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5 02:4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本站推荐)》。

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本站推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二篇:四年级全册教材分析(推荐)

《观潮》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向我们描绘了浙江省海宁盐官镇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结构清楚,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和大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景象,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喻,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使人读后不禁发出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作者还介绍了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从侧面表现了钱塘江大潮之奇。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奇妙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像画面,通过重点语句段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观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江面很平静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潮来时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来后:恢复平静

3、教学目标

依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小精灵儿童网站出品

(2)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抓住大潮来时的声、形之奇来理解课文。

2、从大潮的奔腾咆哮气势,感悟大潮给人力量的启示。

明确:作者描绘的四幅画面分别是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形、绘色地描写了这一壮美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一)教学内容分析:《鸟的天堂》是六年制小学语文S版教材第八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写景抒情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和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本文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清晨群鸟纷飞,百鸟齐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本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读起来是一种美的享受。这篇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所以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3个生字及新词,理解并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2.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领悟“鸟的天堂”的含义。体会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鸟的天堂

大榕树

粗壮 茂盛 旺盛 美丽

许多鸟

热闹 应接不暇

的确是鸟的天堂!

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是一篇精读课文。在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时,我紧紧围绕“„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让学生进行质疑,然后分别学习了大榕树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鸟的快乐、幸福的生活。最后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亮点:

1、学生明白了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应该积极地进行环境保护,为自然界的生物提供好的生活环境。因为有了这样的意识,在学生进行“鸟类演讲比赛”时,学生就真正表露了自己作为一只小鸟的快乐,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类爱护鸟类的感谢。

2、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积极采用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让学生明白了本文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的结合,真实感受了大榕树的静态的美与群鸟纷飞的动态的美,从而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3、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说教材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题西林壁》。

这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题西林壁》不仅写出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它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可说是气象万千,不可胜数。奇怪的是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受。诗的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优雅?可诗人却还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作者在第三、四行作了解释。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本着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壁、缘”两个汉字

技能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明白诗人在庐山观察时,因为地点和角度的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本诗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其教学的难点:为体会诗句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不同

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 效果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客观、全面

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地看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观察的方法,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游山西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首古诗,本组教材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游山西村》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风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本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本诗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体会这个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感悟诗意。

教学难点:

理解富有哲理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并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启示。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叙事 盛情待客

山重/水复 /疑无路,柳暗/ 花明/又一村。写景抒情 景色迷人

景美人更美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以及是怎样用脚在爬的,启发人们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

第二单元训练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综合能力”,《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内容具体,条理清楚,文字浅显,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好范例。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5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以及图片演示等,感悟理解爬山虎脚的变化。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

抓词句的理解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我把了解爬山虎怎样向上爬定位本课的教学难点。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叶子美:嫩红 嫩绿 绿得新鲜 匀称整齐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触--→巴--→拉--→贴

脚的变化:牢固 萎了

1、重点:认识爬山虎“脚”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直观感受,突出重点。

2、难点:理解爬山虎“脚”的生长过程和变化特点。利用课件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课件动态演示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以及爬山虎“脚”的变化特点,从而突破难点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他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第二单元围绕 “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选编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为了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本篇课文也不例外。同时,它也为第五单元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方面埋下伏笔。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本节课应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感受蟋蟀“热爱生活”、“不辞辛劳”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兴趣。学习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热爱小生命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观察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议、然后介绍来掌握蟋蟀的建筑特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迅速捕捉文字传送的基本信息,读出文本主要讲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过程;第二步引导学生细读去发觉内容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通过朗读,通过想象,通过批注,反复玩味语言,感受蟋蟀的伟大之处;第三步就是引导学生细读发现言语结构上的秘妙,习得法,激活思,营造出一个情感浸润的课堂,力求体现把言语的内容的理解和言语形式的学习有机融合。

然后采用变换角色的教法,让学生扮演蟋蟀工程师来介绍自己如何建筑住宅,住宅有什么的特点等,通过学生当主角,老师充当一位听者,师生的角色互换,这样反馈练习,解决了难点; 蟋蟀的住宅

