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角形的内切圆》教案
《三角形的内切圆》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尺规作三角形的内切圆的方法;
2.理解三角形和多边形的内切圆、圆的外切三角形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作图操作,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切圆的产生过程;
2.应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研究内切圆,逐步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 2.通过观察、推断可以获得教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
三角形内切圆的概念和画法;
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切圆有关性质的应用;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启发猜想、讲练结合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多媒体; 学生准备
三角板,圆规,练习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图是一块三角形木料,木工师傅要从中裁下一块圆形用料,怎样才能使裁下的圆的面积尽可能 大呢?
二、新课学习
作圆,使它和已知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已知:△ABC(如图).求作:和△ABC的各边都相切的圆.作法: 1.作∠ABC,∠ACB的平分线BM和CN,交点为I.2.过点I作ID⊥BC,垂足为D.3.以I为圆心,ID为半径作⊙I, ⊙I就是所求的圆.三角形与圆的位置关系 这样的圆可以作出几个?为什么? ∵直线BE和CF只有一个交点I,并且点I到△ABC三边的距离相等(为什么?), ∴因此和△ABC三边都相切的圆可以作出一个,并且只能作一个.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三角形内心的性质:
1、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2、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各边的距离相等;例1:如图,在△ABC中,∠A=68°,点I是内心, 求∠BIC的度数
三、结论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堂练习
1.三角形的内切圆能作____个, 三角形的内心在圆的_______.2.如图,O是△ABC的内心,则OA平分∠______, OB平分∠______, OC平分∠______,.(2)若∠BAC=100º,则∠BOC=______.3.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是5cm,12cm 则其内切圆的半径为______。
4.如图,在△ABC中,点O是内心,∠ABC=50°,∠ACB=70°,求∠BOC的度数。
5.已知Rt△ABC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你会求它的内切圆半径吗?
五、作业布置 课本P.103第2题
六、板书设计
3.5三角形的内切圆
1.三角形内切圆的画法;
2.三角形的内切圆、三角形的内心、圆的外切三角形的定义。例1
第二篇:《三角形的内切圆》教学案(最终版)
《三角形的内切圆》教学案
主备人:关雯清 审核者:九年级数学组全体成员
【教学目标】:
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及内心的概念,掌握内心的性质,会作三角形的内切圆.【教学重点】:掌握内心的性质
【教学难点】: 切线与切线长、切线的性质与切线长定理、三角形外接圆和内切圆、外心与内心等之间的对比
一: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二:指导自学:
(1)阅读教材p54的“试一试”:想一想,圆与三角形铁皮的三边应该满足什么条件?(2)怎样作圆呢?怎样找圆心和半径?假设符合条件的圆已经作出,圆应当与三角形的三边.那么圆心到三边的距离都等于什么?圆心在三个内角的什么线上? 三:先学:
三角形的内切圆:与三角形各边,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 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三角形叫做圆的.说明:①当已知三角形的内心时,常常作过三角形的顶点和内心的射线,则这条射线平分三角形的内角.②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p97例2)如图1,△ABC的内切圆⊙O与BC、CA、AB分别相切于点D、E、F,且AB=9cm,BC=14cm,CA=13cm,求AF、BD、CE的长。
BFAEODC(图1)
四:后教
已知:如图9,⊙O是Rt△ABC的内切圆,∠C=90°.
①若AC=12cm,BC=9cm,求⊙O的半径r; ②若AC=b,BC=a,AB=c,求⊙O的半径r.
五:当堂训练:
已知:如图2,AB为⊙O的直径,PQ切⊙O于T,AC⊥PQ于C,交⊙O于D.
①求证:AT平分∠BAC;②若AD2,TC3,求⊙O的半径.
(图2)
第三篇:24.2.2切线长定理及三角形的内切圆教案
24.2.2切线长定理及三角形的内切圆
[学习目标]
1.理解切线长的概念,掌握切线长定理,会应用切线长定理解决问题;(学习重点、难点)2.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及内心的概念,掌握内心的性质,会作三角形的内切圆.[学法指导](怎么学!)
