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02:2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其中一篇讲读课文由3个片段组成。这3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这3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此外,本组教材紧紧围绕专题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等内容,也就是说,本组教材以“人”为主,形成了“读人、说人、写人”的这样富有特色的一组教材。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一特点,把对“人物”的读、说、写紧密地结合起来。

学生曾阅读过大量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也写过这类作文,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读写经验。以此为基础,教材又专门安排“作家笔下的人”一组课文,其意图,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这是本组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来学习本组教材。2.注意整合和提升,注重将学生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与本组教材的学习有机结合,提高阅读和写作这方面文章的能力。

3.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不应是几条干巴巴的结论,要以课文对人物描写的语言文字为依据,从人和事件的具体材料出发,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在对人物有充分感性的、形象的认识后,再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和评价。对描写人物方法的总结,也应如此。如,侧重从人物的语言上来刻画人物,首先应该充分理解人物对话的内容,并从这些语言材料中得出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人物的对话来描写人物的。

三、课时安排:

人物描写一组

3课时

刷子李

1课时

金钱的魔力

1课时

口语交际与习作

3课时 回顾·拓展

1课时

第七单元测试

2课时

22.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2.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3.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学习重难点:

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1.熟悉教材、教参 2.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3课时

NO.61 第一课时(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语,熟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嘎子和胖墩的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

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板书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物描一组》中的“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板书),去认识两位很有特点的新的朋友。(读题,注意“嘎”读ɡā)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导语: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查查字典。(学生自读)2.指名读。结合正音。

精神抖擞(sāu)裆(dānɡ)挠(náo)拽(zhuài)3.说说课文中的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读懂课文,再现形象

1.导语:尽管我们只是初步读了课文,但从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还是可以看出,小嘎子和胖墩儿给大家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再次认真地读课文,这一次,要把每个词、每句话都读懂、读明白。然后同桌或者上下桌两位同学,可以试着把小嘎子和胖墩儿的摔跤表演出来。(学生读书、表演)2.导语:现在我们请一对同学当演员,上台来扮演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把他们摔跤的动作过程演出来。其他的同学就当导演,在底下仔细观看,对照课文的词句,看看他们是不是准确地把两个人物的每一个动作和摔跤的经过都表演出来。3.演员演戏,导演说戏。“演员”表演结束,及时组织“导演”评价指导。指出表演准确和不准确的地方。如果有指导和评价不到位的地方,教师要提醒“导演”。教师要特别注意下面这些地方,“演员”是否表演出来,是否遗漏,“导演”指导评价是否到位:(1)“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注意爽快、无所谓惧的语气、跳”“退”“闪”(快速转身)的作和“叉腰”的站立姿势的表演和评价。

(2)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打架似的对起阵来。

──注意“虎势一站”(还有气势,以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怕谁的姿势站立)的表演和评价。

(3)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注意:①小嘎子的“精神抖擞”“蹦来蹦去”“下冷绊子”(突然伸脚绊)的神情动作的表演和评价。②小胖墩儿“塌着腰(凹着腰),合了裆(合并两腿),鼓着眼珠子”的动作表演和评价。

(4)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注意“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抓)”“推拉拽(拉)顶”“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的动作表演和评价。如果“演员”表演存在较多缺漏或不到位的地方,应要求他们再根据“导演”的评价指导再次比较准确地表演一次。

四、深读课文,感悟形象

1.导语: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表演,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现在,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这两个人物,在大脑中活现出他们的形象来。

2.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3.导语:通过起先精彩的表演和现在会心的朗读,我想,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一定活在同学们的心中。那么,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小嘎子和小小胖墩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你认为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嘎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胖墩儿(关于小嘎子,可以填上聪明、活泼、调皮、顽皮、灵活等等;关于小胖墩儿,可以填上沉稳、憨厚、诚实、老实等等。)4.你喜欢小嘎子,还是喜欢小胖墩儿?

5.导语: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塑造了两个人特点鲜明、天真可爱的人物。小嘎子活泼,调皮,小胖墩儿沉稳,憨厚,只要读过这段文字,相信对这两个人物就会过目不忘。那么,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呢?用了这样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反馈:作者主要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准确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用语言描写的方法,生动地刻画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特点。运用这样的方法,就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人物说的话,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

五、齐读课文,结束全课

1.导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新的朋友。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再次走进并亲近这两位朋友。2.齐读。

六、布置拓展性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节选自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家徐光耀先生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这部小说在上个世纪60年代曾经改编成同名电影,影响了几代人。1980年小说和电影分别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最近又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课外阅读《小兵张嘎》。NO.62 第二课时(临死前的严监生)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语,熟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严监生的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阅读铺垫

1.交流《儒林外史》的读后体会。

2.教师小结:作者吴敬梓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去世不久,他的家就遭遇变故。他对人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追求功名,这在当时是很难被社会所容的,这使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下层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为熟悉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这样就从个人恩怨的小圈子里转向对社会不满与批批判上来。也正是在1736年前后,他开始了《儒林外史》的创作。这部小说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封建社会的极端腐朽和将要崩溃的趋势,也描绘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市民心态以及在名利驱使下各种各样的人。尤其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对一个有钱人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与心灵刻画,成为“千古绝唱”,被人们津津乐道。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这篇课文的生字并不多,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练习,同学们一定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3.检查读书效果。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严监生

(jiàn)诸亲六眷(juàn)两茎(jīng)

4.自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谁?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学生自读思考。

6.交流对人物的初步感受。

三、纵向联系,感悟“吝啬” 出示语段:“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摇了两三摇。”

1.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息……)

2.听老师把这句话读一遍,大家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老师故意读漏“总”字)

3.学生评读,由“总”字让学生体会严监生垂死挣扎的时间之长,从而引发讨论: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他在想什么?(让学生揣摩人物内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的训练。)

4.这句话中,有几个关于严监生的动作的描写,你能找出来吗? 5.从几个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两根灯芯草,竟然让临死前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两根灯芯草在他的心中是这么的重要,可见他是多么吝啬。)6.在听了大侄子的话后,他又有怎样的举动?“摇了两三摇”,如果把它换成“摇了摇”可以吗?说说你的见解。(让学生体会严监生此时的焦急。)7.此时的严监生又会怎样想呢? 8.练习朗读,学生评读。