仔细观察 方法 列数字 比喻 拟人 比较

蟋蟀挂图

伟大的工程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他把孩子们再 次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本文的显着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走进第七册第三组语文,就是走进“中外童话”专题。

教学时,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优秀童话,也要有效地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童话,还要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并在大量阅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特点。

《巨人的花园》是第三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王尔德。文章描述了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得开心,花园一年四季美丽如画;然而当巨人回来时,勃然大怒,赶走了孩子,砌起了围墙,花园被笼罩在冰天雪地中,从此花不开,鸟不语;当孩子们偷偷地钻进花园游戏时,花园又是一片春意;巨人一再驱赶,花园又被冰雪覆盖;最后在一位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花园于是又春意盎然,巨人再次回到了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这篇童话告诉我们: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本文有三处对比描写,即花园变化前后的对比、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进行对比、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是课文显著的写作特点。

2、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允许”“洋溢”“鲜花盛开”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童话揭示的道理。(3)体会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3、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教学难点:体会这篇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接触了不少童话,童话本身以其生动有趣深深吸引了这些爱幻想的孩子。孩子对童话的浓厚兴趣使本篇教材具有莫大的磁性。但孩子们毕竟还没真正掌握阅读童话的技巧,因此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3、明白快乐、幸福等美好的东西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教学难点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板书 巨人的花园 漂亮充满欢乐 花园 没有春天,只有寒冬 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 又成了乐园。自私时 风狂雪飞 巨人的花园 与人共享快乐 无私时 花开遍地

人教版第七册第三组教材主题是“走进童话”——引领学生走进童话的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还要围绕童话展开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去年的树》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它通过小鸟和树,树根,大门,小女孩这四组对话告诉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这篇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但蕴含的情感却非常丰富。它和某些主题先行、意思直白的作品不同,作者只是把一个故事娓娓道来,并没有明确告诉读者他想说明什么道理,内中的意蕴就全凭我们自己去体会了。细读故事,既体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深情厚谊、鸟儿对朋友的诚信,又蕴含着大树为人类带来光明的奉献精神,同时也在环保方面引起人们的深思,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这篇童话情深意浓,意境凄美,赞美了高尚、真挚的友情。全篇童话语言朴实无华,运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在平实的语言中渗透一种深挚透明的美。同时,文章又采用“留白”的手法,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读罢此文,鸟儿对树的浓浓深情令人感到满纸余香,回味无穷。

板书预设:大树(图)小鸟(图)珍惜友情 信守诺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课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3、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4、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间的情谊“有所感染。

教学难点:读课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好朋友

鸟儿-----------------------大树

依依不舍

历尽千辛

遵守诺言

第三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是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计算教学内容 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以往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二册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在第三册)。2.表内乘法。

(1)表内除法没有结合表内乘法在本册出现,主要目的是分散难点。(2)仍分成2~6、7~9两段编排,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长度单位(更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

内容和义教相同,但注意让学生经历统一的长度单位的过程。2.角的初步认识

3.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三)认识时间

认识分,认识即使几分,解决问题

(四)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

是新的教学内容,本套教材开始系统地、有步骤地介绍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以学生可以理解的、浅显的方式呈现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这里主要是简单的组合思想和简单的逻辑推理。

(五)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编排还处于一个开始阶段,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叫实践活动,应该怎样进行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分哪几个层次,在教材上应该怎么呈现,这确实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的。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实践活动 “ 量一量,比一比”,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这些活动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指导1时=60分。初步认识几时几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会运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看完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这册教材,总体感觉是:教材结构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材内容的呈现注意体现学生己有经验和兴趣的特点;并提供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让学生有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内容的展开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我们使用教材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有效地萌发和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材例题、习题以学生熟悉的情景图为依托,所选取的素材图文并茂、信息量大,具有开放性、可选择性。学生要学会从插图中提出数学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从而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意识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辨证地理解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体现,是指群体中的解法多样化,而不是指每一个体的解法要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创新的行为,是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算,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掌握各自的方法,这样才是算法多样化的本质。