学习中注重动手操作、观察、发现、总结等活动去发现相关结论,并注意切线与切线长、切线的性质与切线长定理、三角形外接圆和内切圆、外心与内心等之间的对比,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流程]
一、导学自习(教材P96-98)
(一)知识链接
⒈切线的定义是什么?切线有哪些性质? 2.角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97: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这点和切点之间的,叫做这点到圆的.如图1,是⊙O 外一点,是⊙O 的两条切线,点,为切点,把线段,的长叫做点 到⊙O的线.注意:切线和切线长的区别:切线是
线,不可度量,而切线长是线段,度量.二、研习展评 活动1:(1)阅读教材p96的“探究”,动手做一做:如图2,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为什么?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_________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__________________. 几何语言: 是⊙O的两条切线
.(2)如何证明切线长定理呢?
已知:如图2,已知PA、PB是⊙O的两条切线. 求证:PA=PB,∠OPA=∠OPB.
证明:
(3)若PO与圆相分别交于C、D,连接AB于PO交于点E,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有哪些相等的角,有哪些相等的弧?有哪些互相垂直的线段?有哪些全等的三角形.活动2:(1)阅读教材p97的“思考”:想一想,圆与三角形的三边应该满足什么条件?(2)怎样作圆呢?怎样找圆心和半径?假设符合条件的圆已经作出,圆应当与三角形的三边
.那么圆心到三边的距离都等于什么?圆心在三个内角的什么线上?(3)如何作图呢?(教师引导)作法:
(4)三角形的内切圆:与三角形各边,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
三角形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三角形叫做圆的.(5)说明:①当已知三角形的内心时,常常作过三角形的顶点和内心的射线,则这条射线平分三角形的内角.②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活动3:(p97例2)如图3,△ABC的内切圆⊙O与BC、CA、AB分别相切于点D、E、F,且AB=9cm,BC=14cm,CA=13cm,求AF、BD、CE的长。
活动4: 已知:如图4,为⊙O 外一点,、为⊙O 的切线,和 是切点,是直径.求证: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吗?
[当堂达标]
1.教材p98练习1,2题
2.如图5,从圆外一点P引⊙O的两条切线PA,PB,切点分别为A,B,如果∠APB=60°,PA=10,则弦AB的长()
A.5
B.C.10
D.3.如图6,从⊙O外一点P引⊙O的两条切线PA,PB,切点分别为A,B,若PA=8cm,C是 上 的一个动点(点C与A、B两点不重合),过点C作⊙O的切线,分别交PA,PB于点D、E,则
的周长是
cm.4.如图7,AM、AN分别切⊙O于M、N两点,点B在⊙O上,且,则.5.已知:如图8,PA,PB分别是⊙O的切线,A,B为切点,AC是⊙O的直径,∠BAC=35°,求∠P的度数.
※[课外探究] 1.已知:如图9,⊙O是Rt△ABC的内切圆,∠C=90°.(1)若AC=12cm,BC=9cm,求⊙O的半径r;(2)若AC=b,BC=a,AB=c,求⊙O的半径r.
2.已知:如图10,AB为⊙O的直径,PQ切⊙O于T,AC⊥PQ于C,交⊙O于D.(1)求证:AT平分∠BAC;(2)若 求⊙O的半径.
课后反思:
第四篇:三角形的九点圆与内切圆内切
三角形的九点圆与内切圆内切,三角形的九点圆与旁切圆(三个)外切。
经典平面几何书中均有详细证明。
梁绍鸿,《初等数学复习及研究》是一个习题。
江苏,中学数学,(现为中学数学月刊)96年有一文介绍。
我在外出差,手头资料不全。
下面给出一个代数简单证法.在不等边△ABC中,设O,H,I,Q,Ia分别表示△ABC的外心,垂心,内心,九点圆心和∠A所对的旁切圆圆心.s,R,r,ra分别表示△ABC的半周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和∠A所对的旁切圆半径,BC=a,CA=b,AB=c.易得∠HAO=|B-C|,∠HAI=∠OAI=|B-C|/2;
AH=2R*cosA,AO=R,AI=√[(s-a)bc/s],AIa=√[sbc/(s-a)]
在△AHI中,由余弦定理可求得:
HI^2=4R^2+4Rr+3r^2-s^2;
在△AHO中,由余弦定理可求得:
HO^2=9R^2+8Rr+2r^2-2s^2;
在△AIO中,由余弦定理可求得:
OI^2=R(R-2r).∵九点圆心在线段HO的中点,∴在△HIO中,由中线公式可求得.4IQ^2=2(4R^2+4Rr+3r^2-s^2)+2(R^2-2Rr)-(9R^2+8Rr+2r^2-2s^2)
=(R-2r)^2
故IQ=(R-2r)/2.又△ABC的九点圆半径为R/2,所以九点圆与内切圆的圆心距为
d=R/2-r=(R-2r)/2=IQ.因此 三角形的九点圆与内切圆内切。
在△AHIa中,由余弦定理可求得:
IaH^2=4R^2+4Rr+r^2-s^2+2(ra)^2;
在△AOIa中,由余弦定理可求得:
IaO^2=R(R+2ra).在△HIaO中,由中线公式可求得.4IaQ^2=2(4R^2+4Rr+r^2-s^2+2ra^2)+2(R^2+2Rra)-(9R^2+8Rr+2r^2-2s^2)
=(R+2ra)^2
故IaQ=(R+2ra)/2.九点圆与∠A的旁切圆的圆心距为
d=R/2+ra=(R+2ra)/2=IaQ.故三角形的九点圆与∠A的旁切圆外切。
因此 三角形的九点圆与旁切圆外切。
第五篇:三角形面积教案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页例1和试一试、课堂活动第1题和练习二十第2题。【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这个公式熟练地求出三角形面积。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3.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准备形状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片各两张。【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底乘以高等于面积,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吗?
