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孩子》教学实录

时间:2019-05-15 02:1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下孩子》教学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下孩子》教学实录》。

第一篇:《乡下孩子》教学实录

乡下孩子

凤凰花园城小学 章婧

一、课外书导入

1、配乐出示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1)师生交流

(2)丰收了、山羊、蝴蝶、庙会„„

2、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奶奶,这位奶奶生活在什么地方呢?这本书就叫《俺们农村》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

二、新授

1、乡下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呢?请大家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读课文的时候遇到难读的句子和词语就多读几遍。(1)学生自读

2、合作读书,检查同桌的字音

3、同学们看,乡下孩子向我们走来了,她曾经„„老师带着孩子领读课文。同学们,躺在妈妈的怀里是一种什么感觉呢?(1)师生交流

(2)出示:怀里——躺在妈妈的怀里,心里可舒服了。指导朗读“怀里”这个词语。

(3)但是老师疑惑的是妈妈抱的是“黄鹂”呢?

(4)师生交流——除了说话之外,还有什么原因想黄鹂呢?

(5)课件播放黄鹂的样子和声音,你们能把乡下孩子的快乐、机灵给我们读出来吗?

(6)那怎么又是爸爸背上的野菊呢?交流学习野菊——指导朗读——(7)让我们带着享受的感觉来读读这一小节,如果你已经记下来了,就试试背背,边背边想象那美丽的画面。

4、慢慢的,孩子长大了,在乡下还有很多好玩的事情,自己读读这一小节,看看乡下有哪些好玩的事情呢?(1)学生自读第二节

(2)乡下的孩子都可以做什么事情呢?(板贴:捉蝴蝶、含草叶、挖野菜、逮小鱼)(3)在这些事情里,你们最喜欢干什么事情呢?

(4)我们要走出校园。课件出示,我们要跟着乡下孩子来到田野里。干什么呢?——出示诗句,读读。

你捉蝴蝶的时候会编织什么样的故事呢?——板贴:“编织”,学生编故事。(5)如果乡下孩子捉到的是蜻蜓,她会编织故事吗?能!再读这句诗。(6)捉完蝴蝶,你们想干什么呢?(挖野菜)

出示图片和文字的结合——挖了一篮子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你们会做撑圆的动作吗?再读读这个词语,再读读这个句子。

(7)小猪给你们喂饱了,你们可别忘了家里的小猫啊。我们要逮小鱼,如果你们到了河边,你们会怎样逮小鱼呢?

同学们,看这个字——“逮”,逮蚂蚱、逮老鼠、逮坏蛋,下手要怎样啊?要准、要快!

我们要把这个词语读好——读得要快,要准。哪些小朋友想要逮小鱼啊?谁来读读——指名读

(8)猫咪看到了这些小鱼,“乐坏了”,读读,说说,这真是一只“馋嘴”的小猫,再读读“馋嘴”这个词语。

5、有没有同学想和老师一起到田埂上走走,因为田埂上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小草,可以吹出美妙的音乐。(1)老师发草,学生吹

(2)出示:“吹歌曲”——自己家读读,出示“曲”,和五线谱,这是什么,再哪里出现过?这是什么?(五线谱),没有歌词,这这就“曲”,你们猜乡下孩子能吹出什么歌曲来呢? 学生说,也可以让学生唱!再读这句话——

6、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做一个对读游戏,男生女生对读,看谁能将快乐传递给大家。读2、3小节。(1)指名读(2)再请一组(3)男女生对读

7、乡下孩子非常的自在,他们生在„„长在„„(1)出示:旷野

(2)“旷野”里的东西可多了„„野外的小猫就是„„(3)我们再读这一小节

8、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三、指导写字

1、我们和生字再见个面吧,齐读出示的生字词。(1)齐读(2)个读

(3)你们发现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摆放生字呢?(4)老师这样摆放有什么秘密呢?(5)师生交流——教师指导——教师范写(6)学生练习

第二篇:《乡下人家》教学实录

乡下人家

龙成附小 陈晓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经历读课文想画面了解课文大意的过程;在感悟、品味、运用语言的实践中,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读出美感,感受语言表达魅力,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过程】

一、阅读交流,整体感知

(一)交流画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初步感受“独特、迷人”的乡村景色。

二、细读品味,学习表达。

(一)引导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默读第一二段,把描写乡下人家风景独特迷人的句子画出来,好好读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品读语句,交流读中发现和感受,朗读、想象、质疑中体会对比、拟人的表达方法,感受乡下人家那独特迷人的景色。

(三)初步体会平凡事物中蕴含的美。

(四)学法迁移,学习第三到六自然段。

读读3—6自然段,你觉得哪一幅画面是最独特最迷人的?找出来读一读,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独特迷人的,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五)交流语段,进一步感受乡下人家那独特迷人的风景。1.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重点语段,品味朗读、想象朗读,揣摩语言表达魅力。3.小结。

三、读写结合,语言实践。

四、回顾全文,提炼升华。

五、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教学实录

一、揭题导入

师:同学门对清新自然的山村风光都感到特别的神往,是吗? 生:是。

师:哎,那今天啊,我们就一起到山村去走走,好不好? 生:好。

师:恩。让我们去看看作家陈醉云先生笔下的《乡下人家》是怎样的?一起读读课题── 生:乡下人家。

二、初读课文

师:好。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00页,自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生:(自由读课文,大约三分钟)

师:快速地读一读,想一想: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生读

师:读完了吗?哦,读完了。好,那赶快把笔放下。哎,用行动告诉我你已经好了。同学们,随着课文我们来到了乡下人家,最先到了哪儿啊?一起说吧,到哪儿?

生:屋前。

师:哎,在屋前看到了什么?你说? 生10:在屋前看到了„„一瓜架。

师:好。谁也能像他这样清清楚楚地告诉大家。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你来。生11:我还在房前的草地上看到了许多花。有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师:好。看,乡下人家种瓜种花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哪几自然段? 生:

一、二自然段。

师:哎,那除了门前种花,还有呢?你说。生12:还在屋前屋后养鸡。

师:你看看第二自然段,他说完了吗?

生12:第二自然段,还有,在屋后种了很多鲜嫩的笋。

师:对呀。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我们看到了门前有,什么?门前有什么呀? 生:花儿。师:屋后呢? 生:笋。

师:恩,你刚才看到了„„你刚才说的,再说一遍。生12:还看见了屋前屋后有母鸡、小鸡和雄鸡。

师:恩,这是乡下人家养鸡的情景。还知道了?谁说说?(指名一生)生13:我还在屋前的瓜架上看到青、红的瓜。

师:恩,你看,咱们都走到前面去了,你还被屋前的风景迷住了,脚步停了。嘿,脚步往前,来。

生13:我还看见了一条小河,里面有很多的鸭子。师:哦。这养鸡养鸭的情景在课文的哪几自然段? 生:

三、四自然段。

师:恩,还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呢?你说。

生14:我在„„恩„„我在夏天的傍晚看见了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师“是的。乡下人家还在哪儿?干什么啦? 生15:乡下人家还在门前天高地阔地吃饭。师:是呀。还有呢?你说吧?

