,即使醉了也不能一醉方休而沉醉千年,醒来后又只能继续走他飘泊的人生路。4.此段关于音乐的描写,是不是直接描写? 生:是。

师:白居易对琵琶曲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生:如听仙乐耳暂明(这是对琵琶女的高度赞扬)。这么美妙的音乐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

三>总结本课描写无形的音乐所运用的方法:

明确:第一就是运用比喻(修辞方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用画面形象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

第二就是用双声叠韵词(用字方面):“嘈嘈切切”,“幽咽”,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

第三就是运用的对比(有声和无声)、动静结合的方法:在小学的作文中,曾经常写到“我们教室里非常的静,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它的声音”,那么,以这种手法来写,就能突出教室的静,这种写法,在以后的作文中也应借鉴一下。

第四就是运用心情来表现音乐:如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表现了心情的压抑,就可以体会到弦声的低沉。第五就是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有了画面感:比如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诗人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的表达了出来,并能区别音调音色的变化,真是妙不可言。四>课堂小作文

本文在写作中不但注意了音乐美,而且也注意了画面美。比如像《琵琶行》里面的“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这里面的意境就非常美,请大家把它改写成现代文。参考:春江花月夜,一弯江水,一轮明月,寻声凝目月下船,空舱之前一红颜,追前忆昔信手弹,月浸江水人心寒。五>联想积累

古今中外还有许多描写音乐的诗都给人们以不尽的美感,你能想出一些吗?

参考:如刘长卿写过一首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写出了风入松的感觉。

六、小结: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琵琶行(并序)诵读、赏析、探讨

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感受“声中之情”

声音描写技巧高超,要求讲完其段落后,学生能及时掌握并背诵。主旨方面重点比较“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名句。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一 导入

中国是一个盛产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唐诗》走过了3000多年的曲折岁月。《唐诗》是我国诗歌的一座高峰,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灯塔,照耀着历代文人墨客。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诗人才子。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师:这位诗人是谁? ——白居易,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现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三.学习“序”

1、快速阅读,疏通字词

2、思考“序”中交代了什么内容?(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经过;(2)概述琵琶女的身世;(3)点明写作动机;(4)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凄切伤怀 四.录音范读,整体感知 思考: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3、是什么把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4、全诗共写了几次音乐?(连带诗歌结构)是怎样写的? 第一次 诗人送客闻琴(暗写、侧面烘托)

第二次 邀见、弹奏《霓裳》《六幺》(明写、详写)第三次 感我此言“却坐促弦”(明写、略写、侧面烘托)

5、哪一次音乐写得最精彩?(转入精读)五.精读音乐段

(一)诗中关于音乐的描写(第二自然段划分层次)

1、找出第二段中描写音乐的八个比喻句(板书)

音乐 特征 情感 转轴拨弦 和缓低沉(序曲)先有情 低眉信手 声声思

轻拢慢捻抹复挑(过渡)无限事

1、如急雨 粗重急骤

2、如私语 轻微委婉

3、珠玉落盘 清脆圆润

4、莺语花底 宛转流畅

5、冰泉冷涩 阻塞压抑 幽愁暗恨

6、银瓶乍破 激越奔涌(高潮)

7、铁骑突出 高亢雄壮

8、如裂帛 短促急迫(曲终)、余韵悠悠

2、八个比喻句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些特征?音乐的旋律有什么变化?

