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树好共产党员的“样子”--微党课
树好共产党员的“样子”
——推动“两学一做”融入日常
“我是离开最晚的那一个,我是开工最早的那一个,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个,我是坚守到最后的那一个,我是行动最快的那一个,我是牵挂大家最多的那一个……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和你在一起。”建党95周年之际,央视制作的《我是谁》的公益广告热传朋友圈,于平凡处生动展现共产党员的闪光形象,令人温暖而感动。
党员要有党员的“样子”。党员的“样子”,是党性的外在表现,是发自内心、化为人格的精神气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红军中的党组织是秘密的,但谁是共产党员,大家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是因为他们“看上去就像个党员”。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树起了党员的“样子”,一代代共产党人坚守本色,铸就了熠熠生辉的党员群像。经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洗礼,广大党员的党性更强了,服务群众的行动更实了,担当有为的劲头更足了,新时期党员的“样子”更加鲜明。
信仰坚定是党员的“内核”。共产党员的形象,源于理想信念的力量。革命战争时期,夏明瀚、方志敏不畏牺牲;和平建设时期,王进喜、雷锋无私奉献;新的历史时期,杨善洲、李保国忠诚担当,他们的身上,无不放射着理想和信仰的光芒。当今社会各种思潮纷纭复杂,信仰的“赶考”无处不在,在名与利的诱惑、钱与权的纠缠下,少数党员干部丢弃了理想、动摇了信念,更有甚者腐化堕落、变节变质。“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变化,信念坚定都是党员安身立命的根本。要在“学”上深化拓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重要讲话,把坚定理想信念摆在首位,做到不忘初心、不忘根本,明是非、辨真伪,养正气、祛邪气,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甘于奉献是党员的“名片”。党员的“样子”,是在枪与炮、血与火中奋勇向前,是面对滔天洪灾时大声喊出“我先上”,是在荣誉利益面前首先想到组织和群众。一段时间以来,少数党员不愿奉献、不敢担当,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千方百计追名逐利,根子就在于缺乏奉献精神,淡忘宗旨使命。无私奉献,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是党员应有的觉悟和境界。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凡事以群众利益为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把本职工作当作为民服务的舞台,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职场劳动,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要不计名利、不求回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用自己的汗水、艰辛,真情服务群众、赢得事业发展,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和优质服务取信于民,彰显共产党员先进性。
先锋模范是党员的标志。党员的“样子”,就在我们的身边:是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学生,是能吃苦勤钻研的业务骨干,是抢修行动最快的邻家暖男,是频频伸出援手的热心大妈,是救死扶伤的乡村医生,是抢险救灾的支部书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一名党员一面旗。无数党员职业不同、身份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坐标——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树好党员的“样子”,就不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要按照“四讲四有”标准,把思想和工作摆进去,从点滴做起,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只要每一名党员都树好党员的“样子”,那么党的旗帜一定会更加光辉夺目,党的事业一定会更加兴旺发达。
第二篇:优质党课 共产党员的样子2
共产党员的“样子”
授课目的:
使广大党员理解共产党员的标准,认识共产党员的样子,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自觉强化党员意识,增强党性观念,积极履行党员职责,激发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的理想和愿望。
授课提纲:
一、“看出来”——平时各种言行像共产党员
二、“站出来”——关键时刻站出来,听从党的召唤和分配
三、“豁出来”——危险时刻挺身而出,捍卫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授课时间:30分钟 授课内容: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土改时期,一位老农民进城买年画,他要了一张毛主席的像后,又要找共产党的像,营业员告诉他:“共产党是一个组织,不是具体哪一个人,没有像。”他硬是不信,他说:“乡亲们常说这个人像共产党,那个人不像共产党,共产党怎么能没有像呢?”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斥责或赞叹:“哪里有个党员的样子?!”“这才像是个党员!”其实,“像”与“不像”,实际上说的就是党员的标准、党员的样子,群众就是这样通过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像”与“不像”,来为我们党员队伍“画像”。
30年代,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第一次在延安见到共产党人时,他这样为他们“画像”——“这些千千万万年轻人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绝不承认失败。”
再看看2001年10月31日中国新闻网的披露,宁夏吴忠市副市长
王明忠带领35人下乡检查工作,检查组分乘8辆小车经过一座桥时,12岁的初一女生王萍为躲避车队不慎落水,因在场人员无一下水救助,王萍溺水死亡。再看看原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王益,公安部原部长助理郑少东,广东省政协原主席陈绍基,重庆市司法局原局长文强等等一大批身居高位的腐败分子,他们丢弃了艰苦奋斗的好作风,追求享乐,沉醉于灯红酒绿,满足于纸醉金迷,彻底丧失了共产党员应有的党性修养,严重丑化了共产党员的样子,这样的干部,这样的党员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望,难怪有老百姓说:“这种干部哪有共产党员的样子!”