9.在本文中,像刚才提到的动作的描写还有几处,你能找出来吗? 10.根据学生回答梳理: 与大侄子的交流 伸出两个指头 把头摇了两三摇

与二侄子的交流 越发指得紧了 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

与奶妈的交流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把眼闭着摇头

与赵氏的交流 点一点头 把手垂下

11.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焦急的加剧与吝啬)12.体会人物的心理,练习朗读后面话,要读出心理的变化。

四、课后作业:有条件的同学阅读《守财奴》中葛朗台临死前的片段。NO.63 第三课时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语,熟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塑造几百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贾家荣宁两府的兴衰败落,表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喻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文章,就是节选自这本古典文学名著。2.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3.教师补充:《红楼梦》写的是一个大家族。这个家族的祖先曾随皇帝出过兵,兄弟二人都受封国公爵位。哥哥贾演封宁国公,弟弟贾源封荣国公,两家府第相连,就叫了宁国府和荣国府。到《红楼梦》开篇时,第一代人贾演、贾源,第二代人贾代化、贾代善都已过世,只有贾代善的妻子贾母还在。如今虽年事已高,把家政交给二儿媳王夫人和孙媳妇王熙凤主持,自己只带着孙儿辈寻开心,享清福,但在宁荣二府中仍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想到黛玉年纪小没有人照顾,就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本文介绍的就是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与其见面的情景。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的生字,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准字音。

①读书要细心,读不通的地方要多读几遍,要求读得准确、流利。②遇到不理解的生词可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实在不理解的画下来留作讨论。

③不动笔墨不读书,将感受深刻的句子或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指名接力读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读顺。师生随机纠错,并适当解答同学们的有关疑问。

3.再读课文,思考: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三、深入读文,探究性格

导语:王熙凤,是贾母的大儿子贾赦的儿子贾琏的妻子,贾母二儿子贾政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那么,王熙凤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画出描写语言、外貌、动作的句子,仔细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以下教学分三块,分别从语言、外貌、动作三方面去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变序进行。在每一块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引出同类描写,进行分析比较,体会描写方法的作用,以便掌握描写方法。

(一)外貌描写──美丽

(1)同学们先读读外貌描写的文字,再看图,找出谁是王熙凤。

(2)为什么要描写王熙凤的外貌?(因为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牲进行描写。指导学生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抓住特征写。)(3)指导学生朗读。

(二)语言描写──放纵,逢迎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有“语言学家”之称,下面我们就来领略一下她的说话艺术。

1.“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1)这儿“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王熙凤又给林黛玉留下了什么印象?(放诞无礼)(3)出示“这些人个个……放诞无礼?”“敛声屏气”什么意思?“个个敛声屏气”说明当时的气氛怎样。

(4)这样的气氛下,王熙凤竟说说笑笑地进场,足见其性格放纵,不拘小节。难怪贾母称他为“凤辣子”。出示: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2.“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1)“真”去掉有什么不同?(说明之前曾怀疑过,流露出对黛玉美貌的惊叹。)

(2)从“才”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有相见恨晚之意。)

(3)你能明白“凤辣子”说“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这句话的意思吗?(她讲话时,周围人物除了林黛玉,还有和林黛玉同辈的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还有众姐妹的母亲邢、王二夫人。如果她竭力赞美林黛玉,把黛玉捧上了天,那岂不冷落了贾府众人?而她这样表达,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而不至于扬此失彼。看来她还是个心理学家,人际关系专家!她深谙如何掌握住人际关系的平衡。她的良苦心机,她的八面玲珑,由此可见一斑。)

(4)最后“凤辣子”为什么又要转喜为悲?说“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因为这个“心理学家”知道,姑妈去世不久,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悲痛万分。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话之后,贾母该开始悲伤了,自己可不能只顾高兴,于是就抢在前头,转喜为悲。)

3.“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该打,该打!”(1)过渡:“凤辣子”因为“来迟了“,并不知道在此之前贾母已一次“大哭”,一次“呜咽”,此时“方略略止住”。因而贾母听了此话,不是“哭道”,而是“笑道”:“我才好了,倒来招我。”还要她“快再休提前话”。这可要让这位“心理学家”难堪了。可她并不慌张,并没有露出马脚,而是“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真是一个天才的表演家!

(2)“凤辣子”是真的忘了老祖宗了吗?引导学生联系贾母的地位想想。(当然不是,恰恰相反,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唯老祖宗是从呢。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4.“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也只管告诉我。”

(1)如果你是林黛玉,听了这话,你觉得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物?(一是热情,在贾母面前向林黛玉大献殷勤;二是炫耀身份,与林黛玉虽属同辈,口气却极像一个主人在对一个怯生生的孩子说话。)

(2)练习朗读王熙凤的所有语言,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动作描写──圆滑

(1)让学生找出有关王熙凤的动作描写。

(2)从“携、送、拭泪、拉”这些动作的描写中,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把这些动作加进刚才的对话中再读一读。

三、布置作业

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红楼梦》有关章节。

NO.64

23.刷子李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2.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3.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写人的写作方法,品析精彩的句子。教学准备:PPT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课题,初识“刷子李”

1.出示课题“刷子李”,说说从课题中你可以看出一些什么? 可能的答案:(1)课文描写的是一个姓李的人;(2)这是一个用刷子干活的人;(3)这个人刷墙特别好,所以才叫“刷子李”……

2.刷墙特别好的,姓李人叫“刷子李”,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称呼。你还知道类似的称呼吗?

比如:做豆腐特别好的,姓王的人叫“豆腐王”,剃头特别好的,姓陈德任叫“剃刀陈”……

二、读课文,了解“刷子李”

1.自由朗读课文,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说说“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可以自由说说初读课文后的感受,谈谈初步印象,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文里的话来说。

3.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做好标记。4.课堂交流,用一个词来说说“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到了什么程度,并在课文中找出理由。

学生可以多个词语来形容“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比如:出神入化、天衣无缝、出乎意料、不可思议。

理由主要有以下这些,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调整教学顺序。教学时要把理解、朗读结合起来。

(1)“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上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通过动作和声音的描写,写出了“刷子李”刷墙时动作熟练优美。(2)“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一个“天衣无缝”,一个比喻,写出了“刷子李”粉刷的墙面十分平整,质量很高。

(3)“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这段话可以和文章开头的一段话联系起来,理解“刷子李”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真的没有白点,不可思议。……

