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中学 王振辉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要学好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所以,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和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教师决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德育,因为教书育人是教育工作者的天职。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根据课程的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渗透。
一、巧用“欣赏”教学,自然渗透德育
初中阶段的美术课,在每一册都安排有欣赏课,有西方的绘画欣赏,有中国的国画、壁画、泥塑等的欣赏。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感受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以及民间艺术的优美。比如在13册的《生动的小泥人》中,是欣赏和手工相结合的,通过欣赏古代及现代泥塑作品,让学生认识到民间泥塑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纯真、热烈、乐观向上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还有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大型油画《格尔尼卡》体现了爱国、宣传和平的思想,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也起到了教育的意义。
在16册有围绕奥运会的综合探索单元,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通过对《人文奥运》中的图片欣赏,使学生对奥运会的历史,我国申奥的情况以及举办奥运会的情况有所了解和认识,同时将“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理念,渗透在教育教学中,为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巧抓“绘画”基础,用情感渗透教育
绘画在美术教学中安排的时间是比较多的,初中阶段主要包括素描、色彩、国画等。绘画种类的不同,德育的渗透液不一样。比如: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国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弘扬名族优秀艺术,就离不开对国画的学习和研究。在国画学习中,要引导学生认识绘画材料:笔、墨、纸、砚、色等,让他们大胆地运用工具和方法,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尝试创作形象生动的花卉作品,使学生感知到一花一草都有情,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以此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思想,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三、巧传“手工”方法,灵活渗透德育
在七年级美术中,手工制作课也是比较多的,内容种类也很多,有捏泥人,做面具,做龙等等。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制作方法,还要对学生进行爱艺术、爱劳动以及爱集体 的高尚情操培养。比如在《大家动手做条龙》一课中,先让学生认识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是炎黄子孙的民族之魂,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我们把龙作为尊严和吉祥的象征,把龙作为文化和历史的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学。同时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实现手脑并用,使学生懂得良好的合作精神,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增进团结有利于展现集体的智慧和才华,培养善于向他人学习、利于助人的好品质和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制作中所使用的材料,应利用废旧的材料,比如:纸杯、药盒、牙膏盒等,让学生认识到合理利用资源,提倡节约。
因此,在手工制作课中认真挖掘德育因素,就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踏实勤劳的生活态度。
四、巧施“实践”活动,有意识的渗透德育
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是美术教学的延伸,在实践活动中,有意识的渗透德育。在学校的“一二九”艺术节上,可以举办学术的书画展,使学生的荣誉感增强,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
比如国庆节期间,举办了庆国庆活动,同学们根据自己看见的喜庆,用五彩缤纷的画面表现了自己对祖国的祝福,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美术特长。寓教育与活动中,愉快和谐的渗透了德育。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同于思想品德中的道德说教,它在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进行的,它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神奇效果。美术学科的德育渗透,关键是要充分利用资源,灵活多样结合实际,因势利导,自然会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当然,在教育过程中,为师者更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做到耐心、细致,因材施教,讲求实效。只有充分发挥了艺术教育的功能,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
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
一、在新课导入中,生动形象地渗透德育。
教师授课,首先要抓好“导课”这一环节。在教学中,我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使他们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在美术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美术课不是政治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等到启迪,领悟道理,受到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每幅作品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如美术教材中画定州的宝塔、北京的长城、家乡的水果、我家一角、民间花灯、剪纸、工艺美术等等,都是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好内容;教材还通过《入队》、《我们爱劳动》、《植树》、《给母校画一张画》等命题创作,培养学生爱国旗、爱集体、爱劳动、爱学校、热爱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教育。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得当,就能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意志的教育。
三、抓住美术教育的情感调节功能,生动具体地渗透德育。
美术教育也属于情感教育,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
四、在美术技能训练中,自觉地渗透德育。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搞一次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
五、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美术实践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配合校德育处组织的热爱解放军的主题活动,我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送给可敬可爱的人,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热爱解放军叔叔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对解放军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卫祖国的信念。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的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第三篇: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议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新课程标准》指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无形的体现在每一门学科的知识当中。在美术教育中,它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与此同时,德育的培养,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某种角度上讲,美术教育和德育应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
