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基础教案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基础教案
龚静溪
一、导学目标
1、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2、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3、能够展开联想,驱驰想像,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
4、背诵“燕子来时新社”、“庭院深深深几许”“碧云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四首词
二、导学重点
1、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2、背诵“燕子来时新社”、“庭院深深深几许”“碧云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四首词
三、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学目标
1、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2、学习并理解“燕子来时新社”、“庭院深深深几许”和“踏莎行”三首词
3、了解相关作家
4、背诵“燕子来时新社”、“庭院深深深几许”、(二)
导学过程
1、检查作业
2、了解北宋前期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设计问题如下:
(1)读P60,划出表示北宋前期詞的特点的词句。
学生读并回答后教师根据情况处理:沿袭唐五代词的精神,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体裁以小、中调为多。
(2)请说出北宋前期几个著名的词人及其词作特点。(略)
3、导学作者:请一生读注(1),让其余学生划出最重要的信息点。
4、导学词牌和题目:设计问题如下
(1)
本词的题目是什么?题目上面又是什么?
(2)
你能说说词牌和题目的作用吗?(“语文基础知识手册”P307)
5、感知作品:(1)让一生读作品,余生听辨音,看有无读错的字,并及时纠正。
6、导学上片。设计问题如下:(1)自读上片,找出表时间的词。
(2)诗词的语言因为格律的要求有省略、有倒序,即有跳跃性,理解时需调整语序,例如注(2),请你仿此句将以下几句用现代汉语说出其大意。
(3)请划出本片中出现的重点意象。这么多的意象组成了一个含有作者主观感受的画面即意境,请你用5分钟的时间写出这一意境(描写出这一画面)(4)默写上片。
关于问题(1):生答后师视情况明确并解释:“新社”和“清明” 关于问题(2)(3):学生只要说出包括“燕子、梨花、碧苔、黃鹂和飞絮”等主要意象,并语言通顺连贯即可(大意为“春暧花开,春光融融,春光明媚,燕语莺声,春天的美好和新鲜”等即可)。
关于问题(4):可让一生到黑板上默写。
7、导学下片。设计问题如下:(1)
生齐读下片
(2)
上片主要是写景,下片主要是写人和事,请依据你对本词的理解,发挥你的想像,把下片内容改写成一个小故事。(3)
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4)
背诵下片。背诵整首词。
关于(2):一是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要素评析;二是从符合词中人物特点评析;三是从语言表达角度评析。
关于(3):应大体包括:自然天真、纯洁无瑕、活泼、聪明而调皮等。
8、导学作者。设计问题:请你说说了解欧阳修的哪些有关的文学常识?(生答后师据情况补充明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诗话”,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坛领袖。曾学他的“醉翁亭记”“伶官传序”等。作品篇目:《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戏答元珍》
9、感知作品:让一生读,其余听辨正音并感知。)
10、导学上片。上片写景,有人说本词上片的特点是“景深”,你能说说它是如何写“深”的吗?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本片改写为一段景物描写。(一是堆雾的层层杨柳,二是无重数的帘幕,三是站于高楼也不能望见外面(章台路)。)
11、导学下片。设计问题如下:
(1)
下片的前两句写的是什么意思?(雨横风狂催送着殘春,也催送着女主人公的青春芳年)
(2)
清人毛先舒评曰“词家意欲层深,语欲浑成。作词者大抵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两难兼也。或欲举其似,偶拈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他的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所谓“意欲层深”,就是人物的思想感情要层层深入,步步开掘。请思考这两句是如何开掘的?
(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汉长安章台街,后世借以指游冶之处)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第三层是花儿竟一旁缄默,无言以对。是不理解她的意思呢,还是不肯给予同情,殊令人纳闷。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便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她怎能不伤心呢?这处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的写法,正是为了深化感情。毛先舒评曰:“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然作者初非措意,直如化工生物,笋未出而苞节已具,非寸寸为之也。”(引同上)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象竹笋有苞有节一样,自然生成,逐次展开。在自然浑成、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这是本篇一大特色。)
(三)、作业:
1、默写“燕子来时新社”、“庭院深深深几许”
2、预习下一课
(四)、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导学目标
1、能够展开联想,驱驰想像,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
2、背诵 “碧云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四首词
3、理解“情景交融”和“直抒胸臆”两种艺术手法
二、导学重点
背诵 “碧云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四首词
四、导学难点
1、理解“情景交融”和“直抒胸臆”两种艺术手法
2、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
五、导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二)导学“苏幕遮”
1、初读正音感知:
(1)找一生朗读,余生听辨纠正。重点注意“黯、思”两字。
(2)进一步感知:本诗要求同学背诵,你认为哪些地方容易写错或记错,请找出来让其它同学注意。
2、详读理解作品:
(1)请结合注释,自己理解本词,划出不好理解的地方,请教其它 同学。(让学生有疑)(2)再读上片。上片主要是写景,写了哪些意象?按什么顺序写的?表达了什么情感?从哪里看出是表达了这种情感?(意象略,表达思乡,从“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和“寒”看出。)
(3)请在练习本上写出本片的意境,100—200字。
(4)下片写“黯乡魂,追旅思”,这种“思乡和羁旅”之愁,作者是想如何排遣?(一是寄希望于“好梦”。二是登高望远,但不能独倚。三是借酒浇愁愁更愁,化作相思泪。)
3、美读品味作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本词,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导学《八声甘州》
1、导学作者:(1)让学生说说了解柳永哪些信息。后找一名学生读注①。(2)教师根据情况适当补充:
柳永(约980--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 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要成名只有一条路——去当官。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梁衡《读柳永》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民间去的词作家。也许我们可以责备柳永没有大志,同为词人不像辛弃疾那样:“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不像陆游那样:“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时势不同,柳永所处的时代正当北宋开国不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京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新兴市民阶层迅速形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恩格斯论欧洲文艺复兴时说,这是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市民文化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人。这时柳永出现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在市井这块沃土里酣畅淋漓地发挥了自己的才华。
——梁衡《读柳永》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生读感知:
(1)找一生朗读,余生听辨,相互纠正。
(2)自读找易混、易错字。“潇潇、苒苒、渺邈妆、颙、倚阑干、恁、凝 ”等。
4、导学上片:(1)上片主要是写景,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词中所“景物”写出来。(2)结合全词,请说说哪几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3)查字典,请解释下面几个词“潇潇、清、凄”(4)背诵上片。
关于(1)只要写出词中景物及感情基调即可。
关于(2)“清(冷;寂静)”,“凄(冷;凄凉)惨”,“冷落”“残照”“衰”等。
5、导学下片:(1)读下片,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感情?从哪里看出来的?(2)作者如何写的?
