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
《桥梁远景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通俗形象、准确的说明语言。
2、学习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3、学习作者以科学的精神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语言的准确、形象;恰当的比喻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进行科学合理的想象。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思路:引、读、思、品、说。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世上有人就有路,有路就有桥。从古至今桥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代的木桥、石桥为主,近代出现了钢架桥。比如我们学过《赵州桥》《飞夺泸定桥》铁索桥。那么将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呢?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为我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课文《桥梁远景图》,请同学们打开书第十八课。板书:桥梁远景图
二、明确目标
(一)学生读学习目标。(出示小黑板)
1、学习通俗形象、准确的说明语言。
2、学习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3、学习作者以科学的精神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三、走进作者
茅以升(1896—1989)江苏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设计并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桥梁。被称为“中国桥梁之父”,写过大量介绍桥梁知识的文章和科普读物,如《人间彩虹》、《中国的石桥》等,本文就是关于桥梁的科普文章。
提到说明文,咱们在苏州园林一课,老师讲了说明文阅读方法,大家来回忆一下。(出示方法)今天就以本课为例,继续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四、整体感知,研习课文
下面在预习的基础上就速读课文,注意两个要求:
1、注意字音。
2、思考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读准字音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谁能把这几个词语读一下:承载 颠簸
点缀
塑料 混凝土
水涨船高
留下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问: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明确:未来的桥梁。是怎样找到的?课文第三段。(找说明方法的方法)整篇文章、找课文标题、课文开头。教师评价。
本篇文章是想象未来的桥梁,那课文开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引入课文的呢?(请学生读)然后抽学生答,(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桥的重要作用)同时引起读者兴趣,激发想象力。
下面再看一下第二段,板凳指的是什么?(桥)作者为什么把板凳比喻成桥呢?目的是什么?(说明桥的构造)通过我们熟知的事物,来理解桥的构造。板书:(重要 构造 未来的桥梁)
这一写作思路,为我们照说明顺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那谁来说一下,这篇文章使用的是什
么说明顺序?板书:(逻辑顺序)回忆,逻辑顺序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由一般的桥梁构造想象到未来的桥梁,是由一般到特殊、具体到抽象的逻辑顺序。文章主体部分是想象未来的桥梁,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想象未来的桥梁。看快读的看一下后半部分。(生看课文)
1、将来造桥发生的变化
2、未来桥梁的样子。
将来造桥会有哪些具体的变化?在书上找相应的段落。(学生找5—8段)问:为什么照的如此快和准确,你是怎么找到的?(每一段的第一句是这一段的中心句)中心句概括了这一段的内容,把握好中心句,能够提高你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茅以升呢是一位著名的桥梁专家,他一生治学严谨,作为一个科学家,他想象未来的桥梁是有自己的依据,不是胡思乱想的。下面同学们阅读这个部分,在书上勾画一下,看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说这些变化的,找出这些造桥的依据的。(生找)可前后左右交流、讨论。老师巡视。
说第一个,将来造桥造的又快又好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个:便宜。第三个:很美。板书:想象,(有依据的想象)
合理
作者为了更好地说明桥梁的变化,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大家回忆一下,在苏州园林一课老师讲了很多的说明名方法,都有哪些: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引用等等。(表扬记忆力很好)这四个段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学生找)
五、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说明方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说明方法无论读说明文还是写说明文,都非常重要。看以下几个句子:
1、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人的劳动力。“差不多“能否去掉?为什么?。去掉了就是不需要人的劳动力,与事实不相符,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不能去掉,去掉后说明两者同时完成,与事实不相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两件事不是同时完成的。虽然时间短,但是还是有间隔。
3、„„引桥的工程往往比水上正桥的工程还大。不能去掉。去掉了就是引桥的工程一定比正桥的工程大,有的引桥没有正桥的工程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运用准确地语言说明将来的造桥发生的变化。在此基础之上,作者的思维就更加活跃了,在他的脑海里,浮现了很多未来桥梁的样子,接下来看后边的几个段落,分析一下将来将出现什么样的桥梁?(生读或看课文)与上几个段落有相似之处。
作者除了想象和理外还很大胆,板书(大胆),这么多桥梁,你最喜欢哪一种,给桥起一个名字,(袋鼠桥:很生动形象)(蛇形漫步)(跨海:大洋彼岸桥)(浮型桥)
六、小结
作者写这篇文章是1979年,作者当时是83岁高龄,大家想象一下,一位老科学家,在80多岁还有这样的想象力,可以经看出作者对未来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同时呢,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的。令人欣慰的事,他的很多设想现在都已经变成了现实,介绍(英国有一座桥,无墩,很低,桥可以自由开关。开桥下可以过船,关,人可以在上面行走。弯曲的立交桥等)古人对月宫充满想象,所以才有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正是有了这些想象,才会
有今天的嫦娥一号的环月成功。正是由于有这些大胆的想象,人们才能不断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七、作业:设计你梦想中未来桥梁的样子。要求:合理、大胆。板书:略
第二篇:《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
教师:崇奎林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
课题:«桥梁远景图»
教师:崇奎林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极有代表性的说明文,幻想意识极强,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将综合实践活动与说明文阅读学习穿插教学,并补入板画内容,三者为一体,进行教学。
整体思路:
整体利用三个课时,分为探究桥的知识(探桥)――板画设计未来的桥(画桥)――阅读学习未来的桥(读桥)三个部分。
教学目标:
1、讨论学习说明文的相关内容,进一步体会并把握说明文的阅读要点;
2、发挥联想与想象,对未来的事物进行设计;
3、学习归纳与整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内容分析:
本课为说明文,只重注说明要点知识的讲析,不够新颖。综合实践中有关开桥的内容,适当引入,穿插教学。同时将学生感兴趣的绘画形式融入其中。这些内容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补充说明文单一的教学知识,同时符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过程。其中,重点还是说明文阅读中应该把握的知识点。难点在于如何完成板画并适当介绍说明。
学情分析:
学生对课本单纯知识性讲析兴趣不大。同时有些学生对于绘画极为感兴趣。讲析中板画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兴趣。关于探究内容的设计,“五个一”既不太难,又可以引发学生议论与思考,同时调动探究潜力。
学法指导:
主要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形式教学,充分利用教室内现有的有限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演示,利用录音朗读,利用网上多方面交流。
准备――检查――建议――改进――展示――说明――评价。设计内容,合作完成,展示说明,重难点补充。
资源准备:
多媒体电脑、幻灯片演示、录音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极为重要。今天,我们就共同走入桥。
1、第一个发明桥的是谁?
2、请写出你心中知道的桥?名称、种类、功能
3、请填写下列各空:(教学课件演示)
张飞喝断――当阳桥
红军飞夺――卢定桥 叶挺决胜――汀泗桥
茅以升修――钱塘桥 李春设计――赵州桥
牛郎织女会――鹊桥 七七会战――卢沟桥
丰都鬼府――奈何桥
二、探桥: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各组形成一份报告单。
1、阅读综合性学习材料,把握其中的重点。
桥的介绍、世界上第一座桥、蔡襄的洛阳桥(筏形基础、浮运架桥)、伦敦的亨伯桥、桥之美。
2、关于桥的“五个一”探究:
一座桥的名称、种类、功能; 一个桥的传说、故事; 一个桥的成语或者诗句; 一句桥的比喻句; 一种桥的比喻含义。
3、学生板书展示,然后评价,适当补充。(利用幻灯片进行演示讲析)
三、画桥:
请每个小组事前准备,研究你心目中未来的桥。然后选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画出未来的桥,并请学生进行介绍、说明,起个名称,交流评价。
比如:学生设计的桥有陆天桥、彩虹桥、磁力桥、五环桥、明虹桥、08桥、曲形桥、宇宙桥等等。
(利用电脑屏幕的手写电子黑板进行展示)
四、读桥:
(一)首先,请同学们标注段序,初步朗读(可以默读、速读)。然后请个别学生进行复述,要求简洁、到位。
(二)再次浏览课文,思考:(可以播放朗读录音)
1、什么是桥?你还有哪些比喻?
2、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请你给每种未来的桥起个名称,并简要概括。
无墩桥、沉浮桥、弯曲桥、袖珍桥、无梁桥等。
未来的桥一定又快又好、便宜、很美、很低、没有桥墩、深水中可以造桥、弯曲的、很小、轻便、无梁飞渡。
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找出原文举例说明。
主要有打比方、作诠释、举例子、摹状貌。
4、请找出主要段落的中心句?
