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教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初二)

时间:2019-05-13 00:0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教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初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教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初二)》。

第一篇:山教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初二)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欣赏、评述)

单元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2.通过欣赏、评述活动,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断、交流与评价。单元课时分配:本单元包括四步学习活动,可用3-5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欣赏与评述(活动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来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以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来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以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教法选择:

借助多媒体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过程与方法:

欣赏、思考、讨论、表述

学法引导:通过欣赏与分析感受,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的装点居室的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

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选择题材内容类型相近而意蕴各异,或形式风格不同但意蕴相近的作品。

学具准备:课本、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摘录。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启发引导阶段

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思想内涵的,通过什么形式?(设疑,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主题)

新授

油画棒砂纸画是用油画棒在打磨用的砂纸(砂布)的磨面所作的画。油画棒色彩鲜艳,颗粒细腻,质地柔软:砂纸的磨面较为粗糙,有利于油画棒色附着在画面上,而且砂纸较深的底色更能衬托出油画棒的色彩。因此,油画棒砂纸画色彩明快,画面统一,工具简单,是孩子们易学乐学的一种儿童画,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中国画的传统绘画充分地发挥了线描的表现力,不仅可以精确描绘具有空间深度和透视变形的物象,而且可以达到状物抒情、生动传神的境界。

文艺复兴首先发端于意大利,然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其他国

家,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表现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在意大利表现为绘画和雕刻、建筑的成就,而在德国则表现为农民战争和宗教改革运动。意大利位于地中海区域中央、中古时期世界上最大贸易地区的心脏位臵。佛罗伦萨、米兰和威尼斯都是当时水陆交通枢纽和贸易的集散地,在那里最早出现工商业、萌芽 资本主义,所以也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所谓文艺复

兴,是新兴资产阶级针对在中世纪被宗教所扼杀的

古代希腊罗马以人为本的 科学文化走向复兴而掀起的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革 命。艺术作品的意蕴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物质材料

形式构成作品中的物象

文化意义

2 主要教学手段

根据艺术作品的意蕴四个层次学生讨论、竞说课本中的美术作品,教师共同和学生进行。

3 几种美术表现语言形式 建筑、雕塑、绘画、园林 四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课后反思 学生能认真配合教师的活动,对教材内容感兴趣;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含量重、密度大,但教材编写简单,为讲课带来较大的困难;3 根据教材简化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思想,知识 基础状况,对一些重要的、比较难的知识 点注意 了内涵的挖掘和适度的延伸,让学生更好

地理解,掌握有关知识;4 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寻找资料

第二课时:欣赏与评述(活动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活画,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审美感受为基础并结合理性分析与综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欣赏,以加深对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与体验领悟。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审美感受为基础并结合理性分析与综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欣赏,以加深对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与体验领悟。教法选择:

借助多媒体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过程与方法:

欣赏、思考、讨论、表述

学法引导:通过欣赏与分析感受,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的装点居室的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

课堂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选择题材内容类型相近而意蕴各异,或形式风格不同但意蕴相近的作品。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摘录。课堂教学

一 组织教学

二 导入(启发引导阶段)

1、展示一些可能引起学生不同审美反应,即有的认为美,有的认为不美的作品,让他们进行欣赏和评述。

2、通过谈话说明,理性知识基础或理性认知与感性知觉的紧密联系,从而指出在美术欣赏中

也在进行分析与研究,讨论与解释,才能有比较深刻的体验和比较准确的评价。三 授新课 启发引导阶段

1、先择如《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最后的晚餐》、等作品,结合希腊神话和基督教《圣经》的有关知识,来分析和讨论作品通过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什么理念和意蕴。(教学参考资料)

《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雕像的欣赏

举世闻名的古希腊雕刻杰作《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或译《米罗的维纳斯》,一直被西方艺术学者尊为古希腊最优秀的雕刻作品之一,被认为

是西方雕塑作品中表现女性美的精湛典范。覆盖着线条舒卷下垂的衣褶的下半身,结合得十分自然,并构成巧妙的对比,不仅更显出女神的健壮丰满,而且使整座雕像十分稳定而富于变化。

雕像中女神动作幅度不大,但异常含蓄微妙,直立而又略为倾斜,静止而又稍有转动,加上人体各部分之间的高低起伏、强弱交替的节奏感,形成了整座雕像婀娜向上的优

美体态。雕像中女神的椭圆形的面庞,简单的发髻、平平额头、笔直的鼻子、丰满的下巴、安详的目光和微微鼓起的嘴角,表现出娴静、端庄、凝重的神情。

雕像中女神既不妖艳惑人、亦非纤巧娇柔,既无媚态、也非羞涩,而是落落大方。雕像中女神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充满了质朴典雅之美,给人以纯洁、崇高的感觉。

古希腊人崇尚身心健康,要求健美的体魄和内在的美德相结合的审美观念,可以说在《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关于“残缺美”。

断臂的维纳斯一出土,就得到了世人的普遍的赞誉。19世纪一些顶尖的艺术家、文学家更是极口赞美它。比如,罗丹说:“抚摸这座像的时候,几乎会觉得是温暖的”,“这是神品中之神品!……这是中正和平的肉感,经理智熏染过的生之喜悦”。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她的轮廓的美胜过活人的美。”总的来看,这一时期人们欣赏的焦点有二:一是形体美,一是由节制的表情与动作体现出来的理性美。对于断臂,则没有特别留意。从维纳斯的断臂中领悟到“残缺

美”,应该是比较靠后的事情。法国作家让〃艾卡尔在《鉴赏力的批评》一书中曾说:“说真的,如果《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完好无损的形象,她仍然拿着一只表示荣誉的苹果,那么她就不会像现在那样去支配现代精神。而且她的作者的象征手法也不会被广大的观赏者所认识,在我们的眼里,她也不再是美的普遍典型,而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即帕里斯的裁判中的女主角。”(编者注:流行说法认为,维纳斯手里拿着的后来成为特洛亚战争导火索的金苹果。)现在,由断臂的维纳斯雕像引发出来的“残缺美”的概念,已普遍地为人们接受。因此,本文作者的观点其实算不上标新立异。

此外要注意的是,“残缺美”仅只能作为一种类型,它并不就是创造艺术品时必须追求的。比如绘画名作《蒙娜丽莎》,它的画面基本没有什么毁损,但同样向欣赏者们暗示了丰富的内容,在美术史上它的地位和影响丝毫不亚于断臂的维纳斯。

2.维纳斯雕像失去的只能是双手

作者认为,只有失去的是双手,才能唤起大家 的丰富的想像,雕像也从而获得无穷的生命;失去其他任何部分,都不可能获得这样的艺术效果。对于很多事情,我们不能在假设中作出判断。但是,从一些事实来看,作者的话失之于武断。比如,收藏在卢浮宫内的胜利女神雕像,头颅部分失去了,却和维纳斯雕像及《蒙娜丽莎》并称为卢浮宫的“镇宫三宝”。对于维纳斯失去了双臂不仅无损其美,甚至更增添了美,有人则这样认为,双臂失去,如同芟除多余的枝叶,使维纳斯整个身体的优美的曲线表现得更清楚,给人的印象更鲜明。有关资料

一、爱和美的永恒象征 《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或译《米洛斯的维纳斯》),一般认为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希腊时期”的作品,作者生平不详。这个雕像是西方美术史中最著名的杰作之一,历来被视为希腊雕刻艺术的珍宝和西方艺术中表现女性美的典范。阿芙罗蒂德是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在古罗马神话中称作维纳斯),传说她诞生于大海之中,一出生便成年。其美丽无与伦比。西方文艺作品常取材有关她的传说

故事,在雕刻、绘画中更为常见,许多歌颂和表现女性美的作品,往往以维纳斯命名。而最为人们所熟悉、最负盛名的,当属这尊《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

这尊雕像首先是由希腊米洛斯岛上的一个叫约尔哥斯的农民发现的,并由此得名。1820年4月8日,约尔哥斯在整地时无意中挖掘出这座雕像的各个断块。他随即报告当时法国驻该岛的领事。经过一番周折,这座雕像终于被法国买下,运到巴黎,献给国王路易十八。于是《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便成为卢浮宫艺术博物馆最珍贵的宝藏之一,辟专室陈列。

约尔哥斯挖掘出这座雕像时,雕像断裂成几个部分:上半身、下半身、发髻的下垂部分、右腰部的断块、刻着铭文的台座,以及拿苹果的手臂断片。由于手臂断片技艺粗俗,很快被鉴定不属于这尊雕像的原物,明显是后人的复制品。这说明雕像很早就已失去双臂。雕像断去的双臂原来究竟如何,一直是雕刻史上的一个谜。许多专家提出过各种假设,试图恢复雕像的原来面貌,但都归于失败,都未能取得令人信服和满意的效果。围绕所缺两臂的争论,最

有意思的是下列几种说法:一说左手拿苹果,右手抓住围布;二说维纳斯的双手拿着胜利花环;三说右手拿着鸽子,左手拿着苹果;四说维纳斯准备入浴,右手抓住似乎要滑落的围布,空手抚握着一束头发;五说她站在战神马尔斯的身旁,右手握住马尔斯的右腕,左手温柔地搁在马尔斯的肩上。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好在雕像虽然是断臂的,但并不给人以残缺不全的感觉,无损于观赏,反倒更能激起人们丰富的想像力。雕像可供四面观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都是十分相宜的。与雕像同时发现的底座,多数专家认为是属于这尊雕像的。台座上刻有“美安得罗河畔安屈克拉亚的亚×山德尔作此”的模糊字迹。根据铭文和书体,专家们推断雕像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的作品(因为安屈克拉亚是公元前3世纪时建起的市镇)。作者名字中残缺的字,一般认为是“历”或“格”,因此雕像作者是亚历山德尔或亚格山德尔。但是仍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个台座不一定属于这个雕像。他们从雕像所具有的典雅、端庄、崇高的艺术风格来看,认为雕像应属更早的“古典时期”(公元前5──公元前4

世纪)的作品。而不是希腊化时期的。有的学者还认为不一定是阿芙罗蒂德,而可能是海神阿姆菲德里特或胜利女神。虽然有这些争议,但都不妨碍对雕像所具有的高度艺术成就的肯定和赞赏。

在古希腊雕刻中,阿芙罗蒂德的形象改由裸体出现,大致始于“古典时期”盛期的著名雕刻家普拉西特列斯(活动期为公元前375—公元前330年),由此成为一个传统,直到近代。《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是一尊半裸雕像。用巴洛斯岛盛产的优质大理石雕凿而成。雕像裸露的上身和覆盖着线条舒卷下垂的衣褶的下半身,结合得十分自然,并构成巧妙的对比,不仅更显示女神的健壮丰满,而且使整座雕像十分稳定而富于变化。雕像动作幅度不大,但异常含蓄微妙,直立而又略为倾斜,静止而又稍有转动,加上人体各部分之间的高低起伏,强弱交替的节奏感,形成整座雕像转折有致、婀娜向上的优美体态。雕像身高2.04米,胸围1.21米,腰围0.91米,臀围1.29米,头长0.267米,约占全身的八分之一,是极为匀称的身材比例。据测定,维纳斯从头顶到肚脐的高度与肚脐至

脚底的高度之比约为1∶1.6,而从肚脐到脚底的高度与全身的高度之比,其比值也是1∶1.6,正符合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所确立的,后来被柏拉图所称谓的“黄金分割”比例。雕像伫立在一块厚约7厘米的台座上,所以整座雕像的高度为2.112米。雕像的脸型呈现出典型的希腊特征:椭圆形的面庞,朴素的波浪式的发髻,平额,笔直的希腊鼻子,丰满的下巴,安详的目光和微微鼓起的嘴角,表现出沉静、端庄、凝重的神情。雕像的整个形象既不妖艳惑人,亦非纤巧娇柔,既无媚态,也非羞涩;而是落落大方,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充满质朴典雅之美,给人以纯洁、崇高的感觉。古希腊人所崇尚的身心健康、要求健美的体貌和内在的美德相结合的审美观念、以及古代大师精湛的艺术技巧,在《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也和古希腊其他许许多多以神命名的雕刻一样,无疑是现实生活中人的美质的集中。对神的歌颂也就是对人的力量和美的肯定。古希腊雕刻中的神像没有丝毫脱离世俗的神秘感和程式化,而是为人们所理解、所欣赏,从中获得鼓舞和力量。

“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已成为人类美和爱的永恒象征。从对《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雕像的欣赏中说明,对于西方雕刻绘画中的大量女性裸体形象,不能简单的加以否定、排斥。而是应该区别对待,把像《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那样的健康、具有高度美学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与那些只注意表现外在感官因素,一味追求刺激的庸俗的作品,甚至是宣扬低级、色情、黄色的作品要严格地区分开来。

德国古典派评论家温克尔曼用这样两句话来赞赏希腊雕像的美:“崇高的庄严、伟大的静穆”。阿芙罗蒂德正是通过特定的形体结构,造成安宁、优美、平衡和理想的视觉形象,显得崇高而静穆。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在一篇小说里说:“《米罗的维纳斯》比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更不容怀疑。”这意思是说,在保卫“人性的尊严”方面,它也许更有力量。维纳斯那转折有致的身姿,显得大方甚至“雄伟”。沉静的表情里有一种坦荡而又自尊的神态。在她面前,人们感到的是亲切、喜悦以及对于完美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向往,这也许就是屠格涅夫把她和《人权宣言》相比的理由吧。

总之,这座雕像是现存美神中最稀有的珍品,其躯体及衣裙,具有古典的节度,容貌与发型具有希腊化的甘美,宛若一首好诗。19世纪法国大雕刻家罗丹,对这件不朽杰作赞叹说:“看!奇迹中的奇迹!她是古典灵悟中的杰作,是理与情的结构,知与灵的合成,生命的乐章高洁而优雅地飘散着。现代学院派的雕刻,既不了解希腊,也不了解自然,多么美丽的希腊女人!活在雕刻家的心境里。”(《外国雕塑掇英》,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二、千古美谈的思考──话说“断臂美人”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审美习惯是各不相同的,审美个体之间的美感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美是相对的,可变的,流动的,千姿百态的。然而,美又有绝对性的一面。在社会生活中,不同阶级的人,在特定环境中,由于共同的社会实践,产生一种公认的美,这样或那样地体现着生活中某种真理。美的绝对性是美之所以为美的品质,是确定美的本质的固有属性,是客观的,物质的,具有永恒性、稳定性,因而它是不朽的,具有永不枯竭的美的魅力。

美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在不同的美的形态中,其表现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美的形态两者都能充分显示,如大海的波涛,既有惊涛骇浪的恐怖,又有平波展镜的朗丽。它时美时不美,呈现出相对性,然而在相对性中又表现出它那气势壮阔的美的绝对性。有的美的形态相对性很强,绝对性异常弱,如人的装饰美,千姿百态,五彩缤纷,人们对它的审美,也往往众说纷纭,并随着时空的改变而改变。有的美的形态绝对性非常明显,相对性比较隐晦,如火红的朝阳,皓洁的明月,雄伟的长城、秀丽的黄山等,古今中外的观赏者都是赞美的。产生于古希腊时期的雕像《米洛斯的维纳斯》,能成为举世公认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被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共赏,可谓流传千古,家喻户晓,就在于美的绝对性表现得非常明显和强大。它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某些共同利益、心理和要求,具有超越于时代的共同美的特点。

(一)高洁的精神美

“维纳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美神,也是爱神。主管爱情、婚姻和保护家庭。她天生丽

质,心地善良,热心助人。但自身却很不幸,没有幸福的爱情和家庭。人们出于同情、感激和美好的愿望,崇拜她,把她视为“美好、善良、正义”的象征。由此,产生过许多以她为题材的艺术品。《米洛斯的维纳斯》这座雕像,虽然借助于神的名义,而实际表现的是一种“社会理想”,是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说”的产物,即神都具有人的外形和性格,只是神是最完美的人。因此,雕像不像欧洲中世纪和东方古代同类题材的艺术品那样充满宗教的神秘色彩,神都是头顶光环或三头六臂,而是极富有人情味。从而不但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还鼓舞着人的斗志。屠格涅夫说:“米洛斯的维纳斯比1789年的原则(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更不容怀疑。”意即:在“保卫人性的尊严”方面,它也许更有力量。19世纪俄国作家乌斯宾斯基在小说中描绘了一个潦倒的教师从维纳斯美丽动人的形象中,唤起生的欲望和力量,改变了对人的看法。认识到人是美的,是有力量的,是能得到幸福的,为了人类的幸福,必须进行不屈的斗争。马克思也对它作过很高的评价:《米洛斯的维纳斯》展露着希腊人 的思想、意志和品格。虽有着时代的局限(未直接表现人与社会的矛盾),但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具有很大的美学价值,而且就某些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雕像半裸的身躯,肌体圆润、丰满、优雅、健康,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表现了女性的纯洁和健美,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教养与美德。显得落落大方,既庄重典雅,舒畅自由而又节制有度,给人以“雄伟”和“温暖”感。全着装不能充分展露“美神”与“爱神”之美,全裸又有放荡之嫌。《罗丹艺术论》中说:“这是古代的神品,给人以被抑制了的热情、理智所调节了的生的愉快。”意思是说:透过她妩媚娴雅的形体,表现了内在的人性精灵之美。雕像的头部微微昂起,眼睛凝视前方,专注沉静,面部流露出智慧、矜持的表情,给人以坦荡无邪、自尊而又自信。无故意挑逗献媚,矫揉造作之感,也毫无装腔作势盛气凌人之态,温煦亲切的美,纯正而耐看,使内在美与外在美达到了完整的统一。在它的面前,人们感到的是亲切、喜悦及对于完美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向往。

(二)理想的造型美

感人的题材内容与高洁的精神,要通过恰当完美的艺术形式来体现。形式美也是艺术作品抓住观赏者的第一要素。人们感受外物刺激和形成主观反映的生理器官,机制是基本相同的。从而人们心理结构和心理活动的规律,也就会有共同之处。在正常的,不同的审美主体身上,就会体现出某些共同美感。这一点,尤其突出地反映在对形式美的欣赏方面。如和谐、匀称、对比、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由物质实体性所决定,要求雕塑比绘画对现实生活进行更集中更概括的反映,更多地运用寓意、暗示、象征性的手法,在更大程度上追求从个别到一般,以有限见无限的艺术效果。雕像采用无衬景、无道具、无装饰、无大的动态的极其简练的造型手法,让观赏者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集中品味主体的外在美以及通过外在美传达出来的内在美。让人感觉增之一分太多,减之一分太少,精练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雕像遵循雕塑创作以整个形体为艺术语言这一特殊规律,利用和强调体积的组合变化,造成体积感,以传达特定的思想感情。在体积变化上形成四个面的转换,重心在一脚,另一只脚是

“稍息”状态;两个膝盖一前一后,组成一个面;骨盆转向相反方向,又是一个面;头侧向另一方,是第四个面。动作的转折很小,很微妙,很协调,表现了女性静穆的美,含蓄地透露出温柔典雅的气质。

法国美学家笛卡儿认为:美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英国美学家夏夫兹博里认为:凡是美的都是和谐的,比例合度的。雕像以完全立体的造型(圆雕),细腻洁白的质地(大理石),与真人类似的高度,给人以真实的生命感;她体型修长健美,匀称和谐,符合形体美的尺度“黄金分割律”,上身与下身之比为1∶1.618;丰满的胸部,婀娜的腰身,润腴的臀部,构成标准的三围,体现出女性体型鲜明的曲线美,曲立凝视,全身呈S形,从各个角度看,姿态生动,富于变化,静中显动;衣纹柔和飘动,疏密有致,显示出体形线条的优美,与裸露光洁的身躯形成鲜明的对照,富有韵律和节奏感,体现着青春和旺盛的生命力;发型柔美,面庞娟秀,可亲又可爱。整个雕像简洁优美,生动自然,形体语言丰富多彩,既不错乱,又不生硬。车尔尼雪夫斯基赞扬《米洛斯的维纳斯》

