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二美术教案
初二美术教案
前言: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例如线条、形状和色彩等,来进行表现,初二美术上学期教案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抽象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因此,有人把这种艺术表现方法与形式称为“线描方法”。初二美术上学期教案 第一课时
欣赏与评述:
1、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它们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样的感受或意图。初二美术上学期教案
2、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有什么体会? 欣赏画家名作:《蒙娜丽莎》、《自画像》、《宫娥》。教师讲解:初二美术上学期教案
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绘画,逐渐发展了一种借助形体、明暗、色彩、透视等要素来综合造型,以再现可变光线条件下的客观对象的表现方法,这种忽略清晰轮廓而在背景上凸现物象的表现形式,有人称它为“图绘方法”。
达-芬奇典范地运用了他所首创并且十分偏爱的“明暗转移法”,画面色调从明到暗徐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界,而与美丽的五官结构自然融为一体,因而创造出更加符合视觉真实的表现形式。
《宫娥》这幅情节性的室内群像画描绘了真实的西班牙内宫生活场景和历史人物。变幻而统一的光线,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是典型的图绘风格的名作。
伦勃朗非常善于表现集中光线下的人物,他常常让情所独钟的光线滞留在自己历尽沧桑的脸部,以便更加细腻深刻地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欣赏名画家作品:《持太阳伞的女人》、《静物》、《曼陀林和吉它》。教师讲解:
“印象主义”画派着力于光彩、色彩变化的探索,色彩成了他们最主要的艺术表现语汇。由于明暗、色彩的变化都以体面结构为基础,所以“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更热衷于建构坚实的形体结构。而形体结构的分解与组合,则成了“立体主义”的艺术语言。
莫奈所着力表现的不是他夫人和儿子的个性形象,而好像是某个在阳光照耀和微风吹拂下正在花草丛中漫步的年轻女子,他运用光和色的表现语言塑造出一种给人明快视觉愉悦的光彩形象。
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主张按锥、柱、球体来提炼物体的恒定结构,他画的《静物》以凝练的笔法和明确的体面,塑造出比实物更坚实的形体。作为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要求打破传统绘画的视觉一致性,表现自己头脑中重新组构而成的物象。画中的吉它、曼陀林和苹果被不同的颜色分开甚至拆散,又重新被组织在室内外的混合空间之中。第二课时 讨论与研究:
1、你能不能理解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语言具有各自特殊的表现意图和表达方式。
2、你自己比较熟悉或喜欢哪种表现方法与形式。教师讲解:
单独的造型要素只有合乎规律的组合,才能构成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例如可以通过色彩的柔和对比来表现女性的清纯美感,也可以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画家对人物的热情感受。美术作品作为整体的审美对象,都有着自己整体的有机结构,而且其中蕴含着人类对形式美的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欣赏名家作品:《戴帽子的妇人》、《扎辨子的少妇》、《黄红蓝与黑的构图》。为了反对以“逼真”作为评价绘画标准的传统观念,马蒂斯常使用强烈甚至刺眼的对比色,这种颜色组合带有浓厚的主观而自由的倾向,因而被人们称为野兽主义画家。蒙德里安的抽象主义绘画作品利用垂直线、水平线和红、黄、蓝、黑、白等颜色构成的平衡组合,构成作品整体的平衡性和谐,明确而严格的体现出基本要素组合构成的原则。
印象主义画家雷诺阿的这幅肖像画并没有表现外光,只是使用了印象主义的明亮色彩,颜色的对比和过渡非常柔和,使人物形象甚带有古典意味的清纯为亮丽美感。评论与总结:
1、你是否认为造型要素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艺术表现或交流的语言?
2、你是否初步了解了中外美术作品常用的艺术语言?
3、懂得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对你欣赏美术作品有什么帮助?
欣赏名家作品:《自由引导人民》、《樱桃与桃》、《梅花》。
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自由女神和人群的头部处在横竖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场面宏伟的构图组织的井然有序。
大小不等的圆开统一而有变化地组织成面面的主体,衬托它们的是好似圣维克多山山峰起伏的衬布褶纹。
画中梅花的竖枝与横枝靠近画面的横竖黄金分割线,使人在视觉上产生舒适之感。初二美术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现实 多种多样的表现(造型-表现)计划课时:(4课时)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行赏、比较、练习相结合
1、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2、使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
3、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形的认识和分析,4、提高学生对艺术形的欣赏能力。
5、通过对本课的学习,6、使学生认识美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7、从而
8、提高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欣赏能力,9、以及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写实造型、变形造型和抽象造型的区别,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识别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难点:掌握基本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
3、教具、学具准备
4、教具;自制造型要素挂图一张,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若干幅。学生:课本、作业 本、软心铅笔、尺。
5、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活动一:欣赏与评述
1、选择一些作品说明它们真实地再现出哪┚咛宓母霰鸲韵螅?BR>
2、你对这些形象有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一、导入 新课:
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是极其丰富多彩和时时运动变化的,由于艺术来反映现实生活,由于它所选择的对象不同,采用的媒介不同和表现的方式不同,也就会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的侧重于再现客观的真实形象,有的注重表现主观世界的意象与感情。但是再现和表现往往共处于同一作品之中,而不能简单地加以截然划分。
二、新授内容: 欣赏名家作品:《静物》、《雏鸡图》、《小鸡》。教师讲解: 《静物》,霍达按照科学而精确的形式结构与透视规律,借助细腻丰富的色调转换,塑造出质感强烈、若可触摸的逼真静物形象。课本右下图是部分静物的形体结构和透视变形示意图。《雏鸡图》,李迪以精工细笔再现有稚嫩生命的小鸡,那毛茸茸的身体同样带给人真实的触觉感受。
《小鸡》,黄胄的这幅速写,可以使我们看出画家是怎样抓住小鸡的结构与动态的。
三、总结评述:
达-芬奇说过:“画家的心应当像一面镜子,……如实摄进摆在面前所有物体的形象。”历史上,许多美术作品都是以真实地再现生活真实为主要目的。而且不只再现客观对象的外部特征,还要再现对象的精神、性格、气质等内在本质特征,以达到“形神兼备”的程度。活动二:研究与讨论
1、这些绘画作品形象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和表现手段?
2、每一幅作品着重再现对象的什么特征?
一、欣赏:《伊莎贝拉-勃朗像》、《橡树》。
二、教师讲解:
《伊莎贝拉-勃朗像》,鲁本斯极其熟练地运用写实性的油画色彩,不仅准确地再现出人物的美丽形象,而且捕捉到她生动的神态和表情。
从鲁本斯的素描可以看出,画家非常熟悉地掌握了对象的面部结构和形态特征。《橡树》,希施金以高度写实的技巧,真实地再现出无比坚实而挺拔的橡树形象,树林中好像还弥漫着野花的芳香和枯叶的气味。
希施金画的松树的习作,枝叶疏密有致,光影层次丰富,是细腻观察研究自然的记录,也是绘画创作的基础。
三、总结评述:
塑造生动、自然的绘画形象,就要善于观察和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内在结构、明暗以及色彩关系,包括局部结构、特征与整体结构、特征的主次关系,使之达到和谐统一和具有美感。第二课时
实践与体验:
1、尝试临摹一幅素描或色彩作品或者它的局部。
2、尝试进行线描或黑白静物或者景物的写生练习。
一、导入 新课:
大千世界的各种物象形体,首先是被我们的眼睛感受到的,对视觉形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会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审美信息和多种知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新授内容:
艺术形:表达思想观念、富于审美价值。
提问:分别举出生活中的自然形、人工形和艺术形的物象。
形还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分类,如材料上分,有纸材料造型、木材料造型、金属材料造型、石质材料造型等。
(以问答形式讨论欣赏作品,再作总结)板书:造型要素:
造型要素主要有点、线、面、体块与空间、光与色、质地等。在艺术造型中,如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要素,将使作品更具魅力。因此,我们必须认识了解造型要素及其功能。
(结合造型要素范图讲解)
点:最小的视觉单位。包括各种不同形状的点,能成为注意中心确定结构以及组成体面。我们看到运用点的组织,产生疏密有致的变化,富有节奏感。
线:可看作点运动的痕迹,有方向和运动感,可以表达情感,限定形状,表现质地和描绘阴影(讲解挂图)面:由长度和宽度构成的平面形,面的形成有三种方式:线的包围、分割和表面色、质的变化。面可以分为几何形和自由形两大类(讲解挂图)。
体块与空间:体块即长度、深度三维空间的占有形式,或者说是由长度、宽度和深度构成的主体形。空间指物体间的远近层次关系和包容关系。(如雕塑)具有实在的体积和空间,而绘画艺术,则是在平面上创造体块与空间的幻觉。如《长城》一画,就是在平面上通过平俯视构图,运用了大-小的透视缩形规律,以及近实远虚的视觉规律,加上光与色的烘托渲染,画面气势磅礴,使我们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和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光与色:有光才有色,视觉世界是由光显示出来的。色彩的正确表现能使画面获得真实感。不同倾向的色彩还能给予我们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引起情绪的变化,如红色能给人以温暖、刺激的感受,蓝色则可能给人以冷、宁静的感受。质地:指物体表面的解觉性或这种质地的视觉表现。
对课本作品进行比较,展开愉快的教学双边活动:
1、对不同线条形式特点分门别类,进行求同与反差比较:
2、针对一幅学生最感兴趣的重点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体验艺术的情感,领悟其深层的内涵:
3、引导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发现问题、质疑问难,探讨作品的形式美和艺术特色:
4、通过启发性、可比性欣赏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在比较欣赏中去形成对线条形式美的新认识,提高审美趣味。印象派画家凡高的作品:线条包含着作者对生命强烈的热爱,充满火一般的热情和探索精神。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兰亭序》:用笔使转交递、点画映带、波谲云诡、变化无穷。创造了书法艺术史上的神品。
三、评价与总结:
我们认识造型的基本要素,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形象,认识艺术家取自自然之法则,创造出的瑰丽艺术世界。
1、谈谈自己在临摹或写生中把握对象形象的体会和心得。
2、师生共同对作业 和练习的情况进行评论和总结。
四、布置下一课时内容:
我们下节课将进入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世界。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知,二、导入 新课
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来之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复制。“艺术源于生活。但不等不生活。”在从事美术创作时,艺术家会根据特定表现目的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美术表现形式。活动一:欣赏与评述
欣赏名家作品:《婴儿最初的爱抚》、《面包》、《少女》、《自画像》。
1、你能感受到这些作品所表现的不同感情吗?请加以比较和描述。
2、这些以表现情感为主的作品有没有再现的性质?二者之中,哪种特点更为突出? 《婴儿最初的爱抚》,作品以细致的笔法与温和的色调恰当地表现出细腻的母爱和温柔的母子亲情。《婴儿最初的爱抚》,饥饿的孩子要面包吃的哭声撕裂着母亲痛苦的心,粗犷的笔法勾画的背景表现出感人肺腑的感情。《面包》,以大胆而夸张的笔法刻画人物恐怖的眼神和绝望的姿势,表现出小女孩同时也是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恐惧。
《自画像》,阴冷的色彩和旋转的笔触深刻地表现出一个生活遭受困苦,精神备受折磨的画家的独特个性。活动二:研究与讨论
1、你能体会和理解这些作品的造型和色彩是怎样表现情感或情绪吗?
2、表现主观情感能否不借助再现的形式?抽象的作品可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心绪?
欣赏名家作品:《大刀门神》、《哭泣的女人》、《发怒的风景》、《查灵歌斯大桥》。《大刀门神》,红面的武将手握大刀,配上具有表现和象征性质的色彩,显得极为威严、红火,充分表现出镇宅驱魔的力量。《哭泣的女人》,毕加索以极度主观变形的形象,黄与紫、玫瑰与黑等不和谐的色彩对比,鲜明地表现出所要发泄的悲哀心情。《发怒的风景》,风景变成了发怒的人脸,属于“国际表现主义”的阿佩尔以热情的线条和色彩,表现了带稚气的疯狂情绪。
《查灵歌斯大桥》,色彩在野兽派画家德朗的画中成了表现情感的主要手段,对色彩结构的重视使其作品具有一种激荡热情的力量。
三、总结评述
美术再现生活真实和表现主观情感需要借助各种艺术形式和表达语言,除去形体结构、明暗结构的把握以外,色彩结构的设计与运用在塑造形象与表达情感、意蕴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课时
实践与体验:
1、尝试运用具象或抽象形式和鲜明、强烈的色彩去表现热情、欢快的情绪。
2、尝试运用具象或抽象形式和沉静、和谐的色彩去表现宁静、平和的气氛。
一、导入 新课:
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来之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复制。“艺术源于生活。但不等不生活。”在从事美术创作时,艺术家会根据特定表现目的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美术表现形式。
二、新授内容 表现形式的分类
就表现形式的明显特点而言,分成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两种基本形式。具象造型与抽象造型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客观的现实形象,而后者中我们则不能看出任何客观的现实形象(结合教材范图讲解)。具象造型又可分为写实造型和变形造型。写实造型指忠实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真实面目的造型,或者说,在这种造型中,客观物象基本上按我们日常所见的样子被反映出来。变形造型则是运用夸张、省略等方法,表现人对事物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尽管变形造型反映的对象与我们日常所见不同,但我们仍可认出它们。变形造型即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式,层次十分丰富,既可偏于写实造型,又可偏于抽象造型。
抽象造型在古代艺术中就已出现,而现代抽象则主要通过抽象的线、形、色的不同组合表达人的主观情感。
欣赏课本作品:《色彩的构图》、《绿衣女人》、《黄昏》。教师讲解;
《色彩的构图》,在兼有理性和感性划分的条块中,布满由淡紫到淡黄的高明度柔和色彩,蒙德里安用其表现一种平衡而有变化的和谐。
《绿衣女人》,表现主义画家注重色彩的灵性,马凯的画中那纯净的色彩闪烁着柔光,显示出一种超然平和的气氛,带给人们一种赏心悦目的心情。
《黄昏》浓云的阴影罩住了大地,阳光在远处辉闪,一种戏剧性的色彩使画面充满原始艺术似的奇妙感染力。
三、评价与总结
1、谈谈自己尝试通过绘画作业 表现某种情感或心境的体会和心得。
2、师生共同对作业 和实践过程进行评论和总结。初二美术教案
第三单元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设计-应用)计划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 :
(1)情感:通过对常见生活用品的欣赏评述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 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知识:学会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欣赏、分析、评述生活用品的设计,掌握 实用和美观有机结合的设计原则。
(3)能力:能自觉地以艺术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常见的生活用品,并用恰当的 语言进行评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活用品实物数件。课堂教学: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课件展示几组质地不同(不锈钢、塑料、再生纸、陶瓷),造型不一的餐具。游戏规则:同学都是采购员,根据特定的对象,选择合适的餐具并说出理由。
二、欣赏评述
(课件展示几组生活用品,引导学生欣赏,师生共同分析)1.果盘:枝条交缠,鸡冠花纹,构图大方简洁,红、蓝、白三色搭配古朴典雅,放置水果时,与水果的鲜艳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枝、叶、花、果实在内容上形成一种统一的美感,是平面和立体的结合。2.坐椅:
A.木椅:金字塔的造型给人稳固、安全的感觉,使人可以放心的坐下休息,原始的木纹和色彩缤纷的椅垫形成对比,似乎暗示了现代人与大自然的融合。
B.折椅:铝合金的椅架,造型简洁大方,可以折叠打包,携带方便。帆布面料比较耐磨,深蓝的色彩又较耐脏,真不失为现代人旅游的好伙伴。
C.椅子一组:单纯的颜色,简洁的造型,给人舒适的感觉,看到了就忍不住想坐一坐。同时,不用时要尽可能节省空间的问题设计者也为你想到了,看,几把椅子叠在一起形成的新的立体构成造型,像一座抽象的现代雕塑,不也觉得很美吗?