关于(1):思乡、思亲、“望故乡、归思、想佳人”
关于(2)先写自己望乡,怀人、思归,再想像佳人切盼自己回去。
(四)、作业:
1、默写“碧云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2、预习下一课
(五)教后记:
第二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专题教案全
学习目标: 1.北宋早期婉约词的特点及评价,能够对诗歌中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2.学习《破阵子 春景(燕子来时新社)》和《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并背诵。学习重点:反复诵读诗词,从语言方面品评两首词的妙处。
学习难点:诗词鉴赏的切入点的选择;领会词人在诗词中抒发的委婉的感情。一:课前准备: 作者简介: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晏词造语工七巧浓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一代文宗,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文风平易流畅,纡徐婉曲,富于情韵,对当时的浮艳诗风也有所革新。同时又是史学家,与宋祁同修《新唐书》,独力完成《新五代史》。欧阳修善论诗,他的《六一诗话》开了诗话这一新的文学形式,对后来的词话产生很大的影响。欧阳修也擅长写词,与晏殊齐名。其词主要内容与晏殊相仿,多写恋情相思、酣哥醉舞、惜春赏花之类,但雅俗并存、和婉细切。是北宋前期重要的词家之一,有《六一词》传世。二:课堂活动
(一)、阅读鉴赏晏殊《破阵子 春景》感知全词 1.自读上片,找出表时间的词。明确:“新社”和“清明”
2.请划出本片中出现的重点意象。这么多的意象组成了一个含有作者主观感受的画面即意境,请你用5分钟的时间写出这一意境(描写出这一画面)
明确:学生只要说出包括“燕子、梨花、碧苔、黃鹂和飞絮”等主要意象,并语言通顺连贯即可(大意为“春暧花开,春光融融,春光明媚,燕语莺声,春天的美好和新鲜”等即可)。
3.清明前为何选写梨花、清明后为何选写柳花?
明确:春社在春分前后,据花信(花期)风,五日一信,春分依次三信,海棠、梨花、木兰;清明三信,依次为桐花、麦花、柳花。作者力图很准确地写出时令的特征。4.“三四点”“一两声”是实写还是虚写?
明确:看似实写,实为虚写。意在表现环境的幽静。5.“巧笑”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明确:“巧笑东邻女伴”是倒装句,调整以后为“东邻女伴巧笑”,东邻女伴笑得真好看呀。这是填词适应格律要求的需要。6.下阕省略了那些内容?
明确:下阕省略了两点内容:一是采桑女对话内容,“西邻女问东邻女:你为什么笑得如此开心?东邻女回答说”。二是采桑女斗草的过程描写。文笔简洁,手法巧妙。7.笑何以从“双脸”生?
明确:“巧笑”的是东邻女,“斗草赢”的也是东邻女,所以,理当东邻女笑“笑从双脸生”。“双脸”的理解确实是问题。“脸”这个字《说文》里未收,见于《集韵》《广韵》,“脸”即颊,“双脸”即双颊,“脸”也可解释为睑,双脸即双眼。笑从双眼生,表现东邻女确实发自内心地笑了。也可以将前句看作东邻女与西邻女之间的对话,这样,就解释为两个少女的笑。
8.这个女子是什么样的?
明确:自然天真、纯洁无瑕、活泼聪明而调皮。
小结:上下两段之间有什么关系?与作者有什么关系?
这首词是三首词里唯一一首有题目的词,题目概括了全词的主要内容。上下两阕扣题展开。上阕写自然景色,描写轻盈飞翔的春燕,缓缓飘落的梨花,星星点点的青苔,绿叶深处的莺啼,飘飘忽忽的柳絮,景物里透出细、小、轻、缓的心理感受,写出有名的“闲适宰相”的闲雅情趣。下阕写采桑少女,描述充满青春气息的乡间少女游玩嬉戏的场景,表现久居高位的作者偶尔流露的人的天性真情。自然景色是青春少女的背景,青春少女增添自然春色的活力,二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通过描写美好的春景,表现作者对平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二)、阅读鉴赏欧阳修《蝶恋花》感知全词 1.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李清照为何酷爱这句?
明确:李清照本人是叠词高手,故酷爱这句。(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有人说本词上片的特点是“景深”,你能说说它是如何写“深”的吗? 明确:一是堆雾的层层杨柳,二是无重数的帘幕,三是站于高楼也不能望见外面(章台路)。
三个“深”字重叠,前两个重叠直接强调深的程度,第三个“深”又推进一层,与“几许”构成疑问语气,与下面“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呼应起来,别有一番情趣。3.“游冶处”与“章台路”之间有关系吗?
明确:“游冶处”就是“章台路”。这句有倒装,应为:楼高,不见玉勒雕鞍游冶处――章台路。
4.下片的前两句写的是什么意思?“春”字如何理解?
明确:写的是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着女主人公的青春芳年。“春”字语意双关,表明上指自然界的春天,又指词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华。5.结句是触景生情还是借景抒情?
明确:王国维《人间词话》里将情景交融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触景生情就是无我之境,把自己激动的心情加到客观的景物里去,缘情造景,这就是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中“泪眼”表明词里女主人公自己心情已经非常激动,把自己的感情附着到“乱红”之上,这应该是借景抒情。
6.清代人张惠言《词选》认为这首词是一首政治诗,有道理吗?
明确:清代人张惠言认为,“庭院深深”就是说王宫已经非常深远,不易进入;“楼高不见”是说君王又不觉悟;“乱红飞去”喻大臣被贬逐,即北宋韩琦、范仲淹被贬。王国维认为张惠言是穿凿附会,在《人间词话》里说:“固哉,皋文(张惠言字)之为词也!”认为本词只是兴到之作,没有寓意,就是写豪门大户的弃妇之怨。小结:就时代论文
王国维批评张惠言主要依据北宋早期词的特点和风格,北宋,柳永才开始写市民生活、苏轼才完成了词由主要写儿女艳情转向表现社会生活的内容的转变。晏殊、欧阳修等人的词作,题材相当狭窄,主要写艳情,以娱乐抒情见长,少有寄托,同时代的范仲淹写了少量边塞词,欧阳修还嘲笑他为“穷塞主之词”,王国维甚至称北宋早期词为“倡优也”,所以《蝶恋花》不可能是政治诗,这是时代限定的。内容基本承袭唐五代艳词,艺术手法高超,意境深远,体现北宋词“格高韵远”的发展创新。
(三)、讨论
1.齐读这两首词这两首词都写春景,它们有何异同? 明确:都写到落花:《破阵子》纯粹交代时令,描绘春色;《蝶恋花》主要借落花抒发怨妇之情。手法不同:《破阵子》是正衬,《蝶恋花》是借景抒情。
2.何谓“晏欧词派”?
