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势在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5 02:2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手势在教学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手势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篇:手势在教学中的应用

申报系列:中小学教师申报级别:一级 姓

名:张艳芹

位:徐州市沛县朱寨中学

评奖单位: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获奖时间:2012年12月20日

《让肢体语言在教学中彰显魅力》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总是运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口头语言是表达情感的工具,肢体语言亦然。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给学生们造成很大的影响,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会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终生难忘。用微笑表示信任,用触摸传递温暖,用眼睛交流情感,用掌声表示认可。可见、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课堂细节,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让肢体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无穷的力量,发挥其重要的“无声”的作用,把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肢体语言表现在诸多方面,如会心的微笑、亲切的目光、自然摆动的手势、赞许肯定的点头等等。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近师生的距离,如抚肩、握手、贴贴学生的脸蛋等。”

微笑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使用次数最多的肢体语言,也是教师脸孔变化中最令学生接受的一种肢体语言,它在孩子心目中是渴望最美的、最甜的、最动人的表情。伟大的文学家雨果曾形象地比喻,“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脸上的冬色”。在教学中,我们当老师的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微笑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如果教师上课时不苟言笑,总是板着冷峻的面孔,拉起严肃的长脸,犹如冬天冰冷的霜雪,学生就会愁眉不展,闷 闷不乐,无精打采,无心听课。试想这样的课堂怎么会延续,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全国著名小学教育家斯霞老师讲课时常常站在黑板前,脸上带着微微的笑容,眼睛不时的眨着,好像在给学生以鼓励,仔细聆听着学生的回答。这一姿态,给学生带来的是多么大的鼓励和信任。是我们做老师的学习的一个好榜样、一个好范例。

课堂上教师的微笑对孩子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他们喜欢教师可亲可敬的笑脸,认为教师的微笑就是一种亲和力,一种亲近感,一种师生心灵平等自由交流的桥梁。我在平时上课时会时常脸挂微笑,面带喜色。学生会感到老师亲切,平易近人,很愉快的全神贯注地听你讲课,不断地获取知识,同时也隐约地感到知识也带着甜甜的微笑走进学生的心田。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教师要正确地使用眼语,教师的一个亲切的眼神都代表着对学生信任和鼓励,所以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教师要善于用目光时刻关注着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每当铃声响起,教师迈着稳健、镇定、自信的步伐走上讲台,环视教室,用温柔的目光望望每个学生,我想这一堂课学生一定上的很轻松并且效果一定很好。因为在学生看来,老师的眼睛会说话,用目光表示批评、鼓励、关怀,还表示心情的愉悦。教师的一举一动无形中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借助眼神“说话”的教育方式,比起语言的教育要好的多。

手势也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肢体语言之一,手也是会说话的工具之一,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手的表达功能,用手的表达有的时候要比语言更能让学生容易理解,注重摆动的幅度,切不可手舞足蹈,或双手倒背,或抓耳挠腮,要知道 教师的手势代表着教师形象,恰当地运用手势会给学生以美好的享受,以心灵的抚慰。

我在讲课时,为了让同学们牢记住某个知识点,总是一个手指头,狠狠地点几下,这样学生记得就会牢固些。有时为了引起同学们对学习知识的兴趣,会双手齐用,连续共振几下。有时个别同学不注意听讲,我会走到他面前,用手指头轻轻敲一下他的座位,以示警告或告诫注意用心听讲。

在和同学讨论问题和辅导功课时,我很喜欢轻轻抚摸学生的肩膀或头部,把爱的抚摸传递给他们,此时的我能感到孩子们的幸福,眼前的这个孩子好像就是我的孩子,这正像他们所说的师生如父子吧,而这种幸福竟是从我的手心传递他们的。

在教育孩子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对孩子们的爱抚。在不经意的瞬间,在工作的间隙里,请老师们多给孩子们送去春风拂面,春雨润物的情怀吧!