5.选择最有兴趣,认为写的最好的句段有感情朗读。

三、悟语言,体会韵味

1.熟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独特的感觉。2.通读课文,在头脑中想象“刷子李”的形象,刷墙时的样子。再和同位说一说。

四、紧扣末句,总结全文 1.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2.“曹小天学徒的头一天”,学到了什么? 3.同桌讨论

4.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五、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夸夸身边有一技之长的人,用一段话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23*刷子李

粉刷技艺高超:出神入化、天衣无缝、出乎意料、不可思议。

NO.65

24.金钱的魔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4个生字,积累有关语言。

2.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情境,能从内心批评和唾弃托德和老板在金钱面前的丑恶嘴脸

3.通过对描写人物的语言的揣摩,把握托德和老板的特点,感受课文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的传神之处。

课前准备:课前介绍《百万英镑》的故事梗概、PPT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出示课题“金钱的魔力”。介绍《百万英镑》的故事梗概。

2.自由读课文,思考:从课文的描写中看,金钱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3.课堂交流。

学生可能有各种回答,都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应该尽量承认他们的有限合理性,但是一定要围绕课文,从课文中得出结论。比如:金钱可以让一个人的笑容凝固;金钱可以一下子改变一个人的态度;金钱可以让一个流浪汉受人尊重……

4.检测学生认识生字,读通课文的情况。

二、再读课文,谈谈感受

1.默读课文,思考:

(1)读了课文,你对托德和老板有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比如:讨厌、喜欢、厌恶等。

(2)你的这种感受来自于什么地方?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说说理由或有感情地朗读。

2.同桌讨论,形成意见,推选发言人。3.课堂交流,谈谈感受。一般情况下,学生一致的感受是讨厌或厌恶,但也不能排除有些学生有不同的感受,但要让学生把话说完,注意学生分析的理由是否言之有理,同时也要注意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

理由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

(1)托德:从刻薄的嘴脸到一脸的窘况,主要集中在托德笑容的变化。(2)老板:从耻高气昂到过分殷勤,主要集中在他说的一场段话中。4.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厌恶或讨厌他们呢?托德和老板有什么特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概括。

三、研读重点,体会语言

1.读读课文中有关段落,想一想:在这篇课文中,你觉得托德和老板这两个人,哪一个描写得更加传神?

2.交流各自的观点,展开讨论。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要随机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描写的传神之处。

3.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和第十一自然段。

四、作业 1.摘录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情描写的句子。2.背诵第6自然段。

五、板书设计:

24*金钱的魔力

老板:见钱眼开、金钱的奴隶 托德:以貌取人、刻薄、世故

口语交际·习作七

教学目标:

1.讲述人物故事,要求有条理,故事情节完整生动,人物形象有特点。2.回忆生活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人,能在头脑中再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并能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

3.学习运用动作、语言、外貌描写等方法写人,力求突出人物的特点。课时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一周让学生回去观察自己身边的人,留心他们的外貌言行特征,然后找出一位印象最特别的人,也可以阅读报纸杂志,搜集一些人物故事。NO.66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课时目标:

讲述人物故事,要求有条理,故事情节完整生动,人物形象有特点。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我们在文学作品、电影、电视以及故事中接触了很多文学人物,说说哪些人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今天,我们就要来说说人物的故事。

二、试说故事

1.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轻声地说说他的故事。2.请三位同学来说故事。

3.课堂评议:有没有把故事说明白? 在学生的评议中随机归纳:(1)说话是不是大声响亮;(2)故事的事不是有头有尾;(3)故事的经过交待是不是清楚。

三、再说故事

1.根据上面讨论的标准,再次自由练习说故事。

2.把故事说给同桌听,互相评议,提出改进的意见,反复练习。

四、讲好故事

1.听故事录音,想想哪些地方说得比自己好。2.课堂交流。

在学生的讨论中,可以随机归纳:

(1)语言要口语化。口语化是故事语言的特点,因为口语化的语言接近于生活语言,富有生活气息,说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不会因为语言的障碍影响听众的注意力和对内容的理解。

(2)掌握好语气和语调。讲故事的人要运用语调的抑扬顿挫,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在述不同的内容、描绘不同的情态时,都要运用语气和语调的变化,加以区别。如果不是这样,语调平淡,再好的故事也吸引不住人。

(3)处理好语速和节奏。讲故事,要快慢适度。太慢,听的人不耐烦;太快,听的人把握不了故事内容。要节奏鲜明,让人听起来清晰、连贯、悦耳。

(4)富有感染力。运用自己富有感情色彩的声音、姿态、动作、表情等,把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形象地表达出来,把故事发生、发展的环境气氛渲染出来。

3.练习把自己的故事讲的形象生动,吸引听众。4.举行讲故事比赛,由全班学生进行评判。

NO.68—69 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与修改 课时目标:

1.回忆生活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人,能在头脑中再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并能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

2.学习运用动作、语言、外貌描写等方法写人,力求突出人物的特点。3.习作讲评,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一、回忆人物,激活形象

1.回忆本组课文中的几个人物,说说他们的特点。

2.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人也给你留下了深刻鲜明的印象? 课堂交流,要求学生说清:(1)这个人是谁?

(2)这个人有什么特点。

3.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呢?仔细回忆这个人的一些情况,比如做过的事,他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闭上眼睛,让人物在你的头脑里动起来,像放电影一样。

4.说说回忆起来的一些情况。在学生说得过程中,教师可以追问一些关键的细节,帮助学生在头脑中进一步清晰人物形象和特点。但是不要把学生头脑中的人物概念化,而是要典型的形象的语言和行动。比如:他的习惯动作是什么?他在这样的时刻说了什么?他的手怎么放的……

二、快速作文,固定形象

1.读读本组课文中的一些人物描写的片断,简单的说说人物描写的方法。2.想想准备怎样来描写自己头脑中的人物。

3.课堂交流:抓住人物的那些方面来突出人物的特点。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可以用具体的描写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怎样写得更好。

4.学生作文,教师可以巡回

三、典型讲评,修改作文 1.选择典型的作文。

教师在巡回的指导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写作情况有大致的了解,要迅速判断学生作文中的普遍问题是什么,并选择带有这些问题的作文作为讲评的例文。

2.课堂评议。

评议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来说说例文中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可以把整篇例文都读完,再请学生评议;也可以在关键的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学生评议。

评议的重点是人物的特点是不是突出,如果不突出,原因在哪里?怎么改? 一般包括这些方面:

(1)描写外貌,不宜千人一面,面面俱到,要因人而异,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写,必须学会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灵活地描写人物的外貌──既可以用一般文字集中介绍,又可以穿插在人物做事的全过程中多次描写,力求用较少的笔墨勾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反映出人物的年龄、职业、生活经历和个性等特点,给人以鲜活之感。(2)语言描写不能千人一腔,众口一词,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特点,要辅以恰当的动作、神态、姿势、语气或情绪,这样写语言会更生动形象。

(3)准确的动作描写,能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描写人物的动作,既要写出做了什么,更要写出怎么做的。首先,要精选动词,把动作写准确具体;其次,要写出人物的连续动作,活现出人物的动态。

(4)写人还要有典型事例,用事实说话,借助一两件典型、新颖的事例来表现。

3.学生根据评议的要求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互相评价,互相修改

1.把写好的作文给同学看,请同学提出修改意见。2.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NO.70 回顾·拓展七 教学目标:

1.回顾从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2.积累一批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成语。3.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来源和含义。课时安排: 1课时

一、交流话题1 1.本组课文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 4.学生自由说。

5.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6.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人物的性格、外貌等多角度说。7.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从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质等多角度说出了他们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下面我们把对某个人印象深刻的同学集中在一组,让你们对这个人进行深入的讨论。

8.组成小组。

9.明确小组讨论的要求:

(1)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2)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

(3)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给其他组成员也留下深刻印象。10.小组讨论 11.全班交流。12.话题小结。

二、交流话题2 1.本组课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者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请结合具体的课文实例说一说。3.按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进行分类交流。

4.这次习作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

5.小组交流,要求组员结合自己的作文实例说一说。小组推荐最佳组员参与班级交流。

6.全班交流,要求全班同学说说他们作文中方法运用的成功之处。

7.请同学们将自己运用写人方法写得最成功的一段话并附上自己的体会,交至语文课代表,语文课代表将这些语段分类,编成小报,在全班进行传阅交流。

三、情境积累

1.出示成语,正确朗读 2.积累第一组成语(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外貌)(2)教师给大家几个人名,试着用线与这些成语连连看。黑旋风李逵 文质彬彬 拳王泰森 仪表堂堂 班级自选人名 虎背熊腰 班级自选人名 身强力壮

(3)预计中的课堂生成:学生可能对于“文质彬彬”与“仪表堂堂”这两个成语所找的对象不同,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文质彬彬”主要是形象人文雅有礼貌,与外貌好不好看关系不大,而“仪表堂堂”则是形象人的外表好看。(4)由这四个成语,你还想到了哪些人?(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 3.积累第二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神态)(2)小组成员根据这四个成语表演。

(3)小组推荐最好的成员上台表演,让同学们根据他的表现说成语。(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4.积累第三组成语

(1)请学生上台表演“点头哈腰”这个成语。要求分别表演“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5.积累第四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语言)

(2)大家根据下面几段话的提示填上这两组成语,每个成语只允许用一次。A.××(班级人名)在学校说话总是低声细语的。B.王老师对我们真是和蔼可亲,当我们犯了错误时,她总是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道理,他讲得娓娓动听,大家都听得心悦诚服。

C.这个罪犯真狡猾,面对警察的提问,他巧言如簧,总是东拉西扯,将一些题外话说得滔滔不绝,当警察将一些证据放在他的面前时,他开始变得支支吾吾,在警察的一再追问下,罪犯张口结舌,只得交待了作案的全过程。(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

过渡:刚才我们积累了许多描写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成语,大家还说了不少,如果同学们能将这些成语在平时运用到作文或平时的交流中,那一定会锦上添花。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人成语故事──入木三分。

四、学习成语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2.交流不理解的内容。对《书断》、张芝等书法知识要作必要的讲解。3.课文第几段是讲“入木三分”这个故事的?(第二段)4.再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刻画描写,将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具体。

5.同桌练习讲个事。

6.王羲之写字为什么能入木三分?(勤学苦练)

8.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的?课文第几小节介绍?(第一节)9.读一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体会?

10.齐读最后一小节,用“入木三分”说一句话。

五、作业:抄写描写人物的各类成语。并选喜欢的成语写一句话。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本课的七个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抓住课文重点句段,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4.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联系作者生平,感受作者故地重游时别样的心情。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课前准备:课外了解季羡林生平轶事,阅读季羡林作品、PPT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NO.81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本课的七个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3.初读课文,理解课题,整体感知课文。

4.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朗读,交流感悟德国“花美”。教学过程:

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 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 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至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古地—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自由交流,让学生通过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自悟,不求完备。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

4.读第二自然段。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人爱花之“真切”?德国人爱花仅在于此吗?

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情调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 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

6.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

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是这样”说明了什么?(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NO.82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课文重点句段,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联系作者生平,感受作者故地重游时别样的心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

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引出第三自然段:

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再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体会花之多,花之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样的感受?

(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5.仅仅是花美吗?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理解: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这一段。

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

2.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哥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

3.补充阅读《季羡林先生》一书中《再返哥廷根》一文。(附后)4.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五、作业:抄写喜欢的语句。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德国——哥根廷——爱花——花美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本课的七个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抓住课文重点句段,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4.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联系作者生平,感受作者故地重游时别样的心情。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课前准备:课外了解季羡林生平轶事,阅读季羡林作品、PPT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NO.81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本课的七个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3.初读课文,理解课题,整体感知课文。

4.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朗读,交流感悟德国“花美”。教学过程:

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 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 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至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古地—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

4.自由交流,让学生通过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自悟,不求完备。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

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

4.读第二自然段。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人爱花之“真切”?德国人爱花仅在于此吗?

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情调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 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

6.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女主人欧朴尔太太大约五十多岁,是一个典型的德国家庭主妇,善良得像慈母一样。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先生就住在他们儿子的房间,就像一位家庭成员一样,一住就是十年。

听了这个介绍,你觉得女房东是怎么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正是这样”说明了什么?(德国人爱花,爱花就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内敛而不张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哥廷根之美,还美在什么?

四、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NO.82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课文重点句段,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联系作者生平,感受作者故地重游时别样的心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

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引出第三自然段:

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再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体会花之多,花之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样的感受?

