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北师大版一年级左右教学反思
“左右”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60—61页。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能力目标: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投影仪、文具、文具图片、课件。
教学流程
一、1、创设情境,感知左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师:今天有很多老师来我们班听课,让我们一起来鼓掌欢迎他们!
师:小朋友们刚才用什么拍掌呢?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的小手,想想哪只手是左手,哪只手是右手?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
师:知道这两个字的小朋友请举手,你举的是哪只手?
师:你会用右手做哪些事?
师:你的左手又会做什么呢?
师: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看来,左手、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们看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找找看。下面,小朋友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师:认识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活动活动,好吗?我们一起来玩机器人的游戏。老师做遥控器,同学们来做机器人。遥控器发出指令后,看哪个机器人做得又对又准。机器人准备好了吗?开始!(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外,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左边有几个同学?右边有几个同学?你在谁的左边?在谁的右边?
(1)、摆一摆
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同桌合作,老师下口令,你和同桌按照老师的口令摆放。“请你在桌上摆一块橡皮,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同桌合作完成。屏幕出示摆放顺序:铅笔、橡皮、尺子、铅笔盒、小刀。)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左边的是铅笔。)
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右边的是小刀。)
(2)、数一数
师:从左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2个。)
师:从右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4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排第几都不一样?(生:因为数的方向不一样。一次是从左边数,一次是从右边数。)
师:同样东西,按左右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师:看书填空
(3)、找一找。(在投影仪上放一张老师的集体照。)
师:找一找老师在哪个位置?
(4)猜一猜。(在投影仪上分4行共放十张扑克牌,其中有一张是大王)
师:你能猜出哪一张是大王?
3、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相对”左右
(1)课件出示
师:星期天,这位小朋友想到小明家邀他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在几号房吗?
(生:小明家住在7号,因为三楼的左边是7号。)
(2)想一想
师:刚才小朋友们帮小明解决了困难,那么也请你们回答老师一个问题,我跟大家面对面站着,(教师举起右手)老师举起的是右手还是左手?
师: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想想老师举起的到底是哪只手呢?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
教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师:可是为什么看上去和小朋友举的手是相反呢?(生:因为老师和我们面对面。)
师:同桌的同学都举起右手,面对面看看,发现了什么?(生:我和我同桌的右手正好相反。)
师:对了,我们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3)师:老师想和小朋友举手比赛,愿意吗?看谁举得又对又快。(让一学生说“左手、右手”,师生比赛举手。)
(4)(要求同桌同学面对面站)
师:你见过别人握手吗?(生:见过。)
师:经常用哪只手握呢?(生:右手。)
师:对了,我们同别人握手时,一定要用右手,下面就请你和对面的同学握握手,用你的左手拉拉钩。
(5)师:老师有个问题要请教聪明的小朋友,上楼梯应靠哪边走?下楼梯呢?(屏幕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大家:他们都是靠右边走吗?当学生争持不下时让他们去体会:把教室中间走道当楼梯,(1)女孩子从后往前走为上楼梯,男孩子从前往后走为下楼梯。(2)指导学生举着右手表演:女孩子上楼后又顺势下楼,男孩下楼后又上楼。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为准。我们不仅上下楼梯时,而且平时在马路上行走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一个接一个,不要拥挤,有秩序地走,以免发生事故。做一个讲文明、守秩序的好孩子。
4、实际运用,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做个游戏,好吗?请5个小朋友上来站队表演。其余小朋友当评委。(5个小朋友每人手上拿着数字卡片)
师:你们5人分别说说自己的位置。
师:他们说得对吗?