“这个同学回答的很精彩,请大家给他来点掌声!“教师上课中,有时会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来对该同学的回答给以肯定和赞扬。我想充满掌声的课堂是能给学生们带来正面影响的,是有活力的,是积极向上的。某个同学的每一点进步,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支持、理解,特别是老师的赞扬和肯定。这时教师要及时的带领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给孩子鼓励,给他信心和勇气,给予他人生中一个崭新的起点,给他架起在渴求知识的长河中一座牢固的桥梁。让我们的课堂永远是充满掌声的课堂,也让我们的课堂永远鲜活下去。

在天真可爱的孩子面前,教师是长者,是朋友,需要用慈母般的心去关照他们。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肢体的语言和学生开展交流,这样 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与他们的亲近,对他们的重视,对他们的关心。这种平等的精神力量会让学生们更加热爱学习,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声调+55%面部表情及动作,由此我们足以看出肢体语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

在以人文关怀为主旋律的现代教育教学中,肢体语言越来越多的得到广大师生的广泛青睐,已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代替的交流工具。

教师巧妙的运用肢体语言把老师和学生的心紧紧的连在一起,让教育之花开在学生的心灵深处,让我们的教育教学蒸蒸日上。让肢体语言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彰显独特的无穷的魅力吧!

第二篇:手势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手势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讨论(24)浏览数(162)推荐数(5)发布人: 魏新娟(浚县)发布时间:2012-01-08 有效期:2012-01-08 至 2012-01-12 众所周知,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有严密的科学性,又有不易捉摸的抽象性,单纯用语言去表达音乐内容,既不准确,也不生动,往往力不从心。倘若我们借助千百万化的手势去描绘音乐情态,刻画音乐意境,用它来拟物、言志、传情,在音乐教学中就会得心应手,形象逼真,感人至深,既可增加学生对乐理概念的形象感,又能激发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音乐课也会上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趣味无穷。

运用手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手势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充分为教学内容服务。在讲旋律的进行,我们可以用手势在空中的适当位置比划出一条随音乐起伏不定、运行有致的旋律线,学生从这条看得见、听得着的旋律线上很直观地感知到这首歌曲中音域的宽窄、节奏的疏密、情绪的松弛、高潮的布局,从而更进一步理解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然后去成功地表现它。例如,在教学《保卫黄河》教师范唱时用手势将旋律的起伏做一定的演示,让学生从手势中感知歌曲的高低起伏、强弱表现,对歌曲有个初步的了解。并在学生演唱时也用手势作相应提示:学生在轻声哼唱第一遍时,教师将右手握拳敲击左手手心,用这样的手势将曲谱的节奏表现出来,学生通过教师的手势提示对歌曲的节奏、强弱表现等一目了然,为下面的演唱作一个铺垫。学生在演唱歌曲第一�“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教师随着旋律的起伏用右手作上扬、下点的手势示范。在唱第二�“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教师用划拍的手势进行提示,在唱全曲高潮部分时,教师的手势动作随旋律的波动不断上扬,最后结束时把握好时值来个握拳收尾。从而使学生在演唱时更好的把握歌曲的情感,处理好歌曲的音域宽窄,达到表现歌曲的目的。如果要用轮唱的方式演唱《保卫黄河》,那么教师就要像指挥家一样将手势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此起彼伏,手势动作的总体是一种上扬、明亮,一种激励、昂扬的感觉。使学生通过教师的手势示范将歌曲的演唱效果达到一个更高点。在讲其他一些较抽象的乐理知识时,恰当地运用手势,仍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五线谱知识时教师用手的五指来代表五根线,更生动形象的告知学生五线谱是有五根线组成,由下往上数,线与线之间构成了间,从手势的表现看学生很快发现五根线组成了四间。从而很形象的掌握了五线谱的最基础知识。再则在教学音阶时,借助七种不同的手势和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唱名,在视觉空间上把音的高低关系具体表现出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高概念。针对这七种不同手势的表现,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种手势的基本含义以及由手势联想到的演唱感觉,以进一步理解手势的作用。学生们把音�“do”描述成“稳定、实在”,觉得应该用扎实、自信的声音去演唱;把音级“mi”描述成“平稳、开阔”,觉得演唱时似乎面对着一片开阔的田野;把音级“sol”描述成“上扬、明亮”,应该用一种了不起、昂扬的感觉去演唱,等等。把原来只具听觉形象的音高加以视觉化,这种训练经历一段时间以后,学生们就能感到以往飘忽不定的一个个音符开始有了一些依托,产生了跟现实生活较为稳定的联系,渐渐容易把握了。实践证明,只要手势紧扣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为教学内容服务,就能增强音乐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感,进而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习的音乐知识,并在记忆中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其次,运用手势切忌华而不实,喧宾夺主,随意滥用。例如:在教学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教师可用手势作相应的段落提示,切不可因为一时的感情投入而忘行的表现,好似让学生在欣赏教师的表演,不是在欣赏乐曲的魅力。如:欣赏《梁祝》第一主题(又称“爱情主题”),速度稍慢,优美抒情。教师可根据旋律的表现作缓慢的划波浪线动作,手势表现要流畅。乐曲转入第二部分时,教师用左手作相应提示,右手继续跟着旋律的起伏作相应的波动,以此转入下面的部分。当乐曲进入结束部分描写“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时,教师的手势表现更应富有情感体现,平稳、缓慢的作一些流畅的动作。正当结束部奏出最后一音时,隐隐传来不祥征兆的定音鼓震音,协奏曲进入展开部,这时教师的手势动作停止,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自己来对比乐曲的强弱、情感的表现。让他们在头脑中想象故事发生的情节。教师切不可作一些多余的、夸张的手势提示,应该留有学生自己听赏想象的空间。整首乐曲的听赏过程中,教师应学会调节好手势提示的方式、量度。还要记得听赏时不要用语言去表述、提示,那样会打断学生的思维和对乐曲听赏的整体感。教师的手势过分夸张,或浮华单一,或行不达意,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再如:在欣赏教学时,有些教师往往选择先介绍乐曲创作背景,再介绍整首乐曲的段落表现,一边介绍一边用手势不断提示表演。学生还没听过乐曲怎么可能跟随老师的提示去体会乐曲呢。相反,学生会觉得厌倦:怎么老师讲个没完,还让不让我们欣赏了。学习的兴趣也被打消了一半,欣赏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强调手势的精心设计,同时也应避免手势的滥用,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听课情绪不断变换手势,使课堂教学充满新鲜感和趣味性。