通过以上的事例对比,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才是共产党员的样子?我认为就是“平时工作能够看出来、关键时候能够站出来、生死关头能够豁出来”:
“看出来”——平时各种言行像共产党员
这就是说,一名共产党员在“言行”中要做到老实为人,诚以待人,乐于助人,绝不害人。工作中,埋头苦干,身体力行,尽职尽责;作风上求真务实,言行一致,较真碰硬,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生活上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廉洁自律,艰苦奋斗,一言一行体现党性修养,一招一式展现党员风采,一点一滴做出党员样子。
原国民党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怀疑国防部作战厅厅长是个共产党员。理由之一是他到这个厅长家后,见其生活十分俭朴,家具全非常破旧,一切家务全由妻子亲手操持……历史已经证实了这段疑案的真相,那个厅长果然是打入国民党内部的共产党员。可以说,杜聿明的怀疑是有道理的,判断也是准确的,在他的眼里,富豪奢侈、三妻四妾、浮夸官僚才是国民党官员的“样子”,而生活俭朴、作风务
实、爱民亲民才是共产党员该有的“样子”。
战场上,在前线冲锋陷阵,流血牺牲,慷慨赴国难,令敌人闻之胆寒的;战场下,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宁可饿倒街头,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是共产党人的“样子”。在灾难面前,在危急时刻,在生死关头,挺身而出,冲向最危险的地方,竖起一面面党的旗臶,担负起中流砥柱的使命,这是共产党人的“样子”。在成绩和荣誉面前,逊让谦虚,淡然处之,在金钱和美色面前,毫不为所动,信仰一如既往地坚定,这是共产党员的“样子”。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共产党人的“样子”、共产党员所共有的形象“模板”,是无数先烈以天下为己任,抛头颅、洒热血所换来的,是无数革命前辈自强不息,忍辱负重,顽强拼搏换来的,是无数共产党人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公正廉明,艰苦奋斗换来的。
陈再道老将军也曾说过:“战争年代,谁是不是共产党员,一眼便能看出来。作战勇敢、不怕死、冲在最前面的,肯定是党员。”老将军的话语告诉我们,被“看出来”是对每名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是党员就要能让人“看出来”,看不出来就不算是一名合格的党员。而党员没有贴身标签,更不能摇旗呐喊,人们观察、判断的依据就是他们平时的行为表现,是否能够像模范指导员---屈晓勇那样扎根基层、身体力行、情系官兵、建连育人;是否像天下第一书记---沈浩那样为了小岗村的发展,抛家舍业、任劳任怨、无私无畏、鞠躬尽瘁;是否能够像默默无闻的老党员---杨善洲那样淡薄名利、一生为公、甘于奉献、不计得失,用生活的点点滴滴深深感染身边的群众,用自己的真实行动树立共产党员的形象,用平凡的日常工作昭示着共产党员胡样子。
二、“站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听从党的召唤和分配
这就是说,在党、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听从党的使命召唤,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的时候,甚至需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但是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共产党员站出来”,便拥上来一大片忠诚的党员,一支支“党员先锋队”、“突击队”迅速成立起来,奋不顾身地勇往直前。
站在历史与世纪的观礼台上回望,我们看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方志敏、杨靖宇、董存瑞,抛头颅,洒热血,冲锋在前,不怕牺牲,英勇顽强,誓死报国;我们看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看到:激情澎湃的改革开放时期,孔繁森、任长霞、吴登云,兢兢业业,廉洁自律,乐于奉献,开拓创新。他们永远心怀人民,永远脚踏实地,永远站在时代的最前列,他们的名字都叫“共产党员”!
相信很多同志都看过《革命烈士诗抄》,这本诗集收录了89位革命烈士的194首诗,他们都是在国家和民族陷入战乱动荡、劳苦大众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时,挺身而出,慷慨就义的共产党员,这些诗的作者本身就是一篇篇壮丽激昂的诗章。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方志敏、夏明翰、邓中夏、彭湃、王若飞……一个个灿若星辰的名字,一座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从恽代英的《狱中诗》、叶挺的《囚歌》到林基路的《囚徒歌》、何敬平的《把牢底坐穿》,从周文雍的《绝笔诗》、续范亭的《绝命诗》到刘伯坚的《带镣行》、文泽的《告别》等等。铿锵的诗句掷地有声、熠熠闪光,足可惊天地、泣鬼神!尤其是夏明翰烈士就义时的那首绝命诗让人印象深刻——“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不仅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面对死神时的泰然自若,更是有力地召唤着千千万万的“后来人”为党的事业、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前仆后继,永不退缩;杨超烈士就义时高声朗诵的英
雄壮语:“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吉鸿昌烈士在刑场上用树枝写他的壮士豪言:“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共产党员在人民群众面前以什么样子出现,历来是我们党是否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党有无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生动体现。共产党人气吞山河的豪情、视死如归的气魄、顶天立地的形象,是我们党极为丰富的一笔财富,正是如此,才会在关键时刻涌现出一批批保家卫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可敬可爱的共产党员!
