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原理与维修》教学大纲
模块化教材教学大纲—发动机电控系统原理与维修(116课时)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汽车发动机是汽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部分,它的功能相当于人体的心脏。随着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发动机由先前的机械方式工作改为集中控制,即由电子控制单元根据各种反应发动机工作参数的传感器产生的信号以及电子控制单元内存储的理论数据、运行程序对各种执行元件进行控制,实现最佳的工作性能。这里所说的工作性能包括解决能源问题和环保问题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以及动力性。所以说电控发动机模块是一门作为维修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模块,当前也有不少维修一线的技术人员步入课堂进修。
它的任务有:使学生理解电控系统的控制理念,并对喷油、点火、进气等方面的控制方案有深刻的认识;认识、理解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检测方法及检测参数的范围,并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学校安排的实操以及今后工作中所面临的实际故障的诊断中去。
二、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后,对电控系统的控制原理有了深刻认识。对组成电控发动机系统的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工作原理、检测方法与参数有深入了解,应基本达到中等维修工以上的水平,具备汽车维修与检测电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应付生产中遇到的实际故障的思维总结与检测诊断等方面的问题。
(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电控发动机模块中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2、各种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结构、工作原理及检测方法;
3、各种执行器的安装位置、结构、工作原理及检测方法;
4、主要组成系统的组成、工作过程及原理;
5、辅助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式及检修方法;
6、传感器参数对控制单元输出信号的影响,执行器故障对控制结果的影响,及故障诊断思路的养成。
(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
1、能分辨电控发动机的结构和控制等方面的特点;
2、能掌握各种传感器应用的原理,输出信号的特征、范围,与发动机温度、转速等参量的关系;
3、能掌握各种执行器的控制方式,控制信号的特征及工作性能对发动机的影响;
4、能判断出故障的范围,具备区分故障在传感器、ECU、执行器或线路的能力;
5、能熟练操作使用万用表、示波器、解码器、LED灯,会合理的选择和运用工具、仪器及检查方式,对电控发动机系统中各种参数进行提取与分析,直到准确的找到故障。
三、实施细则及建议课时分配表
四、说明
(一)本大纲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1、本大纲适用于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及相关各专业;
2、由于传感器品种繁多,学生无法逐一实验,所以本大纲列出了各章节涉及到的常用传感器演示内容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每章每节的讲授内容有实物演示,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演示及实验所需的课时不得少于本课程教学总课时的20%。
3、大纲列出的课时分配表为建议方案,在具体实施时,可在5%的范围内适当调整。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传感器、ECU、执行器的应用原理。教师要适当从事本专业的科研和教具及实操设备的研制活动,要经常参观有关的技术展览,阅读有关传感器发展的新知识和文献资料,注意根据电控发动机的新发展,及时将新的知识点补充到课堂教学中去。
根据本课程特点,可以结合各章节教学内容,及时进行相关的实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到车间参观电控实操设备制作过程,或适当地安排学生投入到实操设备的制作中去。
2、考核方法