三、科学地把握教学要求

从使用这套教材开始至今,越往前走越感到教材为教师提供的空间之大。怎样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用好教材的资源,驾驭好课堂;怎样将旧教材原有的内容以新的观点、新的要求去实施;怎样适度把握新、旧教学内容,这些都是重点思考的问题,也是

我们的追求。

四、灵活地运用和整合教学资源

教科书的编排及内容设计很有弹性,关注了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为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赋予学生自由思考的权力。同时,还促使教师思考教材内容背后的课程价值所在、学生的接受程度等等,灵活运用教学资源。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固江中心小学:王海萍

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材分析。下面我将从整体和部分两方面来说说我对这套教材的分析。

整体上,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课程标准,编写特点和体例,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 内的数、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识图、作图等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解决问题方面:

1、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2、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3、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情感与态度方面:

1、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编写特点与体例

1.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基本依据,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

例如:在上册的教材中,调整原准备课的内容,增加了“比一比”和“分类”两个单元。比较和分类是儿童学习数学时使用的重要方法,也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比较和分类思想,掌握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20以内退位减法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进位加法的知识探索,理解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例如,分类概念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商店货物的摆放形式引入,让学生运用自己经验理解、体会分类的含义和作用。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的。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

5.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6.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分为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

数与代数:上册有数一数、1-5的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下册有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它们的关系犹如上楼梯,层层递进,步步加深。

空间与图形:上册有比一比、分类、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种表四个单元,下册有位置、图形的拼组、认识时间三个单元。比一比、分类和位置这三个单元相对独立,认识物体和图形与图形的拼组可以穿插起来,认识物体和图形为学习图形的拼组提供了前提,做了铺垫。

统计与概率:上册的统计与概率穿插在实际生活中,以《我们的校园》一个简单的校园生活实例渗透了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而在下册有统计这一单元系统地归纳的统计的知识。

实践活动:上册的实践活动渗透在每个章节中,下册却有找规律这一活动让学生更进一步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体会学习的乐趣。

部分说,以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为例,从单元地位、课标依据、单元分析、课例解读四个方面来解读这一单元。

1、单元地位: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课标依据:本单元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已学过100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利用生活中人民币使用的实例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单元分析: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学生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阶段。由于人民币的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是一样的,学生学过100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后,再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就不会感到困难,更有利于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和购物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与学法―――

(1)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凡是学生能讲出的要让学生自己讲。

(2)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人民币的面值,感知人民币的功能。

(3)要适时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

4、课例解读:以认识人民币

(一)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爱护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物操作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重、难点:

重点:认识各面值的人民币。

难点:能正确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考点:能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以及元角之间的进率。

教学处理策略: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故事导入。(从前有个爱提问题的孩子。一天,他又拉着爷爷提问题了:“爷爷,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钱呀?爷爷想了想,笑着说:“我们国家有188元8角8分钱。”)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创设情境,以故事导入,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认识人民币。

(1)讨论交流:出示各种面值的模拟地币,让学生讨论,你是怎么认识它的,它有什么特征?你能给这些人民币进行分类吗?

(2)汇报结果: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在学生介绍和分类的过程中,大致有两种分类:A、分成纸币和硬币;B、按元、角、分来分类。这时教师揭示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3)探索交流:以“元”“角”“分”为单位的人民币分别有哪些?通过问题映衬故事,回答故事中所提到的问题。

(4)购物游戏:创设小商店的情境,进行一次小小的购物活动。如果只给你20元钱,你打算买哪些物品。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由于学生有认识人民币的基础,因此,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交流可以进一步认识人民币。而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第三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通过学习,完成课本48页做一做第1题和练习九第1、2题。

(2)最后学生畅谈收获。

巩固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1元=10角关系的理解,体会数学与实际活动的联系。

第五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全册)(模版)

文字介绍:四年级上册教材简介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四年级第一学期使用。在保持上册编写体系的基础上,本册在专题内容上又有了新的变化。

为了帮助老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教学建议做一简要说明,仅供教师教学中参考。

一、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表

(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表

(二)是要求会写的字,200个,以供复习总结之用。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选读课文出现的生字一律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现就本册几个主要方面作重点介绍。