师:现在请5个小朋友按教师的要求站队,1站在2的左边、站在3的右边,4站在最左边,5站在最右边。
师:请小评委说说谁表现得最棒,给他们打打分。
师:小评委和5个小朋友都表现得很出色。5个小朋友表演,其同学当小评委。
五、全课总结,体验成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师生共同交流
六、运用所学知识组织下课
师:准备下课,请左边的小朋友起来,再请右边的小朋友站起来,举起你们的右手向听课的老师挥挥手,说声“谢谢!再见!”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实践过程,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误的遗憾。具体分析如下。
1.整节课洋溢着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标准》中特别提出了“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目标,我在这一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本节课的宗旨是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上课前播放节奏轻快活泼的儿歌,一方面,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因许多陌生的听课老师带来的紧张情绪,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喜欢听的请举手!”“你举的是哪一只手?”两句话很随意地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进入教学情境,从而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为提高教学效果做了很好的铺垫。此后每个环节都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游戏,如:摸一摸、动作游戏、对口令等,各个教学环节紧密联系,环环相扣,过度自然。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留给学生广阔的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遇到困难或出错,如果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学生一听就懂,一过就忘。本节课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努力使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我举起右手,让学生说一说我举的是哪只手,有的学生说左手,有的说右手,这时我并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刚才用这只手写粉笔字。”“老师转过身去,就和我们一样了。”在思考与交流中,学生体验到了左右的相对性,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又如:判断客车转弯时到底是向哪边转,由于与客车面对面,有些同学会判断错,我也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提醒学生我们现在坐在哪里?(坐在客车上)再让他们讨论交流,在讨论中他们都想说服对方。最终统一了意见:判断客车往哪边转,要把自己想像成乘车的人。
3.为学生提供了在实践中探索的机会。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学生对“下楼梯时是靠左走还是靠右走”发生争议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室外活动――爬楼梯。在备课时,我只准备在教室中间的过道上模仿上下楼梯,但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我感到学生对“左右相对性”的理解程度没有到位,突然想到学生的教室在一楼,平时上下楼梯的机会不是很多,感觉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到真实的环境去体验一下,并且进行这项活动并不是一件难事,所以临时增加了这一个教学环节,结果表明这一环节的设置是对的,起到了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又如,我让学生用橡皮、尺子、小刀等学习用具“摆一摆”,然后我问“从左(右)数橡皮是第几个?”(数一数),“尺子的左(右)边是什么?”(说一说),这些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的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左右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左右的位置关系。
4.有欠考虑之处。
当学生得出“上、下楼梯都是靠右走”的结论时,我渗透了安全教育,但没有因势利导让学生想想在马路上应该怎么走。这说明我的教学思路没有拓宽,忽略了数学的生活性,缺乏“大数学”观。
在“小游戏――我是小司机”这一环节,我要求同桌的同学互相配合,这样虽然能运用新知,体会向左转弯和向右转弯的意义,但同桌的同学是同向的,左、右都相同,不能体现出左右的相对性,如果我让1,3,5排的同学向后转,与后一排的同学面对面,再让面对面的两个同学互相配合,这样就更能加强学生对“相对时的左右”的理解。
在“动作游戏”这一环节里,我喊口令速度稍快,只注意大部分同学的动作,忽视了反应较慢的学生,我也没有仔细检查较慢的学生是否做对动作,这说明我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没有很好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差异性,没有把“面向全体”这一新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中。
以上几点不足都说明我驾驭课堂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教学素质,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浅谈快乐教学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快乐教学是愉快教育在教学领域的体现。快乐教学的提出,对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创设愉快情境,帮助学生形成学习需要,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或者游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去听去想去演去讲,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整节课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的学习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有的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层面,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所以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稗益。,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又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中,“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因地制宜的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因地制宜的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尤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优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更有利于教学。低年级很多数学知识都适宜制成多媒体课件。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总之,这种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交流,既可营造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充分发挥认知能动性,又可活跃学生思维,增大思维强度,从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还可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知识技能的互补
我们应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要考虑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情况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时,我大胆地把教材中的两个例题作了变动,把它们设计成学生熟悉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在教学例题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全班学生分四大组讨论,每组创设一个情境,再让学生根据内容列出连加(或连减)。
表演形式:一人叙述,几人表演。
第一组:有10只小鸟,先飞走了3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几只?
第二组:草地上有4只小兔,跑来了1只,有跑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
第三组:河边有8只螃蟹,爬走了2只,又爬走了4只,还有几只?