明确:所谓“晏欧词派”指的是仁宗朝出现的一批词人,他们以宰辅大臣晏殊欧阳修为代表,词作的内容侧重于表现士大夫阶层雍容典雅的生活,自得闲适、流连光景、感伤时序的情怀;情调温婉端丽,辞采含蓄清隽、气度闲雅;言情缠绵而不儇薄,达意明白而不直露;体制短小,多为小令,基本上是晚唐五代词风的承续,而致意于提高令词的品位,尤着重于句法的变化。
(四)、探究北宋早期婉约词词的特点,评价其在词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影响 1.内容
同学们在预习时比较集中地问到两首词的作者与词中抒情主体的关系,明明是男子,却以女性主体出现。两首词基本上都是以第三人称来写。作者尽量淡出抒情主体的角色,这是当时的词风所决定的。以词为“诗余”,走的是五代、南唐词人艳词的老路,在题材上仍以传统的红粉佳人为主,明显受到唐五代“诗庄词媚”思维定式的影响。北宋早期词人,多应酒宴之间歌儿舞女的要求,填词当筵演唱。北宋早期词人作词,是随意性的应酬,是业余的娱乐消遣,是逢场作戏,是私生活的真实描写,是无遮掩性情的流露。晏欧词也有所开拓创新。如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由传统的红粉佳人写到了乡村“采桑径里”的女伴,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脂粉气淡了几分,给词坛带来自然清新的气息。如欧阳修《踏莎行》里男性开始悄悄成为主体。这就体现出本课课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
(一)》中的“格高韵远”,初步显示出不同于唐五代艳词的特点。2.艺术形式 对仗:《破阵子》三组工整的对偶句,加上散句,既具有对称和谐之美,也具有袅娜多姿之态。
风格:柔媚婉约,细腻别致。
声韵:平缓舒徐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韵脚,精严多样的字声配合,别具一种雍容富贵的气度。雅致文丽的语言,使词向典雅净洁的方向迈进一步,词的形式更加成熟,味道更加隽永,与唐五代词相比初步显示出韵味隽永的特点。结论:
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北宋早期词艺术手法胜于思想内容,令词的形式日益丰富多彩,声韵格律变化繁多而又规范整饰,创作技巧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高水平。是宋词走向成熟、走向巅峰的重要发展阶段。
三、当堂检测:阅读《踏莎行》回答以下问题 ①上片所写春景,意境特点是什么?写春景的作用是什么? A“候馆梅残”:候馆,接待宾客的馆舍。暗用南北朝陆凯的诗意“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驿路梅花正含有怀人之意,这里说明离人已在路上。B“溪桥柳细”:柳细,柳树初芽,柳叶细嫩。C“草薰风暖”:芳草吐香,春风送暖。
描绘了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意境特点是美好融和。
作用:以乐景写哀情。用初春美好融和的风景反衬出男主人公的离愁。
学习目标:
1、了解范仲淹、柳永的创作的基本情况。
2、通过反复诵读鉴赏两首宋词,能够对诗词中佳妙的炼字进行赏析。
学习重点:反复诵读诗词,从语言方面品评两首词的妙处
学习难点:诗词鉴赏的切入点的选择;领会词人在诗词中抒发的委婉的感情。一:课前准备: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 ~ 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生于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卒于皇佑四年(1052 年)吴县(今属江苏)人。他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重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晚年作过屯田员外郎,所以当我们说到柳永、柳三变、柳耆卿、柳
七、柳屯田时,都指一个人。他才华横溢,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他的词分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
二:课堂活动
(一)、诵读《苏幕遮》感知全诗 1.云为什么是碧的?
秋天的天空格外晴朗,一片碧蓝,只有几许薄薄的云彩飘荡在蓝天上,在碧蓝天幕的 背景中,云彩也成了碧色的了。
2.赏析“碧云天,黄叶地”所写之景。碧云浮空,黄叶匝地,俯仰生姿,“碧”“黄”搭配,色彩浓烈(斑斓),意境开阔。《词苑》引《历代诗余》:范文正公《苏幕遮》“碧云天”云云,公之正气塞天地,而情语入妙至此。元代王实甫《西厢记》 “长亭送别”一折中有“碧云天,黄花地”即由此句化出,此句已成为描写秋景的千古名句。3.“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写景角度的变化。
由俯仰变为平视远眺。4.“秋色”一词结合上文具体指什么?如何理解“秋色连波”?
“碧云天”“黄叶地”。因在高楼上极目远望,远处碧云天、黄叶地与秋水相接,所以说“秋色连波”。
5.赏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使用的层层深入的手法(层深)。
一说:“芳草”化用了《楚辞》“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句,意思是说王孙远游不归,只见家乡的芳草丰茂地生长,因此“芳草”指故乡。
二说:以草的缠绵,喻情思不断。如《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宋代谢逸《蝶恋花》:“独依栏杆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草,更行更远还生。”
水天相接之处斜阳照着远山,而不解思乡之苦的芳草(暗指故乡)却更在斜阳以外的更远方。以家乡渺远衬托出思乡之情浓。
6.赏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使用的实虚结合的手法。
“山映斜阳天接水”写远观的实景,而“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是虚景,即想象之景,实虚结合,将读者的情思引向更加渺远的故乡,使思乡之情得以深化。这两句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抒情。总结: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片写天连水,水连山,山连芳草;天带碧云,水带寒烟,山带斜阳。自上及下,自近及远,纯是一片空灵境界,即画亦难到。” 7.理解“黯乡魂,追旅思”互文的手法。
思乡羁旅之情缠绕不止,使人黯然销魂。
8.赏析“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抒情婉曲的特点。
表面上看去,好象是说乡思旅愁也有消除的时候,实际上是说它们无时无刻不横梗心头。如此写来,使词的造语奇特,表情达意更为深切婉曲。9.如何理解“明月高楼休独倚”的表达的感情。
“休独倚”更可见词人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圆,反衬出词人身在异乡,倍感孤独寂寞。“倚”却说“休倚”表达了作者痛苦深沉的思乡情思。
10.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写得阔远而秾丽。其作用是怎样的?
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感情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小结全词: 范仲淹是融情入景的能手。他这首《苏幕遮》又给我们描下一幅动人的秋景。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浓烈秋色,更主要的是感受到他那深挚的怀人之情。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在抒情与写景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是我国古典诗词的特长,很值得我们从中汲取经验。
(二)、诵读《八声甘州》感知全诗
A.上片分析:
1、分析“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①.描写了哪些意象?
暮雨、江天、秋
②.为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 时间、地点、天气、人物
③.这些意象的组合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 凄冷(在诗词中这叫意境)
2、分析:“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①.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意境有没有发生变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变成什么样子了?更加凄冷。
②.李白的《忆秦娥》中也有类似意境的诗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阕”,苏轼曾经把二者进行比较,认为柳词这句不减唐人高处,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提示:从意象意境两方面分析)
明确:物像选取大尺度、大范围,广阔辽远,风既寒且急,行旅必少,只留下空寂的山河、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照,所用的描写词语更寒冷,肃杀落没。可以感到意境更凄冷。
3、分析:“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①.红和翠指什么?红:花,翠:叶,化用李商隐的“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红率翠减,还是衰败的景象。
②.长江在我们的心里应该是什么样的?
