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改精髓,指导教学实践

时间:2019-05-15 02:4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握课改精髓,指导教学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握课改精髓,指导教学实践》。

第一篇:把握课改精髓,指导教学实践

把握课改精髓,指导教学实践

【摘 要】笔者认为新课改理念与以往的教学理念的关系是源流之别,新课改是对原有的变革和发展从而更加关注人文关系。因此我们在学习与运用新课改理论的同时,要注意新旧理念的衔接与过度,从而领会新课改的精髓。正如专家所讲:我们教师要经历两种模式由冲突到――并存――创新这样一个蜕变。

【关键词】新课改 教学理念 教学实践

如火如荼的暑期网培,在不知不觉间中已经历时一个多月了,从陌生到熟悉,从茫然到清醒,从热衷于此再到不离不弃,其间情感玩味,荡漾着酸甜苦乐,而最终积淀下来的是沉甸甸的收获。现将笔者的一些体会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新课改理念与以往的教学理念的关系

在以前的新课改培训中,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以前学的好像都没用了。有的人只要一说到新课改,对以前的就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笔者当时觉得很不是滋味。在这次培训交流中,我才真正懂得了这两者的关系。其实,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新课改也不例外,它仍来源于以往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都是如此。以往的教学理论也关注学生这一块,它不是新课改的专利,也不是什么新生事物,而是早已有之。只是没有提到现在这样的高度,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角色定位有所改变而已。例如,在备课中,我们现在讲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以往并没有生成这一概念,但也强调在上课时对课堂的意外应有效地调控,做好应急处理,很好的驾驭课堂,其实谈的也就是生成方面的东西。又如,在谈教学理念与方法时,以启发式教育为核心,应运而生了情境教学法、和谐教学法、五步教学法等一些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李江游、魏书生等引领了前沿教学改革。当然,以往在教师的“教”上,是煞费苦心的钻研,在学生的“学’上所花的工夫比较少,而现在更注重研究学生的“学”,但强调学生的学仍然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进行。正所谓“先教后学”与“先学后导“的实质性改变即是新课改的灵魂所在。

二、备课与上课的关系

1.备课的目的

备课的目的在于教师熟悉教材,熟悉学生,找准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策略并做好预设,在有所准备中构建高效课堂。因此,在备课中,要全面、要均衡,不能偏颇。很多教师是单方面的,在备教材时下得工夫很深,而在备学生时,往往草草了事甚至忽略。

2.上课的目的

上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方法,丰富情感体验、促进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为了“不教”。所以,上课不应仅停留知识的传授这个层面上,还要更加注重学习方法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这个年代,如果仅有那么一点学校学得的知识,你将无法立足社会!去看看社会上奋斗的人们,牛顿运动定律有什么用啊?我曾和我的学生们提起学习,笔者说若干年后,我们学到的这些牛顿定律你将会忘得一干二净。那么我们现在学这些有什么用的?难道仅仅为了考试?我说,虽然今天讲到的知识你会忘记,但是今天你经历的学习过程将永记你心里,获得的情感体念以及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将影响你一生!通过这些经历,学生就会知道自己如何去学习新的知识,如何去应对生活,如何去适应社会。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上课与备课的关系是统一的,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寻求最佳状态下的一种方案和过程。

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

第一,教与学的关系是双边的。这是从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这个角度出发来讲的。也就是说,教学活动必须教师与学生这两个方面来考虑,任何忽略一方都是错误的。

第二,教与学的关系是动态的。这是从教学活动的进程这个角度上来讲的。教学活动发展变化的,其过程中,将会出现很多新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灵活处理生成问题。

第三,教与学的关系是和谐的。这是从教学活动情感角度来表现的。教学活动不是僵化的程序式的表演,它是由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人来参与的,所以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参与者所占用的时间要恰当,而且情感要愉悦和谐。

第四,教与学的关系是统一的。这是从教学活动的目的这一角度提出来的。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它都要立足于学生,因此,它们的关系是统一的,任何轻一重一或把教与学割裂开来的提法都是错误的。

四、教书和育人的关系

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李小帆教师讲得很精辟:只有人师才是优秀的教师。正是这句话,她道出了教书和与育人的这两者不可分割的有机的融合关系。很多人的观念中,教书就是教书,育人就是育人,把二者割裂开来。育人是教书的目的和归宿,教书是育人的过程和途径。

五、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任何教学理论都来源于教学实践,从而指导实践;反过来讲,充实的教学实践经验又不断的验证教学理论的是与非,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学理论的形成。因此,我们在运用教学理论时,不能生吞活剥,更不能断章取义,要轻其形,重其魂,把握课改精髓,指导教学实践。否者,就会犯本本主义,就会犯教条主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既要积极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理论,又要善于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素养,提高教学水平。

六、暑期培训与终身学习的关系

虽然说这次的暑期培训带有一些阶段性,部分教师带有一些任务性,忽视了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不明智的一种现象。尽管如此,但通过这一过程,能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去体验,去分享,去撷取,去收获,从而形成一种不断学习的习惯,最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和理念,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也就不违管理者的培训初衷了。因此,暑期培训只是我们终身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点,微乎其微的一个点。万里长征只是走好了第一步,我们期待的的持之以恒的终身学习。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第二篇:提高教学基本功,把握课改方向

提高教学基本功,把握新课改方向

——关于省市语文优质课比赛的汇报

张明国

今年九、十月份,德州市和山东省优质课比赛先后举行,我校陈秀霞老师和高淼老师代表二中参加了德州市语文优质课比赛,分别获得一二等奖,陈老师还和德州一中沈晓霞、夏津一中李法会等三个老师代表德州市参加了山东省语文优质课比赛,获得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我也有幸参加了其中的一些活动,亲自感受到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兄弟地市、兄弟学校的同行们如何学习新课改、领会新课改、展示新课改的风采,以及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比赛课所展示的不同风格和相同的扎实的基本功。现在把我的一些粗浅感受和认识给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关于两次比赛的过程。