再则,手势要成为美的示范。老师在讲课时,既要具备人格美、能力美,还要注意手势的形式美去引发学生感知音乐作品的声音美,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小白菜》时,教师可用手势来提示歌曲的音域表现,整首曲子体现的是比较悲哀的情绪,教师的手势动作以下沉为主,让学生看着手势轻声哼唱歌曲的旋律,也从手势中了解了歌曲的情感体现。手势要随着歌曲的音高音低起伏变化,特别是在唱“亲娘呀,亲娘呀!”表现的是小白菜在用心呼嗨死去的亲娘,有一种凄凉的、思念的情感。教师的手势提示应该表现的更婉娩、低落、下沉,而且要富有情感、力度表现等。使学生通过手势对歌曲的旋律有个初步了解,并能用歌声把握好歌曲的情感,为学好这首歌曲作一个铺垫。简言之,我们的手势一定要形象逼真,准确无误,要使它与声音、表情、形态、动作协调一致,绝不能游离于整个音乐教学内容之外,更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形体感和直观感,那种敷衍草率、令人费解的手势必须废止。的确,巧妙地运用手势,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对音乐形象的感知能力,同时还能够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联想,捕捉到准确感人的音乐形象,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使音乐艺术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的发展服务。

让我们大胆地、富有创造性地运用手势吧,让我们用手势去惟妙惟肖地描绘音乐、勾画旋律、模仿节奏、表现情感吧,丰富多彩的手势一定会使你在音乐教学改革中取得更多丰硕的成果。

第三篇:播音员、主持人手势的应用

如何运用手势增添气势

手是人体的表情器官之一。手势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体态语言形式。由于双手活动幅度较大,活动最方便、最灵巧,形态变化也最多,因而手势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最强,最能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寓意深刻、优美得体的手势,能产生极大的魅力,激发听众的热情,加深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使演讲获得成功。运用手势要注意以下六个原则:

第一,上中下三区的运用。上区,就是手势在肩以上,表示积极向上,一般用在号召鼓动、赞美、表扬的时候。下区,就是手势在腰以下,表示消极的、不好的,一般用在批评指责的时候。中区,就是手势在肩与腰之间,表示一般的描述表达。一般演讲过程中,大部分手势都在中区。

