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越是负责任的教师对学生的伤害越大
越是负责任的教师对学生的伤害越大
这个话乍一听,不免让人一惊。其实认真想一想,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然要有良好的动机+正确的方法。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有些看似很认真负责的行为,往往对学生造成很大的伤害。刘老师的讲座中举了这样一个典型例子:有一个老师中午放学后,不让学生回家吃饭,留在教室写作业。下午上课时这个学生突然晕倒,于是赶紧与家长联系,送到医院。三天后,这个学生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经医生诊断证明,这个孩子的死亡与空腹写作业,劳累过度有直接关系。
我们学校也有类似的老师。如下课时好拖堂,耽误学生上厕所。还有的老师放学后让学生在教室背课文,写作业;5点就放学了,7点了还不让学生走。这些行为看似对学生负责,其实违背了教育规律,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尤其不让学生按时回家,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算谁的责任。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老师就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师中常见的体罚有罚学生写作业,一个字写50遍,罚抄课文,甚至让学生自己打自己的脸。教师的这些行为,好象是出于良好的动机,是为了教育学生,其实体罚与教育教学规律相违背,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体罚会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对教师的信任,扭曲学生的人格。加拿大学者的研究表明,经常受体罚的学生长大后患上抑郁症、焦虑症,染上酗酒、吸毒等恶习的比例是正常学生的两倍以上。所以作为一个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看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杜绝那些出于良好动机却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行为。
第二篇:注意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伤害
注意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伤害
如果说体罚主要指向学生的身体、肉体,那么心理伤害则直指学生的精神,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侮辱学生的人格。与体罚相比,心理伤害具有隐敝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危害性较之体罚更大。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有意或无意、或隐或现地通过言语或其他行为暗示来打击、摧残学生的精神(心灵),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当这种伤害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时候,可称之为心理伤害。因此,对教育行为中的这些心理伤害进行调查、剖析并指明其危害,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一、对后进生和不听话学生的心理伤害——轻视、惩罚
后进生或者不听话的学生,是最不受欢迎的一个群体,他们在教师的眼中是没有希望的。教师对他们的轻视和蔑视往往是发自内心的,时常溢于言表,并“及时”表现在教学行为中。
伤害的表现之一是教师经常用打骂、侮辱、讽刺、挖苦、嘲笑等多种方式发泄他们对后进生的不满。如有教师用诸如此类的语言侮辱学生:你让我失望透了、你是一只猪、我不会管你了、你再说话就缝上你的嘴等等。这些对学生极端否定和人格侮辱的语言,不关心学生、歧视学生的行为都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种阴影可能会持续影响其一生的健康发展。有些学生会模仿老师的行为,成为其今后对待他人的态度。教师似乎忘记后进生也是有自尊的,他们的心灵同样是脆弱和稚嫩的,其内心深处充满着对鼓励和称赞的憧憬与期盼。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对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有学生在作文中写到:上小学时有一次上课,他趁老师不在时与其他同学一起大叫一声,老师发现后,勒令其放学后不准回家,必须学狗叫才行。这位学生无论如何也难以做到。无奈之下,他哭着请求老师允许他学狗爬。这位教师以猫玩老鼠的心态观看了学生的表演,然后在学生屁股上踢了一脚,扬长而去。这位学生写到:“是这位老师教会了我恨,恨教师,恨这个社会,恨所有的人,使我久久不能面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生活。老师之所以单单对我实行处罚,也许是我成绩差的缘故吧。然而,这难道不是造成我成绩更差的原因吗?”