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然后交流汇报。教师:你们都把三角形转化成了哪些图形? 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教师:真了不起,同学们把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下面请你们拿出你们的锐角三角形拼一拼,看还能拼出哪些图形?(信封里的三角形都事先编上了序号)学生通过拼学具发现①号和③号三角形能拼成正方形,②号和⑤号三角形能拼成长方形。
教师:为什么①号和③号三角形能拼成正方形,②号和⑤号三角形能拼成长方形呢?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因为①号和③号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②号和⑤号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教师:也就是说,它们都是一些特殊的三角形,所以能拼出特殊的图形。3.推导
教师:同学们转化的这些图形都非常漂亮,而且都能够用它们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选其中的两个图形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大家觉得选哪个图形好呢?
如果学生选择的不是特殊三角形拼组的图形,教师则用这个图形进行推导,如果学生选择的是特殊的三角形拼组的图形,教师则告诉学生最好选一般的三角形,因为这样推导出来的面积计算公式更有代表意义。把用方法1和方法2转化成的平行四边形都分别贴到黑板上。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转化后的图形和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思考后讨论得出:方法1中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高的一半;方法2中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原来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重复演示)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能根据这些关系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学生:能。
教师:请左边大组的同学用第1个转化后的图形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请右边大组的同学用第2个转化后的图形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分组行动,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全班汇报。教师:请问左边大组的同学你们推导出来的公式是什么? 学生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教师:能说说这个公式表示的意思吗?
学生1:转化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一半,所以用“高÷2”,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底,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教师板书在相应的位置)教师:右边大组的同学你们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2:我们推导出的公式是: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教师:你们的公式又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2:“底×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它的一半,所以是(底×高)÷2。(教师在相应的位置板书)教师:两大组的同学都说得有道理,你们推导出来的公式是一样的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验证两个公式是否一样:(1)把底和高都分别设定为相应的数,如把底设为4cm,高设为2cm,由学生分别代到两个公式中去算,看结果是否一样;(2)从算式的意义来推导,看两个公式是否一样。
学生通过实践,知道底×(高÷2)=(底×高)÷2。
教师:两个公式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把它们写作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板书公式)这个公式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学生思考后讨论得出:公式的意思是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教师:这个公式对吗?我们来验证一下,请拿出你们的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把它剪开。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操作后讨论。
学生:我发现剪出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是相等的,也就是说三角形的面积确实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我们推导出的公式是正确的。4.例2教学
教师:要求三角形的面积我们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引导学生思考后讨论汇报。
学生: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教师:想试试用公式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 学生:想。
教师:(课件出示例2)三角形的高和底分别是多少? 学生:三角形的高是4cm,底是5cm。教师:能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吗?
学生计算后汇报,三角形的面积是10cm2。教师:你是怎么算出结果的呢?(学生汇报,略)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1题。(学生思考后讨论,并全班汇报)(2)练习十九第2题。(先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
教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我们是怎样探讨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通过对公式的探讨你有哪些体会?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