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德育案例(共5篇)

时间:2019-05-15 03:4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孝德育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孝德育案例》。

第一篇:孝德育案例

“孝俭勤”班风——“孝”记德育案例

奉化区莼湖镇下陈小学 毛益利

科学理念: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培养孩子一个好习惯,是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而德育是一个人的灵魂,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从大处想,我们的孩子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对每个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小处想,小学阶段的孩子思想最纯洁,进行德育的启蒙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合生活实际,我把我家的家训搬进课堂,于是就有了我们的班训“孝、俭、勤”。在小学阶段引导孩子们认真践行“孝、俭、勤”的班训。“百善孝为先”,孝要让孩子们尊敬长辈、体贴父母。老话说“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俭就是节俭,生活要朴素,不追求名牌,穿着干净就可以,学习用品不浪费。“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勤就是勤奋、勤劳,学习时讲勤奋,工作时讲勤劳。勤能补拙,勤能致富。

道德是社会之基石,仁孝是道德之根本,当然要从“孝”字入手,而孝的本质内涵是“爱”,由爱父母、爱家人开始,推及爱师友、爱同学,进而爱班级、爱学校。由小爱至大爱,形成从善、尚美的道德意识。实际情况:

本届孩子共40人,独生子女占三分之一,外地生虽很多,但以小儿见多,这些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一家人的“小皇帝”、“小皇后”。特别是本地的独生子女不知有多少人围着他(她)团团转,可以说是集家中万千宠爱于一身,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过分的溺爱使孩子个人自理自立能力很差,害怕吃苦、贪图享乐,如同温室中的“鲜花”。独生子从小无兄弟姐妹,性格孤僻高傲,唯我独尊,独霸一切,不懂得与人一起分享,很难与人处理好关系,也较难融入班级。

经过近二十年的工作,真真切切感受到现在的孩子们迫切需要有好的思想或理念来引领,并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踏踏实实落到实处,从律己修身入手,从孝老爱亲做起,带动孩子们,带动班级、学校、家庭形成长孝于言、长孝于行、长孝于思、长孝于心的中华传统美德,使孩子们一生受益,也为三尺讲台和社会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操作预设:

1、以“礼”为核心,修身爱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以平和、理性、包容的心态为人处事,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践行学校倡导的“一声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洁”的活动。

——《尊敬师长、待人以礼》主题班会

2、以“孝”为核心,孝老爱家做一个有孝心的人。努力做到“六心”:常问好,讲礼貌让长辈舒心;少空谈,多帮忙让长辈省心;求上进,求正道让长辈放心;勤学习,苦钻研让长辈开心;做事情,勤商量让长辈称心;遇矛盾,能宽容,让长辈顺心。——《百善孝为先》主题班会、收集有关“孝”的名人名言

《二十四孝》经典故事

3、以“和”为核心,宽厚待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大力培养宽仁慈爱、友善互助的优良品德,用宽己之心去宽人,用责人之心来责己,多沟通少误会,多信任少猜疑,多宽容少计较。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多行善举,助人为乐,建立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

4、以“诚”为核心,敬学爱校做一个有担当的人。着力培养忠于职守、公平公正、热情服务的班干部,树立“班级好则我好,学校强则我强”的理念,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具体活动过程:

一、动员准备阶段

1、利用教室黑板报进行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孝”氛围。

2、晨间活动时向全班同学发起本主题活动的倡议。

3、收集有关“孝”的名人名言

4、诵读《千字文》、《三字经》、《二十四孝》。

二、具体实施阶段

1、《百善孝为先》主题班会

2、孝行于父母感恩实践活动:给父母洗一次脚,剪一次指甲,捶一次背,洗一次衣服,做一张贺卡,送一声问候,每周双休日为父母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多做让父母舒心、省心、放心、开心、称心、顺心的事。所做家务事在《家校联系本》中由父母作好记录,第二天交给组长,在日常行为规范记录中打好分数,学期结束得分高者为“小孝星”。

3、读一本孝道文化书,通过读书,让孩子们了解“孝”文化的重要地位,懂得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用最漂亮的字书写孝经。

4、《名人孝事故事会》,让孩子们通过图书室或电脑寻找古代和现代的名人孝事,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教育、引导孩子们行孝。