教师带有侮辱性的行为往往发生在后进生的身上,为什么?因为教师对后进生似乎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成见,认为后进生就理应承受侮辱与打骂。同样的行为,后进生所为,受到惩罚的可能性会更大,而由优生所做则能轻易地得到老师的谅解,这是光环效应的作用,或称为黑圈效应。而且,大多数教师不期望也不相信后进生在智力或学业上会有长进,甚至对他们的进步持否定和怀疑的态度。有研究证明,“那些未被期望有智力增长的儿童,他们IQ(智商)增长愈多,都几乎在每个方面得到教师愈不利的评价。”可见,教师对待后进生的轻视有时是根深蒂固的。教师对后进生的低期望值甚至无期望或放弃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无言的伤害和虐待。它可能使后进生放弃学习,甚至造成其他方面的终生伤害。教师对后进生的这些行为导致师生关系疏远,并进一步产生师生交往障碍,使得学生厌倦学习,逃避学校,对于学生学业无补,而且很可能造成学生人格缺陷。来自教师不公平的待遇会促使学生形成低调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他们或因羞于与人交往而形成内向性格,或产生报复行为,危害他人和社会。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造成影响。正像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生命即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又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是无助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只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个漠不关心的眼光,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我们不要忘记另一位伟大教育家陶行知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讽中有爱迪生。”因此,教师应该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所有学生,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避免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二、中间生承受的心理伤害——被忽视
中间生是远离教师的视野之外的另一群体,他们既不能以优秀的成绩得到教师的关注,也不想以自己的“不轨”行为引起教师的格外注意。中间生因学习成绩不好不坏、安份守己、听话而默默无闻。教师因工作繁忙也无暇顾及他们,教师对他们不打不骂,似乎没有什么伤害与虐待可言。其实,教师对他们的最大伤害就是忽视了他们的存在,而且这种忽视常常使他们感到自己处于无人过问的孤单境地。他们不言不语,但内心深处充满着对学业的失望和对教师的不满。他们对教师关注的渴望最为强烈。曾有一篇题为《我们的悲哀——一名中间生的自白》的学生作文,文中这样写到:“调皮的学生在老师的眼中是未雕琢的玉,他们虽然不努力但很聪明,只要琢之,磨之,就能成为鲜亮的玉。优等生是老师眼中的明珠,是充满希望的星,他们备受老师的瞩目与关怀,时时感受到老师的恩泽与雨露,因此,越发光亮耀眼。只有我们——中间生,好似一块块粗劣的砖头,被老师随手一放,从此不再过问。我们感受到的除了冷落还是冷落。我们远离老师的心,自生自灭。这就是我们——中间生的悲哀!”学生渴望教师关注,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对学生的忽视与不管不问本身就是一种伤害。这种伤害给中间生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缺乏上进心,没有竞争意识,缺乏表现欲,进而形成“疲软”性格。他们因得不到教师及时的肯定与评价,而使自己的学习行为无法得到强化,也就不能促进后继学习的发生。而且学生由此可能进一步怀疑自己的吸引力和人格魅力。
教师的忽视能造成学生学业成绩的下降这一现象是经过实验证明了的。罗森塔尔、雅各布森在奥克学校实施的“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的实验结果表明:“中间儿童能得益于教师的有利期望,而优生儿童得益最少”。换句话说,教师对他们期望的提高,会使他们在IQ和学业上取得的进步最大。反过来说,教师原有的低期望和无期望会极大地抑制他们学业上的提高。观察得知,中间生跟教师接触的时间与机会最少,这会大大削弱师生之间的亲合力、凝聚力。因此,教师的鼓励和关注是中间生在学业上获得巨大进步的前提条件,他们需要来自外部的奖励。学业成绩不良的背后,一定有教师行为的作用。
三、对优等生的“重视”造成的心理伤害——重压下的焦虑和受宠的自负心理伤害
受教师重视、被同学羡慕的优等生也同样承受着来自教师的心理伤害,只是这种伤害更为隐蔽,更不为人所知。一般人认为,优等生无论在学业上还是在其他方面都受到教师的格外关注,是得到奖励和鼓励最多的一类,其心理应该是比较健康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往往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并且容易形成自负脆弱的性格。教师对优等生的过分重视和额外关注,也是一种变相心理伤害。他们的一举一动似乎都受到“监视”,不自由感格外严重。他们非常害怕学业的失败,自己从教师的心目中跌落下来。特别是教师态度的改变,如学习好时,关切有加,学习成绩下降时,不再给予关注等,对学生的伤害最大。他们因教师的期待而背负着无形的重压。教师对他们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对他们的要求也分外严格。