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优秀音乐教案:猪小弟(附评课)
猪小弟(1)活动目标:
1、学习用快且跳跃和慢且连贯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歌唱,以表现歌曲的形象、内容、情感。进一步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奏。
2、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学习为歌曲创编第4段歌词,并努力创造出与他人不同的表示亲热的动作。
3、学习体验在歌唱活动中进行创造、合作表演、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请大班小朋友学会分角色有表情地进行歌表演。活动过程:
1、猜谜语。教师请幼儿猜谜:“肥头大耳一身膘,每天吃饱睡大觉,走路摇着小尾巴,嘴里唱着哼哼调。”猜一动物名称。
2、欣赏歌表演。(1)教师请大班小朋友分角色(小猪、小羊、兔子、猪妈妈)有表情地进行歌表演1~3段,并组织本班幼儿欣赏,知道歌曲中的人物、事件。(2)请幼儿再次欣赏歌表演,并要求幼儿一起随节奏念中间对白处脏死啦,走开!念时应表现出厌恶的情感。
3、学唱新歌。(1)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新歌1~3段,并提醒幼儿在间奏和尾奏部分的等待。(2)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表情和方式演唱,教师提问:1)猪小弟去找朋友玩的时候,他的心里怎样?(高兴)应该怎么唱(稍快且稍跳跃)2)猪小弟哭着回家时,他的心里又是怎样?(伤心)应该怎么唱(慢且较连贯)
4、创编第4段歌词及尾奏部分的亲密动作。1)师:“大家都喜欢干净的孩子,现在小猪洗干净了,他的朋友会怎样对待他呢?”请幼儿一起讨论2)教师帮助幼儿创编第4段歌词并填入歌曲中。3)
教师鼓励幼儿在尾奏部分创造出与他人不同的亲密动作(如拥抱、触摸等),并请幼儿中做得比较好的面对大家单独表演。
5、分角色进行歌表演(1)教师请幼儿再次欣赏大班小朋友分角色歌表演(1~4段),引导幼儿观摩时,注意观察大班小朋友的表情。(2)教师请幼儿自由结伴,自己分配角色模仿大班小朋友进行歌表演,并在尾奏部分尽量想出与他人不同的亲密动作,并有感情的表演出来。
第二篇:幼儿园优秀音乐教案:猪小弟(附评课)专题
幼儿园优秀音乐教案:猪小弟(附评课)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快且跳跃和慢且连贯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歌唱,以表现歌曲的形象、内容、情感。进一步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奏。
2、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 ,学习为歌曲创编第4段歌词。
3、学习体验在歌唱活动中进行创造、合作表演、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头饰:(猪小弟、猪妈妈、小羊、小兔)。
活动过程:
1、猜谜语。
教师请幼儿猜谜:“肥头大耳一身膘,每天吃饱睡大觉,走路摇着小尾巴,嘴里唱着哼哼调。”猜一动物名称。
2、学唱新歌
1)听音乐《猪小弟》,进行提问:“猪小弟去找了谁?发生了什么事?分别又说了什么?”幼儿进行模仿小动物们所说的话及进行创造其动作。
2)幼儿跟着录音机唱新歌1~3段,并唱出其切分音及念出对白处-“脏死啦!走开”念出其厌恶、讨厌(与幼儿进行讨论)2)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表情和方式演唱,教师进行提问:
1、猪小弟找朋友玩时,他的心里怎样(高兴)应该怎么来唱(稍快且跳跃)
2、猪小弟哭着回家时他的心里又是怎样(伤心)应该怎么来唱(慢且较连贯)3)随音乐〈洗澡歌〉做洗澡的 动作。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啊?哦是小猪在洗澡!让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做一做洗澡的动作。”(随音乐与幼儿做洗澡动作)
4、创编第4段歌词,让幼儿知道干净的孩子人人爱。
1)音乐停止,出示干净小猪。师:“澡洗完啦!小猪变得怎么样啦?(与幼儿进行讨论)这时的小猪再去找他的朋友玩时,他的朋友会怎样来对待他呢?猪小弟变干净了,他的心情怎么样?会说些什么?”
2)教师帮助幼儿创编歌词并填入歌曲中。
5、分角色进行表演
猪小弟(3)活动目标:
1、学习用快且跳跃和慢且连贯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歌唱,唱出其切分音,以表现歌曲的形象、内容、情感。
2、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 ,学习为歌曲创编第4段歌词。
3、学习体验在歌唱活动中进行创造、合作表演、游戏的快乐。通过
歌曲《猪小弟》让幼儿知道干净的孩子人人爱,树立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观念。
活动准备:
1、头饰:(猪小弟、猪妈妈、小羊、小兔)。
2、图片:猪小弟(正反面)。音乐〈〈洗澡歌〉〉
3、各种不同小动物的纸偶。
活动过程:
2、猜谜语。
教师请幼儿猜谜:“肥头大耳一身膘,每天吃饱睡大觉,走路摇着小尾巴,嘴里唱着哼哼调。”猜一动物名称。
3、导入 教师出示一只脏猪,进行提问:“这是只什么?你们觉得他怎么样?这只小猪要去找朋友玩,请幼儿想想看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进行讨论)
3、学唱新歌
4)听音乐《猪小弟》,进行提问:“猪小弟去找了谁?发生了什么事?分别又说了什么?”幼儿进行模仿小动物们所说的话及进行创造其动作。
2)幼儿跟着录音机唱新歌1~3段,并唱出其切分音及念出对白处-“脏死啦!走开”念出其厌恶、讨厌(与幼儿进行讨论)5)启发幼儿
用不同的表情和方式演唱,教师进行提问:
1、猪小弟找朋友玩时,他的心里怎样(高兴)应该怎么来唱(稍快且跳跃)可以做什么动作?
2、猪小弟哭着回家时他的心里又是怎样(伤心)应该怎么来唱(慢且较连贯)可以做什么动作?
6、随音乐〈洗澡歌〉做洗澡的动作。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啊?哦是小猪在洗澡!让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做一做洗澡的动作。”(随音乐与幼儿做洗澡动作)
7、创编第4段歌词,让幼儿知道干净的孩子人人爱。
1)音乐停止,出示干净小猪。师:“澡洗完啦!小猪变得怎么样啦?(与幼儿进行讨论)这时的小猪再去找他的朋友玩时,他的朋友会怎样来对待他呢?猪小弟变干净了,他的心情怎么样?会说些什么?”
2)教师帮助幼儿创编歌词并填入歌曲中。
8、分角色进行表演
1)引导幼儿观看时,注意观察其表情。
2)分组进行表演(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纸偶做道具)。大新中心幼儿园“三课一评”活动记录
活动名称
猪小弟
日期 2005、5 执教者 周洁、吴丽娟、曹芳
参加人员 李桂芹、李英、吴丽娟、王芳
活动情况记载
李英: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有趣的声音能够大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让幼儿先听声音再猜小动物。猜到了再让幼儿学一学动物走路的样子。并说一说。
李桂芹:教学具的准备不够精致,如歌谱的字有的大、有的小,没有美感,游戏时的指偶分配不科学,应该4个人一组,两个小动物,一个猪小弟,一个猪妈妈,这样就可以与音乐匹配表演。
吴丽娟:《猪小弟》,这是一首表演歌曲,在幼儿初步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头饰开展情境表演,让孩子体会到小动物们不喜欢小猪的原因是小猪不讲卫生,不洗澡,后来小猪知错能改,把自己洗干净,小动物们又接受了它。
王芳:虽然这则情境表演语言不多,但
幼儿能充分展开想象,用各种各样的动作表现歌词或故事情节,充分体会其情感变化,掌握了歌曲内容,使后面的完整学唱变得轻松自如。通过歌曲猪小弟,让幼儿知道干净的孩子人人爱。
反思:这堂课的容量太大,难度量不适合中班幼儿,上下来觉得幼儿有点不能完全的接受。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幼儿表演和创编上,会唱猪小弟这首歌应该放在准备里。幼儿在创编过程中还有所欠缺。在整堂课中,大部分幼儿对角色表演兴趣很浓,能够较好的进行表演。
第三篇:中班音乐《幸福猪小弟》教案
《幸福猪小弟》是由一首流行音乐改编而成的,歌曲的旋律优美,前半段节奏欢快,后半段节奏连贯,根据歌曲改编的歌词内容充满了亲情,体现着家的温暖,给人以幸福的感觉。为此想通过开展本次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体验到家的温暖。我班幼儿乐于参与歌唱活动,部分幼儿音准较好,节奏感强并能够跟随着乐曲的旋律进行表演,但还有部分幼儿歌唱的能力稍弱。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观察、倾听,引导幼儿学习歌曲。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的亲情、体会家的温暖2.幼儿初步具有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借助手语及图片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活动重点:
学唱歌曲活动难点:
掌握歌曲中休止符和符点音符的唱法。
活动准备:
钢琴伴奏、图片 课件活动过程:
一、倾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进入活动室,体验家的温馨。
提问:你们听完这首歌有什么感觉?你们觉得什么是幸福?
