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浅见_人教版新课标[大全]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浅见人教版新课标
一、要让小学生打好语文基础
所谓的基础知识,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所掌握的最简单最基本的知识。基础知识是学生在学习中必须掌握的,是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影响学生深入学习的主要因素。在小学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中,基础知识对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生只有学好了基础知识,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克服种种困难。那么,小学生要怎样打好语文基础呢?
1.小学生要学好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可以说是语文这一学科基础中的基础,如果连汉语拼音都没有学会,就无法学习小学语文这一学科。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最主要的工具,是教会小学生发音的最主要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传授,就正好小学生的发音,有的小学生是前后鼻音部分,有的小学生是翘舌音和平舌音不分,有的小学生是音调分不清楚,等等,这些看似很小的毛病,小学语文教师也不要忽略。如果在刚开始学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不予以纠正,就会影响小学生的一生。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端正态度,让小学生学好汉语拼音。
2.要让小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好习惯。阅读是小学生除了上课以外最有效的获得知识的途径。“开卷有益”,无论阅读什么样的书,都是能让小学生有所收获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多鼓励和引导小学生阅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每周都拿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小学生阅读,也可以给小学生布置阅读的作业,这样久而久之,当从阅读中获得很多知识以后,小学生就会爱上阅读,不用小学语文教师督促就会很自觉地很主动地阅读。小学生只有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才会主动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增加小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二、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生打好了语文基础的前提下,要及时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着力点就是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单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要把教学模式从死记硬背转变成大力鼓励学生探索和创新。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造平等的、民主的、轻松的课堂。在语文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要给小学生一定的自由,不要擅自把所有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计划学习,这样会让小学生产生依赖性,导致小学生遇到问题时都不去思考,都等着语文教师解决,这样的学习是没有主动性,没有效果的。如果小学语文教师总是把一切都安排好,小学生就永远都学不会自主学习,永远都无法创新。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给予小学生自由发言的权利,让小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无需顾忌什么,无论小学生说得对与错,语文教师都不能批评,都要予以鼓励,如果批评,就会抑制小学生的思维,使小学生在课堂上就算有新的想法也不敢说。创新是当代每一位学生必备的能力,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中还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创新能力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学生只有具了创新能力,才能独立学习,才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以上内容,是我关于“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问题作出的分析和总结。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数不胜数,但唯一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只要认真对待,就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篇: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之我见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之我见人教版新课标
一、引导学生自由表达
在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受到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也阻碍了创造性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无论是记事、写人还是状物,只要言之有序,具有自己的思想,都是非常可贵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例如:在学习《长城》这篇文章的时候,第二段所表现的是作者站在长城脚下的描写,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作者转移位置将看到什么景象,如第三段所展现的就是作者站在长城上的描写。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不同的观察点,由学生自由选择,通过观察来进行写作。这样,文章的内容当然也是各不相同,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联系学生实际
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探索精神的培养,就是重新组合知识的能力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语文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以此来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的效率;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因为想象和创造是不能分隔开的,只有具有丰富的想象,才能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打破常规和局限。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开展一个“我与小女孩比童年”的活动,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地激发出来,提高了认识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较为死板,并且教师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兴趣较低,这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才能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把自己的想法真实地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地激发出来。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表扬,而对表现一般的学生要进行引导和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热爱学习,更好地掌握课文的主旨,有效地提高创新能力。
四、兴趣与知识的整合
小学生正处于对事物充满兴趣的时期,所以,教师要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基础知识结合到一起,这样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在学生正确掌握知识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学生的发散思维就会产生偏差,而且,只有真正掌握了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理解,才能有效地进行创新。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之后,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问学生是否愿意保护动物,这时大家就会积极地表达自己热爱动物的想法,然后教师再提出如下问题:“如果你是一只小鸟,当妈妈出门之后,你是否希望妈妈早点回来呢?”同时,教师还要列举一些捕杀鸟类的新闻,使学生懂得作者所要表达的爱鸟之心。总之,通过将兴趣与知识的结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
在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思维能够被有效地激发出来。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质疑问题,通过质疑来发挥想象,创造思维空间,使自己的思维不受束缚。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之后,有的学生就会提出这样的疑问:“鲁迅先生的扁鼻子真是因为碰到墙壁导致的吗?”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就要进行详细的解释,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充分地激发出来。如果经常开展这样的训练,相信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会有极大的提高。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教师必须要优化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把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地体现出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计划,欢迎来参考!
