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奥鹏东师——《学前教育学 》答案[定稿]
期末作业考核
《学前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福禄贝尔
答:福禄贝尔是德国学前教育家,被尊称为“幼儿园之父”。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恩物,系统阐明了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他著有《人的教育》、《幼儿园教学法》、《幼儿园书信集》等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建立了较完整的幼儿园教育体系,并倡导了幼儿园活动,并且是第一位为儿童制作游戏玩具的人。2.生长理论
答: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理论,其本意并不是要把教育与生长混为一物。而实质上揭示了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杜威认为,当时的学校无视儿童天性,他提出“教育即生长”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儿童从被动的、被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但这种尊重绝不是放纵。杜威明确地讲:“如果只是放任儿童的兴趣,让他无休止地继续下去,那就没有‘生长’,而‘生长’并不是消极的结果。”杜威既反对传统教育对儿童生长内部条件的漠视和压制,也反对传统学校中社会精神的匮乏。3.发现法
答: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理论,其本意并不是要把教育与生长混为一物。而实质上揭示了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杜威认为,当时的学校无视儿童天性,他提出“教育即生长”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儿童从被动的、被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但这种尊重绝不是放纵。杜威明确地讲:“如果只是放任儿童的兴趣,让他无休止地继续下去,那就没有‘生长’,而‘生长’并不是消极的结果。”杜威既反对传统教育对儿童生长内部条件的漠视和压制,也反对传统学校中社会精神的匮乏。4.幼儿园物质环境
答: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理论,其本意并不是要把教育与生长混为一物。而实质上揭示了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杜威认为,当时的学校无视儿童天性,他提出“教育即生长”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儿童从被动的、被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但这种尊重绝不是放纵。杜威明确地讲:“如果只是放任儿童的兴趣,让他无休止地继续下去,那就没有‘生长’,而‘生长’并不是消极的结果。”杜威既反对传统教育对儿童生长内部条件的漠视和压制,也反对传统学校中社会精神的匮乏。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1.《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
答:
一、无歧视原则。无歧视原则是指每一个儿童都平等地享有公约所规定的全部权利,儿童不应因其本人及其父母的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财产状况和身体状况等受到任何歧视,不管他们的社会文化背景、出生高低、贫富、男女、正常儿童或残障儿童,都应得到平等对待,不受歧视或忽视,他们所享有的权利也不应因其父母、监护人和家庭成员的身份、活动、信仰和观点而受到影响。
二、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儿童最大利益原则是指涉及儿童的一切事物和行为,都应首先考虑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
三、尊重儿童基本权利的原则。是指所有儿童都享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应最大限度地确保儿童的生存和发展。
四、尊重儿童观点的原则。是指任何事情涉及儿童,均应听取儿童的意见。
2.出生至周岁儿童教育的要点。
答:
一、无歧视原则。无歧视原则是指每一个儿童都平等地享有公约所规定的全部权利,儿童不应因其本人及其父母的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财产状况和身体状况等受到任何歧视,不管他们的社会文化背景、出生高低、贫富、男女、正常儿童或残障儿童,都应得到平等对待,不受歧视或忽视,他们所享有的权利也不应因其父母、监护人和家庭成员的身份、活动、信仰和观点而受到影响。
二、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儿童最大利益原则是指涉及儿童的一切事物和行为,都应首先考虑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
三、尊重儿童基本权利的原则。是指所有儿童都享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应最大限度地确保儿童的生存和发展。
四、尊重儿童观点的原则。是指任何事情涉及儿童,均应听取儿童的意见。
3.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答:(1)保障幼儿的安全与健康;(2)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要求;(3)适宜于幼儿身 心发展的水平与特点;(4)符合教育目标与要求;(5)适宜于社区文化背景与经济发展条件。4.活动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答:第一、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第二、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
第三、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5.学前儿童德育的目标。
答:就是培养个体符合社会规范的心理品质,使孩子的品德和性格具有良好的开端,为其今后的思想品德发展打下最初的基础。6.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构成因素。
答:
(一)教师: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
(二)幼儿: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目标的体现者,幼儿的发展程度从多方面影响教育活动的效果。
(三)内容:教育活动内容是为教育活动目标服务的,其直接依据是教育活动目的。教育活动内容是直接与幼儿发生联系的部分。
(四)方法:教育活动中教师所使用的方法是协调活动中众因素之间关系的直接工具,活动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育活动效果。
(五)环境和材料:环境和材料是幼儿操作和互动的对象,活动环境和材料与教育目的、内容的一致性,环境材料的安全性、其数量、特征与幼儿年龄特征的适应性,都影响着教育活动的效果。
三、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思想指导下的“超前学前教育”。
答:
(一)教师: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
(二)幼儿: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目标的体现者,幼儿的发展程度从多方面影响教育活动的效果。
(三)内容:教育活动内容是为教育活动目标服务的,其直接依据是教育活动目的。教育活动内容是直接与幼儿发生联系的部分。
(四)方法:教育活动中教师所使用的方法是协调活动中众因素之间关系的直接工具,活动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育活动效果。
(五)环境和材料:环境和材料是幼儿操作和互动的对象,活动环境和材料与教育目的、内容的一致性,环境材料的安全性、其数量、特征与幼儿年龄特征的适应性,都影响着教育活动的效果。
(六)“超前学前教育”依据的“关键期”理论已遭到人们的质疑。“超前学前教育”将关键期的作用推至极化,导致了“早期经验决定论”,否定了随后阶段教育的作用。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与发展,学习与发展是伴随终生的过程。
(七)关键期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儿童的固定时间段,对于不同儿童,关键期的起止时间会有所不同。
1、“超前教育”等都把教幼儿识字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提出了“0岁扫盲,3步读书”等。学前期儿童的语言发展任务应以口语为主,而非以书面语为主。
2、“超前教育”为了在短期内取得惊 人的效果,采取了单项强化训练的办法。只有全面和谐的发展才能获得长足的可持续发展,否则就是畸形发展。
(八)通过以上简单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超前教育”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夸大了学前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学前教育只是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中的一个,而且学前教育作用的发挥必须以遵循儿童发展规律为原则,在儿童的生理及心理条件基础上才可能实现。“超前教育”无视儿童发展的规律,鼓吹学前教育万能论,最终必将导致学前教育的无能。
2.结合实际论述学前儿童体育的内容和手段。
答:学龄前儿童的体育活动属于人类依靠期的体育活动。由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进行体育的内容和手段等方面,也就要求有与青少年不同的独特的安排。
1、创设良好的生活条件,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合乎卫生要求的房屋、设备和场地,合理的营养和膳食,充足的睡眠,合适的衣着。
2、制订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科学地安排人的生活中主要活动的顺序和时间,所以制订生活制度的依据必须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根据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及考虑季节的变化、地区的特点以及家长的需求来制订。做好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安排即:晨间活动,早操和晨间锻炼,教学活动,游戏和户外活动,日常生活活动至离开幼儿园。
