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的改进
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的改进
吉林省延吉市教师进修学校 133000
尹明顺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中设计了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学生通过这个实验,达到两个教学目的:
1、可以获得有关血管和血流的感性认识。
2、根据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尝试分辩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此实验在操作过各中常遇到以下现象:
1、将小鱼抓放在培养皿中是一个很难操作的过程。
2、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包裹的过程困难。
3、小鱼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易发生跳动,即易引起学生的尖叫,也导致了观察的困难。为了更有效的准备和指导这个实验,优化实验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笔者经过反复研究及实验,提出了如下实验方案。
1、材料用具的改进 尾鳍色素少的活的红鲤鱼(长约6厘米,每条0.5元),捞鱼的小网(直径约8厘米,每个约1元),显微镜,培养皿(直径9 cm),滴管,棉絮,盛放少量水的水槽。
材料改进的分析: 1.1选择红鲤鱼的原因是它个体较小,价格便宜,比泥鳅的活泼性小,外形能够得到学生的喜欢。1.2添加捞鱼的小网,解决了抓鱼难的问题。学生用小网很容易将小鱼罩上来,即能节省时间,也免去小鱼在抓捞过程中鱼受到伤害,增加了小鱼存活时间。
1.3直接选用小号(直径9 cm)培养皿,不使用载玻片,直接观察。只是在观察时,将培养皿的水珠擦干净,效果很好。教材要求将载玻片盖在鱼鳍上,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在观察中将物镜的镜头弄脏,本实验使用的是低倍镜,物镜与小鱼间有2厘米左右的距离,不至于碰到物镜,因此载玻片缺少实际应用价值,却增加了实验的难度。一般小鱼的尾鳍都贴在培养皿底壁靠边缘处,很难盖上载玻片。如果将尾鳍贴在培养皿底壁中央处,可以盖载玻片,但小鱼无法平放,载玻片缺少固定,小鱼尾鳍稍作摆动,载玻片就会掉下来。
2、方法步骤的改进 2.1将棉絮浸湿(棉絮应是从小鱼头部到尾鳍之间的长度,大约长5厘米),放在实验台上。2.2用捞鱼的小网将小鱼捞上来后,把培养皿扣在鱼网上,之后反扣过来,放在实验台上。2.3迅速用湿棉絮将小鱼头部和躯干部盖起来,只露出口部和尾部。(一定将小鱼的眼睛盖上)2.4用滴管将小鱼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2.5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实验后,将小鱼放回水槽。(观察过程不必滴水)
3、步骤改进的分析: 3.1直接用湿棉絮盖住小鱼,而不是包裹小鱼。原因一:实验中小鱼很黏滑,用棉絮包裹不方便,学生不易操作。原其二:包裹住的小鱼尾鳍翘起很高,根本就贴不到培养皿底壁,影响观察。3.2用小鱼网捞鱼,直接扣在培养皿上,培养皿中不会有过多的水分,易于观察。同时能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还可以防止小鱼受伤害。3.3盖上小鱼的眼睛。教材的图片中将小鱼的眼睛露出,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小鱼只有将眼睛盖上,鱼才会不动,而这种做法对其生命也没有影响。
3.4用滴管将小鱼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实验中经常发现学生用手动小鱼尾鳍,即不卫生对小鱼也会造成伤害。
3.5观察过程中不必滴水,因为棉絮能蓄存一定的水分保证小鱼存活。
第二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模版)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实验目的:
1、观察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
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类的流动情况 实验器材:显微镜 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载玻片 ,清水,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 实验设计:
(1)、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
(2)、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4)、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5)、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交流评估:
1.你观察到了几种血管,这些血管的流速一样吗?
