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二音乐下册百卉含英教案
百卉含英教案
胡
治
2012.3.15
一、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有这样一首歌――它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因为其曲调曾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引用到他的歌曲《图兰多》中,而传遍了全世界,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在2004年希腊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中国的小女孩用稚嫩的嗓音向全世界唱出了这首民歌。你们知道它吗?”
2、学生讨论、回答、并请个别同学为大家唱上两句。
二、歌唱
1、教师介绍歌曲所讲述的内容。(《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2、聆听河北民歌《茉莉花》,谈感受
3、学生跟教师的钢琴轻声学唱歌曲
讨论歌曲的旋律特点和风格特点
教师用钢琴弹奏第二声部旋律请大家演唱第一声部;然后学唱第二声部,教师弹奏第一声部学生看谱试着唱第二声部。
观看合唱录象《茉莉花》,交流讨论“合唱《茉莉花》”的艺术魅力,鼓励学生唱好歌曲的信心。
两声部合唱河北民歌《茉莉花》(引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并注意旋律的起伏和两声部的和谐统一)
三、鉴赏
1、师:“《茉莉花》是一首人们喜欢听也爱唱的歌曲,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有不同旋律风格的茉莉花,刚才我们听唱的是河北的,接下来让我们再听一首,你知道这是哪里的吗?”――聆听江苏民歌《茉莉花》
2、提问河北与江苏《茉莉花》在风格上、旋律上有何不同?
3、轻声哼唱江苏民歌《茉莉花》,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体验。
4、通过鉴赏和教师的引导,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域文化所呈现出不同风格的民歌,了解了民歌在我国的发展和具有的基本特点。
四、拓展
1、师:“说起了民歌,同学们应该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少数民族的歌曲也是色彩芬呈,同样赞美花儿的歌曲有哪些呢?接下来让我们聆听布依族的一首民歌《好花红》。”――聆听《好花红》
2、学生说说歌曲的旋律和风格特点,与前面的两首《茉莉花》对比,有何不同。教师引导并指出歌曲句首的装饰音体现了布依族民歌的特色。
3、提问:《茉莉花》和《好花红》都采用了五声音阶(do,re,mi,sol,la),但它们的结束音不同,你感受到了吗?
4、教师简要讲解民族五声调式的知识,并带领同学齐唱熟悉的民歌《小白菜》、《我的家乡日喀则》、《太阳出来喜洋洋》等,体会民族五声调式风格。
五、课堂总结
梨园撷英教案
胡治
一、组织教学:课前情境渲染――在教室里挂上中国结、红灯笼、戏剧脸谱等中国传统民俗装饰,录音里播放着“隆格隆”。
导入
出示三张代表不同民族音乐体裁的图片,让学生回答是哪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戏曲、宋祖英的演唱)
二.激情引趣
1.学生讨论:对戏曲音乐的了解
2.教师总结:我国的民族文化多采纷呈历史悠久在众多的文化种类中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的代表。
3.师生同唱歌曲《唱脸谱》,初步感受戏曲音乐的韵味。(演唱同时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京剧脸谱)
A.我们看到演员们的脸上涂了颜色并画成了花脸,这是我国戏曲中特有的化装艺术,尤以京剧为典型,因为它在构图、勾画、涂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谱式,所以叫“脸谱”。
B.讨论颜色的不同寓意和象征:(结合相应的脸谱进行课堂讨论)
红色――威武中正――钟馗黑色――严肃刚正――包公
蓝色――凶猛豪爽――窦尔墩白色――阴险狡诈――曹操 C.老师提问:我国的国剧是哪一剧种?历史上的四大名旦都是谁?
D.教师与学生交流后讲解
三.感受与体验
1.由《唱脸谱》这首歌导入对京剧的介绍:
A.介绍我国京剧发展的历史以及其唱腔的特点(主要包括西皮和二黄两种唱腔)
B.请同学听京剧名段《铡美案》中《驸马不必巧言讲》运用的是哪一种唱腔?
2.学唱《驸马不必巧言讲》
根据节奏念戏文(要求:字正腔圆)
唱戏谱学大戏(提问:这段唱腔里面最后一句同学们唱得最有韵味,如果给这句加一个动作的话,大家想想怎么加才能让我们的演唱更有点京戏的味儿?)
请同学创造性的表演,进一步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
3.聆听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与《驸马不必巧言讲》作比较,并请同学们描绘或表演两段情节。
4.看录像《女驸马》,展开对另一剧种的认识。
学生谈对黄梅戏的了解
教师补充介绍黄梅戏以及它的著名曲目
第二篇:初二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初二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课本的改编体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精神和教科书的编写意图,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从教师教学实际出发,有利于教师把握教科书的内容,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留给教师一定独立发挥、独立钻研教材的个性空间,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注重体现对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初二学生在已有的歌唱、欣赏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内容接受很快,对于一些基本的演唱形式、音乐知识、欣赏知识都已了解,所以在学习教材时比较得心应手。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要重视对音乐实践活动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
百卉含英
三课时 第二单元
梨园撷英
三课时 第三单元
管弦和鸣
二课时 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4)
——茂密的森林
二课时
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4)
——大洋洲采风
二课时 第六单元
夏日泛舟
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体现素质教育观念,基础教育观念,打破过分强调专业性的学科体系,从面向全体学生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能力与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积累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呼吸方法,注意咬字、吐字准确,了解合唱曲、管弦乐曲的常识,培养学生用明亮而圆润的声音歌唱的能力。教学方法及措施:
音乐课把“探究”作为一条组织教学内容的思想路线,有些内容可以给学生间的介绍让学生在已知材料基础上自己探究。
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习先进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能力。教学中,以启发、分组教学法为主,充分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简谱教学为主,其间穿插流行歌曲进行辅助教学。教师业务学习:
教师要定期进行教学活动,教研活动,内容以听课,经验交流为主,每周一次适时地对备课、上课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习专业知识,经常充电,真正做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第三篇:初二上册音乐教案
初二上册音乐教案
音乐教案-青春的旋律
青春的旋律(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青春舞曲》
2、音乐活动:为《青春舞曲》编配打击乐伴奏,并创编舞蹈动作。
教学准备:
钢琴(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小型打击乐器(手鼓、串铃等)、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教学目标:、学会歌曲《青春舞曲》。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3、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并可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
2、难点:本单元所选的歌曲和乐曲均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有要是课堂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
板书:
教学过程 :
1、聆听《青春舞曲》。
2、提问:(1)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
3、再听两遍 《青春舞曲》。请学生打开课本,边听边跟随音响唱乐谱,可以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当听第二遍时,找出主要节奏型,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收歌曲。
4、引入音乐活动
(一)——编配打击乐伴奏。首先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手鼓、萨巴依等,并介绍乐器的演奏方法。
5、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除新疆打击乐器以外的其它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教师对每一组分别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编配多声部节奏,并使之配合默契。
6、每一组展示自编节奏,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哪一组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
7、这首歌曲是载歌载舞的,同学们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吗?介绍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此步骤根据情况而定)。
8、音乐活动
(二)——创编舞蹈动作。可以是新疆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如现代的,最主要的是与歌曲的节奏相适应。
9、全班分成机组,由学生推荐或教师指定几个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作为骨干,每人带领一组,编创舞蹈动作,经过几分钟的练习后,每一组向全班展示。
10、在两项音乐活动完成后,全班共同表演《青春舞曲》,分成唱歌组、打击乐伴奏组、舞蹈组、乐器伴奏组(如竖笛、手风琴、钢琴、弦乐器等,视情况而定)载歌载舞,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充满“青春”的活力,在热烈的气氛中,由教师或学生以一句话结束这节音乐课。
小 结: 充分肯定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各种演唱形式。
课学后记:
授课时间: 初二音乐教案青春的旋律(2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欣赏:歌曲《手拉手》《共青团员之歌》《十六岁的太阳》;乐曲《青年友谊圆舞曲》《四季歌》。
2、即兴表演:《青年友谊圆舞曲》《四季歌》。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手拉手》《共青团员之歌》《十六岁的太阳》的不同情绪和时代特征;体会乐曲《青年友谊 圆舞曲》《四季歌》的不同节拍和节奏感觉。
2、了解奥运会的知识,会歌和汉城奥运会。
3、随着乐曲《青年友谊圆舞曲》《四季歌》即兴表演舞蹈,掌握不同节拍的舞蹈节奏。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
2、教学难点:本单元所选的歌曲和乐曲均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有要是课堂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
板书: 教学准备:
录音机、CD片(有关奥运会的一些场景、前苏联卫国战争、青海“花儿” 的文字、图片资料或音像资料)。板书: 教学过程:
1、通过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背唱《青春舞曲》引入新课,我们继续“青春”的主题。
2、提问:表现青春的歌曲和乐曲还有哪些?