(1)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为比喻,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纷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之感。(视觉、听觉融通——通感)(2)、以形摹声(视觉角度)(3)、听者与弹者情感交织(4)、景特描写烘托气氛

六、学习3、4、5自然段

1、思考:作者为何听琵琶女的演奏如此感动,诗中有没有告诉我们原因? 2.阅读3、4自然段(板书)

比较诗人与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赏析

歌女(悲凄)

少年得意 老年失意 年表貌美 年老色衰 门庭若市 门前冷落 下嫁贾人 独守空船

(详写生平,略写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凄苦)辞帝京,谪居卧病,地僻无音乐,不闻丝竹 黄芦苦竹,杜鹃啼血 山歌村笛,呕哑嘲哳(详写感受,略写生平)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七.总结主旨

诗中通过对琵琶女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歌女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天涯沦落人”之恨。

第三篇: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以比喻为主的音乐描写方法。过程与方法:

诵读中欣赏音乐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教学重点:

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课时:1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PPT1:课题)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音乐给人以美的感受。可是用文字将音乐的感受表达出来实非易事。因为音乐不像高耸入云的山峰,奔腾不息的河流,蓊郁苍翠的树木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飘渺难以捕捉。历来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就很少,堪称精品的就更罕见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自唐代以来历咏不衰。白居易是怎样描写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琵琶行》的主旨美和音乐意境美。

二、出示学习目标(PPT2:学习目标)

三、听配乐朗诵

首先让我们在配朗诵中走进那个枫叶染霜、荻花飘飞的不朽之夜。(PPT3:朗读画面)

四、体悟主旨美。

1、朗读与音乐具有同等的魅力,听完朗读,我们可以知道诗人通过叙事为我们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诗人(PPT4),诗人是用哪一句诗将这两个人物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诗人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遭遇?“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

(1)自读序与第三节相关内容,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当前心境。当年:

色艺双绝

名噪京华

人妒人捧

年年欢笑

而今:

年老色衰

门前冷落

独守空船

夜夜凄凉 心境:孤独凄凉,充满怨恨之情。京倡

商妇

(2)借助序,注释,第一节和第四节相关内容,了解诗人的遭遇和当前心境。

当年:

名动京城

诗酒丝竹

高朋满座

其乐融融 而今:

谪居卧病

有酒无乐

送客惨别

其情凄凄 心境:愁闷孤独,充满贬谪之恨。京官

谪官

3、明旨

一样的才华横溢,却有着相似的沦落境遇。琵琶女和诗人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揭示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的悲惨命运。

诗人借琵琶女的悲惨遭遇抒发自己的迁谪之恨,控诉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

五、音乐美。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和琵琶女这两个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人由于音乐联系在一起。让我们看看是怎样的音乐深深打动了诗人?

齐读第二节

1、音乐有声无形,飘渺无定,用文字将音乐形象化往往借助修辞手法,课文描写音乐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比喻是描写音乐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中说:“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

2、请一女生读。请同学们把这些比喻句找出来。

3、这些比喻表现了音乐的哪些特点?

比喻句

音乐特点

旋律变化

大弦嘈嘈如急雨

急促粗重

欢快

小弦切切如私语

轻柔细密

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

婉转流利

低沉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冷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

雄壮激越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凄厉惨然

激越

4、体会比喻句所传达的音乐旋律的变化。

5、品味音乐描写传达的演奏者的身世之叹。

我们能否从这起伏变化的琵琶声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请同学们结合琵琶女的身世谈谈这一段音乐描写带给我们哪些联想?

学生讨论3分钟

参考:欢乐的旋律,仿佛琵琶女正在回忆无限风光的少年时光。

“间关莺语花底滑”的“滑”字,让人联想到琵琶女美好的青春转瞬即逝,一去不复返。

低沉压抑的旋律,让人联想到琵琶女年老色衰,门前冷落的凄凉情景。迫于生计,嫁给重利轻离别的商人。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让人感觉到琵琶声好像如泣如诉,终于泣不成声而停止。

雄壮激越的旋律,仿佛是琵琶女对命运的悲愤不平,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

“四弦一声如裂帛”,撕裂的岂止是帛,更是琵琶女的心。

6、琵琶女把一腔心事付诸音乐,诗人用生花妙笔描绘了音乐。请大家再读音乐描写部分,思考:这一节除了运用比喻正面描写音乐之外,还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 以声摹音——切切、嘈嘈、间关、以情显声(演奏者、听众)

