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2:0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教学设计》。

第一篇:《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教学设计

课题《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3)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

(2)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网页、网站,收集、整理和《捣练图》相关的信息资料。(可制成读书卡片)

二、播放影视剧《大明宫词》片段,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共鸣,对唐代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有个直观印象。导入《捣练图》。

三、尝试以制作简单网页的形式学习《捣练图》及唐代仕女画:

以网页设计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一)版块设计:

学生在掌握一定制作网页方法和要求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网页版块组成。教师给予适当指导。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确定。版块一:仕女画(相关文字、图片)版块二:宋徽宗赵佶(相关文字、图片)版块三:唐女性形象(相关文字、图片)版块四:画家小传(相关文字、图片)版块五:思考与讨论

(二)围绕《捣练图》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实网页版块。

1、分组讨论以上前四个版块。通过汇总已备学习资料,查阅书籍,上网等形式,将和本专题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归并,经讨论一致同意后整理成文,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观点。

2、重点分析第五版块,确定研究内容。

教师点拨学生从不同角度确定“思考与讨论”版块的内容。学生思考、讨论、分析、解决,总结。

(1)从美术的角度(《捣练图》传达的直接信息)

内容分析;构图样式;绘画技法;色彩;细节描写;艺术风格等(2)从历史的角度(《捣练图》传达的间接信息)主要通过画中唐代妇女经济;

文化;政治;民族关系:地理角度(信息综合)

《捣练图》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收集西方古代人物画资料。

三、学习结果检测、呈示。

1、随堂检测

由教师出题或学生出题,学生抢答,检验学习结果。(题目如下:)

作者及年代;

《捣练图》属于什么画种; 采用什么构图样式;

采用哪些绘画技法; 色彩特点;

第二篇:捣练图教学反思

捣练图教学反思

《捣练图》是中国画仕女图赏析,是本学期美术学习的第一课,从小学美术学习到初中美术的学习是一个台阶式的提升,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了解、学习内涵的阶段。本节课的内容是唐代宫廷妇女的劳动场面。此绘画朴实、接近生活的题材。从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并进一步学会表述和描绘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激情,是美术学习的一个新的起点。

课改教学尝试中,首先让同学们交流了对画中人物的看法、认识,以及对书中画面的认识和体会,学生们的想像力和理解能力确实是很丰富的。

第三篇:捣练图讲稿

《捣练图》教案

教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短片。多媒体:播放《大明宫词》影视片段

教师:很显然,这是一段反应古代宫廷生活的片段,谁能告诉我这个片段表现的是哪个朝代的故事?

学生:回答……。

教师:唐朝是怎样的社会状态呢?课前同学们已经分组查找了很多有关唐朝的知识,请每个小组汇报一下。

学生:

一组:唐朝政治 二组;唐朝经济 三组;唐朝文学

教师:好一派大唐盛世,大家想想看,盛唐的宫廷生活是怎样的呢?如果让你们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宫廷生活你会怎样表现?这个问题是有点难度的,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唐朝的宫廷画家张萱是怎样用他的画笔来表现后宫生活的。

多媒体:出示《捣练图》

教师:中国古代宫廷自周朝开始就有宫蚕的传统,每年春季,皇后都会带领宫中的贵妇亲自养蚕取丝,织娟制衣的劳作,为的是彰显自己虽位居至尊仍不忘桑织,乃是立国之本的母仪,以此来倡导勤劳贤良的妇德。这幅画就生动的描绘了唐朝宫廷贵妇的劳作过程。课本第3面有这幅画的背景资料,我想请几个同学读一下

学生:

教师:长卷是中国画独有的构图形式,属横幅的一种,也称“手卷”、“横卷”。长卷画面连续不断,多是横看的,历史上还有一幅反应古代城市生活的长卷画,是哪一幅

学生:清明上河图

教师:大家知道古人阅读长卷的先后顺序吗?(老师在黑板上画个长卷的式样)

学生:从右到左。

教师:好,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方向认真地看画面,用一句话或是一个词描述一下画面给你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

教师:我们通过初步欣赏,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作者是如何描述他看到的生活的呢?请大家带着下面几个问题再次的看画:

第1页,共6页

多媒体:

1.画面上表现了几个人物形象?她们的服饰、发型、体态有什么特点?

2.这些人物分别以什么姿态出现在画面上?是用什么造型方法表现出来的?

3.画面上都有哪些生活用具?

4.按照工作的流程可以分成几个场景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隋唐五代妇女,尤其是贵族妇女的化妆是比较讲究的,唐代妇女喜欢在眉心处贴花钿,将剪好的花样贴在额前眉心处,作为一种装饰,在大家熟悉的《木兰辞》中就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一句,这里的花黄就是这样一种装饰。

学生回答第二题之后教师提问并总结: 这些人物是用什么造型方法表现出来的? 线条是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捣练图》线条细密灵动,线形畅达,疏密自然,准确地体现了人物的体貌与内心世界,如扯练的女子画家用准确概括的线条把女性的身姿动态勾画的优美含蓄而安详。再如缝纫的两个人衣服纹理的勾勒充分发挥了线的表现力。

学生回答第3题后提问

教师:猜猜看,唐朝的熨斗是怎么用的?

学生:画中的熨斗形状像个勺子,应该是在斗内盛放炙热的木炭,熨烫。

教师:从她们的动态来看每组人在干什么工作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画家对于画中人物的动态刻画非常细腻,现在请每个组选择一个场景从动态细节(最富生活情趣的地方)进行赏析。同学们在赏析的时候可以摸仿画中人物,尝试做这些动作,感受一下。(教师分发教具)

学生:分组讨论……

多媒体:播放音乐烘托气氛。

学生:每组派一位代表把赏析的结果来交流一下,描述最精彩的细节。

多媒体:分别显示各段的图片。

第2页,共6页

学生:

第一组:这一段画面描绘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的情形:其中有两位身体略微向前倾,她们一只手握着木杵中部,一手放在下部协助把持方向,正在步调一致的捣练,这种动作让我们似乎听到了木杵捣练的声音,一种音乐节奏感。另外两个人好像正在休息,其中一人双手握着木杵,而另外一位正在整理衣袖,她将木杵靠在肩上,显得比较疲惫,披肩都滑落到一边了。这四个女子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不同角度的脸,有侧面的脸有正面像,她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形构图,但这个回身挽袖的人又告诉我们:后面还有精彩的故事。

学生:

第二组:这一段画面描绘的是缝衣的场面,刻画了三个不同人物的动态,人物间的相互联系,生动自然。图中有两名贵妇,一人理丝,一人在缝制。理丝的人背着身侧着面坐于绿色的毯子上,眼随手动,和谐而专注。其对面坐于板凳上的贵妇正手拿金针聚精会神地缝制新练。两人一高一低,心、手、眼配合微妙、协调。

坐在火盆旁的女孩一边挥扇,一边回头欲语的情态,反映出她对扇火这种单调、重复动作的厌倦,渴求新的刺激分散注意力的心理,揭示了女孩活泼好动的性格。

这个小女孩手中的扇子将我们的视线引到了第三段,就像听评书的时候说“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学生:

第三组:角落里的火盆告诉我们这一段跟高温有关系,这段画面人物最多,共有五位。描绘的是熨烫的场景。其中有两人手执木轴,身体略微向后仰,形象地表现出抻的动作,熨练的妇女用左手拉着白练的边,右手握着“熨斗”,神情专注,还有一个较为年轻的女子。在白练的另一侧协助熨练。其中执绢的妇女身躯稍向后仰,似在微微着力。画面中一个稚气的小女孩,在练下穿来穿去,她在唱着歌吧,她的出现活跃了劳动过程中的板滞气氛。

教师:捣练这一组表现的是劳动节奏的美感。缝纫这一组表现的是劳动的精细与专注。熨烫这一组表现的是力与美的结合。

大家对这幅画的细节赏析非常好,非常的深入,想不想自己感受一下古代宫廷的劳动?那我们就把教室的一面墙当做长卷,请每组派几个同学按从右到左的构图,模仿画面中人物的动作。

我们在演示的时候就用心的体会刚才的细节分析。

第3页,共6页

上海世博会的时候中国馆里就有动态化了的《清明上河图》,呈现了古代城市的生活,今天也来把《捣练图》动态演绎,展示古代宫廷的劳动场景。

学生演示,教师总结

让我们用掌声感谢同学们带给我们的动态的《捣练图》。这幅画中最可爱的就是这个小女孩,我希望大家在严肃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也以一份天真幽默的心态去面对。感受了画面的细节我们再来看看色彩,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上用了哪些颜色?

