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精选)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卖火柴的小女孩》。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被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与写虚相结合,美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学习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说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要求和本课教材的特点,我确立了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指定的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关注人物命运,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导入,朗读感悟、探讨交流使学生感悟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探讨交流,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唤起学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憎恨。体会小女孩美好的愿望,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重点:体会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和想象合理。
难点: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时,根据本课的特点和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借用多媒体再现课文情景,渲染情景,是学生身临情景。如:小女孩在街头流浪的画面、小女孩幻想的各幅画面,这样,释放了学生情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为学习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渗透以下学习方法:1.在朗读中引导读中思、读中悟、读中画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2.抓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方法。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准备本按以下教学环节展开: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课上,与学生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说说你过年的幸福生活。”由于学生有过年的生活体验,学生有很多话想说,接着,出示小女孩流浪街头的画面,并用低沉缓慢的语言描述故事情境,这样,一下子将学生拉入故事情境中,并使它们在对比中初步的感悟到了小女孩的可怜。这时,揭示课题,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直奔结局、激发质疑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理解课文最重要的方法。”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并读准字音,并借用工具书借用注释。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1、范读11、12自然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提出来?
2、学生质疑。要解决这些疑问,我们还要再次走进故事当中去深入地了解小女孩,我们知道,这位可怜的小女孩是在大年夜里被活活的冻死的,那么她在冻死前都干过什么?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三、走进课文,探究疑问 1.探究“第一次擦火柴”:(1)自读,解决以下疑问: a.小女孩为什么要擦然火柴?
b.他擦火柴前犹豫了吗?找出文字画出来。
c.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用波浪线画出来,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和体会:
小女孩看到的火炉怎么样?我们想象一下:此时的小女孩会怎么样?这句话怎么读?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当火柴灭了以后,小女孩又回到了现实,读最后两句话。想象一下,小女孩此时会怎样?描写小女孩回到现实的这两句话该怎样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品析小女孩幻想的部分,体会文章的表达效果。
2.合作探究后五次擦然火柴
美好的幻想破灭了,小女孩又回到了又冷又饿的悲惨现实中,她为了再次看到美好的东西,又接二连三地点燃了四次火柴,这四次点燃后她又看到了什么?你从中有能体会到什么?仿照前段的学法小组学习。课件出示:小女孩在后四次擦燃火柴时都看到了什么?(用横线 画出小女孩幻想部分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小女孩回到现实中的句子,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通过自主探究,小组交流、感悟小女孩的“可怜”,再次感悟小女孩悲惨的命运,这样落实了教学重点。
3.交流合作学习成果:(1)相机出示图片,指导学生想象并有感情地朗读好每一次擦然火柴时的幻想和现实的部分后,引导学生充分地说出自己的体会。重点交流:当慈爱的奶奶突然出现在小女孩面前时,小女孩叫起来了,找出小女孩给奶奶说的话:这句话中出现几个感叹号?(“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了,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这段话换成句号,好不好?加感叹号的句子应该怎么读?你能体会到什么?(这几句话是小女孩的内心独白,她见到亲爱的奶奶,急迫的叫起来,他知道奶奶也会在火柴熄灭时很快不见得,所以很求奶奶将他带走。)
(2)探讨交流含义深刻的句子:“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样,既省了老师的繁琐讲解,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
4.讨论:我们从小女孩五次擦然火柴所产生的美好幻想,体会出来小女孩的悲惨,那么,假如我们把小女孩五次擦然火柴后美好幻想去掉,你们觉得好吗?为什么?(是呀!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交替出现,更反映小女孩的悲惨生活,这也是这篇童话的特点。)接着小组探讨后集体交流,学生在交流中理解了句子的含义,体会了作者的情感。最后感情朗读,加深学生的感悟,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四、回归结尾,解决疑问
透过课文的第二部分我们了解了这位可怜小女孩死前美好的幻想,也再次体会到她悲惨的现实生活,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的结尾,品析作者的语言,探讨我们心中的疑问:
出示两道题:
(1)为什么可怜的小女孩会带着微笑死去呢?(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通过出示两道题,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五、联系实际,说话训练、提升情感。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学完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说话练习:“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使他们意识到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多么重要。
六、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新课程指出:语文学习不应局限于课本,应让学生接触到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因此,我引导学生在课后阅读安徒生的其它童话。从而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落实多读书多好处的教育目标。
七、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火炉 寒冷
烤鸭 饥饿 同情 可怜的小女孩 冻死了 圣诞树 痛苦
奶奶 孤独 憎恶
飞走了 生活悲惨
板书是浓缩课文的精华,我的板书文字简洁,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指导背诵,又能恰如其分的落实了重难点。
本节课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新课标理念,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语文的各方面素养,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今天我的说课此结束!
