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导航】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外国诗两首》教案(新版)语文版.doc

时间:2019-05-15 02:4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清导航】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外国诗两首》教案(新版)语文版.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清导航】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外国诗两首》教案(新版)语文版.doc》。

第一篇:【四清导航】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外国诗两首》教案(新版)语文版.doc

第二单元8外国诗两首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朗读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这两首诗;揣摩诗歌中优美精 炼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

★态度与方法 : 自主、合作、探究

★道德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慎重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学重点、难点 :

★加强诗歌朗读训练,读中感悟。

★引导学生掌握鉴赏 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计划课时:两 课 时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太多不平事,请你不必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些歌就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板书课题)

二、学海拾贝

※ 我们应该怎样阅读诗歌呢?

(教师向学生介绍阅读诗歌的“四步”阅读法:一读,二品,三诵,四背。)

1.一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这一环节主要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涵的道理和表现手法。

3.三诵,四背,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因此要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三、学海导航

(一)读

1.让学生快速阅读第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思考以下问题:

<1>你了解诗人普希金吗?你的同桌知道吗?问问他,互相交流一下看法。

<2>诗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写出这样的不朽诗篇的?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二)品

1.教师示范朗读这首诗,学生边听边品味,之后回答以下问题:

<1>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的?

<2> 对于这些人,诗人提出了怎样的叮咛和嘱咐?

<3>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加以引导、肯定、补充。

(三)诵、背

1.设问: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那么,怎样用我们的有声语言读好这首诗呢?你认为应突出哪几个方面呢?

2.学生相互交流,教师肯定、鼓励、或引导、补充。

<1>亲切自然,娓娓道来的劝说语气。

<2>注意停顿、重音、语速的快慢。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点拨。

3.试读评价

按照刚才的交流,请你来试读一遍课文,可找三四名同学与教师共同点评,最后评出最好的一个领读。

4.设问:

通过对这首诗的朗读,现在再回顾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得出答案,加深理解)

5.背诵全诗。

第 二 课 时

一、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回顾上节 课的诗歌阅读方法。

二、导入

《未选择的路》新课。

说到路,人们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读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板书课题)

三、自主实践,小试牛刀。

1.教师引导学生“读”。

2.“品”

※小组合作,互动探究以下问题:

<1>诗中的“路”有两层含义,你能说出来吗?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诗中明确写了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为什么还要以“未选择的路”为题?读了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点拨,归纳。

3.“背”、“诵”

四、朗读迁移、鉴赏诗歌。

致恰达耶夫 普希金

爱情、希望、默默的荣誉—— 时刻听候祖国的召唤。我的朋友,让我们用满腔

哄骗给我们的喜悦短暂,我们忍受着期待的煎熬,壮丽的激情报效祖国!

少年时代的玩耍已经消逝,切盼那神圣的自由时刻来到 同志啊!请相信空中升起 如同晨雾,如同梦幻: 正像风华正茂的恋人,一颗迷人的幸福之星,可是一种愿望还在胸中激荡,等待忠实的幽会时分。俄罗斯会从睡梦中惊醒,我们的心焦灼不安,趁胸中燃烧着自由之火,并将在专制制度的废墟上

我们经受着宿命势力的重压,趁心灵向往着荣誉之歌,铭刻下我们的姓名!

读后思考: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可是一种愿望还在胸中激荡”中的“一种愿望”指的是什么?

