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时间:2019-05-15 02:3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一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论文关键词] 教师 学生 激发 学习动机

[论文摘要] 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一直是教师千方百计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详细地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因素这两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提供具体的方法。

引言:动机一词来源于拉丁文“movre”,意思是推动或引向行动。纵观历史上关于动机概念的界定,可以把动机的定义分为两类观点:内在动因和外在诱因。传统上教育心理学把学习动机定义为激发与维持学生从事学习行为,实现学习目标的内在动力或内部因素。在现代的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课堂上面总会有一些学生思想不集中,开小差,影响了教师上课的进度,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此时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教育部门对教学方法已经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我们就要从学生自身这个内部因素以及外界因素这两个方面对人的影响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便帮助学生从厌学到乐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前者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学生的成就动机;后者包括勤学、合理有效的表扬、适当的任务难度、恰当的辅助、正确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内部因素 从古到今,内因一直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只有从内到外才能够从本质上改变其本质。

1.1 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其实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一般说来,学生往往注意那些引起他们情绪反应或自己感兴趣的事件、形象和读物。而对那些缺乏兴趣的东西不愿多加注意。

学生的兴趣与其能力、唤醒水年龄等因素有关。

学生容易对感到能够胜任的任务容易产生兴趣,而对那些感到自己无能为力的任务,则变得兴趣索然。所以,即使学生对某门学科或活动开始不感兴趣,但如果获得了成功,他们也会产生兴趣。因为,学习的成功是其获得了一种成功感。

1.2 自信心

自信心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谈起的一个概念,而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A.Bandura)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

产生自信心,是指不断的超越自己,产生一种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最强大力量的过程。这种强大的力量一旦产生,你就会产生一种很明显的毫无畏惧的感觉、一种“战无不胜”的感觉。产生自信心后,无论你面前的困难多大、你面对的竞争多强,你总感到轻松平静。

自信心表现为超越别人。如果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超越自己,不断的产生自信心,一段时间后,你必能超越与你同等实力的他人。超越他人后,你的自信心就得到强化,你产生自信心的方法就得到验证。

1.3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如:具有这种动机因素的学生﹐就能刻苦努力﹐战胜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取得优良成绩。

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情绪激发理论)

认为成就动机是人格中非常稳定的特质,个体记忆中存在着与成就相联系的愉快经验,当情境能引起这些愉快经验时,就能激发人的成就动机欲望。成就动机强的人对工作学习非常积极,善于控制自己尽量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充分利用时间,工作学习成绩优异。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期望价值理论)

认为动机水平依赖于3大因素:一是成功诱因值(Is),即对实现目标的价值判断;二是在某任务中成功的可能性大小(Ps);三是成就需要,即主体追求成功的动机强度(Ms)。这3个因素发生综合影响,其结果使个人接近与成就有关的目标倾向(Ts)。外界因素 2.1勤学

2.2合理有效的表扬 2.3适当的任务难度

当个体经过种种努力终于达到目标后,如果能得到他所需要的报酬和奖赏,就会感到满意;如果没有得到预料中的奖赏,个体就会感到不满意。同时,满意感还受到另一个因素的影响,就是个体对他所得报酬是否公平的理解。如果说,通过与同事相比、与朋友相比、与自己的过去相比、与自己的投入相比,他感到所得的报酬是公平的,就会感到满意。反之,则会不满意。

目标的难度也会影响满意感。当任务越容易时,越易取得成功,个体就会经常体验到伴随成功而来的满意感。当目标困难时,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要小,从而个体就很少体验到满意感。这就意味着容易的目标比困难的目标能产生更多满意感。然而,达到困难的目标会产生更高的绩效,对个体、对组织有更大的价值。是让个体更满意好呢?还是取得更高的绩效好?这样就产生了矛盾。如何平衡这种矛盾,有下面一些可能的解决办法:

⑴设定中等难度的目标。从而使个体既有一定的满意感,同时又有比较高的绩效。

⑵当达到部分的目标时也给予奖励,而不仅是在完全达到目标时才给。

⑶使目标在任何时候都是中等难度,但不断小量地增加目标的难度。

⑷运用多重目标-奖励结构,达到的目标难度越高,得到的奖励越重。

2.4辅助 2.5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及教与学是相互活动的总和。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一种规则体系。它是构成一个体系有计划的一连串的行为或操作,具有指向性。方法本身就意味着目标指向性,也就是说方法具有人的行为楷模或是规律性要求的性质,因而方法就表现为一种运动规律的规定性和活动模式。

