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浅谈乡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时间:2019-05-15 02:3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论文:浅谈乡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论文:浅谈乡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第一篇:教学论文:浅谈乡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中学信息技术科学术类论文

浅谈乡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中学已经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而且信息技术是对于我们乡村中学来说一门年轻的课程,在学生的眼中还是一门副科,但它对未来社会的作用却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俨然已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门课程它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主要特征。如何教好这门课,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和发展,而普通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目前地信息技术教学,必须以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研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让学生在兴趣和活动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将信息技术教育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育学生信息素养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素质教育

【正文】

一、创设情境,重视起始课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乡村初中学生一般都有这样的心理特点: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特别是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学科本身的趣味性,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而且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可以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同时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起始课教学,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起始课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同时形象的比喻,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便学会了。所以这种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效应,而且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唤起学习的内驱力。

二、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在素质教育思想和探究式学习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新的教学模式。其目标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以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核心,促进学习

者成为会求知、会实践、会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而且在各种课堂教学方法上,探究式教学已成为科学教育的主流,它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整堂课以发展学生探索能力为主线来组织教学,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的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主动学习的过程。而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探究学习主题,通过主动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实验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一般包括四个环节:(1)明确地提出问题。(2)自主地采集信息。(3)创造性地形成解释。(4)展开交互性评价与结论检测。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克服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的束缚,使学生产生一种真正是在探索和发现的心理。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在实际参与中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不断开发和增加想像力、创造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把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三、演示结合实践

在课堂上,教师免不了要进行讲解和点评。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利用电子教室的“教师演示”功能,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当然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上机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腾给学生去自己动手上机实践。同时,在学生进行实践练习的时候,教师应亲自巡视指导,做到所学知识能够随学、随练、随巩固,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解答。

四、分组学习

对于较复杂或是较难的学习任务,我们往往可以采用学生分组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完成的学习模式。每个班我都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和我一起进行辅导。这样一方面小组长可以帮助还没学会的同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共同得到进步。当然遇到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协助解决。每次课结束前我都会评出“优秀小组长”、“优秀合作小组”等,使学生能够体验多层面的成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很好。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荣誉感和班集体的凝聚力。使得班的学风和班风

有明显的提高效果。

五、学生示范

教师的示范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的操作示范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更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每节课上,我都会预留充分的时间,利用电子教室的“学生演示”功能,将部分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由学生来讲解任务完成的过程,教师在旁适时提出表扬和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使得学生与学生直接对话,使得课堂气氛更加和蔼。同时也给某本分同学起到纠正的方法。这使得课堂效果大大提高。

六、采用任务驱动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课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逐步提高能力,实现学习目标。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即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又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在前面精心导入新课、让学生欣赏完范例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去操作练习实践,然后根据他们的练习结果,适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教师节贺卡”,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方式。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的既快又牢固。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在快乐学习、轻松学习。当学生投入到自己乐于学习的活动中,非常乐于用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取得成功时,就能爆发思维的火花——创造性思维,为整个课堂增添了亮丽精彩的一笔!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上述的几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已经愈来愈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指导下,立足本地、本校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我们的教学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灵活搭配性和创新性。这也更要求我们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实践、创新,设计适合恰当的教学方法,3

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的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和体会。

第二篇: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如果不掌握信息技术,将难以在 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己成为中学必不可少的必修或选修课科目。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 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信息采集、加工、发布(表达)等信息处理的实践技能,并能够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要培养学 生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生活的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观念。

信息技术属于新兴学科,加上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所以信息技术教学没有既定的教学教法,也 没有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信息技术教学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的设计三个方面谈一点看法。

一、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网络的快速发展,给整个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带来了变化。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形成,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动画等为一体,同时还能进行超文本、超媒体链接等。为教学提供了大 量的信息并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思想是近几年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认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每一个 学习者都是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以个人独有的方式主动地建构知识,并且,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过程要发挥学 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教学过程围绕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这两个方面进行。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边讲边练。计算机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计算机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难以保证。很多 中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自学能力较差,面对一无所知的新知识茫然无措,上过

一、两节课之后,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所以一堂课我们一般应该安排 10-15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该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 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能熟练掌握。