学生:红色 蓝色 绿色 橙色 白色 老师:这些色彩给你怎样的感觉? 学生: 富贵 华美 鲜艳

老师:她们艳而不俗,表现了皇家的富贵和大气,中国传统的配色方法 “万绿丛中一点红”就在整个画卷中都有所体现,如缝纫这一段红色的披帛绿色的毯子,熨烫一段一开始就是桃红配柳绿。更为可贵的是画面上没有一块颜色是重复出现的,即便相同的色块都有微妙的差别,这是由多次的调和罩染才显现出来的细微变化。

丰满的笔意,浓丽的设色。这在同时期的其它作品哩也有所体现,如画家的另一幅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

多媒体:展示《虢国夫人游春图》

教师:《虢国夫人游春图》表现的是杨贵妃的三姐虢国夫人春游的场景,唐代诗圣杜甫的《丽人行》也曾描写过这个场景: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从画面结构上看,构图的前疏后紧,人物排列的疏密有致,突出了虢国夫人的主人公地位,也显示了其前呼后拥的贵族气派。

教师:说是游春,画面有没有表现春天? 学生:没有

教师:那我们怎样感受春天呢?

学生:鲜艳的服饰、画中人物从容欢快的情绪联想以致感受春的气息

教师:整幅图中只有人物、马匹没有游春背景是此画的一大特点,游春却不画春,这正是画家卓然超群的艺术表现能力之所在。

教师:大家把这两幅画好好地欣赏一下,找一找他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学生:人物都很胖 衣服漂亮华丽 画面上的人物都比较多 她

第4页,共6页

们的面貌特征都有些相似比如眉毛都是细细的

教师:为什么人物都很胖呢?

学生:唐朝的时候以胖为没,以健康为美,也反应了唐朝的生活是比较富裕的,要不怎都长那么胖呢?

教师:漂亮的长裙又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

学生:唐朝的纺织业很发达,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唐朝是比较开放的

教师:程式化的脸和鼻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主观认识

这些特征在同时代的书法、诗歌、唐三彩等艺术形式上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课件出示三彩女立俑的图片。洋溢着雍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

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上,有两幅画,根据这节课赏析经验,能否判断出来,哪幅是中国古代仕女画哪幅是西方古代人物画?

学生判断教师总结 教师:

簪花仕女图的作者周昉是张萱的学生,在技法上可以说是做到了青出于蓝胜于蓝,因为年代的原因两幅画得服饰略有区别,从束胸长裙、长袖上衣、不同纹饰的披风饰带和高高的发髻可以看出,这些华贵的宫廷妇女极具现实意义的、强烈的、大胆的和坦率的时尚追求。

《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找朋友,这里是从四个方面分析的这两幅画的区别,请同学们把他们贴到与之相对应的画作后面,哪个组找最多最快最准确,就是这节课的优胜小组。

这节课是要留下作业的哦,作业是:课下查找资料写一篇唐代人物画与西方人物画比较的小短文。

那同学们能不能先谈一下思路呢?

《捣练图》是对生活的艺术的再现,是“艺术”之捣练,它像一面镜子,从妇女的表情和动态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文化心理、思想状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留给我们的是无限丰富的经验和值得探究的课题,是无穷的启示和思考。它就像带有无数历史信息的一座迷宫,吸引着众多的后来者去探寻。它又像一颗恒

第5页,共6页

星,至今仍散发着耀眼夺目的光辉而历久不衰,以它独特的人文价值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膜拜者。

那让我们在一段轻松优美的舞蹈中,回味经典的画作结束今天的课程。

多媒体:播放视频《捣练图》

第6页,共6页

第四篇:捣练图教案

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3)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2)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检查,二.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宫廷自周朝开始就有宫蚕的传统,每年春季,皇后都会带领宫中的贵妇亲自养蚕取丝,织娟制衣的劳作,为的是彰显自己虽位居至尊仍不忘桑织,乃是立国之本的母仪,以此来倡导勤劳贤良的妇德。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捣练图正是生动的描绘了唐朝宫廷贵妇的劳作过程(1)、多媒体:播放问题

1、这幅画的作者是谁?

2、“练”是什么?“捣练”又是什么?

3、什么是仕女画?

4、这幅画藏于哪个博物馆?

《捣练图》是盛唐时期张萱的作品,真迹已经失传,现在我们所见的是宋徽宗的摹本。张萱另一幅作品是《虢国夫人游春图》,代表作是《簪花仕女图》。宋徽宗: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书画皇帝,虽说他治国无方,但却对书画异常喜爱,堪称一代巨匠,与南唐后主李煜齐名,特别是在书法上独树一帜,现在仍有很多人都在临摹他的瘦金书。

“练”是一种丝织品。“捣练”是指练织成时质硬,必须煮过,漂白,再用杵捣,才能柔软洁白。唐朝时期商业的交流促进了练兴盛于劳动妇女生活之中,体现了当时长安城的包容性。

“仕女”是指中国古代宫女,后引申为美女。“仕女画”是指以宫女或美女为题材的人物画。这幅画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2)、请同学们看《捣练图》,告诉老师当你第一眼看到这幅画时,觉得它像我们平时常见的什么?(从形式上进行引导)

大家看他的形式像不像平时我们举行校内活动时操场主席台上挂的横幅?咱们今天看到的这幅画也属与横幅的一种,它叫做长卷,是中国画独有的构图形式,也称“手卷”、“横卷”。长卷画面连续不断,多是横看的。历史上还有一幅反应古代城市生活的长卷画,是哪一幅 学 生: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教 师:它长528厘米。(此时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

(3)、大家知道古人阅读长卷的先后顺序吗? 学 生:从右到左。

教 师:大家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 生:根据画面内容。第一部分捣练,第二部分缝纫,第三部分熨烫。教 师:若下次同学们在不清楚画面内容时,可根据这个从右至左的阅读顺序常识来看画面。

好,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方向带着以下三个问题认真的看画面。多媒体:出示三个问题。

1.画面上表现了几个人物形象?她们的服饰、发型、体态有什么特点? 2.这些人物是用什么造型方法表现出来的? 3.画面上都有哪些生活用具?