第二,场面大,手势大;场面小,手势小。当会场大、人数多的时候,我们的手势做得要大气,要做出来让听众都能看见。当会场小、人数少的时候,我们的手势做得要小一些,做太大了,反而会让听众感觉有点张牙舞爪,和现场不协调。在这里还要分年龄,在对年龄大的人演讲时,手势要尽量小一些;相反在对年龄小的人演讲,手势要尽量大一些。另外还有男女之分,对于男士,手势可以大气一些,对于女士,手势可以做小一些。

第三,肩发力,表示力量;肘发力,表示亲切。

第四,手势应该停留足够长的时间。手势一做出去,马上就收回来,则会使听众对你立刻失去信赖感。如歌星在现场唱歌时,他的手势会指着一群人好长时间才放下来,然后再去调动另外一群人的情绪。

第五,自己的思维“仓库”里要存储3到5个手势。在运用手势的过程中,切忌一成不变就做一种手势,这样显得太单调、太呆板。

第六,在运用手势过程中一定要自然、协调。做手势就像猫抓老鼠一样自然,猫看到老鼠时,不会想姿势应该怎么摆,而是一下就扑上去,这就是最好的动作。在有些演讲比赛上,有些选手讲完“我们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这最后一句话时,忽然想起老师说过最后加上一个动作效果会更好,马上刻意地补上一个手势,结果就显得有点做作。所以不要为做手势而做手势。初学者刚开始可以多学学别人比较优美潇洒的手势,模仿是最快的学习,慢慢地形成自己的风格。当然,刚开始做手势时,会显得不协调甚至有点别扭,这没关系,习惯了就好了,所有的习惯都是从不习惯开始的。手势动作只有在与口语表达密切配合时,才最为生动具体。演讲者的手势必须随演讲的内容、自己的情感和现场气氛自然地流露出来。手势的部位、幅度、方向、力度都应与演讲的有声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切不可生搬硬套,勉强去凑手势。如果手势泛滥,刻意表演,会使人感到眼花缭乱,显得轻佻作态,哗众取宠。当然,也不可完全不用手势,那样会显得局促不安,失去活力……

主持人体态语言的“要”与“宝"

体态语言指的是用表情、动作和姿式来进行思想交流、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非语言符号。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体态语言正是通过他们的一颦一笑、一蹙一展、一举手、一投足表露出来的。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现在请看》节目著名主持人默罗在1948年两党代表大会的报道中充分显示了自己的风格和个性,一举成名。后来的七年中,在《现在请看》中他用那为人们所熟悉的深沉而又富有说服力的声音,严肃的表情和庄重的举止,为其树立了正直而富有公信力的形象,开创了“默罗时代”。央视《非常6+1》及《幸运52》的节目主持人李咏以他标志性的手势和动作、出位的发型和着装使亿万观众为之倾倒,有的观众将李咏体态语言中的一部分归纳为“搓手式”和“搬砖式”,可见体态语言在主持人整个传播过程中给观众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凤凰卫视当家花旦陈鲁豫被誉为“天生一个访谈家”,她在节目中所表现出来的温和聆听的姿态,举手投足间真挚情感的流露,她的微笑,她的泪水,她双手合十抵在下巴睁大眼睛发出“天哪”、“真好”这些感叹时的真挚表情,她给落泪的嘉宾递纸巾这样的小动作,都会清晰地印在你的脑海里,让我们记住了一个不卑不亢、亲和而不谄媚,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的有血有肉的主持人。

如何用好体态语言,让它成为主持人展现魅力的法宝,对于每一位主持人来说都是一门必修课。我认为有几点应格外关注。

一、“三要”

1.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

随着受众文化层次和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主持人的个人素质受到空前的关注。在一些地方台的节目中,有些主持人在说到与观众互动的话题时会伸出手指对观众指

指点点;当节目嘉宾回答问题出现磕绊时,主持人脸上会露出不耐烦或不屑的神情;与对方交谈时翘着二郎腿,等等。这些体态语言直接暴露出了主持人缺乏修养。一个人再刻意掩饰,都会在其举止神态上表现出他的修养。

2.要对节目内容有超强的领悟力

如果之前对所要表达的内容一知半解,那么即便你说得天花乱坠、手舞足蹈,也只会让观众感觉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对节目内容没有好好的领悟,容易导致主持人在节目中严重跑题。

