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汇编)

时间:2019-05-15 02:4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第一篇: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幕府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是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是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一是在教材内容比较简约的情况下,教师如何通过精心设计和引导,使学生感知这两次改革促使俄国和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二是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会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日本明治维新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2)导入新课:

回忆英、法、美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解放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史实,指出俄国和日本在世界各国资产阶级建立并巩固政权的大背景下,通过改革部分地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加快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步伐。以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感知历史的同时,把学生带入本课内容的学习。

3)讲授新课: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教师首先需要理清课文正文、小字、图画、史料和“动脑筋”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合理利用。建议沿着“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1861年改革→改革的影响→改革的局限性→正确评价1861年改革”这条线索,引领本目的教学。在引导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阅读分析教材内容,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1)“农奴制的危机”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下面问题:(可制作投影片)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如何?

农奴制怎样阻碍了它的发展?

在这里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教材正文部分语言十分概括,只有读懂下面的小字,才能够理解出示的问题。经过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得出结论:

①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但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非常落后。②农奴制的严重阻碍表现在,一是农奴没有自由,使资本主义工业缺乏大量自由劳动力,二是在沉重的封建剥削下,农奴无力购买工业品,影响国内市场的扩大。(2)学习“1861年改革”,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积极作用。第一步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改革的主要内容,第二步对照前面归纳的“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表现”,体会改革在消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方面的作用。教学可以围绕下面问题展开: 改革措施分为几个方面?是如何解决资本主义发展障碍的?

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讨论、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不同见解之间的争论。这里关键是让学生切实感受改革的进步性。

(3)1861年改革的历史意义,分为两个方面:进步性和局限性。“进步性”前面已经有了充分认识。有关“局限性”的学习,一方面弄清楚它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回顾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实施者,去探究产生局限性的原因。

通过分析思考,可以了解到:①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②改革是由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实施的。③改革的前提是维护地主利益。这样,改革存在局限性就不难理解了。(4)“俄国废除农奴制”一目讲完后,教师提问:“如何评价1861年改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整体上把握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动脑筋”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活动。

教师通过评价性语言,使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即看问题一要客观,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二要全面,要看到问题的主要方面,切忌以偏概全。

二、“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一目内容较多,头绪繁杂。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突破口,以问题领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历史上讲过的“甲午中日战争”,提问:“为什么国土狭小的日本能够战胜地大物博的大清国?”导入对近代日本历史的学习。(2)“幕府统治的危机”可以分为两个教学步骤: 第一步先让学生了解19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①引导学生观察《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

②教师适当补充幕府统治的有关内容。可打出投影: 幕府禁令: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除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

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

③阅读相应的课文文字。使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日本是闭关锁国的落后的封建国家,而幕府是封建势力的总代表。第二步,提问:“为什么幕府统治出现严重危机?”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归纳总结,再通过阅读“导入框”、观察“美国军人登上日本土地”插图和“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地图等多种渠道,感受外国势力对日本渗透。这使得日本主权受到破坏,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这里重点让学生学会将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定的直观感受。另外,教师需要提醒学生,一部分中下级武士成为改革力量的核心。(3)“倒幕运动”只需要学生简单了解就可以了,不必过多讲解。(4)“明治维新改革内容”,重在使学生理解每一项措施的含义和作用。教师提问:“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由弱变强,那么它到底出台了哪些妙计呢?”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探究活动可以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层层递进: 1.改革从哪些方面着手?具体措施是什么? 2.这些改革措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3.改革使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深刻变化? 为使学生探究深入下去,建议: ①教学中将学生分组,使他们相互竞争。

②引导学生将课文大小字内容与插图有机结合,增加感性认识。③要弄清“藩”与“县”的区别。

④回答第三个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合理想象,答案也可以不拘一格。

(5)关于“明治维新的影响”,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正面的评价主要是指改革对日本国内产生的影响,这里要注意和幕府统治下的日本进行比较,正面评价是问题的主要方面。反面评价主要指改革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等史实加深理解。4)课堂趣味活动(小结):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方法学习历史,使所学知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5)练习:试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 6)活动与探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归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后记:

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设下几个悬念,鼓励对军事史感兴趣的学生课后到网上、图书资料室去收集整理图片、资料,形成个人作品集,教师可写上鉴定评语,以激励为主;也可有家长、同学及自我评语,把作品集作为一项成果装入学生作品档案袋。

第二篇: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

篇一:《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的教学反思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的教学反思

在《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的教学中,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我认为基本做到了:

1、正确理解教材,事实就是地分析学生情况。

2、图片、文字资料等历史素材相互配合,使本课教学内容得到了一 定程度的延伸和拓展,构建了合作探究、开放交流的历史课堂。

3、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或提问,或引导,或小结,其余时间都给了学生,同学都能做到发言,整堂课上,学生的言谈贯穿始终。

4、对教学重点难点或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强化。

但在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方面,有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好。比如:

1、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的个别化指导。

2、根据课堂上不可预知的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时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没有做出取舍。

3、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没有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没有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注,而是更多关注自己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完成。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实践之。篇二: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

教 案 首 页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整体构思

教材分析

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进人蒸汽时代,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扩大,其主要方式是革命和改革。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均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从历史的角度看,本课内容属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扩大的表现。从现实的角度看,通过本课学习,感悟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

本课分两目内容:第一目:俄国废除农奴制;第二目日本明治维新。两目内容讲述两国改革的背景、改革的措施以及改革对两国的历史影响。教学重、难点

重点: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处理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材料,创设历史情境,加强对本课重点的分析、归纳、概括。

难点:两场改革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即进步性和局限性。

处理方法:通过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师补充的历史资料分组讨论,调动学生合理想象,从而突破难点。教学方法

1.情境导人法: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讨论与探究;尝试打破教材现有结构,从学生兴趣出发整合教材。

2.问题教学法:教师指导下的分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有关资料,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

3.采用史论结合、一体两辅的教学法,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史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导和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方法。板书设计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农奴制的危机 2、1861年改革的内容

3、农奴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二、日本明治维新

1、幕府统治危机

2、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的内容

3、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在19世纪中期,世界上兴起了一股资本主义浪潮,中国的近邻俄国、日本两个国家进行了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即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这两次改革成为俄国和日本的历史转折点,也是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我们先来了解俄国的情况。

在俄国历史上,农奴制深深影响着俄国的历史进程。由于俄国地广人稀,为了保证有稳定的劳动人口,统治实行了农奴制,把农民像奴隶一样控制在土地上,农奴生活条件恶劣,缺乏人身自由。当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波及俄国时,农奴制的弊端完全显现出来。工厂难以招工、农机具无法推广、国内市场狭小。19世纪的俄国集强大与羸弱于一身,它在近代史上常被欧洲人称为泥足巨人。讲授新课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1、农奴制危机 多媒体出示材料 图:农奴的生活

教师介绍俄国农奴制产生的原因和农奴生活的情况

多媒体出示材料:1850年,俄国的铁产量为22.8万吨,同期的英国为228.5万吨,法国是40.6万吨,德国是20万吨。1860年时,俄国的铁产量达到29.8万吨,同期的英国则为388.8万吨,法国是89.8万吨,德国是50万吨。播放视频:克里米亚战争

问题1: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状况如何?

学生讨论,回答:农奴与地主矛盾尖锐;统治者想改变现状。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但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非常落后。

问题2:俄国资本主义为什么远远落后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

(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结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

表现在:一是农奴没有自由,使资本主义工业缺乏大量自由劳动力;二是在沉重的封建剥削下,农奴无力购买工业品,影响国内市场的扩大)

2、避免革命的变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 设计场景

亚历山大二世:众爱卿,近些年世界局势变化很大,我们已经落伍了;国内农奴起义更是风起云涌,我决定废除农奴制度,给农奴自由和土地,大家有意见吗?

大臣甲:陛下,万万不可,祖宗之法不能变呀!农奴自由了谁给我们耕地!谁交粮食给我们啊!

大臣乙:是啊!老祖宗的基业不能毁于我们手里呀!农奴自由了,还有谁纳税给我们维持军队啊!