共12个人物形象。特点:高耸的发髻 华丽的服饰 丰满的体态(丰頬肥体)线条是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捣练图》线条细密灵动,线形畅达,疏密自然,准确地体现了人物的体貌与内心世界,如扯练的女子画家用准确概括的线条把女性的身姿动态勾画的优美含蓄而安详。再如缝纫的两个人衣服纹理的勾勒充分发挥了线的表现力。

画中的熨斗形状像个勺子,应该是在斗内盛放炙热的木炭,熨烫。火盆空心的设计,显示出古人的才智,通风性更好,促使炭火燃烧的更好。炭火盆三层花纹不同,很精美,有火筷子加碳用,火盆边有提手,它可以移动,最下面一层仔细看是空的。

(4)、课外小知识:《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赏析。

三、教师总结

《捣练图》是中国古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作,它以中国传统长卷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唐代仕女图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它对于了解唐代宫廷妇女的劳动生活,特别是她们的服饰,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捣练图》是对生活的艺术的再现,是“艺术”之捣练,它像一面镜子,从妇女的表情和动态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文化心理、思想状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留给我们的是无限丰富的经验和值得探究的课题,是无穷的启示和思考。它就像带有无数历史信息的一座迷宫,吸引着众多的后来者去探寻。它又像一颗恒星,至今仍散发着耀眼夺目的光辉而历久不衰,以它独特的人文价值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膜拜者。

四.板书设计

捣练图 一.仕女画 二.作 者 三. 作品介绍 1.捣 练 2.形 式 3.背 景

四.唐代人物画特点

五、课后反思

在这堂课的设计中,应把握好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教学中由于补充课外知识及学生发言踊跃占用了时间,故影响了后面教学环节的顺利展开,以至于快下课了,亮点还没有出现,一堂课中的精华部分没有展示,在今后教学中会将不必要的内容进行删减。由于欣赏课的信息容量很大,所以更要求教师要精讲多练。用精炼的语言将重点传达给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体验。

课题:《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授课时间:2012年3.5-3。9班级:(1-12班)

课型:欣赏课

一、教材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美术作品作为人的意识的物化形态,是美术家能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结果,它作用于社会。

美术作品的创作分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两类。再现性的艺术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逼真写实。艺术家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以栩栩如生而称道。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画面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予以荒诞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表现性艺术中的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中,画面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虽然与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因而它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二、教学思路: 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是现实主义油画的经典之作。学生都称赞这幅画画的好,但好在哪里,画面的艺术处理如何高于生活的,只要将“生活中的原型”与作品加以对照,再运用提供的相关艺术处理技巧的资料加以分析,学生就可以领会。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思考和讨论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评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教学难点:以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五、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教材,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如各类艺术作品(实物、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部分学生亦可准备语言表演或肢体表演的节目。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安定课堂。

(二)导入。

1、影视欣赏:动画片《奔尼兔》片段

2、思考比较:动画片中的兔子形象与生活中的兔子的异同

3、点出本课重点,并板书“艺术 生活 ”

(三)美术作品赏析。

1、国画作品《虾》(齐白石)①映示国画作品《虾》(教材P4)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齐白石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就拿他画的虾来说吧:人们都觉得画的像极了,虾体透明,会游、会跳动。不过当我们拿画中的虾与生活中的真虾相比,它们又有很多不同。②《虾》的艺术处理:

齐白石依据真虾总结出极为简练的画法,使其所画之虾又不同于真虾。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是充满生命力的在觅食游动的活虾,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③《虾》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魅力。

齐白石所画之虾的头与尾是俯视效果,腰身是侧视效果,是由两处最具虾的形象特点构成的。正是由于画家集中和强化了虾的典型特征,所以他画的虾比真虾更具典型性,也更高于生活。画家根据长期的观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它离不开对象的特征,但由于画家的夸张和取舍,使观者对虾的生动活泼的印象更强烈了,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

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更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2、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董希文)①播放《开国大典》影片片段。

②映示关于《开国大典》的油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各一张。(教材P4)这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1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③学生看教材P6,分小组讨论两者的差别。④学生发表讨论结果。

⑤教师分析总结油画《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油画《开国大典》艺术处理方法:--运用了油画表现手法,强调了空间感;

--拉开了毛主席与各位首长的距离,人群、扶栏的透视线与灯穗方向引向毛主席,突出了毛主席的中心位置;

--减少了近处的廊柱,抬高了灯笼,看到广场上的群众、红旗,烘托出隆重热烈的庆典气氛;--蓝天、白云、红灯、红柱,色彩鲜艳明快;--主席台上的菊花表现出“十一”正直金秋丰收季节。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天安门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泽东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再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不是生活的翻版和备份。如果说生活是艺术的原型,那么艺术则是生活的升华。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3、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的传神美 ;凡高的油画作品的色彩美;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悲壮美

4、美术作品创作的表现形式。

再现性:以真实地表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逼真写实的。图例:油画《父亲》(罗中立)、油画《泉》(俄)(普拉斯托夫)表现性:以客观对象为媒介,重在表达作者的精神和内心情感,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或以夸张、变形处理,或以荒诞的组合,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图例:油画《开花的苹果树》《灰色的树》《红树》(荷兰)(蒙得里安)、中国画《松魂》(吴冠中)

(四)其他艺术作品赏析。学生展示和分析生活中能反映出“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课题:《单色版画》授课时间;2012年3.26-30班级(1-12班)

教材分析: 版画是一种间接型的绘画形式,是通过制版和印刷来完成,并具有复数性的平面作品。本课主要学习凸版单色版画,用油磙、毛笔、毛刷、涂布在版的相对高、凸面上印刷完成。使学生了解单色版画的特点和表现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

教学目的:①了解版画的特点和制作过程,初步掌握制版与印刷的技法。②尝试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幅单色版画。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重点、难点: 重点是版画的制版工艺和特点。难点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 :

一、检查工具

二、导入 新课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在我们的大拇指上涂上少量颜色。(注意控制水分)在一张废纸上印出指印。①看一看能不能印得出来。②可多印几个看看会不会发生改变,同桌之间也可比较一下有什么异同。③想一想为什么回出现这种纹理呢? 这个就是指纹,指纹在人的一生当中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不同的人他的指纹相同的概率也很小,大概只有万分之一。所以这在古代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庭证据之一,用来辨别一个人的身份,但是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有更先进的方法来辨别。(DNA检测)它的准确度可达百亿分之一。

三、作品赏析 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对比展示,介绍多种风格与特点的版画作品。[西班牙]毕加索枪 [西班牙]毕加索戴帽子的人 [日本]栋方志功二弟子

四、制作过程

1、画稿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题材设计一个画稿。注意选择突出凹凸特点的题材。

2、制版 用剪刀或刻刀把造型的各部分剪下,用胶水贴在一底板上。

3、印刷 铺上纸后均匀的磨平。(中间可看看印刷的效果,如果不够再涂墨印刷,注意纸的位置不能移动)

4、完成

五、布置作业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题材设计一幅单色版画。

六、展示点评

课题;《纸的立体表现——纸浮雕》授课时间;2012年4.2-4.6班级;(1-12班)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学会纸浮雕的制作程序:构思、画图、制作、粘贴。

2、使学生掌握纸艺中基本的折、剪、刻、粘贴等技法。能力目标:

1、学会辨别不同的线条所表示的意思。

2、锻炼在平面的纸上塑造立体形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

1、感受生活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体验纸浮雕装饰作品的美感。

2、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中体现互爱互助。教学重点:纸浮雕的基本技法及应用。教学难点:将平面的纸变成立体形象的方法

教具准备:师生纸浮雕示范作品、五角星、圆锥、小花、月亮、翅膀等 学具准备:小刀、剪刀、胶水、卡纸、圆规、铅笔、橡皮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导入(3分钟)

* 请同学们欣赏黑板上的作品,漂亮吗? * 你知道这些作品属于什么种类吗? * 演示:将一张平面的叶子变成有凹凸感的叶子。* 你们看,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 看看(晃动)、摸摸(给学生摸),有什么感觉? * 贴在纸板上——这就是纸浮雕

*(再演示另一种技法)怎么样,想学吗?

* 在学习之前,你们还要了解一点(拿出一件纸雕塑作品与黑板的作品比)它与它们有什么不同?