考核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应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表现判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在模块结束前,从试题库中任选一套试卷,组织一次系统的测试;二是应会:即是有筹划地安排相关的实操考试,从中判断学生的理解能力,了解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对教师的要求
“积极上进,不断学习补充新知识”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有的心态。作为职业技术类教师,要使培养的对象能进入车间胜任相关工作,解决生产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就必须具备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要有耐心,对待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更是如此;二是要有真材实学(丰富且过硬的理论知识,灵活熟练的操作能力),否则被学生问得张嘴结舌就有失身份了;三是要热心帮学生,要对培训出去的学生进行“售后服务”,要在学生中建立一个技术顾问的良好形象;
(四)建议对应本教学大纲应具备的实操设备、仪器和散件
发动机电控系统实验台数台(可选本田、丰田、大众、日产等车系)、传感器示教板、解码仪、数字示波器、万用表、燃油压力表、点火正时枪、缸压表;节气门体、空气流量计、进气压力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水温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氧传感器、爆震传感器、燃油泵、油压调节器、喷油器、燃油脉动阻尼器、怠速阀、PCV阀、废气再循环阀、VTEC电磁阀、VTEC油压开关、点火线圈、点火模块、合成型点火组件、分电器、ECU数块等。
第二篇:《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发动机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发动机原理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专业
总学时(学分):48 理论学时:48 实践学时:0 适用对象:交通工程专业
一、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汽车发动机理论》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为汽车发动机性能评价指标、提高性能指标的途径、发动机的基本工作过程(换气过程及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发动机特性等,并介绍排气污染和噪声振动等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内燃机理论的基本知识,为提高汽车的应用效率奠定基础,为学生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1、掌握内燃机的能量转换以及循环充量的原理和规律,即动力机械的动力输出与能量利用问题;
2、掌握内燃机的燃烧与排放问题,包括内燃机的燃烧过程、规律与有害排放物及噪声控制。
3、掌握内燃机应用于汽车动力时具有重要影响的运行特性与性能调控问题。
(三)课程考核办法
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将理论考试的70%成绩和实验考试的30%成绩记为总成绩。
二、讲授内容
第一篇 热力工程基础(6)第二篇 动力输出与能量利用
第五章 发动机实际循环与评价指标
(6学时)
第一节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一、发动机的实际循环
二、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比较
第二节 发动机的指示指标
一、发动机的示功图
二、发动机的指示性能指标
第三节 发动机的有效指标
一、动力性指标
二、经济性指标
三、强化指标
第四节 机械损失与机械效率
一、机械效率
二、机械损失的测定
三、影响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
四、发动机的热平衡
第六章 换气过程与循环充量(6学时)
第一节 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一、换气过程
二、换气损失
第二节 四冲程发动机的充量系数
一、充量系数
二、充量系数与发动机功率、转矩的关系
三、影响充量系数的因素
四、提高发动机充量系数措施 第七章 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
(6学时)
第一节 发动机增压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一、增压的概念
二、增压发动机的特点
三、增压的衡量指标
四、增压的结构形式及分类
第二节 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径流式涡轮的工作原理
二、离心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与特性
