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叙事:观察蜗牛的故事
教育叙事——
观察蜗牛的故事
九一小学科学组
我在教《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蜗牛时的一段经历。这节课的主要活动是带领学生对蜗牛的身体、蜗牛壳、蜗牛如何吃食进行观察。部分学生在寻访了小动物后,把蜗牛养着,这天也带来了。同时带来了一些食物,如水果、菜叶、馒头,还有方便面和糖。我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两天前,在校园角落找来了一些蜗牛,让它们饿了一段时间,同时在实验室取来了放大镜、培养皿,以及提供给学生观察的材料;在活动设计时认真阅读了教师用书中的有关内容,特别对有关蜗牛的资料进行了阅读,自认为对蜗牛的知识掌握得较好。
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师生以非常浓厚的兴趣对蜗牛的身体、蜗牛的壳进行了观察。有用手拿着蜗牛观看的,有把蜗牛放在培养皿透过玻璃观察的,还有用手去触摸蜗牛身体的,用尺子量蜗牛壳的大小的,用笔在壳上做记号数壳的螺线圈数的。经过二十几分钟的观察,了解了蜗牛有头部、腹部、尾部,蜗牛头部有眼睛、触角、嘴,知道了蜗牛壳的螺线有左旋、右旋之分,发现了蜗牛的壳有的较扁平,有的较尖凸,师生都有了较大的收获,感到很满意。在对蜗牛的身体特征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后,教学进入了对蜗牛怎样吃食物的研究。可就在这时,蜗牛绝食了,许多蜗牛都把身体躲进壳里不出来了,即便有的蜗牛探出身子,也对身边的食物不加理睬。有的学生用了调换食物、把蜗牛放在食物中等各种办法,费了不少时间,也不能让蜗牛吃食。学生感到非常失望,我也为认真设计和准备了的教学活动没有完成感到不甘心。下课铃响了,只好让学生带着疑惑到课外再观察。
课后,我不断琢磨这次活动不成功的原因。蜗牛没饿吗?也许学生舍不得按老师课前布置的让蜗牛饿两天,上课时蜗牛不饿,所以不吃食,可很多学生用的是老师准备的已经饿了两天的蜗牛,还是没有看见它吃食物。是食物不合适吗?食物都是养蜗牛的学生带来的,水果、菜叶等也是蜗牛喜欢吃的,而且我在办公室、家里养的蜗牛都吃这些食物。查阅资料,蜗牛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有晚上出来活动的习性。想起课堂上有学生说蜗牛真胆小,敲一下桌子就躲进壳里去了。课堂上学生观察时的光影、噪声以及桌椅晃动等都与蜗牛的自然生活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出入,这应该是问题的原因吧。第二天,我就在对光线、噪声、振动分别做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蜗牛吃食物情况,发现课堂上的强光、振动条件对蜗牛是非常不适应的,所以蜗牛吃食观察失败。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亲历了一次科学探究,体验了探究的全过程和成功的快乐。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前,我在学生时代或教书经历中都很少亲自体验科学探究,很多科学知识都是书本上习得的,即使做一些实验、实践活动也都照本行事,很少有自己提出假设、猜想并设计方法验证的完整过程。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对科学探究进行积极的体验,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承担起指导的责任。因此,教蜗牛要养蜗牛;让学生观察蜗牛,教师也要参与观察,最好是先于学生观察;教科学就要做科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先要自己具备较好的科学素养,才能胜任科学课教学的需要。
把自己的探究结果告诉学生吗?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前是这样做的。但是现在我认为这正是一个让学生探究的好机会,是实现科学探究目标的好时机。为了能组织和指导好观察蜗牛吃食的科学探究,我又一次阅读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从理论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确了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根据我了解的情况,有部分学生在家观察了蜗牛吃食的情况,并知道了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能在多远的地方发现食物等。分析了这些情况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科学探究,活动过程是这样的:
提出问题:利用蜗牛在课堂上、家里不同的进食现象做对比,引发学生对这个现象的思考,让学生提出“为什么蜗牛在课堂上不吃东西,而把蜗牛带回家后要吃东西”的问题。
做出假设:引导学生把从在哪些地方找到的蜗牛,是怎样的环境列举出来。查阅书籍,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并和课堂环境进行比较和分析。当有学生提到观察蜗牛身体时拿蜗牛的手动一下蜗牛就躲进壳里,可能是蜗牛害怕。我就进一步追问:“害怕什么?”引导学生对问题提出了假设,即课堂上的强光、同学们活动时桌椅的振动是引起蜗牛不进食的原因。
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在学生明确了实验的目的和需要控制的各种条件后开始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分别在教室书桌上、教室角落里、窗台上等地方放养殖盆,细心观察蜗牛的行动并进行实验记录。
在书桌上,振动比较频繁,蜗牛刚探出头来,桌子振动一下就缩回去了,很久都不出壳,没有吃食的行为。窗台上安静、有较强的阳光,蜗牛出来爬行,碰到食物但没吃食物就往阴暗的地方爬去了。教室角落阴暗、安静,蜗牛出来爬行,一会儿就找到食物并吃起来了。
汇报交流:学生在细心的观察后,对蜗牛的生活环境进行比较分析,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研究结果:“强光、振动不适合蜗牛生存,所以蜗牛在课堂上不吃食物。”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并知道了关于蜗牛的更多知识,对科学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教学反思:作为科学教师,要想进行好教学活动,必须要亲身经历学生将要参与的每一个学习环节,去发现探究中将要遇到的问题,去体验探究中的乐趣。科学课的教学过程对于教师自身来说也是一个体验探究的过程。只有对教学过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充足的准备,我们的教学才能有效地进行。
在教学中,教师要放开自己的思路,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并注重教学过程中“生成性问题”的价值,既要引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科学学习活动,又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也正是教科版教科书结构的功能之一。
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是参与者、引导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如果教师直接把蜗牛绝食的原因讲授给学生,恐怕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兴趣就无从谈起,科学教学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难免有教学环节的失败,难免有做不成功的实验,贵在不断的探索,并作为教学资源利用。作为科学教师应该培养自己的“科学兴趣”,用我们自身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和行动来影响和感染我们身边的学生,同时让学生体验并形成科学实验不论成功和失败都要进行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第二篇:观察蜗牛叙事作文
观察蜗牛叙事作文1
蜗牛的头上长着一长一短的两对触角,长的触角上长着一双小巧的眼睛,短的触角下长这一张樱桃小嘴,小小的蜗牛背着一座重重的“小房子”,小房子的侧面长着一个排泄孔。
我拿出蜗牛“冰儿”向李俊熙的蜗牛发起了进攻,我的“冰儿”摇了摇了身子,好像在说:“别看我小,我样样都好!”李俊熙的蜗牛是黑色的,似乎是高贵的夫人一样,很瞧不起“冰儿”的样子。
比赛开始了,一黑一白两只蜗牛伸出长长的脖子,又背着沉重的小房子。两只蜗牛刚开始都爬得好好的,不知怎么的,我的“冰儿”爬到了黑蜗牛的背上,不让它走,又好像喜欢它似的!“冰儿”在黑蜗牛的背上纹丝不动,在这样亲密的接触下,黑蜗牛又爬了几步,抖动着它的小房子,把“冰儿”从背上抖了下来,直接爬到终点站吃起了菜叶。比赛结束了,黑蜗牛获胜了,我有点生气,觉得有点可惜,就一场比赛,“冰儿”你好好好珍惜呀!可是你呢,把它白白浪费了。
下课了,我垂头丧气地走出了教室,万万没想到“冰儿”输给了黑蜗牛,看来“冰儿”不经常锻炼是不行的呀!