说:“她的轮廓的美胜过活人的美”。这就是说,雕像的形体美,是一种艺术的真实,一种理想的美,是健与美的统一,是真实生活中的人体美不可比拟或难以达到的,但它确实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目前尚未充分展开的本性之中。艺术家力求抓住人性的美,并予以真实的表现,充分体现人的尊严和崇高,激发人们去维护和追求。因此,这种“标准的”美是永恒的,不朽的。人们观赏它,是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三)完整的艺术美

《米洛斯的维纳斯》在发现时就没有双臂,所以又称“断臂美人”。手臂的残缺,在现实生活中,当然不能说它是美的,但作为艺术美中的残缺,就要另当别论了。艺术美所描绘的对象不仅是自然美和社会美,而且也可以反映自然丑和社会丑。有的是对于丑的再现,有的是作为美的对照而存在的。罗丹的《欧米哀尔》就是通过重点表现老妓的干瘪和衰老,来揭示一个老妓衰亡的自然规律和对任人欺凌的妓女年老色衰后悲惨处境的同情,被誉为“丑得如此精美”。外貌奇丑的钟馗,也使他匡扶正义,嫉恶如仇的内在美更加崇高和悲壮,以至世人发

出“谁道先生不美容”的赞叹。《米洛斯的维纳斯》是原本就没有塑手,还是挖掘时打断了,已无法考证,也无需考证,因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断臂已成为这一雕像主体美的对照,是塑造目的的美和塑造手段的美,使身躯美更突出,更鲜明。罗丹也曾把一座雕像的双手砍掉,原因是那双手太突出,影响了雕像的主体美。雕塑的特点是以整个形体为艺术语言,内在的精神性的东西都溶化在形象的整体里,而不是集中到一个点上,否则,会使局部与全身处于对立的地位。所以,杰出的雕塑作品即使局部残缺,也无损其整体美。我国晋代哲人葛洪说:“西施有所恶而不能减其美者,美多也;嫫母有所善而不能救其丑者,丑笃也。”庄子也有“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之说。雕像的内在美与主体美的强大、突出,反过来又掩盖了局部的缺陷,使之“视而不见”。

有人认为:断臂的维纳斯是美的,不断臂的维纳斯会更美。其实不然,肢体健全的维纳斯雕像还有很多,有的也很美,但无一能与《米洛斯的维纳斯》媲美,像它那样让人刻骨铭心。高明的艺术家,总是让艺术作品给观赏者留下

想像的余地,造成一种悬念和遗憾,让人们永远为她牵肠挂肚。断臂比完美无缺更具有一种艺术魅力,诱发人们去发挥自己的想像,通过想像获得“全”的效果。倘若修复双臂,它的“全”就会使欣赏者的情绪达到了顶点,想像的翅膀便捆住了,少有回味,过后便忘,从而降低了作品的魅力,这种“全”实为艺术的不全。况且,修复后,手只能保持一种姿态,不能满足所有审美个体的要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各种修复方案都告失败,保持原貌成了最佳选择。罗丹说:“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他还说:“自然中认为丑的,往往要比那认为美的更显露出它的性格。”断臂是《米洛斯的维纳斯》美的一种个性,使它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面貌,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西方美学史上有“美人的黑痣”的观点,即美丽的脸上最好长有一颗黑痣,或一条小小的疤痕。中国美学史上也有“美人方有一陋处”之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西施有病,杨贵妃肥胖,史湘云咬舌,这就是美的个性。千人一面,既单调乏味,也缺少真实感和可信性。因此,《米

洛斯的维纳斯》不仅给人们带来永远的美的享受,而且也留下永远的思考。她净化着人们的灵魂,也提醒着我们的艺术家:完整的艺术美,必须由艺术作品和欣赏者共同来完成,艺术作品要具有充分发展的美,必须选择能够最充分地发挥欣赏者想像力的形式,达到“破而愈完,半多于全”的艺术效果;少一些功利主义,少一些赶时髦,少一些浮躁,按照艺术美的规律去创造艺术,精品方能出,千古不朽之作才有可能。

三、缺损中见完整

据说维纳斯的胳膊在19世纪出土时还完好无损,右手提着将要滑落的裙裾,左手托着一只苹果。可不知在何时何地两条胳膊神秘地失踪,给世人带来无限惋惜。后来,“断臂的维纳斯”成了“缺憾的美”或“美的缺憾”的代名词。不过维纳斯的塑像还是太美了。她除了损失两条胳膊外,别无所损,浑身透散着柔美、静穆、高雅的气质,代表了古希腊雕像艺术的最高成就。她太有名了,以致人们要用笔正面描写和议论她,都是一件很难的事。其难处一是“肉眼凡胎”的观者何敢一窥光焰辉煌的美神而遽

下断语;二是自从她二度出生以来,一代代人的文字记录数不胜数,后生晚辈何能超越前贤。该说的都说完了,在她面前难道只有保持缄默、静穆?不是的,今有日本的清冈卓行,独具新锐的艺术感受力,从美神肩下本应伸展或弯曲的两条玉臂的空荡处放任想像,挥洒笔墨,纵情讴歌维纳斯极至的美丽,讴歌人类的艺术创造力。清冈卓行两眼凝视着“虚无”,他看见了什么?

第一,他看见了艺术的奥秘。“缺憾的美”也是一种美,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美,它“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在艺术领域,“缺憾的美”就是完整的美。“完整”指什么?“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指一种庄严肃穆的“神秘气氛”;“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指一种具有原创性的生命力量。这让我们联想到东方神秘哲学:“惚兮恍兮”“窈兮冥兮”“微妙玄通,深不可测”(《老子》),这便是“神秘”;“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虚而待物”(《庄子》),这便是生命自无至有的诞生。“缺憾”正如“无”,“无”何异于“有”?“无

物之象”“大象无形”(《老子》),这是至德至善至美的一种更高级的存在。也就是说,清冈卓行作为一个东方哲学、东方文学艺术精神哺育成长的作家,以他独有的艺术敏感,目光越过艺术的“实有”、外在形式,窥见到艺术最深奥的“道”,或曰艺术领域的特殊规律:从虚无中见出丰盈,见出无限生机、无限神秘和无限的美。

第二,他看见了无数双眼睛。清冈卓行根本不在意美神玉臂的原始状样,甚至厌恨和恐惧原臂的复殖,因为他想到了无数双富有创造力的眼睛注视之下的“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认为“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就是说断臂的维纳斯,维纳斯的断臂,激发起多少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肤色的人的美好想像!在一千个观众心目中就有一千双完美的玉臂。断臂仿佛成为神奇的艺术符码,随千万观众的解读而时时翻新。她永远生活在当代。在此作者又为我们揭示了一条艺术规律:艺术形象的意义应由读者、观众来填补、完善和阐释。正如接受美学

家所言:“阐释似乎正试图补偿艺术已经失去的东西。”“本文的一致性意义──它并没有为本文所系统表述──与其说是本文暗含的内容,不如说是出于读者的建构。” [德国]沃〃伊瑟尔《阅读行为》第14页、20页,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着重号系原文所有)在作者、作品那儿忽略、遗忘、丧失的东西,正好由读者、观众拾起并重新建构、放大、美化而成无数同质异构的崭新东西。这就是艺术的神妙功能。第三,他看见了对象化的自身形象。艺术是人类自身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类可以从中照见自己创造力,照见自己的趣味、人格、理想。这关乎艺术创造,其实鉴赏又何尝不是如此!艺术鉴赏是一个无限大的空间,任人依自己的眼力与心界在这一空间的某维度上凝定自己的水准,找到自己的感悟结点。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心胸广狭、人格优劣在艺术鉴赏中都毫无遮拦地显露出来。正如马克思所说:“因为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意义(它只是对那个与它相适应的感觉说来才有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6

页。)奉读《米洛斯的维纳斯》,扑面而来的是发自作者人格境界的一股强烈感染力,感受夏日海边狂野而温暖的风暴。

这风暴里挟着美好的情感、意志,那是作者自始至终动情地诉说自己的真切感受,言语间透露出对艺术的最彻底的钟爱,体现他的高尚情怀,他的赤子之心;这风暴里挟着清新的灵气、悟性,那是作者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揭示人类艺术杰作的感染力、震撼力,并用文字准确而畅快地描述自己的感受,印证他的艺术领悟力卓尔不群。断臂维纳斯赐予了清冈卓行坦露心迹的激情,为我们留下一篇优美的散文;清冈卓行的散文留给我们醇浓的美味,启发和激励我们对艺术的敏感、热爱。达芬奇:《最后的晚餐》(1495-1497)湿壁画

460×880公分

收藏地点:米兰 格拉契修道院

1495年,达芬奇接受米兰摄政洛多维柯.莫罗的委托,绘制大型壁画《最后的晚餐》。作品描绘了福音书故事中一个关键的时刻,达芬奇独具匠心,选择了耶稣用餐时,宣布在座有人要出卖他,众门徒大为吃惊的情形。众门徒震惊的

情绪不仅流露在脸上,也表现在手部。在画中,达芬奇用了许多细致的手部动作:有人双手按在桌上、有人竖指发问、有人扪心自问,而判徒犹大则是双手紧握着钱袋,身体略微向后仰,下意识想要逃避。

达芬奇对这幅壁画人物心理变化的掌握极为传神,在此之前,从没有画家为了表现人物而去研究人物的心理,所以达芬奇被视为这种新观念的创始人,为世人证实“艺术家也可以是沉思与创造的思想家,与哲学家没有两样”,这也是《最后的晚餐》之所以被称为旷世杰作的原因之一。达〃芬奇

莱昂纳多〃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所有的,以及更多的赞誉他都当之无愧。

一、天才少年

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诞生在意大利芬奇镇附近的安基亚诺村,芬奇镇靠近佛罗伦萨。达〃芬奇是非婚生子,他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田庄里度过的。孩提时代的达〃芬奇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兴趣广泛。他歌唱得很好,很早就学会弹琵琶,他的即兴演唱,不论歌词还是曲调,都让人惊叹。他尤其喜爱绘画,常为邻里们作画,有“绘画神童”的美称。达〃芬奇的家庭是当时佛罗伦萨有名的望族,父亲皮埃罗希望达〃芬奇象自己一样当律师,可后来由于发生了一件事情而使皮埃罗改变了想法,决定让小芬奇学画。当时,皮埃罗受一位农民的委托,要画一幅盾面画。他听说儿子会画画,想试试儿子的画艺,便将这任务交给了小芬奇。小芬奇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画成了一个骇人的妖怪。这妖怪长着火球般的眼睛,张着血盆大口,鼻孔中喷出火焰和毒气,样子十分的恐怖。作品完成后,小芬奇请父亲来到他的房间。他把窗遮去一半,将画架竖在光线恰好落在妖怪身上的地方。皮埃罗刚走进房间时,31

一眼就看到了这个面目狰狞的怪物,吓得大叫起来。小芬奇则笑着对父亲说:“请您拿去吧,这就是它该产生的效果。”皮埃罗从此确信儿子有绘画天赋,便将小芬奇送往佛罗伦萨,师从著名的艺术家委罗基奥,开始系统地学习造型艺术。此时的达〃芬奇只有14岁。委罗基奥的画舫是当时佛罗伦萨著名的艺术中心,经常有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在这里聚会,讨论学术问题。达〃芬奇在这里结实了一大批知名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科学家,开始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达〃芬奇在20岁时已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用画笔和雕刻刀去表现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的真、善、美,热情歌颂人生的幸福和大自然的美妙。

达〃芬奇并不满足他的这些才干,他要掌握人类思想的各个领域。他眼光独到,做事干练,具有艺术的灵魂。有一次,他在山里迷了路,走到了一个漆黑的山洞前。他在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突然产生了两种情绪——害怕和渴望:对漆黑的洞穴感到害怕,又想看看其中是否会有什么怪异的东西。”他一生都被这两种情绪所羁束——对生活之不可知或无力探知的

神秘感到害怕,而又想把这个神秘之不可知性加以揭露,加以研究,解释其含义,描绘其壮观。他很早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研究者、一个教师、尤其是一个艺术家。

二.科学巨匠

达〃芬奇无论是在艺术领域,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的眼光与科学知识水平超越了他的时代。在文艺复兴早期,人们盲目地接受传统观念,崇拜古代权威和古典著作。人们学习科学知识也只是学习象《圣经》一样的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只相信文字记载。达〃芬奇反对经院哲学家们把过去的教义和言论作为知识基础,他鼓励人们向大自然学习,到自然界中寻求知识和真理。他认为知识起源于实践,只有从实践出发,通过实践去探索科学的奥秘。他说“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实践应以好的理论为基础”。达〃芬奇提出并掌握了这种先进的科学方法,采用这种科学方法去进行科学研究,在自然科学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这一方法,后来得到了伽利略的发展,并由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成为近代自然科

学的最基本方法。达〃芬奇坚信科学,他对宗教感到厌恶,抨击天主教为“一个贩卖欺骗的店铺”。他说:“真理只有一个,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学之中。”达〃芬奇的实验工作方法为后来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人的发明创造开辟了道路。在天文学上,达〃芬奇对传统的“地球中心说”持否定的观点。他认为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颗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太阳本身是不运动的。达〃芬奇还认为月亮自身并不发光,他只是反射太阳的光辉。他的这些观点的提出早于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甚至在当时,达〃芬奇就幻想利用太阳能了。在物理学方面,达〃芬奇重新发现了液体压力的概念,提出了连通器原理。他指出:在连通器内,同一液体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体的液面高度不同,液体的高度与密度成反比。他发现了惯性原理,后来为伽利略的实验所证明。他认为一个抛射体最初是沿倾斜的直线上升,在引力和冲力的混合作用下作曲线位移,最后冲力耗尽,在引力的作用下作垂直下落运动。他的这一发现使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学说产生了动摇。

他发展了杠杆原理,除推导出作用力与臂长关系外,还算出了速度与臂长的关系。他指出了“永动机”作为能源的不可能性。达〃芬奇还预示了物质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动的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那东西将从地底下爆起,……使人在无声的气息中突然死去,城堡也遭到彻底毁坏,看起来在空中似乎有破坏力。”

达〃芬奇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认为是近代生理解剖学的始祖。他掌握了人体解剖知识,从解剖学入手,研究了生理学和医学。他最先采用蜡来表现人脑的内部结构,也是设想用玻璃和陶瓷制作心脏和眼睛的第一人。他发现了血液的功能,认为血液对人体起着新陈代谢的作用。他说血液不断的改造全身,把养料带到身体需要的各个部分,再把体内废物带走。达〃芬奇研究过心脏,他发现心脏有四个腔,并画出了心脏瓣膜。他认为老年人的死因之一是动脉硬化,而产生动脉硬化的原因是缺乏运动。后来,英国的威廉.哈维证实和发展了达

〃芬奇的这些生理学成果。

达〃芬奇的研究和发明还涉及到军事和机械方面,他发明了飞行机械、直升飞机、降落伞、机关枪、手榴弹、坦克车、潜水艇、双层船壳战舰、起重机等等。他还在数学领域和水利工程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可以说,达〃芬奇的研究涉及到自然科学的每一部门,他的思想和才能深入到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全面发展的学者。但是达〃芬奇的大多数著作和手稿都没有发表,直到他逝世后多年才被世人所发现。科学史家丹皮尔这样评论达〃芬奇,“如果他当初发表他的著作的话,科学本来一定会一下就跳到一百年以后的局面。”

三.艺术大师

说到艺术创作,在文艺复兴时期当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成就最高。他们的艺术成就达到了西方造型艺术继古希腊之后的第二次高峰,仅绘画而言,则达到了欧洲的第一次高峰。其中尤以达〃芬奇最为突出,恩格斯称他是巨人中的巨人。在艺术创作方面,达〃芬奇解决了造型艺术三个领域——建筑、雕刻、绘画中的重大课题:

1、解决了纪念性中央圆屋

顶建筑物设计和理想城市的规划问题;

2、完成了15世纪以来雕刻家深感棘手的骑马纪念碑雕像的课题;

3、解决了当时绘画中两个重要领域--纪念性壁画和祭坛画的问题。达〃芬奇的艺术作品不仅象

镜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还以思考指导创作,从自然界中观察和选择美的部分加以表现。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四.文艺复兴精神的代表

达〃芬奇比之文艺复兴时期中的任何一人,有更多的、领域更广的幻想。他思想深邃、博学多才。他怀着永无休止的探索精神去研究自然和人生的一切奥秘,他把艺术和科学、理智和情感、形体和精神熔于一炉,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把艺术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达〃芬奇是当之无愧的“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列奥纳多〃 达〃芬奇(1452-1519)da

Vinci,Leonardo 全名列奥那多〃迪〃塞尔〃皮耶罗〃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科学家,人类智慧的象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他不但是个大画家,同样还是一位未来学家、建筑师、数学家、音乐家、发明家、解剖学家、雕塑家、物理学家和机械工程师。他因自己高超的绘画技巧而闻名于世。他还设计了许多在当时无法实现,但是却现身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总的来说,达芬奇大大超越了当时的建筑学,解剖学和天文学的水平,但是却未能推动其发展。他于1452年出生于佛罗伦萨,虽然他是一个私生子,但是却很被重视,历史资料显示,安东尼奥〃达〃芬奇(达芬奇的祖父)在译本笔记本的后页上写到:1452年4月15日,星期六,夜间第3个小时,我有了一个孙子,我儿子塞尔〃皮耶罗的儿子,名为列奥那多。5岁时能凭记忆在沙滩上画出母亲的肖像,同时还能即席作词谱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场的人赞叹不已.《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蒙娜丽莎》则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画.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

永垂青史.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他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达〃芬奇是闻一多首创翻译名,乃按意大利语翻译。旧译“达〃文西”乃按英语翻译,误;意大利语ci读如“奇”非“西”)“上天有时将美丽、优雅、才能赋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为无不超群绝伦,显出他的天才来自上苍而非人间之力。莱奥纳多正是如此。他的优雅与优美无与伦比,他的才智之高可使一切难题迎刃而解。”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传记作家瓦萨里对达芬奇的溢美之词。莱奥纳多1452年4月15日出生于意大利中部据佛罗伦萨不远的芬奇市(Vinci),并在那儿度过了童年。1469年,他来到佛罗伦萨并在Verrocchio的画室学徒。1472年,进入当年画家协会。在艺术方面,他是一位雕塑能手但特别注重绘画艺术,他说:“绘画是自然的女儿。” 传说,在他年轻时,有一次帮老师在一副名为《约翰为基督洗礼》的画中画了一个小天使,结果其水平超过了老师画的所有其他人物。这位在当年已有些名气的老师羞愧难当,从此不再涉猎绘画,只搞雕

塑了。达芬奇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就是他绝高的绘画艺术,其最著名的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圣安娜与圣母子》等。《蒙娜丽莎》的绘制前后历时四年。据说模特是佛罗伦萨人,刚刚丧婴,为解除她的痛苦并露出自然的微笑,莱奥纳多便请人来为她奏乐。她的微笑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有时似乎是很严肃有时又象很温柔;有时略含忧伤有时又显讥讽。蒙娜丽莎的右手更被称为“美术史上最美的一只手”。《最后的晚餐》绘制在格拉齐教堂圣餐厅的墙壁上。达芬奇一改前人绘制“最后晚餐”围桌而座的布局,让所有人物座成一排面向外,而耶稣基督座在最中间。在科学方面,他观察天体,曾写下:“太阳是不动的。”几乎是与哥白尼同时发现了“太阳中心说”;他研究飞行的科学原理,设计制造了第一个飞行器;他解剖过三十多个尸体,探究人体结构并第一个发现了婴儿在母体中的生长过程。他曾说过:“你可能会被这天然的臭气弄得退避三舍......你还可能缺乏耐心且不够勤奋,在这些方面我不曾被贪欲或懒散所阻碍,阻碍我的只是时间不够。”