小结:听到这首歌小朋友很开心,感觉幸福,愿望实现了就是幸福;经过努力收到了收获就是幸福···幸福就是很快乐很高兴,爸爸妈妈疼我们、爱我们,全家人在一起相亲相爱就是幸福。
二、通过故事的方式、摆图谱的方式,初步学唱歌曲过渡语:今天有一只猪小弟,它也很幸福,它的幸福是什么呢?一起来听故事。
1.教师利用课件讲故事,幼儿初步感受歌词的内容。
提问:猪小弟的幸福是什么?
利用歌词内容进行小结。(用完整语言说歌词)2.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倾听。
过渡语:老师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个好听的歌曲,咱们一起来听听吧。
提问:听到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歌曲里唱了谁什么?它在干什么?
小结:听到这首歌很感动、幸福、舒服、优美。边引导幼儿边出示图谱3.结合图谱加伴奏说歌词
三、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亲情,体会家的温暖。
1.带领幼儿看图谱,分句演唱歌曲。结合图谱异步跟唱2.师幼同步演唱3.带幼儿加动作分句演唱歌曲。
现在我们用手语来表演歌曲,猪小弟是小指,那爸爸呢?(妈妈)
四、升华情感。
提问;猪小弟很幸福因为爸爸妈妈很爱他,我们也很幸福,生活中爸爸妈妈是怎么爱我们的呢?
小结:你的爸爸妈妈也很爱你,那我们怎么爱爸爸妈妈呢?
利用课件进行小结。
结束语:让我们像猪小弟一样,把这首幸福的歌送给你的好朋友,让他们更加幸福吧!
第四篇:音乐教案评课
篇一:音乐课评课 音乐课评课
听了xx老师《幽默的海顿》这节音乐课后,让我受益非浅。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他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一、以乐曲和游戏为主线,体现其音乐性。教师上课的过程充分利用了乐曲和游戏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引导中自然地进行学习。活动中,律动音乐、游戏音乐、创编活动的背景音乐等,都以音乐为主。活动后,以其他乐曲作为补充,让学生充分感受了不同情绪的乐曲,在教师语言和音乐中得到充分的音乐情境体验。让学生在唱唱动动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乐,体验其中的快乐。
二、构思新颖,衔接巧妙、自如。本课教学环节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流利顺畅。教师仔细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不流任何痕迹,课堂教学保持整体性。
三、学生自主创编,其乐无穷。一节课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师的教,还得看学生的学。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乐世界。例如:本课高潮就在创编活动这一环节。“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毕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多一点自由给学生,分组创编及演示,让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发挥,教师只稍加点拨、指导而已。
四、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效率高。在这堂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唱和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这堂音乐课。
虽然这节课在教学上有很多闪光点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学环节上的教学方法值得去探讨。例如:结尾处还应对学生进行总结,将整个课程内容升华。教师却未提到。篇二:音乐课评课报告
听了唐老师这节课,我感觉收获良多。这堂课里亮点很多,有很多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地方。亮点一:检查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唐老师提前布置了作业给学生在课余时间练习。上课的第一个环节,唐老师首先就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业是教师检查自身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业成绩评价的重要依据。更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情感升华的一个重要手段,因而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唐老师通过作业的检查,使个别同学在全体同学面前演奏了作业,使老师和其他队员都一起感受到这些演奏同学的学习效果,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表现自我的平台。
亮点二:采用多元评价。唐老师在一些同学展示完作业后,组织同学对演奏作业的同学进行评价。有老师点评和学生点评。评价的过程让同学们清楚地知道作业展示存在的优缺点,以便今后加以改正。使用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感觉到被尊重,感觉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亮点三:采用集中教学和分散教学。演奏模块的集中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师面向全体同学进行的教学,比如曲式分析、乐曲背景简介以及全体同学一起合奏等等。演奏模块的分散教学主要是分声部或乐器分类进行演奏。老师面对的是部分同学进行的教学。唐老师在课堂里先分声部进行演奏,再配上伴奏音乐全体合奏。这样采用集中教学和分散教学相结合,能更好地了解各类乐器的掌握情况。促进教学的进度和保证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享受合奏的乐趣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亮点四:让学生观看相关的演唱演奏视频。唐老师在同学们合奏后播放了世界三大男高音的现场演唱视频给学生观看。影片除了有三大男高音的演唱外还有专业的乐队伴奏,加上唐老师对作品的背景讲解,使同学们能更好地感受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情感把握更加深刻,能使后面的合奏发挥得更好!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比如同学们在演奏的过程中,唐老师不是划拍指挥,而是用拍掌打拍子来代替,而且拍掌的声音有点大。这样会使学生产生依赖。作为乐队的指挥,老师应该使用正规的指挥动作,这样能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通过这个演奏模块的培训学习,使我得到了很多的灵感和启示,如北京一所农村中学的李书义老师,没有因学校经济条件差买不起乐器而放弃演奏模块的开设,李老师善于发现、和钻研,热爱教育,利用一些废品自制一些简易的乐器来上课,而且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很爱上音乐课。看到这个例子,我深受感动,对李老师充满敬佩之情。同样是在农村中学任教的我,是不是应该像李老师一样在教学上不畏困难,多想办法,多创造条件,多为学生着想呢?篇三:小学音乐课评课稿
小学音乐课评课稿 现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一个很复杂的时间段,新的教学方法还刚刚起步,老的教学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如何上好一堂让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尤其是对工作不久的音乐教师来说,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今天魏娜老师上的课是二年级的一节音乐课——第9课《美丽的动物——
1、大鹿》。这节课一开始,林老师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以带学生去做“森林之旅”的音乐活动形式贯穿整堂课。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轻松的音乐活动情境中合作,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学生学得较轻松,学得愉快。今天的教学效果是不错的。
一、老师在熟悉音乐教材中,创造性地编排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注重音乐与自然,音乐与人文的结合,为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中,老师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注意挖掘教材的旋律美、节奏美。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中,通过听《龟兔赛跑》片段,在分别读一读和拍一拍龟、兔的节奏活动中,充分地感受了歌曲旋律美;唱《大鹿》,引导学生从音乐旋律中充分感受歌曲所描绘的勇敢的动物形象——大鹿,懂得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理。学生初步唱出了歌曲中第一部分要唱得短促、跳跃,力度适当控制;第二部分力度稍强,情绪饱满,表现出团结起来力量大的精神面貌。老师启发学生加入动作表演,使学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学生听着歌曲的录音,设计小兔、大鹿、猎人的动作和表情,分角色进行了表演,较积极地表现出歌曲的内容及自己的想像。
三、教师动情的演唱,生动、有趣的讲解,丰富多采的资料图片,为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发挥了主导作用。
四、“态度决定成败,细节铸就成功,创新意味辉煌。”这三句话,是我们教育者应该牢记的。对新工作不久的音乐教师来说,朱老师这节课能取得了教好的教学效果,已体现出朱老师的不懈努力和优良的音乐基本功。相信她今后会更出色。
另外,教学中还应注意几点:
1、歌曲大歌片应抄大一点。
2、在教学中,应注意音乐性。如:教学歌曲的唱法还可以再形式多样些,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教唱歌曲难点——后十六分音符时注意,老师要引导学生划拍读准歌词节奏,尤其是:“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要读得清晰、准确。篇四:音乐评课稿 通用版
音乐课评课稿现在音乐课堂教学是一个很复杂的时间段,新的教学方法还刚刚起步,老的教学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如何上好一堂让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尤其是对工作不久的音乐教师来说,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今天****上的课是《》。这节课一开始,**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以带学生去做“森林之旅”的音乐活动形式贯穿整堂课。无论**,还是学生,都在轻松的音乐活动情境中合作,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学生学得较轻松,学得愉快。今天的教学效果是不错的。
一、**在熟悉音乐教材中,创造性地编排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注重音乐与自然,音乐与人文的结合,为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中,**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注意挖掘教材的旋律美、节奏美。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中,通过听《龟兔赛跑》片段,在分别读一读和拍一拍龟、兔的节奏活动中,充分地感受了歌曲旋律美;唱《大鹿》,引导学生从音乐旋律中充分感受歌曲所描绘的勇敢的动物形象——大鹿,懂得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理。学生初步唱出了歌曲中第一部分要唱得短促、跳跃,力度适当控制;第二部分力度稍强,情绪饱满,表现出团结起来力量大的精神面貌。**启发学生加入动作表演,使学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学生听着歌曲的录音,设计小兔、大鹿、猎人的动作和表情,分角色进行了表演,较积极地表现出歌曲的内容及自己的想像。
三、教师动情的演唱,生动、有趣的讲解,丰富多采的资料图片,为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发挥了主导作用。
四、“态度决定成败,细节铸就成功,创新意味辉煌。”这三句话,是我们教育者应该牢记的。对新工作不久的音乐教师来说,**这节课能取得了教好的教学效果,已体现出朱**的不懈努力和优良的音乐基本功。相信她今后会更出色。另外,教学中还应注意几点:
1、歌曲大歌片应抄大一点。
2、在教学中,应注意音乐性。如:教学歌曲的唱法还可以再形式多样些,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教唱歌曲难点——后十六分音符时注意,**要引导学生划拍读准歌词节奏,尤其是:“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要读得清晰、准确。
第五篇:幼儿园优秀课评课及幼儿园优秀教案点评
幼儿园优秀课评课及幼儿园优秀教案点评
该园能坚持保教结合原则和公益性原则,办园方向正确;收费符合有关规定,有财务账目和财产登记;有软化的室外活动场地,有多功能活动室,有图书阅览室等10个部室,环境创设美观,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厨房、卫生间条件较好;该幼儿园园长大专学历,有园长资格证,有新的教育理念,对幼儿园保教工作能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指导,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校本培训,教师整体素质好;各项制度健全,档案管理规范,能建立科学的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周活动安排和学期活动安排详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注重幼儿教师健康卫生工作,幼儿礼貌、卫生、能主动参与活动,保教质量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该幼儿园在教师队伍建设、保育与教育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316”工程整改目标基本达成。但还须不断努力,打造区幼教典范。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该幼儿园在办园条件方面有了一些改善,但316整改项目还未全面达成,保育与教育管理以及活动档案的建设工作滞后。还要加强整改力度,全面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该幼儿园在教师培训、保育教育、以及教研活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316所需要求整改项目还未全面达成,还需不断努力,全面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
小班活动:橙子和 橘子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积极地运用自己的感官(触觉、嗅觉、视觉、味觉等)来
全面的认识橘子。
2.能初步知道橘子和橙子的区别。活动准备:
至少每个幼儿一个橘子和一个橙子。活动过程:
一、老师引导幼儿运用触觉和嗅觉感受橘子的外形和独特的气味,引起幼儿对橘子的兴趣和好奇。
“今天,我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 [给幼儿每人一个用小方帕包好的橘子。] “我们先不打开它,来猜一猜里面是什么好东西。”
“我们来摸摸看。咦?它是会是谁呀?摸上去感觉怎么样?”