第三节 废气涡轮增压的类型与废气能量的利用
一、废气涡轮增压的类型
二、废气能量的利用
三、定压系统与脉冲系统的比较和选择
第四节 废气涡轮增压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一、废气涡轮增压对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
二、改善废气涡轮增压发动机转矩特性的途径
三、废气涡轮增压对发动机其他性能的影响
第五节 汽油机增压
一、汽油机增压的特点
二、汽油机涡轮增压的主要技术措施
三、汽油机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布置 第三篇 燃烧与排放 第八章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6学时)
第一节 汽油机燃烧过程
一、正常燃烧过程
二、不规则燃烧
三、不正常燃烧
四、运转因素对燃烧的影响
第二节 汽油机混合气制备原理
一、汽油机理想混合气特性
二、化油器式供油系统混合气的形成原理
三、电控燃油喷射式供油系统混合气的形成第三节 汽油机的燃烧室
一、汽油机对燃烧室的要求
二、传统汽油机燃烧室
三、汽油机稀薄燃烧系统
第九章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6学时)
第一节 柴油机燃烧与放热
一、柴油机燃烧过程
二、柴油机燃烧放热规律
第二节 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原理
一、燃油的喷射与雾化
二、燃烧室与混合气形成三、柴油机的预混合燃烧
第三节 燃烧过程的优化
一、燃烧过程优化的基本原则
二、燃油喷射过程的优化
三、燃烧室的对比及选型
第十章 发动机的排放与噪声控制(6学时)
第一节 发动机有害排放物的生成及危害
一、发动机排放污染的现状
二、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危害
三、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第二节
影响汽油机有害排放物生成的主要因素及控制
一、影响因素
二、机内净化技术
三、机外净化技术
第三节
影响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生成的主要因素及控制
一、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生成的特点
二、影响因素
三、机内净化技术
四、机外净化技术
第四节 发动机排放标准与测试
一、排放标准
二、排放物测定
第五节 发动机噪声来源与控制
一、发动机噪声的来源
二、噪声控制措施 第四篇 运行特性与性能调控
第十一章 发动机运行特性与匹配技术(3学时)
第一节
发动机的特性
一、工况、工况平面与功率标定
二、发动机运行特性及其分析方法
第二节 发动机性能测试
一、台架试验设备
二、功率和油耗的测量
三、试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第三节 发动机运行特性与汽车匹配
一、发动机的速度特性与汽车动力性匹配
二、车用柴油机的调速特性
三、发动机的负荷特性、万有特性与汽车经济性匹配
四、混合动力驱动技术
第十二章 发动机性能与参数调控技术(3学时)
第一节 发动机调控技术的发展
一、传统的机一液调控装置
二、电子控制系统在发动机中的应用
三、发动机(汽车)管理中心
第二节 汽油机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一、控制功能
二、燃油喷射的控制
三、综合控制策略
第三节 电子控制技术在柴油机上的应用
一、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种类
二、控制参数及控制策略
三、实践环节教学内容
无实践环节教学
四、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韩同群.《汽车发动机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8 主要参考书目:
[1] 冯健璋.《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 [2] 周龙保.《内燃机学》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执笔人:曾凡灵 审核人: 修订时间:2011-11-21
第三篇:汽车发动机电控实训室
实训项目
1发动机电控系统总体结构认识
2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检测
3进气温度传感器检测
4曲轴位置传感器检测
5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整体性能测试
6常见车型故障码的调取与清楚
AJR实训台操作注意事项
1操作时应注意与旋转件﹑高温件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发出事故
2操作时应遵循电控系统要求,严禁运行中拔接插头,测量时务必使用高阻抗电表 3汽油箱油位报警灯亮时,须及时加油以免烧坏汽油泵
4本机熄火前应让发动机进入怠速状态5秒钟后方可熄火
5发动机不工作时点火开关接通不得超过10分钟