5、《尊敬师长、待人以礼》主题班会

6、孝行于恩师系列感恩活动:当一次老师批改一本作业,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改正平时老师提出的缺点,感恩老师的教育;制一张感恩卡,附上一句感恩话,表达自己的心声。通过这些活动让每个孩子从自己的角度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感受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7、写一篇孝道感悟的文章,可以感恩父母,也可以感恩老师,还可以感恩身边的同学,以此深化孩子们对“孝”文化的认识。

三、总结推广阶段

1、评选班级孝星,分发奖状、奖品。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把榜样的力量放大,从一颗“孝星”到群星灿烂。

2、利用“国旗下讲话”引导全校孩子弘扬民族传统美德。

3、展示作品:把优秀卡片、优秀作文、优秀书法作品、活动照片在黑板报中展示。

案例反思:

本人从教近20年,现在正在带第四届孩子,发现孩子的动手能力一届不如一届,班干部的能力也一届不如一届,忧虑、惆怅中在寻找现在的孩子们到底缺少了什么?最终发现溺爱、娇宠害了孩子。于是在带这第四届孩子时把我们家的家训搬进了教室,而这“孝俭勤”的班风建设便成了我班主任工作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里只涉及了班训中的“孝”,大家知道孝一天不够,孝一学期不够,孝一年还是不够,因此我这里并没有设置时间,本人觉得带孩子们小学六年,要持之以恒地每学期进行这样的主题活动。所有的活动都坚持“贴近孩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以“知恩、感恩、报恩”为主线。当然并不是单单一个“孝”,还结合“俭”“勤”,把班训真正植入孩子们的心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孩子们的好习惯,让孩子们在一些真实生活体验中养成好习惯。从小处着眼好习惯可以成就大未来,好习惯会让孩子们终身受益。从大局考虑,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这样做,是在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道德风尚。

第二篇:德育案例

德育案例

浅谈“正面教育”的方法运用

康宁科技实验小学

姜靖 2009.5

[摘要]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他们总是在各种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找寻前进的方向。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进一步提倡素质教育,而正面教育是一种既适应了素质教育,又适应了新一代独生子女成长的教育理念,它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和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引导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关键词]正面教育 方法 运用

[正文] 曾经看到一则关于晕轮效应的笑话:教师在授课时有甲乙两名学生枕着书睡觉,其中甲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乙是班里的差生,这名教师对那个差生骂道:“你这个死不上进的家伙,一看书就睡觉,你看看人家,连睡觉都在看书”。笑笑之后,我不禁感慨,同样的两个学生都在课堂上枕着书睡觉但在老师看来,成绩好的学生只要学习好,其他都可以轻描淡写,他的犯错在老师的眼里都是微不足道的瑕疵而被老师遮掩掉,而差生却成了被老师挑刺的对象。

因为孩子都是在周围人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的,当他经常受到表扬,他会不断树立自信心,自尊心也会同时变得更强,从而会对自己有更高要求去努力上进,完善自我。反之,如果一个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得到更多的只是批评,时间一长,他对此也疲倦,也乏味了,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内心会产生:“反正不管怎么样,老师都会批评我”的想法,从而自暴自弃,不进而退。

人总是希望被表扬,被肯定的,性本善,没有哪个孩子生性就是坏的,我尝试用“正面教育”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得到了一些效果。

【案例】

李是一个很聪明的男孩子,有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爸爸妈妈都是高材生。他自尊心很强,学习成绩也一直数一数二,但是他的行为习惯很不好,散漫,思想不集中,爱插嘴,爱管别的孩子的闲事,爱对着别人指手画脚。从他的内心来说,是很希望体现自我价值,得到其他孩子的肯定,但是一学年快结束了,并没有如他所愿,他没有能够在群众中树立自己的威信,从原来立志做大队长,只落得一个小队长,期末考评还未必能得到群众的认可。