三、合作交流
(一)想一想、谈一谈
1.购买某种生活用品时你应如何进行选择? 2.生活用品的设计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3.通常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分析、评述一件生活用品?(课件逐一展示问题,分别请同学发言)
(二)看一看、比一比 手机:(分组训练,相互讲解)
A款:外形方正规整,蓝色的屏幕和银色的机壳形成色彩的差异,喜欢它的人应该是工作严谨,一丝不苟的人。
B款:精致小巧的外形,机盖上镶嵌着璀璨的宝石,更显得高雅尊贵,是很多女士的掌中爱物。
C款:流线外形和金属质感,传达出独特的信息,机盖合起后呈简洁的弧形造型,活泼的式样加上多种富有青春气息的色彩,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拿在手中,置于衣袋,都会使人感到很舒适。(录音讲解,学生对照。)
(三)写一写、讲一讲
设计艺术是为生活创造的艺术,为了使人们生活环境和使用的物品既实用又美观,需要预先进行设计,寻求最合理的形式,同时又是美观的,符合生产制作要求的形式.现代设计可以分成建筑艺术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几大领域。设计形式是由其用途决定的,也就是功能决定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该注意分析、认识你所接触到的器物及环境,提高对设计艺术的认识,也会发现需要改进的设计。
工业产品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处处都要接触到,为人们提供方便。工业产品的功能是首要的,同时又应该符合生产的要求,功能的合理也是构成美的重要条件,应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
请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生活用品,根据自己的感受在纸上用几句话写出这件生活用品的设计好在哪里?你对于这件生活用品的设计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
二、导入 新课
室内环境装饰的种类是多样的,除去绘画之外,还可以用多种材料和不同的技术制作,重要的是要发挥想象力,充分利用材料的特点,形成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不仅好看,而且还要有意味。同学们可以尝试着去做一件。小组交流。
三、新授内容
1、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
在一万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制陶技术,最初的造型样式,主要是为了满足于实际使用的要求,之后便开始了以功能为主要目的,同时又有结合形式美观的或特定功能的设计,并且越来越丰富。(欣赏教材图片)
请勇于展示的同学上讲台展示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并谈谈自己的欣赏感受。试一试、摆一摆,并尝试自己进行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
2、设计产品的鉴别与选择。从几把形式结构完全不同椅子,可以看到不同的用途,对椅子的造型样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欣赏课本上的门把手图片,激发自己尝试进行室内装饰品设计的愿望。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注意过各种门的把手,其中有房门把手、窗户把手、车门把手、柜门把手等,造型各不相同,在把握的时候触觉感受也不尽相同,甚至用力的程度也不一样。门把手也有功能和形式关系,下面可以试着分析这几种门把手的特点。
通过我们对这些门把手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门把手具有不同的适用功能和不同的造型材质美感,你能辨别它们各自适合安装在哪里吗?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出你最喜欢的把手。
四、课外拓展
课件展示几组日常生活用品,在学生浏览欣赏的过程中提出要求:
1.在平常能针对各种常见生活用品的设计,分析其优缺点,提出改进的建议。2.在父母、亲友购买生活用品时,能运用所学知识,为他们提供合理的建议
第二篇:初二美术教案
初二美术教案(人教)第一单元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
计划课时2课时 备课人:周 珂
前言: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例如线条、形状和色彩等,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抽象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因此,有人把这种艺术表现方法与形式称为“线描方法”。第一课时 欣赏与评述:
1、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它们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样的感受或意图。
2、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有什么体会?
欣赏画家名作:《蒙娜丽莎》、《自画像》、《宫娥》。教师讲解:
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绘画,逐渐发展了一种借助形体、明暗、色彩、透视等要素来综合造型,以再现可变光线条件下的客观对象的表现方法,这种忽略清晰轮廓而在背景上凸现物象的表现形式,有人称它为“图绘方法”。
达-芬奇典范地运用了他所首创并且十分偏爱的“明暗转移法”,画面色调从明到暗徐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界,而与美丽的五官结构自然融为一体,因而创造出更加符合视觉真实的表现形式。
《宫娥》这幅情节性的室内群像画描绘了真实的西班牙内宫生活场景和历史人物。变幻而统一的光线,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是典型的图绘风格的名作。
伦勃朗非常善于表现集中光线下的人物,他常常让情所独钟的光线滞留在自己历尽沧桑的脸部,以便更加细腻深刻地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欣赏名画家作品:《持太阳伞的女人》、《静物》、《曼陀林和吉它》。教师讲解:
“印象主义”画派着力于光彩、色彩变化的探索,色彩成了他们最主要的艺术表现语汇。由于明暗、色彩的变化都以体面结构为基础,所以“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更热衷于建构坚实的形体结构。而形体结构的分解与组合,则成了“立体主义”的艺术语言。
莫奈所着力表现的不是他夫人和儿子的个性形象,而好像是某个在阳光照耀和微风吹拂下正在花草丛中漫步的年轻女子,他运用光和色的表现语言塑造出一种给人明快视觉愉悦的光彩形象。
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主张按锥、柱、球体来提炼物体的恒定结构,他画的《静物》以凝练的笔法和明确的体面,塑造出比实物更坚实的形体。
作为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要求打破传统绘画的视觉一致性,表现自己头脑中重新组构而成的物象。画中的吉它、曼陀林和苹果被不同的颜色分开甚至拆散,又重新被组织在室内外的混合空间之中。
第二课时 讨论与研究:
1、你能不能理解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语言具有各自特殊的表现意图和表达方式。
2、你自己比较熟悉或喜欢哪种表现方法与形式。教师讲解:
单独的造型要素只有合乎规律的组合,才能构成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例如可以通过色彩的柔和对比来表现女性的清纯美感,也可以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画家对人物的热情感受。美术作品作为整体的审美对象,都有着自己整体的有机结构,而且其中蕴含着人类对形式美的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欣赏名家作品:《戴帽子的妇人》、《扎辨子的少妇》、《黄红蓝与黑的构图》。
为了反对以“逼真”作为评价绘画标准的传统观念,马蒂斯常使用强烈甚至刺眼的对比色,这种颜色组合带有浓厚的主观而自由的倾向,因而被人们称为野兽主义画家。
蒙德里安的抽象主义绘画作品利用垂直线、水平线和红、黄、蓝、黑、白等颜色构成的平衡组合,构成作品整体的平衡性和谐,明确而严格的体现出基本要素组合构成的原则。印象主义画家雷诺阿的这幅肖像画并没有表现外光,只是使用了印象主义的明亮色彩,颜色的对比和过渡非常柔和,使人物形象甚带有古典意味的清纯为亮丽美感。评论与总结:
1、你是否认为造型要素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艺术表现或交流的语言?
2、你是否初步了解了中外美术作品常用的艺术语言?
3、懂得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对你欣赏美术作品有什么帮助?
欣赏名家作品:《自由引导人民》、《樱桃与桃》、《梅花》。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自由女神和人群的头部处在横竖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场面宏伟的构图组织的井然有序。
大小不等的圆开统一而有变化地组织成面面的主体,衬托它们的是好似圣维克多山山峰起伏的衬布褶纹。
画中梅花的竖枝与横枝靠近画面的横竖黄金分割线,使人在视觉上产生舒适之感。
初二美术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现实 多种多样的表现(造型-表现)计划课时:(4课时)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行赏、比较、练习相结合
1、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2、使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
3、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形的认识和分析,4、提高学生对艺术形的欣赏能力。
5、通过对本课的学习,6、使学生认识美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7、从而
8、提高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欣赏能力,9、以及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写实造型、变形造型和抽象造型的区别,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识别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难点:掌握基本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
3、教具、学具准备
4、教具;自制造型要素挂图一张,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若干幅。学生:课本、作业本、软心铅笔、尺。
5、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活动一:欣赏与评述
1、选择一些作品说明它们真实地再现出哪些具体的个别对象?
2、你对这些形象有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一、导入新课:
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是极其丰富多彩和时时运动变化的,由于艺术来反映现实生活,由于它所选择的对象不同,采用的媒介不同和表现的方式不同,也就会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的侧重于再现客观的真实形象,有的注重表现主观世界的意象与感情。但是再现和表现往往共处于同一作品之中,而不能简单地加以截然划分。
二、新授内容:
欣赏名家作品:《静物》、《雏鸡图》、《小鸡》。教师讲解:
《静物》,霍达按照科学而精确的形式结构与透视规律,借助细腻丰富的色调转换,塑造出质感强烈、若可触摸的逼真静物形象。课本右下图是部分静物的形体结构和透视变形示意图。
《雏鸡图》,李迪以精工细笔再现有稚嫩生命的小鸡,那毛茸茸的身体同样带给人真实的触觉感受。
《小鸡》,黄胄的这幅速写,可以使我们看出画家是怎样抓住小鸡的结构与动态的。
三、总结评述:
达-芬奇说过:“画家的心应当像一面镜子,……如实摄进摆在面前所有物体的形象。”历史上,许多美术作品都是以真实地再现生活真实为主要目的。而且不只再现客观对象的外部特征,还要再现对象的精神、性格、气质等内在本质特征,以达到“形神兼备”的程度。活动二:研究与讨论
1、这些绘画作品形象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和表现手段?
2、每一幅作品着重再现对象的什么特征?
一、欣赏:《伊莎贝拉-勃朗像》、《橡树》。
二、教师讲解:
《伊莎贝拉-勃朗像》,鲁本斯极其熟练地运用写实性的油画色彩,不仅准确地再现出人物的美丽形象,而且捕捉到她生动的神态和表情。
从鲁本斯的素描可以看出,画家非常熟悉地掌握了对象的面部结构和形态特征。
《橡树》,希施金以高度写实的技巧,真实地再现出无比坚实而挺拔的橡树形象,树林中好像还弥漫着野花的芳香和枯叶的气味。
希施金画的松树的习作,枝叶疏密有致,光影层次丰富,是细腻观察研究自然的记录,也是绘画创作的基础。
三、总结评述:
塑造生动、自然的绘画形象,就要善于观察和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内在结构、明暗以及色彩关系,包括局部结构、特征与整体结构、特征的主次关系,使之达到和谐统一和具有美感。
第二课时 实践与体验:
1、尝试临摹一幅素描或色彩作品或者它的局部。
2、尝试进行线描或黑白静物或者景物的写生练习。
一、导入新课: 大千世界的各种物象形体,首先是被我们的眼睛感受到的,对视觉形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会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审美信息和多种知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新授内容:
艺术形:表达思想观念、富于审美价值。
提问:分别举出生活中的自然形、人工形和艺术形的物象。形还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分类,如材料上分,有纸材料造型、木材料造型、金属材料造型、石质材料造型等。(以问答形式讨论欣赏作品,再作总结)板书:造型要素:
造型要素主要有点、线、面、体块与空间、光与色、质地等。在艺术造型中,如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要素,将使作品更具魅力。因此,我们必须认识了解造型要素及其功能。(结合造型要素范图讲解)
点:最小的视觉单位。包括各种不同形状的点,能成为注意中心确定结构以及组成体面。我们看到运用点的组织,产生疏密有致的变化,富有节奏感。
线:可看作点运动的痕迹,有方向和运动感,可以表达情感,限定形状,表现质地和描绘阴影(讲解挂图)
面:由长度和宽度构成的平面形,面的形成有三种方式:线的包围、分割和表面色、质的变化。面可以分为几何形和自由形两大类(讲解挂图)。体块与空间:体块即长度、深度三维空间的占有形式,或者说是由长度、宽度和深度构成的主体形。空间指物体间的远近层次关系和包容关系。(如雕塑)具有实在的体积和空间,而绘画艺术,则是在平面上创造体块与空间的幻觉。如《长城》一画,就是在平面上通过平俯视构图,运用了大-小的透视缩形规律,以及近实远虚的视觉规律,加上光与色的烘托渲染,画面气势磅礴,使我们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和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光与色:有光才有色,视觉世界是由光显示出来的。色彩的正确表现能使画面获得真实感。不同倾向的色彩还能给予我们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引起情绪的变化,如红色能给人以温暖、刺激的感受,蓝色则可能给人以冷、宁静的感受。质地:指物体表面的解觉性或这种质地的视觉表现。对课本作品进行比较,展开愉快的教学双边活动:
1、对不同线条形式特点分门别类,进行求同与反差比较:
2、针对一幅学生最感兴趣的重点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体验艺术的情感,领悟其深层的内涵:
3、引导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发现问题、质疑问难,探讨作品的形式美和艺术特色:
4、通过启发性、可比性欣赏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在比较欣赏中去形成对线条形式美的新认识,提高审美趣味。印象派画家凡高的作品:线条包含着作者对生命强烈的热爱,充满火一般的热情和探索精神。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兰亭序》:用笔使转交递、点画映带、波谲云诡、变化无穷。创造了书法艺术史上的神品。
三、评价与总结:
我们认识造型的基本要素,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形象,认识艺术家取自自然之法则,创造出的瑰丽艺术世界。
1、谈谈自己在临摹或写生中把握对象形象的体会和心得。
2、师生共同对作业和练习的情况进行评论和总结。
四、布置下一课时内容:
我们下节课将进入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世界。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知,二、导入新课
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来之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复制。“艺术源于生活。但不等不生活。”在从事美术创作时,艺术家会根据特定表现目的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美术表现形式。活动一:欣赏与评述
欣赏名家作品:《婴儿最初的爱抚》、《面包》、《少女》、《自画像》。
1、你能感受到这些作品所表现的不同感情吗?请加以比较和描述。
2、这些以表现情感为主的作品有没有再现的性质?二者之中,哪种特点更为突出?
