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编织童话》美术教学随笔案例
编织童话
一、引子:
“晶老师,这是真的吗?我们的皱纹纸编制作品真的获得一等奖了吗?”韦玲问。
我微笑着说:“是的,还是浙江省一等奖呢。”说真的,我也没有想到。
罗晓静说:“太意外了,当初我们几个人只是觉得这很有趣,所以就一起编织着玩了,没想到会获得县二等奖,接着就变成宁波市二等奖,现在居然变成省一等奖了!”
“就是就是,晶老师,你不知道,我们6个人现在在班级、在学校、在村里都成名人了呢!帅呆了!闫卫华一脸兴奋地说。“晶老师,你不能偏心的,让我们也参加吧!”孩子们一哄而上。
这是个不错的主意,经过考虑,决定把这个皱纹纸编贴教学放在自己任教的五(3)班,并自编内容配合教本的教学内容,以班带动年级段,再带动整个学校,形成我们学校独有的艺术特色。没想到对这个决定校长、班主任、学生都十分地拥护,经过策划,我们形成了一个《中国•桃源的皱纹纸童话》的创意方案,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把 整个活动内容分解为课堂教学指导下的“皱纹纸花瓶创作”、“皱纹纸脸谱创作”、“皱纹纸水墨时装创作”三个部分。
系列故事一:桃源瓶艺
第九册教材中有对瓶、杯的欣赏与创作,我就先让孩子们学习凡高色彩鲜艳、笔触丰富的绘画风格,用点彩法来装饰瓶、杯的花纹。当学生完成创作进行展评时,提问:“现在,请大家谈谈在用点彩法进行创作时让你感触最深的事情吧!”
青山说:“太辛苦了,我都不知道点了几千个彩点了!” “我也有同感,现在一闭上眼睛都还能感觉到有很多彩色的星星在围着我打转呢!”许浩摇头晃脑地说着。
魏珊珊说了:“虽然很辛苦,可是我发觉这样画出来的颜色很特别很漂亮,立体感非常强,花瓶就像真的一样,这可比那些平涂的画档次高多了!”
“那倒也是!”很多同学在下面同生附和道。
我赞许地边点头边展示出部分优秀作品,并神秘地说:“我也创作了一幅这样的作品,但是只花了很少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却很好,想看看吗?”
接着,我用课件展示出自己创作的用皱纹纸条粘贴的花瓶,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皱纹纸条贴出的作品很自然地就呈现出了形 状、大小各异的彩点,色彩也很鲜艳,和点彩法非常相似但难度却降低了不少。然后,我就让孩子们选择合适的颜色进行编织,采取单人或合作的方式,用彩编创作出一个大花瓶。
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五个精美的彩编花瓶就“出炉”了。当孩子们把自己设计的花瓶抬到学校的橱窗进行展览时,一下子就引起了全
校的轰动,同学、老师、家长、路人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每一个孩子都没有想到自己首次的艺术劳动会是如此的精彩,每一个孩子的笑脸都如花一般的灿烂。是的,也许对于他们来说,这次意外的成功是这一辈子都难忘的,这种美好和快乐会深深地镌刻在他们心灵的深处。
心得:合作过程的“心甘情愿”。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注重学生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目标的均衡达成。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一直注意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因为小组成员由于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争执 的情况;或者因为个别小组成员觉得分配不均、自己吃亏了而不愿参与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无法顺利进行等情况。我为此伤透了脑筋,但这节长达1个多月的课孩子们却能齐商议齐动手,在协作中渗透合作意识,为此我进行了反思。
在这个系列创作中,我设置的目标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对开大小的花瓶创作。要达成此目标,学生必须要进行合作才能顺利达成。这就要求学生之间共同参与、互相包容、乐于交流、配合依靠。家境好的同学就多买些皱纹纸贡献给小组;手巧的同学手就多编彩条;不会编织或动作很慢的同学就负责粘贴,有的孩子甚至直接用手指蘸白胶来贴,丝毫不怕脏„„因此,学生在创作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地感悟到必须各展所长、团结一心、通力合作,才能体验艺术创作所带来的快乐。同时也让我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必须要精心地设计与准备,要创设一个宽松而又富有创造性、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发挥每一位主体的能动作用,并在协作中渗透合作的意识,一起体验彩编创造带来的快乐。
系列故事二:桃源人家
耍牙是宁海平调独有的特技,最早用于表演《金莲斩蛟》中鸡鸣山的寨主李蛟,为了突出他的凶狠残暴、形象丑恶,就把他脸部装 饰得青面獠牙,似人非人、似兽非兽。
我就以此为契机,在孩子们欣赏时,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孩子们,脸谱中哪些装饰凸显出了凶狠和残暴?”
