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怎样进行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怎样进行作文教学
邻水县西天乡中心学校楚景波
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让自己的教育教学与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始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倡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学会用语文,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人的教育只有回到人的生活世界之中才有意义。语文教学只有走生活化道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尽量挖掘与生活的联系,才能充满活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和个性品质,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自身发展的需求,真正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在多年的语文实践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作文生活化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从生活中收集素材,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两点:
1、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
2、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言两语的流水帐‛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注重平时的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作文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所以,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在平时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的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 生的作文知识。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赵州桥》时,让学生体会赵州桥静态的描写及作用之后,学生练写《校园旁边的小桥》。小桥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十分熟悉的,但是有些学生笔下的小桥确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毫无文才可言,然而通过要求学生把凡是描写赵州桥的句子能运用到描写小桥上的全部摘录下来,进行仿写,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开展读书活动,学写读书笔记。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注重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读书与作文相结合。在课内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在课外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读书知识进行广泛的阅读,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或文章记录下来,模仿习作,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通过读书活动得到的学习效果:
1、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和作文素材,语言材料和作文素材一是来源于生活,二是来源于阅读;二者缺一不可。
2、积累思维材料。学生在读书中,凭借阅读材料,精心思维,思维水平和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3、积累写作知识,如:文章条理清晰、主次、详略、开头结尾、过渡等。总之,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抛弃作文知识的积累和作文能力的训练,要把作文与阅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阅读是输入,从语言文字入手,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表达的方法。作文是输出,要运用所学的方法用语言表达,抓住语言这个共同点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培养作文能力。
4、重视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时,充分发挥学生说的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学生说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说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习作的具体规定,提高审题能力。二是说自己的准备材料。目的是检查他们习作前的材料准备的情况。三是口头作文。该项结合习作指导过程又分为说题目、说提纲、说作文。说作文可采用个人自说、同桌对说、班内口头作文交流等多种形式。通过说不但解决了学生作文的内容问题,而且还解决了他们的语言表达问题。
总之,作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作文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有成效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总结,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点点滴滴地引导,这样才能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第二篇:浅析在农村小学怎样进行体育教学
浅析在农村小学怎样进行体育教学
内容摘要:
农村体育教学工作的“缺损”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村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阻碍了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我们要了解造成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缺损”的主要原因和怎样进行体育教学,才能更好的进行农村体育教学。
关键词:农村 体育 教学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在历经沧桑之后,“局部地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现状调查来看,大多数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尤其是偏远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滞后,成为学校整体工作的“重灾区”。准确地说,众多农村学校(特别是村级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始终处于无人过问或敷衍了事的状况,成了地地道道的“处女地”。可以说,农村体育教学工作的“缺损”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村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阻碍了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我们要了解造成农村体育教学工作的“缺损”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村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阻碍了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我们要了解造成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缺损”的主要原因和怎样进行体育教学,才能更好的进行农村体育教学。