达〃芬奇年轻时在佛罗伦萨画派画家韦罗基奥的工作室学画,1481年离开佛罗伦萨去米兰,其后获法王法兰西斯一世(Francis I)邀请,前往法国。达芬奇是当时世界的一位天才,他的主要才能表现在科学发现和想象上,他曾经设计过直升机、飞行器、热气球、攻城器,设计过城市防御体系、排水系统,研究过人体解剖、比例、透视。他是欧洲第一位描画风景的画家,他以科学、清晰的头脑著称。当然,也有人认为他很少动手实现他的设想,很少做出真正的成绩,因次在科学上他只是虚名。在文艺复兴“三杰”中(另两位是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他画中的人物真实、栩栩如生,构图严谨、稳重。他最著名的画作是为米兰圣玛利亚修道院作的壁画《最后的晚餐》和肖像画《蒙娜〃丽莎》、《岩间圣母》,著作有《绘画论》。晚年达芬奇定居于法国罗瓦河谷的克劳城堡(Chateau De Clos Luce),并在该处完成他的自画像。晚年的达芬奇却变得泰然、宁静,致力研究信仰与自然的关系。他于1519年在克劳城堡去世。“一日充实,可以安睡;一生充实,可以无憾”是他遗嘱中的名句。1452年4月15日,达〃芬

奇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城附近的芬奇镇上。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公证人,家庭富有。达〃芬奇从小就表现出了绘画天赋,他画的小动物惟妙惟肖,于是父亲就把他送到好友,著名画家和雕刻家佛罗基阿的画坊当学徒。达〃芬奇来到画坊以后,老师佛罗基阿就拿来一个鸡蛋让他画,达〃芬奇很快就画了几张,可是老师让他继续画,一连几天都是如此。达〃芬奇终于不耐烦了,认为教师小瞧了他,让他画这么简单的鸡蛋。教师看出了他的心思,意味深长地说:“这个蛋可不简单,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蛋,即使是同一个蛋,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光线不同,它的形状也不一样啊。” 达〃芬奇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是为了培养他观察事物和把握形象的能力呀。从此以后,他废寝忘食地训练绘画基本功,学习各类艺术与科学知识,为他以后在绘画和其它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达〃芬奇一生在绘画上孜孜追求,为我们留下许多名垂千古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为米兰圣玛丽亚修

道院食堂而作的壁画,取材于《圣经》中耶稣被他的门徒犹大出卖的故事。

在这幅作品中,达〃芬奇精彩地刻画了当耶稣在晚餐上说出“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后,他的12个门徒瞬间的表情。透过每个人不同的神态表情,你可以洞察到他们每人的性格和复杂心态。画面布局突出耶稣,门徒左右呼应。坐在中央的耶稣庄严肃穆,背景借明亮的窗户衬托出他的光明磊落。叛徒犹大处于画面最阴暗处,神色惊慌,喻示他心地龌龊丑恶,与耶稣形成鲜明对照。在这幅画里,达〃芬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讴歌了真理与正义,鞭挞了叛徒的行为与邪恶势力。为创作这幅画,达〃芬奇付出了惊人的劳动。为准确刻画犹大这个人物,他到各种场合观察罪犯、流氓和赌徒,反复揣摸他们的心态、神态和

形态,并画了大量的速写,直到画出他满意的形象。这幅画的巨大成功致使以后的画家没人敢再涉足这个题材。

《蒙娜丽萨》这幅肖像画的原型是达〃芬奇朋友的妻子。为作这幅画,达〃芬奇先研究了她

的心理,为保持她欢愉的心情还特别请来竖琴师和歌手为她表演。达〃芬奇极其准确地捕捉到了蒙那丽莎一瞬那的迷人微笑,用精湛的笔触细致入微地描画了她微妙的心理活动。在你看这幅画时,依然会感受到她的微笑所蕴含的摄人心魄的力量。

达〃芬奇不仅是位成绩裴然的艺术家,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上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深入地观察研究动物、植物、地质乃至人体本身。他还模彷鸟的翅膀,设计了一个类似飞机的飞行机械。他还设计了许多先进的纺车、高效率的机床、冲床,最早提出了地质学的概念,第一次正确、全面地描述了人体骨骼、肌肉和人体比例。他的科学实践为以后的科学家提供了思想的源泉。由于达〃芬奇的激进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政治观,使他受到封建宗教势力的长期迫害。1517年已是65岁高龄的他,拖着病躯仍然被迫离开了祖国,侨居法国。两年后,这位艺术巨擎溘然长逝。

2、选择《粉色的音调》、《苹果与橙子》等作品,联系音乐的节奏、旋律、曲调和音色等要素,44

来分析和讨论作品以什么样的结构与艺术语言,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意蕴。

3、选择题材或艺术特色相近的中外美术作品,结合其民族文化传统进行讨论和比较分析,尝试解释其不同的审美意蕴和文化价值。

4、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所选美术名作的欣赏体验和感悟,分别进行扼要的评价与论述。四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课后反思

1学生能认真配合教师的活动,对教材内容感兴趣;

2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含量重、密度大,但教材编写简单,为讲课带来较大的困难;3根据教材简化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思想,知识 基础状况,对一些重要的、比较难的知识 点注意 了内涵的挖掘和适度的延伸,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有关知识;

第二单元

装点我的居室

教材分析:本单元为造型.表现领域,引导学生利用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去装点自己的居室,能够学以致用。与此同时,学习中国写意花鸟画、版画、装饰画、铅笔淡彩画等画种和挂画的形式美要求。最后进行展示交流并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树立学生美化生活的意识,并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

单元总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认识、评述,了解运用美术作品进行居室装饰的多种表现方法和不同特点,认识和感受不同表现形式和人文特点的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2、通过学习居室装饰设计和学习创作适合居室装饰的美术作品,提高造型表现能力及审美表现能力,增强与他人进行合作艺术实践和艺术鉴赏的交流能力。

活动一

题:居室装饰 欣赏与感受

时:1课时

课业类型: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不同风格、不同功能的居室装饰资料,认识居室装饰的特色。

2、通过分析和评述,认识和感受不同表现形式和人文特色的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3、结合实际,通过分析和评述提高审美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

教学重点:认识居室装饰特点,提高学生审美

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和感受不同表现形式和人文特色的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具——欣赏用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尽可能选择居室类型(如书房或学生房)相同、但表现方法和人文特点不同的居室设计作品。

学具——课本,自己搜集的中外不同风格、不同功能的居室装饰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引导阶段:(展示装饰画图片、学生欣赏)

二、讲授新课:

1、你家里有装饰画吗?

就如眼睛让人充满智慧与灵气一样,装饰画也赋予居室灵性、智慧和思想。家里的装饰画应当既能体现主人的个性、品位和风格,又能点缀居室的色彩,调和室内气氛。

2、装饰画的品种

常见的装饰画有油画、水彩画、动感画、烙画、镶嵌画、摄影画、挂毯画、丙烯画、铜板画、玻璃画、竹编画、抽纱画、剪纸画、木刻画、绳结画、磨漆画等。

找一找第6页的图片中的装饰画有哪些品种?

3、装饰画的风格。装饰画风格大体上分为六种:

热情奔放型镶嵌画、丙烯画、玻璃画:具有色彩鲜艳夺目,易表现热烈感情的新生活特点,适宜新婚家庭布臵。

古朴典雅型挂毯画、竹编画、绳结画 :古朴端庄、富于韵味、艺术气氛浓厚,适宜和颜色较深的中式家具配套。

贵族气质型油画

:是装饰画中最具有贵族气息的一种,它属纯手工制作,同时可根据消费者的需要临摹或创作,风格比较独特。现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油画题材一般为风景、人物和静物。适宜于“海归派”等具有西方学识与情结的人士。

现代新贵型动感画

:是装饰画中的新贵,以优美的图案,清亮的色彩,动感的效果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动感画也以风景为主,高山流水,古朴典雅。

现代时尚型摄影画

:具有画面明朗、层次清晰、视野开阔的特点,特别是大幅摄影画,适宜与组合家具衬托,可增强家庭居室中的观赏性和时代感。适宜于喜爱追逐潮流的现代都市人。

古色古香型烙画

:在木板上经高温烙制而成,色彩稍深于木原色。图案的线条较细,效

第二篇:初二美术下册教案

八年级下册湘版美术教案

七贤中学

夏丽丽

八年级下册湘版美术教案

第一课 文明之光(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方法与过程目标:

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

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课时一: 彩陶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 Ppt展示

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

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 3.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

4.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5.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 6.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 7.分析彩陶瓷器的特点。分组填表分析,比较两者差别。媒体运用: 彩陶纹盆; 船形网纹瓶 思考练习: 说一说 1.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 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 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

总结:

通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彩陶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用品的造型装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古代工艺美术继续深入的了解,我们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课后作业:

建议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收集、归类整理彩陶纹样。媒体运用: 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彩陶装饰; 鱼纹具象、抽象变化;鸟纹具象、抽象变化。

板 书 设 计 第一课:《文明之光》

1、彩陶的联想

2、思考练习:

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总结:作业安排

第一课 文明之光(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够辨识青铜器的主要纹饰。方法与 过程目标:

2.能够联系时代与社会生活,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赏析青铜器。情感与态度目标:

3.能够比较、归纳青铜器纹饰的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教具准备:

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课时二: 青铜器 教学过程:

导入: 依据或引用历史资料介绍青铜器。青铜是红铜加锡或铅制作的合金,色相为青,故称青铜。早在夏初,华夏先民就开始制作青铜器,进入中国历史上长达16个世纪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媒体运用: 视频短片

二、赏析:后母戊方鼎。用途猜想 赏析: 四羊方尊 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收集资料方法讨论 简要介绍:

后母戊方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因其腹部著有“后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所铸。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方鼎器

型高大厚重,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表明商代冶金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用途:煮或盛放鱼肉用,也作为祭祀用的礼器。“鼎”的结构部位:口、腹、耳、足。造型感受:方正、厚重、庄严。装饰规律:龙纹组成的兽面纹(饕餮纹)、鼎耳双虎纹饰均为对称图形。

四羊方尊(商代)器身腹部的四羊圆雕与綫刻纹饰和谐地结为一体形成丰富精细的视觉效果。器物的造型十分生动。边缘棱脊的粗线条增强了器物造型的气势。利簋(音轨)利簋内底部4行32字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云雷纹为地。分别再饰兽面纹夔纹双兽头耳;夔纹组成的兽面文;方座饰兽面纹。

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1、青铜器的主要纹饰。2.尝试描述兽面纹、夔纹、龙纹、凤纹的造型特点。3.云雷纹、蟠蝙纹作为底纹使器物形成怎样的效果? 莲鹤方壶:识别蟠躏纹: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曲。连续排列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赏析引导:壶身腹部至颈部逐渐收紧,在口部花瓣处展开,烘托立鹤;怪兽、飞龙攀缘 向上,形成轻盈升腾的势态。后母戊方鼎与莲鹤方壶比较两件器物,归纳其不同特点和感受。提示:分别从时代、器形、纹饰和对比感受几个方面人手。

收集资料方法讨论:如果你要了解青铜器风格的发展变化,需要查阅、收集青铜器的资料,你会怎么做? 提示:按时代、类型、器物名称、尺寸、出土地点、收藏者(单位)等等。作业与课堂评价:作业及活动建议:尝试用几何形绘制或对折剪贴兽面纹图形。小组或个人为校园网站编辑介绍青铜器的网页。

总结·思考:你对青铜器有什么新的了解?青铜器的出现为社会进步带来了哪些变化? 为瓷器欣赏作课前准备,通过博物馆网站收集你喜爱的瓷器资料(图片、介绍文字),分小组按不同时代各选一件,或者发到老师的邮箱。

板书设计:第一课:《文明之光》2

1、青铜器时代:

2、赏析《后母戊方鼎》

3、赏析《四羊方尊(商代)》 资料收集方法讨论:总结思考:造型·表现

第一课 文明之光(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国瓷器发展的基本情况,能够大致说出瓷器的种类以及特点。方法与过程目标:

2、学习欣赏瓷器艺术的基本方法,能够从器形、袖色以及装饰等方面进行赏析和描述。

情感与态度目标:

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青铜器,瓷器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教具准备: 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课时三: 瓷器

导入 :欣赏活动在学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选出要点以议论、交流为主要方式,以学生讲解为主。

同学们收集了许多关于瓷器的资料,下面请两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两个有关瓷器的基本知识: 1.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瓷器和陶器有什么不同? 2.瓷器有哪些种类?它们分别产生于什么时代? 举例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和补充。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活动进一步了解中国瓷器,感受瓷器的美,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媒体运用: 图片欣赏 欣赏、分析与总结归纳

青花瓷: 欣赏、分析与总结归纳 斗彩 有条件的去博物馆欣赏实物。·青轴弦纹瓷尊商代瓷器出现的时代;瓷器与陶器的区别;原始瓷给你的印象和感受。·青瓷: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在坯体上施以青袖烧制而成。引导学生从器形、装饰、袖色等方面进行描述。·长沙窑执壶唐代

釉下彩瓷的发源;贴近百姓生活的功用和装饰;商业出口,吸收外域文化。宋代的五大名窑即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

l景德镇窑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瓶元代景德镇窑青花折枝花果,纹带盖梅瓶明代,成化斗彩三秋杯明代,青花五彩云龙纹盖罐明代。

·青花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钻的钻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袖,经高温一次烧成。钻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斗彩、五彩在青花的基础上发展丰富。斗彩指袖下青花和轴上彩色相结合的彩瓷工艺。五彩是瓷器袖上彩的一种。五彩瓷在明清两代逐渐发展、兴盛,其配方经过不断的创新,并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后,才出现以红、黄、绿、蓝、黑、紫等为主的彩瓷。

总结: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权淀着丰厚的文化信息,我们在赞叹它们精美的造型和巧夺天工的技艺的同时,还能够直接感触到一个伟大民族的情感和智慧。

各地的博物馆都有大量的古代瓷器,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精美的造型和温润质地的光彩,了解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情趣。

通过对工艺美术知识的广泛涉猎,我们还能够了解更多的文化现象,以此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

作业与课堂评价

各地的博物馆都有大量的古代瓷器,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精美的造型和温润质地的光彩,了解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情趣。

通过对工艺美术知识的广泛涉猎,我们还能够了解更多的文化现象,以此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

板书设计:第一课:《文明之光3》

1、瓷器时代:

2、赏析《青轴弦纹瓷尊》

3、赏析《青瓷莲花尊斗》

讨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权淀着丰厚的文化信息,我们在赞叹它们精美的造型和巧夺天工的技艺的同时,还能够直接感触到一个伟大民族的情感和智慧。

总结思考:(我国文物的保护现状)

第二课《以形写神》(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感受祖国文化独特的 精神风貌;学习运用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简单的人物。课前准备:演示和作业用的国画工具以及欣赏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关于课题“以形写神”的谈话: 1. 词义理解的讨论。(出处参照“资料库”)2. 以《藏族舞蹈》和《戏剧人物》为例展开讨论,理解形和神的概念。

小结: “以形写神”是传统人物画重要的审美标准,即通过足以显现人物内在本 质的外形的描写,真实地展示不同人物的性格、个性与内心世界,同时也揭示其 品格,反映其社会属性,并给予或尝试新的审美判断。→《藏族舞蹈》和《戏剧人物》 →字幕

二、欣赏分析 《太白行吟图》欣赏要点: 1. 画面感受:简约造型和空白的处理所营造的气氛。2. 诗人的神态:沉浸在无际的冥想之中。3. 了解写意画的特点,感受线条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以及流畅的运笔,转折顿挫;墨色随着线的流动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呈现出的丰富效果。→《太白行吟图》以及局部

三、临摹体会 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学生选择教材提供的人物画作品进行临摹,体会运用笔墨 的感受和人物神态的表现。→古典音乐背景

四、展示评价 展示自己的作品,交谈临摹过程中的体会和对自己的评价。教师总结,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下课。

第二课《以形写神》(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运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 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

二、赏析作品、讲解创作表现方法 赏析提示:(作为学生讨论的参考导向)小孩和小乌龟描绘画题明示的事件,认真的神态表现儿童的天真幼稚;植物的点 缀表现季节和院落环境; 大片空白营造了凉爽活跃的氛围,留给我们想像的空间。

伯乐的眼神与“相马”的主题; 衣着打扮与人物身份; 构图:人物、马和款识的位置关系,改变它们效果会怎样? 笔墨运用特点:线条与大块水墨形成对比;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用线自由,不 拘形似。小结。(参照教材的提示)→《学步》 →《相马图》

六、尝试创作 1. 学生议论:画什么?怎样画? 2. 创作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教学活动任务

七、作业评价 评价内容: 1. 主题表现; 2. 人物神态; 3. 画面效果。总结。

第三 课画故事

(2课时)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用中国画形式进行故事情境描绘的基本步骤与多种方法。方法与过程目标:

情景导学法,能在作品中表现故事情节,突出主要形象的动作与表情。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了解画故事情节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角色造型、场景设计、构思构图的表现方法。

教具准备: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没有国画颜料的可用水彩或者水粉颜料)。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一、导入新课:

布置学习欣赏《老鼠娶亲》作品:

分小组观察欣赏作品,并讨论、研究以下的问题:

1、根据命题讲讲画中表现的情节是怎样紧扣主题的。

2、作品中的角色造型和场景设计有什么特点。

3、画面的构图是怎样突出主体和主题的。引导学生进入状态,感受文字与画面的密切关系。媒体运用 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二、研究分析学生作品:

第二课时

三、研究、学习画故事的创作方法和步骤:

四、进一步总结和归纳:

五、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六、完成作业,展示、交流与评价: 研究学生作品,分析他们创作的成功与不足。请学生代表介绍自己的选题和构思。问题:

1、作品中需不需要画剑?

2、剑鞘放在何处?

3、水和背景怎样表现 让学生明确创作要领。

请上一节画《刻舟求剑》的同学展示草图,大家提出修改建议。

创作时,一般需要有文字脚本,可用几幅画表现一个故事,如果只限独幅,就要选择最能体现主题的内容。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展示一组画家用宣纸创作的故事作品,并示范局部关键处,介绍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方法。理顺思路,激发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家结合自己的选题进行创作。教师辅导:

1、及时发现没有进入状态的同学,解决选题和取材问题。

2、解决主体不突出、构图欠佳的作品。

3、及时发现场景设计不够完美的作品,协助修改和完善。学生结合相关资料进行绘画创作。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评价,协助解决问题。布置学生课后继续创作实践。

1、学生互相评说他人作品的优缺点。

2、提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其他人协助。培养严谨、认真的作风。作业与课堂评价

1、故事表现准确完整;

2、画面的连贯性;

3、形象刻画的生动性。

板书设计: 第3课 画故事

1、单幅画故事;

2、多幅画故事。教学回顾与反思:

怎么画漫画故事呢?