3、这捷克我们听这样几首歌曲和乐曲:
(1)听《手拉手》。这首歌曲的名称是什么?你知道它演唱的时间、地点、唱和以及它的基本情绪吗? 讨论关于奥运会的话题、关于奥运会会歌的话题以及汉城奥运会。
打开乐谱,分析歌曲的曲调(旋律线、音域)、节奏特点(弱起、切分、附点、休止符等)以及不同段落 的情绪变化。
再欣赏1-2遍《手拉手》,按4/4拍指挥图式及音乐发展的线条打拍子,体会歌曲的音乐特点和情绪,并 可跟着音响哼唱歌曲,加深对歌曲音乐意境的体验。
(2)听《共青团员之歌》。情学生们讨论这首歌曲的名称、国明、音乐风格、情绪和历史背景。欣赏《共青团员之歌》。分析、讨论歌曲的旋律,特别是强拍和弱拍起在不同段落所造成的不同音乐特 点,曲调节奏与歌词的关系,大跳音程与音乐情绪的关系,调式与音乐风格等。再欣赏《共青团员之歌》。进一步体会歌曲的风格和音乐形象。
(3)听《十六岁的太阳》(如有条件可同时播放《十六岁的花季》的片断)。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形象、时代特征、基本情绪、歌曲结构、节奏特点等。
欣赏《十六岁的太阳》,跟着音响打拍子,可以自编多声部节奏(立体节奏和使用不同打击乐)。
(4)听两首乐曲:管弦乐曲《青年友谊圆舞曲》和手风琴曲《四季歌》。讨论两首乐曲的音乐情绪、节拍 节奏、音乐风格、时代背景有什么不同,乐句如何划分等。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和《四季歌》,跟着乐曲打拍子。
4、歌曲和乐曲欣赏的反馈与评价:
教师依次播放《手拉手》《共青团员之歌》《十六岁的太阳》《青年友谊圆舞曲》和《四季歌》每听一首 歌曲和乐曲均填写和选择下列内容。
讨论“青春”的含义,上升到思想教育、人生观教育的高度。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第二单元 动物狂欢节
(第1课时)教学内容:
歌曲《小鸟,小鸟》,欣赏《动物狂欢节》。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能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的情感并完整地表现歌曲。
3、引导学生为歌曲编配伴奏以培养其创造能力。重点与难点:
1、歌曲:《小鸟,小鸟》
重点:感受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对于表现歌曲所起的作用,在表现歌曲时注意情绪的把握,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注意解决六度音程大跳的音准和二部合唱的音准、声部的和谐、统一。
2、欣赏:《白鸟朝凤》《动物狂欢节》二胡曲《空山鸟语》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所描写的情绪及乐器音色的听辨。使学生听辨在一种乐器上表现的动物形象和通过多种乐器表现的动物形象的异同。教学准备:
钢琴、三角铁、碰铃、木鱼、竖笛。录音机、磁带、CD机、光盘。板书: 教学过程:
1、听录音。你能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情绪吗?(教师可引导学生带问题去欣赏歌曲,以明确欣赏的目的,提高欣赏效果。)
2、采用听唱法或时唱法学唱歌曲
3、解决难点——八分休止符、六度大跳、6/8拍的强弱规律及其韵律。(可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重点体验有无休止附的异同),以利于学生理解休止符在表现歌曲情绪时所起的作用。)
4、教师启发学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5、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可分组讨论,讨论的结果可能是多种多样,在不出现科学性错误的情况下教师应以激励法去评价学生的作品,不要随意否定学生。)
6、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前奏的作用及常用的编配方法。
7、欣赏《动物狂欢节》片断,提问:你能想象出每段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吗?请你结合教材种的图片对号入座。通过欣赏乐曲提高学生对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的认识。(可以选听“公鸡与母鸡”的片断,提问:你能根据此段音乐编一个故事吗?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8、全班演奏《青春舞曲》。
小结:积极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课学后记:
授课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欣赏钢琴曲《蝴蝶》提问作品公分几部分,你能想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情景吗。小组活动:试模仿蝴蝶在花从中飞舞的形态,教师做出肯定的鼓励。
2、欣赏唢呐独奏《百鸟朝凤》
让学生试讲《百鸟朝凤》中唢呐都模拟了那些动物,并让学生再次模仿唢呐摸仿的声音特点的声音。
3、欣赏《蜻蜓点水》启发学生想像乐曲中描写的意境,思考乐曲高潮部分在情绪、速度等方面有那些变化(小组讨论交流)。
4、相关文化创编:根据乐曲描绘的景象创作一幅画。
5、欣赏《动物狂欢节》让学生边欣赏边说出音乐中所描绘的是那种动物。
6、活动创编:分段欣赏让学生自选一段根据音乐创编(1)《故事会》自选一段创编一个故事
(2)画展
自选一个动物形象,用美术的方式表现出音乐中的形象
整合欣赏。重在培养学生音乐听辨能力,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美并巩固学过得知识。
通过组织 “小小音乐会”,总结教与学的得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奏)水平,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7故事会:看过《狮子王》的小组向同学们汇报演出讲故事《狮子王》
8喜欢音乐剧的小组根据《Can You Feel Love Tonight》创编一部有关动物题材的音乐短剧。
9喜欢演唱的小组挑选有关动物主题的歌曲采取歌曲联唱的形式进行演唱,歌曲中必须有《小鸟,小鸟》。
10喜欢文学的小组写一篇关于动物保护德昌仪,在音乐会上发起。11喜欢舞蹈和表演的同学可进行动物模仿表演。
12喜欢乐器演奏的小组可以用乐器模仿动物,或演奏有关动物主题的乐曲。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第三单元 八音之乐
这一单元与其年级下册中的“华夏古韵”相呼应,是为学生了解民族乐器及器乐音乐而设立的。在“音乐故事”栏目中,结合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介绍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笛子独奏《姑苏行》配以清淡隽秀的水粉画《水乡》,极具艺术魅力;二胡独奏《光明行》展示了二胡的音色和果敢刚毅的音乐性格;《十六版》《行街》《小放驴》《-十番锣鼓》等是我国各具代表性的器乐合奏形式。本单元的特色还在于集中认识代表民族打击乐器,并据此安排了学打锣鼓经,模仿戏曲人物出场的手眼身法步等。在音乐知识方面介绍了八音、弦索、江南丝竹、打击乐器、锣鼓经等。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讲故事、欣赏、表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有关材料,一及音乐相关文化的有机关联。
难点是教师如何把握不同栏目的教学意图,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灵活取舍教学材料。
(利。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使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
板书: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介绍中国民间乐器。
2、音乐故事:楚汉相争。
3、音乐欣赏:《姑苏行》《光明行》《十六版》。
教学目标:
1、介绍八音乐器,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中国民间乐器。
2、通过音乐与古石像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出的情绪特征。
3、通过欣赏《姑苏行》《光明行》《十六版》来了解中国民间器乐曲的演奏形式、风格特征。
教学过程:
1、结合乐器图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八音乐器分类法,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听赏《十面埋伏》,并用语言描绘出这首乐曲的内容、情绪。之后可由教师进行补充,完整地叙述“楚汉相争”的故事。再次请学生带着故事仔细聆听一遍。(播放VCD)
3、欣赏《姑苏行》《光明行》。
(1)问:能否听出这两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它们的风格特点有什么不
同?
(2)播放录音。(VCD)
(3)请学生回答问题,由教师补充。
(4)介绍《光明行》的曲作者刘天华的生平以及代表作。
4、欣赏弦乐合奏《十六版》。(1)介绍《十六版》是选自《弦索十三套》以及《弦索十三套》的作者、产生年代等。
(2)问:能否听出乐曲中有哪些乐器在演奏?它的演奏形式与前两首有何不同?它体现了什么样的风格特点?
(3)播放录音。
(4)请学生回答问题,由教师补充。
小结:为了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音乐文化,并把它推向世界,许多伟大的音乐人在努力,许多我们的同龄朋友,比如那些学习民乐的同学也在努力。而我们呢?就奉献一份热爱吧!
课学后记:
授课时间: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欣赏:《行街》《小放驴》。
1、介绍中国打击乐器。
2、音乐欣赏:《十番锣鼓》。
板书:《行街》《小放驴》《十番锣鼓》
教学过程:
1、欣赏《行街》《小放驴》。(1)问:能否听出这两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杨奏的?它们的演奏形式分别是什么?它们在音乐风格和曲调上有什么不同?
(2)播放录音。
(3)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归纳总结。
(4)分别介绍江南丝竹、吹打乐的流行区域、乐器组合、音乐风格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介绍中国打击乐。
(1)讲解中国打击乐器的种类以及几种打击乐器,如大锣、堂鼓、小锣、大镲、梆子、小镲等,并由教师演示这些乐器的演奏方式。
(2)请学生来演奏,并用语言来描绘这些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3)再学生掌握这些打击乐器的演奏方式后,可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节奏、强弱变化来演奏。可由强到弱 来演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3、欣赏《十番锣鼓》。
(1)讲解《十番锣鼓》的名字来由、流行区域、音乐风格、音响效果。
(2)播放录音。
小结:通过今天的讲解,同学们初步了解了我国打击乐器的流行区域、音乐风格、音响效果。
课后记:如果有实物让学生亲自演奏会更好。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1、了解并学打锣鼓经。
2、音乐表演:合着戏曲打击乐的节奏来表演。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打击乐以及打击乐在民间音乐中的重要地位,感受戏曲表演中的“手、眼、身、法、步”的一致性。
板书:锣鼓经
教学过程:
1、复习大锣、堂鼓、小锣、大镲、梆子、小镲的演奏方式。
2、解释锣鼓经,并举例说明。
3、学打锣鼓经《冲头》《急急风》。
(1)可先让学生唱出这两首锣鼓经的节奏直至熟练。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第四单元神州大地(3)--锦绣山川
课业类型:唱歌、欣赏综合课
教材分析:《青藏高原》是作曲家张千一创作的一首歌曲。以明朗高亢而富有藏族山歌风格的旋律,热情的歌颂了美丽庄严的青藏高原,表现了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眷恋、热爱之情。全曲为羽调式;节拍以四四拍子为主,间插以四二、四三拍子,引子为散板;曲式结构为有引子、前奏的二段体。教材目标:
A、学会演唱《青藏高原》。
B、通过演唱《青藏高原》,结合欣赏《黄土高坡》体会青藏高原藏族、陕西汉族的不同音乐风格、感情气质。
C、学会区分二段体、三段体等曲式结构。
教学重难点:
1、能够准确的演唱歌曲《青藏高原》,体会本歌的演唱特点。
2、通过对比体会不同歌曲所体现的不同民族、地域的不同音乐风格特点、感情气质、曲式结构。准备教学:录音机、磁带
板书:《青藏高原》《黄土高坡》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山川壮丽、风景如画、物产丰富。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上,五十六个民族互相融合,繁衍生息,创造了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文明历史!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几首代表伟大祖国西部风情的音乐作品。
进行新课:
1、唱歌《青藏高原》。
(1)、结合观赏青藏高原风光的图片,引发学生们对歌曲《青藏高原》的兴趣并引出课题。
(2)、欣赏歌曲《青藏高原》的音乐片段让学生从歌曲的节奏、情绪、力度等方面讨论分析该歌曲的节拍、音乐风格、曲式进而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
(3)、学习歌曲:
将乐曲分三个部分请同学们跟录音哼唱或者小声演唱。
A、引子:“呀拉索哎”。特别注意“呀”的切分节奏,“哎”的八度大跳和装饰音,可以要求学生采用哼鸣法或者小声进行演唱练习,并引导学生对高亢的山歌风格和辽阔的青藏高原美丽风光的联想。
B、由“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到“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引导学生用明朗亲切的声音来歌唱。
C、由“喔,我看见”到“那可是青藏高原”。节奏比前宽广舒展、旋律音调起伏幅度更大。引导学生用豪放而富有激情的声音来歌唱。最后,高音部分也采用哼鸣法或者小声进行演唱练习。(4)、在分段练习的基础上,将全曲连续演唱一遍。
2、欣赏《黄土高坡》。
(1)、介绍《黄土高坡》的内容、音乐形象。请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录音?问题:陕西民歌的风格?(2)、播放录音。
(3)、鼓励学生讨论《黄土高坡》的陕西民歌风格并回答,教师总结陕西民歌风格的特点。
(4)、启发学生对该歌曲曲式结构的注意,由引子和A、B、A1三个段落构成。并A段与B段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之外,进而分析它们之间在感情、结构等方面的不同,引出三段体的含义。
巩固练习:
3、教师对以上两首歌曲在民族特色、地方风格、感情气质、曲式结构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总结,并启发学生填好教材后的表格。
课堂小结:
青藏铁路的开通,意味着西部大开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作为炎黄子孙,同学们要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能够在不久的将来投身到西部大开发的洪流中去,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在歌曲《黄土高坡》的音乐声中结束这堂课吧!