2.毛细血管中,红细胞是_____________通过,毛细血管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膝跳反射
实验目的:尝试做膝跳反射实验,举例说明什么是反射
实验器材:椅子、小木锤 实验设计:
1、每两位同学一组,两人轮换进行实验。
2、一位同学作为受试着坐在椅子上,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自然地搭在这条腿上。
3、另一位同学用小木锤子的边缘,迅速叩击一下受试同学上面的那条腿膝盖下面的韧带。思考:
1、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
2、膝跳反射受大脑控制吗?为什么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实验名称: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实验目的: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实验器材: 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 设计并进行试验:
1.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2.对照书上的图,认识红细胞、白细胞,比较他们的形态和数目。思考:
1、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中最多的是___________细胞。
2、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红细胞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细胞的功能
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实验材料
显微镜;扁平上皮、立方上皮、柱状上皮等上皮组织玻片;横纹肌、骨骼肌、心肌等肌肉组织玻片;骨、软骨、血液、韧带、肌腱、脂肪等结缔组织玻片;神经组织的玻片。实验目的
1.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描述同一种组织中细胞的共同特点; 3.描述不同组织中细胞形态上的不同之处;
4.根据观察,概述组织的共同特点,形成组织的概念。实验步骤
1.根据教师提供的玻片,逐个在显微镜低倍镜下认真观察,注意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细胞间的联系特点。
2.根据观察,同组间的同学互相讨论,认真填写表格 实验结论
不同组织的组织细胞形态等都是有一定差异的,但是也都有统一之处,比如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观察草履虫
实验材料
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少许棉花纤维。
实验目的 :观察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 实验步骤
1.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草履虫。
2.盖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如果草履虫运动过快,不便观察,可以先在载玻片的培养液的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再盖上盖玻片。然后寻找一只运动相对缓慢的草履虫进行观察。实验结论
草履虫作为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映,表现出了生物对外界刺激都能作出有利于自身的反映,或称之为应激反映。
观察种子的结构
实验材料:
浸软的菜豆种子,浸软的玉米种子,刀片,放大镜,滴管,碘 液。
实验目的: 1.认识种子和结构。
2.学习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实验步骤
1.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1)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观察它的外形。(2)剥去种子的种皮,分开合拢着的两片子叶。
(3)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子叶、胚根、胚芽和胚轴,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1)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外形。(2)用刀片将这粒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
(3)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液染成蓝色的胚乳以及末被染成蓝色的果皮和种皮、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实验结论
进一步了解了种子的结构,同时也发现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种子结构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观察叶片结构
实验材料
新鲜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木板.实验目的 : 1,练习徒手切片.2认识叶片的结构.3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图.实验步骤
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片的临时切片 1,把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图中虚线的方向,迅速切割.3,刀片的夹缝中春游切下的薄片.要多切几次(每且一次,刀片要咱蘸一下税)。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
4,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二,观察叶片的结构
1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
2在显微镜下分清业的表皮,叶肉和叶脉。
实验结论 :进一步了解了叶片的各部分结构及名称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材料
盆栽的天竺葵(或蚕豆),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实验目的 :
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2,探究光是不是路也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实验步骤
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几小时以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板.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黄白色。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叶片被遮住的地方颜色较浅,没有遮住的地方颜色较深,说明叶片被遮住的地方淀粉较少,每被遮住的地方相反,说明绿叶在光的照射下产生了淀粉.实验结论:
绿色植物的叶片能够在光照下产生淀粉这种有机物
观察蚯蚓
实验目的: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实验器材:蚯蚓、糙纸板、玻璃板、放大镜、棉球
实验设计: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观察它的环带,区别它的前后端,数一数从蚯蚓前端到环带共有多少节?
(2)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
2、观察蚯蚓的运动 讨论:
1、蚯蚓适于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它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2、身体分节的什么意义?蚯蚓的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实验目的: 了解酵母菌的结构特点
实验器材:显微镜、酵母菌培养液、载玻片、盖玻片 实验过程:
(一)、观察酵母菌
1.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就能看到一个个 形的细胞,细胞中有明显的,这就是酵母菌。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有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
(二)、观察青霉
1.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一条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就是青霉的 菌丝,菌丝的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的孢子。
2.用解剖针挑取少许长有袍子的菌丝,制成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注意观察菌丝有没有颜色,直立菌丝的顶端有没有扫帚状的结构,以及孢子的着生状态和颜色。【讨论 】:
1、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
2、青霉孢子的颜色和着生状态有什么特点?
鸡卵的结构
实验目的:了解鸡卵的结构特点 实验器材: 鸡卵、放大镜 实验过程:
1、照蛋,注意区分受精卵和未受精卵。
2、先用放大镜观察鸡蛋的表面,发现卵壳有很多小孔。
3、在鸡蛋钝圆的一端敲出裂缝。
4、小心地剥去表面的卵壳。
5、露出里面的卵壳膜。
6、将卵壳膜剪开,将鸡蛋的内容物倒到纸杯中。
7、观察内部的结构,认识卵黄、卵白和胚盘。
8、将鸡蛋煮熟后剥开,观察气室的大小。
9、将熟鸡蛋切开,观察内部的卵黄和卵白。
10、对比生鸡蛋和熟鸡蛋的结构。讨论:
1、作为生物的受精卵,是如何获得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的?由此可知,如何理解陆生动物必须的三大基本生存条件?