生16:在秋天的时候,纺织娘还在他们的瓜架上„„还寄住在他们的瓜架上。师:继续。

生16:我还看见了„„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

师:哦,你也看见了,是的,大家都看见了。纺织娘寄住在瓜架上,他唱起歌来的时候人们就──怎么啦?一起说吧,怎么啦?

生: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师:是呀。这是人们生活的场景。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生:

五、六。

师:你看,作者按照着房前屋后的顺序把乡下人家的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同学们,兜了一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略停)你说吧。

生17:我感觉乡下人家的生活非常丰富多彩。师:还有呢?你说。

生18:他们愿意用勤劳的双手来创造„„那个„„恩„„ 师:(稍等片刻)创造他们的幸福生活,是吧?哎,还有呢?其他同学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说说。

生19: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师:呀,和我们住的城里一样吗? 生20:和我们住的城里截然不同。

师:是呀,课文的作者也有着这样的感受。用一个自然段写出来了,找到了没有?(略停)哪一段?

生:第七自然段。

师,我们也把他品出来。哎,读一读,肯定会有两个词跳入你的眼中。自个儿读读。生读

师:跳出来了吗?哪两个词?一起说吧。生:独特、迷人。

师:哎,同学们,请你再读读,他们什么意思呀?自己再读读。生再读。

师:谁知道了?什么是独特啊?你说。

生21:“独特”即使是说它的风景跟城里的不同。师:哦,是的。那“迷人”呢?(略停)你说。生22:“迷人”就是景色宜人,能让人流连忘返。

四、研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师:是呀。那乡下人家,他们的房前屋后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着一道和我们城里风光不一样的、十分吸引人的风景。那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到语言文字中去读出独特、迷人。这节课呀,我们先学习课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同学们,请你们默读这两个自然段,画出描写乡下人家风景独特迷人的句子,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把你的感受啊,用一两个词写在句子的旁边。默读。来,开始吧。

生默读第一、二自然段。

师:好,谁来和大家交流你的学习体会呢?哦,你来。

生1:请大家跟我看第一自然段。“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我画的重点词是“装饰”。因为在城里,特别漂亮的东西才能叫做装饰,而在乡下,普通青藤结的瓜被称作装饰,所以我认为乡下人家独特。

师:哦,你看,这位同学真会学习。读了课文找到了重点句,还找到了关键词,我们也来看看这一句,乡下人家是用什么装饰的? 她已经告诉大家了,用什么?

生:青、红的瓜。

师:而且这装饰是„„什么样的? 生:别有风趣。

师:哎,那么乡下人家的装饰别有风趣在哪儿呢?同学们,请你们联系这个自然段的一、二两句话来说一说,读一读,看看别有风趣在哪儿?读读。

生默读。

师: 可以读出声音来。生读。

师:谁来说说?(略停)你说。

生2:我们一般都是住在比较大的房子里,可是乡下人家住在一个小院里,房子很小。师:恩,房屋很小,但是──谁来接着说?(略停)你说。

生3:但是它们却腾出一片空地来,在屋前的草地上种了好多花。师:是呀。这些花怎么样了?你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3: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师:这样的装饰师是别有风趣的。还有补充吗?你说。

生4:我觉得这样的装饰是很可爱的。在城里也许看不到那么自然的,也没有那么可爱,而且也没有那么有生机。

师:哦,因为这些装饰是乡下人家土生土长的,就是刚所说的那个词“自然”。让人觉得非常地亲切和舒服。你还有补充?

生5:因为我们住的房子,一般都把装饰放在门前,而他们却把那些装饰、那些瓜都挂在了房屋上。

师:是呀。同学们,请你闭上眼睛:青、红的瓜,构成了乡下人家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春天来了,你仿佛看见棚架上„„怎么样?你说.生6:结出了很多嫩绿的芽。

师:哦,长出新芽来了。哎呀,夏天到了,棚架上„„(指名说)生7:棚架上结出了小瓜。

师:是的。秋天到了呢?你说。

生8:秋天到了,这些小瓜就成熟了。

师:同学们,你看,这些装饰它从开花到结果慢慢地在成长,在变化,它们是有„„有什么啊?

生:生命。

师:是的。同学们,你们再来读读这句,作者又是怎么样把这种生命写出来的?在这句话中,读一读。

生读: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作者是怎么洗写出来的呀?谁读出来,体会到了?你说。

生9:我觉得作者是用青、红的瓜和碧绿的藤和叶和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和两根大旗杆作对比。

师,哎呀,真能干。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 生:发现了。

师:是的,你看,高楼门前蹲着的石狮子和竖着的大旗杆你见过吗? 生:见过。师:(出示幻灯片)是这样子的吗?什么样的感觉?说。

生10:我感觉这种装饰非常呆板。跟乡下人家屋前的瓜棚根本比不上。师:哦。你呢?

生:我觉得石狮子和旗杆每天都是一样的。看久了就睡觉得腻。乡下人家种的瓜每天都会长,都看不腻。师:因为它们是有„„什么的?刚才我们已经说过了。生:生命。

师:都是有生命力的。不像石狮子和大旗杆那样,像他们说的这样一成不变。你看,课文的作者这样一对比,就让我们读出了瓜和藤的什么呀?

生:可爱。

师:哎,这样一对比然使我们强烈的感受到这瓜和藤的可爱。那你能读出这份可爱来吗?来,自己先试试。

生,连读: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谁来读?(略停)你来。

生11读“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语速再慢一点,可能就更可爱了。谁再来试试?你来。生12读

师:真可爱。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青、红的瓜──起。生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真能干。在这样的对比阅读中读出了乡下人家屋前装饰的独特和迷人。哎,欣赏完了屋前咱们再到门前去看看吧。作者又是怎么写的呢?谁找到了句子?(略停)你来。

生1:我找到的句子是第二小段“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他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我从这个“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恩──恩──

师:有问题,是不是啊?哎,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好,请坐。生:有。

师:你看──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读读这两个词。生:朴素、华丽。

师:哎,这两个词看似„„什么呀? 生:矛盾。

师:哦。看似„„不说它是反义词,可它是相互矛盾的,是吧?哎,这是为什么呢?不急,咱们再读读句子,看看,能不能读出答案。

生读

师:为什么朴素中还带着几分华丽呢?这份美独特在哪里?哦,有同学已经读出答案来了。你来说说。

生2:因为„„虽然它很朴素,但它也很华丽。就是朴素中带着一点点华丽。师:我还是不明白。朴素在哪儿呢?华丽又在哪儿呢?你来说。

生3:因为„„就是„„它说门前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就是他种的花种类非常多,颜色也非常鲜艳,所以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师:懂了。花多、鲜艳就是几分华丽。那这些话都谢了的时候不就不美了,不鲜艳了,不华丽了吗?哎,你说.生4:“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是说明花本来就是很漂亮的,那些花都是很普通的花,在哪儿都能见到,恩„„不用装饰就能显示出自己的漂亮,所以就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师:恩,他把朴素读出来了。因为这些花很普通,是的。而且还随意地种在哪儿? 生:门前的场地。

师:恩。是的。那么,华丽呢?几分华丽,你说。可以读出几分华丽,为什么又是几分华丽?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5:我从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知道的。每个季节都有花在开,人们都可以欣赏到花苞、花朵的美丽,我认为它很华丽。

师:哦,原来这是一种一茬接着一茬的美啊。同学们,你们看(出示幻灯片),春天到了,粉红的什么花开了?