第二篇:【四清导航】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外国诗两首》教案(新版)语文版.doc

第二单元8外国诗两首

一、目标

1.理解首诗所蕴含哲理。2.领普希金诗歌语言特点。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1、2 教学步骤:、入新课

俄罗斯文学博精深,世界范围有着广泛影响,且师辈出。譬如托尔斯泰、阳斯妥耶夫斯基、马雅夫斯基、莱蒙托夫。今天们就学习首广传诵俄罗斯诗篇。

二、作简介

亚历山·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诗人、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父”,俄罗斯文学语言创建新俄罗斯文学奠基人。诗具有艺术成就无言艺术魁力。俄罗斯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诗:“所表现音调语言力量令人惊异地步:像海波煤蝶样柔、优美,像松脂样醇厚,像闪电样鲜明,像水晶样透明、洁静,像春天样芬芳,像勇士手剑击样控骼有力。”

但“诗不翻译”,译诗不等于原诗,而们现又只能通过译诗学习、欣赏,但愿们能尽能地领悟这首诗美。

三、作背景

这首诗于普希金被沙流放日子里,以赠诗形式邻居奥希泊娃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条,诗人却被迫世隔绝。这样处境,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斗志,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义必胜。

四、讲读全诗

1.诗人诗阐明怎样人生态度?

明确:诗阐明这样种积极乐观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时,不悲伤,不心急;苦恼时候善于忍耐,切都过去,们定永葆积极乐观心态;生活不能没有痛苦悲伤,欢乐不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日子终。

2.诗歌最特点就形象说话,最忌直白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得巨成

功,同学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

明确:①这给邻居女孩赠诗,首哲理诗,但诗人并没有摆出姿态副教训人语气,而以平等娓娓语气,语调亲密婉,热诚坦率,好像诗人促膝谈心;②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人情味哲理性。

3.这首脍炙人口名篇,许人记自己笔记本,作鼓励自己座右铭,读,喜欢这首诗吗?什么?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作业

六、教学记:

“诗不翻译”,译诗不等于原诗,而们现又只能通过译诗学习、欣赏,们只能尽能地度、思、想象,才能更好领悟这首诗美。

未选择路、目标求

1.理解这首诗所蕴含哲理。2.领普希金诗歌语言特点。3.学诗歌象征手法。4.背诵《未选择路》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步骤:、入新课

古今许诗人作家,“路”都有过精彩描,同学们否记得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而求索”,辛弃疾有“独楼,望尽天涯路”诗句,鲁迅有“其实世本没有路,走人,便成路”这富于哲理名言。人们常常人生比作走条路,人生选择比作路选择。今天们就学习首“路”诗。

二、作简介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堪称美国20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诗人,美国非官方桂冠诗人,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主作并出版10部诗集,这首

其第三部诗集《山间隔》名篇。

弗罗斯特以抒情短诗著称,抒情短诗质量,容形式完美结合。劳伦斯指出主艺术成就就于能思想情感富有象征意象糅合起,抒情诗形式表达。

弗罗斯特个旨通过自己诗歌说明某哲理诗人,利意象或比喻讲述心得体,阐明人生、社宇宙态度,由于重视自己诗歌思想性,所以诗歌不但富有智慧哲理,而且常读常新——诗歌永远耐人寻味,使人不断有所、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三、讲读全诗

1.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诗表面自然界道路,实则借自然界路表达诗人人生路思考。这里其实运文学艺术常象征手法。

2.什么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明确:所谓象征,就文学作品,明甲事物,借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种表现手段,种具体形象,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有类似点事物比拟想说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种谋篇立意手法,比喻则种修辞手法。象征般统摄全篇,而比喻只个别语句、语段起作。3.全诗共5节,同学们简洁语言概括每节意思。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怅惆——年回顾、叹息。

4.诗人虽然自己所选择路,但重点都放未选择路。诗题表明这点。既然选择,什么重点又未选择呢?