德州市优质课比赛于九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在德州一中举行,共有二十九位老师参加了比赛。

山东省优质课比赛于十月十八日至二十一日在济南七中举行了西片比赛,共有二十五位老师参加了比赛。

比赛的具体过程陈老师已经汇报,我不再赘述。下面我把两次比赛过程中几节印象比较深的课给老师们谈一下,同时也说一说我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问题的几点粗浅看法。

二、几节课

(一)市优质课中的几节课 作为一次比赛来说,能给老师和评委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课不会太多。一种情况是讲得比较好的课,因精彩而给大家留下印象;二是处理不太好,因把握不当而给评委们留下印象。

就市优质课来说,有几堂课还是给老师评委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是夏津一中李法会老师的课,他讲的是《扬州慢》,应该说,在宋词中这是一流作品,但因其用典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待这样一篇课文,教师能不能相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解决疑惑,也就是说,教师如何处理师生在课堂上的关系是考验参赛教师的关键。

李老师在组织教学前的课间就播放同名音乐,渲染感情和气氛,然后让学生初读后回答对这首词的感受,这样学生就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受。然后他从题目中的“慢”字入手,要求学生找出表现作者感情的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又问学生对这篇课文,还想知道什么,有什么疑惑。对学生提出的疑惑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接着让学生反复读课文,体会文本感情,最后在听名家朗诵后,谈感受,写手记。

李老师这堂课从诵读入手,抓住诗歌教学的特点。既鉴赏了诗歌的内容,又鉴赏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具体的答案。尤其可贵的是,李老师不仅备教材,更备学生。在教案中就设计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一环节,尽管这样的问题并没有在实际的课堂中出现。这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也反映了一名教师具备的新课程思想。

二是乐陵二中张瑞芳老师的课,她讲的是《致橡树》,这是一首现代诗。张老师设计了三个环节,首先是由学生初读诗歌,谈出自己的感受,点评重点句子,在读中领会六个意象,明确读这首诗应该使用的语气,然后由教师范读。其次是批注评点,由学生对诗歌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出评点性的文字,并进行展示。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平等参与者也展示了自己的成果。最后一个环节是拓展创新,让学生站在橡树的角度写一段“致木棉” 的文字。根据时间情况安排了两个学生展示,此环节教师再次展示了自己的文笔。张老师这堂课抓住朗诵时情感的变化反复回观诗歌的内容,重要目标让学生完成,让学生充分展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完成教学任务,符合新课改对教师角色的定位。

三是高淼老师的课,他的课题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有七个老师讲了这一课,可见竞争激烈。但高老师的这一节课还是给评委们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高老师安排了三个环节,一是落实基础知识,既抓住语音,又回顾初中学过的《桃花源记》、《饮酒》,让学生谈一谈重读后的认识,前引后连,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重点放在诗歌的读上,先由教师范读,真是金声玉振,黄钟大吕,不仅征服了学生,而且征服的评委。然后通过分析具体诗句,教给学生每一句诗读的方法,第三个环节是谈教读体会。过后评委们感受比较一致的一是高老师读得好,大有播音员之实力,二是教给学生古体诗的诵读方法很有必要。

也有的老师还未能正确领会或者甚至未接触过新课程,不能正确处理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关系,尤其是一些刚刚送过高三的参赛老师,尽管本身功底较厚,可是仍旧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管教学内容的难易,一律给学生讲下去,生怕学生不知道,掌握不了。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效果不好!还有的老师好像和学生是仇人,一直板着面孔,教态严谨有余,亲和不足。宁津的一个女教师就被评委们推认为“冷面小孩”。

(二)省优质课中的几节课

因为到济南的主要任务就是帮着陈老师准备课,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多听几节课,可是因为学校工作比较忙,当德州的参赛老师讲完、比赛未结束我就返校上课了,听的课不是很多,也很遗憾失去了广泛学习的机会!下面我就听到的几节课谈一下看法:

一节是《陈情表》,老师们都知道这是一篇难度较大的古文,篇幅长,文字艰涩难懂。如何处理这一节课我相信是听课的评委和老师们共同关注的。这位老师先从一首歌词入手,“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终身相许”,一下子就抓住了这篇文章中的“情感”这一重点,然后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爱国之情”;《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种“历史沉思之情”,《沁园春·长沙》表达一种“青春之情”,那么《陈情表》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情呢?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接着是教师的配乐范读,感情真挚,可以看出教师的功底。之后是学生自读一遍,结合注释疏通文义,勾画出重点字词。接下来是学生质疑解决疑难,包括字音、这一课中出现的成语呀等问题,目的还是在于解决基础知识,落实双基。

上述环节完成后,进入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对文本中感情的把握。这位老师由浅入深地进行设问,文章中出现了几个重点人物,作者对他们分别有着什么样的感情,哪些句子或词语表达了这种感情。学生能比较快得找出对祖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并能标画出这样的词语或句子。然后老师反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直至要求学生背诵。对晋武帝知遇之恩的处理因为不是教材的重点,加上时间亦不太宽裕,这位老师很巧妙地把这个问题和拓展探究结合起来,要求学生探讨“你如果是李密”,在当时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忠和孝的问题。最后让学生齐读第一段。

这节课可以看出这位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清晰的教学思路、丰富的临场应变经验,看得出省级参赛教师的水平是比较高的。