“脸上的獠牙最恐怖了!”陈百嘉第一个喊道。
“我觉得还是颜色最恐怖!脸的底色蓝阴阴的,而两边的脸颊却是鲜艳的大红色,再描上白色的边,像恐怖片里面的鬼!”
“对!像血一样的,再配上他脸部的花纹,真的是太鬼艳太可怕了!”
在孩子们的欣赏和讨论中得出了脸谱的特点:造型怪异、色彩鲜艳、想象丰富。
接着,我让学生去发现脸谱与皱纹纸彩编共有的美:色彩鲜艳、丰富,寻找两者之间可以借鉴的地方,再让他们创造性地用彩编去表现脸谱。每一个孩子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设计脸谱,并利用彩编的丰富色彩,时而伸直,时而盘绕,时而交错,把脸谱的图案装饰得既漂亮又个性十足,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彩编的色彩优势。再加上活动参与的激励性,大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在相互的交流与观摩中发现了自我的优势与不足,真 正感受到了团队学习的魅力。
心得:合作方式的的“创意无限”。
艺术的教育重在启发孩子对美的感悟与发现,并与孩子们的生活和情感紧密相连。在这个系列课中,师生关系已经不是以往的“权威——服从”的模式。这种合作学习的师生观是建立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突出学生主题地位的基础上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而开展的艺术创作活动。教师在这次系列活动中的主要任务,首先是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也积极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其次,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探究、6 讨论、交流的时间,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最终的目标和尺度。这下,他们的兴致更高了,一有时间就在教室里、花坛边编织皱纹纸条进行创作。有时三五成群地趴在地上粘贴;有时和自己喜欢的老师在阳光下边聊天边创作;有时走在校外的路上还能看到孩子们和大人坐在家门口,说笑着进行编织,其乐融融啊。现在只要一走进五(3)班教室,那就像是到了童话般的境地,彩条纷飞、春意盎然!
系列故事三:桃源古装秀
经过前两次的实践和经验,孩子们对彩编创作热情更加高了,已经不满足于我设计的内容了,很希望尝试创造出既经典又新颖的东西来。在六一快到来的时候,陈晓梦跑来问我:“晶老师,我们班想设计古装,在六一汇演的时候来一个古装秀,到时候肯定能轰动全场!”。
我们经过讨论,决定以《水墨霓裳》作为这个节目的主题。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来描绘、缝制、设计古装的款式,如旗袍、披风、宫服、宫扇、飘带等,然后在选择与评价的基础上整合为最后演出的整套服饰。在这个过程中,以水墨绘制为主来突出我们集团的潘天寿国画艺术,再辅以彩编进行点缀、装饰和调整。由于这次需要孩子们自己亲自量体裁衣,且有着活动参 与的激励,所以大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积极性达到了最高点。
经过近1个月的努力,十几套精美别致的古装和道具都完成了。郑文静说:“大工程终于完工了!你们看我的手,千疮百孔啊!”