三、“豁出来”——危险时刻能挺身而出,捍卫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这就是说,在危险来临的时候,共产党员不会臵之不理,不会逃避责任,不会贪生怕死。“哪里有危险,就能看到共产党员出现在哪里!”战争年代是这样的,重大自然灾害面前也是如此,只要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威胁、受到损害的时候,共产党员便会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践行党旗下的誓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三大战役是事关国共两党前途命运的生死大决战,其中辽沈战役又是决战的重点难点,影响到解放全国的战略格局,能不能全歼东北之敌,关键在于能不能打下锦州,锦州是否攻克,关键在于塔山。攻、守塔山已成为敌我双方关系全局的一着重棋,势在必争,势在必胜。蒋介石乘飞机到葫芦岛亲自督战,并以11个师在海、空军配合下轮番进攻塔山,排山倒海般的炮火向我尚未完善的前沿阵地实施猛烈轰击,几十分钟落弹5000余发,黝黑的滚滚硝烟覆盖着我前沿阵地。这是一场比政治、比斗志、比独立作战能力的殊死搏斗,在阵地上涌现出无数为党献身的壮烈场面。守备在右翼的刺杀模范三连连长周炳义,为策应一连的苦战,指挥轻重机枪向敌侧射击,同时,自己带领两个排
杀入敌阵。他端起刺刀东拼西杀,接连捅死8个敌人,自己身上也受了几处刀伤,但仍坚持与敌人扭打在一起,直至气力耗尽,壮烈牺牲。在距敌仅有20余米的地堡中,共产党员高仲山向大家喊道:“咱们坚决地守,手榴弹打光了,我拿剪刀也要和他们拼到底。现在就是党员带头的时候,党员党员就在这个时候要站稳立场!”五班副班长迟德山的4人战斗小组从半塌的地堡里拱身出来后,端起刺刀杀入敌群,与敌展开肉搏。我们的塔山英雄用血肉之躯阻挡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猛烈进攻,创造了我军历史上阻击战的经典战例,塑造了替党分忧、勇挑重担的光辉形象。
在汶川大地震中,无数共产党员倾情在抗震最前线,倾力在救灾最前沿,为共产党员的“样子”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大地震把素有“古羌王遗都”之称的千年古羌寨萝卜寨几乎夷为平地,危难时刻、险境绝地,村里共产党员挺身而出,践行党旗下的誓言,带头冲向了最危险的地方,共产党员第一时间竖起旗臶,第一现场组织救援,成为救助群众、团结群众的中流砥柱。大灾面前、生死关头,共产党员瞬间抉择,用倒下托起生命,演绎“生与死”的千古绝唱。在大灾面前、生死关头,许多共产党员把“生”留给别人,舍身救险、舍生取义。他们把生死臵之度外,在余震中搜救,在瓦砾中寻找,用爱心扫描生命的信号;他们穿行在倾盆大雨里,浑身泥水,冒着生命危险打通一个个“灾区孤岛”……他们用自己实实在在的作为、实实在在的示范,生动地展示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他们的作为,生动地演绎了共产党员的“样子”,是对这个“样子”最好的、最完整的诠释。
我想,大家应该还记得一位名叫埃德加〃斯诺的美国记者,70多年前,当他第一次在延安见到共产党人时,他这样形容共产党员:“这些千千万万年轻人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
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绝不承认失败。”可见,我们共产党员的“样子”不单单受到人民群众的敬仰,而且还得到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誉。然而,共产党员的“样子”是来之不易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塑造起来的,是无数先辈用满腔的热血、用日复一日的艰苦奋斗,经过九十年的沉淀积累,一步一步形成的,我们不仅要珍惜维护共产党员的“样子”,更要发扬光大这个“样子”。
和平发展年代,我们大多数党员并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生活中也很少遇到需要站出来、豁出去的危险,那么要想让人们看出来是共产党员就更加不容易了,这反而是对我们党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共产党员只有更加坚定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珍惜党员身份,淡泊个人名利,兢兢业业工作,誓死践行誓言,才能时时刻刻体现出共产党员的“样子”,才能让这个“样子”亘古长存,富有朝气与生命力。
第三篇:党课讲稿——《树立共产党员应有的样子》
党课讲稿——《树立共产党员应有的样子》一
“共产党员”,这是一个神圣和光荣的称号。自从160多年前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的组织诞生以来,无数的进步人士为获得这一光荣称号孜孜以求地申请加入党的组织,无数的革命先烈为实践这一称号蕴含的思想,捍卫这一称号的尊严献出了宝贵生命。目前我们中国共产党的8900多万党员,在入党时都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然而,在入党后的长期生活实践中,是否每个共产党员都始终保持了清醒的党员意识,认真践行了自己入党时的诺言呢?这一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遇到严峻的挑战。借此机会,我以《自我拷问、学思悟行,树立共产党员应有的样子》为题,和大家做个交流。
一、发“三道问”,考考每人会有什么样的答案?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来,大家学到了什么、记住了什么、思考了什么,每名同志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答案,折射出不同的态度、认知,也就是说我们每名同志是以什么样的准备对待“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什么样的姿态投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俗地讲就是“你做了什么样的准备?”这里,我问大家三个问题,考考每人会有什么样的答案?