6严格按照规定使用符合要求的汽油,润滑油,冷却液
7演示场所禁止吸烟和明火作业
桑塔纳3000试验台操作注意事项
1使用场地应平整结实,接地装置完好
2开机前须检查电源线及插头是否完好,防护罩是否完好,漏电保护装置是否有效 3严禁将电源接反,以免埙坏电脑
4避免摇晃实验台架,以免使固定部件松动掉下
5设备演示完毕后须将电源断开
6本设备采用220V与380V交流电源为外接电源,使用中注意用电安全
丰田5A+实训台操作注意事项
1发动机运转前应察看润滑油,冷却液,蓄电池的液面高度是否满足要求,若不足时应进行补充后再运转发动机
2操作时应注意与旋转件﹑高温件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发出事故
3操作时应遵循电控系统要求,严禁运行中拔接插头,测量时务必使用高阻抗电表 4汽油箱油位报警灯亮时,须及时加油以免烧坏汽油泵
5本机熄火前应让发动机进入怠速状态5秒钟后方可熄火
6发动机不工作时点火开关接通不得超过10分钟
7严格按照规定使用符合要求的汽油,润滑油,冷却液
8演示场所禁止吸烟和明火作业
第四篇:《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模块化教学大纲——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发动机机械是本校特色教程(模块式一体化流程教学法)中的基础模块专业教程。它的任务是: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发动机机械本体的基本构造、各零部件的名称,各零部件的简单构造、工作原理、常见损坏、损坏后的故障现象、常用的检测手段、排除解决方法及综合故障的排查思路,且能够按正规操作要求够熟练地拆装发动机等。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今后的实际维修中。
二、课程教学目标
发动机机械本体的课程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能基本达到维修技工(机修工)四级/中技水平,具备一定发动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应付实际维修中的常规保养作业、一级维护保养作业、二级维护保养作业、发动机大修拆装作业等,能排除发动机机械的一般性常见故障。初步形成解决维修实际问题的能力。
1、理论知识教学目标:
1)发动机的基本知识
2)四行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与二行程发动机的区别
3)发动机的基本组成
4)各组成部件的原理、结构和安装部位
5)各组成部件的常见损伤、故障、检测方法和解决手段,及某些部件的维修、拆装注意事项
6)依据理论分析某些故障产生的因素及故障的大致排查思路
2、实际操作教学目标:
1)能正确选用工具与量具
2)能独立完成发动机本体的拆卸与装配作业
3)能应用量具测量发动机各机件的配合间隙
4)能独立完成教材和课堂规定的实操作业
理论教学模块
(一)认识发动机
1、掌握发动机的分类
2、掌握发动机的专业术语
3、理解发动机的编号
4、掌握发动机的组成5、掌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二)曲柄连杆机构
1、掌握机体组的组成、组成部件的构造、耗损、检测修理方法
2、掌握活塞连杆组的组成、组成部件的构造、耗损、检测修理方法
3、掌握曲轴飞轮组的组成、组成部件的构造、耗损、检测修理方法
(三)配气机构
1、掌握气门组的组成、组成部件的构造、耗损、检测修理方法
2、掌握气门传动组的组成、组成部件的构造、耗损、检测修理方法
3、理解气门正时的含义
4、了解本田VTEC、丰田VVTI、VVTLI、宝马VALVETRONIC技术
5、掌握进气系统的组成、组成部件的构造、耗损、检测修理方法
6、掌握排气系统的组成、组成部件的构造、耗损、检测修理方
(四)发动机润滑系统
1、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润滑方式
2、理解润滑系统的工作原理
3、掌握润滑剂的分类和使用
4、掌握机油泵的构造、工作原理、耗损和检测维修方法
5、掌握机油滤清器的工作原理、更换里程及注意事项
6、理解机油冷却器的构造、工作原理
(五)发动机冷却系统
1、理解发动机的冷却形式及原理
2、掌握水泵的构造、工作原理、耗损和检测维修方法
3、掌握冷却液的作用及使用致意事项
4、掌握节温器与散热器的构造、工作原理、耗损和检测方法
5、掌握冷却风扇的构造、分类、损坏及维修方法
(六)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
1、了解汽车燃料的种类及特性
2、掌握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及部分组成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损耗和简单的维修解决方法
3、理解汽油的燃烧特性及空燃比的含义
4、掌握化油器的基本结构、简单的工作原理和检修,以及各部位的调整
5、了解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6、掌握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特点
(七)发动机点火系统