教学方法具有时代性。各个时代都有一些反映某一时代特征的具有代表性和倾向性的方法。在封建社会的学校中教学方法一般都脱离实际,注重死记硬背,偏重于学生的机械练习和记忆。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教学方法不仅仅局限于教师清晰而连贯的讲授,还采用了演示、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在当代,教学发展着重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

2.6良好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

(2)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协作在一定的意义上是协商的意识。协商主要有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反复商量什么是比较合理的;相互协商是指学习小组内部之间的商榷、讨论和辩论。

(3)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比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的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4)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二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所谓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师要发挥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将提高教育质量为己任,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奋斗。提高教学质量要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要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不均衡的规律,一步一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针对上面提到的因素,我们分内外两个因素来解决以上的问题。

1从内部因素着手的方法 1.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样利用兴趣来引导学生学习呢?

首先,教师要弄明白什么是兴趣。兴趣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里的解 释为:一种喜好与兴趣。为什么日本的动画和漫画那么受欢迎?是因为大家喜欢,而它正是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因为喜欢所以会去留意。

然而,学生学习却没有那种激情。在教师的口中有这样一句话:你只能把马拉到溪边,却不能强迫它喝水。

所以教师要弄清楚学生对什么事或物感兴趣,想法子调动潜藏在学生体内学习的积极性。他们碰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就会问自己为什么会是这样,应该怎样解,然后动手动脑自己去解决。与此同时,他们就在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学生一旦开启了兴趣之门,他们会将这一种学习的方法迁移到某一科目或其他的领域。

爱因斯坦也说过: “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但教师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所学的东西要是积极乐观向上的;若出现情况要及时导入正途。

1.2 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如果有人问你:你是漂亮的吗?也许在那漂亮的人中间只有少数的人做出肯定的回答。但是,如果有人再问你:你是最漂亮的人吗?这是时能够做出肯定回答的人怕是人数寥寥了。

你不能说在犹豫不决的甚至是做出否定回答的人群当中,就某个范围来说没有最优秀的。他们之所以没有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人,除了在他们心中还保持着谦逊的传统美德外,不敢相信自己, 对自己缺乏自信,就是最根本的原因。

类似的,有很多的同学在上课时保持沉默或不发言,除了谦逊,更多的是对答案的不确定,对自己的不肯定。相反的,相信自己的人会毫不犹豫的举手发言。即使他们知道自己的答案错了,他们依旧会将自己的答案讲出。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会通过老师的点评和分析,下一次会避免同类错误的再次出现,在错误中提升自己。

自信是成功的法宝,是学生学好的奠基石.只有相信自己,肯定自己,赞同自己的能力,才会成功。

1.3 树立学生的成就动机

想要取得成功是每个人的梦想,想什么就是什么,美梦成真是每个人的愿望;学生,也不例外。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所以每个人的目标与想要获得的成功是因人而异的;也就是说,树立学生的成就动机要有针对性。

奥苏伯尔将学习动机分为三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以奥苏伯尔的理论为依据,我将学生分为三种类型来分别树立他们的成就动机。

第一类:好学者。有些学生的成就感来源于解决自己不会做的题为乐。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中等偏难的题,以自愿参与为原则,利用课外的时间让学生去完成。从而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在学与做中完善自己。

第二类:现实者。这类学生更多的是要力求在学业上达到一定的成就,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尊重的需要。这时,教师要对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其他的学生在学业上以他(她)为学习的榜样。

第三类:需要肯定者。有些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他们不将自己的成功看作是炫耀的“资本”,也不是出于什么好奇与喜好。简简单单只是为了从自己所崇拜与敬仰的长者那里得到赞许和认可。他们只需要简洁的一句表扬:你做的不错,就能够得到满足。所以无论是什么样身份的长者都不能一味的否定这类学生,要循循善诱,不要吝啬自己的言语,及时认可他们,让他们开心地向着阳光生长。从外界因素找突破的方法 2.1 鼓励学生勤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靠平时在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要想鹤立鸡群,脱颖而出就只能靠勤学。

勤学并不是读死书,更加不是无日无夜漫无目的的看书。学生勤学要有自己的方法,要懂得劳逸结合。那勤学应该如何学?