第二节是《京口北固亭怀古》,因为作者辛弃疾是济南人,优质课比赛地点又是在济南,这位老师很聪明地由一句对联导入——“泉城山水秀,济南名士多”,然后引出作者,这个导入很值得学习,不仅点抓得好,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这位老师把教学目标设定为“背诵课文、品味语言、体会感情”,符合这篇课文的特点,从实施过程看基本完成了目标。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再过多展开。

对陈秀霞老师的这节课,具体备课、授课过程因为陈老师已经汇报,我不再多讲,只把遇到的困难提一下,也好供今后参赛的老师参考。一是抽的篇目问题,对《悼念乔治·桑》这篇文章,尽管我鼓励陈老师要自信,其实当时我自己心里也没底:我上这一课时因为它是篇自读课文,也没有安排课堂讲授,也就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这篇文章处理难度确实大。二是学生问题,济南七中在济南市是一所三流学校,生源三流,十六个班中两个重点班,一个留给本校的老师,一个留给济南的另一位选手。这个学校是一个艺体特长学校,尤其是体育特长,校园文化中展示的获奖情况基本是体育奖。陈老师使用的这个班一共四十九人,体育生十几人,加上她这一节课是人家的课外活动,体育生要去训练,美术生要去画画,那一天正好还有生物竞赛和诗歌朗诵比赛,优秀学生要去比赛,能剩下也就是三十个学生。我们立即与比赛组委会紧急协调,上课前才解决这个问题。一篇难度相当大的篇目,遇上缺乏准备的三流的学生,能顺利地把课上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对取得二等奖,而且位次比较靠前,尽管陈老师还有些不满意,我觉得已经很不容易了!

三、几点看法

(一)、语文课堂教学要有语文特色,或者说要有语文的样子,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所谓语文的规律是什么,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又要重视情感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整堂课既不发飘,又不空洞。有的老师喜欢以练代讲,那是把语文课偏到了自然学科的课上;有的老师喜欢讲,课堂成了表演秀,那是把语文课偏到了艺术课上。语文是美的,语文是浪漫的,语文又是多元的,语文课的性格可以多种多样,但语文最基本的味不能丢。

(二)要有明确、适当的教学目标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都有目标,问题是这个目标是不是明确的,也就是说学生是否感知到了这个目标,课堂教学是不是根据自己设定的这个目标进行的,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不是紧紧围绕着这个目标。再就是这个目标是不是适当,也就是说根据教材内容是不是该订立这样一个目标,任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是不是适应这个目标,目标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层次是不是契合?

一堂课是要看目标的达成度的,自我感觉再好的目标如果不能在课堂教学中达成也是无效目标。

(三)教学过程必须紧扣文本 教学目标的产生出自文本,教学过程的实施也必须紧紧围绕文本。任何脱离文本的教学、拓展、探究都是无源之水,旁逸斜出,表面看似洒脱,实则是虚幻的空中楼阁。文本是永远的,在文本面前,教师和学生都是过客。所以重视文本的阅读和品味,时时关注文本应该成为我们日常教学的最基本的常规。

(四)要重视而不是抛弃传统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大能力的培养和方式的使用。自古以来,书声朗朗一直被人们当作一个学校必备的风景。秋山主任作词的二中校歌上也有“新湖岸边,书声朗朗”的优美旋律,课堂上,尤其是语文课堂上要有读书声。可我总感觉我们的课堂上读书声少了些、低了些。“读书读书”,不读书算什么学生,没有读书声算什么课堂?我只是以“读”为例谈一下继承传统的问题,不要以为新课程了,“听说读写”就不需要了,相反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听说读写”,并没有抛弃它。

(五)一堂好课的标准

那么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呢?一般地说一堂好课必备以下“六个好”。

一、上课带着好心情

对教师来说,有了好心情,就会脸挂笑容,步态潇洒。有了好心情就会生机勃勃,激情奔放。有了好心情就会思维活跃,迸发智慧火花,一个个金点子,妙方法,从天而降。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说,赏识教育的本质是关注生命,关注生命的本质是关注学生的幸福,关注幸福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心情。对学生来说,教师把好心情带进课堂感染学生,就会让学生轻松愉悦,兴奋激动,热情昂扬。进而心驰神往,开启心智大门,驰骋想象空间。

好心情是教师乐教、爱教的晴雨表,是教师提升自己、发展自己的丰饶“土壤”;好心情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当我们跨进课堂的一刹那,我们应当常问:今天我的心情好吗?带给学生们的是欢乐吗?

二、课堂建立好关系

教师不是奴隶主、学生也不是奴隶。和谐的社会要求有和谐的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了和谐、民主、平等、协商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才会身心愉悦,才会有浓浓的研讨氛围,学生才能放下包袱,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操作、尝试、讨论、质疑。有了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出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员参与的生动场面,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潜能得到发挥,才智得到展现。作为教师,我们有着双重的身份,既是长辈、导师、组织者、引导者,但同时也是学习者,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我们只有放下架子融进学生群体,参与到学生中读书、讨论,才能营造真正的和谐民主气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热爱。

“民主理念”是教学成功的基石,是学生主动参与、走向成功、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我们应当好问:我是否真的走下神坛,走进了学生心灵?

三、授课创设好问题

创设问题是指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有意创设一种不和谐,不平衡,从而触发学生弄清事物本质的迫切愿望,激发主动探究的思维动力。它不仅包含问题本身,还包含教师的启发、鼓励、暗示、点拨。是一种最初由问题引起,却远远胜过问题的动态表现。

山东版教材主编谢冕先生说,一堂课,如果有几个好问题贯穿始终,就是一堂好课,成功的课。

好的问题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联系的“铺路石”,是催醒学生求知欲的春风,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好问题不是为了教师的教而“问”,而是为了学生的学而“问”,好问题应当让学生按捺不住探索欲,好问题应当让学生找到开门的钥匙,好问题应当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当我们备完课,准备掩卷而息时,要常问:明天的课是否创设了最佳问题情景?