3、培养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和独立的生活能力: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包括睡眠、炊食及保持个人身体、服装及环境清洁等习惯。首先要保证幼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幼儿每天睡眠的时间一般不低于12小时,其中午睡的时间不少于2小时,要养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良好习惯,睡眠的姿势要保持仰卧和右侧卧为宜,同时还要培养幼儿学习整理床铺、把衣服鞋袜整齐放在固定地方的习惯。其次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愉快进餐、正确使用餐具、定食定量、不偏食不抵消食、不边吃边玩、不吃零食等。再次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饭前便后洗手、每天洗脸、洗脚、刷牙,经常理发、剪指甲、擦鼻涕,正确使用手绢,会保持服装的整洁及环境的清洁等。
4、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体育活动表现形式主要为:早操、体育课及户外体育活动。安排好幼儿园体育活动,其活动形式表现为:A、按场地分:户外体育活动和室内体育活动。B、按组织形势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及分散活动。C、按规则为有规则活动和无规则活动。D、按使用材料为徙手进行的活动、持器械进行的活动、依靠大型器械进行的活动及利用自然进行的活动。E、按严密程度与指导方式的不同分为正规性体育活动和非正规性体育活动。进行体育活动时必须注意的一些事项:运动量从小到大再到小。运动强度和密度合理搭配:运动强度较大,密度相对要小些,运动强度较小,运动密度可以适当增大些。做到身体各部位有机结合及注意季节气候的特点。
5、进行幼儿体格锻炼:锻炼的途径主要为:专门的体育锻炼,以称“三浴”锻炼及日常生活中的锻炼。
6、做好卫生保健工作,注意幼儿安全:幼儿园保育员要履行好岗位职责:负责照顾好幼儿在园一天的生活(饮食、漱洗及午睡)。保管好本班的物品及用具,保管幼儿衣物等用品。负责本班房室、设备、环境及包干区环境卫生的清扫及清洁。负责按要求定期做好幼儿茶杯、毛巾、被褥等用具的清洁、消毒和保养。在教师的指导下配合教师组织好教育活动。在保健医和本班教师的指导下,配合维护幼儿安全及卫生保健。
7、重视幼儿的心理卫生:幼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意的要点为:为幼儿创造良好地心理环境。以积极情绪影响幼儿心理健康。通过游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又称:“游戏治疗”。调动家长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第二篇:奥鹏东师教育学15秋在线作业3满分答案
奥鹏东师教育学15秋在线作业3满分答案(4)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60分。)1.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A.教育大纲 B.教育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
答 案:D满分:3分
2.教育这一永恒社会现象的根本属性是 A.社会性 B.历史性
2015奥鹏作业答案 C.阶级性 D.民族性
答 案:A满分:3分
3.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来说,家庭教育的首要特点是(A.科学性 B.强制性 C.生活性 D.规范性
答 案:C满分:3分
4.受教育者个性得以充分施展的最好途径是 A.教学 B.社会实践 C.课外活动 D.劳动
答 案:C满分:3分
5.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劳动具有()。A.责任性 B.创造性 C.复杂性 D.长期性
答 案:B满分:3分
6.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答 案:C满分:3分
7.在教学过程的预备阶段,其根本任务是()。A.启发学生思维 B.呈现教学材料 C.激发学习动机 D.进行教育评价
答 案:C满分:3分。)
8.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教育关系 B.心理关系 C.社会关系 D.主客体关系
答 案:A满分:3分
9.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 D.合并课程
答 案:B满分:3分
10.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是()。A.对话行为 B.讲述行为 C.指导行为 D.提问行为
答 案:B满分:3分
11.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多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教育活动是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区教育
答 案:B满分:3分
12.人的世界观基本形成于()。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答 案:D满分:3分
13.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A.教学改革和实验 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C.实施素质教育 D.个性发展
答 案:B满分:3分
14.当前我国教学评价的新理念()。A.客观性评价 B.结果性评价 C.发展性评价 D.全面性评价 答 案:C满分:3分
15.现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A.孔子 B.夸美纽斯 C.杜威 D.布鲁纳
答 案:B满分:3分
16.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观点是 A.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B.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C.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D.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答 案:A满分:3分
17.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A.感知 B.理解 C.判断 D.创造
答 案:A满分:3分
18.社会主义教育唯一科学的教育指导思想是 A.毛泽东思想
B.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C.邓小平思想 D.列宁主义
答 案:B满分:3分
19.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 A.原始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 答 案:C满分:3分 20.素质教育是
A.一种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的教育,是正在发展的教育 B.一种全面发展人的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个体的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C.一种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的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D.一种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教育,是一种面向个体的教育,是正在发展的教育 答 案:C满分:3分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0 1.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内容
C.教育手段、途径 D.教育环境
答 案:ABCD满分:2分 2.教育的“三个面向”是指教育要 A.面向学生 B.面向未来 C.面向现代化 D.面向世界
答 案:BCD满分:2分
3.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A.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B.教育具有经济功能
C.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D.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答 案:ACD满分:2分
4.教育是通过培养具有()的人来发挥其文化创造功能的。A.实践精神 B.实干能力 C.创新精神 D.创造能力
答 案:CD满分:2分 5.隐性课程的特点()。A.隐蔽性 B.广泛性 C.非预期性 D.权威性
答 案:ABC满分:2分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A.没有阶级性 B.为生产劳动服务 C.在生产生活中进行 D.原始性
答 案:ABCD满分:2分
7.“温故而知新”;“对症下药”是指教学应遵循()。A.循序渐进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 案:CD满分:2分
8.影响和制约教育发展的人口状况有 A.人口数量 B.人口性别 C.人口结构 D.人口质量
答 案:ABCD满分:2分
9.班主任应具备的素养()。A.热爱事业、热爱学生 B.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有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 C.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D.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答 案:ABCD满分:2分
10.“拔苗助长”违背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 答 案:CD满分:2分
三、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0 1.学科课程依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但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A.错误 B.正确
答 案:B满分:2分
2.培养人的“个性”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和基础。A.错误 B.正确
答 案:B满分:2分
3.校长负责制的核心是校长全面负责。A.错误 B.正确
答 案:B满分:2分
4.德育原则是指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应达到的要求。A.错误 B.正确
答 案:A满分:2分
5.人的发展是由遗传素质决定的。A.错误 B.正确
答 案:A满分:2分
6.人的“未特定化”是人的可教育性的前提。A.错误 B.正确
答 案:B满分:2分
7.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必然会弱化学生的主体性地位。A.错误 B.正确
答 案:A满分:2分
8.教育对社会发生作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作用的整体性与全方位性以及作用重心的转移性。A.错误 B.正确
答 案:B满分:2分