“我来闻一闻,呀!怎么有香香的味道。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呀?” [个别提问]“你觉得应该是什么好吃的?”
二、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打开小方帕,观察橘子的颜色和外皮,进一步了解橘子的特征。“我先打开来看看吧!” [老师示范如何打开小方帕] “看,是什么跑出来了?”(橘子)
“你们也来试一试,看看你们的小手帕里是不是和老师一样的。” [幼儿试着解开小方帕] “是不是和老师一样的?” “橘子是什么颜色的?” “它摸上去是不是滑滑的?”
三、自己动手剥橘子,观察橘子,知道橘子的内部特征,并尝一尝橘子的味道。
“你们想不想把橘子剥开来瞧一瞧?” “你们自己来试一试吧!” [幼儿尝试自己剥橘子] “橘子里面和苹果一样吗?和香蕉一样吗?” “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一片一片的)
我们先来用小手帕擦擦手,再来尝一尝橘子吧![幼儿吃橘子] “橘子是什么味道的?好吃吗?”
四、还想吃吗?我这里还有一个水果,你们也剥开来吃吧。
剥的开吗?哦,这个很难剥,仔细看看,这个水果和刚刚的橘子一样吗?
(比较橘子和橙子)
总结:原来橘子是扁扁的,橙子是圆圆的,很好剥皮的是橘子,很难剥皮的是橙子。
小班体育活动:蚂蚁爬爬爬
设计意图
小班的孩子特别喜欢爬,而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安全、卫生等原因,教师和家长都不允许孩子尽情地爬
。一次,在进行《秋叶飘》这个主题活动时,我带着孩子们在小树林里拣落叶。一队运食的小蚂蚁引起
了几个孩子的注意,蚂蚁爬到哪儿,孩子们就追随着爬到哪儿。小班健康学科中对幼儿的爬有明确的目
标和要求,而机械的爬显得枯燥无味,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于是我设臵了一个蚂蚁妈妈带小蚂蚁散步、游戏、找粮的情境,让幼儿臵身于游戏情境之中,在一系列游戏场景的变换中练习手膝着地自然协调
地向前爬、倒退爬,以此来满足孩子爬的兴趣和欲望,并相应提高他们爬的能力,于是体育活动《蚂蚁 爬爬爬》便生成了。
活动目标
1.练习手膝着地自然协调地向前爬,尝试倒退爬,提高动作的灵活性。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蚂蚁头饰,沙包制成的红、绿小粮袋若干,红、绿篮子各一个,体操垫,背景音乐。
2.幼儿已储备了有关蚂蚁生活习性的相关经验。
目标分析
1.练习手膝着地自然协调地向前爬,尝试倒退爬,提高动作的灵活性。
(小班体育活动的目的中明确提出:能手膝着地(垫)自然协调地向前爬。而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大多好奇、好动、好模仿。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是制定幼儿园体育活动目标的重要依据。)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
(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自觉进行体育活动的动力。)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时间:2分钟运动量:较大)
(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蚂蚁宝宝。)
师:今天天气真晴朗,宝宝们,让我们一起活动活动吧!
(音乐起,幼儿随教师做热身运动:头、肩、腰、腿、膝、脚。)
2.练习各种不同方式的爬。(6分钟)
(1)自由爬(时间:1分钟
运动量:小)
师:宝宝们,让我们去散步吧!
(教师边念儿歌边带领幼儿自由爬行,提醒幼儿不要相互碰撞。)
(儿歌:今天天气真晴朗,小小蚂蚁真高兴,跟着妈妈去散步。手膝着地慢慢爬,一步一步要爬稳哦!)
(2)有序爬(时间:2分钟
运动量:中)
师:宝宝们,前面有一座小桥,让我们爬过去吧!
(鼓励幼儿一个接着一个有序地爬过体操垫连接而成的小桥。)
(3)寻声爬。(时间:2分钟
运动量:中)
师:让我们来玩捉迷藏吧。请宝宝们拉下头饰蒙上双眼,仔细听声音去找妈妈。(幼儿拉下头饰蒙住双眼,倾听妈妈的呼唤,手膝着地爬着找妈妈。)
3.游戏:巧避大熊。(时间:3分钟运动量:较大)
(1)尝试倒退爬
(“狮王进行曲”的音乐响起,声音忽大忽小。)
师:宝宝们快听,什么声音?前面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引导幼儿向前爬)哎呀!是一只找食 物吃的大熊,快向后退。(引导幼儿练习向后倒退爬)听!声音没有了,让我们看看大熊走了没有?(引导幼 儿再次向前爬。如此反复2~3次。)
(2)巩固倒退爬
师:刚才你是怎么倒退爬的?让我们再试试吧。
4.游戏:蚂蚁背豆。(时间:4分钟
运动量:大)
(1)找“粮食”
师:宝宝们,冬天就要到了,让我们寻找粮食准备过冬吧!(引导幼儿寻找场地一头用沙包制成的小粮袋。)
(2)运“粮食”
请幼儿将红、绿两色的小粮袋按颜色标记运回相应的粮仓。(师幼共同检查游戏结果。)
师:怎样爬才能让粮袋不容易掉下来?(启发幼儿爬的时候背部要保持平稳。)
(3)搬“大豆”
a.蚂蚁妈妈:粮食不够怎么办?引导幼儿在场地的中央发现“大豆”。(“大豆”由报纸和泡沫粘贴而成,体积较大。)
b.鼓励幼儿一起合作把“大豆”“嗨哟、嗨哟”抬回家。
5.放松练习,结束活动。(时间:2分钟
运动量:小)
小蚂蚁跟着妈妈随音乐做放松活动。(鼓励幼儿先自己拍拍手臂、膝盖,再互相拍拍手臂、膝盖。)
活动评析
在活动设计时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趣味性。
幼儿喜欢小蚂蚁,扮演聪明可爱的小蚂蚁会让他们觉得很有趣。过“小桥”、“寻声爬”、“巧避大熊
”等,整个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贯穿始终,孩子们和“妈妈”(教师)一起游戏玩耍。自然轻松而富有亲情 的游戏氛围让孩子们感受到集体活动的无穷乐趣。
2.层次性。
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自由爬→一个接着一个爬→尝试倒退爬→背着物体爬等一系列游戏活动,不断提
高练习的要求,逐步发展孩子们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综合性。
由于“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各领域的目标实质上是统一的,差别仅仅
是侧重点不同,因此健康领域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又是最可行的。基于这样的观念,活动设计时我有机地
整合了科学、社会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力求做到教育的各要素间的多样化,注意多层次的整合。
创新智慧游戏:好玩的球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体验玩球的乐趣。
2、让孩子尝试对球的各种玩法。
3、想象并体验用各种器械跟球的各种玩法。活动准备:
皮球与孩子相同、辅助材料(笤帚、木棍、报纸、球拍、水、方便袋、盒子、积木、易拉罐……)、课件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做动作进教室。
二、出示皮球,尝试各种完法。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玩的东西,想知道它是什么吗?(出示球),你们玩过吗?怎 么玩的?(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给你们每人一个,你们玩出和平时不一样的完法好吗?(幼儿自由玩、教师参与到 孩子中)。
3、教师随时提醒鼓励幼儿可以尝试两个、三个或多个小朋友一起玩。(发现创新玩法的小朋友 教师要及时表扬)。
三、我们现在让手里的小球休息一下,变成一个大球好不好?(坐在地上,让孩子们把自己创新的 玩法展示给大家看)。
四、出示辅助材料(易拉罐、盒子、球拍……)。
1、教师逐个介绍,然后让孩子们用辅助材料和球玩,看谁的玩法多,谁用的材料多。
2、老师提出要求:小朋友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材料用完后放会原处,能做到吗?(能)
五、游戏《运球》看谁用的材料多、运的快。
1、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好玩的游戏《运球》,看哪个小朋友运的又快用的材料又多,好不好,准 备好了吗?
