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研 美术:梅花
中班美术活动:梅花
设计者:朱园园
设计意图:梅花是一种冬天开放的花,独立枝头,具有积极的象征意义,寓意着坚强的品格,对孩子们具有很好的教育寓意,而生活中孩子们见到的也不多。再者就是吹画的这种表现形式,也是平时很少接触到的,对他们来说比较新颖,感兴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学习用吹的方式和手指点画的方法表现梅花的基本特征。
2、体验随意的造型美,及创作的快乐。
重 点: 初步学习用吹、点画的方法表现梅花的基本特征。难 点: 在点画梅花时,注意花儿的疏密,能自己合理的构图。
活动准备:水粉颜料若干,吸管,白纸、餐盘、抹布、范画,梅花图片(PPT)和古筝音乐。
活动过程:
一、古诗,PPT导入,了解梅花的基本特征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古诗,里面藏着一种植物的,花的名称,要仔细听哦,等会请你们来告诉我,好吗?(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提问:谁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花吗?幼儿回答,教师总结:原来是梅花呀!
3、你们知道梅花长什么样的吗?出示PPT,原来这就是梅花。告诉幼儿梅花是冬天开放的花。引导他们看图片,说一说梅花的基本特征(花瓣的形状,颜色等)
二、教师示范吹画(梅花),幼儿观察作画过程
1、那你们都认识了梅花,如果让你画梅花,你会用什么方法呢?幼儿回答,教师总结,出示范画:那你知道这幅画是用了什么方法呢?这可是一种神奇的魔法,你们想学吗?
2、老师示范画:先将墨汁滴在白纸上,吹出树干和树枝;侧着头,将吸管稍稍放平一点吹,吸管不要碰到墨汁,尽量用力把墨汁往不同的方向吹,但是不要弄到桌子上面。
3、你们看,梅花的树干树枝就变出来了,那花瓣该怎么变出来呢?等墨汁稍微干一点再开始点画梅花,(亲亲颜料水,盆边舔一舔,手指按一按),你看,漂亮的花瓣就出来了。现在用同样的方法变出另外一种颜色的花瓣了,在变之前,要用抹布把手指擦干净,以免跟其他颜色混合了。点画梅花花瓣时注意疏密,安排好梅花的位置,不能挤在一起打架,而且要点画在每根树枝的枝头。
三、幼儿作画
1、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再重复的提醒幼儿,刚才所说的作画要求。
2、完成的幼儿去晒作品,并欣赏一下同伴的作品,注意手不能动。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准备的比较充分,幼儿的兴趣也是从头到尾都很高,愿意主动参与其中。环节也是很清晰紧凑的,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目标也基本达成了。但一些微小的细节还不够完善,如介绍工具的时候应该一样一样向孩子们展示并介绍的,当有人回答出是什么工具的时候,我就带过去了。在手指点画的时候也没有把要求说清楚,花瓣应该离墨汁稍微一点距离,不然点下去的时候就会混一起了,而在点的时候,用手指的哪个部分去点也没明确指出。最后如果能一组合作完成一幅画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
第二篇:美术教案-梅花-教学教案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 4 课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材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画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使用国画用具,尝试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民族艺术的伟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造型特点,让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知识技能目标 .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的韵味。
.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运用所学,尝试表现其他题材,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互动的学习方式,参与到对梅花的学习活动中,尝试中国画工具和材料,体验作画的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中国画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感受、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由赏梅——咏梅——画梅展开,体会梅花顽强、挺拔向上的精神,体会笔墨的韵味;第二课时,学生大胆尝试水墨技法,亲自感受中国传统画法的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
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
涉及学科:生物、历史、地理、音乐、文学等。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图片、中国画材料等。
学具——课本、国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引入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花的世界里,生活因为有花而美丽。同学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花呢 ?(生答)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最喜欢的花,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 ?(多媒体展示梅花图片)
师:这些梅花美不美 ? 有哪些同学和老师一样也喜欢梅花呢 ? 为什么 ?(生答,教师予以鼓励)
师: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今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同走进傲雪梅花的世界,去感受梅的高洁、梅的秀雅以及梅的坚毅。(情境导入——激趣)
二、赏析、探究
(一)赏梅:(多媒体展示)