《婴儿最初的爱抚》,作品以细致的笔法与温和的色调恰当地表现出细腻的母爱和温柔的母子亲情。
《婴儿最初的爱抚》,饥饿的孩子要面包吃的哭声撕裂着母亲痛苦的心,粗犷的笔法勾画的背景表现出感人肺腑的感情。《面包》,以大胆而夸张的笔法刻画人物恐怖的眼神和绝望的姿势,表现出小女孩同时也是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恐惧。《自画像》,阴冷的色彩和旋转的笔触深刻地表现出一个生活遭受困苦,精神备受折磨的画家的独特个性。活动二:研究与讨论
1、你能体会和理解这些作品的造型和色彩是怎样表现情感或情绪吗?
2、表现主观情感能否不借助再现的形式?抽象的作品可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心绪?
欣赏名家作品:《大刀门神》、《哭泣的女人》、《发怒的风景》、《查灵歌斯大桥》。
《大刀门神》,红面的武将手握大刀,配上具有表现和象征性质的色彩,显得极为威严、红火,充分表现出镇宅驱魔的力量。
《哭泣的女人》,毕加索以极度主观变形的形象,黄与紫、玫瑰与黑等不和谐的色彩对比,鲜明地表现出所要发泄的悲哀心情。
《发怒的风景》,风景变成了发怒的人脸,属于“国际表现主义”的阿佩尔以热情的线条和色彩,表现了带稚气的疯狂情绪。
《查灵歌斯大桥》,色彩在野兽派画家德朗的画中成了表现情感的主要手段,对色彩结构的重视使其作品具有一种激荡热情的力量。
三、总结评述
美术再现生活真实和表现主观情感需要借助各种艺术形式和表达语言,除去形体结构、明暗结构的把握以外,色彩结构的设计与运用在塑造形象与表达情感、意蕴上有着重要的作用。第四课时 实践与体验:
1、尝试运用具象或抽象形式和鲜明、强烈的色彩去表现热情、欢快的情绪。
2、尝试运用具象或抽象形式和沉静、和谐的色彩去表现宁静、平和的气氛。
一、导入新课:
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来之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复制。“艺术源于生活。但不等不生活。”在从事美术创作时,艺术家会根据特定表现目的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美术表现形式。
二、新授内容 表现形式的分类
就表现形式的明显特点而言,分成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两种基本形式。具象造型与抽象造型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客观的现实形象,而后者中我们则不能看出任何客观的现实形象(结合教材范图讲解)。
具象造型又可分为写实造型和变形造型。写实造型指忠实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真实面目的造型,或者说,在这种造型中,客观物象基本上按我们日常所见的样子被反映出来。变形造型则是运用夸张、省略等方法,表现人对事物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尽管变形造型反映的对象与我们日常所见不同,但我们仍可认出它们。变形造型即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式,层次十分丰富,既可偏于写实造型,又可偏于抽象造型。
抽象造型在古代艺术中就已出现,而现代抽象则主要通过抽象的线、形、色的不同组合表达人的主观情感。欣赏课本作品:《色彩的构图》、《绿衣女人》、《黄昏》。教师讲解;
《色彩的构图》,在兼有理性和感性划分的条块中,布满由淡紫到淡黄的高明度柔和色彩,蒙德里安用其表现一种平衡而有变化的和谐。
《绿衣女人》,表现主义画家注重色彩的灵性,马凯的画中那纯净的色彩闪烁着柔光,显示出一种超然平和的气氛,带给人们一种赏心悦目的心情。
《黄昏》浓云的阴影罩住了大地,阳光在远处辉闪,一种戏剧性的色彩使画面充满原始艺术似的奇妙感染力。
三、评价与总结
1、谈谈自己尝试通过绘画作业表现某种情感或心境的体会和心得。
2、师生共同对作业和实践过程进行评论和总结。初二美术教案
第三单元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设计-应用)
计划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
(1)情感:通过对常见生活用品的欣赏评述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 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知识:学会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欣赏、分析、评述生活用品的设计,掌握
实用和美观有机结合的设计原则。(3)能力:能自觉地以艺术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常见的生活用品,并用恰当的 语言进行评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活用品实物数件。课堂教学: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课件展示几组质地不同(不锈钢、塑料、再生纸、陶瓷),造型不一的餐具。游戏规则:同学都是采购员,根据特定的对象,选择合适的餐具并说出理由。
二、欣赏评述
(课件展示几组生活用品,引导学生欣赏,师生共同分析)1.果盘:枝条交缠,鸡冠花纹,构图大方简洁,红、蓝、白三色搭配古朴典雅,放置水果时,与水果的鲜艳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枝、叶、花、果实在内容上形成一种统一的美感,是平面和立体的结合。2.坐椅:
A.木椅:金字塔的造型给人稳固、安全的感觉,使人可以放心的坐下休息,原始的木纹和色彩缤纷的椅垫形成对比,似乎暗示了现代人与大自然的融合。
B.折椅:铝合金的椅架,造型简洁大方,可以折叠打包,携带方便。帆布面料比较耐磨,深蓝的色彩又较耐脏,真不失为现代人旅游的好伙伴。C.椅子一组:单纯的颜色,简洁的造型,给人舒适的感觉,看到了就忍不住想坐一坐。同时,不用时要尽可能节省空间的问题设计者也为你想到了,看,几把椅子叠在一起形成的新的立体构成造型,像一座抽象的现代雕塑,不也觉得很美吗?
三、合作交流
(一)想一想、谈一谈
1.购买某种生活用品时你应如何进行选择? 2.生活用品的设计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3.通常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分析、评述一件生活用品?(课件逐一展示问题,分别请同学发言)
(二)看一看、比一比 手机:(分组训练,相互讲解)
A款:外形方正规整,蓝色的屏幕和银色的机壳形成色彩的差异,喜欢它的人应该是工作严谨,一丝不苟的人。B款:精致小巧的外形,机盖上镶嵌着璀璨的宝石,更显得高雅尊贵,是很多女士的掌中爱物。
C款:流线外形和金属质感,传达出独特的信息,机盖合起后呈简洁的弧形造型,活泼的式样加上多种富有青春气息的色彩,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拿在手中,置于衣袋,都会使人感到很舒适。(录音讲解,学生对照。)
(三)写一写、讲一讲 设计艺术是为生活创造的艺术,为了使人们生活环境和使用的物品既实用又美观,需要预先进行设计,寻求最合理的形式,同时又是美观的,符合生产制作要求的形式.现代设计可以分成建筑艺术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几大领域。设计形式是由其用途决定的,也就是功能决定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该注意分析、认识你所接触到的器物及环境,提高对设计艺术的认识,也会发现需要改进的设计。
工业产品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处处都要接触到,为人们提供方便。工业产品的功能是首要的,同时又应该符合生产的要求,功能的合理也是构成美的重要条件,应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
请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生活用品,根据自己的感受在纸上用几句话写出这件生活用品的设计好在哪里?你对于这件生活用品的设计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
二、导入新课
室内环境装饰的种类是多样的,除去绘画之外,还可以用多种材料和不同的技术制作,重要的是要发挥想象力,充分利用材料的特点,形成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不仅好看,而且还要有意味。同学们可以尝试着去做一件。小组交流。
三、新授内容
1、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
在一万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制陶技术,最初的造型样式,主要是为了满足于实际使用的要求,之后便开始了以功能为主要目的,同时又有结合形式美观的或特定功能的设计,并且越来越丰富。(欣赏教材图片)
请勇于展示的同学上讲台展示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并谈谈自己的欣赏感受。
试一试、摆一摆,并尝试自己进行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
2、设计产品的鉴别与选择。从几把形式结构完全不同椅子,可以看到不同的用途,对椅子的造型样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欣赏课本上的门把手图片,激发自己尝试进行室内装饰品设计的愿望。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注意过各种门的把手,其中有房门把手、窗户把手、车门把手、柜门把手等,造型各不相同,在把握的时候触觉感受也不尽相同,甚至用力的程度也不一样。门把手也有功能和形式关系,下面可以试着分析这几种门把手的特点。通过我们对这些门把手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门把手具有不同的适用功能和不同的造型材质美感,你能辨别它们各自适合安装在哪里吗?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出你最喜欢的把手。
四、课外拓展
课件展示几组日常生活用品,在学生浏览欣赏的过程中提出要求:
1.在平常能针对各种常见生活用品的设计,分析其优缺点,提出改进的建议。
2.在父母、亲友购买生活用品时,能运用所学知识,为他们提供合理的建议。
第三篇:初二美术教案
初二美术教案
中国画------山水(2课时)第1 课时:树木画法 课 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与练习相结合。教学目的
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为以后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树木的结构和中国画画树的特有的表现手法。难点:树木的穿枝插叶。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
中国画山水画二至三幅。树木结构图一幅。
树枝、树叶分类挂图各一幅。
学具:国画工具-——笔、墨、纸、砚。教学步骤 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出写意山水画二至三幅。1导言:
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并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十分珍爱并发扬光大。
2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3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鹿角法:
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蟹爪法:
枝条下屈,如蟹爪。(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4树叶的画法: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勾法。点染法:
(1)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2)梅花点与鼠足点: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形状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错排列而成。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
(3)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
(4)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
(5)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要注意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6)双勾法:
(7)双勾法,就是用勾线的方法画树叶。其组织排列规律也与点染法相似。根据树叶的形状特征,(8)采用象征形的。如:三角形、圆形、菱形等。也可采用写实形的,如实的勾勒描绘树叶的形状(9)如梧桐叶、槐叶、棕叶等。
(10)采用双勾法,可以使丛林有变化,防止画面的单调和沉闷感。(介绍树叶画法时,除挂图外,还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办法,以加深学生的理解。)(11)作画步骤:
(12)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13)画主干。
(14)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15)(2)画枝干。
(16)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
(17)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18)点叶。
(19)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20)画完后,还可在后面添加丛树和远树。(21)作业要求
(22)临摹一棵树或多棵树。
(23)要求线条流畅,墨色有浓淡变化,以体现前后关系。(24)第二课时: 山水画法(25)课 型:综合课
(26)教学方法:讲解、启发、示范与创作练习相结合。(27)教学目的
(28)通过创作山水画,提高学生的绘画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29)用绘画的表现 形式,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平时从多种传播媒介接受和贮存的视觉审美信息和各种知识,创作一幅山水画。
(30)教学重点和难点
(31)重点:山水画的创作步骤。(32)难点:勾、皴、染、点的运用。(33)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34)教具:几种山石的皴法挂图一幅。(35)山水画创作步骤图一幅。
(36)学具:国画工具-------笔、墨、纸、砚。(37)教学步骤
(38)导言: 山水是离不开树、山、石的。上堂课我们已学过树木画法,本堂课我们将学习山石画法,并结合上堂课学的知识,创作一幅山水画。画山先画石,那么我们就从画古一讲起。
(39)石头的画法: 古人画石起手有:石分三面“之说。(边讲边示范)所谓”三面“无非是说,画石开始勾勒轮廓,就要分出它的阴阳向背,凹深凸浅的基本形态,即石头的体积感。(示范画石,要画群石。石的穿插在于大小高低,聚散得宜。)
(40)介绍几种山石的皴法。(将几种山石和皴法的挂图挂出讲解)(41)斧劈皴: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这种皴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作画时,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而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皴纹,再用淡墨渲染。
(42)折带皴: 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画出的墨线如“折带”,故以名之。
(43)荷叶皴: 皴笔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形如荷叶的筋脉,故名。(44)创作步骤
(45)构思、构图。以平时见过的山水风景(影视、画页等都可以)大胆构思,运用学得的画尖技法和皴法,加以变通和发挥,创作一幅全新的山水画。(46)勾线:(在上幅石头示范画的上面加山、作主体。)凡能用线概括的地方,要分出主次先后。用重墨(相对于整体来看)线尽量明确、肯定地勾出来。遇到有部分败笔也不要怕,不要中途怯场退却,要一直把整体画面的线都勾完后,再根据整体进行调整。
(47)皴擦:皴擦要在大的线的骨架基础之上加以补充,以进一步表现山石的脉络、转折,使画面逐步丰富起来。“皴”和“擦“是一个意思,只是笔触的大小与轻重略有差别。
(48)点染:在勾、皴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不同笔法的点加以充实、丰富,逐渐形成画面的整体效果。染,放在最后进行。染,是以水分较多的笔触去画,但不可大面积地瞎涂。当留出的空白,要留出来,不可统统堵死。(49)作业要求
(50)作业用纸,最好用生宣纸或毛边纸。
(51)提倡自己运用“勾、皴、染、点”的画法去变通表现,创作一幅山水画。(不定题)
诗意画(1课时)课 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创作练习相结合。教学目的
在学习花鸟画和山水画的基础上,运用笔、墨来表现生活和意境的情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通过诗意画的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诗意画的创作步骤。难点:画面意境的处理。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准备2~3幅诗意画和数幅学生作品。国画工具:笔、墨、纸、砚、国画颜料。选择一首或一两句可入画的诗。教学步骤
课前,将几幅诗意画和学生作品悬挂在教室里。
导言:根据墙上所挂的几幅作品,介绍什么是诗意画?诗意画的特点以及学习画诗意画的意义,然后转入新课。
作品欣赏:转入新课后,引导学生欣赏诗意画2~3幅,使学生懂得作诗意画如何立意、构图,以及笔墨的处理,为完成一幅诗意画创作作准备。作品欣赏之一: 著名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画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画面采用直构图,以体现山的宏伟气势、山树森茂、重重叠叠,几道瀑布飞泻而下,打破了画面的沉静;那道道弯弯的泉水,不仅穿透发画面的直构图,使画面生动多姿,更使人如临一个理想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王国。
作品欣赏之二:
李可染先生画的《秋风吹下红雨来》,这只是他众多的牧牛图中的一幅。漫天飞扬的红叶,概括出整个秋天的景色,一个牧童悠然骑在牛背上,牛用一块重墨,使主体突出。这虽然表现的是普通的农家生活,但在画家的笔下,却满是诗情画意,充分体现了画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真挚感情。
设问:
老师选择一首诗或一两句诗,进行赏析,然后让学生谈感受,理解诗意,老师最后作总结,并根据学生的思路,画一幅诗意画的的创作步骤图。参考资料: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王维《山居秋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画步骤:
立意、②构图、③勾线、④着色、⑤调整、⑥题诗、⑦盖章。
老师先只写几个序号,待示范和讲解完后,让学生作答,以加深印象,再把字补上。学生作业 以一首诗或一两句诗为题作画,教师行间辅导,及时发现好的作业,给予表扬,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作业要求
本课以强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不必过多强调技法、技巧,凡是有新意的作品,均以肯定。要求学生完成一幅诗意画创作。
写生色彩(1课时)课 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欣赏、指导学生进行调色练习。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写生色彩的基础知识,提高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色彩的能力。通过调色练习,使学生掌握色彩的明、暗、冷、暖的表现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写生色彩的一般规律。
单件物体的明暗、冷暖色彩的表现方法。静物画中的色调。
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
难点:对写生色彩中条件色的认识与分析。教具与学具
教具:表现物体明暗、冷暖的色彩挂图。适量的静物、衬布。学具:水彩画工具(毛笔、颜料、调色盘、盛水瓶)、课本和作业本。教学步骤
写生色彩是从写生出发,研究物象的固有色与条件色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其变化规律。
固有色———物体本身的颜色。(展示静物蓝色花瓶、红色衬布等)
条件色———(光源色、环境色)是物体的固有色在不同的光源照射下,在不同的环境色的影响下所呈现的色彩。
一般规律如教材16页下图所示。(根据范图分析)在写生中怎样用色彩表现物体的明暗、冷暖关系。
我们来观察色圆柱体。(见图一)假设这是一个浅桔黄色物体,那么真正表
现固有色的区域只有(2),其余的都要受
光源与环境的影响。
在色彩的明度表现上,与素描的明暗 表现法是一致的,要注意的是:色彩的暗 部不是加黑颜色,是加一定的对比色。在色性及色彩冷暖的表现上,就一个
(1)(2)(3)(4)(5)物体而言如果亮部呈冷蓝色,那么暗部相 对的应呈暖蓝色。(展示色块冷暖对比图)
作品中的色调。
一幅作品由各种色相组成,由于光彩的物体具有色彩因素和倾向。把这种客观存在的色彩统一倾向,通过作者的感受,概括地体现到画面上来,就成为画面色调。色调在一幅画中起着色彩支配作用。例如教本17页《佛像》作品的主要色彩由白色石膏和蓝色衬布所组成,光照射在画面不到四分之一的地方,衬布的蓝色通过光照,使物体有了统一的色彩倾向,这种蓝色倾向又被作者概括地体现到画面上,因此这张画可以说是一张蓝色调的作品,又由于它整体色彩比较重,也可以说是张暗调子作品。
色调地表现作品主题,意境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佛像》作者用心把佛处在深暗、冷蓝的背景中,增强了佛的神秘和历史悠久的意味。
色调可以从明度上分别,有亮调子、灰调子、暗调子。可以从色性上分有冷调子、暖调子、中间调子。可以从色相上分有红调子、蓝调子等。
请同学们分析17面作品中的色调,边分析边总结肯定。《残留的玫瑰》暖调子,《石榴》暗调子,《窗台上的花》亮调子、中间调子,《同一静物》中一个是蓝调子,一个是红橙调子。作业要求
学生进行调色练习。要求画出两组亮部冷暗部暖,或亮部暖暗部冷的色块图。对色彩冷、暖变化理解明确,明暗关系有条理。
水彩静物画(2课时)课 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与写生练习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调色练习使学生初步尝试用水彩颜色,熟悉 水彩画工具的性能,了解水彩画的干画法和湿画法二大技法。
2、初步学习掌握水彩静物写生的步骤和技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水彩静物的干画法和湿画法。
2、难点:水分和时间的掌握与条件的观察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
1、教具:(1)优秀的水彩画作品或教师习作。
(2)水彩颜色、水彩笔、调色盘、笔洗和水彩静物写生步骤范画。
2、学具:水彩颜色、毛笔、调色盘、盛水瓶、铅笔等。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水彩画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复习旧课,讲授新课。
1、水彩画的工具性能和表现特点。
提问:第一册和第三册我们学习了色彩的基本知识,水彩颜色调色练习和铅笔淡彩练习,同学们知道水彩画的表现特点及工具性能有哪些?(欣赏水彩画作品)
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颜料画在特制的白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它具有清新、透明、轻快等特点,水彩画技法在用水用色和用笔方面同我国传统的中国画技法有很多近似的地方。水彩画工具简便,携带方便,适宜在短时间内作画,是学习色彩造型较理想的画种。
2、水彩画技法的的基本练习
(教师示范并讲解掌握水分的时间及用笔的方法)
画好水彩画,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素描基础和色彩知识外,关键在于掌握好水分和时间,只有用水稀释调合水彩画颜料渲染在白纸上的绘画才能叫做“水彩画”,由于水的作用,才使水彩画产生出清新、透明、润泽、轻快、简洁等特点。① 稀释练习和渗化练习
② 这两个练习是使学生了解、掌握水分和时间,是水彩画技法的关键的基本练习。通过稀释和渗化练习还可以使学生认识水彩的色相和在水的稀释下所产生的深浅变化以及渗化时所产生的复杂的色彩变化。③ ②干画法色快练习
④ 干画法是在前一层颜色干后再涂上第二层,层层加深的多层画法,但叠色一般以三遍色为宜,以免次数过多而造成色彩灰暗混浊。干画法有干后重叠、干后并置、枯笔、点彩等技法。
③湿画法色块练习湿画法是在画纸的湿底子上着色或接色的技法,包括湿时接色、晕化、渲染湿时重叠等。湿时连接或重叠、晕化,使色与色之间相互渗化、逐渐过渡,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
(三)课堂练习
在作业本上进行稀释练习,渗化练习以及干画法和湿画法的技法练习,要求初步了解与掌握基本技法。
(四)巡回辅导学生练习、讲评作业。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辅导学生做好练习,对优秀的作业进行讲评,布置下节课必须带的绘画用具。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复习旧课,讲授新课
提问:干画法与湿画法在技法上有什么不同?各有何特点?
总结:干画法是在画纸的干底子上着色或在第一遍色的纸面水分干后再着色的方法。这种画法适宜表现体面转折明显的物体,湿画法是湿时连接和重叠,趁第一遍色未干即着色,使各种颜色相互渗化,逐渐过渡。这种画法适宜表现体面转折不明显的物体。
“水彩静物”这一课,由于写生条件不具备,故改为临摹范画《书》,基础好的学生可临摹《包壶》作业。
1、临摹水彩静物的作画步骤(挂范图),教师讲解、示范与学生视听、手临摹同步进行。
2、①打轮廓
3、在大小适中的水彩纸或作业本上,用铅笔轻轻打底稿,注意构图适当,轮廓准确。
4、②略分明暗
5、用铅笔将物体的明暗交界线,暗部及阴影部轻轻画出,注意不要太黑太密。
6、③着色
《书》干画法:第一遍整体色调应轻淡,基本平涂,色块之间避免渗化。待干后再罩上暗部色彩,层层薄涂,深入刻划,逐渐达到色彩与形体造型完美的效果,叠色一般以三遍为宜,避免造成色彩灰暗混浊。
7、《包壶》湿画法:一般先画亮面,待干时画中间面,再画暗面,使多种颜色相互渗化、逐渐过渡,达到塑造形体和质感的色彩效果。作画过程中可将湿画法和干革命画法结合运用。
8、④调整画面,完成作业。最后整体观察,不足的地方适当调整。
9、(三)本课作业要求与注意事项10、11、临摹范画《书》和《包壶》
1、要求学生以写生色彩的条件色观察方法塑造物象形体、空间关系,表现光线与色彩的冷暖变化。12、2、学生应该将颜料挤入调色盘内用水稀释调色,不要用毛笔直接在锡管中上沾一点画一笔,干巴巴的往画面上涂抹,使画面枯涩而失去水彩画润泽流畅的特点。13、3、湿画法作业要求一气呵成,用笔果断迅速,色彩肯定,避免重复,接色的时间和水分的干湿要恰到好处,画出的效果要明快流畅,能充分体现水彩画的特点。14、15、(四)总结
总结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优秀的作业给予表扬鼓励,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立体构成(2课时)课 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与手工制作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形体变化的训练,培养学生对造型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形象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平面和立体的过渡------半立体构成。
2、难点:什么是构成和构成制作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1)立体和半立体构成图片;(2)立体、半立体构成成品若干;(3)实物彩印包装盒和湖南竹编半笠等;(4)画好并剪下的六面平面正方形;(5)由十二根塑料管串成的立方形六面体;(6)学生平面构成的优秀作业若干并贴好。
2、学具准备:剪刀、单面刀片、直尺、圆规、铅笔、硬纸板。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并检查学生所要求带的工具。
2、拿出学生做的平面构成作业挂在黑板的一头,启发和回忆学过的平面构成。提问:什么是平面构成?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的造成活动,它的构成元素是点、线、面、按一定的法则,用规则或不规则的方法造成新的美的形态,使人产生有规则的起伏,有节奏的韵律、有条理的动感和新颖、奇特的视觉感受。
3、出示半立体构成的制成品和一张根据平面构成做成的半立体构成的三角点构成。
提问:这个制作演示的过程叫什么?(在黑板上的中上部板书“构成”二字。)构成-------是一种造型或造物的活动和形式。构成是三项构成的总称,即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
而立体构成即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内容。(在黑板上部“构成”两字前加“立体”二字。)
4、前面我们回忆了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里的造型活动,它所产生的效果只是平面的图案,而立体构成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法则创造出实际占据三维空间的立体形态的造物活动。
5、立体构成有半立体构成,线立体构成,面立体构成,块立体构 图四 图五 图六
成和混合构成。请同学们看课本P21,左上图是线立体构成,左2是面立体构成,左3是面立体构成,右上为块立体构成,右下为混合构成。
6、立体构成应用于建筑设计、商品、产品、工业设计等。
7、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卡纸将其裁成四个正方形小方块。(图四)
①拿出其中一小块,在它中间画两条虚线(图五),要使用权面能凸起一块,必须画两条虚线。
②用剪刀背尖或刀背尖用力在虚线上画印痕。③在实线的位置上用刀 切口,把中间的小方块切割下来。(图五)④用手指进行折叠、边讲解边示范、边检查学生制作的情况。
8、待大部分学生作业完成了,问同学们是否可得出结论。
小结:用一张平面的纸(材料)通过加工,使部分立体化,而形成平面与立体之间的造型,这就是半立体构成。第二课时:半立体构成 教学步骤: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点、线的构图。
2、上节课,大家做半立体构成面的单位形,现在请同学们能否讲一下,什么是半立体构成?(学生回答)
3、半立体构成-------就是用平面的材料,通过加工使部分立体化而形成平面与立体之间的造型,它是立
构成和平面构成同样都是可以用点、线、面构成,所使用的材料有纸、玻璃、塑料、金属、石膏、陶土、木材等。我们现在用纸来做。
面的半立体构成较为容易,同学们都已做了二个。(要求同学们将画好的点和线构图拿出来)
4、点的半立体构成(出示点、线制成品)
构成点的凸起与下凹的基本单位形有圆点、椭圆点、半圆点、方点、三角点以及同学们已画好的方点、圆点和三角点的构图。①先作方点的半立体构成,分四步:
a.在纸上画好方点位置、在平面方形中画“米”字虚线; b.在虚线上用刀背用力画印痕;
c.在实线的位置上用刀切口;(注意“米”字四周实线的四角处不要切割,以免全掉下来)
d.进行折叠:用手把交叉的虚线向上捏凸起,把十字虚线按下去。②三角点半立体构成和方点差不多。(图六)
③下凹圆点的半立体构成方法和上面相同,只是把两半圆部分按下去。
5、线的半立体构成。
和线平面构成一样,有直线、弧线、折线等半立体构成。(在平面的纸张上制作凸起和下凹线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曲线就很难折叠成。)同学们画好的构成是凸起的线半立体基本单位形。步骤: a.在平面纸上作凸起的线必需画三条虚线或四条虚线;
b.在画好的虚线位置上用刀背尖画印痕; c.在实线位置上切口;
d.折叠。(先把中间一条虚线捏凸起来,另二虚线朝反方向捏)小结:
上节课做而半立体构成和今天做的点、线半立体都是基本单位形,如把点、线的单位形有规则的上下左右排列就会形成大片的构成图样。
请同学们注意,点线的半立体是看它所处面积的大小而,如在一张小纸上可以说它是面,在很大一张纸上的面的半立体可以说成是点的半立体。另一方面,在设计构图时要注意切口的两边都要没有点或线,否则凸起部位不能持久,很难立起。
6、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上面所讲方法每人设计一个有规则的点或线,或面的大片半立体构成,设计时首先构好图,哪一部分凸起,哪一部分 下凹,哪个地方需切割......这些都要在设计图中构思好,这磁才能产生半立体的效果。
出示一些半立体制作品供学生参考,并要求学生不要仿老师示范的形态。
7、行间辅导。
8、根据大家制作情况进行小结。
绘画 色彩知识
1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三原色 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教学难点
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合间色的调色本领。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录像片、幻灯片、三色轮、色水、色彩方块、色圈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2分钟)1·放录像思考问题: a.在缓纷的色彩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的颜色有哪些? b.(师播放录像,生观察。)b.看了录像,我们知道日常生活申色彩确实很多。c.请同学回答,刚d看到的颜色有哪些? d.(红、黄、蓝、橙、绿、紫……,e.2.板书课题: f.画画离不开色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的色彩知识----《三原色与三间色》。
三,讲授新课
(一)认识三原色与三间色。(二)1·认识三原色:(三)a.出示定义。
(四)问: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师贴出定义)。(五)b.观看电脑课件。
(六)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七)师: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八)(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九)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十)(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十一)c.得出定义: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十二)2·认识三间色:(十三)a.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十四)b.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十五)问: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十六)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十七)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十八)(让学生细致观察后回答。)(十九)师小结:用色块表示。(二十)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c.做实验: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三个公式。
师演示: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先从红、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师边说边做)。生:橙色。
让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的色水实验。师小结:通过色水实验,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这三个公式是正确的。说明了三原色相加会产生新的颜色橙、绿、紫。
d.得出定义。
师:通过刚才的讲解、实验。我们发现这三种色里面,不管哪」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根据这点,我们也给间色下定义。生:(答)师贴出间色定义(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3·做游戏: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黑板上三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
一、两种颜色。
师把这三个公式上少了的颜色,以“击鼓传色”的形式在同学间传开,鼓声停止时色块稳谁芋另、";那位同学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板上三个公式申适当位置。老师击鼓,为了公平可让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晴。
同学传色,师生共同做这补色游戏。在玩申学,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二)师示范三原色调配三间色,师在预先绘制好的一色环图上演示三间色的调配过程,边调边填。在色环上先填上三原色,在两原色之间再依次填上三间色。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用圆、方、三角形等几何图形,自己设计排列组合,形成新图形,分别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填色练习。2·作业要求: 0可自己设计图形填色。0调色时注意水份的掌握。0平涂着色。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轻音乐)4·讲评作业。