首先是要打牢绘画基础,这样你笔下的人物、建筑之类的才不会走形。然后是多读书、多交朋友,丰富见闻和阅历,为今后的创造积累素材,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塑造出有血有肉、被认同和接受的人物。然后要对编剧和导演这些行当有所了解,能够驾驭剧本,不至于剧情失控。了解镜头语言的运用手法,对分镜运用自如。这样,将来你的作品才经得住推敲,才有被收藏的价值。

不要急着出成绩,积累才是最主要的,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飞跃。另外,闭门造车对任何事业都是不利的,多学、多听、多看、多练。一点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哪怕你认为那是在刁难你。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持之以恒。另外可以先尝试着改编一些短篇小说之类的现成的故事,找一下感觉,听听他人的建议。

第三篇: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过去的日子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发现和感受真、善、美的事物,促进个性发展;有意图地运用美术语言,记录和表现过去的事情,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艺术节精彩片段收集,怀旧模式的照片美术作品等。)

一、同忆、导入

(初步了解艺术的表现方式)

(课堂导入活动可根据实际灵活运用)1.出示艺术节学生活动的精彩剪影照片。

2.教师:回忆艺术节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和片段,并谈谈它给你的最深感受。

3.学生同忆并谈感受。

展示课题课件:展示艺术节照片若干

二、交流与思考

(引入到对美术创作的表现方式的学习)1.让学生把准备好的照片,即-一张在记忆中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的照片拿出来,相互欣赏交流

2.请两位同学上二讲台将自己的照片展示并讲解,为后面的作品创作内容作铺垫

3.小结:这些都是摄影给我们带来的美的回忆和感受。摄影一方面可以拍摄出图画式的照片,成为精美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它也是美术创作收集素材的一种手段。

4.什么是美术创作?美术创作一般指美术作品的创造,是艺术家根据一定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构思,选用特定的艺术媒介如颜料、笔、调色盘、画纸等制作表现出美术形象的创造活动过程。

5。摄影虽然能拍摄出美的艺术作品.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影响较大,往往也有不尽人意之处。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我们的创作构思,如绘厕、雕塑等

6.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来表现主题。

课件: “看照片,讲故事”

投影仪:展示学牛带来的照片

课件:“美术创作”

课件:图例(有缺陷的摄影作品)

三、构思、创作(根据自己所带来的照片或同忆为内容,设计主题,进行表现)

1.教师:过去的日子里,我们都有过欢乐和苦恼,都有过许多值得回昧的记忆。你是否可以尝试用绘画的表现形式来表现自己过去的日子? 2.儿童画欣赏,开阔学生思路。3.学生交流想法,进行自主表现。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作用,掌握分析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的方法;尝试用多种绘画表现语言表现生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童谣导入

1.童谣:“月亮粑粑,里面坐个爹爹,爹爹出来买菜,里面坐个奶奶,奶奶绣花,绣个糍粑„„”

课件:播放录制的童谣

教学程序

2.教师:一首童谣、一曲老歌都能引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而美术作品同样也能记录生活。同学们上节课用绘画形式表现过去生活中的趣事,今天我们学会用其他的绘画表现形式进行创作,把美好留给未来。

二、感受、学习

(初步了解艺术的表现方法)1.呈现美术作品图片。

(注:欣赏的作品内容与下面的总结要对应,如社会生活、自然环境方面的内容都应有。同时也要与上面所提到的表现方式相对应,如版画、中国画、漫画、卡通画、材料装饰画等类型的作品应尽最贯穿其中)

2.教师:作者是怎样表现主题的?美术作品的表现是不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模仿与照搬? 3.重点欣赏油画作品《山村小店》,从题材、主题、细节等方面进行分析。

4.学牛欣赏与感受艺术作品,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画面主题的,感受艺术表现的魅力。

5.小结:艺术作品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艺术家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总要融入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优秀的艺术家总是关注社会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在创作中表现自己的个性。

课件:“我欣赏,我感觉”

课件:各种艺术作品图例展示

课件:油画作品《山村小店》

课件:作品分析表格

课件:“小结”

三、美术作品再欣赏(进一步感受与理解艺术家对作品表现方法的把握)1.教师:那么艺术家又是运用了怎样的艺术表现方法来表现自己的艺术作品?

2.总结:从同学们刚才的分析来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具象表现和抽象表现.那么什么是具象表现?什么是抽象表现?

1)具象表现和抽象表现是从作品形象与自然对象的相似程度上去划分作品风格的概念。

2)具象表现强调反映客观现实的真实性,其创造的美术形象偏重于写实。

3)抽象表现一般指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方法表现。

课件:艺术作品图例展示

课件:“小结”

课件:具象与抽象艺术作品图例

四、构思、创作(重在不同表现手法的尝试)1.创作一幅表现校园生活题材的作品,根据主题尝试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

2.学生画草图,用投影仪展示,交流意见。

3.学生完成作业。

第2课 桥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生利用简单的桥梁模型折纸设计表达友情的立体贺卡;学生能够实施桥梁实地艺术考察任务。

多媒体课件以及纸材、刀、玻璃板、尺等。

一、欣赏导入

1.学生欣赏纸质桥梁模型。

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生活中看到过哪些桥梁?这些桥梁的造型有何不同?(对桥梁的作用、造型结构、艺术特征有初步的认识)

3.教师:古往今来,桥梁一直扮演着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角色,人们对桥梁也倾注了许多美好、丰富的情感。今天,我们就用简易的桥梁折纸设计立体贺卡,表达一份对朋友的友情吧。

纸质桥梁模型实物、生活中的桥梁图片。

二、演示讨论

1.展示桥梁立体贺卡。

2.平展贺卡,展示平面图。3.课件演示制作桥梁折纸立体贺卡。(三维动画效果给学生以直观感受)4.学生观察思考:

1)材料要求

2)结构要求

3)制作步骤

4)制作要领

5。学生针对思考问题展开讨论。

6.教师小结。

7.针对折纸桥梁贺卡的造型做进一步的探讨,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更多的切割、折叠等技巧进行制作。

桥梁立体贺卡实物,桥梁立体贺卡平面图,演示桥梁折纸立体贺卡制作步骤,折纸桥梁贺卡的造型的变化。

三、学生尝试

1.学生制作折纸桥梁贺卡.写上祝福的语言。(注意设计时考虑文字的位置)

2.征求学生的意见,同学间相互交换作业。

四、欣赏讨论

欣赏不同造型的桥梁图片,激发学生对桥梁的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问题的探索热情。(位于湖南省通道县的普修桥,始建于清代,它与当地的侗族民俗习惯、民俗活动有密切联系;河北省赵县的安济桥,建于隋朝,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不同造型的桥梁图片。

五、考察安排

1.把全班分成几个考察队。

2.分配考察任务。

3.每队提出考察方案,讨论确定,课外实施。

六、课堂小结

布置下节课应准备的工具,以两名同学为一组带筷子或棉签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根据桥梁实地艺术考察或收集图形资料信息,撰写一篇相关艺术考察报告;学生能够尝试独立或合作设计一座拉索结构的桥梁模型草图。

多媒体课件以及筷子等。

教学程序

一、整理考察成果

1.引导学生分析考察成果。

2.课后再整理、加工考察结果。

3.建议撰写考察报告或写一篇考察心得。

二、学生尝试

1.教师用八双筷子搭一座桥。

2.提示:如何做到搭建不用连接的配件,大家观察步骤。

3.学生分组用筷子搭桥竞赛,看哪个组搭得又快、又好。

4.欣赏《清明上河图》中的拱桥。

5.引发学生对桥梁结构与力学原理的思考。

《清明上河图》局部

三、桥梁常识

1.具典型代表性的桥梁: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美国金门大桥、悉尼跨海大桥等。

2.桥梁的基本结构。支撑作用部分:桩、墩、拱、梁、架、柱、索。交通部分:桥面。安全与装饰部分:护栏。

3.桥梁的种类。根据用途分:公路桥、铁路桥、立交桥等。根据材料分:竹桥、石桥、木桥、藤桥、铁索桥、钢筋水泥桥等。根据外观分:平桥、拱桥、曲桥等。

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美国金门大桥、悉尼跨海大桥图片;桥梁局部图;桥梁图片。

四、欣赏讨论

1.欣赏济南黄河大桥图片。

2.从桥的造型、线条、色彩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等方面展开讨论。3.了解斜拉桥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缆索、塔柱、桥墩、桥台、主梁和辅助墩等。

4.斜拉桥塔柱结构的主要造型变化。

济南黄河大桥图片;

斜拉桥局部图;

斜拉桥塔柱结构图。

五、学生制作

1.教师演示桥梁模型制作中的关键步骤,向学生提出合理设计与制作需注意的问题。

1)设计草图(尺寸的确定)。

2)选材(有一定的硬度)。

3)按尺寸制作塔柱与桥面(注意色彩搭配)。

4)利用缆索平衡塔柱与桥面。

5)根据设计粘接缆索,固定桥梁结构。

6)调整、完成桥梁模型。

2.学生分组设计,画出草图,探讨设计制作的合理性,下节课分工制作。

桥梁模型制作步骤。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材料,尝试合作制作一座拉索结构的桥梁模型。

纸材、刀、玻璃板、尺

等。

一、学生制作

完善设计,合作制作桥梁模型。

二、作业评价

学生制作的桥梁模型展示,根据教材中的评价建议进行自评、互评。

第3课 绿洲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同学们曾经为植树节做过什么吗?(植树,看着树苗一天一天的长大,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今年的植树节我们将要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举办一个“爱我绿色家园”的主题画展。

二、尝试设计

1.播放一段剪辑好的环境被破坏的视频,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反差,谈观后的感受.引发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和创作欲望。

2.请以“绿洲”为题,构思一幅表现环保的画。(学生谈自己的创作思路。)剪辑好的环境被破坏的视频

三、作品欣赏

作品《绿洲》欣赏

①比较和自己的构思有何区别:马格里特的作品创造了一种更新奇的视觉效果,(2)画面的主题和内容:黄沙、白云、绿树、白色桌子和黑色天空不同寻常地组合在一起,不切实际,令人深思,用这奇幻的景象警醒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绿洲,达到了宣传环保的目的。运用绘画的形式同样可以宣传环保主题。

作品《绿洲》欣赏

四、处理手法

1.从作品《绿洲》中分析手法的运用:

①时空重组(沙漠与桌子、沙漠与树的组合).鼓励发散思维。如:跳高的垫子变成水盆、类人猿时代与IT时代事与物的结合等等。

②改变生存环境(树生长在桌子上、云降在树叶上、桌子摆放在沙漠里),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如:人生活在真空中、鱼在地上走、鸟在水上睡、稻草长在饭盆中、地球变成蛋黄等等。2.讨论:以自然环境中的哪些素材可以进行时空重组、改变生存环境的讨论进行思维拓展。

作品《绿洲》欣赏

五、活动开展

参照《绿洲》中的艺术处理手法,拼贴或画出一幅视觉形象新奇的环保作品

六、小结

老师展示大部分学生的作业,学生自己选择最有创意的作品,并让学生说明喜欢的原因。

老师可引导学生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构思,吸取他人的长处。

学生作业展示

(第二课时)

一、讨论活动

1.展示《最后的呼喊》、《屋顶上的猫》、《永恒的记忆》等作品,并列出变换材质、异形同构、比例。

逆反、自由悬浮、模糊物象等创作手法,请学生分析,每一种创作手法的对应作品有哪些。

小结: 《最后的呼喊》中运用了异形同构、自由悬浮的手法,将树、叶悬浮在空中,树与叶的相似形与相关特征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梦幻、新奇的感觉。

《屋顶上的猫》中运用了比例逆反的手法,将猫的形象画得比房顶还大,有意突出画面的空间。《永恒的记忆》运用了变换材质的手法,将钟的坚硬的金属材质改变成软的,表现一种疲软的状态。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从上列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更广阔的思维扩散和讨论,然后以竞赛的形式陈述各小组的创新。

3.再一次举例,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主题转向绿色环保:地球变成气球,梨子皮与灯泡,眼与拉链,人头与水泥柱,吸管插进地球吸取养分等等。

展示《最后的呼喊》、《屋顶上的猫》、《永恒的记忆》等作品

地球变气球等思维拓展图的展示

二、色彩的运用

作品《绿洲》欣赏,从色彩上分析,黄色的沙漠与黑色的天空、黑色的树干形成明度上的鲜明的对比,在视觉上处于画面的上下两方,使自然景物的色彩逐渐被压缩减少,警示人们保护绿色,爱护环境。

作品《最后的呼喊》整个画面呈蓝绿色调,产生一种迷幻的视觉效果,让人觉得这是绿色的呐喊,是树与叶的魂魄在呐喊。

作品《屋顶上的猫》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将黄色作为屋顶的颜色.寓意地球沙漠化,而猫则是人类和生物的处境——黑色的,面临死亡的色彩。对比强烈,寓意深刻。

《绿洲》、《最后的呼喊》、《屋顶七的猫》

三、活动开展

综合运用所学的创作方法,拓展思维,提炼创作思路,以“绿”为题,设计出新奇的形象,组合成有趣的画面,表达你对于人类生存和环境污染的关注。评价学生作业,共同选择作品,准备布置画展。

各作品巡回播放

四、总结拓展

除了我们所学和所运用的这些方法以外,还可以创造新的,只要能创造出一种新奇的视觉效果,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就是好的。宣传环境保护,是为了让我们的生存环境更美好,而让我们周围的环境更美好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从自己做起。

尊重自然,珍惜自然,保护自然,创造一个和谐、优美、健康的生存空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第4课

中国结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北京申奥标志,讨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什么图形。为什么申奥的标志要选择中国结,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教师展示用中国结装饰的生活物品,如扇子、手机、筷子、车饰等,还有身上穿的民族服饰上的结饰,如盘扣、腰带等,它们给我们带来了浓浓的中国气息,是我们炎黄子孙挥之不去的中国情结。

北京申奥标志挂图、用中国结装饰的生活用品。

二、略谈结的来历与意义

1.师生互动,用最快的速度打一个结。

2.观察比较师生打出的不同结形,有活结、死结、蝴蝶结等不同结形,哪一种更美观,哪一种更实用。

3.结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具有美好意义的。远古先祖在文字发明之前“结绳记事”、“以绳德厚”;有文字之后,“结”与“吉”同音,它承载着我们对亲友真挚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各种色线、色绳;黑色展板、珠钉或吸铁石,展示学生打的不同结形。

三、平结的编结法

1.平结是一种古老、实用的结形,有高低相等、不相上下之意,又有平稳安定之意,用途广,常用来做手链、项链、门窗等物品。

2.示范,老师带着学生编几个来回。

1)固定中间的两根主绳;

2)在需编结处穿上副绳,并打一结固定,使主绳,左右各有一根副根。

3)右绳与左绳相交后从后面绕过主绳,压住左绳穿出。

4)右绳绕在主绳上,并压住主绳;

5)左绳与右绳相交,从后面绕过主绳,再从主绳与右绳形成的圈中穿出;

6)拉紧,继续下一轮编结。

3.编完之后,剪断余线。用打火机烧副绳尾部,趁热抹在主绳上固定。

4.装饰玉珠、木珠、铜钱、瓷珠等饰物。

黑色展板、泡沫板、对比

色丝绳、珠钉、打火机、小饰物、平结编结步骤图

(如条件许可在投影仪下操作,学生能看得更清楚)。

四、学生制作

1.选择自己喜爱的色绳及饰物。

2.构思怎样编,在什么位置装饰什么样的饰物,怎样穿插、固定。可以画几个草图,做到心中有数。

3.编制完成,教师指导并及时解决问题。

泡沫板、珠钉或大头针、色绳、饰物、剪刀、打火机。

五、展示总结

1.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学生互评、师评。

2.出示用平结编成的动物图案、蜻蜓结、表链、发夹、小型壁挂或背包,引发学生继续尝试、创造的兴趣。

3.布置下节课的课前准备

黑色展板、学生作业、用平结编成的其他物品

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

一、交流讨论、导入 新课

1.学生展示自己上节课编好的平结饰物,交流编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2.平结是一种实用常见的基本结形,还有一种结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出示小饰物,介绍盘长结。

黑色展板,用盘长结装饰的饰物。

二、盘长结的编法

1.盘长结的结形曲线,有如盘肠而得名。据北京雍和宫的法物说明册记载;佛门有八宝.即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和盘长八件宝物,又称“八吉祥”。盘长为八宝中的第八品,有回环贯彻一切通明之说,象征贯通天地万物的本质,能够达到心物合一、无始无终和永恒不灭的境界。它虽是八宝之末,却代表佛门八宝的全体。所以盘长结是一种具有非常美好的祝愿和祈福的结形。

2.示范,带着学生一步步编结。

1)按照书上或教师提供的线路图穿插走线,注意在色绳转折穿插处要多用珠钉固定,防止走形。

2)线路走完后再检查一次,确认无错误。

3)俗话说“三分编,七分抽”,抽结形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直接关系到结编得成败与否。

●示范一个错误的抽法,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结形不能着急乱扯。

●用镊子从色绳的一头向另一头逐渐抽拉,循序撤掉珠钉,直至结形抽紧收平。

4)打结固定。

5)装饰饰物。

6)做穗子。

3.学生再默画一个盘长结的线路图,并记牢。

大盘长结、盘长结的线路

图、泡沫板、珠钉、色绳、镊子。

三、拓展

1.盘长结是代表吉祥、美好的福件,它的连绵不断的结形对宗教、民间艺术甚至现代标志设计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出示几个范图,引导学生分析其含义。

2.盘长结是一种美好、吉祥的基本结,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演示出很多变化结。鼓励学生尝试编出或在课外了解更多的结形。

总结:今天我们只是学了中国结的几种常见结形,实际上结的形式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结,它已扩展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留心观察,你会发现结的运用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让我们用充满智慧的头脑和灵巧的手及敏锐的眼共同创造出更辉煌的中国结文化。

中国联通公司标志、民间剪纸作品、布达拉宫门帘、多种在盘长结基础上演变的结形。

第5课

远古的呼唤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音乐中,教师引入课题《远古的呼唤》。同学们听到了来自远古的音乐,你现在有什么联系和感受?

根据自身的经验,学生讨论对远古部落的认识(包括面具、服饰、舞蹈、习俗)„„

所有电脑显示屏上都显示 网页课件《远古的呼唤》的首页,具有远古时代风格的音乐响起。

二、让学生上网

查资料

进入主题,请同学们上网查阅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

——原始陶器、雕塑、壁画„„

A.古埃及与美术绘画、雕塑

B.古希腊与美术绘画、雕塑

C.古非洲与美术绘画、雕塑

比较分析后,找出远古时代部落面具、服饰的共同特征,并找出你喜欢的面具图形,填写课堂收获表。

1.面具:面目狰狞、可怕、神秘,有保护威慑作用,也有装饰性。2.服饰:色彩丰富,对比明显,个性夸张,材料运用广泛。

学生在网页中查找相关内容

引导学生打开word,填写课堂收获表

三、小结

面具其实是一种图腾文化,石器时代是人类早期图腾文化得到大发展的时代,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许多优美而奇异的图形,如原始岩画、图腾标志、文字图画、象形文字等等,大多产生于这个时期。到了新石器石代晚期,原始图形已经从记事和作为氏族群体标志的实用功能,逐步向记事、图腾标志与装饰美化功能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这时候,人类不仅对图形的表达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对图腾的审美功能有了新的认识。

四、学生利用电脑设 计面具

了解面具特点后,教师指导学生打开电脑

CorelDrawr软件,可以输入找出来的远古面具图案作参照,再根据自己喜好创作一张具有原始风情的面具。

1.告诉学生简便的操作程序。

2.提示应注意的问题(图案设计统一,色彩搭配合理,考虑五官位置等等)。

3.解答学生的问题。

运用 CorelDrawr绘图软件

五、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总结,布置下节课任务(学生熟悉剧本,准备工具材料)。

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地点:美术教室)学习用具:树叶、羽毛、剪刀、胶水、硬纸板、颜料„„

一、情景激发

学生置身于粗犷、豪放的远古音乐中,讨论远古部落面具制作的相关问题。

1.选用什么样的材料来表现?

树叶、绳子、纸张、羽毛、布„„

2.选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 平面设计——绘画、剪贴„„

立体构成——泥塑、纸塑„„

3.如何与剧本角色联系起来?