波澜壮阔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月涌大江流,词人眼中的长江却是无语东流,无语:无声或无情,更加深了凄凉感。
构想画面: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几十个字就把词人登高所见描写的淋漓尽致,那么在你的头脑中形成一副什么样的图画。
一阵骤雨过后,秋色更加凄冷,傍晚的江边,寒风渐起,远处山河苍茫辽阔,一抹夕阳依傍在天际,近处霜叶飘零,落英遍地,满眼残破景象。江风习习,吹起词人衣襟,偶有江鸟传来两声鸣叫,越发让人感到几分沉寂,只有秋江秋水逝者无声,空添几许伤感。
导入: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适应不适应本词?我们猜想一下,词人想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思乡):[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客愁新,寒林点暮鸦] B.下片分析
下片句句都在写思乡,哪句话最能体现词人的思乡之情?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1.这本是谁在思念谁?
词人在思念佳人
2.而本句词却是从谁的角度来写思念的?
佳人。
3.哪些词能准确的描述佳人的情感变化?怎样变化的?
“望、误、识”。由全神贯注盼望的焦急,到误认归舟的惊喜,再到清醒不是后的懊丧。
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佳人行为的画面?
常待闺阁的佳人急切盼望丈夫返回家园,梳洗打扮,登楼望望,总以为那出现在地平线上的就是丈夫的归船,等到近头,方才知道误认了。如此再三再四,仍站楼头凝神观望,这是何等的深情啊!对一个在外漂泊之人来说又是多么值得珍惜啊!5.这句词不但写我思人,而且想像人思我,这样写为什么更动人?
这是更深一层写法,由单向思念写为双向思念,情感更深沉,从表达手法上显得文笔更曲折,引人玩味。
6.八声甘州是词牌名,词有词牌,还有的有题目,比如 《沁园春.长沙》《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没有题目 我们给他加个题目应该是什么?明确:
思乡
同样是写词,柳永达到了“凡有井水引处,即能歌柳词”。那么这首思乡词能够引起我们巨大的共鸣,除了它本身的才情之外,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情景交融
层层铺垫
衬托
7.同学再读一遍本词,体会其中的情感
柳永写词,重视艺术手法,我们学习诗词也要讲究方法,鉴赏诗词应该从哪入手?
意象------意境(画面)-------情感(主题)
三:当堂检测
赏析张先的《天仙子》:
1.结合词序内容说说张先不赴府会的原因是什么?
由词序可知,一是位卑(时为嘉禾小吏),二是老病(病眠)。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位卑老病的感叹。
2.这首词所写内容时间跨度。从中午到夜晚。
3.仔细体会“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所表达的情感。
“送春春去几时回”, 表面上是问自然界的春天,实际上是问自己生命中的青春几时再回来,字里行间充满对生命之春的留恋。所以才会对着明镜,为流水般消逝的光景伤心(“临晚镜,伤流景”)。作者回首过去,则往事成空,瞻望将来,则后期无定,流光堪悲,人事就更堪悲了。“空记省”,想也无益。
4.下片所有景物描写都暗扣一种事物,请说说这是哪种事物。
“风”字又是贯穿整个下片的关键词。因为“风”起春寒,鸟儿才紧紧依偎;因为“风”散浮云,月亮才得以重现;因为“风”起,残花月下始弄“影”;因为“风”起,词人才猜想“明日落红应满径”。5.“沙上并禽池上暝”为什么要写“并禽”。“沙上并禽”,用以对照自己的块然独处。6.王国维《人间词话》说:“ ‘云破月来花弄影’ 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赏析“弄”字的妙处?
与上句动静结合,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月下花儿被风吹时的舞动之态,也写出了花儿似乎顾影自怜的人性美。7.“明日落红应满径”是虚写,分析表达的情感。
结句扣住“送春”,是说今晚还可以看到“花弄影”,大风之后,明天所见到的,惟有“落红满径”。
第三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教学案解读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
(二)教学案
东明实验中学沈艳云
(一)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中所选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以此寄予“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
2、理解词人凄凉环境所烘托的孤寂氛围。
教学方法:朗诵、品悟、理解
教学过程: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一.作者简介:
晏几道(1030?—1106?),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能文善词,与其父齐名。其词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多抒写人生失意之苦与男女悲欢离合之情,以小令见长,工于言情,语言清新,曲折轻婉。晚年家境中落,其词多感伤情调。有《小山词》。
在词的发展史上,从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到晏殊、欧阳修,是在意境上面逐渐加深,用没有个性的歌词,来传达作者的一种修养、品格和情意。意境的加深,是词诗化的一个过程,而晏幾道的词是这种发展长流中一个向回转的漩涡。他不是向诗歌的意境去发展的,他又回归到供美丽歌女们歌唱的歌词上去了。但是因为他有很好的文学修养,他写的词比较文雅,更富于诗意。所以黄山谷给他的词写序,说他的词是“狎邪之大雅”。狎邪,是指那种风流浪漫舞榭歌台的生活,大雅,是说在狎邪的这种歌词里边比较有诗人高雅气质的歌词。
二.词作赏析:
1.题材类别: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蘋所作。词之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景,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全词在怀人的月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即“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
2.上片词人是怎样将“春愁”写得缠绵深婉的?
1).梦后酒醒。因怀念之深而以酒醉销愁,酒醉而有相见的美梦,梦虽美丽但却短暂,酒醒梦断后,楼台高锁、帘幕低垂,愈加孤寂。
2).春恨年年。“去年”“却来”,显见春恨非一朝一夕,而是由来已久,点出春恨之深长难销。
3).落花微雨。“落花”“微雨”,春芳已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4).双飞独立。无情的春燕尚且能够双宿双飞,而有情之人却只能落花微雨之中独立,以物衬人,孤寂伤感之情深化。
3.初见小蘋“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表面写小蘋的衣着与技艺,深层处还写出了什么?你能说说小蘋这个少女的美好形象吗?
“两重心字”暗指心心相印,“说相思”因害羞而以琵琶传相思之情,两情相悦。
天真烂漫、娇美可人、温柔多情。
4.“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如何理解?