3.要对节目定位心中有数

你所主持的节目类型决定了在节目中你该使用什么样的体态语言。别人洒脱的举止未必适合你的个性、你的节目,自己的某些漂亮举止也未必在每一个节目场合都适合。离开节目定位的体态语言会由于不得体而影响传播效果。像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体态语言一般以沉稳、严谨、简洁为主;综艺节目主持人以热情、活跃、较大幅度的体态语言为多;服务类节目主持人亲切、轻松、和善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少儿节目主持人以他们明朗、活泼的体态语言缩短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试想,将李咏的体态语言放到新闻节目中去,那会是怎样可笑而又怪诞的画面。同样,若将水均益的体态语言放到“超女”的主持现场,你一定会觉得整个节目太过严肃,让人快乐不起来。对节目形态的把我会让你分清场合,用好体态语言。

二、“三忌”

1.忌“程式化”

有些主持人在节目中无论说什么,都会隔一会儿抬一下手,隔一会儿又点一下头,并如此反复。这样已成定式的体态语言会让整档节目死气沉沉,让主持人看起来呆若木鸡,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记得崔永元第一次做《实话实说》时,两手总是抱在胸前,这种定格式的动作不但使他看起来呆滞,也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自我防卫的错觉。在以后的节目里,崔永元纠正了这一姿态,变得更加自如。

2.忌“妄动”。

主持人的体态语言该不该用、怎么用、什么时候用才会让人看起来比较舒服自然,这是要经过思考的,切不可不假思索地随性乱动。记得主持新闻节目不久,有观众曾来信指出“你在播时政新闻时手上的动作太多了,我觉得很不严肃”。这位观众说的非常有道理,时政新闻要求主持人庄重、严谨,不可妄动,过多地使用体态语言适得其反。许多初上镜的主持人在使用体态语言时没有仔细斟酌,或眉毛乱挑,给人感觉轻佻;或双手下垂晃来晃去,让人觉得很不自在;更有甚者频频地变换手的位置,给人紧张而不安定的感觉。主持人在使用体态语言的时候,切不可毫无目的地随意乱用、频繁使用,以免影响有声语言的传播效果,更有损于主持人的自身形象。

3.忌“小动作”。

主持人的体态语言不同于一般人,在方寸之间的空间里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都会被无限地放大。所以他/她必须是准确到位、落落大方、正气端庄的。比如有的主持人在主持综艺节目时会下意识地把玩话筒;有的处在思考状态时会不停地用手抓脑袋;有的在播报新闻时胳膊会左右摆动不时地打着节拍;还有的出现失误时会吐舌头,这些小动作都是在屏幕上不该出现的不和谐音符。应该承认,作为一个自然人,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习惯性的小动作,但作为主持人,只要你出现在观众面前就必须以极大的克制力去掉这些小动作,展现给大家最美好的一面。

主持人的体态语言从生理上讲,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存在一个“姿态族”,从整体看全身的动作是协调的、相互照应的、十分自然的,才能具有美感。从心理上讲,神形兼备、有超强感染力的体态语言来自主持人的内心修养、对人对事的真诚以及责任感。内外兼修的体态语言才是最完美的无声语言。

第四篇:演讲中的手势

演讲活动是演讲者与听众进行思想、意念和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人际交流的演讲中的手势

高级形式。演讲中不但不讲,而且有演,“讲”不是一般地说话唠嗑,在声音、音调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演”不是一般的表演,而是一种“演示”。演讲中的道具没有别的,除了面部表情之外,主要是依靠手势,可见手势在演讲中是十分重要的。

手势是演讲者拆诸听众视觉、给听众以演讲者直观形象的构成部分。也是交流、传播思想、意念和情感的最重要的辅助手段。诚如早期马列主义宣传家叶·米·雅罗斯拉夫斯基所说的:“演讲者的手势自然是用来补充说明演讲者的观点、情感与感受的。”因此,手势既可以引起听众注意,又可以把思想、意念和情感表达得更充分、更生动、更形象,从而给听众留下更深刻、更鲜明的印象和记忆。