观察蜗牛叙事作文2
这几天,我上学的时候常常下雨。每天放学在公交车站等车时,我都会蹲在公交车站旁边的草丛旁边找蜗牛玩。下雨后的蜗牛总是很多,我把我找到的蜗牛都放在石阶上。找到几只后我又开始观察它们爬行的样子和动作,上车也带上一只玩儿。
我看见它们的眼睛碰到任何东西都会缩回去,过一会儿又慢慢地伸出来。它们爬的时候,从眼睛和头带着身子,身子再带着尾巴拖着壳儿慢慢儿往前爬。如果我把它们拿起来,它们就会全身缩到壳儿里。到家了,我的手中仍然拿着一只小蜗牛。妈妈很怕蜗牛,因为她觉得蜗牛很恶心。
我不觉的恶心,因为喜欢玩是不会觉得恶心的。回到家我把它装在饼干盒里,可是过了一会儿,它还是不出来。它和我玩了这么久,肯定累坏了。
观察蜗牛叙事作文3
今天,我家多了一个成员——蜗牛。我对它很好奇,于是,对它进行了观察。我发现,蜗牛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新奇的事呢!
蜗牛长的很奇特。它有两根长长的触角,像是两根毛线。两根显眼的触角边上,还有两根不起眼的小触角!这让我一下子提高了对这个小动物的兴趣。我又仔细地看了下蜗牛的壳。原来,蜗牛的壳不是一圈绕一圈,而是螺旋形的,像螺蛳的壳一般。它的腹部上有许多黏液,摸上去滑溜溜的,像一条刚泡开的海带。
蜗牛走路的姿态出乎我的意料。我一直以为蜗牛像鼻涕虫一样,一拱一拱往前走。其实,它能像蛇一样在地面匍匐滑行,像是下面有脚似的。它看到一片菜叶,像口渴的人看到水一样努力地爬向菜叶。在我心中,蜗牛能比乌龟爬得慢。因为蜗牛脚没有乌龟脚那么强壮有力,爬起来一定也不会比乌龟块吧。可是,我发现蜗牛速度也不是非常慢嘛,如果把乌龟和蜗牛放在一起,说不定“蜗龟赛跑”不会赢呢!
观察小动物能让我们知道小动物的许多“小秘密”,也能感受到和它们一起生活的快乐。
观察蜗牛叙事作文4
科学课上,徐老师布置了一个回家作业,就是观察蜗牛。于是,妈妈给我买了一只蜗牛,到家后,我开始观察了起来。我发现它有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它的.眼睛也长在触角上,像一个小黑点,你可别看它的嘴巴小小的,里面却有26000颗左右的牙齿呢!
蜗牛它背着一个又大又圆的大壳,壳上有螺旋状的花纹。于是,我又把蜗牛放在地上,它开始慢慢地动了起来,它没有脚,怎么也能走路?我觉得很奇怪,于是,把它翻了个身,想再观察一下,可是它却缩回了壳里。我突然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有一些透明的,黏黏的东西,这是什么呢?于是,我去问了妈妈,妈妈说不上来,于是,我又只好上网查资料,原来,蜗牛腹部有一种能动的肉足,叫腹足,它就是用腹足爬行的。还有它留下的透明的,黏黏的其实是它腹足上分泌出的黏液,这些黏液有助于蜗牛爬行的。这样,它爬过的地方就留下了一些透明的,黏黏的东西了。
我最终知道了蜗牛的奥秘,也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有些事情不懂就要去做,去实践。
观察蜗牛叙事作文5
一阵细雨过后,我竟然发现在屋后的小菜地里爬满了许多蜗牛。大的,小的,真是全家总动员呢!我见有这么多的蜗牛,真是奇怪极了,怎么一下子就会“从天而降”呢?我跑去问:“妈妈,为什么屋后的菜地里有这么多的蜗牛?”妈妈和颜悦色地说:“因为蜗牛喜欢下雨后出来活动,还有就是蜗牛喜欢吃蔬菜的叶子。”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急忙跑到屋后的菜地中,抓来一只蜗牛仔细观察。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有白色的黏乎乎的东西。真是好恶心,为什么会这样呢?我问妈妈:“为什么蜗牛爬过的地方有黏乎乎的东西?”妈妈说:“这是蜗牛的粘液,爬过后自动会留下来。”
我终于知道蜗牛下雨过后会出来,也知道了为什么蜗牛爬过的地方有黏液,收获匪浅。
观察蜗牛叙事作文6
“世界上有种牛,它很慢,头上有四个角,走的时候总是背着它的家。”你猜它是什么牛?他就是蜗牛。
