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时间:2019-05-15 02:1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第一篇: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5-0243-01

语言表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虽然现在有了电视、电脑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教师讲课仍然起着巨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试从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特点出发,探讨历史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1.历史课堂教学语言必须讲求科学性

历史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规范、准确、全面、完整,无任何知识性、科学性的错误,必须具有历史学科的特点--言之有史,言之有据。

历史教学语言的科学性,首先应为语言的真实性。历史语言不同文学语言,不能有任何程度的虚构。对历史过程的讲述、人物生平的介绍,必须符合史实;在分析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揭示历史规律的时候,必须从史实出发,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例如分析为什么说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问题时,就应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来进行。如此才能言之有据持之成理。

此外,历史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还应做到读音准确,用词严谨。比如“陆贾”不读陆jia,而读陆gu。“赋税”不能说成“交公粮”,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能不能解释为“看见哪个当官的腐朽堕落,违法乱纪,就向皇帝报告”。如在讲授《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时提问:“秦灭六国是在哪一年完成的?先后灭了哪六个诸侯国。”不能提问为“秦灭六国在哪一年?灭了哪些国家?”否则问题在时间和空间概念上就会含糊不清,学生就难以得出精确答案。

要做到历史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一方面要加强历史专业知识的修养,对知识点和概念的掌握要准确无误。另一方面要加强自己的文字修养,丰富词汇量。此外,备课时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知识疑点。如果一个教师的历史知识不够科学严谨,那么,他的教学语言也就难以做到严谨了。

2.历史课堂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

历史是一幅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画卷,但这个过程却不能重现,也不能像物理、化学那样去做实验。一个高素质的历史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语言艺术,讲究声情并茂,形象生动,把不能重现的历史现象再现在学生面前,把深奥的事理通俗化,把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学而不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 运用形象的语言刻画历史人物的形象和心理状态,能给学生“如见其人”之感,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例如,在讲巴黎和会时,我是这样讲的:英法美三个大国操纵着会议,英国谁来了?首相劳合.乔治。这个圆猾而又狡黠的政治家,完全代表英国这个老牌帝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他最仇视当时已经发生革命的俄国。法国谁来了?总理克里孟梭。他已经70多岁了,说话的声音沙哑,外号“老虎总理”,是个典型的复仇主义者,他的野心就是称霸欧洲。美国谁来了?总统威尔逊。他原来是大学教授,后来当上了总统,他口头上标榜和平,但态度高傲,就像已经成为世界的主宰者似的。短短的几句话,就把“三巨头”的面貌和所代表的国家的特点、时代、阶级属性刻划得淋漓尽致。

2.2 用比喻,用当时的民歌、民谣、谚语等再出历史现象,使抽象变具体。例如讲国民党统治下苛捐杂税层出不穷,巧引一对联“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有屁无捐”,横批“国民万税”。一联挂上,讽刺辛辣,入木三分。通俗幽默,在哄堂大笑中,使学生领悟到其中蕴含的哲理。

2.3 要使形象生动,还要补充一些与中心内容有关的细节。如讲《中日甲午战争》时的黄海战役时,补充了邓世昌落水后甩开部下抛给他的救生圈,赶走爱犬衔发相救的细节,就能很生动形象地表现邓世昌与战舰共存亡、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要做到历史教学语言形象生动。一方面,平时要注意搜集积累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史料,以便在讲课中适时、恰当地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另一方面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浅化加工,要使学生不仅愿意听,而且能听得懂。

3.历史课堂教学语言要孕含情感

教师讲课还要感情充沛,不要客观主义教学。因为历史教学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还要用历史人物的嘉言懿行去教育感染学生。李大钊说:史学于人生的关系,可以分知识方面和情感方面二部分去说。从情感方面说,史与诗有相同之处,读史读到古人当民族危急存亡之秋,能够激昂慷慨,慨然出来拯民救国,我们的感情都被他激发鼓动了,不由得感奋兴起,把这种扶持国家民族的危亡的大任放在自己的肩头。这就是历史情感的作用。要感染学生,先要感染自己。教师讲史实要富于情感,进入角色,别善恶,辨忠奸,喜怒哀乐,褒贬扬抑,态度鲜明,有形于色,使学生受到正义感、爱国感、英雄感、美感等的感情熏陶。例如在讲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以及近代西方殖民主义的罪恶等类似内容时,历史教师在口头语言设计上,应用控诉性的文字和采用悲愤的语调,强烈谴责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例如,在讲述近代西方殖民主义在美洲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时,朗读马克思的一段话:“新英格兰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们的会议上决定每剥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磅;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英磅……”这是多么令人揪心的灾难!同时,历史教师在体态语言上也要处理适当,面部严肃沉痛的表情,眼眼里似要冒火的神色,手的姿势,身体的摆放位置,就可让学生加深直觉的感性效果。要做到历史教学语言的情感性。一方面,教师要有丰富强烈的情感。另一方面,教师平时要注意掌握积累一定的史料,要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能够正确运用体态语言。