9.教育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A.错误 B.正确
答 案:B满分:2分
10.德育过程是促进个体思想道德社会化和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统一的过程。A.错误 B.正确
答 案:B满分:2分
第三篇:奥鹏教育2016《学前教育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学前教育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
一、名词解释
1、陈鹤琴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1923年创办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实验中心—鼓楼幼稚园,“活教育”理论的提出者。
2、福禄贝尔
福禄贝尔是德国学前教育家,被尊称为“幼儿园之父”。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材料——恩物,系统阐明了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教学方法。他著有《人的教育》、《幼儿园教学法》、《幼儿园书信集》等书。
3、陶行知
陶行知,人民教育家,他重视早期教育,他的办园思想是“中国化”“贫民化”,主张在工农中普及学前教育,并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
4、蒙台梭利
意大利女教育家,创办儿童之家。著有《蒙台梭利教育法》、《童年的秘密》等书。
5、加德纳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既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
6、学前公共教育
是指家庭以外社会(包括国家、社区、单位、私人)指派专人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的总和。
7、托幼机构教育
托幼机构教育是由托幼机构组织的,由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实施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8、年龄特征
年龄特征是儿童在每个不同年龄阶段中表现出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征。
9、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
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学前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作用。
10、专家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也称为专业化教师,是指那些在教育领域中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专业敏锐观察力的教师。
二、简答题
1、学前家庭教育的特点。
(1)家庭教育是幼儿接触最早的教育。
(2)家庭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
(3)家庭教育伴随终身。
(4)家庭教育是个别实施的。
2、学前托幼机构教育的特点。
(1)群体性,托幼机构教育是面向学前儿童全体实施的教育。
(2)计划性,托幼机构教育是有关组织根据国家和社会的教育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
(3)专业性,托幼机构是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专门化机构,幼儿教师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工作人员。
3、出生至周岁儿童教育要点。
(1)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
(2)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
(3)提供适当适量的玩具。
4、1-2岁儿童教育要点。
(1)在游戏中学习。
(2)保证儿童身体健康,到户外活动,扩大眼界,增进认识;父母亲和儿童一起阅读图书和讲故事。
(3)儿童发生执拗行为,用其他条件吸引,转移注意力,不宜讲道理,更不宜采取威吓和打的惩罚办法。
5、四岁儿童教育要点。
(1)要注意引导儿童观察周围生活,以增长知识和认识能力。
(2)发展儿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以游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6、五岁儿童教育要点。
(1)采用游戏方法发展儿童各种能力。
(2)利用生活中的机会,让儿童懂得更多的事理。
(3)提供条件让儿童做感兴趣的有益的活动。
(4)做好幼小衔接。
7、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
(1)劳动对象的主动性和幼稚性。
(2)劳动任务的全面性和细致性。
(3)劳动过程的创造性。
(4)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8、师幼关系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1)幼儿从与教师的关系中获得关爱。
(2)幼儿获得来自教师的安全感。
(3)教师的榜样作用来自于一定的师幼关系之中。
(4)良好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帮助幼儿建立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
9、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1)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
(2)设计教育活动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对幼儿进行行为辅导的能力。
(5)与幼儿和与家长沟通的能力。
(6)独立思维与创造的能力。
(7)反思能力。
10、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人格特征。
(1)正确的动机。
(2)成熟的自我意识。
(3)良好的性格。
11、简述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1)儿童作为人,具有人的根本特性。
(2)把儿童看作儿童。
(3)儿童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价值。
12、简述杜威的儿童观。
(1)儿童是未成熟的人,发展中的人。
(2)儿童期的生活有自身的价值。
(3)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
13、简述卢梭的儿童观。
(1)儿童作为人,具有人的根本特性。
(2)把儿童看作儿童。
(3)儿童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价值。
14、简述儿童是“空白板”的儿童观。
英国哲学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把儿童看作是生来就没有原罪、纯洁无暇的“空白板”。
“儿童是空白板”的儿童观应用在教育上,一是把儿童看作是空空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填满它,不考虑儿童的需要、兴趣。二是把儿童看作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个性的教育对象,似乎给儿童以相同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会完全相同。忽视儿童的个性差异。
15、学前教育目标的意义。
(1)控制教育对象的发展方向和结果。
(2)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过程。
(3)对儿童发展具有规范、评价作用。
三、论述题(答案略)1.结合实际,论述幼儿教师的能力结构。答:(1)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了解幼儿是教育的前提条件。幼儿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幼儿的需要,掌握教育时机。学会做观察记录,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2)设计教育活动能力。教育全班幼儿,促进全体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协调发展是幼儿教师的中心工作。设计符合幼儿特点,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活动,是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教师智慧的体现。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兴趣和接受能力,选择恰当的方法,设计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组织管理能力
幼儿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幼儿教师对教育教学情境的组织、领导、监督和协调能力。主要表现为制定班级教育工作计划、检查教育教学效果的能力;设计和布置幼儿园环境的能力;组织幼儿各种游戏活动的能力;与家长、社区合作、交往的能力。
(4)对幼儿进行行为辅导的能力
幼儿行为辅导是指对符合社会文化、价值标准的良好行为的塑造,对幼儿良好行为表现的支持、鼓励,以及对不良行为表现的矫正和治疗。这不仅要求教师掌握行为辅导的一般方法,如强化法、自然结果法、移情训练法、行为练习法、同伴交往法、榜样影响法等,而且要仔细观察幼儿的行为,思考每个行为背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5)与幼儿和与家长沟通的能力
幼儿教师要具有与幼儿和家长沟通的能力。沟通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与幼儿的沟通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与幼儿良好的沟通不仅有助于了解幼儿,融洽与幼儿之间的关系,而且沟通也为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教师交流、锻炼幼儿的语言和交往能力提供了机会。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不仅包括言语沟通,还包括非言语沟通,如身体语言,目光、表情、姿势等等。幼儿教师要具有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幼儿教师与家长的配合,对有效进行教育非常重要。家长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6)独立思维与创造的能力
幼儿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尤为重要。教育改革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创新;教育对象千差万别,要求教师因人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情境各不相同,要求教师独立面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7)反思能力