2、教师找几个能力强的孩子说一说自己用的什么材料,怎么玩的等。
六、出示神秘礼物(看大屏幕播放背景音乐)认识各种球。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神秘礼物,想不想知道它是什么?(出示屏幕认识健身球、台球、羽毛 球等。延伸活动:让孩子们回家找一找还有什么球?应该怎样跟它做游戏等。
七、(放松活动)听音乐,编球操结束活动。活动反思:
活动优点:因为球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玩的一件玩具,所以在活动中他们玩的非常的投入,也玩出了许多
新的玩法,而且他们合作精神也特别好,有好几个小朋友合作把球抱在胸前开起了火车,有两个孩子背
靠背把球夹住跳来跳去的非常可爱……,尤其是他们在用球与辅助材料玩的时候,活动达到了高潮,孩
子们玩的如火如荼,活动目标就这样轻松的完成了。
活动缺点:由于刚出示辅助材料时,孩子们感到特别的新鲜、好奇,老师没有及时的提出要求,致使孩
子们的秩序有点乱,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吸取经验教训,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提前对孩子们提出 适度的规则与要求。
大班创新智慧游戏:曹冲称象
【授课班级】大班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是大班下册《幼儿创新智慧游戏》中的内容,教材来源于一个历史小故事。孩子们喜欢听
故事,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本活动恰好巧妙地利用了幼儿自然成长的要求,让他们在自由 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问题。从而有利于挖掘幼儿潜力、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创新思
维的独特性和灵活性,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分析】
大班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发展,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了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对周
围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遇事追根问底,喜欢探索;乐于帮助别人。本次活动,以用不同的方法
测量出物体的重量为线索,让幼儿大胆地进行创新思维活动。幼儿在由浅入深的实践中不断获取经验,在经验的基础上再大胆展开想象,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幼儿在潜移默
化、循序渐进中进步。【设计思路】
教师预先在活动范围内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然后在实物操作中分析解决问题
;再以幼儿帮助饲养员叔叔测量东北虎的体重设臵问题,激发幼儿兴趣,幼儿在先前积累的经验的基础
上处理问题;最后在《曹冲称象》的故事中提升幼儿智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分层次扩散思维——
测出较小物体的重量,怎么测?测出体积很大的物体重量,怎么测?除了用称来称,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在活动中幼儿积极献计献策;通过分组实践,使创新思维得到了证实,肯定了自我。【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
2、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曹冲解决问题的巧妙办法。
3、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活动准备】
1、活动场地投放翘翘板
2、科学观察室内投放(1)天平和砝码(2)滑轮(3)翘翘板(4)弹簧秤、电子秤、杆秤等测重工具
(5)盆、碗、盘等容器
(6)沙土和水(7)塑料袋
(8)各种水果蔬菜和日常用品用来测量重量
3、课件:饲养员叔叔请求帮助、曹冲称象的故事视频。【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开心游戏,发现问题。
师与幼儿到活动场地玩翘翘板,幼儿一边玩一边观察。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翘翘板两端会上下不停摆 动呢?”引导幼儿说出翘翘板中间有固定轴,两边各坐有一位小朋友;师坐上翘翘板,幼儿观察:一位
小朋友的重量很难让翘翘板保持平衡,必须要有两名长得高大的幼儿或三名普通体重的幼儿才能抵得上
老师的重量。幼儿初步理解重量的等量关系。
2、展开部分:实践操作,理解问题。
带着问题,师与幼儿回到科学观察室。幼儿通过操作寻求答案:如何测出一颗豆子、一粒纽扣、一块橡
皮等的重量?(幼儿经过实践会选择天平和砝码、小杆秤等);如何测出一小袋豆子、几个西红柿、一 个铅笔盒等的重量?(幼儿通过实践会选择小杆秤、弹簧秤、电子秤、滑轮等);如何测出一袋面粉、一箱饼干、一大捆书等的重量?(幼儿通过实践会选择一些机动灵活的方法来测量。比如借助天平、弹
簧秤、电子秤、滑轮等一点一点地称再将重量加起来;利用翘翘板、滑轮找出等重物体从而知道其重量 ……)
3、经验提升,机智处理问题。师幼坐下休息。(大屏幕)饲养员叔叔需要记录东北虎的成长体重,他正在为不知道怎样测量而发愁呢
。请幼儿开动小脑筋,帮饲养员叔叔想想办法。幼儿首先想到的有可能是用称来称。
教师指导用语:东北虎体型庞大,用称来称太困难。也许可以用称货物的地磅。我们想想还有别的好方 法吗?
幼儿讨论:用翘翘板找出与东北虎相同重量的物体,然后再一点一点称出物体的重量;用滑轮找出等重
物体再测重;在地面上挖一个与老虎一样大的坑,然后测量挖出的泥土重量;把老虎赶进装满水的水池,测量水池里溢出来的水的重量……(孩子的这些奇思妙想,虽然有些幼稚,但蕴含了一定的道理。)
4、故事启智,判断总结问题。(大屏幕)故事:曹冲称象
(1)故事中有几种称大象的方法?
(2)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这种方法好?好在哪里呢?(3)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幼儿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各组派代表进行说明。
5、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与众不同的好办法,假如曹冲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只要我们积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的办法。幼儿向曹冲说再见,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优点:本活动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内容层层深入: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处理问题、判断总结问题,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游戏、故事贯穿始终。幼儿通过动脑筋想办法,不仅能够测量
体积较小、质量较轻的物体;对于一些体积较大、测量重量有难度的物体,也能够想出好方法。虽然有 的方法略显稚嫩,却是孩子积极动手动脑的实践结晶,是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本活动将故事《曹冲称
象》放在最后,旨在不桎梏孩子的思想。曹冲看到青蛙跳到荷叶上得到了启迪,而活动中教师也很好地
运用了游戏与操作进行前奏启智。幼儿不仅运用了一种方法,还能够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测量,精神保持
兴奋状态。每个孩子都能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体现了活动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理念。
不足:本活动在材料的准备上欠充分,应该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操作,以证明自己办法的可行 性。
(附:故事《曹冲称象》。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很高兴,带着七岁的儿子曹冲和官
员们一道去看大象。大象又高又大,人们非常惊讶,纷纷议论大象的重量。曹操问:“谁有办法称出这
头大象的重量?”有的官员提议造一杆大称,砍一棵大树做秤杆;另一个官员说:“把大象宰了,砍成 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这时,曹冲看到青蛙跳到荷叶上,得到了启示说:“我有办法。
”曹冲把大象赶到船上,在船舷与水面交界的地方做上记号后让大象下船。曹冲又让士兵往有记号的船
上搬运石头,直至船下沉到船舷的标记处。然后,曹冲让士兵称出船上石头的重量。这下官员们明白了,都夸曹冲的点子巧。)民间游戏活动设计——猴拉车
一、设计意图:
游戏是孩子一日生活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大多教师以教科书为依据对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指导与训练,而将一些简单的民间游戏遗忘。自从我园开展《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幼儿体育游戏》子课题时,老师、家
长、幼儿共同挖掘了许多民间游戏。例如:跳房、抓石子、挤油渣、斗鸡、尿炕等,并将其改编,深受
幼儿欢迎。因此,我将幼儿深受欢迎的“拉铁锹”这一游戏,在之前玩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编成“猴