(播放《黄土高坡》音乐)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让学生感受沂蒙山的风土人情,沂蒙风光,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听乐、赏画,让学生感受领袖人物的英雄气概。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唱会并记住歌词。2 通过听乐、吟诗、赏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三、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录音机。
四、教学时间:1课时 板书:沂蒙山小调
五、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VCD〈谁不说俺家乡好〉,提问是谁演唱的?是哪里的歌曲? 2 谁还知道我们家乡的其他歌曲? 3 播放〈沂蒙山小调〉导入课题。4 击拍念歌词,了解沂蒙山的风土人情。跟琴演唱歌曲,并让同学们观察歌曲的创作特点,导出鱼咬尾的写作手法。6 跟着录音让同学们模仿演唱者的风格。每个地域的歌曲的风格特点不同,现在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感受一下它是哪个地域的?导入〈太行颂〉 每一地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风格特点,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引出诗歌、绘画)9 播放音乐,让同学们感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苍山如海,残阳如画”的音乐意境。10 小结。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走进非洲
本单元以非洲最具特色的音乐为教学内容,包括歌曲、键盘乐器“冬哥”以及各种鼓的音乐,安排2课时,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旋律音高的典型特征、多声性旋律及节奏灯应在短短的几节课始终有所涉猎和接触,除此以外,教师应选取更多的非洲音乐作为补充,并适当地结合画面、录像等视听资料,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文化、传统习俗等相关知识,热爱世界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树立多元化的价值观念。重点难点:
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能模仿和学习一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法。教学准备:
1、放音机、放像机。
2、“冬哥”与歌唱音乐录音带,其他有关的非洲风格的歌曲印象。“鼓乐”或“鼓语”录音带。
3、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带。
4、键盘乐器“冬哥”图片。
教学内容:
学唱《当太阳降落》,欣赏丰多姆佛罗姆舞蹈。教学目标:
1、学唱《当太阳降落》。
2、了解运用非洲多声部歌唱的声部结合方法,了解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和舞蹈音乐的特点。
3、学习一两个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
4、思考非洲舞蹈动作与非洲音乐节奏的关系。板书:《当太阳降落》
教学过程:
1、唱歌《当太阳降落》。
(1)教师指出人声演唱是非洲音乐重要组成部分。
(2)教师范唱或聆听录音带《当太阳降落》,并带领学生学唱歌曲。
(3)清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自己熟知的黑人歌曲。教师课带领大家共同思考,列举《深深的河》《云车,你飞下云端》《没有人知道我的痛苦》等歌曲。并告知学生,这些在美国流行的黑人歌曲正式伴随着非洲黑人北掳掠的历程来到了美洲大陆。
(4)清学生欣赏、演唱、演奏这几首歌曲或钢琴改编曲,总结非洲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2、了解黑人多声歌唱的特点。
(1)再聆听“冬哥”与歌唱音乐,启发学生指出黑人歌曲形式以多声歌常为特点。(2)教师运用五度平行,为学生演唱的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唱
(3)启发学生分别运用四度、五度、八度平行,为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
3、尝试为《当太阳降落》的演唱设计打击乐曲伴奏或拍手、跺脚的舞蹈伴奏。
4、观看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了解该舞蹈表演场景和社会功能。(1)观看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启发学生根据舞蹈进行想象:该舞蹈是表现黑人劳动、闲暇娱乐、求雨、丰收,还是表现黑人狩猎的情景?
(2)介绍黑人舞蹈的形式。初步了解黑人舞蹈服饰、面具、化妆和舞蹈音乐的特点。
5、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的特点。
(1)引导学生学做一两个舞蹈动作,并随录像中的舞蹈音乐跳起来。
(2)聆听当代流行歌手演唱的摇滚风格的歌曲,引导学生注意传统演唱方式与摇滚演唱方式在节奏上的变化和差异。教师进一步说明非洲音乐节奏对摇滚乐、爵士乐的影响。小结:
课学后记:
授课时间: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键盘乐器“冬哥”音乐、鼓的语言。教学目标:
1、欣赏非洲键盘乐器“冬哥”音乐。
2、化妆
3、鼓语。
4、多声部鼓乐。
5、舞蹈。板书:“冬哥” 教学过程:
1、欣赏键盘乐器“冬哥”与歌唱音乐,了解“冬哥”的音色、形制,人声与乐器的配合等。(1)第一遍欣赏“冬哥”与歌唱音乐,引导学生关注乐队中“冬哥”的声音。
(2)第二遍欣赏“冬哥”与歌唱音乐,出示“冬哥”乐器图,介绍乐器的各个组成部分极其名称和演奏方式。
2、第三遍欣赏“冬哥”与歌唱音乐,请学生们聆听音乐中除了“冬哥”的声音还有哪些声音。主要有人声演唱。再次观赏丰多姆佛罗姆舞蹈键盘乐器“冬哥”及演唱音乐。
(1)再次聆听或观赏上两堂课的教学内容,并聆听“鼓乐”或“鼓语”录音带,启发学生发现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作用。
(2)教师说明鼓再非洲音乐中的两种不同的作用。一种是作为伴奏,一种是作为独奏表演的乐器。
3、教师介绍鼓与其他打击乐器合作,共同形成多声部节奏的这种形式,鼓励学生按照所给的节奏进行多声部节奏合奏。(展示谱例)
4、再次聆听鼓乐,加深对鼓乐的认识。
(1)第二次聆听鼓乐,请学生展开想象“会说话的鼓”说了些什么。(2)教师介绍鼓乐是如何传递信息的:节奏主题,音色变奏等。(3)启发学生尝试用鼓来表现情绪。
(4)设计一段召集各部落成员聚集猎象的鼓语: “(领奏)猎象时,不要刺它的屁股,(合奏)大象摇耳朵,你快躲开;
(领奏)猎象时,要把长矛投向耳朵后的软处。(合奏)大象摇耳朵,你快躲开;(领奏)猎象时,要勇敢地刺向它,(合奏)刺向它,刺向它,刺向它„„”
5、“狩猎”为剧情,将模仿非洲黑人舞蹈、演唱非洲民歌、敲击鼓语等环节包括再内。(1)化妆、做面具,扮演非洲黑人。(2)演奏召集各部落成员聚集猎象的鼓语。
(3)随着丰多姆佛罗姆舞蹈音乐表演与象战斗的舞蹈场面。(4)狩猎归来,唱《当太阳降落》,用多声合唱、打击乐合奏伴奏。(5)结束。课学后记:
授课时间:
第六单元电子空间站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音乐材料、音响,初步认识常见的电声乐器及其音色特征。2.感受与鉴赏电子琴、电声乐队所演奏的乐曲,扩大艺术视野。3.体验歌曲《橄榄树》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并学会演唱歌曲。重点难点:
体验歌曲《橄榄树》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并学会演唱歌曲。板书:《橄榄树》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课前播放乐曲:电声乐队演奏的器乐曲《致爱丽丝》。【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为导入新课做好准备。】 2.介绍电子音乐的发展。
师:现在是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和表演领域。那么,人们是如何运用这些电子设备制作电子音乐的?电子音乐又是如何发展的?上节课布置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说说查找的结果。
生1:大约在70年前,美国人约翰房胬玫缱庸苷竦雌骱土羯幸衾执醋鳌?o:p styl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TEXT-ALIGN: justify;MARGIN-TOP: 0px;TEXT-INDENT: 2em;MARGIN-BOTTOM: 0px” align> 生2:法国人皮埃尔利用磁带录音机通过改变磁带速度、颠倒方向、随机剪辑、多轨录音等方法制作一种合成的音乐——具体音乐。
生3:德国人艾默尔特利用电子合成器制作电子音乐。生4:随着计算机的发明,人们又利用计算机制作电脑音乐。
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电子音乐就是这么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创作电子音乐的电声乐器。
二、介绍电声乐器。
多媒体显示各种乐器的图像和声音并做相应的介绍。电子琴:电子乐器。用电子元件来发声,能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带有多种自动功能。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琴也能与电脑连接,将音乐和乐谱合二为一,既能打印出乐谱,也能自动演奏音乐。
电声吉他:电子乐器。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拨弦乐器。电声贝司:电子乐器。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低音拨弦乐器。
爵士鼓:爵士鼓不是电声乐器,但它是电声乐队中起重要作用的打击乐器。加世纪初,由美国新奥尔良的一种黑人爵士音乐中用的鼓演变而来。
电子鼓:电子乐器。用电子技术来模仿各种鼓声的打击乐器。
【这一层次通过多媒体介绍电声乐器,让学生对平时接触较少的电声吉他、电声贝司、电子鼓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三、欣赏电子琴曲<西班牙斗牛舞》。
师:在这些电声乐器中,电子琴以它的丰富音色、变化多端的自动伴奏系统列居首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电子琴独奏曲《西班牙斗牛舞》,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多媒体显示:
①斗牛是哪一个国家独特的民俗活动? ②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斗牛场面? ③有几种节奏型(伴奏音型)? ④音色以弦乐还是管乐为主? 师生一起完整欣赏电子琴曲《西班牙斗牛舞》,听的时候暗示学生边听边拍节奏。
四、欣赏《丝绸之路》。
1.让学生说说所了解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师: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看老师描述的是一条什么路——这条路是从我国陕西渭河流域开始,向西绵延数千里,联结着欧、亚、非三大洲,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增进友谊和文化交流的桥粱。
生:丝绸之路。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学生回答略。)【这一层次通过学生讲述张骞、玄奘等人的故事,将文学、艺术相结合,让学生从学科渗透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2.观看丝绸之路的地理风貌。
师:我们来看一组丝绸之路的风光图片。
教师播放丝绸之路的地理风貌片,有图像,没声音。
师:看完这一组丝绸之路的风光后,假如你是一个作曲家,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它?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用平时学到的知识为画面配乐;同时,也能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生1:用朴实无华的旋律来表现它。
生2:用带有浓厚中国情调的旋律来表现它。生3:用舒缓柔美的旋律来表现它。
师:我们课本里面也有一段表现丝绸之路风光的主题音乐。请把课本翻到第44页。大家先在下面小声视唱一下。(教师巡回指导。)3.视唱《丝绸之路:》主题曲。
师:现在老师完整弹一遍,同学们小声地跟唱。
【这里安排视唱是为了检验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让学生的视唱能力得到提高。】 4.让学生选择音色、节奏、速度。
师:电子琴有很多种音色,老师试荦几种,大家选择一下,哪几种最能体现《丝绸之路》的意境。(学生回答略。)师:那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速度来表现它?(学生回答略。)师:电子琴也有很多种节奏,你们听听哪种节奏比较合适?(学生回答略。)【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音乐配器方面来,难度较大。由于时间关系没能让学生亲自动手,也是考虑到学生对电子琴功能不熟悉,如果班级有学生学过电子琴,可以考虑让学生亲自动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大家都当了一回配器大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日本电子音乐大师喜多郎如何为它配乐的。
5。欣赏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丝绸之路》音乐。(有图像,有声音。)
五、学唱歌曲《橄榄树》。
师:电声乐队既可独立演奏各种各样的乐曲,也常常为歌曲伴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电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橄榄树》。
1.播放电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橄榄树》,有图像,有声音。2.让学生结合歌词,说说乐曲所表达的基本情感。3.学生跟唱歌曲。4.完整地演唱歌曲。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并学会演唱歌曲。】
六、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电声乐器及其音色特征,懂得它能使音乐色彩更加独特,更加丰富。课后请同学们收集用电声乐器演奏或伴奏的录音资料。下节课带来和同学们交流。
【用作业的形式把课堂的知识延伸开来,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电子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巩固本堂课学过的知识。】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感受和鉴赏美为核心,从情感人手,介绍电声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将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电子空间站》这一课音乐材料比较新,所以我设置课前曲《致爱丽丝》,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为导入新课做好准备。
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的搜集、查阅资料、回答、实践等活动为主线,教师给予引导。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回答问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出乎意料,让我吃惊不小,也让我感动了好久。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引导,本节课达到了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电声乐器及感受和鉴赏音乐的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这个角度说,这节课是成功的一节课。
但这节课中同样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是农村中学,学生在小学的音乐教育相对较薄弱且音乐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学生视唱不太理想,节奏感偏差,音乐知识、技能有待提高。
教学后记:
授课时间:
第四篇:初二数学下册教案
16.1 分式
【学习目标】
1.理解分式的定义并会正确区分整式和分式 2.会求分式有意义时分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6.1.1分式(1)(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章前图—P4练习前。注意: ① 3个“思考”和1个“思考云图”中的内容,思考分式的定义及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② 注意例2的格式和步骤。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出示检测题:P4练习1、2、3 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3、评:第1题3个一起看,对不对?为什么?若对,讲,为什么?若不对,让学生讨论错在什么地方和错误原因
第2题:分式写的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分式的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是整式,其中分母中含有的字母的式子
整式写的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分母中不含有字母,整式与分式的区别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区别:整式中不含有字母,分式中分母含有字母。
第3题:第1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分母不等于0,最后结果对吗?若对,结束,若错,让学生更正错误。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8 2、3 选做题: 1
六、教学反思:
16.1.2 分式的基本性质(1)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分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用式子表达.2.会正确运用分式的性质进行分式的变形.[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1)(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4练习下面的内容至P6“思考”上面的内容。①注意“黄色书签”的提示和“思考云图”中的问题,思考分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②注意P5例2的格式和步骤,思考:分式变形的根据是什么?分子、分母是如何变化的?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a.出示检测题:
2x4xy y()1.填空题:
xy()xy(xy)2
2.P8:4(2)
b.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 第1题:2个一起看:若对,则问为什么对?若错,则问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归纳分式的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教师板书)
评: 第2题:要判断两个分式是否相等,第一步要干什么?(教师板书:第一步:)引导学生 回答:将分式变形(教师板书).第二步干什么?看分式的变形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第二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第三步干什么?(教师板书:第三步:)引导学生回答:判断变形是否正确,若正
确,则相等,若不正确,则不相等(教师板书).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8:4.P9:5 选做题:P9:12.六、教学反思:
16.1.3 分式的基本性质(2)
【学习目标】
1.会正确运用分式的性质进行分式的约分和通分.2.理解并识记什么是最简分式和最简公分母.[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6.1.3分式的基本性质(2)(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6“思考”至P8练习上面的内容。①注意“黄色书签”的提示和“思考云图”中的问题.②注意例
3、例4的格式和步骤,思考分式是如何约分和通分的,结果有社么要求.思考什么是最简分式和最简公分母.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a.出示检测题:P8练习1、2、.b.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 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 第1题:4个一起看:要约分,第一步要干什么?(教师板书:第一步)引导学生回答:找分子、分母的公因式(教师板书)看公因式找得对吗?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若全对,则看第2步.第二步要干什么?(教师板书:第二步)引导学生回答: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因式(教