生:芍药花。

师:哎,春末夏初的时候,接着说。生:凤仙花开了。师:夏天到了„„ 生:鸡冠花开了。师:秋天来了,生:大理菊花开了。

师:是呀。这些花,一个季节接着一个季节地开,开的话很美,闻一闻,哇,房前屋后还弥漫着一阵阵„„花香呢!你看,从“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读出了花的几分什么啊?

生:华丽。

师:是啊,乡下人家虽然这些花很普通,随意地种在门前,可是它们的绽放依然给乡下人家带来了几分──

生:华丽。

师:这就是课文中说的什么呀? 生: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师:作者正是用了这么一对看似矛盾的词让我们体会到了乡下人家门前这一派── 生:独特的农家风光。

师:谁能来赞美它?(略停)你来。

(指名学生读: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他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师:把朴素读出来了。谁能带着几分华丽呢?好,你来。(再指名学生朗读)

师:读得不错。还有同学想来读读吗?你来。生再读

师:是呀,乡下人家的屋后的景色又是如何?作者又是怎么写的呢?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生自由读: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株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荫。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谁来交流你的体会?你说。

生1:我认识这是充满生机的。我从“探”这个词体会出来的。春笋是在下完春雨之后再从土里探出头来,像一个可爱的娃娃,所以我认为它是充满生机的。

师:你真会学习。从作者写的这个“探”字当中能读出这么多的体会,你呢?

生2:笋,只是指一种植物而已,可是作者用拟人来写笋,所以我认为它充满生机。师:哦,作者是用“拟人“写的,同学们,那你们都读出来了吗?哎,那如果你就是那探出头来的笋芽儿,啊,现在看到了什么呀?探出头来了,看到了„„你说。

生3:我看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师:这时的心情? 生3:很高兴!

师:那你来读一读。

生3: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师:哎呀,一个探出头的陶醉的笋芽儿读出来了。还有吗?其他“笋芽儿”你的心情又怎么样?你说。

指名学生读

师:哦,有点迫不及待。哎,你看,作者用一个“探”字,一个拟人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笋芽儿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破土而出的那可爱的景象,是吗?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来,带着喜爱之情自己读读。生自由读。

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略停)你说。

生4: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笋从泥土里探出头来出来,充满生机的景象。师:从哪个词中看出?

生:我还从“常常”中可以看出。

师:哦,好还有呢? 看见了许多笋探出头来了,你还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生5:我看到了 许多笋娃娃在蒙蒙的细雨中高兴的探出头来,冲着我微笑。师:许多笋娃娃探出头来了,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儿?读出来了吗?一起说。

生:成群。

师:是呀,同学们,你看,这么多的笋芽儿探出头来了,这真是一派生机„„ 生:勃勃的景象。

师:来吧,笋芽儿,我们一块来读一读,起──

生齐读: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同学们,在乡下人家啊,房前屋后的瓜啊、藤啊,还有花儿、竹啊,都是一些很平常的东西。我们到了乡下人家,随处都可以看到。但是,在作者的笔下我们却读出了它们的几分独特和„„什么啊?

生:迷人。

师:难怪作者要这样的赞叹,一起读──

生: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五、诵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积累语言 师:这么美的风景想不想记在心里? 生:想。

二、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

(一)自主学习3—6自然段

师:我们也在对比、想象中领略到了瓜、藤、鲜花和嫩笋的独特、迷人之处,那么其他的风景怎么样呢?作者又是怎么把它们写得独特、迷人的呢?我们继续来欣赏!打开课文,同学们读一读3到6自然段,你觉得那一个风景最能让你感到独特和迷人的?找出来,好好地读一读。和刚才一样,画出描写风景独特、迷人的句子。还是把感受简单地写旁边,开始吧!

(生自主学习)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师:大部分同学都用行动来告诉我他们已经好了,那谁来交流你的学习收获呢?

生:请大家跟我看第三自然段。“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鸣,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在城市里,人家养什么动物都是关在笼子里,自己出去活动。而在乡下,都会让动物们自己活动,很自由。

师:对,它们自由你读出来了,从你刚才读的这个句子当中。那刘老师把它们请到大屏幕上来。

师:看看,她从这些句子当中读到了,乡下人家他们养的鸡很自由。那么我们该怎么来读好它们?同学们,你们来试一试,怎么把它们读好。

(指名生读)

生1读后,师:同学们,你看,他把一制雄鸡的威武的样子读在了我们的前面。谁还来读一读? 生2读后,师:你看,一位慈爱的妈妈带着小鸡们在觅食,多幸福哪!还有谁想来读?(男女生读)

师:还有很多同学,那这样吧!女同学来读读母鸡的句子,男同学读雄鸡的句子。师:你看,多温馨的画面呀!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的脑海中不禁浮现了我们上学期老舍先生的《母鸡》中的片段。自个儿读读。

师:发现了吗?同样是写鸡,在不同的作家笔下,用不同的方法写,他们的效果怎么样呀?(不一样)老舍先生写母鸡,是抓住了这些进行了细节。那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中的句子。乡下人家的这些鸡为什么能这么自由自在呢?

生1:因为城市里,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可是小动物需要一定的生活条件,可人不能给它生活条件所以就没法养。而乡下里的鸡都有一定的很好的生活条件,都可以到处跑。所以它们很自由!

师:乡下人家把很好的条件给了它们,那就说明乡下人家对这些鸡怎么样啊?一起说出来,是什么呀?

生齐答:喜爱

师:同学们读出了这份喜爱,难怪呀这个自然段开头就强调了,读── 生齐读: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

师:是呀!那你想,乡下人家照例除了养鸡之外,还会养什么呢? 生:鸭

师:噢,鸭子。除了养鸭还养什么?你说── 生1:养狗。

师:狗帮他们看门呢,还会养? 生2:我觉得会养猪。

师:是的!猪又怎么在这儿生活的?还会养? 生3:还会养牛。师:还会?