(一)专题组元,整合教材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然是专题组元型。专题内容新颖、丰富,内涵深刻,富有人文气息,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特点。比如,热爱生命专题,从对自然万物生命勃发的感悟,到对人的生命的尊重、救助,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学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大自然的启示专题,则从生物、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给人类的启迪,提出对生存环境的思考,比前几册相关专题内容更深入,具有丰富的思考价值。

根据课标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突出重点,加强整合”的要求,本册在编写中加强了整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在本册八个单元导语中,提示学习内容,点明专题,布置学习的任务。在内容上,力求启发阅读兴趣,引导单元学习;在语言叙述上,体现文学色彩,强调感染力。比如,第一单元,“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用诗一般的语言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面,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为了体现单元整合,加强在精读与略读课文中间的联系。本册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地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的整体感更强。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单元整合不仅在课文内容上,还体现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活动上。本册教材继续加强专题内学习活动的整合,力求设计的各项活动贯通、严密。本册继续在每组课文后安排“词语盘点”,就本组课文所学生词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自查自测、复习巩固之用。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作文、日积月累、宽带网(安排在第一、四单元)、展示台(安排在第三、六单元)等,围绕专题内容,各项活动一以贯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复习、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全面推进语文各项能力的训练。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新课程理念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安排在“大自然的启示”专题中,要求观察大自然现象或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从中的发现或得到的启发;也可以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一个安排在“田园生活”专题,了解乡村景物和人们的生活。编排方式是:导语点出活动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篇课文后具体提出活动方式的建议;“语文园地”中凭借“口语交际”、“习作”进行交流,在“展示台”中展示成果。随着学生主体活动能力的增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较之三年级,本册减去了“综合性学习提示”,在活动过程中,不再对学生作进一步提醒和促进。

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该怎么做;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作为中年级的最后一册,本册仍然采用第一人称“我”的语言叙述方式,继续强调自主学习意识。同时,为了体现文本交流,精读课文中仍然以泡泡的形式出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质疑问难能力。泡泡的内容大致有: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的;引导想象的;体会文章结构特点的;引导课外阅读的等等。

“我的发现”是自主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在本册共安排8次。在内容安排上继续体现中年级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一些语言现象,初步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分别是:认识排比句、养成留心观察和勤动笔的习惯、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体会比喻句表达的感情色彩、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认识拟人句、了解双引号的作用、学习怎样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册精读课文一般安排三道题:第一题,引导朗读、背诵,重视语言的积累;第二题,侧重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第三题,加强词句训练。有的课文后设计了选做题。为了加强自主学习意识,本册仍以学习伙伴的语言方式,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提问题、谈感受、讨论交流,以便让学生把自主学习化作经常的行动和习惯。本册在理解内容深度上、阅读方法的要求上,较前几册均有所提高。

(四)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根据课程标准精神,语文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本册课后继续安排“资料袋”,在课文背景或相关知识上,增加了深度和广度。语文园地的“宽带网”安排在一、四组、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祖国五岳和五大淡水湖的资料以及了解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拓展知识面。“展示台”安排在第三、六单元,作为综合活动的组成部分,交流认识大自然和感受农村生活的活动成果。“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古诗名句、谚语、成语等,“趣味语文”中的《说“信”》《趣联巧对》,“成语故事”中的《鹏程万里》《手不释卷》,集中安排以古代传统文化为主的内容,在趣味阅读、轻松记背中,积累语言,感受中华文化的优秀和博大精深。此外,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重点推荐《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和中国的民间故事。这些都为丰富学习、拓展学习开辟了资源空间。

三、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材内容与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它是阅读习作的基础。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识字方式上可以做进一步的调整。

对于认识的字,由于精读和略读课文中的生字都注音,学生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选读课文中的生字一律不注音,为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自查字典读准确,培养独立识字能力。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并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写美观,提高写字的速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的写字练习重在求质。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说“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二)阅读教学

