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草船借箭》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5 02:4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9《草船借箭》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9《草船借箭》教案设计》。

第一篇:19《草船借箭》教案设计

草船借箭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设计意在指导学生“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引导学生先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通过朗读、讲故事、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然后侧重抓住人物各自的语言描写,进行精细的剖析,来感受鲜明的人物思想与形象。整个设计突出引导学生感悟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的方法,以便在习作中加以运用。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搜集三国中的人物故事及本课的视频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1)搜集三国中的人物的故事,观看“草船借箭”视频资料。(2)朗读课文,自学生字;阅读《三国演义》第42至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视频,引入情境

1.教师播放《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视频片段,学生观看并交流观后感想。2.导入:剧中的诸葛亮,便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的主人公。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人物,感受他的神机妙算。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利用形象思维初步感知“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为后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初读感知,合作学习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给不认识的字注音。2.学生按照要求练习朗读课文:

(1)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遇到难读、难懂的语句,多读几遍。(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在感兴趣的语段旁写出自己的疑问或感受。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互助学习,扫清字词障碍。(提醒学生注意:“擂、丞、寨”的读音;“忌、延、援”的字形;“丞”的笔顺。)(2)练习把长句子读通顺,其他成员对其进行指导与帮助。(3)交流自己在学习中的疑问或感受。

4.过渡: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自叹不如,瑜亮对话暗藏玄机,“草船借箭”将乾坤扭转。下面让我们一起练习朗读,弄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扫清了字词障碍,并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与探究交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练习朗读,了解故事

1.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诸葛亮的个性特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用不同的标记画出周瑜和诸葛亮的话。

(2)在小组内练习朗读对话,教师相机指导重点词语的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3)小组推荐,全班进行朗读比赛。

(4)小结:人物的语言体现其个性,请同学们谈一谈周瑜和诸葛亮留给自己的印象。2.弄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草船借箭”的段落并做好标记。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部分,思考:“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3)师生共同概括出“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4)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讲一讲“草船借箭”这个故事。

3.小结:同学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交流思想,老师为你们有这样好的学习习惯而高兴!老师为你们加油!

设计意图:围绕着本课的教学重点,首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初步感受并概括人物个性;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草船借箭”部分,帮助学生理清“草船借箭”的来龙去脉,更好地把握全文的思路结构,为精读课文作好准备。

四、畅谈收获,布置作业

1.学生交流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三国演义》第42至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设计意图:要想透彻地理解课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是一方面,为学生布置朗读作业也是一个帮助学生消化,巩固课文内容的过程。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三国演义》中的部分篇章,了解三国当时的形势,为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讲故事,入情境

1.学生复述“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

2.导入:你们讲得真棒!既抓住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而且将人物的形象讲得栩栩如生。老师都已经迫不及待想和你们一起深入研读《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了。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故事内容,练习讲故事的目的是巩固第一课时对“草船借箭”的全过程的掌握情况,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做准备。这样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析语言,演故事 1.研读人物语言。

(1)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诸葛亮和周瑜对话的部分,并做好标记。(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

2.学生围绕人物的语言,集思广益、汇报交流,畅所欲言。

(1)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①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②研读指导。(周瑜早有预谋,却不露声色,笑里藏刀。)③小结:周瑜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

(2)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①“不要推却”是什么意思?(不要拒绝。)②发散思维训练:如果你是诸葛亮,听到周瑜这样对你说,你心里会怎样想?(可能会想:周瑜早有预谋,有意刁难。我只好先应承下来再说。)③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你从周瑜的话里发现了什么?(造箭必须得诸葛亮来完成,完不成就定罪于他。)(3)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①思考:“委托”是什么意思?(本文指周瑜把造箭的事托付给诸葛亮。)②引学:诸葛亮一口答应下来,说明了什么?(说明诸葛亮早就识破周瑜的奸计,所以将计就计。)“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①导学:你从诸葛亮的这句话中,发现了他的哪些品质?(以大局为重,智慧过人。)②学生用自己的话夸夸诸葛亮。

(4)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十天造得好吗?”