【分析】

他的家庭和大部分小朋友的家庭一样,由于爸爸妈妈工作繁忙,所以他们都是由外公外婆或者爷爷奶奶来带。隔代带孩子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两代大人观念的不同步,老人喜欢用他们那个年代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比如“棍棒底下出孝子”就是他们的一句口头禅,李的外婆和我说,在家里看到他做作业坐得不端正,就要说他两句,说了还要被顶嘴,火气一来就会抬高嗓门,而小孩子却并不理会,继续我行我素。但是现代教育体制下,更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反而更乐于 “表扬”自己的孩子,在老人看来,他们这将宠坏了孩子,因为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作为班主任,我的确很为难,两代人,虽然不能达成共识,但是各有各的道理。在平日的教育中,我也发现到,对他散漫无规矩的行为进行批评的话,他并不当一回事,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之后,他凭借聪明才智,成绩虽然又是数一数二,但经过了假期的放松,新学期到来,他对自己的要求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倒退,行规方面严重退步,严重到在下面随便插话,影响老师上课,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对此又忍不住进行了批评,但是我发现一点效果都没有,甚至影响到副科老师的教学,一直到音乐老师拿下他的绿领巾给我的时候,我找了他进行了谈话,给他即将选班干部的警钟,但是没有想到仍旧是毫无效果,他自尊心强到回家撒了谎说:“绿领巾掉了”。难道他根本不在乎这一次的选举?在和她妈妈沟通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并非如此,他当然希望得到同学的肯定,做上中队长,但是在平时,他的这些散漫的行为,在他看来,是突显了自己,但其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别的孩子的心中已经对他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

紧接着音乐老师又一次找到我,把他留了下来,因为上课影响周围同学,影响老师。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个孩子不是笨,而是聪明的脑袋却没有好的习惯。到底对于这样的孩子,应该用什么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导他走上正路,有更好的发展呢? 【措施方法】

现在大多数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往往批评多于鼓励。学生不守纪律,不认真听课,调皮捣蛋,影响老师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作为老师,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我深表理解,也认为用激将法应该可以唤醒他们,殊不知这样做对于有些学生而言也许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效果恰恰适得其反,有的他们也许正不断地在丧失自信心,从原本那个在家中得到爸爸妈妈“表扬”的孩子,变成一个思维定势“我是总被老师批评的对象”的观念,而有的他们则不把老师的批评当一回事,仍老师在那里批评地再歇斯底里。既然批评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当今教育体制下收效已经甚微,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用“正面教育”的方法来进行教育?

所谓“正面教育”就是以说理、表扬、疏导为方法,用榜样的力量作推力,从积极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启发自觉性,发挥积极性,克服消极性,从而使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

我不断对李尝试进行正面教育,并紧紧关注他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例如某节课的两分钟预备铃,他以最快的速度坐端正了,我马上进行表扬:“大家看,李已经做好上课的准备了,给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又如多给他一些任务,帮助老师的同时,服务同学,例如收发本子,到讲台前带领大家读课文,这对于平时不能集中思想读课文的他来说有很大效果,站在讲台前,要求声音响亮,又能够控制班级,虽然起步的时候有点困难,但是几次一来,他也意识到,要班级同学信任你,听你的指挥,前提就是你平时的以身作则。我还让他做纪律小干部,负责管理班级纪律,对他而言,积极性非常高,认为自己是小干部,帮老师做事情,又能管理班级,但其实我的用心是他能够管好自己了,才能管别人。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我鼓励他参与,即便他面露难色,我也会说一句:“你可以的,要对自己有信心。”在我的尝试下,他在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让我感到,正面教育的目的就是以积极地,正面的方法,来对孩子进行一种心理暗示,启发他的自觉和积极性,激励他克制自己并有所进步,学习知识的前提还是学会做人,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理论阐述】

首先,正面教育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在奋进的动力。例如课堂上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正确而精彩时,教师要用“你真行”,“很好”,“非常棒”等语言,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正面强化,有时还可以让其他孩子一同鼓掌说:“棒棒,你真棒!”当学生回答不准确甚至错误时,老师要用鼓励代替训斥,例如“没关系,你再想一想,会回答的更好”。尽量给学生提供保证能回答正确的机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加大了学生内在学习的动力。

其次,正面教育有利用学生的身心健康。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只是小小的一点,比如这个孩子在课间拿起扫帚为班级打扫卫生,虽然他的成绩并不好,或者纪律也一般,但是这一点的闪光之处,老师就可以在班级内扩大,当孩子知道自己的这一行为得到老师的肯定并且能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时,他会更积极。老师能够以一种宽广的胸襟去包容孩子,生活在这样一个和谐氛围的集体中,孩子会感到特别的高兴,特别的积极向上。