第二篇:《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象棋镇中心校
李昌敏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的教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部分来具体说。
一、说教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以“外国名篇名著”为主题。《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它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安徒生通过这篇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一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切实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三是通过课文,使学生走进安徒生,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根据课标的基本理念和小学语文年段特点,结合教材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脉络,感受卖火柴小女孩的可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写实的方法。
依据课文内容,教学目标与学生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的可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定为
读懂第一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写实的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能力,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此,本课时拟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拟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悟,激发情感。
(二)问题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并尽可能自己解决疑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动脑、动口、动手,获得新知,把握课文内容。
(三)合作探究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读书交流课文哪些句子是写小女孩的处境的?”等这些教学环节安排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
在选择学法上,《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其学习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我根据本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读、悟、思、议”等学习方法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学会概括等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一理念组织教学,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一)对比导入,揭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点,我首先谈话了解学生大年夜做了些什么?吃了什么?引出与学生过年不一样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怎样的?导入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简介作者,了解作者
结合本单元的“外国名篇名著”主题,引起学生对作者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学段都要重视识字和写字的教学。因此这部分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乖”“橱”等生字读音然后提醒学生写“兜”字时要注意笔顺和整个字的布局,最后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兜着、围裙、”等词语。在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的同时加强写字教学。
(四)默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文章脉络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而且理清文章脉络是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下面几个教学环节:
1、让学生带着“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的问题默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清哪些段落是写小女孩的处境的?共擦了几次火柴?小女孩卖火柴的结果是什么?理清脉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首先通过问题进行导学,引导学生读课文,根据问题概括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再根据内容把文章分为三个部分,从而理清文章的脉络,整体把握课文。
(五)精读感悟,体会情感
引导学生结合读课文说出是从哪些地方读是写小女孩的处境。再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品读。谈谈你的体会。在读中感悟到小女孩的悲惨和辛酸。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描写环境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在写作方法上叫作实写。
(六)拓展练习
在学习了小女孩处境这部分,让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借此激发学生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于是我设计的问题是:如果当时你在街上遇到了这个小女孩,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
(七)布置作业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的作业如下: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阅读关于安徒生的童话故事。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就是文章教学重难点的缩影,简洁的板书为我们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处境 大年夜 冷 黑 饿 孤独无助 实写 可怜 五次
结果
语文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第三篇: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我教学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前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通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
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写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再写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火柴取暖,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冻死了课文可以分2课时教学。
2、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技能现状,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来引导课堂教学。