第一,学习前,排除干扰。有的学生在学习时难免被外界事物所干扰。因此,学习地点应该选在安静、宽敞明亮的地方为宜。另外,学习的时候,摒弃心中一切杂念,用一颗平和轻松的心去学习。

第二,多种感官参与。我们知道,有知觉的时候多种感官的参与其效率要优于单一的感官的参与。对同一材料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多种刺激叠加在一起,信息在大脑的印象就会十分深刻。比如:你看地球仪的时候,就得知道某一区域或国家的地理位置、天气、人口、地理资源等等。如果不清楚这些,拿出纸和笔,回忆上课的时候老师所教的东西,将其记录下来;或者用眼睛看地球仪,从上面找它的位置,动手写,用脑想。这样学习是最有效果的。第三,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百余年来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被人广泛引用,它告诉我们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据此,学习结束后要及时复习。在学习的当天内复习一刻钟会比一星期后复习一小时的效果更佳。及时复习并不能完全解决遗忘的问题,还需要不断的定时复习,即一次复习两个小时,不如分四次,每次复习半小时效果为好。此外,随着复习的次数增多,定时复习的时间间隔可逐步延长。

第四,劳逸结合。机器用久了也会发热;用多了,也会坏。学生亦是如此。遇到难题解不出来的时候,出去散散步,打打球,放松一下心情再去解题就会有灵感了。中午进行午休,以补充下午活动所需的体力。学习45分钟后,进行远眺,有助于缓解用眼疲劳。

不要提到勤学就犯难,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效果的让学生学习,一改以往机械式学习的方法,让教与学更加容易。

2.2 合理、有效的运用表扬

一般来说表扬、鼓励、奖励要比批评、指责、惩罚更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赫洛克曾把100名四、五年级的学生分成四个等组,在四种不同诱因的情况下进行加法练习,每天15分钟,共进行5天。第一组为受表扬组,每次练习后,给予表扬和鼓励;第二组为受训组,每次练习后,严加训斥;第三组为观察组,每次练习后,既不给予表扬,也不给予批评,完全不注意他们,只让其静听其他两组受表扬和受批评;第四组为受控组,让他们和另外三组儿童隔离,单独练习,不予任何评价。最后测量他们的成绩。

就学习的平均成绩来看,三个实验组的成绩均优于受控组,受表扬组和受训斥组的成绩又明显优于观察组,而受表扬组的成绩又不断上升。这表明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学习动机,对学习起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明显优于批评,而批评的效果比没有批评好。

任何的批评和表扬都应让学生感到是有理有据的,是对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的肯定,过火与不及都会有损动机作用。例如:学生认为自己的作业不怎么样,教师却表扬他,这时候学生可能会做出这样的归因:这么糟的东西,他竟然表扬我,一定以为我是个笨蛋。所以勃洛菲提出,表扬一定要针对真正的进步与成就,而且是在有客观证据直接表明进步与成就直接出现时给予。又例如:小华每次做作业都会出错,但最近一连五次都全对,而且作业整洁。这时候,教师可以说:“小华,我很高兴你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地将作业做的那么好,表现不错哦。”

当差生和捣乱的学生表现很好时,教师应该言行一致的由衷的给予表扬,而不应该随便、空泛、应付式的给予表扬。表扬对于学生来说是尽自己的努力就能得到的,不应该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2.3学习任务难度适当

学生每次做题时都会有这样的现象:难题不会做就没有管,过于容易做的没有意思,而让他们上瘾的则是那一些中等偏难的题目。

难道说中等偏难的任务题目最能够激发学习动机?

为了揭开这个谜,阿特金森在一个经典实验中演示了这一点。他在实验中把80名大学生分成四组,每组20人,给他们一项同样的任务。对第一组学生来说,只有成绩最好成绩者能受到奖励;对第二组学生说,成绩前5名者将可以受到奖励;对第三组学生说,成绩前10者可以受到奖励;对第四组学生说,前15名可以受到奖励。

成功可能性适中的两个组成绩最好成绩:成功概率太高或太低时成绩下降。第一组学生大多都认为,即便自己尽最大努力也极少可能成为第一名;第四组学生一般都认为自己肯定在前15名之列。于是,两组学生都认为自己都无须努力了。研究表明,最佳的成功概率是二分之一左右。因为大多数学生认为,如果尽自己努力,很有希望获得成功,如果不努力的话,也有可能不成功。

教师要正确把握适中的任务难度这一概念,激发出不管是难题还是易题都感兴趣、都喜欢去做的学习热情。

2.4 进行恰当的辅助

“为什么总有学生尽力逃避学习?”“为什么小华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上学?”“为什么现在的学生缺少必要的学习压力?„„身为教师尤其是准教师们就要对上面出现的问题寻找答案了。到底是他们缺少成功的体验,学习目的或目标不正确,还是对学习失败的错误归因?

