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

时间:2019-05-15 02:4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梁启超-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梁启超-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

第一篇:梁启超-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

梁启超

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

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的什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柢。”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柢。” 我生平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而且兴味淋漓。什么悲观咧厌世咧这种字面,我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严格的可以 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就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我每天除了睡觉外,没有一分钟一秒钟不是积极的活 动。而我绝不觉得疲倦,而且很少生病。因为我每天的活动有趣得很。精神上的快乐,补得过科持技上的消耗而有余。

趣味的反面是干瘪,是萧索。晋朝有位殷仲文,晚年常郁郁不乐,指着院卫里头的大槐树叹气说道:“此树婆娑生意尽矣。”一棵新栽的树,欣欣向荣,何等可爱。到老了之后,表面上虽然很婆娑,骨子里生意已尽。算是这一期的生活完结了。殷仲文这两句话,是用很好的文学技能表出那种颓唐落寞的情绪。我以为 这种情绪是再坏没有的了。无论一个人或一个社会,倘若被这种情绪侵入弥漫,这个人或这个社会算是完了。再不会有长进。何止没长进,什么坏事都要从此产育出 来。总而言之,趣味是活动的源泉,趣味干竭。活动便跟着停止。好像机器房里没有燃料,发不出蒸汽来。任凭你多大的的机器,总要停摆。停摆过后,机器 还要 生锈。产生许多毒害的物质哩。人类若到把趣味丧失掉的时候。老实说,便是生活得不耐烦。那人虽然勉强留在世间,也不过行尸走肉。倘若全个社会如此,那社会 便是痨病的社会,早已被医生宣告死刑。

“趣味教育”这个名词,并不是我所创造。近代欧美教育界早已通行了。但他们还是拿趣味当手段。我想进一步拿趣味当目的。请简单说一说我的意见。

第一,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掉,生活便成了无意义。这是不错。但趣味的性质不见得都是好的。譬如好嫖好赌,何尝不是趣味。但从教育的眼光看 来,这种趣味的性质当然是不好。所谓好不好,并不必拿严格的道德论做标准。既已主张趣味,便要求趣味的贯彻。倘若以有趣始以没趣终,那么趣味主义的精神算 完全崩落了。世说新语记一段故事:“祖约性好钱,阮孚性好屐,世未判其得失。有诣约,见正料量财物,客至屏当不尽,余两麓以着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诣孚,正见自烛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着几双屐。‟意甚闲畅。于是优劣始为。”这段话很可以作为选择趣的标准。凡一种趣味事项,倘或要瞒人的,或是拿别 的苦痛换自己的快乐,或是快乐和烦恼相间相续的。这等统名为下等趣味。严格说超来,他就根本不配做趣味的主体。因为认这类事当趣味的人,常常遇着败兴。而 且结 果必至于俗语说的“没兴一起来”而后已。所以我们讲趣味广义的人,绝不承认此等为趣味。人生在幼年青年期,趣味是最浓的。成天价乱碰乱迸。若不引他到 高等趣味的路上,他们便非流入下等趣味不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固然容易如此。教育教得不如法,学生在学校里头找不出趣味,然而他们的趣味是压不住的,自 然会从校课以外乃至校课反对的方向去找他的下等趣味。结果,他们 的趣味是不能贯彻的,整个变成没趣的人生完事。我们主张趣味教育的人,是要趣儿童或青年 趣味正浓而方向未决定的时候,给他们一种可以终身受用的趣味。这种 教育办得圆满,能够令全社会整个永久有直孤。

第二,既然如此,那么教育的方法自然也跟着解决了。教育家无论多大能力,总不能把某种学问教通了学生,只能令受教的学生当着某种学问的趣味。或者 学生对于某种学问原有趣味,教育家把他加深加厚。所以,教育事业从积极方面说,全在唤起趣味。从消极方面说,要十分注意,不可以摧残趣味。摧残趣味有几条 路,头一件是注射式的教育。教师把课本里头东西叫学生强记,好像嚼饭给小孩吃。那饭已经是一点儿滋味没有了,还要叫他照样的嚼几口,仍旧吐出来看。那么假 令我是人小孩子,当然会认吃饭是一件苦不可言的事了。这种教育法,从前教八股完全是如此,现在学校里开工虽变,精神却还是大同小异。这样教下去,只怕永远 教不出人才来。第二件是课目太多。为培养常识起见,学堂课目固然不能太少。为恢复疲劳起见。每日的课目固然不能不参错掉换,但这种理论只能为程度的适用。若用得过分,毛病便会发生,趣味的性质,是越引越深。想引得越深,总要时间和精力比较的集中才可。若在一个时期内,同时做十来种的功课,走马看花,应接不 暇。初时或者惹起多方面的趣味,结果任何方面的趣味都不能养成。那么教育效率可以等于零。为什么呢,因为受教育受了好些时。件件都是在大门口一望便了。完 全和自己的生活不发生关系。这教育不是白费吗?第三件是拿教育的事项当手段。从前我们学八股。大家都有句通行的话说他是敲门砖,门敲开了自然把砖也抛却,再不会有人和那块砖头发生起恋爱来。我们若是拿学问当作敲门砖看待。断乎不能有深入而且持久的趣味。我们为什么学数学,因为数学有趣所以学数学。为什么学 历史,因为历史有趣所以学历史。为什么学画画,学打球。因为画画有趣打球有趣所以学画画学打球。