知识能力落实点:新课标规定“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本课要求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过程方法指引点:新课标倡导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对比、想象、朗读等多种方法,进一步理解文本,真正做到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作者对话,产生心与心的情感共鸣。
情感态度渗透点:新课标规定,“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这篇童话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痛苦的生活和当时黑暗社会里穷苦人民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对小女孩以及对当时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3、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并能初步的运用。
解决这一重点我运用的主要方式就是读中感悟,悟中理解,解中生情,用情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小女孩,走近作者的心灵。
4、教学难点及突破方法: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习想象的手法并能简单运用。
如何让今天的小孩子体会到当年小女孩的生活环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与痛苦,这是培养孩子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着力点。课 2
文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我会紧紧抓住这些句子,把读、思、品、议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在读、思、品中理解内容,在讨论、交流中升华情感,体会到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的同情。具体到这一课时地教学目标有: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3.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会认读6个生字及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二、说教法
根据课标提倡的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老师既要退出课堂主角的位置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但我认为老师驾驭课堂的最高境界应是“放风筝”,可以让风筝自由高飞,但它绝不可以脱线,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把握“度”的问题。根据六年级学生的阶段水平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决定运用“创设情境法”和“学生自主探索法”、“朗读感悟法”。
本课是一篇凄美的经典童话,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应该是耳熟能详了,怎样让学生走进故事,深切感受故事内容并能从原来的思维模式 3
中跳出来重新看待这篇充满现实批判意味的故事,就要靠“情境创设法”了。我让学生通过课下收集有关安徒生的资料,了解安徒生本身就是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困不堪,所以自然会对生活在下层的儿童充满了同情。然后以大年夜做对比引入课题,再通过图文,激起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然后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不断的交流从中有所感悟,获得新的情感体验。
三、说学法
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自悟。教学中我会采取多种朗读方式:课文泛读,指名读,配乐读,师生合作读等方式来学习,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领会,在朗读中升华感情。以读代讲,适时点拨,使学生走进文本能够深深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浓郁的情境中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动静结合,在研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载。
四、教学流程
本课共分二个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认识生字、理解新词,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文章大意;理清课文顺序,有初步的情感体验。(准确说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什么)4
并学习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如何以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出小女孩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的。(让学生了解课文是怎么写的)。拓展延伸,我主要分成两个模块:模块一,为学生推荐其它有关描写穷苦人民悲惨命运的文章,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凡卡》等,加深学生对小女孩痛苦生活、悲惨命运的认识,激发浓厚的同情之感。模块二,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并能简单的加以运用。可以以“加入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的身边”为题进行大胆的想象。(让学生领会并能简单运用作者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在这里我主要说一下第一课时的流程。
1、谈话导入,揭示新课、认识童话、了解作者。
以我们的大年夜和小女孩的大年夜对比引入课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小女孩的寒冷、孤独、饥饿。
让学生不再把《卖火柴的小女孩》当作一篇童话来读,而是把它当作一篇真正的文学作品来赏,为下面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2、检查预习,认读生字词。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火焰、暖烘烘、火柴梗、填满、橱窗、闪烁、灵魂。知道兜的笔顺、多音字 “喷”
此目标可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导并总结归纳。
3、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3)把三段提炼成三个小标题。
四、创设情景,唤起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1.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文中那一句话最能说明小女孩目前的处境?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2.分析重点句型。
3.指名配乐朗读。(播放《天鹅》。)
4.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具体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并抓住重点语句体会细节,配乐朗读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在文本中寄予的对小女孩及所有生活在黑暗社会中的穷苦人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五、作业
1、填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板书
板书主要写出课文三个小标题,突出重点。