根据上面的问题,教师可以罗列出三种辅导方法:

A 多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多看到自己的进步之处。不要盲目地与成绩较好的同学进行横向比较,要多进行纵向比较。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肯定,自我表扬,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B 形成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目标

在学习目的上,学生应当意识到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人的学习是为了获取知识,丰富人生意义,提高自我修养,最终实现自我。在学习目标上,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应太高或太低。

C 学会正确的归因

在努力、能力、运气和任务难度四个归因因素中,比较好的一种是将学习的失败与成功归因于努力因素。失败的时候归于努力,认为自己仅仅是因为努力不够才会失败,才不会丧失学习的动机;成功的时候归于努力,可以增加学习的信心,让自己知道经过努力是可以获得成功的。

2.5 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选择确定了教学方法,并设计出了教学方案后,到了课堂上还有一个如何正确实施应用的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注意贯彻以下原则:

a 要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教学方法的应用,一要考虑充分发挥由教师、学生和课堂构成的教学的整体功能,使之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能;二要注意发挥出不同教学方法构成的综合整体功能,使各种方法有机配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b 要坚持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启发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它是相对注入式而言的。启发式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强调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技能形成、能力发展和个性展示。

c 要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师的素养、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是多方面的,教学手段、媒体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决定了任何一个教学活动都应综合使用各种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设计应用中,应坚持综合化,形成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教学方法组合。

d 坚持灵活性,渗透教育机智。不同教学方法的设计和使用、使用中的时间长短,以及使用中学生的反应等,都是非固定性的,都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中,要灵活机智,随时把握好不同的方法的应用。特别是要根据方法使用机智,根据课堂教学中、不同方法的使用中出现的特殊课堂气氛和突发的因素,巧妙的因势利导,采用一些新颖的方法,从而收到意料之外的良好效果。

教学方法的意义

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师威信和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学记》中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学生善学与否与教师善教与否是密切联系着的,那些用适当的、采用优良的教学方法而使教学效果不断得到提高的“善教者”就容易在教学中赢得较高的威信,师生关系也比较融洽。

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皮亚杰认为:“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而不好的教学方法则可能会使学校成为“才智的屠宰厂”。像恩格斯就曾批评爱北斐中学说:“这个学校流行着一种非常可怕的背书制度,这种制度半年时间就会使一个学生变成傻瓜。”而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就是如此。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创新思维的“发芽”。

时代是往前跑的绝不会倒退;同样地,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服务于民,而不应该成为教育事业的绊脚石。

2.6 创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所谓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学生是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的群体,外界的一切事物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正如我国古代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荀子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学生在班级篮球赛时双方队员都会握手以示友好,并高喊: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从这里面,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友谊与竞争相辅相成。纯粹没有友谊的竞争,班级体中个人思想主义严重;容易引起冲突,接着会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造成班级体混乱。反过来,同学之间相处融洽,相互谦让却不能激发出个人斗志;长此以往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竞争需要尊重对手,切磋只需要“点到为止”,无须斗得两败俱伤。友谊需要竞争,才能够相互勉励,共同进步。教师要教会学生挖掘环境中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克服消极的阻力,从而扩大学生进步的天地。

第二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作业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作业

学生厌学与家庭教育

这次学习,我记住了以下观点: 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有的忽视的子女的教育,孩子的情感需求是得不到满足的,或过高期待,使得孩子感到力不从心,都会导致孩子的厌学情绪的产生。有道是,“你可以把马儿牵到河边,但你不能逼他喝水。”这几句话让我感触颇多。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父母的主导倾向是什么,对孩子有何期望和要求,往往是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的指示器。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主要表现为:

1、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

有一部分生活富裕而父母文化较低的家庭,在他们身上,丰厚的物质财富与贫瘠的文化素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们中有的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大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来自这一类家庭的厌学学生比较重物质享受,追求吃喝玩乐,对个人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2、要求过严、期望过高或态度粗暴

有一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要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是孩子接受最多的信息。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责骂痛打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畏惧心理,而迁怒于学。久而久之,把本来饶有兴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3、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

我们都明白,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在这样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心情会舒畅,精神振奋,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反之,一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家庭,只有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容易引起厌学情绪。

对策:

1帮助家长转变教育方法,建立家长学校

针对家长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态度,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订家教周刊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

折,培养自控能力等,我认为可以从每个班中选出一些有教育方法或不懂如何教育子女的家长代表,定期让他们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交流,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对他们进行些辅导和咨询。

2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和家长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学就随意迁就,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学生心中有了确定的目标。就会有意识地为实现目标去努力。

总之,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第三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如下困难:教师的情绪感染,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和效果;学生的学习辛苦、紧张、竞争激烈,再加上来自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自身的各种各样的因素,常常会出现对立消极的情绪;学生已有的内敛、闭塞、依赖、只求稳准不求冒险的性格;有些学生只会按照老师、家长的命令、指示行动,要让他(她)自己开展活动,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使他们那种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呢?

一、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学科上了。达到好的效果。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学科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如数学学科,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之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要通过参与式的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学模式,正在成为教师从业的必备素质。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习动机。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简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作业难度是构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两类学习者,即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由于绝大部分大学生属于追求成功的学习者,因此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到达成功。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很低时,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当问题的难度系数为很高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弱;当问题的难度系数适中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让学生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是去学习力不能及的过难的东西,学生都不会感兴趣。只有在学习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时,学生才感兴趣而迫切希望掌握

它。因此,能否成为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如果完全适合(太易)或完全不适合(太难),均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只有在既适应又不适应(中等难度)的情况下,才能构成问题情境。那么,教师应怎样去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呢?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它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用作业的方式提出;它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动机。

多媒体的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优化教学环境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通过直观手段以图象、动画、影象、声音等多种媒体来反映事物本质,逼真地表现事物的存在和动态变化,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诱发学生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四、正确、妥善组织竞赛,激发学习动机。虽然大量研究表明,竞争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完全取消竞争也是不现实的,关键是如何正确使用竞争手段。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学习效果。当然,学习竞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影响不同。对于成绩中上的学生影响最大,因为这种人通过努力可以不断提高名次。而对成绩极优或极差者,学习竞赛的影响甚微。因为优等生每次都取得好名次,从而认为自己无须努力也能成功,故激励作用不大;而差等生从来没取得过好名次,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成功的希望,故竞赛对他们也没有什么作用。并且,学习竞赛往往是对不合作的一种无形的鼓励,不利于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建立。总之,学习竞赛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我们既不能简单的全盘肯定,也不能简单的全盘否定。如果在竞赛中不注意思想教育,把竞赛仅作为激励学生个人自尊心与荣誉感的措施,势必会产生消极影响;相反,如果能在竞赛中结合思想教育,使竞赛成为激励学生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的手段,则是可取的。当然,要想发挥其积极作用,在竞赛标准上应体现出鼓励进步和团结互助,尽量多用集体或小组竞赛,而少用个人竞赛,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竞赛”。这样,有利于使先进更先进,后进变先进,团结友爱向前进;有利于防止自卑心理、骄傲情绪和个人主义等不良倾向。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哪种教学手段、哪种教学设备,这一切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只要教师们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有可能学得积极主动,并学有成效。

第四篇:激发学习动机

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热情

太和县宫集镇中心学校 宫保中

目前,多数老师埋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不主动,不配合,上课发言不积极,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问题,缺乏学习热情。我也感触颇深。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直以来是广大教师所困惑的问题。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老师取代学生学习的过程,“满堂灌”教学模式一直被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被“多情的老师”慢慢地扼杀了。结果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教学氛围死气沉沉,教育教学效果不见成效。《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合作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那么,如何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热情呢?本人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

1、教师更新理念是关键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一名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学习的过程真正还给学生。教师如果课堂上一个劲的讲,看起来很卖力,却不给学生一点点时间去思考、去消化、去理解、去探究、去交流。他们哪来的时间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呢?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也就慢慢地被扼杀了。因此,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切实做到与时俱进。