5、本文的结构与顺序如何?请简要说明一下。
6、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五、拓展延伸:
设想并写作远景图,作文片段训练。
1、可以结合以下内容进行设计,任选其一。
如:手机远景图、楼房远景图、电脑远景图、汽车远景图、轮船远景图、飞机远景图等。
2、然后进行课上交流,也可以进行续写。
六、板书设计:(教学课件演示)
桥梁远景图
茅以升
一座桥的名称、种类、功能;
探桥
一个桥的传说、故事;
一个桥的成语或者诗句; 一句桥的比喻句; 一种桥的比喻含义。
画桥
绘画――名称――说明――评价 读桥
又快又好、便宜、很美、很低、没有桥墩、深水中可以造桥、弯曲的、很小、轻便、无梁飞渡。
教学反思与评价:(表格整理)
1、画桥时,关于立交桥的示意图设计没有达到目的,评价不够精细。
2、所有课时完成后,应该注重巩固训练与掌握情况反馈。
第三篇:《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枯燥乏味的文体,教师不喜欢教,学生不愿意学。“不喜欢”“不愿意”不等同于不用教学。怎样“教学”?当然要教出说明文的味儿。不能为了追求课堂的活跃气氛,而不顾说明文的文体特征,把课上得跟小说、诗歌、抒情散文的上法没两样。上出说明文的“味儿”,应该是老师们教说明文的底线。
但仅有说明文的味儿是远远不够的。我熟知好些老师关于说明文的授课法(也包括我自己,恐怕这样的教授法具有普遍性)——先罗列出说明文的一大堆死知识点:说明结构(总一分、分一总、总一分一总),说明顺序(空间、时间、逻辑),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语言特点(准确、简明),内容特点(客观科学)等等:然后再根据课文内容来(或全文或某段落或某具体语句)落实这些死知识点。
如此一来,说明文的“味儿”(文体特征明显)倒是有了,但总觉得这味儿有点腐臭,估计学生是不爱闻的。实际上,如此授课是本末倒置的,是典型的“教学内容”为“教学方法”服务(如果“说明结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之类的死知识点也可称之为“教学方法”的话)。而“对教学方法的努力,是为了更有效的实现教学内容”,也就是说,“怎样教”(教学方法)只是手段,“教什么”(教学内容)才是目的,“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重要”。目前,我们大多数课堂把这两者弄反了。
鉴于此,我决计不固守成规,而要来点别出心裁的上法。下面是我执教《桥梁远景图》的课堂实录。
《桥梁远景图》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缩写课文,文意不变。
课 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首先,简说文题和作者(约3分钟)。说明对象是桥梁,并且是未来的桥梁;文题意为“为将来的桥梁绘图”,讲的是未来的事物,含有想象成分。作者茅以升,杰出的桥梁专家,他设计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后来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作者这一身份表明,此文虽有想象成分,但并非全是天马行空,而是有科学根据的合理想象。
其次,学生默读课文,读两遍以上(约12分钟)。说明:我经常要求学生进行“裸读”,所谓“裸读”,是指学生在没看教辅书、老师不出示问题的前提下直面文本的一种读书方法。这是一种朴素的读书方法,唯其朴素,方见本真。
第三步,出示问题,缩写课文(约30分钟)。一篇课文的学习只设置了一个主问题: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试把课文缩写为250字以内的短文,课文大意不变。
教师指导方法:可先提炼出各段落主句。然后运用适当的词语把各主句连接起来,力求缩写文自成一体,语段之间衔接自然、连贯;在此基础上,若能保持文字的生动形象,则更好了。
学生缩写课文,教者时而巡视,时而静坐。教室很安静。
第二课时
第四步,每小组指定一负责人,收集本小组缩写稿,小组负责人认真阅读后,选出小组内较为优秀的3篇稿,上交教者。(约15分钟)
第五步,教师读范文,并作简要点评(约30分钟)。
现选出学生两篇不同层次的缩写文,录之如下,姑且命之日:普通版和精华版。
《桥梁远景图》(学生缩写文之普通版)
牛郎织女虽是神仙,可也需要借助“鹊桥”才能相会,可见桥梁的重要。
一座桥由桥墩、基础和桥梁这三部分构成。
现在让我为将来的桥梁绘出一幅远景图吧。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又快又好,几乎才听说透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便宜,人们用高分子新材料代替现在用的各种合金钢及高强度混凝土,成本大为降低。
将来的桥一定造得很美,桥身不一定是直通通的,而是肥瘦相间。
将来的桥一定造得很低,便于水陆交通。
将来一定会出现没有水中桥墩的大桥。
将来也会有可以随身携带的“袖珍”桥,这样,遇到小河时,可随时架起朱,就可在上面走过河。
将来还会出现“无梁飞渡”,这种无梁桥,该算是最进步的桥吧。
(教师简评:这篇缩写文,能提炼出各段主句,并加以简单的补充说明。)