根据具体情况做面具。

播放具有远占时代风格的音乐

二、讨论剧本

分组讨论剧本,分配角色,安排制作任务。

1.了解一个名为《火种》的剧本,可改编。

(剧本一:见书P18)角色1:首领

角色2:青年

角色3:两个长老„„

2.改写剧本。

(剧本二:远古时期,有一位少年叫“羽”,在一次狩猎中,他在虎口中救下了“晨”的少女,两人一见钟情„„)角色l:少年

角色2:少女

角色3:虎„„

三、创作表现

学生结合对原始艺术的理解。大胆运用已有材料进行创作:集体动手包装角色,使角色的外表具有原始风格,并制做道具

1.构思:根据表演的人物来创作。

2.制作:纸工+羽毛

泥塑+颜料(树叶、布等容易准备的材料都可用上)安排学生适当地布置场景

四、情景表演

1.3—4位预备好的女同学表演舞蹈,拉歼表演的序幕。

2.分组表演不同剧本。(控制好时间)3.师生共同欢呼,享受乐趣。

播放音乐,根据剧情

分配学生击鼓、摇铃

五、时装秀(根据每

班实际情况调整)选取有个性的面具、服饰,让学生穿戴好,走一段时装秀,大家评价。

播放具有远古时代风格的音乐

六、总结。下课

鼓励学生进一步关注原始风格的物品,做有益的收藏。

第6课

星空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能从星空图片中获得某种美感启示,借助合适的材料和手法表现星空。

教具:CAI课件,用特殊表现手法绘制的画,构图练习材料。学具:盐、水彩纸、色纸、颜料及上色工具等。

一、活动激趣

1.教师出示用撒盐、吹色、油色吸附、染纸等方法表现的画,分发给小组。

2.学生讨论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

3.鼓励学生尝试表现。学生分组制作,比赛看哪一组用的方法多,效果好,速度快。

4.学生把作业粘贴在教室展板上? 用撒盐、吹色、油色吸 附、染纸等方法表现的画面。

二、欣赏探究

1.出示星空的图片,与学生作业比较。

提示语:广阔的天空,深邃而神秘,闪烁的星星好像宝石镶嵌在天幕上。刚才我们活动中运用的手法是否可以表现美丽的星空呢。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关于星空的故事、传说.以及宇宙知识,激发学生对星空的探索欲望。

3.欣赏星空的图片,从星空的色彩、星空的形状与布局、日月星辰的运行变化、形态与明暗的对比等方面进行交流,从而获得色彩、节奏、造型的美感启示。

4.进一步欣赏表现星空的作品。

胜井三雄的“计算机设计展的海报”分析;经电脑处理的“银河系图片”;皮尔•门德尔的“平面设计”作品分析等。

5.教师出示一幅表现星空的平面设计作品,利用photoshop软件改变了构图、色彩、形状的新画面,分析构图、色彩、形状等,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6.几名学生上台分别作构图的拼摆练习。7.台下学生评价,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并调整构

图,通过对比加强对构图的认识。

星空的图片;

表现星空的作品:胜井三雄的“计算机设计展的海报”、经电脑处理的“银河系图片”、皮尔•门德尔的“平面设计”作品等;教师表现星空的平面设计作品.以及利用photoshop软件改变了构图、色彩、形状的新画面;

教师准备展板,一些简洁造型的纸卡、双面胶等。

三、尝试表现

1.结合星空的图片资料,借助合适的材料和表现手法绘制一幅表现星空的美术作品。可以合作完成作业。

(鼓励学生尝试创造新的表现手法)2.星空图片循环浏览。

3.教师个别指导。

星李图片展示;

播放音乐,营造气氛。

四、课堂小结

1.星空给了我们很多美感启示,也给我们无尽的遐想,激发我们去探索它的奥秘„„

2.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收集与星窄有关的科幻画、绘制工具。

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星空的有关知识,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运用合适的材料、方法创作关于星空的科幻画。

教具:CAI课件(Flash动画、探索太空的影像资料、与星空有关的科幻画等)。

学具:水彩、水粉、油画棒等绘制工具以及科幻画。

一、情境导入

1.播放一段与星空有关的Flash动画。(展现星空的美丽画面,设计的两个卡通人物展开有关星空的对话,引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与星空有关的Flash动画。

二、欣赏感受

1.播放一段探索太空的影像资料,以及呈现星空的图片资料。

2.提示语:科技的腾飞,帮助我们探索宇宙未知的领域,也为我们获得了丰富的视觉形象,展现了神秘而美丽的新世界,启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3.欣赏与星空有关的绘画作品。

探索太空的影像资料;

星卒题材的绘画作品。

三、交流探讨

1.学生交流、讨论与星空有关的科幻画和科幻电影。(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使课堂保持活跃的气氛。)

2.畅谈对星空的认识以及自己的理想与愿望。

(教师引导讨论的方向,例如如何利用宇宙为人类服务、理想的宇宙世界、未来的家园等类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星空题材的科幻画、科幻电影片段。

四、构思设计

(学生进行绘画创作。)1.先设计创意,画出草图;

2.然后谈出自己的想法,同学提出建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最后完善构思。

五、创作表现

1.运用合适的材料,结合第一节课中学习的特殊表现方法绘制关于星空的科幻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并给作品取名字。

2.在投影仪上展示作业,并进行介绍。

3.学生相互评价作业。

(针对作业的构思、立意、构图、色彩等方面问题展开评价。)

4.激励学生进一步加强探索宇宙世界的热情,关爱自然、关爱生活。

投影仪呈现学生作品。

第7课

运动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设问导入

1.欣赏刘翔在第28届夏季奥运会男子110米跨栏项目中跑的全过程,感受运动在视觉上给人带来的速度美、动作美、力量美和韵律美。

2.设问:在美术创作中可运用哪些媒材?(绘画、摄影、雕塑等。)刘翔在跨栏项目中跑的视频

二、具象造型

(写实手法)欣赏雕塑作品《掷铁饼者》

1.造型手法:具象,写实。具象造型即在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客观的现实形象。写实即真实地对事物进行刻画。

2.从动作和形体上体现了力量美、形体美以及韵律美。

雕塑作品《掷铁饼者》

三、具象造型

(变形手法)1.设问:风给人的感受有哪些?(春风:柔和轻盈;狂风则有力量、有速度„„)你将如何运用雕塑的形式表现春风和狂风呢? 2.作品欣赏:

①《风》整体感受:像春风,柔美。用女性形体来表现柔和和韧性。

艺术作品表现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曲线更好地表现了柔和的视觉感受,圆润的体面给人感觉也更柔和。

②《风》的具象变形手法:有意识地将形体比例进行了夸张,适当拉长比例使读者更明显地感受到风吹杨柳,柔韧的意境。

③《风驰电掣》整体感受:有狂风的力量,速度快。重金属有坚硬和重量感,用水平的长短不一的线来表现,视觉上像重影,而且有高速度之感,用方正的体面给人以浑厚和力量之感。

④《风驰电掣》的具象变形手法:作品同样不是完全的写实,而是更概括地塑造了人与物的形和体,运用了简化和夸张的手法,简化体形,夸张重影的线条,使人的注意力转换到速度和力量上。

作品《风》

作品《风驰电掣》

四、思维拓展

舞蹈摄影作品欣赏:

①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视觉感受:快速的旋转运动,导致照片中的某些部位虚化;头部和上半身后倾,一条腿悬在空中,使体态呈均衡的动态,动作和体态柔美。

②引导学生分析,用圆环形可以表现旋转的动态,用圆润的体可以表现柔美的氛围。

(3)两幅雕塑作品《旋》的分析。

圆润的环状,大小不一的叠加,有强烈的旋转的韵律感。

雕塑作品与摄影作品中的不同韵律的比较:前两幅雕塑作品更注重节奏和力量,摄影作品更蕴涵轻盈、柔美之感。

舞蹈的摄影图片

两幅雕塑作品《旋》

五、活动开展

运用合适的表现手法,表现舞蹈摄影作品中的运动形态和意境。

展示学生的作业,自由评价,同时老师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作品,注重学生对作品意境的表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欣赏雕塑作品《搏》,由学生介绍作品所运用的造型手法,即作品呈现的视觉感受。

老师小结:夸张、简化的具象变形手法,呈现出你争我赶的拼搏场面,速度感强烈。

雕塑作品《搏》

二、几何化变形

活动:进一步对《搏》进行简化,用几何形概括地画出运动的速度感。

雕塑作品《搏》

三、抽象造型

1.将弧形的人的身体简化为圆弧形,画面即变成了多个圆的形体有规律地组织在一起。

①画面整体造型:抽象造型,即看不出任何客观的现实形象。

②有规律的圆环形体,垂直地面的多个重复出现,大小、粗细变化,造成了滚动的运动感和节奏感。

2.学生解析雕塑作品《五月的风》:水平圆环形体的叠加,以立轴为中心,稳定,同时具有上升的运动感。

小结:在抽象的作品造型中,几何形体同样能营造出运动感,如圆环形体竖放时,给人以滚动的运动感,而平行上升的圆环形体则给人以升腾的感受。

3.展示多幅由直线形体组成的抽象雕塑,让学生感受,并分两组讨论:直线形体怎样处理能较好地表现运动的感觉?

小结:直线形体与地面形成一定的角度时,运动的 感觉较强烈,发射状的线形和体面均能产生运动感。

将《搏》变形后的抽象造型的草图

雕塑作品《五月的风》

《无题》等抽象造型的雕塑4幅

四、练习尝试

运用橡胶泥,尝试用抽象的造型手法做一个表现运动的小雕塑。(以小组为单位)

展示学生作品,对能进行抽象造型的作品多予以鼓励和启发,同时关注没有理解抽象造型手法的学生作业,通过对比,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抽象造型。

五、课堂总结

雕塑是一种立体的艺术,具象写实的雕塑,可将生活中的形象立体地真实地再现;而具象变形的雕塑则是作者对生活中的美更强烈地进行诠释;抽象造型的雕塑作品让我们有了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第8课

我们的奥运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创建教学情境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许多的磨难和挫折,也充满了挑战,而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面对它们,也战胜自我。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一个典范。

设问:奥运精神体现了人类什么样的追求?(自强不息、拼搏、挑战自我„)媒体播放历届有关奥运的精彩镜头,加伴奏音乐。

二、设计理念

1.解析奥运会标志,引入标志概念。

a.运动会特色:速度、力量、动感„„(学生答)

b.标志:视觉识别符号,具强烈的标志性,独特、简洁,专业特征强。

如“2008年北京申奥标志”,以奥运五环为创作基点,突出中国文化特色,以类似太极人形体现行云流水般的动感。

设问: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标志吗?它们有什么形式? 2.标志设计:

表现手法:具象、抽象、文字、数字、漫画、综合等。

形式:展出图片后由学生分析辨认,并找出其特征。

展示历届奥运标志和奥运相关物品图片;

“2008年北京申奥标忠”及奥运会相关物品,如礼品袋、书本资料的装帧设计、办公用品等。

展示不同表现形式的标志图形

三、标志的运用

1.标志的整体运用——视觉识别系统。

特点:视觉的统一、延续。

案例分析:某中学运动会的整体策划方案。它们有什么主要特征?设计者是如何构思的? 2.设计元素:标志、标准色、标准字、口号。

3.标志的运用。

a.运动会的整体特色是设计的重点。标志充分体现这一点,跳跃、强烈的色彩,飞舞的线条加强视觉冲击。

b.学校名称的点出运用分裂的四个方块反衬,以数字为设计元素,简洁、明确。

c.运用形式:运动会所需物品,如招贴画;运动手册、表格;服装;太阳伞;旗帜;横幅„„

设问:你认为还有什么物品可用来作为你标志设计的延续呢? 某市中学的运动会宣传策划方案。

以放大的各个局部为演示图例。

四、学习体验

活动:做一个小小设计师,运用标志的设计元素,为我们的学校运动会设计标志,画出草图。并结合标志考虑设计标准色、运动会口号等相关因素。

要求:体现运动会特色、学校特色,独特、新颖。

各种形式的标志图形循环播放,放节奏欢快的背景音乐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点出 课题

组织学生展示上节课的标志设计草图,阐述他们的设计构思,表达的重点。

二、由教学评价导入 教学

评一评: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方式,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情境中来,并对于标志有更深刻的认识。

从学生的方案中选取一些有特点的作业进行点评.

投影仪展示学生创作草图

三、标志设计的拓展

设计思路的展开:由一个主题有多种思考。

案例分析:

主题:奥运会

设计要素:不同时期、不同城市

设计要求:同一主题体现不同特色、不同构思,并展现各自文化特色。

让我们来看看历届奥运会会徽,找出它们各自有什么样的独特性。

图片展现:

《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 会徽》

《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会徽》

《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会徽》

四、标志的绘制

1.标志的绘制要求:讲求规整,统一,可以适应不同尺寸大小、不同材质上的运用。如纺织品、金属、木质等。

2.绘制步骤:

a.定位置:根据纸张的大小,确定标志在纸上的定位。

b.画外形:用铅笔画出标志的外形轮廓,线条应轻淡,便于修改。

c.上色:把握运动会的特色——强烈、跳跃,用色可单纯,色彩对比大,涂色平整、均匀。

3.其他:把标志运用在运动会相关物品上,物品形状以平面为主,以体现整体设计意图为主。

以奥运会会徽为例,动画演示绘制的步骤,配合教学节奏一步一步展现出来.

五、学习表现

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学校运动会的整体宣传活动。

要求:设计新颖、独特,制作工整。

展现世界知名品牌标志,历届大型运动会的标志(如世界锦标赛)。

六、教学评价

采取设计招标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表现。

教师小结:我们的社会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发挥聪明才智创造美,表现自我,发扬个性,让我们的世界因我们的智慧变得更精彩!

第四篇:2018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分析:

本课以风景画展开教学,通过分析朝戈作品《草原的路》,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和透视规律;强化学生对透视基本规律的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2.通过对作品的透视规律分析与学习,加强对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3.能通过图片或作品,表现出透视规律的风景作品。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透视现象与规律,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空间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参与性,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作品,感受作品所给予的情感因素,并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特定劲舞描绘的情感表现力。教学重点:

1.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

2.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能运用透视表现于风景作品中。教学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教学教具: 课件、挂图等其他材料。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

1.通过欣赏家乡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通过画家乡风景画,表现情感,进而导入表现立体空间关系。

2.通过观察分析,体验画家表现草原的情感,体验并能分析归纳出作品中的透视现象及规律。

3.了解基本的相关知识是学生学习本课的重点之一。

4.通过学生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透视的相关信息,并能用语言表述、表现出来。

5.联系艺术作品,抓住科学与艺术中的运用,学会分析其透视现象。6.通过练习,加深学生理解。

7.学生实践作业,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表现相结合,为以后的创作作品打好基础。8.通过交流体验,归纳总结,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问题,学会用评价自己与他人。9.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探究与学习、表现。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教学方法及手段:观察思考

交流体验

一、导入

欣赏家乡自然风景; 拿一张白纸,钩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 典型作业评比;问: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 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体的三维空间。

二、新授 《风景画的透视》

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给你什么感觉?

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 水平线:开阔 斜线:深远

思考题: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2.透视知识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基本方法:1.平行透视 2.成角透视(自学第7页概念)(1)霍贝玛《村道》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失点(心点)、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属于什么透视? 对照透视图;

平行透视规律: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2)袁运秿《马棚》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左右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对照透视图)成角透视规律小结:都会呈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3.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欣赏古元作品及其他作品,并判断其透视现象。分析农民画作品中的透视:了解农民画中透视。

4.小练习: 第4页练习,思考这是为什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5.学生实践

从课件中或课本风景摄影作品中,用线条临摹,重点表现画面中的透视关系。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提示修正。

三、讲评

选出有情感表现、较准确的透视表现部分优秀作业,进行简评。1.生生互评;2.师生点评。

四、总结与课后整理

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完善; 观察生活,网上收集资料,完善自己的不足。

五、布置作业。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分析:

本课内容以风景画的构图展开教学,通过分析苏天赐作品《太湖山村》、农民画《水乡春浓》,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构图均衡和有丰富变化的相关知识,解读构图的表现形式;重点以形式线及取景范围和画幅形状,帮助学生了解构图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构图意识。知识与能力:

1.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构图形式,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2.通过对作品的构图分析与学习,加强构图在作品中的自主应用。

3.能通过摄影图片,表现出透视、构图合理的风景画作品。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构图知识,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情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知识思维,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作品构图,感受作品所给予的情感因素,并理解风景画作品中体现的情感表现力。

教学重点:了解风景画中的构图因素;

掌握风景画中的构图形式,能运用透视、构图知识于风景作品中。教学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理解及掌握通过作品表现出来。教学教具:课件、挂图等其他材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

1.通过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引入新课做铺垫。2.通过分析,掌握和体验风景画构图形式线及其情感体现。3.学会赏析作品的形式线,并能感知与表现。4.通过分析,掌握和体验取景范围与画幅形状。

5.通过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相关信息,并能用语言表述或总结出来。

6.能联系艺术作品,抓住透视与构图的知识,学会交流看法。7.通过学生实践,加深学生理解,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表现相结合。

8.通过交流,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分析并表现。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9.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探究与学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知识要点;

1.透视规律: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高远低 2.平行透视;3.成角透视:

4.除透视外,风景画中的还应注意哪些问题?(构图)新授 《风景画的构图》

1.决定一幅画面形象的位置关系的关键使画面上的构图形式线,体现一幅画的情感倾向的关键也是画面的构图形式线。如何理解构图形式线?

欣赏并分析四幅素描风景画;四幅构图形式线示意图。

请四名学生上台勾画,其他学生在下面勾画(简单的几何形、线)能体现画面形象特点的形式线。

师生点评,把握画形式线的方法。

2.取景范围与画幅形状,也是决定画面主次关系及情感倾向的重要因素。

分析四幅风景素描;四幅不同取景范围图例;四幅不同画幅形状图例。

对应原作分析,感受不同取景范围、画面形状对应的情感倾向及画面主次表现。

师生总结: A.取景范围根据实际大小适中; B.绘制角度以寻找适合画面为主; C.方形构图:宜表现平静、柔和的感觉; D.横长构图:宜表现开阔、壮观的感觉; E.竖长构图:宜表现崇高、挺拔的感觉。3.优秀作品欣赏 风景素描小品;

赏析其透视、构图等方面; 师生交流看法。

4.学生实践:从课件风景摄影作品中,运用所学知识,画一张小型素描风景,注意表现风景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提示修正。

六、讲评:选出有情感表现、有较准确的透视表现、构图的部分优秀作业,进行简评,同时讲讲想表现什么样的特定情感,如何表现的。1.生生互评;2.师生点评。

七、总结与课后整理

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完善;

继续观察生活,尝试赏析艺术作品,网上收集资料,完善自己的不足。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2课 黑白世界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

1.复习基本理论知识巩固教学效果。 2.熟悉木刻版画制作流程

3.初步接触木刻版画制作。在制版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动手能力。 4..亲身实践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陶冶艺术的情操。教学重点:

1.版画基本知识的学习理解

2.木刻版画制作流程的掌握操作和各种刀法的认识运用。

教学难点:

木刻版画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文示范法。

教具学具准备: 

1.教师准备木刻版画方面的图片和范作木刻版画工具及材料。 2.学生准备三夹板或者复合地板木刻刀砂纸复写纸及设计图稿。教学过程:

一 复习理论知识巩固教学效果进入新的课题 知识重点。

教师将版画示范作品展示在黑板上问答进入复习理论知识。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方面的知识呢?