拉车”体育游戏,使幼儿不仅体验游戏的快乐,还能通过游戏锻炼幼儿的控制能力、平衡能力,既使幼
儿臂部肌肉得到发展,又增强了幼儿的团结协作意识,提高了配合能力。
二、活动目标:
1、练习幼儿的控制能力、平衡能力,使臂部肌肉得到发展。
2、通过游戏增强幼儿的团结协作意识,提高配合能力。
三、活动准备:
铁锹数个、绳子一根、小猴头饰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热身:幼儿扮演小猴,随音乐进行走、跑、跳及停顿的练习,热身的同时,锻炼幼儿的控制及反应能力。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铁锹,幼儿自由结伴玩耍,教师进行指导。2.幼儿学习拉、转铁锹的技巧,熟练玩耍。3.教师教授新游戏:
(1)介绍游戏名称《猴拉车》。
(2)介绍游戏方法:两名幼儿一组,从起点开始,一名为 小猴(拉车人),一名为乘客(坐车人),小猴双手紧握车柄,用力向前拉;乘客全脚掌落在铁锹上,完全蹲下,双手紧握车柄。车拉到圆圈处,转一圈继续向前,直 至终点把车交于另一组。(3)介绍游戏规则:
A.小候必须身体向前拉动小车,不能面向小车。
B.当乘客不小心从车上跌落时,马上上车,继续游戏。C.除起跑的圈外,见圈就要转一圈。(4)游戏注意事项:
A.乘客在坐车过程中,身体要保持平衡。B.游戏时注意安全。
4.幼儿分组游戏,教师当裁判,能将乘客安全快速送回者为胜。
(三)结束部分
教师评价并总结游戏情况: 小朋友们,到底哪组胜利了呢?为什么他们能取得第一名?他们是怎样做的呢?(幼儿自由讨论,总结 游戏经验)
教师小结:在我们每次游戏时,都应该按规则进行游戏,这样,才能快速、安全的进行游戏。
那哪组输了?为什么会输?(幼儿讨论后再次进行游戏)
五、活动评析:
教师能抓住幼儿的天性,大胆创新,改编民间游戏,使老游戏出新玩法,在设计过程中能把幼儿作为主
体,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不仅体验了游戏的快乐,还能通过游戏锻炼幼儿的控制能力、平衡能力,既
使幼儿臂部肌肉得到了发展,又增强了幼儿的团结协作意识,提高了配合能力,完成了目标要求,达到 了预期的效果
中班数学活动:《数的守恒(10以内)》 设计思路
近阶段我发现班级幼儿对米奇妙妙的动画片很感兴趣,米奇妙妙屋里的一个个问号更是深深地吸引着
幼儿的目光。幼儿的主动学习来自幼儿自身的兴趣。于是,我就设计了《数的守恒(10以内)》这个数
学活动,创设了米奇妙妙屋的情景,以欣赏米奇妙妙屋里动物们表演舞蹈贯穿整个活动。活动中我为避 免传统数学活动的枯燥无味,就将音乐和游戏有机地整合到数活动中,让枯燥的数学“动”起来;同时
我还大胆尝试让幼儿用简单符号进行记录。就这样,幼儿从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感受到数的守恒现象,体验了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计数10以 内物品的数量。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3、逐步树立自信心和创造意识。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学过5以内数的守恒,幼儿学会念咒语和“十个印第安小朋友”的游戏玩法。
2、教具准备:米奇玩具1只,磁性教具若干(兔子背影、鱼背影、米老鼠背影各1只、兔子5只、鱼7条、米老鼠10只)
3、环境创设:米奇妙妙屋一间,布臵成小舞台样。
4、幼儿操作学具、记录纸、铅笔、托盘各45份。
5、背景音乐4首。活动过程:
一、以到米奇家玩引入活动
师出示米老鼠布绒玩具引入活动:“嗨,小朋友,我是米奇要不要到我的妙妙屋玩啊?” 师:“进入妙妙屋要念什么神奇的咒语呢?”
(幼儿念咒语,师边掀开用布遮住的米奇妙妙屋)
二、玩游戏—“猜影子”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妙妙屋里有三种小动物,是谁呢?这些是它们的背影,小朋友们来猜一猜。
三、通过观看妙妙屋里的动物表演舞蹈,初步得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
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师:小动物们要表演节目给小朋友看,小朋友要注意观察它们的队形发生什么变化?
(一)欣赏第一个节目《兔子舞》(复习5的守恒)
1、在音乐《兔子舞》的伴奏中,师出示5只穿着不一样的、动态不一样的兔子。
提问:①“这几只兔子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②“一共有几只小兔子?”
2、在《兔子舞》音乐伴奏下,师在妙妙屋舞台中操作5只兔子的磁性教具,进行表演舞蹈,当变换一 种队形后,音乐停止时。
提问:①兔子的队形发生什么变化?
②小朋友数数现在有几只兔子,跟原来一样多吗?
③请1个小朋友到大记录卡上记录上这次兔子表演时队形的变化,并引导全班幼儿一起验证该幼儿记录 是否正确。
3、师引导幼儿通过《兔子舞》大记录卡上5只兔子队形变化的记录情况,体验5守恒的有趣现象?
师小结:不论5只兔子的队形怎么变,5只还是5只,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二)欣赏第二个节目《水中芭蕾》(感知新知识点:7的守恒)
1、在音乐《四小天鹅》伴奏中,师逐一出示7条大小、颜色、形状不一样的鱼。
提问:①“这些鱼有哪些不同?”
②“一共有几条鱼参加表演?”
2、师在《四小天鹅》伴奏音乐中,操作7条鱼表演水中芭蕾舞,当变换一种队形后,音乐停止时。
提问:①现在鱼的队形有没有发生变化?
②小朋友数数现在有几条鱼在表演舞蹈?和原来一样多吗?
③请1个小朋友到《水中芭蕾》的大记录卡上记录上这次鱼表演时的队形变化,引导全班幼儿一起验 证该幼儿记录是否正确。
3、师引导幼儿通过《水中芭蕾》大记录卡上7条鱼队形变化的记录情况,体验7的守恒的有趣现象。
师小结:7条鱼虽然颜面、大小、形状不一样,不论摆的队形怎么变,但总数数量都不会变,7条鱼还 是7条鱼。
(三)欣赏第三个节目《米老鼠恰恰恰》(感知新知识点数量:10的守恒)
1、在音乐《恰恰恰》伴奏中,师出示:10只性别、大小、穿着不同的米老鼠,提问:①“这几只米老鼠哪里不同?”
②“一共有几只米老鼠表演舞蹈?”
2、师在《恰恰恰》舞曲伴奏中,操作10只米老鼠表演《米老鼠恰恰恰》当变换一种队形后音乐停止 时。
提问:①“米老鼠的队形变化没?”
②“我们来数数变了队形后,有几只米老鼠在表演?和原来一样多吗?”
③请1个小朋友到《米老鼠恰恰恰》大记录卡上记录这次米老鼠表演时队形的变化,引导全班幼儿一 起验证该幼儿记录是否正确。
3、师引导幼儿通过《米老鼠恰恰恰》大记录卡上10只米老鼠队形变化的记录情况,体验10的守恒的 有趣现象。
师小结:不管这10只米老鼠排成什么队形,始终都是10只米老鼠。
四、游戏活动—“十个印第安小朋友”
师:小朋友闭上眼睛,数到3时打开眼睛看着我们今天的游戏一次要请几个小朋友出来玩游戏。
五、幼儿操作
1、幼儿根据不同歌曲指示,分组拿操作学具到自己座位上进行操作。
2、播放轻音乐,幼儿安静地分组进行操作学具,并将操作结果记录到记录纸上。
第一组学具:形态各异的兔子
第二组学具:颜色不同的小鱼
第三组学具:颜色不同的星星
六、延伸活动—完成操作册练习附:记录卡
附:游戏“十个印第安小朋友”玩法
请1名幼儿当组长,在清唱歌曲“十个印第安小朋友”歌声中,组长去请出9名幼儿后,念“我变、我
变、我变变变”的咒语,整组幼儿自由合作,组合设计动作,变换队形后,老师引导其它幼儿一起验证
组长邀请的人数是否正确,错误的要跳10下。若场地允许,可若干组同时进行。
教研组评析:
该活动设计独特新颖,别具一格,能将动感音乐有机融入到枯燥的数学活动。活动中能充分调动幼儿
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师幼互动好,幼儿课堂常规好。活动过程能注意由浅
入深,紧扣活动中心,层层递进,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记录卡的使用执教者大胆放手让幼儿尝试
运用符号表示物体的数量、排列形状等,从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能有效达到帮助幼儿体
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活动中教师能及时小结,及时帮助幼儿梳理知识点,知识点能把握在让幼儿跳一跳够得着的高度,有效达到预设的各项目标。
数学活动:认识6~10的序数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序数6~10,初步了解序数的意义。
2、初步学会从不同的方向确定物体所处的位臵。进一步感知序数的顺序性。
3、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动物与房子”:“数字卡片”。
2、学具准备:“动物与房子”,“数字卡片”;每人一个盘子
三、活动过程:
(一)安定情绪:幼儿拍手数数活动1~30
(二)集体活动:
1、复习1~5的序数
(1)上次,我带小朋友参观了动物的家,小朋友还记得哪些动物住进了楼房吗?(出示楼房引导幼儿
观察:大象、小狗、小鸡、小猫、小兔)
(2)它们分别住在哪儿?(幼儿辨别从下到上小动物所处的位臵)
2、学习6~10的序数
(1)这座楼房越盖越高了,变成了几层楼?(幼儿数高楼,老师在楼房上贴数字标记)。
(2)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想搬到楼房。
A、他们是什么动物?(教师出示小青蛙、小鸭子、小狮子、小马、小老鼠的卡片),B、分别住在哪儿?(分别住在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层)要求:幼儿讲清楚什么动物住在第 几层
(3)了解序数的意义
象这种第一、第二、等,表示顺序的数字我们叫它“序数”。
3、学习从不同方位确定动物的位臵
(1)瞧!小动物住进楼房以后,非常高兴。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都想出去旅游,它们由小象带队出
发了,来说说动物的位臵(要求幼儿从左到右辨别动物所处的位臵)
(2)小动物旅游结束了,准备乘火车回家。说说动物的位臵(出示火车,小动物坐到火车上,要求幼 儿从右到左辨别小动物所处的位臵)
(3)同样的动物,为什么两次的位臵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发现方向变化,序数也发生变化)