在演讲中,手是活动范围最广,活动幅度最大的部位,它包括从肩膀到手指的活动,还有肘、腕、指、掌各部分的协同动作。是态势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演讲起着重要作用,是演讲中“演”的重要手段之一。手势使有声语言显得生动、活泼而自然,增强声音的感染力。国外一些学者认为,手势和面部表情(态势语言),在演讲中可以传递整个演讲信息的40%。苏联早期马克思主义宣传家叶米雅罗斯拉夫斯基说:“演讲者的手势自然是用来补充说明演讲者的思想、情感与感受的。”苏联演员瓦帕帕江也说:“手势语本身就象文字一样地富有表现力。”特别是在言语少于思想,三两句话中蕴藏着通篇哲理的时候,尤其是这样。手势语不仅能强调或解释台词的含意,而且能生动地表达台词里所没有的东西。”可以这样说,没有手势的演讲,不是真正的演讲。

演讲的手势可以说是“词汇”丰富,千变万化,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作为一个出色的演讲者平时要认真观察生活,刻苦训练,积极付诸实践。

下面介绍演讲中常用的三十式手势。

(1)拇指式。竖起大拇指,其余四指弯曲,表示强大、肯定、赞美、第一等意;(2)小指式。竖起小指,其余四指弯曲合拢,表示精细、微不足道或蔑视对方。这一手势演讲中用得不多。

(3)食指式。食指伸出,其余四指弯曲并拢,这一手势在演讲中被大量采用,用来指称人物、事物、方向,或者表示观点甚至表示肯定。胳膊向上伸直,食指向空中则表示强调,也可以表示数字“一”、“十”、“百”、“千”、“万”。手指不要太直,因为面对听众手指太直,针对性太强。弯曲或钩形表示九、九十、九百„„齐肩划线表示直线,在空中划弧线表示弧形。

(4)食指、中指并用式。食指、中指伸直分开,其余三指弯曲。这一手势在一些欧美国家及非洲国家表示胜利的含义,由英国首相邱吉尔在演讲中大量推广。也表示二、二十、二百„„之意。

(5)中指、无名指、小指三指并用式。表示三、三十、三百„„。(6)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用式。表示四、四十、四百„„。(7)五指并用式。如果是五指并伸且分开,表示五、五十、五百„„。指尖并拢并向上,掌心向外推出,表示“向前”、“希望”等含义,显示出坚定与力量,又叫手推式。

(8)拇指、小指并用式。拇指与小指同时伸出,其余三指并拢弯曲,表示六、六十、六百„„。(9)拇指、食指、中指并用式。三指相捏向前表示“这”、“这些”,用力一点表示强调,也表示数字七、七十、七百„„。

(10)拇指、食指并用式。并拢表示肯定、赞赏之意;二者弯曲靠拢但未接触,则表示“微小”、“精细”之意;分开伸出,其余三指弯曲表示八、八十、八百„„;

(11)“O”型手式。又叫圆型手势,曾风行欧美。表示“好”、“行”的意思,也表示“零”。

(12)仰手式。掌心向上,拇指自然张开,其余弯曲,表示包容量很大。手部抬高表示“赞美”、“欢欣”、“希望”之意;平放是“乞求”,“请施舍”之意;手部放低表示无可奈何,很坦诚。

(13)俯手式。掌心向下,其余弯曲。表示审慎提醒,抑制听众情绪,进而达到控场的目的,同时表示反对、否定之意;有时表示安慰、许可之意;有时又用以指示方向。

(14)手切式。手剪式的一种变式。五指并拢,手掌挺直,像一把斧子用力劈下,表示果断、坚决、排除之意。

(15)手啄式。五指并拢呈簸箕形,指尖向前。表示“提醒注意”之意,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向性,并带有一定的挑衅性。

(16)手包式。五指相夹相触,指尖向上,就像一个收紧了开口的钱包,用于强调主题和重点,也表示探讨之意。

(17)手剪式。五指并拢,手掌挺直,掌心向下,左右两手同时运用,随着有声语言左右分开,表示强烈拒绝。

(18)手抓式。五指稍弯、分开、开口向上。这种手势主要用来吸引听众,控制大厅气氛。

(19)手压式。手臂自然伸直,掌心向下,手掌一下一下向下压去。当听众情绪激动时,可用这手势平息。(20)手推式。见“五指并用式”。

(21)抚身式。五指自然并拢,抚摸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抚胸表示沉思、谦逊、反躬自问;抚头表示懊恼、回忆等。