《桥梁远景图》(学生缩写文之精华版)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两位神仙,因天河阻隔需借助“鹊桥”之助方可相会。可见,即使是神仙,也还需要桥,何况人类呢。
桥无非是条板凳,放大就成了一座桥。现在的桥由基础、桥墩和桥梁这三部分构成,三者缺一不可;不过将来的桥可就不一定了。
将来的桥梁不仅造桥速度快,而且所需成本不高,借助于高新技术,还可把桥造得弯曲别致,实用之外,也美丽可观,足为大地生色、为江山添娇,将来造桥一定很低,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费用,而且特别便于水陆交通:为保证江河行船的畅通,将来还会出现没有水中桥墩的大桥。
最为便利的是,将来会有很小巧、可以随身携带的“袖珍”桥,如此一来,遇到小河时,可就地架起来,在上面走过河。
最不可思议的是,将采还会出现“无梁飞渡”,这种无梁桥,该算是最进步的桥了吧。
(教师简评:此“精华版”缩写文,能提炼出各段主句并加以重新组合,句段之间衔接自然、连贯,文章浑然一体,是一篇较为成功的缩写文。)
课后总结和反思
我的这堂课,深受余映潮课堂教学设计理念的影响,从中可看出余映潮模式的影子。
一是“主问题”设计。历经十余年新课改观念的冲击,如今的课堂“满堂灌”少见了,但取而代之的是“满堂问”。有的教者,一堂课里向学生提问了数十个问题,平均每个问题的提出和回答,总时间加起来不足一分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学生除了脱口而出的肤浅应答外,还能说出什么有深意的东西来呢?就算是这肤浅的应答,也常常为少数“精英”学生所垄断,其余学生无奈地做了沉默的大多数。成了看客,对照课标提倡的“面向全体学生”,几成讽刺。而“主同题”设计一扫“满堂同”的弊端,它“制约了课堂上无序的、零碎的、频繁的问答,能有效地克服语文阅读教学中肢解课文、一讲到底、零碎敲打等弊端,遏制教师的过多讲析,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是“阅读教学中有质量的立意高远的课堂教学问题,在教学中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
二是“课堂活动充分”。本课的问题设计练习,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都动手写了起来,杜绝了“满堂问”式的澡堂中存在着大量旁观者的尴尬现象,真正做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面向全体学生”,学生人人有事可做,课堂活动充分。
三是以写代析的“理性思考、诗意表达”。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台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的老师据此认为,语文课堂越活跃越好、越热闹越好,于是乎,说唱跳演十八般武艺一齐上阵,反正,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不如此,就是不执行课标精神。这实在是对课标精神的误解。古人云:“静如处子,动若脱兔。”其实语文课堂教学也如此。没有经过“静如处子”的沉思默想、咀嚼感悟的十年炼狱,“动若脱兔”的课堂只能是虚张声势的表面繁荣。其实,写作是一种理性的思考,表面的沉静蕴藏着跳跃的思维、思想的火花;在写作达成的前提下所进行的言说活动。则是一种“诗意的表达”。
余映潮认为:“语文教学艺术的高层次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我绝不敢说我的课堂教学达到了这一境界,只想鞭策自己朝着这个境界不断努力。
第四篇:桥梁远景图教案
《桥梁远景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2.学习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3.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想像力,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1.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文章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2.分析体味课文合理的想像,培养学生关注科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像。教学难点
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像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突破
运用辐射阅读教学方法,合理启发适时点拨,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知识,以此来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准备小黑板进行字词的板书、学生互学过程中思考的问题等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在小学的时候曾经学过有关桥方面的知识,谁能说说有关桥的成语呢?