五、看录像结束教学。(3分钟)1·看课本第P11。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原色、间色的定义,也知道了哪几种色是三原色,哪几种色是主间色,我们还应该懂得三原色、三间色在日常生活申处处可见。如课本中: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蓝色的有海永、天空,绿色的荷叶、小草、树叶等。2·看录像。
师:大家一起来观看一组录像,注意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原色、间色,师播放,生看。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看了刚才的录像。我们更应该热爱生清,用自己的画笔描绘美丽的人生。鱼(线条装饰画)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装饰”概念及装饰鱼的表现特征(即外形与花纹的形式美)。
2、使学生懂得动用线条进行装饰的绘画方法。
3、通过审美评价与集体创作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
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观察热带鱼的外形、花纹、色彩,指导学生理解装饰鱼的特征和审美表现方法。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运用有对比的线条表现装饰鱼的花纹。
四、作业要求
要求用各种线条画一条带装饰性的鱼(可用单色线,也可用多种颜色线绘画);并集体创作“海底世界”的画面。
五、课前准备
教师:1、带观赏鱼的玻璃缸一个。
2、热带鱼照片、绘画作品若干幅。
3、投影机,音响,音带。
学生:彩色水笔,剪刀,作业卡纸(浅色为主)。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教学:感受鱼的特征及美态
1、教师示意学生观赏玻璃缸里的热带鱼,提问:A、玻璃缸里是什么鱼?(学生回答后出示课题:鱼)B、一般生长在什么地方?
2、猜谜语导入新课:出示写有谜语的投影片“花衣裳,飘彩带,成圆,成角,成方块;有嘴巴,不说话;没有脚,会玩耍;小朋友,喜爱它,见了笑哈哈;小花猫更爱它,见了伸手抓。”
3、指导学生在猜读谜语、欣赏、联想的过程中加深对热带鱼特征的认识和记忆:鱼外形的几何特征,鱼身花纹及色彩特征。4、在上一教学步骤进行的同时,依学生回答的内容,板示各种热带鱼的外形。
5、播映录像,欣赏分析水底中形式多样的热带鱼,通过活动,巧妙地点出热带鱼的美感特征(板书:外形美、花纹美、色彩美)。
(三)基本技能的讲授----学习装饰的绘画方法
1、对比赏析:出示三条装饰鱼和一条写实鱼的范画,让学生区别装饰鱼与写实鱼的不同表现方法。
2、观察实物(有花纹的手帕与白手帕)作比较和欣赏,理解装饰的意义。并出示投影片,展示几种有对比的线条排列、组织纹样(解决难点的关键)。并出示“线条装饰画”的课题。
3、教师讲授与示范作画步骤(先读课文的作业要求,然后教师示范作画步骤)
A、先画鱼的外形(要求用线大胆、肯定、流畅,并作适当的夸张)。
B、把鱼的各部位用线作装饰(要求线条精工、齐整,才会得到装饰美的效果),并示范引导学生对彩色水笔的使用和各类线条的表现方法。
C、对作品作调整。
4、布置课堂练习内容:用线条画一条带装饰性的鱼。
5、学生个人作业,教师巡回辅导:播放儿童音乐,学生作画,老师注意提示以下几点:A、构图饱满;B、线条要有装饰的整齐及变化;
C、鱼在画纸上的方向不要都向左方。6、作业评议:教师要求学生画好装饰画后,用剪刀沿着鱼的外形剪下来,挂到黑板前的线上,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挑选自己认为好看的“鱼”,并向大家说明“评选”这些“鱼”的原因。
1、教师出示自己设计绘制的半成品画面----海底世界。
2、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将自己挑选的鱼摆到“海底世界”上去;教师帮助学生按鱼儿游玩的一条主线布局;再鼓励其他学生“加摆”其他小鱼儿丰富画面。
(五)课后反思
我们知道了什么叫装饰,课堂上以“赏鱼--画鱼--剪鱼--评鱼--摆鱼”的审美活动主线,学会用各种线条装饰鱼的方法:许多同学完成得很好,相信大家以后会画出更好、更多的装饰画,美化我们的生活。
第四篇:初二上期美术教案
1课 题: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课型:欣赏课 课 时:一课时
1.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2.教学重点: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3.教学难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5.教学过程:
(1 导入:出示2幅作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清明上河图〉〉提问(仔细观察上述作品后,你能理解它们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政治和生活背景吗?)教师在学生常识性地回答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即便文字出现以后,也需要造型实物提供直观的印证。所以,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由美术的意义,而且能够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2 新授:因此,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簪花仕女图〉〉 唐代 周昉
提问: 1.从作品仕女的姿势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内容?2.从作品仕女的华美服装和精美的手饰中,你觉得唐代纺织技术与工艺水平如何?3.从作品描绘的仕女面庞、体态、你能说出当时对女性的审美观吗?
解释: 1.从作品描绘的几个贵妇在庭院中闲步、赏花、采花、戏犬的情节,让人感到上流社会贵妇虽然物质富足,但却精神空虚、百无聊赖。2.从画中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是相当的高超。3.反映出当时对女性美的审美标准是丰腴,而非我们当代苗条。
与同学讨论,共同探讨几件作品的文化意义。
1.〈〈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 2.从〈〈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的面目特征来看,他们是哪里的人?
4.你知道教堂和道观用途分别是什么吗?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区别?你能从这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中看到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吗?
分组讨论书中作品,教师提出要讨论的问题。服装组的图片讨论。北京街道的图片讨论。
建筑图片讨论。岩画的图片讨论。传统工艺品图片讨论。
每组代表分别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6.小结: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将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教案意见:本教案的设置突出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特征,所打上的历史烙印,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和发现各种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
个人评价: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2手绘线条图象----物象的多视角表达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1)在对手绘线条表达物象多视角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从多视角观察事物的习惯,全面、整体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理解分析的能力,培养综合能。在绘画和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2)初步掌握用手绘线条表达物象的多视角的方法,表达物象的多个角度,对物象有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分析法
教学重点: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观察后,能够对物象的结构、方位有明确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物品的平面、正视、侧视图中所画的各个局部,能从空间上有正确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物象多视角”的理解。(1)实物举例。
教师拿一个实物,如水壶、汽车模型,将他的前面、侧面、背面多角度让学生观察,看同一物体不同角度的特征。让学生说出物体的组成部分、结构关系,可以用简单的线条将物体的各个角度勾画出来。
2.共同研讨。
对物象的多视角的;理解与表达的意义。
举例A你很熟悉的同学、老师,他们的正脸你认识,看到侧脸你也不会认错,他们的背面也认识。为什么?因为你对他们了解记住了他们的特征。因此,只有只有全面了解物象,才能更深刻感受物象。B生活中的一些现象:a.理发时,前面的镜子,使你看到了自己正面的发型,理发师会拿一面镜子在你的头后,让你看看后面与侧面的发型。B.旅游时导游图上印出旅游景点的图象与旅游方位,使你记住了景点的特征,并且能很快找到。
凡此种种,说明物象多视角的表达与我们生活与艺术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全面、立体的观察物体的形态、结构,可以为今后的设计打下基础。
3.物象多视角的表达方法。
(1)将物体的结构关系进行表达,一般三个角度即可,如正面、侧面、顶面或背面,也称为“三视图”
(2)将物体的形状与方位进行表达,一般有主体平面图,将物体的形象进行展示.(3)表达方法:用简练的线条将物体多角度形状、结构、方位表达出来。
4.学生练习
(1)教师拿一实物,让学生多角度观察,几分钟后收起实物,让学生根据记忆和理解画出物体的多角度的形状;或将物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度想象画出其他角度。
(2)画出学校的示意图。实地考察校园,画出主楼的平视图与校园平面图。
(3)画出你熟悉的人物的正面、侧面和背面的头像或发型。5.评价:
(1)把同一题材的多视角表达作业放在一起,分析图画是否说明了物体的形象、结构与方位,通过观察图画是否认识了物体的整体形象,讨论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
(2)将学生的设计创意进行展示。教学后记:
第3课 墨与彩的韵味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
(1)学生互评:(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亲身体验水墨画的独特韵味,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做到因势利导、人尽其才。对水墨画的体验,使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起到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4中国画笔墨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了解花鸟画的一些基本常识。(2)初步掌握花鸟的基本画法。(3)能临摹简单的花鸟画。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对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
(2)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绘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难点: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材料。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欣赏导入
通过对题画诗和诗配画的欣赏导入。
了解诗与画在意境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经典回放
欣赏古今“梅、兰、竹、菊”四君子作品,讲解其思想内涵与表现方法。
感受作品的人格魅力与笔墨的情趣。
互相研讨
组织学生对其所收集的相关资料 进行讨论:
1.画家为什么要表现这些题材2.画家为了能在画画中体现其思想情感运用了哪些方法? 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与中国花
鸟画相关的资料,例如图片、文字、文章等。酝酿创作
用古诗句或警言,给学生命题,例如“只留清气满乾坤”(咏梅)、“疏影横斜三两枝”(咏梅)、“虚心劲节”(竹)、“犹有晚节香”(菊)等。
学生讨论思考用何题材来表现,并思考如何挖掘其思想内涵。
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花鸟画的绘制过程,强调其程式的表现方法,并注意花鸟画的构图、题款等相关知识。
学生将自己所要表现的题材用简单的构图打稿。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
1.能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2,能表达画题的意境。
3.注意构图,画面要求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根据老师要求作画。展品作业
教师就所提出的作业要求进行点评。
学生互相讲评作业: 1.构思是否有新意与深度。
2.花鸟形象把握是否有趣、特征明显。3.用笔、用墨、用色方法是否掌握。4.画面意境是否体现出来。
一版多色版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何为一版多色版画以及一版多色版画的类型;
2、使学生简单了解不同制版材料与不同印刷材料的一版多色版画的制作方法与过程;
3、在学习制版与印刷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全局与局部关系的概念有所了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锻炼动手的能力;
4、让学生学习怎样在对画面色彩的概括上从大处着眼,规划整理,对版画局部色彩处理上,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及解决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在了解了单色版画技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使用色彩完成一版多色版画的创作
教学难点 在学生制作一版多色版画时,如何引导学生设立画面的色调(如对比与协调),对作品色相设计、归纳、组合、整理、确定后,制版印制。
教学材料
不同制版材料可选择木板、吹塑纸板、石膏板、胶皮扳、厚纸板等。
不同印刷材料可选择水彩、水粉、丙烯、油墨等。(本课采用吹塑纸与水粉这两种材料进行一般多色版画制作)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们在第14册中学过的《单色版画》么?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好,通过刚才大家对单色版画制作方法的回忆和积极踊跃的回答,看得出来,大家对版画这种艺术形式很感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喜欢版画这种艺术形式令老师很高兴!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世界,大家学过了单色版画的制作方法,那你们想不想用色彩版画的形式来绘制心中的魅力世界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和探讨一版多色版画的知识和制作方法。二、一版多色版画的含义
与学生共同赏析一版多色版画的图例,总结得出: 一版多色版画,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一块版一次或多次在同一画面中印出多种色彩,并保持一致性的版画作品。
三、色彩版画与色彩绘画的不同之处 以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总结得出:
色彩绘画,例如油画,水彩画,水粉画可以利用几个色相或十几个色相与其间色、混色来绘制,最终得到一幅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绘画作品。
色彩版画是在色彩绘画的基础上,根据版画画面效果的特殊要求对色彩进行归纳总结,化多为少,化小为大,化零为整。通过整理归纳后确定最终印刷的色相,通过制版印刷完成品面绘画作品。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采用“赏识教育”。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四、一版多色版画的分类
教师讲解版画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对制作版画的兴趣。同时向学生介绍一版多色版画的具体分类:
一种是部分色彩法,就是在版上不同的部分涂染不同的色彩后,印染而得到。涂染色彩可以是一遍也可以使多遍,直到色彩效果满意为止。
另一种是随刻随印法,即后面的色彩压前次的色彩,保留下来后刻处的原有色彩。
五、吹塑纸水粉印制作
由于教学实际情况的限制,在本节教学中采用吹塑纸和水粉这两种材料来进行一版多色版画的制作最为适宜。因此本课采用以吹塑纸水粉印为例,介绍一版多色版画印制的基本方法。
首先,由教师演示吹塑纸水粉印的制作方法和过程。演示的同时要及时地向学生介绍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阶段,师生之间互相总结吹塑纸水粉印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例如:画面色调要协调,印纸和吹塑纸板印刷过程中要固定在一起,印制时注意力度等等。
第三阶段,由学生动手制作吹塑纸水粉印作品。教师在学生制作的时候要随时指导。
六、作品展示
评价点:造型是否新颖,色彩布局和搭配是否合理,制版印刷技法是否正确等
教学反思:
一版多色版画这节课是基于学生在第14册中所学单色版画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上的再扩充。鉴于中学学生在艺术课中乐于动手的特点,在这节课的教育教学中,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先介绍一版多色版画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之后,再演示一版多色版画制作全过程,在学生对版画的制作方法了解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版画作品,最后再进行学生作品,激发他们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体来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乐于积极思考,乐于积极动手制作,教学效果基本达到。