生4:还会养猫。生5:还会养鹅。师:你说── 生:还会养羊。

师:对呀!同学们,还会养鹅呀、猪呀、羊呀、牛呀,说到了,还会养? 生1:还会养牛和马。

师:是呀,那么它们在乡下人家又是怎么生活的呢?摸能不能学着课文的样子,也用一两句话来写一写你熟悉的一种,行不行?行吗?好!相信你!你可以仿照课文中的开头用几句话来写它,也可以自个儿写一个开头,写一段话。行不行呀?好!拿出练习纸,想想乡下人家还会养什么,它们在这儿又是怎么生活的?

(师配乐,生练写)

师:写完的同学,自个儿读一读。你写一段就可以了,写好的读一读。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啊?

生1:狗,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的。从他们的门前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狗,自由自在地散步;或是瞧见那只狗,对着陌生人“汪汪”地叫,好象在说:“你是谁?不许进来!进来我就咬你!”

师:他把这只狗给写清楚了,是吧?句子写得很通顺,还把这只狗当成了乡下人家的好伙伴!还有谁也来读一读?你来──

生2:牛,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头的。从前地里犁地这可是必不可少的。而在门前的草地上走动的母牛,也会象母鸡一样带领着它那可爱的牛宝宝,成群地去吃那鲜嫩碧绿的草。

师:你写得非常得清楚,用词很恰当,还有谁也想来读一读的呀? 生3:鸭,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在河面总能看见游戏水中的小鸭子;或是看见正在忙着下蛋的母鸭,餐桌上的鸭蛋全都是母鸭的功劳。

师:好!同学们,听了他们的朗读,你再读读自个儿的。看看是不是要修改一年级下册,怎么样改可以把它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来,自个儿改一改。

师:改完的同学读给同桌听一听,俩人再相互欣赏欣赏。(同桌互相欣赏中„„)

(三)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师:好!刘老师看到了同学们都已经学会了相互欣赏,真棒!现在把笔放下吧。这边的同学动作非常快。我发现,我们的同学特别厉害。你们写的,和作家笔下的鸭是一样的。你看,自由自在。作者是怎么写鸭的自由自在?哪句话,你读出来了吗?

生1: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师:你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了。哪一句话能读出他们的自由自在?你说── 生2: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还它们也从不吃惊。师:是不是呀?那大家一块儿来读一读。就读这一句,起── 生齐读

师:是呀,你看。在乡下人家,鸡成群,鸭戏水。还有同学们笔下的狗啊,还有鹅啊、羊啊、牛啊,他们都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生答:家)。是呀,这真是一派和谐的景象呀!让我们进一步地体会到了,乡下人家──

生接读: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师:还有哪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也吸引了你。你说──

生1: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这段话说都是他们的好友,而且还绘成了一幅很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就是说他们天天呆在一起,就很有感情了,所以说很和谐。

师:那是因为他们在哪儿吃饭呀? 生1:他们在门外吃饭。师:我们在哪儿吃饭呀? 生齐答:家里。师:区别在哪?

生1:我们都喜欢在家里觉得外面太脏了,而乡下人家却乐意把自己融入到自然当中去。所以我从这里知道了,乡下人家绘成的一幅自然和谐的风景画是非常美丽的。

师:她说的这段话中有一句特别好。把饭菜桌椅搬到门前,是把自己融入了──(生齐答:自然)。是呀,你看,课文中有一个词特别形象地表达了这个意思,哪一个词?一起说──

生:天高地阔。

师:同学们,乡下人家在门前吃饭是一种天高地阔的享受。那除了享受吃饭,他们还天高地阔地享受什么呢?刚才其实有同学已经说到了,大家再读读这些文字,看看,还想说什么呢?你说──

生1:享受着大自然中的和谐的风景画

师:和谐的风景画表现在哪儿呀?有什么呢?你说── 生1:有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

师:是呀,傍晚的红霞就是(什么啊?)晚霞、火烧云,火烧云是„„我们学过了,它会千变(生接:万化)。想想,有时像?你说──

生1:有时像老人 师:有时又像── 生2:有时又像大门前的石狮子。师:有时还像── 生3:有时还像骆驼。

师:这么美的景象,是一种享受吗?(生答:是)那时侯还有向晚的微风,这是什么季节呢?(生答:夏天)同学们,想象一年级下册这样的风吹在身上,是──(生答:凉爽)对呀,鸟儿都回来了,在天上飞过,我们在门前吃饭,能够听到它们的(生答:叫声)。多享受呢!还有哪些好友来了呀?还有那些好友来和他们相伴了呀?你想想,河上有──(指名说:鸭子),院子里还有?一起说──(生齐答:鸡)对呀,这些好友都来了,还有屋前瓜架上的──(生齐答:青、红、绿的瓜)对了,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生齐接: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如果你也在这儿吃饭,会有什么感觉?你说──

生1:就会非常得凉快,非常得舒服。师:那你就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吧。生1朗读

师:还会有什么感觉?你说── 生2:我会感觉这样真是太爽了!师:那你也来读出来。生2朗读

师:是的!同学们,这样的一幅自然和谐的风景画,能不独特、迷人吗?来,大家一块儿把这个自然段读一读。起──

生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真能干!读着课文,想着画面,还抓住了重点词和句,感受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的独特、迷人之处。这样的风景呀,无处不在。你听──

(五)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 教师播放纺织娘的叫声。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第6自然段: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师:同学们,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1: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美好的画面,所有人随着纺织娘的歌声甜蜜地进入梦乡。师:你呢?

生2:月亮映在水中非常得美。

师:那谁能把让你感到特别宁静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呢?

生1: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师:这样的画面呀,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这一句诗,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知道什么意思吗?噢,刘老师来告诉大家:蝉因为安静了,蝉和鸟的叫声显得特别悦耳动听;也是因为有蝉和鸟的叫声,使得山林就变得更加得清静了。你看,课文也是这样,通过描写纺织娘什么样的歌声?(赛过催眠曲的美妙的歌声)来写出了乡下人家夜晚的(生:宁静)对了,同学们,这也是乡下人家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吧。

生配乐齐朗读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乡下人家走了一个来回。欣赏了作家笔下的乡下人家的美景,让我们由衷地感受到了──(生:“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三、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请你快速地浏览课文,作者究竟写了哪些时候什么季节的风景?哪些时候哪几个季节的风景?找一找