新学期来临,仍然面对老面孔,但要重新面对新的教学任务,承受新的压力,即让自己减轻压力,又能搞出新名堂,出更上一层楼的教学质量,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塌实,学得兴趣高涨,本人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结合实际的制定出如下的教学计划:
六班共有学生50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思想上要求上进,作业认真、一丝不苟。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听讲认真,但是也许受年龄影响,肯积极发言的学生微乎其微,大部分甘愿当听众。作文方面,能做到文从句顺、文章优秀的学生仅占30%左右,而陈海丽与俞泽锋等几位学生是语文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去辅导和监督。
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是固定栏目,另有 “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个学段识字量,故从六年级上册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教材后面附有生字表,按课序列出本册要求书写的80个字。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高年段前三册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读变调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六年级下册教材,既注意落实整体性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目标。
为了落实整体性目标,首先是对课文的严格筛选,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匆匆》《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手指》《北京的春节》《藏戏》《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中选编的阅读材料,有一些是回忆小学生活的文章,还有儿童诗、书信、演讲稿、建议书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热爱生活、民族团结、爱国主义、了解多元文化、热爱科学等方面的专题。还设置了以“告别母校”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难忘小学生活”。另外,上承五年级下册旨在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的专题“中国名著之旅”,本册教材编排了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这组教材在让学生接触一些经典的外国作品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自学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阅读、欣赏优秀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详写和略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浏览。当然,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六年级下册特别重视将小学阶段所积累和习得的各种学习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六年级下册是在前面十一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本册教材的结构和思路对前面的教材有一定的继承,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以期向初中教材平稳过渡,使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能够适应中学教材,缩短升入中学后的不适应期。
首先是在专题设置方面的继承与发展。如第一组“人生感悟”单元。之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过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之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衔接有些难度。为此,我们在六年级下册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希望能够通过本组的学习,加强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有了一定的基础,到初中再学习相关单元时,就不会感觉有太大的落差。
“阅读链接”的呈现方式和用途与以往相比,有所继承和发展。有的仍然是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有的成为课后思考练习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如第五组,在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后面,链接了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而这个阅读链接同时也是课后第四题——阅读下面的“阅读链接”,结合课文想一想,你感悟到了什么,再简单写下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把链接内容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同时又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体现了最后一册对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要求。再如第二组,在课文《北京的春节》后面,链接了梁实秋的《过年》片段和斯的《除夕》片段,这也是课后最后一个思考题的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将这两个片段同课文中的相关段落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自己的习作有什么启发。这里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从形式和作用上来说,这种阅读链接的编排与人教版初中教材衔接得十分紧密。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的设计,与以往所有单元都不同,不仅更加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这组教材,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相同。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激发了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这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安排是比较切近的。
人教版教材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安排文言文,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册在相应单元里各安排了一篇,分别是《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本册安排了两篇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了四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了一点认识和了解,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有3篇文言文,篇幅也相应要长一些,有了小学的基础,学生对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不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另外,与本套的其他各册教材不同,古诗词并没有根据内容安排在相应的专题中,而是在六个单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这10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没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艰深,适合小学生读读背背。这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向初中教材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
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进一步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与高年段其他各册教材相同,本册各专题的导语除第一组和第六组外,都分为两个自然段,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迁移训练过程。“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