6:纸板的联想——座椅设计
教材分析: 一张纸条经过切割、折曲就能设计制作出各种造型新颖、风格独特的椅子,本课让学生通过座椅的设计与制作,关注生活,敢于创造。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纸板的切割、曲折,设计制作造型美观、功能实用的椅子与沙发。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知识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椅子的设计,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认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培养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立体造型的设计能力。在思想上关注家乡的变化,提高“三亚是我家,保护、建设靠大家”的好市民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
设计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生活中充满设计,设计的前提使敢于创造。椅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用品,但很少有人有意识地注意它、研究它、分析它的造型、功能、材料、色彩以及风格、品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椅子关注生活中的其他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2)难点:
设计构思。椅子设计用材很少,技法也较为简单,关键是构思。纸板的联想是通过一张纸的切割、弯曲设计椅子,尽可能少去掉或添加纸块,这里含有立体构成的因素。
教具准备:剪刀,卡纸,双面胶及各种风格纸板坐椅作品(教师)。部分学生优秀作品。
学具准备:各色硬卡纸,剪刀,双面胶,彩笔,贴纸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导言: 大家看图片,并回答问题,(课件展示图片)
设问:①你能看出图片上的景物是哪里吗? ②你能看到与美丽的景色不协调的地方吗? 提问:你是否留意过该艺术椅的造型? 提问:该艺术椅的作用? 小结:方便.舒适.美观.情趣
以三亚本市东西两河河堤上的艺术便民座椅受到人为的破坏为切入点。
(课件展示)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展示
③面对人为的破坏,作为少先队员.团员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观看、讨论
自由回答:三亚河景,椅子, 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例如:手、足球、动物等
例如:走累了休息,好看等等。
学生思考并个别回答:例如保护环境以身作则,以三亚好市民自律,爱护家园,影响家人朋友,设计更坚固更美观的便民座椅
讲授新课
要想设计出好的座椅,就先来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其它座椅.⑴生活中的椅子还有哪些呢?(课件展示图片)生活中的座椅
设问:你知道它们的社会功能、造型特点、材料、摆放的环境吗?
⑵思考与讨论:(课件展示问题)① 体会一下坐在椅子上的感觉,座椅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点击进入:座椅的特点:座椅具有实用、舒适、稳定。以人为本
② 座椅的结构你了解吗?你看到的椅子都是由几条腿支撑的?它们稳定吗?为什么?
点击进入:座椅的结构: 座椅的结构一般为腿(支撑点)、面(承重点),靠背.③ 你能用纸板设计制作椅子造型吗? 这节课我们就是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版等来设计创意坐椅。
课题揭示:(板书)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
(课件展示)设问:怎么样通过纸板来设计制作坐椅?(切换FISH)
(课件展示动画教具、图例、讲解):纸板的联想(构图、卷折)
小结:由一张纸上通过折、卷、利用点、线、面的角度及纸张粗细大小变化,尽量少去掉纸块或加纸块的来完成造型。
注意:造型要符合现代造型设计的造型特点:简洁、艺术性强、以人为本
以支撑点(椅子腿)可以是:四条 三条 两条 一条(切换FISH)示范其中之一(四线)(两线一面)(两面)(一面)
(并出示学生优秀创意作品)简述
学生看图片思考并回答:
例如:①沙发、生活用椅、办公用椅、公共用椅等。②足球、逗号、花朵等。
③家里、办公室、食堂、餐厅、会议室、客厅等。
学生细心体会坐着的感觉: 舒服、稳定等等 学生观察课桌椅,学生讨论、观察、回答:由靠背、椅面、椅腿构成。稳定,数学知识: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学生欣赏
师生双边活动 课堂练习
以(三亚是我家,“美护”靠大家)为主题
① 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材等材料来设计制作创意座椅.② 比一比,看谁能最快设计制作出即创意、好看、实用、稳定的座椅,作品可为1、2个小椅子或一组椅子、沙发。
③ 要求大胆创新,构思制作可组成小组合作可单独完成 巡回辅导,必要时与学生共同完成制作,(提醒安全问题)把讲台作为学生作品的展示台。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合作并构思制作学生欣赏作品并作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
展示与讨论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谈谈自己的创意:椅子的造型特点,放在什么环境下最合适,如果真投产,用什么材料制作最能展示自己的创意.课堂小结
请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肯定学生的努力。从今后多留意身边的事物会发现生活中的设计无处不在。
7课 题:纸的立体组合——生活用品设计 课 时:两课时 课 型:制作课
一 教学目标:通过立体组合的设计,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增强敢于创造的信心,体会创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设计的美感。通过调研、研讨、设计、制作,去感受生活用品设计的美感。本课重点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设计的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 教学难点:立体设计。既要考虑生活用品的使用功能,又要使设计既美观又有新意,这些对学生来说确有一定的难度。设计中需要立体构成的知识、纸工制作的技法及色彩搭配的能力。
四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五 教学材料:色卡纸、剪子、胶水 六 教学过程:(1)导入: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有的我们会认为很精美,有的我们也非常熟悉如(台灯、茶壶、桌子、椅子、家具等)有没有同学想尝试着将这些物品自己设计制作出来呢?(出示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授:应当首先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生活中日用品如(台灯、餐桌、茶具等)对所选定的对象进行一下分析首先确定它是由几部分组成,想象一下每部分的展开图是什么构成例如台灯是由灯罩、灯架、灯座以及电线组成将每部分的展开图画在相应的卡纸上。然后,根据图纸进行剪裁和粘贴。
(3)注意事项:所做物象为立体的画图纸时应考虑全面。(4)教师帮助指导学生 七.小结:
本课制作比较困难复杂,学生应有很强的立体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何解决这个难点,需要我们探讨。可以进行尝试抓重点、缩小范围、降低难度、开阔学生得眼界等教学方法。
八. 作业:将所做物品各部分的平面展开图画在色卡纸上。
教案意见:利用纸的各种立体组合关系,设计制作具有现代感的、造型美观新颖、色彩和谐的生活用品。通过立体组合的设计,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知识,学习应用色彩搭配规律。了解生活用品设计的美感,掌握设计的基本规律,即功能性与美观性的统一,实用性与品位性的统一。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增强敢于创造的信心,体会创造的乐趣。
个人评价:本课通过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制作,使学生更加关注丰富多彩的生活,关注生活中的设计,学习了解设计中的各种造型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创造意识,体验生活的乐趣。本课与上一课同属生活中的设计,同是用纸材料,技法上同样强调立体构成。不同点在于生活用品设计比座椅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大,更强调点线面的组合及色彩的合理搭配。
8现代绘画的色彩搭配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教法选择: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描绘不同季节的文学作品片段凡·高的代表作、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投影仪分别打出冷暖色调布置的房间图片,同时播放冬天刮风、下雨的声音。
提问:(1)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天气里,外面刮着风,下着雨。你出外归来,先后走进这两间房,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 提问:(2)两间房间为什么给人的感觉会不同 ? 老师: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的课题。让我们共同来探讨。
二、导入新课 展示课题: 《向日葵—色彩的心理效应》 1 .展示两组色彩卡片,与学生共同分析。a 红、橙、黄 b 蓝、绿、紫
提问:这些颜色分别会让我们联想起什么 ? 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 2 .展示课本 11 页风景图片。
提问:同一风景,画面色调不同,给人感觉相同吗 ? 师生共同小结: “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的这一特性常被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用它来营造气氛和传达情感。
3、举例:欣赏课本绘画《舞》提问:这幅画在色彩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 小结: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红色往往与吉祥、好运(红运)、喜庆相连。红色便成为一种节日、庆祝活动中的常用色。这幅画以红、黄色为主配以红、黄色的对比色蓝、绿色,画面色彩饱和强烈,营造出了一种“普天同庆”的喜庆气氛。
4、展示课本 21 页色彩搭配的图片。
提问:同一种颜色在不同色彩的衬托下,给人感觉相同吗 ? 通过回答,提出色彩搭配知识。如:服装的色彩搭配、家居的色彩搭配等。让色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切认识到掌握色彩知识的重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5、提问:同一种颜色,呈现出不同的形状、笔触时给人感觉相同吗 ? 通过回答,让学生了解色彩能够表达情感,而且当它依附的线条、形状不同时,能够加强或减弱色彩给人的感受。.欣赏(1)欣赏凡·高的《向日葵》
提问:凡·高的画,用笔、用色都很有特点。他为什么要这样用呢 ? 讲解:色彩作为绘画表现的手段对人的视觉情感会产生刺激作用。这是由于人在大自然的生活体验中形成的色彩心理反应。《向日葵》用响亮的黄色和奔放有力的笔触,把向日葵绚丽的色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从画中,我们会强烈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2)欣赏康定斯基的《即兴二十六号》 提问:你看得懂这幅画吗 ? 讲解:康定斯基的画彻底抛弃了描写性的和让人产生联想的绘画语言,而借用类似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某时某刻对周围
世界的感受。用线条、色彩以及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巧妙地安排符合自己心境的画面,开创了没有具体物象的抽象画。(6 分钟)
7、总结:通过比较、欣赏,我们知道了色彩和笔触是绘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1 分钟)通过欣赏他们的画,使学生了解西方美术史中的重要画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不同流派的风格和特点。学会多角度的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从中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
教案意见:本课作为“色彩搭配”系列知识之一。应在欣赏、分析现代绘画大师的作品时,了解色彩在绘画中对于思想、情感的表述所起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从色彩的角度去欣赏现代绘画作品,有助于读懂作品,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学生在欣赏作品基础上可将学到的色彩搭配规律与生活中的设计相链接,亲身体验如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个人评价:通过对现代绘画与传统绘画进行比较,学生感受了现代绘画中色彩的运用所呈现的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分析色彩是按照怎样的搭配规律组织画面的,画家是怎样用色彩来表达情感的、表现物象的。对作品进行多角度的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篇:初二美术下学期教案
2011-2012学年初二美术上学期教案
前言: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例如线条、形状和色彩等,来进行表现,初二美术上学期教案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抽象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因此,有人把这种艺术表现方法与形式称为“线描方法”。
初二美术上学期教案 第一课时 欣赏与评述:
1、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它们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样的感受或意图。初二美术上学期教案
2、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有什么体会? 欣赏画家名作:《蒙娜丽莎》、《自画像》、《宫娥》。教师讲解:初二美术上学期教案
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绘画,逐渐发展了一种借助形体、明暗、色彩、透视等要素来综合造型,以再现可变光线条件下的客观对象的表现方法,这种忽略清晰轮廓而在背景上凸现物象的表现形式,有人称它为“图绘方法”。
达-芬奇典范地运用了他所首创并且十分偏爱的“明暗转移法”,画面色调从明到暗徐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界,而与美丽的五官结构自然融为一体,因而创造出更加符合视觉真实的表现形式。
《宫娥》这幅情节性的室内群像画描绘了真实的西班牙内宫生活场景和历史人物。变幻而统一的光线,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是典型的图绘风格的名作。
伦勃朗非常善于表现集中光线下的人物,他常常让情所独钟的光线滞留在自己历尽沧桑的脸部,以便更加细腻深刻地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欣赏名画家作品:《持太阳伞的女人》、《静物》、《曼陀林和吉它》。教师讲解:
“印象主义”画派着力于光彩、色彩变化的探索,色彩成了他们最主要的艺术表现语汇。由于明暗、色彩的变化都以体面结构为基础,所以“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更热衷于建构坚实的形体结构。而形体结构的分解与组合,则成了“立体主义”的艺术语言。
莫奈所着力表现的不是他夫人和儿子的个性形象,而好像是某个在阳光照耀和微风吹拂下正在花草丛中漫步的年轻女子,他运用光和色的表现语言塑造出一种给人明快视觉愉悦的光彩形象。
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主张按锥、柱、球体来提炼物体的恒定结构,他画的《静物》以凝练的笔法和明确的体面,塑造出比实物更坚实的形体。
作为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要求打破传统绘画的视觉一致性,表现自己头脑中重新组构而成的物象。画中的吉它、曼陀林和苹果被不同的颜色分开甚至拆散,又重新被组织在室内外的混合空间之中。
第二课时 讨论与研究:
1、你能不能理解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语言具有各自特殊的表现意图和表达方式。
2、你自己比较熟悉或喜欢哪种表现方法与形式。教师讲解:
单独的造型要素只有合乎规律的组合,才能构成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例如可以通过色彩的柔和对比来表现女性的清纯美感,也可以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画家对人物的热情感受。美术作品作为整体的审美对象,都有着自己整体的有机结构,而且其中蕴含着人类对形式美的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欣赏名家作品:《戴帽子的妇人》、《扎辨子的少妇》、《黄红蓝与黑的构图》。为了反对以“逼真”作为评价绘画标准的传统观念,马蒂斯常使用强烈甚至刺眼的对比色,这种颜色组合带有浓厚的主观而自由的倾向,因而被人们称为野兽主义画家。
蒙德里安的抽象主义绘画作品利用垂直线、水平线和红、黄、蓝、黑、白等颜色构成的平衡组合,构成作品整体的平衡性和谐,明确而严格的体现出基本要素组合构成的原则。印象主义画家雷诺阿的这幅肖像画并没有表现外光,只是使用了印象主义的明亮色彩,颜色的对比和过渡非常柔和,使人物形象甚带有古典意味的清纯为亮丽美感。评论与总结:
1、你是否认为造型要素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艺术表现或交流的语言?