①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到了造箭用的竹子、翎毛、胶漆等材料,要造好十万支箭的话,十天能完成吗?(即便十天能够完成,但是周瑜因为有意刁难,所以故意不为诸葛亮提供造箭用的材料,最终也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②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周瑜的险恶用心。

(5)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①朗读指导。(诸葛亮已经知道了周瑜的险恶用心,但化解危机的计策早已成竹在胸,所以十分自信地立下军令状。朗读时,应以自信的语气来读。)②“军令状”是什么意思?(军令状是指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③导学: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周瑜以为诸葛亮已经中计,三天内他必造不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必死无疑。)④“惩罚”是什么意思?(本文指诸葛亮对周瑜的保证,完不成任务,就任凭周瑜定罪。)⑤学生交流,概括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虽已将周瑜奸计识破,却不露声色,实则早有对策,表现出他超人的智慧与胸襟。)(6)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①“迟延”是什么意思?(本文指故意不给诸葛亮提供造箭用的材料,拖延时间,让他完不成任务。)②学生说一说周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嫉妒心强,心胸狭窄,阴险狡诈。)(7)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①“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②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识破周瑜的险恶用心,将计就计;对借箭的缜密考虑和周到安排;通晓天文知识;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知道曹操谨慎多疑,能做到知人。)(8)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鲁肃和曹操留给自己的印象。

(9)过渡:通过对诸葛亮与周瑜语言的分析,同学们了解了这两个人物的特点,现在我们就针对人物的特点,请各小组尝试着表演这个小故事!

3.表演“草船借箭”。

(1)各个小组成员共同准备好道具。(酒席、军令状、学生自制用青布幔子遮好的草船二十条、鼓、草人等若干。)(2)小组内先分清角色,练习表演。(诸葛亮、周瑜、鲁肃和曹操。)(3)教师根据小组成员练习表演的情况,选定一个小组,在全班内表演。(4)对参与表演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表扬。

4.小结:周瑜阴险狡诈,暗藏杀机,心胸狭窄,嫉妒成性;诸葛亮胸襟开阔,以大局为重,胆识过人,才智超群。同学们,《三国演义》中所刻画的人物都有着这样鲜明的个性,有机会请大家多注意搜集阅读,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分析人物的个性与心理,是掌握人物性格特点的一个好方法,其过程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讲故事是掌握故事内容,而演故事则是一种人物角色的换位体验过程,在故事的曲折情节里,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演,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人物形象。

三、拓积累,设作业

1.学生整理本课中自己喜欢的词句,练习写一写,背一背。2.作业:

(1)搜集《三国演义》里的小故事,读一读。

(2)抓住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仿照本文的对话形式,写一组人物对话。

设计意图:从帮助学生扩充语言积累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个人意见,引导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积累与运用的效果会更好。作业的布置实际上是对本课学习的一个课外拓展,帮助学生将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进行内化。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伊始,利用多媒体视频片段的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古典名著的文化魅力。形象思维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观看视频后,“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剧中主人公诸葛亮和周瑜的各自形象会直观进入学生的印象世界,同时也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知的欲望。到底课文是怎样写出诸葛亮和周瑜的性格的呢?教材里的故事情节与视频是否相同?学生的思维就这样被激活,并产生一连串的困惑,如同一株将要破土而出的嫩芽,一缕春风、一滴春雨也会将其润化,助其长大。

2.角色体验,消化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好语文,重在实践与体验。为了让学生能深入了解诸葛亮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本节课采取了“演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成为故事中的人物,在表演中,学生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其心理活动,这是学生了解人物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篇:草船借箭教案设计

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课文,交流讨论,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难点:体会诸葛亮懂得地理知识,善于利用地理知识。教学准备:小黑板 诸葛亮“借”箭安排演示图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揭题:

1、昨天大家初步学习了《草船借箭》,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句话出自于他的对手周瑜之口。(卡纸出示这句话,后齐读)

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板书揭题)二: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探究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学习要求

(一): 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诸葛亮神机妙算,主要表现在那些地方?勾画出相关语句,再和同桌交流交流体会。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习效果:

指名交流时,教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点拨和引读:(1)知气象: 创设语境:那天的天气怎样?可能是凑巧赶上大雾天气?诸葛亮见到这样的天气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师小结:三天前,诸葛亮就算出第三天会有大雾,果然第三天就有大雾。我们要知道三天后的天气怎么办?(看天气预报)当时有没有天气预报呢?这说明了什么?或者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说明了他精通天文、气象。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也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兵,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2)懂地理(重点引导):

创设语境:诸葛亮算好了天气,他又是怎样借箭的呢? 重点指导理解诸葛亮借箭安排的巧妙:

句子一: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士兵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他为什么这样做?)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头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他为什么这样做?)

当学生不能理解时,利用诸葛亮“借”箭安排演示图帮助理解。教师引语:他们返回的路上顺利吗?

句子二: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了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为什么能够顺风顺水,很快的返回?)

小结:《三国演义》主题曲歌词是这样的: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水流向东边,因此船受箭归来才会顺风顺水,让曹军想追也追不到,看来诸葛亮早已算好借箭的地理位置。难怪周瑜会长叹一声——(齐读)

(3)识人心(了解周瑜、鲁肃、曹操的为人)

草船借箭成功,都跟那些人有关?指名读一读鲁肃、诸葛亮、曹操的话,你体会到了他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师小结:是啊!鲁肃虽为周瑜手下的人,但诸葛亮算定鲁肃为人忠厚老实,识大体、顾大局,不会将借船的事告诉周瑜,鲁肃果然不与周瑜提借船的事;诸葛亮知道曹操生性多疑,料定大雾天气不敢出兵,曹操果然没有——,诸葛亮真是——!

总结(结合板书反思):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懂地理,还能揣摩人心,草船借箭岂能不成?难怪周瑜长叹一声——(生齐读)抽生读,互评,指导读出周瑜自叹不如的语气。

(二)复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过渡:《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真的很精彩,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吧!

1、学习要求

(二):

请同学们同桌合作复述故事,一人复述,另一人补充,要让听的人能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习效果:

抽生复述故事,生生互评,补充。

过渡:像《草船借箭》这样精彩的故事,在《三国演义》里还有很多,你能讲一个给我们大家听一听吗?

四、当堂训练:

走进名著,体验名著的魅力:

请你给我们讲一个《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学生不能讲时,读《空城计》)。

五、学习反思:

说说你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六、板书设计:

识天气

懂地理

19、草船借箭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识周瑜、信鲁肃、知曹操(识人心)

教后反思:

第三篇:《草船借箭》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分清前因后果。

2.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地发展是重点。课文第三段是故事的高潮,具体叙述了诸葛亮用草船借箭的经过,也是文章的重点。

采用指导朗读及介绍时代背景的方法解决重点。

(二)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既是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朗读训练

2、感知

《草船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同学们对于其中的一些故事情节略有了解,但是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还难以把握,因此参照注释,结合时代背景了解掌握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尤其对于曹操、周瑜的性格要有进一步明确的认识。曹操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周瑜虽然妒才忌能,但也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大将。

3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同学们,你们看过《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吗?其中有一个《草船借箭》的故事,谁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哪几个人?谁向谁借箭?