生:春天。师:还有? 生:夏天。师:还有? 生:秋天。

师:除了这三个季节,还写到了哪些时候?你说── 生1:傍晚。

师:对呀,还有? 生2:还有凌晨。

师:这是夜晚,还有其他的几个自然段,写的都是乡下人家的什么时候呀?(白天)让我们来说一说,乡下人家不论白天、傍晚、夜晚,不论春天、(生接:夏天、秋天),他们的房前屋后都有一道(生接:独特、迷人的风景),尽管构成这些的风景的都是一些非常普通的事物,可是作者抓住了它们的特点,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运用了恰当的表达,也让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这些普普通通的事物中也都蕴藏着独特、迷人之美。同学们,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诗人都非常用心地描绘过乡下人家,引领着这独特、迷人的田园风光。记得吗?上学期我们学过孟浩然的(生接:《过故人庄》),美美地来背一背。

师:还有一首,《游山西村》,也这样美美地来背一背。

师:刘老师这儿还有几首,同学们,你们来读一读,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什么?自个儿读读。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谁能用朗读来表达出来?你想读哪一首?你说──

师:同学们,你看,相同的景物在不同人的眼中,他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诗人们就是抓住了它们的色彩、声音和生活的场景,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景色各异的乡村风光图。那像这样的古诗你还会背吗?还会!那就美美地背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师:像这样的古诗还有很多,我们这个单元的第23课,我们还会学到三首。课外呢,大家还可以去找一找更多的,来读读、背背、体会体会。我们现代诗人戴望舒写过一首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它就藏在我们的104页“阅读链接”。下课以后,同学们可以去读一读,感受大自然的清新气息。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了。下课──

第三篇:《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滦县榛子镇狼窝铺小学 方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生对诗歌很感兴趣,在上课前已有不少同学能熟练朗读这首诗歌。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展开想象,在朗读、想象中体验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出示课文录像)请小朋友看一段录像,看谁看得最仔细,最认真!等会老师要请小朋友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放录像,学生欣赏)。

生:交流(农田、小河、五颜六色的野花、小朋友在采野花、喂猪、挖野菜)

师:说得真好,说明小朋友看得很细心,那么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感觉怎么样?

生:(景色很美、小朋友很开心)

师:是呀,我们乡下农村的景色是那么美,小动物是那么可爱,乡下的孩子们生活更是多姿多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乡下孩子的幸福生活(板书课题)

生:齐读

二、初读-自探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边听边展开想象的翅膀,等会把你的感受告诉老师。(播放配乐朗读)

生:说自己的感受。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大声地读读课文,你特别喜欢的那个小节多读几遍。

指名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 生:互相评价。

三、品悟-合探

1、学习第一节:

师:乡下孩子在他们的爸爸妈妈眼里是什么样的呢?谁来读第1小节?(出示)

生1:乡下孩子很可爱。

师:你能读出他的可爱吗? 生1:读

师:谁能读的再可爱一点? 生2: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真是个可爱的孩子。

师:请小组合作读读第一小节,看哪个小组能最先完成这个填空:

示:乡下孩子是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师:指名回答

师:小朋友,闭上眼睛(音乐起)此刻你就躺在妈妈的怀里,尽情享受着妈妈的慈爱,妈妈轻轻拍着你的背,给你讲故事,你悄悄给妈妈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给妈妈唱学过的歌儿……

师:(音乐停),小朋友,这时候你感觉怎么样啊? 学生说交流

师:是呀,在妈妈的怀里,孩子多象一只欢快的小黄鹂呀!

师:(音乐起)请小朋友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趴在爸爸背上,爸爸带你来到田野里逮蚂蚱,捉蝴蝶,来到鱼塘边钓鱼,你感觉怎样?

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师:对呀,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光是多么快乐呀,刚才老

师还看到有的小朋友边想边露出了笑脸,多灿烂呀,真象那盛开的野菊花,美极了!

师:让我们伴着音乐再次感受乡下孩子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拿起书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第一小节。

生:齐读。

2、学习第二、三节

师:乡下孩子慢慢长大了些,他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更加快乐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谁愿意读一读课文的2、3小节。生:读。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乡下孩子喜欢做什么了吗? 生:乡下孩子喜欢“捉蝴蝶”、“含草叶”、“挖野菜”、“逮小鱼”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组词语,读——一串、一篮、一片、一只,他们分别是蝴蝶、草叶、野菜、小鱼的朋友,你能帮他们找到好朋友吗啊?(指生上黑板连线,表扬)

师:我们一起来读好这组词语,特别注意加点的字(只、片、篮、串)

师:乡下孩子喜欢捉蝴蝶,多有趣啊,小朋友们请你们也打开课本,自己读读2、3小节,边读边想:你最想和乡下孩子去做什么呢?

生:捉蝴蝶

师:为什么?——因为蝴蝶很漂亮

师:还有哪些小朋友想和乡下孩子去捉蝴蝶? 生:举手。

师:这么多呀!那我们一起去!(出示蝴蝶图片)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它们拍打着翅膀飞呀飞呀,你们想来捉吗?

生:争先恐后伸手捉

师:飞呀,一会飞到了杜鹃花上,一会又飞到了牡丹花上,要想捉到蝴蝶,你得悄悄地,轻轻地,哦,捉到了,你捉到了什么样的蝴蝶啊?

生:高兴地描述。师:你想对它说什么? 生:各抒己见。

师:那他们捉住了蝴蝶想去干什么呢? 生:编织美丽的故事。

师:捉一只蝴蝶就编织出了美丽的故事,多聪明啊,谁来夸一夸乡下孩子的聪明?

生:分别读、齐读。

师:你们还想和乡下孩子去做什么? 生:挖野菜。

师:你们瞧,乡下孩子挖来了满满一篮子野菜,这下小猪可要大饱口福了,小猪的肚皮会怎么样?

生:撑圆

师:谁能做一个撑圆肚皮的动作? 生:表演。

师:小猪的肚皮已经被撑圆了,谁来读读这句话?(指生读、加动作齐读)

师:.老师看着这些小猪撑圆了肚皮,想起了一首歌——小猪吃得饱饱。请大家边欣赏边想象(播放音乐)

生:边听边做动作。

师:我想小猪在梦里也一定感谢它的小主人,夸小主人能干呢,谁也来夸一夸小主人? 生:读、齐读。

师:我看你乐呵呵地,你想和乡下孩子去做什么呀?

生:逮小鱼

师:你逮过小鱼吗?哪位小朋友逮过小鱼?怎么逮的?(指生说)

师:乡下孩子的本领可大了,他们能直接到水里去捉鱼,而且捉了一条又一条,用绳子把它们串起来(出示教具小鱼),这串小鱼可新鲜啦,小猫咪闻着鱼儿的香味跑过来可,喵——,喵—,你们现在就是这馋嘴的喵咪,怎么叫啊?看着小鱼,你想做什么?

生:纷纷伸手抓鱼。

师:你们瞧,馋嘴的喵咪看到鱼儿都——乐坏了,谁来读读这个词语?