4、生活中的序数:
(1)游戏中的序数:
游戏:击鼓传花
请10个小朋友到前面排坐成一横排做击鼓传花游戏,其他幼儿分别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辨别接到花的 小朋友所处的位臵。
(2)幼儿座位:
以小组为单位老师任意指出一个幼儿,要求幼儿从前到后或从后到前辨别幼儿所处的位臵。
(3)生活中,你还见过或听过哪些需要用序数来表示的地方。
(三)分组操作活动:(请小朋友动手玩一玩,说一说)
从易到难分成:
第一组:摆数字:从左到右摆出自然数1~10的顺序。
第二组:摆动物:从不同方位感知动物所处的位臵。
第三组:动物住楼房:感知动物所处的位臵。
(四)延伸活动:指导幼儿完成《蒙氏数学》操作册29、30页作业。
活动反思:
本活动整个过程清晰,我通过不同的层次阐述序数的概念。从简单的楼房的层数入手,幼儿在生活
中很容易见到也较容易理解“序数”的概念。—— 象这种第一、第二、等,表示顺序的数字我们叫它“ 序数”。让幼儿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接着,从“序数”的方向性入手,从多个角度让幼儿了解按
不同的方向同样一东西序数就会发生变化。再运用多种常见的游戏让幼儿进行巩固,幼儿在欢乐的气氛
中将“序数”的概念生活化和游戏化。最后幼儿在各自的不同材料的操作下,得到充分的练习。总体感 觉幼儿基本达到活动的目标,但是在幼儿数序数的时候容易出现与数数相同的地方,而应该强调将序数 “第一个、第二个、”边说边数,让幼儿清楚的感受到序数与数数的最明显的区别。
科学活动:纸张大力士
活动目标:
1、比较探究发现不同质地、不同折叠方式的纸张承重能力不同。
2、能积极动手探究解决问题、体验将纸变一变、改一改等方式可以改变纸的承重能力,发展创造性 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卡纸、手工纸、书等。活动过程:
一、问题导入,引发幼儿猜想。
1、出示一张纸,提出问题。
师:“这是一张纸,如果我们把它站在桌上,会怎么样?那你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能让纸张站起来,变 得有力气吗?
2、幼儿猜想,并进行交流。
二、第一次探索:怎样能让纸张变得有力气?
1、介绍材料,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2、幼儿动手探究,尝试用折、卷等方法让纸能承受一定的重量,并展示自己的探究。
3、幼儿分享交流探究的过程与发现,从而获得“纸张改变其形状后变得更有力气”的经验。
(1)幼儿讲讲用什么办法让纸张有力气。
(2)请在操作中将两种纸张折成相同形状的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师总结:纸的承重能力与纸的厚薄有关。
(3)请在操作中将纸折一次与多次折的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师提出:纸是不是折得越多折就越有力气呢?
(4)教师梳理“纸张变大力士”的方法。
三、第二次探索:纸张做桌脚,哪种方法更合适?
1、教师提出探究要求:幼儿3、4人一组,根据三种方法(一折、五折、多折)将纸折成小桌子,然
后在上面放书,看看哪种形状的桌子更有力气,能承受更多的书。
2、幼儿再次探究。
3、分享交流,通过问题帮助获得并不是折叠的次数越多越有力气。
(1)为什么折了很多次却撑不起书呢?
(2)那我们可以怎么变,让折很多次的纸也能撑起很多书?
4、教师小结。
四、活动延伸:继续比较探究将纸改变成不同圆筒形时,它的承载能力不同。
五、活动反思:整个活动过程的安排看起来很紧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很高,幼儿总感兴趣的不停的
尝试,但一开展活动时我才发现活动内容安排太多了,我在引导的过程好像急于把一个环节结束再开展 另一个环节,建议二研的老师把重点放在怎么让纸撑起书本这一环节。
附:幼儿活动照片
音乐活动:迷路的小花鸭 设计意图:
《迷路的小花鸭》篇幅短小,结构单纯,形象鲜明,音乐旋律优美,歌词通俗易懂且有意义,很适合
中班幼儿演唱。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个游
戏情节,让孩子在宽松的氛围里掌握附点音符的节奏。在活动中,我运用图谱、木偶表演等手段把活动 的环节趣味化,较大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幼儿能记住歌曲的内容,并掌握附点音符的唱法。
2、学会用表情(神态)、动作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3、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培养他们助人为乐的好品德。活动准备: 场景布臵;表情脸谱两个;木偶小鸭子、小朋友各一个;小鸭子头饰;音乐磁带、录音机。活动过程:
一、听《小司机》做律动进入活动室。
二、练声:小羊鼓。
三、附点节奏练习:X.X XX|XX X| XX XX |XX X|
1、幼儿听辨老师拍的节奏,让幼儿找出不同之处。
2、节奏游戏:五官在哪里
四、老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设臵悬念,引起幼儿兴趣。
师:“听,远处好像传来了哭声,咦,是谁在哭呀?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谁在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等会儿你们听一段歌曲就知道了。”
五、幼儿学习歌曲。
(一)幼儿听乐曲第一段,然后老师提问歌词,帮助幼儿理解第一段的内容。
1、①池塘边,柳树下,是谁在哭呀?它为什么哭?
②你觉得现在小鸭子心情是怎么样的?(出示表情脸谱)
2、①分句让幼儿跟唱一遍,提醒幼儿唱的时候要注意音乐中的附点。
②师边出示歌词图谱边让幼儿完整跟唱第一段。
3、①师:“谁能帮助小花鸭找到妈妈呢?”(引导幼儿大胆展开联想)
②师:“大家想的办法真好,让我们听听歌曲的第二段,到底是谁帮助了小花鸭。”
4、幼儿聆听第二段歌词,然后老师提问第二段的内容。
提问:①是谁帮助了小花鸭?②怎么帮的?③现在大家的心情又怎么样了?
5、幼儿跟唱两遍,边唱师边出示歌词图谱。
六、幼儿完整跟老师唱两遍,引导幼儿用表情表现音乐的情绪:
1、幼儿完整跟唱,老师边操作小木偶。
2、幼儿变换多种形式演唱(如分男女生、分小组唱)比比哪一组唱得好。
七、请表演得最好的一位幼儿戴上头饰当小花鸭,其余幼儿当小朋友,进行表演。
八、幼儿做鸭走动作离开活动室。效果分析
教师在设计组织中,注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的内在规律,通过创设情景、游戏、故事、图谱、木偶等手段,一环紧扣一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枯燥单调的歌唱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本次活动 的难点——附点节奏,老师能巧妙地运用语言活动让幼儿进行学习,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本次活动 的亮点是老师用形象直观的表情图谱提示幼儿用相应的情绪来表达歌曲的情感,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大班科学活动:《一分钟有多长》 设计思路: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随着省级课题《数学教育生活化、游
戏化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大班幼儿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对我们的课题探索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如
何让大班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又能让幼儿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和生活中某些
简单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内容。近阶段,我们班围绕主题《一切都在变》与幼儿一起结合其周围生活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开展了一系
列的探究学习,其中在探索时间的变化这一活动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幼儿存在时间观念差、做事拖拉的
现象。于是生成了《我和时钟交朋友》系列活动,《一分钟有多长》是其中的活动之一。通过这些活动
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时间的存在,体验时间的长短及时间与我们生活节奏的关系,从而增强大班
幼儿的时间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活动目标:
1、体验时间的长短,感受时间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关系,尝试对自己 的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并简单分析。
2、增强幼儿的时间意识,懂得无论做任何事都要专心,不拖拉,抓紧时间。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2、物质材料准备:教育挂图、大时钟1个、小时钟5个、记录表、笔、橡皮泥、皮球、串珠等。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挂图,教师讲述生活小故事〈〈一分钟〉〉。
2、引导幼儿思考、讨论:“为什么明明上学会迟到?”
二、引发猜想:一分钟有多长? 请幼儿说说: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
三、亲身探究与体验。
1、在时钟的协助下,请全体幼儿静坐一分钟,感受一分钟有多长。(懂得一分钟是秒针绕钟面一圈)引 导讨论:一分钟你能做好哪些事情?