“我的手也是,为了把衣服缝漂亮,我的手指都不知道被针扎了多少个小洞洞了!我妈都看得心疼死了!”王景娇滴滴地说着。
“我们编织的同学也很辛苦啊!我都来了个全家总动员呢!一家6个人都一起编,连我外婆和奶奶都参与进来了!”叶雪飞说。
„„
“后悔吗?有没有觉得辛苦或不值?”我轻声问道。
“没有!”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闪烁着坚定而又快乐的光芒,让我一阵感动。
六一到了,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穿上了他们自己亲手制作的古装,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展现了他们的彩墨霓裳。她们或轻歌、或曼舞、或急驰、或洒脱,用心感悟用心演绎每一个画面,全场都沸腾了。一瞬间,我感到这就是一幅人间最美的画,美得和谐、美得欢乐。很多家长都激动地说:“太美了!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特别和精彩的演出!”很快,节目又被选为集团首届艺术节的压台节目,在变换的灯光中,舞台上的服饰显得更加美轮美奂,更把节
目推向了情感的最高潮,所有的观众也都被这种视觉的美感震撼了,并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心得:合作成果的“美好体验”。
孩子的艺术创造是一种体验性的情感活动,一切奇妙、快乐、激情等体验都会极大地激发每一个孩子的创造热情,并长久地使他们投入到其中。对于孩子来说,编织的过程是枯燥的、剪裁设计的过程是复杂的、缝补的过程是辛苦的,他们迫切地希望享受到创造的成果,感受 到成功的快乐。因而在这次活动中,他们是痛并快乐着!孩子们在合作中强化了各自的集体观念,提高了小组的凝聚力,让孩子们在互动中逐渐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互动带来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爱,并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态度。有时,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并没有他们自己深深地参与其中的体验来得更激越。如果我们教师善于教学的策划和创意,营造一个“场”,让他们沉浸其中,使他们成为主角,在自我行为的联想和体验中感受一切的美好和快乐,用自己真实的感官“触摸”艺术的欢愉,这才是一种引导孩子走向艺术殿堂最永恒的方式。
这是三个皱纹纸彩编的系列故事 ,这样的”彩编”艺术活动在校园、在课堂我们都可以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活动的形式,满足了每一孩子的表现欲望,培养了孩子们合作的意识。而且也使我受益匪浅,教师要勇于突破成规,发现、瓦解身边理想的自愿,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我想:艺术应该是感性的、快乐的,至少对孩子们是这样。
“彩编”艺术,我们不是为了标榜时髦,也不是为了炫秀新奇,而是追求教育理想的一种设计,也是为孩子的艺术学习编织一个最美丽的童话。
第二篇:童话作文教学案例
童话作文教学案例
一、设计理念
当前的作文教学效益仍是不尽人意,学生或是怕写作,或是所写的作文成人化、模式化,真正富有童趣的,表达童真的学生作文寥若晨星。
对于编童话,在二年级时会指导过“看图写童话”,三年级时也开始入门了。本人认为在四年级指导学生“自编童话”是最有效果的教学,因为四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
二、教学实例
(一)讲述童话
课堂的开始,我先学生讲述课前准备的“自编童话”。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一再强调学生要根据身边熟悉的事物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务必要自己编撰童话,而不能套作。可是十来分钟下来,学生所讲述的自编童话,不是一些童话名著的翻版,就是些想象根本不合理的“胡编乱造”。如《狼来了》、《狼和七只小羊》、《青蛙王子》等,只是把原作的故事情节稍作变动或是题目改变一下,或者就是把原作变得面目全非。
(二)随机指导
我耐心地听学生讲述那些所谓的“自编童话”,及时表扬点滴“想象的火花”。随后,适时地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请看,在你的眼前,你都看到什么?”
“书、桌子、黑板„„”
“对,我们可以把这些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事物,展开想象的翅膀,来编自己的童话„„”正在此时,一只学飞的小鸟飞进了教室,飞了几下就蹲在教室一角不动了。不少同学惊喜地轻声呼叫着,全班同学的眼睛齐刷刷地看着小鸟,其中一些好动的学生甚至走出了位置„„
我没有制止学生的观看小鸟的行为,只是强调不能伤害小鸟。我走过去跟学生一起看,边看边引导学生:“哇,多么可爱的小鸟呀!你看,它的翅膀,它的身子„„但它应该刚学飞,累了飞不动了„„你观察到了吗?”