第四组:草地上有7只小鸡,走掉2只,又走掉1只,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小朋友们表演得十分精彩,大家学得非常有劲。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巩固了知识,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手脑并用的操作学习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七八岁的孩子很好动,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让他们在学习时常常摸一摸、摆一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知识。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棍、圆片、三角形、小动物或摆算式等等。
例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要求摆的△比O多2个,在摆的时候,要想一想先摆几个△,再摆几个△,一共摆几个△,让学生把自己摆得结果,到展示台上展示。老师再在黑板上摆出以下图形:
0 0 0 0
△△△△ △△
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数量关系,图和数的配合,可以一眼看出摆出来的6个△,是由与0同样多的4个△和比0多2个合起来的。
在学生完成操作之后,要给学生一个反思的时间,让他们对照自己所摆的结果想一想,我是先摆什么,再摆什么,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让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在摆一摆和想一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摆的过程。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在学生讲述时,一般先让学生照自己所摆的学具,或是与同桌讲讲“悄悄话”,做到人人都有机会讲,从而得到锻炼。然后,再让好生带着差生讲,既突出个别,又顾及全班,从而使学生心明口明,思路顺畅。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讲一讲,再引导学生观察验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期中的数量关系。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一年级的课本就像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的生活当中,与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中,我还是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方式和习惯,初步学会用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快乐的心情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学得乐学得好!
2013------2014年第一学期
教学反思
陈云贞
灞桥区宇航小学
第二篇: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反思全册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加与减
(一)买铅笔 教学反思
从课堂教学的实践看,本课的总体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总的归纳有以下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
1.能正确地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整节课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小组交流→汇报结果为主,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师生间形成了融洽、愉快、合作的氛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注重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分组摆小棒、合作交流、小组汇报,促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除此之外,当然还存在着不少需要进一步改进与思考的地方:(1)数学问题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学应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生活问题数学化相互渗透;(2)在小学阶段进行探究性学习,着眼于理念和思维方法的渗透,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等一系列必要的活动去主动探索。捉迷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通过情景图把计算教学的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在上课之前,我心里想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说得叫好了,那么只要学生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的知识中,学习“十几减8”一定没什么问题。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却不如我预期想象的那样。绝大多数的学生看了“15-8”后都知道等于7,可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却没那么热闹。个别孩子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同学还不知道怎么破十,减不知减几,加不知加几;油腻感想加法计算减法时,还不熟练。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不知道利用迁移的思想方法,看来还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运用,帮助学生知其然而有知其所以然。我想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的成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为自己灵活运用。快乐的小鸭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教学20以内比多比少的剑法。教学时以小鸭子为情景主线,贯穿全课。通过小鸭子进行口算比赛、小鸭子有用、小鸭子出难题等情景,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本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开始,我借助学生喜欢的儿歌将学生带到“快乐的小鸭的情境图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运用新知时,利用小鸭出难题的情境再一次机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挑战的小鸭难题的欲望,使学习变得主动。
动手操作,启迪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摆一摆、拨一拨、画一画等活动获得数学新知。在主动思考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开会啦教学反思
《开会啦》是北师大版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也可以用减法计算,进一步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基于前几课时都是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数学信息,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心
我主要放在通过画图理解减法意义上。教学时,我还是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意,接着根据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还缺几把椅子?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加上一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会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因此我提问:怎样让吴老师一眼就看出缺几把椅子?大家异口同声“画图”。接着让学生根据所画的直观图列出算式:11-7=4,最后我主要借助直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算式的意义。
画图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单纯的语言表达比较抽象,如果我们能经常画图,慢慢地让学生形成看到题目,能在头脑中出现图,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跳伞表演 教学反思 《跳伞表演》的主要内容是比多少及20以内退位减法。本节课是在第三单元《在操场上》学习比多少以及前一课学习了十几减8、9的知识后进一步延伸出来的知识,重在巩固比多少的算理和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在今天的教学中,我从中感悟出了以下两点:
一、从教学活动中规范课堂常规。一年级学生需要用多种奖励机制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奖励一朵小红花、一个大苹果、在文明卡上加1分等等都会让他们兴奋良久。在课堂中我只关注了发言的学生,而其他学生的倾听习惯没有养成,所以课堂效率不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力求关注到全班的每一个个体,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同时设计的教学活动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尽量让每个学生参与、有事可做,那么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后,才不会乱而散。