如,第二组“民风民俗”。
这一组的学习内容包括了解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还要求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民俗,进行小调查。
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要了解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第二段明确了要学习的读写方法,还布置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调查,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课例:第一篇课文是老舍的作品《北京的春节》,课文后安排了“阅读链接”,让学生看看不同作家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春节的,各写出了春节的什么特点。在这篇课文的思考题中,还为本组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了铺垫,让学生想想、说说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后三篇都是略读课文,分别从戏曲、建筑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介绍了不同民族的特点,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在课文《各具特色的民居》之后,安排了“资料袋”,展示了一些其他民族的特色建筑。在后面三篇课文前的连接语中,都渗透了本组的学习重点,让学生着重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为学生后面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了铺垫,也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编辑思路。
本组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其实在本组的导语中已经有较为明确的布置,学生将在这段时间内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并利用在课文学习中习得的方法进行习作,写完之后相互交流、修改,最后可以编一本民俗作品集。
第四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浅见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浅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年龄小,他们受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影响,还远没有达到对语文的欣赏水平。看法多有局限,甚至是错误的。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主导和主体相辅相成。教学中,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培养习惯、正确评价、准确纠偏、及时引导等等许多工作,都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因此,在强化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绝不能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一.激发兴趣——把学习当作了交朋友。对于孩子来说,有了兴趣之后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却是一种享受。小学生天真活泼,爱交朋友,并且富有想象力,喜欢把学习和动画片里的称呼联系起来。这样,在我们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小朋友”,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的过程。合乎孩子们心理的称呼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二.形式多样化——“游戏”中学字。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根据这一特征,我们想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孩子们学习汉字的兴趣,不能单一的照本宣科的讲字、写字。这样会让孩子们感觉学习汉字是一种机械运动,是一种动作的重复,兴趣火花也随之熄灭。作为新课程下的教师,我们只是一个兴趣的激发者,是知识的引导者,变换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去追求知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因为他们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同游戏。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才能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以充分发挥,使其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师生关系融洽和谐,互相尊重学习,是形成民主平等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参与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的有关的游戏结合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游戏中学字,游戏中学会思考,学习中学会创新。玩出自己的特点,自己的个性。
三.教给他们方法——学会作“小老师”。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孩子们都想学,都有表现的欲望,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创造性的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和兴趣、动机、意志、进取心、好奇心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动手操作、组织协调等能力。在诸多的因素中,创造性思维是核心。“探究式”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式”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间接经验等以书本为载体的知识。事实上,简单的模仿、重复训练、机械的记忆能够捆住学生的思维,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能把一些简单的识字任务交给孩子们自己完成,教师可以加以纠正、补充,并且帮助学生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例如,“团”字,我们可以用猜谜的形式。“国”字,“玉”出门,“人”字进了门。“坐”两人坐在土堆上。“朋”两个月。“胖”半个月。还有很多很多,学生也能够用自己的小脑袋想出希奇古怪的学字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很有兴趣,而且能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属于他们自己独有的一种学习方式,比较教师的教授,他们自己的方法更容易掌握,印象深刻,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
四、注意分层引导学生。小学生由于自身的一些语言、逻辑、音乐、交际能力、自我认知、观察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他们的接受知识的速度的差异。我们教育者应该及早发现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分层次是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不是给学生划分等级,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才能促进在学习能力、基础和性格有差异的学生得到普遍的发展。对于学有专长的学生超前发展,给予这样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多一些思考性质的作业,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识字过程中我经常让这些同学去用自己认识的字写出一些小小文章可以用认识的字表达自己的理想,这样不仅使他们有认识更多字的欲望,而且能够让他们从小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形式,无形中发展了思维,开阔了视野。同时应该创造条件,激励基础差的同学向基础好的同学学习,可以让他们自己确立一个追逐的同学,老师帮助他们保密,不断鼓励他们,努力激发他们的兴趣,给他们一些基础性的作业,最好作业带有趣味性,以便让这些学习上暂时存在困难的学生重塑信心。在学习中要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各个层次的孩子都可以体验成功,也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可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小组合作。人类都有合作的需要,给小学生划分适合他们的小组成员,让他们在互相讨论中学得知识,学得生字的一些认识途径和方法,孩子们的学习方法往往是幼稚但是有效的。教师少做一点,让学生多活跃一点。在小组活动中,孩子们表现的积极而投入,就好象谁先学会了没有学过的生字知识,就是先得到一块巧克力。他们总是很有热情,从而促进了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他们在互相交流中彼此进步,不仅有助与良好性格的形成,而且培养了交际能力。