2、鸡卵的哪一结构将来可能发育成雏鸡?
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实验器材:黑白棋子、纸盒 实验过程:
1、黑围棋子代表含Y染色体的精子,白围棋子代表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
2、学生三人一组,先将10枚黑围棋子和10枚白围棋子放入一个纸盒中,这20枚围棋子表示精子,再将20枚白围棋子放入另一个纸盒中,这20枚围棋子表示卵细胞。
3、一位同学负责从装有“精子”的纸盒中随机取一枚棋子;另一位同学负责从装有“卵细胞”的纸盒中随机取一枚棋子;第三位同学负责记录两枚棋子代表的性染色体组成。每次取完记录后,再将棋子放回去,注意摇匀再取,共记录10次。
全班统计各个小组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结果。实验结果:
次数 染色体 性别
实验结论: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实验目的 练习显微镜的使用。
二、实验器材
显微镜、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三、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2、练习使用显微镜;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轻轻放置在实验台略偏左、镜座后缘离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的位置,把显微镜镜头向前,镜臂向后。
对光:转动转化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睛注视目镜内,一只眼睛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观察:①安放玻片标本。②下降镜筒。双眼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接近玻片标本为止。③上升镜筒。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4)整理实验器材
四、讨论
1、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
2、若要将视野右上方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需如何移动玻片标本?
观察植物细胞
一、实验目的
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识别不同的植物细胞,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特点。
二、实验用具
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碘液、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三、实验步骤
(一)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显微镜各部分是否安装好。
(二)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准备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斯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来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7、稍等片刻即可使用。
(三)观察植物细胞装片
(四)整理实验器材
四、讨论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黄瓜果肉细胞有哪些相同结构?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一、实验目的 :
1、练习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实验器材 :清水、稀碘液、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生理盐水。
三、实验步骤
(一)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显微镜各部分是否安装好。
(二)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准备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消毒牙签的钝端在口腔一侧即脸部内侧轻轻地刮几下。
4、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侧,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生理盐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染色
6、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7、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8、稍等片刻即可使用。
(三)观察动物细胞装片
(四)整理实验器材
四、讨论
1、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为什么要将取出来的口腔上皮细胞放在0.9%生理盐水中?
2、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点?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一、实验目的 观察根尖,认识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器材
长出根毛的幼苗、根的永久求片、放大镜、显微镜、镊子。
三、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根毛
2、通过显微镜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看看根尖不同部位的细胞有什么特点。
3、实验结论
根尖结构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第三篇: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实验教案
时间:2017年3月
地点:生物实验室
教师:穆小军 教学目标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并找到三种血管。
教学重点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教学难点: 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现象并区别静脉和动脉。课前准备 :
准备实验的材料用具: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动、静脉血管的横切面切片或图片。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动脉、静脉,也知道了毛细血管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学会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二、新课教学
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1.目的要求
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不同的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3.材料用具