四、精心设计好点拨

学生是主体,并不排斥教师做“主导”。有精彩的“主导”,才会有活跃的主体。导之得法,导之有序,导之适时,导之得体,才有主体的充分发挥和精彩表现。导的关键在于抓住内容的选择,学习的起点,思维的动向,合作的组织,动力的补充。在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的问题没有价值时,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教给方法;在学生提出问题过少或未触及教学重点时,教师要帮助他们突出重点,指点迷津;在学生提出的问题过多时,教师要归纳筛选,切中要害;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时,教师要组织讨论,指明方向。好的指导,总是抓住时机,哪怕是三言两语的导言,一个小小的提问,一句轻轻的点拨,都会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在困惑中得到解脱,在迷惘中找准方向。

好的指导是学生学习路上的“航标灯”,是通向成功的“加油站”。让学生任凭风吹浪打,总是驶向求知的彼岸。

五、及时给予好评价

一张赏识的笑脸,一副专心倾听的神态,一缕赞许的目光,一声轻柔的称赞,都会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励是打开沉睡心灵的密码,激励是万吨巨轮上的马达。表扬就像阳光,驱散了他们心中的些许阴霾,表扬就像阶梯,辅助他们尽快成才。在激励面前学生会脸挂灿烂,热血沸腾,他们的身体充满力量,他们的思维得以激活。想象的翅膀张开了,理想的种子发芽了。快乐总是伴随他们左右,成功让他们看到未来在招手。老师的表扬是最廉价的“润滑剂”,可又是最高档的“调味品”,我们经常要问:是否真心真意爱学生,是否给了学生一点儿灿烂?

六、留给学生好作业

传统的作业,其内容多限于“双基”,其范围多囿于课本,其着眼点多在于巩固,其目的多在于应考。所以往往表现为一个内容,一个层次,一个水平,一种形式;量大繁琐,机械重复,劳而无功。好的作业,既要抓信学科本质,又要淡化学科边缘,重在培养学生的别才别趣别志,开发学生的潜智潜能潜质,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时机和空间。布置作业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发学生新的疑问,激发学生新的兴趣,引导学生新的探索。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广泛阅读;从学校走向社会,观察体验生活;从旧起点到新起点,开始新的学习。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经奥博深的艺术,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只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成熟;课堂是教学的主体,是一个供老师们挥洒自己青春,展现自己才智的舞台。希望我们语文组的全体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展现自己的才华。

第三篇:领悟思品课改精髓讲解

领悟思品课改精髓,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说说我的2010年夏初中思想培训心得体会

靖江市斜桥中学 朱敏

2010年的夏天,我分别参加了泰州市和靖江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两次培训,负责培训的专家老师们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精神大餐。总体说来,两次培训说得最多的还是有效教学,结合我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我想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对于有效教学,有各种版本的说法,现在普遍认可的是所谓的有效也就是在课堂时间内,将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再认或再现出来。何谓效,对于学生来说什么才是“效”?怎样才能算是有“效”?教育不同于经济,不同于企业,企业的效果可以用各种指标直接加以衡量,但是教育不是能够用一种标准来衡量的。俗话说:十年树林,百年树人,教育一个人,让一个人得以成长,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衡量的,也不是用一种标准来衡量的。有时候,课堂上看似无效的讲解,却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给学生带来一生中难忘的财富,有时候教师的一句笑话能够激发学生对幽默的兴趣,甚至他将成可能成为小品的创作者、影视剧作家。从现实的名家的成长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课堂的“效”有时并不在课堂之中,而是在课堂之外。我们再回到之前的追问:何谓有效?个人认为有效的课堂并不仅仅是用成绩的分数来衡量的,有效的课堂教学也不仅仅是从课堂的节奏上表现出来的,有效的教学应该在学生离开学校后还能够将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方法、教师的为人的理念永远记住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的效果。

从上面的结论我们可以看出,有效是从学生的终身的发展的角度来说的,因此,教育教学的有效应该着眼于学生的长远的发展,比如,从学习方式来说,学生从老师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习并运用了老师的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与工作,这样的学习方式就是有效的。

二、怎样实施有效教学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要角色,提高的思品课的有效性得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努力。

首先我们从教师角度出发,我们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做到如下几点: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准确地把握自身角色定位 有句古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来自于教师本身的正直的人品和过硬的素质,来自于扎实的学术功底、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更来自教师对学生真正的尊重。好的老师能和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简单的找学生谈心、说教就能做到的。有位特级教师曾说过“我有空就会去研究学生,从他的学习成绩、生活状况、朋友圈,到他的家庭背景……跟学生谈话时,我也很少直奔主题,说你学习成绩如何如何。相反,我可能会问一下他最近有没有什么烦恼、薄弱科目有没有进步等等。这种关心,往往比你直截了当的‘说教’更有感化力。”

“以为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价值理念。由于遗传因素、家庭背景、生活历程、初会文化环境的不同,学生在兴趣、爱好、性格、智能、特长等方面千差万别,形成了学生个性的独特性。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我们尊重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使自己的教学适应不同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发展中学会读书,明白事理,感知事物的变化规律,在学习过程中身心得到锤炼,心智得到发展开化。和谐的师生关系更需要我们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弟弟妹妹,或者自己的孩子,爱他们,才能教好他们,包容他们,感化他们。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要求我们把学生的权利、教师的义务记在心间,把民主法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定位,我认为在不同时期角色应该有所区别。当所学知识比较抽象,需要讲解时,我们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差不多属于专业型的学者。当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点拨指导,他们的活动需要指导时,我们就是辅导员。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学生的合作者,我们和他们一起学习,我们可能只是比他们成绩稍稍好一点的学长。