2.精讲多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讲课内容作出适当的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学生普遍 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实际上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 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的思考,当然这也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3.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课件定义的教学目标是否与使用者定义的教学目标相一致;

(2)学生知识水平是否达到课件所需要的程度;

(3)课件能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4)课件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5)课件是否具有较好的交互性能和超文本链接功能。

多媒体课件应该以生动的图像、声音等效果来代替课堂上的粉笔、黑板和幻灯等。运用多媒体课件 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我们现在提 倡计算机辅助教学,当然也应该首当其冲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去。

4.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 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要在相互讨论中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可以在讨论中,使每个人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

5.分层次教学。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在我国正处于普及阶段,很多学生家里有计算机,近三分之 一的同学参加过这样或那样的培训班,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从来没碰过计算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很大 的困难。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常常会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试着进行分层次教学。中学 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让同学们认知信息技术,培养同学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开始学习新一类内容时,先对学生的水平进行测试。基础薄弱的学生需要按 教材学习,从易到难,逐步认识、使用计算机;对教材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学生,他们已经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我 认为没有必要再听课,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给他们安排另外的任务。

二、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

1.适当运用比喻。计算机及网络是个新的领域,目前,很多学生对它还感到陌生、不可想象,教 师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文件在磁盘中分门别类的存放,我们可以拿生活中如何利用书架分门别类放置我们的书籍作 比喻。又如,在讲网络时,关于域名和IP地址,我是这样讲的:“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地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 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

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 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2.结合现实生活。计算机和网络中的很多构想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可以拿大家熟悉的现实生 活对照讲解,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以便于学生理解。比如关于电子邮箱的用户名和密码,可以结合现实生活来讲解:“我们在邮局申请一个邮箱以后,属于我们 的信件、报纸等,邮局会每天派专人送到我们自己的邮箱中,每个邮箱都有它的号码和锁,要使用邮箱,我们必须记清自己的邮箱号,拿好对应的钥匙,这样,找对 邮箱、打开信箱门上的锁就能拿到自己的信件。网络中,有很多计算机在网络上为我们传送电子信件,我们称之为电子邮局,我们可以向电子邮局申请一个电子信 箱,用于收发自己的电子信件。申请电子邮箱时要提供用户名和密码,有什么用呢?同生活中一样,每个电子邮局中有很多电子信箱,为了区别辨认,每个电子信箱 也有一个邮箱号和一个密码锁,申请时提供的用户名就是我们为自己的电子邮箱所设的邮箱号,密码就是我们为密码锁设定的密码,那么,我们使用电子信箱时,只 要提供正确的邮箱号和密码,就能开启信箱,从而收发电子信件。”这样讲解,可以让学生觉得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如此一致!

3.任务驱动。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 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 们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文档,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格式。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 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能既快又牢固地掌握。

4.自主学习。尼葛洛庞帝提出,面对无际的信息海洋,人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掌握所有的信息,而应该掌握的是“关于信息的信息”。当人们处于学习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均达到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信息处理能力”就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 “读、写、算”同等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我认为,自学能力、独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个当代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所以,对于学生自己能看懂或是通 过实践可以获得的知识,我都鼓励他们自己去学习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设计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一 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且,一个人只有在做事 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神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引人入胜的开题、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1.引入趣味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能否成功地引入课题,直接决定了一节课的效果。每节课都要力求采用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来引导 他们,比如学习从网络上下载软件,教材上只说明了下载的方法,这些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更不要说产生好奇心了,如果进行以下设计,可能效果就不同了: 用RealPlayer播放一首深受学生喜爱的流行歌,先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并对此产生了好奇。学生希望自己也能播放歌曲,但自己机上没有歌曲,也 没有播放器,怎么办呢?我们到网上下载一个!课题就自然地引入了。

2.即学即用,通过学习结果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 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我想这是学生们痴迷网络知识的主要原因:学会使用浏览器,就能浏览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学会发送电子邮件,就能和朋友们相互联络;会发帖子,就可以和许多志趣相投的网友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学习结果立竿见影。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计算机由 于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在即学即用方面独具优势。作为一种工具,学习计算机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 用一点,如学会WORD的使用,就可以用WORD编辑文稿,而不必去学微机原理,更无需知道什么是程序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 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 点,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讲课内容打乱教材顺序,抽取精髓,激励同学们主动获取知识。