最后,正面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正面效益。教师的教育效果取决于受教育者的接受愿望。对学生实施正面教育时,教师是以理说服,帮助孩子明白其理,弄清是非界线;以表扬为主,鼓励孩子自尊、自信、自强。这样的教育方式学生会更乐于接受。

如此看来,正面教育是可行性非常高的一种教育方法,但是,我认为也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正面教育因人而异,但要尽可能地惠及每一个学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只适合正面教育,有些学生用激将法行之有效,尤其是一些各方面都特别优秀的孩子,难得一次两次的刺激,反而可以激励他们成长。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孩子而言,还是应该更着重于正面教育,包含表扬、鼓励。老师不能吝啬他的表扬,应该让每个学生都经常有受到表扬的机会,即使对那些能力稍欠或者行为方面存在某些问题的学生,也要用欣赏的眼光去挖掘他们身上每一点值得赞赏的地方,使他们本来很细小的优点变得越来越突出,从而不断地进步。

2、树立榜样,并在学生中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学生都是榜样。班主任如果在班中树榜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最守纪的为“守纪之星”;最勤学习的为“学习标兵”;最乐于助人的为“现代雷锋”等,公布在学习园地,隔一定的时间重新选一次,这样每个同学都有当“星”的机会,选上是“星”的自然表现更好,不选上的也认真表现好想当“星”,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班里,不能因为某个学生学习差就把他看得一点用处都没有了,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作为全班的榜样。正如案例中所述,我一看到李坐端正了,马上树立榜样:“李坐端正了,老师最喜欢坐的端正的小朋友。“此时,会发现,其他同学都会马上坐端正,并用认真的眼神看着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我趁此机会又会说:“都坐端正了,真不错!”这样的效果,比起以前不停地罗嗦指责,的确要好得多。如果我们一直鼓励一些好的行为,在学生的潜意识里,也会一直存在着这一好的行为的标准,会情不自禁地朝着这一好的方向而努力。用学生身边的人物做榜样,使他们感到真实,又感到亲切,既增强学习模仿的积极性,又提高了正面教育的效果。

3、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激发他们渴望成功的欲望。

心理学家认为,人总是有一种成功的欲望,学生更是如此。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可以激发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要做善于从多角度透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不只是盯着学习成绩一个方面。孩子的性格,孩子的文明礼貌,孩子的劳动表现,孩子的交往情况,孩子的文体才能,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的卫生习惯等等,当然还有孩子的学习,都是评价孩子的因素。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不同的闪光点,以表扬为主,鼓励学生进步。特别是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施展才能和获得承认、表扬的机会,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拿他们的今天和他们自己的昨天、前天比,而不是跟别的孩子的今天、明天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优点是一步步发展的。

【总结】

皮尔马利翁效应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关键的一句话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也许教师简单的一句:“你可以做到的。”就给了学生莫大的鼓舞,这比父母给予再多的表扬都来的更有推动他前进的力量。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正面教育为主已成为教师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方法。

作为班主任,对学生加强正面教育,不断用积极向上的,正确的方法来激励孩子,鼓励孩子,才能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行为习惯。

第三篇:德育案例分析

幼儿园德育案例分析

一、案例:

徐子萱是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女孩,可就是不爱和小朋友分享东西。她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自由活动时总是一个人默默的玩玩具、看书、画画等,别的小朋友走过去想和她一起玩时,她总是撅着小嘴不肯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分享东西。通过她的家长我了解到,徐子萱现在各方面能力比以前有了一定的进步,唯独分享的表现没有改变,在家里自己的东西从来不让别人碰,更别提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东西了,最后徐子萱的家长请求我们帮帮徐子萱改正一下。

二、案例分析与措施: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徐子萱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她长期的百依百顺造成了她强烈的占有欲,最终导致了她不爱和别人分享东西。针对徐子萱的这种情况,我们从以下五方面对徐子萱进行了帮助:

1、为幼儿减轻压力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需要生动、活泼。为了帮助徐子萱,我们为幼儿营造了轻松的活动环境,使徐子萱心情放松、无压力。在一次谈话活动中,我拿出徐子萱妈妈带来的照片,上面是徐子萱和妹妹游玩时分给妹妹玩具的景象,我遮住照片上孩子的脸,对全体小朋友说:“这是咱们班一个小朋友分给妹妹玩具的照片,大家猜猜她是谁?”小朋友开始猜,我看了看徐子萱,她也正在努力的猜,当我把照片亮出时,小朋友都愣住了,徐子萱也愣住了,我大声的说道:“徐子萱把玩具分给妹妹来玩,小朋友说她做的好不好?”“好”,小朋友大声的说道,我回过头看着徐子萱,只见徐子萱眼中噙着泪花,“做的好,徐子萱,以后也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和你喜欢的东西,好吗?”徐子萱使劲的点了点头,我知道,徐子萱的心开始融化了。

2、正面引导、鼓励幼儿

《纲要》中指出,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点滴进步,并给予正面的引导和鼓励,培养幼儿的爱心、同情心等,使他们感受并体验到分享的快乐。从那以后,我时时关注徐子萱的表现。如:在她分给小朋友水果时,我适时的表扬她真有爱心;当她把本子借给小朋友用时,我肯定她是一个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当她和小朋友修补图书时,我及时的赞扬她真有同情心等等等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全班小朋友也发现了徐子萱的优点并愿意和她玩,和她一起分享自己的东西,每当这时,徐子萱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可以看得出她非常的开心,脸上总带着幸福的微笑。现在,我们时时都能看到她和小朋友分享东西快乐的一幕。

3、创造分享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很多。如在晨间活动中请徐子萱和小朋友一起操作、绘画、玩娃娃家、搭积木、看图书等,给徐子萱创造与同伴分享物品的机会,让她在实践中学会分享;在午间活动中,尽可能的让她把自己拿手的歌曲、舞蹈、诗歌、谜语、故事、笑话等分享给其他幼儿;在教室中开放一个分享角,来摆放她从家里带来的玩具、图书、食品等与其他幼儿分享。针对物质分享,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王鹏想玩徐子萱的玩具该怎么办?孩子们通过讨论后了解了可以相互商量,互相交换。如:“王鹏、徐子萱,你们商量着玩好吗?”“一本书如果两个人一起看会怎么样?”在以后类似的活动中,徐子萱与同伴多次实践,逐渐地掌握了正确而恰当的方法,同时也学会了礼貌用语,和小朋友的关系亲密了许多。有了物质分享自然还需要精神分享,我们还要用欣喜的口吻赞扬徐子萱的进步,请徐子萱讲述自己的快乐、悲伤与愤怒,使她初步了解及感受分享快乐与悲伤等情感。通过多种方法与机会,徐子萱逐渐的在活动中学会了分享。

4、及时奖励幼儿

《纲要》指出:要尊重幼儿在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促进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弥补、改正她的不足。在以后的生活中,每当发现徐子萱和别的小朋友分享东西,我都会及时的奖励她,送给她掌声或是小红花,慢慢的,徐子萱体验到分享的快乐,整个人也变得活泼起来。

5、体验分享的积极后果

幼儿的分享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这对巩固、强化分享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分享行为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通过比较成功的分享使孩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是非常必要的。于是我在活动过程中,用赞许的目光和对徐子萱的抚摩、简单肯定的手势等来肯定徐子萱的行为,进而使她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从而徐子萱有了进一步强化分享的动机。

三、案例反思

分享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活动,分享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思维特征,有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分享教育,我要继续地探索,让孩子们都感受分享的快乐、学会分享、乐意分享,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第四篇:德育案例分析

德育案例分析

----“爱是一种责任”

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如何实行有效的小学生德 育教育方法,怎样形成良好学生思想教育素养,是摆在我们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生的任课老师面前的一个 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这一代人,社会安定,家庭生活条件也较为优越,独生子女或老来子也较多,溺爱的主旋律熏陶了一大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贵族。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爱或是母爱的缺乏,更或是父母双方的极不负责,对孩子不管不顾,孩子对生活迷茫,“破罐子破摔”,引发出更多的心理问题。从教育现状来看,我们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智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一:鼓励,让他瞬间改变