4.历史课堂教学语言要简练

历史知识是综合性的知识,它内容广泛,包罗万象。要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抓住要领,更好地实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目标,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的讲课必须做到语言简练、干净、明确,字少语精,提纲挈领,牵一线而动一片,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与针对性。

例如,讲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教师可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关税。简明扼要,十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讲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教师可概括为:金田起义、东乡称王、永安建制、定都天京。简短十六个字,使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主要环节一目了然。

要做到历史教学语言的简练性,一方面要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必要的整理与再造,使史实高度浓缩,观点高度概括,问题层次分明。另一方面在语言表达上要直截了当,层次分明,多用短句,避免长句,使语言简洁明了。

以上是我在历史教学工作实践中的点滴体会。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要多看一些语言大师的作品,丰富自己的词汇;多听一些艺术家的表演,从中汲取艺术营养;多从事练习,特别是在课堂上注意锻炼自己的语言。

第二篇: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In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art

2007级教育管理一班 张瑜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语言的严谨性、形象性、幽默性、情感性、机智性、激励性、启示性入手阐述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Abstract: The language classroom instruction cannot leave thelanguage, the language is the language teacher teaches the knowledge,one of 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main carriers.Language teachinglanguage art and the language classroom instruction effect has closerelationship.This article from language rigorousness, vivid,the humor, theemotion, quick-witted, Encouragement,the enlightenment obtainselaboration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art.关键词:语言

语文教学

语言艺术

Key word: Language;Language teaching;Language art

教学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又是一种艺术语言,特别是语文教学语言更加讲究艺术性。语言教学既要以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授知识,把课文每一件具体生动的事,每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用教学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耳目,令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掌握知识。又要以语言作为桥梁与学生们进行感情上的沟通。课堂教学语言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的规范化,甚至关系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就得研究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1] 1

一、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具有严谨性

语文教学语言属于一种较高层次的口头语言,虽然它主要通过口头表达的语言,但不能像一般口语那样随意性,不能漫无目的去信口开河,谈天说地,因此讲究语文教学的艺术必须以严谨性为前提,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语言必须清晰,准确,规范

语文老师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榜样,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特别要注意自己的语言美,要用发音准确,语言规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不能掺杂或者生造那些粗俗的方言、土话。那种在课堂上喋喋不休的“啊,啊”的拖泥带水的附加语必须要清除掉。因为这些不好的用语习惯对于教师表情达意没任何好处,还会影响学生以后的用语习惯。在遣词造句时,教学语言必须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符合大众化的语言习惯。无论叙事、说理、言情、措辞都要非常妥贴,恰当。例如要求学生概括一篇文章的中心,教学用语应该是:记叙文用“记叙了什么,反映了什么”;说明文用“介绍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议论文用“阐明了什么,论证或者驳斥了什么”。这些科学规范的课堂用语是由文章的内容和体裁决定的,不能随便变更。此外要做到教学中概念准确,表达要明确,该用短句的就必须用短句来讲解,该用褒义词就不能使用中性或者贬义词。总之,清晰,准确,规范是对语文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语言必须衔接连贯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教学语言,或分析一篇文章,或说明一件事物,或阐述一个道理,或发表一个见解,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用自然衔接、前后一致的教学语言。富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教学时,总是使自己表达的内容尽可能条理清楚,蕴涵一种严密的逻辑联系。我们往往看到这样的情形:如果一位教师教学时条理混乱,思路不连贯,语言不流畅,他的学生在课堂上都会无精打彩,课堂气氛会非常的沉闷,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反之,又会是另外的一个结果。他的学生一定会在课堂中全神贯注,将情感的激流溶入在教师精彩的讲解之中,使师生双方心心相印,师生之间能进行很好的配合,学生的思维会非常得活跃。可见保证教学语言表达的衔接连贯是难能可贵的。