生:„„ 师:对,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了版画方面的知识„„ 表扬和肯定学生的回答书写课题

2.师问:那谁能够说说版画是什么 生答„„ 3.师问: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哪些类型的版画呢 生答„„ 4.师问:那木刻版画的制作工序呢 生答„„  表扬和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进行进行小结 课堂新授内容:版画基本知识

1.版画的定义: 版画是集绘画制版印刷为一体的艺术形式。2.版画的分类:

A.按板材分类:木刻、铜版画、石版画、丝漏网版画、纸版画等。B.按制版特点:凸版以木刻为代表

凹版以铜版画为代表平板以石版画为代表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孔板以丝漏网版画为代表。

3.木刻版画的制作工序: 起稿→上板→着色→刻版→修版→拓印→装裱

二 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初步实践 教学重点及难点:

着重讲解木刻版画制作工序中上板、着色、刻版这3个流程。

1.上板:用复写纸把设计图稿的轮廓复印在木板上。

(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实践操作。)

2着色:A.刻版前在画好设计图稿的木板上涂一层重颜色

B.用记号笔或勾线笔勾线,使刻出的效果鲜明。

(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实践操作。)

3.刻版:A.按先白后黑先大后小的次序下刀。

B.可刻可不刻的地方不刻或少刻 C.留有余地以利于修版时调整。(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实践操作。)

三 学生实践操作教师课堂巡视。

1学生初步进入木刻版画的制作实践操作中体验木刻版画带给 自己的乐趣。

2.教师课堂巡视:

解决学生在刻制版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师生一起探讨木刻版画这一课题。

四、师生相互点评整理课堂卫生。

1.师生相互点评典型的学生作业。

2.师生一起整理课堂卫生。

五 课后拓展(让学生收集版画作品以及版画的特点)

六、课后作业布置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2课 黑白世界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木刻版画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美 术作品不同表现形式的认知和热爱。

2、知识目标:了解版画的基本知识及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并尝试运用最简单的材料进行体验制作。

3、能力目标: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教学重点:

A.了解不同材质版画的制作差异;

B.初步了解并体验木刻版画的基本知识和简单的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木刻版画的黑白处理关系。

教学方法

旧知识巩固、体验制作等 教具学具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木刻刀具、教师自制木刻版画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导入: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1、适当评价上课时黑白稿的完成情况(优点及应注意的地方)

2、简单复习巩固上课时所学的内容:

二、新授过程:

(1)版画的种类:

A.按板材分类:木刻、铜版画、石版画、丝漏网版画、纸版画等。B.按制版特点:凸版以木刻为代表

凹版以铜版画为代表平板以石版画为代表 孔板以丝漏网版画为代表。

(2)版画的特点:

一 印痕,制作版画过程中有机器或人为的压力造成。二 复数性,同一张画可印制多张。

三 间接性,版画不是直接画出来的,是通过媒介物,例铜版石版间接制作而成,不像油画水彩直接绘制而成。(3)版画的工具材料: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三夹板,复合地板,刻刀,吹塑纸、圆珠笔、电烙铁、水粉画颜料(或浓缩广告画颜料)、橡胶磙(可用橡皮管、木棒等自制)、油画棒、毛笔等。

其中吹塑纸质地较软,用圆珠笔用力在吹塑纸上划过,其表面即可留下大小宽窄不同的点、线、面,可制作出丰富多彩的版画效果,水粉颜料(或浓缩广告包)代替油墨便于操作及课后清洗。

3、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特点及形式

木刻就是以刀代笔,使版面上的刀刻痕迹和木版质地具有类似国画笔墨那样的艺术韵味,称:“刀味”“木味”。对于木刻而言,即能够纤细如发,制作精工,也能简约的刀法刻画出人物事件的风神,更强调刻画的力度,黑白的对比,立体黑色的浓淡关系有和雕塑、碑刻相近的韵味,格外的生动有力,尤其重视神的刻画,让人有精力四射之感,留下极深的印象。木刻的艺术特点:尽可能利用对象的本色,显出木味;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对刻画的形体作特殊处理,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发挥刻版水印的特性,让大块阳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木刻版画,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三、木刻版画的黑白处理:

1.主要归类:以黑衬白、以白衬黑、黑白互衬。

2.灰色的处理是黑白木刻的关键。

四、黑白木刻的制作过程及方法

1、在版材上描稿(反稿或纸稿上版)

2、刻版

3、上色(单色、套色)

4、拓印

五、学生体验制作:

要求学生在上课时描稿的基础上,在本课时完成整个黑白木刻的作品(也可以运用套色来完成)。

教师随堂辅导:可将表现较理想的学生作业和存在不足的学生作品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并进行讲评。

六、课堂小结,作业展评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综合评价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绘画中表达质感的方法。2.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

一、组织课堂教学(目测学生工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以学生的文具盒为例,说明你喜欢它的原因。(材料和感受)2.活动一:教师选取四件物品(黑板擦、校服、窗户玻璃和黑板),请二位学生说明他们给你的感受。

三、讲授新课:

1.问题:“你如何理解“质感”一词?”请学生回答。

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

绘画中对不同材质运用不同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材质真实感,是画家笔下的质感。学习质感、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的概念。

2.活动二:四件物品(玻璃碗、笔筒、紫砂杯和贝壳),请一位学生说明哪些属于天然质感,哪些属于人工质感。

四、感受质感:

1.不同的材料给人的质感不同。

欣赏六组图片(柔软与坚硬)、(透明与浑浊)、(光滑与粗糙)、(干枯与润泽)、(粗壮与细小)、(寒冷与炎热)。

小结:当我们沉醉在大自然给予的美景时,心中可能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想用手中的笔把它画下来,留下永恒的记忆。你是否很想知道怎样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表现质感的方法:(结合图片来分析)

第一、色彩表现。欣赏水彩画、水粉画和油画作品,同时介绍它们的不同特点。第二、明暗、线条。素描作品欣赏,体会由明暗和线条带来的真实感。

第三、运用材料。

五、领悟材料美: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1.欣赏油画《根》,(黄土高原的雄厚与苍茫)。

2.欣赏邵增虎的油画作品《任弼时》,(茅草屋、石头地、发白的军装等)。

3.欣赏杨志坚油画作品《冠军的诞生》,体验质感的描述与表现。4.欣赏素描作品《手套》,体验材质的表达。5.欣赏课本第15页,各种物体的材质对比。6.欣赏课本第17页,各种线条的运用对比。

六、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1.初步尝试绘画出一张富有材料和质感的作品。2.要求:独立完成,并能体现材料的美感。

3.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张贴在黑板上,由学生互评、(你最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运用那种方法法和追求表达何种质感?)教师评价。

七、教学拓展:

1.在建筑(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灯具(水晶灯)、家具(沙发)和陶瓷用品(茶具)说明材料和质感知识的运用广泛。

2.从摄影艺术、生活用品和造型设计方面说明。3.广告设计和服装设计都要运用材料和质感的知识。

八、教师小结:

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们留心观察、细心地体会,还可以利用其它材料进行研究,为生活创造更多更美的图形,为学习增添更多的乐趣。

九、教学后记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一、组织教学,清点人数

上周尝试了质感的表达,同学们的整体画面效果还不错。下面选取了几个同学的作业,我们共同来点评一下。

二、作业点评:

这个环节会讲到同学画面的表现方法,所以会问到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这么一个问题:质感的表达方法有几种?

常用的表现方法有哪几种?

答案:用形状表现质感、用线条表现质感,用色彩表现质感。

三、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下一步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画面效果? 2. 作品欣赏:

《高原人》 摄影 赵志强

《雪山下的篝火》 水彩 傅啓中

《钢水.汗水》 油画 广廷渤 分组讨论:

1、通过我们的作业和这些作品的比较,找出我们的画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哪里? 我们的画面和这些作品的差别在哪里?

讨论的结果:我们的画面深入刻画的程度不够,画面的空间感、物体的体积感都没表现充分,物体的质感表达不明确,形体塑造缺乏表现力。使画面显得粗糙,不够精致。

2、提出要求:下一步我们就要在深入刻画上下功夫,要非常明确地交待出物体的质感、真实感。

要想表现物体的质感,首先我们要对物体的质感特征有所认识,我把我们常用静物分成以下几个类型:

a.器物类 b.透明物体 c.瓜果、蔬菜类 d.衬布

3.下面我会结合图片逐个对这四类物品的质感特征进行详细的讲解。a. 器物类:通过陶器和瓷器的图片的展示,分析比较出它们不同的质感特点。表面结实无明显光泽的物体:如未漆的木器、石膏制品、粗陶、陈旧铁器等。陶器、陈旧铁器这种表面结实无明显光泽这类制品的特点:这类物品形体转折清晰,受光、背光、明暗交界线、反光等层次清楚,固有色明显,其色彩关系和素描关系主要受光源色和大环境色的反射影像,而较少受周围小局部物体的折射、反射影响。

瓷器、金属性制品这种表面光洁有较强光泽的物体的特点:这类物体表面光洁,折射 11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强,周围环境和物体的形和色,都会在这些物体表面形成反射成像。高光明亮清晰,明显带有光源的色彩倾向。不同的面反射不同的物象,暗部反光明确,受环境色影响很大。

b.透明物体: 如:玻璃、透明塑料、水等

透明体总会或多或少地减弱其背后的物象的色彩对比和素描对比,越透明无色的物体越能直接地反映出其背景的色彩特征。

有色透明体的颜色必然会影响到其背后物象的色彩倾向。

c.瓜果、蔬菜类:展示瓜果蔬菜的图片和写生效果图,讲解分析瓜果蔬菜的质感特点。

表面结实有光泽的蔬菜瓜果。如:苹果、葡萄、西瓜、甜瓜,西红柿、辣椒、冬瓜、茄子等。这类蔬菜水果光泽感强,有明显的高光和明确的反光,受环境色影响较大,色彩关系复杂。

表面结实无明显光泽的蔬菜瓜果。

如:土豆、地瓜、刺黄瓜、梨、杏、毛桃、等。

这类蔬菜水果光泽感较弱,没有明显的高光,也没有明确的反光,受环境色影响较小。d.衬布:展示衬布的图片和写生效果图,讲解分析衬布的质感特点。

一种是棉麻类衬布:吸光性强,没有明显的光泽,形体起伏明确、固有色较明显。一种是绸缎丝质类衬布:光泽强而很容易受光源和环境的影响,使明暗关系复杂交错而显得闪烁生辉,光彩亮丽。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单个物体质感写生练习,要深入塑造物体,要求质感明确、具有真实感和艺术感。

五、教师评价

1.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张贴在黑板上,由学生互评、(你最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运用那种方法法和追求表达何种质感?)2.教师评价。

六、教学后记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4课 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制作与设计

情感目标:领略自然中的美得形状与色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在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图案的设计中,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美,美的装点会让生活锦上添花。

认知目标:了解图案的变形手法和图案纹样的构成方法。

技能目标:设计制作一件单独纹样的图案,掌握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的表现方法。教学重点:

图案的变形手法,图案纹样的二方连续纹样,了解其主要形式,并能独立设计。教学难点:

图案的构成方法、排列与设计。

一、导入阶段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最喜欢哪种花?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学生出示自带的花或者照片,并介绍该花的外形、色彩、特性等。品种繁多的花卉美化了我们的环境,还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我们爱花,因为它给我们芳香,我们爱花,因为它带给我们美丽!花会出现在花园里,花店里,还会出现在哪里呢?

结合课件出示带有花形图案的生活器皿、墙纸、地板、布料、服装……等图片。学生欣赏后回答:花还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用品里。

二、发展阶段:花卉图案的装饰变形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美术作品里出现的花卉和生活中的花卉有什么不同?

图案很简洁夸张 照片很真实很细致很有细节

链接:

图案的概念:图案是为了达到某种装饰目的,对实用物品的外观进行的装饰设计,它包括纹样设计,色彩设计和器形设计。

思考:设计者把花放到物品上的时候,对花进行了怎样的加工? 例:荷花的图案设计(P21页)

三、教师介绍图案的装饰造型方法

学生尝试根据照片中的花卉原型,进行荷花图案的装饰造型。

1、“省略”:也叫简化法。

是对自然心态的简洁化,减去繁琐细节,以突出整体的特征与个性。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2、“夸张”:是对自然形态的某些部分进行装饰变更,如使圆的更圆,方得更方,长的更长……

3、“添加”:是运用附加组合的方式在图案中添加装饰,使其更加丰富、理想。

4、“分解”:是运用形与形之间的相互叠合,或是运用点、线、面对图案形象进行分割,以达到丰富与变化的装饰效果。

总结:这四种变化的根本是从“自然”形态到“图案”形态的变化。

将自然的物体进行变化,可以突出主体,突出事物的特征,可以突破自然的束缚,使之更加理想化,可以使艺术更加多样。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将四种方法结合使用,设计的过程中如能增加点、线、面的运用,如线描法、块面法、线面结合法、黑白转化法、点缀法等,所设计的图案一定会更加丰富,更具有装饰性。

图案由自然形态变化而来,但不是自然原型的复制和再现,而是经过提炼和概括的形态。相比较自然原形,他的特征更加突出,更具装饰味。变化是图案设计的灵魂,是艺术的再创造,它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四、深入阶段——图案的构成形式

变化过的图案,一般以单独纹样、连续纹样的形式形成纹样

单独纹样是相对独立、单独构成的图案纹样,包括自由纹样、适合纹样。

自由式单独纹样是没有边框限制的,适合式单独纹样是有边框限制的。单独纹样有对称式和均衡式两种手法。

五、实践和体验

根据菊花的造型,尝试用喜欢的方式,设计制作一幅成菊花装饰图案。

六、展示评价:学生优秀作品展出。

七、课堂小结:

花卉图案可以抒发我们的感情,丰富人们的生活。一件物品有了花卉的装点,常常变得更加亲切可爱。

八、教学后记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4课 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欣赏讨论。

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图案相互讨论它们美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都有美丽的花纹和图案。它们之间组织形式有什么不同?

二、理解与探索

平面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分为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两种。

这两种纹样各有自己的组织形式和骨法,形成各种组合,这种不同的组合便是图案的构图。

平面图案纹样

(一)单独纹样

单独纹样是相对纹样而言的。它且有相对独立性,能单用于装饰。所以单独纹样要求纹样形象要完整。

单独纹样:自由纹样、适合纹样、角隅纹样、填充纹样等几种形式。

1.自由纹样,是相对于程式严整的纹样而言。它不受外轮廓限制,自由处理外形而单独构成并应用于装饰。

2.适合纹样,图案适合于一定的轮廓线内而形成的纹样,如适合于方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形内;或花朵形,桃形,扇形、葫芦形等规整的自然形骨。而纹样形态正好与外轮廓相吻合。

3.角隅纹样,也称“角花”。指在带角的形状中或角隅部分装饰纹样,因纹样大多与“角隅”相适合,故又称角隅纹样。

4.角隅纹样即可单独一角构成,也可对角、四角或多角构成。其骨式也可分对称式和不对称式(自由式)两种。

5.填充纹样,指纹样组织虽受外轮廓限制,但又不完全适合的纹样。即适合轮廓内的某一空间,而其它部分作自由处理,有的也可突破部分边线以求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效果。

(二)连续纹样 :在进行了单独纹样的讲解之后,作连续图案的知识的学习,将单独纹样图形连续向左右、上下等方向作连续排列,使之成为长条形连续组织图案,连续纹样是相对于单独纹样而言。它是以专门设计的“单独纹(单位纹样)”按一定的格式,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成为无限反复的纹样。连续纹样有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两类。A.二方连续纹样

指以一个单位纹沿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作有规律的连续反复排列。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沿上下方向称纵式二方连续,沿左右方向称横式二方连续。

二方连续纹样多用于装饰器物的边缘而形成带状,故又称“带状纹样”或“边缘纹样”,“自由纹样 ”,“适合纹样”,“ 角隅纹样”,“ 填充纹样”。

利用纹样的反复节奏取得优美的韵律。另外,作首尾相接棑列的称“环状连续纹样”。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有以下八种主要形式

1.散点式,以一个或几个形象组成的单位纹,以此为基础进行连续棑列。是二方连续中最简单的一种。散点式给人端庄大方、简洁朴实之感,但处理不当易松散、呆滞、单调。

2.接圆式,也称连圆式,是散点式的进一步发展。它以圆形为骨架,作同样大小圆的排列;或作大圆、小圆的排列;或作半圆的排列;或作圆和半圆的间隔排列。要注意圆与圆相接要自然调和,防止由于相互套环刺出现紊乱。

3.垂直式,纹样的骨式为垂直排列,方向可向上、向下、或上下结合的垂直排列,也可在配置上作疏密变化。这种骨式有安定、肃穆之感。但需防止纹样松散而产生的孤立,缺乏连续感。

4.波线式,以波线为骨架,作一波线构成,亦可作双波线相重或相交构成。这种骨式构成较为活泼,运动感强。但需注意骨架的韵律不要中断,前后纹样要有连贯性。5.折线式,以折线为骨架,其构成同波线式。这种骨式既具运动感,又刚劲有力。6.斜线式,以斜线为骨架,依据倾斜线或倾斜的区域划面,连接单位纹样进行倾斜式的连续排列。这种骨式运动感较强,富有变化。

7.回旋式,以旋涡线为骨架,进行单位纹的连续排列。这种骨式活泼、柔美,具有动感。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是连续性强,有韵律感。单位纹不要过多或过于复杂,一个简单的单位纹,通过反复就会变得丰满,还可利用单位纹的方向变化,构成很多变化格式的连续纹样。

B.四方连续:指一个单位纹沿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作有规律的连续重复排列,并可无限扩展的纹样。四方连续可用于花布锦缎、壁纸、商品装潢等的设计。

三、小结 :图案纹样的二大类组织形式,它们分别有四种和八种主要形式。

四、作业 :

1、美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心体验,去发现、创造更多的美。

2、同学们以一种花卉为基础图案,设计出一个二方连续纹样图案。

五、教学后记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5课

千姿百态的水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能够细心观察与主动体验,学会归纳、概括自己的感受,尝试组织线条表现水的形态美。

教学重点:是用合适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形态水。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感受水的形态美,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示范法

师生探讨法

学生体验尝试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千姿百态的水

一、声音导入,激发情感

首先我播放一段滴水的声音,让学生闭眼倾听。

听前教师提示要求:边听边联想与水声相应的画面,说出你的感受。听完后让同学做简单表述,教师简评补充。

二、生活中找寻,情感投入

在我们生活中到处能见到水。(课件展示水宝宝并由它向同学们提问:你们在那里能见到我?我又是什么样子的?)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三、人文渗透,审美感受

请读一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光潋滟晴方好”这几句古诗,谁能描绘一下当时古人见到的是怎样一个情景时才有感而发的。

在我国有许多诗句对于水的形态、动势的描绘是非常形象和有意境的,我们可以下课后去找一找。既然古人在见到水的各种“样子”时能写出这么美和贴切的诗句,那么当你见到下面的画面时,就凭自己的感觉,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水的状态或给它取个名字吧。

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对话,以人文学为基础,辅以感知、分析、理解和创造,使学生对水的美感有一种深入的理解。

四、视频欣赏,进一步感受

我们欣赏了水的照片,想感受一下在各种环境下动态的水吗?能用一个字或词概括一下你的感受吗?富有动感的视频将带给学生更强烈的感受,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用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更概括的一个字及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将人文意义更深层化。

五、通过实验,体验水的动势

水有那么多形态,真是“千姿百态的水”啊!那么你知道水的各种姿态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外界给它施加的力)谁有本领能利用身边的工具来改变自己水杯中水的“样子”。每组推选最有创意的同学上讲台在大容器中演示。

综合自然教学,并注重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交流。

六、感受各种表现水的方法,设疑解惑

师生先欣赏各种画中的水的表现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并相互解决。1.互相谈谈最喜欢那种风格的画,为什么? 2.这种画法的工具是什么? 3.它们都是怎样表现水的?