师:梅花是我国的特产,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东一带的山地,大约 6000 年前分布到了长江以南地区,3000 年前即引种栽培,据科学考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腊梅”、“元腊”已有 2150 年的历史。
活动一:
(教师分发问卷表,学生分组讨论填写)生长习性 颜
色 形态特征 欣赏与描述: 1 .梅花的生长习性 ? 它有哪些颜色 ?2 .梅花的形态特征 ?(学生互相讨论后踊跃回答)
教师总结:。喜阳、耐旱,先开花、后发叶。一至二月开花,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颜色多样,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有俯、仰、侧、卧等多种形态,树干有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梅有五瓣,是五福的象征,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和平。
(通过学生的互动学习,让他们用地理、生物等知识去了解梅花的特点,加强了学科间的互通性。)
(二)咏梅
师: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梅花的赞美之言。(展示咏梅诗词:毛泽东词《咏梅》、王安石诗《梅花》等)
(教师让学生表演朗诵——体会诗人的乐趣)
咏梅(毛泽东)梅花(王安石)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墙角数枝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凌寒独自开。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遥知不是雪,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为有暗香来。
活动二:
分析与研究:从这些诗词里我们感受到梅花的什么特性 ? 它为什么会成为这些文人们笔下的宠儿呢 ?
生讨论回答:耐寒,性格坚强不屈,挺拔向上。
思考与讨论: 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咏梅佳句吗 ? 有哪些与梅有关的影视或音乐呢 ?
学生讨论得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等。
《红梅赞》、《一剪梅》、《梅花三弄》等。
(教师让学生吟唱,活跃课堂气氛)
(师生互相交流,用诗词来感受梅花的个性,用影视金曲来诠释梅花的象征性)
* 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教师简介)
(师与生一同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情绪——经典名曲把对梅花的吟颂带入到高潮)
(三)画梅
师:画梅,据古书记载,早在南梁时就有张僧繇画《咏梅图》一卷。元代的王冕亦以画梅著称,所阳梅花生意盎然,别具一格。近代画家吴昌硕、关山月等都画有大量梅花佳作。(多媒体展示画梅精品)
活动三:
欣赏与分析:从这些画中你能感受到画家的一种什么情绪 ? 能感受到中国画的特点吗 ? 说说你的想法。(学生互相讨论后作答)
教师总结:坚韧不拔的意志、傲然挺拔的铁骨。
中国画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不经风雪冰霜苦,哪有梅花分外香”,今天,我们应以梅花精神自励,开拓我们伟大的事业!(由欣赏作品直接感受梅花的铮铮铁骨)
三、体会、实践
.认识文房四宝。.教师与学生一同体验笔墨的韵味。(教师演示)
第三篇:[美术教案]点画:梅花
教学目的:1.学习用手指点画梅花,体验点画的快乐。2.培养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准备:梅花,范画,颜料,白纸。教学过程:1.小朋友最喜欢花了,因为每一朵花都是那么漂亮,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美丽的梅花。(出示梅花图)小朋友,看看梅花什么样子的?(红色的,五个花瓣,树枝是弯弯曲曲的,枝上还有没有完全开放的花骨朵。)2.老师想把这美丽的梅花保存下来,可我不想画,那可怎么办呢?老师啊,用手指点画了一幅梅花图。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点画图,幼儿说一说老师是怎么做的?)小朋友们是不是也想做啊?(幼儿:“是。”)那我们今天一起做一幅美丽的梅花图!3.看好老师是怎么做的(教师示范做一朵梅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吧!4.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5.成果展示。
一、活动目标
1. 学习用服装、发型的变化来表现人物。2.区别颜色深浅,会用对比的颜色配色,使以彩鲜艳3.知道华人新年,元宵节时的习俗,体验过节的愉快气氛,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 知道同一种颜色有深浅之分。
用发型与服装的变化表现男、女人物。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 彩色水笔、蜡笔、红、绿、兰、黄等水粉色。
2. 在区域里,可张贴各种范例画,如:各式彩灯、节日景色、弟弟妹妹形象等。
四、设计思路 本活动主要是针对中班幼儿画人物忽视细节,只画基本部分的特点,来采用庆祝华人新年,弟弟妹妹来看灯这一生活中的情节,引起幼儿用发型、服装的变化来表现弟弟、妹妹的不同特征的兴趣,区别颜色深浅,会用对比的颜色配色,使以彩鲜艳,继而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逐步使画出的人物更具体、更生动。由于中班幼儿对周围环境及自然变化的敏感性较差,因此活动一开始就可引导幼儿观察自身及同伴,看看衣着上与平时有何不同?然后请幼儿想想:过节了,我们一般都穿什么样的衣服?衣服的颜色是怎样的?引起幼儿对此活动的兴趣。中班幼儿已会有意识地调换颜色,并能注意与客观事物的固有色相对应,但还不能有目的地配色。因此,在活动中通过观察过节时的弟弟妹妹的衣着这一环节,让幼儿了解同一种颜色有深浅之分,并学习有目的地用对比的颜色配色,避免色彩混乱,使画面更鲜艳。在设计中,考虑使用水粉色。这样,既可以使画面更丰满、节日气氛更浓烈,也可以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同时,在观察、欣赏彩灯的基础上,让幼儿进一步体会颜色深浅搭配的效果,逐步克服色彩使用混乱的现象。活动的最后环节——花灯的制作,可延伸到区角 活动中去完成,谁先完成就先在角落里展示出来,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兴趣。
五、活动流程
介绍元宵节——欣赏讨论——幼儿创作——引导讲评 ——制作教具(灯笼)
1. 介绍元宵节