人生的状态本来是如此。教育的最大效能也只是如此。各人选择他趣味最浓的事项做职业,自然一切劳作都是目的,不是手段。越劳作越发有趣。反过来,若是学法 政用来做官的手段,官做不成怎么样呢?学经济用来做发财的手段,财发不成怎么样呢?结果必至于把趣味完全送掉。所以教育家最要紧教学生知道是为学问而学 问。为活动而活动。所有学问,所有活动,都是目的,不是手段,学生能储值得这个儿见解,他的趣味自然终身不衰了。

以上所说,是我主张趣味教育的要旨。既然如此,那么在教育界立身的人,应该以教育为唯一的趣味,更不消说了。一个人若是在教育上不感觉有趣味,我劝他立刻改行。何必在此受苦,既已打算拿教育做职业,便要认真享乐,不辜负了这里头的妙味。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那第三种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他的意思是说教育家比皇帝要快乐。他这话绝不是替教育家吹空 气。实际情形确是如此。我常想,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趣味,莫过于种花。自然界的美,像山水风月等等。虽然能移我情,但我和他没有特殊密切的关系。他的美妙 处,我有时便领略不出。我自己手种的花,他的生命和我的生命简直并合为一。所以我对着他,有说不出来的无上妙味。凡人工所做的事,那失败手成功的程度都不 能预料。独有种花,你只要用一分心力,自然有一分效果还你。而且效果是日日不同。一日比一日进步。教育事业正和种花一样。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生命是并合为 一的。教育者所用的心力,真是俗语说的“一分钱一分货”,丝毫不会枉费。所以我们要选择趣味最真而最长的职业,再没有别样比得上教育。

现在的中国,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没有哪件说起来不令人头痛。但回到我们教育的本行,便有一条光明大路摆在我们前面。从前国家托命,靠一个皇帝。皇帝不行,就望太子。所以许多政论家-像贾长沙一流都最注重太子的教育。如今国家托命是在人民,现在的人民不行,就望将来的人民。现在的学校里的儿童青 年,个个都是“太子”。教育家便是“太子太傅”。据我看,我们这一代的太子真是“富于春秋典学光明”。这些当太傅的只要“鞠躬尽瘁”,好生把他培养出来,不愁不眼见中兴大业。所以别方面的趣味,或者难得保持。因为到处挂着“此路不通”的牌子,容易把人的兴趣打断。教育家却全然不受这种限制。

教育家还有一种特别便宜的事。因为“教学相长”的关系,教人和自己研究学问分离不开的。自己对于自己所好的学问,能有机会终身研究,是人生最快乐 的事。这种快乐也是绝对自由,一点不受恶社会的限制。做别的职业的人,虽然未尝不可以研究学问。但学问总成了副业了。从事教育职业的人,一面教育,一面学 问,两件事完全打成一片。所以别的职业是一重趣味,教育家是两重趣味。

孔子屡屡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的门生赞美他说:“正唯辫子不能及也。”一个人谁也不学,谁也不诲人。所能者确在不厌不倦。问他为为什么 能不厌不倦呢?只是领略得个中趣味。当然不能自已。你想一面学一面诲人。人也教得进步了。自己所好的学问也进步了。天下还有比他再快活的事吗?人生在世数 十年,终不能一刻不活动。别的活动老师不免常常陷在烦恼里头。独有好学和好诲人。真是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若真能在这里得了趣味,还会厌吗?还会倦吗?孔子 又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诸君都是在教育界立身的人。我希望理从教育的可好可乐之点上确实体验那么不唯诸君本身得无限受用。我们全 教育界也增加许多活气了。