在我带的学生里面,有一名叫张嘉政的孩子。第一次去他们班,班主任告诉我,我们班有好几个不听话的,上课时候如果你是在管不了,你就告诉我,我来管。上课之初,张嘉政确实很调皮,各种洋相不断,但是在我转脸板书的时候,听他说,嘘,你们别说话了!这是我马上给了他一个大大的鼓励,告诉全班同学,张嘉政真的好棒啊!他很自豪的跟身边的同学笑了一下。在课下的时间,我去认真了解了张嘉政的各种情况,发现他的问题很多,因为从小调皮捣蛋,老师对他不重视,同学也会笑话他。在家里,家长也是放纵,任由他发展。二:教诲,使他用心去感受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都的老师。为了去除张嘉政的,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

在一个课间,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先是夸了他课上的表现,再和他谈了一些之前调皮的行为。他跟我说,美术老师,我会好好表现的!我告诉他,表现好不能只嘴上说说,更重要的的行动,老师相信你!

于是,在第二天我上课的时候,他先找到了我,给我一张保证书。我那时候就告诉他,写的很好,希望你能把自己写的保证真的做到,这节课如果表现好的话,老师有奖励给你哟。整节课中,张嘉政是全班表现最棒的,我会不经意的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半节课以后,班上有些说话的声音,只有他还是那么端正的坐着,我就把准备好的小红花奖励给他,还告诉全班同学要像他学习谁表现好老师还有小红花。渐渐的,张嘉政在其他课上,表现的也越来越好了。三:共同进步

通过师生,家长和孩子自己的共同努力,张嘉政就成了全班最听话的学生,我讲课时候他做的最端正,提问时候他最积极,也许是想表现更好一些,也许想我更关注他一些,也许想得更多的小红花......不管怎么样,我知道,这个小男孩,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他有很强的自尊心,他的捣乱也许也只是为了让老师更关注他......我们用爱心,用善意来对待他不是更好吗? 他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的!四:总结

巴特尔指出:“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象……”

作为教师,面对后进生,怎样把学生们带好呢?是批评不离口,压服学生,还是坚持表扬,以情和爱唤醒他们,促其转变呢?实践证明,后者是行之有效的。

要想使教师工作获得成效,对孩子们的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会与学生达到感情相通,心理相容,形成友好、愉快、轻松、和谐的人际心理气氛,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班主任工作。

“爱”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法宝。教师对学生,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们温暖和耐心的疏导,以诚相待,并且付出心灵的关爱,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教育。尤其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爱更是“灵丹妙药”

小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对她们是荣誉的享受,更能增强她们的勇气和力量。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发以情,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

第五篇:德育数学案例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也谈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案例一:

[分西瓜]:我在教授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大西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个西瓜呢?”

生1:“母亲节到了,我准备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给妈妈留一半,我留一半。”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问。生1:“我一半,妈妈一半,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 生2:“母亲节到了,我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我给妈妈5份,我留3份。”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微笑地问。

生2:“妈妈很辛苦,在母亲节里应该多给她一些。” “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我表扬了她。其他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要把西瓜平均分成6份、9份、12份等,都说在母亲节应该多给妈妈一些,教师都一一赞扬了他们。

这时,生3举手回答:“我把这个西瓜全都给妈妈吃。” 师:你真是一名董事的好孩子。妈妈为了我们付出了很多,你做的很对。

如果我们的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时时显出宽容的态度,我相信这比老师单纯重说教的“灌输式德育”要高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应该渗透在每一堂课中,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进行思想教育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数学课堂上的思想教育不能牵强附会,不能生搬硬套,要用得适时适地才能取到应有的效果。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是教学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从知识中受到教育,而且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工作作风和思想情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所谓教书育人,正是这个道理。但是,这种教育必须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教学的思想教育意义,不顾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生拉硬扯地进行空洞的、贴标签式的思想教育;一是完全忽视教学的教育意义,单纯的为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进行教学,只教书不育人。

品德教育与数学教学,两者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思想与精神要融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我们的教学中,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拥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思维敏捷的应变能力,优良的课堂教育机智。及时捕捉好的素材,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步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使思想与精神真正走进学生心田,最终积淀成良好的品质,达到“润物无声”的最佳效果。