师板书:约分)
第三步看约分的结果对吗?(教师板书:第三步:约分的结果)引导学生回答:结果必须是最简分式或整式(教师板书).评: 第2题:2个一起看:要通分,第一步要干什么?(教师板书:第一步)引导学生回答:第一步:找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教师板书:找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最简公分母找得对不对?引导学生回答: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教师板书).“
第二步:通分得对不对?若对,为什么对?若错,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回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作相同的变形(教师板书).注意:约分、通分都是分式的恒等变形,变形前后分式的值不变.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9:
6、7.选做题:P9:13
六、教学反思:
16.2.1 分式的乘除(1)
【学习目标】
理解并识记分式的乘法法则、除法法则并会正确运用.[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6.2.1分式的乘除(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0至P12例3上面的内容。①注意“黄色书签”的提示和“思考云图”中的问题.②注意例1的格式和步骤,思考是如何运用分式的乘法法则、除法法则进行乘除计算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如何做,结果有什么要求.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③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4、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5、检测自学效果:
a.出示检测题:P13练习2、3.b.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分两组做:2(1)、(3)3(1)和2(2)、(4)3(2))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 第2题的(1)(4):
第一步:它们做了什么运算?引导学生回答:分式的乘法(教师板书“ 分式乘分式:”).乘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用分子的积做分子、分母的积做分母(教师板书: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第二步:看结果乘得对吗?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若对,为什么对.引导学生回答:结果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教师板书).评: 第2题的(2)(3):
第一步:它们做了什么运算?引导学生回答:分式的除法(教师板书“ 分式除以分式:”).除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教师板书: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第二步:看结果除得对吗?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若对,为什么对.引导学生回答:结果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教师板书).评: 第3题的(1)(2):
这两个题的分子、分母是单项式吗,那是什么?引导 学生回答:是多项式(教师板书: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这种情况如何做呢?引导学生回答:先分解因式便于约分(教师板书:先分解因式)下面的步骤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错,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回答:用分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计算.(教师板书:再用分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计算).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22:1(1)、(3).2(3)、(4).选做题:P22:1(2)、(4).2(1)、(2).六、教学反思:.16.2.1 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会正确、熟练地进行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6.2.1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2例3至P13例4的内容。①注意“黄色书签”的提示.②注意例
3、例4的格式和步骤,思考是如何进行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的,结果有什么要求.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a.出示检测题:P15练习1.b.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分别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 第1题的(1)(2):
看这两个题,都是什么运算?引导学生回答:乘、除混合运算,(教师板书:乘、除混合运算)
第一步:这两位同学的第一步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回答:先把除法变为乘法(教师板书“变除为乘”).变得对不对?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回答:要乘除数的倒数(教师板书:乘除数的倒数).第二步: 看他们的第二步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回答:再进行乘法运算(教师板书).第三步:看结果乘得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回答:结果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教师板书).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22:3(1)、(2).选做题:P23:10.思做题:P23:11
六、教学反思:
16.2.1 分式的乘除(3)——乘方
【学习目标】
1、会正确地进行分式的乘方运算。
2、会正确地进行分式的乘方、乘、除混合运算.[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6.2.3分式的乘除(3)—乘方(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3“思考”至P14的内容。①注意“黄色书签”的提示和解答“思考”中的问题.②注意例5的格式和步骤,思考是如何进行分式的乘方及乘、除混合运算的,结果有什么要求.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a.出示检测题:P15练习1.b.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分别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 第2题的(1):
看这个题,是什么运算?引导学生回答:乘方运算,(教师板书:乘方运算)
第一步:这两位同学的第一步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回答: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教师板书: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第二步: 看乘方的结果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回答:结果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教师板书).评: 第2题的(2):
看这个题,是什么运算?引导学生回答:乘方、乘、除混合运算,(教师板书:乘方、乘、除混合运算)
第一步:这两位同学的第一步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回答:先进行乘方运算.(教师板书:“先乘方”).第二步: 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回答:再进行乘、除(教师板书:“再乘除”).第三步: 看结果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回答:结果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教师板书).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22:3(3)、(4)
选做题:P36:3(1).思做题:P36:2(2)(5)(6)
六、教学反思:
16.2.2 分式的加减(1)
【学习目标】
理解并识记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并会正确运用.[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6.2.2分式的加减(1)(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5练习下面至P16 的内容。①回答“思考”和“思考云图”中的问题.②注意例6的格式和步骤,思考是如何运用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的,结果有什么要求.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四、检测自学效果:
a.出示检测题:P16练习1(2)、2(3).b.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 做。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 第1题的(2):
第一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教师板书).第二步:看结果对吗?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若对,为什么对.引导学生回答:结果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教师板书).评: 第2题的(3):
看它和第一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回答:是异分母分式相加减(教师板书“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第一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教师板书: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第二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变为同分母分式后,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进行加减(教师板书:再加减).第三步:看结果除得对吗?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若对,为什么对.引导学生回答:结果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教师板书).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P23:4(1)(3)5(1)(2)(3)、.选做题:P23:4(2)、(4)和 5(4)、.P16:1(1)和2(1)(2)
七、教学反思:
16.2.2加减乘除混合运算(2)
学习目标:
会正确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出示投影】
二、自学指导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自学,请大家先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7---P18练习前的内容,注意
1、P17“黄色书签”中的内容
2、例
7、例8的解题格式和步骤,思考并总结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如用疑问,可以小声和同桌讨论或举手问老师 6分钟,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式的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
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每位学生都认真看书。
2、学生检验
出示检测题:P138 练习题
四、更正、讨论(1)(2)一起评:
这是什么运算?引导学生回答: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第一步对不对?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乘方(板书)第二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乘方后再乘除,然后加减(板书)教师强调: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德
结果对不对?对则结束,错则引导学生更正讨论 五:课堂作业:必做题 P23 6 选做题 P24 15
六、教后反思:
16.2.3 整数指数幂(1)
【学习目标】
理解并识记整数指数幂的性质,并且会正确运用.[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6.2.3整数指数幂(1)(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8练习下面至P20的内容。①注意“黄色书签”的提示,回答“思考”和“探究”中问题.②注意例
9、例10的格式和步骤,思考是如何运用整数指数幂进行运算的,结果的指数有什么要求.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a.出示检测题:P21练习1、2.b.学生检测:让3位学生分别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 第1题:
看(1)(2)(3)的第一问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回答: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教师板书)
看(1)(2)(3)的第二问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回答:a的-n次幂等于a的n次幂的倒数,(其中,n是正整数)(教师板书)
评: 第2题:
看这两个题的第一步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回答:先计算幂的乘方(教师板书“先计算幂的乘方”).第二步: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回答:再计算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教师板书).第三步:看结果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回答:结果写成整数指数幂(教师板书).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23:7.选做题:P36:3(2)(4)
六、教学反思:
16.2.3整数指数幂(2)—科学计数法
[学习目标]
1、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6.2.3整数指数幂(2)—科学计数
法(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大家顺利达到学习目标,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认真看书自学。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21---P22练习前面注意:
1回答“思考”中的问题,理解如何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2看例11是如何运用科学计数法? ○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2、学生练习:检测题:P22 1.2(让3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下面做.)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同学们认真看堂上板演的内容,如果有错误或不同解法的请上来更正或补充。
2、讨论、归纳
评:
①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一个数的形式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a×10n
②先评(1)题:a求的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a是大于等于1小于10的数,n求的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n是一个负整数.(教师板书).③结果对不对?对则结束.错则更正、讨论.(教师注意:--0.00003前的负号。④评(2)题结果对不对?对则结束.错则更正、讨论?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课本P238、9
六、教后反思:
16.3.1 分式方程(1)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分式方程?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6.3.1分式方程(1)(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26至P29练习下面的内容。①回答“思考”和“思考云图”中的问题,.②注意
例1例2的格式和步骤,思考:解分式方程有几步,为什么未知数的值使最简分母等于0时就不是原方程的解。
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④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a.出示检测题:P29练习(2)(3)。
b.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1)师:这是什么方程?生:分式方程。师: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方式方程。(2)第一步:去分母后,得到了什么方程?引导学生回答:整式方程。(3)第二步对不对?进行了什么运算?引导学生回答解整式方程。(4)第三步检验的对不对?为什么检验?引导学生回答:原分式方程的分母不为零。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32:
1、(1)(3)(5)(7)选做题:P32:
1、(2)(4)(6)(8)
六、教学反思:
16.2.3分式方程(2)---------应用
学习目标:
会用分时方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式方程(2)----应用,本节可的学习目标是: 【出示投影】
二、自学指导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自学,请大家先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29练习下面-----P31练习上面。注意:
① 例题的分析部分和“思考云图”中的内容,思考如何用分式方程列等量关系。
② 注意例题的格式和步骤,思考验根这一步是否可以去掉,从几个方面来考虑验根。6分钟,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式的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
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每位学生都认真看书。
2、学生检验
出示检测题:P31练习1、2
四、更正、讨论
1、更正
让学生一个一个更正,充分暴露问题。
2、讨论
看1、2题
1、用分式方程来解应用题,第1步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设”看着两个设的对不对?若对则看下一步,若不对,指出错误地方及原因。
2、第2步要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列分式方程,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用分式方程列等量关系是否正确。
3、第3步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解分式方程,分式方程解的对不对?若对则评下一步;若错则讨论为什么?