第二篇:试论梁启超趣味主义美学观

一、梁氏趣味主义美学观的思想渊源

“每个时代的审美意识,总是集中表现在每个时代的一些大思想家的美学思想中。而这些大思想家的美学思想,又往往凝聚、结晶为若干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一部美学史,主要就是美学范畴、美学命题的产生、发展、转化的历史”{1}。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化的重要时期。梁启超美学思想大致从1918年游历欧洲为界,大约从1896到1917年,这一时期为其美学思想的萌芽期,作为传统士大夫的梁启超前期的美学思想具有很大程度的功利性,主要是以文学体裁的变革为中心;从1898到1928年,是其理论的成型期,这一时期以哲学、美学为中心,探讨了生活、生命、艺术、审美等方面的问题。“趣味”,是梁氏美学有关于美的本体论问题。梁启超分别从中西两种文化语境中提出自己的趣味理论。

在西方国家17世纪以前,趣味也只是作为一个味觉范畴,17、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盛行,趣味才渐渐被发展成一个美学概念。提到英国经验主义,不得不提到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休谟。关于美的本质问题,在休谟看来,是人心的特殊构造产生了美,认为感觉是一种切实的体验,一定要寻找一种“客观的美”和“客观的丑”是一种徒劳无益的行为。这种观点将人心的能动性发挥出来,承认人心的巨大能动作用。可以这样理解,美不是客观存在,也不是事物的基本属性,它存在于人的心里;这也深深影响了以后康德的趣味理论。休谟还说:“理智传运真伪的知识,趣味则产生美与丑和善与恶的情感。”{2}我们可以得出,在这里休谟已经将“趣味”作为一种审美判断的标准。接下来他又指出,理智不会成为行动的动力,因为理智从某种程度来讲是客观的。趣味能够成为行动的动力是由于趣味能够产生深刻的刺激人的感受。这一点影响了后来的梁启超,他将趣味作为自己生活的动力,将艺术生活化。不难理解的是,虽然休谟的趣味理论没有逃出西方传统认识论“美是什么”的问题,而是作为一种审美判断来讲的,但是这一理论启迪了后来的很多中西方理论家。康德处在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两派论辩和发展的年代。这时的康德并没有一边倒向经验派或者理性派,而是积极努力地探索两派的优缺点,通过自己的判断力来调和两派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论大厦。在《判断力批判》中,他根据形式逻辑的质、量、关系、模态四个方面分析了审美判断力;他也经常把审美判断力叫做趣味判断力,因为趣味判断力不涉及利害,它和一般的快感、功利等不同。它不同于逻辑判断,不关乎明确的目的,也不是一种认知活动,这一点对梁氏理论的启发很大。趣味判断单单是对象的形式所能给人的一种愉快的感觉。在此基础上,趣味完全抛弃了起初的味觉范畴,也使趣味判断摆脱了实践和道德的束缚,使个体的趣味判断具有普遍有效性。考斯梅尔曾经说“味觉意义上的趣味基本上被排除在欧洲启蒙哲学中出现的趣味理论的主要论题之外了”{3}。也是从康德以后,西方美学开始由认识论转向体验论。

在古代中国,“味”最早运用于音乐欣赏上,这才使趣味一词脱离了纯感官层面,而与人的精神感觉相联系起来。阮籍在《乐论》中说道:“乾坤易简,故雅乐不烦;道德平淡,故无声无味;不烦则阴阳自通,无味则百物自乐,日迁善成化而不自知,风移俗易而同于是乐。”{4}阮籍很明确地把“无味”与音乐的美感相联系起来。陆机大概是第一个用“味”论诗的人,他以一句“缺大羹之余味”来品评诗歌。此后钟嵘的“滋味说”,更是把“味”这个概念运用得更加广泛化和系统化。在《文心雕龙》中多处出现了“趣”字,在这里主要意思是指“意”或“旨”。如《练字》中:“扬马之作,趣幽旨深。”{5}到了宋代,形成了诗趣说。袁宏道曰“诗以趣为主”,这个时候“诗趣”主要指情趣、理趣等。到李贽这里,“趣”被认为是童心和真性情的显现。而“趣味”,发展到梁启超这里,它的含义被使用得更加系统化。可见,“趣”和“味”是中国美学历来的传统。

二、梁氏“趣味”美学观的本质

关于趣味本质和内涵问题,梁启超并没有明确讲出来。首先,梁启超对于什么是无趣的生活进行了界定。他用“干瘪”和“萧索”两个词来形容无趣的生活。他认为这种生活毫无味道,而是一种枷锁和禁锢,没有任何生气、自由以及创造力。在此基础上,他达成了“趣味”生活内质的两个界定。第一,趣味是生命的活力;第二趣味是创造的自由。“‘趣味’是梁启超美学思想的本体论范畴,也是梁启超美学思想逻辑勾连的基石。”“假如有人问我:‘你信仰的什么主义?’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