六、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 6
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时,能够反复读,一次一次地与文本对话,领悟课文的内涵,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反复朗读,升华学生情感。
在突破难点,领悟课文内涵之后,通过配乐朗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从而对她产生了深切的同情。
二、须改进之处
1、教学节奏松散,后面教学任务紧张。
2、读得不够,教师没范读,学生读的较少。
第四篇: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组一篇讲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传世之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全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卖火柴和擦火柴,本节课重点学习小女孩五次划火柴所产生的美好幻象,表现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二、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根据教材的知识建构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虚实对比的表现手法,体会这种表现手法对“小女孩”命运的衬托效果。
2、引导了解童话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幻象,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5、通过对作家和作品的解读,感受小女孩在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中,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执著追求;培养学生悲悯的情怀和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虚实对比的表现手法及其对“小女孩”命运的衬托 效果。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表现手法,体会对比的手法衬托“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表达效果。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我充分考虑六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目标的三维性。
如今的小孩子生活幸福,无法体会和感受当时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与辛酸,这是培养孩子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着力点。所以我把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确定为教学重难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根据这一特点,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是本课的重难点之一。除了理解内容之外,我们也要注重表达方法的习得。美丽的幻象更迭出现,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虚实对比的写法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得比较少,所以,我认为本文的另外一个教学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三、说教法
怎么教才能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实现上述目标呢?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
(一)“情境教学法”
教师通过朗读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小女孩的生活境遇。
(二)“启发质疑法”
当学生了解了小女孩的生活境遇后,我出示最后一段并提出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交流讨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小女孩死了,为什么她嘴上还带着微笑?小女孩悲惨地冻死街头,是那么的不幸,作者却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呢?对课文最后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在当时的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就等于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三)“读—思—议—写”结合法
对于这种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应当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感悟,在先思中交流,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最后我巧妙利用小女孩和学生自己对比,打开同情话题,使情感得到熏陶和感染。
四、说学法
(一)朗读法
于永正老师说过:“讲解是死的,朗读才是活的,朗读时赋予作品以生命。”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发挥语言的感染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讨论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结尾难以理解的句子,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会感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说和议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五、环节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考虑了六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在第一课时让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了五次幻象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将本节课分以下几步进行:
1欣赏美文,感受魅力。
2、创设情境,初读感知。
3、品读课文,感受悲惨。
4、课外延伸,情满人间。
下面,我具体说说我是怎样教学这一课的:
(一)欣赏美文,感受魅力
孩子们大多都读过《安徒生童话》,但那都是简单的情节记忆,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前对安徒生的童话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 在上课以前出示了一段话,让孩子们在准备上课之余提前感受到安徒生童话的魅力。
(课件出示)安徒生的童话
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部世纪交响乐,优美的词句、奇妙的想像,让人陶醉在音乐的海洋;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部走访世界的游记,每读一则童话,就有一束阳光射进我们的心灵;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部跨越年龄的经典,每一篇的来历,都是那么不同寻常。他的童话中有对假、恶、丑的揭露、鞭挞,但更多的是对真、善、美的赞扬和向往,从而给人以朝阳般的温暖和健康向上的力量。他以自己美好的幻想向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爱与同情、善良和真诚、平等和正义的未来世界。
(二)创设情境,初读感知
