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孔子的“启发诱导”教育
浅谈孔子的“启发诱导”教育
摘要:“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是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最成功的经验之一,这种教育思想不仅在古代,而且在现代对我们的学习以及教育教学都有积极的启发。这种教育方法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我们要正确发挥他在教学中的积极意义,以及防止其流于形式。
关键词:启发诱导,积极主动,灌输,形式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现在我们把它总结为启发诱导的教育方法,它是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最成功的经验之一,这种教育思想不仅在古代,而且在现代对我们的学习以及教育教学都有积极的启发。
启发诱导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
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我想这是值得我们今天的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思考和借鉴的。
我们为什么要遵循启发诱导式的教学原则呢,这里有几方面的的原因:
一、认识学习的主体,必须尊重其主体的地位,认为学习者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体系;强调学习者的自我指导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重视情感、动机、价值观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二、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好胜心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把教学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育的合作关系,反映了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做到教学民主,让学生处在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以使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得到诱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推动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学效果的增强。
四、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孔子说过:“我是无所不知吗?我实在无知啊!如果有一个粗人来问我,虽然他一无所知,却很诚恳的求教,我也只是就他所提的问题,从正反两方来问他,一步一步的诱导到源头之处就是了。”可见启发诱导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开启学生智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何进行启发诱导式教学呢?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启”呢?“启”是使人获得开导,突破盲点,领悟其要旨。启发需要教师在洞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设定开启的知识点,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在学生思考得智穷虑竭之时进行指点,使学生突破盲点,领悟其要旨。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因此教师在开始讲课时,首先就要想到怎样能把学生的思想抓住,把学生吸引过来,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积极性,来接受教师的启发诱导。如果学生对教师讲课一开始就没有兴趣,就会导致启而不发。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精心设计开头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启发诱导的前提条件。
有些聪明的老师在向学生教授新课的时候,往往会从提问或做游戏开始,那样一方面容易能集中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果只是单纯地将现成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加会缺乏灵活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呢?“发”是使人获得引发,找到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体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过思考,获得了一些思想体会,这些思想要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得经过大脑的整理,要说什么,怎么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用什么词汇来概括那个思想呢?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在学生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加以阐发,学生会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受,于是特别感谢老师把他们想说而说不出的话给说了出来,老师所要说的,正是学生所要听的,这样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内容以抽象的理论为主,如果教师再大量灌输,一味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致使他们不能安下心来求学,缺少反思则领悟有限,他所学的东西必然忘得快,也就谈不上应用了。所以教师在施教时,应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师生关系融洽。
所以老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在学生努力想懂而懂不了时再开导他,以便他能充分思考;在学生努力想说而说不出时再加以引发,使学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体认。
最后,启发诱导式教学还要要求教师深入掌握教材,拟定明确清晰的教学目标。