知道华人新年中的元宵节 ——我们华族特有的节日,是全国华族共同欢庆的节日。节日里大家穿上新衣,门前挂上彩灯,走亲访友,美丽的花灯和鲜艳夺目的各色衣服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装点得更加美丽。
说明
此环节可放在生活活动中进行。还可建议家长带领幼儿去逛逛街,看看观灯的人流,看看彩灯的排列及颜色,体会节日的欢快气氛。
2. 欣赏讨论。
①建议在观赏范例时,可引导幼儿讨论:画面上有谁?哪几位是弟弟?哪几位是妹妹?他们的衣服和头发有什么不同?
说明
通过讨论可帮助幼儿解决难点,理解发型和服装的不同可表现出人物是男还是女。
②教师还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的人物在干什么?说说自己看到的彩灯是怎么样的?有什么不同?(颜色、排列)
说明
以上设问主要是引起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所见的兴趣。给幼儿创设交流有关彩灯知识的机会。
③讨论作画方法。
建议教师出示人物基本部分,让幼儿思考并示范怎样画头发和服装才能分出弟弟和妹妹。
3. 幼儿创作
(1)教师可启发幼儿把人物画大。(可以看清头发、五官和服装)把画面画满,想象变化不同的发型和服装来表示弟弟和妹妹,并引导相互启发。
(2)用蜡笔画服装的图案、花纹。
说明
画得快的幼儿可不要等待。“穿戴整齐”即可去“看彩灯”——手指点画彩灯。
(3)手指点画彩灯。
建议如在点画彩灯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幼儿已有深浅搭配和间隔排列的意识,则应马上介绍给集体,使幼儿逐步有配色的意识。对来不及完成作品的幼儿,要鼓励他们在区角活动中完成。
4. 引导讲评 找一找画面上弟弟妹妹都来看灯了吗?看看彩灯漂亮吗?为什么这些彩灯特别漂亮?5.活动——制作教具 准备白纸数张,各色皱纹纸数张,订数机数个,剪刀数把,彩笔无数
先用各色皱纹纸制作彩灯,也可用白色纸制作灯笼,让幼儿在灯笼上任意作画,涂色。把做好的各色灯笼挂在角落增添节日气氛。
第四篇:美术教研工作总结
美术教研工作总结
“>美术教研工作总结2007-02-06 09:56:57
本学期,在上级领导和教研部门的指导下,我区全面贯彻课程改革精神,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线,以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为重点,认真落实市、区教研室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研工作基本原则,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课程计划,抓好教学质量监控,从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指导、教学评价研究及教育科研诸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按计划完成了各项任务,收到较好的工作效果。
◆主要工作回顾
一、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课改
本学期,我区所有中小学起始年级的学生全部进入了美术新课程实验,这项工作涉面广,责任重,任务艰巨。为确保新课程改革的进度和质量,我科坚持面向学校、面向教师、服务基层,加强对全区美术课改工作的业务指导,认真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进行师资培训,提升实施新课程水平。
本学期加大了教师岗位技能和新课程的培训力度,把宣传课改、指导课改、开展课改活动作为应尽的职责,通过各种教研和培训活动开展课改宣传和指导。以研究、解决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总结了以往的学科培训经验,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以 “以人为本、问题中心、双向互动、研训一体化”的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组织好各层次的学科培训活动,增强了教师培训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
1、认真做好初、高中美术课改新理念的解读与培训工作,在全区中学教
研活动中组织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和教学观摩研讨交流活动4场,使广大中学美术教师进一步理解了新课程理念和新教学要求。
2、认真做好小学新课标实验教材教法的滚动培训工作。本学期我科承担了培训授课及组织工作任务,共举行了4场中小学课改专题辅导报告。工作中克服了种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了近100名美术教师的培训任务。
(二)加强教研管理,推进新课程实施
加大了教学教研工作的监控检查和指导管理的力度,认真研究新课程平稳实施的方法与措施。加强科学管理教研工作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为基层学校服务,为教师成长服务。
1、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基层,视导、调研各校实施新课程、开展校本教研、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等情况,重点进行了“中小学美术教学及教师现状”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研
究。
2、深入课改一线了解课改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教研员共深入到几十所中小学进行课改情况调研,通过听课、访谈、问卷调查及与学校和教师进行互动式研讨交流,研究了解了课改现状,总结了经验,发现了典型,研究了问题,探索了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办法,切实增强视导、调研工作的实效性,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三)加强课改教学研究,大力推进课程改革
1、在前两学年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了新课程教学和探究、合作、自主、体验性学习方式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教研员通过联合数名骨干教师共同合作,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作了有效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有益的经验并及时把研究的经验传递给广大的一线教师。
2、继续组织开展小学“老教材新用法新教学”的研究,提倡“穿老鞋、走新