小学数学德育案例

德育教育工作在各个学科中都要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因为我们都知道“学易要重德,万事德为先。”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行为的规范。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有德有才的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在德与才之间,也是先有德后有才。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与才就如同一只鸟的双翼,缺少哪一只都无法畅游于天宇。余秋雨也曾说:“文化知识不等于文化素质,文化技能更不等于文化人格。”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承,更主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思想上的熏陶和塑造。

而思想教育体现在每一个学科中,也体现在我们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数不胜数。有时,即便是一件小事,如果我们能很好地把握教育的最好时机,对于学生也会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教师,应该立足于抓住教育教学中的点滴小事,抓住教学中的每一个教育点,精心又不经意,自然又不刻意。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案 例:(数学课前)

上课的铃声已经响了,我走进教室,原以为学生们已经准备好,等待我的到来,可是让我没想到的是,学生们还在开心地唠着闲嗑,好像根本没有听到上课的铃声,更好像无视我的存在。我坐在前面观察着每一位学生的动作和说话时的表情,当时我并虽很生气但表情仍然是带着微笑。突然学生可能意识到了什么,马上鸭雀无声地看着我,他们以为我会发火,并狠狠地训他们一顿,正等待着我的批评。可此时,我压住了心中的不悦,心想这不正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吗?于是我开始了简短的发言:“你们不说啦,我现在已经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忍耐,是你们改变了我,我要感谢你们重塑了我的性格。”学生们有些茫然,你看我,我看你,脸上露出了一丝不太自然的微笑,让我此时的话弄的不点晕。我接着说:“你们不说啦,下面该我说了,下面的时间是属于我的,你们谁也不许和我抢呀!要是想说,得举手示意我。”这时教室里又是一阵笑声,这回学生们好像明白了我的意思,也参透了我语言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毕竟是五年级的学生啦。

接下来我开始了我的这节课,经过这样的小插曲后,师生都变得很轻松。大家也可以想象得到我这节课的效果,比平时要好上几倍,学生掌握的也非常好。

案例反思:

试想一下,如果课前看到学生的这种现象,我上来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批评,教育,学生会接受吗?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吗?我的这节课的效果还会那么好吗? 有时试着换一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是简单的几句话改变了课堂上的尴尬的气氛,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同时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尝试换一种方式去思考,去解决,去教育,结果同样精彩。

对学生的教育重要的是能很好地把握教育的最佳时机和时效,教育的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灵活的,不要千篇一律,更不要受什么定式的限制,只要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我认为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案例

新泰市青云街道朝阳学校 伊淑凤

教学目的:

让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到方法,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德育目标:

1、创设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践操作、分析综合,探索圆锥的体积公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

3、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向学生渗透变与不变的辨证思想。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教具:容器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投影所出示的一个粮仓:

农民伯伯想计算粮仓的体积,怎么办?

生答:先计算下面圆柱的体积,再计算上面圆锥的体积

【评析:从实际生活问题出发,引导学生体会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2、圆柱体积怎样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板书:V柱=sh

【评析:对求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的自然复习,为后面学习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做好铺垫,渗透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提出问题。

(1)、那么圆锥的体积如何计算呢?

(2)、出示一大一小两个圆锥,哪个圆锥体积大?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评析:利用两个圆锥体积的对比,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同时在矛盾冲突中引出新知。】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实验准备

(1)新的数学知识总是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你认为圆锥体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哪个几何体比较容易?

(2)讨论:怎样转化成圆柱?

(3)实验所用的圆柱和圆锥是随意选取吗?你有什么想法?

【评析: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经历从猜测——实验——证明——应用的过程,有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2、实验

(1)出示思考题:

比一比两个容器的底面积大小相等吗?

量一量两个容器的高相等吗?

动手实验后,想一想你手中圆柱与圆锥体积有什么关系?

【评析: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思维有序,学会认真观察,学会总结归纳,渗透“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实验

【评析:在小组合作探索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宽容他人的良好品质。】

3、汇报

(1)多数组的圆锥与圆柱等底等高,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2)少数组的圆锥与圆柱底面积不相等,高也不相等,出现几倍关系的都有。

4、小结

看来,我们不能从理论上将圆锥转化成圆柱,但通过实验,大家从偶然的现象中发现一种必然规律:多数组选择这样的两个容器有什么关系?