4、第4步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验根,能省略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不能。教师强调要双检。
5、最后一步,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五、课堂作业:
课本P32 必做题:
3、4 选做题:5 思考题:7
六、教后反思:
17.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出示投影】
二、自学指导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自学,请大家先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39---P40练习前的内容,注意
1、分析思考中的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2、“黄色书签”的内容,思考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3、注意例题的格式和步骤
如用疑问,可以小声和同桌讨论或举手问老师 6分钟,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式的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
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每位学生都认真看书。
2、学生检验
出示检测题:P46 练习1、3
四、更正、讨论
评:第1题:①函数解析式表示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变量之间反比例关系
k②这些函数是什么函数?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它符合y的形式且k0
x第3题(1)函数解析式求的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因为y是x的反比k例函数,所以设y,在把x=2,y=6代入上式求k的值
x(2)求的对不对?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必做题:P46 1、2 选做题:P47 5
六、教后反思:
17.1.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 学习目标:
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像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出示投影】
二、自学指导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自学,请大家先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41---P43练习前的内容,注意
4、看懂P41“云图”中的问题,回答思考中的问题
5、观察P42思考部分回答“云图”中的问题,归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6、思考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区别和联系 如用疑问,可以小声和同桌讨论或举手问老师 8分钟,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式的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
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每位学生都认真看书。
2、学生检验
出示检测题:P141 练习1、2
四、更正、讨论
①第一题,反比例函数图像找的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反比例函数图像是两条曲线 ②第二题,找的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a:它是反比例函数;b:经过一、三象限,所以k>0 五:课堂作业:
① ②
六、教后反思:
17.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
[学习目标]:
1、会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来解题。[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7.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44练习下面的内容至P45练习上面的内容,注意:
① 2个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思考如何由图象上的已知点来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所在的象限、变化趋势;
② 如何判断已知点是否在所求(已知)函数的图象上。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a.出示检测题:P45:练习1、2 b.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 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 先看第1问:这位同学的答案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归纳知图象一点的坐标,可推出图象所在的象限,从而推出k值,得出函数的增减性。
再看第2问,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判断法:(1)看所在象限,且符合要求;(2)具体代入检验。
共看第1问,对不对?为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图象判断另一支所在象限,根据k值,求常数n。
再看第2问,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归纳由图象的增减性比较两点的横、纵坐标的
大小。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47 7、9 选做题:P60 5 思考题P61 8
六、教学反思:
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
[学习目标]
1、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会用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51例2—P52结束),注意: ①例题的解题格式和步骤;②如何求k值;
③如何用反比例函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如有疑问,可以小声问同桌或举手请老师帮助.预祝大家自学成功!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帮助排难。
2、检测自学效果:
同学们,下面要考考大家,看谁自学得最好!请看检测题:
a.出示检测题:P54:练习2 b.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 做。
请大家把子写端正,步骤写规范!
教师下去巡视,重点看差生,收集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写在黑板上,并考虑:讲什么?怎么讲?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板演的内容是否有错误或自己有不同解法的,请上讲台更正或补充.2、讨论、归纳
评:看第1问:①要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要先求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先求k值。(教师板书先求k值)k值求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用已知条件求解k值。
②函数关系式写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写成y=k/x的形式。(教师板书:写函数解析式)
看第2问:第1步要先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求t=4时,y的值。
第2步如何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分析回答。(教师板书:用函数解析式)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54: 3 P55: 6 选做题:P61 : 7 思考题: P61: 11
六、教学反思:
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3)
[学习目标]
3、灵活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3)(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53例4至本页结束部分的内容,注意: ① 黄色标签的提示并填空。
② 看利4的解题格式和步骤,弄清解题思路。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4、检测自学效果:
a.出示检测题:P54:练习3 b.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 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看第1问: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第1步要先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先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师板书确定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解析式求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解析式求得对(错)的原因。
看第2问:第1步要求每块瓷砖多少块要先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第2步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反比例来分配。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55 6 选做题:P55 7
六、教学反思:
18.1勾股定理
[学习目标]
1、理解勾股定理及其推导过程。
2、会正确运用勾股定理解题。[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8.1勾股定理(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十八章章前图至P67.注意: ①“黄色标签”的提示和“思考”中的问题。②结合图形理解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③思考“探究”中的问题,填空。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a、出示检测题:P68 1、2 b.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 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看第1题:
要想用圆盖去盖住这个正方形洞口,需要什么条件?引导学生回答:直径大于正方形的对角线。看第1步,对角线求得对不对?若对,为什么对?若错,引导学生找错误的地方,并归纳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c,则a + b = c。
再看第2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要比较、判断。看比较,判断的对不对? 若对,接着评下一题,若不对,更正错误的地方。(估计为题不大)
看第2题:第1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c,则a + b = c,可得到a = c – b,用勾股定理求出直角边,因此,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边长,可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69 1、2、3 选做题:P70 4、2 思考题:P70 7
六、教学反思:
18.1勾股定理(2)
[学习目标] 会正确运用勾股定理。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8.1勾股定理(2)(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68练习下面至P69练习上面。注意: ① 思考“探究3”中的问题,填空上空白。
② 结合图形思考如何运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找出表示无理数的点。5分钟后,比谁会用同样的方法正确地做出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a、出示检测题:P69 练习1、2 b.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 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要在数轴上表示点 17,第一步,要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利用勾股定理。看a + b = 17 = 17,因为4 + 1 = 17,所以找点4和点1,分别以4和1长为直角边做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 17。
看第1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先找表示4的点,(教师板书)找得对吗?同(1)共同评。
再看第2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在点4处做垂线段1。(教师板书)
再看第3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做斜边,斜边长为 17。(教师板书)
再看第4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在数轴上找点 17。方法是以0为圆心,17 长为半径画弧,与x轴的正半轴的交点即 17。(教师板书:画弧,找交点)
评:第2题:
先看第1问:
第一步:先看BD求得对不对?为什么?(估计问题不大)若不对,引导学生纠正;若对,看第二步。
第二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利用勾股定理求AD。
再看第2问:面积公式用的对吗?引导学生看第1步。再看计算得对吗?若不对,引导学生更正、讨论。如对,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强调要按要求保留数位。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70 5、6、8 选做题:P70 7、9 思考题:P71 10
六、教学反思: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学习目标]
1、理解、识记并会正确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理解什么是互逆命题、逆定理。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68练习下面至P69练习上面。注意:
③ “黄色标签”和“思考云图”中的提示,思考“探究”中的问题。④ 结合实例,理解什么是互逆命题、逆定理。⑤ 例1例2的解题思路、步骤和格式。
6分钟后,比谁会用同样的方法正确地做出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a、出示检测题:P75 练习1、2 b.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 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看第1题: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只要能变形成为a + b = c,就可以判断三角形是直角形。
第2题:看这两个题的第一问:两个逆命题写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把原来的结论写成条件,把原来的条件写成结论。看写得对不对?若不对,让学生讨论、更正。若对,再看第二问。
第二问:共看第1题的逆命题成立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判断并指出逆命题成立,则是逆定理。
再看第2题的逆命题成立吗?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不成立,要举出反例或说出理由。最后老师总结:原命题成立,则逆命题不一定成立。(教师板书)
原命题 条件 结论
逆命题 条件 结论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76 1、2 选做题:P76 3、5 思考题:P76 4、6
六、教学反思:
19.1平行四边形(1)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并会正确表示。
2、理解、识记并能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边、角两方面的性质。[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9.1平行四边形(1)(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二、指导自学
为达到这两个学习目标,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十九章章前图—P84练习之前),注意:
①根据P83的“探究”动手画平行四边形并度量它的边和角和“思考云图”中问题。②平行四边形的表示方法及两条性质的证明过程并能口述。③例1的解题格式和步骤。
5分钟后,看谁能做与例题相似的题。
如有疑问,可向同桌请教,也可举手问老师。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
①提问:同学们,看完了吗?请看完的举手。请说说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指名)能口述这两个性质证明过程的举手。
②检测题:
a.出示检测题:P84:练习1、2、3 b.学生检测:让三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 做。
请大家书写工整!
教师下去巡视,重点看差生,收集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写在黑板上,并考虑:讲什么?怎么讲?