教材处理方面,必须根据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接受能力,既要注意教材的逻辑顺序,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顺序,并在此基础上设置提问。通过有目的、有次序的启发来训练思维能力。注意表达技巧,维持学生注意力,可适当变化语调、姿式、动作、语法用辞等,防止单调造成的习惯性疲劳。学生掌握知识是一个主动探索和领会的过程,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但教师提出的启发诱导性问题,能否真正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能否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如果问题是以启发诱导的性质抛出,教师更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缩短事实和自己原有认识的差距,使学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在抛出启发诱导性问题之后,都有些过急的现象。表面上问题是开放的,而事实上教师所需要的答案确实比较单一。既然是启发诱导性的开放式问题,假如你的问题真正发挥了启发诱导的功效,那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必定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要防止启发诱导是教学流于形式。
第二篇:幼儿园教学的启发与诱导
幼儿园教学的启发与诱导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涵义为,教导同学,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1]孔子的这番言论作为启发式教学的精髓所在,揭示了启发的实质和特点。
幼儿时期是其独立考虑能力和自信心培养和树立的关键阶段。幼儿的认知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能动过程。没有教师的引导,幼儿的认知就不可能高效和迅捷。幼儿是认知的主体,掌握知识终究要靠他们的观察、考虑和操作,教师不应该也不可能代替代替,但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在幼儿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何时启发、启发与传授新知的关系、启发式教学条件、启发式教学结果等方面进行论述和探究。
一、当其时而教
孔子认为教师的“启发”是基于同学的“愤”、“悱”。朱熹解释其“愤”意为心求通而未得,“悱”意为口欲言而未能。即同学是处于一种达到将通而未通、似懂非懂的状态。“启”意为开其意,“发”意为达其辞,“愤悱”是“启发”的前提。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须认真掌握好答问的时机,这样,同学经教育者稍加指点和启示,才会豁然领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求老师答问时不能急躁,要“当其时而教”,以利于培养同学独立考虑的能力。
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认识到幼儿获得某种体验和认知往往需要一个过程。从操作上来讲,教师提出问题或传授一个知识点之后应耐心地等待,在适当的时候作有意义的停顿,给幼儿留有考虑、观察、探索的时间。教育家陈鹤琴说:“凡儿童自身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身去想。”有些教师提出问题后,看幼儿没有和时答出就马上将答案说出来,而使幼儿丧失了考虑的机会。如在小班的一节讲故事《现在是什么时候了》的课上,主要是让3~4岁的小朋友了解早上、中午、晚上、早饭、中饭、晚饭的概念。当老师讲完早上、中午两个时间概念后,则不需要紧接其后向小朋友介绍晚上,可以先停顿一下,让小朋友自身试着回答。当小朋友欲言止、似懂非懂时,教师可启发式地说一句:“那个时候,月亮姐姐就出来了,天也黑了。”这样,经过教师的点拨,借助这种特定的情景,就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二、当其可而授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实际意思就是教师举一,同学不能反三,说明同学没有学到融会贯通,便不再传以新知了。传授新知识能让同学做到使旧知识“反三”的程度,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同学的生理或心理发展水平,以和同学贮藏知识的多少,同学能接受则讲,不能接受则不讲,要做到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要能使同学“愤”、“悱”且“欲罢不能”,是因为“够一够,跳得着”。“愤”、“悱”作为认识上的“疑惑”、“不定性”,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是“熵”,即代表系统的无序、紊乱、含混和不确定程度。教学信息量就是不确定性(“愤”、“徘”)的度量,即两次不定性之差。[2]教学信息量(I)的公式如下: I=教学熵S课前-教学熵S课后
从这一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同学疑惑越大(对教学内容的事前信息越少),他们通过教学活动得到的信息量就越大;而当教师提供的信息是同学全然未知的,则这时教学内容对同学反而不具有信息量了。
以上说明,在接受新知识之前,同学要有“准备”,有“准备”才干有“效果”。杜威也曾指出:“教育过程的每个阶段都应顾和未来的情况。”他还说过:“教授的每种经验都应该提供某些东西,使人作好准备去获得未来的更深刻更广泛的经验,这正是经验的生长、经验的连续性和经验的改造的涵义。”[3]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和知识掌握的程度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保证每个小朋友都能充分考虑,都有考虑的内容和考虑的机会。如在幼儿园中班开展“染色和褪色”的科学实验活动,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5~6岁的小朋友已经对颜色有了初步认识,在这一基础上让他们接触颜色变化的现象,则会激发他们观察、探索和积极考虑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进一步拓展该领域的知识,能够举一反三。而假如将这一实验放在小班进行,则很难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温故知新
从孔子的启发诱导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对教师的一些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温故知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将其作为教师执教的规范。“温故”指巩固或熟悉已经学过的知识、技能,对重点、难点、要点不能有丝毫的含糊。“知新”则属于更高层次的要求,其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对任教的这门学科最新的研究效果、发展趋势要清楚;二是指教师要有自身的新见解,即创新或发明。假如一个教师连温故知新都做不到,何谈启发诱导? 每一位儿童都是哲学家、发明家,他们接受事物、发明事物之速度,成人无法与之相比。而幼儿教师的学科知识是一个全科的概念,它并不一定要求教师对某一门学科有精深的研究,但必需对各类知识都有尽可能广泛地涉猎并形成正确的认知。幼儿教育在使用教材上相对来说较为自由,选择的范围也较为宽泛,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能熟知各类教材,并能根据自身的教学所需作出合理的取舍和创新。[4] 例如,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一直沿用至今,其课程观、儿童观、教师观中的内容也早已深入人心。但百年之间,关于儿童教育的新流派新观点层出不穷。假如一位蒙氏班的幼儿教师只做“井底之蛙”,不开阔视野、扬长避短,无论实际情况如何,只会“照本宣科”,那么这种没有新鲜血液融入班级的“蒙氏教育”只会出现出毫无生气、教条呆板的局面。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幼儿的生长经历和思想内容会有很多的差异。不同的问题,假如始终以同一答案回应,那么何来“愤”、“悱”,何来举一反三?