第一问:入党动机是什么?就是回答为什么要入党,这是每一名党员在入党前和入党后都必须认真、静心思考的问题。前几年一篇文章受到网友热捧:《答学生问: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者是时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川。这篇文章,有的同志看过,有的可能没有看过,这里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学习,看大家会有什么认识。他在文章中写道“很多同学一谈入党动机都是套话连篇,动不动就‘从小爷爷对我说’。要么是,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打井人;要么是,从小爷爷教育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要么是,从小爷爷告诉我,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我一度深深地怀疑,大家拥有同一个爷爷……我从来没有这么说过,也从来没有让爷爷现身说法。因为我没有见过我爷爷。”事实上,让徐川坚定入党信念的不是家人,而是他就读大学时的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毕可友。在学院保送研究生面试中,毕可友“出人意料”地没给亲侄女“开绿灯”,让很多人大跌眼镜。毕可友说“当个人的利益和别人的利益冲突了,党员本来就要作出牺牲和让步,不然凭什么你是党员?入党的时候是宣过誓的,要随时付出,入党不是为了能够给自己获得更多利益。”毕可友的话,深深触动了徐川的内心,“推着”他迈进了党的队伍里。后来,在经历过一番成长的烦恼和挫折后,徐川认识到,为什么要入党的答案只能是两个字:信仰。这是他的入党动机,而我们呢?大家是否也应该回头想一想自己当初的入党动机是什么?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名同志入党的内心想法是不尽相同的。之所以提这个问题,就是想让大家明白:发轫于灵魂深处的选择才是最本真的选择;只有遵从了自己最笃定的选择,才能历经曲折而不改初衷,面对挫折而不移初心。
第二问:入党誓词是什么?誓词虽简短,却全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任务、纪律,高度概括了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为进一步增强理解认识,今天我们不妨再次重温一下党的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入党誓词,先后共5次:①土地革命时期: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②抗日战争时期: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决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③解放战争时期: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作如下宣誓:一、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四、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五、要做群众的模范;六、要保守党的秘密;七、对党有信心;八、百折不挠永不叛党。④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承认党纲党章,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随时准备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全人类彻底解放奋斗终身。⑤党的十二大至今: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不难看出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誓词,今天沿用的誓词仅80个字,但就这80个字,我们可以默默背诵一下,看看自己还能记住多少。扪心自问,我们有多少同志是在入党时才读的誓词,入党后除参加宣誓活动外再有没有读过,又有多少同志能全文背诵出内容。记得一位首长曾强调:“对上级党委首长和机关的指示要求、政策规定,各级要敏感、要重视,要记得清楚、要说得明白。如果对上级首长强调什么、关注什么都不清楚、都不敏感,怎么能说你看齐意识强、听招呼守纪律呢?或者说,听谁的招呼、守谁的纪律?”道理是相通的,入党誓词是党对我们每名党员的“招呼”,如果我们不能入脑入心、铭记心间,何谈党员意识、时刻践行呢?
第三问:入党以后干什么?列宁同志曾讲:“徒有虚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党员不仅是一张名片,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今天,与革命战争年代相比,我们不仅缺少了血与火的洗礼、更难以经受生与死的考验,对党员来说,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勇担责,顾大局讲政治、守纪律讲规矩、能吃苦讲奉献、作表率带好头,既是政治要求也是本质要求,既是义务更是责任。可以说,党员既是标杆,更是主体,但究竟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需要我们每个人从本职岗位上去回答,看是否在其位、履其职、谋其政、尽其责,面对任务敢于扛担子挑大梁,不回避不推诿,面对问题敢于承担、敢于负责,积极主动、想方设法去解决;是否把岗位当战位,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心无旁骛干工作,一心一意谋实事;是否开展工作不等待、贯彻指示不含糊、出现闪失不诿过,用自身行动模范带头,脚踏实地把业务搞精通、把素质练全面、把单位建出色,等等。入党后究竟干了什么、干的如何,需要我们对照入党誓词去反思,是否存在党员意识有所减退、模范作用发挥不好、组织纪律观念不强等问题。常言讲,“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有不足和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干“掩耳盗铃”的蠢事。我们一定要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有利时机,不断自我反思、自我净化、自我改正、自我提高,真正使身上的“党味”浓起来。
二、学“三篇文”,看看大家都有什么样的感想?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如何学、怎么学,才能学出成效、做出样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习的方法很多,实践的形式多样。但我认为,作为本次学习教育的主体和对象,每名党员同志都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想一下、思考一下,不能总当“拿来主义”者。这里,我带领大家学习“三篇文章”,都是有关学习的,一方面帮助大家提高学习的动力,改进学习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让大家理性思考、辩证看待,有所启发、有所启迪。
第一篇:《关于规范“两学一做”理论考试的几点思考》。这是政工网建言献策栏目里的一篇文章,看后很有触动,文中提到关于理论考试的内容范围,文章指出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基本内容:其中,党章党规必学内容为《党章》《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严格XX党员领导干部纪律约束的若干规定》,4项内容共计约3.58万字;系列重要讲话必学内容为习主席《XXXX建设重要论述选编(三)》《关于深化XXXX改革重要论述摘编》《关于深化XXXX改革重要论述学习读本》《XXXX建设重要论述读本(修订)》,四本书约18万字,两项共约20万字。对此,文中同时提到官兵的反映:在规定的政治教育和党日学习时间里完成20多万字的背记量明显是“难于上青天”,也背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初衷。面对上级考试要求和学习压力,部分基层单位立足自身集中力量梳理知识要点,尽量把“背记、熟知、了解”等不同层次的知识点区分开来,但依然存在编写知识要点怕有所遗漏,故而贪多求全、内容繁杂的现象,导致把背记压力推到党员个人身上,把学习变成了挑战记忆力的死记硬背,既增添了背记负担、占用了大量时间精力,又极大增加了精神压力,造成思想和心理隐患。所以,面对如此大的学习量,我们在增强学习紧迫感的同时,各级应该想想如何改进学习方式、区分层次、抓住重点等问题,不要芝麻西瓜一起抓,结果什么也没抓到。为解决好这一问题,机关也专门下发了“两学一做”应知应会应做内容,做到精简,即使这样,大家也可以想一想自己到底学习了多少、掌握了多少,这个问题不重视不行。