学生们可兴奋了,他们边观察边发言:“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鸟,但它看见这么多人围观它,一定给吓坏了„„”“它可能很饿了吧„„” 随着学生发言,我继续启发学生:“这只小鸟为什么跑到我们教室里来呢?它想干什么呢?难道也想来我们教室上课?听,它是跟你打招呼的?它在唱歌吗?„„”
随着我的话语,学生想象的思路火花不断迸发:“小鸟看见我们在上课,它心里是多么羡慕呀?它忍不住飞了进来,它在正向我们每个同学问好呢!”“这只美丽的小鸟是来自童话王国的,它知道我们编不好童话,就跑来帮助我们了„„”,“现在是信息时代,小鸟跟人类一样再也不愿意是文盲了,他要跟我们一起学习„„”,“他可能是受到敌人的攻击,来请求我们保护它呢。”(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极富童趣,很有新意!学生们不正在放飞想象吗?这正是我们老师期待的。)
(三)、写下童话
观察完了,我叫学生不要再惊动小鸟,回到座位,看小鸟什么时候休息好了再飞走。但我仍在引导学生想象、讲述有关小鸟的童话。比如像我们刚学的课文《去年的树》,这小鸟会不会是来唱歌给大树听的呢?再让学生充分讲述以后,我顺势要求:“这些就是我们自己编的童话呀!赶快写下来吧!”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开始写童话了。
于是,一篇篇富有新意的童话就从学生的笔下出来了。如,《勇敢小鸟之旅》、《校园里迷路的小鸟》、《小鸟的心愿》、《小鸟历险记》„„之后,我组织学生朗读交流所写的童话。
(从学生朗读的几篇作文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童话不在是“套作”,也不再是“胡编乱造”了,内容具体,想象真切大胆,完全是学生自己思维的表达。)
(四)拓展延伸
作文课的最后,我继续引导:“这节课,我们是看着小鸟来编童话,那么你现在能看着你眼前的书本、桌子等事物来编写童话吗?” 稍作讨论、交流后,学生说出了这样的一些题目:《多愁善感的凳子》、《字典历险记》、《幸福的黑板》„„我要求学生在课外再写一篇童话,要求:你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字数或多或少都行。
(事后,我们看了学生的课外写童话,有许多学生的童话写得篇幅很长,也有少部分学生只写了短短的一段话,但是所有学生都在写自己的童心,想象大胆,情节有趣。)
三、分析与总结 生活中处处皆语文,语文教学应紧密联系生活,这已经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识。作文是人们表达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专家们指出“写作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对”,然而,学生写作时却经常感到“无从入手,没什么可写”,显然问题不在于学生缺少写作内容,而是因为学生缺乏发现生活的 能力。
古人说“文如其人”,好的文章应该要体现出个人的特色,独特的思考,杜绝人云亦云。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不以条条框框的要求束缚学生的思路,也不要让其部分学生的写作思路来影响全体学生的写作思路,教师的任务是设法激活学生的个性思维,促成学生别具一格的写作。那么,学生的作文自然就会像百花园中的鲜花那样异彩纷呈、缤纷灿烂了。
第三篇:大班美术编织活动
1大班美术编织活动:小蜗牛
一 设计意图
幼儿美术领域的手工教育目标中指出:。能大胆地塑造和制作多种平面的、立体的手工作品,用以美化周围环境和进行游戏活动;体验手工活动的乐趣,能积极投入手活动;初步尝试不同手绘画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形成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结合我园目前的美术课题,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在中班开展了编织活动。蜗牛是日常生活中幼儿比较熟悉的一种动物,取材于大自然,贴近幼儿生活。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编织的基础上让幼儿尝试创造性地来制作小动物,让幼儿体验编织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物资准备:各种编织好的绳子若干,蜗牛范作一幅
2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初步学会交叉编织的技巧。
活动目标:
1技能目标:引导幼儿用编织好的3股毛线顺着绕圈,并做好粘贴。
2情感目标:培养幼儿有条理地操作,和耐心细致的态度。
活动重点:学习用编织好的毛线顺着圈缠绕并粘贴好。
活动难点:能找到正确的位置缠绕毛线做为小蜗牛的壳。
活动流程:
设计意图
一用编织完成的项链导入活动 向幼儿展示成品,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引导幼儿讨论蜗牛是怎么做成的。师:你们喜欢这只蜗牛吗?这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引导幼儿认识编织材料)
二 帮小蜗牛找壳 教师讲述小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师:有只小蜗牛,它很糊涂,自己的壳都找不到了,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好吗?