四、罕譬而喻,言近旨远
语言是教师表达思想的主要工具之一。“罕譬而喻,言近旨远”则是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提出的要求。其义为教师能用透譬规范、简单明了的话语使同学明白清楚。并且,即使所讲的是眼前的事,但其内涵和意蕴却很深远。同学“愤”、“悱”之后,教师的“启发”之语对于同学继续考虑至关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同学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应。”[5]杜威也指出:“教育中的指导同学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要使语言由原来作为实际的、社交的工具,逐步变成有意识地传达知识、协商思维的工具。”[6]所以教师的语言精辟清晰、启发得当,可以使同学在探索考虑、克服难关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简洁正确的逻辑认知思维习惯,从而,最终达到举一反
三、深入浅出的效果。同学不只解决了问题,同时更享受了其过程。而冗长繁琐的言语不但很难引起同学的兴趣、起到启发的作用,反而会使问题复杂化,让同学找不出其中的原委。
在幼儿园中,教师是幼儿的主要对话者之一。由于幼儿的语言经验缺乏,教师的话语则更需要浅显易懂,简洁清晰,富有动感和色彩。教师话语水平的高低和与幼儿对话质量的好坏会深刻影响幼儿的语言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如在幼儿中班组织“沉浮”科学实验活动中,教师在讲述实验要求和过程时,就应该清楚地知道讲述的重点和难点,如“小朋友们,你们的任务是观察所给的资料中,哪些可以沉入水底,哪些可以浮出水面”。而不能将每个实验环节都不厌其烦地详细介绍,并且话语时常偏离主题。如教师在介绍每一种资料时,让小朋友们举出这些资料的多种用途,这样反而导致幼儿听后忘前,听觉疲劳而失去兴趣,并且在实验过程中理解不了主旨,偏离了活动重心,发现不了问题,思维得不到延伸和挖掘。幼儿教师应通过预测、讨论词汇、分析情节、概括中心思想等活动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最
适合幼儿的语言。
五、存疑问难,学思结合
孔子的教学基本形式是问答法或谈话法。因此,能否提出恰当的问题,对于同学和教师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实际上也是思维质量的一种反映。孔子主张存疑问难,甚至将它作为教学的前提。同时,孔子对于浮云般的疑问和白日梦般的考虑,似乎也是不太主张的。他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中隐含着学思并重、学思结合的精蕴。“疑问”与“学思”则是相互融通的。“愤”、“悱”是一种似懂非懂的疑惑状态。教学过程就是以这种认知上的“疑”、困惑状态为逻辑起点的。朱熹认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无进。”其一层涵义就是没有疑问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而现在很多教师认为把有疑问的小朋友教得没有疑问了,就是教学的胜利。其实不然。朱熹认为:“使无疑者有疑,使有疑者无疑。”这说明,“疑”和“答”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即解决旧的疑问,也发生新的疑问。现在许多学校里出现了一些“观摩课”,整个一节课,所有活动都井然有序,所有教师提出的问题,同学都给与了近乎规范的答案,国外的专家学者听后,问:“这堂课还有上的必要吗?所有的知识同学都早已经懂了。”一片哑口无言。
在幼儿园中,教师也往往缺乏幼儿主体意识,而将幼儿仅仅作为被教育者、服从者。幼儿在这一时期,随时都会自发地生成问题,教师应从内心深处真正予以重视,抓住机会给与启发和指导,并且能够进一步引导幼儿深入考虑,发掘出新的问题,使幼儿学思并进。
在幼儿班级中,我们经常会看见,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小朋友们争相举手回答。但往往有些幼儿不知道答案或突然想到其他的问题了,他们也举起了手,问到这些小朋友后,老师可能会说:“你不会举什么手啊?”小朋友们会想:“老师现在问的不是这个问题。”久而久之,举手的越来越少。幼儿时存在了这种心理会一直影响其生长。而现在,我们看到,在中学、大学的讲堂里,几乎无人举手“问难”了。同学习惯于不时地接受知识,而思维却趋于停顿。我们应认真贯彻“把有小疑问的同学教得有大问题,把没有疑问的同学教得有问题”这一思想。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5:68 [2]熊梅.谈“愤悱”的启发式教学实质.课程.教材.教法,1996(8)[3][6](美)约翰.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胡海燕.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上海教育科研.2004(10)[5]苏霍姆林斯基.和年轻校长的谈话.西方教育论著选.江苏教育出版社,1981:10
第三篇:孔子的教育思想对高职教育的启发
孔子教育思想对高职教育改革的现实意义
宋文华
1(1吉林松原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教师138005)
摘要:目前,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使高职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职业教育内涵及性质的确定为高职教育的发展确定了方向。而具体的教学管理及教学过程的实施不仅可以从现代的教育理论中学习,同样,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德育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其教学原则都能够给我们很多启示。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职业教育改革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使高职教育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指出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 35 号)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决定中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些教育政策的发布与实施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