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在学习中国画这些课时,我告诉同学们,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只有中国才有的,这个画种用笔、墨、纸、砚及绘画技巧方面都很特殊,使世界各国的爱好者争相学习。我还通过欣赏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等世界知名大画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其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确实应该感到自豪,但在骄傲的同时更应很好地继承并发扬光大。因此,我们应很好地学习中国画,牢固的掌握它。这样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特别高涨,也都为自己是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欣赏,是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材中主要集中在欣赏课中。但是,其他的课中也含有一定比例的欣赏成分。小学美术课中,欣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激发儿童的艺术情趣,使儿童初步了解美术的视觉语言和表现方法,初步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扩大艺术视野。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引导小学生进行美的欣赏和创造,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美术欣赏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与趣,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不但要讲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美术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尽量抒其“情”增其“趣”,培养审美意识,发展创造力进而增进热爱生活的情感。例如《我心中的未来》这一课中,让四年级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想自己心中的美好未来,再通过老师放一些高科技在生活中运用的资料录像,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从小立志一定要好好学习各门功课,将来去回报祖国,建设自己美丽家园。
三、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变废为宝》这一课,让学生们充分意识到平时我们以为没用的废旧物品,其实还可以再次利用,制作成各种各样的精美别致的手工作品。在课堂上渗透环保理念,告诉大家,乱扔垃圾的后果,塑料袋的危害,水资源的污染等等,这些对人类都带来巨大的危害。呼吁大家齐做地球小卫士,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
剪贴、设计、造型作业中,学生使用的工具材料较多,计划性很强。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有序的工作习惯和讲卫生、爱整洁、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的心理品质和创造性的工作态度。同时,学生的这些品质也会受到教师教学作风的影响,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在示范过程中不可不予重视。学生要完成一件精美的工艺作品,在关键时刻,老师要进行画龙点睛地进行点拨。如果,个别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难题,正束手无策,开始感到“我不行”时,老师要及时到学生的身边。一方面帮他出个好点子,让难题迎刃而解;一方面是鼓励他别泄气。眼看着正要扁下去的气球,又鼓了起来。老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要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合理使用材料、工作要有条理、制作时要全神贯注;保持安静、要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在《做年历》这一课中,课堂上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比赛制作,要他们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个人的聪明才智,团结合作下的那一组做得又快又好,没有一起制作的那一组相对要慢些。使我想起:“众人划浆开大船”这首歌,我引导学生一起唱完这支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一根筷子容易折断,而很多筷子凑在一起不易断,并引用一代伟人毛主席曾说过的“团结就是力量”这一句话,让学生知道集体的力量在于一切个人行为,立志团结互助,共创美好的明天。
五、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在风景画教学中,结合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记忆和感受,对儿童描叙祖国的秀丽风光和大好河山,在写生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让他们染起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理解这一切要每个人,特别是自己共同来维持,来建设。有时搞一次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配合校德育处组织的热爱解放军的主题活动,我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送给可敬可爱的人,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热爱解放军叔叔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对解放军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卫祖国的信念。
美术教师要充分挖掘美术教材的德育因素,巧妙将德育渗透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孩子们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既得到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又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也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利用美术教学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需要我们美术教师不断地实践和反思。美术教学中的德育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中的直接道德说教。它是在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进行的,它会起到 “润物细无声”的神奇效果,不亚于一切思想品德课的渗透。
第四篇: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定稿)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无形的体现在每一门学科的知识当中。在美术教育中,它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与此同时,德育的培养,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某种角度上讲,美术教育和德育应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儿童的心灵是最敏感的,它是为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在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进行的,它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神奇作用,不亚于思想品德课的渗透。
美术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见,德育在美术教学中占着重要的指导地位。美术教育不完全是技术教育,使学生人人都成为大画家,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审美素质和道德素质,成为综合性人才。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一、在欣赏活动中渗透德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欣赏课是渗透德育的极好机会,它可以在进行审美教育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思想品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等德育内容。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分析,可以使学生理解美术欣赏的意义,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美术欣赏课对学生思想意志、情感有很大的影响,而思想、意志、情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美术课本中欣赏课的内容包含很多,有绘画、草编、刺绣、脸谱、年画、泥塑、建筑等。通过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在教师生动的讲解中,让小学生幼小的心灵感受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的优美和深沉。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的时候,不能走马观花而过,必须让学生知道每一幅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特点,应细心欣赏。
首先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再深入品味作品的艺术特点及艺术表现手法等,更重要是理解作品所体现的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欣赏《开国大典》时,先欣赏画家把西洋绘画的各种表现技法和民族绘画的长处结合起来,以宏大的气势,庄严的构图,灿烂辉煌的色彩,展现了开国大典的场面的宏伟。接着要让学生体会到这幅真实地再现开国大典这是震撼世界的历史事件,歌颂了新中国的似锦前程和无限生机。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让他们明白今天繁荣富强的祖国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在这样的欣赏课教学中,不但使学生领略到教材里的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而且在欣赏课里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思想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绘画活动中渗透德育,引发学生的审美灵感