2、游戏:“一分钟穿衣服”,初步感受动作节奏与时间的关系。(1)请全班幼儿脱下衣服,听教师口令,大家同时把脱下的衣服穿好,时间为一分钟。教师帮助幼儿统 计、记录第一次穿好衣服的幼儿人数。
(2)继续第二次游戏,同样统计、记录完成任务的幼儿人数。(3)请幼儿对前后两次游戏结果进行对比。并请两次活动结果不同的幼儿说说为什么第一次时间不够,第二次时间就够了。
3、分组探究:玩“一分钟”游戏比赛:
分五个小组进行,每组请一名幼儿当记时员,其余幼儿自由选择游戏项目参加游戏:①一分钟画画;②
一分钟串项链;③一分钟拍球;④一分钟跳绳;⑤一分钟搓汤圆;要求幼儿对自已前后两次的游戏结果 进行记录、比较。
四、分享交流:
展示幼儿游戏活动记录表,引导幼儿进行交流、讨论。重点讨论前后两次不同的游戏结果。进一步让幼 儿感受时间与生活节奏的关系,懂得做事情要专心、抓紧时间不拖拉、动作就快了。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开展“一分钟”游戏比赛活动,进一
步增强幼儿的时间观念。
漳浦县实验幼儿园 李丽萍(设计)教研组评析:
1、整个活动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数学活动的生活化、游戏化,环节安排合理、层层递进。目标定位和教玩
具材料的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能力水平。教师能仔细、用心观察,发现孩子们生活、学习中存在的
问题,然后借助生活中的小故事和游戏情节,并以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幼儿亲身去体验、感受。从
发现问题、猜想到动静结合的验证、交流与讨论,让幼儿思维从具体形像自然向抽象过度,逐步获得数
学感性经验。从而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一步步感受了时间与动作节
奏的关系,玩得十分开心。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2、活动过程中教师能较好地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为幼儿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效地引导幼
儿参与尝试,支持、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幼儿在活动中形成一种主动学习和探
究的氛围,真正做到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附故事: 《一分钟 》
丁零零,闹钟响了。明明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过了
一分钟,明明起床了。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
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他等了好一会儿,才走
过十字路口。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要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他又叹了口气,说“要
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他等呀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明明决定走到学校去。到了学校,已经上课了。
老师看了看时钟,说“明明,今天你迟到了20分钟。明明红着脸,低着头,非常后悔。
大班科学活动——《好吃的木耳》 设计思路:
午餐的汤又是排骨木耳汤,部分幼儿只喝汤并不想吃木耳,运用“好孩子,吃饭不挑食”思品教育 的方法,其教育效果收效甚微。为了让幼儿爱吃白背毛木耳,我们开展了认识家乡的白背毛木耳的系列
活动,旨在了解其营养价值和多种食用方法,使幼儿养成不挑食的良好习惯。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白背毛木耳与其他木耳的异同点,了解木耳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2、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探索木耳吸水会膨胀的现象,并尝试用多种方法加快其膨胀的速度。
3、品尝多种烹饪方法的美味白背毛木耳,逐步养成幼儿不挑食的好习惯。活动准备:
1、请家长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幼儿参观木耳厂棚,了解白背毛木耳的特征、生长过程与环境;
2、为幼儿准备各种调味品及炊具、餐具,浸泡过的木耳。
3、新鲜木耳、木耳干;其他黑木耳若干。
4、冷、热水盆、筷子;记录表、水彩笔。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
1、引导幼儿从形状、大小、颜色进行比较白背毛木耳与其他黑木耳异同。
共同点——形状像耳朵,正面都是黑色的,都是属于食用菌。不同点——白背毛木耳的背面是白色的,有长绒毛。
2、比较新鲜木耳与木耳干的异同点。通过看看、摸摸、闻闻、掂掂比较新鲜 木耳与木耳干的异同点。
3、科学小知识:新鲜的木耳含有一种有害菌,吃多了对身体不好,这种有害菌最怕太阳光了,所以科学 的食用方法是把新鲜的木耳先晒干再经水浸泡后才烹饪食用。
二、探索加快木耳膨胀速度的方法,并动手验证。
1、提出问题:有什么方法使木耳膨胀速度加快呢?
2、幼儿讨论与交流,与教师共同确定加快木耳吸水膨胀速度的几种方法。
(1)加水法:在装有一样多水的两个盆子中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木耳干后,在其中一个盆子里不断的加水,观察木耳的变化并比较其膨胀快慢的结果。
(2)搅拌法:在装有一样多水的两个盆子中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木耳干后,在其中一个盆子里不断的用筷
子搅拌,观察木耳的变化并比较其膨胀快慢的结果。(3)热水法:在装有冷热水的两个盆子中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木耳干,观察木耳的变化并比较其膨胀快慢 的结果。
(4)揉捏法:在装有一样多水的两个盆子中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木耳干后,在其中一个盆子里用手揉捏木
耳,观察木耳的变化并比较其膨胀快慢的结果。
3、幼儿自由选择、分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验证其方法。
4、分组记录操作结果并大胆交流、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成功的快乐。
用手揉捏法
筷子搅拌法
三、品尝不同煮法的木耳。
(1)
出示木耳汤、炒木耳、凉拌木耳、木耳罐头等不同煮法的木耳让幼儿品尝。
(2)
让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哪种煮法的木耳,还吃过哪种不同煮法的木耳。
四、木耳的用处大。
(1)你知道木耳有什么用处。
(2)教师小结木耳的用处,并让幼儿了解木耳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并教育幼儿不挑食。
小结:白背木耳是目前国际市场上需求日益增长的食用菌之一。它质脆爽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其背面的绒毛中含有丰富的多糖,是抗肿瘤活性最强的六种药用菌之一,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此外,白背木耳还具有滋阴强壮,清肺益气,补血活血,止血止痛等功用,是 纺织和矿山作业者很好的保健食品。
五、活动结束。附:幼儿记录表
热水法
揉捏法 筷子搅拌法
南靖第二实验幼儿园
陈惠玲(设计)南靖县教师进修学校
陆莹(指导)南靖第二实验幼儿园
肖雪丽(指导)
园教研组评析:
1、以小见大,凸显教育价值
教师以幼儿不吃木耳这一小细节入手,充分挖掘家乡特产《白背毛木耳》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以达 到教育幼儿不挑食的良好习惯。并有效的利用家长和社区的教育资源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服务。如请家长
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幼儿参观附近的木耳厂棚等。
2、鼓励幼儿自主探索、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中,教师用精炼的语言、疑问的语气抛出问题“你们觉得有什么方法能使木耳吸水膨胀的速度加快
?”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重在激发幼儿思考与探索欲望,使幼儿变以往的被动接受成为现在的主动
思考,激发幼儿参与和不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用赞赏的眼光肯定幼儿的想法,对王浩的加水法说: “你的想法真奇特”、对珏敏的热水法说:“你的想法真有创意”、对小莹的揉捏法说:“你的建议真 牛”。这种表扬与肯定外加幽默的语气,在幼儿与教师中建立起一种宽松的、积极的、合作探究式的师
生互动关系,引领着幼儿在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3、记录结果促进幼儿间的互动与交流
在操作中,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探索方法与记录,在探索中互相观察、模仿,交流互相看到的情况,讨论、协商如何记录探索结果,促进幼儿间积极的互动与交往。幼儿在互
相合作中记录,使记录效果明显,记录结果不但显示了每位幼儿在操作中的发现,还便于教师了解幼儿 的操作结果,同事也让幼儿在互相学习、交流分享中了解到其他幼儿的想法,体验到活动的乐趣。
中班社会活动——我会和同伴一起玩
设计意图:
在独生子女居多的幼儿园里,对中班的孩子来说,在游戏中还存在着“自我中心”的现象。“自我中心
”反映在幼儿行为上的表现是自私、独霸、骄纵、不合作、不分享,这会妨碍幼儿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
际关系。随着中班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更喜欢动手操作,更喜欢游戏,渴望与同伴一起玩,由于还存
在着一部分幼儿没能较好地掌握与同伴一起玩的技能。一旦在特定情境、又缺乏规则约束的情况下,孩 子交往技能的缺陷就会暴露无遗。如有时候出现人多玩具少的场面或孩子们发现特别好玩又喜欢玩的玩
具时,他们会克制不住自己而去争抢玩具。因此,我选择开展交往技能的培养活动《我会和同伴一起玩 》,通过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帮助孩子增强主动交往的意识,学习与同伴一起玩的技能。活动目标:
1、知道玩具不够的时候可以运用“一起玩、轮流玩、合作玩“的交往技能。
2、愿意主动与同伴交往,会用礼貌的语言表达自己想和同伴一起玩的愿望。
3、能运用所学交往技能独立解决交往中遇到的问题。活动准备:
1、VCD、电视机、摄像机和事先拍摄的录像片段(轮流玩)(合作玩)。
2、一套中型积木,一个皮球,一组过小桥的平衡木和钻圈,一只遥控蚂蚁玩具。
3.轻音乐磁带、录音机。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问:
今天朱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可好玩的玩具,小朋友看看是什么?想玩吗?那大家都来玩吧。
2、要求:
朱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音乐一响大家开始玩玩具,音乐一停就把玩具放回原位坐回位
(二)第一次玩玩具
1、幼儿玩玩具,暴露人多玩具少时交往技能缺乏的问题。
音乐响,幼儿自由玩玩具,师拍录像,把幼儿玩四种玩具的情景逐一拍摄下来。
2、集中,提问:
你玩到玩具了吗?你想玩什么玩具?为什么没玩到?(三)播放录像,引导幼儿获得一起玩玩具的交往技能。
1、回放录像:“玩皮球和遥控蚂蚁”
(1)师:请小朋友看看刚才你们是怎么玩的?(看完幼儿讨论,发
现问题)
(2)师:用抢的办法来玩皮球和遥控蚂蚁,很多小朋友都玩不到,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都能玩到 ?(幼儿继续讨论,回答问题)
2、播放录像:大班哥哥姐姐玩皮球和遥控蚂蚁(1)师:哥哥姐姐是怎样玩的?