(指生读、齐读)

师:老师有个疑问,这里的“坏”是不是我们平常说的“好坏”的“坏”呢?(举例解释“坏”)

举例:中午我们肚子很饿很饿,我们就说——饿坏了;下班回家,妈妈烧了一锅饭,真是—累坏了;小猫看到这串小鱼,真是——乐坏了。谁能读出小猫的高兴。

(指生读、齐读)

师:哪些小朋友想和乡下孩子含草叶?请小朋友们把你们准备的草叶拿出来,像老师这样把它含在嘴里,我们吹吹看。

师:你们想不想听听乡下孩子用草叶吹出的曲子呢?(播放草叶曲)

生:欣赏。

师:这就是乡下孩子用草叶吹出的曲子,听了草叶曲,你们想说什么?

师:乡下孩子太厉害了,能用草叶吹出动听的歌曲,谁来赞美一下他。(指生读、齐读)师:乡下孩子既聪明又能干,让我们一起再来夸一夸他吧!

生:齐读2——3小节

师:假如你是乡下孩子,在这些事中你最喜欢做什么?为什么?

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还有谁也喜欢读的,一起读读。师:小朋友,(师指图)除了课文上的这些事,你还想做些什么呢?

生:(采野花、拾稻穗、割青草、逮蚂蚱……)师:采了野花,拾了稻穗、割了青草有什么用呢?请小组合作照着课文里的样子也来说一说。

出示:采一束野花,____________________。

拾一把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割一篮青草,____________________。捉几只蚂蚱,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说的真好,相信小朋友会把第2、3小节读得更好,让大家仿佛看到乡下孩子们那有趣的生活。

3、学习第四小节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乡下孩子的生活怎么样啊? 生:幸福、快乐、美好。

师:乡下孩子在田野里劳动、嬉戏,快乐、幸福地成长着,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生:哦,乡下孩子,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齐读)

师: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繁华,但是这里有阳光,有旷野,孩子们多快乐呀。

谁再来读第四小节。——男女生比赛读。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乡下孩子的生活吗?(喜欢)。让我们捧起手中的书,再一次地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吧。(生齐读)

四、再读-再探

师:为什么说乡下孩子长在旷野里? 生:小组合作谈论交流。

生1:因为乡下孩子在旷野里嬉戏玩耍,旷野一直陪伴着他们长大。

生2:表达作者対旷野的赞美之情。

师:乡下美,乡下的孩子更可爱,喜欢乡下吗?让我们一齐读儿歌,把你的喜爱读出来,加上动作试试,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我们就是乡下孩子,让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读好。

师:这么美的儿歌能永远记在脑海里该多好啊!小朋友自己试着背背——指名背——齐背

五、小结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乡下去游玩了一番,感受到那里的孩子们生活是多么幸福、有趣、快乐,真让人羡慕。

六、板书设计

乡下孩子 捉蝴蝶 含草叶 挖野菜 逮小鱼

六、作业:

建议小朋友利用节假日,去周围走一走,看一看,把你看到的有趣的事告诉大家。

第四篇:乡下孩子教学案例

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儿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

姜淑兰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二类生字和十个一类生字,.能正确、流利地读熟课文,学会书写“ 怀、坏、野”;

2.理解文中的词语,体会乡下生活的自由自在和无边的乐趣,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理念】

识字是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乡下孩子》是一首短小、生动的小诗,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力求抓住认读的难点,提升识字的有效性;抓住理解的关键点,丰厚识字的内涵性;抓住想象的训练点,提升识字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发现,在识字的过程中探究,在识字的过程总结出学习的规律,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让识字成为乐趣,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儿。【教学过程】

一、城乡比照,引入新课: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书吗?今天老师特意为你们带来了一本图画书,这本书将带领我们走出城市,感受另外一片世界。

2.配乐播放绘本故事《俺们农村》中的部分图片;

3.交流: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

4.师:这本有趣的书叫《俺们农村》,你想认识那里的孩子吗?今天我们就到农村去看看那里孩子的生活(板书“乡下孩子”)

【设计意图: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每天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的大楼、川流不息的马路和各种现代化的设施,对乡下孩子的生活很难体会,学好这一课首先要带领

学生入境。而图片则是最直观、最能产生深刻印象的媒介,所以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采用欣赏绘本的方法。《俺们农村》是一位七十多岁从未学过绘画技巧的河南农村老奶奶的作品,画面稚拙,孩子们特别喜欢,同时画面内容体现了农村特有的风貌和人们劳动、娱乐的场景,一下子将学生带进最淳朴的乡村生活中。】

二、抓住短语,读通课文:

1.师:乡下孩子的生活跟我们城里孩子有什么不同呢?读读这首小诗,要求把每个字都看到眼里,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读不通的地方来回多读几遍。2.初读检查:开火车一人读一小节,其他同学用笔在读得不对的地方做个记号,正音、练读;

3.短语练读:“欢唱的黄鹂”变红,这个由“的”字连接的短语要连读,不能拖音,中间的“的”要念得又轻又短。(1)老师范读,然后指名读;

(2)这样的短语文中还有好几个(其他几个也变红)指名读,齐读。4.再读课文:短语读好了,节奏就出来了,小诗就读得更好听了,谁再来读读。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如何才能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认为,教师应该关注学情,了解学生在认读上的难点,然后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本课的认读环节里,我设计了两个层次,首先是学生自己结合拼音认读课文,尝试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但这一目标在第一遍读课文后很难全面达成,于是我结合初读检查的结果,安排了第二个层次的认读,即短语的练读。原因有二:首先,本课短语很多,可以说是小诗的主要组成“单位”,并且包含了大部分的生字词,短语读正确了,课文基本上就能读正确;其次,在初读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读到带有“的”字的短语时拖音、唱读,影响了课文诵读的节奏和情感表达。初读环节通过这两个层次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扎实过好认读关,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随文识字,细读理解:

(一)感悟第一小节:乡下孩子的幸福

1.(出示小女孩的图)小朋友,你们看,乡下孩子朝我们走来了,这个孩子,她曾经是——(出示前半句齐读),她曾经是——(出示后半句齐读);

2.“曾”字是什么意思?那时乡下孩子还很小呢,爸爸妈妈可喜欢了,你瞧,她躺在妈妈的——,爸爸的——(妈妈的怀里,爸爸的背上)

3.可课文里说妈妈抱的是“欢唱的黄鹂”,爸爸背的是“盛开的野菊”这是怎么回事?

4.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体会:

(1)见过黄鹂吗?瞧(出示黄鹂图片),听(播放黄鹂叫声),黄鹂的叫声怎么样?就像孩子在笑、在唱、在叫,多好听啊!指名朗读前两行。

(2)她还是爸爸背上的野菊呢(播放野菊花图片),野菊真美,爸爸背上的小姑娘你觉得她怎样呢?(出示图)指名朗读后两行。

5.小朋友们也在妈妈怀里躺过,在爸爸背上趴过,那是什么感觉?适机教学“怀里”:妈妈吧她的爱通过这暖暖的怀抱传递给你了,所以“怀”的偏旁是?(老师给“竖心旁”描红),妈妈的心跟你贴得多近啊!

