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刻度尺的使用微课教案大全
刻度尺的使用微课教案设计
九江县黄老门中学 吕龙标
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刻度尺
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难点: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微课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1、认识刻度尺
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二、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
介绍生活中测量长度的工具,即刻度尺;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并且明确测量时被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量程;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
2、刻度尺的使用
正确使用刻度尺应做到“四会”,即“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会放”,即测量时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应对准被测物体一端,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一端,尺的位置要放正。“会看”即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
“会读”就是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注意:物体长度刚好正对某一刻度线时的读法。“会记”即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正确测量记录结果应有数值和单位两部分组成。
三、能力提升
例1,指出下列刻度尺的放法是否正确
例2,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则此木块长度是()A、1.8cm B、1.85cm C、7.85cm D、7.8cm
第二篇:There+be+句型的使用(微课教案).
微 课 简 介
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校
陈 瑶
一、教学课题: There be 句型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微视频的学习,能够正确地运用句型“There is …”“There are…”来描述某处有某物。并能够在真实环境中熟练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能够在真实环境中熟练运用句型“There is …”“There are…”来描述某处有某物。
四、教学过程: Step 1 呈现新知
借助情境图,激发学生兴趣,揭示课题,并详细讲解“There is …”和“There are…”的具体区别。Step 2 创设情境
创设“参观Minnie”的房间,了解并熟悉句型“There is …”和“There are…”的用法。Step 3 巩固操练
通过“眼力大比拼,大家来找茬”练习“There is …”和“There are…”句型。并核对“找茬”结果。Step 4 课外拓展
鼓励学生将“There is …”和“There are…”句型运用到我们五彩的生活当中。
五、制作技术: PPT;录屏软件CS8;动画软件video;皮影客。
第三篇:《“的、地、得”的使用》微课教案
《“的、地、得”的区分与运用》语文微课教案
(一)问题与疑惑
同学们,汉字中的“的、地、得”作为一级字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经测算,每100个汉字中就会出现四次。可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却经常出错!你瞧!
2、错误使用案例的纠正 1)使用错误:
因为我地表现好,老师高兴得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地更好!
这三个句子中的“de”都用错了!2)释疑:原来正确答案应该是这样的!
因为我的表现好,老师高兴地奖励我一颗星,相信我会表现得更好!
3、过渡质疑: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使用呢?它们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下面就听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原来它们都是念轻声“DE”,都是结构助词,起连接作用。
2、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搭配及用法却各不相同,下面老师教你个小秘诀吧!我会认:(1)“的”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
“花儿” “草儿”“鱼儿”“太阳”都是名词,它们的前面都用“的”。(2)“地”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
“做操、上课、学习、劳动”这些都是动词,它们的前面都用“地”。(3)“得”
左边两人双人得,形容词前面要用“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
“快、慢、早、晚”都是形容词,前面用的是“得”
听了老师的讲解,你明白“的、地、得”的区别了吗?下面我们 一起来练习一下:
(三)巩固操练
1、类别区分
静静的(的)河面 欢乐的(的)山谷 静静地(地)写字 欢乐地(地)歌唱 跑(得)飞快 满意(得)点头
2、综合杂糅
小雏鹰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
“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
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2、特殊情况
质疑:假如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呢? 我从书包里拿出书交给她们,她们高兴得围着我跳起舞来。1)质疑:为什么这里要使用“得”呢?
2)释疑:原来这里强调的是心情,动词在后,形容词在前,相当于后置,“得”修饰“跳舞”而非“围”。现在你明白了吧?
3、小结归纳:
怎么样,你们学会了吗?为了能够更快的记住它们的用法,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口诀来帮助你们熟记这三个“的 地 得”的正确使用方法:动前土、名前白、形容词前面双人来。
孩子们!学到这里,是不是对这三个“的 地 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呢!课后大家还要多多练习哦。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四篇:滑动变阻器使用(微课教案)
《变阻器的使用》微课教案
【微目标】
1.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结构示意图,在电路中的符号和铭牌数字意义。2.知道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3.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滑动变阻器
(1)构造
(2)结构示意图
(3)电路图符号
(4)介绍铭牌数字的含义:铭牌上标着“200Ω;1.5A”,其意义是什么?
“200Ω”表示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200Ω;“1.5A”表示该允许通过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是1.5A。实验前需要按照变阻器铭牌选择合适的变阻器。
二.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工作原理:通过改变电阻丝在电路中的长短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从而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同时保护电路。
三.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由于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所以有六种接法。使用滑动变阻器时,通常在闭合开关前将电阻调到最大。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连接A、C与连接A、D效果相同
连接B、C与连接B、D效果相同
同时连接下面两接线柱A、B,相当于接入一个定值电阻。
同时连接上面两接线柱C、D,相当于接入一根导线。
四.总结: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六种接法比较
(1)滑动变阻器与用电器串联接入电路。
(2)接线柱一上一下接法,阻值变化主要看下。
滑片靠近下接线柱移动,接入阻值变小;滑片远离下接线柱移动,接入阻值变大。(3)闭合开关前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置阻值最大端。
第五篇:微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4.翻越远方的大山》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刘翔为实现目标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进取精神。
4、明白人生路上需要确定目标、积极进取、不断超越,有梦想就有可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语言文字,感知刘翔不断超越、挑战自我、实现梦想的过程,学习刘翔敢于挑战、执着追求、不断超越的精神。
难点:理解“翻越远方的大山”的含义,学习刘翔的精神,努力翻越自己心中“远方的大山”。
三、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板块
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1.导入:无数的鲜花与掌声背后,一次次成功与超越的背后,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汗水。“亚洲飞人”刘翔是如何变成“跨栏王”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翻越远方的大山》。
2.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刘翔:
“跨栏王”
两夺世界冠军
曾创造“12秒88”世界纪录。
3.在刘翔心里,有一座远方的大山,那是谁?阿兰·约翰逊。简介阿兰·约翰逊:
美国著名的跨栏运动员
8次夺得世界冠军 统治110米跨栏20年
4.原来,约翰逊是个这么有名的运动员,难怪被刘翔视为一座“大山”。那么,刘翔是如何跨越这座大山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俩之间的交锋吧。
板块二:四个回合,逐步赶超。
第一回合:初战完败,遥不可及。
时间:2001年
地点:埃德蒙顿 比赛:世界田径锦标赛 结果:刘翔:没能进入决赛
阿兰·约翰逊:冠军 第二回合:再战失败,收获信心。时间:2002年 地点:希腊雅典 比赛:国际室内田径赛 结果:刘翔进入决赛,但摔倒;
阿兰·约翰逊:冠军 第三回合:多次过招,信心大增。时间:2003年 比赛:近10次
结果:刘翔屡屡第二,阿兰·约翰逊总是第一 第四回合:巅峰对决,成功超越。时间:2004年5月8日 地点:日本大阪 比赛:国际田联大奖赛
结果:刘翔:创造13秒06的亚洲纪录,冠军
阿兰·约翰逊:第二 板块三:理清层次,小结启示。
学了课文,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刘翔是怎么样一步步打败约翰逊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