七、自主创新表现

小组中每人用一句话或一个形容词为对方同学出一个水的绘画题目,根据这一题目用合适的表现来进行创作。

八、作业评价,创意交流

1.水资源博物馆准备收集一些有关水的好作品,你认为它们会选取哪些作品呢,为什么?学生讲评。

2.角色转换,学生既是创作的主体,又是评价的主体。

九、话题延伸

在欣赏了各种水的优美作品的同时,我们要深刻地注意到水资源正在受到严重的破坏,引导学生讨论,并延伸到课后。

(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

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能力,体现出对多元化的课程理念以及对自然、对生态、对社会发展的关注。

十、教学后记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5课

千姿百态的水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音频导入法,感受体验。

播放四段水声(滴、撒、流、淌),听前我要求学生边听边进行食指空中绘画-----为下面的学习做铺设。

欣赏从互联网下载的水的动态变化的影像片段,学生看完后师生共同探讨总结,水既有静态的产生美妙的韵律的变化。

二、作品欣赏-----——拓展联系,承上启下;

我分别播放三幅图片,学生对三幅图片的水波进行探讨总结。通过宋朝马远《十二水图·黄河逆流》师生看到了波涛滚滚的黄河。

在“九龙壁”前师生领略到了富有节奏感的水纹规则排列并贯穿整个画面,烘托了龙的造型,又使画面统一协调。

“漩涡纹彩陶瓮’师生领略到流动的线将漩涡和波纹巧妙组合,动感的纹饰与器型十分协调。

总结:这些作品概括表现了不同环境下水波的特性和形状,提炼物象的本质特征,并做了程式化的表现,使画面和谐、美观。

三、尝试练习-------观察实践,完成过渡

我首先展示浪花、溪流、大雨、漩涡图片。

学生分四组,每组任择一种水的形态,分别用自己认为合适的线条来表现,比比哪一组表达的方式最多最精彩。

小组完成后展示小组作品,学生简评,老师点评。

老师点评注意:肯定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强调所画的内容不宜太多,用点线面组织成优美的画面表现一定的节奏和动感)。

四、教师演示------示范总结,延伸能力;

首先我作《水的狂想曲》演示,并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我的创作要点。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然后学生讨论归纳创作要点。

总结:点线面的合理组织,曲直变化体现动势。

要抓住水的主要特征,简化不必要的细节,使其典型化、抽象化,在点线面组织与变化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五、作品体验--------知识迁移,创新应用

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几幅关于水的图片 要求学生观察水的状态

运用简略的线条来设计表现不同形态的水,创作一幅体现水的动感和美感的作品。学生课堂制作,教师随堂指导。

活动力求让学生感受水在自然和外界条件下丰富形态美,并归纳其造型特点 学会运用线组织画面,体会线的表现力和秩序美。

六、作业展评-----拓宽知识,启迪智慧

1.制作完成后,优秀作品粘贴在展览区。2.师生共同点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鼓励学生的独创性,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展现;

七、教学后记及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6课

灯饰的设计与制作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利用立体构成结合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进行纸质灯饰的设计与制作,并把课堂设计教学与生活实际运用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收集资料、进行灯罩基本造型的练习、以及对灯罩进行美化装饰,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图形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美、体验美、创造美。教学目的:

1.学生能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简单的圆筒形、三角形、正方形及其变式

2.学生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饰。

3.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对于灯光的情感,体验,尝试分析灯饰的材质、造型及装饰对于灯光的影响。教学重点:

1.手工制作与民间工艺相结合的素质培养。

2.制作方法步骤及外观造型设计。

3.灯饰制作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性。教学难点:

1.灯饰制作在表现内容上也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保证结构的正确性系统性。

2.在造型设计上受哪些因素制约,在制约中又如何去拓展。教师准备:

各类灯光图片,资料教科书。学生准备:

民间花灯、有关灯及元宵节来历等相关背景资料收集 剪刀、小刀、尺子、双面胶、做灯饰的纸、材料。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圆筒基本形及其变式。

2、学生愿意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饰。

3、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自己对灯与光的综合知识及情感体验。教学重点 : 学生通过看书、讨论、探索做纸制灯饰的方法步骤。教学难点 : 学生如何合作制作一个漂亮的纸制灯饰。: 21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一、导入新课 :

1、灯是光明的使者,引出学习主题《灯饰的设计与制作》,一起感受灯与光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

第一阶段,感受阶段::

1、请学生朗诵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灯与光的文章、诗词、佳句。

2、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灯与光的魅力。

A.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关于灯饰制作的相关资料,简单谈谈对制饰制作的感想。

B.欣赏挂图、照片,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共鸣。

C.根据挂图、图片、以四人为一小组,对灯饰作品的形、色、质感,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便于理解掌握。第二阶段,指导阶段:

A.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你生活周围的灯,如:路灯、吊灯、壁灯等等,说出它们的造型、形式及材料有哪些美学及实用价值,跟你要制作的灯饰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B. 介绍纸制作灯饰的材料运用及多种造型选择,灯饰设计的主要形式: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多变组合形等,每个形状的灯饰适合于不同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自然界、民间美术及优秀造型中的形与色,从中借鉴、发现、综合、整理、转化出适于设计制作纸制灯饰的形式语言。

C. 纸制灯饰的主要特点:造型冼炼、生动、简洁明快、适易掌握、美化环境。第三阶段,制作阶段:

A.了解灯饰的艺术特点与功能,借鉴优秀建筑和民间美术相联系,分析造型艺术可以进行几个形体组合、充分发挥联想。

B.善于师生交流制作灯饰的感受,调查生活中与灯有关的内容。

C.用自然硬质媒材或人工硬质纸材,通过折压造型、切割变化、粘合成型、折起调整、整理组合等技法进行立体造型游戏。

D.用单色和彩色纸材,采用折、剪、刻、拼、帖等方法进行以立体构成为主的练习。

3、制作过程演示:

第一步:用铅笔在彩色纸制板上轻轻画出你所要折叠的图案。

第二步:用刀刻出所要折起的部位,刻掉透光部分的图案纹样。

第三步:用透光纸(白色、彩色均可)在里边粘帖整理。

第四步:按开始时刻出的部位折起调整、整理成型。

三、学生活动:

1、以竞赛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做一个纸制灯饰,看哪一组做的最漂亮?

2、活动要求: 22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①在制作过程发挥团结协作精神;②大胆构思设计、敢于标新立异;③制作地精工细致;④注意安全和卫生,防止被刀划伤。

3、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

四、小结:

①要善于学习,借鉴

②发挥团结协作精神;③大胆构思设计,敢于创新;④大胆发言,表述感受。

五、教学反思:

第6课

灯饰的设计与制作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生能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简单的圆筒形、三角形、正方形及其变式 2.学生愿意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饰。

3.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对于灯光的情感,体验,尝试分析灯饰的材质、造型及装饰对于灯光的影响。教学重点:

1.手工制作与民间工艺相结合的素质培养。

2.制作方法步骤及外观造型设计。3.灯饰制作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性。教学难点:

好的制作如何去欣赏,分析好在哪里?它需要学生去发挥想象和创造,作业的难度和要求要有一个定位。教学过程:

一、交流讨论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1. 学生交流收集的诗文资料,进一步深化对灯与光的审美体验。

2. 思考不同的时间、地点、季节、节日对灯有什么不同的要求。

3. 学生交流讨论,注意灯光的不同效果给人的心理暗示,引导学生设计要根据要求考虑色彩、造型、材质的定位。

不同氛围中的灯饰图片欣赏,让学生为其选择适宜的环境,感受灯饰对渲染气氛的作用。

二、尝试体验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对不同地点进行灯饰设计,谈出创意,教师提出指导性意见。(客厅灯光,卧室灯光,餐厅灯光等)

三、造型处理

A.根据圆筒造型进行的变化处理。

B.从其他领域获得启示而进行的造型处理。

C. 欣赏不同造型的灯饰图片,学生分析造型特点

四、材质处理

教师在纸质灯饰上进行其他材料的装饰处理(羽毛、小贝壳、树叶等),展示运用其他材料制作的灯饰,鼓励学生运用合适材料设计制作。

五、设计制作

教师:新的一年即将来临,请大家结合新年的喜庆气氛设计一个灯饰,以纸质材料为主结合其他材料装饰,注意造型的变化处理。

六、学生作业:

1.学生分组设计制作小样

2.技术指导:结合灯饰实物对透光性、耐热性予以提示,灯饰的造型应考虑灯光效果,同时注意结构强度以及空气流通性等方面的问题。

七、小结:

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展开自评和互评、教师综合评价。

2..师生共同总结设计与制作的新知识、新结论。

3.选出好的灯饰作品进行灯光演示,同学观摩教师给予肯定。

八、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更多的手法、材料设计制作灯饰装饰家居。

九、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七课:书法的结构之美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体会到书法创作的核心是情感,技法表知识与技能:会临写篆、楷等不同字体,会分析书法的结构之美。过程与方法:欣赏——评述——临写——展示。现为情感服务。

教学重点:书法的结构特点、艺术价值。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书法艺术的情感。教具学具准备:

一、欣赏导入。宣纸,毛笔、墨汁等用品,多媒体课件。交流、启发。

1、出示甲骨文图片,请学生欣赏。(以音乐《高山流水》为背景)

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甲骨文)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画一画。

2、同学们在课前收集有关甲骨文的资料,你知道关于甲骨文的有那些知识。

3、学生交流。

4、教师总结甲骨文是在乌龟的贝壳上写上的文字.看看你们认识上边的字吗? 请同学们边看边欣赏。学生看课件中的图片资料.看的时候可以尝试临摹。独立思考、回答,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二、感受造字艺术,体会“画”字的感觉。合作交流、全面提高。

1、创设情景,感受书法魅力:

A、提出问题:在欣赏甲骨文时,有你们认识、感兴趣的文字或者图案吗?也可以谈谈你的看法。B、师生交流。

C、教师接过学生话题,创设情景。

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还没有文字,人们还没有文字来记叙自己的事情,人们为了方便,有的人就在房屋中挂了根绳子,记录东西,后来,人们就想,思考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怎样表示。

这个时候人们就在思考:

太阳—— ? 月亮—— ?水—— ? 你们觉得怎么表示? 引导学生大胆发言。

总结:有的人会结合事物的外形,有的结合意思,有的用图„„等,引导学生大但 25

发现,不拘一格。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2、学生尝试表现太阳、水、月亮、火、家、爱等字,教师注意发现有亮点的创作。A、有的学生提出太阳的图形表示方法,在学生说出自己相应的图形或者创意时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小组合作用肢体语言表现。

B、教师评价你还有其它的表现方式吗?让学生结合甲骨文、篆书中的字看一看。C、教师总结。刚才欣赏和表现了太阳、水、月亮、火、家、爱等字。此时让你们忘记这些文字,重新设计你们会怎样表现,大家可以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去考虑。

1、学生欣赏各阶段汉字的笔画变化。

2、学生评述。感受书法的魅力、表他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临写小篆,体验书法的线条与结构美。品味、提高。

教师尽量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来进行评价与引导。

1、书写小篆,感受书法的线条与结构美。

2、选择自己想表达的心情和感受,名言名句等进行书写。

3、注意从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运用方面提高表现能力。

四、欣赏表现书法艺术的舞蹈,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合作、交流、提高。力、洋洋洒洒的意韵。

2、感受舞蹈与书法结合的表现形式带给人的视觉美感,体验舞蹈与书法表现民族精神的统一性。

3、尝试模仿舞蹈中的个别动作,体验表现书法舞蹈特有的情趣。

五、赏析作品,师生交流与评价。

1、将每个学生的作品,放在一起展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看法。

2、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方法,对所产生的笔墨效果、造型,图形、色彩等方面进行审美评价,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六、教学后记与反思:

1、播放舞蹈《中国风》,感受舞蹈音乐所体现的中华民族音乐特点及舞蹈动作的钢劲有 26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七课:书法的结构之美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知道的书法种类有哪些?

(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2、你知道的古代书法家有哪些?

例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米芾,赵孟頫,等

3、你知道的书法名作有哪些?

a、王羲之,其代表作为《兰亭序》;

b、颜真卿,其代表作为《祭侄文稿》;

c、米芾,其代表作为《蜀素帖》;

d、赵孟頫,其代表作为《胆巴碑》;

e、王铎,其代表作为《拟山园帖》;

f、吴昌硕,其代表作为《西泠印社记》。

4、你知道的现代书法家有哪些?

毛泽东,启功,欧阳中石,李铎,刘艺,沈鹏,沈鹏,刘炳森,刘艺,王学仲,张海,李铎,尉天池,杨再春,张海,林岫,等等

(一)、图片出示,品味书法艺术的不同风采。

(二)、学生讨论并说说每个图片,(三)、教师小结(图片出示)学生欣赏、学生思考。激发兴趣。

二、精讲点拨。

1、动势之美:

如一个“山”字在书法家的笔下,由于意象的不同即呈现出风格各异的结构美。金文《癸山敦》的“山”字,不离象形,观之如三山并立浑朴天成。

北魏郑道昭《天柱山摩崖》“山”字,以中间一画为中轴,真如擎天一柱,左右两竖化为两点,各骑下横一端,如翘翘板,在平衡中寻找着不平衡,在稳定中寄寓着活泼。

唐太宗《晋词铭》“山”字,将三竖化为三点,下横只写一半,化实为虚,结构顿显轻盈活泼。

怀素《自叙帖》,化三笔为一笔连绵草书,左一竖有山之高,下横与中、右竖化为山之连绵逶迤,写出了动态的美。

2、结构之美:

结构美汉字是以点线来造型的,线与线之间所界定的就是面。点线面构成的书法结构美是书法形式美的重要方面。体会其魅力。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 课时

书法的结构美类似于建筑美感。古代书论里谈书法结体构字的文章很多。隋代和尚智果的《心成颂》,唐代欧阳珣的《结字三十六法》,明代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等等,其中以欧阳珣的《结字三十六法》影响最大。

他按楷书字型的类别特征规定了书写平正的合理的原则,如“避就”(避密就疏),“相让”(合体字的相互搭配),“朝揖”(偏旁与主体的关系)等等。

但是书法的结体原则规范不了书法的实践,古代书法家在创作中,有法而又无法,展示了千姿百态的书法的结构美。

3、章法之美:

章法是指书法作品整体的谋篇布局的结构法。

三、小试牛刀。分组配合。

改变“竹”、“其”、“列”的造型,至少写两种,注意美观。学生分组练写,学以致用。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相结合。

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板书设计

书法的结构之美 端庄平稳之美 均衡对称之美 疏密匀称之美 应让避就之美

六、教学后记及反思:

四、讲评练习。

第五篇: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七下

我已经取得了教师资格证,这是备考期间用的资料。我上传了一整套,从七年级上册到九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需要的话可以找找。(页眉页脚标注的很清楚了哦)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学会鉴赏探究艺术作品的深层意蕴,提高审美情趣。教法分析:通过欣赏古今中外艺术家的代表作品来引导学生读懂作品想要传递的时代背景与人生观价值观,再举例论证艺术创作中选材的重要性。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使学生知道艺术作品的题材来源于生活。

2、在赏析作品的过程中体会艺术情境并了解“因材施艺”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

1、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图片并引发学生思考作品内容,探索作品创作背景。

2、举例说明艺术创作中选材的重要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艺术作品的内容以及艺术家想要传达的艺术语言和情绪。教学难点:深层次探讨作品意蕴的同时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法,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一组京剧表演片段

教师:同学们,屏幕上播放的是哪一种表演方式啊? 学生:京剧。

教师:很好,这是我们国家的国粹京剧。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看思考一下京剧表演中的人物动作和语言表达与我们生活中的动作和语言表达方式一样么? 学生:不一样

教师:请学生A回答不一样在哪里? 学生:~~~~~ 点评学生回答,引入新知识,是的,不论是哪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它都取材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们又对它进行了艺术加工与提炼,使它展现的更加美丽和完善,说明艺术它虽然取材于生活,却远远高于生活。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也同样如此(板书课题)

2、赏析作品:

再现性:以真实地表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逼真写实的。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油画《开国大典》与照片开国大典)。

教师问:同学们,这两幅图片都记录了同一个场景,是我国近代史上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一刻。图1是董希文大师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图2是记录开国大典的珍贵相片。请同学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寻找这两张图片的不同之处。稍后请小组代表回答。小组B:~~~ 点评并总结a、油画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突出主角。b、油画中人群透视线与灯穗方向都指向毛主席,突出主角

c、主席台的菊花,表现了十一正值金秋季节(阴雨天气的改动表达天随人愿)d、蓝天、白云、红灯(顶天立地)、红柱,色彩鲜艳明快(富丽堂皇)e、减少远处廊柱,抬高灯笼,为了不影响主要人物。

f、抬高视平线,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热烈隆重的庆典气氛

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教师:刚才我们欣赏的这幅开国大典向我们传达了喜悦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图2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同学们看到这张作品还会感觉到喜悦么?同学们小学时代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同名课文,哪位同学可以跟我介绍一下这幅作品的内容以及它的时代背景? 学生:~~ 图2为现实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作,画面上展示的是:烈日酷暑下,漫长荒芜的沙滩上,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前进着。一曲低沉的号子在炎夏的闷热中与河水的悲吟交织在一起。在这幅画的构图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十一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使这幅画具有宏伟深远的张力,画中的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在画面上画家又对伏尔加河的景色进行了巧妙的布局,以狭长的横幅展现这群纤

七下

夫的行列。伏尔加河畔阳光酷烈,沙滩荒芜、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几只破筐作点缀。景色十分凄寂。一队穿着破烂的 纤夫在拉着货船,步履是那样地沉重,似乎可以听到压抑低沉的“伏尔加船夫曲”的回声。因此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

画中列宾画了十一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他们在炎热的河畔沙滩上艰难的拉着纤绳。纤夫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个性,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这是一支在苦难中练成坚韧不拔,互相依存的队伍。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苦、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在这幅反映纤夫苦难生活的画里,与其说是人与自然在搏斗,不如说是人在与残酷无情的黑暗命运和社会搏斗。试着让学生寻找两幅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与开国大典不同的是图2展现的完全是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纤夫对于残酷命运的一种无奈和服从。刚才我们欣赏的两幅画作都属于再现性的表现形式

表现性:以客观对象为媒介,重在表达作者的精神和内心情感,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或以夸张、变形处理,或以荒诞的组合,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表现性艺术具有抽象的特点,那么抽象画也是源于生活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梵高的名作《向日葵》

《向日葵》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面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总之,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一团熊熊的烈火,那样的华丽,那团烈火似乎想要将每个观看过它的人的心燃烧,让每个观看过它的人震惊于梵高的想象力。探究完梵高的《向日葵》,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幅画中的人物《呐喊》,爱德华蒙克

在这幅画上,蒙克以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变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没有任何具体物象暗示出引发这一尖叫的恐怖。画面中央的形象使人毛骨悚然。他似乎正从我们身边走过,将要转向那伸向远处的栏杆。他捂着耳朵,几乎听不见那两个远去的行人的脚步声,也看不见远方的两只小船和教堂的尖塔;否则,那紧紧缠绕他的整个孤独,或许能稍稍地得以削减。这一完全与现实隔离了的孤独者,似已被他自己内心深处极度的恐惧彻底征服。这一形象被高度地夸张了,那变形和扭曲的尖叫的面孔,完全是漫画式的。那圆睁的双眼和凹陷的脸颊,使人想到了与死亡相联系的骷髅。这简直就是一个尖叫的鬼魂。“只能是疯子画的”,蒙克在该画的草图上曾这样写道。在这幅画上,蒙克所用的色彩与自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关联。虽然蓝色的水、棕色的地、绿色的树以及红色的天,都被夸张得富于表现性,但并没有失去其色彩大致的真实性。全画的色彩是郁闷的:浓重的血红色悬浮在地平线上方,给人以不祥的预感。它与海面阴暗处的紫色相冲突;这一紫色因伸向远处而愈益显得阴沉。同样的紫色,重复出现在孤独者的衣服上。而他的手和头部,则留在了苍白、惨淡的棕灰色中。

画中没有一处不充满动荡感。天空与水流的扭动曲线,与桥的粗壮挺直的斜线形式鲜明对比。整个构图在旋转的动感中,充满粗犷、强烈的节奏。所有形式要素似乎都传达着那一声刺耳尖叫的声音。画家在这里可以说是以视觉的符号来传达听觉的感受,把凄惨的尖叫变成了可见的振动。蒙克在这里,将那由尖叫所产生的极度的内在焦虑,转化为一种令人信服的抽象意象。如此,他将其画面上的情感表现几乎推向了极致。因材施艺

教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主要是绘画作品,其实美术的分支是非常广泛的,很多美术作品都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来塑造,各种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形态、色泽和质地,也具有不同的材料加工特性和审美特征。所谓“因材施艺”就是充分利用和发挥物质材料自然属性的特质,进行巧妙的加工和制作,出现宛如天成般的独特的艺术效果。同学们联系一下自己的经历想一想除了绘画,我们在进行艺术表现的时候还会用到哪些物质材料呢? 学生A:~~~~~~~~ 教师:雕刻(竹雕、木雕、象牙雕、石雕、玉雕等等)、剪纸、泥人、瓷器、陶器、木版画。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张德华的木雕《向往》

取材于一枝原生木材的枝干部分,上面布满细长的树纹,犹如少女飞扬的发丝,作者充分利用木材的肌理,将它加工雕琢成飘动长发,木材一端雕刻出少女的头像,昂头眺望着远方,似是在期待着什么,能够感觉到她眼神中对于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蝉形歙砚:雕砚名家们一般都会因材琢砚,让纹彩尽量展现出自然纯朴的姿色,使得天工妙手合一,交相辉映。原材料扁平,一面呈凸起状,较为光滑,且布有细长的纹理。在艺术家的巧妙构思下,这台蝉形歙砚便制作完成了,它充分体现了艺术创作中的因材施艺的原理。

小结: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艺术大师的佳作,了解了原来一件优秀作品的完成需要付出这么多的努力,而且作品里还倾注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传达了它的时代背景。“艺术来源于生活,可是,它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而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艺术化处理。艺术作品比普通的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具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灵感,使艺术家发现了美。生活还给予艺术家以激情,使艺术家凭着感悟创造美。然后他们以各种艺术手段为媒

七下

介,再现或表现美。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由此而来。同学们有没有自己所钟爱的艺术作品呢?老师布置一下今天的家庭作业——收集你最喜欢的一副作品的相关资料,在下次课程上向大家介绍你喜欢它的原因和这件作品的内在意蕴。下课

第一单元 第一课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掌握独立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能够深层次探究艺术作品的深层意蕴,提高审美情趣。教法分析:通过欣赏古今中外艺术家的代表作品来引导学生读懂作品,学会自主探索画中的情趣和意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赏析,使学生学会挖掘与体会艺术的情趣和意境。过程与方法:

1、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图片并引发学生思考作品内容,探索作品创作背景。

2、教会学生掌握独立鉴赏作品内在意蕴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体验分析,欣赏评述丰富学生的生活和艺术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学会鉴别不同画作所传递的不同意境。教学难点:能够准确评述作品的优劣以及内涵。

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法,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静听诗朗诵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请学生回答唐诗出处并点评。

这首诗从诗面上看,仅是描述了千里的山上鸟都没有,万里的道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反映了柳宗元在长期流放过程中遍尝世间人情冷暖,酸甜苦辣,从而产生的一种激愤感伤的心情,那抗寒斗雪的渔翁形象,寄托着诗人的理想抱负,映照着诗人自己的影子。整首诗合起来组成了一幅图画。

通过聆听诗歌所体会的情景和感受,那么美术作品是否也有如此魅力呢?让我们一起来领会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吧!