四、更正.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板演的内容是否有错误或自己有不同解法的,请上讲台更正或补充.五、讨论、归纳
评:图画得对不对?平行四边形表示得对吗?组织学生讨论。
看第1题:第 1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教师板书)第2步:周长求得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不对,引导学生更正讨论。(估计问题不大)看第2题:第1步,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通过邻补角的定义求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
第2步,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教师板书)看第3题:回答是否正确?强调要“依次”写。
先看第1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判断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板书:先判定)
再看第2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运用性质得到对边相等。(教师板书:再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教师归纳: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它的两条性质,要求大家记好、用好。现在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来记忆,比谁背得最快最熟!
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P90:
1、2 选做题:《基础训练》P52:1—5 思考题:P91: 6
七、教学反思:
19.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
[学习目标] 理解、并会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19.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出示投影).二、指导自学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85—P86练习上面)。注意:
① 回答“探究”中的问题; ② 思考这个性质的证明过程; ③ 例2的步骤、格式.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看完了吗?下面我们要比一比,哪位同学自学得最认真、效果最好!自学竞赛开始!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地自学,鼓励质疑.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下面,要考考你们,看能不能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这条性质来解题?)a、出示检测题: P86 练习2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四、更正.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讨论 第2题:
1.看第1步,要证明OE=OF,必须先证明什么?再证明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要证OE=OF,必须先证明它们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再证明这两条线段相等.对不对?认为对的举手?学生举手.教师:好!正确.2.三角形AOE与三角形COF全等,证明得对吗?(组织学生讨论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过程是否正确.)a.两组对应角相等证明得对吗?为什么?学生答对即可,教师不重复.b.对应边相等证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第2步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推出结论。(这是以前所学,就不细讲了.)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又一个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运用这个性质可以证明、计算线段相等.运用时,只要知道是平行四边形,就等于知道了两组线段分别相等.这样,证明、计算就多了一个条件.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 P91 3 选做题: P86 练习1 思考题: P92 13
七、教学反思:
19.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
[学习目标] 理解并会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9.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
(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86练习下面—P87练习上面)。注意: ④ “思考”和“探究”中问题。⑤ “思考云图“中问题。⑥ 例3的格式、步骤。
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请看我手中的四边形,它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它是什么样的四边形?认真看我的演示,它的形状变化了吗?在图形变化的过程中,它一直是个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相同方法演示另一个,让两条线断的中点重合,转动木条,它始终是平行四边形吗?引导学生回答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现在,全部理解的请举手。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判定定理来解题?)
a、出示检测题: P87 练习1 P91 5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讨论
第一题: 第1步:这两组对边平行(AB‖DC,AD‖BC),对不对?为什么?再看这两组:DC‖EF,DE‖CF,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理由。要证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运用的判定定理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板书)
第2步:AB‖EF对吗?为什么?让学生口述证明过程。教师肯定并强调要考虑全面,不要漏掉.第5题:
第1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如果正确,教师肯定;如果错误,组织学生更正。把结论变成求证。
第2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根据中点的定义得到线段的一半关系。如果正确,教师肯定;如果错误,组织学生更正。把结论变成求证。
第3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板书)
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P91 4 9 选做题:P92 11 思考题:基础训练P56 1—9
七、教学反思:
19.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
[学习目标]
1、理解并会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理解并会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9.1.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
(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88—P89“思考云图”下面的蓝体字)。注意: ① “探究” 和“思考云图”中问题。② “黄色书签“的提示。
③ 辅助线的作法、写法及例4的格式和步骤。
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现在,全部理解的请举手。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来解题?)a、出示检测题: P90 练习1、2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讨论
第一题: 第1步:先证DF∥=BC,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第2步: DF∥=EC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由于中点的性质得出。
第3步:四边形 DECF是平行四边形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运用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板书)下面另外2个平行四边形证明的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或及时纠正,让学生学会“同理可得”的格式如何写。(只需写结论)第二题:第1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第2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第3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本节课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又一个判定定理,到现在我们共学习了哪几个判定定理?引导学生回答:两组对边相等;两组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这些判定定理都是判定四边形最常用的方法,还有吗?引导学生回答定义也是。在运用时,我们应根据已知条件是边、还是角或对角线去选择恰当的判定方法,使证明或计算简洁、明了。
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P91 4(不用上节课的方法做)
选做题:P92 10
思考题:P91 6 7
七、教学反思:
19.2.1 矩形(1)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矩形,举行有哪些性质,会正确运用矩形的性质来证明和计算。
2、理解并会推导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9.2.1矩形(1)(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94—P95练习上面)。注意:
④ 理解什么是矩形,并回答 “思考云图”中问题。⑤ “探究“中的问题。⑥ 例1的格式和步骤。
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5分钟后,比谁能仿照例题正确地做出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现在,全部理解的请举手。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来解题?)a、出示检测题: P95 练习1、3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讨论
第一题: 第1步:相等的线段找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对边相等,对角线相等且平分。(教师板书)
第2步:相等的角找得对不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a、四个角都相等。b、对顶角相等。c、被对角线分成的四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教师板书)第三题:第1步,AB求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由矩形的性质推出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平分,所以OA=OB,又由于 第2步,AD求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在直角三角形ABD中,知一直角边和斜边,求直角边AD。 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P95 2 P102 4 选做题: 思考题: 七、教学反思: 19.2.1 矩形的判定(2) [学习目标] 理解并会正确运用矩形的判定定理。 [学习过程] 二、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9.2.1 矩形(2)(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95练习下面—P96练习上面)。注意: ⑦ 思考矩形的判定方法有哪几种? ⑧ 由平行四边形转化为矩形须满足哪些条件? 由四边形转化为矩形须满足哪些条件? ⑨ 回答P96“思考”中问题。 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现在,全部理解的请举手。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正确运用矩形的判定来解题?)a、出示检测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B.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C.三个角是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D.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2.P96 练习2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讨论 第一题:对不对?为什么?A、B选项为什么错了?引导学生回答:应该是平行四边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转变得到了矩形。让学生演示从平行四边形转化矩形时,边、角、对角线,有什么变化?满足什么条件时,平行四边形能转化为矩形。C为什么错?D为什么对?引导学生回答由四边 形转化为矩形,是三个角是90°。 第二题:第一步,要先证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看证明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只需证明其对角线相等。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故由条件三角形AOB是等边三角形推出AO=BO,进而推出2OA=2OB,即AC=BD,从而推出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 第二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运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需求出另一条边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后代入面积公式即得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 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 P102习题19.2 1 2 选做题: P102习题19.2 3 P96 练习1 思考题: P103习题19.2 8 七、教学反思: 19.2.2 菱形(1) [学习目标] 1、2、[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9.2.2菱形(1)(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97—P98练习上面)。注意: ⑩ 菱形的概念。 ⑪ 比较菱形的边和对角线与一般的平行四边形的边和对角线有什么特殊之处? ⑫ 例2的格式和步骤。 理解并识记什么是菱形。理解并会正确运用菱形的性质。 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现在,全部理解的请举手。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正确运用菱形的性质来解题?)a、出示检测题: P98 练习1、2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讨论 第一题: 要求两条对角线,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先求出对角线的一半,再求对角线。 第一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教师板书)证得﹤AOB=90°,在直角三角形AOB中,知斜边和一直角边,可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另一直角边。第二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求出AC、BD。第二题:第一问,要求周长,须求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须求边长。 第1步:看边长求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先求出OA,OB,再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边长。 第2步,周长求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教师板书) 第二问:看面积求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可通过求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把它们相加得到菱形的面积。教师追问菱形的面积可通过对角线怎样求得?引导学生回答: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的乘积的一半。 总结:菱形的性质与一般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比较,特殊的地方有哪些?引导学生回答:① 边:四条边都相等。② 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由于对角线的互相垂直,所以菱形经常与勾股定理的知识联系起来使用。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使菱形经常与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用时,要注意菱形的一般性质和特殊性质的灵活运用。 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 P102习题19.2 5 选做题: 思考题: 七、教学反思: 19.2.2 菱形(2) [学习目标] 理解并会正确运用菱形的判定定理。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9.2.2菱形(2)(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99。思考下列问题: ⑬ 菱形有哪些判定方法?从平行四边形如何判定? 从一般的四边形直接判定的方法是哪个判定定理? ⑭ “探究”中的四边形什么时候能变为菱形?为什么? ⑮ 例3的格式和步骤。 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现在,全部理解的请举手。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正确运用菱形的判定定理来解题?) a、出示检测题: P100: 练习 1、(1) 2、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讨论 第一题: 第一步: 结合图形,已知写得对吗?为什么? 第二步:求证写得对吗?(要结合图形写具体) 第三步:证明过程对吗?由已知条件,要证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知道了哪个条件,还缺哪个条件?引导学生回答:缺一组邻边相等。看邻边相等证明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得到。下面的证明对吗?若对,则教师肯定结束。 第二题:第一问: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垂直证得对吗?若对,则教师肯定结束。若错,指导学生更正。 第二问:对吗?为什么?利用菱形的对角线来求。教师强调菱形的面积可用对角线求,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 P102习题19.2 6 选做题: P102习题19.2 10 思考题: 七、教学反思: 19.2.3 正方形 [学习目标] 1.理解正方形的定义.2.理解并会正确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题。