六、与生活相互联系。在社会生活与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只是局限于书本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正值飞速生长的小学生来说,生活是一个大课堂,他们可以通过电视,通过商场购物,可以通过看电视,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学习许多书本上还没涉及到的东西。这对孩子们的学习需求是非常有帮助的,也是教师所不能教与的知识,所以,即使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购物时多加注意事物标签,在走路或者逛商场时多看看广告牌或者商场名,多看一些有意的少儿节目,这些事情都是小学生乐意去做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让儿童在娱乐中学习生字,在娱乐中成长。
七、和其他学科相联系,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标指出,要增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学科之间要加强整合,提高教学综合效益。各学科是相辅相成的。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补充科学小知识,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常识,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只是为了将来上大学,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还可以穿插与课文相关的道德小故事,对孩子们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的小主人。这样,祖国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更加灿烂。
总之,新课程,新方法,我们始终要认识到,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位“导游”,而不是“游览者”,教师是知识的引导者,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第五篇: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探讨_人教版新课标专题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探讨人教版新课标
一、在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词语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日常用词外,还要让学生多掌握生活中不常见的词语。例如,在组词教学中,“脑”我们不仅可以组成“人脑”、“大脑”、“头脑”、“脑袋”,还可以组成“脑浆”、“脑际”、“脑电波”、“脑海”等。这样可以扩大学生对词的理解范围,增大词汇量,而且通过练习,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另外,对学生的“偏词”、“怪词”,我们不要急于下结论否定,应认真分析后再作判断。有一次,笔者在学生的作业中发现一名学生这样组词:“隐(隐形人)、(隐身术)、(隐射),不难看出,这位学生对科技知识了解较多,而且他组的这三个词语不常见,很有想象力,所以,我及时予以表扬。
二、在句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句子的优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文的质量。在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使学生对句子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例如:在句子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造句:“艰苦——虽然我们这里条件艰苦,但只要我们努力,这里一定会富裕起来的。”在经过大量练习之后,有的学生这样造句:“艰苦——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会让艰苦的生活成为过去,迎来幸福美好的生活。”多好的句子啊!可见这位同学此时一定想得很多。还有一位学生这样造句:“天堂里没有艰苦的生活。”初读,觉得荒唐,但仔细一想,学生心目中的天堂肯定美好无比,这不证明学生已弄懂“艰苦”的意思,知道“天堂”是什么样了吗?
三、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不爱写作文,究其原因,学生愿意写的东西往往大部分被老师一口否定了,而他们不愿意写的东西却被老师拟作“作文范围”,学生的作文不能超出范围。若谁写作超过这个范围,写了被称作“瞎想”的作文,会被语文老师认为这是瞎编、胡写、乱发挥!但我们对这些“乱发挥”的作文仔细地去分析,其中不乏许多优秀文章,这些文章往往有很强的个性,有小作者独到的见解。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轻易模仿别人,用合适的手法,取新颖的素材,大胆想象,展现个性。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写,才能写出新颖别致的作文来。
四、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在观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生活泼好动,室外观察活动特别能激发他们新奇意识和学习兴趣。例如,秋天来了,可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花卉基地参观菊花,观其色、闻其香、看其形,然后再让学生和其它已经凋败的花卉进行比较观察,学生不仅能感知到菊花的美丽,还能领悟到菊花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看菊花》,他们兴致很高,也能够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2.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的思路更开阔。课外阅读的种类要多样化,引导学生读好书、看好报,让他们有选择、有重点地读。在读中积累知识,在读中发挥想象,在读中陶冶情操。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外阅读书目不宜单一,体裁、题材应富有变化。
3.在表演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小学生喜欢表现自我,而表演这种形式就非常能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或小品,这本身就是一种再创作过程。编、演、唱结合,既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学完《负荆请罪》之后,可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历史剧,在此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改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表演、比赛。受影视作品的启发,很多学生认真研读课文,积极开动脑筋,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4.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图文并茂,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重组、再现、创新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但可以自己画,而且还可以集体绘画,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那充满美感的世界里获得新知。例如,学习《黄果树瀑布》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用多媒体播放黄果树瀑布实景,接下来,让学生合上书本进行想象作画。这样,变抽象为直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我们语文教学也离不开音乐,很多古诗还可以配乐歌唱,音乐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活动的有效形式之一。总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多汲取他人优秀的成果,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