二、课堂中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上课的注意时间过短,所以在涉及到较宏观的内容时一定要注意细化,比如:本课中“试一试”的算式较多,算过后还需找规律,如果单纯的引导学生看书,显得过于困难,本身的趣味性不够,又比较抽象,学生易疲乏,而且做小动作的学生增多,课堂有些活而乱、活而散。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用小黑板事先将题板书出来,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再集体订正,后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来说他的发现,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让学生记忆深刻。注重细节,从学生实际年龄、知识水平、接受程度入手,以掌控学生的学习节奏,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美丽的田园 教学反思
《美丽的田园》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课,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的一节综合课,主要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也利用这一载体,帮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知识,使学生的计算能达到正确与熟练地要求。因此在一开课,我就鼓励孩子去发现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另外数学问题的提出可以分为两类,这也是一年级孩子没有的一个数学常识。一类是同类问题简单的数量关系。如关于鸟的问题,可以分为飞的鸟与停留的鸟,所以可以提出加法与减法问题;另一类是不同种类物体间的数量关系。如鸟与羊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可以提出加法与减法问题。此外,在课堂上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倾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学习经验,只有这样,才会逐步养成一个合作学习的习惯。教材只有一幅图,只看一幅图提出问题,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更何况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在一起,因此,我将一张图制成了动画,由机灵狗前后贯穿,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在教
学中我发现学生很乐意接受这种学习形式,通过小动物的言语及多媒体的应用,给学生一个推动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也抓住学生乐于追求新鲜,勇于挑战的心理,能让每个孩子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一点走神的机会都不给他。是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这堂课充满神秘感,因此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看一看
(一)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观察过程,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教学注重发挥教具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取得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我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抽象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在学生做练习的时候,分不清楚哪个图片是哪道题,这需要教师个别的辅导和实物的展示来解决问题。通过学生信息反馈,我发现学生的空间观念很薄弱,让他们正确快速的说出正面、侧面存在着问题,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看一看
(二)教学反思
本课以观察学生熟悉的小汽车、茶壶、玩具等物体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致的。因此,本课教学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趣”“实”“活”三个方面。首先,我创设了“猜一猜,它是谁”的问题情境,从一开课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为什么刚开始猜的时候,我们不敢确定谁猜的对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在“猜”中思考,在思考中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趣”还体现在换位置观察小汽车、当“小小摄影师”为同学“照相”、用肢体语言模仿茶壶是什么样子的、看图找位置游戏等多个环节,这既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充分展现了数学的魅力,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深入挖掘教材,“遵循而有所立”,是设计本课的指导思想;怎样既让学生真正觉得“有趣、好玩、有新意”,又使这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落到实处,是本课教学所极力追求的目标。在课堂上如何更科学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开展数学活动,以及如何适当把握本册“观察物体”中学生发散的“度”,还有待进一步思考、改进。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数 数花生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及1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努力做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数数教学时体现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充分学生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数、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整节课下来学生的思维得到调动,注意每个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在操作中体验和感悟,但不足之处是教师应该多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抽象思考。数一数 教学反思
这是学生认识100以内数的开始,也是培养数感的好机会。在本课中我认为处理得比较好的方面有:重视学生的知识基础,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学习
新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对20以内数的组成比较熟悉,且多数学生会口头唱100以内的数,当然这种数数知识属于唱数水平,并未真正理解数的概念。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启发学生用小棒很快地摆出20根小棒。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发现摆“2捆10根”最快,又不容易错。接着我一捆一捆地添,让学生说说多少根。一直摆到10捆,这样直观地让学生懂得10个十是100。在这个过程中缩小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因为把拼好的图案粘在白纸上挂起来,使还想拼一拼的学生没有拼图材料了,这等于告诉学生:“你只能创作一幅图”。如果不是这样,学生利用这些材料还可以拼出一些更精彩的图案。所以,在课后,我想:如果这里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作品,既能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充分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动手做二 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本课时,按照递进的层次安排“折一折”“拼一拼”“说一说”“猜一猜”“叠一叠”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过程、从设想到实际创作的过程、由个人创作到观赏以及描述他人作品的过程、由拼组平面图形到折叠立体图形的过程,使他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切感悟到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教学过程中的各环节过渡,我采用激发兴趣、启发诱导、悬念引领等方式,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创新思维。问题:本节课中有些地方给学生的思维空间不足。如:“拼一拼”这一环节,为了便于展示和欣赏,我事先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张16开白纸,并且在教室里拉上线绳,要求学生先拼好一幅图,再粘到白纸上,最后用彩笔装扮好,挂在绳子上。可是在课堂中我发现这“粘――画――挂”的过程缩小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因为把拼好的图案粘在白纸上挂起来,使还想拼一拼的学生没有拼图材料了,这等于告诉学生:“你只能创作一幅图”。如果不是这样,学生利用这些材料还可以拼出一些更精彩的图案。所以,在课后,我想:如果这里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作品,既能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充分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动手做三 教学反思