先说它的家吧,它的家是螺旋形的,看起来特别可爱,里面有些什么呢?要是我也能去参观参观,那就好了。
它的身子软软的,还非常粘,它在你手上爬来爬去,你会感觉痒痒的,有时它还会在你手上拉大便或拉屎,让你觉得很恶心,不过它还挺可爱的。
它有两对触角,一长一短,短触角之间有一张小嘴,听说里面的牙特别多,身子下面有又宽又扁的腹足,它就是靠腹足走路的。
它胆小如鼠,遇到危险时就缩进壳里。它爱吃叶子嫩芽,我看它还真挑食。
我和他们一起玩,我看比赛跑步,看他们比赛爬高······有一次,我写作业时,这几个调皮鬼趁我不注意时,偷偷跑了。等我写完作业才发现,他们在逃跑,我赶快跑去抓住它们,我说:“你们这群小调皮,真不乖!”它们就只好乖乖躺着睡觉了。
我喜欢蜗牛,我更爱蜗牛。
第三篇:观察蜗牛
观察蜗牛
今天早上,天气很不错。我到老家的菜地里除草,除着.除着就看见一只格外大的蜗牛。于是,我就想;“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什么它走到哪里都会留下一条白白的线呢?它有没有牙齿呢?”这几个问题弄的我百思不得其解。
晚上我睡觉的时候,脑子里突然出现两个人。一个小人说:“蜗牛是益虫,因为他不害人不做坏事不咬人呢。”另一
个人说:“蜗牛是害虫,它是整天吃白菜的大坏蛋,其他的都不吃......为了弄清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我亲自捉了几只蜗牛,又准备了面包,苹果,香蕉......等一些蔬菜水果。把这几只蜗牛放在这些蔬菜水果面前看它们吃什么。但是令我震惊的是每个蜗牛都选择了白菜叶子。对其他的食物小虫饼干不闻不问。没过一会就把白菜叶子吃完了。最后,我得出了结论蜗牛是害虫。
那么蜗牛爬行的时候为什么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白线呢?我想了半天,还没想到什么。于是我决定做个试验,把蜗牛放到高处,对蜗牛算是高处了。当蜗牛把头伸出来的时候,我就伸出手想捉住它,可是我的手还没碰到它,他的头就缩了回去,我的心里不由得大骂起来:“你真是个胆小鬼呀!”。好几次我都没有成功,不由得有些泄劲了。突然一个想法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于是我用石头轻轻的敲了一下它的壳,蜗牛突然的把头伸了出来,我就用手捉住了它,摸了一下它的身子粘糊糊的还有小粒样的东西,这是什么?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得到了答案小颗粒是脚,黏糊糊的是排泄物,有著蜗牛的爬行。
那蜗牛又没有牙齿呢?我就亲自捉了一只大蜗牛,拿着放大镜观察,发现他的嘴在头的腹部,总是朝下方,我们看不见。据网上说:我怒嘴里有齿一样的舌来刮取食物吃,速度比蚂蚁快多了。
没想到这小小的蜗牛有这么多的奥秘啊!
第四篇:观察蜗牛
综合实践课——观察蜗牛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外形、用自己的语言及图画等进行
2、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
二、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捉到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
2.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菜叶、馒头渣、鸡蛋、苹果皮,煮熟的鸡肉等。
三、活动组织形式:
根据活动内容,在教室中进行,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学习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
四、活动设计:
活动一:蜗牛在哪里?