柢?’我便答道:‘拿趣味做根柢。’”{6}“趣味”不仅仅是

梁启超美学思想中最为核心的命题,也是连接梁启超人生观和美学观的桥梁。他独创地使用趣味理论,提出了趣味是人生动力,也是一种人生态度的观点,并且梁启超的一生都在信仰并践履趣味主义人生观。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梁启超看来,趣味不单单是局限于一种具体的外在表象,而是广泛地涉及艺术、教育、学问、工作、学习等各个社会人生实践活动,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也只有这种态度才是自然的人生态度,没有趣味,便没有了生活,即趣味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趣味之上的一种自由生命化境界。这也引出了趣味的首要内质。趣味并不是简单的欣赏,而是要成为指导生活的航向和目标,要以趣味始,以趣味终;通过趣味来引导、改善、逐步提升个体生活。从这个意义层面,个体生活才能超越自身狭隘的视域,以此通向无限的自由之境,并且在追寻趣味的过程中寻找生活的价值;趣味既在于主体,也在于客体,是主客体相互融合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客体的关系是和谐自由的。

对于趣味的发生条件,梁启超认为是主客体相互交融产生的结果,具体有三条途径。第一,“对境之赏会与复现”。他阐释到,每个个体,无论他有多繁忙或者操何种职业,他总是有机会看到自然中的景物,这一点是针对大自然中一景一物趣味的引发。第二,“心态之抽出与印契”。以上是阐明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个体,每个人都希望与人交好,渴望被人理解或认可。生活中的苦与乐都希望有人可以分享,这对于每一代人都是弥足珍贵的,这种状态使人开怀,是人生一大乐趣。第三,“他界之冥构与蓦进”。这一点他试图强调对现实生活的超越。梁启超特别推崇精神活动,因为个体物质活动很多情况下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精神活动则是绝对自由的,而精神活动的绝对自由也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物质活动。个体面对物质生活的困顿之时,运用诗意想象和联想理想世界,回归本真,可使个体超越现实的桎梏,从而使个体能品味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以此产生巨大的乐趣。这也体现了趣味哲学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

三、梁氏“趣味”美学观的理论价值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的时代。

梁启超的趣味理论也并不单单从纯理论的角度提出来的,同时也是那个特定时代和民族的共同遗产。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国之不为国,人民任人宰割的状况,迫使晚清以来的许多仁人志士进行了无数次艰苦卓绝的探索。本着改造社会的目标,梁启超首推文艺和审美。趣味理论不仅体现了改造社会的理想,更体现了对个人自由解放的终极问题的关怀。第一,救国救民的时代意义。在梁氏看来,救国救民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趣味性的文艺,在此基础上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世界革命”的口号产生,改良文艺界是

梁启超找到的新途径。如马尔库塞所说:“文艺不能改变世界,但是,他能够致力于变革男人和女人的意识和冲动,而这些男人和女人是能够改变世界的。”{7}梁氏试图通过趣味文艺来开通民智、新民改造,以此开掘民族自立自强的道路。梁启超还通过趣味性文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和维新思想。他特别推崇政治小说,认为政治小说的社会功用最大。第二,对其教育事业的影响。欧洲游历之后,他退出政界,专门从事教育事业。梁启超谈论当时颇为流行的美育问题时,使用的名词是“情感教育”。之所以把情感作为趣味教育的基石,是因为无论从性质还是目地上看,趣味教育就是对“情”的教育,对“情”的立趣。趣味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趣味之方式,在开心愉悦中达成情感教育,在此过程中,审美本身成为其目的的教育。审美,本身与寻常百姓似乎离得很远,而梁启超通过趣味把审美送到大众的身边,把高雅的艺术殿堂搬到日常生活领域,使审美不再“高冷”。也是在“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文艺开始在普通大众中兴起。

然而,趣味不能统领全部的生活,如果用趣味来支撑无物质基础的生活是万万不能的,趣味顶多也算是生活的一部分。把趣味作为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完全赞成。也只有物质文明达到相当的程度之时,我们才有闲情逸致来经营我们的精神世界;因此基本的物质条件才是沐浴精神之境的先决条件,没有物质基础的审美至境也只能是一个美轮美奂的空中楼阁。

{1}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页。

{2} [美]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1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07页。

{3} [美]卡罗林?考斯梅尔:《味觉》,吴琼、叶勤等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58页。

{4} 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史料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公司2000年版,第190页。

{5} 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349页。

{6} 转引自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90页。

{7} [英]赫伯特?马尔库塞:《审美之维》,李小兵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2页。