如何寓教于乐,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司空见惯的玩具中发现、探索新的知识,从而使得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活动活而不乱,是我在上课之前一直思考的问题。因此,在课堂上给七巧板――这个学生都比较熟悉的朋友“说话”的机会,大大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兴趣,使得他们重新认识七巧板,发现七巧板与所学图形的关系,并通过独立思考及与人合作,完成各种图形的拼、摆,教师只是在其中起了协调、引导的作用。当学生个人的拼、摆活动无法独立完成时,他们自然会主动去与人合作,自然能体会到不是每一件事都是可以独立完成的,从而自动放弃或改掉封闭、固执、不善合作等性格上的弱点。
2.注重学科间的渗透,关注学生的发展。新的学科理念是:学科本身并不是核心内容,它们只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介。本节课中学生对于七巧板组成的叙述、问题的解答、各自想法的交流、说故事拼图形,以及对于个人或小组作品意义的阐述讲解等等,都是在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这已经完全突破了数学学科的范畴。
3.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教材上简单的模仿拼图:鱼、蜡烛、小船,设计为“出题拼图”,因为这些东西对学生来说太熟悉了,学生完全可以独立拼出来。结果正是如此,学生所拼出的图形比教材上所列出的还要形象、生动,并且种类很多。在最后的自由拼图活动中,学生的思路完全打开了,各种各样的设计令人惊叹。于是,这节课便像学生想像的翅膀,无限地伸展…… 加与减二
小兔请客 教学反思
《小兔请客》是一年级数学第二册教材计算教学的起始课,对于加法学习,学生的兴趣很重要。在教学中,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本节课我通过“小兔请客”的童话故事,分别创设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从中引出两个要研究的问题:①一共有多少个果子?②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让学生尝试解答,全班同学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最后通过有趣的游戏进行巩固练习,练习题目也由浅入深。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童话故事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生在观察情境图时,看到小刺猬扎走了许多果子,他们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融入到了情境中,讲出了非常有趣的故事,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求得发展。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3.关注数学的人文价值。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素材,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懂礼貌的品德教育。不足之处:
1、学生的学法不够多样性,就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2、课堂前5分钟应该加入口算,让学生复习口算知识3、100减几计算不够准确,强调不够 采松果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手,相信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有所感悟、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课堂上比较满意的是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和谐。本节课以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为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去交流,教师不用刻意地去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不用刻意地去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在自然平和的气氛中学会了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关注学生发展,注重学科间渗透。由于教材主题图提供的相关数学信息相对较少(只有25和4),因此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相对就较少。于是学生在提出问题时,只能从语言的不同表述方式上与别人有所区别,才会出现了一个减法问题的三种不同的提问方法,教师给以高度评价并全部展现。这也体现当前的学科理念:学科本身并不是核心内容,它们只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介。另外如编故事、阐述自己的想法、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等,都是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已超越原来所谓“数学”学科的范畴。
3.了解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促进学生主动地、个性化地学习。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在课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因此,在课上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体验知识形成与获得的过程。在算法的探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
自我选择口算、摆小棒或是拨计数器,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收获的多少可能不同,却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青蛙吃虫子 教学反思
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本节课中我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1.以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导入,穿插拟人化的动物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竞争。2.利用小棒、计数器,运用数的组成转化为已经掌握的口算等方法,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合作意识。3.学习计算方法之后,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收玉米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一位数列竖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都已具备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础知识,教材中提供淘气和笑笑收玉米的情境,目的是从中引出“笑笑比淘气少收多少个玉米?”这一个减法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尝试列式计算,充分体现出算法多样化和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所以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交流各自算法的机会,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有效途径:但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在学生提出多种算法后,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荐一种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普通适用、易于接受的方法,即算法优化。当然,在教学中有些地方不太理想,需要改进。要加强训练生与生之间的评价。本节课教学中,本着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的理念,尽量给学生创造参与各种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探究不同的计算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回收废品》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能感觉到重点在哪里,但是不够突出,更重要的是突破重点难点知识的策略没有落到实处,就是摆小方块这一环节,知识点没有渗透进去,只是浅浅地沾边,所以导致了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另外,这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节课,在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我忽略了一点,就是没有让每一个学生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对学生理解题意很不利。如此看来,“深入了解学生,做到有的放矢”这一方面就很欠缺,对学生知识状态了解不细致,对于学生认知水平估计不周到,对他们期望值过高,而在教学中,我操作不细致,过于心急,要知道,一年级小孩子的认知需要有一个扎扎实实过程啊!