第二篇:《学习党章,动笔还需“走心”》。这是《解放军报》的一篇评论员文章。为什么发这篇文章,有何用意?大家都知道,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手抄党章100天”“手抄十九大报告100天”在许多单位如火如荼进行。平日里敲惯键盘、疏于动笔的党员们纷纷拿起笔,工工整整地抄写党章,并在“朋友圈”中展示成果,既有书法艺术抄党章的,又有父子竞赛抄党章的,更有新婚之夜抄党章的,可谓形式多样,“纷繁出奇”。有的报道之后,骂声一片。“手抄”活动对不对,该怎么开展?鉴于此,解放军报刊发了《学习党章,动笔还需“走心”》的文章,文中评论道:抄写党章的形式有助于重温党章,加深对党章的理解,促进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值得鼓励。然而如果抄写只动笔而不“走心”,“朋友圈”里只为了“晒字”而不见行动的“真章”,不触及思想和灵魂,就会把这一初衷很好的活动搞变味,沦为“精致的形式主义”,这是需要注意和防止的。“抄”的目的在于学、在于悟,要在“走心”中重温“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以手抄党章的形式促进学党章,党员应在边学边悟中自觉扪心自问:当初入党为什么?许下的誓言是什么?常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危机感,“不论走多远,都不忘出发的理由”。想想那些受到党纪国法惩处的党员干部,许多并非入党之初就心术不正、动机不纯,而是疏于思想改造,日渐放松放纵,忘记了初心,丢弃了信念,违背了入党时的誓言。所以,只有常温“初心”,常用党章和入党誓词警醒约束自己,不断补充精神之“钙”、校正人生航向、加强党性修养,才能让自己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之所以学这篇文章,就是要求我们的学习要力戒形式主义,必须真正“走心”学党章,在学习中明志、强心、壮骨,掌握立场、观点、方法和政策、制度、规矩,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把握党员安身立命的根本。
第三篇:《“两学一做”为什么“不是一次活动”》。这是环球网刊登的一篇文章。文章指出,搞活动往往会被认为是一阵风、或者一场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等“五大突出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往往不是一两天就能够实现的,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韧劲。细心一点的同志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相比,此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几乎没有听到或看到在其后加上“活动”二字。因为“教育”与“活动”相比,时间跨度更长、学习要求更高。中办方案一再重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强调要突出正常教育,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互联网上许多媒体对此都作了很好解答,其中人民网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三个常态化”》为题,指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持续深入推进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常态化的重要举措。从学习党章党规入门,进而深入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更加坚定的爱党忧党兴党护党,更加积极的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家心理上是否有充足的准备,是“浅尝辄止”心态或是“被动应付”状态,还是“久久为功”姿态,归根结底都看我们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三、提“三个人”,想想自己该有什么样的标准?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目的之一,就是巩固扩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学习教育就起不到作用,甚至失去意义。那么,到底我们该有什么样的标准,今天我想用三个人的行动告诉大家。
人物一:毕福剑。2012年至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人,也是央视优秀的主持人之一。如果没有饭局上的“一分半视频”,毕福剑原本可以继续主持他的王牌节目《星光大道》,继续做着全国观众喜爱的“毕姥爷”,在CCTV再风光上五年或十年,然后光荣退休。如今,他在央视的主持生涯因为一句私人言论而提前结束。2015年4月6日网络上流传一段视频。视频中,各方宾客围坐在饭桌前,主角毕福剑唱起了经典“样板戏”《智取威虎山》选段。老毕每唱一句,都会加一句戏谑性的评论,其中有一句对已故领袖毛主席非常不敬,称他“把我们害苦了”云云。视频一出,全国哗然。4月8日,中国青年网发表评论《毕福剑欠全国人民一个道歉》,评论写道:毛泽东是一个时代的伟人,是共和国的缔造者。没有毛泽东,没有共产党,毕福剑还能像现在吃香喝辣交杯换盏、提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打着百姓舞台的旗号、装傻卖乖在全国人民面前充“姥爷”?4月1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登文章《党员毕福剑必须讲规矩》,部分内容如下:作为公众人物的毕福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吗?他自己也曾自豪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我应该往前冲。”可“提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请问“毕姥爷”冲到哪里去了?党章对于党员义务有明确规定:“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这件事让我们看到,言论自由不等于自由言论,更不能无原则无底线。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时刻以政治纪律规矩衡量自己的言行,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事能办什么事不能办,要搞得清清楚楚,切实让政治纪律和规矩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时时鞭策自己、警醒自己。