2、传授新知:第一环节感受与比较分析,欣赏一组有关的美术作品,组织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探讨。主要围绕的问题——你觉得这幅画中最有趣的地方在哪里? 讲解苏汉臣《秋庭戏婴图》:

本幅画庭院中,姊弟二人围着小圆凳,聚精会神地玩推枣磨的游戏。不远处的圆凳上、草地上,还散置着转盘、小佛塔、铙钹等精致的玩具。背景部分,笋状的太湖石高高耸立,造型坚实挺拔,周围则簇拥着盛开的芙蓉花与雏菊,这样的布局,不仅冲淡了湖石的阳刚之气,也充分点出秋天的节令。将小孩那种玩心特重,专注于游戏的神情表现出来,这也是苏汉臣婴孩画中,最能撼动人心之处。体现了一种童真和美好的情趣。

吴凡《蒲公英》:

吴凡水印木刻版画最独特之处,便是王朝闻先生曾指出的“意境”。三笔两抹的平凡草木,其意境却渺远深邃,气接寰宇。《蒲公英》笔法十分简洁,画面只有一个吹蒲公英的乡间女孩,身边一个草篮一把镰刀。这种单纯凝练而不驳杂的意象,是吸引观者入境的前提条件。意境体验较之情景体验,需要更加单纯凝练的意象。“繁”需万取一收,“简”需一以总万。吴凡倾向于一以总万的简体。第二环节欣赏与感受:欣赏相关美术作品,并学会感受画中人物的情绪。

梁楷《泼墨仙人图》此图画一位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那双小眼醉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那副既顽皮可爱又莫测高深的滑稽相,使仙人超凡脱俗又满带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工致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那浑重而清秀、粗阔而含蓄的大片泼墨,可谓笔简神具、自然潇洒,绝妙地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夏加尔《散步》作者对于生活的爱很大一部分源于他对妻子贝拉的爱,他高高扬起手臂,拉着飘在空中的爱妻,在平原上愉快的散着步,画中色彩明亮特别是那左下角红色的花布,充分体现了喜庆的情绪当走近夏加尔也是走进他那内心不朽的梦想,这个是一个真实的.触手可摸的梦想。飞舞着的人、倒置的小屋、会飞的钟表、人形的动物、舞蹈的鱼、马戏等一切都以毫不含混的色彩和线条呈现出来。它们挣脱了时空的束缚,飘然走进这一最深心灵出没游曳的舞台。它们的在场与会聚演示着一个特殊日子的到来——那是。黄昏里融合着黎明,太阳与月亮同时照耀着大地,动物们都伸展着四肢从牢笼中解救出来,歌声四起,人与动物们翩然起舞„„这一天是生命的节日.也是爱的全部。

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术家表现某种形象或者景色,如果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进去,就会创造出一种包含着自己情思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也就是说意境是情景结合的结果,它具有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艺术

七下

感染力,也是历代中国美术家所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第三环节探讨与评述:启发学生自我探究徐悲鸿《奔马图》,并请学生回答

《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徐悲鸿早期画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大师采用了豪放的泼墨和劲秀的线描写意方法,着重刻画出马的神韵和气质。画中的马雄骏、矫健、轻疾,颇有“瘦骨铜声”之美感,奔马强壮有力,生气勃勃,这幅《奔马图》不仅表现了马的精神和特征,更赋予了画家自己的个性和理想——为振兴民族艺术而奋斗!小结: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

第三单元 第三课 喜悦与收获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喜悦与收获。通过对象征着成功与喜悦的奖杯奖牌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掌握独立鉴赏此类作品的能力,并且学会体会获胜者的喜悦之情,提高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

教法分析:通过欣赏各种组织活动的奖杯奖牌来引导学生读懂作品,学会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赏析,使学生学会挖掘与体会其中的乐趣与收获成功之情。过程与方法:

1、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图片并引发学生思考作品内容,探索作品创作意义所在。

2、通过赏析作品激发学生追寻喜悦与收获的斗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体验分析,丰富学生的生活和艺术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成功的向往 教学重点:学会鉴别不同活动比赛奖杯所代表的意义不同。教学难点:深入去体会作品想要传达给世人的精神。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法,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时隔二十年再夺第一的视频。调动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问:同学们,这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获得冠军时的场景,她们美不美? 学生:~~~ 教师:她们头戴橄榄枝,颈上挂着的奥运金牌格外耀眼,我们来看看这些金牌放大后是什么模样。播放雅典奥运会金牌图片

自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以来,奖牌正面的设计首次修改,以反映希腊特色。从此以后,所有奥林匹克奖牌都将反映希腊特色,因为它是奥运会的起源和复兴之地。一位身着两翼、天使般的胜利女神从天空中飞临下来,为帕纳辛奈科体育场带来荣誉和祝福。帕纳辛奈科体育场全部用大理石建造而成,是马拉松比赛的终点站,射箭比赛也在那里举行。沃特西设计方案中的胜利女神是以公元前421年雕塑家帕奥涅斯(Paionios)所雕刻的胜利女神石像为蓝本设计而成的。奥运奖牌以雅典卫城为背景,在胜利女神的上方是奥运的五环标志,五环标志的上面用希腊文写着:“2004年雅典第28届奥运会”。奖牌的背面最明显的就是燃烧着的奥运圣火,圣火的后面用古希腊文字写着著名诗人品达为第八届奥运会所写的颂诗。这首诗翻译过来就是:“啊,竞争的光芒不断闪烁,奥林匹克,真理之源。”这首颂诗的上面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标志。

奥林匹克精神:“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2、传授新知:除了奥运奖牌之外,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出名的奖牌奖杯设计? 学生:电影节、世界杯、格莱美、诺贝尔、等等。

教师:是的,经常会有世界范围类的比赛或者一些评比活动,这些主办方都有设计奖杯奖牌之类,下面请同学们欣赏部分代表作品。

图1:奥斯卡奖杯:金像奖的样子是裸体男子,双手交叉于胸前,握着一把长剑,站在一个五环片盘上,每一个环代表影艺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部门:制片、导演、编剧、演员、技术人员。配合播放2001《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项的视频。

图2:金鸡奖奖杯:金鸡奖奖杯为铜质镀金金鸡,以金鸡啼晓并鼓励电影工作者闻鸡起舞。奖杯为一尊引颈高唱的金鸡。评奖宗旨:学术、争鸣、民主六亲不认,只认作品八面来风,自己掌舵不抱成见,从善如

七下

流充分协商,顾全大局

图3:世界杯奖杯:从基座上延伸出的几条曲线呈螺旋状向上伸展,一直连接到顶部的地球造型。作为雕像主体的两名运动员的形态设计也充分展现了那令人激动万分的胜利瞬间。(大力神杯)世界杯精神:荣誉感,拼搏精神,团队精神,竞争精神,目标激励,全球化的魅力。

图4:格莱美奖杯:它的外形类似留声机,每年在科罗拉多州里奇韦的比林斯艺术工作室由工人全手工打造。在1990年,它改变了传统的软铅材质,采用了合金奖杯,新的奖杯更不容易损坏,而且外形也更加漂亮。获奖人的名字刻在奖杯上,而获奖人的名字只有到颁奖的那天才会揭晓。

图5:北京奥运会奖牌: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人们形象地叫他金(银,铜)镶玉奖牌。北京奥运会奖牌中国特色浓厚,艺术风格尊贵典雅,和谐地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在一起。以其奖赠奥运成绩优胜者,是一种崇高的荣誉和礼赞。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北京奥运会奖牌在金牌上使用白玉,银牌使用清白玉,而在铜牌上使用青玉。整个奖牌尊贵典雅,中国特色浓郁,既体现了对获胜者的礼赞,也形象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工程中的又一次中西合璧。彰显了玉的高贵品质,喻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金玉良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礼赞和对运动员的尊至褒奖。

播放孙杨获奖画面并说明成功背后付出的巨大努力

简单制作: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尊贵美丽的奖杯,想不想自己也能够拥有呢?一个简易 的奖杯制作材料也非常常见,请看大屏幕上的人是怎样去完成一个简易奖杯的制作呢?

小结:我们看到,但凡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总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与认可,这未尝不是一种成功,每一次的收获背后都蕴含着数不清的汗水。我们大家若是也想取得学习上的收获,也要向这些名人们学习,学习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学习他们勇于面对一切的精神。下课

第四单元 第一课 广而告之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广而告之。课本中展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招贴,旨在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了解其分类和特点,并学会自己创制一张招贴 教法分析:通过欣赏各种类型与主题的招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招贴创意设计的作用和特点及构成要素。并能将掌握的招贴设计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过程与方法:导入课题 观察分析 欣赏探究 构思小结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感受创意与思路带来的乐趣,初步体会创意的魅力;建立起独立创意的自信,在轻松、预约、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探究知识,提高审美品味和创作能力,从而建立对美术课程的长久兴趣,增添生活情趣;培养学生关关注社会生活,融入生活,逐渐形成他们较主动的社会意识。

教学重点:本课教学内容涉及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招贴设计的要素、种类、方法与创意。

教学难点:要能通过简单的形象语言表达艺术主题,发挥招贴画的宣传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法,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本校去年校园艺术节的视频来引发学生观察艺术节场地布置的背景招贴。并提问这是什么? 学生:招贴~~ 老师:今年咱们学校的艺术节招贴可是到现在都还没有着落呢!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同学们,希望同学们可以设计出一副优秀的艺术节招贴,那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招贴的一些知识。

2、招贴的定义与分类

什么是招贴,有什么作用: 招贴又名“海报”或“宣传画”,属于户外广告。它分布在各街道、影剧院、展览会、商业闹区、车站、码头、公园等公共场所,是一种能够起到广告、宣传、警示作用的图文并茂的平面设计作品。国外也称之为“瞬间”的街头艺术。招贴的种类:(1)、文化招贴:读书节(2)、商业招贴:汽车广告 手机广告招贴 可乐广告(3)、公益招贴: 禁烟公益招贴 反腐倡廉 保护沿海水土公益招贴(4)、政治招贴: 纪念毛泽东 学习雷锋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2、招贴的要素:图形、文字、色彩

3、招贴画的特点

七下

1)、概括有力的图形:能让人产生强烈的震憾,过目不忘。2)、鲜明的色彩:能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紧紧抓住了观赏者的视线。3)、富有号召力的文字:能让人仔细品味其中的内涵,起到宣传鼓动的目的。4)、构思奇特的创意:无需过多的视觉符号,却能给人无限的暇想空间。

4、招贴画设计的步骤: 1)、构思起稿。根据主题需要,设计与主题相关联的图案以及文字,用铅笔设计底稿。2)、修改设色。反复推敲,直到立意、构图满意为止。然后进行色彩的设计,应根据主题、内容而定,运用所学色彩的知识,或冷暖色、或对比色等。3)、定稿涂色。最后仔细将颜色涂上,或用剪贴的办法,注意色彩的搭配,力求色彩明快。并要整体观察,修改定稿。

小结:为什么会对招贴画的图形、色彩和文字提出这样的要求呢?(概括有力的图形,能让人产生强烈的震憾,过目不忘。鲜明的色彩能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紧紧抓住了观赏者的视线。富有号召力的文字,能让人仔细品味其中的内涵,起到宣传鼓动的目的。)

欣赏了这么多美丽有创意的招贴,我们再来看一看别人的艺术节招贴是怎样,汲取一下灵感,然后我们同学们尝试着自己动手构思设计一副招贴好不好? 学生:~~~ 想必同学们的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构思,老师期待看到你们优秀的作品,下课

第五单元平面设计的盛宴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五单元平面设计的盛宴。在对前几单元知识总结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的补充,主要涉及到平面设计的分支问题。旨在让学生掌握能够独立赏析平面设计作品的方法。教法分析:欣赏多种设计类型的作品来告诉学生平面设计种类丰富,要学会观察作品的精髓所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多种多样的平面设计作品来了解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以及学会鉴别作为一份优秀的平面设计需要具备的一些条件。

过程与方法: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图片并引发学生思考作品内容,探索作品创作意义所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体验分析,丰富学生的生活和艺术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成功的向往 教学重点:了解平面设计的定义以及分支。教学难点:学会去探讨作品所要传达的信息。

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法,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第三单元的时候我们学习了一些标志和吉祥物的设计,那么设计仅仅是指代标志和吉祥物么,同学们还有没有接触过其他类型的一些设计产品,发散你们的思维,联系你的所见所闻想一想。两分钟小组讨论 小组A:~~ 教师:其实啊,咱们的平面设计它可是一个大家族,包含着许多形式多样的设计,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这个大家族里面究竟都有哪些成员呢?

2、传授新知

我们通常所说的平面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指代视觉传达设计,那么什么叫做视觉传达设计呢?(从字面意思上解释)

视觉传达:利用视觉符号并通过视觉媒介进行信息表现和传达的设计。(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

比方说我们学习过的标志设计,吉祥物设计都属于这个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1)复习标志设计的知识

定义:以寓意深刻,形态简洁的视觉符号形象来象征或指称某一事物,表达一定的含义,传达特定的信息的设计。

分类:商业、公益、政治、文化、体育、公共、科技 举例:中国铁路、中国联通、红十字会等等。(2)学习一个重要成员——包装设计

定义:对产品的包装容器造型、包装结构以及包装的外观装潢进行符合保护性、便利性、经济性和审美性要求的整体设计,以达到准确有效的传递商品信息、提升品牌认知,增强销售力,满足消费者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目的的设计。

要素:货架印象、可读性、外观图案、商标印象、功能特点说明、提练卖点及卖点图文化 举例:农夫山泉包装、外国牛奶包装

(3)任何平面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字体设计

定义:文字设计意为对文字按视觉设计规律加以整体的精心安排。

分类:标准字体的设计可划分为书法标准字体、装饰标准字体和英文标准字体的设计。

七下

举例:茶、中秋

(4)图像设计:图像设计是运用各种手工或电脑的绘画手段或影像技术,以及利用复合方式进行创造性的图像设计,并将它们应用于广告,包装,展示和影视等信息载体中,使其不仅以直观,生动的形象加强文字内容的传播力度,而且以巧妙的构思,独特的表现,使人赏心悦目,过目不忘。举例:详见课本

(5)书籍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的简称,书籍设计是指从书籍的文稿到编排出版的整个过程,以最新的逻辑讲,策划、编辑、乃至书籍的定价和档次都应该属于设计的一部分。在书籍设计中,只有从事整体设计的才能称之为装帧设计或整体设计,只完成封面或版式等部分设计的,只能称作封面设计或版式设计等。举例:甲骨文、辛亥革命

(6)广告设计:广告设计是一种职业,是基于计算机平面设计技术应用的基础上,随着广告行业发展所形成的一个新职业。该职业的主要特征是对图象、文字、色彩、版面、图形等表达广告的元素,结合广告媒体的使用特征,在计算机上通过相关设计软件来为实现表达广告目的和意图,所进行平面艺术创意的一种设计活动或过程。

举例:泰国潘婷广告、蒙牛60年广告、可口可乐经典广告 7)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简称VI,视觉识别

VI:以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的、系统的视觉表达体系。将上述的企业理念、企业文化、服务内容、企业规范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具体符号,塑造出独特的企业形象。在CI设计中,视觉识别设计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最容易被公众接受,具有重要意义。VI系统:

A.基本要素系统:如企业名称、企业标志、企业造型、标准字、标准色、象征图案、宣传口号等。

B.应用系统:产品造型、办公用品、企业环境、交通工具、服装服饰、广告媒体、招牌、包装系统、公务礼品、陈列展示以及印刷出版物等。举例:国家电网、顺风速递。

3、小结:我们欣赏了这些生动有创意的设计才知道,原来平面设计这个大家庭里面的成员有这么多成员,他们每一个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平面设计师,一定要对每项都了如指掌哦。下课

盛情邀约教案:请柬,又称为请帖、简帖。为了邀请客人参加某项活动而发的礼仪性书信。它显示了邀请者对客人的尊重和邀请者的郑重态度,是大到国与国之间、小到人与人之间感情联系的纽带,他在日常生活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按形式分:单贴、双贴(对折贴)、组合贴。

按内容分:活动和节日请柬(结婚请柬、展览请柬、运动会请柬,教师节请柬和圣诞节请柬......)、商务请柬(商品展示请柬、观光旅游请柬、交易请柬.....)等。请柬的内容:

文字:标题、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和日期

装饰:图案和色彩搭配

请柬的形式:有平面的、立体有声的;横式的,竖式的;心形的、树叶形的及不规则形的。制作的方法有:摄影的,色彩绘声绘的,镂印喷刷的以及剪贴的。包括利用多种材料拼贴和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的等。

结构:从撰写方法上说,不论哪种样式的请柬,都有标题、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和日期等。1.标题

双柬帖封面印上或写明“请柬”二字,一般应做些艺术加工,即采用名家书法、字面烫金或加以图案装饰等。有些单柬帖,“请柬”二字写在顶端第一行,字体较正文稍大。2.称谓

顶格写清被邀请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其后加冒号。个人姓名后要注明职务或职称,如“××先生”、“×× 女士”。3.正文

另起行,前空两格,写明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及其他应知事项。4.敬语

一般以“敬请(恭请)光临”“此致敬礼”等作结。“此致”另起行,前空两格,再另起行,写“敬礼”等词,需顶格 5.落款和日期

写明邀请单位或个人姓名。下边写日期。

在传统的请柬中主要分三种形式,正方型,长方型,长条型。这些产品的外形和尺寸都有一定的比例和大小。过大或过小都会给视觉和感官造成不适。大了蠢笨不精致,小了,不大气,不稳重。尺寸:

正方型:尺寸范围在130mmX130mm至150mmX150mm 在国外,通常在卡内增加副卡,请柬(如:路线卡,回复卡,项目卡,等等)副卡,一般可以做到100mmX100mm左右。

长方型:尺寸范围在170mmX115mm至190mmX128mm,大小要随比例改变,要符合黄金分割。如有副卡不宜太

七下

大。

长条型:尺寸范围在210mmX110mm至250mmX110mm,大小要随比例改变。打开方式只适合横向和单边打开。

下载山教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初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教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初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封面)

    修学储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会欣赏美,会发现美,会创造美,美术让生活更美!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湘教版) 单位:汶南镇第二初级中学 姓名:赵成伟 时间:2016-2-26......

    初二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2010———2011年初二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这学期美术教学工作已经展开,为做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 教材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材从教师的实际出发,既有利于教师......

    初二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2012—2013年初二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这学期美术教学工作已经展开,为做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 教材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材从教师的实际出发,既有利于教师把握......

    初二美术教案

    初二美术教案(人教) 第一单元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 计划课时2课时 备课人:周 珂 前言: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

    初二美术教案

    初二美术教案 前言: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例如线条、形状和色彩等,来进行表现,初二美术上学期教案这......

    初二美术教案

    初二美术教案 中国画------山水(2课时) 第1 课时:树木画法 课 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示范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目的 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提高......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美术是创造性劳动第一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第一单元 第2课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 第二单元 春天的畅想 第1课 色彩的魅力说课稿 尊敬的......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一课 红色记忆 (一课时) 目标: 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