彩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意,彩云常用来比喻美好而薄命的女子。明月传统意象也暗写分离。当时的明月今日仍在,而明月之下的彩云(人)却已不在,以物是衬人非,表达无尽的思念之情。在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
5.找出词中表时间的词汇和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的词语。
梦后、酒醒、去年、初见、当时。(时间上由近及远)春恨。
6.五个时间词,带出两个深情款款的画面,是哪两个画面?并说明表达了怎样的深情。
1).梦后酒醒:楼台高锁、帘幕低垂、落花微雨的冷清孤寂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春愁的孤独与空虚。
2).初见当时:两情相悦、伤心离别的画面,表达了美好的回忆和难忘的深情。这两幅画面全由春愁二字连缀为一体。
三、学生背诵
四、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二)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一.作者简介: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豫章、洪州为南昌旧称)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三宗之一。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二.写作背景: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所选是一首悼春词。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
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三.词的赏析:
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关键词在于“寂寞”。
“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
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3.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春无踪迹谁知?”这说得更明白、更令人失望。“留春,春不住”,春天依然无影无踪、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这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但作者情绪马上一转,因为人虽不知春去了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黄鹂倒像是知道呢。4.“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黄鹂用清脆圆转的歌声回答我,可谁能听懂它唱的是什么? 留给词人自己的,只是满腹的惆怅。
一阵风起,卷走那凋谢的蔷薇花瓣„„句中所写之景已暗示初夏到来,晚春将逝。读至此处,读者方明白作者并非不知春去了哪里,只是惜春深情使他不忍心说破而已。写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终于无奈地认识到:春天,确实回不来了。5.结合全词分析所使用的层深手法。
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
6.你认为本词构思中最有境界(趣味)的词句是哪些?请简单赏析。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欲唤春归来同住的奇想,有童稚的天真,唯其“稚”,故艺术地强化了诗意的穿透力。
向黄鹂询问,而黄鹂无语,且因风而逝。又一童话的联想,传达出一个永无答案之谜。暗示伤春的永无慰藉,表现出伤春是人类终极烦恼这么一个主题。
有情与无情的对立和童趣的想象与联想,是此作美学魅力的源泉;精心地捕捉形象并人情味地加以表现,是此作成功的奥秘。
四.词的特色:
A平淡朴实,委婉含蓄。B构思新奇巧妙。C多转折而层层深入。
(三)横塘路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锁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采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作者简介】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博学强记,长于度曲。词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抒发怀才不遇之慨叹及纵酒狂放之作品。风格多样,情深语工。有《庆湖遗老集》、《东山词》。【注释】
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时步态轻盈。横塘:在苏州南十时许。芳尘:指美人的行踪。
锦瑟华年:比喻美好的青春时期。琐窗:雕刻或彩绘有连环形花纹的窗子。冉冉:流动的样子。
梅子黄时雨:四五月梅子黄熟,基间常阴雨连绵,俗称“黄梅雨”或“梅雨。” 【译文】
你的玉步不肯来到横塘,我只有目送你离去。但现在不知你与谁相伴,共度这花样的美好年华?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只有春风才能知道你的归处。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断肠的诗行。如果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赏析】
1.上片中既有实写,也有虚写,请说明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是实写。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是虚写。
2.“但”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留恋、遗憾之情。
3.设想美人的句子,表现了美人怎样的处境?最能表现这种处境的句子是哪句?
寂寞、美好年华虚度(迟暮)。“只有春知处”除了每年一度的春天能够探看一次,再也没有人知道了,写出女子所居处的幽深、寂寞。
4.词中化用了哪些前人的诗句和典故? A凌波 B锦瑟 C蘅皋 D彩笔
5.赏析“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同絮,梅子黄时雨。”
A用具体生动的景物表现了抽象的、无迹可寻和难以捉摸的细致情感,使这种情感转化为可见的、可闻的,因而是可信的事物,使读者可以从闲愁的形象中受到感染。
B比喻新颖,不落俗套,作者也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兴中有比,不仅比闲愁之无尽,亦以兴身世之可悲。C连用三个比喻(博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这是一个创举。D虚景实写。
(四)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一.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高邮)人。三十六岁中进士。曾任蔡州教授、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等职位。在新旧党之争中,因和苏轼关系密切而屡受新党打击,先后被贬到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边远地区,最后死于藤州。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词闻名,文辞为苏轼所赏识。其词风格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向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对后来的词家有显著的影响。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秦少游所写的常是那种最柔婉的、最幽微的一种感受——一种很敏锐的感觉。他的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早期的词,表现了一种柔婉幽微的感受;一类是他经过政治挫伤以后,所写的寄慨身世的词。第一类的词举例: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其中没有流露出什么具体的事情。找不到什么寄托。没有像韦庄的一个爱情故事,也没有像温庭筠的可以引起寄托的联想,也没有像晏殊、欧阳修那样的怀抱和修养,就只是一种敏锐的感觉。“小楼”“轻寒”“淡烟”“画屏幽”“轻似梦”“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都是轻柔的叙写,一个沉重的字都没有。
“逢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一般人常把抽象的事物比作具体的事物,这里却把具体的事物比作抽象的感情。后句中的“愁”只是一种闲愁。但是如果不是有轻似梦的感受的人,能够写出“自在飞花轻似梦”的句子吗?如果不是有纤细愁思的人,能写出“无边丝雨细如愁”的句子吗? 他还有一首《八六子》,这样来写女子的美丽“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是一种内在的美丽。《蒿庵论词》:“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这就是秦少游词心的本质。
秦少游传记记载他少年有大志,喜读兵家之书。他仰慕的是政治功业上有成就的,但是,他经不住挫折,经不住打击,这是他与苏轼最大的区别,他与苏轼、黄山谷比较,年岁最小,但是,却是死去最早的一个。二.词文赏析:
《踏莎行》是他最悲哀的词,他从悲哀中开拓出一种意境,是他独特的成就。传统的读词中注意形象与情意的结合,情中生景,景中生情,给读者以更直接更鲜明的感动兴发的力量。这种形象和情意都是现实的。如: 1.“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词人是在郴州的一个客舍里的。他说怎么能忍受这种凄凉的滋味:孤馆闭锁在春天的料峭的寒意之中,听了一天杜鹃的啼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他在贬谪途中,他的家人妻子没有伴随着他。他是一个人被迁贬在外的,所以他这样说。哪一天才能回到妻子身边去团聚呢?所以,这两句者写实的情景。