人物二:刘源。原总后勤部政委,在离职时发表了一篇题为《心中永存——向总后勤部告别》的文章,文中提到:我拥护中央军委的决定,坚决服从习主席的安排,并预祝即将实施的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开局顺利,圆满成功。五年前我接任政委时,曾郑重承诺“公事不谋私,私事不涉公”。今天卸任检验论定,我坚守兑现了诺言,扪心自问当坦荡无愧;工作中,我履职尽责,未敢轻慢怠惰,并与大家合作共创做了不少大事、难事、实事、好事,同乐自励更荣辱无悔!……作为总后勤部的末代政委,再讲三句话告别。第一句给战友们:将来无论进退走留,仰慕青云翱翔四海,搏击风雪走遍天涯,天不老、情难绝,我们还会再相遇、总会长相念,我们都是为了共同的信念、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第二句留我牢记:能与各位同袍共事奋战,我感到无比光荣!为总后勤部,我感到无比自豪!第三句赠予总后:山高水长、嵯峨浩荡,英雄辈出、世代相袭,总有思念无绝期:总后勤部,在我们心目中——永存!说实在话,读完此文,让人心中为之震撼,全文2242个字,言之凿凿、催人泪下。“春蚕到死丝方尽”,刘政委在即将离开领导岗位时,仍然站好最后一班岗,以实际言行给我们带了一个好头。他坚决服从命令,感谢组织培养,感恩战友帮携,寄语军队改革,期盼强军盛世。赤子之心,溢于言表,感人至深,值得学习!
人物三,吴孟超。中科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文化大革命”爆发时,吴孟超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教授,已是声名显赫的肝脏外科专家。造反派却给他扣上了“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领导职务被罢免、课题组被解散、家被查抄,多年积累的科研记录和工作日记被夺走……吴孟超的人生跌入低谷。不久,更大的打击来了。因为有“海外关系”,且无法通过“外调”核查,他被停止了组织生活。委屈、伤心,哭到天亮。第二天早上,他作出两个决定:每月如期交党费,每周给党组织写一份思想汇报。4个多月后,终于恢复了组织生活,并当选为支部委员。说起往事,他感慨万分:“一个人找到和建立正确的信仰不容易,用实际行动捍卫信仰,更是一辈子的事。”在2006年领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吴老提出自己的设想:用5到10年时间,将我国肝癌发病率再降低15%,治愈率再提高15%;通过30到50年的努力,找到治疗肝癌的根本途径。很难相信,这是84岁高龄老人的创业蓝图。党员使命在,冲锋永不止。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自查自纠时,他指出了自己的不足:一是没有以往的拼劲了,二是没有以往的韧劲了。“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吴老这样的颁奖词:“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这就是一个94岁的老人、一名从军60年的老兵、一位入党60年的老党员,用自己的一生投身党的事业。各级要把吴老等先进典型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引导党员干部对照学习,争做合格共产党员。
四、讲“三句话”,思思我们应有什么样的行动?
“两学一做”关键在“做”,就是做合格党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主席老人家讲到:“有些人就是一辈子也没有共产党员的气味,只有离开党完事。”共产党员的气味是什么味?是深入基层的泥土味,是带头拼搏的汗水味,是心系群众的人情味,是爱党护党的党性味。我们如何才能自然散发出这种气味,传播扩散这种气味呢,我想下面这三句话,可以给大家一点答案。
第一句话,感情是前提。习主席指出,感情是一个非常本质的东西,不带着感情去做接地气的工作,就是“做秀”。我想只有情感上亲近、思想上认同,带着感情、饱含深情、充满激情地学深悟透、真信躬行,学习才能深入、认识才能深刻、行动才能自觉,“两学一做”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当然,这种感情不是“一见钟情”的空穴来风,而是“日久生情”的潜移默化,它包括了对党的信任信赖、感恩感激等诸多情感元素。现实中人与人交往,要获得感情认同,必须相互了解、欣赏优点、原谅缺点。同理,增强对党的感情认同,需要我们学党史知党情,了解97年来党领导人民翻身求解放的奋斗史、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史、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的壮大史,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党的感情,升华思想境界,增强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自觉性。
第二句话,党性是根本。党性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标志,是共产党人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战争年代,谁是党员一目了然,因为行军中他们身上背的东西最多,吃饭时碗里的饭菜最少,冲锋时他们跑在最前面,撤退时他们走在最后面。当前,社会上各种思潮涌动、文化撞击、行为冲突,时刻影响着官兵的价值取向。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地把这个“传家宝”接力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要在深学党章党规中树牢“三观”,在感悟科学发展成就中增进信赖,在贯彻习主席讲话精神中保持定力。要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对党章党规的再学习再理解,自觉用党的纪律约束言行。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以实际行动喊响“看我的”“跟我来”,切实用党性修养淬火忠诚。
第三句话,工作是体现。每名党员的岗位,都是党让你站好守好的岗位;每名党员的事业,都是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们不仅要学好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干不好,讲的再多也是白搭。著名学者崔卫平说过:“你所站在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我们每名党员同志必须明白担当就是责任,尽责就是担当,坚决克服“不作为”“乱作为”“不挑担”,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争一流”的使命感,善于在作风纪律上“扣扣子”、勇于在责任履行上“担担子”、勤于在工作落实上“钉钉子”,树立起共产党员应有的形象
党课讲稿——《树立共产党员应有的样子》一
一、信仰之“甜”
1920年的春夜,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两张长凳架起一块木板,既是床铺,又是书桌。桌前,有一个人在奋笔疾书。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些?”儿子应声答道:“够甜,够甜的了!”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里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原来,儿子竟然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他叫陈望道,他翻译的册子叫《共产党宣言》。
墨汁为什么那样甜?原来,信仰也是有味道的,只有真正的共产党人才能品味得到,甚至比红糖更甜。正因为这种无以言喻的信仰之甜,无数的革命先辈,才情愿吃百般苦、甘心受千般难。
有人会说,信仰摸不着、看不见,虚无缥缈,怎么才能证明党员的信仰有无强弱?我的回答是,信仰不是宏大叙事,也不是高头讲章,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它不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思想上返璞归真,党性上固本培元,体现在对党的事业的执着追求上,也就是习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时强调的那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二、初心之“酸”(弘利教育)
酸,五味之首,最是缭绕回味,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就像人的“初心”一样,翻开记忆的相册,曾经的“初心”也会随着人生慢慢沉淀溢出沉香!