绥江县和平小学原是一个只有泥土地为操场的学校,没有球桩,没有其他任何体育设施,但我校的体育课同样开展的有声有色。为此,我结合我在农村小学教学的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一、造成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缺损”的主要原因
(1)场地不足,资金短缺。这是多数农村学校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2)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学校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做他用,或是用于补语、数主科课程,或是用来开会,排练节目等;有的学校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学生正常体育锻炼都无法得到保证。
(3)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球场、跑道因多年失修,坑坑洼洼;仅有的器械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造成散失。
二、怎样进行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将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为了更好地上好农村小学体育课,使学生积极参与,我也进行了一些新课程体育教学上的教法新尝试。
1、培养学习兴趣
(1)以问题带动兴趣,以兴趣解决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如:在体操练习时,使学生建立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以及动作完美所引起审美 的情绪。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表演,如各种球赛、艺术体操、健美比赛、开幕式、闭幕式等,让他们在观看中体味运动之美,体育运动的韵律之美,从而接受美的熏陶,受到美的感染。同时,体育教师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利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美学的兴趣。既能达到教育功能,又有强烈的审美作用,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2)体育课的组织形式要生动活泼,多样化;教学手段要灵活,不断改变作业条件,允许学生个性发展和爱好的选择。凡是优秀的体育教师都善于利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和各种教法手段(对比法、比赛法、游戏法等)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情绪。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十字接力跑比赛、追逐跑比赛、迎面接力跑比赛,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只要课中出现新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就会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利用青少年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强的心理,就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兴趣。(3)、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要创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律、自控、自评的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其重要。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例如斗鸡游戏活动时,设计成学生喜欢的揉道的情景,学生们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否则枯燥的斗鸡活动会令学生们感到乏味。如在立定跳远活动中,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跳圈活动,学生就会感到今天上的新的内容,会感到非常新鲜和好奇,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等等。农村中小学学生非常喜欢游戏,所以游戏应该是我们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游戏式体育来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根据不同的游戏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来全面地发展学生。通过活动和游戏去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比空洞的说教,枯燥的文字、抽象的理论更有教育实效。
2、充分发掘地方素材,改善场地、器材、设施
作为农村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争创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开展学生喜爱的体育特色活动。改善办学条件,增添一定的体育教学设施、器材等场地和器材对于体育教学,就好比一位家庭主妇离不开柴米油盐一般,进行体育教学,场地首要条件。但摆在许多农村学校面前的现实情况却是活动场地小,不规范,不能满足教学和学生活动的基本需要。这样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尽量在场地问题上多想办法,如可以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到校外活动。有些教材内容,能在校内进行的,就安排在校内,校内不具备教学条件的,就安排在校外,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条件,有计划的组织教学:如利用乡间公路或小道,根据教学内容和运动量,改变路线组织越野跑;利用周围的小山组织蹬山、爬山等教学;利用小河的石块投掷手榴弹、铅球等教学。这样做,既解决了场地器材短缺问题,也完成了教学任务,更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巧用体育器材,发挥多种功能体育器材的缺乏,也是许多学校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根据器材特点发挥其多种用途,尽量做到一物多用,解决器材品种少的问题。例如,一根跳绳,既可以通过教学手段和组织做绳操,又可以用与辅助立定跳远、行进间多级跳;既可以用来做拔河练习,又可以用来安排接力游戏、组字比赛。又如手榴弹和实心球可以组合成简易的保龄球游戏;体操棒和小皮球可以当作垒球练习等。
2、改造场地器材。提高利用价值学校的运动场要成为学生的运动乐园,就要打破竞技化的场地器材规格限制,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和兴趣出发,把学校成人化的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中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以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如利用毛竹自制成直径不一的 竹圈,用长绳悬挂在篮架上,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升降篮圈高度进行分层教学。投准时,先分组投篮,再自由选择地点投篮。扣篮时,分组练习,可自由选择高度,也可加助跑跳板进行扣篮,还可以让学生自荐进行表演,由此拓宽了体育场地器材的使用面,并且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尤其是激发胆小、个子小的学生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成人化的器材上无法完成而又最感兴趣的技术动作能够在改编的器材上得到尝试。这样,让不同条件的学生既学会技术,又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3、制作简易器材。改善教学条件根据农村地区的资源,结合本校实际,制作简易的体育器材,是改善教学条件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用树桩制作“山羊”,用破布缝成沙包等。确保体育活动正常开展。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作为体育教师要自力更生,组织发动师生开发地方素材。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制一些简易的体育器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和社区体育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感受体育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学校必须重视教学改革思路,“德、智、体、美、劳”等教育和谐发展,切勿“重智轻体”,严格执行“两课、两操、两活动”,不得无故排挤,不得上文化课,正常体育教学活动,保证学生有一定的在校体育锻炼时间。对农村小学配备具有体育专业人才,力争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逐步走上专职化,规范化。体育教师与班主任、家长密切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农村体育教学工作的成功开展非一日之功,我们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体育教学方面的经验还很欠缺,工作还不够扎实,我们在体育教学工作方面仅仅是站在了起跑线上而已。今后,我们一定会更努力地去工作,立足农村,把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向着更高的目标冲刺。
