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试验的改进

时间:2019-05-14 23:3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试验的改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试验的改进》。

第一篇: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试验的改进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的改进

张恒泽(江苏省江阴市长泾中学,214411)生物学教学2003年(第28卷)第3期

观察叶绿体和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是高中二年级生物学科学生分组的两个实验。通过实践我做了一点改进,把这两个实验合并为一个实验,适当增加一些探究性的内容,这样能够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迸发思维的火花,同时能够让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是以细胞器(如叶绿体)为参照物的。所以在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上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以便确保实验能够顺利地进行。

1实验材料的选择

通过多次的试验与观察,黑藻是最为理想的实验材料。黑藻,水鳖科的淡水沉水草本植物,根入泥,茎细长,叶卵状披针形至线形,轮生,边缘有小锯齿,生于未污染的静水池塘中。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实验前,将采集的黑藻放在实验室的养鱼缸中,放在阳光充足地方继续培养。

针对本实验,我发现在选择黑藻的叶片上,不是去选择那些植株肥大,茎粗状、叶肥厚且色泽鲜绿的叶片,也不是去选择那些生长势较弱、茎细、叶薄且色泽淡黄的叶片,而是应该选择介于这两者之间的黑藻叶片,其实验效果好。这是因为黑藻叶片中的细胞为多层,叶片越肥厚,细胞的层数越多,叶绿体等细胞器的数量也多,体积也大,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效果不好,而那些生长势相对较弱,色泽深黄的叶片,则叶绿体的含量大大减少,两者都会影响最终实验的效果。2实验材料的处理

对实验材料的科学处理,也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在黑藻叶片中,细胞质的流动以叶绿体作为参照物,在显微镜下叶绿体大多数密集在核附近或靠近细胞壁。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叶绿体能随光线的强弱而随细胞质做循环往复的运动。但细胞质的流动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很大,因此增设“不同外界条件下细胞质流动情况”的演示实验。在讲台前摆放5台显微镜,分别观察新鲜叶片、缺水萎蔫叶片、化学刺激(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刺激过)叶片,均给予正常光照,其中对新鲜叶片增加两种不同的外界条件,即强光(200W灯泡照射5分钟,灯泡离装片约25厘米)和弱光(25W灯泡照射15分钟),可按下表进行:

以上五种不同条件下黑藻叶片的装片,让学生轮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情况,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叶绿体的形状,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叶绿体的运动变化情况。学生归纳得出,叶绿体呈椭球状,细胞质的流动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细胞质流动的速度并不完全一样。观察比较仔细的学生还注意到,在强光下,叶绿体以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有学生提问这是为什么?这样既能够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接着我又进一步从微观上阐述,生物体会随着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3最佳观察部位的选择

即使外界条件相同,同一黑藻叶片不同部位的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速度也是不尽相同的,在显微镜下应寻找靠近叶脉部位的细胞进行观察,在此区域及其附近,细胞水分供应充足,细胞质流动较快,观察时比较容易看到细胞质的流动。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实验前,教师必须检查供实验用的黑藻叶片细胞质的流动情况,如果发现细胞质不流动或者流动很慢,可采取以下几种应急措施:①进行光照,温度在25℃左右,即在阳光或灯光下放置20~25分钟;②提高盛放黑藻的水温,可加入热水,将水温调至37℃;③直接切伤一部分叶片。

第二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的改进

对“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的改进

吉林省延吉市教师进修学校 133000

尹明顺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中设计了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学生通过这个实验,达到两个教学目的:

1、可以获得有关血管和血流的感性认识。

2、根据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尝试分辩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此实验在操作过各中常遇到以下现象:

1、将小鱼抓放在培养皿中是一个很难操作的过程。

2、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包裹的过程困难。

3、小鱼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易发生跳动,即易引起学生的尖叫,也导致了观察的困难。为了更有效的准备和指导这个实验,优化实验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笔者经过反复研究及实验,提出了如下实验方案。

1、材料用具的改进 尾鳍色素少的活的红鲤鱼(长约6厘米,每条0.5元),捞鱼的小网(直径约8厘米,每个约1元),显微镜,培养皿(直径9 cm),滴管,棉絮,盛放少量水的水槽。

材料改进的分析: 1.1选择红鲤鱼的原因是它个体较小,价格便宜,比泥鳅的活泼性小,外形能够得到学生的喜欢。1.2添加捞鱼的小网,解决了抓鱼难的问题。学生用小网很容易将小鱼罩上来,即能节省时间,也免去小鱼在抓捞过程中鱼受到伤害,增加了小鱼存活时间。