2012年7月6日,琼海市阳江镇21位新发展的预备党员在红色娘子军雕像前庄严宣誓。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非常引人注目,站在鲜红的党旗前,这位老人神情严肃,手臂高举,目光中透着坚毅。“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人:王运梅。
王运梅老人成长于一个革命家庭,1931年5月,光荣地成为“红色娘子军”的一名战士。此后,无论时势如何变幻,她一心向党,即便已是102岁高龄,她仍发挥余热,在琼海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担任“红色教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召后辈。由于出身穷苦没有文化,老人并不了解入党的规定和程序,以为参加了革命便是加入了共产党。后来,老人知道自己还不是一名党员,非常难过。“我要入党!”成为这位期颐老人最强烈的愿望。几经辗转,老人终于达成了81年前的“初心”。
“我是一名真正的党员了,很高兴。”初心不改,方得始终。初心之“酸”,不是普通的一如既往,而是共产党员百炼仍要成钢的坚定,九死依旧无悔的执着。
三、泥土之“苦”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因逃难而周游列国,一日,他饥饿难耐,向乡下人讨要食物,而乡下人却以嘲弄的方式递给他一块泥土,重耳却将此事视为吉兆,并恭敬地接受了泥土。最终,重耳成为晋国国君并称霸中原,其本人就是威名赫赫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反动派也曾将“土”送给过共产党——蔑称共产党为“土共”、“土八路”,可正是共产党始终坚守着自身“土”的本色,始终保持与广大工农阶层的血肉联系,才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苦尽甘来,成为中国革命事业与建设事业的领导者。
“朴素的土气,就是革命的正气。”越是优秀的共产党员,身上就越是具有泥土的“苦味”。县委书记焦裕禄在人们眼中就是个“脱坯人”;州委书记杨善洲被别人误认为是“钉马掌的”;市委书记牛玉儒给自己的评价就是“土老帽一个”。习总书记在到曾经插队的陕北梁家河村考察调研时,就用当地方言向乡亲们介绍自己的妻子彭丽媛:“这是我的婆姨。”一句“婆姨”,立刻让老区人民感受到总书记是“自己人”;在视察武汉市民之家,与一位女性市民握手时,习近平总书记如此问候:“美女,你好!”一声“美女”,瞬间将总书记与人民群众的“隔膜”消弭于无形。
共产党人的“土”,是心灵的回归,是智者的彻悟,是实现远大理想的航标,是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音符。
四、较真之“辣”
毛泽东同志曾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最讲认真。”认真、较真、求真是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政治品质。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这是陈毅元帅诗篇《手莫伸》中的名句,也是他一生的座右铭。从参加革命起到后来作为党的高层领导干部,陈毅从未向党向人民伸过手;党需要他去哪里,他就去哪里;党分配的工作他从不讨价还价;不论顺境逆境坚持讲真话,胸怀坦荡、无私无畏、勇于担当。1929年,从“九月来信”到古田会议,就是秉持着共产党人认真、较真、求真的政治品质和“心底无私天地宽”的高风亮节,陈毅自己带头批判“陈毅主义”,不仅纯洁了自己的思想,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英明伟大,还维护了尚处“襁褓”中我党的团结,确保了红军发展壮大的正确方向。
“打铁先要自身硬”。中国共产党95年风雨兼程,前进的路上难免会碰到一些荆棘和坎坷,尤为一点不可忽视,就是党的作风建设。没有党性,何谈认真、较真、求真?真正的共产党员必须用党性确保作风革弊鼎新,需要“革命”,更要“革自己的命”。“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搞温情主义,必须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针锋相对、辣味十足、发汗排毒,才能练就过硬的打铁本领。
第四篇:2019年微党课讲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2019年微党课讲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首歌,歌名就叫《社会主义好》。好,就一定有好的道理和好的理由!这就是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党课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历史是面镜子,历史决定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往事不堪回首,我们不会忘记《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也不会忘记“支那”和“东亚病夫”的蔑称,更不会忘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这是殖民主义侮辱中国人民的罪证,更是帝国列强瓜分中国、横行中国、羞辱中国的惨痛记忆。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众多仁人志士在黑暗中苦苦探寻救国救民之路,从林则徐、魏源的“睁眼看世界”,到李鸿章、曾国藩的“洋务运动”,到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再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一次次燃起希望之光,却一次次承受失败之痛。只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高举社会主义理想旗帜,才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紧紧凝聚在一起,汇成一股无坚不摧的磅礴之力;才让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出漫漫长夜,实现民族独立,亿万中国人民摆脱了“三座大山”,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中国:1949年10月1日,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现实印证真理,现实充分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今天,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那种建国初期吃饭要粮票、买布要布票,甚至有票据也没有东西可买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今天,国家发展迈出了坚定有力的步伐。