2.“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楼台”,高大,崇高。词人少有大志、喜读兵书的时候,心中有一个高远的理想和目标,好像是一个楼台一样。可是,经过这么多的挫伤,是“雾失楼台”,在云雾的遮蔽之中,这个理想的楼台迷失了,再也看不见了。
“津渡”,是一个出路,一个出口,是登船上路的码头。在夜月的迷蒙之中,这津渡也迷失找不到了。
这里的雾和月,与后面写的“杜鹃声里斜阳暮”的现实情景是不相符合的。这两句所写的不是现实的情景,而是他内心之中的一咱破灭的感觉。而把内心破灭的感觉,用这种假想的、不是现实的形象表现出来,就使它有了一种象征的意味。“桃源”,象征着一种追求的理想世界,是一个理想世界破灭的象征。秦少游想到了桃源的故事,才说“桃源望断无寻处”。由这句的联想,想到了“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是一个美好理想的破灭,而他们现实生活则是“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3.“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他说怀念自己的家人亲友,想托驿使带去一封家信。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砌”字赏析: 感情的品质和感情的数量,是代表这个作者的品格和质量的。
此字有力感,有份量感。和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写流去的恨。而此处的恨是一块一块坚硬的砖石砌起来的,是那样的沉重,是重重叠叠的恨,数不清说不尽的恨。
同时,也化虚为实,赋予愁以具体可感的形态。
4.“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最为苏轼所欣赏。“少游已矣,虽万人莫赎。”郴江发源于郴山,而它的下游流到了潇湘水中去了。这是地理的现实。秦少游问的无理。他说郴江从郴山发源,就应该永远留在郴山,它为什么居然要流到潇湘的水中去了呢?“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寄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无理之语,却是至情之辞。正是那生活遭遇到极大忧患挫伤苦难的人,才对天地之间的不平发出这样的诘问。
所以这两句词的意思是,郴江就应该留在郴山。有美好志愿的人,应该成就美好的志愿。为什么样不能使美好的东西永远留下来呢?表情沉痛。
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A.殷勤(yìn)拚却(pàn)琵琶(pā)薇(qiáng)
B.迷津(jīn)郴江(chēn)堆砌(qì)谪(zhé)
C.百啭(zhuǎn)冉冉(rǎn)蘅皋(gāo)(xù)
D.溽暑(rù)舟楫(jì)鹧鸪(zhē)蓉浦(pǔ)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蔷贬风絮芙
A.婉转 俊逸 卓而不群 自辟蹊径
B.潇湘 锦瑟 缠绵悱恻 淋漓尽致
C.眷恋 蕴藉 琐窗朱户
D.妖娆 萧飒 星火燎原
3.选出与下列词人的号相对应的一组(山谷道人 淮海居士 庆湖遗老
A.黄庭坚 秦观 晏几道
B.晏几道 黄庭坚 贺铸
C.黄庭坚 秦观 贺铸
D.晏几道 周邦彦 秦观 欢呼雀跃 驿寄梅花)清真居士 贺铸 周邦彦 周邦彦 黄庭坚
4.李煜《虞美人》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下列四首诗词中划线处与这种写法不同的一项是()
A.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B.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苏轼《南歌子·游赏》)
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精段阅读
阅读晏几道《鹧鸪天》(见课本),回答下面的问题。
5.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在艺术手法上各有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6.这首词的末两句是从杜甫《羌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两句脱化而出,但在表达上有明显的不同,请分析这种不同的原因。
三、拓展阅读
(一)下面是秦观写的《浣溪沙》,读后回答后面的问题。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①似穷秋②。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①无赖:无可奈何。②穷秋:九月。
7.词中“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两句比喻新奇精巧,试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晏几道的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8.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这首词的精妙之处在哪里? 就你有体会的一点谈谈自己的见解。
四、写作应用
10.上网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晏几道的生平,结合学过的词作,以“走近晏几道”为话题,写一篇
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试题答案】
1.B 2.A 3.C 4.D
5.本词的上阕是利用彩色字面,描摹当年欢聚情况,似实而虚,宛如银幕上的电影,眼前一现,倏归乌有;下阕抒写久别相思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情,似梦而真,利用声韵的配合,宛如一首乐曲,使听者也仿佛进入梦境。本词上下阕在艺术手法上互相补充配合,或实或虚,既有彩色的绚烂,又有声音的谐美。
6.晏词表达得更为轻灵婉转,不像杜甫那样悲怆沉重。这是因为杜甫作此诗时是在战乱期间,而久别重逢的对象则是妻子儿女;晏几道作此词是在承平之世,而久别重逢的对象则是相爱的歌女,情况不同,则情致各异。
7.一是“飞花”和“梦”、“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但作者却发现了它们之间“轻”“细”的共同点;二是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形容抽象的事物,这里反其道而行之,比喻新奇巧妙。
8.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弹筝女子在筵席间演奏的情景,主要内容是描写她弹奏的乐曲和弹筝女的神情、动作。
9.“声声写尽湘波绿”写筝曲之妙,令人联想起湘水荡漾的绿波。“纤指”突出了弹筝女孩年轻秀美的特征。“幽恨”既写曲中情绪,又含弹奏者心声。“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既含蓄地描绘出弹筝女聪颖
灵巧、从容专注的神态,又暗写弹筝女柔和自重的性格。最后两句,“断肠”与“幽恨”呼应,“春山眉黛低”,用贴切的比喻描写弹筝女神情,和乐曲巧妙地融为一体。
10.略
第四篇:高中语文第十专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教学设计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讲解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
一、教学目标
1.诗词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 2.北宋早期婉约词的特点及评价
二、教学过程设计
导语: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的自序中指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词作为一种文体,产生于唐代,繁盛于宋代,北宋初期以晏殊和欧阳修为代表的婉约词,有何特点,应作何评价呢?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探讨北宋初期的晏欧词。
请打开课本P61。
(一)阅读鉴赏晏殊《破阵子•春景》 齐读:《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
清明前为何选写梨花、清明后为何选写柳花?
春社在春分前后,据花信(花期)风,五日一信,春分依次三信,海棠、梨花、木兰;清明三信,依次为桐花、麦花、柳花。作者力图很准确地写出时令的特征。
“三四点”“一两声”是实写还是虚写? 看似实写,实为虚写。意在表现环境的幽静。“巧笑”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巧笑东邻女伴”是倒装句,调整以后为“东邻女伴巧笑”,东邻女伴笑得真好看呀。这是填词适应格律要求的需要。
下阕省略了那些内容?
下阕省略了两点内容:一是采桑女对话内容,“西邻女问东邻女:你为什么笑得如此开心?东邻女回答说”。二是采桑女斗草的过程描写。文笔简洁,手法巧妙。
笑何以从“双脸”生?
“巧笑”的是东邻女,“斗草赢”的也是东邻女,所以,理当东邻女笑“笑从双脸生”。“双脸”的理解确实是问题。
“脸”这个字《说文》里未收,见于《集韵》《广韵》,“脸”即颊,“双脸”即双颊,“脸”也可解释为睑,双脸即双眼。笑从双眼生,表现东邻女确实发自内心地笑了。
也可以将前句看作东邻女与西邻女之间的对话,这样,就解释为两个少女的笑。两段之间有什么关系?与作者有什么关系?
这首词是三首词里唯一一首有题目的词,题目概括了全词的主要内容。上下两阕扣题展开。上阕写自然景色,描写轻盈飞翔的春燕,缓缓飘落的梨花,星星点点的青苔,绿叶深处的莺啼,飘飘忽忽的柳絮,景物里透出细、小、轻、缓的心理感受,写出有名的“闲适宰相”的闲雅情趣。下阕写采桑少女,描述充满青春气息的乡间少女游玩嬉戏的场景,表现久居高位的作者偶尔流露的人的天性真情。自然景色是青春少女的背景,青春少女增添自然春色的活力,二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凭借文本,可以作出大致准确的解读。
通过描写美好的春景,表现作者对平静自由生活的向往。小结:阅读鉴赏应依据文本
如何体现“格高韵远”的北宋词特点?