但是,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学科专业与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教学投入不足,办学条件与教学目标要求不相匹配,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职业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和他创立的学说,对各个层次教育的发展,有着极为深刻广泛的影响。很多教育思想在经历过历史的洗礼和实践的检验后,精华部分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在推进高职教育的改革过程中,研究、借鉴孔子的教育思想,将使我们在研究各种流派的教学观点中得以启示
一、孔子的教育目标—创新型人才
孔子要求其弟子做学问要“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温故”“告往”即旧的知识、经历,“知新”“来者”即尚未了结的事物,即知识的创新。这两句话不仅说明,新知与旧知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了解掌握新知也就必须将它和旧知联系起来,同时也提出了通过旧知掌握新知的创新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只是被动的接受,而是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通过积极地思维形成创造性的认识。孔子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对遇到的问题要接连不断的追问“如知何”?通过这样不断地追问,不仅可以穷追事理,使认识得到深化,而且能够在积极地思考中产生创建。在教学中,如果学生问题提得好,研究的深入,孔子就会高兴地大加赞赏。再者孔子有:“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的论断。当时《诗经》在外交及正式场合是有着重要作用的,人们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1和意图。孔子说,如果读了那么多的书,却不能在外交活动等时发挥作用,遇到问题时不能加以处理,那又有什么用呢?可见孔夫子并不是死读书的人,他是强调学以致用的。孔子周游列国,要传播和实施自己的政治理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的思想其实是有着很强的功用性的。理论要与实际相联系,知识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转换,学生在读书的同时,也要关心身边的国事,天下事,要有积极的入世思想以及对于社会强烈的责任感,争取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直接或间接的生产力,以服务于社会。虽然当时孔子的所有教育目的都体现在“学而优则仕”这样的从政思想,也没有明确提出创新概念,但是这些思想都说明了孔子对知识的社会现实意义的理解。
谈到职业教育的改革目标,同样要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加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参加一些实训课,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为今后走向社会作好准备,打好基础。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提升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积累实践经验也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最终达到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所以,各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不能忽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政策与时间上要给与大力的支持。这也是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对象的广泛性——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论语· 卫灵公》)即 “任何人我都可以对他进行教育,没有类别之差。”“。体现了孔子教育对象的广泛性。任何教育类型都要求我们的教育面向全体,实现全面发展。
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不同,也可以归结为对人是什么的认识不同。孔子研究人的方法是以承认人与人的存在差别为前提的,而且“人是一种未完成的存在物”,在这个前提下他把人分为仁人、君子、小人等。但是这种差别也是人为的,而且是可以改变的。这从他提出的教育目标和有教无类的原则可以看出。
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也体现了教育平等的价值观念,在教育中,无论教育对象的身份地位、性别、年龄,都享有充分的受教育权。在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中绝大多数还规范在高中毕业生中,有教无类的价值观念希望我们在高职教育中打破这样一种规矩,对教育对象更多一些人文关怀。
再者,有教无类也给我们一种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那么在高职教育中,就要给学生创造这样一种可以继续学习的基础,同时课程体系的规划也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在学习空间。在培养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给他们留下一些行业内的可行的带有必须自己去探索的大问题,让学生在从业后自主学习。