便捷的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被称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天眼”探空、“蛟龙”入海、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大飞机首飞、“嫦娥四号”登陆月球、5g在上海开始应用等惊艳全球。从加入世贸组织,到举办g20峰会,到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今天,民族振兴展露了震撼世界的锋芒。比如,2015年3月29日,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护卫舰临沂舰停靠也门亚丁港口,安全撤离中国公民。2017年4月26日,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下水,标志着中国强军之路取得新突破。前不久,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大阅兵,完美展示了大国海军的实力和气质。又如,目前在世界190多个国家中,有170多个国家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全球已有14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孔子学院,“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汉语朋友圈越来越大”,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未来充满希望,未来值得期待: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战略安排,不但重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首次提出之后的“两步走”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届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美好的目标激荡人心,光明的前景催人奋进。正如总书记所讲:“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在历史、现实和未来这幅壮丽的立体画卷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以其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以其独特魅力和巨大优越性,生动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个重大问题。既然社会主义好,就要紧跟向前跑。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凝聚起“担当作为,同心筑梦”的磅礴之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畅!让《社会主义好》这首歌越唱越高亢、越唱越嘹亮!
第五篇:微党课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经管学院第三党支部的李晓谦,我今天授课的题目是《做传递正能量的使者》。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
这是一个在2012年经常被引用的一个词。起初,在奥运火炬传递期间,很多博主在微博上发表“点燃正能量,引爆小宇宙!”和“点燃正能量,运气挡不住”的博文,之后这两句迅速被网友跟进和模仿,这两句话也成了时下网络最热门的句子。后来网友把点燃正能量的励志口号与伦敦火炬传递结合起来,伦敦奥运火炬成了正能量的代言物,正能量一词也借此在中国走红。
阿里木江·哈力克,新疆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阿里木江·哈力克生活并不富裕,靠卖羊肉串谋生,却因为急公好义、乐善好施,被新疆人民亲切地称为“好巴郎”,被贵州人民誉为“草根慈善家”。2001年,他到贵州毕节以卖烤羊肉串谋生,以微薄的收入资助了数百名贫困学生。他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民族团结之歌,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了伟大,以一名普通新疆少数民族青年的身份演绎了人间大爱,体现了中华民族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青年的骄傲。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
他们当中有两岁的时候,曾两次因为心脏停跳而被下了死亡通知书,但凭借顽强的毅力击败病魔的陶崇文,24岁时成为交通系统最年轻劳模,他还多次配合公安机关破案,面对失主的重金酬谢一次次婉言谢绝。
“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我只是希望我现在做的事情可以最终形成一种社会规范,等到我老的时候也能享受到。” 老党员身上的正能量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
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正值该县遭受到了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榜样”、“共和国的脊梁”。焦裕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焦裕禄精神: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当心灵疲倦时,他们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内心,让心灵重获能量。◎1.思想决定一切,人因为思想而伟大
◎2.正确的观念可以把坏事变成好事 ◎3.爱是一种能力,也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4.疲倦前充分休息可以赢得更多的时间,学会放松自己,◎5.化解消极情绪,积聚积极情绪
◎6.不因别人的批评而影响自己的心情
疏导自己的负能量,展现党员自身的正能量。◎ 1.接纳自我是解决心理负能量的良药
◎ 2.回归自我是找回正能量的第一步,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 3.不断完善自我,给心灵更多的滋养 ◎ 4.活在当下,脚踏实地地做好今天的事 ◎ 5.超越自我,从追求更高理想开始 ◎ 6.不断地眺望前方,才能不断地前进 拥抱正能量,起党员带头作用。
◎ 1.承担责任,善于抱怨的人找不到出路
◎ 2.心里做好最坏的打算就没什么可担忧的了
◎ 3.放下仇恨,别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 4.日行一善,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 5.发掘人性善的一面,谅解人性恶的一面
◎ 6.不要因小失大,不为琐事烦恼,被小概率的事影响
◎ 7.适可而止,不要计较过了头
身为一名党员,传递正能量,你准备好了吗?
以上便是我今天所要讲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