(22)挥手式。手举过头挥动,表示兴奋、致意;双手同时挥动表示热情致意。(23)掌分式。双手自然撑掌,用力分开。掌心向上表示“开展”、“行动起来”等意,向下表示“排除”、“取缔”等;平行伸开还表示“面积”、“平面”之意。(24)举拳式。单手或双手握掌,平举胸前,表示示威、报复;高举过肩或挥动或直锤或斜击,表示愤怒、呐喊等。这种手势有较大的排他性,演讲中不宜多用。(25)拳击式。双手握拳在胸前作撞击动作,表示事物间的矛盾冲突。(26)拍肩式。用手指拍肩击膀,表示担负工作,责任和使命的意思。(27)拍头式。用手掌拍头,表示猛醒、省悟、恍然大悟等意。

(28)捶胸式。用拳捶胸,辅之以跺脚、顿足,表示愤恨、哀戚、伤悲。演讲中不太多用

演讲时,可以根据自己想要取得的演讲效果,结合使用不同的演讲手势。管理者在演讲时确立一个正确的手势形象时,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第一,不可滥用手势。各种各样的手势,如同在舞台上朗读时的种种动作一样,愈少愈有力量。这是因为,同任何作用于人的视觉东西一样,手势如果被多次反复,便会失去吸引力,不可能、而且也不应当代替有声语言,不可能、也不应当与有声语言具有相同的功能。

第二,手势必须用得审慎。因为每个人所特有的具有表现力的手势动作是有限的,不审慎就会与所有的人一样,失去特性,因而其演讲也就失去了光华。第三,手势必须用得有道理,必须是所阐述的思想、所表达的感情的自然产物,而不是一种出于紧张、神经质的乱动。管理者演讲的手势不是随便做出来的,它是管理者内心状态的外部表现,是管理者进入演讲角色后,在对所讲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对所讲内容有深切感受的基础上,自然生发出来的。大概管理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有演讲的感情冲动,而又十分恳切他讲出该讲的话时,自己的态势动作就显得自然得体,并常常由于自己的理智和感情倾注于演讲而忘记自己这时所做的手势动作,虽然未曾受过专门训练,却做得恰到好处,使人感到真实准确,无可挑剔。

第四,手势不宜只从肘部做起,那样显得局促,不自然、不大方。从肩部做起,显得有力而顺眼。领导演讲时的任何手势都要和其说的某句话一起完成。如果太快或太慢,看似小小的不妥,则往往突出不了你强调的重点,甚至会使听众将别的什么当作你强调的重点

运用手势要注意以下六个原则:

第一,上中下三区的运用。

上区,就是手势在肩以上,表示积极向上,一般用在号召鼓动、赞美、表扬的时候。

下区,就是手势在腰以下,表示消极的、不好的,一般用在批评指责的时候。

中区,就是手势在肩与腰之间,表示一般的描述表达。

一般演讲过程中,大部分手势都在中区。

第二,场面大,手势大;场面小,手势小。

当会场大、人数多的时候,我们的手势做得要大气,要做出来让听众都能看见。

当会场小、人数少的时候,我们的手势做得要小一些,做太大了,反而会让听众感觉有点张牙舞爪,和现场不协调。

在这里还要分年龄,在对年龄大的人演讲时,手势要尽量小一些;相反在对年龄小的人演讲,手势要尽量大一些。

另外还有男女之分,对于男士,手势可以大气一些,对于女士,手势可以做小一些。

第三,肩发力,表示力量;肘发力,表示亲切。

第四,手势应该停留足够长的时间。

手势一做出去,马上就收回来,则会使听众对你立刻失去信赖感。

如歌星在现场唱歌时,他的手势会指着一群人好长时间才放下来,然后再去调动另外一群人的情绪。

第五,自己的思维“仓库”里要存储3到5个手势。

在运用手势的过程中,切忌一成不变就做一种手势,这样显得太单调、太呆板。

第六,在运用手势过程中一定要自然、协调。

讲话的手势大有讲究,但不是靠闭门造车“设计”出来的,而是在讲坛上,随着演说的内容、听众的情绪、场上的气氛,在演讲者情感的支配下,自然而然“喷射”出来的。至于选择单式手势还是复式手势,则要看内容的要求,会场的大小,听众的多少,表情达意的強弱而定。手势语言沒有固定的模式,沒有规定的角度,不受先人的制约,也无需“导演”的引发。它象体操动作一样,绝不是用一个模子套出来的,它需要自己创造。但对于初学者总会有一个模仿的过程,如听演讲、看电影时,注意揣摩,作点“积累”,这样在演讲时就可以顺手拈来了。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教师如何合理又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本文试着从以下方面来论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分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使课堂练习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作具有实效性的教学课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其固有的弱点而经常遭致批评。然而,在可预见的将来,课堂教学仍然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为了能够在教学中合理又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我们首先需要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先进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做出各种学习的反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来完成。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介入教学后,像一股春风一样,催促着我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变,使我们的师生能够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学资源,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后,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学习资料和教师帮助主动获取知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取代了粉笔在黑板上涂抹,变成了好看的图片、影视资料在荧屏上展示,学生们在直观的感受中创设了情境,体会语言就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进入思维中,参与到学生的理解、欣赏、与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发生碰撞、产生共鸣、情感交流得到实现。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而这一切,都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结果,更加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一位教师在教《称象》这篇课文时,根据课文内容适时的播放课件,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全相同的事物画面或事理。另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通过资源共享,博采众长,更好的发挥了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辅导作用。教师备课时,可先输入关键词,在网上搜索与之有关的资料,在进行分类制成课件,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需要,一点鼠标,迅速调出,方便快捷。资料调出学生可根据需要、或兴趣去学习。这样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了学生拓宽视野。学生在积累大量素材的条件下,做到了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自觉性。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有效地再现实物的可观属性,使学生感知事物的艺术效果,在大脑中形成一幅活生生的画面,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真正的进入角色,进行情感体验,从而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理清学习思路,与作者进入同样的境界,从而领会课文的主旨。如:《林海》是一篇描写大兴安岭美丽的风景课文。教师在讲解段意时,可事先制作出反映大兴安岭岭、林、花、等风景的课件,让学生目睹屏幕上浩瀚无边的绿色的森林,起伏的群山似滚滚的波浪,课文中“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林海”等内容便可迎刃而解。伴随悦耳的解说词,学生再看录像中哗哗流淌的雪水,树木抽出新枝,长出嫩叶。再看看伐木工人欢声笑语,植树工人的辛勤劳作。疾驰的火车把木材源源不断的运到全国各地。此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便能明白这课文的主旨:写出了大兴安岭与祖国建设密不可分。真正理解“兴国安邦”这个词语的意义。当教师合理的展现其它大兴安岭景色的设计后,学生会由衷感到大兴安岭的确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于是课文中的语言成了学生内心急于表达的话语,面对教师的提问,他们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纷纷伸出小手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又例如,一位教师在上苏教版古诗两首《所见》笛子曲:《快乐的小牧童》时,利用课件出示画面: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快乐地唱着歌儿。

师:(动情地)你们看,你们听,小牧童坐在黄牛宽厚的背上走来了,他摇呀,晃呀,就像坐在摇篮里,真舒服呀!小树林里,花儿在笑,风儿在吹,蝴蝶儿在飞,多美呀!多快乐呀!小牧童忍不住放声歌唱,歌声飞出了密密的树林。我们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下载手势在教学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手势在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不......

    情景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情景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宝应县曹甸镇下舍小学 闵信成 邮编220800 引言 根据:法国心理学家、外语教学家古恩在研究婴儿习得母语的过程后总结:学生学习外语要像幼儿学习母语的......

    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心得体会 作者:高江 时间:2011-4-11 14:46:44 来源:高香135 原创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英语教学的方式正面临着新的挑战。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多媒体引入教学是提高......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

    21世纪数字化信息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 “表演”,正向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英语课堂教学。英语课堂上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的创设,学生主体性的更......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因其固有的优势和特色,使其在教学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发挥了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发挥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个体学习环境。......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姓名:赵艳锋指导老师:高玉连突破了计算机与多种电(太原师范学院吕梁高专办学点化学系0302班 山西离石033000)摘要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