6.你能把温暖、幸福、快乐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第一小节。

【设计意图:课文第一小节虽然只有一句话,四小行,但却是全文理解上最难的,学生要通过“欢唱的黄鹂”和“盛开的野菊”两个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比喻,感受乡下孩子的在妈妈怀里、爸爸背上的快乐和幸福非常困难。比喻句的理解最有效的方法是寻找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点,乡下孩子与黄鹂和野菊有什么共同特征呢?我让孩子们听一听黄鹂的叫声,感受叫声的悦耳;看一看山间、田野里的野菊,感受野菊的美丽。直观的欣赏让学生看到了乡下孩子。然而理解了句子的意思,教学还没有结束。“怀里”和“背上”是我设计的情感体验的抓手,尤其是生字“怀”的教学,借助偏旁巧妙地将“怀里”和幸福联系到了一起,让学生在充满温情的氛围里感悟、朗读。】

(二)体验二、三小节:乡下生活的乐趣

过渡:慢慢的,孩子长大了,她从妈妈的怀里、爸爸的背上走下来,发现周围有那么多好玩的事,她一下子就投入了进去,玩了起来,读读二、三小节,看看他们在玩些什么。

1.学生自读二、三小节;

2.你看到乡下孩子了吗?根据回答出示词卡:“捉蝴蝶、含草叶、挖野菜、逮小鱼”。你想跟他们一起去玩吗?

3.捉蝴蝶

(1)师:一个暖洋洋的午后,我们跟乡下孩子一起来到了田野里,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瞧,一只蝴蝶飞过来了,谁来捉住它。

(2)第一个孩子没有捉到,大家共同探讨怎样才能捉到蝴蝶,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指着板书“捉”字分析:脚步要轻出手要敏捷,手脚配合,学生再次表演。(3)乡下孩子看着美丽的蝴蝶还编了个美丽的故事呢,她会编什么故事呢?(学生想象,编出各种故事)

(4)出示“编织”词卡,读读这个词,边读边观察这个词有什么特点,偏旁与什么有关?(出示图)妈妈用线在编织什么?在编织美丽的故事里,编织又是什么意思呢?

在田野里,捉了一只蝴蝶,还编了一个故事,你们羡慕不羡慕乡下孩子?你还想去玩什么?(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顺序根据学生回答来决定。)4.含草叶

(1)你也来含一片试试?(学生上台面对大家表演)

(2)能吹响吗?如果是乡下孩子呢?猜猜她会吹什么歌?唱一句。这些动听的歌曲,乡下孩子能用草叶吹出来,你觉得乡下孩子怎么样?(评价:多能干、多厉害)5.挖野菜

(1)根据学生回答,问:你准备挖多少?

(2)(指图)小猪吃得多饱呀,肚子有多大——撑圆了(出示词卡)做出动作认读,(评价:吃呀吃呀,肚子越撑越大,像个大气球了,真是贪吃的小猪啊)。(3)谁能做着动作读这一句话?(时机范读)6.逮小鱼

(1)喂饱了小猪,别忘了猫咪,谁想去逮小鱼?(出示小河里小鱼游动的动画)小鱼在水里可灵活了,我们城里的孩子会逮小鱼吗?学生交流。老师评:那是钓,那是捕。

(2)理解“逮”字:要用手直接去逮。平时我们常说“逮老鼠”、“逮小偷”、“逮蚂蚱”,“逮”字告诉我们动作要快,看老师的(老师表演“逮小鱼”的动作)

(3)一条小鱼我们都不容易逮住,乡下孩子逮了多少?本领真大!这串小鱼把猫咪给“乐坏了”(出示词卡认读)乐坏了的猫咪喵喵叫,好像在说什么?(再读词卡,读出小猫的快乐)

7.男女生对读二、三小节,比一比谁传递的快乐多;

8.你们去过乡下吗?乡下还有哪些好玩的事让你也很羡慕?(板书其中一两个,如:捉蚂蚁、摘果子)捉蚂蚁干什么,摘果子干什么,谁学着课文编一编? 【设计意图:

二、三两小节里课文安排了四件有趣的事情,这两小节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朗读、想象、表演等方式去体验,感受乡下孩子生活的快乐,对乡下孩子的生活充满憧憬。从形式上看,教学形式活泼、手段多样,媒体辅助生动有趣,以学生的想法来引领教学顺序,看上去“形散”。但从教学内容上看,教学坚持以识字为重点,做到“神不散”,并且,将识字与课文理解相结合,识得有效,识得有趣。例如,“捉”、“逮”、“撑”与表演相结合;“编织”与生活做对比,理解其多义。学生在课堂设置的情境中学会了捉蝴蝶,学会了逮小鱼,喜欢上了编故事,等等,尽情地表达、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深情而夸张地朗读,是学习这一部分的最佳课堂状态。】

(四)诵读第四小节:乡下生活的遐想

1.这就是他们的生活,出示第四小节,师:哦,乡下孩子,生:—— 2.读全诗:乡下孩子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捧起书,我们一起读课文(先全班读,然后指名一个朗读好的学生当代表读)总结:乡下是这么有趣,乡下孩子是那么快乐,我们城里孩子又有怎样的快乐,下节课让我们也做小诗人,也来写一写、编一编。

(五)指导书写:

1.出示“野、怀、坏”认读,辩读“怀、坏” 2.认识新偏旁;

3.分析结构,利用竖中线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两种情况:左右同宽,左窄右宽;

4.“野”字左右长度的比较,发现“上齐下不齐”的规律; 5.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这首小诗,让人深刻感受到乡下是一个让人着迷和向往的地方。对于长期生活在城里,远离农村,远离自然的孩子们来说,这首小诗在他们的心灵里铺上了一片绿色,打开了童年生活的另一片天地。有人说孩子就

是诗人,在学习这首灵动、快乐的小诗时,孩子们的这种天赋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无需多刻意引导,孩子们的语言就是一句句诗,有的孩子说:“爸爸的背就是大地,孩子就像一朵野菊盛开在大地上。”多诗意!有个孩子在编织故事时这样想象:“蝴蝶在花丛里遇到了最美丽的花,他们结婚了。”多浪漫!有个孩子在放飞愿望时说:“我多希望光着脚丫,到乡下的田埂上走一走。”多自在!这节课上,孩子们的心灵自然生长,童性得以抒发。除了教法上的有效、适切,更重要的是教师俯下身子,与孩子们一起感受快乐,与他们一起游戏,成为孩子们的伙伴,建立起宽松、愉悦、平等的学习氛围,真正让学习成为一件有趣的事儿!】

第五篇:《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乡下孩子(第二课时)赵红梅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观察,启发他们想像,理解诗文内容。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迁移运用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四课——(乡下孩子)生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新的字词,咱们再来认识一下它们: 盛开的故事

小鱼 动听的歌曲

蝴蝶 欢唱的黄鹂

故事 美丽的野菊

野菜 将可以搭配的词用线连起来。齐读 二、学习第一小节

1、谁来读一读课文第一小节?