高职教育的对象,在以前的教育教学阶段,按照传统的评价标准,都不能算作优秀的学生,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自我克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都处于较低水平。班级授课制和讲授法教学方式都不能使他们的大脑思维走进课堂,多数处于“人在曹营心在汉”结果。作为教师,如何看待学生就是一个关键。开始就把他们看做不可救药,就不可能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结果也必然引起不良的教育结果。所以首先教师要做到“有教无类”,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是可教之才。但是这里也必须避免对“有教无类”的一种误解:“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可以运用同样的标准、同样的教法、同样的要求进行教育”。总结说就是“教学无类亦有类”。因为学生的知识起点可能不同,智力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所以教学目标、任务完成程度、教学方法就要区别对待。这在下面的教学原则重要进一步讨论。
作为教师,忽略学生的贫富、生地、出身容易,而客观的评价一个学生的优秀水平就不是很容易了。而且我们应该思考他们高中以前教育失败的归因,从中吸取教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使他们重新认识自己,规划自己,成为有用之才。
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关于孔子德育思想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要求学生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凭,活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中。“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上述道、德、仁、艺、文、行、忠、信、诗、礼、乐都各有其丰富的内涵,其中的道、德、仁、行、忠、信、礼等都属于人格教育的范畴,艺、诗、乐等属于知识、技艺的范畴。这是孔子为了实现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为学生规定的非常广泛的教育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培养放在第一位,力求把学生塑造成为品格高尚的正人君子、志士仁人,以担当治国重任。
我们培养的是参加未来建设的一线高技能人才,道德水平将决定他将来成就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的从业观念,价值观念,审美观念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德育工作的成败将决定教育工作的成败,决定着一个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未来的发展。只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够使他们在工作中以客观积极的态度对待所遇到的问题。换句话说,教育的产品将决定其他生产产品的质量。
四、孔子的教学内容——六艺皆精
孔子教育不仅力求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同时也注重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 述而》)要求学生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凭,活动于六艺。上面提到道、德、仁、艺、文、行、忠、信、诗、礼、乐都在孔子的教育计划中,从中也可以看出孔子想把学生培养成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人才。所谓“君子不器”,一个人不能象某种器物那样只有一种作用、一种功能,而要具有多种技艺。
就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体系的建设一直是近几年教育改革的话题。除专业技能的培养外,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应不应该纳入教学计划且不深谈,而高职教育要求学生要有一技之长还是应该注重教育个体的“通才培养”还尚有争议。况且由于目前国内好多高职教育一方面是一些中等职业院校的转型产品,一方面是普通高等教育附加产品,所以在教学中真正能够做到“实践能力的培养”还不能够普及。一方面是教学设施的不足,另一方面是,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工作者的教育教学观念问题与实践指导能力是否充足的问题。
笔者认为高职教育要从“一技之长的专才向一专多能的通才转变“。这种通才在于知识基础宽,知识融通、迁移能力与创新能力强。高职教育改革的目的和中心要始终定位于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学会循循然善诱人的启发引导方法,花大力气把握学生“愤和悱”的时间和尺度,使学生能够真正领会学过的知识,从而举一反三,成为创新人才,同时调动学生“欲罢不能”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引向获得知识之路,成为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
教学改革中关于教学内容的改革也要符合这种通才培养的要求,夯实并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在此基础上突出一种技能的培养。就某一专业来讲,教育对象的可从业范围可宽可窄。就畜牧兽医专业来讲,学生可以从事各种家畜、家禽、特种经济动物的饲养工作,那么这就可以涉及10几个方向;还可以从事兽医的工作,这又涉及到大动物兽医师、宠物医师、实验室化验员、特殊诊疗技术人员;还可以从事销售工作,涉及兽药销售、饲料销售、饲养动物销售、动物产品销售;近十几年新型的宠物行业不仅仅促进宠物诊疗工作的发展,同时,宠物饲养、宠物驯养、宠物美容、宠物食品各种相关行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而焊接技术可从事的行业就相对要少一些。那么,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课程体系的如何构建?采用传统的“一锅出”教学模式还是采用灵活的模块式教学?教学班的设置大还是小?课程选择由学生自主选择还是由校方统一构建?上述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四、孔子的教学原则