* 是的,纸雕塑是全立体的,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到作品的形象,纸浮雕是半立体的,而且要贴在一张较厚的纸板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怎么制作纸浮雕作品。——板书课题《纸的立体表现——纸浮雕 *“漂亮”

*“(不)知道” * 看老师演示 *“纸” *“有立体感” *“想”

*“它是立体的,黑板上的是半立体的。” 知识

探究(10分钟)

* 刚才同学们都看见老师做叶子的过程了。那么,现在请你们看看桌子上的小圆锥、小花、月亮、五角星、小翅膀,你们可以相互讨论、可以拆开看,比比,看哪个组的同学最快知道老师是用什么工具,什么方法做出来的。(穿插提示折曲时应先用圆规、刀尖划痕后再折。)* 表扬同学们的好学精神,让学生根据桌上提供的图形尝试制作,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哪些技法可以制作什么形象,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 老师相信你们基本掌握纸浮雕形象的制作技巧,那么你们知道创作纸浮雕作品有哪些程序吗?师生共同探究创作纸浮雕作品的程序: 首先——构思。想一想,你要制作什么 接着——画图。形象要画得简练,突出主要特征,要标出虚线和实线

第三——制作。技法:剪、折、刻、叠压、卷 第四——粘贴。将所制作好的形象粘贴到厚纸板 * 学生把玩教具,讨论做法并抢答。* 在实践中探究技 * 学生畅所欲言,分组制作和创作(22分钟)

* 现在各组结合刚才学到的技巧设计制作一副纸浮雕作品。同学们可以参照课本上或黑板上的图样进行添加、删减,形成更有趣的画面,看看哪一组的同学分工最合理,合作得最好,最富有创新精神。

* 教师巡堂进行个别辅导和答疑,及时表扬合作得好的和设计巧妙的同学及其小组。

学生分组分工,设计制作纸浮雕作品,允许上黑板看和摸示范作品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

1、学生将已完成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说出自己和组员的创作意图和要表达的情趣。

2、引导学生说说如何用我们的作品布置周围的环境。

3、组织学生将较好的作品布置到墙壁和玻璃窗上,美化教室。

4、开展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进行综合评价与鼓励。

课题;《 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授课时间;2012年4.9-4.13班级;(1-12班)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学习纸立体造型的基本原理与构成立体的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具有三度空间的纸雕塑作品。通过设计与制作纸雕塑作品,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体会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

2.隐性内容与目标:关注现代生活中的设计,体验创造的乐趣,提高对形象的艺术概况力,锻炼立体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形成纸立体的多种构成方法。组合法、折叠法等。教学难点:纸雕塑的设计。造型构思、点、线、面、体的韵律组合。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美术教材14册中第6节《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一直是学生最喜欢做的课程。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是比较结合实际生活的课程,只要是学生认真地观察城市中的现代雕塑,都可以找到现代雕塑与之雕塑的切入点,使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接受和发挥,同时结合校园的环境自行设计校园环境雕塑。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自己要学会做纸雕塑,做出的纸雕塑最好能与学生最熟悉的现代雕塑相吻合,可结合环境雕塑,讲解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对比纸雕塑体会用构成的方法设计制作纸雕塑的情趣。欣赏书上的示范作品与学生作业,了解纸构成的基本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看看这些雕塑作品可放在什么环境下更有意境。1.导入课题:

可参照纸浮雕的导入法,出示城市现代雕塑与纸雕塑图片,进行对比讲解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对比纸雕塑体会用构成的方法设计制作纸雕塑的情趣。(2分钟)2.技法讲解:(1)组合法:

教师演示——马的制作(可用课件),学生认真观察。(5分钟)教师设问:马的哪些部位采用了折、弯曲、切、挖?

学生答:马身、马腿、马尾都采用了折、弯曲,马脖子、马头采用切、挖,折、曲手法。教师设问:马的哪些部位是点、哪些部位是面、哪些部位是线? 学生答:马尾、马鬃是线,马尾部的圈、马的眼睛、嘴是点,其它的是面。教师演示组合的顺序。

教师总结:造型特点:造型富有扩张力。点线面的组合相得益彰。整体效果强烈,比较适合作为环境雕塑。

技法的应用:马的前后两个原形,既表现了马强壮的体形,也增加了造型的重量感。尾巴体现了线与点的巧妙组合(2)折叠法: 教师演示——鹰的制作(可用课件),学生认真观察。(4分钟)教师设问:主要采用了那些手法? 学生答:采用了切、挖、卷曲、折叠法。教师总结

造型特点:用简练的手法表现了鹰的气势。运用了折纸的方法,造型在具象的表现中体现出抽象的意味。

技法的运用:用一张开数纸对折,按图纸剪折。按此方法还可以创造很多动物造型。(1分钟)教学评价 1.评价点

(1)是否理解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2)是否基本掌握了纸立体的构成方法,能否利用构成因素设计制作一个有三度空间的富有情趣的纸雕塑作品。

(3)是否通过纸雕塑的制作,体会到创造的乐趣,从中得到美的享受。2.评价方法(1)看同

(2)看作业是否具有立体感。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即使制作技法比较幼稚,只要体现了纸的立体造型、有创意都应鼓励。

(3)看学生在制作中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在研讨中敢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能说出自己的创意。

学生可按下表内容评价自己的作品.内容与主题 造型特征 结构关系 主体与底座的搭配 手法 色彩

课程:《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授课时间;2012年4.16-4.20班级;(1-12班)教学目标:

1、通过挂饰、玩具、风筝、剪纸、面具、刺绣、织锦等具有典型意义的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物、图片展示和文字分析,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多用纯度较高的原色进行强烈对比的手法,从而形成了民间美术特有的装饰风格。

2、对一些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搭配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的规律即色彩多用纯度较高的原色进行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从而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包含在民间美术中的浓浓情感。

3、通过营造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体会审美创造的乐趣。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明确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

2、教学难点:具体了解并运用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进行创作。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放假期间,同学们可能会去外地旅游,那除了浏览景色之外、还会带回一些当地很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比如:食品、工艺品等,但食品会被吃掉,因为不能保存,而那些工艺品却有纪念意义的,同学们知道吗?这些工艺品其实都是一些民间艺术品,具有很浓厚的地方特色。那我想请问在座的同学们去外地都收集了哪些民间工艺品呢?请你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并介绍一下它有什么让你喜欢和不喜欢的地方?为什么?

(提问调动学生的展示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同学们发言,介绍自己的工艺品:惠山泥人、剪纸、风筝、蜡染、小香包、绣花工艺品等)师:你们真有眼光,这些工艺品非常漂亮,你们说说这些民间工艺品是什么地方吸引你的呢?说一说你的感受吧!

生:①小泥人是它可爱的造型。生:②风筝是它的美丽的色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总结:是鲜艳夺目色彩把我们的眼球吸引住了,好了,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吧!