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学生的行为及情景的能力。教师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只有通过反思,很多新的教育观念才会内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才能最终转变为教师的行为。事实证明,不是教师拥有了先进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教育行为就能自然发生改变,其中是要经历一个过程的。Osterman等将教师的理论知识分为两类:一是“所倡导的理论”(espoused theories),这种知识教师容易意识到,它更容易受到外界新信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它并不能对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另一类是“所采用的理论”(theories-in-use),这类知识直接对教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却最不容易被教师意识到,而且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而是更多的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因为通过反思,教师才会关注自己行为与“所倡导的理论”的偏差,才会将“所倡导的理论”逐渐转化为“所采用的理论”。因此反思是理论和实践的对话,是沟通“所倡导的理论”与“所采用的理论”的桥梁,是新的教育观念转化为教师行为的关键。2.论述儿童观的历史演进过程及现代儿童观的科学内涵。答:儿童观的历史演进过程是:(1)古代的儿童观:儿童是小大人;(2)中世纪的儿童观:儿童是有罪的;(3)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人类观推导出新的儿童观,即儿童是自由的,而且具有发展可能性;(4)儿童是空白板;(5)儿童是“成长的植物”;(6)启蒙时代的儿童观:“儿童的发现”;(7)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儿童具有内在的生命力;儿童心理发展有自身的特点;儿童心理发展通过自由“工作”实现 ;(8)杜威的进步主义儿童观:儿童是未成熟的人,发展中的人;儿童期的生活有自身的价值;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9)现代大众观念形态的儿童观:儿童是“财产”;儿童是“未来投资”。现代儿童观的科学内涵是:(1)儿童是人(2)儿童是发展中的人(3)儿童是权利的主体(4)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3.论述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答:学前教育在人生发展的第一阶段和加速时期组织和协调各方面的影响,安排适时适当的刺激,为儿童发展提供最有利的条件,促使学前儿童的身心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为以后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1)学前教育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意义: ①促进学前儿童生理的发展与成熟
②学前教育可以改变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与自发的、吸收经验的形式相比,专门的教育过程能导致质量更高的心理发展。科学的早期教育能使儿童心理发展的潜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2)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对学前教育具有影响作用: 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学前教育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要实现教育对发展的作用,必须使外部的教育符合儿童发展的需要,转化为儿童自己活动的动机、兴趣和情感。教育的作用必须通过儿童内部的转化才能实现,教育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是否调动了儿童活动的积极性。
4、结合幼儿园实际,论述当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重塑。
答:幼儿教师角色问题的实质就是幼儿教师在幼儿生活学习中做么么样的人的问题。幼儿教师的角色观与幼儿相辅相成,与教育观也有千丝方缕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教师角色观是一个当代幼教工作者做好工作的关键前提。
教育者的角色
幼儿教育机构的中心任务就是教育、教导儿童。因此,幼儿教师的主要职责还是教育孩子。幼儿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所以要用教育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1.1为幼儿的学习活动提供物质和心理上的支持
1.2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1.3为幼儿学习活动提供具体的指导
1.4对幼儿做好观察和记录
1.5做好幼儿的榜样和示范幼儿生活中“母亲”的角色。母亲。在孩子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孩子热爱母亲、依恋母亲,年龄越小,对母亲的依恋性越强。因此,老师要热情接待、关心照顾每一位幼儿;问候他们的温饱、冷暖;随时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及身体状况;及时与幼儿交谈;一日活动中做到对幼儿抱一抱、摸一摸、亲一亲,用女性的细心、耐心和爱心给予孩子母亲般的关怀和照顾。让幼儿感到幼儿园集体的温暖和母爱的存在。幼儿知心朋友的角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好教师必须热爱孩子,并能从与孩子的交往中寻找乐趣,他应善于和孩子们交朋友,感受他们的欢乐和痛苦,了解他们的内心,并不忘记自己过去也曾是个孩子。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角色
孔子曾要求教师是“学而不厌”和“诲人不倦”的人。真正出色的幼儿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工作。精通幼儿教育专业的基础知识,其次是自觉拓宽知识领域,了解幼教发展新动态,将幼儿教育新思想、课程新理念、新方法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幼儿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变化的,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将这些多重的角色融为一体。才能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承担多种职责,对幼儿的生活和学习,身体和心理的良好发展发生全面而又深刻的影响。
5、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思想指导下的“超前学前教育”。
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早期教育,可以有效地开发幼儿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培养,这是已经被很多人认可并推崇的一种教育模式。但是,过分强调早期教育,甚至将早期教育演变成超前学前教育则是有害的。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在孩子能力还很差的时候就进行某些“高难”动作的训练:刚出生几十天就教孩子练走路;在孩子两三岁时就教孩子认字、算算术;四五岁时就把小学的算术、语文课本拿来教孩子攻读;有的人甚至主张把小学要解决的问题提前到3岁,提出“0岁识字,3岁扫盲”等等。
父母养育、教育孩子要与他们的阶段性发展特点相适宜,不滞后不盲进,了解宝宝的阶段性发展特点,及时发现宝宝表现出的行为动向与兴趣爱好,并给予正确引导,这才是为宝宝搭建冠军之路的正途。家庭育儿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与家庭的共同努力,社会要有一个好的舆论背景及科学导向,父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二字尤显得重要。
一味追求知识堆积、智力开发,忽视阶段性发展特点和能力的承受力,对孩子进行过激教育,对孩子寄予过高期望,不亚于拔苗助长,婴幼儿时期的教育更多是一种兴趣与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为了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而非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阶段性发展特点,对其实施教育,转变以往急功近利的育儿方式,充分考虑孩子的生理规律及生长特点,并努力从更多方面培养、教育孩子。
现代家庭育儿缺乏的不是钱,是知识,是科学的育儿思想与方法,我们除了要珍惜孩子的“命”,还要懂得安排孩子的“路”,家长在为孩子进行智力投资的同时,不应忽视孩子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发展,这将关系到孩子人格的塑造、未来的发展、社会的生存能力,影响到他的一生。二
一、名词解释
1、幼儿园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基本形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教师与幼儿多种形式的相互作用的总和。”
2、幼儿园课程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园课程是指为实现教育目标,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课程。
3、幼儿德育
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行为规范以及儿童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前儿童道德品质的教育。
4、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指对是、非、善、恶、美、丑等行为的评价以及其意义的理解。
5、幼儿美育
是按照学前儿童美感发展的特点,以培养学前儿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活动。
6、幼儿智育
学前儿童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前儿童学习和掌握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前儿童智力,培养学习兴趣与习惯的教育活动。
7、幼儿体育
学前儿童体育是使学前儿童身体健康成长和增强体质的教育。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社会适应力。
二、简答题
1、学前儿童美育实施的途径。
(1)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