(主要写了诸葛亮、周瑜、曹操几个人物,是诸葛亮向曹操借箭。)

(2)简介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自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同位讨论体会交流。

4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2)讨论分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自然段)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自然段)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5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一)学习第一段。

①指读第一段,前后位讨论这段写的是什么?(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枝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②诸葛亮的才干怎样?周瑜妒忌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吗?哪些词可说明并画出来。

(挺、才)指导朗读稍重些。

③默读第一段,幻灯出示思考,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迫使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限故意刁难,最后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时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字据,日后好加害于他,他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计来陷害诸葛亮。)

④讨论题,幻灯出示,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已识破了周瑜的诡计,如当面揭穿必伤了和气,孙、刘联合抗曹战线就可能破坏,有被曹操各个击破的危险,同时又从大局考虑到与曹军交战必须用箭,于是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

⑤分角色朗读第一段,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2)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通过第一段的学习,我们不仅对《草船借箭》的起因有了了解,而且对于诸葛亮、周瑜的性格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节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四段

齐读思考,幻灯出示思考题。

1.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

2.这时周瑜的心里是什么滋味?为什么长叹一声?

3.从哪里看出周瑜的沮丧、惭愧?

(讨论:结果是诸葛亮按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周瑜无可奈何,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不如诸葛亮。从周瑜说我真不如他看出他的沮丧、惭愧。)

(1)提问:诸葛亮为什么能借箭成功呢?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神机妙算)

(2)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第三段)

(三)学习第三段

指读思考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么?从哪句话看出。读读,抓住关键词语理解,画在书上。

(首先算到三天之内必有大雾,可以从这里看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

1.出示小黑板,思考如下:

(1)为什么诸葛亮直到第三天四更才去开船借箭。

(2)他怎么知道三天之内必有大雾?

(因为此时天色微明,大雾封江,可蒙住曹军眼睛,使之不明虚实。诸葛亮了解气象变化,预测出三天之内必有大雾。)

2.再读第三段,思考,诸葛亮根据什么情况采取什么计策,这样做有什么妙处?圈画出来。

(1)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军士擂鼓呐喊,为什么这样布局?

(船停在既能受到射来的箭,又能靠大雾使曹军看不清虚实,一字摆开是为了受箭面积大、数量大。擂鼓呐喊为了虚张声势,迷惑曹操。)

这说明诸葛亮熟知地理,于大雾中能把船停在受箭的最佳位置。

(2)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作乐,天亮了就回去。

(诸葛亮深知曹操生性多疑,不明虚实之前,不轻易出击,只会放箭压阵,说明诸葛亮知己知彼。)

(3)观察挂图,鲁肃和诸葛亮的表情一样吗?说明什么?

(说明诸葛亮对借箭胸有成竹。)

(四)自学第二段,找出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

1.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借二十条船

2.鲁肃答应了果然不提借船之事。

(1)诸葛亮了解鲁肃的为人,忠厚老实,料定他不会泄露机密,可见诸葛亮知己知彼。

(2)三十名军士,一千多个草把子,船用青布幔子盖起来说明谋划周密、巧妙。

3.默读全文,想想还有哪些地方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反映他什么特点?

(因为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己知彼,周密谋划,所以借箭成功。反映了他足智多谋,具有非凡的才干。)

(五)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作者是怎样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

2.作者在几个人物的性格刻画上既鲜明又形象,这是为什么?

(1)作者通过对诸葛亮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从而刻画出他的性格特点。

(2)因为作者抓住了几个人物不同的特点,他们的语言、动作不同体现出人物性格各异。

3.由以上可知,在写作中应怎样刻画人物?(抓住人物特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特点,体现人物性格特点,这是我们写作中不能缺少的。)

(六)总结、扩展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诸葛亮、曹操、周瑜、鲁肃各是什么样的人?

2、结合课文,你能说说对环境保护有什么看法吗?

3什么同学们对这个故事这么喜欢呢?

(教师总结注意引导学生对曹操、周瑜两个人物的正确评价及认识,使学生知道他们俩也是了不起的人物,并不是所谓的坏人,另外强调写作时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特点体现人物性格。)

第四篇:《草船借箭》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预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课内外联系,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懂得一些为处人世的道理。

【教学重点】

研读文本语言,从语句的前后联系中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

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感受诸葛亮 “ 知天文 ”、“ 懂地利 ”、“ 识人心 ”。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课文影像片段 主题歌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课文主要涉及到几个人物?你能用上这些人物的名字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吗?