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演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的,来描摹的。(找出有关感情的句子)

以景衬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描写听者反应,侧面烘托演奏者的高超演技。

六、课外延伸

那么,我们能不能运用我们刚学的这些方法来描写平时听到的音乐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下尝试,我们来听一首《赛马》。

七、总结全文

我们以白居易祠中的著名对联结束本文: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勾)

留江上别离情

第四篇: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体会白居易诗歌意境,品味作者高超的音乐描写艺术

2、过程与方法:诵读、理解、鉴赏、比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与热爱,领会作者的情感里的人性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析白居易高超的音乐描写艺术

2、难点:学习白居易如何在行文中应用描写手段来表现音乐境界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贝多芬说‘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让音乐开启我们的智慧。(播放)

请说说你听了这音乐什么感受?(指名回答)

这就是音乐的魄力。说感受容易,但是要把抽象的音乐形象生动地描摹出来并不容易。一曲《琵琶行》,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的笔下的琵琶声响彻千年而不衰,原因何在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琵琶行》的第一部分,下面我们来重点赏析“江上夜弹琵琶曲”这一节。二 集体朗诵第二段,鉴赏音韵美

(问题:说说本处是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声音的?)

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 第二乐章“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乐章“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乐章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也和诗人无辜遭贬的愤懑不平相合。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和诗人的遭遇有相通之处,作者深深领悟其中的感情),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三、师生共同分析、欣赏: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

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轻柔尖细、委婉缠绵)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白居易用了许多形象新鲜贴切的比喻来描写这极难用语言描摹的美妙乐声,给了读者十分深刻具体的印象,他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比喻,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飞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之感。使读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越、或低回宛转的应接不暇的乐声,同时也体会出各种不同音色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①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②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这些诗句准确精炼地揭示出乐曲的无穷含蕴,可谓妙语传情,画龙点睛。

4、曲中带情: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

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找出有关感情的诗句):

琵琶女以情演曲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人以情绘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问: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 一位盲人在他将要离开人世的时候,对别人说:“我多渴望看看阳光和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啊!”于是,人们请来了莫扎特,莫扎特用小提琴拉了首曲子,盲人听后热泪盈眶:“我看见了,我看见了阳光,看见了鲜花,我看见了小鸟,看见了河流。”盲人带着喜悦满足地离开了人间。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后,老泪纵横地说:“我触摸到了俄罗斯民族的灵魂!”的确是这样,美妙的音乐能引起不同经历、不同心境人的共鸣。《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深沉演奏使一代诗人白居易潸然泪下,而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哀叹,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5、小结: 描写特色:

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四、比较阅读、拓展练习

1、刘鹗《明湖居听书》片段

2、写作练习

《诗经》中有云“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而当年高渐离易水送别荆轲,也是一曲壮歌送行;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连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都要弹奏《凤求凰》,音乐时刻表达着人类的情感。下面我们做一个小练习。请大家听一听这一段音乐,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也学习一下白居易的写作方法,写一写你所听到的音乐。

课题:琵琶行(第二课时)

授课人:梅万莉 单位:信阳市一职高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哪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第五篇:《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教案

(一)导入新课

课前我们欣赏的是琵琶弹奏《琵琶语》。听着,看着,我们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陶醉了。这就是音乐带给我们的共鸣,音乐的的魅力。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正因为音乐,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千古绝唱——《琵琶行》。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

浔阳楼楹联有云: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从学案我们得知,《琵琶行》作于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的第二年秋天。作品借着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政治上受打击、遭贬谪的抑郁悲凄之情。

那么,琵琶女的弹奏技艺究竟怎样高超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齐读课文。老师起个头:

(二)走入文本

1.学生齐读课文

音乐是用来抒发感情的。高超的乐手,能够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哀愁或欢乐。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琵琶女的精湛技艺。