数学课堂上,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把题目做正确,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教学后,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地整改措施。中午,我马上针对这次课“比多比少”问题的训练点,制作了专项练习课件,对学生进行此种问题的强化训练。而在以后教学的习题设计中,有意识地经常性地设计或选用 “比多比少”的问题情境,带领学生们练习,让学生经常与“比多比少”问题对话,逐渐养成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分扣子》教学反思
《分扣子》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好玩中的内容,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是非常喜欢这样的内容的。在本课中我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根据形状、扣眼数这两个标准对14个扣子进行分类。第二个活动是根据颜色、形状、扣眼数这三个标准对17个扣子进行分类。两个活动结束后还安排了自我评价。首先是分14个扣子,这个活动相对简单,只有两个标准,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动手操作,展示以及最后课件的演示,学生很快能接受,知道分法虽然不同,但最终的结果是一致的,这是本课的重点活动。第三是让学生进行了自我评价,并在自我评价之后又以对子的形式进行了相互之间的鼓励或者建议,将自我评价的作用落实。
但本课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一是在第一次分扣子时,放手还不够大胆,对学生的分法还有一些束缚。二是在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结果一样时,没有充分利用板书的作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效果不理想;三是学生自我评价部分,还没有充分落到实处,有点走过场。四是,板书还不够严谨,总结性的语言:结果一样,应该改为最终的结果一样。
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注意到一些细节的东西,避免出现类似错误。要加强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活动二相对复杂些,有三个分类标准和六种不同的分类顺序,学生只要能在动手的基础上找到一种就行了,所以在课堂上没有一一呈现六种,只是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明白怎样分就可以了,然后四人小组以及四个大组分工,按不同顺序进行分类,结果一致,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六种分类顺序,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
两个活动之后是自我评价,在评价后又两人一起说一说,互相评价,把自我评价的作用落实。最后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了解分类应用,明白分类来源于生活,结束本课。
在本课教完后,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用美丽的扣子图案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创设情景,让学生复习上学期学过的简单的分类知识,为这节课后面的学习做好辅垫。使学生能从旧知顺利迁移到新知。所以在本节课的新知识第一次分类时,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正确的方法来分类。
《填数游戏》教学反思
《填数游戏》是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好玩”这一单元中的一堂课。数学家们说数学十分有趣,可对于尚未对数学入门的小朋友们而言,实在很难体会数学中蕴藏的趣味。本节课从与数学相关的游戏中领略其中的奥妙,让学生体验一下其中的乐趣。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经历填数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设计了三个游戏,用和羊村们的小羊们玩游戏作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此过程中,我也预设了一些学生出现的状况,然而,我的预设似乎还不够,还是有很多的学生状况考虑到,所以处理起来比较生硬。上过课后,经过数学组各位老师的指导,发现了自己在这堂课的处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首先,《填数游戏》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走九宫格,但是我所设计的第一个游戏是让学生完成3*3排列的填数游戏,这个3*3的九宫格对于从未接触过九宫格或者成绩中下的学生来说,一开始就让他们填数,有点措手不及,难以下手做,所以,是不是可以在第一个游戏之前,先设计一个如“田字格”、“十字交叉型”的简单九宫格,让学生先明白游戏规则,什么叫横行,什么叫竖行,什么叫不能重复。从一些简单的数据接触开始,多一些简单的练习,主要先得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其次,就是第二个游戏5*5排列的九宫格填数游戏的呈现形式,由于第一个游戏是重点,让学生探究得到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式是让学生上台填一填的办法,而我的第二个游戏的处理办法还是让学生填一填,显得有点过于单调,在第二个游戏的处理办法上是不是可以新颖一点的办法,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比如让学生自由完成之后,是不是可以呈现一下学生的练习,从中找到新的解决办法。第三个游戏的处理办法还是算比较成功的,大部分学生都试着走出了迷宫。这三个游戏中,最重要的是第一个游戏的方法处理,所以花费的时间要多一点,如果第一个游戏处理得当,会为接下去的两个游戏做好铺垫,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在教学上又有了新的收获,认识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再接再厉,争取有更大的进步。《图书馆》教学反思