课件出示课题: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二)授课:

1、课件出示:广义民间美术和狭义民间美术。

广义的民间艺术泛指活跃于民间的美术,包括工艺、曲艺、杂技、戏法等各种艺术形式。狭义的民间艺术特指民间美术与工艺。

师: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运用最乡土、最自发的艺术语言,完美的体现了民间百姓意识中最美好的愿望。

师:同学们带来的这些民间艺术品,种类很多,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民间美术都有哪些种类呢?(发言、归纳)民间美术种类:(教师边讲解边放课件,增加直观感受,加深印象)

2、课件展示:民间美术的图片欣赏,图片播放中加入动听的民间音乐《春江花月夜》,情景交融。

(1)民间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及综合材料所制玩具等。(2)染织刺绣。包括蜡染、印花布、织锦、刺绣。(3)民间服饰。包括民族服装、绣花荷包、鞋垫。(4)各地剪纸。包括窗花。

(5)纸扎灯彩。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6)绘画。版画、年画。

(7)雕塑。彩塑、小型泥人、木雕、面塑等。(8)戏具用品工艺。包括木偶、皮影、面具等。

(9)编织。包括草编、竹编、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棕编、纸编等

师:(1)这么多、这么美的民间美术作品,创造者是谁?(是民间的能工巧匠,是普通的劳动人民。)

(2)在民间美术品中常出现什么形象?(花卉、人物、动物等大多是吉庆有余、福禄寿喜、祛病避邪的主题。寄托着劳动人民的向往美好生活愿望,代表着普通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好恶)

(3)民间美术作品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形象古拙、概括、简练,即抓住了形象的主要客观特征,又进行大胆的取舍、夸张、变形。)

(4)民间美术作品的色彩如何?(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张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雨绿、蓝玉黄等单纯鲜艳的色彩搭配,体现一种质朴、真挚、热烈的情怀。色彩表现为饱满、艳丽,清新、多施以纯度较高的原色。色彩搭配采用了强对比手法,形成了特有的装饰风格。)

(5)做个小游戏:“买东西”。(对本课的主题: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有一个更进一步的理解,通过主动的参与学习改变偏见,并将偏见变为积极的认识)(运用对比自然真实的物品与装饰风格的作品的不同色彩体现,加强学生对民间美术色彩搭配手法的理解)教师准备好许多不同款式的鞋垫,让部分学生上扮演“顾客”,为自己的“店铺”提“意见”。

学生小声议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什么没有色彩的鞋垫没有人买,而色彩鲜艳的鞋垫买的人却多呢?

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教师及时分析运用文字说明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确民间生活的环境、状态以及老百姓的追求与信仰是形成民间美术色彩搭配不拘泥于自然色彩现象、大胆提炼归纳的装饰风格,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5、课件展示:

(1)民间玩具虎与现实中老虎有哪些不同?(2)具体分析布老虎的色彩搭配。(三原色)

(3)课件呈现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要点:民间美术中的“五彩”指的是青、赤、黄、白、黑五色。

(4)课件出示年画“点套”口诀:(大红、深绿、深绿、黑谓硬色,淡灰、天蓝、粉红、粉绿、淡黄谓软色)。软靠硬,色不愣。黑靠紫,臭狗屎。红靠黄,亮晃晃。分表绿,人品细。要想俏,带点孝。要想精,带点青。文相软,武相硬,断国孝,三蓝黑。女红,妇黄,寡青,老褐。红忌紫,紫怕黄,黄喜绿,绿爱红。

(三)布置学生课堂作业:

(1)选择的下图中其中一个,用所学的民间色彩对比的方法彩绘空白图形中。

(2)学生彩绘图形,教师巡回指导时以小组比赛的方式鼓励学生的绘画热情。

(四)作业展示:

课题;《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授课时间;2012年4.23-4.27班级;(1-12班)

一、课型:工艺课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

四、教具准备:范画、示范包装盒若干

五、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原理。2.让学生将已学的美术知识作一次应用性的练习,提高学生对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设计能力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商品包装的兴趣与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①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对于商品包装的重要性。②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

2.难点:在于怎样用色彩语言表现商品的属性与特点,并达到内容与图形相统一。

七、教学具体措施:

1.教师在课外收集资料,以扩大学生知识面。2.当堂示范以商品包装的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3.举例子说明图形,色彩和环境的关系。

4.让学生积极提意见和动手创造,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八、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每位学生在课前准备小剪刀、铅笔、颜料、直尺,橡皮等工具,40cm×30cm白卡纸两张)2.讲述上节课的作业情况。(总结上节课的色彩知识)(二)讲解新课

1.出示商品包装设计,导入新课。说明每一面的平面设计图案,总结学习色彩搭配的目的在于应用。现在怎样把平面设计应用到包装盒上。2.商品包装的定义与作用

商品包装是产品与消费者的媒介,它起着保护商品、介绍商品、美化商品、指导消费、便于储运、销售、计量等方面的作用。

3.怎样的商品包装能使消费者满意,达到商品包装的装潢目的?提问,然后总结:(有以下特点)

(1)介绍商品的名称,用途、性能和用法。

(2)形式新颖,具有视觉吸引力,同时方便消费者与同类商品进行直观比较。(3)给消费者提供方便,包括携带、储存、使用以至保护、维修等。(4)富有装饰艺术性,能为消费者增添美的享受。4.简介三大类包装的特点和作用。

(1)运输包装(又称“外包装”)是以运输和保护商品为目的,一般采用木箱、瓦椤纸箱、箩筐、塑料袋等,将商品装入,其装潢可以从简。例:电视机的外包装,整箱的萍果等。(2)销售包装(又称“内包装”或“原包装”)是商品与消费者直接见面的外貌,其包装装潢要力求精美。目的是为了销售,除了保护商品外,还要起美化、宣传商品,方便商品陈列展销,方便消费者识别、选购等作用。例:洗衣粉、牙膏、茶叶等。

(3)陈列包装(又称“展销包装”)是在销售包装的基础上外加宣传广告,或设置的包装盖能撑起来露出商品部分陈列,以增强对顾客的吸引力的包装形式。例:名酒包装,咖啡包装等。5.商品包装色彩搭配的思路和要求:

一幅画面是由几种或多种颜色构成的,可颜色的分布不可能是平均布置的,总有一两种颜色占主要地位,以这一两种颜色为基础,便形成了一个色彩倾向色调。色调有时能左右人们的情感和欲望。色调处理的好坏有时决定着设计的成败。鲜艳色调——色彩纯度高,多为原色对比,色彩效果热烈,画面活跃、欢快,并且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召力。这种色调一般用在食品和儿童用品的包装上,多以暖调为主。温和色调——色度较低,对比弱,给人以浪漫、自然、雅致、高贵感。此色调多用在化妆品、高档礼品和一些医药用品上。

清晰色调——多为冷色与黑白的构成,给人以纯洁、新颖、清雅高贵之感。文教用品、烟酒等常用此色调。

黑、白、灰构成的色调——色度极低,但起到了其他色调所起不到的作用。黑色与白色可以调整画面的空间和韵律,能烘托其他色彩,使画面清晰明快。6.包装盒的设计形成(分包装盒和包装袋)请同学回答所知道的几种盒的形式,然后总结:

(1)折叠纸盒──是用厚纸制成的盒状容器。厚纸先按盒展开的图形裁切,并在折叠处作压痕(可用小刀背刻划),再折叠成可启口的纸盒(课本第18页中的“曹素功墨汁”、“永生两用彩色笔”的包装盒)。

(2)扣盖式折叠纸盒──这是盒身和盒盖分离的折叠纸盒。在不盛装产品时,纸盒可折叠成片状,使用时拉开成盒,盖扣在盒自上。

(3)抽屉式折叠纸盒──又称屉匣盒,由盒身与抽匣两部分组成。押匣像抽屉状要能塞进盒身(外壳),所以设计时盒身要比抽匣稍大一点.折叠后用粘合剂粘在折叠处的边角即成。

(4)手提式折叠纸盒──在包装盒体上装有提手,便于携带。(课本第18页下图中的“宝宝桔味饼干”)。

(5)固定纸盒──形体比较固定的包装纸盒,一般用纸较厚,刚性比折叠纸盒强。(如课本第18页彩图中的“王一品斋笔庄笔盒”、“中国书画墨盒”、中国楹联盒"等。7.制作步骤:

(1)构思立意:首先想好是为什么目的而设计的, 设计时,先要考虑放什么物品,决定它的高、宽、长,采用哪种盒子的形式,然后用铅笔画出折叠纸盒示意图,(教师提供资料)。