“格高韵远”即格调高远,指北宋词的内容和形式在唐五代词基础上的发展。写女子是承袭唐五代词“艳词”之风,写清新活泼的采桑女是发展创新,体现格高韵远。
(二)阅读鉴赏欧阳修《踏莎行》
齐读:欧阳修《踏莎行》。选写残梅、细柳有什么作用?
①选写残梅细柳有交代时令、描写路上所见景色的作用。
②“残梅”暗用《荆州记》的典故:“陆觊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因赠以诗: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而眼前梅已残,无法寄赠家人;“细柳”也暗用折柳送别的典故,想到家人送别情景。表明行人思念家人的意思。
“草熏风暖”是描写春色秾丽,以乐景写哀愁,在大好春光里离家远行,更觉悲伤。“摇”形象写出行人不忍速行,时时勒紧缰绳,眷顾美好景色的情态。“离愁渐远”怎么会“渐无穷”?
常理离愁越远越淡,然而这里离愁越远越多,原因是离家,离思念自己的女子越远。生动形象地表现行人的悲伤之情。
“春水”的比喻好在何处?
“春水”比喻愁情,承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写法,以形象表现抽象,也是以乐写哀。“离愁渐远渐无穷”和“迢迢不断”为比喻作了两层铺垫,很是自然。
叠词的效果 起强调作用,强调是指全部的、所有的、满满的柔情、思念以及哀怨。如何理解登高、远望的写法?
登高是为了远望,不要登高是因为无法远望,无法远望的原因是平阔的草地之外是春山,春水已经无情的遮断了远行人的身影。这是层层深入的写法。
“春山”是闺中人想象、思念所能达到的极限,这以后的痛苦只能让读者去想象了。结句言有尽而意无穷。
视角的探讨
上阕写行人,由景到情再到景,下阕写闺人,由近及远。全词到底是从行人的角度写还是从闺人的角度写呢?这里存在一个视点的问题。
关键在下阕的“楼高莫近危阑倚”一句,这是远行人对闺中人的劝告,“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其原因的解释。全词是从行人的角度写的,下阕是行人推想家中女子思念的情景。前人常常用这种虚想模拟的写法,如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小结:整体把握。
首先从全词上下两阕整体把握,理清相互关系,判断出行人是主,闺中人是宾,从而水落石出,豁然开朗。
再从作者创作的整体考虑,欧阳修同期诗《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shā,长,路长)。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chá,竹排)。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这首诗写自己春日在南方旅途中思念家中的情感,与我们对《踏莎行》的解读一致。
行人是主,体现出北宋词的发展创新,是“格高韵远”的表现;闺中人是宾,承袭唐五代艳词之风。
(三)阅读鉴赏欧阳修《蝶恋花》
齐读:欧阳修《蝶恋花》。
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李清照为何酷爱这句?
李清照本人是叠词高手,故酷爱这句。(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 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个“深”字重叠,前两个重叠直接强调深的程度,第三个“深”又推进一层,与“几许”构成疑问语气,与下面“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呼应起来,别有一番情趣。
“游冶处”与“章台路”之间有关系吗?
“游冶处”就是“章台路”。这句有倒装,应为:楼高,不见玉勒雕鞍游冶处――章台路。
“春”字如何理解?
“春”字语意双关,表明上指自然界的春天,又指词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华。结句是触景生情还是借景抒情?
之境,把自己激动的心情加到客观的景物里去,缘情造景,这就是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中“泪眼”表明词里女主人公自己心情已经非常激动,把自己的感情附着到“乱红”之上,这应该是借景抒情。
清代人张惠言《词选》认为这首词是一首政治诗,有道理吗?
清代人张惠言认为,“庭院深深”就是说王宫已经非常深远,不易进入;“楼高不见”是说君王又不觉悟;“乱红飞去”喻大臣被贬逐,即北宋韩琦、范仲淹被贬。
王国维认为张惠言是穿凿附会,在《人间词话》里说:“固哉,皋文(张惠言字)之为词也!”认为本词只是兴到之作,没有寓意,就是写豪门大户的弃妇之怨。
小结:就时代论文
王国维批评张惠言主要依据北宋早期词的特点和风格,北宋,柳永才开始写市民生活、苏轼才完成了词由主要写儿女艳情转向表现社会生活的内容的转变。晏殊、欧阳修等人的词作,题材相当狭窄,主要写艳情,以娱乐抒情见长,少有寄托,同时代的范仲淹写了少量边塞词,欧阳修还嘲笑他为“穷塞主之词”,王国维甚至称北宋早期词为“倡优也”,所以《蝶恋花》不可能是政治诗,这是时代限定的。
内容基本承袭唐五代艳词,艺术手法高超,意境深远,体现北宋词“格高韵远”的发展创新。
(四)三首词都写春景,它们有何异同? 齐读三首词。
三首词都描写春天景色,时间有些差别:《踏莎行》时令略早一些,《破阵子》《蝶恋花》略晚一点,是暮春景色。
都写到落花:《破阵子》纯粹交代时令,描绘春色;《踏莎行》既交代时令,也表现别情; 《蝶恋花》主要借落花抒发怨妇之情。
手法不同:《破阵子》是正衬,《踏莎行》是反衬,《蝶恋花》是借景抒情。
(五)探究北宋早期婉约词词的特点,评价其在词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影响
1、内容:同学们在预习时比较集中地问到三首词的作者与词中抒情主体的关系,明明是男子,却以女性主体出现。三首词基本上都是以第三人称来写。作者尽量淡出抒情主体的角色,这是当时的词风所决定的。以词为“诗余”,走的是五代、南唐词人艳词的老路,在题材上仍以传统的红粉佳人为主,明显受到唐五代“诗庄词媚”思维定式的影响。北宋早期词人,多应酒宴之间歌儿舞女的要求,填词当筵演唱。北宋早期词人作词,是随意性的应酬,是业余的娱乐消遣,是逢场作戏,是私生活的真实描写,是无遮掩性情的流露。
晏欧词也有所开拓创新。如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由传统的红粉佳人写到了乡村“采桑径里”的女伴,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脂粉气淡了几分,给词坛带来自然清新的气息。如欧阳修《踏莎行》里男性开始悄悄成为主体。
这就体现出本课课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
(一)》中的“格高韵远”,初步显示出不同于唐五代艳词的特点。
2、艺术形式:
对仗:《破阵子》三组工整的对偶句,《踏莎行》两组精巧的对偶句,还有句中的对偶,如“草熏风暖”“雨横风狂”等,加上散句,既具有对称和谐之美,也具有袅娜多姿之态。
风格:柔媚婉约,细腻别致。
声韵:平缓舒徐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韵脚,精严多样的字声配合,别具一种雍容富贵的气度。雅致文丽的语言,使词向典雅净洁的方向迈进一步
词的形式更加成熟,味道更加隽永,与唐五代词相比初步显示出韵味隽永的特点。结论: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北宋早期词艺术手法胜于思想内容,令词的形式日益丰富多彩,声韵格律变化繁多而又规范整饰,创作技巧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高水平。是宋词走向成熟、走向巅峰的重要发展阶段。
(六)布置作业:
教材“阅读提示”里认为,晏殊词“理深旨远”,有同学在预习时提出不同看法。请你再选读几首晏殊词,谈谈自己的看法?