(2)通过日常生活进行美育。
(3)通过艺术手段进行美育。
2、学前儿童体育的内容和手段。
(1)创设良好的生活条件,科学护理学前儿童的生活。
(2)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3)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发展基本动作和身体素质。
(4)利用自然因素积极锻炼幼儿的身体。
(5)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
(6)做好卫生保健工作,进行安全教育。
(7)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3、如何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1)建立一个鼓励创造的环境气氛。
(2)鼓励学前儿童进行创造性思维。
(3)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性个性品质
4、发展学前儿童智力应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知识获得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2)了解把握学前儿童原有的智力发展水平,有效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3)以感知觉为基础,促进幼儿智力的协调发展。
(4)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5、学前儿童德育的基本途径。
(1)渗透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之中。
(2)组织专门的教育活动。
6、学科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1)学科课程论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有关科学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组成不同的学科,分科进行教育。
(2)每门学科的教材要根据科学的系统性、连贯性进行编制。
(3)这派理论的特点是: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与准备,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和系统地传授文化知识,强调训练的价值,教学容易组织,也容易评价。
7、角色游戏的结构。
(1)游戏的主题。
(2)游戏的角色。
(3)游戏的材料。
(4)游戏的动作。
(5)游戏的情节。
8、有规则游戏的特点。
(1)发展有规则游戏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幼儿参加,游戏者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
(2)有规则游戏具有竞赛性。
9、角色游戏的指导。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创造物质条件。
(3)帮助幼儿确定游戏的主题,学会分配和扮演游戏角色。
(4)善于观察幼儿,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10、结构游戏的指导。
(1)丰富和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
(2)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教师支持鼓励幼儿进行游戏,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
三、论述题(答案略)
1、结合实际论述教师如何指导角色游戏。
答: 1.结合实际论述教师如何指导角色游戏。
答:角色游戏指导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教师的指导同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结合起来,也就是在保证幼儿发挥主动性的前提下,进行指导:(1)教师应丰富幼儿的生活印象,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2)教师应为幼儿合理的安排时间,提供场地和配套的玩具以及游戏材料,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物质条件。(3)教师应启发幼儿大胆的提出自己喜欢的游戏主题,对不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主题要予以纠正。(4)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扮演和分配游戏角色。(5)在游戏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出现问题应及时纠正。(6)教师应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
总的来说,角色游戏是幼儿期一种典型的创造性游戏,它是幼儿最喜欢、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游戏。教师的正确认识和指导尤为重要,它能体现出角色游戏的教育意义,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可以使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并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使幼儿身心更健康的发展!
2、结合实际论述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答:(1)游戏满足幼儿生理发展的需要;(2)游戏满足幼儿认知发展的需要;
(3)游戏可以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4)游戏满足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
3、结合实际论述游戏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答:结合实际论述游戏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游戏是幼儿自主选择的活动 2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3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4 游戏能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4、结合实际论述教师如何正确运用表扬、奖励、批评、惩罚?
答: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方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给予肯定,使之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巩固;学生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也必须给予否定的评价,学生才能明辨是非,找到努力的方向。教师应该合理使用,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
因此,在使用这一方法时,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要做到公正合理,切合实际。教师要深入了解具体情况,当学生确实表现好时,就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或奖励;当学生确实有错误时,才给予适当的批评或惩罚。同时,还要注意表扬、奖励学生时,要进一步提出更高的要求与建议,或指出他们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利于在今后加以改进;批评或惩罚学生时,不要全盘否定,还要耐心鼓励,指出其努力的方向。
(2)要得到学生集体的支持。只有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集体对个人的评价相符合,并得到学生集体舆论支持时,才会产生既教育个人,又教育集体的教育力量。特别是一些比较重要的奖励和严重的惩罚,最好先在学生集体中进行充分酝酿讨论,有了群众基础再进行。
(3)要恰如其分并有教育意义。过多地运用奖励就不能使学生或集体感到光荣,容易使学生对奖励产生满不在乎和无所谓的心理状态。运用惩罚更要慎重。学校中的惩罚是通过对学生施以处分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必须承担犯错误的责任和后果,从而对自己、对其他学生都有所警戒。由于惩罚是一种消极的方法,它的副作用大,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因而,除非犯错误的性质和情节十分严重,不进行处分不足以警戒外,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使用。教育法规和职业道德都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教师也不能以劳动或罚款作为惩罚手段。
第四篇:2018奥鹏东师《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现代教育技术》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网络教室
答:教室网是指在一个物理教室范围内的计算机局域网,主要服务于课堂教学,通常又称网络教室。
2、电子邮件
答:电子邮件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其他用户进行联系的现代化通信手段。它是Internet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服务,是Internet最重要、最基本的应用。
3、研究性学习
答:研究性学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指的是一种学习方式,它不但可以在型课程,指“围绕一个主题或问题,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学生自主进行的探索性、实践性、开放性课程”。
4、教育技术
答: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5、教学媒体
答:教学媒体包括教与学两方面的媒体,它是在教与学活动中,传递、承载和控制教育、教学信息的载体或中介,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6、文件传送协议FTP 答:是Internet的一种标准协议。这一协议使用户能在联网的计算机之间传送文件,使用FTP几乎可以传送任何类型的正文文件、二进制文件、图像文件、声音文件、数据压缩文件等,因此FTP文件传输已成为Internet上传递文件的最主要方法。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电视的制式是如何划分的?我国采用什么制式?
答:目前世界上有NTSC、PAL、SECAM三种彩色电视制式同时使用: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采用NTSC制;前苏联、法国和东欧一些国家采用SECAM制;我国(包括香港)和德国、英国及非洲一些国家采用PAL制。
2、我国的教育类网站有哪几类?