(2)折盒:把示意图中的实线用剪力剪掉,把虚线用小刀背刻一痕迹,然后折叠盒子。(3)盒面设计:(下节课具体讲解)(三)布置作业 要求同学设计并制作一只放置美术用品的专用盒,可在课后完成。(四)学生做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布置下节课需带的工具(毛笔、颜料、调色盒、水罐等)

课题‘《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 2012年5.7-5.11班级;(1-12班)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十四册,第22页,第9课时——《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关于Photoshop 等软件的使用,特别是学习图层的使用方法。但根据学生的情况来看,并不适合于七年级学生在一节课上学会比较复杂的Photoshop 等软件的图层的使用方法。所以我调整了课节的内容,讲授一下关于Windows系统所附带的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使学生掌握一些更加实用的相关技术,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运用电脑来进行简单的造型和色彩设计。

难点是对于已经学习过的绘图工具进行综合、熟练的操作,并进行创作。【学情分析】

电脑的普及以及使用,使本节课易于老师讲解和学生的学习。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既有对电脑非常熟悉,早已对画图工具使用熟练的学生,也有仅限于课堂上触及电脑,课后又忘记的前面所学知识的部分学生,所以还要从基础讲起,不能太快,必要时也可以让对电脑熟悉的学生讲解。

【设计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PPT课件讲解绘图工具的用法。为了让这一节的美术课更容易让学生学习,我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①设情激趣,展示一些用画图工具画的画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②动口活动,如:教师提问,引起学生思考;师生讨论,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③动手活动,如:学生游戏,在讲解过程中同时打开画图工具,随时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实际操作,动手画图,并进行小组的接力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手PK,对于同样的操作找两个学生来做,比一比看谁画的更好。④动脑活动,如:在纸上画图,思考如何把它设计在电脑上;同桌出题提问各种工具是如何用的,等。

【教学目标与内容】 ①希望学生能在以往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能力的基础之上学会运用适当的电脑美术技巧创作出具有创新思维的作品。②学习运用Windows系统的画图工具的基本功能,认识利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或完善美术作品的特点。③体会美术创作中“设计”的含义。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学生笔记本、笔

教师相关的PPT课件和图片 2 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2分钟)

A 拿出几张教师制作的电脑图画让学生看,吸引他们的兴趣。B 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你会用电脑画出这样的画儿吗?”

C 导出新课,板书课题——《用电脑创造满意的色彩》(如何使用Windows系统的画图工具)

(2)展示课件 学习新课(20分钟)

师生共同观看课件,讲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记录笔记,及时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3)小组活动 操作训练(15分钟)

在讲解完后打开Windows系统画图工具,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在一边辅导,并引导其它学生让他们也口头进行讲解操作步骤。活动1:接力游戏 ——画一朵花

找一组同学进行操作,每人画一笔完成本活动。

(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教室会有混乱,教师要维持好秩序。)活动2:高手PK——画雪人,在雪人身上写上“雪人”二字。

找两位同学进行操作,每人画一附图完成本活动。结束后由其它同学评出优胜者。活动3:回忆操作步骤——如何画椭圆形? 找同学回答,其它同学补充。

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并及时复习讲过的新知识。(4)知识达标 巩固新知(4分钟)问题 1如何进入画图程序? 画的不好时,你会用几种方法来补救? 3 文字大小的改变是通过什么来操作的?

判断 1 “铅笔”工具的线条可以改变颜色和粗细。()2 画直线、正圆形、正方形时要按住ctrl键。()3 画多边形的第一条线时要按住鼠标左键不放。()选择 1 “编辑”中的“撤销”可以用()次。A 1

B 2

C 3 2 画小水滴时,应选择()工具. A 圆形

B 曲线

C 喷枪

(5)板书浏览 知识再现(3分钟)进入“画图”世界(如何从桌面进入到“画图”)2认识“画图”(介绍“画图”的界面,如标题栏、菜单栏、画图工具等)

①宾果游戏(直线、铅笔、橡皮、颜色填 充工具的使用)

②建造梦中的城堡(矩形、圆形、圆角矩 3动手画图 形、多边形的绘制方法)

③抽象动物画(曲线、选定工具的使用以及如何复制、粘贴)

④电子贺卡(喷枪和文字工具的使用)

(6)作业设置 延伸迁移(1分钟)

在课后,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使用电脑创作一些作品用来装饰你的电脑。没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把你的作品画在纸上,并思考如何用电脑来表现。这样就可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也为以后熟悉使用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

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很有兴趣,但由于时间关系,我所讲的内容太多,有的学生只是在课上学会了一些皮毛的东西,并没完全掌握。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不断地渗透这些知识,不断地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课题;《策划一次出游活动》授课时间;2012年5.14-5.18班级;(1-12班)【教学目标 】:

1、通过对出游活动这一过程的参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对活动的设计能力、规划能力、展示能力、整体把握能力

2、以小组的形式学习、讨论策划出游过程,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增强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小组竞赛活动,培养团对精神和集体合作精神。

3、通过策划书、路线图、备忘录的设计与制作提高设计能力、构图能力和动手能力。策划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

1、策划的内容与方法。

2、策划书、路线图、备忘录的设计绘制要点。【教学难点 】:

1、策划内容的丰富性、新颖性。

2、组织工作的严密性、科学性。【教学过程 】:

一、以歌导人,激发兴趣

a、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歌中的内容。b、了解学生的兴趣,并指出如果能策划一次出游活动,将可以在活动中增进友谊,陶冶性情,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二、学习策划的有关知识(课件展示,师生共同学习)。a、策划的意义。b、出游策划包括哪些内容。c、标明评奖奖项。

三、学生分组开展策划活动。

a、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组讨论、师生互动。

b、分工:六人一小组、要求限定时间内,各小组按主题分工合作。尽量在策划中发挥小组成员的优势,使策划具有丰富性、新颖性。组织工作既严密又科学(配以背景音乐,使活动愉快进行,教师鼓励学习勇于实践,多采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第11课

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第授课时间;2012年5.21-5.25班级;(1-12班)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标志的功能;引导学生认识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了解设计艺术所运用的基本美术语言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能力及动手制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策划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将视觉传达设计与科技、文化知识、现实生活环境综合考虑,并付诸于实施,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旅行团旗帜和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旅行团旗帜和标志设计的创意,以及将创意用图文(平面设计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搭配适当的色彩,体现出本次活动的特点。教学时数:2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查阅资料,教科书。

教师设备与条件: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图片资料、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实施过程 教学理念

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实物投影仪呈现课本资料;电脑课件呈现课题。为学生创设研究的氛围与空间。

(2)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探讨旗帜、标志的功能和效果。①课件和实物投影仪呈现各类的旗帜和标志作品。研究项目:

a.如何在旗帜和标志上体现旅行目的地的特色? b.什么样的色彩搭配适合制作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 ②教师介绍标志这一视觉传达设计艺术。③学生浏览鉴赏。

④学生分小组议论所浏览的不同的旗帜和标志资料,畅谈各人感受,小组代表归纳成文字并代表小组成员进行陈述。⑤学生自由发言。⑥教师做简单归纳。

引导学生对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与历史、地理、人文文化背景关系的认知。了解色彩对比的一些原理,从而认识标志艺术。小组议论

①训练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能力。

②训练陈述个人的设计意念、审美观点与综合集体设想的能力(通过对设计意图、色彩等的描述,形成一次感受形式美的情感升华)。体现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①课件和实物投影仪呈现旅游名胜、古迹的资料和不同的旗帜与标志设计作品,并作形象方面的比较。②学生浏览鉴赏,教师作背景、特色介绍。③教师结合旅游名胜古迹的特色介绍旗帜外形设计、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a.旗帜外形设计基础知识:基本形与基本形组合 b.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 标志设计的含义;