若在等底等高前提下,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有什么关系?

板书:圆锥体积=1/3×圆柱体积

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V锥=1/3sh

“sh”表示什么意思?“×1/3”呢?

5、归纳。

我们得出了圆锥体积公式,你能完整叙述推导过程吗?

【评析: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生学会倾听,对不同的意见善于归纳分析,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自己的实验猜想结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6、引申

大家对用实验方法得出圆锥体积公式有什么质疑?

引导生质疑:是否准确,有无误差?

师介绍:很多数学知识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一些偶然现象中发现必然规律。但实验必定不科学可信,需要通过严格的逻辑证明,方能广泛应用此规律。

圆锥体积公式的逻辑证明早在公元五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祖更(祖冲之的儿子)就在实验基础上进行了证明,而欧洲直到十七世纪才有意大利的卡发雷利提出证明,比我国晚了十二个世纪,【评析:精心创设的质疑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同时揭示出圆锥体积公式推导的数学史资料,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伟大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形成良好的积极情感体验。】

三、巩固提高,拓展运用

1、求一个圆锥体积应知道什么条件?

例: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5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已知什么?求什么?

2、怎样改变第一个条件,也能求出圆锥的体积?

R=2 d=2 c=6.28

【评析:圆锥体积计算较为繁琐,引导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干净书写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

2、还有什么问题?

五、延伸提高

1、测量开课时的两个圆锥底面半径和高,检查它们体积谁大谁小。

其余学生测量手中圆锥体积。

【评析:再次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良好学习习惯,并通过动手操作解决开课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习兴趣,同时养成做事有头有尾的严谨思维习惯。】

2、判断

(1)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2)圆柱体积是30立方厘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10立方厘米。

(3)圆锥的底面积越大,它的体积也越大。

(4)把一个圆柱钢材6立方米,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体积是2立方米。

3、思考:

(1)教室长12米,宽6米,高4米,怎样放一个圆锥,体积最大?

(2)我们研究了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那么等底等体的圆锥与圆柱高有什么关系?等高等体的圆锥与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下节课研究。

投影:

等底等高→V锥 =1/3V柱 等底等体→h锥 =?h柱

等高等体→S锥 =?S柱

(4)发散:生活中你发现过哪些现象有一定规律?

【评析:延伸问题,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六、作业

自己制作一个圆锥与圆柱,计算各自的体积和圆柱的表面积。

下载孝德育案例(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孝德育案例(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主任德育案例(共5则)

    爱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灵丹妙药”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 武功县实验小学 程雪原 那年,我接了一个后进班,面对这些学习成绩差,又不守纪律的学生,当时我不知所措,也无从下手。......

    德育教学案例(共五则)

    德育教学案例 :课堂突发事件的冷处理 有一天下午,我正在上课,班里挺安静的,大家都聚精会神的听着,突然有个后排的男生粗声的说了一声:“扔什么扔!”大家都转过去看着那个男生,我走到......

    德育案例

    德育案例 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袁爱丽 古人说“欲立其业,先树其德”,可见德育对人的一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应将培养学生优良品德放......

    德育案例

    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 经 验 材 料 “学习传统文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德育案例平邑县郑城镇中学 案例主题:学习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弟子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背景陈述:中华传统文......

    德育案例

    教师,做爱别人的孩子的“神” 案例: 锋和我们班里其他的孩子一样,是这个学期从别的学校转来的一名新学生.开学的时候,他母亲还特地跟我谈了孩子的一些情况.他家长的评价大致可......

    德育案例

    德育案例开学了,这茬学生升入了初二年级,正值青春期,学习任务又重,一开学就千头万绪,恰在这时,又从外地转来一个新学生,小男生长得虎头虎脑的,看样子挺机灵,父母说因为从孩子上学以来......

    德育案例

    德育案例——让阳光充满你的心灵 转眼我走入工作岗位已将近一个学期,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喜欢我的学生,对他们的感情也日益深厚。这种转变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现的,我也该感谢我可爱......

    德育案例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育案例一则基本情况: 侯明,男,在去年作为高一新生刚进入我校的短短两天内,就成为了高一年级的“知名人物”,因为他以自己的真实身份在学校的校园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