答:从教育网站的功能不同,可以将教育网站划分为学历类高等教育网站、课外活动类教育网站、教育服务类网站。
3、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答:通常由4个基本要素组成,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和协作学习环境。
4、简述电视教材的开发过程?
答:⑴环境、需求分析
⑵教学设计 ⑶脚本设计 ⑷编程、制作 ⑸评价与修改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多媒体教室的功能。
答:⑴能满足多媒体授课、综合演示研讨、现场教学等各方面的需求。可进行实物教学、图文现场教学,增加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充实了授课内容;
⑵由投影仪、电动幕组成的大型显示器,确保了课堂显示效果、媒体应用,并备有笔记本电脑、局域网接入口;
⑶使学生在声形并茂的环境中学习,加深了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⑷方便灵活的控制系统,使教师能从容的调整教学设备,思路清晰。
2、简要论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答:加涅的学习论体系包括十分丰富的内容:学习结果分类论、学习层次论、学习过程论及学习条件论。其中,在学习结果的分类上,他从人类习得的性能中区分了五种学习的结果,这种学习的结果也称为五种习得的性能。⑴.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使个体应用符号或概念与他们的环境相互作用,也就是人们应用符号办事的能力。例如,低年级的读、写、算的学习,就是智慧技能的早期形式。学习智慧技能,意味着学习“如何完成”某种智慧行为,它是一种“怎么样”的知识,一般说来,被称为“程序性知识”。个体在学校中所习得的智慧技能是非常多的,但可以根据其心理过程的不同复杂程度进行分类。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可以分为五个亚类: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辨别是能区分不同的刺激,对不同的刺激进行不同的反应。形成概念是在一系列事物中找出共同属性并给同类事物赋予同一名称,有对事物分类的能力,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性概念,反映具体事物的概念是具体概念,反映对象各种属性及关系的概念是定义性概念。规则揭示了两个或更多概念之间的关系,掌握规则指能够运用规则进行操作,作出正确的反应。高级规则是组合在一起的两个或更多规则,是更复杂的规则。每一个层次都有各自的特性,即都有不同的外在行为表现、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可以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高级规则来进行问题解决。⑵.认知策略
如果说,智慧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那么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是一种支配个体自身的学习、记忆和思维行动的技能。它可以包括识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认知策略的把握对于学生学会如何思维、如何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它是一种特别的非常重要的技能,学习者可以选择认知策略作为解决新异问题的模式。⑶.动作技能
在加涅看来,技能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智慧技能,即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另一类是认知策略,即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第三类为动作技能,即身体和肌肉协调的能力。动作技能可分解为构成整个操作的“部分技能”,学会将已习得的部分技能综合起来,对整体动作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动作技能的学习最好是通过重复练习来完成。⑷.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是一种我们能够“陈述”的知识,它是“知道什么”或“陈述性知识”。言语信息由于在数量和组织上有所不同,可分为三种学习情境:学习名称、学习事实和学习有组织的信息。掌握言语信息的外部条件要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同时,信息的重复听和读对学习也是必要的。⑸.态度
加涅将人类在“情感领域”习得的性能称为态度,它是影响个体对人、对物、对事的行为的复杂的内部状态。既然是内部状态,所以,它不是行为本身,而是从对个体行为的观察中推论出来的。由此,可根据个体的行为选择来测量态度。同时,在态度学习和改变中,仅凭言语说教是不起作用的,一种较好的方式就是呈现榜样。
以上,就是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在对学习结果分类详述的同时,加涅还对五类学习的条件进行了阐述。这些构成了加涅学习论的主要内容,对于教学设计也有着重要影响。
第五篇:奥鹏东师练习题及答案《历史课程教学论》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
一、简答题
1、创设教学情境有哪些方法?
第一,巧思妙设问题情境 第二,音美配合渲染情境 第三,参与表演体会情境
第四,动用直观再现情境
第五,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2、简述教师备课的意义与基本要求 意义:(1)备课程度决定教学效果。(2)备课是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3)备课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备课的基本要求:(1)要充分全面地备课。(2)要有计划性。(3)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4)要有针对性。
3、简述历史课程资源的含义与类型? 课程资源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多种资源。就历史课程这一专门的课程来讲,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历史学科由于其独特性质,拥有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说历史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根据较为常用的分类方法,我们可将历史课程资源分为下列几种:历史教材、学校图书馆、社区历史课程资源、历史音像资料、历史遗迹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人力课程资源,就历史学科讲,指的是历史教师。
4、历史课堂教学有哪些基本要求?
(1)坚持历史主义原则,注意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性与时间顺序性。
(2)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组织完整。
(3)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紧扣教材,适当补充。
(4)择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5、历史课堂教学有哪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课堂教学结构如何?
根据当前中学教学实践,课堂教学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种。在一堂课内只有一个教学任务,一般采用单一课的类型;在一堂课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学任务,一般采用综合课的类型。课的类型不同,其结构也不相同。(1)单一课的内涵及其结构:单一课的类型,可根据不同的任务,分为导言课、讲授新知识课、复习课和检查知识课、讨论课、赏析课等6种类型。
(2)综合课是历史课常用的课堂教学类型。它在一节课内要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学任务。一般地说,综合课适用于头绪不多、份量适中、在一节课内可以完成两种以上教学任务的教材内容。但是,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和力量不可以平均分配,讲授新课仍然应是主要任务。综合课的结构一般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新课引导,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课外作业。
6、中学历史教学有哪些主要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集中反映和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主要依据历史知识的特点而确定,主要有:史论结合的原则;突出重点的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师的主导性原则和学生主动性统一的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
7、简述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
(1)开展社会调查,紧密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提供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2)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以及开发和利用相应的实施条件等;(3)开发和利用乡土史课程资源;
(4)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
(5)利用历史教学网络资源,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8、简述历史课程资源的含义与类型? 课程资源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多种资源。就历史课程这一专门的课程来讲,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历史学科由于其独特性质,拥有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说历史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根据较为常用的分类方法,我们可将历史课程资源分为下列几种:历史教材、学校图书馆、社区历史课程资源、历史音像资料、历史遗迹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人力课程资源,就历史学科讲,指的是历史教师。
9、简述21世纪历史课程标准的结构?
本轮课程改革所推出的国家课程标准在结构上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为“前言”:结合目前的课程改革,根据历史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阐述课程的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总体设计思路;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转变课程功能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历史课程的总目标与学段目标;第三部分为“内容标准”:在大致划定历史课程内容范围和框架的基础上,用明确的行为动词表述学习目标和学习结果(学生所应达到的学习程度的基本要求);第四部为“实施建议”:为确保达到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而提出的课程实施建议,包括教与学的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等;第五部分为“附录”:历史课程的有关附件,如教学活动案例、行为动词用法一览表等。
10、简述各国历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与特点?