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9.2.3正方形(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00练习下面—P101练习上面)。注意: ① 正方形与矩形、菱形有什么关系? ② 正方形有哪些性质?有哪些判定方法? ③ 例题的格式和步骤。 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现在,全部理解的请举手。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正确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来解题?)a、出示检测题: P101: 练习2、3、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讨论 第二题: 第一步: 要求正方形的面积,须先求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先求边长。看边长求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用勾股定理求斜边即正方形的边长。 第二步:面积求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 第三步:对角线求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运用勾股定理求之。 第三题:第一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垂直)——菱形(对角线相等)——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矩形(对角线垂直)——正方形。 第二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矩形(对角线互相垂直)——正方形。 第三步:菱形(对角线相等)——正方形。 第四步: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矩形(对角线垂直)——正方形。拓展:反之,正方形有哪些性质呢?引导学生回答:按边、角、对角线三方面分别总结。(教师板书:边:四条边都相等;角:四个角都是90°;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 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 P103习题19.2 13 选做题: P102习题19.2 7 思考题: P104习题19.2 15 七、教学反思: 19.3 梯形(1) [学习目标] 1.理解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及相关概念.2.理解并会正确运用等腰梯形的性质.[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9.3梯形(1)(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06—P107例1),注意: a)结合图形理解什么是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 b)“思考”和“思考云图”中的问题.c)例1的格式和步骤.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正确运用等腰梯形的性质来解题?)a、出示检测题:P108 1、2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讨论 第一题: 第1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利用四边形的内角和,求出各个内角的度数.第2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只要一组对边平行,且有一个角是90°,因此是直角梯形.第2题:① 结论,对不对?统计做对和做错的人数.② 看理由对不对? 先看第1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先利用两组对边相等,可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推出AD∥BE.第2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同理可证AD∥EC.第3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AD∥BC.故四边形ABCD是梯形.第4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总结:①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知识,要求大家能够根据题意准确地判断一个图形是什么图形,并且会正确运用它们的性质解题.题中往往要把判定和性质综合起来运用.②要注意本节课提供辅助线的两种做法.要求大家记号,为以后的解题提供思路.第4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教师板书) 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P109: 2 选做题:P110: 7 思考题:P110: 8 P110 : 6 19.3梯形(2) [学习目标] 掌握并会正确运用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 同一底边上的了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9.3梯形(2)(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07例1下面——P108练习上面).注意: d)P107 “思考”中的问题,并思考如何证明.e)例2的格式和步骤.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正确运用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来解题?)a、出示检测题:P108 3、4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讨论 第三题: 要证明梯形 ABCD是等腰梯形,须运用什么证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运用等腰梯形的定义,须证腰AB=CD.第1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先证△ABE=△DCF.第2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第3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第四题:第1问:要求周长,根据已知条件,还须求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还须求两腰长.看腰长求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腰长.周长求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周长等于上、下底与两腰的和.第2问,面积求得对吗?对不对?引导学生用梯形的面积公式:S=上底+下底/2﹡高(教师板书)总结:①这2各习题给大家解梯形又提供了一种辅助线的做法,这种辅助线的做法是解关于梯形方面的题常用方法,大家可以在以后的解题中运用.②利用同一底上的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也是常用的方法.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P109: 1 3 选做题:P109: 4 思考题:P110: 9 七、教学反思 20.1.1平均数(1) 【学习目标】 理解并会正确应用加权平均数。【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0.1.1平均数(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二十章章前图至P127练习前),注意: 1.P124“思考”中问题;2.“思考云图”和“黄色书签”的内容;3.理解加权平均数的公式。4.例题的格式和步骤。 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仿照例题做检测题?) a、出示检测题:P127 1(2)2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讨论 评:1.这两个题都要求加权平均数,第一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对成绩的要求,代入公式。 2.计算的对吗?若不对,让同学上去更正,若对,统计全体学生做对的人数,给与表扬或提示注意。 3.结果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根据加权平均数来分析成绩的好坏,有针对性的回答。 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 P135 :习题20.1 1 选做题: P127: 练习1(1)思考题: P135 3 七、教学反思 20.1.1平均数(2) 【学习目标】 会正确地把频数看作权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0.1.1平均数(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27练习下面至P129练习上面),注意: 5.P128“思考”和“黄色书签”的内容;6.P128“探究”中的问题,如何求其加权平均数? 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仿照例题做检测题?) a、出示检测题:P129 1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讨论:评1:问:看加权平均数公式用的对不对?先看分子求的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答:用各数据求其频数,然后在相加。 评:看分子求的对部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分母是把各个频数(权)相加。评2:计算结果正确吗?为什么?若对,则表扬该生,若错,指出其中的错误。 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 P135 :习题20.1 2 选做题: P129: 练习2 七、教学反思 20.1.3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学习目标】 会正确的用样本平均数来估计总体平均数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0.1.2众数(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29练习下面至P130练习上面),注意: 1.“思考云图”中的问题。 2.如何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3.例题的格式和步骤 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仿照例题做检测题?) a、出示检测题:P130 练习1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讨论:第一步:教师:要估计这个新品种黄瓜平均每株结多少根黄瓜,要先计算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先计算样本平均数。 样本平均数求的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代入加权平均数公式。 第二步:计算的正确吗?若错,则纠错,第三步:估计的对吗?为什么?若对,为什么对?引导学生总结方法。若错,则问为什么错?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 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 P135 : 3 选做题: P136: 4 七、教学反思 20.1.3中位数 【学习目标】 理解并会正确运用中位数来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习20.1.2中位数(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投影) 这个学习目标能当堂达到吗?(能) 二、指导自学 下面,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认真自学。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30练习下面——P131练习上面),注意: a)什么是中位数,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b)P130 和P131“思考云图”中问题; c)例4的格式和步骤.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 过渡语:同学们,看完的请举手!有疑问的请举手!(如无)下面,检测大家自学的效果.a、出示检测题: 1.7名学生的体重如下:(单位:kg) 40,45,40,47,42,55,62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2.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抽得10名学生的成绩如下:(单位:分) 100,97,98,99,95,94,96,99,93,92 ⑪样本数据(10名学生的成绩)的中位数是多少? ⑫小明在这次考试中得了95分,他的成绩如何? b、学生检测:请2名后进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的,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讨论 过渡语:(更正完了.)同学们一起来讨论,弄懂为什么? i.看这两道题的第一问: 要求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第1步先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将所给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教师板书:1.按大小顺序排列数据.).这两个题排列得对不对?为什么?根据学生板演情况引导学生回答是怎样排列的.第2步再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求中位数(教师板书:求中位数).第一题,中位数求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中位数(教师板书:数据的个数是奇数,中间位置的数是中位数).第二题,中位数求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教师板书:数据的个数是偶数,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2、第二题的第二问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中位数是96.5,说明大约一半学生的成绩高于96.5分,一半学生的成绩低于96.5分.这名学生的成绩是95分可推出他的成绩比一半以上学生的成绩低一些.教师追问:如果把第二组数据中的最低分92分变为62分,中位数会变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极端值变化,中间位置的数没变.由此看出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是一个什么代表值?引导学生回答中位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 P135 :习题20.1 2(只求中位数) P131: 练习 选做题:《基础训练》P86: 1、3、5 思考题:《基础训练》P86: 9 七、教学反思 20.1.2众数 【学习目标】 理解并会正确运用众数来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0.1.2众数(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31练习下面至P132练习上面),注意: 4.什么是众数,如何找一组数据的众数? 5.在什么情况下,人们关心众数这个量; 6.“思考云图”中的问题和例5的格式、步骤。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仿照例题做检测题?) a、出示检测题:P132 练习1、2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讨论:1.根据题中的条件,选择哪个量来代表数据,才能提出合理有用的建议,引导学生回答,商场关心那种号码的衣服销售量大,即关心这组数据的众数。 2.众数找的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现的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若有2各数据的频数一样,都是最大,那么这两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教师板书:众数——出现的次数最多的数) 3.建议提的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众数最多,说明销售情况最好,因此要多引进这种尺码的衣服。 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 P135 :习题20.1 2 七、教学反思 20.1.4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应用 【学习目标】 会正确的用样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解决实际问题.46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0.1.4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应用(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32练习下面至P134).注意: 7.“黄色书签”的提示和“思考云图”中问题。 8.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代表数据各有什么优缺点? 9.例题的格式和步骤 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仿照例题做检测题?) a、出示检测题:P135 练习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讨论: (两位同学的板演一起评) 第一问:平均数求得对吗?实际含义解释得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错,指出错误的地方.众数和中位数用相同的方法评.47 第二问: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从两组数据的不同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异同来分析:平均数不同的原因是受极端值的影响,因此,平均数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众数、中位数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 P136: 3 选做题: P136: 4 七、教学反思 20.2.1数据的波动---------极差 学习目标: 1、2、理解极差的意义 会用极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极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出示投影】 二、自学指导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自学,请大家先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37上面的内容,注意 1、注意表格中的数据,理解如何表示一天两地温差 3、注意“云图”中的内容,结合实际,用极差来说明数据波动情况会受什么影响? 如用疑问,可以小声和同桌讨论或举手问老师 6分钟,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式的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 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每位学生都认真看书。 2、学生检验 出示检测题:P138 练习题 四、更正、讨论 1、更正 让学生一个一个更正,充分暴露问题。 2、讨论 ①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这组数据的极差。②画的图对不对?对、过去,不对引导学生讨论更在。③写的对不对(估计改的问题) 五、教后反思: 20.2.2方差 学习目标: 1、理解方差的概念及其意义,并识记方差公式 2、会用方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出示投影】 二、自学指导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自学,请大家先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38---P141练习前的内容,注意 7、回答:P138“思考”中的问题,理解方差的意义,并总结方差与波动的关系。 