亚历山大二世:(把法令给众大臣传阅)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众大臣:(笑逐颜开)陛下英明!“议一议”:

“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这句话说明了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答:最大限度的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设计场景

法令官:农奴们,陛下颁布了法令,从即日起,你们获得了人身自由,可以到城市工厂里去做工了;当然,你们也可以留在农术,拥有自己的一块土地,但土地必须花钱购买!

农奴甲:总算找到了一份工作,我可以在城市生活了。

农奴乙:我除了种地什么也不会,可是买地借了这么多钱,什么时候才能还清啊!

提问:农奴能免费得到土地吗?那他们通过什么方式得到土地? 改革后的俄国 显示材料

材料一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加了35倍多。材料二 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迈开了“近代化的沉重步伐”,它保存了大量,直接影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3、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显示材料:

观点一: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观点二:那些获得“自由”的农奴,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对他们而言,这次改革没有多少好处?

提问:如何评价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积极:通过改革,在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和了社会矛盾,加快了俄国资本

主义的发展。

消极:改革后的农奴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政治上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俄国的近代化步伐沉重而缓慢。

讲练结合一: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挽救统治危机b.消灭农奴制 c.发展资本主义d.打击封建势力 答案:a 讲练结合二:下列各项中哪些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

①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收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②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③削弱大贵族的势力,收回军权④农奴出钱赎买份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d 过渡:就在俄国改革进行的时候,日本也在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化。多媒体播放视频《大国崛起》有关日本的片段

19世纪中期的日本面临和中国的样的境遇,都处于腐朽的封建统治之下,都受到列强的侵略,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是什么样的改革让日本摆脱被奴役的地位,成为亚洲强国,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三、日本明治维新

1、日本幕府统治危机

创设情境一:课件出示一段有关幕府统治的史料和《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同时教师适当补充幕府统治的有关内容。

课件显示史料:幕府禁令: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除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了解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得出结论:日本是闭关锁国的落后的封建国家,而幕府是封建势力的总代表。

创设情境二:多媒体播放影像资料:关于美国军舰压境,日本被迫打开国门。

提问:日本实行社会改革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推动改革的力量主体是什么?他们的斗争要求是什么?

导火线:美国黑船事件。改革的主力是中下级武士。斗争要求是推翻幕府统治。

显示图片:倒幕运动 大政奉还

篇三: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湖北省枣阳市鹿头镇中心学校 冷少军 44120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幕府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同一时期发生的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继而帮助学生树立为改革开放,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

一是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是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一是在教材内容比较简约的情况下,教师如何通过精心设计和引导,使学生感知这两次改革促使俄国和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

二是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会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教法设计:讲述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探究法;问题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

1.(投影片1)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如何? 农奴制怎样阻碍了它的发展?

2.《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

3.(投影2)

幕府禁令: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

除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

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

4.“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地图。课时安排: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

一、情景导入:

设计一: 1.引导学生回忆英法美三国分别是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学生回答,教

师点拨)2.引导学生想像19世纪中期,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美等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突出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3.教师引言: 19世纪中期,伴随着工业革命在英法美先后完成,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亚洲的日本,俄国此时情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共同了解“俄国、日本”在世界各国资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大背景下,通过改革部分的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有了历史的转折。

板书课题:“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设计二: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通过改革开放,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中华民族已经屹立于世界东方,世界各国都在惊叹中国奇迹。我国的综合国力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与世界平均每年5%以下的速度相比,这难道不值得我们骄傲吗?那么大家知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能使中国腾飞?(停顿一下)那就是改革开放!

在历史上,也有一些国家通过改革富强起来。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两次改革,那就是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二、引导探究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改革背景:

(一)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文:

(1)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情况如何?(2)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表现在什么地方?

(二)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交流,汇报成果

(三)教师总结,得出结论:①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但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非常落后。②农奴制的严重阻碍表现在,一是农奴没有自由,使资本主义工业缺乏大量自由劳动力,二是在沉重的封建剥削下,农奴无力购买工业品,影响国内市场的扩大。

2.1861年改革的内容。

(1)学生读课文明确改革的内容。(2)思考、讨论:通过改革内容,你认为本次改革是否解决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障碍?说出你的理由。

(3)教师点拨,得出结论:改革的主要内容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因为农奴获得“自由”,为工厂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转化为资本主义生产急需的资本。因此,1861年改革加快了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步伐,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3.1861年改革的历史意义。

(1)学生读课文明确改革的历史意义。

(2)教师指导,学生明确:1861年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其进步性和局限性。局限性表现在“改革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

(3)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思考:你认为这次改革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的原因是什么?(4)学生交流,得出结论:①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②改革是由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实施的。③改革的前提是维护地主利益。这样,改革存在局限性就不难理解了。

4.教师提问:“如何评价1861年改革?”