在美术绘画创作中,不仅要教育学生多观察,多记忆,多想象,还要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开拓创造性思维,潜移默化地渗透品德教育,使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不断升华,创造出较为理想的美术作品。小学美术教材中绘画课较多,有的课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显而易见,有的则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启发诱导。如在上《方形物品》一课时,让学生先总结方形的外型特点:四条直边,四个直角,方方正正。然后告诉学生做人也要站得正,行得直,堂堂正正,踏踏实实。还有一次美术课,外面下着大雪,我要求每位同学画一幅想象画,题目为“雪”。接着我引导每位同学,除了有扫雪,堆雪人,滑雪等题材外,由雪还能想到什么呢?“英雄人物、高洁情操„„”。这样一来,同学们的思维活跃了,一幅幅生动的以雪为主题的作品诞生了。有表现守卫边疆战土的,有冒着风雪指挥交通的交警„„这样一来,主题升华了,也活跃了同学们的思维。这种德育和智育的有机结合,不但丰富了学生想象能力,提高了创造能力,还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在手工制作中渗透环境教育,发展学生个性
手工制作是美术课中实践性较大的内容。一点碎布、几张彩色纸,一张旧挂历、一个塑料瓶,通过精心设计,巧手制作,便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懂得变废为宝,变废为美,又能净化、美化空间,一举两得,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可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潜移默化地渗透了环境教育。
在手工制作中,不仅要教学生制作原理和制作方法,还要对学生进行爱艺术、爱劳动及爱集体的高尚情操的培养。如在教学剪贴风景画时,通过用色彩纸剪贴风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同时在动手制作过程中,使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劳动人民用双手辛勤创造的,为了更加幸福、灿烂的明天,我们应该爱劳动、爱人民、爱艺术,刻苦学习,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动手创造美好未来。
通过手工制作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发现和利用大自然的美去创造生活的美,培养了学生认真、踏实的操作性情和习惯。从素质教育要求看,手工制作课更应利用其艺术性、审美性、形象性等特点,通过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欣赏和创造活动给学生以思想品德的渗透和情感的陶冶,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在美术课外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
德育的实质在于实践,积极开展多种美术课外活动,把美育和德育、德育与活动熏陶相结合,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真正做到“寓德育于活动”、寓教于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组织学生写生,参观各种展览、野游等。
美术实践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培养小学生要热爱解放军,我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都自己亲手绘制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给可敬可爱的人,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热爱解放军叔叔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对解放军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卫祖国的信念。
五、举办美术作品展示,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美的榜样力量对学生心灵的熏陶。例如,经常进行学生课堂作业展、教师作品展等画展,增强学生绘画能力,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为校增光,培养荣誉感。
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览和收藏,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又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丰富和活跃学习生活,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意识均起到其他学科难以代替的作用。
在美术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做为一名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艺术教育的教育功能,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美称。我们要全方位的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教涯有止境,追求无尽期”,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引导学生,就会使学生形成稳固的审美意识,使德育真正地渗透到教学之中,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戴利华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且在教学实践中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在下面我就谈谈在《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这节课的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物理科技发展史上,曾经对世界文化与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一直令人瞩目,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物理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善于抓住每个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在本课教学中,可以说从始至终都贯穿着爱国主义教育。开篇的引入,我播放了《能源革命》这段视频,让学生如临其境,体验了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使他们初步感受到人类的伟大智慧。在进行“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先创设情境,展示能源储量及需求的图片,播放《能源利用与环境》的视频,然后引导他们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交流学习,使他们明白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这是他们的责任,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而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教学中,先展示图片,介绍了我国现在核能的利用情况,向学生介绍我国科技的重大成果;通过视频让同学们了解了太阳能的利用,重点介绍了2008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和水立方,以及神州七号的发射,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强大的科技实力。通过把这些内容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中也让学生明白,虽然目前我国在一些领域内赶上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但在许多方面,我国一些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从而使学生产生为中华崛起和祖国腾飞而勤奋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物理的每一个知识点本身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我们在备课与教学中注意挖掘,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点为突破,将辩证唯物的思想贯彻进去,潜移默化,使教学内容与德育达到完美的统一。在本课“能源的利用”的教学中,我先播放了一段视频《人类与能源》,让同学们了解到,能源的利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能源技术的创新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然后展示了几张图片:能源储量及需求,视频《能源利用和环境》,使同学们认识到,能源不断消耗也带来了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这反过来又制约社会的发展,给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困难。通过这样的情境,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要用辩证的观点。
3、渗透科学态度和方法,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物理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等心理品质方面,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开始的引入视频,不但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能源,而且通过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引导学生也要像前人那样由于探索,不断创新;学习“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时,我让大家讨论:如果你是新能源开发者,你设想的新能源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大家非常热烈的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仿佛自己真的就是新能源开发者。通过这样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激发兴趣,为国家发展而学习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物理学中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和物理学史,就能有意识、有计划的把德育内容渗透到物理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又受到了德育熏陶。我们也真正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