2启发幼儿说说蜗牛的壳是怎么做成的。
师:这只蜗牛的壳很漂亮,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做成的。创设情境,毛线转圆圈(教师示范毛线缠绕的方法来做小蜗牛的壳)
师:小朋友刚刚想了很多办法来帮助小蜗牛找壳,现在我们的毛线朋友要来跳圆圈舞来帮助小蜗牛找壳拉。毛线宝宝走走走,停一停,转个弯,继续往前跳。转了一圈又一圈,个个满场飞,可真热闹!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蜗牛壳的方法。
师:毛线宝宝和小朋友一起来跳舞了,你们喜欢吗?我们也让它们来比一比,看谁跳得最好看。我们一起来跳圆圈舞吧!请个别幼儿尝试编织,教师指导并协助幼儿。幼儿集体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蜗牛找壳吧!
三 谁的壳最漂亮
1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自己的作品,教师简单评价作品。
2请幼儿带着找到壳的小蜗牛一起去散步
---实物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初步认识编织材料。
---故事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提供机会,让幼儿思考制作方法。
----拟人化的情境设置,把缠绕技巧以游戏的方式教授给幼儿,让幼儿更容易接受。
---游戏化的情境教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在游戏中结束活动,感受编织带来的乐趣。
二 课后反思
编织技巧需要逐步积累,制作小蜗牛的壳是在幼儿已经有交叉编织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活动中,让幼儿学习顺着圈缠绕毛线的方法比较简单,幼儿基本上都能掌握。但三股毛线交叉编织的方法幼儿掌握得还不是很好,虽然在这次活动中没有涉及,但今后的编织活动都是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所以需要指导幼儿学会这种方法。
三 设计亮点 1采用游戏化的情境教学,寓教于乐。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获得发展。用故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一起帮助小蜗牛找壳”,幼儿兴趣就比较高。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学会缠绕的技巧。设置了“毛线跳圆圈舞”的情境,把缠绕编织的方法融入其中,幼儿更容易接受。“毛线在跳圆圈舞”,幼儿能直观地了解绕到一圈一圈顺着绕编织好的毛线的方法。整个教学活动就是游戏,幼儿兴趣十足,在游戏中获得编织技巧。幼儿在游戏,也在学习。
寓教于乐,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温馨、轻松的环境,让幼儿更充分地感受美术编织活动所带来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兴趣。以幼儿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
幼儿认识编织材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观察,通过探索识得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在学习编织方法时,教师并未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教学,而是逐步引导幼儿去探索缠绕编织的方法和技巧,再帮助幼儿提炼。
3首尾呼应,贯穿教学活动
开始部分以小蜗牛找家的故事来激发幼儿兴趣,结束部分则让幼儿带着小蜗牛去散步。一方面,让“小蜗牛”的角色贯穿整个教学活动,首尾呼应;另一方面,也让幼儿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功感
2编织活动:丝巾穿穿穿
设计者
张益丽
活动目标:
1、学习在粗、细格子中用上下交替穿的方法编织。
2、通过游戏和儿歌的形式,培养幼儿对编织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和丝巾玩过游戏。
2、物质准备:粗细不同的长条丝巾、粗格子的模具、细格子的竹筐盖。
活动过程:
一、贪吃的小蛇
1、改编绘本故事《贪吃的小蛇》:
2、提问:贪吃的丝巾小蛇吃了哪些东西?丝巾小蛇吃了那么多东西,肚子鼓鼓的不舒服,所以它想要要来运动运动。
二、小蛇爱运动
1、出示丝巾,运用儿歌示范穿格子:丝巾小蛇爱运动,什么运动“爬格子”,一会儿爬上一会爬下,来来回回爬呀爬,累了就停在格子上休息一下。
1、提问帮助幼儿学习方法:
你看到丝巾小蛇是怎么运动爬格子的?你来试一试。
(重点引导孩子了解上下交替穿的方法编织)
2、鼓励幼儿选择粗丝巾在粗格子上进行尝试,教师借用语言进行引导。
3、集中交流:你的小蛇运动了吗?是不是爬上爬下运动的?哈哈,经过运动小蛇变瘦了些,现在我们让它去小格子那运动运动吧。
4、引导幼儿用细丝巾在细格子上进行尝试,教师继续用语言进行引导。
三、小蛇的感谢
1、展示孩子们的成果,并模仿小蛇口吻感谢孩子们的帮助。