1、掌握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
2、掌握传统点火系统组成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损耗及检测调整和维修方法
3、理解电子点火系统的组成、分类、工作原理及其优点
4、了解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其优点
(八)发动机起动系统
1、理解发动机起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理解不同形式起动机各自的特点
3、掌握发动机起动系统简单的检修
(九)发动机综合维修
1、发动机总装与总检修
2、发动机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实习操作教学模块
(一)工具、量具的认识和使用
1、掌握常用工具选用原则
2、掌握常用量具(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内径百分表)的读数及使用方法
(二)机体组的拆装
1、掌握发动机的解体方法、步骤
2、熟练进行发动机外部附件的拆卸
3、熟悉机体组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结构特点
(三)活塞连杆曲轴的拆装
1、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的装配关系和运动情况
2、掌握活塞连杆组的拆装要领熟练检测曲轴的轴向间隙
3、掌握曲轴飞轮组的拆装要领
(四)配气机构的拆装
1、熟悉汽缸盖的拆卸方法及要求
2、掌握正时皮带的拆帐、检查和调整
3、掌握凸轮轴的拆装方法及要求
4、熟悉气门的拆装要领及要求
5、熟悉气门绞磨的大致工序及要求
(五)气门间隙的调整
1、能够真确确定一缸压缩上止点
2、能够对可调气门间隙进行熟练调整
3、掌握气门间隙调整原则和方法
(六)气缸压力的测量
1、理解气缸压力对发动机的影响
2、熟练掌握气缸压力测量的方法
3、能够分析排查影响气缸压力的原因故障
(七)冷却系统拆装
1、熟悉冷却系统的组成和水循环路线
2、熟练掌握冷却系统歌部件的拆装
3、掌握冷却液更换的相关注意事项
(八)润滑系统的拆装
1、掌握润滑系统主要机件的拆装要领和调整方法
2、能够正确分析出润滑系统的油路
3、掌握机油更换的相关注意事项
(九)发动机的总装
1、掌握保证发动机装合质量的基本条件与要求,熟悉装配技术标准与注意事项
2、掌握发动机总装工艺过程及装配方法,正装配发动机,熟练使用装机工具和量具
三、实施细则及建议学时分配
第五篇:发动机电控系统教案1
汽车的发展历史及发动机的类型
一、汽车的发展历史
1.汽车的诞生: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1844-1929)在曼海姆制造成一辆装有0.85马力汽油机的三轮车,1886年,德国 卡尔·本茨;戴姆勒
2.汽车车型的演变过程及发展阶段 ①马车型汽车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上相继出现了一批汽车制造公司,除戴姆勒和奔驰各自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汽车公司外,还有美国的福特公司、英国的劳斯莱斯公司等。当时的汽车外形基本上沿用了马车的造型,因此被人们称为无马的“马车”。
②箱型汽车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1915年生产出一种新型的福特T型车,这种车的车室部分很像一只大箱子,被称为“箱型汽车”。作为高速车,箱型汽车并不够理想,因为它的阻力大大妨碍了汽车前进的速度,所以人们又开始研究一种新的车型——流线型。
③甲壳虫型汽车
1934年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生产的气流牌小客车,首先采用了流线型的车身外形。1936年福特公司在“气流”的基础上,研制成功林肯和风牌流线型小客车。此车散热器罩很精练,颇具动感,俯视整个车身呈纺锤形,很有特色。流线型车身的大量生产从德国“大众”开始。1933年德国的波尔舍博士设计了一种类似甲壳虫外形的汽车。波尔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甲壳虫外形的长处,使其成为同类车中之王,“甲壳虫”也成为该车的代名词。
④船型汽车
美国福特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于1949年推出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型福特V8型汽车。这种车型改变了以往汽车造型的模式,使前翼子板和发动机罩,后翼子板和行李舱罩融于一体,大灯和散热器罩也形成一个平滑的面,车室位于车的中部,整个造型很像一只小船,所以人们把这类车称为“船型汽车”。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船型已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一种车型。
⑤鱼型汽车