(2)师:如果你想玩遥控蚂蚁,可已经有人在玩,你该怎么说?(请求加入要用礼貌语,请个别幼儿示 范表演)。
(3)小结:玩具少,小朋友多的时候,小朋友可以在一起轮流玩,就是你玩一会我玩一会,别人在玩时
不能去抢,如果想加入要有礼貌地发出请求,要耐心等待,商量好轮流的顺序,可以用排队的办法。
3、回放录像:过小桥钻山洞。
师:这样好吗?为什么?应该怎样玩?(幼儿讨论发现问题)
4、回放录像:玩积木
(1)师:大家手上都有积木了,不抢了,可以一起玩了,可是看看搭出什么了?
(2)师:为什么看不出搭了什么东西?(3)积木太少了,怎么办?
5、播放录像:大班哥哥姐姐玩积木。
(1)师:说说哥哥姐姐是怎么玩积木的?(他们把积木合在一起合作搭成了一座漂亮的城堡)
(2)小结:积木可以合在一起玩,大家一起商量要搭什么,合作玩真开心。
(四)第二次玩玩具
1、师:现在请小朋友再来玩玩具,想想:怎样玩才能使大家都玩到玩具,大家都开心?
2、音乐响,幼儿再次玩玩具,练习一起玩玩具的技能,师拍录像。
(五)小结:
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好多玩玩具的好办法,有轮流玩,合作玩……大家一起玩真开心,老师给拍下来了,等有时间再放给大家看。
(六)延伸
1、把录像投放在区角,让幼儿反复对比自己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玩玩具的,寻找一起玩玩具的最佳办 法。
2、把一起玩玩具的交往技能渗透到一日生活中,包括家长工作。
活动点评:
本活动的选材能以《纲要》“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的社会教育目标为依据。并结合
我园课题: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提升到课堂上来精练精讲,活动设计围
绕目标,环节紧扣,让幼儿在矛盾中体验与人分享、合作、轮流是一种快乐。因此活动重点定位于培养
幼儿一起玩、轮流玩、合作玩的交往技能,而如何轮流、怎样合作正是这个活动的难点,该老师的设计 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纲要》提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以多种形式有目 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设计中该老师能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动态情景再现法、交流讨论法、榜样示范法、行为练习法、启发提问法、游戏法、激励法等,引导幼儿在玩中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在玩游戏时出现人多玩具少的情况获得一起玩、轮流玩、合作玩的交往技能。其中灵活应用多
煤体,巧妙设计问题,将给活动带来方便。活动的延伸正是本活动的提升,把一起玩玩具的技能渗透于一日活动中更是关键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麻杆 设计思路: 在“立足本土自然资源,创设低成本高质量教育环境”的理念指导下,麻杆跃入我的视线,成了班级环 境创设的主材料。麻杆的出现,引起幼儿一连串发问:“这什么树枝?细细的线穿起一大串的麻杆,为 什么不会断掉?……”《指南》强调:“应精心呵护与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认识兴趣 和探究欲望”。因此,《神奇的麻杆》探究活动在我们班展开了。我们通过让幼儿运用观察、操作、对
比等方法去感知麻杆的特性,了解其用途;在亲历“猜测问题——自主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自主探究、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多种方法探索麻杆的秘密,了解麻杆的特性及用途。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自主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
3、乐意与同伴交流操作中的发现。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干麻杆、质地坚硬的树枝、针、线、铁钉、铁锤、剪刀、装有水的脸盆、酒精灯、打火机若干。(2)记录表、水彩笔人手一份。(3)介绍麻杆用途的课件。
2、知识准备:活动前让幼儿观看“麻杆从哪里来”的录像。活动过程:
一、参观“麻杆精品屋”,激发探究欲望。
1、组织参观活动室中的麻杆作品(如扇子、亭子、各种形状的屏风、帘子等),感受麻杆手工制作的美。
引导语:今天老师要小朋友仔细看看我们的“麻杆精品屋”,看看老师用麻杆做了什么?这些作品是怎 么做成的?
2、鼓励幼儿大胆猜想:老师用什么工具穿过一根根麻杆?细细的线穿起一大串的麻杆,为什么不会断 掉?麻杆船能浮吗?
二、自主探索,感知麻杆的特性。
引导语:到底谁猜对了呢?这里有许多工具,它们可以帮你们找到问题的答案。
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工具进行探究,并记录探究情况。
①分别对麻杆、树枝用铁钉和锤子敲一敲,用针线扎一扎、穿一穿,用剪刀剪一剪,用手折一折。重点引导:
——学习合作使用探究工具,如在使用铁钉钉麻杆时,引导幼儿一人扶住铁钉,一人用铁锤敲。
——比较两种材料的不同探究结果,在比较中正确表述麻杆的质地特点。
②分别把麻杆和树枝放在酒精灯上点一点,吹一吹。引导观察:
——哪种材料更容易点燃?吹灭后有什么不同? ③尝试把麻杆和树枝投进水里。引导观察并思考:
——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④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用其他方法继续探究麻杆的其他秘密。
2、小组交流操作体验。
引导语:请小朋友带着记录表大胆和小朋友说说:你用了哪些探索方法?你发现麻杆有哪些特点?
3、针对同伴提到的、自己未曾操作过的进行再次操作,获得亲身体验。
4、幼儿集体讨论,集体回答探究前所猜测的问题。
5、教师小结。
小朋友的回答让老师很高兴,因你们不仅让我知道麻杆松脆、易断、易燃、质量轻的秘密,还让我看到
你们爱动脑筋、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其实,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只要小朋友肯自己动手 试试,很多事都可以自己解决的。
三、了解麻杆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鼓励幼儿根据麻杆的特性,猜想麻杆的用途。引导语:现在请小朋友先想想麻杆的特点,再根据每一个特点来猜想:人们会用它来做什么?
2、教师把幼儿的回答用简易图标记录在黑板上。
3、课件验证与补充。
(1)播放介绍麻杆用途的课件。
麻杆可以用来制作玩具、当学具;也可以作为煮饭、炒菜时引火的上佳材料和燃料;还可以作为夜晚的
照明工具;又可以加工成绘画材料——麻杆碳等等。
(2)统计猜想结果。引导幼儿数数猜对了几种,并引导分析与课件不同的猜想是否合理,并给予肯定或 纠正。
四、活动延伸:
1、麻杆小制作。
让幼儿用麻杆和辅助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如手枪、动物秋千、小船、活动小人等),进一步感
知麻杆的特性、用途,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把麻杆投放在区域中。
数学区,引导幼儿用麻杆进行数的分解、组成、排序、几何图形的拼摆;结构区,引导幼儿利用麻杆进 行建构,体验麻杆用处之多。
3、在家长的陪同下,尝试用麻杆照明走夜路,进一步体验麻杆燃烧的特点与妙用。
园教研组点评:
该活动能紧密围绕幼儿的兴趣点展开,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有效性。其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猜想的适时应用
教师善于在幼儿探究兴趣达到最高点时,就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猜想内容,一步步地把探究活动引向 深入。如“老师用什么工具穿过一根根麻杆?” “根据麻杆的特点,人们会用麻杆做什么用?”等问题 的猜想,既增强幼儿探究的目的性,又促进幼儿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发展。
二、操作材料的有效投放
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更感兴趣。根据这一兴趣点,教师提供了不同的探究工具,便于
幼儿从不同角度探究;选择了有明显质地差别的树枝,在鲜明的对比中,幼儿对“脆、松” 等表达麻杆
质地的词语不再陌生了,本次活动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整个探究活动体现了幼儿“自己探索,自己归 纳表述”的理念。
三、个体差异的合理考虑。
教师能充分考虑到活动的难易程度与幼儿兴趣的关系,在自主探究中,“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用其他方法 继续探究麻杆的更多秘密”,满足个别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记录探究结果时,允许幼儿“可用简单 图标表示,也可用语言表达出来”,避免了个别幼儿因绘画能力差,而对探究记录失去兴趣和信心,以
孩子的成功体验来激发他们不断探究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