第三篇:从《敬业与乐业》看梁启超的趣味主义教育观

从《敬业与乐业》看梁启超的趣味主义教育观

1920年,在欧洲游学了近两年的梁启超先生回到祖国。此时的他逐渐疏远了政治与仕途,转而专心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1921年,他在北京和天津的高校作了多场演讲;第二年,他应南方各社会团体的邀请,赴南通、上海和南京等地讲学。本文正是8月14日他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所作的演讲,演讲稿曾发表在8月18日的《时事新报·学灯》上。此后商务印书馆将这次江南讲学的演讲稿加以整理,出版了三卷本的《梁任公学术讲演集》,本文也收入其中。

梁启超此次南方演讲安排得非常密集,有时候甚至一天一场,面对的听众也各式各样,文化层次和学术素养参差不齐。但曾以“著论求为百世师”自勉的梁启超绝不敷衍,不但演讲的题旨尽可能地切近对象,而且力求别具新意,态度也始终庄重亲切。例如,在本次演讲中,梁先生以职业态度为重点,就不是毫无来由的。中华职业学校成立于1917年5月,主要创办人是著名的教育家黄炎培先生。黄先生一生致力于推广“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1〕提倡“社会化”“科学化”的“大职业教育主义”。他曾针对一些职业教育者“非以职业为贱,即以职业为苦”的错误认识,提出了“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益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的重要观点。他为中华职业学校拟定的校训是“敬业乐群”,所谓“敬业”,是指“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所任之事业具责任心”;所谓“乐群”,是指“具有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要有“利居群后,责在人先”的高尚品格。〔2〕他创办职业教育机构的目的,就是“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3〕当年梁启超曾参与过中华职业学校的创建,也是黄炎培先生职业教育理念的赞同者。由此不难推想,他以“敬业和乐业”作为这次演讲的题目,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誉之为“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并称之为“生平最受用的两句话”。但梁启超所提出的“敬”与“乐”,是以他的趣味主义教育观为基础的,和黄炎培的“敬业乐群”尽管看上去很相似,但还是各有玄妙之处,并不完全一致。

具体地说,梁启超所谓的“敬”,指的是“责任心”,“乐”则是指“趣味”。其实,早在这次演讲之前,梁先生便曾在多个场合阐述过类似的观点。他自称“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确也不是虚言。1921年12月11日,他应哲学社的邀请,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作了《“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演讲,对这一见解的分析更为细致:〔4〕

诸君读我的近二十年来的文章,便知道我自己的人生观是拿两样事情做基础:

(一)“责任心”,(二)“兴味”。„„我半生拿“责任心”和“兴味”这两样事情做我生活资粮,我觉得于我很是合宜。

然而,深究之下便会发现,梁先生所谓的“责任心”是一种社会性的道德原则;而“兴味”或者“趣味”是属于个体的情感经验,两者在美学层面上并不一致。关于这一点,梁先生并没有作进一步解释,只是告诉听众,责任心和兴味表面上看是相反的,“但我常常把他调和起来,所以我的生活虽说一方面是很忙乱的,很复杂的;他方面仍是很恬静的,很愉快的。我觉得世上有趣的事多极了;烦闷,痛苦,懊恼,我全没有;人生是可赞美的,可讴歌的,有趣的”。〔5〕不过,尽管梁先生一再强调“责任心”和“兴味”同等重要,但从演讲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趣味”二字显然更为欣赏。甚至可以说,梁先生所谓的“敬业”,其实也就是“乐业”,因为只有在劳动中感到乐趣,才会对职业本身产生敬畏之心,才会忠实于自己的职业。而且在梁先生看来,劳作和游戏、学问、艺术一样,是趣味的主体,是“不会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结果的”。〔6〕因此也可以说,相对于黄炎培先生对职业技能的重视,梁启超更关注的是职业教育的美学内涵,更强调对从业者审美情操的熏陶和培养。梁启超曾经多次说过,自己是一个信仰和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并且作过一个很诙谐的比喻:“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面所含一种原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仅有个0了。”在梁先生看来,“趣味”就是“快乐”“乐观”“有生气”,其反面是“干瘪”“萧索”。〔7〕他甚至将“趣味”上升到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来看待:“一个人麻木,那人便成了没趣的人;一个民族麻木,那民族便成了没趣的民族。”〔8〕但趣味是因人而异的,一个人觉得有趣,另一个人可能觉得无聊。甚至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兴趣也可能不断变化。而且并非所有的趣味都值得提倡,不同人的趣味也有高下之分。因此,梁启超认为趣味不仅有好坏之别,而且应该有始有终:〔9〕

趣味的性质并不见得都是好的,如好嫖好赌,何尝不是趣味,但从教育的眼光看来,这种趣味的性质当然是不好。所谓好不好,并不必拿严酷的道德做标准。既已主张趣味,便要求趣味的贯彻。倘若以有趣始以没趣终,那么趣味主义的精神,算完全崩落了。