二、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具有形象性

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用听众如临界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2]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风趣。特级教师韩军在教学《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有这样精彩的一幕:“我们再展开想象在朗读。在我们大脑中,天空中万里无云,天和山都是青青的颜色。我吴均坐在船上,跟随流水任凭它把我带向东带向西。从富阳到桐庐,全是奇山异水,真是天下独一无二呀,我真是看不够呀。并唱起来船儿船儿慢些走,让我把这美丽的富春江看个够„„(学生响起激烈的掌声,还有笑声)。”[3]描之绘之,诵之歌之,声情并茂。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景有情,使教学语言格外形象、精彩。就很自然地引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动地进入到较高的课堂学习境界.怎样才能使课堂语言具有形象性呢?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均可引入课堂,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比如在讲解《米洛斯的维纳斯》这篇课文时 先给大家进一个“金苹果”的故事。在古代希腊,不和女神厄里斯没有被邀请出席珀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婚宴,她心里很不满,于是就想制造祸端,就将一只金灿灿的苹果抛向宴席,结果被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得到了。宙斯的妻子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罗马语)都想得到这只金苹果,纷纷对王子许下诺言。最后,王子将金苹果给了维纳斯,因为维纳斯让世界上最美的女子——斯巴达的海伦成为王子的妻子。斯巴达和特洛伊由此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这当然是一个神话故事,维纳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让我们通过《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学习,来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吧!青少年学习喜欢听故事,故事本身就有一种吸引人的神奇力量,用故事导入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二、语文课堂的语言要与生活相结合才能体现它的形象性。人类语言的源泉来自生活,又用于生活。在教学中多与生活相结合,让课堂语言具有生活化,会更吸引学生的注意。我们都有这种感觉,如果老师上课时内容牵涉到实际生活,大家更有兴趣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3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比如在讲述《背影》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首先这样说:“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的父母关心你们吗?你们能举几个父母关心你们的一些事例出来吗?”“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他们关心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在关心自己的子女,也许我们有时不能发觉父母的那种爱,因为你们没用心去理解父母。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吧,大家来看看文中的父亲是怎样来关心自己的儿子,再来体会一下自己的父亲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行为。”这样能让学生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际相结合,从而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是非常形象的。

[4]

三、语文教学语言具有幽默性

教师要把深刻的教学内容通过生动、幽默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深入浅出,寓庄于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疲劳,保持振奋的精神状态,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教师要信手拈来,用幽默的语言有针对地说明抽象的理论,将枯燥的文字变成充满活力的内容,让学生心领神会,在笑声中掌握知识。当学生感觉乏味和疲倦,精力开始分散时,教师要运用幽默的语言将学生的兴趣重新调动起来,重新投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有这样一个课例,一位语文老师在讲授《竞选州长》一文时,先板好课题,随后板书两组数学不等式:州长=马克吐温≠马克吐温;马克吐温≠马克吐温。然后说:“这堂课我们主要解决两道数学题,请同学们认真看书,看谁先解决这道数学题目。”同学们因为语文课上成了数学课感到新奇有趣,都认真看起书来,这样两道数学题目很快解决了。同学们懂得“等于”是说明主人公凭“自己”的声望完全可以当州长,“不等于”说明资本主义竞选的虚伪性和欺诈性。“马克吐温≠马克吐温”是说明作品中的主人公不是作者本人,是虚构的,是为了加强文学的真实性而采用的第一人称。通过这两道数学题目,涌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幽默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古为今用、无中生有、比喻夸张、正话反说、双关歪解等等。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艺术,幽默之所以受到学生和老师的欢迎,不仅仅能博人一笑,而且还能从中得到智慧性的启迪。著名演说家海因慈·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来更能为人接受”。[5]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使自己的语言具有幽默性,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但必须明确,幽默只是一种技巧,不是目的,因而不是为幽默而幽默,应该考虑教育对象、内容、重点以及感情基调,否则会浪费上课时间,甚至给人一种油腔滑调、哗众取宠之感。

四、语文教学语言具有情感性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和一般用语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必须具有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感性。语文教学之所以强调教学语言的情感性,这是因为:

首先,从语文教学目的来看,语文教学应实现的教学有三个:一是弄清文意,知道文章写了什么,二是说明这篇文章内含的道理,三是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这个情感目标是语文教学肩负的独特使命,这就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情感活动,引起学生感情的激荡,形成感情的共鸣,使学生在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过程中求真、崇善、爱美,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例如在学习《孔乙己》时,给学生灌需的应该是一种同情之心,要鄙视那些只知道打击讽刺的人们。

其次,从语文课本本身来看,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文学的本质是来源于感情,而又表现感情的产物。”[6]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无一不倾注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要讲好一篇课文,就必须得把握好文中的感情,然后由教学语言把这种感情向学生传达。

其三,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来看,情感性的教学语言必不可少。情感是课堂的灵魂,没有情感就没有交流,因而情感是一种更高级的信息反馈。有经验的教师,善于用带有情感性的艺术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情感。通常在课堂上,除了知识的对流一条线外,还有情感对流的一条线,良好的情绪可以加速认知活动的进程。使学生在赏心悦目中自觉地接受教学美的熏陶和感染,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接受思想,实现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满足、情感的激励、个性的陶冶,达到教学过程中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例如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讲《雨中登泰山》时用了这样激情昂扬的导语[8]:“同学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万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充盈心头。那具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的泰山就是这样的一座山。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五律《望岳》就是其中之一。杜诗中那“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是令人神往的,只有攀登到绝顶,才能领略到无限风光。今天,我们学习李健吾同志的《雨中登泰山》,[7]

请作者为向导,带领我们去攀登、游览那高耸雄伟的泰山吧!”豪迈、壮阔、激情、昂奋。这字字情,声声意,吸引着、敲击着学生的心。

五、语文教学语言具有机智性

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避免偶发事件的发生,对这种偶发事件教师若处理不当,将很容易破坏整个教学过程的和谐。怎样才能很好地处理这种情况呢?那就需要发挥教师的语言机智性,用灵活的语言化解矛盾。教师如果能够注意好语言艺术,运用教育机智就可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学语言的机智性有哪些具体方法呢?