(二)激发学习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是靠老师慢慢培养的。

1.教师需要一点幽默感。人们喜欢和有幽默感人的相处,因为他们使人心情放松,气氛融洽。学生喜欢谁?是一本正经、老讲大道理的思品老师,还是具有幽默细胞的老师呢?答案不言而喻。

2.教师语言需要生动化。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深刻的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重要的创造工具。”教师在授课时要通过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我国的经济制度时,可以这样做:先出示经济成分图,接着说“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研究这个经济大烧饼,这个饼有多种馅料组成,你知道有哪些馅料吗?这些馅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一个原本比较抽象的东西经过我们这么一个形象的生动的比喻似乎变得简单而且好懂起来。当然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如经济之树等将这个知识生动化。再比如学习《处处保护》一课,同学们,你的眼睛够厉害吗?你能看见我们的身上始终有一把保护伞在随时保护我们吗?

3.教师授课内容生活化。基于生活、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是思想品德学科的基本理念之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不能只重视对教材知识的传授,而应把它与瞬息万变的现实生活世界紧密结合起来,要不断将时代信息引入课堂教学的园地,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时俱进”。用生动活泼的生活材料营造趣味盎然的学习情境,使呆板的概念鲜活化、抽象的原理形象化、空洞的理论具体化、为教学增添乐趣。讲《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容时,我以“煮蛋”这一生活小事作为开场白:用一个长宽各4厘米的特制容器,放进鸡蛋,加水(估计只能加50毫升左右),盖盖,打火,1分钟左右水开,再过三分钟熄火,利用余热著3分钟,日本人是这样煮蛋的。再看看我们怎样干的:打开液化气,放上锅,添进一瓢凉水(大约250毫升左右),放进鸡蛋,盖上锅盖。3分钟左右水开,再煮大约10分钟,才熄火。特别提示:据专家计算过,前者起码节约4/5的水和2/3以上的热能。从一件生活小事让学生看出中立两国在利用资源方面的差距,而中国的现状更需要每个公民尤其是青少年,从小就应树立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从每一个生活细节上约束自已,合理利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让学生回到生活,最后又高于生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联系社会生活,联系时事,可以在课前5分钟,让学生轮流走上讲台,向大家报告新近发生的校内外、国内外大事,并简要结合课本知识进行相关解读。

4.创设情境,充分开展各种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实物演示情境,图片展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活动创设情境,用语言描述情境。

其次我们再从学生的角度谈谈:

(一)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的基础上与教师传授的信息在互动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学习。这种互动和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的接受性。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可见,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它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去实施的一种教育。它重在启发和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要求,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和组织各种教育行为和教育活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如学习《环境问题》内容时,指导学生对环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对环境为题就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所学知识就有一个系统的掌握。学生只有真正参与了教学活动,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新知,他们的主体性、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发展。

(二)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教而教,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这种灌输式的单向互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启发和感染中获取知识,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和觉悟的健康发展。比如在教学《竞争与合作》内容时,引导学生从喝牛奶谈起,对蒙牛牛奶和伊利牛奶之间的技术竞争和友好合作,并非互相拆台,恶意诋毁,最终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需要学生共同协作,而且需要老师的积极参与。如果合作学习缺乏教师的有效监管,则会让合作学习走向形式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正是合作学习应追求的目标与境界。如果任学生自由发挥,弊端很多。如果教师也投入其中,这样不仅对学生的活动有第一时间的了解,而且可以适时地给学生必要的指导,这样就做到合作无处不在,符合合作精神的要求。课堂合作、讨论的意义在于通过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在信息的多项传递过程中巩固已取得知识,或解决有争论的、学生难以直接理解的问题。课堂讨论的形式多样,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专题讨论、辩论式讨论、穿插讨论等,但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精心设计、组织,才能充分发挥讨论的作用。

(三)突出探究式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根据这一理念,教材在每个单元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围绕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发现问题开始,分组活动揭示主题。然后根据主题进行教学,层层展开。让学生结合生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掌握运用,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如以《礼仪展风采》为例,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礼仪习俗以及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上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谈我国传统节日的礼仪习俗和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怎样对待传统节日的礼仪习俗以及怎么对待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由于课前做好了预习,所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课堂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这个框题是讲述“礼仪展风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站姿一定要比平时更加端正,更加注重礼仪。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在于有助于观念的创新,有助于内容的创新,有助于方式的创新,有助于学法的创新。

第四篇:高中物理教学的课改实践感受

高中物理教学的课改实践感受

摘要:本文从参加新课程改革一年多来的实践感受出发,考虑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结合自身经历,总结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也是在进行新课程改革中的一点有益尝试,重在实际。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物理、实践

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新课改教学,作为实施教师,在课改前的假期就参加了关于课程标准和课改观念的培训,也在学校组织的学科活动中进行了有关实际的教研讨论。随着时间的推进与课改活动的展开,对活动的方案,实施中的问题和自主解决的方法,都有了相应收获。

一、参加新课改的感受

传统教育是以课堂、教师、课本三者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兴趣,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性和终身学习的一贯性。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物理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具有自主性,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和明确目标,能自我调控,主动接受教育影响,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把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用于实践。课堂是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主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教育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地探索不同的教学类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并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勇于提出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中,提倡学习多样化。创设物理情境,激发求知欲。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激发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入门的金钥匙,这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重视对学生“质疑问题能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要敢于怀疑现有事物。课堂教学中,以新教材为依托,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新的课程资源,使知识象滚雪球一样发展。在教学中对一些基本的概念规律尽可能地规范和科学表述,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究,引导学生去发现、认识和掌握知识而取得成功。同时不满足于让学生对已有知识结论的认识,启发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感悟、体念知识的产生,发展进程,从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