1.3直接选用小号(直径9 cm)培养皿,不使用载玻片,直接观察。只是在观察时,将培养皿的水珠擦干净,效果很好。教材要求将载玻片盖在鱼鳍上,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在观察中将物镜的镜头弄脏,本实验使用的是低倍镜,物镜与小鱼间有2厘米左右的距离,不至于碰到物镜,因此载玻片缺少实际应用价值,却增加了实验的难度。一般小鱼的尾鳍都贴在培养皿底壁靠边缘处,很难盖上载玻片。如果将尾鳍贴在培养皿底壁中央处,可以盖载玻片,但小鱼无法平放,载玻片缺少固定,小鱼尾鳍稍作摆动,载玻片就会掉下来。

2、方法步骤的改进 2.1将棉絮浸湿(棉絮应是从小鱼头部到尾鳍之间的长度,大约长5厘米),放在实验台上。2.2用捞鱼的小网将小鱼捞上来后,把培养皿扣在鱼网上,之后反扣过来,放在实验台上。2.3迅速用湿棉絮将小鱼头部和躯干部盖起来,只露出口部和尾部。(一定将小鱼的眼睛盖上)2.4用滴管将小鱼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2.5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实验后,将小鱼放回水槽。(观察过程不必滴水)

3、步骤改进的分析: 3.1直接用湿棉絮盖住小鱼,而不是包裹小鱼。原因一:实验中小鱼很黏滑,用棉絮包裹不方便,学生不易操作。原其二:包裹住的小鱼尾鳍翘起很高,根本就贴不到培养皿底壁,影响观察。3.2用小鱼网捞鱼,直接扣在培养皿上,培养皿中不会有过多的水分,易于观察。同时能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还可以防止小鱼受伤害。3.3盖上小鱼的眼睛。教材的图片中将小鱼的眼睛露出,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小鱼只有将眼睛盖上,鱼才会不动,而这种做法对其生命也没有影响。

3.4用滴管将小鱼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实验中经常发现学生用手动小鱼尾鳍,即不卫生对小鱼也会造成伤害。

3.5观察过程中不必滴水,因为棉絮能蓄存一定的水分保证小鱼存活。

第三篇:高三生物实验专题复习教案: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高三生物 实验专题复习4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一.实验目的: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

二.实验原理:

思考题1:健那绿染液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染料?使用它染色的结果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材料:

(1)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

思考题2:取藓类的叶、黑藻的叶作实验材料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题3: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观察线粒体时选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思考题4:藓类、黑藻的叶细胞中也有线粒体,为什么不选作为观察线粒体的实验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方法步骤:

(一)观察叶绿体:

1.制片: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思考题5:为什么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观察线粒体: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用牙签取碎屑 →盖上盖玻片

2.观察线粒体: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

思考题6:你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所观察到的现象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练习:

1、小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片细胞时,他看到了细胞核和细胞壁。他还可能看到的构造是()A.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 B.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 C.只有叶绿体 D.上述细胞器均不能看到

2、下列哪种材料不能直接放在载玻片上观察叶绿体()A.藓类的叶片 B.黄杨叶的横切片 C.菠菜叶下表皮带有少数叶肉细胞 D.种子植物的叶片

3、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到的叶绿体是()A.绿色、棒状 B.红色、棒状

C.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D.红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4、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观察叶绿体时,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这时应该使用较小光圈或换平面镜采光

B.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在高倍镜的视野中可以看到一个细胞从分裂前期到中期的变化 C.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最好选择均处于分裂中期的正常细胞和变异细胞进行观察比较

D.取人口腔上皮细胞,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并制成临时装片,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蓝绿色的线粒体

5、制作菠菜叶的临时装片时,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____,放入盛有____的培养皿中,装片制成后要随时保持________状态。

参考答案

思考题1.健那绿染液是一种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思考题2.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思考题3.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思考题4.因为这些材料中有丰富的叶绿体,而叶绿体呈现绿色,影响实验效果。

思考题5.如果叶片放干了,细胞或叶绿体会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思考题6.可以看到蓝绿色的线粒体,细胞质接近无色。

课堂练习:

1、C;

2、D;3 C;

4、C;

5、带些叶肉;清水:有水

第四篇:几个化学试验的改进方案

几个化学试验的改进方案

亳州七中 王允锋

一: 在九年级化学课本中,两次提到木炭、活性炭的净水作用,第一次是《水的净化》一节,第二次是《金刚石、石墨、C60》一节。在

《金刚石、石墨和C60》一节中有一个用活性炭净水的实验(实验6-1)。实验内容如下:在盛有半瓶水的锥形瓶中加入一滴红墨水,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震荡,观察现象。在实验教学中,如果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进行,因为木炭、活性炭的颗粒是黑色的固体,不便于观察水中的红色褪去的现象。如果震荡后再过滤,这样虽然能够看到红色褪去,但费时过多,不利于课堂教学。故此,笔者对此实验做以下改进。