(1)组织学生讨论“动脑筋”――你怎样认识俄国1861年改革?要求学生多角度思维问题,各抒己见。

(2)师生明确:“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次改革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对农民来说是一场残酷掠夺。相比之下,俄国1861年改革的积极意义是主要的。”

(3)启示: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即看问题一要客观,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二要全面,要看到问题的主要方面,切忌以偏概全。

(二)日本明治维新

同学们,我们知道在近代,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一场侵略战争,那就是“甲午中日战争”。问:“为什么国土狭小的日本能够战胜地大物博的大清国?”导入对近代日本历史的学习。(1)“幕府统治的危机”

先让学生看书了解19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①引导学生观察《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②教师适当补充幕府统治的有关内容。

可打出投影: 幕府禁令:

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除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

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③阅读相应的课文文字。使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日本是闭关锁国的落后的封建国家,而幕府是封建势力的总代表。

(2)提问:“为什么幕府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归纳总结,再通过阅读“导入框”、观察“美国军人登上日本土地”插图和“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地图等多种渠道,感受外国势力对日本渗透。这使得日本主权受到破坏,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另外,教师需要提醒学生,一部分中下级武士成为改革力量的核心。

2.“倒幕运动”。

只需要学生简单了解就可以了,不必过多讲解。3.“明治维新改革内容”。探究,教师提问:“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的由弱变强,那么它到底出台了哪些妙计呢?” 探究问题:(1)改革从哪些方面着手?具体措施是什么?(2)这些改革措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3)改革使日本社会产生哪些深刻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相互竞争。注意:①要将课文大小字内容与插图有机结合。②要弄清“藩”与“县”的区别。③回答第三个问题时,答案可以不拘一格,充分发挥合理想象。

4.“明治维新的影响”。

(1)学生读书明确“明治维新的影响”。(2)思考:你如何评价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提示:从积极和消极方面来思考。即从改革对日本国内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来思考。

三、整理强化

四、拓展延伸 1.活动与探究

试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

(需要在老师引导下,适当扩展对明治维新有关内容的认识。另外要注意,戊戌变法的改革措施基本上没有得到实施)2.

(一)、选择题

(1)、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这次改革的直接作用是()a.加强了俄国的中央集权 b.发展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 c.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力量 d.为俄国对外扩张准备条件(2)、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b.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d.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3)、有关明治维新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a.加强幕府权力 b.允许土地买卖 c.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d.努力发展教育(4)、使日本从一个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幕府掌权 b.武装倒幕 c.迁都东京 d.明治维新(5)、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性质的革命或改革中不包括()a.美国南北战争 b.俄国废除农权制

c.日本明治维新 d.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

(6)、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同点是()a.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b.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c.都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d.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7)、日本明治维新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a.改变了日本闭关锁国的政策 b.使日本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 c.加强了日本政府的中央集权 d.使日本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国家(8)、下列哪个国家通过改革,摆脱了民族危机,逐步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二)、非选择题 1.材料一: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1)上述材料是历史上哪次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2)请你说出这次改革的意义?

(3)这次改革有哪些消极影响?中国历史上的哪个事件反映出这次改革的消极影响?

2.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19世纪下半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的道路。请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与此同时,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同样性质的改革被称为什么?明治维新的一些重要措施对当今我国改革开放有何启示?

3.下列是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的有关问题,请回答:

(1)这场改革的领导人是谁?

(2)这场改革的性质、前提分别是什么?

(3)这场改革内容是什么?

(4)这场改革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5)俄国的革命导师列宁曾对这场改革进行了评价,你知道是怎样评价的吗?他为什么这样说?