路”,开学初即对老教材的使用教学目标的调整提出了导向性的要求,提出了具体的分年段教学建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
3、认真组织新课改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深入开展了美术新课程教学研究活动,重点进行了美术新课程下教学和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一批可供操作的教学案例。在此基础上,举办了4场海珠区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研究课例展示交流和研讨活动,组织全区100多名中小学美术教师进教学观摩。分别由5中、中大附中、北大附中、金碧一小、江南一小等5所学校的小学、初中、高中美术骨干教师提供展示了新课改优质实验课共7节,为了确保观摩活动展示的实验课的质量,我科对其中所有课都进行了具体的指导,付出了心血。7节观摩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注意创设问题的情
景,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观察分析概括和审美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这7节课理念新、质量高,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充分体现了各执教老师鲜明的教学特色,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大教育观(现场听课教师对所有课的评优率均达60%以上,个别课优秀率达90%以上)。这4次大型的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书面资料提供、课例观摩、现场探讨和课例分析等。活动以新课程实验展示交流推广为途径,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观摩和交流的空间,与会教师人人参与,进行式、答问式、点评式的现场学术交流探讨和互动,起到了师师互动、校校互动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新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了教学观念,为教师努力实现新课程理念向教学
行为的转化,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观摩研讨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目前大部分学校因教师人数过少导致的教研活动缺乏所带来的不足,有效地促进了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
三、改革教研工作,探索新型教研方式
在夯实常规教研的基础上,在探究新教研方式,丰富教研工作内涵,拓宽教研视野和渠道进行了尝试上并力求有所突破(尤其是校本教研、网上教研、三级教研网络的教研深度和广度上),目前此项工作有了成效和新的进展。
(一)夯实常规教研,探索新型教研
1、组织区网络资源组在原有区美术教育网站的基础上尝试创建网上虚拟教研中心,开发和制作了一批教学资源,积极推动网上教研,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加大教育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教研整合的力度。全体组员们本学期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探索运用美术教育信息网站
有效增强学术交流和服务的新形式、新手段和新途径。力争能突破现有单一的教研方式,拓宽教研时空,改变美术教育教学资源匮乏的现状。目前,我区美术教育网站因独具特色,已引起省电教馆刘俊主任的关注,并有意邀请我们加入国家十五课题“ ”下的子课题“ ”的研究。
2、推进校本教研工作建设。启动了金碧小学进行学科“校本教研示范校”建设工作,有针对性地指导学校进行美术新课程教学的研究,通过提高研究实效,催生研究成果来推动学校加强教研组建设。同时以金碧小学牵头的形式开展联校协作教研工作,组织了同类型学校开展小型研讨,目的是通过帮扶培育试点学校骨干,优化人力资源,营造协作氛围,有效地发挥试点学校在校本教研工作中的先输血,后造血的功能和作用,从而推进校本教研的开展,推进新课程实施。
3、调配人力资源,配合市教研室
开展了地方课程文化资源的研究。指导金碧、江南一小学2所点校尝试开展了地方课程文化资源的研究,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以及辅教辅学资源的开发和使用。
4、继续开展和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教研整合的研究。以昌岗东路小学、镇泰小学点校建设为龙头,继续寻求整合新策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教学媒体技术的整体优化。已形成初步的、有一定研究价值和推广价值的成果。
(二)加强教研队伍建设,优化整合教研资源,点面结合推进教改
1、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实抓骨干教师的理论学习、培训研修工作。重点进行了新课程改革系列丛书的自学研修并通过定期举行骨干教师学习体会感悟交流会,以自学、讲座、论坛、研讨、反思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了骨干教师理论素质和教学教研工作素质水平。其做法是:注重引导骨干们理论联
系实际,注重反思、感悟,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组织骨干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式分析,参与分享教学诊断,强调合作等,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既研究了自己,又分享了别人成长的经验,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并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2、狠抓区骨干教师、学科兼职教研员、各学区美术教研组长的教研工作方法培训,通过培训和研修,提高骨干教研能力及教研管理水平,目前,学区
美术教研组长已能建设性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兼具深度和实效校本教研和学区教研活动,受到基层广大教师的好评,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应有的辐射带头作用。