《图书馆》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小棒操作中感知“满十进一”的算理
在学生借助情境图,提出“《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共有多少本?”的问题,并列出算式28+4之后,首先让学生进行小棒操作,并用算式记录操作的过程。有的孩子先把8根和4根合起来,得到1捆又2根,再和原来的2捆合起来,共有3捆又2根,也就是32根。即:8+4=12;20+12=32。而有的孩子则把4分成2和2,28根先和2根合起来就是3捆,再加上2根就是32根,即:28+2=30;30+2=32。在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经历了10根捆成1捆的过程,所以对满十进一有了初步的体会,为下一步的竖式计算的算理理解打下了伏笔。
二、在拨计数器中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在学生摆完小棒,理解口算方法之后,请学生拨计数器。重点解决个位相加满十了怎么办?让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个位原来有8个珠子再加2个珠子就是10个珠子,因为10个一是1个十,所以要将个位的10个珠子拿掉换成十位上的一个珠子,个位再加上2个珠子,得到结果是32。还有的小朋友发现个位原有8个珠子再加上4个共有12个,满十个了,要将个位上的10珠子拿掉,换成十位上的一个珠子,因而结果也是32。这样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将个位的十个珠子换成十位上的一个珠子的过程,进一步深化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三、在沟通联系中强化“满十进一”的算理
在让学生动手操作,对“满十进一”有了相当的理解之后,请孩子们列竖式计算。在这一环节还注意将前两项动手操作的活动与竖式计算紧密结合起来。在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时,以“为什么8和4要对齐?这是拨计数器的哪一步?”“8+4满十了怎么办?怎么做不会忘了进一?”“十位变成了几?这个过程是前面两项操作的哪一步?”“当你看到竖式上的“进一”你想到了什么?”等问题来沟通操作与竖式计算的联系,让学生真正理解“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的道理。
虽然整节课非常重视学生对“满十进一”算理的理解,使学生在竖式计算时都能较得心应手,正确率较高。但由于考虑这一节是进位加法的起始课,所以不敢一开始就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而是一种方法接一种方法逐一进行,导致时间花费的较多,占用了练习的时间,因此如何做到即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又让课堂有学生练习的空间是我下一阶段要研究的问题。《摘苹果》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是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第一次出现了估算,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同时,教材安排了摆小棒、拨计数器、列竖式计算等方法,展示不同的算法,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初步体验了算法多样化,有了摆小棒、拨计数器和竖式计算的计算经验,掌握情况较好。从各个环节还说,情境引入环节简洁,直入主题,快速开始新知的学习,让整个课堂数学味道更浓一些。
探索新知环节,在找信息时,我请孩子举手说找到的数学信息,同时请全班孩子重复说,一方面训练孩子的倾听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孩子读题的能力,在找准数学信息后再解决数学问题。
估算是新教材新增加的知识,目的在于让孩子们能从小开始培养估算的意识,在这一环节因为孩子是第一次遇到,虽然前面的学习中对把两位数转换成整十数的好处有所铺垫,但是孩子对估算的好处还没有很深入的认识和体验,所以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比较慢一些,通过方法的渗透和同桌之间的互相学习,部分孩子还是能比较准确的找到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估算。这一点在以后的学习中还需要不断渗透和练习。
在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因为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有了摆小棒、拨计数器和列竖式计算的经验,所以,学生很容易想到用这些计算工具来计算,只是在汇报时,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表现较弱,一些数学语言和计算过程不能比较流利地说出,很多孩子理解了算理但是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在语言表
达方面,平时的课堂上也在强调和训练,但是效果不理想,孩子的参与面不是很广,所以在以后学习退位减法时还要在这方面继续训练。
练习方面因为让孩子自己探索的时间给的比较多,所以练习量不够,而且在竖式计算时还是有个别孩子容易出现写了进位“1”还是忘了加到十位上,还要再次强调检查的作用与好处。
课后孩子们在谈收获反馈出多数孩子能把握到这节课的重点知识,再带着孩子一起回顾本节课学过的知识,在孩子头脑中渗透归纳的意识与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阅览室》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阅览室“这一个与孩子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入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课上我尽量给孩子们创造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教学时,先引导孩子们看懂主题图中的统计表,因是第一次系统地出现,通过横着看和竖着看两种方式来分析统计表,然后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并有选择地引导孩子们探究“《儿童画报》还剩下多少本?”这一问题。