2.琵琶女的精湛技艺。

⑴正面描摹:(三次演奏,白居易笔墨最多的一处)

作为听者,白居易将抽象的音乐变为可感的形象述诸笔端。(八个比喻)我们看这个句子,是不是与《十面埋伏》很相似!悲愤、高亢、激越 白居易被震撼了,可是我们知道被震撼的又何止他一人呢? ⑵侧面烘托:(三次演奏,听众的表现)

第一次:主人忘归客不发

第二次: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第三次:满座重闻皆掩泣

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女除了有精湛的技艺之外,她还是一个重情的人,所以震撼了听众。可是我们说,重情的又何止她一人呢?接下来我们探究一下江州司马白居易“泪湿青衫”的原因?

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对他的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其多。

3.江州司马青衫为何而湿。

通过老师的补充,请同学们结合文本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⑴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天涯沦落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

⑵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迁谪之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

⑶伤景 :一枝一叶总关情。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萧瑟之景 ⑷伤别:“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看冷落清秋节”;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朋友之义

惜别之情

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音乐(琵琶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这种弦外之音,诗人心中生发出怎样的感叹?

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

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小序及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概括。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京倡 商妇

2)读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京官 谪官

人是有记忆的,面对今天的孤独冷落,回想昔日的锦绣年华,对比之下,怎不让人伤痛欲绝呢!

怨 恨

主旨句

纵观全诗,我们会发现,琵琶女与白居易在景,音,情三方面也是巧妙的一致,即:萧瑟之景、绝妙之音、怨恨之情。所以这个故事更加具有魅力了,更加感人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图片故事·梦回大唐”来演绎这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来演绎我们心中的琵琶女与江州司马。

我先做一个示范。

正如李白蜀道难中所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风尘女子多自己的美好期许就如镜中花水中月,只不过是一场虚幻的梦!现实中她们的命运多数以悲惨收场。这种美好,只一个字,难难难!

接下来作为演绎的主角,你们要准备登场了,不过我们先要做好准备工作,那就是文本的编写。

(三)图片故事 1.琵琶女(教师)

我说一下规则:每人根据下发的图片,仿着老师的形式3分钟内将图片与文字进行巧妙的结合。(注意:所配文字要结合图片,并突出相对应的景或音或情)然后4人一组,2分钟讨论,3分钟成果展示(将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述诸纸上,贴到前面的小黑板上。)老师点评.一首小诗,流淌在我们心间。

2.白居易(学生)

今天你们带给老师很多的惊喜。

昨日,琵琶女与白居易的邂逅留给后世的是千古绝唱; 今朝,师与生(我和你)的演绎留给自己的是永生难忘!我们说:

琵琶女的“琵琶曲”,唱尽了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 白居易的《琵琶行》,写满了相逢的凄恻、相知的悲悯。

真可谓

如泣如诉琵琶曲 千古绝唱琵琶行。

最后我引用一首诗作为《琵琶行》的结束语,和大家共鸣:

(四)课堂小结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

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五)拓展阅读

1.《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2.《明湖居听书》(《老残游记》)3.《看戏》(叶君健)板书

琵 琶 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

白居易

京倡

京官

商妇

谪官

琵琶声

下载琵琶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琵琶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琵琶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分析古典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分析古典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鉴赏古典......

    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琵琶女的的凉身世和诗人贬职失意的苦闷心情,琵琶女的飘零身世和诗人宦途潦倒,沟通了彼此的感情渠道,控诉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2、......

    琵琶行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琵琶行》教案5 【教学目标】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

    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第二段。 2.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 3.品味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 教......

    教案 琵琶行

    《琵琶行》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

    琵琶行教案

    一、故事导入 《高山流水》: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

    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课堂实录教学目的: 了解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情怀,领会白居易诗歌的深远影响与意义。学习诗歌中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的美质。第一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

    琵琶行教案

    教学过程: 【导入语】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的河流,走过了3000年的曲折岁月。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