本册既要完成中年级阅读学习目标,又为高年级的阅读作准备,在教学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习的重要阶段,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量将逐渐减少,略读课文的数量则逐渐增加。1.精读课文的教学(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给学生以充分的读书时间,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本册的默读,要在学生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嘴唇的基础上,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本册教学要继续研读词句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本册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灵活的、有一定弹性的安排,比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这一编排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教学中要加强检查、交流,将训练落到实处。(3)精读内容、领悟思想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课后习题、文中泡泡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感情。精读课文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一是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还要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在教师重点讲解和与同学阅读感受的交流中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后,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示阅读思路,用圈点、批注、勾画等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重点领悟的部分。

本册要重点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这项内容在语文园地八“交流平台”中,它以对话形式,渗透阅读中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把交流平台中提示的方法,加以扩展练习,运用到阅读学习中去。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过程,并得出结论。教师可做重点指导和点拨,不可用现成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同时,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2.略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安排了15篇略读课文,根据叶圣陶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学中还可以结合课文中泡泡的内容,提示学生思考,比如,《万年牢》中“课文中三处提到了‘万年牢’,这中间有什么联系呢”是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题目,可以作为引领全文学习的思考题。3.选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教材后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内容基本与单元对应,供学生自学完成。这类课文属选择性学习,教学上不宜统一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个体情况,决定是否选用。选用时,可以按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阅读,也可以作为期末综合复习材料,集中安排阅读,让学生课外独立阅读完成。教师可以提出要求并酌情检查,通过引导和交流促进阅读。对主动阅读的学生,要予以鼓励,激发学生更多、更广泛地课外阅读。

(三)“语文园地”教学

本册安排8次口语交际。分别是:“走,我们去春游”“以诚待人的事情”“大自然的启示”“小小新闻发布会”“热爱生命的故事”“乡村生活”“我敬佩的一个人”“向你推荐一本书”。其中,“大自然的启示”“乡村生活”作为口语交际,是“综合性学习”的一部分。其他6次是结合专题内容,从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而安排的话题,比如,策划春游,真诚地对待人和事,对生命的了解和热爱等,都是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学生有话可说,能够彼此交际。这些话题中,有的以独白语训练为主,如,小小新闻发布会,也有的以交际训练为主,如“走,我们去春游”,更多的是两者相结合的训练。

本册口语交际教学,既要重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特别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要根据话题内容,设计导入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练习,有话可说,有话爱说。另外鼓励学生表达,不要打断学生讲话时的思路,引导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训练学生思维能力。2.交际中,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指导。

教师可以在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上、内容丰富上和思维清晰上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的口语表达在指导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指导还要有层次性,循序渐进地提出表达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口语交际的不足,就共同的问题及时讲解,随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还可有针对性地点拨纠正。在互动交流中,注意让学生学会倾听,要听明白别人讲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还要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有不同意见与同学商讨。讨论时,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一个说完后,另一个再说,不要中途打断别人的说话,要尊重别人的发言。3.面向全体,训练到位。

教学要面向每一个人,不能留有教学的死角。要想办法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逐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可以根据话题内容,采取多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可以采取同桌互说,指名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扩大口语交际的“面”与“量”。教师要特别关注双向互说,了解每一个人语言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并随机进行指导。4.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去。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语文活动中,在回答问题、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随时纠正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他人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5.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关注自己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可随时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本册可就听人说话能否把握主要内容,说话能否清楚明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主要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在参与评价过程中,逐步提高判断正误、优劣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习惯。

(四)习作教学

本册习作在“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了8次,作为完整的习作训练;此外,结合课文学习,安排3次小练笔,作为片断练习。

8次分别是写校园景、物、事,写自己的心里话,写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看图写想象,写热爱生命的人和事,写乡村生活的感受,写敬佩的一个人及自由表达。其中,大自然中的观察和发现,热爱生命的人和事,乡村生活的感受,我敬佩的一个人,这四项内容是说、写合一安排;其他四项是说、写分开安排。这8次习作训练有以下特点: 1.拓宽题材范围,给学生习作开辟选择的空间