今天我们将学习茅以升先生缩写的《桥梁远景图》,谁能告诉同学们什么叫远景图?
小结远景图的含义,点明合理的想象。板书课题
二、想象设计与朗读比较
1、你能想象一下未来的桥该怎么造和什么样吗?
学生思考,相互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2、朗读感知:
(1)、读完后检查阅读效果:读词述文(读词语,用词语复述课文片断):
承载颠簸袖珍小巧玲珑水涨船高胜似闲庭信步
(2)、学生读课文,看看茅以升所想象的未来的桥,与学生的比较,看看异同。
在此基础上了解本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
3、学生研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学习批注阅读的方法,了解文章主要写了有关桥梁的哪些内容?
4、总结归纳未来桥的特点:将来的桥会造得“更快、更低、更便宜、更美、更方便”。
将来的桥没有桥墩、空心的桥墩、自由弯曲、袖珍桥、无梁飞渡。
5、在叙述未来的桥过程中寻找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进行赏析,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学生自己先研读,讨论概括,包括特殊的句式的了解。
三、训练巩固
1、学生完成《课堂作业》上字词基础部分。
2、利用课文内容辐射阅读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仔细阅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也了解了作者对未来桥梁的展望,分析了文章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已以及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等。希望同学们学完这篇文章以后,能够喜欢这种科学幻想的文章,能积极探索科学奥秘,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大胆而合理的想像,不断创新,不断研究,等待你的想像成为现实,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第五篇:教案《桥梁远景图》
导入
俗话说,有人就有路,有路就有。可见桥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极为常见的,就像我们镇上就有大大小小这么多桥。那么由古至今的桥都有哪些变化呢,我们来看看图片。Ppt展示1~5
图片大概可以看出,时代在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在使用材料、结构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学们能预想一下将来我们的桥又会是什么样子吗?著名科学家茅以升就作出了大胆的想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出示课题ppt6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展示ppt7 关于作者茅以升的介绍,除了课文的注释,老师再给大家补充一下,请位同学来朗读 出示ppt7 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下面请大家大声整齐地朗读一遍课文,老师提两个要求,第一注意字音,第二思考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出示ppt8,请学生读字词,ppt9,解释词意。
好,根据上节课温老师教大家的一些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我想请问一下,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哦,是的,找说明对象除了从文章中找,还有个小窍门是从文章的题目或者是开头便能得出。比如上一篇课文苏州园林也是。题目已经告诉了我们本文写作的主要内容,桥梁事业的发展蓝图。而且题目还揭示了本文的时态特点,是将来的,想象中的,所以这篇课文是科幻说明文。
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展示ppt12 理清文章的结构:
1、根据文章的内容,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1—2段)说明桥梁的重要性和基本结构。
第二部分:(3—13段)具体描绘桥梁远景图。
第一层:(3—4段)再次强调桥梁的重要性。
第二层:(5—8段)将来的桥梁会造得更快、更好、更美、更低、更方便、更便宜。
第三层:(9——13段)进行更大胆的想象:将来的桥会没有桥墩或只有空心的桥墩,可以自由弯曲,会出现袖珍桥、无梁桥。
2、讨论:第三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过渡段,起到总领下文的作用。
分析文章
根据我们对文章整体分析可知,这篇文章主要是介绍未来的桥梁。(板书未来的桥梁)
Ppt13 第一段:课文开头引用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何作用?