3、狠抓中心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备课的重点是反思一节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主要内容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通过备课,组员加强了对课改的认识,深刻地认识到:单纯依赖教参,备课就缺少源头活水。备课应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相和,与时俱进才能创新教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才能扩展思路,4、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工作。本学期,我科在区中心组和学区美术教研组长工作会议上作了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宣传和部署,提出了新课改实施过程要以学校为主阵
地,以实验教师为研究主体,尽快建立起理论学习、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管理、学校及师生评价、校长全面负责等校本教研制度,要将教研工作重点下移到学校。现在,许多中心组成员已把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当作一件重要工作纳入计划日程中。
5、继续加强对各级教研组织教研工作的指导管理,帮助教研组建立健全了各项教研工作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区美术教研会和中心教研组等学术团体的作用,整合美术教育教学资源,带动了全区教研工作的开展;本学期继续强化开展了各级教研组织的新课程理论学习、教学研究及交流研讨活动,把学术研究和培养优秀教师相结合,提高教研工作的品位和效益,以点面结合、分层推进的方法,切实提高了我区美术教研工作的整体效益。
(四)深入开展教育科研,推动课改向纵深发展
本学期我科本着以科研促教研,以
教研促提高,以提高促发展的思路,在我科和区美术教研会和中心教研组内开展了以下四个美术重点教科研课题:(1)美术新课程各学习领域的教学实验研究;(2)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3)发展性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4)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
1、加强学科课题研究的推进力度,重点开展了“美术发展性教学评价”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通过做好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实施、检查、小结,召开汇报会、交流会,促进了研究工作的深入,取得了有较大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
2、抓好课题研究典型。加强对我室试点学校宝贤小学和我科试点小学金碧一小等学校的指导和帮助,对试点学校教师实施研究的工作情况加强跟踪、调研,检查工作进程,确定成果形式,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学校调整实施策略,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树立了积极
开展课题实验的先进学校典型,发挥科研试点学校和教师的先导和示范作用,推动了科研工作的开展。
3、举办了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共收到68件参评成果,其中较具研究价值和水平较高的有十几篇。通过开展活动,调动了区内广大美术教师参与课改教学评价的学习、研究和实践的积极性。
4、在评价研究成果评比活动的基础上,举办了一场全区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经验成果交流展示活动,筛选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较高价值的新型教学评价研究范例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及时的推广与实践应用,使到会的老师受到了启发。
四、积极开展各类美术教育教学评比竞赛活动,提高师生艺术素质和综合素质
积极组织师生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市学校美术、摄影精品展览征稿”“市学校美术新课堂习作展评复赛现
场赛”“美术新课程教学录象课评比”“美术教学评价案例评析” 四项活动。此四次活动,师生参与面较广,参加作品质量较高。通过一系列评比竞赛活动,推动了全区学校艺术教育及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
◆成果获奖和发表情况
我市参加市级学科评比活动,近10名师生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一人获市美术新课程教学录象课评比二等奖,其余尚未统计)我区教研员与骨干教师曾荆合作的一篇有关学生评价研究的论文成果在市级教育刊物上发表并在室教研室官方网站上公开发布,中心组、教研会和所帮带骨干的多篇研究成果获区教学评价研究成果评比一、二、三等奖。我科教研员一篇有关美术教研员工作职能、工作方式转变思考的论文在国家级教育刊物上发表。
◆工作反思
回顾半年来的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的美术教研工作能够取得一
些成绩,是上级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中小学教师努力的结晶,同时也离不开兄弟科室和同事的配合、支持。
当前我区美术教研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如学区之间、学校之间美术教研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部分学校的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明显滞后,校本教研工作铺开面不够广,美术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水平和撰写学术论文的水平不高,一些学校主管美术的行政对新课程不甚了解,美术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学校美术教研经费的不足制约一些教研活动正常开展的问题依然存在,中心组、学区两级教研组队伍整体素质和教研教改活动的质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这有待我们在深入研究分析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改进的对策。