从起因这部分中你感觉到周瑜和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各是怎样的?

二、学习课文第二大段。

请同学们轻声地朗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交流:

诸葛亮请鲁肃帮哪些忙?他还特别要求鲁肃怎样做?联系上文,课文中哪些词语表明诸葛亮对完成造箭的任务挫败周瑜的阴谋胸有成竹?(自有妙用)

师问:诸葛亮为什么敢向鲁肃借东西?他为什么特别叮嘱鲁肃不要把借船的事告诉周瑜(因为诸葛亮太了解两个人的特点。鲁肃守信用,周瑜奸诈狠毒,所以才会那样做。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善于识人,这也是他后来能成功地借到箭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学习课文第三大段。

教师引入: “ 请同学们自由读 ‘ 雾中借箭 ’ 这部分内容,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请同学们分组研究这个问题。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 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学生体会: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1)师:把你找的句子读一读,通过你的朗读体现雾的大。(生自由感情朗读)

师:这场大雾,鲁肃看到了,诸葛亮也看到了。鲁肃心里会怎么样? 生:害怕。师:你来当鲁肃读读这句话,读出让人害怕的语气。

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是什么心情? 生:高兴!师:你就是诸葛亮,请你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生:“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 师:是呀!这场大雾我都盼了三天了!多让人高兴啊!一起读一读。

(2)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联系上文说说。“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2、“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3、“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军事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

4、“ 鲁肃吃惊地说: “ 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 诸葛亮笑着说: “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在这篇文章中前后有 11 处诸葛亮说话,只有这一处与众不同,发现了吗?你能想象出这是诸葛亮在笑谁吗?(曹操),笑他什么?(--笑曹操的多疑和猜忌。)还在笑谁?周瑜),笑他什么?(笑周郎嫉妒贤能,气量狭小)

(齐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 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交流。)学生交流提示: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弩手朝我们射箭;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弩手朝我们射箭,这 10 万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没把这些话写出来呢? ”

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为什么?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弩手朝他们射箭。这样写,不仅使课文含蓄,而且给读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出示: “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 “ 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7、观看课件演示借箭经过 然后学生演示借箭经过

“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为什么?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学生谈体会)

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

8、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 “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 …… 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 “(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四、学习第四大段

齐读后 思考:

(1)诸葛亮按规定期限超前完成造箭任务以后,本可以讽刺挖苦周瑜一番,但他却不露一面,好像什么也不知道似的,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出诸葛亮顾全孙刘联合抗曹的大局,不想使周瑜太难堪,表现出了豁达大度的政治家风度。

(2)课文最后以周瑜叹服的话作结尾,起了哪些作用?

课文最后以周瑜叹服的话作结,既总结了全文,点明了中心,照应了开头,又突出地反衬了诸葛亮的卓越才干理解“神机妙算”

五、总结全文

1、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诸葛亮成功有四个原因:①熟悉气象。能预测出三天之内必有大雾,归来时顺风顺水,曹军来不及追赶。②熟知地理。能于大雾中把船停在受箭的最佳位置。③擅长识人。了解鲁肃的忠厚。知道他不会泄露借船的机密,深知曹操生性多疑,料定他不敢在没有弄清虚实的情况下轻易出击。④谋划周密。用计巧妙,充分利用了各种有利条件。如安排草船,精心伪装,利用大雾,归来时顺风顺水等。

2、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引导学生齐读、背诵;同时指出:这首小诗精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的 “ 骤雨飞蝗 ” 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么多的箭。

3、师:在座的各位同学,对于故事中的人物,你们也许有更多的话想说,把你们的最想说的用一句话表达出来,送给故事中的他们,也送给今天的我们。生:我想对鲁肃说:

生:我想对周瑜说:

生:我想对曹操说:

师:同学们,你们能大胆、独立地发表自己对人物的不同看法,这些思维的火花将成为火炬照亮你们的人生。师:在不断深入地学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人善用、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千百年来,他的形象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结论)

六、作业

推荐读少儿版《三国演义》,书中的许多人物和故事将会让你们过目难忘,多读书、读好书,也是老师对你们的期望。

第五篇:《草船借箭》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借箭的经过,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能试着评论历史人物。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弄清借箭的经过。

教学难点:

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暑假中,曾上演了大型连续剧《三国演义》,谁知道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生:三国指的是魏国、蜀国、吴国。

师:魏、蜀、吴三国并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什么是三国鼎立?看老师画图。(师边画边讲)

曹操

刘备联合孙权

师:曹操刚打败刘备,又要进攻孙权。因此,孙刘两家联手要抗击曹兵。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奉命来东吴帮助作战,遇到大将周瑜。周瑜对诸葛亮是什么态度呢?谁知道?

生:周瑜妒忌诸葛亮。

师:周瑜让他几天之间造多少箭?

生:让他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

师:这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诸葛亮草船借箭(板书课题)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那么诸葛亮找谁借箭?怎么借箭?结果如何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大意)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1、2自然段。

师:哪一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

生:第1自然段。

师:周瑜为什么要妒忌诸葛亮?

生:因诸葛亮挺有才干。

师:齐读这一段,注意挺和很这两个词要读得语气重一些。(生齐读)

师:周瑜是怎样提出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事的?诸葛亮是怎样做的?默读第2自然段。

(周瑜借公事陷害诸葛亮,要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满口答应,并立下军令状。)

师: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他以为他的阴谋已得逞了。)

师:这部分写商议军事,接受任务几乎全写的是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除了一处写周瑜很高兴外,没有再对他俩的神态、语气作任何细致的描写,该怎样读才好呢?

(先请生自由读,发表意见,再指名分角色读。)

小结:

1、2自然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箭十万支陷害诸葛亮,这是草船借箭的原因。

2、细读第35自然段。

师:当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周瑜、诸葛亮各自是怎么做的?(生默读思考找到答案,并回答。)

师:你从中看出什么?

生:我看出周瑜是个奸诈、阴险的人。

生:我看出诸葛亮胸有成竹。

师:回答得很好,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从他们的语言和做法看出来的。

(指名分角争读3、4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3、默读69自然段,用划出出发时间,草船借箭的有关语句。

师: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行动?行动的目标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怎样?

请看老师给同学们放电影。(师出示电脑动画,配合录音范读,让学生观看诸葛亮是怎样在大雾漫天的环境中成功地和曹操借箭的经过)

师:借箭成功了吗?读出书上有关语句。(生读出船两边的草把上都插满了箭等语句)师:诸葛亮借箭成功主要依靠江面上的大雾,而他选择这一天行动恰好江面上有大雾,这是巧合吗?

(生联系上下文讨论出:这一切都是诸葛亮预料到的)

师:从中你对诸葛亮有什么认识?

生:诸葛亮的才智过人,我真佩服他。

生:诸葛亮晓天文、懂地理,我应向他学习。

4、齐读第10自然段。

师:诸葛亮一共借了多少支箭?

生:十万多支。

师:这一天恰好是周瑜给他任务期限的第几天?

生:第3天。

师:周瑜看到诸葛亮完成了任务,他的阴谋失败,他是怎样表现的?