(6)这场改革有什么消极影响?

五.板书设计: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一、俄国1861年改革

二、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 1.背景 篇四: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幕府统治危机,日本明治

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

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是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是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一是在教材内容比较简约的情况下,教师如何通过精心设计和引导,使学生感知这两

次改革促使俄国和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

二是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会学生全面、正确

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日本明治维新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

回忆英、法、美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解放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史实,指出俄国和日本在世界各国资产阶级建立并巩固政权的大背景下,通过改革部分地实现了资

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加快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步伐。以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感知历史的同

时,把学生带入本课内容的学习。

3)讲授新课: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教师首先需要理清课文正文、小字、图画、史料和“动脑筋”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合理利用。建议沿着“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1861年改

革→改革的影响→改革的局限性→正确评价1861年改革”这条线索,引领本目的教学。在

引导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阅读分析教材内容,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1)“农奴制的危机”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下面问题:(可制作投影片)19世纪中期俄

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如何?

农奴制怎样阻碍了它的发展?

在这里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教材正文部分语言十分概括,只有读懂下面的小字,才能够

理解出示的问题。经过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得出结论:

①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但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非常落后。

②农奴制的严重阻碍表现在,一是农奴没有自由,使资本主义工业缺乏大量自由劳动力,二

是在沉重的封建剥削下,农奴无力购买工业品,影响国内市场的扩大。

(2)学习“1861年改革”,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积极作用。第一步要让学生理解并

掌握改革的主要内容,第二步对照前面归纳的“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表现”,体

会改革在消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方面的作用。教学可以围绕下面问题展开:

改革措施分为几个方面?是如何解决资本主义发展障碍的?

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讨论、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不同见解之间的争论。这

里关键是让学生切实感受改革的进步性。

(3)1861年改革的历史意义,分为两个方面:进步性和局限性。“进步性”前面已经有了

充分认识。有关“局限性”的学习,一方面弄清楚它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回顾

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实施者,去探究产生局限性的原因。通过分析思考,可以了解到:①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

②改革是由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实施的。③改革的前提是维护地主利益。这样,改革存

在局限性就不难理解了。

(4)“俄国废除农奴制”一目讲完后,教师提问:“如何评价1861年改革?”培养学生运用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整体上把握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动脑筋”问题为切入点,引

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活动。

教师通过评价性语言,使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即看问题一要客观,有实

事求是的态度;二要全面,要看到问题的主要方面,切忌以偏概全。

二、“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一目内容较多,头绪繁杂。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突破口,以问

题领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历史上讲过的“甲午中日战争”,提问:“为什么国土狭小的日

本能够战胜地大物博的大清国?”导入对近代日本历史的学习。

(2)“幕府统治的危机”可以分为两个教学步骤:

第一步先让学生了解19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

①引导学生观察《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

②教师适当补充幕府统治的有关内容。可打出投影:

幕府禁令: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

除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

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

③阅读相应的课文文字。使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日本是闭关锁国的落后的封建国家,而幕

府是封建势力的总代表。第二步,提问:“为什么幕府统治出现严重危机?”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归纳总结,再通过

阅读“导入框”、观察“美国军人登上日本土地”插图和“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地图等多种

渠道,感受外国势力对日本渗透。这使得日本主权受到破坏,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这

里重点让学生学会将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定的直观感受。另外,教师

需要提醒学生,一部分中下级武士成为改革力量的核心。

(3)“倒幕运动”只需要学生简单了解就可以了,不必过多讲解。

(4)“明治维新改革内容”,重在使学生理解每一项措施的含义和作用。教师提问:“明治维

新使日本迅速由弱变强,那么它到底出台了哪些妙计呢?”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探究

活动可以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层层递进:

1.改革从哪些方面着手?具体措施是什么?

2.这些改革措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3.改革使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深刻变化?