计算机基本知识,尤其是应用软件,并没有严格的难易程度界限。比如 WORD,POWERPOINT等,并不是必须掌握了所有的琐碎的基本知识,如拼写检查、背景设计、模版设计等等才能作出作品的。长篇大论地介绍界面、菜 单、模版、版式等基本知识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讲授这样的课程时,我觉得应该打乱教材顺序,抽取精髓来讲也未必不可。比如讲POWERPOINT时,首先用POWERPOINT做了一个课件作自我介绍,课件中使用了文本、声音、视频、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而且每一对象都进行了的动画设置,展示完成时,学生们可能很好奇,这样就带领着他们具体去实现它。简单介绍了文本、声音、图片的插入、幻灯片的切换效果的设置及每一对象动画效果的定义,然后要求他们也 做一个自我介绍的课件,这样的效果更好。

总之,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怎么走,走什么样的路子,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探索.

第三篇: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祁生洲

2013-7-10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的确立直接指向知识的传授,设计的课堂教学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记住与掌握传授的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出了一种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因此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引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可以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任务的设计、编排就成为关键,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来具体谈谈“任务”设计的各种要求及原则。

一、“任务”的目标要明确

在设计过程中,把总体目标的每一步细细分化,分化为一个个的小目标,并且把每个小目标作为一个模块,使之容易掌握,再通过这些小小的任务来体现总体目标。在设计时,把认知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了解主要指那些学生能够记住或重复出现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理解是指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来进行表述;掌握则是反映学生能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新情况下的简单问题,进而举一反三。操作过程中则把目标分为初步学会、会、熟练应用三个层次。初步学会是指学生能进行基本的上机操作;会是指学生能进行连续的、差错很少的上机操作;熟练则是反映学生能进行效率较高的、习惯性的,能自己发现错误并能自我纠正的操作,此时就能进行一些复杂的操作尝试,进而探究一些未知领域,即举一反

三了。

二、“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的本意;前后“任务”之间能有一定的联系是比较理想的,但不要强求,否则也会加大难度。任务是手段,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务驱动”的目的。一般不提倡设计一个统领全局的“任务”,而是要注意由点到面,逐步介绍各知识点。一开始先让学生有所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后,再深入理解,然后适时地加以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三、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时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这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行“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因此,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四、“任务”要注重渗透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能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的能力。因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用多种方法,并不一定完全按教师、书本上讲的方法。可以进行创新,这就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总之,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在当今信息时代,需要更多信息人才,只有好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我相信“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使用将会培养出真正的具有信息素质的人。

第四篇: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是所有从事此门课程的教师要努力研究的。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在教学过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几年来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巧设“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使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乐于去学新的知识。

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计算机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从而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

当然这儿所说的“导语”,不仅仅是指“语言”,还可以是“范例”。让学生看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师制作完的成品。比如:讲解WORD时,我就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出能够反应每节课知识点的范例,“春”、“海滨仲夏夜”、“高智商的青年如何拥有健康人格”、“父亲节贺卡”、以“环保”为主题的用Word设计的版报等。„„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上课伊始,巧设“导语”,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从而愿意学、喜

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任务驱动

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父亲节贺卡”,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方式。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的既快又牢固。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的目标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它特有的优势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三.演示、实践

结合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极域电子教室的“广播教学”功能,把学生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并力求讲话幽默风趣,有感染力。当然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上机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上机实践。

因为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多巡视指导,做到所学知识能够随学、随练、随巩固,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学生示范

教师的示范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的操作示范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更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都会借助极域电子教室的“学生示范”功能,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提出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分组学习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每个班我都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和我一起进行辅导。这样一方面小组长可以帮助还没学会的同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共同得到进步。当然遇到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协助解决。每个学期末我都会评出助人标兵、优秀小组长、优秀合作小组等,使学生能够体验多层面的成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六.适时表扬