上课伊始,我和学生进行谈话,让学生回忆过除夕的情景,调动学生快乐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图片,以充满感情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让孩子们除夕的快乐和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凄惨形成显明的对比,激起孩子们迫切想了解这个小女孩的强烈欲望,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接下来,我让孩子们静静地欣赏《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动画,伴着哀伤的音乐,体会着画面中小女孩痛苦的神情,我相信整个班里都会回荡着悲伤的氛围。这种氛围的营造,为下面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然后,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初读课文,畅谈感受。孩子们可能会说:她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贫穷的孩子、美丽的孩子,一个听话的孩子,一个孤独的孩子……叶澜教授曾指出:“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在孩子们谈感受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用眼神和表情来和学生产生情感的沟通,老师要充分尊重孩子独特的情感体验,不要给予是非评价,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去不断地印证自已的感受。
(三)品读课文,感受悲惨
我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
(课件出示)有爱就有发现:
爱可以给人以温暖,爱可以给人以力量,请你敞开爱的心扉,用心去细细品读文章,在你眼前的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带着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你一招:你可以通过品词酌句的方法谈理解,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谈理解。
1、静心悟读,体会悲惨。
出示阅读提示后,老师要给孩子静心悟读的时间,因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在读书的过程中,有的孩子的脸色变得凝重了,有的孩子的眼睛湿润了;有的孩子用自己的情感朗读感染了周围的同学,有的孩子拿起笔在书上勾勾画画,孩子们在静心悟读的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深切地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怜,便有了不吐不快、急于交流的迫切愿望。在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就比较容易找到知音、引发强烈的共鸣。
2、展开想象,体会悲惨。
在描写小女孩“卖火柴”的一部分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比如:(1)、小男孩在嘲笑她时,可能会说些什么?(2)、小女孩在街头叫卖时,那些拒绝她的人会说些什么?(3)、小女孩的爸爸为什么一定会打她,他爸爸可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老师创设的情境,培养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这就给这个本来就可怜的孩子又抹上了一笔浓重的悲剧色彩。
3、情境朗读,激发同情。
语文课堂,不仅要有同学们的议论纷纷,更要有孩子们的书声朗朗。所以要让孩子们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尤其是配着哀伤的音乐朗读,孩子们与这催人泪下的情感气氛融为了一体。作者采用了 对比的写法写小女孩的5次幻象,反衬了小女孩生活的痛苦。特别是后两次幻象,是前三次的高潮,在看见奶奶的一刹那,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赶紧想把奶奶留住,于是擦燃了一大把火柴,她和奶奶一起飞走了,她死了!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幻象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在文章最高潮的部分,可以通过齐读的方式让学生的情绪也达到最高潮!通过情境朗读来感受小女孩生不如死的悲惨,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孩子们感受得越深,对文章中的难理解的句子理解得越到位。
4、品读句子,理解幸福。
课文中有两句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句子,(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所以,我把这两句的理解放到文章最后去处理,由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体会,学生可以理解到:对于这个小女孩来说,死了才能得到解脱,她最终的“幸福”就意味着死亡。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课外延伸,情满人间
其实生活中,也不乏有像小女孩一样遇到困难的人,但他们有着和小女孩敢擦燃火柴一样的勇气去战胜困难。比如在这次汶川地震中受伤和遇难的孩子们,他们是不幸的,他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但他们同时又是幸运的。他们得到了我们所有人的关爱和祝福,我们大家用爱心筑起了一道爱的长城,抚平了他们心中的伤痛,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爱。最后,我们就在欣赏《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中结束今天这节课。
杨小舟 2017-3-27
第五篇:卖火柴的小女孩说课稿
卖火柴的小女孩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湖北大学教育学院11级公管的王柯寒,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7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作品解读。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安徒生和他的童话”为主题,编排了5篇主体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既读作品又读作家”,教材收入了孙云晓在《一根火柴》里的一句话:你是那样善良,你是那样悲哀,你用一根小小的火柴,烧痛全人类的心,燃起了我不熄的爱。这应该是对整组教材精确而高度的概括,如果说这个单元的内容有一个主题的话,那就是爱,这种爱是纯真的、美丽的、善良的、仁厚的、无私的。
其中《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传世之作,是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地位尤其重要。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我认为这篇作品最光彩或者说最触动人心的地方是小女孩用细细的火柴点燃美丽的幻觉世界的那一刻,因为小女孩用她那细细的火柴为黑暗而又寒冷的世界点燃了温暖与光明。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生活在悲苦中的千千万万个孩子们的缩影,他们是社会生活中被压榨、被欺侮、被贱视的弱者。安徒生笔下的形象是一个弱者顽强不屈的抗争与追求,这是安徒生自身的写照。这个气息可闻、身形可见的小女孩,她的可怜、她的孤苦激起了读者切入心底的同情,与安徒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童话世界里,安徒生对小女孩怜悯的爱最终变成了一种抚慰的爱——小女孩在痛苦的极点留下了微笑。安徒生最后给予小女孩的是永恒的爱。
二、解读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
通过对比、想像、朗读等多种方法,增强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激起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学重点:感受卖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起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设计理念:
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环节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考虑了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在第一课时让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了五次幻象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将本节课分以下几步进行:
1欣赏美文,感受魅力。
2、创设情境,初读感知。
3、品读课文,感受悲惨。
4、课外延伸,清满人间。
下面,我具体说说我是怎样教学这一课的:
(一)欣赏美文,感受魅力。
孩子们大多都读过《安徒生童话》,但那都是简单的情节记忆,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前对安徒生的童话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在上课以前出示了一段话,让孩子们在准备上课之余提前感受到安徒生童话的魅力。
(课件出示)安徒生的童话
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部世纪交响乐,优美的词句、奇妙的想像,让人陶醉在音乐的海洋;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部走访世界的游记,每读一则童话,就有一束阳光射进我们的心灵;有人说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一部跨越年龄的经典,每一篇的来历,都是那么不同寻常。他的童话中有对假、恶、丑的揭露、鞭挞,但更多的是对真、善、美的赞扬和向往,从而给人以朝阳般的温暖和健康向上的力量。他以自己美好的幻想向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爱与同情、善良和真诚、平等和正义的未来世界。
(二)创设情境,初读感知。
上课伊始,我和学生进行谈话,让学生回忆过除夕的情景,调动学生快乐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图片,以充满感情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让孩子们除夕的快乐和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凄惨形成显明的对比,激起孩子们迫切想了解这个小女孩的强烈欲望,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接下来,我让孩子们静静地欣赏《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动画,伴着哀伤的音乐,体会着画面中小女孩痛苦的神情,我相信整个班里都会回荡着悲伤的氛围。这种氛围的营造,为下面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然后,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初读课文,畅谈感受。孩子们可能会说:她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贫穷的孩子、美丽的孩子,一个听话的孩子,一个孤独的孩子„„叶澜教授曾指出:“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在孩子们谈感受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用眼神和表情来和学生产生情感的沟通,老师要充分尊重孩子独特的情感体验,不要给予是非评价,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去不断地印证自已的感受。
(三)品读课文,感受悲惨。
我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
(课件出示)有爱就有发现:
爱可以给人以温暖,爱可以给人以力量,请你敞开爱的心扉,用心去细细品读文章,在你眼前的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带着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你一招:你可以通过品词酌句的方法谈理解,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谈理解。
1、静心悟读,体会悲惨。
出示阅读提示后,老师要给孩子静心悟读的时间,因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在读书的过程中,有的孩子的脸色变得凝重了,有的孩子的眼睛湿润了;有的孩子用自己的情感朗读感染了周围的同学,有的孩子拿起笔在书上勾勾画画,孩子们在静心悟读的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深切地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怜,便有了不吐不快、急于交流的迫切愿望。在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就比较容易找到知音、引发强烈的共鸣。
2、展开想象,体会悲惨。
在描写小女孩“卖火柴”的一部分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比如:(1)、小男孩在嘲笑她时,可能会说些什么?(2)、小女孩在街头叫卖时,那些拒绝她的人会说些什么?(3)、小女孩的爸爸为什么一定会打她,他爸爸可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老师创设的情境,培养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这就给这个本来就可怜的孩子又抹上了一笔浓重的悲剧色彩。
3、情境朗读,激发同情。
语文课堂,不仅要有同学们的议论纷纷,更要有孩子们的书声朗朗。所以要让孩子们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尤其是配着哀伤的音乐朗读,孩子们与这催人泪下的情感气氛融为了一体。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写小女孩的5次幻象,反衬了小女孩生活的痛苦。特别是后两次幻象,是前三次的高潮,在看见奶奶的一刹那,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赶紧想把奶奶留住,于是擦燃了一大把火柴,她和奶奶一起飞走了,她死了!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幻象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在文章最高潮的部分,可以通过齐读的方式让学生的情绪也达到最高潮!通过情境朗读来感受小女孩生不如死的悲惨,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孩子们感受得越深,对文章中的难理解的句子理解得越到位。
4、品读句子,理解幸福。
课文中有两句对于三年级学生较难理解的句子,(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所以,我把这两句的理解放到文章最后去处理,由于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体会,学生可以理解到:对于这个小女孩来说,死了才能得到解脱,她最终的“幸福”就意味着死亡。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课外延伸,情满人间。
其实生活中,也不乏有像小女孩一样遇到困难的人,但他们有着和小女孩敢擦燃火柴一样的勇气去战胜困难。比如在这次汶川地震中受伤和遇难的孩子们,他们是不幸的,他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但他们同时又是幸运的。他们得到了我们所有人的关爱和祝福,我们大家用爱心筑起了一道爱的长城,抚平了他们心中的伤痛,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爱。最后,我们就在欣赏《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中结束今天这节课。
整堂课的设计,我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年级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教学理念,基本达到了教学效果。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评委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