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纱布)。
4.方法步骤
(1)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
(2)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4)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5)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
5.注意事项
(1)在显微镜下,血管和血液颜色较淡,难以寻找,这是教学的难点,为此,做如下准备:选择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选用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准备实验用鱼小鲫鱼,它生命力强,存活时间长。野生小鲫鱼观察效果更好。或用凤尾鱼、白色金鱼、草鱼都可以。
(2)实验用鱼的大小。体长4厘米左右的小鱼,尾叉中间距边缘5厘米左右的位置最容易清楚观察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这里色浅,整条小鱼都可防入培养皿中,用浸湿的棉花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后,小鱼活动能力弱,便于观察。(1)实验用鱼的状态。选用鲜活的、尾鳍完整无损的小鱼观察更好。(2)实验中的操作。实验中应该保护小鱼尾鳍,使其完整不受损伤,不应该用手指在培养皿底将尾鳍展开,这样会把尾鳍拉破而损坏尾鳍中的血管;实验中用浸湿的棉花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浸湿的棉花中有足够的水,能维持15到20分钟,没有必要时常用滴管往棉花上滴水,水多了也会影响观察。
(3)显微镜的使用。此实验在显微镜使用技能上要求较高,而学生较长时间未接触显微镜,难免遗忘。授课时先将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打到屏幕上让学生参考,特别注意应注意反光镜和光圈配合使用,使视野偏暗,载物台面倾斜,实验中要保证物镜镜头不沾水,否则,无法观察,要熟练移动培养皿,观察寻找不同的血管。
(4)血管的分辨方法。在显微镜下是难于直接观察到三种血管的,只能根据红细胞(在显微镜下是白色的)通过血管的情况推知和分辨,先找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毛细血管),在根据血流方向“顺藤摸瓜”寻找“源”——逐渐分支的血管(小动脉)和“流”——逐渐汇合的血管(小静脉)。
(5)在观察时,要识别准毛细血管,首先要注意是否红细胞单行通过血管。如果是,则这条血管就是毛细血管。
5.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观察时,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内容,使观察有的放矢,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四篇:《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生物教学反思
孩子们刚进实验室,一看到烧杯里游动的漂亮的小金鱼,每个人脸上就洋溢着兴奋的神情,这些孩子,注意力全被那些记忆力短暂的小金鱼吸引走了,仿佛没见过小动物似的。我不得不提醒他们赶快在座位上做好,认真做眼保健操,杨似乎没有把我的话放心上,一只手装模作样的捂着眼睛,一只手拿着滴管沉浸在玩小鱼的神游之中,我走到他身边,他才回过神来。眼保健操做完,我不得不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本来想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知识,现在看来还是让他们熟悉一下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先进行观察为上策。
孩子们从水里捞出活蹦乱跳的金鱼,把它们安放在培养皿里,这些小鱼焦躁不安的甩动着自己的身体,几个女孩子竟手足无措,嘴里禁不住发出声音来,我禁不住面带愠色。这些孩子,一个多月没有动手操作,有的竟忘记了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流程,有的很长时间没有找物像,原来尾鳍没有放到通光孔处,有的孩子观察的是尾鳍中的有色的部分,我不得不中止他们的实验,让一组动手能力强的师友组讲讲他们的操作过程,观察到的金鱼尾鳍中血管的粗细以及血流情况,很快大部分组的孩子就找到物像,看来,实验前的注意事项自己考虑的还不够细致周全。
让我欣慰的是,今年孩子们做完实验后,小鱼身上的鱼鳞很少有脱落的,尾鳍也很少有弄坏的,竟没发现一条死鱼,看来他们还是很爱身边的小动物的,实验结束时,我说下节课还要到实验室来上,一个孩子下课后,问我是不是要观察羊的心脏,我知道,他已经自己翻看后面课本上的内容了。我点了点头,他说是真的羊的心脏呀,我点点头,没想到,他来了一句,“老师,为什么我们人类这么血腥呀?”“没办法呀,为了人类,这些动物不得不做出牺牲,再说,他们的肉还是我们的美食呢?这是它生命的价值。“他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这些孩子的爱心由此可见一斑,对于男孩子,我希望他们侠骨柔肠,将来遇到真正的”敌人“,铁石心肠,心如磐石。
第五篇:八年级下册生物《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学案
八年级下册生物《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
流动》学案
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
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实验目的
知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现象。
难点:分清不同的血管。
实验关键
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清不同的血管。
材料用具
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棉花
背景资料
血管是以心脏为中心把血液传送到全身的管道。分为大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从心脏左心室发出来的血管称大动脉。大动脉是渐渐分支成细动脉和毛细血管。重新集合的毛细血管,渐渐集中起来构成静脉,回到右心房。如果把人体的血管连接成一直线,其长度约10万公里,能绕地球两圈半。
学情分析
本节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非常重要,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获取有关血管和血流的知识并提高观察能力。做这个实验时,学生往往比较快地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并容易满足于这一点而不再深入比较不同的血管内血液流动的特点。这个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可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实验中,教师应注意做到两点:一是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观察到小鱼尾鳍的末端,这个地方容易找到毛细血管,它的内径只容许红细胞单行通过,便于识别。然后,边观察边缓缓地移动培养皿,以便根据血流的情况分别找到小动脉和小静脉;二是注意提醒学生应经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让鱼鳃始终保持湿润,以便使小鱼少受伤害。如果时间过长,可以把小鱼放回鱼缸,另换取一条小鱼观察,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