明确:其实未选择就选择。选择路步步变现实,而生活许人往往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能,才更加产生未选择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人常情,人生真实照。

四、品味:

1.诗第二节,诗人说另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什么又说“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因人迹稀少,才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但因无人涉足,才给人新鲜感,才有能别人没有美丽。这条路人迹罕至,代表着这条路许更艰辛、更需开拓,因如此,才更具有诱人探索魅力。2.这首诗蕴涵怎样人生哲理? 人生就次又次选择,人生岔路口,做出什么选择决定生度过。人只能选择种人生道路,所以慎重。但有魄力,勇于创新进。3.诗人何诗题名“未选择路”? 这首诗人生道路选择,全诗共有4节,第节两条路,第二节选择路,第三、四节未选择路。

由此见,诗人作重点未选择路,这从诗题体现出,这主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道路供选择,但个人往往只能走条路,而还有其许条路,因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诗人不已选择道路,而重未选择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拨动读心弦,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选择问题。4.学这首诗,从悟出什么道理呢?

明确:答案不求致。譬如:人只能选择条人生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选择,不随波逐流,而经过自己思考,作出独立自主选择。

五、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

六、板书设计:

未选择路

弗罗斯特

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怅们——年回顾、叹息

七、教学记

“诗不翻译”,译诗不等于原诗,而们现又只能通过译诗学习、欣赏,们只能尽能地度、思、想象,才能更好领悟这首诗美。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两首》教案 4 外国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3.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投影演示莱蒙托夫和休斯画像)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板书文题、作者)

2、资料助读(投影)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2.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二、出示自学指导,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课文

1、教师范读全诗。

2、利用书上注释读懂诗歌,学生自由诵读。

3、学生诵读全诗。

4、思考、合作探讨。(1)《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画?(2)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讨论交流,针对重点难点,教师适当讲解。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揣摩诗歌内在旋律。教师提示:诗句“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是解读诗意的关键。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统摄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认真领会诗句、诗段所表达的意思,思考: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诗人没有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3、学生诵读全诗。多媒体演示俄罗斯风情图片,学生直观感受山川之美。以俄罗斯抒情名曲《卡秋莎》为伴奏音乐,师生有感情诵读全诗。

4、回答思考、合作探讨中的两个问题。(1)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远近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打谷场丘堆满丰收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恰似一幅绝妙的民俗图,洋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息。(2)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5、学生熟读全诗。第2课时

一、指导自读《黑人谈河流》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教师提示: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长句、短句互相交错,参差跌宕;四个排比句,上半句结构相似,下半句发生变化。均不相同。这样的变化既有涛行结构整齐均衡的一面,又不失之呆滞化一;既有诗行形式上的跳跃,又不失节奏上的宫商之声。2.学生合作研讨:(1)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3)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请归结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学生研讨,教师点拨:(1)在《黑人淡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2)“我的灵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沉淀。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3)我认识河流——它亘古如斯。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3.学生有感情诵读,体会诗歌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二、课堂练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虔()信 颤()抖 镶嵌()深邃()晨曦()河畔()瞰()望 黝()黑

2、《祖国》一诗的作者是(国别)诗人(姓名);《黑人谈河流》一诗的作者是美国黑人文艺运动的领袖(姓名),被誉为“ ”

3、如何理解《祖国》这首诗中“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的“奇异”的含义?

4、请从我国古代诗歌中,摘出两句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并注明作者。(1)(2)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爱国,是一面飘扬在世界各国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帜。无论是平实中见真情的莱蒙托夫的《祖国》,还是深邃中显自豪的休斯的《黑人谈河流》,他们的心声是相通的。那种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都是令人荡气回肠的。掩卷遐思,备感肩上使命崇高,恰如一代伟人毛泽东吟唱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愿我们能挂帆济海,谱写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磅礴诗章。

四、板书设计 外国诗两首《黑人谈河流》《祖国》板书设计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 外国诗两首

九年级语文 外国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习静谧、遐想、喧响等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能说出诗人选取代表性季节和选取小生命(蝈蝈、蛐蛐)进行创作的意图,理解诗人为什么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夜》中诗歌意象的逐层勾勒,体会诗人静谧的感情。

4、能说出两首诗风格的不同,体会自然的多面(生命的跳动和静谧祥和)。教学建议】

1、通过多种形式、多遍的朗读,整体感悟诗歌。

2、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把自己想象成蝈蝈、蛐蛐,体会诗中的感情。

3、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拆分诗歌,重组意象,体会《夜》中静谧。

4、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诗歌的学习方法。教学课时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蝈蝈与蛐蛐