课堂上老师多表扬,多评比。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在完成过程中对它失去了信心,那最后的结果则是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我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以激励为主,多鼓励,少批评,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由于孩子喜欢听表扬,那老师就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如:“今天你做的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样的”等。还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因材施教,适当降低操作任务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当然,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新形势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新任务又指引我们探索新的方法。“教无定法”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学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灵活搭配性和创新性。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实践、创新,设计最好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

第五篇:[信息技术论文]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课堂改革材料]

中学信息技术课改之我见

中学信息技术课改之我见

从计算机课走过来的信息技术课,我们除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电脑技术之外,就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电脑作品之类的活动,内容确实贫乏,活动也单调得可以。我们是否真正关注到学习者的本质需要了呢?我们无法回避信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缺位这一事实。面对青少年的强烈渴求,而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尤其网络道德教育的薄弱,使青少年只好到学校以外触网,这又使得青少年触网时缺少必要的引导,于是本应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有力阵地的学校,却成了真空地带。

通过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结合实际,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充分、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教师在每一节课不需要急着向学生“灌输”新的知识,而是应该先和学生熟悉一下,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为了能全面了解学生情况,而又不至于占用太多课堂时间,可以采用拟定调查问卷的形式向学生了解情况。在一章学习完毕前,也应做好学生情况的了解。对不足部分及时弥补。

二、小组协作学习模式,调动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运用小组协作的形式,针对情况,有效分组,遇有问题,通过讨论、交流,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取长补短,一段时间后,分各组选出小组长,帮助教师对其他学生进行简单的指导,同时也可带动没有学过的同学认真学习,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也可以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一举两得。

三、解决问题,任务驱动任务。表层意思即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更进一层,可以理解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为学生营造一个寓学于实践的环境,逐步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标。而在设置任务时也应注意任务的分解和层次,不能盲目求大,颁布多过多重任务,以致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成任务,严重挫伤学生积极性。要保证每堂课的任务的针对性,让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如:在初中信息课第三章Word2000的教学中,整章完成小报的制作这个大任务,而每一节分别有录入、保存、编辑、排版等小任务。各个任务之间要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形成一个阶梯,走到顶层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各知识点的过程。

四、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目前硬件条件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一方面组织多媒体网络环境的教学,适当的演示,引导,解决难点,教师利用电子教室的监视功能,及时发现问题,针对小组辅导,部分答疑,同时利用实时转播功能,展示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一方面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使学生熟练使用Internet的各项功能,善于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BBS,论坛等组织学生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发现新问题,展示新方法,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交流。

五、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促进学生发展。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把每一个班级中对计算机有着强烈的兴趣的同学组织起来,让我们教给他们课本以外的更多的知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利用网络,了解国际上信息技术的最新动态,组织起来组成兴趣小组,提出不同的课题让他们来探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当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让他们学有所成,进一步提高兴趣。而且可以充分培养这些学生作为老师的小助手,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和水平的提高。

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课程整合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概念,我们不能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课程整合简单理解为将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也不应该仅仅是一种教学工具,它是我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在课程整合中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信息技术老师可以不断的融合其它学科的教师,使他们也成为信息技术的教育者。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才是信息技术课开设的最终目的。

当然,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改革,无论从教学思想、方式,还是从设施装备上来说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后我将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努力提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推动教育信息化向前发展。

下载教学论文:浅谈乡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论文:浅谈乡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并在农村中学得以广泛开展。本文浅谈信息技术教师怎样才能立足农村中学的实际将这门课程教好。[论文关键......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寻求“并行线”的切点 -----信息技术课堂教与学现象的思考 【摘要】:信息技术课堂教师神采飞扬的讲课,而学生各行其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一直在一条并行线上前行。针对这一现......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我是外语实验学校的一名普通计算机教师,任教这门学科已经7年了,我非常喜欢我的工作和我的学生,为了更好的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我在这里谈一下我的教学,希与......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一、在教学理念上,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应以学生为本,当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动力,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之一。因此,认识知识、信息......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新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而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文化教育,是以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今天的学生将是21世纪的主人,电脑的知识与网络技术应该成为他们的基本素质。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把信息技术知识既深入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学生又该如何学......

    信息技术“三五五”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三五五”教学模式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都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 庞凤启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课堂教学改革,制定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