2、你是否初步了解了中外美术作品常用的艺术语言?
3、懂得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对你欣赏美术作品有什么帮助? 欣赏名家作品:《自由引导人民》、《樱桃与桃》、《梅花》。
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自由女神和人群的头部处在横竖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场面宏伟的构图组织的井然有序。
大小不等的圆开统一而有变化地组织成面面的主体,衬托它们的是好似圣维克多山山峰起伏的衬布褶纹。
画中梅花的竖枝与横枝靠近画面的横竖黄金分割线,使人在视觉上产生舒适之感。初二美术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现实 多种多样的表现(造型-表现)计划课时:(4课时)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行赏、比较、练习相结合
1、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2、使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
3、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形的认识和分析,4、提高学生对艺术形的欣赏能力。
5、通过对本课的学习,6、使学生认识美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7、从而
8、提高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欣赏能力,9、以及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写实造型、变形造型和抽象造型的区别,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识别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难点:掌握基本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
3、教具、学具准备
4、教具;自制造型要素挂图一张,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若干幅。学生:课本、作业 本、软心铅笔、尺。
5、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活动一:欣赏与评述
1、选择一些作品说明它们真实地再现出哪┚咛宓母霰鸲韵螅?BR>
2、你对这些形象有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一、导入 新课:
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是极其丰富多彩和时时运动变化的,由于艺术来反映现实生活,由于它所选择的对象不同,采用的媒介不同和表现的方式不同,也就会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的侧重于再现客观的真实形象,有的注重表现主观世界的意象与感情。但是再现和表现往往共处于同一作品之中,而不能简单地加以截然划分。
二、新授内容:
欣赏名家作品:《静物》、《雏鸡图》、《小鸡》。教师讲解:
《静物》,霍达按照科学而精确的形式结构与透视规律,借助细腻丰富的色调转换,塑造出质感强烈、若可触摸的逼真静物形象。课本右下图是部分静物的形体结构和透视变形示意图。
《雏鸡图》,李迪以精工细笔再现有稚嫩生命的小鸡,那毛茸茸的身体同样带给人真实的触觉感受。
《小鸡》,黄胄的这幅速写,可以使我们看出画家是怎样抓住小鸡的结构与动态的。
三、总结评述:
达-芬奇说过:“画家的心应当像一面镜子,……如实摄进摆在面前所有物体的形象。”历史上,许多美术作品都是以真实地再现生活真实为主要目的。而且不只再现客观对象的外部特征,还要再现对象的精神、性格、气质等内在本质特征,以达到“形神兼备”的程度。活动二:研究与讨论
1、这些绘画作品形象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和表现手段?
2、每一幅作品着重再现对象的什么特征?
一、欣赏:《伊莎贝拉-勃朗像》、《橡树》。
二、教师讲解:
《伊莎贝拉-勃朗像》,鲁本斯极其熟练地运用写实性的油画色彩,不仅准确地再现出人物的美丽形象,而且捕捉到她生动的神态和表情。
从鲁本斯的素描可以看出,画家非常熟悉地掌握了对象的面部结构和形态特征。
《橡树》,希施金以高度写实的技巧,真实地再现出无比坚实而挺拔的橡树形象,树林中好像还弥漫着野花的芳香和枯叶的气味。
希施金画的松树的习作,枝叶疏密有致,光影层次丰富,是细腻观察研究自然的记录,也是绘画创作的基础。
三、总结评述:
塑造生动、自然的绘画形象,就要善于观察和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内在结构、明暗以及色彩关系,包括局部结构、特征与整体结构、特征的主次关系,使之达到和谐统一和具有美感。
第二课时 实践与体验:
1、尝试临摹一幅素描或色彩作品或者它的局部。
2、尝试进行线描或黑白静物或者景物的写生练习。
一、导入 新课:
大千世界的各种物象形体,首先是被我们的眼睛感受到的,对视觉形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会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审美信息和多种知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新授内容:
艺术形:表达思想观念、富于审美价值。
提问:分别举出生活中的自然形、人工形和艺术形的物象。
形还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分类,如材料上分,有纸材料造型、木材料造型、金属材料造型、石质材料造型等。
(以问答形式讨论欣赏作品,再作总结)板书:造型要素:
造型要素主要有点、线、面、体块与空间、光与色、质地等。在艺术造型中,如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要素,将使作品更具魅力。因此,我们必须认识了解造型要素及其功能。(结合造型要素范图讲解)
点:最小的视觉单位。包括各种不同形状的点,能成为注意中心确定结构以及组成体面。我们看到运用点的组织,产生疏密有致的变化,富有节奏感。
线:可看作点运动的痕迹,有方向和运动感,可以表达情感,限定形状,表现质地和描绘阴影(讲解挂图)
面:由长度和宽度构成的平面形,面的形成有三种方式:线的包围、分割和表面色、质的变化。面可以分为几何形和自由形两大类(讲解挂图)。
体块与空间:体块即长度、深度三维空间的占有形式,或者说是由长度、宽度和深度构成的主体形。空间指物体间的远近层次关系和包容关系。(如雕塑)具有实在的体积和空间,而绘画艺术,则是在平面上创造体块与空间的幻觉。如《长城》一画,就是在平面上通过平俯视构图,运用了大-小的透视缩形规律,以及近实远虚的视觉规律,加上光与色的烘托渲染,画面气势磅礴,使我们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和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光与色:有光才有色,视觉世界是由光显示出来的。色彩的正确表现能使画面获得真实感。不同倾向的色彩还能给予我们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引起情绪的变化,如红色能给人以温暖、刺激的感受,蓝色则可能给人以冷、宁静的感受。质地:指物体表面的解觉性或这种质地的视觉表现。
对课本作品进行比较,展开愉快的教学双边活动:
1、对不同线条形式特点分门别类,进行求同与反差比较:
2、针对一幅学生最感兴趣的重点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体验艺术的情感,领悟其深层的内涵:
3、引导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发现问题、质疑问难,探讨作品的形式美和艺术特色:
4、通过启发性、可比性欣赏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在比较欣赏中去形成对线条形式美的新认识,提高审美趣味。印象派画家凡高的作品:线条包含着作者对生命强烈的热爱,充满火一般的热情和探索精神。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兰亭序》:用笔使转交递、点画映带、波谲云诡、变化无穷。创造了书法艺术史上的神品。
三、评价与总结:
我们认识造型的基本要素,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形象,认识艺术家取自自然之法则,创造出的瑰丽艺术世界。
1、谈谈自己在临摹或写生中把握对象形象的体会和心得。
2、师生共同对作业 和练习的情况进行评论和总结。
四、布置下一课时内容:
我们下节课将进入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世界。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知,二、导入 新课
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来之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复制。“艺术源于生活。但不等不生活。”在从事美术创作时,艺术家会根据特定表现目的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美术表现形式。
活动一:欣赏与评述
欣赏名家作品:《婴儿最初的爱抚》、《面包》、《少女》、《自画像》。
1、你能感受到这些作品所表现的不同感情吗?请加以比较和描述。
2、这些以表现情感为主的作品有没有再现的性质?二者之中,哪种特点更为突出? 《婴儿最初的爱抚》,作品以细致的笔法与温和的色调恰当地表现出细腻的母爱和温柔的母子亲情。
《婴儿最初的爱抚》,饥饿的孩子要面包吃的哭声撕裂着母亲痛苦的心,粗犷的笔法勾画的背景表现出感人肺腑的感情。
《面包》,以大胆而夸张的笔法刻画人物恐怖的眼神和绝望的姿势,表现出小女孩同时也是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恐惧。
《自画像》,阴冷的色彩和旋转的笔触深刻地表现出一个生活遭受困苦,精神备受折磨的画家的独特个性。活动二:研究与讨论
1、你能体会和理解这些作品的造型和色彩是怎样表现情感或情绪吗?
2、表现主观情感能否不借助再现的形式?抽象的作品可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心绪? 欣赏名家作品:《大刀门神》、《哭泣的女人》、《发怒的风景》、《查灵歌斯大桥》。《大刀门神》,红面的武将手握大刀,配上具有表现和象征性质的色彩,显得极为威严、红火,充分表现出镇宅驱魔的力量。
《哭泣的女人》,毕加索以极度主观变形的形象,黄与紫、玫瑰与黑等不和谐的色彩对比,鲜明地表现出所要发泄的悲哀心情。
《发怒的风景》,风景变成了发怒的人脸,属于“国际表现主义”的阿佩尔以热情的线条和色彩,表现了带稚气的疯狂情绪。
《查灵歌斯大桥》,色彩在野兽派画家德朗的画中成了表现情感的主要手段,对色彩结构的重视使其作品具有一种激荡热情的力量。
三、总结评述 美术再现生活真实和表现主观情感需要借助各种艺术形式和表达语言,除去形体结构、明暗结构的把握以外,色彩结构的设计与运用在塑造形象与表达情感、意蕴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课时 实践与体验:
1、尝试运用具象或抽象形式和鲜明、强烈的色彩去表现热情、欢快的情绪。
2、尝试运用具象或抽象形式和沉静、和谐的色彩去表现宁静、平和的气氛。
一、导入 新课:
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来之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复制。“艺术源于生活。但不等不生活。”在从事美术创作时,艺术家会根据特定表现目的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美术表现形式。
二、新授内容 表现形式的分类
就表现形式的明显特点而言,分成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两种基本形式。具象造型与抽象造型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客观的现实形象,而后者中我们则不能看出任何客观的现实形象(结合教材范图讲解)。
具象造型又可分为写实造型和变形造型。写实造型指忠实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真实面目的造型,或者说,在这种造型中,客观物象基本上按我们日常所见的样子被反映出来。变形造型则是运用夸张、省略等方法,表现人对事物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尽管变形造型反映的对象与我们日常所见不同,但我们仍可认出它们。变形造型即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式,层次十分丰富,既可偏于写实造型,又可偏于抽象造型。
抽象造型在古代艺术中就已出现,而现代抽象则主要通过抽象的线、形、色的不同组合表达人的主观情感。
欣赏课本作品:《色彩的构图》、《绿衣女人》、《黄昏》。教师讲解;
《色彩的构图》,在兼有理性和感性划分的条块中,布满由淡紫到淡黄的高明度柔和色彩,蒙德里安用其表现一种平衡而有变化的和谐。
《绿衣女人》,表现主义画家注重色彩的灵性,马凯的画中那纯净的色彩闪烁着柔光,显示出一种超然平和的气氛,带给人们一种赏心悦目的心情。
《黄昏》浓云的阴影罩住了大地,阳光在远处辉闪,一种戏剧性的色彩使画面充满原始艺术似的奇妙感染力。
三、评价与总结
1、谈谈自己尝试通过绘画作业 表现某种情感或心境的体会和心得。
2、师生共同对作业 和实践过程进行评论和总结。初二美术教案 第三单元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设计-应用)计划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 :
(1)情感:通过对常见生活用品的欣赏评述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 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知识:学会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欣赏、分析、评述生活用品的设计,掌握 实用和美观有机结合的设计原则。
(3)能力:能自觉地以艺术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常见的生活用品,并用恰当的 语言进行评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活用品实物数件。课堂教学: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课件展示几组质地不同(不锈钢、塑料、再生纸、陶瓷),造型不一的餐具。游戏规则:同学都是采购员,根据特定的对象,选择合适的餐具并说出理由。
二、欣赏评述(课件展示几组生活用品,引导学生欣赏,师生共同分析)
1.果盘:枝条交缠,鸡冠花纹,构图大方简洁,红、蓝、白三色搭配古朴典雅,放置水果时,与水果的鲜艳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枝、叶、花、果实在内容上形成一种统一的美感,是平面和立体的结合。2.坐椅:
A.木椅:金字塔的造型给人稳固、安全的感觉,使人可以放心的坐下休息,原始的木纹和色彩缤纷的椅垫形成对比,似乎暗示了现代人与大自然的融合。
B.折椅:铝合金的椅架,造型简洁大方,可以折叠打包,携带方便。帆布面料比较耐磨,深蓝的色彩又较耐脏,真不失为现代人旅游的好伙伴。
C.椅子一组:单纯的颜色,简洁的造型,给人舒适的感觉,看到了就忍不住想坐一坐。同时,不用时要尽可能节省空间的问题设计者也为你想到了,看,几把椅子叠在一起形成的新的立体构成造型,像一座抽象的现代雕塑,不也觉得很美吗?