在教的过程中,倡导民主平等教学,新课标下的教学最突出一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民主则在传播知识时,能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发表个人观点的空间,强调师生间的平等性。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重视学生体验成功。注重实践,培养能力。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学科。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新课标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用身边的物品去演示、实验,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指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促进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在实践中存在的困难

在暑假的网络远程研修教育中,十几天的学习与一些其他地区、其他学校的同行们一起再次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改革理念,也通过一年的实践发现了一些问题,交流解决的方法,也得到了很好的启示。自己感受,存在的困难有以下几点:

首先,新课改教学模式指导的不足。实行新课改前夕,虽说组织过新课改教师培训,但是出版者对于出版内容的解释,基本谈不上对新课改实践的科学模式指导。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面对新课改经验几乎为零的现状,教学极易误入两个极端:不少老师 “穿新鞋走老路”,仍用老模式教新课程;有些老师则把课堂变成了随意“创新”的“天堂”。这样,新课改的优势、效果便会大打折扣。新课程改革是严谨、复杂、科学性极强的系统工程,无论何时,都不容许“固步自封”!更不容许“信马由缰”。

其次,新课改的评价体,从理论上说,新课改对教师的评价较以前增加了许多新指标,但从新课改实践来看,学生考试成绩——“分数”仍然是评价教师工作的最重要指标。由于教材的权威性和考试的权威性长期存在,因此在新课标减少知识点和降低难度的同时,不少教师则担心是否会因此降低了教学质量,故而按原教学大纲或教科书的知识要求加以补充。于是,课时紧张,还冲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可见,形成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创造和谐的社会教育环境是何等的重要。

三、发掘教育生活,有益的尝试 1.教学内容的深层含义 ——我们教什么

当然物理知识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首要教学内容,现在使用的人教版课改教材包括两个必修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必修内容包括经典力学和运动学,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选修一系列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选修二系列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际性。选修三系列较深入的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其次,科学的实验思想在物理学的位置也是不可动摇的。实验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养成交流与合作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设计实验,渗透科学思想就成为最重要的部分,如教材必修一探究小车加速度的有关因素实验中,摒弃了直接给出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方法,将重点锁定在对控制变量方法的研究上。这样安排从知识角度讲更深入,从接受方面讲,学生掌握方法,也减轻了负担,得到了能力的发展。另外在教学内容中加入丰富的人文背景也是此次课改的一个鲜明特殊外。比如在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课程里,提到当时的意大利成为整个欧洲最活跃的学术中心,与当时当地的文化政治背景密不可分,在课上也简要提到了学生耳熟的著名的文艺复兴运动,有兴趣的学生还着手查找了相关的资料,进行交流。这样的教学内容整合,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师生的互动学习,表达了物理学与社会人文的紧密联系,也达到了学生兴趣的发展、个性的发展,也是实践素质教育的小小落实点。而且在教学内容中适时适量的加入现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为学生在高考中应对一些较生僻物理模型的活题打下基础、开阔眼界。如最近的“嫦娥登月”技术,就可以从万有引力、圆周运动等多个方面阐述物理原理,激发学生对航天技术的兴趣。2.课堂过程的控制掌握 ——我们如何教

高中学段的最终目的是参加高考,做题是学生的一项必须掌握的本领,那么如何能使学生减少负担,学得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所在。在教学中培养物理思维从观察开始,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不仅可以使学生将物理模型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也可是让学生丰富自然知识,加深理解。第二步是模仿,由教师带领学生以科学严谨的方法解决问题,模仿前人的探索经历完成科学发现,如万有引力公式的近似推导等,可使学生亲历探索,也获得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掌握规律。不是为了重复而模仿,模仿的目的是创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发现现有解决方法的不足时给予改善,捕捉每个灵感的火花,最终的目的是发动学生投入学习其中,获得知识,体验探索,达到“乐学”的目的。也可以将活动延伸到课下,延伸到新课程改革中设置的自主实践课程之中。比如在研究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受力问题时,涉及到行车过拱形桥的情境,对于拱桥形象如何抽象为圆周模型,是一个容易忽视又不易理解的环节。在上课之前,先发动学生寻找学校附近的拱桥,拍成照片,互相比较观察。继而又有学生找到了市里有名风景拱桥的亮丽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于是鼓励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提出专题“家乡的桥”,通过调查学习,不仅完成了修习学分,还完成了新课程改革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的。又比如学习运动图像的问题时,又由学生在研究课程中完成了函数原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实现了主动积极的探索之旅。

以上是针对于学生的发展,但是教师作为教育的指导者,自身发展也十分重要。综合自身情况,主要有两点体会。其一是加强专业阅读,阅读是一种多年形成的生活方式,加大专业阅读量目的不在于教授的知识,而在于对周边的了解,也是提升个人专业素养的一个捷径。其二是课后的反思,新课程改革中也教师进行课后反思的环节,及时反思,记录课上的疏漏、灵感或者学生有代表性的猜测想象,可以使教师更快地了解学生,理解教材,改进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记录在案,整理成文,也为自己的日后进步积累一块坚固的阶石。另外教师的操作与演示能力也是要学习的,因为教师的演示中一些与学生经验性思考不同的现象,就是最好的设疑引入环节,绝对能使学生有深刻的印象,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一些不易观察不易完成的实验,通过教师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也可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更直观。