因有前面进位加法的迁移,很多孩子都会想到从3捆小棒中拿出1捆,拆开后是10根,从10根中拿去7根,还剩下3根,与剩下的2捆合在一起是23根。当用计数器演示时,孩子们也懂得向十位上借1个珠子,拨到个位上是10个珠了,我适时地追问:为什么要从3捆小棒中拿出1捆?为什么要从十位上借1个珠子?孩子们也脱口而出,因为没有单根的小棒,个位上没有珠子。
接着,我让孩子们尝试进行竖式计算,因为这是孩子们第一次面临真正意义的退位。此时,我对于竖式算法足够重视,结合摆小棒或计数器来帮助孩子们理解,针对竖式,追问:个位“0减7不够减”怎么办?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十位“借1”到个位就“当十”来用了。在竖式计算时,孩子们容易忘记减被借走的“1”,教学时,我结合摆小棒或计数器,帮助孩子们理解。写竖式时,一定要把被借走的“1”点在十位上,我们称给它戴帽子,这样才不容易忘记,以此来加深孩子们的印象
《跳绳》教学反思
本节数学课,我用跳绳比赛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出学习内容,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试一试等教学环节,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新知,勇敢地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意识以及学习的能力。练习中,教师利用数学游戏、数学故事等有趣的练习形式,不仅使学生达到对所学内容的巩固练习,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
1、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我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不同的游戏、故事,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8的加减法,还为以后9的加减法学习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
2、我还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练习题中,有习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列算式为:2+6(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 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通过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前面内容说得较多,以至后面的数学故事时间紧,学生讨论时间少了。今后在时间分配上还需多考虑。
第三篇: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左右教学反思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明白左右的位置关系,使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左和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靠右走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四篇: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整理房间》教学反思
本节课具有如下特点:1.生活引入,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看录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相互叙述,使学生再观察、思维、想象、交流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2.导放结合培养学生能力。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数学活动,如:帮售货员摆放货物,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得积极性,使学生在分类中初步体验分类的必要性。分一分这一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3.渗透爱家庭、爱劳动的教育。通过整理房间,多媒体演示学生整理的过程,学生愉悦的看到整理后的房间时,适时的进行思想教育。4.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玩中学,给学生广泛参与得机会和发的余地。
第五篇: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美丽的田园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这点,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在联系生活、理解数学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寻找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不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一入课时,我就鼓励孩子去发现、解决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光看一张图提问题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更何况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在一起,因此,我将一张图变成了动画,由智慧老人前后贯穿,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乐意接受这种形式的教学,往往通过小动物的言语几多媒体的运用给学生一个推动力,吸引他的目光,同时也抓住学生乐于追求刺激,勇于挑战的心理,能让每个孩子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一点走神的机会都不给他。使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这堂课充满神秘感,接下来的学习会是非常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