“活性炭净化水实验”的具体改进:找一大号的注射器针筒,先放进一小团脱脂棉,然后加少许活性炭粉,在活性炭层上面再放脱脂棉。这样一个简易净水器就做好了,实验时往注射器内注入有颜色的水,经过活性炭层吸附后,用小烧杯接住流出的液体,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褪色现象。为了节约实验时间,可在添加完有颜色的水以后,可挤压活塞,以加快水流速度,节约时间,实验前后对比效果很明显。

二· : 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材P7页的活动与探究栏目里,对蜡烛及燃烧的实验中,有一个步骤是:把罩在烛焰上的烧杯,迅速倒过来,向烧杯里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有什么变化?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实验效果都不理想,很多小组的石灰水没有变浑浊。本人分析其原因,有二个:其一是因为烧杯罩在烛焰上一段时间后,使得烧杯内温度较高,倒过烧杯时,使空气形成热气流,杯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随热气流而散发到空气中了;其二是学生操作不熟练,把烧杯倒过来后、逗留时间大长,倒入石灰水之前,二氧化碳气体已经散逸了,这样,很多小组的石灰水就没有变浑浊。

本人对该实验的改进是:将烧杯移开火焰,倒过来之前,用一块玻璃片先盖住瓶口,再把烧杯正放在桌面,然后移开一部分玻璃片,向烧杯内倒入澄清石灰水,再盖住烧杯,振荡,各小组的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了,实验效果很好。

三: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材125页[实验7-1],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倒盖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入烧坏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从倒盖烧杯,使蜡烛熄灭的实验可推断出,隔绝空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从加盐酸和碳酸钠的实验,可推断出,通过化学原理产生的二氧化碳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而另一只烧杯中的蜡烛仍在继续燃烧。我在该实验中进行了下面改进:

用滴管向第三支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洒一些冷水,蜡烛火焰立即熄灭,再引导学生推出: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而达到灭火的目的,这样改进后学生对灭火原理理解得更为令而透彻,对结论的论证更为完善。

四:教材里已有的实验设计,受到实验误差过大的困扰。主要有:盛燃着的磷的燃烧匙从伸入集气瓶内到塞紧塞子前会有部分空气因热膨胀而“漫”出瓶外,不能准确度量集气瓶内空气的实有体积;若燃烧匙伸入瓶内速度不够快时,还可能产生倒吸水达集气瓶实际容积2/5的现象;磷只在一处燃烧,产生的白烟不能与周围的空气快速置换位置而将火焰过早“窒息”;止水夹前后段玻璃管内空气里的氧气也难以参与磷的燃烧;盛水烧杯内水位的高低与导管口在水下的位置的深浅不同,也会对水的倒吸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实验设计的主旨,意在尽可能减少实验误差,提高这一定量实验的精度且操作也比较简单。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及操作步骤

取Ф32 mm×200 mm试管一支,往试管中加入一粒比黄豆略小的白磷,用橡皮塞将试管塞紧并在橡皮塞塞入的部位a处用橡皮筋绑住作好标志,如图(1)所示。然后将试管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一会儿,白磷在试管内燃烧,开始时冒白烟,燃烧快停止时出现黄烟,此为空气里的氧气快耗尽的现象。待火焰熄灭,试管不发烫时,可用水槽中的冷水浇在试管上,使试管内温度快速恢复到初始温度,加快实验速度。

将冷却后的试管倒置在水中,如图(2)所示。在水下小心地将橡皮塞取下,此时可观察到,试管内水位上升到一定位置b处后恒定不动,如图(3)所示,与空气实际体积相比较后得出氧气含量。然后在水下用玻璃片盖紧将试管小心拿出水面此时可观察到水被倒吸入试管约占橡皮筋标志以上的试管体积的五分之一,如图(4)所示。

(2)误差分析

主要误差来自于燃烧方式本身。因空气里的氧气在耗尽前燃烧就会停止。关于燃烧停止后剩余气体里有无残余氧气;剩余混合气体里氧气比例小到什么程度时燃烧就会停止;可作为新的探究性课题,留待课后安排学生作进一步探究。

(3)注意事项

本实验应注意橡皮塞塞住试管时应塞紧,给试管加热时拇指应压紧塞子,以防塞子因反应刚开始时产生的热量使试管内的气压增大,可能将塞子冲出或使塞子松动而漏气。加入白磷的量应过量。在水下取出塞子时动作不要过快。之所以在水下用玻璃片盖紧将试管小心拿出水面,而不用橡皮塞塞紧是因为橡皮塞塞的过程中又会占试管内的一定体积,影响进入水的体积的观察,而用玻璃片则只需观察标准a以上的进入水的体积即可。