标志的构成形式分类;标志的造型要素与构成形式;标志设计的要求。④安排学生设计制作学校春游或秋游时班级的旗帜和标志。

要求:要充分发挥想像力,设计出造型独特、体现出个性的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⑤学生进行设计制作。

a.学生设计小样,在实物投影仪投放陈述设计意图。b.学生议论、比较。c.学生进行设计小样修改、完善。⑥学生完成设计制作。

拓宽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浏览鉴赏我国旅游名胜、古迹资料,了解祖国的美好河山,激发民族自豪感,激发起爱国主义的热情。

通过将旅游名胜、古迹的形象与标志的形象进行比较,认识标志的造型特点。了解标志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形知识,通过设计训练了解标志的表现形式和设计过程。(4)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延伸。思考题: 在三种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设计意图基础上,尝试 分析其他各类的旗帜和标志设计思路。

收集各类旗帜和标志设计,在学校橱窗或班级墙报进行展示(附说明文字)。以班集体形式进行。历史、地理跨学科综合知识的学习与调研。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1)在学生欣赏图片资料时,注意结合典型的景观或物品和旗帜、标志的设计。在介绍人文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议论、畅谈感受等积极思维的主体活动,促使学生对这当中蕴含的不同变化内涵进行探索。

(2)在学生对设计小样议论、比较、完善、完成的设计制作过程中,渗透标志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形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制作有个性的春游或秋游的学校、班级旅行旗帜和标志。3.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①学生可能会受范例资料影响不敢放开思路创作。②设计未能表达出旅行的性质特点。形象不够简练、概括,不易识别,造型、色彩不够美观。(2)解决办法:

①在浏览、鉴赏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对范例资料提出质疑,提出修改意见。②讲解旗帜、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时注意运用直观材料作比较,说明问题。

课题 《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授课时间;2012年5.28-6.1班级;(1-12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理解、认识文化衫是一种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反映某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的特征。

2、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来欣赏文化衫带给社会的清新的装饰美感。

3、启发学生用所学习到的艺术知识和修养来设计一件能够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的文化衫。4、培养学生良性的审美意识,勇于表达自我的创造意识。本课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掌握文化衫的设计特点。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主观学习的能动性,将以前学习到的各种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创作中。课前准备:《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教学课件,各种文化衫图片资料。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文化衫设计方法。2、文化衫的文化内涵。欣赏、讨论、创作。

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文化衫蕴含的审美特征,因材施教地指导学生设计符合自身审美特点的文化衫。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设计制作了简便实用的生活用品——帽子,同学们是否还注意到,夏天的时候,很多人喜欢穿宽松肥大的T恤衫,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图案、文字,它有一个通俗的称谓,叫什么呢?学生回答:文化衫。市面上出售的各种文化衫都反映了时代流行的文化观念,体现了设计者的审美取向,所以,这节课,同学们就要充当一次文化衫的设计专家,设计出能够体现自己的审美观的文化衫作品。

2、请学生讲述文化衫带给自己的感受,从中能够体会到什么样的文化品位?

(1)、图案设计展示图例并分析(2)、文字设计展示图例并分析(3)、色彩设计展示图例并分析

3、讨论:那些图案可以体现奥运精神,或哪些图案可以体现北京的文化,传达奥运的人文精神

4、讨论:那些文字可以体现奥运精神,或哪些文字可以体现北京的文化,传达奥运的人文精神

5、讨论:那些色彩可以体现奥运精神,或哪些色彩可以体现北京的文化,传达奥运的人文精神

6、学生作业:每位同学为奥运拉拉队设计一件文化衫: 学生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教案点评:

1、本节课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文化衫设计,是学生深刻感受到服装设计中的文化的内涵。

2、课中加入大量的学生讨论、发言,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讨论中自己寻找知识的答案,记忆深刻。

3、教学形式新颖、活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为学生提供了大的信息量,使学生充分感受了文化衫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反思

教学材料较复杂,虽然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也会造成一些同学因选择材料太宽泛,而不能抓紧时间,教师可根据不同的班级情况自行安排。评价点

能否顺利掌握1-2种文化衫的制作方法 是否具有较强的设计意识 设计形象是否新颖并有一定的内涵 整体设计是否既实用又美观

课题;《多姿多彩的袋和包》授课时间;2012年6.4-6.8班级;(1-12班)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不同风格不同造型色彩的中国少数民族手袋和背包的收集整理,分析、欣赏,了解其设计的特色、用途,进而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

2、了解包与袋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少数民族背包与手袋与该民族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的关系,偿试将民族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了解美术设计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中国少数民族背包与手袋在造型和色彩上的特点。

2、少数民族有特色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设计中发扬继承。

教学难点:中国少数民族的背包和手袋与他们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的关系。课前准备

各组收集中国少数民族手袋和背包的资料;①可上网或去图书馆收集更多,了解少数民族历史、生活聚集点、民风民俗、民族风情、袋与包的用途特色等;②去古玩城或旧货市场收集实物照片③在父母或长辈的收藏中找到(有条件的学校可直接由老师组织学生去古玩城或旧货市场参观收集资料)学生课前准备学习材料:

教具:课件(风格样式较多的中国少数民族袋与包的图片、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活动图片及录影资料)铅笔、图画纸各类涂色用具(水粉颜料、水彩笔、金属笔等)查阅资料,教科书。教师设备与条件: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图片资料、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教师从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的手袋、背包的造型开始,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出游用手袋和背包为切人点,通过对手袋、背包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制作、欣赏等展示活动,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产品设计艺术的探究欲望与动力。

二、作品欣赏:教师用电子演示文稿制作的课件展示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类手袋、背包及中国少数民族图案、文样及民俗生活场景。

三、学习新内容:

1、中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家园的文化,袋包是其文化特色的一个展现。

2、学会比较学会欣赏,提高审美趣味学习了解关于袋与包的基本知识。

3、欣赏袋与包在造型设计方面的特色

4、锻炼学生收集、整理、概括信息能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5、请各组同学拿出准备好的少数民族的袋与包的资料(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各组派代表展示1-2种袋与包的款式,并回答问题(约5-6组)①这款袋和包属于中国哪个少数民族?关于这个少数民族你有多少了解;(民族历史,居住点生活习俗等)②这款袋或包运用了什么制作方法采用了什么材料?③它的造型有何特色?④你认为从这款 包或袋设计制作上可以体现这个少数民族哪些特色?

教师总结概括少数民族背包与手袋的特色:材料:多用天然材料如竹、木、动物皮、麻、草、丝、棉线等多属本地易找到的材料。制作工艺:手工制作、颇具个性、不适合批量生产。造型:变化多端、简洁实用

6、课件或实物展示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类手袋、背包中国图样及民俗生活场景。

四、教师活动:

1、布置学生去图书馆、上网或去旧货市场、古玩城参观查找关于中国少数民族背包和手袋的资料,用照片、图片或手绘图象形式记录下来。

2、欣赏课本资料,请同学们根据书上的图片回答问题①这些手袋和背包都适合在那些场合使用;②它们的外形颜色各有什么特点适合什么年龄身份的人使用;③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这些材料都有什么优缺点。

3、请各组同学拿出准备好的少数民族的袋与包的资料(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各组派代表展示1-2种袋与包的款式,并回答问题(约5-6组)①这款袋和包属于中国哪个少数民族?关于这个少数民族你有多少了解;(民族历史,居住点生活习俗等)②这款袋或包运用了什么制作方法采用了什么材料?③它的造型有何特色?④你认为从这款包或袋设计制作上可以体现这个少数民族哪些特色?