(一)自我嘲笑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有时也会犯错误的,恰如其分地将尴尬转化成笑声,自我嘲笑一下,并在笑声中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能显示出教师知错能过的可贵品质,学生会以老师为榜样的。例如老师在给学生上《东郭先生和狼》这篇课文时,由于老师不小心,把东郭先生写成了南郭先生了。学生给老师指出了错误,这时,老师自我嘲笑一下说:“这个南郭先生想跑到这里来滥竽充数我都没发现呀,老师也会犯粗心的错误呀,要不是这位同学提醒我,他还会继续混下去,呵呵。以后大家给老师把好关呀。”这样一来教师不再尴尬,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起来。

(二)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就是针对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朝问题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带来的积极意义,使师生愉悦地走出尴尬的困境。例如在一堂作文课上,有一位老师正兴致勃勃地朗读学生在上次作文中出现的美文,忽然,一个学生神情严肃地站起来说:“老师,这篇是抄的!”随后,他拿出了自己买的作文书为证。顿时,课堂一下躁动起来,大家开始由赞美变为鄙视。面对此情此景,老师迅速冷静下来:“抄的作文也有好的一面啊!学生抄的过程就是发现美文的过程,就是欣赏的过程啊!”于是,老师继续声情并茂地朗诵完全文。然后问学生:“就文章而言,写得好不好。”学生答:“好!”接着,老师的话锋一转:“这样的美文,在我们班上只有两个人读了!要不是他们推荐给大家,大家还不知道有它的存在呢!不过以后如果是借鉴的最好表明出处。”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又促使那位遭遇尴尬的学生自觉地自己创作。又如有个别同学“神思恍惚”时,6

便加重语气提醒说:“××同学现在对‘目似暝,意暇甚’这句话应该深有体会吧!现在正在努力体验中呀。”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同学会意的笑,自然要比生硬地抛出一句“××同学,不许开小差!”效果要好得多。“目似暝,意暇甚”句,学生在课文《狼》中即已学过。旧语重提,既引起了该学生的注意,又使全体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巩固了旧知。

教学语言机智性的方法很多,在具体的情况下要具体得对待,要随机应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反映要快而准,要做到掌握分寸,方法得当,适时、适情、适度,于巧中见奇,于奇中生效。

六、语文教学语言的激励性

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9]热情、向上的学生更是如此。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激励的语言可以绘制动人的五线谱,为学生弹奏美妙悦耳、经久不息的音乐!

在语文课堂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有的学生踊跃发言,有的学生却默不做声。究其原因,默不做声者,或因为性格内向羞于发言,或因为基础不扎实,对老师的问题没有把握。怎样让他们大胆、自信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呢?这就需要教师的激励。我在实习时,指导老师要求我们每个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不管对错都要给学生掌声以示鼓励。比如在教《致蒋经国先生信》时,我提了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特意提到介石骨灰迁移的事?”我叫了班里一个比较害羞的学生来回答,她首先不敢回答,我对她说:“没关系的,你可以先把答案悄悄告诉我,我再告诉同学们。”然后弯下腰倾听她的悄悄话,当听到她正确答案时,我再把答案公之于众,并用掌声鼓励她。再适时引导:“你回答得很好嘛,下次如果能大声点那就更好了。”她受到很大的鼓励,在以后的课堂中经常主动回答问题。而对于学生错误的答案也不马上否定,我会换个方式这样说:“这位同学已经积极思考了这个问题,而且有了一个答案,不知各位还有其他更好的答案不?”然后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这样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充满了对学生的关怀,这样才能使学生树立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乐于交流。

七、语文教学语言的启示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此,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课堂语言的启示性的设置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设计的问题由浅及深,步步深入引导启示

教师给学生创造一定的解答条件,或作知识铺垫,或启发学生根据已知去开拓未知,或进行示范讲解,教师“举一”,令学生“反三”,指导学生向学习的“最近发展区”[10]开掘,实现学习迁移。如《螳螂捕蛇》一文,提问“螳螂为什么能杀死蛇?”教师用语言启发:“是怎样的一条蛇?是怎样的螳螂?”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围如碗、柳枝崩折、审视殊无所见。让学生明白是一只极小的螳螂杀死了一条力量强大的蛇。原因又有几个呢?学生自然就能回答了: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这样能让学生很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兴趣启示