拓宽习作的范围,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充分体现在本册习作编写中。在八个选题中,每一个都提供了多项内容的选择,增加学生写的自由度。比如,“语文园地一”的校园写景,写物,也可以写校园中发生的事。“语文园地二”的写心里话,可以对父母说、对小伙伴说、对邻居说,也可以对其他人说。“语文园地六”,既可以写乡村景物,也可以写乡村生活;对于在城市生活成大的孩子,还可以写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乡村生活及乡村的人和事。“语文园地八”的自由表达,选择的余地更大,可以尽情选择自己想写的内容,写故事、童话、寓言,写自己的希望和梦想,还可以写自己关注的人和事等。这八个专题中,包括有写人、写事、写景物、写生活、写感想、写体会等。每个学生都有内容可写,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

2.写实、想象等多种作文类型

为了体现课标提出的“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本册除了内容上拓宽习作的范围,在形式上,也提供了多种习作类型。有写实的,就是自己观察和看到的人、景、事、物;也有写想象的,有看图想象、写童话故事等。写实是为了让学生从生活的真实出发,写出自己的所想、所见、所感、所做,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认识能力;写想象,是为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还有提供材料写作文,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思考、作文,比如,“语文园地五”提供有关热爱生命、救助生命的人和事例,以及自然世界中植物顽强生长的资料,供学生选择使用,丰富了作文的写作形式。

3.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和评改

评改和交流,是学写作文、提高习作水平的重要方面。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本册从这一基点出发,在习作安排中,大都提出了交流和评改的要求,比如,“语文园地二”的写心里话,要求“写完以后可以读给对方人听,再根据别人的意见改一改”。本册侧重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以及其他有明显错误的地方。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启发引导,让学生乐写、爱写,对写充满兴趣

课程标准中年级提出:“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本册仍然从培养写作兴趣、降低写的难度入手,让学生不受文体、篇幅的限制,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专题学习,让学生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习作中去。还可以灵活处理“口语交际”和“习作”部分,可以先习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安排,目的是让学生乐写、爱写。在教学上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启发引导,让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可以设置情境,启发想象;可以激发生活经验和情感,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发写的冲动;还可以引导观察,发现生活情趣,引起学生写的热情和愿望。

写的时候,不要有写法上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不受形式的束缚,重在把心中所想、所感及时的写下来,让学生感到写就是倾吐,是件快意的事情。

2.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写真实、写具体是小学阶段作文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时,要鼓励学生如实表达,比如,写敬佩的一个人,可以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中观察寻找。习作时,要让学生写真话、写实话、写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和套话。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写具体。此外,要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达,提倡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引导正确的文风。

本册的“看图想象”和“编童话故事”是想象作文练习。想象作文同样要鼓励学生真实的想象,而不是不着边际的胡想乱造,老师要引导学生合理的想象。

3.让学生经常练笔,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本册内安排了3次小练笔,分别是“想象人物的表现”“读课文后的感受”“想象周围人的议论”。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制情境,寻找写的契入点,让学生有兴趣写、乐于写,比如,《中彩那天》车开走后的情景想象,可以让学生从实际可能出发,想象人物各自的语言、动作和表情。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适于学生的练笔内容。“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练习的时间宜短而快。教师不宜拔高要求,当作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来对待。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当作日常要求,鼓励学生随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记在日记本中。4.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

教学中的交流评价主要体现在:写前交流中,互相启发思路;习作后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交流写法,加深对自己习作的认识;讲评作文中,互相激励,提高习作水平。习作的交流评价重在鼓励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始终以乐观和愉悦的心情来写作文。

为方便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现将与本册教材配套的教学辅助品种介绍如下:教师教学用书、教学挂图、同步阅读、钢笔字教材、毛笔字仿影教材、语文练习、教学录音带、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教师用、学生用)、小学生字词句手册、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同步练习。教师在使用本册教材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疑难或意见、建议,可以来信或访问人教网小学语文网站(网址:www.xiexiebang.com/xiaoyu),与教材编写者共同探讨、交流。

下载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新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2012新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是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和要求......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主备人:王超 日期:8.27 一﹑ 教材分析 1﹑内容及编排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

    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及编排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

    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分析一、本册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包括:负数、百分数(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1)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合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

    二下全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

    安全教育全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安全》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教学目标 小学《安全》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儿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

    2018年人教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姜家小学 陈磊 一、 本册教学内容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测量,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