(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5.仅仅是花美吗?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理解: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这一段。

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

2.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哥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

3.补充阅读《季羡林先生》一书中《再返哥廷根》一文。(附后)4.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五、作业:抄写喜欢的语句。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德国——哥根廷——爱花——花美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NO.76 27.与象共舞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2.认读课文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教学难点:

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识大象,揭示课题

1.简介泰国。同学们,在我们国家的南面,有一个风光美丽、文化独特的国家──泰国。泰国的国名泰语意思为“自由之国”。(出示资料介绍)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感受它的风土人情。泰国整个版图形如一头威武的大象,有“千佛之国、黄袍佛国、白象之国。”的誉称。(先出示泰国地图,然后图片定格在大象图上。)

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优美的泰国风光。2.揭示课题:

泰国素有“万象之国”的美称!今天,让我们随作者一起来到泰国,学习课文——《与象共舞》。

板书课题。边写边提醒学生注意“象”的“舞”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导语: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什么叫与象共舞?谁与象共舞?)

2.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出示自学提示)

3.出示生字词语请同学们认读。

4.词语理解:熟视无睹、驯服、尴尬、彬彬有礼、翩翩起舞、按摩 5.通过读书,你们读懂了“什么叫与象共舞”“谁与象共舞”了吗?

师:很好,同学们都有认真思考好习惯,我们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提示中对我们提出哪些学习要求呢?谁来读一下?现在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边默读课文边思考,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呢?

6.读了课文,说说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比如:(泰国的大象勤劳、善良,有时调皮,有时乖巧,有时活泼。泰国大象已经成为泰国的一分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象。)

三、抓住重点,深入了解泰象

1.泰国人的生活已经和大象融为一体。何以见得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2.自由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概括成这样几个方面:

(1)象是泰国的国宝。

(2)象与人之间没有距离。

(3)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爱与人开玩笑。

(4)看大象跳舞是一种享受。

3.随机指导。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象是泰国的国宝。课文是怎么具体写的?你了解到泰国的大象还为当地人做哪些事?

①驮着武士冲锋陷阵;为泰国人做工服役;充当旅游大使;表演杂技,带去欢乐……

②你还知道大象能干哪些事?在泰国,没有大象行吗?为什么?(按摩、交通工具、搬运木头、当婚车、画画、当水龙头喷水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④读后说话训练:(出示填空题)

在战场上,泰象与人是(战友)关系;在舞台上,泰象与人一样是(演员);在国际上,泰象充当的是(外交家、友谊使者)角色;当遇到困难时,泰象则是(救助者、好帮手);在农场里,泰象就是(农夫、搬运工);在……可见在泰国,大象与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亲密的,如同亲朋好友)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①哪些地方写出了大象的聪明、灵气?(出示问题)

②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描写。

③如果你就躺在地上,让大象按摩,你敢吗?引导学生抓住“小心翼翼、轻轻地抚弄”等词:什么才叫“抚弄”?这个词写出了什么?

④抽生读大象逗女士的一段话:找出描写大象动物神态的词,读一读,这些词写出了什么?

⑤这一段是用哪几个句子把几层不同的事例连在一起的?

(出示三句话:)

◇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做按摩。

◇有趣的是,它偶然也会跟人开开玩笑。

这三句话可以去掉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总分?并列?)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总结课文,领会写法:

1.读了课文,你喜欢泰国的大象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有感情地朗读相应的段落。

2.透过泰国的大象,你看出泰国是怎样的国家?泰国人有怎样的性格?(泰国是一个与象和平生活,对象热爱的国家。包容动物,有爱心)

五、作业:

仿照课文总分结构写几句话介绍你喜欢的一种动物。可以先写总起句,再具体描述:

例:我家的小狗对人十分热情。我家的小猫十分贪玩。我家的水牛勤劳能干。小鸡特别可爱。……

口语交际·习作八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和身边的新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

3.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让学生自由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修改作文。课时安排:3课时

NO.78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课时目标:

1.激发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和身边的新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教学过程:

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

同学们,在这大千世界里,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无论是学校还是社区,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每天都会发生引起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或新闻。作为小学生,不能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道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现在大家就畅所欲言,来聊聊自己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或新闻。

二、畅所欲言聊话题

1.读题目明确要求。重点指导学生明白题目中的几点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也可以谈对问题的看法,把理由讲清楚;通过讨论,争取对某一话题取得一致的认识。

2.学生说说自己在搜集资料时,关注到什么方面的话题。3.选择学生比较关注的几个热点话题,作为重点讨论对象。

4.小组内畅所欲言聊话题,有感兴趣的话题可共同谈论,补充。出示讨论要求:

(1)认真听别人说了什么,想想你从这件事中得到什么信息。(2)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的见解。(3)学会提出问题,并学习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4)学会小组合作,互相补充完整话题。

(5)每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作为嘉宾上台发言。

三、召开热点话题座谈会

1.请热点话题发言人到主席台就坐。

2.推荐一位主持人与老师共同合作主持活动。3.主持人宣布相关要求:

(1)发言人必须将发布内容或事情的过程讲清楚。

(2)在发言过程中谈谈自己对这件事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在座的各位同学可以和发言人共同讨论同一话题或对这一话题进行提问。发言人对同学的提问应作解答,如有不周全的地方,同组同学或对同一话题感兴趣的同学可进行补充发言。4.各位代表分别发言。5.每位代表发言完毕,主持人组织发言人与同学们共同讨论话题,或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6.评选“最佳发言人”“最佳热点话题”,要求说出评选理由。7.主持人宣布发布会结束。

四、老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话题使我们的走出了教室,走向社会,迈向全国,放眼了世界,并从中了解到了许多众人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学会了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谈论话题。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必须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内外大事,以此同时,我们还要学会能言善辩,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适应社会的发展。

NO.79-80 第二—三课时习作与修改 课时目标:

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让学生自由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修改作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生活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有许多自己喜欢的活动和游戏,有做过的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也看到了深深印在脑海里的美丽景色,同时还有许多悄悄话要告诉大家,今天我们畅所欲言,把自己想说的话和事尽情地倾吐出来。

二、打开思路 畅所欲言

1.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在学习上发生了什么记忆深刻的事;生活中家庭里发生了什么令人高兴或难忘的事;在与同学们的相处过程中又发生过哪些愉快或难过的事,在旅游观光时看到了什么好景致,或者在看书或看电视时感触深刻的事,想想这些事情中哪一件是你自己最想说的?