2、延伸:放在区域里继续引导孩子巩固技能。
3二、亲子游戏:
方案:以家庭为单位,每4个家庭为一组。
1、游戏名称:《亲子二人行》
准备:参加游戏的幼儿把鞋子脱下来放好
玩法:幼儿分4组,幼儿与家长面对面,幼儿的脚踩在家长的脚上,从起点走到终点后返还到起点让下一个家长接着走,幼儿与家长必须始终手拉手,宝宝脚不得踩在地上,最先走完的一组为胜。
4游戏三:你说我猜——地点:中(4)班
目标:培养亲子间的合作能力。
规则:家长运用动作、语言提示时,不可说出卡片上的词语。
玩法:家长看汉字卡用动作、语言提示孩子,孩子正确说出词汇。
第四篇:美术教学随笔
美术教学随笔
登封市崇高路小学 高旭英
经过这一段时间对美术课的学习和探索,使我收益匪浅。我想该是静下心来回头审视一下教学情况了。边想,我边陷入了沉思之中,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一、按照不同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
我觉得各个年级有着不同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美术教育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这时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低年级学生有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由于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从欢乐的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中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
二、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在教学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作画,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对象后,有个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针对学生喜欢观赏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映像。因此,指导儿童观察和向儿童指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三、培养兴趣 勤学多练。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所采取填鸭式方法来督促他们,只会忽略当年所应具备的经验常识,事后再想弥补已使年轮变形,无异于拔苗助长。
这些就是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心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使它们更加完善。小学美术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这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去选择和指导,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材,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对印版画》教学设计
登封市崇高路小学 高旭英 教学目标 :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小组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锻炼,激发学生不断追求创新的创造意识,注意培养学生感受、分析、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认识对印版画是造型表现的一种表达方式,学习简单的对印技巧并创造性地表达。教学难点:
如何巧妙地将印好的画面进行新的创意。
教具学具 :
课件、水粉颜料(或广告色)、印制纸张、调色盘、毛笔或水粉笔。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小游戏“找不同”
这是两幅极为相似的画面,你能在1分钟内找出它们哪里不同吗
二、欣赏分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和刚才的游戏有点像。引导学生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小组研究:
⑴这些画面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⑵仔细观察步骤图,讨论一下:这些有趣的画面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⑶是先画的相同的部分,还是先画的不同的部分?
⑷这样“大同”而“小异”的画面与完全相同的两幅画面相比,好在哪里?