三、合作交流
(一)想一想、谈一谈 1.购买某种生活用品时你应如何进行选择? 2.生活用品的设计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3.通常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分析、评述一件生活用品?(课件逐一展示问题,分别请同学发言)
(二)看一看、比一比
手机:(分组训练,相互讲解)
A款:外形方正规整,蓝色的屏幕和银色的机壳形成色彩的差异,喜欢它的人应该是工作严谨,一丝不苟的人。
B款:精致小巧的外形,机盖上镶嵌着璀璨的宝石,更显得高雅尊贵,是很多女士的掌中爱物。
C款:流线外形和金属质感,传达出独特的信息,机盖合起后呈简洁的弧形造型,活泼的式样加上多种富有青春气息的色彩,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拿在手中,置于衣袋,都会使人感到很舒适。(录音讲解,学生对照。)
(三)写一写、讲一讲
设计艺术是为生活创造的艺术,为了使人们生活环境和使用的物品既实用又美观,需要预先进行设计,寻求最合理的形式,同时又是美观的,符合生产制作要求的形式.现代设计可以分成建筑艺术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几大领域。设计形式是由其用途决定的,也就是功能决定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应该注意分析、认识你所接触到的器物及环境,提高对设计艺术的认识,也会发现需要改进的设计。
工业产品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处处都要接触到,为人们提供方便。工业产品的功能是首要的,同时又应该符合生产的要求,功能的合理也是构成美的重要条件,应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
请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生活用品,根据自己的感受在纸上用几句话写出这件生活用品的设计好在哪里?你对于这件生活用品的设计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
二、导入 新课
室内环境装饰的种类是多样的,除去绘画之外,还可以用多种材料和不同的技术制作,重要的是要发挥想象力,充分利用材料的特点,形成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不仅好看,而且还要有意味。同学们可以尝试着去做一件。小组交流。
三、新授内容
1、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
在一万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制陶技术,最初的造型样式,主要是为了满足于实际使用的要求,之后便开始了以功能为主要目的,同时又有结合形式美观的或特定功能的设计,并且越来越丰富。(欣赏教材图片)
请勇于展示的同学上讲台展示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并谈谈自己的欣赏感受。试一试、摆一摆,并尝试自己进行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与制作。
2、设计产品的鉴别与选择。从几把形式结构完全不同椅子,可以看到不同的用途,对椅子的造型样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欣赏课本上的门把手图片,激发自己尝试进行室内装饰品设计的愿望。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注意过各种门的把手,其中有房门把手、窗户把手、车门把手、柜门把手等,造型各不相同,在把握的时候触觉感受也不尽相同,甚至用力的程度也不一样。门把手也有功能和形式关系,下面可以试着分析这几种门把手的特点。
通过我们对这些门把手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门把手具有不同的适用功能和不同的造型材质美感,你能辨别它们各自适合安装在哪里吗?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出你最喜欢的把手。
四、课外拓展
课件展示几组日常生活用品,在学生浏览欣赏的过程中提出要求:
1.在平常能针对各种常见生活用品的设计,分析其优缺点,提出改进的建议。2.在父母亲友购买生活用品时,能运用所学知识,为他们提供合理的建议
初二(美术)德育法制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五、教学过程: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一)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原则:
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颖超指出:“教育孩子们从小学法、守法、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中小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依靠法律,必须学法、知法。要学习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无罪,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权利和合法权益,什么是受到侵害。还要弄清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和法律责任。依靠法律,必须用法。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要做到:一克服“害怕对方报复,干脆自认倒霉”的错误思想;二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报复”的错误做法。总之,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保护,而不能用个人感情代替政策、法律。
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这里所说的组织,一般是指侵害发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等部门。其中有的街道,区县还专门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根据法律规定:“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加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由于对本地区,本部门的社会治安和人员活动等情况熟悉,这些组织就会依据法律,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及时妥善地处理解决未成年人受侵害的问题。
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包括中小学生家长在内的广大群众,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及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盼望通过综合治理和“严打”使社会稳定,中小学生受到保护而健康成长。群众的眼睛雪亮,智慧丰富,威力无穷,不断涌现出保护少年儿童,见义勇为的好市民,好青年,好干部。所以当中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时,要千方百计地求助身边的群众,共同来对付坏人。当群众勇敢而义无反顾地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违法犯罪分子将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地,遭灭顶之灾。
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勇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不能怯弱,不能束手待毙,不能让坏人为所欲为,这是中小学生预防侵害的必要前提。但是,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时,要强调善于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存自己.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游击队长李向阳说:“要想抓住狐狸,就得比狐狸狡猾。”《鸡毛信》中的海娃就是把鸡毛信藏在羊群头羊的尾巴下,躲过日本鬼子的搜查,胜利地完成了送重要情报的任务;小兵张嘎也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出招数中,战胜愚蠢的敌人。前不久,某市一小学生一人在家做功课,忽听有人撬家门,立即悄悄拨通了公安局的电话,几分钟后,警察迅速赶来,当场抓住正在撬门企图入室盗窃的坏人。可见,面对身高力大,用心险恶的坏人,不仅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勇敢加机智才能保平安。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
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用于指导中学美术教学的一般性原理,也是具体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依据。认真贯彻教学原则,有利于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教与学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美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谓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教的方法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方面,这进一步说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完成预定之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正确选择美术教学方法。
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很多,但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精神的要求和笔者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经验体会,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讲授法。
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鉴于这种情况,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时,应该注意下述情况:
(1)对所表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给学生一个合符逻辑的完整的概念。如中国人把描绘大自然为主的作品称之为“山水画”而不叫“风景画”,学生肯定会问一个“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讲:一是从中国人的情感习惯去讲,在通常情况下,“山水”、“山河”、“江山”、“河山”是“祖国”的同意词或同义语,因此山水画也可以说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艺术中的反映;二是山水画的画家经过拟人化加工处理了的作品,它是画家艺术修养的表现。而风景画属西画的称谓,它是写实性作品,是自然的客观表现。经过分析和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山水画”不能叫作“风景画”。
(2)语言的形式要符合语法,要清晰、准确、精炼,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动,要富有感染力。
(3)要善于组织学生听讲,所述问题能引进学生的思维共鸣,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讲授的内容,变换讲授的方式。(4)可以借助板书、板画或示范图等直观教具,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帮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
运用这种方法,应该做到:
(1)演示的内容必须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讲”是“练”的前提和基础;“练”是“讲”的深化,是所学知识的表现、运用和实践。
(2)课堂演示要做的简明扼要,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熟练,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
(3)为节省时间,有些示范可以在课前先制成毛坯、半成品,在课堂上选择关键的过程适时演示。
(三)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按新编教材的要求,它在整个初中的教学活动中要占80%以上份量。所以,采用这种方法,要求特别讲究:
(1)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并且目的要求恰当,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还要注意组织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忌盲目性和单纯的为练习而练习的作法。
(2)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要科学合理地分配作业练习的时间。
(3)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四)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同学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包括启发式谈话法、提问式谈话法和指导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积极反锁。但谈话法的缺点是意见容易分散,不易控制,运用不好还容易使所传授知识支离破碎。因此,运用谈话法应做到:
(1)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提问的目的要明确,要带有启发性,并且难易得当,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出现的麻烦情况要有充足的预计,并为此还要准备好正确的答案。
(2)对此法的运用要带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要构成前后连贯,层层深入、逐步引向结论的问题系列,还应讲究谈话技巧,要面向全体学生。
二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也因为如此,我们就更应该改革课堂旧式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这种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学方法,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同时,还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进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因此必须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这不仅要求我们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思路活跃、方法新颖,使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而且还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是每一位美术教师值得去去研究与探索的。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与实践,我做个了小结了,总结了教学中的可行性方式特征如下:
1、可以采用的开放命题形式。
命题创作首先必须限定一个题目,然后围绕题进行美术创作。难度太大或脱离生活的命题往往会使学生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适当改变传统的由教材、教师命题的方法,把命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出“母题”,再由学生出“子题”:如书中“可爱的猫咪”一课,我就采用了以自编的“猫咪找家”的童话故事入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想象故事情节后自由拟题,于是作业时“我和小狗一起玩”、“妈妈再见”、“猫咪迷路了”等等,一大批各具情趣的命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很好的激发了他们创新的欲望。
又如“印印画画”一课教学时,学生在自由出题时更是如鱼得水,“大海中的轮船”、“我的小汽车”“美丽的花朵”等别有情趣的命题跃然眼前;作品通过印——贴——画的形式多样、独具创意。
2、可以才用开放的题材形式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教学时,不再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题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现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在题材、形式表现上营造较为宽松的氛围,能促进学生乐于参与美术活动。
例如在部分设计制作课单元,我就激发学生从自己身边感兴趣的做起,如把学习的数字卡片和生活中的人、事、物结合起来做成“数字变变变”、“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或日用品,然后把不满意的地方改变以下,重新设计并画出来”。这些形式比起过去美术课本里的纹样设计、二方连续设计等有趣的多。在制作新年贺卡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刮色、涂蜡、撒盐、吹色、压印等技法,是学生在变化莫测的游戏中,达到兴奋点。
3、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开放课堂活动空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月生活想结合的能力。
4、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程序
大胆突破从低—中—高年级的年级界限,采用有序、无序的教与学有机结合,互补共存。例如在二年级就可以大胆引导学生观察透视和空间现象,培养他们的空间知觉感;可以灵活结合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光与色彩的关系、色彩的情感与冷暖等;引导学生尝试大胆用水粉颜料表现变化的笔触和变化的色彩。举例教低年级孩子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讲话,孩子们是很难接受的。于是我就考虑出这样一种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空杯子内,再拿三个空杯子,一齐放在讲台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把三种彩水展现在学生面前,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就拿杯子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杯子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声来。做法虽然很简单,但形式较为新颖,孩子们象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兴趣很浓。让学生做实验,红色+黄色=?色,红色+蓝色=?色,蓝色+黄色=?色,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记得深,又证明了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学生又学会调色方法。
5、可以采用开放的评价标准,老师认为“老师肯定——学生满足,树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学习——再肯定、再满足——渴望学习更新的有难度的东西。”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
在教学评价时改变传统用“一个标准”去套学生画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教师点评时语言要幽默、精彩、风趣,让学生把你的点评听进心里去。在优秀作业上写 “心灵手巧”、“魔幻色彩”、“独具匠心”等给学生成功的喜悦;在表现一般的作业上写上“别泄气”、“慢慢来”、“相信下一张会很精彩”等激励性语言,相信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在新的基础教育理念要求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 如何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二.多年来从事初中的美术教学工作,我发现初中生对于美术课的兴趣有这样的规律,初一学生带着对初中生活与美术课的好奇,兴趣较高,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也较多,学生的作品种类也很多,有儿童画、国画、布贴画、剪纸等,到了初二后,开始有学生不准备材料,不带书本,教师组织课堂颇费心思,到了初
三、初四,有些学校则取消美术课,但在学生看来,它无异于是一节自由课,没有了任何的主动性、意愿性,这一问题说到家,还是我们的美术教育及素质教育中有很多的问题。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 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
所以光有一个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3.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4.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5.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电影录像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电影中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通过电影他们能够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历程,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比如:学习卡通的设计,我使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卡通片《蜡笔小新》《灌篮高手》的片断,让大家了解两位画家的画风的不同,用笔的不同,内容针对的读者的不同。这比光说要有效果的多。
6.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 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7.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当然这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提前预习。
8、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初中美术课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反思自己多年来的美术教学,感觉到自己在反思总结几方面: 1.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2.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3.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4.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5.丰富多彩的教学和多种辅助媒体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就要注重教学形式的趣味性,教师应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技术和辅助手段。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小游戏、小故事、谜语、音乐,这些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可以很快抓住学生的眼球。在讲授美术知识时可以利用电影、电视、录像、范画等方式增强对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例如: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美术教学,鼓励学生以此方式进行美术欣赏,获取美术知识等,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来设计制作生动的美术作品。6.在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创造美,而美也可以为生活增添情趣。我们必须把课堂教学和实际紧密联系,参与文化的创造和传承,丰富美术课教学内容,使学生能顺利地把学和用联系起来。教师在课前布置作业时,让学生通过网络、书本等多种渠道了解与所学课程相关的内容信息,让学生们在课上交流,了解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创作出生动且极富情趣而又个性鲜明的形象。今后,我会继续营造民主、轻松、合谐的美术课堂氛围,运用开放的学习观念、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发展的天地。愿我们的学生在开放的美术课堂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在美术的海洋中发展自我、个性飞扬!我会继续营造民主、轻松、合谐的美术课堂氛围,运用开放的学习观念、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发展的天地。愿我们的学生在开放的美术课堂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在美术的海洋中发展自我、个性飞扬!会继续营造民主、轻松、合谐的美术课堂氛围,运用开放的学习观念、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发展的天地。愿我们的学生在开放的美术课堂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在美术的海洋中发展自我、个性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