2、大胆改革,积极尝试

说实在的,以前我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还是情有独钟的,总是舍不得放弃,平时使用习惯了,教学过程容易操作,也不想尝试其它的教学模式。自从参加太和县举行的导学案模式的学习,我的思想彻底解放了。开始就现学现卖,不大习惯,不过现在好多了,对于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已经熟练掌握。

导学案模式确实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它的基本流程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师点拨——课堂检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展示学习目标,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也就没有学习激情。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会流于形式,他们就会用心去研读教材,仔细去思考每一个问题。当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个很简单,可以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拿出来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单个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在班内统一解决。合作探究的过程,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大环境的影响下,即使开始不积极不主动,慢慢地也就潜移默化,深受感染。交流展示的过程就是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大舞台,学生参与更精彩。这样,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受到表扬,一方面体现出自身的能力,另一面对自己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学案教学模式,老师解放了,学生学习动机也被激发了,学习

热情就不用说了。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3、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内在因素,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也外在因素,如教师的语言艺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教材内容的枯燥无味等。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如果单纯的讲解书中的大道理,学生没有学习动机也是很正常的事。

其实,教育是艺术,艺术就需要不断创新。教师可以在教学手段上多下一些功夫,不能只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本教案就万事大吉了。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可以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精心制作实用的课件,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如我在教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第九课第二框《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开始备课时,我很困惑,本框理论性太强,单纯地讲解学生根本不容易理解。于是,我就根据教材内容制作一个精美实用的课件。导入新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江涛演唱的《愚公移山》,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也就很快进入学习情境。讲解第一目《代代相传的精神》时,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大禹治水、长征会师、延安大生产运动等画面,让他们看看在艰苦的岁月里,人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然后教师适当点拨,其实这种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中华民族才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本框教学的难点,我主要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画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又是错误的,然后

让学生从学习上、生活上等方面总结一下应该这样做?写在纸上,让学生展示交流。教师再作适当小结评价。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任务,他们就不会无事可做,学习动机也就被激发,学习热情也就高了。

总之,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热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大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做教学的有心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成问题!

以上观点只是个人教学实践的一点感悟,不妥之处,敬请辅导老师和同行批评指正!

第五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看法 学生是我们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动机是影响的学生学习的因素,所以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生学习动机

1、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因为我所在学校的生源并不是很好,学生做起作业有些困难,单纯让他们做学校订的练习,根本都不会做,我们高一备课组根据学生的学情采用自己编写练习,经过我们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地被激发出来,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

2、体验成功,增加学习成就动机。我们高一元素化合物有很多关于物质的性质,单纯我们老师的讲解和演示,有些学生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个时候,最好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做,不仅验证了书上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让他们体验了成功。这样他们有了自信,对你所教的课程有了兴趣,成绩的进步就不在话下啦。

3、教师采用创新、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自己本身也应该不断更新自己,并不能原地踏步,要了解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兴趣,了解这段时间社会出现了什么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最近就比较流行《江南style》,你也可以以此参加到的你课堂的内容,尽量使内容生活化,简单化。此外,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些不同 的教学方法,不要意味自己讲,你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上来讲,做小老师,让其他的同学来点评学生自己的方式。

学习动机不仅利于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还可以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可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更要注意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动机,注意调节,使具有长久性意义的学习动机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下载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认真回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这门课,课程中哪一个观点或一句话让您印象最深?给您什么启发或反思?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其特点是......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作业 观看了马晓晶等几位老师的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视频的讲解,我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认识有了很大改观,产生了很多见解和认识,现总结......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认真回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这门课,课程中哪一个观点或一句话让您印象最深?给您什么启发或反思?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且表扬要多于批评。”这句话对我......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观,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把学校、社会、家庭的需要,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降低外部动机消极影响的策略 当学生反映他们在活动中体验不到兴趣和快乐时使用外部奖励;对大多数人来说,没有什么价值的任务(如重复练习)要限制使用外部......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学习动机强烈,就会激发积极主动的学习愿望,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就会有较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重要,......

    教师如何采取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教师如何采取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正确评价,适当表扬......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合集)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且表扬要多于批评。”这句话对我的印象最深。 表扬一个褒义词,含有赞扬、赞美的意思,是指对好人、好事公开称赞。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表扬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