船型汽车尾部过分向后伸出,形成阶梯状,在高速时会产生较强的空气涡流。为了克服这一缺陷,人们把船型车的后窗玻璃逐渐倾斜,倾斜的极限即成为斜背式。这类车被称为“鱼型汽车”。最初的鱼型车是美国1952年生产的别克牌小客车。1964年美国的克莱斯勒.顺风牌和1965年的福特.野马牌都采用了鱼型造型。自顺风牌以后,世界各国逐渐生产鱼型汽车。
⑥楔型汽车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鱼型汽车的升力问题,人们设想了种种方案,最后终于找到了“楔型”。就是将车身整体向前下方倾斜,车身后部像刀切一样平直,这种造型能有效地克服升力。1963年司蒂倍克.阿本提第一次设计了楔型小客车。“阿本提”诞生于船型车的盛行时代,与通常的外形形成尖锐的对立,因此,未能起到引导车身外形向前发展的作用,直到
第1页
1966年才被奥兹莫比尔.托罗纳多所继承。楔型对于目前所考虑到的高速汽车,已接近理想造型。现在世界各大汽车生产国都已生产出带有楔型效果的小客车,这些汽车的外形清爽利落、简洁大方,极富现代气息。汽车发展到鱼型,关于空气阻力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楔型继承了这一成果,并有效地克服了鱼型车的升力问题,使汽车的行驶稳定性有了显著的提高,当之无愧为目前最为理想的车身造型。
⑦概念车
由英文Conception Car意译而来。概念车不是Ep将投产的车型,它仅仅是向人们展示设计人员新颖、独特、超前的构思而已。概念车还处在创意、试验阶段,很可能永远不投产。因为不是大批量生产的商品车,每一辆概念车都可以更多地摆脱生产制造水平方面的束缚,尽情地甚至夸张地层示自己的独特魅力。
概念车是时代的最新汽车科技成果,代表着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因此它展示的作用和意义很大,能够给人以启发并促进相互借鉴学习。因为概念车有超前的构思,体现了独特的创意,并应用了最新科技成果,所以它的鉴赏价值极高。
3.汽车的发展过程: 4.现代汽车发展概况: 5.我国汽车发展概况:
6.世界各国知名品牌汽车:奔驰、宝马、保时捷、法拉利、凯迪拉克、丰田、通用、福特
二、发动机的类型 1.内燃机定义
汽车发动机的作用是将燃料与空气进行混合在其机体内燃烧,推动活塞往复运动再带动曲轴旋转、从而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向汽车提供动力。由于燃料是在气缸中燃烧.因此又称内燃机。
2.类型:
(1)按照所用燃料分类
内燃机按照所使用燃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使用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称为(2)按照行程分类
内燃机按照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需的行程数可分为四行程内燃机和二行程内燃机。把曲轴转两圈(720°),活塞在气缸内上下往复运动四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内燃机称为四行程内燃机;而把曲轴转一圈(360°),活塞在气缸内上下往复运动两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内燃机称为二行程内燃机。汽车发动机广泛使用四行程内燃机。
(3)按照冷却方式分类
内燃机按照冷却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水冷发动机和风冷发动机。水冷发动机是利用在气缸体和气缸盖冷却水套中进行循环的冷却液作为冷却介质进行冷却的;而风冷发动机是利用流动于气缸体与气缸盖外表面散热片之间的空气作为冷却介质进行冷却的。水冷发动机冷却均匀,工作可靠,冷却效果好,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车用发动机。
(4)按照气缸数目分类
第2页
汽油机;使用柴油机为燃料的内燃机称为柴油机。内燃机按照气缸数目不同可以分为单缸发动机和多缸发动机。仅有一个气缸的发动机称为单缸发动机;有两个以上气缸的发动机称为多缸发动机。如双缸、三缸、四缸、五缸、六缸、八缸、十二缸等都是多缸发动机。现代车用发动机多采用四缸、六缸、八缸发动机。
(5)按照气缸排列方式分类
按照气缸排列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单列式和双列式。单列式发动机的各个气缸排成一列,一般是垂直布置的,但为了降低高度,有时也把气缸布置成倾斜的甚至水平的;双列式发动机把气缸排成两列,两列之间的夹角<180°(一般为90°)称为V型发动机,若两列之间的夹角=180°称为对置式发动机。
(6)按照进气系统是否采用增压方式分类
内燃机按照进气系统是否采用增压方式可以分为自然吸气(非增压)式发动机和强制进气(增压式)发动机。汽油机常采用自然吸气式;柴油机为了提高功率有采用增压式
三、汽车的总体构造
1.发动机:汽车的动力源,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由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组成
2.底盘:汽车构成的基础,有四大系统组成
3.电器设备:电源组、发动机起动系、点火系、汽车照明、信号装置、音响系统、通讯系统等
4.车身:
作 业: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