8、例1的格式和步骤,思考例题是如何运用方差解决实际问题。如用疑问,可以小声和同桌讨论或举手问老师 8分钟,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式的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 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每位学生都认真看书。 2、学生检验 出示检测题:P141 练习1、2 四、更正、讨论 ①条形图画的是否正确?正确则看下一步,错误则引导学生讨论更正。 ②四组数据的平均数计算的是否正确?正确则看下一步,错误则引导学生讨论更正。 ③如何计算方差?引导学生回答:方差公式,结果正确则结束,错误则引导学生讨论更正。评第二道题:⑪要比较稳定,需要比较什么?引导回答:方差 ⑫方差计算的对不对?对则看下一步,错误讨论更正 ⑬结果对的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回答: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波动越小。 五:课堂作业:必做题 P144习题2 选做题 P144习题3 六、教后反思: 16.1 分式----16.2分式的运算 复习目标 1.复习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最简公分母、最简分式等相关概念,并会熟练准确的运用; 2.复习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法则并能熟练准确运用; 3.复习负整数指数幂和0指数幂,会正确熟练运用指数幂进行计算。 复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16.1分式---16.2分式的运算。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二、指导检测 复习目标的达到,从认真做检测题开始,下面,请看检测要求。 检测指导 1.认真审题,细心计算; 2.把字写端正,步骤写完整; 3.在十五分钟内完成。预祝大家出色完成任务! 三、学生检测,教师巡视 A:出示检测题(发试卷) B: 学生检测,教师巡视,搜集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板演、更正答案 让学生上去板演答案,之后让同学上去更正,如果有不同意见的,让同学讨论,若没有不同答案的且正确的,肯定答案,不讨论。 五、讨论: 可能出现错误需讨论的有: 第一题:最后一个: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分式,要看原式子,而不是看化简后的式子。 第三题:通过讨论一道学生看分子,分母中次数相同,则同时扩大相同倍数,则分式的值不变,次数不同,则次数高的增大倍数也大。 第七题:学生可能认为负指数是负数,而要引导学生讨论负指数是倒数。 第十四题: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1.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求的值,正好交叉项为常数,可求出的值 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试卷 选做题: 思考题: 复习16.3 分式方程 复习目标: 1.复习什么是分式方程 2.会熟练、正确地解分式方程.3.会熟练、正确地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八年级下册湘版美术教案 七贤中学 夏丽丽 八年级下册湘版美术教案 第一课 文明之光(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方法与过程目标: 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 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课时一: 彩陶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 Ppt展示 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 2.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 3.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 4.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5.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 6.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 7.分析彩陶瓷器的特点。分组填表分析,比较两者差别。媒体运用: 彩陶纹盆; 船形网纹瓶 思考练习: 说一说 1.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2.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 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 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 总结: 通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彩陶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用品的造型装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古代工艺美术继续深入的了解,我们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课后作业: 建议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收集、归类整理彩陶纹样。媒体运用: 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彩陶装饰; 鱼纹具象、抽象变化;鸟纹具象、抽象变化。 板 书 设 计 第一课:《文明之光》 1、彩陶的联想 2、思考练习: 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总结:作业安排 第一课 文明之光(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够辨识青铜器的主要纹饰。方法与 过程目标: 2.能够联系时代与社会生活,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赏析青铜器。情感与态度目标: 3.能够比较、归纳青铜器纹饰的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教具准备: 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课时二: 青铜器 教学过程: 导入: 依据或引用历史资料介绍青铜器。青铜是红铜加锡或铅制作的合金,色相为青,故称青铜。早在夏初,华夏先民就开始制作青铜器,进入中国历史上长达16个世纪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媒体运用: 视频短片 二、赏析:后母戊方鼎。用途猜想 赏析: 四羊方尊 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收集资料方法讨论 简要介绍: 后母戊方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因其腹部著有“后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所铸。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方鼎器 型高大厚重,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表明商代冶金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用途:煮或盛放鱼肉用,也作为祭祀用的礼器。“鼎”的结构部位:口、腹、耳、足。造型感受:方正、厚重、庄严。装饰规律:龙纹组成的兽面纹(饕餮纹)、鼎耳双虎纹饰均为对称图形。 四羊方尊(商代)器身腹部的四羊圆雕与綫刻纹饰和谐地结为一体形成丰富精细的视觉效果。器物的造型十分生动。边缘棱脊的粗线条增强了器物造型的气势。利簋(音轨)利簋内底部4行32字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云雷纹为地。分别再饰兽面纹夔纹双兽头耳;夔纹组成的兽面文;方座饰兽面纹。 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1、青铜器的主要纹饰。2.尝试描述兽面纹、夔纹、龙纹、凤纹的造型特点。3.云雷纹、蟠蝙纹作为底纹使器物形成怎样的效果? 莲鹤方壶:识别蟠躏纹: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曲。连续排列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赏析引导:壶身腹部至颈部逐渐收紧,在口部花瓣处展开,烘托立鹤;怪兽、飞龙攀缘 向上,形成轻盈升腾的势态。后母戊方鼎与莲鹤方壶比较两件器物,归纳其不同特点和感受。提示:分别从时代、器形、纹饰和对比感受几个方面人手。 收集资料方法讨论:如果你要了解青铜器风格的发展变化,需要查阅、收集青铜器的资料,你会怎么做? 提示:按时代、类型、器物名称、尺寸、出土地点、收藏者(单位)等等。作业与课堂评价:作业及活动建议:尝试用几何形绘制或对折剪贴兽面纹图形。小组或个人为校园网站编辑介绍青铜器的网页。 总结·思考:你对青铜器有什么新的了解?青铜器的出现为社会进步带来了哪些变化? 为瓷器欣赏作课前准备,通过博物馆网站收集你喜爱的瓷器资料(图片、介绍文字),分小组按不同时代各选一件,或者发到老师的邮箱。 板书设计:第一课:《文明之光》2 1、青铜器时代: 2、赏析《后母戊方鼎》 3、赏析《四羊方尊(商代)》 资料收集方法讨论:总结思考:造型·表现 第一课 文明之光(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国瓷器发展的基本情况,能够大致说出瓷器的种类以及特点。方法与过程目标: 2、学习欣赏瓷器艺术的基本方法,能够从器形、袖色以及装饰等方面进行赏析和描述。 情感与态度目标: 3、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青铜器,瓷器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教具准备: 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课时三: 瓷器 导入 :欣赏活动在学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选出要点以议论、交流为主要方式,以学生讲解为主。 同学们收集了许多关于瓷器的资料,下面请两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两个有关瓷器的基本知识: 1.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瓷器和陶器有什么不同? 2.瓷器有哪些种类?它们分别产生于什么时代? 举例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和补充。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活动进一步了解中国瓷器,感受瓷器的美,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媒体运用: 图片欣赏 欣赏、分析与总结归纳 青花瓷: 欣赏、分析与总结归纳 斗彩 有条件的去博物馆欣赏实物。·青轴弦纹瓷尊商代瓷器出现的时代;瓷器与陶器的区别;原始瓷给你的印象和感受。·青瓷: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在坯体上施以青袖烧制而成。引导学生从器形、装饰、袖色等方面进行描述。·长沙窑执壶唐代 釉下彩瓷的发源;贴近百姓生活的功用和装饰;商业出口,吸收外域文化。宋代的五大名窑即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 l景德镇窑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瓶元代景德镇窑青花折枝花果,纹带盖梅瓶明代,成化斗彩三秋杯明代,青花五彩云龙纹盖罐明代。 ·青花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钻的钻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袖,经高温一次烧成。钻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斗彩、五彩在青花的基础上发展丰富。斗彩指袖下青花和轴上彩色相结合的彩瓷工艺。五彩是瓷器袖上彩的一种。五彩瓷在明清两代逐渐发展、兴盛,其配方经过不断的创新,并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后,才出现以红、黄、绿、蓝、黑、紫等为主的彩瓷。 总结: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权淀着丰厚的文化信息,我们在赞叹它们精美的造型和巧夺天工的技艺的同时,还能够直接感触到一个伟大民族的情感和智慧。 各地的博物馆都有大量的古代瓷器,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精美的造型和温润质地的光彩,了解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情趣。 通过对工艺美术知识的广泛涉猎,我们还能够了解更多的文化现象,以此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 作业与课堂评价 各地的博物馆都有大量的古代瓷器,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精美的造型和温润质地的光彩,了解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情趣。 通过对工艺美术知识的广泛涉猎,我们还能够了解更多的文化现象,以此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 板书设计:第一课:《文明之光3》 1、瓷器时代: 2、赏析《青轴弦纹瓷尊》 3、赏析《青瓷莲花尊斗》 讨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权淀着丰厚的文化信息,我们在赞叹它们精美的造型和巧夺天工的技艺的同时,还能够直接感触到一个伟大民族的情感和智慧。 总结思考:(我国文物的保护现状) 第二课《以形写神》(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感受祖国文化独特的 精神风貌;学习运用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简单的人物。课前准备:演示和作业用的国画工具以及欣赏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关于课题“以形写神”的谈话: 1. 词义理解的讨论。(出处参照“资料库”)2. 以《藏族舞蹈》和《戏剧人物》为例展开讨论,理解形和神的概念。 小结: “以形写神”是传统人物画重要的审美标准,即通过足以显现人物内在本 质的外形的描写,真实地展示不同人物的性格、个性与内心世界,同时也揭示其 品格,反映其社会属性,并给予或尝试新的审美判断。→《藏族舞蹈》和《戏剧人物》 →字幕 二、欣赏分析 《太白行吟图》欣赏要点: 1. 画面感受:简约造型和空白的处理所营造的气氛。2. 诗人的神态:沉浸在无际的冥想之中。3. 了解写意画的特点,感受线条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以及流畅的运笔,转折顿挫;墨色随着线的流动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呈现出的丰富效果。→《太白行吟图》以及局部 三、临摹体会 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学生选择教材提供的人物画作品进行临摹,体会运用笔墨 的感受和人物神态的表现。→古典音乐背景 四、展示评价 展示自己的作品,交谈临摹过程中的体会和对自己的评价。教师总结,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下课。 第二课《以形写神》(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运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 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 二、赏析作品、讲解创作表现方法 赏析提示:(作为学生讨论的参考导向)小孩和小乌龟描绘画题明示的事件,认真的神态表现儿童的天真幼稚;植物的点 缀表现季节和院落环境; 大片空白营造了凉爽活跃的氛围,留给我们想像的空间。 伯乐的眼神与“相马”的主题; 衣着打扮与人物身份; 构图:人物、马和款识的位置关系,改变它们效果会怎样? 笔墨运用特点:线条与大块水墨形成对比;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用线自由,不 拘形似。小结。(参照教材的提示)→《学步》 →《相马图》 六、尝试创作 1. 学生议论:画什么?怎样画? 2. 创作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教学活动任务 七、作业评价 评价内容: 1. 主题表现; 2. 人物神态; 3. 画面效果。总结。 第三 课画故事 (2课时)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用中国画形式进行故事情境描绘的基本步骤与多种方法。方法与过程目标: 情景导学法,能在作品中表现故事情节,突出主要形象的动作与表情。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了解画故事情节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角色造型、场景设计、构思构图的表现方法。 教具准备: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没有国画颜料的可用水彩或者水粉颜料)。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一、导入新课: 布置学习欣赏《老鼠娶亲》作品: 分小组观察欣赏作品,并讨论、研究以下的问题: 1、根据命题讲讲画中表现的情节是怎样紧扣主题的。 2、作品中的角色造型和场景设计有什么特点。 3、画面的构图是怎样突出主体和主题的。引导学生进入状态,感受文字与画面的密切关系。媒体运用 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二、研究分析学生作品: 第二课时 三、研究、学习画故事的创作方法和步骤: 四、进一步总结和归纳: 五、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六、完成作业,展示、交流与评价: 研究学生作品,分析他们创作的成功与不足。请学生代表介绍自己的选题和构思。问题: 1、作品中需不需要画剑? 2、剑鞘放在何处? 3、水和背景怎样表现 让学生明确创作要领。 请上一节画《刻舟求剑》的同学展示草图,大家提出修改建议。 创作时,一般需要有文字脚本,可用几幅画表现一个故事,如果只限独幅,就要选择最能体现主题的内容。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展示一组画家用宣纸创作的故事作品,并示范局部关键处,介绍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方法。理顺思路,激发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家结合自己的选题进行创作。教师辅导: 1、及时发现没有进入状态的同学,解决选题和取材问题。 2、解决主体不突出、构图欠佳的作品。 3、及时发现场景设计不够完美的作品,协助修改和完善。学生结合相关资料进行绘画创作。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评价,协助解决问题。布置学生课后继续创作实践。 1、学生互相评说他人作品的优缺点。 2、提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其他人协助。培养严谨、认真的作风。作业与课堂评价 1、故事表现准确完整; 2、画面的连贯性; 3、形象刻画的生动性。 板书设计: 第3课 画故事 1、单幅画故事; 2、多幅画故事。教学回顾与反思: 怎么画漫画故事呢? 首先是要打牢绘画基础,这样你笔下的人物、建筑之类的才不会走形。然后是多读书、多交朋友,丰富见闻和阅历,为今后的创造积累素材,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塑造出有血有肉、被认同和接受的人物。然后要对编剧和导演这些行当有所了解,能够驾驭剧本,不至于剧情失控。了解镜头语言的运用手法,对分镜运用自如。这样,将来你的作品才经得住推敲,才有被收藏的价值。 不要急着出成绩,积累才是最主要的,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飞跃。另外,闭门造车对任何事业都是不利的,多学、多听、多看、多练。一点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哪怕你认为那是在刁难你。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持之以恒。另外可以先尝试着改编一些短篇小说之类的现成的故事,找一下感觉,听听他人的建议。第五篇:初二美术下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