生: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小结:诸葛亮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借箭十万,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四、布置作业:

1、理清文章层次,给课文分段。

2、准备复述草船借箭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曹操

刘备联合孙权

(诸葛亮)(周瑜)

才干妒忌

因:十天造箭十万

果:三天借箭十万

草船借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胆略。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重点段,认识诸葛亮神机妙算。

教学关键:教师善于激发学生提问题,凭借课文(文字、插图),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教时第一教时时间课业内容

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借助课题把握课文的重点

课前准备小黑板录音投影

教学过程方法与手段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环节

1、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你还想知道什么?(师生一起梳理问题)

3、初读课文,认真思考上述问题。

4、反馈。带着问题读课文,激发兴趣,提高读书的效率。通过知道什么,还想象知道什么,把学生带进课文内容中。

(一)创设悬念,激发兴趣。

(二)抓借箭读文,领悟大意。

1、字词反馈:指名认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在生字旁书写一遍)、初步理解字义。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作者安排的材料补充完整。(1)(2)诸葛亮置备了草船,趁着大雾向曹操借箭。(3)出示小黑板出示投影落实基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

(三)课后小结

教时第二教时时间课业内容

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突破重点,明确文题。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认识诸葛亮借箭的主要原因

课前准备录音投影

教学过程方法与手段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环节

1、回忆课文内容及思路。

2、默读课文第3段,说说最感兴趣的内容。

3、分析诸葛亮在大雾掩护下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过程,剖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感而发这是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重点内容。

(一)导读第2段,突破重点段。

(二)导读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2、划出对话进行研读:理解语言的内涵,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如:就要交战(与造箭期限有关)用什么兵器最好(引入圈套)这是公事(要挟对方)军营里......(借军令进逼,暗示要立军令状)主动探究体会语言的内涵,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指导朗读

1、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自由读,想想该用什么语气?

2、指名读,同学评议。

3、分角色朗读对话。朗读欣赏评价促进在读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亲和力。

(四)课后小结

教时第三教时时间课业内容

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听写词语。

2、品评朗读,总结全文。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录音

教学过程方法与手段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环节

1、听写词语:奉命撤退崎岖山涧居高临下斩钉截铁昂首挺胸热血沸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2、反馈:小黑板出示词语,同桌互批,全班小结。报词语、词语意思、同(近)义词、反义词

通过这个环节来巩固字词。

(一)巩固字词

(二)学习首尾两段

1、对比着读读首尾两段,有什么发现。

2、小黑板(或投影)出示挺有才干神机妙算心里很妒忌我真不如他对比法提示学生进一步理解神机妙算

(三)品评总结

1、采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深刻地来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总结:《草船借箭》中的借能用骗来取代吗?为什么?

3、你还可以用别的顺序安排课文的内容吗?与课文的安排比,哪一种更合适。自由读、分组读、领读、指名读、齐读学习如何更好地安排材料

课堂板书草船借箭邀请鲁肃同去取箭船近曹营擂鼓呐喊曹操惊疑万箭齐发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课后小结

下载19《草船借箭》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19《草船借箭》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草船借箭》导读教案设计

    其一,导读即教师引导指路,学生阅读为主。教师的谈话、讲授、板书等均应着眼于更好地“导”着学生去“读”,使其尽可能地“自求得之”。其二,导读必须定向。导向何方?导致学生达到......

    草船借箭最新教案设计

    一、设计理念,汲幽露以揉濯中华文化丰厚博大,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书本中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走进语文天地,汲取文化精华,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为了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说课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说课稿 广东省揭西县教育局教研室 李绪桂 广东省京溪园镇美德华侨学校 刘绍辉 一、教材内容 《草船借箭》是人教社新编的第12册第四组教材的首篇重......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最终定稿)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 上洛小学 张玲 一、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共5则范文)

    学生视角:“草船”是什么样的船?为什么文章中用了“借”箭?整个故事发生在原因、经过、结果怎样?生动的情节吸引着学生学生边读边思,激发着学生学习热情。难点:抓住课文内容,分清事......

    《草船借箭》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word文档

    《草船借箭》五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指导思想】 其一,导读即教师引导指路,学生阅读为主。教师的谈话、讲授、板书等均应着眼于更好地“导”着学生去“读”,使其尽可能地“自求得......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借箭的经过,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能试着评论历史人物。 4、有......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 一、课题导入 师:同学们,在讲新课前谁能说出我国的四大名著有哪些? 生:《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 师:好,现在我们在增加点难度,谁能说出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