第五篇:试验 观察叶的结构

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 侯镇一中 张玉婷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

2.通过观察临时和永久的切片认识被子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3.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 4.画出叶片中的保卫细胞图。重点:制作徒手切片 认识叶片的结构 难点:制作徒手切片

二、实验材料的准备:

新鲜的菠菜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纱布,毛笔

三、实验教学过程:

1.学生观察新鲜的菠菜叶片,说出自己的发现。(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有交错的叶脉)

2.引导学生将叶片对折,轻轻的斜撕开,找出上下表皮及叶肉。概括出叶片的结构。

3.学生动手操作,将叶片的表皮制成临时装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并画出表皮中的保卫细胞图。

(1.提示学生应注意的问题。2.对保卫细胞的形态及作用进行讲解3.如果临时装片观察效果不明显,可以观察永久性装片)4.用教学挂图展示叶片结构的横切图,引导学生观察结构的特点,教师适当小结。

说明:因为挂图的展示比多媒体更直观,结构放的倍数更大;首先讲解叶片的结构,让学生从整体上对其有一个大体的了解。5.学生自学实验步骤。对于不懂的问题及应注意的事项小组内讨论解决。

说明:徒手切片对技能的要求比较高,怎样切出又薄又规整的切片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而这个实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是很难的。学生或者切得太厚,或者两个刀片挨得太近切不出丝。

6.学生操作徒手切片,教师巡视指导。

7.学生将叶片的横切面制成临时装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并画出叶片中横切面结构图。

四、练习

1.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到体外的门户是()A表皮细胞

B叶肉细胞 C保卫细胞

D气孔 2.保卫细胞的作用是()A进行光合作用

B保护叶肉 C保护表皮

D控制气孔的开闭

3.拓展:观察叶片的背、腹面颜色的深浅不同,思考其原因。

《叶片的结构》导学提纲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

2.通过观察临时和永久的切片认识被子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3.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 4.画出叶片中的保卫细胞图。

重点:1.制作徒手切片 2.认识叶片的结构 难点:制作徒手切片

二、实验材料的准备:

新鲜菠菜叶片,显微镜,双面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纱布,毛笔

三、实验教学过程:

1.观察新鲜的菠菜叶片,说出自己的发现。

2.将叶片对折,轻轻的斜撕开,根据自己的发现。概括出叶片的结构。

3.动手操作,将叶片的表皮制成临时装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并画出表皮中的保卫细胞图。

提示:.操作之前想一想制作装片的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

(1)制作植物表皮临时装片的步骤可概括为:

(2)盖盖玻片时,怎样操作才能避免产生气泡?

4.将临时装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并画出表皮中的保卫细胞图。(如果临时装片观察效果不明显,可以观察永久性装片)

5.观察挂图并尝试说出其结构的特点。

6.自学制作徒手切片的步骤,对于不懂的问题及应注意的事项小组内讨论解决。

(一)制作徒手切片的步骤是:(1).(2).(3).(4).

(二)练习徒手切片时,正确的切割方法是()a迅速的一次切割

b迅速的来回切割 c缓慢切下

d缓慢的来回切割

(三)制作切片时,右手捏紧()迅速切割,切割的方向应朝向(),用()蘸出()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7.制作切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并把看到的结构绘图(如果临时装片观察效果不明显,可以观察永久性装片)

四.练习:

1.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到体外的门户是()A表皮细胞

B叶肉细胞 C保卫细胞

D气孔 2.保卫细胞的作用是()A进行光合作用

B保护叶肉 C保护表皮

D控制气孔的开闭

3.拓展:观察叶片的背、腹面颜色的深浅不同,思考其原因。

下载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试验的改进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试验的改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绿豆芽栽培试验观察日记

    2012年8月2日星期四晴 提起绿豆大家是再也熟悉不过的了,但是你了解它的的发芽过程吗?今天,就用一个绿豆发芽的实验告诉你。首先,我们进行选种,主要选那些饱满的种子进行实验,接着,......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教学设计与拓展

    1.实验内容分析及实验设计思路 该设计案例为苏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的探究实验。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渗透的原理,对半透膜、渗透作用及渗透装......

    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类人员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频繁,其中有不少是共产党员。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保持......

    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实验教案 时间:2017年3月 地点:生物实验室 教师:穆小军 教学目标 1. 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 尝试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并找到三种血管。教学......

    课堂观察与教学改进

    听专家答疑《课堂观察与教学改进》后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研究的逐渐兴起,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一种方法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与中小学教师的青睐。 (一) 什么是课堂......

    中组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

    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类人员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频繁,其中有不少是共产党员......

    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推荐5篇)

    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目录一、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二、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的三、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方法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模版)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实验目的: 1、观察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 2、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类的流动情况 实验器材:显微镜 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载玻片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