4、教师总结概括少数民族背包与手袋的特色:材料:多用天然材料如竹、木、动物皮、麻、草、丝、棉线等多属本地易找到的材料。制作工艺:手工制作、颇具个性、不适合批量生产。造型:变化多端、简洁实用。

5、课件或实物展示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类手袋、背包中国图样及民俗生活场景。

五、学生活动:

1、学生课下找到后分组进行汇总,选择有特色的包和袋,标注包的制作年代、所属民族、所用材料及制作工艺特色。

2、学生分析、比较设计的种类功能。

3、分组代表回答问题其他组成员对各组进行评价打分。

4、各组代表展发言后,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发言后或发表不同见解,使课堂气氛更加热烈活跃。

5、对比课本中现代生活的袋和包请同学说一说从造型、色彩、设计方面都有何差异?你对少数民族手袋或背包有何改进意见。

课题;《出游活动综合展示》授课时间;2012年6.11-6.15班级;(1-12班)

教学目标

本单元内容综合教材中第10、11、12、13、单元内容融为一体。通过一系列综合性美术活动,在本单元中学生通过制作、展示、总结的形式,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在展示制作过程经过商讨、动手实践进行展板的设计与制作,各组学生代表在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同时进行讲演,把出游活动进行展示与回顾。显性目标:

展示设计知识 版式设计知识 色彩设计知识 运用材料与设计内容结合的协调与变化 隐性目标:

学生整体设计能力的提高 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品,学会用别人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评价,促进交流。教学重点:展示与总结的方法

教学难点:总结的归纳性,展示的个性化,艺术性的体现。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课前对出游策划活动各个环节的信息积累。展示用材料的准备 课业类别:综合·探索课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思想

一、组织教学:

二、出示图片引出展示设计的方法,观看教学光盘,同时提出问题: 展示设计有哪些方法? 如何进行展示内容的选择? 版面设计的原路有哪些? 标题、文字插图的位置如何安排? 色彩搭配与内容如何协调?

教师引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三、布置作业:作业要求:1、以图文并茂的小报形式记录出游策划中的有意义的事。2、简单布置出游活动中本组的作品3、完成总结讲演稿。

四、学生展示总结

教师请各组代表到教室前展示自己的作业,一名学生代表讲演并作总结。

其它组评价是要找出可学习与借鉴的优点,要求学生在提出建议是要用他人易于接受的方法,例如:“我想.......你们看如何?”,“如果能够.......那样会更完美”等容易使对方接受的语气。

五、教师小结:

评价学生总结中的值得学习的部分,和应进行改进的地方。评出本次总结与展示过程中 合作最佳的小组; 总结最全面的小组; 展示设计最优创意的小组; 肯定他人优点最突出的小组;

总结本次活动学生的表现,和活动对学生及后的影响。美术表达方式在一个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一、学生回答问题:

各组把自己认为应注意的问题以文字形式记下来。学生实践:

1、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布置作品展示、小报设计制作、书写总结发言稿。学生展示并总结:

各组在他组进行总结时进行记笔记,找出值得学习的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可根据处有总结活动谈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1、引导学生对一个活动结束后进行归纳性的总结,学会布置作品的展示方法。2、培养学生考虑整体展示的各种因素,提高学生整体归纳能力。3、注重学生合作完成一项工作的过程。

4、培养学生学会评价与接受他人评价的学习态度。

5、使学生在总结展示过程中充分体验美术表达形式表现自我、培养稳定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教案点评:教师在评价时主要对学生的总结是否全面,具有学习和其它组借鉴的方法因给与肯定。

第五篇:捣练图 教案

《捣练图》教案

《捣练图》教案

课题:欣赏课《捣练图》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从而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二、教学重点:欣赏、讨论画中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是细节的描写。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唐代仕女画中的人物造型与其他时期人物画造型的比较,以及和西方古典绘画中的任务比较,在感性的理解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操和认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及艺术和历史文献价值。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教科书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武则天》影视片段。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剧中人物的体型、服饰、动态等。引出问题:

1、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

2、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我们来看看唐代的画家是如何体现他们当代的生活片段的。请同学们看屏幕。(板书课题)

学习新内容 播放课件的《捣练图》全图。

(一)这是典型的中国古代仕女画,问题:什么是仕女画?

它以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表现了唐代宫廷妇女用木杵捣练、熨烫和缝纫的劳动场面。问题:

1、什么是捣练?

1、什么是熨烫?

3、这幅画的作者是谁?

4、据传这幅画是宋徽宗赵佶的摹本,那赵佶是谁呢?

引导学生通过教科书或其它途径查找作者张萱及周昉、赵佶的生平及艺术特点。可在课前安排学生通过上网或有关书籍收集更多资料。

学生解答“仕女画”。

学生解答“捣练”、“熨烫”。

学生查找资料,认识张萱、周昉、赵佶及相关背景。

(二)共同探讨,解读《捣练图》。

1、这幅作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三个场面,请问:画中共有多少个人物?

2、画家十分注重构图的技巧,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把这些细节找出来。(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主要细节有:捣练部分四个妇女的朝向各不相同;左边那位妇女传神的挽袖动态;熨烫部分左侧妇女扯练时微微着力的后仰;中间熨烫妇女专注的神态;几个小孩的穿插,以及扇火小孩因怕热而回头等动作。这些细节的刻画非常真实、生动而富有生活情趣,使互相对称的构图不致呆板。

3、人物的造型(丰颊肥体)及其衣着的设色,与同时期的女性人物雕塑和绘画的造型完全一致,是盛唐时期的典型风格。

请同学们比较教科书中那三幅同时期的女性形象的画作。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细节描写,派代表描述。

学生对比相同时期和不同时期女性的形象及服饰,畅所欲言。

思考与讨论: 唐代人物画中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教师再播放一组西方古代人物画作品,提出问题:

《捣练图》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对这幅作品是否有新的、不同的认识?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如学生可能问:为什么唐代仕女画中的妇女都是“丰颊肥体”的?(教师启示学生从唐人和今人的审美标准进行比较。)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或发表个人观点。教师归纳。

评价与小结 这幅画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注重细节描写。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它对于了解唐代宫廷妇女的劳动生活,特别是她们的服饰,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结课,布置作业,课下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唐代人物画与不同朝代人物画以及与西方古典人物画比较的小论文,要求:

1,要有自己的观点。2,条理清楚,语句通顺。3,字数不少于500字。

下载《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瑞雪图》教学设计

    《瑞雪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2. 感悟“瑞雪丰年”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瑞雪图教学设计

    《瑞雪图》教学设计 四语组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单元瑞雪图,(师板书课题)结合上节课的学习,请孩子们回......

    瑞雪图教学设计

    瑞雪图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雪景图片。 漫天的飞雪、如画的雪景深深吸引了我们,我们都为雪的美丽而惊叹!今天让我们走进“雪”这个主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瑞雪图》,齐读......

    瑞雪图教学设计

    瑞雪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感受瑞雪大而美丽,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感悟“瑞雪丰年”的丰富内涵。 3. 渗透按一定顺序观察,有条理地描写......

    瑞雪图 教学设计

    瑞雪图 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文,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希望。 2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片段。 二、教学重难......

    瑞雪图教学设计

    《瑞雪图》教学设计 后长巷小学:杨新 一、教材分析 本课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同时,本文写于1962年,当......

    《瑞雪图》教学设计

    《瑞雪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能比较流畅的通读课文。过程与方法:朗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瑞雪图教学设计

    《瑞雪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瑞雪图》是北师大版第七册第十二单元 - “风雪”中的主体课文,风雪是一种自然现象,然而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又都演绎出不一样的故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