引用神话故事说明桥的重要性,引发读者兴趣,激发想象力,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读性(板书重要)
第二段:把桥比喻成板凳,通过这个熟悉的事物来介绍桥梁的基本构造。(板书构造)
(板书箭号)同学们,前一篇课文温老师告诉大家说明文的写作顺序有哪些?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那从这能不能看出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这里从基本的桥梁讲到未来特殊的桥梁,是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所以是逻辑关系。
Ppt14 第二部分
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想象未来的桥梁的?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快速地找一下,找到的同学可以举手回答。ppt(1)将来造桥发生的变化;(2)将来桥梁样子。
我们先来看将来造桥会发生哪些变化?大家找一下,请同学来回答。
答案就在5-8段的第一句话,这几句话也是每一段的中心句,所以大家在平时阅读中要善于把握中心句,才能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作为一个科学家,他想象未来的桥梁都有自己的依据,下面大家阅读相关段落,找出这些依据,勾画一下,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下。(时间三四分钟,可下去看学生划)
标于课本每段,总结学生所读。(板书想象)
通过以上分析,作者的想象都有一定的依据,这体现了想象的什么特点?(板书合理)
Ppt16 苏州园林一课大家学习了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引用等。
下面以5-8这四个自然段为例,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分析所用说明方法。
说明文中不管使用哪种说明方法,总的作用都是为了说明对象的某一个特征。
第六段,“架桥时„„”差不多能否去掉?不能,去掉了就是完全不需要的意思,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再看看第五段“几乎是„„”,如何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第八段“引桥的工程„„”
这样看来,作者是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和准确的语言来说明自己的想象。在这个基础上,作者的思维也更加活跃,在他脑海中浮现了多种桥梁的样子,下面大家接着来看后面几个段落。然后来分析一下作者想象中的桥梁有哪些样子。
人类智慧是无穷的,今天以为新的大桥,已经了不起了,可是明天、后天的大桥,更是了不起。那时来看今天的桥,也许会感到,为什么以前的人,会那样笨呢?
选自《桥话》
本文作为一篇说明文,它不是对现有桥梁作具体介绍;作为一篇科学幻想文章,它也不像一般科幻作品那样充满神奇的想像,而是以科学的态度,对未来桥梁建筑的发展远景作了一番描述。而作者的这些“幻想”今天已成为现实了。
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以科学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设想,描绘我们的未来吧!
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想象,人类才会不断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想象,有嫦娥奔月的传说,然后有了对月球的探索,实现了遨游太空的理想。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昨天的一些知识点,温故而知新。
Ppt14,昨天第一节课下课时老师跟大家提出了这个问题,后面给大家讲解的时候是让大家结合课文第二部分二、三层的说明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不知大家这里能否理解清楚。我们再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表达的。
5~8的第一句,相同的句式,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桥梁造得怎么样,换一种表达就是说造桥会怎么怎么样,也就是这里总结的第一个方面——将来造桥发生的变化。
而为什么说9~13段是从将来桥梁的样子来写呢?老师在提问练习中的第二个问题,问将来的桥梁会有哪些变化时,同学们都找出了文中相应的描写变化的内容,以12段为例,通过描写桥梁的样子特征来展现未来桥梁的变化,我们通过这些描写便能大概想象出袖珍桥的样子。所以说课文是从这两个方面来想象未来桥梁的。
好,昨天给大家布置了两道作业,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道,分析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昨天太仓促,老师说错了,说让大家在5~8段中,现在纠正下,大家延伸一下,整篇文章找找,如果没有提前找好,现在老师再给几分钟大家快速找找,也检查下大家对常用说明方法掌握的是否牢固。
提问学生,然后出示ppt。
说明文中不管使用哪种说明方法,总的作用都是为了说明对象的某一个特征。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简单来说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Ppt19 第六段,“架桥时„„”差不多能否去掉?不能,去掉了就是完全不需要的意思,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再看看第五段“几乎是„„”,如何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好,通过这三个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这篇课文是以逻辑顺序,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和准确简洁的语言来说明自己的想象。作者茅以升的想象既是合理的,有依据的,也是大胆的。一个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的、著名的桥梁专家,为何还要对将来的桥梁还要对将来的桥梁事业进行大胆的设想,这说明了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这段话,是选自茅以升的著作《桥话》里面的。这说明一切事物都需要进步,因为人的智慧是无穷的。所以他为什么要大胆设想,勇于探究?
(出示ppt,找同学朗读)体现了作者勇于探索、敢于开拓、不断创造的科学精神。科学合理的想象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希望每一个同学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掌握了牢固、全面的知识的基础,大胆合理的想象,不断研究,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科学的奥秘,让你的想象成为现实,为人类造福。
结尾:本文作为一篇说明文,它不是对现有桥梁作具体介绍;作为一篇科学幻想文章,它也不像一般科幻作品那样充满神奇的想像,而是以科学的态度,对未来桥梁建筑的发展远景作了一番描述。而作者的这些“幻想”今天已成为现实了。
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以科学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设想,描绘我们的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