为使学生探究深入下去,建议:

①教学中将学生分组,使他们相互竞争。

②引导学生将课文大小字内容与插图有机结合,增加感性认识。

③要弄清“藩”与“县”的区别。

④回答第三个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合理想象,答案也可以不拘一格。

(5)关于“明治维新的影响”,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正面的评价主要是指改革对日本国内产生的影响,这里要注意和幕府

统治下的日本进行比较,正面评价是问题的主要方面。反面评价主要指改革对周边国家的影

响,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等史实加深理解。

4)课堂趣味活动(小结):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方法学习历史,使所学知识构成一个有机的 整体。5)练习:试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 6)活动与探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归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

惯。

教后记:

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设下几个悬念,鼓励对军事史感兴趣的学生课后到网上、图书资料室去收

形成个人作品集,教师可写上鉴定评语,以激励为主;也可有家长、同 作品集作为一项成果装入学生作品档案袋。

集整理图片、资料,学及自我评语,把

第三篇: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初三历史导学案

第20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导学案

编号课型:新授执笔:吴红丽审核:

我们的目标:

使学生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幕府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重点:

1、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2、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难点:使学生感知两次改革促使俄国和日本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

上重大的转折点。

★快乐预习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俄国废除农奴制:

1、原因:由于受到_____________的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2、时间和改革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______________”;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刻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________________.4、性质: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___________性质的改革。

5、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本明治维新:

原因:①内因:幕府统治的危机

②外因:民族危机的加深

开始时间:_________年。

内容:①政治方面:“____________”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方面:允许__________买卖,引进西方___________,鼓励发展近代工业。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______________.性质:是____________性质的改革。

评价:①是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________国家逐步转变为________国家,摆脱了沦为_

_______________国家的命运。

②日本强大起来以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的_____________道路。

★风采展示(小组内相互检查预习情况)★你评我说 假如你是清朝的一位洋务派官员,慈禧太后派你到日本学习明治维新的经验,然后写出考察报告。在考察报告中,你将如何介绍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并谈出你的认识?★ 收获季节

1、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列宁的这句话反映了 A英国圈地运动中发生了“羊吃人”的悲剧B美国内战后被解放的黑人奴隶的处境C日本明治维新后,农民纷纷破产D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一贫如洗 2、19世纪中期,提倡“该洋楼,吃西餐,穿西服,改变传统发型”的政府是 A俄国沙皇政府 B日本明治政府 C大清政府 D中华民国政府

3、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不包括A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B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C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D都是历史的转折点

4、小明同学做笔记时,把明治维新的内容与1861年改革的内容弄混了。请你告诉他,不属于明治维新的是 A允许土地买卖B鼓励发展近代工业C地主不许买卖农奴D加强中央集权

5、史学界普遍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改革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B改革使农奴无偿获得土地 C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D改革废除了沙皇统治 6、19世纪中期,首先以武力打开日本国门的西方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武士阶层

7、材料一: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二: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列宁 问: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大事?2)根据材料一分析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农民获得‘自由’”是怎么回事?4)为什么说农民“被剥夺得一干二净”?5)这一事件的性质是什么?在俄国历史上有何影响?★教学后记

第四篇:《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的教学反思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的教学反思

在《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的教学中,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方面,我认为基本做到了:

1、正确理解教材,事实就是地分析学生情况。

2、图片、文字资料等历史素材相互配合,使本课教学内容得到了一 定程度的延伸和拓展,构建了合作探究、开放交流的历史课堂。

3、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或提问,或引导,或小结,其余时间都给了学生,同学都能做到发言,整堂课上,学生的言谈贯穿始终。

4、对教学重点难点或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强化。

但在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方面,有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好。比如:

1、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的个别化指导。

2、根据课堂上不可预知的学情,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时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没有做出取舍。

3、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没有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没有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注,而是更多关注自己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完成。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实践之。

第五篇: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

课题: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编写人:建湖县裴刘学校 周华 教学目标

1.知识要点: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16世纪~19世纪俄国在欧亚两洲扩张的概况。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能力要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对复杂的史事进行简化、概括的能力。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明治维新。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沙俄的发展史也是不断侵略扩张的历史。沙俄是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中国是它侵略的国家之一,启发学生对帝国主义丑恶本质的认识。同时让学生认识捍卫领土、维护和平的根本条件是国家的强大。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以大名、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为主体的改革力量,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推翻了幕府统治,而后新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逐步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认清明治维新的局限性。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是1861年俄国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是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难点:如何在教材内容简单的情况下,使学生感知这两次改革使日本和俄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二是通过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会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康熙皇帝在位时期曾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同学们是否还记得这个条约签订的时间?(答1689年)同一年,在俄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彼得大帝开始改革。俄国的近代历史的发展状况又是怎样?以及日本的发展情况又怎么样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对此将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那么改革前的俄国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我们一起来看那时一个俄国家庭的情况:(情景再现尤里一家的遭遇)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危机非常严重。一方面它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民暴动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实际是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以沙皇为首的农奴主实行的改革。