只有学生有兴趣的内容他才会去思考、去理解。如老师在讲述《木兰诗》这篇课文时,在讲解木兰是如何替父出征的这个问题时,如果单从课文字面去理解则较单调,老师可以这样说:“大家先把木兰替父从军这段文章好好看看,然后把它编成一段白话故事,大家觉得如何,我们等一下一起来评论谁的故事写得最好。”这样既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有关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用妥贴的比较进行启发

语文课文的每一单元的几篇课文一般都有相似之处,至少也属于同一文体,教师要善于用比较法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例如在实习中我教初二的书信那一单元,分别是《致蒋经国先生信》、《致女儿的信》、《给儿子的一封信》等。我上第二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回顾一下上篇课文所提到的书信的格式,再让他们找出两篇课文存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样能让学生主动得进行学习,并获得新知识。

事实上,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远非上述几点所包罗,语言艺术既体

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语文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若如此,语文的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

参考文献

[1] 张隆华.语文教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2]

曾祥芹.语文教学能力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7.[3]

李杏保,陈钟梁.纵横语文教育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

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天津: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5]

王守信.刘勰与文心雕龙[M].山东:齐鲁书社,2001年9月. [6]

孙俊三.中学教育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9.

[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开明出版社,2005年一、二、三、四、[8]

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9]

张德伟.新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1月 [10]曾祥芹.语文教学能力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7.致 谢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陈艳阳老师的悉心指导。陈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陈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对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陈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谢陈老师对我论文的细心指导在此,我要向陈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同时,感谢我的同学四年来对我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9

第三篇:体育教师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体育教师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作者:WXQ

邮编:561500

有些人认为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并不十分重要,其实“语言”同样是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同一教学内容,有的教师讲授能使学生茅塞顿开,很快掌握动作的技巧,有的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却并没有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实践证明,在体育这一以人体运动为主要内容较为特殊的教学科目中,语言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现在的体育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的示范动作准确、清晰,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和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

体育教学是一门科学,体育课的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我们要上好体育课,除要把握好学生的思想脉膊及熟悉教材外,还必须掌握好语言这门艺术。美国心理学家赛门期说“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声调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因为教师声调的抑、扬、顿、挫能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音与声的美感,讲解的美感,实质上就是语言艺术的美感作用。讲课时由于教师的话音标准,口齿清楚,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而教师的语言准确、精炼、生动、形象又能对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提供方便,特别是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它可发展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很快地进入一个美妙的境界,而美妙的境界对提高学生的兴奋及动力定型的形成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如队列操练时,教师在讲解有关动作要领后,只要你一提国庆阅兵式的情景,学生就仿佛觉得自己置身于阅兵式的行列中,正在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一样,立即会情不自禁地昂首挺胸,讽爽英姿地做好队列动作,从而促进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这种反应在心理上叫“念动反应”,在美学上叫“移情作用”。因此,语言艺术的美感作用在体育中对正确的动力定型的形成是大有益处的。

怎样在体育教学中使用好语言艺术呢?我认为要体现以下“四性”。

一、语言的针对性:教师在语言运用上,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情况和不同的体育训练项目,使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尽可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知识较丰富,接受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要多使用经过提炼的规范化的教学语言,1 而对低年级学生则宜多使用生动、浅显明了的教学语言。

二、语言的科学性:体育教学是一门运动科学,科学的内容需要科学的语言去讲解,而语言的科学性,主要应体现在“具体、准确、全面”六个字上。在教广播体操过程中,教分解动作时,要用具体、准确的语言去讲解动作要领,在学生掌握了分解动作要领后再强调动作的完整性。只有这样由浅入深的讲解,由部分到整体的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动作要领,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受到感染和触动,从而使学生掌握每个动作的要领及整套动作的完整性。

三、语言的趣味性:有些学生精神不够集中,常常被外部环境因素干扰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体育教师的语言要风趣、有吸引力。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常使学生有新鲜感,而新鲜的东西又易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注意,从而是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记忆。如在做跳马练习腾空时用“身轻如燕”,落地时用“稳如泰山”等语言来激发学生对动作质量的追求,效果就非常好。

四、语言的启发性:教学的语言要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其在听课时大脑动起来。要启迪思维,就要举一反三,要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如在足球训练课中,用“形如狡兔”来形容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过人及穿插跑动,使学生尽快掌握过人技术及跑位战术的运用,并在比赛时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以求取胜对手。

笔者认为教学语言不是教师职业性技巧和情感的表演,而是对教育事业追求的思想感情的反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语言的运用,应给学生一种蓬勃向上蔑视困难的勇气,在心理上应给学生某种依靠,以增强信心,更好地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