三、动手实践
通过分析和示范,解决印制中的重难点。先发给学生一张小纸进行试验。谈一谈:
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四、自主创作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并进行巡视辅导。
五、积极评价
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分小组或全班欣赏作品
六、欣赏延展 欣赏:
还有哪些通过对印进行创作的方式? 课件赏析:利用玻璃对印的作品
《对印版画》教学反思 登封市崇高路小学 高旭英
《对印版画》是人美版美术教材版画系列课中的一个环节,易于操作、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版画的热情。这节课要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想象力丰富,具有好奇心,但是表现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应该突出学生的分析动手能力为主,注意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本课教学环节较清晰,所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切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结构,满足学生心理需求,能体现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双主体作用,学生兴趣比较浓厚。学生能在自主探究、实践中认知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加强。
从学生作品展示情况看,学生对印表现力渐渐加强,审美能力有所提高,达到了预先的设计意图和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从得、失及今后的努力方向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回顾与反思: -.成功之处:
1.绘画方式特殊,吸引学生勇于表现。
传统教学的绘画方式会选择运用毛笔蘸水粉颜料进行创作,但对于我们三年级学生来说,水粉颜料平时很少用到,不熟悉,而且用到毛笔的时候,会感觉它的笔头和其他绘画工具很不一样,这样会影响到学生的表现欲望和绘画能力。所以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想到了如果能用我们的双手蘸上水粉颜料涂色,那学生便能利用手部的任何部位来创作,减少了绘画难度,同时增强了作品的表现效果。
2.激趣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与本课知识结合得比较紧密的游戏导入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人不可能用双手同时绘画出一模一样的图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到教师所设的情景中,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3.引导学生自主实践、探究,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我深深明白“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的道理。因此在让学生了解了几个对印折纸的方法和教师的简单示范后,就请学生尝试用手的任何部位蘸颜料绘画。第一次展示的时候,就会发现,学生都很拘谨,作品颜色单调,容易和背景色混在一起,有些同学的作品对印出来的图案很不清楚,更加不能称的上具有美感,看上去平平常常。但这一切却是我精心设计的一个环节,因为实践出真知,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不但初步了解对印版画的简单技巧,还能使学生的感受、分析、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关注到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不足及改进措施
1.学生作品单一,创意不够。
本课的绘画方式是用手蘸水粉颜料绘画,所以在教师作品展示中,教师展示的作品也可以展示一些相关的绘画,而不是传统的运用毛笔绘画的作品,这样,学生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也能有个参照,有个目标,在潜意识里知道我今天的作业是运用手的任何部位来进行变化、创作,这样,最终的作品就能多样化。2.学生作品展示较少,评价较薄弱。
在对学生作品进行展评中,由于黑板宽度和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作品仅有10幅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评价作品的面不广,使得很多学生的作品得不到展示。可以选择另外的方式进行评价活动,比如,将平面展示的方法变为立体的展示或者展示的面向黑板高度扩伸。
反思自己的这节课,出现了很多问题,有客观的,也有教师主观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再努力研究教材,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希望自己的教学再进一步。
第五篇:美术教学随笔
美术教学随笔
素描的训练要做到眼、手、脑并用,并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这两个环节是: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毛病,要求轮廓准确,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抠轮廓,我认为第一阶段都要使轮廓更精确,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老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的缺点。
在我的美术活动课上,有的学生开始画的时候积极性很高,新鲜感强,观察力也比较敏锐,但经过一段后,观察力多少有些迟钝,不能保持一种清醒和整体的感觉来检查画面的表现效果。有些学生则急于求成,时间一长就有种画烦了的感觉。这时,我及时提醒学生,不要轻易地把调整修改这一步看做是作业结束时的修饰,而应认真对待,感到有不妥当的地方,一定要找出原因,下决心把它修改过来。调整修改应本着整体的原则,反复分析研究,反复比较,理解形与神的关系。要用第一眼看到物象时那种新鲜强烈的感觉来检查画面效果,找出画面与物象之间的差距,检查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组织结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质量、空间关系是否恰当,主次虚实是否有序。这些因素的调整,主要是通过反复的校对和比较,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对象和表现对象。这是我在活动课上的一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