综合而言,各国历史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为:(1)在课程观念上有了新的认识;(2)在内容选择上注重“精选”;(3)在学习目标上“以质取胜”;(4)在教学方式上提倡“学生中心”。
世界范围内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为:
(1)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在课程评价上,充分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的作用。
11、简述历史教材的定义与类型?
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基础。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凡是承载历史教学内容和历史信息的物化材料,都可视为历史教材。
历史教材的类型:历史教材应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参考书、历史学习指导书、历史练习册、历史教学插图、历史文献资料、历史著作及补充读物、历史理论读物,与历史及历史教育有关的音像资料:幻灯片、唱片、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相关的电脑软件及因特网上各种相关信息,与历史有关的实物材料、文物、模型,例如革命纪念地、出土文物、历史遗址等。
二、论述题
1、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内容构建特点?(1)力图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初中设置的课程都必须以学生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感性的事物较容易理解,对理性的知识则不太容易理解。因此,初中历史标准内容选择,既力图注意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适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问题,又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兴趣爱好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尽量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历史概念,防止把史学研究专业性太强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克服成人化倾向,避免“难、繁、偏、旧”现象。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就比较难以理解,因此,世界现代史板块中内容标准只要求学生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尊重历史知识的客观性。在学习主题上,《标准》只做客观描述,不做过多的主观性评论。如中国古代史板块中“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主题,这个主题并未明确指出是什么性质的国家,也没有说是什么性质的社会变革,因为,学术界对此争论颇大,《标准》不表示支持或否定哪家说法,以免引起混乱。此外,《标准》中国古代史部分学习主题一概不用诸如“伟大的”“进步的”“腐朽统治”“反动政策”等情绪化字眼,表述力求平实,尊重历史知识的客观性,以便保持历史原貌。
(3)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择取反映历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
在初中教学阶段,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避免专业化倾向,注重其课程性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初中历史课程毕竟是建立在历史学科基础之上的,离开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也就不成为历史课程了。因此,历史学习主题的确定,必须以历史学科为基本依据,反映历史的基本进程和特点,呈现历史的主要内容。如中国近代史内容标准中的第一个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的确定: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的矛盾日趋激烈,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顽强抗争,这是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初年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本学习主题就是突出了这一历史发展主线,在内容标准的选择上基本上也是紧紧围绕这条主线进行取舍。对历史知识点的选择进行了大量精简,以避免面面俱到。与此同时,围绕着这条历史发展主线,对一些知识点的选择角度也不同于以往,而是根据学习主题而有所侧重,如对太平天国运动中抗击洋枪队的史实的选取,对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舰队的突出,等等。
(4)内容标准坚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加强过程性和体验性目标,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例如,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提出“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因为创办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初期的全新思路和重大突破,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是探讨中国现代史重大问题的切入点。“探讨”既是方法也是过程,内容标准注重探究式学习过程的参与和体验,亲身实践和具体地感受历史,把中国现代史知识与认知能力、运用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
(5)内容选择注重对世界文明多元性与共容性的强调,以培养学生树立一种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世界上的文明虽然各具特色,但作为创造文明的人,却具有普遍的、共同的人性。一个人首先应该爱他的祖国,但这种爱国情感应该有一定的前提,那就是它必须建立在人类的和平与友好等共同的利益基础之上。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是一个现代文明民族和个人所应该具有的观念和意识,是一个现代人所应该具有的高尚修养。如世界古代历史讲述了人类是如何从蒙昧、野蛮的状态步入文明的,讲述了人类如何从一种彼此分散隔绝的状态逐渐建立种种联系从而走向整体的。它回顾了世界众多民族创建文明的艰辛而辉煌的历程。类问题的可持续性能力。
2、结合具体内容谈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政治史内容构建特点?
(1)仍然重视政治史,但调整了政治史在高中历史课程中所占的比重。从内容设置情况看,政治史仍然占据很重的分量。但与以往任何版本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与“标准”比较来看,其比重已经明显下降。
(2)以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为主线,将政治文明史特别是政治制度史作为政治史的基本内容。
“标准”明确指出:“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标准”是按文明史范式构建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政治文明”是新课程中政治史部分的“关键词”。
(3)力图克服和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评价指向,在“标准”的行文及要求中都力求以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4)动态地考察历史上的政治现象,多角度多层次地研究历史上的政治问题。(5)注意历史上的政治与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的联系。
3、结合具体内容谈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经济史内容构建特点?
(1)创造性地设置经济史必修模块,有利于学生全面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
(2)提出经济史教学的新理念。
(3)合理地吸收经济史研究的新成果。
(4)贴近现实的经济及其发展趋势,充满时代气息。“课标”中列出的诸如“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等要点,均体现了强烈的现代气息。
(5)提出丰富多样的切实可行的经济史教学活动建议。
“课标”列举了收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编辑墙报、阅读文学作品、观看影视作品、调查、考察、讲演、撰写调查报告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建议;同时,建议要重视实践性综合性活动;倡导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注意活动的可选择性等。三实践题答案略
二
一、简答题
1、简述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姿教态。
2、简述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功能?
它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六个方面:
(1)导向功能。(2)诊断功能。(3)调节功能。(4)激励功能。(5)反思功能。(6)记录功能。
3、简述历史教育教学研究的目的?(1)适应新历史课程的需要。(2)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3)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4)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体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4、讲授法可以分为哪些不同的方式?