第一,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才智、性格、特点等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对中等以上才智的学生,可以给他讲授比较高深的学问。对中等以下才智的学生,则不宜讲授高深的学问。子路问:“听到的事情就去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了就去做呢?”冉有问:“听到了就去做吗?”孔子回答:“听到了就去做吧。”公西华对老师对同一个问题给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表示疑惑不解。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说冉求这个人胆小,遇事容易退缩,所以要鼓励他立刻大胆去做。而子路好勇过人,勇有余而谋不足,所以我要给他降一下温,让他头脑冷静一点。这是孔子中庸思想在教学原则方面的具体体现。集体上课使得我们的教育方式显得僵化。但是,孔子的这一例子,告诉我们,在对待我们的学生时,要注意确定不同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和对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职业教育的学生起点不同,个性差异也较大,这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加以考虑。这里的起点要包括学生的智能起点,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只一味的强调学生的课业知识差异,不能够考虑到学生性格、心理状况,也是教育失败的一种。因材施教,也就是要考虑到“教有类”,即便我们的学生都是来自高中毕业生,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一刀切,更何况有些院校的学生同样的专业同样的年级学生的起点还存在差异,比如有的学校个别专业招收职业高中毕业生、高考录取的学生、和未进入分数线的落榜生,如果把他们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就显然不合适,即便这种多渠道办学和统一上课可以体现“有教无类”,但是,那也只不过是对“有教无类”的一种误解。在教学中一定要区别对待。
第二,启发诱导。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不到他苦思冥想还不能理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怎么也说不明白的时候就不要告诉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知识,却不能推知几个方面的知识,就不要再教了。如果不问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一味“填鸭式”地“满堂灌”,不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不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孔子思想中还有这样的论述:“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君子知道教育成功的原因,也明白教育失败的道理,这样就可以做教师了。高明的教师,以晓喻为主,对学生善于启发诱导。引导而不强逼,鼓励而不压抑,启发而不灌输。引导而不强迫,师生关系就会融洽。鼓励而不压抑,学生容易主动而充分发展。启发而不灌输,学生就能用心思考。善于引导、鼓励、启发,使师生关系融洽,使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善于思考,就是优秀的教师。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们惯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启发式教学的设计思路一直是也应该是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应该注意的问题。相对于孔子教学含量和教学任务,我们要多很多,如何探讨启发式教学应用还是一个很深的课题。
第三:长善救失
《礼记.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学习的人有四种毛病,或者是不足之处,教育别人、传授知识的人一定要知道。主要是人的学习态度,或者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或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或急于求成,专找捷径;或畏首畏尾,遇难即止。这四种毛病,都在于没有把心思真正用到学习之上,没有正确开发思维。教书的人知道了这些人的心思,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类毛病。这段话信息量非常大:先当学生,才能当先生;教是为了学;教者必须知学,才能教;教学的进度,既是教的进度,也是学的进度;多了,可能是积极性高,利于“博”,但容易食而不化;少了,可能专心致志,利于“专”,但效率又太低;难度小,利于培养信心,但难以深刻;畏难不进,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常是学习的积极性出了问题。把握好这个度,实在不易。在个别化教学的环境下,教学的进度是因人制宜的。但真正的恰到好处并不易。在班级授课制的状况下,把握好这个度,在客观上更有其难度。在大的格局上,我们应当探索分层教学的问题。人是个性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不可能有两个相同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认识学生的差异,满足他们切实的需要。要长善救失,必须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要避免对学生要求过高,看学生浑身都是毛病,而看不到他们的优点。判断的错位,常常导致教育的混乱。在进入高职以前的所有教育过程中,或许我们的教学对象小学、初中都会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孩子,而进入高中之后的教育就可能不能算是成功的教育了。我们正式在已经失败的教育基础上重新构建这些孩子的人生之塔,还遵循老路子,那么明显会延续这种教育的失败,那么我们就失去了我们的教育职能。既然能够了解了我们学生的四种学习毛病,就应该及时的给予纠正。所以要做到长善救失,这是对我们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教育原则。