第三篇:教师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无论前者还是后者,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反思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人员的学者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
怎样进行教学反思?何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就一节课而言,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应只是课后才做。
一、课前反思,明确目标,加强自觉实践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所有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道了什么。”这说明我们如何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新课教学前,必须充分地了解关注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反思就是要找到新旧知识的切人点,使教学在可预见性的前提下向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向发展。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经过课前反思后的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课中反思,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尤其是进入新课程以后,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常常会有意外的场面突现。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引导他们走上自主探究的道路。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课后反思,变过程终结为教学生成
教学后的反思是目前最广泛的反思形式,我们平时所说的反思,通常指的就是课后反思。随着教学过程的终结,教师淡出了课堂教学,学生得到了成长和发展。但教师发展并没有终结,而是由课内走向课外,学生是发展的,教师也应是发展的。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及时记下其中的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课后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其解决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教学后的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一提高一再反思一再提高”的过程,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没有反思,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也就没有飞跃。“反思”是思想者的灵魂,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老师既是探索者,也是思想者,只有不断地思考,才有进一步的探索和成功。那 些喜欢反思,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也会成为高人一筹的教师。
第四篇:农村学校怎样进行网络教学
农 村 学 校 怎 样 进 行 网 络 教 学
农村学校怎样进行网络教学
孙佳琳
临江市花山镇中心学校
sjl08@163.com
【摘 要】 在农村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师生都可以在教育平台创建博客,建立其网页,可以是综合性的、专题性的,由教师引导学生。这样,多媒体教学就是延伸到地区之间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互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文化素养的提升,将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键词】
农村网络 教学平台 博客 开发课堂资源 多媒体教学 【前 言】 经调查显示:现有中学、各乡镇完小的教师队伍中,青年老师居多,能够借助电脑辅助教学。但农村学校由于经费不足,往往电脑硬件不达标,软件落后,许多学校仍以传统教学为主。如何在基础设施差、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让农村教师利用现有网络教学系统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构建新型网络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呢?
现在所有的农村教师,通过几年的信息技术培训(从初级到高级)学习,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发展到了攻坚阶段。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再到每一位学生,在认识上都有了不同的提高。特别是教师,也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把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有机结合,可以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极强感染力的画面和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因此,在我校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自主活动和探索发现中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显得尤其重要。
怎样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行为呢,下文从课堂教学平台、课程资源的开发上进行了粗浅的思考。
一、在班级教学平台上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行为。
传统的教学活动只是教师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了不起再多上一张挂图、一块小黑板。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于是在现代教学中,我们就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景,把声音、图像、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化文字为图形,做到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情兼备。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是,由于过分的强调信息技术的作用,各学科教学都出现了许多问题,远离了整合的初衷。例如课件过于花哨、杂而不精、课件颜色过多、背景过于复杂、整堂课课件画面变化频繁,其结果极易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对画面的欣赏上,而忽视知识和能力的接受和培养。又如人机对话代替了师生对话,教师无暇顾及学生的思维灵光,一心操作电脑,让原本丰富的课堂变得单一化,一些需要我们慢
农 村 学 校 怎 样 进 行 网 络 教 学
慢品位的语言在一大堆画面下失去了它原来的朦胧美,从而也让学生失去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二、怎样发挥信息技术应有的魅力,让教学行为走最优化道路呢?