中学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
5、简述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1)问题性。(2)实践性。(3)综合性。(4)自主性:(5)合作性。(6)情境性。(7)论证性。(8)过程性。(9)探究性.二、论述题
1、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基本训练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基本训练的作用,使之既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又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基本训练时,需要注意下列几点:
第一,训练前应明确提出训练的目的与要求。训练的形式不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能力也各异。例如每种练习都有它特定的目的与要求,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前,必须首先把该项练习的目的与要求向学生讲清。这样做可以避免练习的盲目性,提高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少做错题,少走弯路。
第二,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坚持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要进行具体指导,尤其应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练习的形式是多样的,但同一形式的基本方法、步骤是相同的。教师要把各种练习形式的基本方法向学生讲清,必要时可做示范。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可以提高练习的效果。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时,还要坚持多样化原则。因为多种形式练习的交替进行,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减少疲劳,使注意力持久。
第三,基本训练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生的基本技能不可能一下子形成,必须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先局部后整体。因此,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基本训练,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例如填空练习,可先进行单项填空,再进行多项填空,识图填图练习,可先识图后填图,再指导学生进行绘图训练。在训练速度的掌握上,应先慢后快。一般情况下,当学生刚开始接触某种训练方式时,应放慢速度要求,而当某种训练方式熟悉之后,可要求提高速度。
第四,练习次数与时间要适当分配。俗话说:“功到自然成”,“熟能生巧”。这说明,学生的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快慢在某种意义上与练习次数的多少和练习时间的长短有关。因此,适当增加统习的次数和延长每次练习的时间是完全必要的。但如果把这一点绝对化,无限制地增加,认为次数越多、时间越长越好,那就会走向反面。因为无限制地增多次数、延长时间,会使学生感到疲劳、厌倦,把练习看成是一种负担,兴趣就会降低,效果肯定不会好。教师在组织学生练习时,要恰当地控制次数与时间,多进行分散练习,少进行集中练习,形式相同或相似的练习不要连续进行,最好是把形式不同的练习交叉进行。
2、历史概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形成历史概念是认识历史知识的中心环节。学生课堂学习的认识活动一般经历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阶段。由于历史知识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已属过去而不能重演,又不能通过实验而使其再现;历史文物等虽有使人睹物思情之功,但又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而不能普通运用。因此学生感知历史知识更多的是靠教师的语言和学生自己对教材的阅读。如果只停留在感知历史事实形成历史表象的阶段,那末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则停留在现象上,而没有掌握其内在联系,不能把握其本质。只有向历史概念这一高层次转化,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且有运用于实践的可能。因为历史概念具有这种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它在学生认识历史的过程中是个不可或缺的中心环节。
第二,形成历史概念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结构的重要关键。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历史知识结构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的历史概念及其史学原理构成的,每一个历史概念是历史知识结构的基本单位,因此学主要认识并掌握历史知识结构,其关键便是形成历史概念。
第三,形成历史概念是全面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历史概念形成过程是学生逐渐从历史现象提高到本质的认识过程,也是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过程。但现象和本质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联系、互相制约的。概念是从许多事实中抽象出来的本质的东西,能更深刻地反映客观现实。假如历史教学中忽略了历史概念,学生便会在一大堆史料面前茫然失措,无法得出合乎规律的结论,就不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同时,概念还有发展和培养学生智能的作用。因为历史概念的形成,需要借助一些逻辑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即通过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方法才能形成,这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是很大的。
3、历史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命题要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和中学历史教材,试题要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符合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知识与过程、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基本任务与目标,历史考试的试题应该根据这些任务要求拟定,检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要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悟出一定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
(2)命题要突出重点,兼及全面。突出重点,就是命题必须反映教材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论述题,最好是在教材的重点内容中拟定。还应注意各方面的内容在命题中的比例配置,重点分布均匀。这样的试题就会提高考试的效度,达到考试的预期目的。
(3)命题难易要适宜,试题数量要适当。命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都会做或都不会做的试题不要拟定。就基本题、综合题、提高题三种类型试题的难易程度而言,基本题反映了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最基本要求,具有一般水平的学生都能回答,这类题可占总分的70%左右;综合题是检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综合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这类题可占总分的20%左右,提高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求有独创性,这类题份量不宜过重,以占总分10%左右为宜。总之,命题应难易得当,过难或过易都会达不到考试图的,而且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还应注意试题数量。在一般情况下,题量应适当大一点,因为考试的效度与信度有关。试题数量越多,分数的分布越广,信度也就越高。(4)命题表述要确切。试题的文字要浅显简短,措辞要准确、完整,题意要明确,回答范围不宜过宽,不要形成一题多解,各题要彼此独立,互不干扰,试题中不要有暗示本题或其他题的答案线索。例如问答题;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情况怎样?这样的问法太笼统,涉及的范围太大,深度、广度的要求不明确,学生难回答,教师也难以评定成绩。
4、选择设计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1)依据教学的目标要求来设计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师授课的方向,它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历史课堂教学每节课的具体目标是不同的,但基本上都要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为实现具体的目标,可以采用适宜的方法,比如:为了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可以应用情境创意法或情感教育法,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模拟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感官活动,以使学生产生心灵共鸣,受到思想教育。学科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探讨发现法、引导谈话法或范例法等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等。
(2)依据教学的内容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内容来体现的,而教学方法的选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内容的教学。教学内容的不同也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历史教学内容可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典章制度等,也可以分为历史表象、历史概念、历史规律等、不同类别的教学内容适宜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历史事件等史实、现象、过程性的知识一般适用于讲述法;对典型的历史场景、人物特征的揭示,适用描述法;概括性、规律性强的内容可以考虑选用启发式的讨论法或谈话法等。选择运用恰当的方法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深入,提高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教学方法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学生的年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等,都影响着历史教学效果。历史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因为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认知活动才能实现,历史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特别是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率。针对初中学生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式的新颖性,创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有一种学习的成就感。为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应充分吸取各法的长处,如演示法、描述法的直观性、形象性,讨论法的参与性和民主性,谈话法的启发性等,加以巧妙组合运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4)教学方法的设计要适合课的类型
课堂教学的类型,也称为课型,是指课堂教学的种类。它是依据保的不同教学任务而划分的,一般有综合课、新授课、复习课等。课型的不同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设计。因为具体任务的不同决定了课型类别的不同,而教学方法又是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以针对不同课型应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综合课可采用三段式教学法、四段式教学法;新授课通常选用讲述法、演示法等;复习课可选择概括性强、简明易记的图示法、概述法等;巩固知识课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等。总之,不同的教学方法各有长处,利用好其优点,可以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5)教学方法的设计还要能发挥教师本人的特点和长处
复杂的历史教学需要教师熟练地掌握各种教学方法,但由于个人素质的差异,即使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班级的学生,不同教师运用同样一种教学方法所能取得的效果还是会有区别的。从教师的素质和技能来看,有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绘画制表能力的高低、知识面的广狭、形象思维发达或抽象思维发达的不同等差异,所以教师要基于自我能力,选择容易发挥自己特长而又有效的方法,加以精心构思和设计,往往更能加强教学效果。
以上几点是选择、设计历史教学方法必须遵循的主要依据。此外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和考试制度等因素也对教学方法的设计有着一定的影响。三实践题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