2、这一小节写的是乡下孩子以前,还是现在呢?从哪个字看出? 理解“曾”就是“曾经,过去”。大家一起说一说:乡下孩子曾是——„„,曾是——„„。

2、引导学生感受妈妈的爱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小时候在妈妈怀里的感觉吗?回忆一下,妈妈抱着你在干什么?(妈妈在轻轻地唱歌,在读儿歌,在逗我笑„„)你在妈妈的怀里干什么?(跟妈妈学说话“爸爸、妈妈”,跟妈妈学说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你在妈妈的引逗下“咯咯咯”地笑着,你“哑哑哑”挥舞着小手,踢蹬着小脚„„)

师:躺在妈妈的怀里,感觉怎么样?谁来读一读第一句? 师:多欢乐的小黄鹂呀!还有谁想读?女生一起读一读!

3、引导学生感受爸爸的爱

小黄鹂稍稍长大些了,它又爬到了爸爸的背上。爸爸会背着乡下孩子干什么呢?学生自由畅想。

师:对呀,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光是多么快乐呀,刚才老师还看到有的小朋友边想边露出了笑脸,多灿烂呀,真象那盛开的野菊,美极了!板书“盛开的野菊”

谁来读读第二小句?

多漂亮的野菊啊!你也来试试!

4、小时候的乡下孩子尽情享受着爸爸妈妈的疼爱,他们多幸福啊!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

三、学习2、3小节

师: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乡下孩子愉快地成长着。他们现在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1、请学生拿出笔,自由练读课文2、3小节,画一画乡下孩子平时做些什么?

2、说一说,相机板书:捉蝴蝶 含草叶 挖野菜 逮小鱼(1)捉蝴蝶

编故事

师:五彩缤纷的野花儿散发出阵阵清香,引来了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它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你们想捉哪一只?(生交流:我想捉„„)怎么捉呢?(学生各支妙招。)

师:让我们一起踮起脚尖儿,轻轻地,轻轻地,猛地一扑,呀!捉住了!小朋友们喜滋滋的,你看着蝴蝶在想什么?

师:哦!乡下孩子也和大家一样,看着蝴蝶,编织着美丽的故事呢!谁来把这句话美美地读一读。(课件展示: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师:乡下孩子多有想像力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2)含草叶

吹歌曲

师:乡下孩子不仅会捉蝴蝶,还有一个绝招,看——出示图片

一般我们听的歌曲都是钢琴呀、竖笛呀、古筝呀等等这些乐器演奏的,你能用草叶吹歌曲吗?你觉得乡下孩子怎么样?

谁把这句话读一读?(课件展示: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3)挖野菜

撑猪肚

师:在乡下,连劳动都充满乐趣呢!(指挂图)瞧,乡下孩子挖了满满一篮子野菜回家了,撑圆了——小猪的肚皮。

师:“撑圆了”说明什么?(看图说说小猪的可爱样:肚子撑得圆鼓鼓的;吃得都快走不动了;饱得不能再饱了„„)

师:乡下孩子把小猪养得肥肥的,你觉得乡下孩子怎么样?(真懂事、真勤劳)师:让咱们一起在朗读中感受一下劳动的乐趣吧!(生齐读“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4)逮小鱼

乐猫咪

师:小猪喂饱了,可别忘了小猫呀!带什么给猫咪呢?

对,小猫最喜欢吃鱼了。小猫看到乡下孩子给它们逮回来的小鱼,会怎么样? 对呀,可把它们乐坏了。

课件出示“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谁来读一读?

师:小猫的欢乐把我们小朋友都带乐了,就让我们一起再快快乐乐地读一读这句话吧!

4、指导有情趣地读背2、3小节

师:(指板书)这些事儿多有趣啊!在这几件事中你特别感兴趣的是哪件事呢?能把那句诗加点动作表演出来吗?

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乡下孩子有趣的生活。咱们一起来演一演吧!师:看了小朋友们的表演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乡下孩子那有趣的生活,能记下来吗?(出示填空,生练习背诵)

5、迁移训练

师:你们知道吗?乡下孩子的生活可丰富多彩了!想想看,他们还会做些什么? 课件出示句式: 割一把青草,喂饱了。

端一盘骨头。

撒几把稻谷。

采一束野花。(1)分四小组分别讨论。(2)交流:

采一束野花:送给亲爱的老师(妈妈、好伙伴、爷爷奶奶); 打扮自己的小辫(房间)编个漂亮的花环„„

割一篮青草:喂饱了可爱的小羊;撑圆了白鹅的肚皮;养肥了漂亮的白兔„„ 撒几把稻谷:乐坏了骄傲的公鸡;逗一逗馋嘴的母鸡„„

(3)小朋友们说得真棒,其实把这几句连起来,就是一段诗了,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四、学习第4小节

师:乡下孩子的生活真是太有趣了!(出示最后一小节)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乡下虽然不像城里有高楼大厦,有闪烁的霓虹灯,但那里有充足的阳光,有广阔的天地。(生齐读第四小节)

师:乡下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无拘无束、幸福愉快地成长着。(生齐读第四节)

五、课文小结

1、小朋友们,读了这首诗,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乡下太令人向往了,节假日的时候,让父母带你们到乡下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一些乡下趣事,下次我们来分享好吗?

六、作业

指导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4、乡下孩子

下载《乡下孩子》教学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下孩子》教学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安排: 课内:描红、写字、朗读、组词、说话。课外: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新社会,农村面貌起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儿童的生活......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4课《乡下孩子》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引导学生观察,启发他们通过想象来理解课文。 3、......

    《乡下孩子》教学反思

    《乡下孩子》教学反思 《乡下孩子》教学反思1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老师们:下午好!在这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里,在这个温馨可爱的教室中,我们汇聚一堂,收获了无限的精彩。聆听了各位老师......

    乡下孩子教学反思

    《乡下孩子》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描写了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游戏、劳动等生活情景,反映了他们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诗歌采用朴实的语言,描写了乡下孩......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验、感受乡下孩......

    《乡下孩子》教学反思

    《乡下孩子》教学反思 《乡下孩子》教学反思1 在教学《乡下孩子》第二课时,着重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一、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现在的孩子十分珍贵,即使生在农......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根据我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在熟读成诵、积累语言的基础上,侧重感悟、体验,开拓视野,发展想象力;在进行第2、3小节教学时......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4、《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执教:张乐艳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三册第四课《乡下孩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