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学生归纳后教师总结强调)①“解放”农奴。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②收取份地赎金。农奴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这次改革有其积极意义:1861年改革从性质上看是农奴主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而收取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资金。这些都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俄国通过废除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它的邻居日本也不甘示弱,也想通过改革走上富强的道路,那么改革前的日本是怎样的社会呢?我们一起来看加藤一家的情况。(二)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朝廷设在京都,但实权掌握在将军德川庆喜手中,将军的政府设在江户(今天的东京),称为幕府。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统治阶级。

农民,被世世代代束缚在土地上,他们终年辛苦,却要将收获物的一半以上还给封建领主,还要担负名目繁多的苛税和徭役。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连绵不断地发生。另外,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属于封建等级的下层,也受到幕府的歧视和压制。

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在日本有了长足的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当时全国雇工十人以上的手工工场有三四百家,有的手工工场雇工达一百多人。大阪、京都等城市成为商业中心。一些商人和高利贷者还在农村把农民抵押而过期无力赎取的土地据为己有,并召募农民开垦土地,成为新兴地主。由于封建经济的衰败,大名、武士生活水平下降,一些大名、武士开始经商。这些人的利益相互接近,他们都对幕府的统治不满,特别是政治和军事力量比较大的一些大名和武士由原先封建统治的支柱变成反对幕府的一支主要力量。

除了内忧,还有外患。长期以来,统治日本的幕府推行锁国的政府。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中国首当其冲地遭到资本主义的侵略。同学们想一想,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同学回答:鸦片战争)不久,西方列强也来敲日本的大门。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闯入日本浦贺港,第二年,它第一个强迫幕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日美亲善条约》。在这以后,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依仗着军舰和大炮的威力,先后迫使幕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的入侵激化了日本人民和以幕府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苦难深重的日本人民对幕府的统治更加不满。

1867年,倒幕派加紧在宫廷活动,联络一些权贵,争取到年幼的明治天皇的支持,获得讨幕密诏。乌羽、伏见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推翻幕府的基础。倒幕军乘胜追击,5月,大军进逼江户,德川庆喜被迫投降。这样,日本最后一个封建幕府政权被推翻了。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从京都迁到东京,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诸方面的改革。

幕府统治被推翻以后,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措施。明治维新内容如下: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取消大名对各藩的统治权,打破了国内封建割据的局面,加强了国家的统一。经济方面,废除土地买卖禁令,承认土地私有权和买卖自由,实为保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还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积极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向西方学习,发展教育等。

由于明治维新的领导权掌握在地主资产阶级的代表武士集团手中,作为幕府统治的支柱,他们同封建势力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同时,由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间较晚,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占有殖民地等都落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后面,致使日本的地主资产阶级特别狂热地运用对外侵略、掠夺和杀戮的血腥手段,来补充本国财政资金的不足。

下载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6.3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教学设计 教案(范文模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16世纪~19世纪俄国在欧亚两洲扩张的概况。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设计 金沙县后山中学 刘道梅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案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一是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是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一是在教材内容比较简约的情况下,教师如何通过......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5篇)

    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背景(原因): ①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 ②19世纪中期,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资......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九年级历史第六单元第十九课教案示例一(最终定稿)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九年级历史第六单元第十九课教案示例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要点:1861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16世纪~19世纪俄国在欧亚两洲扩张的概况。倒幕前......

    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一、概述 1、面向学生:八年级2、学科:历史 3、课时:1 4学习内容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看到中......

    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启篇,题目中《伟大的历史转折》指的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

    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与反思 芦溪镇中学 周利萍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历史) 光裕初级中学 袁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简要过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