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到今天,它的功能不只是停留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学生也不是课件的“看客”,为了充分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1、将多媒体课件来取代单凭教师一讲到底的劳动
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大多还是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特别是小学阶段,用能将形、色、味、动感极强的内容都体现出来的多媒体课件来取代单凭教师一讲到底的劳动效果要好得多,它能全方位调动起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使之全身心投入,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可能,也就保证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
2、利用多媒体手段解决教师在课堂上范读课文、板书等
素质再高的教师也不一定就能是一个全才,他免不了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而影响教学效果,如有的教师课上得生动,但普通话水平不一定让人恭维,而教学常常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范读课文,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解决,调用绘声绘色有情有意的朗读;有的教师的板书字迹不漂亮时,难以给学生以示范,这时亦可用电脑里的字体帮忙,等等。
3、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缩短城乡差距
由于城乡差别的原因,农村学生的生活空间狭窄,课文所及的实景是学生从未见过的,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它实实在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不仅可以增强课文内容的真实感,激发学生兴趣,而且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传统教学法在思维开启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甚至鞭长莫及,常常造成遗憾,但多媒体在这个方面却又显得得心应手,例如古诗教学,传统教学光凭教师的理解和讲解,学生去想象发挥,难免挂一漏万,很难理会到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如果让多媒体课件来处理,效果就会好得多,课件只提供与诗歌意境有关的画面,教师做一适当的提醒,任由学生据画面去联想想象。
三、尽量运用信息技术开发课程资源,优化学生课后学习行为。
在农村学校,由于家庭经济的限制,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家里拥有网络,大部分学生只能在校园里上网,或者走入网吧,所以,不论是开发课程资源,还是课外网络平台,都受到极大的限制。而老师的指导就显得尤其重要。怎样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阅读面、积累素材,培养写作素养呢?
1、指导学生网络上查找资料,培养搜集、刷选信息的能力。
农 村 学 校 怎 样 进 行 网 络 教 学
针对课堂,各类门户网站和专业教育教学网站及资源库中蕴藏着无比丰富的文献、论文、图书、图形图像、音视频等资源,这些资源涵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重大事件、百姓生活、科技发明等多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能够为新课标下的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教师引领学生设计探究题,有目的的进行网上作家作品搜集,作文搜集,甚至小论文的征集。引导学生怎样把这些资源转变成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语文教学课程资源,引领学生进行整合,进而使其能够满足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差异的要求。整合的过程就是使之成为分层次(面对不同学生)、有体系(便于开展学习活动)的资源。这需要对资源进行筛选、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形成我们的二次或三次文献,这也就是资源的深度加工。
2、利用BBS等公告牌,教师创建论坛,或者建立网上专区。
比如说: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网上互评、互议、互改的方式,让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提高鉴赏能力及写作水平,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当学生对写作有了一定的兴趣后,如何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是指导写作的关键。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路,遵路识斯真。”这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这里讲的“思路”,是指如何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发掘写作题材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总之,要“广开思路”。网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题材,能快速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利用网络,师生共同命题,也可开拓写作思路。如结合网络中新闻事件、社会焦点,进行作文教学,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总之,在农村学校也可以利用网络,无论是学校还是班级或师生都可以建立其网络主页,这些网络主页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专题性的。现在博客盛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一些教育平台创建自己的博客。这样,多媒体教学已经不是一个班级、一个学校内部的互动了,它已经延伸到地区之间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互动,这个时候,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文化素养的提升,将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们农村学校不再是走过别人的路,苦过别人的苦了,而是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让路过的人羡慕去吧!