3.评价标准的改进 ——我们如何考

评价学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课上反馈,通过上课的提问回答、组织讨论来评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学习的状态。阶段性的验收也是必不可少的,运用灵活的评价方法,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可以选取难度适中、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由学生自主完成,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和完成情况选择是否上交,评价成绩,一个阶段可以分梯次设置多次阶段评价,规定必须完成的次数,这种方法灵活,学生压力小,自主性强,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制力、主动性,同时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实施了近一年的时间,教师考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收效良好。在学段结束时可配合形成性检测,评价学生,给予学分。

当今的素质教育提出质性评价的方法,提出以质评价,结合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综合考查。但是量化考查是评价学生的最直观方法,也是选拔学生进行下一阶段学习的重要标准,没有量化评价,也容易造成学生的无差别化,使学生忽略课堂学习,不能获得知识。质性评价的优点在于可以多方面考查学生,注重学生综合发展。在实施中,可以采取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鼓励学生锻炼资助学习能力、口才演讲能力等,结合考试多方评价,不仅能够考查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总结,从学生、从教师,体会新课程改革人文性、完整性、终生性、可持续发展性落实到现阶段物理教学、方法教育、情感教育,将成为教育的主体,亦以与成绩评价不相谬悖的评价体系作为学生学习的当下目标。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新课程改革提出时代性与基础性相结合的原则,重视科学的发生过程,关注科学探究活动,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于生动的社会人文科学相结合,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条件。在具体实施中,学生不同、教师不同、教学环境不同,只有结合自身的条件,有选择的保留修改,尝试实践,合适现有条件,有个性,有发展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参考文献:《走进新课程》《新课改下的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新课程标准》

第五篇:把握课改契机打造特色校园

沐浴课改春风追逐心灵梦想

西城中心学校

沐浴着君山课改温煦的春风,我们西城中心学校根据局党委提出的“课改提质,特色立校,质量兴校”的整体工作思路,针对年初制定的规划,开展了特色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校特色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西城中心学校所辖四所小学规模不一,师资不同,发展基础也存在差异。为此,我们依据师生发展实际,秉承个性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确定了每一所学校不同的发展方向,凝心聚力营造了师生共成长的育人环境。

一、精心培育育人环境,释放底蕴文化气息。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西城中心小学把优化环境和弘扬文化紧密相结合,将学校打造成了“生活的花园、学习的乐园、精神的家园”。

走进我们西城中心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校园内林立着整洁美观的文化长廊,从“学校情况介绍”可以窥历史,话今朝,展未来;“教师风采”彰显教师风貌,“明星学生”绽放心灵活力。走近教学楼,学生读孔子《论语》,领略博大精深;赏《望洞庭》,领略洞庭的宽阔浩淼和志士仁人的宽广胸襟;食堂小道上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学生阅读书目介绍;南边操场有校长读书寄语,“世界之最”让人矢志攀登。一块块文化牌给整个校园带来的是趣味盎然,是内涵追求,是文化底蕴。

放眼望去,学校的各个楼层都承载着底蕴文化的元素。每一层楼各自的主题,体现出迥异的风格:一楼话天真童趣;二楼浓缩国学精粹;三楼深藏古朴典雅;四楼尽情放飞梦想。楼梯间墙壁球体的装饰更显粉蓝的温馨,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常常被孩子们聚焦,从一楼到四楼,从一句日常温馨的英语问好到安全温馨提示,再到读书启智等等,无不让人流连忘返,每一处台阶都有着对孩子理想的激发,每一块墙壁都是一位无言的老师。

校园大环境洋溢着翰墨书香,班级小环境浸润着浓郁书香。从班牌、班歌到班级教室的布置都可看出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凸显班级独特风格。一年来,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每个班都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如一年级39班:以童话为主题,设计美观,揉和环保元素,非常富有创新意识。整个教室的布置既富有童真童趣,又将环保教育与语文学习完美结合,非常适合低年级孩童的特征。五年级34班: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且板块分布合理。从环保小标语到英语角、我们的成长足迹、手抄报等等都彰显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教师要成为知识的传播者,首先自己应该成为知识的承载者,要让学生成为热爱书本的人,老师应该是酷爱阅读的人。为此,中心小学开设了 “教师书吧”。“教师书吧”布局温馨典雅,藏书量达到两万多册,非常丰厚。每到周二下午开放时间,总有老师三五成群或借阅,或查阅资料。“书吧”真正成了老师们在校园里一处独到的养心亭。浸润浓浓的书香气息,教师们更儒雅知性了。课堂上教师们引经

据典更熟稔了,语言更美了。今年我校有5篇论文获国家级一等奖,18篇论文获二省级等奖。陈赛群老师的论文《赞赏的魅力》发表在省级刊物《教师》杂志上。《英语校本教研》课题获市级三等奖;省级规划课题《家庭赏识教育》已经揭题,在明年12月份将结题。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有益的活动能锻炼儿童的品质、训练孩子们的能力。为此,我们的大课间活动将“快乐教育、养成教育、健康教育、爱国教育”等现代教育理念贯穿在整个活动之中,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快乐、积极向上的成长舞台。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而且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大课间活动成了孩子们期待的乐园。去年我校选送的舞蹈在区艺术节上获一等奖;在 “阳光伙伴”比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得全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在12月6日闭幕的君山区中小学冬季运动会上我校代表队再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佳绩。今年6月份我校的由扇子舞、武术操、韵律操等组合的大课间活动在区教育局的评比中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时下正在推进的冬季长跑运动,更是锻炼着每一孩子的意志。

二、翰墨书香盈“小屋”,海量阅读品人生

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让师生享受浓郁的文化氛围,在阅读中磨砺品格和智慧”是我们楼西小学“翰墨书香满校园,海量阅读助成长”特色创建的宗旨。