孔子的教学思想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更多,在我们向外界大量汲取先进经验的同时,重新研究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同样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也许,就我们民族的教育来讲,其中的教育思想精华更有利于根据我们的国情和传统教育特点实施独具特色的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孔子思想,2、潘俊杰, 雷怡, 刘月飞.孔子教育思想及其对中国高教改革的启示[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6(1).3、吴小清.孔子的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借鉴作用初探[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4.4、王标.孔子教育思想对高职教育的现代意义[J].科技信息, 2009,(18).5、张思坚.孔子教育思想对高校教育改革的作用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
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4).6、陶静.孔子教育思想在新时期教育理论体系中的应用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7、刘云汉.孔子教育思想的主旨:德以育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5.8、吉爱明,丁泗.有教无类: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J].维普资讯http:///
作者介绍:
宋文华,临床兽医学硕士,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 讲师.
第四篇:一份“启发诱导”的教学智慧案例
一份“启发诱导”的教学智慧案例
稷山县稷峰一中
何红全
北师大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站课文《珍爱生命》是课标中“成长中的我”教育内容之一,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生命的神奇和珍贵,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从而树立珍爱生命意识,使生命充实而有意义。
我在上这一课的过程中,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认知和理解“为什么要珍爱生命”知识点,经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程序之后,便进行了共同探讨:
师: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经典问题困扰了人类数百年,那么,同学们知道吗?
生1:当然先有鸡,后有蛋。
生2:不对,如果先有鸡,那第一只鸡,是哪里来的? 生3:那先有蛋,后有鸡。„„
同学们开始争论不休,并进着思考。
师:(明确结论)同学们,别争论了,用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英国)生物进化论观点回答是:生物都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即生物进化论学说。地球约45.5亿年;在距今500—700万年生物的演化中才诞生我们人类生命。
生:(不约而同地)啊噢,太神奇了!
师:这就是珍爱生命的原因之一——生命是神奇的(板书)。
除此而外,肯定还有其他原因,请我们观看高度浓缩人生历程的大写意视频并进行思考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播放多媒体)多媒体视频《生命的短暂》片段:一个刚从母体呱呱坠地的婴儿,瞬间伴随着哨声以飞快的速度大步跨越时空经儿童、青少年、青年、壮年、老年,最后在震耳欲聋的“哐当”声中进入棺材而戛然结束。
只听见“ 唷!”声一片,同学们不约而同发出了惊讶的感叹,看到同学们十分惊奇而又愕然的神态,我提出了思考的问题:这段视频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顿时,同学们像炸开了锅似的,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
同学甲:人的生命太短暂了,一飞就过去了。
教 师:用一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说就是“瞬间”或“顷刻间”,就消失了。
同学乙:人的生命从出生到死亡太短暂了,甚至还没有弄情是怎么回事就消失了。
教 师:对,人的生命就像,时间流逝一样,一不留神就稀里糊涂过去了。同学丙:生命是有限的,我们应该珍爱生命 „„
师:虽然人们常说“长命百岁”,但世上能活百岁以上有几个人,很少,很少,对大多数人来说那只是美好的祝愿而已。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具体用数字表示中国人的平均寿命73.5岁;按人平均寿命和365天计算生活26827.5天;如果按分数计算你已度过了人生的几分之几(约1/7)?这些数字背后说的是什么?说明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
列举人有种类、性别、民族之分,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体积最大的动物、最具智慧的动物、;最耐严寒的动物、最耐干旱的动物等也各自具有不同特色之分,通过进行比较,说明生命具有独特性。