第四篇: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我们都知道,在语文的教学当中,主要是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语文教师需要运用健康幽默的语言,使教学充满情趣和韵味。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数学教学语言也不例外。数学教学艺术突出地体现在教师富有艺术情趣和魅力的数学教学语言上)缺乏艺术性的数学教学语言是没有生命力的。现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不能用几十种方式说出的教师就不是合格的教师, 所以为师者必须高标准地要求自己的语言,精心锤炼自己讲的艺术。”因此, 数学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内容、对象、方式及场合气氛,在符合科学性、逻辑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 尽量使其教学语言具有艺术性, 以提高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而优化数学教育教学的效果。

一、导语的新颖性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使学习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就必须让学习者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或有关)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其体会到所学的内容和他们的学习、生活相联系,进而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严肃的、理性的学科,高校数学教师在新知识引入时,能否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自然而不俗套,新颖而不陈旧,灵活而不肤浅的教学导语能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数学课充满活力。强化导语的新颖性,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建立数学概念,分析数量关系、构建数学模型、总结解题规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二、生动直观的形象性

万物皆有形,形象性是艺术的外显特征。数学尽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但其构成内容空间形式及其数量关系却总以一定的“形”存在着。一般地说,数学中的形象有两种:感知形象(单凭人的感官就能感知的形象)和理想形象(超越人的感官所能感知的限度,通过抽象思维而产生的形象)。在数学教学中,形象化语言的运用是以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学生爱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等进行形象思维这两个特点为依据的;并且又是联系两者的中介。当然,所谓中学教学中的形象性主要是直接训练感官的感知能力。教师把教学内容及其形象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完成从生动的直观向抽象思维的转变。

数学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籍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青年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在“开放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数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动人的数学故事,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话语,把数学概念和定理讲得生动,通俗易懂, 则能有效地激发其认知智能比如, 在讲线段比例问题时,将证题规律编成歌诀:“遇等积,变等比,横找竖找定相似;不相似,忍住气,等积等比来代替。遇等比,改等积,使用射影与园幕;平行线,换比例,两端各自找联系。” 以歌诀形式把证题的“通法”交给学生,实际上是交给了他们解决类似问题的钥匙。例 如图(1),由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B任引一直线,与对角线AC交于F,与CD交于G,与AD的延长线交于E。求证BF2EFFG

分析:要证等积,转化为证等比 BFEFFGBF 则易知:AB∥CDFGBFFCAF

BC∥ADBFEFFCAF

所以BFEFFGBFBF2EFFG

形象化语言是听觉和视觉互相结合的语言艺术。它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感受、理解、想像、体验,通过恰当的比喻、通俗的语言展现教学内容的形象,以形象加深理解和记忆,以形象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以获取教学的艺术效果。一般的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1736 年,欧拉在圣彼德堡科学院宣读的一篇论文--有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语言十分优美、生动,使听者记忆深刻,终生难忘。同样,精心锤炼的语言,可以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

三、语言要风趣幽默

风趣与幽默也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因子,艺术幽默着眼于社会生活,而教学幽默则着眼于对所授知识的超然运用,奇巧安排,是一种智慧的结晶。它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课堂常出现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这都得益于风趣与幽默的语言。

教学语言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喜闻乐见,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要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解变得风趣、诙谐,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如讲有理数的运算,学生往往不注意先确定符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幽默地说:“有理数的运算,先问一问你的得数,有没有姓?若有,它是姓‘正’还是姓‘负’?”这样抓住问题的要害,利用流畅幽默而风趣的语言答疑,总比直接给出标准答案好得多吧!又如问题:“一张0.0083mm厚的纸, 对折8次后高度不足1mm, 若对折50次,估计有多高?” 这一问题答案是0.00832, 这个数到底等于多少, 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教师告诉学生:“这个数字所表示的高度比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还长, 我们可以顺着它爬到月亮上去见嫦娥和吴刚。”

当然,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都是幽默,教育语言幽默应具有深刻智慧,能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当然,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逗笑取乐,插科打浑,那只会给学生以粗俗轻薄油嘴滑舌之感。

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效果大不相同,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的同学心悦诚服。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动辄对学生发火训斥,其弊端是众人皆知的,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大不一样。

四、适当的比喻

得体的比喻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课堂教学的幽默,应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教给学生理智,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享受。

五、语言要精练

所谓语言精练,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

有的教师惟恐学生“消化不良”,讲课语言繁琐啰嗦,面面俱到,其实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须知,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如在讲解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时,教师只需讲清扇形与等腰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任何一个扇形都对应着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是圆心,顶角是扇形的圆心角,底边是扇形的圆心角所对的弦,两腰是扇形的半径,至于垂径分弦定理及其逆定理,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自己去导出。语言精练必须服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语言要通俗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借助于具体生动的事例做原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把内容讲得生动通俗,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七、知识要渊博