2.谁来告诉大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纸上写上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说出自己最想写的一件事。

3.在这件事中你最想告诉别人的话是什么,请写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4.今天我们要写一篇自由命题,自定内容的作文。我们可以把平时想说而又没处说,想写而又没写的事在文中写出来,尽情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不受约束地把整个事情经过写出来,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得很精彩。

三、回顾写作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的写作方法:一篇文章要写得好,还需要有好的方法。在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有哪篇文章你最喜欢,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表达的?

指导学生尽量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写人:特点鲜明、事例典型,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写事:选材新颖、条理清晰,过程具体,融入感受;

写景、状物:抓住特点、融入真情、描写生动、情景交融。2.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到的表达方法。

(从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等方面交流方法。)

3.谈谈你准备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来写自己的文章。

四、指导学生自由习作

(一)自由写片断并点评。

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定的内容写一个片断,选择适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描写。2.学生自由写片断,教师巡回观察,找出描写方法比较好的片断,准备讲评。3.投影学生习作片断,师生共同点评:什么地方写得精彩?用了什么写法?你对这一片断还有什么看法或建议?

4.学生根据指导自选进行修改片断。

(二)学生完成整篇习作。提示学生:自由作文无论写什么,都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五、习作修改

(一)朗读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

1.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习作,说说文章好在哪里?哪些方面使你感动? 2.找出精彩的之处,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描写,抒发了内心的什么情感?

3.再看看文章,说说你觉得有什么不够好的,提出修改建议。

4.教师总结:这是一篇自由命题,自定内容的好作文。小作者能够写得这么好,主要在于写出了平时想说而又没处说,想写而又没写出来的事。他在文中尽情地抒发了内心的感受,不受约束地把整个事情经过写出来了。

(二)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1.对比别人的习作,看看自己的习作有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2.检查一下自己的习作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3.看看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

4.看看文章中还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三)工整誊写。

NO.81 回顾.扩展八 教学目标:

1.交流本单元学到的表达方法,学习收获和体会。2.了解广告语的风趣和幽默。3.积累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引入主题

二、交流异域风情 1.小组交流

2.班级交流(说一说,唱一唱,跳一跳)

三、交流本单元的收获和体会 1.小组交流。

2.抽生做代表交流。3.师生共同谈收获。

四、教师小结

五、日积月累 1.过渡 同学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知识是取之不尽的源泉,用之不竭的财富。”“知识是有学问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脍炙人口格言名句,曾经鼓励了多少人去拼搏进取,发愤努力,成就了多少名人志士。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组中外名人的一组格言警句。这些句子会告诉我们如何树立理想,如何看待生活、事业,如何快乐地面对烦恼,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名言警句吧!

2.学生一边默读名言警句,一边思考含义。3.同桌交流读后的感想。4.班级交流,讨论。

5.课外拓展:共同交流平时积累的格言,或名言警句。6.抄录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六、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语言奥妙无穷,趣味横生。有一家钟表厂,为了说明自己的产品质量很好,打基础出了这么一条广告:“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各种各样幽趣味的语言。

2.学生默读《最短的科幻小说》《交通告示》,理解含义。3.交流读后的感受,说说读完后想到了什么。

4.拓展积累: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你还看到了那些趣味语文? 5.激发学生自己编一两广告语,师生共同评议。

七、抄写日积月累

第二篇: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共安排了3篇课文,其中一篇讲读课文由3各片段组成。这3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家时采用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这3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另外,“回顾.拓展”安排了丰富的内容,知识性与趣味性兼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方法并会在习作中运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按要求掌握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从而积累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语文技能。

三、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体会,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从而积累写作技巧。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难点: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解决学习中的疑惑。

2.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

六、课时安排:

《人物描写一组》3课时

《刷子李》1课时

《金钱的魔力》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七4课时

回顾拓展七2课时

第三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语文学科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计划

教材分析本组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其中一篇讲读课文由3个片段组成。这3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这3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此外,本组教材紧紧围绕专题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等内容

教学目标 根据本组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本组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来学习本组教材。二是要注意整合和提升,注重将学生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与本组教材的学习有机结合。

教学建议 学生曾阅读过大量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也写过这类作文,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读写经验。以此为基础,教材又专门安排“作家笔下的人”一组课文,其意图,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这是本组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时分配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第四篇:人教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练习题

第七单元练习题

班别: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ěnɡ

lüè

biàn

lùn

xìn

fènɡ

dǎn

wànɡ

wéi

wéi

bèi

shuān

zhù

tuō

zhù

qīnɡ

chè

jiàn

jiě

shì

xuān

ɡù

zhí

shǎnɡ

xīn

yuè

bànɡ

chènɡ

ɡǎnɡ

kǒu

chá

ɡǒu

le

xiù

huā

hūn

dònɡ

rónɡ

wéi

chǎnɡ

huī

mínɡ

miào

quán

shén

ɡuàn

zhù

ɡānɡ

xìn

xīn

shí

huò

jiě

lónɡ

rén

xiānɡ

pèn

pèn

tài

duān

zhuānɡ

二、比一比,再组词。

傍()

格()

巷()

澈()

罢()

磅()

略()

港()

撤()

摆()

辩()

违()

微()

笼()

全()

辨()

围()

徽()

聋()

拴()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心()志

()()不移

坚韧()()

第七单元练习题

班别: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ěnɡ

lüè

biàn

lùn

xìn

fènɡ

dǎn

wànɡ

wéi

wéi

bèi

shuān

zhù

tuō

zhù

qīnɡ

chè

jiàn

jiě

shì

xuān

ɡù

zhí

shǎnɡ

xīn

yuè

bànɡ

chènɡ

ɡǎnɡ

kǒu

chá

ɡǒu

le

xiù

huā

hūn

dònɡ

rónɡ

wéi

chǎnɡ

huī

mínɡ

miào

quán

shén

ɡuàn

zhù

ɡānɡ

xìn

xīn

shí

huò

jiě

lónɡ

rén

xiānɡ

pèn

pèn

tài

duān

zhuānɡ

二、比一比,再组词。

傍()

格()

巷()

澈()

罢()

磅()

略()

港()

撤()

摆()

辩()

违()

微()

笼()

全()

辨()

围()

徽()

聋()

拴()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心()志

()()不移

坚韧()()自()不()

全力()()

()()无为

半()而()

集腋()()

无坚()()

寸()尺()

聚()成()

知()而()

有()无()

一曝()()

鹏程()()