每一个清晨,只要你走进我们楼西小学,听到的是最美的校园乐章——琅琅晨诵。每天都有不同的内容:周一经典齐诵;周二美文共读;周三名篇推荐;周四经典诵读;周五名文赏析。晨诵成了校园里

清晨最美的乐章。

课外阅读更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周二第五节课是全校快乐阅读时间,孩子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在校园里阅读课外书籍。同时,学校加强了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2012年上学期我们建成了一个开放性的快乐书吧,全天向师生开放,营造了一道师生共读的美丽风景。4月份我们开展了“诵千古美文,传中华文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10月份举行了“我与阅读同行”演讲比赛。

同时,学校积极与外界联系,争取岳阳“多背一公斤协会”共建了关工委下的“七彩小屋”,于5月30日开启了挂牌仪式。我校将“七彩小屋”关爱农民工子女课余活动这一宗旨与我校的读书活动紧密结合。七彩小屋开设以来,它成为了孩子们课余温馨的精神港湾。孩子们在这里静静地阅读,抢机会与志愿者们一起下棋、踢毽子,有时与心理辅导老师促膝谈心等等,这里凝聚着爱意,洋溢着书香,这里成了孩子们的课堂之外的又一个快乐幸福的天堂。据统计,全校300多孩子都喜欢走进“七彩小屋”,参与阅读活动,品味悦读人生。

这一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将海量阅读这一目标落实在每位教师的教学环节中,在兴趣盎然的读书比赛活动中孩子们更是如鱼得水。课余,校园里沸腾的不再是嬉戏打闹声,更多的是琅琅读书声。在今年上半年的小六毕业会考中,我校的语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校有12人次在老百晓的网络原创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63人次获二等奖。有6篇习作发表在《小溪流》省级刊物上,全年有34人次获省级征文奖。《西城校报》更是精彩纷呈,孩子们踊跃投稿,表达心声,成为了孩子们每天必备的精神食粮。

三、传承汉学经典,弘扬民族文明

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学好母语,写好汉字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在落实好《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林角小学充分发挥老师书写规范、优美的长处,坚持“关注兴趣,培养特长,规范书写”的育人理念,以写字教学为抓手,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祖**语的情感,培养学生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的自豪感。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在每节语文课上坚持落实10分钟的写字教学;各班成立写字兴趣小组,进行书写比赛;开展书法专题讲座;欣赏名家书法作品;临摹名家名帖;举行学生优秀作品展等等活动。在书法兴趣班上的三位孩子的毛笔字被裱好刊在学校陈列室的墙上,有的孩子立志长大了要当王羲之似的书法家。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魅力。

四、践行新理念,潜心科研引领人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践行教育理念”的第一阵地。九公里小学根据本校近几年来,教学质量提升较快,教师教学积极性较高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年轻教师专业素养较高,工作富有激情的优势,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借片校教研带动校本研训,全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是强化课堂监督力度,面向全体教师,努力营造“比、学、赶、帮”的教学研讨氛围。将推门听课活动常态化;二是每月中旬组织教师沙龙,开展主题教学研讨活动;三是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合作,积极开展片校教研活动。今年4月我们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活动;11月我们开展了语文、英语、数学开放式教学研讨活动。通过一年来的实践和努力,学校教学研讨的氛围日趋浓郁;孩子们在学校玩得开心,在课堂学得轻松;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升。

近年的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到创建特色校园,有效地推进了学校的各项工作,提高了全体师生的综合素质,积淀了全体师生的文化底蕴,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但我们也深深知道,特色创建之路漫漫而修远,我们将持之以恒,只争朝夕的走下去,用全校师生的炽热迎来学校发展的海阔天空。正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说:“生活是一棵长满各种可能的树。”教育,也是如此——教育是关乎生命的事业,生命的无限丰富,意味着教育的无限可能。我们每一个西城教育人都怀揣着美好的愿望,守望特色发展的净土,让潜在的可能,追逐梦想,支撑西城教育的美好蓝天!

2014.1.5

下载把握课改精髓,指导教学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握课改精髓,指导教学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反思课改实践.2011.10.10doc

    “创先争优”中反思课改实践, “比贡献、创佳绩”中推进课改--滴道学校小学“新课改优质课竞赛活动”拉开帷幕 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进一步反思课改实践,推进课改进程,努力提高教......

    易经思想精髓的把握心得体会

    东方文化,以中国的易经等传统文化统领下的儒家和道家文化和印度的佛教文化为代表,西方文化以美国、英国、德国等资本主义为代表。从时间上看,东方文化六七千年,有文字记载的约五......

    把握精髓 用哲学武装思想

    把握精髓,用哲学武装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读书心得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

    原原本本学习准确把握精髓5篇

    原原本本学习准确把握精髓贯穿发展实践 持续加强党建卢展工书记在收听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就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要求7月1日上午,省委、省人大......

    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课改初探(改)

    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课改初探 魏宝君黑龙江省绥棱县双岔河中学 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课改初探 魏宝君 一、实验的背景 众所周知,初中物理教学, 长期受到班......

    课改教学反思

    课改教学反思 课改教学反思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渐渐适应老师新颖的教学方式,学生高度热情,每一节都精神振奋,这都离不开老师的引领。 我每一节尽量做到: 目标明确,奖罚分明,及时......

    课改教学反思

    课改教学反思 课改教学反思1 全区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一年来,我校也在紧紧围绕“二五五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这样做无疑是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

    课改教学反思

    课改教学反思1 本周进行了七年级英语、八年级数学两节课改教师汇报课活动,有两位老师做课,教师都能很好地把握教材,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展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