如果教师一味追求课堂气氛活跃,而忽略了课堂语言必须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即在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养分,这就会使学生背的“知识债”越来越多。在新课程改革的开始阶段,就出现过课堂语言知识性不强等现象,有的知识点学生未掌握。所以,教师既要注重加强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也要注意提高教师课堂语言的知识性。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为一名高校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比较高深的数学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比较广博的日常知识。这就要求高校数学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勤于进取,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让自己的知识在 “专”的前提下向“博”的方向发展,这样的教师角色才符合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七、诉诸心灵的情感性 “情感是一切艺术之母。”情感性是艺术的内隐特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切乎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这段话,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它告诉人们:语言、语声、语义可以通向情感,情感又可以接触。心灵,即富有情感性的语言,不但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可直接诉诸他们的心灵。“情、言、声、义”是增强教师语言感染力的四字要诀。

“情”就是教师要用自己炽热的教学情感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言”就是教师要用趣味性、激励性、悬念性、幽默性、文学性的语言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声”就是教师的语言穿插要伴随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配上相应的语声、语调,发声圆润、嘹亮明快,吐字准确清晰、自然和谐;张弛有序富有旋律感,调控有度富有节奏感,力求和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协调合拍,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地受到鼓舞;“义’就是教师要通过钻研,把内心的情感融进教学内容,使输出的教学信息穿上情感的外衣,染上感情的色彩。

数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一部壮丽的史诗。数学的内容与实际紧密相联,数学概念和定理公式等具有一种特殊的美。热爱数学的教师在教学中决不会“照本宣科”,而应是充满激情的。语言应注意分寸感,哪些详讲,哪些略讲,讲到哪个深度,都应“胸中有数”。语言要有节奏感,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都要恰到好处。数学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情景,恰当地调节和转化语调,以使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祥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的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的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指责;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1990 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萨洛维提出了“情感智力说”。之后,许多专家认为:智力源于情感,情感支配智力,对于人的成功而言,情感智力(又称情商)比通常所说的智商更重要。情感性语言在数学教学中的功能不仅是一种气氛的渲染和对学生心灵的呼唤,而且对于促进学生心智活动的进行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其他任何语言所无法替代的。

八、科学性

九、准确性

准确是数学的特点之一, 在表述数学概念时要注意准确无误)例如不能把“非负数” 说成“ 正数”;不要把“ 除”和“ 除以”相馄淆。有时语气上若停顿不当也会使学生在数量关系上理解错误。

八、逻辑性 数学使人严密。教学语言首先要符合知识内容的逻辑顺序。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 语言的逻辑性要求比任何学科都要高, 教学时应引起足够重视)例如定义分式时, 应当说“ 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分式。” 若说成“分母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是分式” 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先有分式再有分母。

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是一门很实在,很丰富又很难掌握的艺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花大力气去钻研它,掌握它。方法之一是多观察,多切磋,博采众长;其二是注意从基础训练做起;其三,要多运用,多实践,真正做到让学生闻其一,盼其二,听而思,思而得。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沈元和陈景润出现。只要我们有责任, 有信心,“ 晴空一鹤排云上,更引诗情到碧霄” 是非常有可能的。

此外,亲切感、分寸感、节奏感也是数学教学中应予重视的。有人认为数学教学不同于语文教学,它没有故事情节和感情色彩。因此,教学时只需用时装模特的“冷面孔”来表现其“高雅”,这是一种偏见。教学语言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总之, 数学课堂教学应精心创设情境, 提高教师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这既是对教学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的艺术,它激励教师一生不懈地追求,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愿合理的课堂语言的运用能帮助我们的教学水平不断得以提高。

第五篇: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内容提要: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之道在乎“情”,教学亦是如此。要做一个有感染力的语文教师,不但要有理性的思考,真挚的情感,还要有幽默的语言。风趣幽默的语言是润滑剂,可以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可以带来笑声和笑过之后的思考;而“披文入情”,以声传情,注情于声,声情并茂的语言更能引导学生进入语文世界,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可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幽默 清晰 意切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把知识的种子,做人的“规矩”播撒入内,让他们品尝有知的快乐。捷克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一切生物之中最复杂最神秘的。”因此,教育人使用的语言应当是艺术的语言。生动幽默添情趣,清晰动听易入耳,情真意切增温暖。