这种严格要求表现在教师有意无意的行为中,比如在课堂提问时,遇到疑难问题,教师会不由自主地找尖子生回答。遇到大考、比赛时,尖子生更是拿奖的希望所在,优等生身负重任,其神经时常处在高度紧张中,特别怕老师批评或在同学面前丢脸。这种紧张状态有时反而不能促进学业成绩的更大提高。而且,教师的“优待”也使他们对自己估计过高,当达不到这些目标时,他们就会出现焦虑、恐惧等症状。研究表明,优等生往往比普通学生有更为严重的心理焦虑症,他们在教师期望和自己较高的抱负水平下承受着最大的劳动量。据估计,优等生一天的学习时间大约为10个小时,他们学习时的心理激活水平要比普通学生高得多。过高的心理激活水平、高亢的情绪,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均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会瓦解个体的有组织的行为,并给个体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紧张,从而有可能助长学生忧郁和偏执行为的发展以及心理障碍的发生。
教师对学生的伤害行为也许不是有意为之,但却客观地存在着不利后果。这种无意伤害对于性格内向、敏感、怯弱的学生来讲,危害尤其严重。也正是因为教师这种行为的无意识性,才表明它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教育病。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着不健康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即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能正确把握教育的发展目标,而是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指标。要根除这种教育病,从根本上说,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之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教师的期待要注重合理性、隐含性和公平性。教师的期待要符合社会发展的水平、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状况。那种脱离实际、可望不可及或随手而行的期望,都是不可取的。直露的、要求式的期望,或以打骂、恐吓的方式变相发出的期望,也是不可取的。应本着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权利、基于教育的目的,做到公正合理,行使谨慎。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加强师德教育,转变教育观念,还应大力加强执法,让民主与法治意识深入教育领域,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民主、平等、法治的教育。这也正是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三篇:演讲稿学生应该负责任
演讲稿
学生也应该负责任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跟诸位探讨的问题是:学生该不该负责任?
平时,我们听到最多的是,家长必须为孩子做到什么,这是他们应该负的责任。还有,小孩子搞破坏,犯了错,人们也是理直气壮地说找他(她)家长负责。有谁想到过孩子该承担些责任呢?
我曾经淘气,打破了别人的花盆,立即偷跑回家。当花盆主人找到我家里告状时,妈妈首先命令我道歉,然后就从我的储钱罐里取出两倍的钱,双手递给花盆主人。花盆主人拿钱离开后,奶奶和我都愤愤不平:“小孩子知道错就行了,凭什么还给他两倍的钱?”妈妈严肃地说:“小孩子也一样,故意破坏别人东西,就应该加倍承担责任!”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闯祸了。因为我明白了,小孩子犯错也要自己为后果“买单”。
不劳者不得食!意思就是不参加劳动的人,不能得到食物。劳动是人类的一项责任,履行了责任,才能享受成果。大人因“劳”而得“食”,学生难道不该如此吗?学好知识、学做好人,是我们应该参加的“劳动”,是我们应该负的责任。我们应该明白,学生要“得食”,也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
当然,家长的大包大揽,也让一些孩子自然认为,我有什么责任呢?家长是我的监护人,我只管“拉屎”,反正家长会替我“擦屁股”。如此造成犯了错的孩子还会再犯,甚至他们还错得理直气壮——河北那个小伙子,在大学校园开车轧死人,拒绝承担责任,还敢嚣张地喊话:“我爸是李刚!”这难道还不足以证明家长代“擦屁股”的后果吗?
说到这里,我想学生应不应该负责任的问题,聪明的大家肯定有了正确的答案。我的演讲也该结束了。谢谢大家听我发言,再见!
演讲者***
2013-10-26
第四篇:做一个负责任的教师
做一个负责任的教师
请大家欣赏两个片段: 片段一:
希腊神话中说,人是背负了一个行囊在赶路的,肩上担负着家庭、朋友、儿女、事业、希望等,虽历尽艰辛,却无法丢弃其中任何一件,因为这背囊上写着“XX”两字……
请大家猜一猜背囊上写着的是哪两个什么字? 片段二:
那天,阳光灿烂,大连市公共汽车联营公司704路422号双层巴士司机黄志全,行车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停在路边,用最后的力气提起手动车闸;把车门打开,请乘客安全地下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车辆与乘客的安全。做完了这三件事,他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①看了这则故事后,你觉得司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②是什么促使司机作出了这样的决定?