由此可见,梁启超先生所提倡的“趣味”,不是一种形而下的感官体验,而是精神的愉悦,具有积极健康的审美意味和生命意味。那么,如何使自己的生活始终保持趣味呢?梁启超认为,这需要通过趣味教育来解决。也就是说,人们的生活趣味和审美感觉并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要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训练,通过相应的手段,引导人们正确地进行审美活动,使生活充满情趣,使没趣也变为有趣。总之,“趣味”的有无和高下都与趣味教育息息相关。在《美术与生活》一文中,梁先生还为我们提供了三种从平凡的生活中收获趣味的方式:其一,“对境之赏会与复现”。这种方式指直接“和自然之美相接触”,面对着“水流花放”“云卷月明”,定然是“赏心乐事”“妙趣无穷”。其二,“心态之抽出与印契”。快乐的时候要尽情品味,快乐会更加持久纯粹;而遇着苦痛时则要倾筐倒箧地吐露出来,这样苦痛就会大大减少。不仅如此,看出或说出别人的快乐,也可增加自己的快乐;替别人看出或说出苦痛,也能减少自己的苦痛。其三,“他界之冥构与蓦进”。“肉体上的生活,虽然被现实环境捆死了,精神上的生活,却常常对环境宣告独立”。通过想像,创造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忽然间超越现实界,闯入理想界去,便是那人的自由天地”,便可获得无穷的趣味。

总之,在梁启超看来,五彩缤纷的日常生活其实为我们寻找趣味、获得趣味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一双敏于发现的眼睛、一对善于倾听的耳朵和一颗永远充满热情的心。而这些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养成,正是趣味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确立的早期阶段,梁启超所提倡的趣味主义教育观,对于建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作为五四时期思想启蒙运动的一部分,推崇个性的趣味主义也同样承担了启发民智、拯救人心的社会责任。而从个人的角度而言,梁先生对兴趣的重视不仅停留在口头上,在现实生活中他也毫不犹豫地贯彻着兴趣主义的处事原则。梁启超一生风云际会,迭经磨难,却从来不曾颓废消沉,“生平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总是津津有味,而且兴会淋漓”。〔10〕直到56岁猝然辞世时,仍然留给世人“一位活泼泼的足轻力健,紧跟着时代走的壮汉”形象。〔11〕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方面,梁启超也坚定地奉行着趣味教育的方法。例如,他曾经很希望自己的二女儿梁思庄学生物,因为他认为在当时中国几乎是一片空白的生物学不但是“现代最进步的自然科学”,而且对女孩子来说,又是“极有趣又不须粗重的工作”,所以鼓励女儿“做一个‘先登者’”。但是梁思庄对生物学毫无兴趣,所以她十分苦恼。梁启超得知后,立即写信给女儿,鼓励她自己做出选择,“不必拘泥爹爹的话”,因为“学问最好与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12〕后来梁思庄考入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系,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专家。可以肯定,梁启超的九个儿女都学有所成,各有建树,他的趣味教育观显然作用良多。

第四篇:Crmqlm浅析教育初中英语趣味教学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

A优势:网站平台可以深度本土化、运营本土化,这一点口碑网会受到很多制约。

宜宾网络发展比较成熟,几家同类网站发展情况不理想,查看口碑网用户最新点评论时间为2007年6月29日。可以看竞争类网站发展不够理想。

宜宾地区虽然有几家类似网站,但是在用户们的记忆是非常模糊的,***可以打出宜宾生活消费第一门户品牌口号,迅速强占市场,使宜宾人在心理知道宜宾最大的生活消费门户网是***,这样同类网站就失去的竞争力

B劣势:缺乏网络产品的运营经验,对市场了解不够深入得不到精确的数据,对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没有管理统筹经验,完全没有市场控制能力 项目外部因素

A机会:同类网站虽然有几家,但是却都出现疲软情况,即使强大的口碑网也做的并不是很好,前面的那些网站培养的用户和企业用户的习惯。现在缺少的就是真正有实力的网站来运营这个市场。同过网站和传统媒体的整合实现项目、个人用户、企业用户三赢的局面。

B 威胁:只要一个网站成功、周围同行就会全部模仿其模式、持久的价格站抢夺市场,这对我们本来缺少资金的情况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在同时竞争过程中,对手可能研究创新出新的

产品和服务体系。最近中国十七大问题,对互联网整治非常严格,如果政策变动对产品和服务开始进行征税。

浅析初中英语趣味教学

作者:胡海美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学汉语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教学得法,便可事半功倍。要取得这样的好效果,趣味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好方法。