()地微笑

()地工作

()地邀请

()地站着

()地画画

()地议论

()的土地

()的年轻人

()的菜园

()的女像

()的感触

()的身材

四、填空。

1、他有时,把金鱼,像

;有时,很快地,仿佛。

2亚里士多德说错的是,从这件事中我们知道

。伽利略在斜塔上做的试验是,结果是。

五、下面的双引号有什么作用?用序号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强调

②特殊的含义

③特定的称谓

④讽刺或否定

⑤直接引用

1、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2、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

3、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4、巨兽和小鸟从表面看来,它们之间是“水火不相容”。()

5、大冯对自己的母亲横挑鼻子竖挑眼,可真是“孝顺”啊!()

6、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7、百舌鸟和金黄鼠是一对“好朋友”。()

自()不()

全力()()

()()无为

半()而()

集腋()()

无坚()()

寸()尺()

聚()成()

知()而()

有()无()

一曝()()

鹏程()()

()地微笑

()地工作

()地邀请

()地站着

()地画画

()地议论

()的土地

()的年轻人

()的菜园

()的女像

()的感触

()的身材

四、填空。

1、他有时,把金鱼,像

;有时,很快地,仿佛。

2亚里士多德说错的是,从这件事中我们知道

。伽利略在斜塔上做的试验是,结果是。

五、下面的双引号有什么作用?用序号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强调

②特殊的含义

③特定的称谓

④讽刺或否定

⑤直接引用

1、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2、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

3、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4、巨兽和小鸟从表面看来,它们之间是“水火不相容”。()

5、大冯对自己的母亲横挑鼻子竖挑眼,可真是“孝顺”啊!()

6、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7、百舌鸟和金黄鼠是一对“好朋友”。()

第五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一、读读写写记记

破绽、咕咚、侄子、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致、气派、祖宗、可怜、手疾眼快、精神抖擞、膀大腰粗、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刷浆、屁股、师傅、包袱、透亮、清爽、衔接、搜索、威严、露馅、发怔、发傻、魔力、通融、刻薄、钞票、武断、熔岩、窘况、阔佬、撵跑、雅致、考究、半信半疑、兴致勃勃、妙不可言、十全十美 词语积累:

(1)、形容人物神态的词语:大惊失色、半信半疑、坐卧不安、精神抖擞、转悲为喜(2)、形容人物外貌的词语:容光焕发、风度翩翩、膀大腰粗、一表人才、面红耳赤(3)、形容人物动作的词语:手舞足蹈、张牙舞爪、身手敏捷、争先恐后、手疾眼快

(4)、形容人物说话时情态的词语:滔滔不绝、天花乱坠、口若悬河、妙语连珠、出口成章(5)、ABAC式词语:半信半疑、十全十美、自言自语、自给自足、自生自灭、作威作福

二、形近字组词:

钞(钞票)换(交换)瞟(瞟一眼)碗(饭碗)

炒(炒菜)

焕(焕发)

吵(吵闹)

挽(挽留)飘(飘荡)

豌(豌豆)

抄(抄写)

唤(呼唤)瓢(瓢泼)

婉(婉转)尤(尤其)偏(偏爱)携(携带)敛(收敛)

优(优秀)漂(漂泊)

宛(宛如)犹(犹豫)遍(遍地)镌(镌刻)剑(宝剑)

忧(忧伤)篇(篇章)

扳(扳动)挠(阻挠)陷(陷阱)郎(郎中)怔(发怔)

摔(摔倒)编(编写)

板(木版)烧(烧饭)馅(露馅)朗(晴朗)证(证明)

率(率领)熔(熔岩)

浇(浇水)鵮(鵮架)浪(浪花)

蟀(蟋蟀)溶(溶解)

容(容易)

三、近义词:

慌忙(急忙)打量(端详)标致(美丽)破绽(马脚)欺负(欺侮)趁势(趁机)

吩咐(嘱咐)打扮(装扮)规矩(规则)威严(威武)到底(究竟)扎眼(刺眼)

能耐(本事)衔接(连接)侵犯(侵略)难堪(尴尬)刻薄(薄情)越发(更加)

考究(讲究)道歉(赔礼)耽误(延误)等候(等待)凝结(凝固)胆怯(胆小)

四、反义词:

陌生(熟悉)胆怯(勇敢)刻薄(宽厚)雅致(俗气)得意(失意)陌生(熟悉)素净(鲜艳)仔细(粗心)清爽(恶浊)清脆(沙哑)雪白(漆黑)明白(不解)喜欢(讨厌)慌忙(从容)标致(丑陋)放诞无礼(彬彬有礼)精神抖擞(无精打采)兴致勃勃(兴致索然)

五、合适的词:

顽强机智、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小嘎子

膀大腰粗的胖墩儿

爱财如命的严监生

泼辣张狂、口齿伶俐的王熙凤

见钱眼开的托德

标致的人物

稀溜溜的粉浆

雪白的屏障

芝麻大小的米粒

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发怔发傻的模样

蹩脚的衣服 刻薄的嘴脸

轻快的口哨

插嘴的机会

衔接得天衣无缝

摔得仰面朝天

睁得溜圆

白得透亮

穿得考究 细细地打量

仔细地搜索

牢牢地凝结

兴致勃勃地问

六、词语意思:

惯手:指惯于做某种事情的人。精神抖擞:指表现出来的旺盛的活力。

破绽:衣服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诸亲六眷:泛指许多亲戚。登时:立刻。放诞无礼:行为放纵,言语荒唐。规矩: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派头:气派。半信半疑:有点儿相信又有点儿怀疑。悠然:悠闲的样子。衔接:事物相连接。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儿破绽。侵犯:非法干涉别人,损坏其利益。露馅:比喻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事暴露出来了。诈:欺骗。难堪:难为情。发怔:发呆。蹩脚:质量不好;本领不强。通融:变通办法,给人方便。刻薄:(待人、说话)冷酷无情,过分的苛求。武断:只凭主观判断。撵跑:驱逐;赶走。窘况:非常困难又无法摆脱的境况。兴致勃勃:兴趣强烈的样子。

考究:这里是讲究、精美的意思。雅致:(服饰、器物、房屋等)美观而不落俗套。妙不可言:美妙得不能用语言形容。十全十美: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

七、人物个性特点及写人的方法 人物 小嘎子 严监生 王熙凤

个性特点 描写方法

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动作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

心计

吝啬、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活动的描写 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