③假如你是那个司机,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为什么? 这就是:责 任
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对学生负责任。
所谓负责任,就是要承担应当承担的义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完成的分内事。责任是成就事业的可靠保证。有责任感的人,受人称赞、招人喜欢;有责任感的学校,让老百姓放心,令学生、家长、社会满意。
对学生负责任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品行与道德修养负责任;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负责任;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培养负责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负责任!目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因素除了学生自身以外,主要来自学校、老师、家庭和社会。
在我国,虽然推行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已有多年,但是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往往急功近利,缺少责任感,“考什么教什么”,随意“叫停”体育、音乐、美术欣赏、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规定的课程。为了取得“辉煌”的中考成绩,竟然值教育局的禁令而不顾进行周末补课。有的开设加强班。有的学校不惜以牺牲师生健康为代价,甚至从早晨6点前学生就入校,直到晚上九点半才能离校。学生回到家里还要做家庭作业到深夜。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与素质的全面发展。难怪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不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未来中国的栋梁将会都是带眼镜的。这是对学生负责任吗?
“负责任才能立于天地间。”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才能培养出负责任的学生,才会形成负责任的民族,才会使中国成为一个对全世界负责任的国家。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各界都应当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担当起责任,都应当关注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
我的指导思想是:不让学生吃不该吃的苦(——对学生负责任!),不让学生享不该享的福——同样是对学生负责任
不让学生吃不该吃的苦,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需要充足的睡眠,试看哪一所学校能给孩子大把的时间去休息锻炼,短时的集中训练也是因为可能有比赛,或是中考要考它,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做繁杂的各科作业,弄得学生很疲惫。作为教师对学生负责任就要考虑如何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业要精简,要布置一些高质量的作业,不必做一些重复的抄抄写写的无用功。开足开齐课程,学生的知识不是那些所谓的主科就能囊括得了的,社会是一本厚重的无字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必要的社会实践也要让学生参与,自己动手,自己摸索的,学生从中得到的知识不是课堂上灌输的所比拟的,像音乐,美术这些艺术类课程也不是学校是应景之作,不是只写在课程表上高高挂起的,如果都正常开齐的话,它们对学生美的熏陶,爱的体会,领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情商都大有裨益。这也是对学生负责任。挤占学生的时间,无故删减学生的课程,这就是让学生吃不该吃的苦,这就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作为学校,老师不该反思吗?
不让学生享不该享的福——同样是对学生负责任!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有些教师很浮躁,不去想怎样去引导,启发学生,而是教案一搬,千篇一律,形式呆板,上课不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学生正在思考而老师已不耐烦,索性把答案说出来,或者说这个以后再谈,课后再考虑,这样的一些举动,做法扼杀了学生的积
极性,浇灭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也助长了学生的投机心理,懒得去思考问题,反正老师会给答案,这种现象同样也值得我们去反思,我们对学生负责任了吗?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尽自己的所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与社会责任感,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他人、造福人类,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负责任。
第五篇:严禁教师体罚学生和伤害学生学习心得
严禁教师体罚学生和伤害学生学习心得
毛城子中心小学
林池艳
备课期间我校组织学习了《严禁教师体罚和伤害学生》,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教师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体罚对学生,对老师,对教育都有着极大的危害。
体罚学生难以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虽然体罚能达到特定情境中制止某种行为的目的,却很难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体罚与变相体罚只能使学生学会逃避体罚,而不是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这种体罚与变相体罚显得相对无效。
首先,受到伤害最大的无疑是学生们。小学生们还都是未成年人,他们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不够成熟。老师的体罚很容易伤害他们幼小的身体和脆弱的心灵。体罚学生很可能因为某句话而失去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自暴自弃,荒废一生。他们还可能因为体罚害怕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什么都不敢做,导致本应有的智慧难以萌发出来,不敢说出自己的见解,最终难以融入社会。
其次,体罚对教师也不是没有危害的,体罚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影响教师的声誉,教师必定会为他这一糟粕的行为付出代价。教师体罚学生还充分体现着教师的无能。真正的教师不是‘‘罚’’师。真正热爱教育的老师明白“严师出高徒”的可取之处在于治学求和态度的严谨,他们会用说教代替体罚。所以,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老师,永远不会体罚学生,而是用笑容和慈爱去感化那些荒漠的心灵。每个体罚学生的教师不要追求眼前一时的效果,他必须明白:在我们这个法制社会,体罚这样的主观行为千万不能超越法制这个客观的规则,否则,法律是无情的。采用体罚的老师是不配称自己是教育工作者的,是会受到社会舆论谴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