一、生动幽默添情趣

幽默的语言是教师智慧和自信心的表现,具有创造性和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想象,会意其妙处,锻炼学生课堂思维的灵活度,启迪学生智慧。据教育学家调查统计,90%的学生喜欢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前苏联作家斯维洛夫曾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语文课的教学中适当运用幽默的语言,能使繁重严肃的教学变得轻松活泼,平淡无奇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抽象深奥的说理变得具体形象,从而达到帮助理解、加深记忆、提高效率的作用。记得我讲《山市》的:“危楼一座”时,学生不懂“危”的意思,我便在黑板上写了个高高的“危”字,学生看了直笑,我解释说这就是“危”的古意——高。不过若其它字也写得这么高,那大家定会笑话老师“字高”——自高自大可不好,“有点自大”就是个“臭”字。这样学生们不但在会心的欢声笑语中形象地记住了词意,而且受到了做人的教育。不仅如此,幽默的语言还能缩短与学生的心灵距离,融洽师生感情。语文教师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阅读日记。同学们在日记里亲切地称我为他们的朋友、笔友,这跟我幽默地批改语气是分不开的。记得有一个叫李建平的同学在日记里就美打伊拉克发表言论:“如果我当选为地球球长,我一定要治裁美国,轰平五角大楼”。我批注说:“我敬佩你的正义精神,但我决不会投你一票,因为你当选为球长后,世界将永无宁日。”教师的幽默诙谐、轻松,能够折射出真善美的心灵之光。即使遇到不愉快的事,教师也要冷静思考,用风趣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开导,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无思想压力的情况下受到温馨的教育。一次做单元综合练习,批改时发现有些学生抄袭。怎么教育呢?课起始,我说了这样一段话:“天工造物真是无比奇妙,即使是同一种同一类的物也会有千差万别。人们不是说,天底下绝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吗?可这一次我们班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批改作业时我发现不少人的面孔一模一样,比如这个嘴角往下歪,那个嘴角也往下歪,孪生姐妹也没有像到这个程度呀。请你们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学生们先是煞有兴趣地听,接着表情上有点紧张,最后大声笑着说:“抄”。毛病由学生自己诊断,教师只要顺势而下,指点迷津就行。

二、清晰动听易入耳

教学语言清晰响亮,动听入耳,情趣横生,能诱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启发学生深究底里,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学生受到语言美的强烈感染。语言活泼、形象、鲜明,学生如身临其境,见其人,问其声,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学习效率自会提高。语言的生动性还表现在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进行论说文教学、语文知识教学、概念术语讲述时,尤须注意,不能凌空,要举实例,善分解。如修辞手法“移觉”也叫“通感”。直接讲述概念,学生不易理解,例子一举,学生就一清二楚了。“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把“渺茫的歌声”移来描写“缕缕清香”,听党和嗅觉打通,学生就有感觉了。

三、情真意切增温暖

教学的魅力往往来自教师的魅力,教师的成功往往始于学生的成功。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在课堂上制造焦点。学生在欣赏教师,崇拜教师中,亲近教师,亲近语文,从而享受语文。师生情感产生共鸣、撞击和生发,共同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形成“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是饱含情意,富有诗意,体现创意的课堂。语文教学的过程,一般来说是凝固的文本和师生的思想融合在一起的过程。在这个往返于理性和感性之间的活动中,世态的冷暖,人情的厚薄都在缓缓流淌。它浸润着师生的心灵。课堂也就成了一次生命的洗礼与润泽。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激昂慷慨,犹如大江奔涌,一泻千里,给人以排山倒海之势,教这类文章应激情饱满,给学生造成一种激昂,亢奋的课堂气氛。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语言优美,情景交融,突出的特点是语美、景美,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较为含蓄,教这类文章要注意授课语言的优雅洁净,注意把重点放在充满情感的朗读上。总之,在讲课时,教师应满怀激情地分别把这些情感因素源源不断地送给学生,使他们受到情的感染和熏陶,在情感中得到语文知识,在情感中培养语文能力。

总之,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轻而易举地成就一件事情,也能毫不留情地毁掉一件事情。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有艺术地驾驭语言的能力,在幽默、清晰、亲切

的艺术当中,去展现自我,传播知识,教化心灵。

作者:徐凤宝 女 宝鸡市金台中学教师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xlskaixin@163.com

下载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第1~12期目录 第1、2期 2007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优化设计 主编:朱世光朱可戴加平专题一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朱世光//01-02—04 专题二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制......

    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是国内中学历史教学圈内公认的四大学术刊物之一(陕西师大的中史参和天津的《历史教学》排头两名,华南师大《中学历史教学》和苏大的《中学历史......

    浅议计算机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浅谈计算机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语言就是教育的存在,是师生灵魂碰撞的媒介。语言对于教育的进行,对于师生的交往具有本源上的意义,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进行沟通的重要工具。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宁中学柳亚琴 有人认为语言艺术,声情并茂是语文教师的事,与物理教师关系水大,其实为然,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两个知识水平素质相差......

    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特点

    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特点 四川省资中县孟塘镇中心学校刘运 摘要: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语言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分析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的特点。......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通州市文山初中姜立群226302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作为课堂教学,主要是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逯陇刚近些年,伴随着中国的逐渐强大,与其他国家的摩擦也似乎愈来愈多。有人说:“中国人来了”;有人说:“中国威胁”;有人说“黄岩岛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