1、教师出示蜗牛,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分组、落实任务。
3、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A、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师提供每组一只饲养盒)
B、估计什么地方能捉到?(校园的花坛、草坪等处)
C、捉蜗牛去时,要注意什么?(安全、爱护绿化
4、在老师的带领下,分小组到校园里去捉蜗牛。
5、回来后汇报交流,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时它是怎样的动作?想想这是为什么?
活动二:蜗牛样子
1、把饲养的蜗牛拿出来,放在白纸上,仔细观察它长的怎么样?如果蜗牛躲在壳里怎么办?
A、蜗牛的背上有什么?它软硬如何?像什么?
B、蜗牛的头上有什么?触角有几对?这两对触角一样吗?
C、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
D、让蜗牛在玻璃片上爬行,观察它是用什么爬行的?(告诉学生,这叫腹足)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蜗牛的外形。
3、根据学生的描述,教师用简笔画画出蜗牛的主要外形特征。
4、让学生在纸上用水彩笔画一只蜗牛。活动三:蜗牛的饮食习惯
(一)蜗牛喜欢吃什么?
活动准备:先让蜗牛饿几天,每组各种食物一份(树叶、萝卜、青菜、馒头渣、米饭、鱼、肉、苹果皮等)
活动准备:先让蜗牛饿几天,每组各种食物一份(树叶、萝卜、青菜、馒头渣、米饭、鱼、肉、苹果皮等)
1、为了把蜗牛饲养好,我们要经常给蜗牛喂食,那蜗牛喜欢吃什么呢?
2、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它喜不喜欢吃其它东西呢?
3、我们怎样来研究蜗牛喜欢吃什么呢?需要准备一些什么?是一样一样试还是一起试?怎样做比较合理?
4、给每个小组一份食物,把食物放在蜗牛周围,让学生观察蜗牛对各种食物的反应。
5、观察后各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
6、得出结论,小组汇报。
第五篇:教育叙事故事
教育叙事故事
背景:
那时的我刚刚大学毕业,当我接手第一个班的时候,我一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教学过程中耐心细致,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并以自己的热情、自己的参与,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参与意识,尽管如此,在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也难免遇到学生对老师“不敬”的事件发生 :如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和老师动手,特别是女老师和老老师更容易一起学生的不敬。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对学生对家长对老师本人都有不良的后果,在班主任的实践过程中,我体会到,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应该采取一些策略。描述故事过程:
记得那一年,我在给学生上课,有两位学生在下面说话,几次制止均未奏效,我非常气愤,把课本一摔,气冲冲的朝他们走过去,大喊道,你俩干什么,还要脸么吗,出去,滚出去,外面站着去,那两个男同学一看老师一点脸面也没给留,说话还那么难听,然后顶撞到,我就是不出去怎么着吧,我说:“你俩什么态度,说话还有理了。”学生反驳道:“我们说话不对,但老师多会说话,滚出去,老师你是不是光滚啊?”就这样,僵持了几分钟,自己也觉得下不来台,转身说,好,好,你们接着说,你们不出去我走。然后拿着课本摔门而去。当然,这件事在学生中的影响很不好。过后一段时间,冷静下来细想,学生上课说话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自己教法单一,缺乏吸引力,甚至行为粗暴引起的。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自己冷静处理,就会节省很多时间,教学工作也会少走很多弯路。反思:
当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遇到“不敬”事件发生后,我觉得,不要急于采取行动,而要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不敬事件,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比如,我们在批评学生时是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不良行为,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进行人身攻击,应该做到对事不对人,另外,我们批评学生时的用词也要得当,既能容易接受又要达到批评的效果。另外我们在教学中还应该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以及提高自身的素养赢得学生的尊敬等。如果我们用心把这些做好的话,我相信学生对老师的“不敬”事件就会越来越少!