技艺高超

自信胆大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动作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 以钱取人、金钱至上

动作、语言、神态的前后对比 刷子李 托德和老板

八、词句解析

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摔跤是由小嘎子提出来的,自然是他自认为能胜过胖墩儿的法宝,但他清楚两人在体形上的差距,认识到“单凭力气”是无法胜过“膀大腰粗、一身牛劲”的胖墩儿。于是,当胖墩儿提出“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的问题时,小嘎子很自然地选择了“随便摔”。表现了小嘎子的聪明而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

2、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小嘎子在和胖墩儿摔跤时有自己的战术,他认为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认为自己在身体的灵活程度上胜过胖墩儿,想巧胜对手,结果在围着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体力,从“仿佛”一词不难看出他“很占了上风”只是暂时的、表面的,实际上这也是他摔跤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是,从小嘎子摔跤时的“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又分明可以看出小嘎子的争强好胜、机敏、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3、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这是作者对严监生咽气前的一段描写。此时,严监生已奄奄一息,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并不重要的两茎灯草。如果严监生这时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不要点灯草,要点最多只能点一茎灯草,费财啊!这是令人发笑的事,这样的笔法真是犀利!一个爱财胜过爱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

4、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王熙凤说话张扬,难怪林黛玉纳闷,觉得此人“放诞无礼”。然而这“放诞无礼”正说明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红楼梦》写人物出场极其精彩的一笔。

5、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王熙凤逢场作戏,善于阿谀奉承,做表面文章,明为称赞林黛玉,暗里投合贾母的心意。这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

九、课文简说

《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小嘎子是小说中的主角。小说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的过程。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这个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我国古典高速小说《儒林外史》,在这部小说里,作家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这个片段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监生,古时读书人的一种称号。《“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清小说家曹雪芹用了十年写成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别名《石头记》),书中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凤辣子就是王熙凤,本片段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贾府,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刷子李》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俗世奇人》是一本构思精神的小书,全书共有三奇。其一,它是“绘图绣像本”;其二,全书由短篇小说连缀而成,各篇文字,书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其三,各篇作品的风格接近古典传奇色彩,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课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写法,及艺高胆大的刷子李和半信半疑的曹小三的对比描写,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金钱的魔力》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 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课文主要讲了“我”到裁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倍受关照的故事。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本课刻画出了老板的唯利是图、世故圆滑、阿谀奉承、献媚讨好的丑态。托德的势利眼和傲慢无礼的市侩小人的形象。

十、文学常识

1、徐光耀,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中篇小说和电影剧本《小兵张嘎》等。

2、吴敬梓,清代小说家。代表作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3、曹雪芹,清代小说家。代表作《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4、冯骥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等。代表作为《雕花烟斗》、《神鞭》、《俗世奇人》等。他的人生格言:向人类极限挑战的精神比得到金牌意义更大。

5、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中的林肯”。代表作为《竞选州长》、《汤姆·索亚历险记》、《百万英镑》等。

十一、日积月累:

文质彬彬: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文质兼备,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从容。

仪表堂堂:形容男子容貌端正、风度不俗。

虎背熊腰:老虎的脊背,熊的腰身。形容人的身体魁梧健壮。

身强力壮:身体健壮,精力旺盛。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满面春风:形容满面是愉快、和蔼、得意的神情。垂头丧气:低着脑袋,无精打采。目瞪口呆:两眼直盯着看,嘴里说不出话来。形容因为吃惊、诧异而发愣的样子。健步如飞:形容步伐矫健有力,走路快得像飞一样。

活蹦乱跳:蹦蹦跳跳,形容非常快乐,充满活力。大摇大摆:形容走路神气、满不在乎的样子。点头哈腰:形容恭顺或过分客气。现在多指虚伪的客气。低声细语:压低声音,小声说话。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喜欢听。语重心长:话语真诚,情意深长。形容真诚恳切的劝告。课外积累:

1、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著名的吝啬鬼,世界著名的四大吝啬鬼分别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尼• 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俄国作家果戈理小说《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英国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2、《俗世奇人》中不只有技艺高超的刷子李,还有盖世无双捏泥人泥人张,无与伦比风筝人风筝魏,登峰造极刻砖人刻砖刘等。

3、本单元的课文都以人物的细节描写为主,我们知道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衣着、肖像);描写角度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十二、成语故事及其主人公:

程门立雪(杨时)入木三分(王羲之)凿壁借光(匡衡)半途而废(乐羊)奉公守法(赵奢)

老马识途(管仲)洛阳纸贵(左思)呕心沥血(李贺)投笔从戎(班超)望梅止渴(曹操)卧薪尝胆(勾践)图穷匕见(荆轲)

十三、句型练习

1、填写关联词

(1)、()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2)、他()给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如同升天一般。(3)、()刷子李技艺高超,()曹小三很佩服他。

2、句型变换

(1)、小嘎子转着胖墩儿蹦来蹦去。(改为比喻句)(2)、曹小三看不出来。(改为反问句)

(3)、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4)、仿写句子:

金钱可以买书本,但不一定买到智慧。

金钱可以买到,但不一定买到

; 金钱可以买到

,但不一定买到

。(5)、王熙凤很美丽。王熙凤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狡黠。(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6)、你对一个陌生人不能单凭他的穿着来判断他的身份。(把句子换成一种强烈感情的表达形式。)

(7)、小嘎子要扳倒小胖墩儿,是那么容易的事?(改成陈述句)

(8)、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阴谋诡计,周瑜自愧不如。(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9)、《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0)、南极的上空

在 第一次

五星红旗

冉冉升起

(用所给的词写两个句子)

下载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七单元测试题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七单元测试题 年班姓名:1、 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读音 策马 (chècè)坠满 (zhuìzuì)老挝(wōɡuî) 缅甸 (miǎnmiàn)腐蚀(shísí)傣族(dǎitài ) 2、选择合适......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资料 一、生字词语 抖擞(sǒu)破绽(zhàn)敛(liǎn声屏(bǐng)气刻薄(bó) 风骚(sāo)窘(jiǒng)况 穿梭(suō)衔(xián)接包袱(fu) 放诞(dàn)无礼 一模 (mú)一样......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找次品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 .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就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

    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重庆大渡口志成托管辅导 大渡口革新村 *** 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打“∨”。 1、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dōu dū)笑了起......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编排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三篇精读课文、《习作7》和《练习7》。 教学目标: 1.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