再例举我国历史上一些文人墨客关于人生短暂叹息诗句,如: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中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通过两句找不到答案的傻问,感叹天地之永恒,人生之短暂?还有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伤感等,通过对诗词的理解来拓展知识面,让同学们由好奇到无限的遐想来感受生命的神奇和珍贵。
综合上述进行概括总结,我们的生命来自于大自然,最后又要回归于大自然,然而,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讲,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偶然的,但最终都要离开这个世界是必然的,自古至今,无一例外,谁也不可避免的,也是唯物主义哲学观点所定义的,那么,面对现实就应该正确认识,好好珍惜我们的生命。让学生明确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独特的,且只有一次,不可重复,来体现我们生命的珍贵,需要我们敬畏、珍爱,这是珍爱生命的原因之二——生命是珍贵的(板书)。
然后,通过设问思考:假如一伙诈取钱财的截住一个正在路上行走的你说“留下钱财,放你一条生路!”你咋办?是不是“打死都不给”,宁死不屈?是不是要钱不要命的人,命都没有了要钱干啥用呢?到谚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启发同学们懂得健康的生命是享受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前提,离开生命,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是珍爱生命的原因之三。
„„
【案例的反思】
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我把学生设置在与教学主题紧密联系的情境中,通过典型问题、视频、举例、数字、对比、假设等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激情,在师生互动中,启发引导同学对生命充满好奇无限遐想,思考、感悟、理解生命诞生的神奇、人生短暂、寿命有限且不可重复的、具有独特性,懂得生命是享受生活学习工作的前提,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百家争鸣、各抒已见,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点拨诱导启发激励一开展课外英语写作活动
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高中毕业学生达到“能在学过的题材和语言范围内写短文和书信,意思连贯,拼写正确,语法用词、标点和格式基本正确”。为此,我们在高三复习的同时开展了课外英语写作活动。以写作来促进语法、词汇和句型的复习。通过点拨、诱导、启发使学生克服了对英语写作的畏难情绪,激发成功的乐趣和提高了表达能力。以写气候为例。
一、提供范文
活动一开始,我们以BookⅡ(J.)第十五课课文TheSeasons为作文的范文,先让学生阅读模仿,然后两人一组用完整句子回答理解题。二、归纳词语
范文中往往有大量的词汇和词语要求学生归纳整理。学生板书所学有关气候的词汇和短语。VocabularyofWeatherOtherExpressionssunnywarmcoolItalwaysrainsinsummer.hotcoldwindyTheflowerscomeoutinspring.rainywetdryThebestseasonoftheyearisspring.cloudymildfairIt’sspring,thetimewheneverythingisgrowing.SnowyIt’sautumn,thetimeforpeasantstogetinthecrops.三、组织提纲四、补充词语
学生在根据提纲作文时需要一些能表达自己思想的词语。教师有意识地补充扩大有关天气的词语。诸如:Heisafair-weatherfriend.Sheisarough-weatherfriend.Someoneisasfickleastheweather.Everybodytalksabouttheweather,butnobodydoesanythingaboutit.我们还选抄了一首小诗,让他们朗读。ApoemThere’sAlwaysWeather,There’alwaysweather,weather,Whetherwelikeitornot.Somedaysareniceandsunny,Sunnyandbrightandhot.Sometimessocoldandcloudy!Willitsoomsnoworwon’t?Ifdayswerealwaysjustthesame,Out-of-doorsWouldbesotame....Neverawildandwindyday.Neverastormyskyofgray.I’mgladthere’sweather,weather.Darkdays,thendaysfullofsum.Summerandfallandwinter-Weatherissomuchfun!最后让学生以Theweatherin…或MyFavorite为题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文章并在组内进行交流。下面选取一篇为例。TheWeatherinOurCityTherearefourseasonsinourcity.Thenamesoftheseasonsarewinterspring,summerandautumn.Inthewinteritiscoldandwindy,andinthesummeritisverybrightandhot.Theweatherinthespringandautumn,however,isverypleasant.Itisneithertoohotnortoocold.peopleenjoytheautumnmoonandthespringbreeze.Onethingiscertainabouttheweather.Itneverstaysthesame.Whetherwelikeitornot,itisverychangeable.
点拨、诱导、启发、激励—一开展课外英语写作活动点拨诱导启发激励一开展课外英语写作活动责任编辑:飞雪阅读: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