背诵三首词。
第五篇:【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检测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检测八“格高韵远”的北宋词
(一)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雨横(hénɡ)风狂三月暮 .B.黯乡魂,追旅思(sī).C.往事后期空记省(xǐnɡ).D.争(zēn)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答案 C 解析 A项“横”应读hènɡ;B项“思”应读sì;D项“争”应读zhēnɡ。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桑径里逢迎
逢迎: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B.楼高莫近危阑倚 ..C.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D.渐霜风凄惨 ..答案 A 解析 逢迎:相逢,相遇。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巧笑东邻女伴 ..B.伤流景 ..C.游冶处 ..D.雨横风狂 .答案 B 解析 应为“如流水般消逝的光景”。
4.下面对宋词内容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表现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表现了生活的美好。
B.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上片重写情,下片重写景,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
巧笑:美好的笑 流景:流动的景象 游冶:游乐 横:放纵,凶暴 危阑:高楼上的栏杆 好梦:指回家欢聚的梦 凄惨:寒冷逼人 C.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通过写一天中由朝至暮、由暮至夜的感触,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晚景凄凉的沉重、孤寂的心情。
D.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
答案 B 解析 上片写行者忆家,下片写闺妇怀人。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八声甘州”,简称“甘州”,唐边塞曲,后用为词牌。因全词共八韵,故称“八声”。B.张先,字子野,乌程人。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反映。语言工巧。
C.柳永,人称“柳七”、“柳三变”,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他擅长写小令、慢词。D.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突破五代词的绮靡风气。
答案 C 解析 他只擅长写慢词。
6.把下面4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并在括号中填入一组关联词语,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词至柳永,体制始备。柳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 ②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③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 ④即变“雅”为“俗”
答案 ③①④② 关联词:不仅(不但)、而且。
7.仿照例句,另选择两位不同的诗人再造两个句子,句式基本相同,字数大体相同。例句:柳永在寒蝉骤雨后的都门外,吟咏过婉约派诗词最为经典的篇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尽显其感情的缠绵与悱恻。
答案 苏轼于大江明月下的赤壁,唱响了豪放派诗词最为雄壮的乐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尽显其人生的旷达与洒脱。
杜甫在风急猿啸下的夔州,抒写了现实主义诗歌最为杰出的诗篇,“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感叹其人生的艰难和苦恨。
8.名句默写。
(1)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2)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3)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4)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5)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二、阅读鉴赏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诉衷情 晏 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注 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作者时年四十八岁,当时他从参知政事贬为外官已有六年。
(1)这首词写景极有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①先写花点明时令。②远景近景结合,写树上红叶,充分体现季节特征。③描写树叶中夹杂的疏黄,浓淡相宜,格调优美。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面对自己仕宦生涯的不如意,感叹前路茫茫,难于把握。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在古人的诗词中,百花凋谢,落红满地,多表现孤独伤感之情,而欧阳修却一反往常,说是“群芳过后西湖好”,为什么?
答案 此词上片先写西湖景色,下片写人,关键在“游人去,始觉春空”,游人一走,词人才顿感空虚寂寞,可见西湖好与不好与群芳关系不大,而在于游人在与不在。游人走后,又有燕子归来,取代了游人的位置,一阵喜悦掠上心头,故而词人仍觉“西湖好”。1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甘草子 柳 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1)触动主人公愁绪的具体景象有哪些?女主人公心乱愁苦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①景象:秋暮、衰荷、乱雨、冷月、无侣(或单栖)。
②原因:女主人公在暮秋冷雨的月夜中,眼瞧残荷,引发了自己凄凉孤单、无人相伴的清冷孤寂,以及对心上人的浓浓相思之情。
(2)结尾二句“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在写法上有何新意?
答案 利用间接描写的手法,不直接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言语”,而是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写出了女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的自慰自遣,让人倍感凄凉。
三、体验高考
12.(2013·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抓住小注中的提示,同时抓住体现诗人感情的关键语句:“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写出了诗人与远道来访的朋友相聚时回忆往事的高兴和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将诗人的那种对宦海浮沉的无奈写了出来。“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写出了孤城寒日,天色将晚,与友人分别在即,离愁难尽。
(2)以品味关键句子的形式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闻说”两字是诗人的想象之语,由眼前与朋友相聚的实景过渡到下阕将与友人离别后的虚写,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这种手法我们可以联系柳永的《雨霖铃》作答。
13.(2011·大纲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③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 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案(1)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2)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解析 词开篇推出了一个凄清的秋景,而且已近昏暮,这很像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在此境中,孤独的旅客,默立在客舍庭中,承受着一庭凄冷的浸润。忽然,一声长鸣隐约地从云际传来,似乎是鸿雁声声;然而,四望苍穹,并无大雁的踪影。
“更深人去寂静”承上启下,将词境更推进一步。夜已深,临时的聚会酒阑人散了,只有一盏孤灯摇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墙壁上。此时此刻,多么希望自己尚在酣醉之中啊。可悲的是,偏偏酒已醒,清醒的人是最难熬过漫漫长夜的。14.(2008·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写作背景 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案 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的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答案 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解析 这是一首讽喻词。上片写那些势利小人对他的讥讽。“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做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被人把自己的容貌,画到风筝上,趁着风势,借着风力,与风筝一起,飞上了高高的天空。一方面,写自己无端被人嘲弄,无可奈何;另一方面,希望自己找到机会,就会如同这风筝一样,“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一语双关。下片写风筝飞入天空之后的情形。“才得吹嘘身渐稳”,刚刚得到风吹,风筝渐渐在天空稳当地飘起来了,比喻获得了稳固的社会地位。“只疑远赴蟾宫”,还要打算远远地上天。“雨余时候夕阳红”,雨过天晴,傍晚的落日通红,这是形容飞黄腾达的景象。“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从平地向上看,能有几个人像我这样上了天呢?进一步描绘了“我”洋洋得意的神态。
四、写作表达
15.鉴赏古典诗词,应善于调动联想,驱驰想像。请从下面两首词中任选一首,展开想像,揣摩意境,写一则两三百字的小品文。(1)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晏殊《破阵子·春景》)(2)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答案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