◆工作设想
1、在认真分析整理 我区“中小学美术教学及教师现状”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现状”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对我区美术教育教学今后的发展进行综合思
考,找出相应的对策和改进的方案
2、进一步思考并制定出针对我区学校教学及师资薄弱现状进行“培优扶差”的对策。
第五篇:美术教研论文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美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战场。在科学技术和工业高速发展的当今世界,美术再也不是有闲阶级闲情逸致的雅趣活动。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于孩子的素质教育要求越来越高,而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对于高素质新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只有语、数、外作为主要课程,其它作为负科不闻不问。美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一句名言说的好:外国学校把孩子当植物。中国的学校把学生当矿物。《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美术,作为一门曾经最容易被忽视的课程,其教学在人才培养上有其独到的方面,总的来说,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又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旨在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对于当前的环境来说,小学美术教学应当如何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展开新的学习方式呢?本文从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入手做出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新课程;美术教学
一、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儿童自身的生理特点,大多数儿童喜欢涂涂画画、拼拼贴贴,他们可以在对周围世界做了观察以后产生新的感受,去对自己的想象做出各种各样的尝试。不管画得好与不好,这是一种自我表现,只有满足少年儿童这种自我表现的要求,他们的情感与智慧才能真正
得到平衡发展。《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要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而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应该从孩子的兴趣着手,培养孩子对于美术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极大推动力,学生对于一件事情有了兴趣,那么就会很自然的聚精会神的去做好,集中精力,积极思考。美术课对于小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的活动——画画!因此,我们应该紧抓这一点。利用美术教育轻松自由的条件,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美术的兴趣。通过一系列的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有愉快的心情,强烈的欲望,坚定的信心,自觉自愿地去主动学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美的体验,美的创造。满怀热情,有意识去引导和培养,让学生扮演角色再现生活,展示生活原色,体验生活真实情感。例如:动画片《熊出没》深受小孩子的喜欢,那作为教师,我们就可以将光头强与熊之类的讲给小孩子听,通过小学生自身现实中的感受,让他们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光头强,熊,最后,通过绘画的方式,让小学生将自己心目中的画出来,最后讲给大家听。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高涨,从而各自将自己的想法画在了纸上,带动他们去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入到自己的画中。作为老师,积极的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如想象、联想等打破学生的习惯性思维,促使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这样一来,美术就起到了培养学生兴趣的作用,让学生在以 2
后的学习中,都可以找到学习的动力,带动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成绩。
二、让美术教学回归生活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将美术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早在17世纪,“现代教育之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早在17世纪,“现代教育之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就强调艺术学习“必须从实践中去学习”,结合当前的生本教育理念,我们可以看出,夸美纽斯的思想就是到实地去观摩“范本”,从生活中学会学习。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都赋予了新教材更多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如何才能教育学生不但用感官,同时结合心灵去感知美?”只有把新的美术课程资源引入教学实践,引入生活,才能让学生积极自主的获取到更多的美术知识。