一、初中学生存在心里特征

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知识,这在他们眼中是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学习需要兴趣,才能取得效果。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趣味教学考虑的出发点。

二、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1、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趣味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由于教师的素质不相同,教学对象不同,使用教材可能不同,因而进行趣味教学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趣味教学所探讨的这些方面和所要追求的效果是相同的。就此谈点拙见,以期引起同仁和同事的兴趣,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来推动中学英语教学。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鸟”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

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

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3、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即使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己当作知识的记忆器,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但就多数而言,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英语学习,从而导致“两极分化”,教学质量不佳。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保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

为了淡化传统教学给人们的印象。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课前,可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用学生听懂和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一则谚语,或由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英语会话练习,自由演讲,自由谈,集体唱一首英语歌曲。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预热活动。

根据教学内容你可设置一个悬念吸学生;也可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抓住学生;也可从直观教具和演示开始。教学中,不能课本搬家,大声念一遍,小声念一遍,就算进行了教学。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观教具如图片、挂图、简笔画,设置情景。语言总是和情景连在一起的,没有没情景的语言,有了情景学生才印象深刻、声形意有机结合,学得才有趣,掌握才准确。教师讲解节忌繁、杂、重,(即繁琐、杂乱、重复)。要精讲,长则生厌。要变讲为提问,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参与而不是旁观者,学中用,用中学。只有这样学生才感兴趣。要注意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这样,每个学生都可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情趣大振,热情倍增。一旦学生出了差错,不要埋怨训斥、责怪,要注意纠正错误的技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受挫折。一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发展,也要有一个好的结尾。根据不同的情况下课前可给学生设置一个新的“悬念”,留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放一遍课文录音,让学生小结一下课堂主要内容,唱一首歌曲等。

4、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满情趣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如初学、巩固、和复习,就不能用一样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付出心血,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在教学中,这应该是教师大有作为的地方。

如教字母,26个字母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教得快、教得准、教得好,让学生学得有趣味,也并非每一位教师都能这样做的。有人照本宣科,每次几个字母,依次教完就过去了。可有人把字母做成卡片让学生 做字母排队游戏,分组

进行字母排队比赛,教唱字母歌。这样做学生学得快而好,还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反应灵敏能力,集体观念。两种做法,两种效果,前者索然无味,后者乐融融。

对于教单词,我们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比如教Football,我们指着足球:"What’s this?It’s a football.football、football再重复一下,足球的音形意深深印在学生脑子里,以后看到足球就会脱口而出football,football,而不需要汉语翻译作中介;教词汇也在教思维。如此等等,既复习了单词,也熟悉了句型,既练了听,也练了说,而且学生不以学为苦,而是兴趣浓厚地参于。

教句子开始可进行听力比赛,看谁最先说出所听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进而进行单词组句比赛等等,都可提高学生兴趣,比老师一遍一遍地讲,学生一遍一遍地读,效果好得多。

教课文,可根据不同体裁和内容在不同阶段上,可采用模拟对话,扮演角色,讲故事,述大意、改变人称,变对话为叙述,变叙述为对话,即兴口头作文,看图说话,组句成文等多种形式。

这样就会把死教材活用,学生学得兴趣浓,用的机会多,效果必然好。总之,要通过充分各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

5、课内外相结合,丰富教学

外语教学应主要放在课内,向45分钟要质量。但要学好英语光靠每周几次英语课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还要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但这种话动,不应是课内教学的继续,也不应是无组织的放任自流。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同学,进行适当地组织。比如,有目地的培养骨干,开展英语游戏、开演唱会、朗诵会,讲演比赛,识词默写比赛,作文比赛,听力比赛,等等,既可各班进行,也可同年级、全校进行。其目的是活跃学生课外生活,巩固课内学的知识,创造英语的气氛,培养学生学英语兴趣,使课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以上几方面只是简单地勾划了趣味教学所涉及的一些方面,如何在这些方面或更多的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学生学生积极性和学生效果,同时也需要我们广大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第五篇: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趣味数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趣味数学

数学是一门深奥的科学,但对于小学数学活动来说,要打破数学与生活的隔阂,将趣味引入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这样才能让小学生们学的更快,学的更好。

数学有一套抽象的理论,在人们的印象中,数学是一门深奥的科学。但对于小学数学活动来说,要打破数学与生活的隔阂,就要试图从观察、寻找身边的数学入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数学的兴趣。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的素材,我们要利用生活中的教学情境,创设教育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地去探索数学的奥妙,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对学习产生欲望的前提,学生有了对数学的兴趣,才会想去探索其中的奥妙。因此,兴趣在数学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教育必须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学数学的趣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立足生活和游戏,创设学习情境