【参考文献】
1、彭继顺编写的《快速搭建农村网络教学系统》[J]
2、中国教育网络;2006年Z1期;55[J]
第五篇:怎样利用农村现有资源进行作文教学
怎样利用农村现有资源进行作文教学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山里的学生学习条件极为艰苦,信息相对闭塞,学生活动局限于极狭小的圈子里,加上当今教师绩效工资要与教师的教学成绩拴在一起,教师的教学不得不围绕考试分数,名次去教自己的学生,再加上打工潮流,几乎家家户户的孩子都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学生见识少,读物少,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路就成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但又不得不思考走出一条符合农村小学现有实际,又能提高广大学生作文水平的路。而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有着取之不尽的习作资源。作为农村教师,如果能指导学生去观察、去开发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那么,学生在写作时就能做到下笔如有神。
一、从周围自然风光中去挖掘积累
一个地方的自然风光往往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良好题材。让学生走出家门,融入大自然,捕捉美丽的自然风光带来的瞬间心灵感受,既可以让学生从自然风光中了解到家乡的美丽多姿,又能积累写作素材。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蓝天白云、青翠山峰、落日晚霞、村落炊烟、花草野果、潺潺流水,青青小草、飘香果园……这些都能作为第一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后获得,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为他们描绘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自然美的基础。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入手,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孕育美,在写作中表真情。如《门前的小溪》、《家乡的小河》等,指导学生观察家乡清澈见底的小溪,看水面鸭鹅嬉水,写水中鱼虾倏忽。然后让学生习作,由于学生做过细致的观察,有了真情实感,均能做到有感而发,写出的习作都比较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学生从中也感受到家乡的山水美,激起对家乡的热爱。可见,农村自然风光为小学习作素材注入了新鲜的源头活水。
二、培养学生把农村民俗风情记录到作文中去。
农村的民俗风情特别多,如能积极开发,将是一个巨大的习作资源库。农家自有农家乐,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比如传统民俗,都有一定历史文化渊源纯真的乡情,为学生增添想象的羽翼;农村人喜欢热闹,茶业集市、夏夜纳凉,人们聚集谈天,农村生活琐事,买房造屋装修,婚俗寿礼喜庆……写农家事,歌颂农家人,感受农家人的纯情美。农家的节日,不仅有元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农家特色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正月初一吃年羹,正月十五闹元宵、舞狮子,这些场面是农村孩子喜闻乐见而城区孩子不能体验到的。
在教学中,教师可因地制宜,结合特殊的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让学生写一些有风俗气息的文章。
三、让学生把劳动实践活动的过程写清楚。
农村孩子虽然生活在农村,但也有部分孩子对劳动越来越陌生,缺乏真实的劳动体验。而农村各个时节,都有各种各样的农活,如果能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下,写出来的文章就有血有肉。如翻地、浇水、施肥、插秧、割稻等都是农村常见的农活,动员学生主动参与这些劳动,认认真真地干一番,让学生亲自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双休日,也可以让学生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不失为一条积累素材的绝佳途径。
四、加强对学生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
口头作文是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有利于书面作文的通畅,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主要以讲故事和教科书中的口语交际课对学生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如六年级上学期学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在教学中利用口语交际课让学生讨论;“怎样保护环境”就利用课程资源《只有一个地球》入手,引出怎样保护环境这个话题。让学生自由说出看法,想法或自己保护环境的打算。联系周边的生活实际,如“进行污水处理”、“杜绝乱砍滥伐”和学校的环境状况,本地区的环境状况,切实地想一想我们应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各位同学达成共识,定下措施,最后把它整理成文。
五、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书面作文的训练。
书面作文是传统的作文形式,培养学生结合实用的书面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命题作文或实践作文情境作文。现以情景作文为例对学生怎样进行书面作文的训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已经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情况来判断,推理,猜想和联想。如,写《20年后的情景》这个作文题就让学生想象20年后自己的变化,学校,家庭,中国和世界的变化,值得想象的就太多了,象这样的文章首先要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打开学生想象的思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大胆的想象,尽情地投入到想象的世界里去,写出生动,有趣,形象逼真的作文。因为20年后是个不短的时间,会发生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要大胆想象,看谁想得新奇,有趣,与众不同,把所想象的内容放到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当中。
农村是个万花筒,到处都蕴藏着丰富的写作资源,它存在于你的前前后后,随时随刻准备着为你服务。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走进生活,走向大自然,积极引导学生挖掘习作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材料库,这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成功之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