一、导入新课

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二、作者简介

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自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斩露头角。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后来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把握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

3、分组朗读,开展朗读比赛。

用心 爱心 专心

四、新课讲授

1、教师提示: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2、教师点拨:

这首诗歌很富有田园诗的情趣,意境优美,洋溢着明朗欢快的情调。“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可喜的草丛”,这些描写展现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渲染了“蝈蛔的乐音”浓郁、喜悦的感情色彩。“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衬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最后,在诗人的联想中,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

3、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盛夏──蝈蝈的乐音

大地的诗歌

充满生机

严冬──蛐蛐的歌儿

4、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明确: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人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5、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明确:这是诗人的联想,将冬天的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蝈蝈的乐音。点出起伏不停,点明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6、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明确: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是全诗主题的揭示。

五、作业布置

研讨与练习一。

板书设计 蝈蝈与蛐蛐 济慈

(夏)蝈蝈的乐音

用心 爱心 专心

主题: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冬)蛐蛐的歌儿

构思:短小精致又十分大气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外国诗。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三、新课讲授

1、分析诗歌内容,感受并形象描绘诗人笔下的夜景:

明确:诗中的夜景静谧、美丽。

诗的第一节描写夜的静谧。随着夜的降临,自然万物都归于沉寂: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喧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喧嚷。

第二节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这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人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明月的银辉静静地洒落大地,周围的一切都沐浴在月色之中。

第三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

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

2、学生品读诗歌:

思考:诗歌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明确:诗人叶赛宁是大自然的歌手,他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又把自己融人自然。纯然绘景中,渗透着生命的底蕴,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3、拓展延伸:

同是写夜的诗歌,这首诗和郭沫若的《静夜》给人的阅读感受有什么异同?

静夜

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用心 爱心 专心

对月流珠?

分析: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美丽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

四、作业布置

研讨与练习二。〖板书设计〗

河水

溪水

课后心得:

松林 夜莺

月色 大河 静谧、美丽 夜 叶赛宁

秧鸡

(反复吟咏)

小溪 青草

(安适、宁静的心境)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2、写景诗的特点

3、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4、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

1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和欣赏

第一首:《蝈蝈与蛐蛐》

作者简介:济慈,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三、读熟诗歌,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四、整体把握;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五、问题研究:

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六、课后练习一:

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首:《夜》

一、作者简介:

叶塞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二、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三、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

1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

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

四、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景

五、布置作业

下载【四清导航】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外国诗两首》教案(新版)语文版.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清导航】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外国诗两首》教案(新版)语文版.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第4课外国诗两首教案

    第四课 外国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力目标 1.能够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外国诗两首

    语文学习资料 教学目标: 1、了解济慈和叶赛林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匠心独运。 3、揣摩诗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4、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

    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测试题

    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测试题 达标训练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虔信颤抖镶嵌深邃 晨曦河畔瞰望黝黑 2、《祖国》一诗的作者是_______(国别)诗人_______(姓名......

    九年级下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示例范文大全

    九年级下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

    九年级下册语文4外国诗两首教案(精选五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4外国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

    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6大全

    [教学目的] 认知要求: 1) 了解关于剧本的基本知识 2) 理解戏剧情节再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情感要求: 1)了解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冷酷、凶残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和鲍西......

    九年级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45篇范文

    威尼斯商人(节选)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莎土比亚.剧本的创作背景和反映的社会生活。 2. 认识本戏剧的矛盾冲突及其发展,口述课文的故事梗概,把握剧本思路。 3. 正确认识几......

    第8课《外国诗两首》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8 外国诗两首 总第 78课时 2016-12-26 邱楚才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外国诗两首的写作背景;背诵这两首诗。 (二)理解两首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