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活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的理念,不应当以学生学到知识为最终目标,而应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经历的学习过程、掌握了多少学习技能,获得的情感体验比只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更重要、更长远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想法设法的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到知识和技能,体会到数学学习带给他们的成功和喜悦。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主要用精美的图片来显现学习情境。所显现的许多情境都是学生所喜爱的故事、游戏或具体的生活情境,可是再生动、再有趣,那也只是一幅静态的画,当学生看的次数多了,难免会觉得枯燥。针对这一情况,要在教学活动中尝试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游戏,把一些“静态”情境变成“动态”情境。比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们可以把它编成一个“看电影”的数学游戏,教师当检票员,每位学生手里有一张“电影票”,每张电影票有两道题,上面一道题的得数是排数,下面一道题的得数是座位号,学生只有算对题才能坐对位置,不然就坐到别人的位置上,然后就被人请走。这个情景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学不好,会带来很多麻烦。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爱玩、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平稳性差。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力争把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当做游戏的过程,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摆一摆、做一做,动动脑子想一想、猜一猜,动动嘴巴说一说、辩一辩。比如:在学习认识几何图像时,老师不要急于讲出物体的名称,而是引导学生随心所欲地在课堂上摆弄准备的学具,看一看,摸一摸,看能发现什么。学生马上争先恐后地讲、摆、说,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介绍自己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我们由衷地赞赏学生所进行的探索,接着又提出挑战“如果我们把这些不同形状合在一起我们会拼成什么呐?”可以由学生们自由发挥想象力,由简单的几何图像到复杂的实物,由呆板的到带有故事情节的,真正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巩固了新知识。

二、在游戏操作活动中深化学生的数学意识

“游戏对于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儿童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它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是学生最好的、最自然地一种学习方式。结合游戏培养儿童的数学意识,可使儿童摆脱枯燥的数学概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结合起来,使之形象化和趣味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商店的游戏中,学生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加减法运算。在影子游戏中,可以让学生测量影子的长度,有用尺子的有用绳子的,不同的学生通过不同的生活经验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三、加强互动,建立老师与学生的“伙伴关系”

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和创造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旧的观念,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成一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关系。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主要是与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学生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等因素有关,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尤为重要。所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所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良好的学习环境的重要前提。这种理念下的数学活动应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活动,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调动所有的感官,以便不断收集学生在活动中发出的信息,即使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等,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力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景和练习,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都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载梁启超-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word格式文档
下载梁启超-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责任、趣味与最好

    责任、趣味与最好 ——《敬业与乐业》、《做最好的中层》读后感云浮云安供电局 蔡世翔最近读了现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文章《敬业与乐业》 以及吴甘霖、邓小兰编著的《做最......

    我与趣味运动会

    我与趣味运动会 在5月20日的那一天,学校举办了首届趣味运动会,在整齐的队伍和嘹亮国歌的熏陶下,趣味运动会终于拉开了帷幕。 作为人最多的1018班,我们对在趣味运动会中拿到好......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趣味教学

    浅谈小学低段数学的游戏教学 补泥小学:肖 鹏 摘 要:数学是一门深奥的科学,但对于小学数学活动来说,要打破数学与生活的隔阂,将趣味性引入到实际的教学当中,这样才能让小学生们学得......

    趣味体育比赛

    方案一:小学趣味体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享受运动,快乐运动:“我运动,我快乐 我健康” 二、活动宗旨: 开展形式多样,轻松活泼的趣味体育活动,使学生活跃身心,丰富校园生活,共同感......

    趣味运动会、

    袋鼠跳简介袋鼠跳是一种游戏项目,同时也是一种新型游乐项目。 游戏项目袋鼠跳 袋鼠跳是比较受大众欢迎的一项户外游戏,不仅锻炼了大家的身体,还锻炼了学员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及协......

    趣味活动项目

    有研亿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30人趣味运动会 一、运动会设计思想 以“畅叙友情、体验健康”为主题的“2008年有研亿金趣味运动会”于5月30日在昌平举行。 此次运动会由有研......

    趣味运动会

    1、螃蟹接力赛跑(双人夹球接力跑):道具:大球5个参赛人员:每队6人,3男3女。规则:1、参赛队员1男1女为一小组参赛,赛道长20米 ,接力折返。2、听到预备信号时,同组两人背对背用躯干夹抵住......

    趣味运动会

    千禧物业第二届文化艺术节职工趣味运动会比赛规程为了丰富公司员工们的业余生活,促进员工积极参与业余活动,增强员工之间的友谊和交流。让职工们在娱乐,竞技中以“趣味交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