鲁迅先生曾指出:“美术可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遂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上,亦可辅道德以为治。”(鲁迅《集外集拾遗,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人民文学出版社)美术教育用视透形象刺激人的思维意识,让人潜移默化地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是进行精神品质和思想意识的教育,能触动灵魂的向往而达到优美崇高思想境界的效果。可谓以美感人、以美益德,它在涵养人的性情,制约一些不良习惯,自然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如在一年级小朋友中进行《可爱的小鸟》记忆画,让学生从小鸟飞时的各种美丽的
姿态,漂亮的颜色中感受小鸟的天真可爱,我们不忍伤害,而应该爱护它,喂它食物,为他搭窝、植树,创造优美的环境,领悟一颗可贵的爱心和保护环境、保护美好大自然的纯洁心灵。在小学美术教育的各种训练中,如静物写生,真实而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如画校园题材的游戏,反映了学生天真烂漫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让学生为童年生活和学习而陶醉,产生爱学习、能与人友好交往,并会互相关心、团结向上的好品质。春笋破土而出的力量,来自竹根的营养积累。生活离不开教育,教育也不能离开生活这一肥沃的土壤。在教学中,我们美术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资源、采集本地的资源,让美术学习回归生活,使学生初步感受美术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扩大学生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美术的体验与感受。
三、发展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美术重在创造、求异。曾看过有这样一篇文章:美国小朋友画苹果,由学生任拿一个去画,或者是根据自己的记忆去画;而中国小朋友画苹果,往往是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标准的苹果,规定好先画左,后画右,这边涂红色,那边涂绿色……结果中国小朋友笔下出现了“千篇一律”,“象模象样”的苹果,而美国小朋友却画出了及具个性的苹果。事实证明越表现出和别人不同的就越有自己的特点,越有个性,这就产生了创造性。而美术作品的这一特点又来源于思维。
四、发展学生智力和想象能力
充满好奇心是少年儿童的一大特点,很多学生通过美术课学习以后,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周围产生兴趣,因而会更细致深入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只有不断地观察,才能得出更新的内容。这些新内容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扎根,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这样一来,少年儿童的观察力会得到提高,并不断发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更主动深入地观察了解,并进行写生,写生时学生感觉到事物是这样的美,就会把这些美的印象深藏在心里。在作文课上,有的学生就会将美术课上观察到的东西带到课堂,并进行语言文字的描述,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我国与先进国家教学方法的差别之一就是我们给学生的是“鱼”,而他们则是提供“鱼杆和钓鱼的方法”甚至是“渔场”。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联系;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历弥深,乃为善教也”。21 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这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教学目的不但是为了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研究和创造知识的方法。小学生由于缺乏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往往是被动地记忆、学习知识,没有通过自己动脑去主动地掌握知识,增进智慧。根据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从基础抓起,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来培养。
学生在完成一件作品时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注意表现对象,并加以记忆。观察得越多,记忆内容越丰富,这样就会将那些本来无联系的内容随意地组合在一起,并进行一些细节的“添枝加叶”,时间一长,6 他们的想象力就会更丰富,就能在作品中体现儿童的个性思想。越来越清晰时,他们就会很快地进入作画过程。如《会飞的花朵》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认识各种三角形,并用各种绘画形式来表现蝴蝶的形象,为了使小朋友理解并记准各种三角形,以会飞的花朵——蝴蝶引导、激发儿童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美术教学既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又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未来社会将会更大程度地张扬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美术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例如在《香甜的水果》一课中,让学生观察了各种水果的颜色、特征后,问学生是否能设计出一些与常见水果不一样的水果,具有创新性的水果,构思好以后进行实践操作,最后学生把自己设计的具有创新性的水果造型表现出来了,这节课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同学们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水果造型。
总之,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能使学生的脑、眼、手等多器官协调并用,锻炼和提高学生观察力、判断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从而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